机械深施(通用7篇)
机械深施 篇1
化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措施, 但如果不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的化学性质, 就会使化肥大量挥发、流失, 利用率低, 损失严重, 而且对环境、土壤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化肥深施技术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性质和肥料根际效应原理, 将化肥施到作物根际, 有利于作物更好地吸收,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据调查, 大多数农民还在延续传统的撒施、表施等施肥方法, 化肥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而且受玉米价格和养殖业上滑趋势的影响, 玉米种植面积将会增加。玉米增产增收的问题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玉米化肥机械深施肥技术。
1 推广玉米化肥机械深施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广大农民缺乏科学意识
一部分农民思想比较保守, 认为深施肥会伤及作物根系、影响产量;还有一部分农民明知深施肥效果好, 却缺乏作为表率的勇气。
1.2 缺乏资金
每一项增产技术都有其相配套的农业机具, 化肥深施也有相配套的农业机具, 而更换一台机具需要很多资金, 广大农民难以承受, 致使机械深施肥技术推广困难。
2 化肥深施技术推广措施
2.1 做好宣传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印刷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化肥深施技术, 让人们充分认识化肥深施不但提高化肥利用率、增产、增收, 而且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增强科研实力
鹤岗市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较强的技术队伍, 常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承担该项目的推广重任。
2.3 机械改装
针对一家一户生产的实际情况, 在原有播种机的基础上 (适合任何型号) , 调整施肥管距垄中心的距离, 并在施肥管的前面焊接开沟器, 在施肥时, 开沟器在前, 施肥管在后, 追肥时结合中耕在植株侧面10~15 cm处开沟, 深8~15 cm处施肥, 然后覆土。
2.4 根据时期深施肥
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 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第一次追肥, 结合第三次中耕进行第二次追肥, 深度8~15 cm, 距玉米植株10~15 cm。
2.5 做好试验示范
为了消除广大农民的顾虑, 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化肥深施区比对照区籽粒饱满、粒大、棒长、行数多、百粒重重, 增产效果明显。
3 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焊接开沟器成本仅60元, 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 增产率在20%左右, 化肥利用率提高, 提高利用率10%~15%, 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 农民可以承受。现在有的农户已经自发地去学习和焊接开沟器, 不久的将来, 玉米化肥机械深施技术将会大面积推广。
3.2 生态效益
化肥利用率的提高, 可以较大地减少投入成本, 化肥投入少, 减少了化肥对土壤的危害, 也减少了环境污染。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化肥在增加农产品产量、补充耕地养分不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农业生产中, 由于不正确的施肥, 使化肥利用率低下, 同时造成土壤板结, 起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通过合理利用农机具, 按照需肥时期施肥, 大力推广玉米机械深施肥技术, 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施肥手段, 控制好施肥时期和施肥量, 从而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关键词:玉米,化肥,机械深施
化肥机械化深施的优势及技术要点 篇2
关键词: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34-1
化肥机械深施技术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项施肥技术,是得益于深施机具的应用才能实现的一种施肥方法。这种技术综合了配方施肥、微肥施用、有机肥施用、作物模式化栽培等多方面的技术,并将期进行有机结合,按照作物的品种、数量、植株特性等综合指标,来确定施肥部位及深度,将化肥利用机械均匀深施于土中,发挥其最大肥效,从而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率,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
1 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的优势
1.1 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传统的施肥方法由于施肥较浅,肥料上面覆土太薄,天氣干旱时,覆土中的水分很容易散失,这样肥料没有水分溶化,难以渗透到土中,根本吸收不到。而遇到雨水天气,较薄的覆土很容易被水冲开,肥料遇水溶化,会随着雨水四处流淌,所以传统方法施用化肥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采用深施技术,会大大减少损失和浪费,最大程度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实验测定,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厘米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提高到21%和13%,特别是磷钾等肥料深施,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有效地促进作物吸收,提高利用率。
1.2增加作物产量
化肥深施后,养分直达作物根系,对于促进根系的发育十分有利,有效增强作物对养分及水分的吸收,在抗旱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明显,充足的营养供应,能起到壮苗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对促进产量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深施化肥要比地表浅撒化肥平均能增产5%~15%。特别是玉米深施化肥技术增产效果更明显,一公顷能增产225~675公斤。
1.3避免烧种,确保苗齐
传统的施肥,深度、距离都难以统一,在施种肥时,常发生肥种混合的现象,产生烧种,导致断苗的发生。化肥离植株根系太近,很容易发生化肥伤种及根系的情况。而采用化肥机械深施,机械施肥能肥料深施于种下或种侧,让肥和种子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在土壤隔离层的保护下,避免烧种,利于保苗、齐苗,对增产有利。
1.4 效率高,省工省力省成本
与传统的人工或人畜施肥相比,机械施肥,效率可以高好几倍,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降低了成本。不但效率高而且效果好,深浅、距离都均匀一致,减少浪费,提高化肥利用率,另外还能减轻化肥挥发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效优势。
2 化肥机械化深施的技术要点
2.1底肥深施
一般底肥都是结合翻耕施用,可以先撒肥再翻耕,也可以边撒肥边翻耕。如果先撒肥再翻耕,一定要撒完肥就马上进行翻耕,避免化肥暴露时间过长而挥发,特别是碳酸氢氨等肥料,撒肥要均匀,翻耕深度在6厘米以上,确保地表没有可见化肥颗粒。边翻边撒肥可以保证耕翻施肥同时进行,避免化肥暴露挥发,通常是在翻耕机上加装排肥装置,排肥导管装在犁后,化肥深施于沟底,再经犁铧翻垡覆盖,深度也在6厘米以上,肥带宽3~5厘米,肥带均匀连续,无断带,肥量根据作物需要调节。
2.2种肥深施
种肥可以深施于种子侧面,也可以深施于种子下面,但必须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深施。种肥机械化施用能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指标,而且能保证在种、肥间形成土壤隔离层,厚度在3厘米以上,这样就能保证作物苗期的营养需求,又不至于烧种、烧苗。这种深施化肥技术对田块的整地要求较高,要保证土碎田平、虚实合理、深浅一致、无漏耕、无垡块。施肥时要求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深浅一致,与种子的距离也要一致。
2.3追肥深施
对于追肥深施,要采用追肥作业机具,需开沟、排肥、盖土、镇压基本一机完成,机具从土地中过一遍,就可完成多道工序,省工省力而且效果好,作业率高而且肥料利用率也高,但由于在追肥时,植株相对较高,所以要求机具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而且在作业时,要避免伤根、伤苗和撞苗倒伏。追施深度也要在6厘米以上,追肥点要离植株根部10~20厘米之间,肥带宽度大于3厘米,均匀无断条,施后严实盖土。
3 化肥深施机具作业要求
3.1对机具性能要求
根据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农艺要求,选择适合的深施机具,要求机具施肥深度要在6厘米以上,机具的施肥量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节。排肥装置有高度可靠性,作业时不应有断条现象,肥带宽度变异小于1厘米,机具质量要好,故障率低,结实耐用。
3.2对深施作业要求
排肥断条率<3%,施肥位置准确率≥70%,中耕深追施肥作业伤苗<3%。
肥条均匀度:底肥深施均匀性变异系数≤60%;播种深施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中耕深追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
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应≤13%,化肥的土壤覆盖率要达到100%,种肥、追肥作业要保证镇压密实。各种机具的使用可靠性系数均应≥90%。
3.3化肥深施机具作业规范
对操作者进行深施化肥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机械操作,掌握技术要点,在深施前要对机械进行检查,保证机械的良好运行,避免在施肥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施肥质量。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不同,调整机具的肥量、深度、宽度控制机关,然后在正式施肥前进行实际作业试验,经多点测试,各项指标都达到设定要求后,再进行正常施肥作业。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篇3
1 化肥深施的方法
应用于旱田作物化肥深施技术内容有3个方面:底肥深施、种肥深施和追肥深施。
1.1 底肥深施
底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与土壤耕翻结合起来,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边耕翻边将化肥施与犁底沟内;另一种是先撒肥后耕翻,在耕地过程中,将地面化肥深翻于犁沟底面。
1.2 种肥深施
种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是在播种的同时完成施肥作业,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播种机上的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
1.3 追肥深施
追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是按照农作物生长和农艺要求,使用追肥作业工具,一次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作业。追肥的用量和次数要根据土壤质地来决定,对质地较粘重的土壤,保肥能力强,可一次追入,而轻壤和沙壤土,漏水漏肥,保肥力差,应采用少量多次追入的方法。
2 深施化肥的深度和位置
2.1 施肥深度
施肥过深影响肥效,过浅则易挥发,最佳深度为10cm左右。据测定:施肥深度小于5cm,化肥从土壤气隙中挥发损失达60%;施肥深度5~10cm,挥发损失约30%;施肥深度15cm以上时,才没有损失。但过深则不利于农作物吸收,适宜施肥深度为6~15cm。
2.2 深施位置
种肥深施时,化肥与种子保持3~5cm距离,以免伤害种子;追肥深施时,化肥距植物的侧距保持10~12cm。
3 推广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的意义
3.1 节本增效
机械化化肥深施比传统的施肥方法提高工效,并能配合农药防治病虫害,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深施化肥,能节约化肥并能使农作物增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机技术推广站,在1998年种植青贮玉米,在2000年种植甜高粱,都采用了机械化化肥深施技术,亩产量都高达4000kg,节本增效非常明显。
3.2 提高化肥利用率
化肥深施可减少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表明(查阅相关资料):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和表施相比,铵态氮利用率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此外,磷钾肥深施也可减少风蚀和水蚀,大大提高肥效。
3.3 减少环境污染
机械深施 篇4
以柯城区黄茶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依托, 在石梁镇派溪头村建立机械钻孔深施化肥示范点, 在测土、配方、明确营养成分投入量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推广适用施肥设备, 改撒施、表施为机械钻孔深施, 成功探索形成了柑橘钻孔施肥模式。
实践证明, 深施是各种施肥方法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效果最好且较稳定的一种技术, 主要通过减少化肥挥发和径流损失来提高利用率。 柯城区因地制宜引进、推广日本“川岛”牌便携式挖坑机作为深施化肥的钻孔机, 该机重15 kg左右, 便于携带, 容易操作, 价格5 000 元/台。 施肥时, 在橘树滴水线位置, 绕树一周均匀向土壤中钻直径15 cm、深30 cm的施肥孔5~6 个, 肥料施入施肥孔后再用泥土覆盖, 下次还可再次使用施肥孔。钻孔机正常使用每台每天可钻孔0.67 hm2 (10 亩) 左右, 是人工挖孔效率的10 倍左右。
2015 年7 月14 日, 柯城区农业局在石梁镇召开橘园机械钻孔深施化肥现场会, 柑橘主产乡镇的农机员、农技员及柑橘种植大户观摩示范现场。示范现场只见一人手提钻孔机在橘树四周钻6 个孔, 另一人在孔中施入配方肥后覆土, 不到1 h就完成了0.067 hm2橘园的施肥。 操作过程如图1 所示。
机械钻孔深施化肥有以下好处:
(1) 节本减支。 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原来一颗橘树一年用肥1.5 kg左右, 可用了这项技术后只需要1 kg的用量, 减少了1/3 的化肥用量。 假如柯城区全面推广该技术, 以平均节省1/3 计, 一年就可少用3 000 t以上化肥, 按照3 000 元/t计算, 可以节省成本近1 000 万元。
(2) 环保增效。 以前, 给橘树施肥一般都是采取开挖环状沟或放射状沟的方法, 不但费时, 还对果树的根系损伤较大。 目前, 橘农普遍采用地面撒施, 肥料易分解和被雨水冲走, 污染环境。钻孔深施法可以减少养分损失, 肥料利用率由面施的20%提高到80%, 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3) 抗冻防旱。 化肥施在深处, 可以引导根系往土层深扎, 提升抗冻能力;同时配合使用大量农家肥, 更有积蓄雨水之效, 非常有利于山地果园抗旱保墒。
(4) 省工省时。 2 个人相互配合, 每天可施肥0.67 hm2橘园, 是传统开沟施肥速度的10 倍。 一般在树冠边缘四周钻孔6 个, 次年换位重复, 经过持续2 年钻孔深施等于将果园深翻一轮。
机械深施 篇5
1 作业技术特点
(1) 旱田与水田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之处。水田秸秆还田就是将收割后的麦秸秆均匀铺于田间, 放水浸泡24~36小时以后耕作。被水浸泡后的秸秆变软, 易于和泥土拌合, 并且不易被弯刀勾上来, 作业时靠埋茬耕整机弯刀的旋转和拖拉机前进的复合运动耕翻搅拌泥土和秸秆混合覆埋。但稻秸秆全量还田 (也就是旱田秸秆的全量还田) 是一个新课题。因为土壤是干的, 没有被水浸泡过的秸秆比较脆且硬, 尤其是稻秸秆较之麦秸秆粗壮, 韧性强, 很难和干的泥土拌合, 所以一般旱田秸秆全量还田使用反转灭茬机。反转灭茬机的刀轴旋转方向与拖拉机的前进方向相反, 当拖拉机带动它前进时, 在旋耕过程中弯刀能将所有秸秆和泥土一块挖起, 并沿着弯刀圆周旋转向后抛去。刀轴旋转一周, 泥土和秸秆有四分之三的拌合空间和时间, 正是这四分之三的拌合空间和时间保证了秸秆覆埋。可是, 由于反转灭茬机负荷大, 故障率高, 作业成本较大, 更主要的是对土壤的湿度要求严格, 当土壤湿度超过25%时就无法使用, 故碰到阴雨天气很容易贻误农时。
(2) 旱田刀轴正转不能覆埋秸秆的原因分析。当刀轴正转弯刀旋切时, 将秸秆和泥土挖起直接向后抛射, 几乎没有拌合的空间和时间, 秸秆和泥块在刀轴和挡土板 (俗称拖板) 极小的空间中迅速落下, 秸秆总是漂浮在泥土上面。目前所有正旋耕作机械在刀轴后面都设有挡土板, 当弯刀把挖出的泥土向后抛射时, 被挡土板挡住并被击碎, 击碎的泥土又被挡土板拖平, 从而保证了碎土率和地表平整度。所以, 挡土板是正旋作业机械必备的装置, 在田间没有秸秆或秸秆很少的情况下作业是很理想的, 但在田间有很多秸秆的情况下, 尤其是水稻田全秸秆还田作业时, 就另当别论了。由于挡土板和刀轴组成狭小的密封空间 (刀轴轴线和挡土板的距离一般为350 mm左右) 使泥土和秸秆无法拌合, 耕作后仍按原来的位置落下, 秸秆总是漂浮在泥土上面。通过观察发现, 如没有挡土板, 当弯刀以很高的线速度将泥块和秸秆向后抛射时, 由于自身质量不同, 落下的距离也就不同。秸秆质量只有几克, 受力后由于空气阻力和风力的影响, 射不远就会落下, 落下的距离离刀轴中心线0.5~2 m;泥块质量在50 g左右, 受力后, 射得较远才落下, 落下的距离离刀轴中心线3~5 m。当拖拉机带动埋茬耕整施播机前进作业时, 抛射是连续不断的, 瞬时看总是秸秆先落下, 泥块后落下, 后落下来的泥块覆盖在秸秆上, 从而达到秸秆覆埋的目的。同时, 质量大的泥土块总是先落下, 质量轻的泥土块总是后落下, 这就提高了碎土率和地表的平整度。这与水田靠拌合覆埋秸秆的机理是完全不相同的。
(3) 刀轴的转速是保证秸秆覆埋效果的关键。必须把刀轴的速度提高到350 r/min左右, 让一小部分未被及时抛出的泥土和秸秆又被弯刀带动转动360°后再抛出, 使泥块和秸秆进一步分离。一般情况下, 刀轴转速越高, 秸秆覆盖率越高, 但功率消耗也越大。在满足播种的农艺要求 (秸秆覆盖率指标≥75%) 的前提下, 刀轴的转速应该确定在350 r/min左右。
2 作业效果分析
(1) 稻秸秆覆盖率情况。依靠刀轴总成高速正旋转的方法将秸秆和泥土呈抛物状抛射到较远的距离, 由于秸秆先落地, 泥土后落地, 后落地的泥土始终覆盖在先落地的秸秆上, 从而达到全量秸秆覆埋的目的。利用三块导流板限制秸秆和泥土的抛射距离, 方便施肥靴和播种靴的设置, 同时利用抛射的泥土覆盖种子和化肥。稻秸秆植被覆盖率为85%, 碎土率在土块≤4 cm的情况下, 可达到84%, 完全能满足施播作业的农艺要求。
(2) 化肥深施技术分析。施肥靴出口距地表面1~2 cm, 几乎是贴近地表层, 抛射出来的泥覆盖落下的化肥覆盖深度为5~8 cm。由于施肥靴没有入土, 所以不会发生缠草的现象。施肥深度5~8 cm, 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8.6%, 保证了化肥的充分利用。
(3) 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分析。依靠降低槽轮的转速与调节槽轮在播种盒内有效长度的方法确定播种量, 播种靴出口距离地表层为5 cm左右, 依靠刀轴所抛射的泥土覆盖, 确保了播深为1~5 cm, 由于播种靴出口不入土, 亦可有效地防止了秸秆缠绕的问题。
(4) 经济效益。该机作业后, 不仅能将稻秸秆全量还田, 而且每亩节省小麦种2 kg、颗粒复合肥8 kg。秸秆全量还田后的田块比之其他田块每亩增收粮食50 kg左右。
化肥合理深施的技术要点 篇6
一、化肥深施的技术要点
化肥深施可以采用沟施、穴施、条施等方式。合理的施肥位置和深度因土壤水分等情况的不同而异。化肥深施的种类可分为底肥深施;种肥深施和追肥深施。
1、底肥深施底肥深施应同土壤耕翻作业相结合。目前底肥深施的方法有2种,一是先撤肥后耕翻,二是边耕翻边将化肥深施于犁沟内,以后法为好。①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梨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梨耕幅相等。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深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厘米,地表无可见的颗粒。②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废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称此法面上或犁沟底,然后犁铧翻垡覆盖,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厘米,肥带宽度3~5厘米,排废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农艺要求。
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这种方法对机具的要求较高。一是能较严密的按农艺要求完成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行距等;二是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厘米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了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用该技术时,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
种肥深施穴施和条施均可,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可分为三种形式。(1)侧位深施种肥。一般施于种子侧下方,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在种与肥之间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烧种、烧苗现象。种肥一般用量较少,应选用性能比较稳定的肥料品种,含氮的化肥一般不宜做种肥。(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层在3厘米以上,并要求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3)交叉施肥,播种施种肥。此法是在下种前用普通播种机种子箱装化肥,把种肥先播施土壤中(注意播深要比播种深3厘米)而后在播种,俗称交叉施肥播种。
3、追肥深施追肥深施一般采用开沟深施的方法,深度一般在6~10厘米,施后及时覆土,埋严压实,或结合中耕培土把肥料埋入作物根际周围,施肥后结合灌水。采用化肥深施机械能够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二、合理深施化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宜的化肥品种。
(1)要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的需肥特性选择化肥品种,确定合理的施肥工艺。例如基肥和追肥比例、追肥次数和每次的追肥量。(2)要充分发挥化肥肥效。例如硝态氮肥应避免在水田上施用,防止由于硝化、反硝化造成氮素的损失。
2、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利用互补作用满足各个时期作物对养分的需要。通过施用有机肥避免单施化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不良影响,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方法有两种,二种是以有机肥作基肥,化肥作追肥或种肥施用;另一种方法是有机肥与化肥直接混合施用。需要注意的是化肥和有机肥不是可以任意混合的,有些混合后能提高肥效,有些则相反。例如:硝态氮肥(或硝酸铵)与未腐熟的堆肥、或新鲜秸秆混合对沤,在嫌气条件下,由于反硝化作用,易引起硝态氮素变成氮气跑掉,损失养分。3、搞好施肥作业。施肥不仅是要获得较高的产量,还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化肥品种和施肥方法等具体条件确定施肥用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比例。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氮、磷、钾等多种养分协调供应,施用单一化肥,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生产发育的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土壤氮、磷、钾的分布情况,北方要重视氮磷肥的混合施用。
机械深施 篇7
1 技术的优点
1.1 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
据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 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 cm的土层中, 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 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 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 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 提高化肥利用率。
1.2 增加作物产量
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 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 有利于植株生长,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 kg/hm2, 棉花 (皮棉) 可增产75~120 kg/hm2, 大豆可增产225~375 kg/hm2, 增产幅度平均5%~15%。
2 技术方法
2.1 底肥深施
底肥深施应同土壤耕翻作业相结合。目前, 底肥深施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先撒肥后耕翻, 二是边耕翻边将化肥施于犁沟内, 以第二种方法为好。
(1) 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 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 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 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 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 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 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 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 cm, 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2) 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 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 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 增加排肥装置, 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 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 (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 , 然后犁铧翻垡覆盖, 达到深施肥的目的, 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 cm, 肥带宽度3~5 cm, 排肥均匀连续, 无明显断条, 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2.2 种肥深施
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 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 要注意, 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 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 决定种与肥的距离, 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 而且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 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 无漏耕, 做到土碎田平, 土壤虚实得当。
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 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 (俗称肥、种分层) 两种形式。技术要求如下。
(1) 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 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 cm, 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 cm, 肥带宽度宜在3 cm以上, 肥条均匀连续, 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2) 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 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 cm以上, 并要种、肥深浅一致, 肥条均匀连续, 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
2.3 追肥深施
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 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 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 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 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 (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 。追肥深度 (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 应为6~10 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 cm (视作物品种定) , 肥带宽度大于3 cm, 无明显断条, 施肥后覆盖严密。
3 对作业机具的要求
深施化肥机具应符合农艺要求, 施肥深度 (≥6 cm) , 具有可调节施肥量的装置, 排肥装置要可靠, 作业时不应有断条现象, 肥带宽度变异≤1 cm, 单季作业换件或故障修理不超过l次/台 (件、组) 。深施化肥作业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排肥断条率<3%。
(2) 肥条均匀度:碳酸氢铵为20%~30%, 尿素等颗粒肥为20%~25%。其中底肥深施均匀性变异系数≤60%;播种深施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中耕深追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
(3) 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应≤13%。
(4) 化肥的土壤覆盖率要达到100%, 种肥、追肥作业要保证镇压密实。
(5) 施肥位置准确率≥70%。
(6) 中耕深追施肥作业伤苗率<3%。
(7) 各种机具的使用可靠性系数均应≥90%。
4 化肥深施机具
4.1 底肥深施机具
底肥深施机具是底肥深施的主要作业机械, 是一种耕翻和深施化肥同步进行的复合作业机具。使用底肥深施机具可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减少肥效挥发损失, 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是在现有各种犁耕、旋耕机具上, 加装肥箱、排肥器、传动机构、驱动轮 (兼施肥限深轮) 和输肥管, 在犁耕或旋耕作业的同时, 将化肥施入犁沟底部或耕层中去的一种组合式联合作业机具。这种施肥机比较受用户欢迎, 它的机型也较多, 有施肥犁、旋耕施肥机等。
4.2 垄体施肥机
垄体施肥机是一种联合作业机型, 与大型拖拉机配套, 可在玉米等垄作作物的播种起垄作业时, 将尿素等颗粒状化肥分两层施入垄体, 两层化肥之间相隔5~8 cm土层, 化肥在作物生长不同时期发挥作用, 上层肥料主要起种肥作用, 下层肥料主要起底肥作用, 所以这种施肥机是兼有种肥施肥机和底肥施肥机作用的一种机型。
4.3 种肥深施机具
种肥深施机具通常为施肥播种机, 在一个机架和传动机构上, 并列着两套机构, 一套播种, 一套施肥, 可在播种的同时施肥, 是化肥深施机具中运用最广、型号最多的联合作业机型。有的机型采用精量、半精量排种器, 节肥增效作用明显, 有的机型还装有铺膜等机构, 联合作业项目更多。施肥位置不同, 按施肥播种机可分为正位施肥和侧位施肥两类机型。机械作业能保证种、肥定位隔离, 避免烧种现象。种肥同床混施时, 化肥直接与种子接触, 极易腐蚀侵伤种子和幼苗根系, 发生烧种烧苗现象。机械深施能将化肥施于种下3~6 cm, 种侧4~5 cm, 使种、肥之间有3 cm的土壤隔离层, 避免出现烧种, 有利于保苗, 增产有了基础。
4.4 追肥深施机具
(1) 中耕施肥机。利用中耕播种施肥机或中耕机悬挂机架配套单体施肥 (播种) 机, 用拖拉机牵引或装用小动力机自走, 进行行间或株侧深施肥。
(2) 手动追肥机具。由于追肥期是作物生长的中、后期, 植株高大, 限制了机械追肥作业, 近年来, 各地针对这一矛盾, 相继研制出一批手动追肥器、追肥抢可分别满足排施固态化肥和液态化肥。
5 注意事项
(1) 操作机手在进行作业前要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 熟知化肥深施技术的作业要点和掌握机具操作技术, 能按要求调整机具和排除机具作业中出现的故障。
(2) 深施作业前要检查机具技术状况, 重点检查施肥机械或装置各联接部件是否紧固, 润滑状况是否良好, 转动部分是否灵活。
(3) 调整施肥量、深度和宽度, 使机具满足农艺要求。调整时肥箱里的化肥量应占容积的1/4以上, 并将施肥机具或装置架起处于水平状态, 然后按实际作业时的转速转动地轮, 其回转圈数以相当于行进长度50 m折算而定, 同时在各排肥口接取肥料并称重, 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单位面积施肥量
式中:Q——施肥量 (kg/hm2) ;q——各次总排量平均数 (g) ;d——地轮直径 (m) ;n——地轮转动圈数;a——平均行距 (m) ;m——排肥器个数;δ——滑移系数。
确定好施肥量后机具进地实际作业试验, 当机具入土行程稳定后, 视情况选取宽度和观察点个数, 在截面中肥带部位测量带宽及化肥距地表和种子 (植株) 的最短距离, 如多点测试均满足要求, 即可正常施肥作业。
6 结语
【机械深施】推荐阅读:
水田全程机械化机械05-10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09-1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复试参考书目06-12
我国机械行业液压机械产品关注情况点评06-10
浅谈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09-01
机械制图专业知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11-07
重型机械07-14
机械拌和07-16
冲压机械07-19
机械工业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