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员(共12篇)
摔跤运动员 篇1
1 前言
对于摔跤运动员来说,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 在熟练掌握摔跤专项技术的同时, 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的掌握, 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搞好摔跤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 有计划、有意识的进行力量训练, 不仅能达到训练效果, 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 决定力量的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反面: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位肌肉力量的大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的大小成正比, 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程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 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三是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这力量表现的大小, 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 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进行收缩, 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 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 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直接的协调配合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既要遵从力量训练的基本规律, 又要充分认识摔跤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爆发力, 其次是耐久力。
2 分析
2.1 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 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 减少伤病的发生, 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 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2.2 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 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导每一堂训练课, 每一个阶段的训练, 也是指导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 它既包括训练的次数, 每次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 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总之一切都必须遵从由少到多, 循序渐进, 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力量训练强度和数量的关系则是先加数量, 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强度。
2.3 遵从系统性原则
俗话说:“力量是练出来的。”它一针见血地说明力量训练必须要持之以恒, 长期坚持, 才会见到成效。全年都要有计划地不间断地安排, 一般离比赛远的阶段, 力量训练时比重稍大一些, 就是临近比赛或比赛期间也应坚持适当的力量训练。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每周最好能安排3次, 最少也不能少于2次, 一周安排一次或几周才安排一次是不大合适的, 因为每次训练一般在训练后大脑皮层都还保留着前一次训练的一些“痕迹”, 这种“痕迹”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便会消失, 超过这个间隔时间再去安排训练, 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违背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种安排会使运动员身体经常处于疼痛反应之中, 极不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就是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之间, 及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中各项目的安排上也要注意训练的系统性, 而且在一段时间内, 力量训练的计划不应变化太大, 以免分散精力, 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4 必须紧密结合专项, 具有针对性
力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从事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分析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找出阻碍成绩提高在力量方面的薄弱环节,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同时从事力量训练还应该紧密结合摔跤专项的特点。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必须全面发展, 并突出速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力量训练一般来说有两种, 即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 静力性练习是肌肉等长收缩, 身体各部位基本不发生位移, 不产生运动, 这种形式对提高力量十分有效, 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 容易产生疲劳。动力性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 在训练中, 必须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一堂力量训练课的项目不要求很多, 但必须扎扎实实, 对负荷的要求必须视训练的目的而定, 为提高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负荷只需达到70%左右即可, 为提高绝对力量, 负荷可达到90%左右。对量的要求, 练习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 可适当少一点, 以每次训练5—6次, 每组3—5次为宜, 练习动作的选择上应尽量多的模仿摔跤专项技术的动作进行, 以提高相应部位肌肉的力量。
2.5 必须达到极限
任何强调速度、力量的项目, 训练均必须达到极限, 只有达到了极限才有可能进行超量恢复, 才有可能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 以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因此, 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经常达到或接近运动员的最高负荷 (包括强度或次数的最高负荷) 即极限训练, 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提高成绩, 但经常进行极限训练是十分艰苦的, 这要求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训练时有顽强的意志, 自觉性高, 才能达到应用效果。
3 小结
力量训练在摔跤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力量训练搞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 必须在注意方法的同时, 肯下功夫, 持之以恒,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摔跤运动员 篇2
昨天,我的陈成哥哥来了,我很高兴,今天便请他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有姐姐,可没想到,却……
今天天气不错,太阳并不火,我们三个拿起了包便出了门,我太高兴了,就跑到了大街上。哥哥姐姐们都问我:“你跑那么快干什么?”不好回答,便老老实实的走慢了,可不一会儿,我又像个兔子一样跑快了。而此时我又觉得哥哥姐姐们好像乌龟一样在后面慢慢的爬,你说,乌柜和兔子,谁跑的快?
我平时就是粗心大意,这时,也不会好好走路,像模像样的走路了,自然是跑也不会好好跑。也不会注意脚下石头。突然,从我的嘴里发出了一声尖叫――“哎呀!”众人都回首t望(当然是过路的人了,还会有谁呢?),但立马就转身继续走路(说真的,我当时也怪不好意思的`,被这么多人看着,你好意思啊!)――原来,我被石头绊了一个大跟头,当时的情景就是――我向前扑去,也顾不得手里的包了,包也被甩出了半米远,夏天,只穿了个马裤,膝盖也没护着,也就蹭地很厉害,就连手里也进了几个沙子。我那时并没有感觉到疼,只是觉得擦破了皮而已,没什么大碍,就没当回事,就走了。
走到了图书馆,我才意识到那一跤带给我的后果――已经出血了,我当时并不想打扰哥哥姐姐们,我并不想打扰他们的兴致,只好跟哥哥姐姐说了一声:“我先走了。”于是便自己一人急急忙忙地跑到诊所里去处理我“尊贵”的腿去了。处理时,阿姨给我抹了一些药,我疼得哇哇
大叫,没等阿姨处理完,我就和阿姨商量好,提前跑掉了。做处理时,我深切得感到了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走路呢?要是自己好好走路,不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吗,以后……
回到家里,我还得忍受碘酒的痛苦。唉!这不都是那一跤的“后遗症”吗?当你们正在happy时,我却在家里抹着碘酒,忍受痛苦呢!
唉……
浅议运动员的摔跤技术 篇3
关键词: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训练方法
在自由式摔跤中,由于运动员动作把位的相对增加和运动形式、动作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善于捕捉战机,而且对于动作的使用也要求努力做到迅速、连贯、准确。因此我国自由式摔跤技术的连贯性问题进行严格训练,争取和先进水平国家缩小差距,甚至超过他们,为摔跤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连贯技术的基本要求
1、力量是技术的构成因素之一。竞技运动项日中的许多技术,其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基础就是力量,也就是说力量是技术构成因素之一。没有相应力量因素存在的前提,也就没有技术可言。例如:摔跤项目中的提抱过胸技术等等。如果没有克服一定阻力的力量保证,这些技术也只能是一种理论意义的动作结构,无法与实际的竞技运动联系起来,实质上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这如同田径运动中的跳远技术,速度是其构成因素之一。先分析技术动作所必需的力量并发展这部分力量,然后再进行技术学习。既能够提高学习的进程,更能够因力量的保障而减少损伤现象的发生。
2、良好的素质。(1)良好的身体素质。摔跤比赛是两个人徒手进行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和对方比速度、比力量、比耐力、比灵敏、比意志,这些素质都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摔跤的特点是时间短,节奏快,而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和比赛时间的缩短,比赛的激烈程度也日益激烈,而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在恰当时间,用语言或其他手段刺激运动员,无论训练再苦、再累,都坚持住。实战训练中,偶尔挑选一些实力相差较大的运动员进行对抗,让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养成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保持自己好心态的风格,让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培养出大胆拼搏,勇敢竞争的心态,这也是方法之一。
3、要掌握全面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的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活动,它表现为运动员根据临场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它是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战术意识不仅支配着技术和战术的正确运用,而且也是直接影响着战术行动效果的重要心理活动。
二、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和重点
1、全面技术训练和基本动作训练
摔跤的技术是多种多样,它包括基本动作和各种攻防方法,有站立、跪撑、转移等等,在技术训练中运动员至少要掌握20种以上的动作,再以这些为基础进行相互连贯或以其中的技术为主配合其他动作进行连接。
2、真动作和假动作的结合。真假动作的配合可以转移对方的重心,也可以改变对方的步法即站立姿势。所以在破坏对方站立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对抗中连贯技术动作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首先应从容易动作和基本技术开始训练,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复杂和较难的动作。真假动作结合的目的是以假动作为真动作的使用创造条件和机会,但是在做假动作时仍然可以是真的,有时候假动作也可以变成真动作,如两人在对抗中进攻者先抢夺左臂并且进攻对方的左腿,这一动作在对方后撤步防守时再转为抢抱对方的右腿,然而假如对方没有后撤步进行防守的时候,前面的假动作也就成为了真动作,即抱单腿转移或者上步抱折摔。
3、防守和反攻。在双方对摔中,进攻与防守是错综转换的,单一式的防守是没有取胜的希望的,只有防守中积极转化成进攻,其至假守真攻才是好的战术。多掌握一些攻守方法可有效进行连接技术。主要训练手段有:①配对进行原地不断地移动身体、改变身体姿势练习,以提高攻守方法的应用能力。②移动中或改变身体姿势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从比赛实际出发,对提高效果很有益处。③为达到强化和深入的掌握目的,可采用配合的、变换对手和规定条件的,以及在正确的前提下快速反复的练习。④为提高对扰中使用连接技的能力,可采用一方进攻,另一方反攻的攻守实战练习。另外,我们可以把方法、步法结合起来进行徒手练习,也可以把所有攻守动作编成套路作为基本功练习,有定的效果。
4、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的连接。摔跤比赛的对抗发展是两个人的对抗大多是先从站立开始,然后再发展到跪撑角斗的过程的,而在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都可以使用技术得分,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一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连续衔接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当从站立摔发展到跪撑摔的时候,运动员应连续使用技术动作,而且现在的跪撑角斗时间要求处于上方的运动员必须积极主动进攻,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着重强调站立技术的结束便是跪撑技术的开始这一重要原则。
5、绝招取胜。使用绝招“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的说法,说明了运动员重点进攻动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绝招取胜是很有效的,当然要看对方对你这个绝招的反应,你一用就成功,摔跤运动中叫“吃”,你用进攻动作,对方防守能力强,甚至可以反攻,摔跤运动中叫“不吃”。如果对方在你的绝招面前连连失败,你便可以一用更用,争取最后的胜利。
6、结合个人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运用战术时要发挥自己的优点,攻击对方的缺点和弱点。如:身材高大的人对身材矮的人,身材高的人要发挥臂长、腿长的特点,争取抓住对方,而不让对方抓到自己或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的人要争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的人,使他无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对于身体较胖,体力不好的对手.要拉扯他、转动他,消耗他的体力,然后进攻。如果对方的技术好,力量大,要设法躲开对方抓握。消耗他的体力,然后发挥自己优势,快速地、灵活地进攻对方,使之对方被动。
三、结语
我国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分析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2008年我国参加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1010名摔跤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维普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查阅有关摔跤、运动损伤和运动损伤康复手段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章, 对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ECL软件对整理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关伤残互助保险的运动员的全部资料由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http://www.tyjjh.org.cn/)所有和提供。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损伤部位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08年我国摔跤运动员损伤共发生1144例次。头面部的损伤在所有损伤中发生比例最高, 占35.49%;其次下肢,占30.24%;然后依次是躯干19.23%,上肢15.03%。表2显示:损伤部位多发于耳部、膝关节、腰部、肘关节、颈部、肩关节和踝关节。
2.1.1 头面部损伤
头面部损伤406例次中,耳部的损伤350例次,占86.21%,其次是口腔(22例次,5.42%)和鼻部(14例次,3.45%)。
2.1.2 下肢损伤
下肢损伤346例次中,膝关节的损伤279例次,占80.64%;其次是小腿24例次,占6.94%;然后依次是踝关节(23例次,6.65%)和足部(13例次,3.76%)。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122例次,占整个膝关节损伤的52.36%;其次是前交叉韧带42例次,占18.03%;然后依次是内侧副韧带(31例次,13.30%)、外侧副韧带(15例次,6.44%)和后交叉韧带(9例次,3.83%)。足部损伤中,跖骨损伤6例次,占整个足部损伤的46.15%;其次是足舟状骨3例次,占23.8%。
2.1.3 躯干部损伤
躯干部损伤220例次中,腰部的损伤151例次,占68.64%;其次是颈部51例次,占23.18%;然后是胸部14例次,占6.36%。腰部损伤中,腰椎间盘84例次,占整个腰部发病例次的55.63%,然后依次是肌群韧带筋膜(45例次,29.8%)和腰椎(22例次,14.57%)。颈部损伤中,颈椎间盘27例次,占整个颈部发病例次的52.94%。
2.1.4 上肢损伤
上肢损伤172例次中,肘关节的损伤62例次,占36.05%;其次是肩关节41例次,占23.84%;然后依次是手(26例次,15.12%)、上臂和前臂(均为14例次,8.14%)。手部损伤中,掌骨损伤11例次,占整个手部损伤的42.31%;然后依次是腕骨(7例次,26.92%)和指骨(5例次,19.23%)。
2.2 损伤类型统计
从损伤类型来看,主要以耳廓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椎间盘突出症、关节扭伤、韧带损伤和脱位最为常见,见表3。
2.2.1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120例次中,外侧半月板损伤19例,占16%;内侧半月板损伤16例次,占14%;右膝半月板损伤60例次,占53%,左膝半月板损伤54例次,占47%。
2.2.2 骨折
骨折114例次中,腓骨骨折15例次,占13.16%;其次是鼻骨骨折13例次,占11.40%;然后依次是掌骨骨折(11例次、9.65%)、尺骨骨折(11例次,9.65%)、腕舟状骨骨折(8例次,7.02%)。
2.2.3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105例次中,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次,占76.19%,颈椎间盘突出症25例次,占23.81%。
2.2.4 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90例次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51例次,占49.35%;其次是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33例次,占42.86%;然后依次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4例次,5.19%)、肩锁韧带损伤和手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均为1例次,各占1.30%)。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交叉韧带撕裂36例次,占71%,断裂15例次,占29%;前交叉韧带损伤42例次,占82%,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次,占18%。右膝交叉韧带损伤28例次,占54.9%,左膝23例次,占45.10%。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损伤占67%,外侧副韧带损伤占33%。
2.2.5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88例次中,膝关节扭伤39例次,占44.32%;其次是踝关节扭伤21例次,占23.86%;然后依次是肘关节扭伤(19例次,21.59%)、腕关节扭伤(4例次,4.55%)和肩关节扭伤(4例次,4.55%)。
2.2.6 脱位
脱位48例次中,肘关节脱位16例次,占34.78%;其次是急性肩关节脱位10例次,占21.74%;然后依次是习惯性肩关节脱位(7例次,15.22%)、手指间关节脱位(5例次,10.87%)和肩锁关节半脱位(4例次,8.70%)。
3 讨论
3.1 耳部是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比例最高的部位,损伤类型多为耳廓外伤。主要是因为实战中抱腿、夹颈背、圈头等技术动作时对耳廓过度揉搓[1]及耳廓反复与摔跤垫发生搓动引起。留长发[2]及实战前对耳廓进行充分的搓揉,直至耳廓发热有助预防和减少摔跤耳的发生[3]。
3.2 膝关节是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在下肢损伤中发生比例最高。按损伤类型分,半月板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发生比例最高。然后依次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外侧副韧带损伤。其中,外侧半月板损伤较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这与田得祥等报道的我国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外侧半月板多于内侧相吻合[4];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本研究结果显示摔跤运动员膝关节扭伤及韧带损伤在全身关节扭伤和韧带损伤中均排于首位,主要与摔跤运动经常要求运动员在膝关节处于屈伸扭转和持续用力的情况下突然变向发力完成进攻动作, 关节、韧带承受的负荷要大于正常有关[5]。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全身韧带损伤中发生比例最高的损伤类型,这与摔跤运动中膝关节处于屈曲90°位并突然做外展外旋动作(膝外翻扭转)发力有关[5,6]。崔国庆[7,8]、敖英芳[9]等调查表明,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中,尤其以专项技术失误及误伤多见。其他损伤病因有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膝关节Q角过大、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差、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易伤部位未进行防护等等[9,10,11]。
3.3 腰部是躯干部损伤发生例次最高的部位,而腰部损伤中,腰椎间盘的发生例次最高,损伤类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又由其它因素诱导,最终导致椎间盘纤维核的突出甚至破裂[12]。摔跤运动中,常常要求腰部在屈曲或过伸的姿势下,持续用力的情况下突然变向和带动发力完成进攻动作,因而腰部关节、韧带承受的负荷要大于正常状态,极易的引起腰部急性损伤[5],而急性腰扭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因。运动员始终处于弯腰状态[7],长期的腰背部力量训练及反复滚桥抱提一方面加重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使得腰部在屈曲位或旋转位施加压力易引起椎间盘突出[13]。
3.4 骨折是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比例较高的损伤类型。主要以腓骨骨折及鼻骨骨折为主。下肢骨折多发生于自由式摔跤运动项目,多与该项目的冲抱腿、钩腿等强对抗性的动作特点有关。鼻骨骨折多为对抗方头部、膝肘部撞击所致。
3.5 肘关节、肩关节的损伤是摔跤运动员上肢损伤的主要部位。肘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生比例较高的损伤类型,这与曲绵域的报道相吻合[14]。主要与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不足、技术动作不合理等[11]因素有关。肩关节易伤还与球窝关节活动范围广、稳定性差的解剖结构有关。
4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策略
4.1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5,7,8,9,10,15]:(1)重视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专项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整理活动;(2)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合理应用技术动作;(3)做好运动医学知识的宣教,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4)加强易伤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损伤后的恢复性力量训练;(5)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本体感受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的训练;(6)重视易伤关节的防护(护具和支持带的使用);(7)重视训练期间和训练后的恢复,避免疲劳时进行高强度的对抗练习;(8)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和负荷量;(9)训练后及时充分的拉伸。
4.2 在关节损伤的康复阶段,关节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和平衡协调性的力量训练有利于关节稳定性及本体感觉的重建,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损伤关节的复发率[10,16,17,18,19]。
4.3 重视核心力量训练
肌肉做为外源性稳定系统的构成之一,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表层运动肌的训练较多,却忽视了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的力量训练的补充,兼顾深层稳定肌和表层运动肌在内的力量的训练 ,最为关键的是核心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19,20],其主要作用在于能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能预防腰背部损伤的发生以及利于伤后康复,这与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有关[21,22]。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耳部、膝关节、腰部、肘、颈部及肩关节是摔跤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好发部位;耳廓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椎间盘突出、关节扭伤、韧带损伤和脱位是摔跤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5.2 建议
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提高专项训练技术水平,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利于损伤的康复。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2005-2008年参加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China Sports Foundation)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1010名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类型及发生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损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耳部(30.59%)、膝关节(24.39%)、腰部(13.20%)、肘关节(5.42%)、颈部(4.46%)、肩关节(3.58%)和踝关节(2.01%)。损伤多发类型依次是:耳廓损伤(发生率29.90%)、半月板损伤(10.40%)、骨折(9.88%)、椎间盘突出症(9.10%)、韧带损伤(7.80%)、关节扭伤(7.63%)和脱位(4.16%)。结论: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提高专项训练技术水平,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摔跤吧!爸爸 篇5
男主看着电视里的摔跤比赛,感慨着印度何时才能获得冠军,并与一位看似更为高大的男子开始了摔跤较量。
结果没什么出乎意料的,男主自然而然的赢了。同时表明了个人身份——摔跤全国冠军。即使摔跤给了他荣誉,但如果没有钱他也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年轻时他放弃了摔跤。
可摔跤之梦从未停止,他将寄希望于还未出世的孩子,他希望妻子能够生下儿子,这样能完成他曾经的梦想。
但是事与愿违,妻子生了四个女孩。随着现实的不断冲击,男主逐渐放弃了。
一日,他发现了两个女儿对摔跤的天赋,重燃希望之火。开始了对两个女儿的魔鬼训练:每天5点起床训练、剪去长发、穿男士短裤、吃运动营养餐。
如此艰苦的训练,两个女孩有些吃不消了抱怨爸爸的残酷
在艰苦的训练下,两姐妹难免产生埋怨,不明白为何自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
印度的情况我们是有所了解的,女性是不能抛投露面的,大多数女性的人生以相夫教子为结尾,女生摔跤更是大家不能理解的。而作为父亲,他顶住重重压力,为了给女儿一个机会:选择自己的路,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抱怨着来自家庭的压力,也许正是这种压力推动着我们走的更远,让我们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在父亲的训练下芭比塔获得全国冠军成功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面对着崭新和新奇的世界,她开始涂指甲、留长发、逛街、看电影...甚至认为父亲的教导方法是过时的,不惜跟父亲正面较量来证明自己。最终父亲输了,她更加怀疑甚至看不起父亲的那些方法。可她大概忘记父亲已经渐渐老去,体力再不如当年。
渐渐地,大女儿进入首轮即被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救与此同时父亲却将二女儿又培养成了全国冠军。最终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她明白父亲才是自己真正的引领者。一个陪着自己一路走来了解自己优势和弱点的人,一个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
一切步入正轨,芭比塔最终赢取了代表全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她的对手格外的强大,赛场上她的心里一直想着父亲,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持,也是她的灵魂。当教练一遍遍让她防守的时候,只有父亲站起来说进攻。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不行的时候,只有父亲的眼神格外笃定...信念是一个人前进路上必不可少的,坚持信念,曙光就在前方
决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之前,父亲曾对芭比塔说,“你要做的,就是让人们记住你。如果你拿到了银牌,你很快就会被忘记。只有成为冠军,才能是榜样。而榜样,永远不会被遗忘。”
经典台词:
教练说:不要输的太难看。爸爸说:你不会输!教练说:至少要拿块奖牌。爸爸说:你注定是冠军!
教练说:你已经领先了,注意防守。爸爸说:忘掉领先,保持进攻!
教练说:有些人,注定不是打国际比赛的料。爸爸说:你输掉的,是本该你赢的比赛。教练说:现在你至少可以有一块银牌了。
爸爸说:赢下金牌,你将成为印度的榜样,永载史册!
你要成为冠军 ?还是别输的太难看?
“你是我的骄傲”
一个摔跤手未完成为自己的国家躲得金牌的梦想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命运总是爱戏弄人,他一连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在一次邻居的起诉中,爸爸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父亲开始训练他们。两姐妹开始很不理解,但是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新娘告诉了两人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们也醒悟过来。最终在父亲的帮助和开导下,两人经过不懈努力并最终在挥洒无尽的泪水、汗水之后,都在女子摔跤上卓有成就,大女儿吉塔也获得了冠军。在采访中,父亲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你是我的骄傲”
没有错,这位父亲在女儿小时候对她们进行的搞轻度训练是为了让她们有好的前途。当女儿们成功、出名后,他们只会为其感到骄傲,不会企图去沾光,他们永远是背后默默奉献的支持者。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不禁也想起了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奖牌不会长在树上”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成功不是白白的来的。奖牌 不会长在树上,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拥有至死不渝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父亲所给予两个女儿的训练,不是我们所轻易能承受的。但是她们坚持下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们才能有这样的成就。想想畏惧困难的自己,真是天差地别。“别忘了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别忘了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影片中上了大学的吉塔脱离了父亲的管控,开始自由散漫起来,忘了摔跤手的各项禁忌,开始懈怠。结果在第一次锦标赛中首轮即惨遭淘汰。不过所幸的是在妹妹提醒下,她及时醒悟够来,最后恢复了状态。这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要胜不骄败不馁。影评:
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很突出,也体现了每个人物的成长。
爸爸的心理变化:一开始是想能有个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因为在旧观念里只有儿子才能替我拿到金牌;但他并没有重男轻女(都知道印度的直男癌很严重)。接下来,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女儿并不比男儿弱,甚至更强,所以他说到:“无论是男孩拿到,还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所以他跟妻子要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他是在激发孩子的潜质,同样也是在跟传统作抗争。“我不要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我相信如果一年后两个孩子不能坚持,也没有对摔跤的有热情,爸爸是不会继续去逼迫的!这一点在女儿去参加同伴婚礼时,爸爸出手打了哥哥(应该是哥哥,对印度人有点脸盲)。然后失望的走出人群时,他那时候心理是在挣扎的,是不是该放弃了。到后来女儿上了体育学院,送女儿去的路上他是开心的,因为女儿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到学校后,发现教练并没有那么好,在他试图去跟教练交流时,却遭到教练的看不起和当面拿女儿发威,他开始担心和害怕了,所以有了后面跟女儿的冲突。在女儿在比赛中遇到瓶颈时,他鼓励,他想方法,找方法,观看映像给女儿找破绽,找战术。在跟校方面前,替女儿认错,为女儿在人前流泪“她们只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她们的父亲实在太疯狂。” 到最后,女儿拿到金牌时“我以你为荣!”(很多人觉得残忍,为什么那么多年才说出这句话,但我们的父亲不正是这样吗?不善言辞,父爱如山)阿米尔·汗把一个父亲的成长演绎的淋漓尽致。在生活中不止是孩子在成长,父母 也在跟着成长。
女儿的心理变化: 开始对于父亲的训练十分排斥,因为爸爸的训练,被嘲笑,被排斥,所以在抵抗,在反革命(在反革命这段体现了女儿本质里有反抗,映射了对传统的开始反抗)。之后在参加同伴婚礼时,从同伴那里听到“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两个孩子终于明白了爸爸的用心,但是并没有爱上摔跤,只是觉得爸爸是对的。在女儿参加第一次比赛时,观众从开始的嘲笑到后来的佩服,让女儿体会到了被尊重和接受的喜悦。心里是真正接受了摔跤!在女儿进入体育学院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思想观念朋友圈都跟之前截然不同。同时教练的教育也开始影响了女儿,所以有了跟爸爸的冲突。(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到最后,经历了很多比赛,女儿开始找不到自我时,回归了爸爸的怀抱,从爸爸那里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女儿的成长代表着我们的成长,从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到反抗父母,看不惯父母,到后来成熟了,才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我们好。
妈妈的心理变化:当听到爸爸提出让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时,妈妈是忧心匆匆,把各个方面问题都给爸爸提出来,但在每个问题在爸爸面前都不是问题时,最后妥协了。在坚决反对鸡肉进厨房,让女儿他们分开吃,到后面可以围在一起吃饭。她在慢慢接受这样的反抗,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被传统所束缚!《摔跤吧,爸爸》中我不仅看到了对传统的反抗,同时看到了作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个人走了路都不一样,但所经历的各种时期心理的成长大概都是一致的。父母在我们身上同样也付出了各种的期望,我们反抗过,排斥过,同时也在成长着。现在,你活成你爸爸的骄傲了吗? 观后感:
摔跤运动员 篇6
摘 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应如何做好摔跤运动人员的基础训练工作,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以及训练手段才能更好提升运动员的摔跤水平,使运动员在保持良好的成绩基础上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为今后进行更大难度训练作下基础。本文主要介绍青少年进行基础训练的内容以及训练方法,探讨更有效的训练方式,为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摔跤 运动员 青少年 基础训练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扩展,怎么样做好青少年非专业摔跤运动员基本功能训练是广大摔跤教练员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个人多年摔跤训练经验,以及对摔跤训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进行相关资料的探究,结合国内优秀摔跤运动员进行的基础训练,分析并探讨哪些基础训练能帮助提高青少年非专业摔跤运动员的摔跤水平。
一、基础训练问题探析
(一)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
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时间通常处于11~16周岁,因为从人体的生理特点看,此阶段是人体发育生长比较旺盛的时期,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1]。这阶段因大脑皮层具有可塑性强特点,对技术动作的建立及掌握最有利。因此,处于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适合进行全面身体训练以及掌握摔跤基础动作、技术。
(二)国内摔跤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存在问题分析
因非专业体校强调输送质量以及输送率,而专业队员选材方面又注重于专项成绩,导致出现思想上指导不够明确,缺乏比较系统、全面训练,不注重基础训练[2]。身体素质基础训练方法单一、不全面。一般选择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比如通过踢足球、跑步或是打篮球等方式进行身体锻炼,对一般训练内容缺乏科学、详细的指标依据。而运动员也只是凭个人兴趣出发,喜欢的就多练习,不喜欢的就少练习,而这种训练方式对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起不了多大作用。在专项素质练习中也忽视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正处于兴奋性较高、持久性差、易疲劳等其他生理特点,训练方法过于枯燥单调,缺少有利于动作巩固以及增添训练乐趣的多样化训练方式。不能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热爱及积极性,从而不能正确建立动力定型。此外,早期基础性训练只追求强度,急于求成,想立即提高成绩而导致部分运动员技术动作差,身体素质不高而造成运动承受力不强,甚至出现运动损伤,严重影响正常训练。
二、改进措施
基础训练跟初学阶段与提升阶段作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及任务,是为提升阶段作准备的特殊阶段。因此,基础训练阶段应在身体素质、动作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以后的训练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为了做好基础训练工作,应从以下借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对于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应在思想指导上着重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要放眼未来,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每一个队员的年龄以及身体发育情况制定各相应指标,全面提升身体各方面素质。在进行专项技术训练辅导过程中要以小强度、多数目以及重复训练的系统基础训练。基础训练重心放在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动力的正确定型方面,同时按照相关因素制定专项训练以及一般训练的素质指标,从而逐渐提升运动员身体承受能力。
(二)狠抓运动员的基本功练习,严格、正确的建立功力定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最好时期,因大脑皮层神经灵活性较好、可塑性大,模仿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大脑皮层抑制及兴奋过程均衡能力不强,肌肉放松与收紧不协调,容易出现动作不稳定。因此,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正确建立规范动力定型。如果教练员对运动员放松要求,会使运动员容易出现定型错误,阻碍以后的技术训练以及能力提升。因此,教練员要严格遵守动作技能的定型规律,严格要求运动员进行规范动作,从而形成规范动力定型。因青少年所处阶段特殊,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强,不能长期专注于某事。
(三)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不断促进身体向全方面发展,为今后进行专项训练打下基础。对于一般摔跤运动员素质训练方式很多,比如:田径方面的短跑、加速跑以及蛙跳等,越野跑,爬山,游泳、球类运动等项目。在进行全面素质训练过程也不能忽略与专项训练特点相关练习,只有做好全面素质练习才能提高摔跤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主要包括速度、关节柔韧度以及力量训练,其中力量素质练习主要是指腿部力量、上肢部位力量以及腰部力量这三大力量的训练。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和发展参与练习的肌肉群力量,因为这对防止出现运动损伤及力量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忽略这一观点而只开展集中、单一的过量刺激,不仅会阻碍三大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还容易出现局部损伤。因此,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应以全面发展摔跤运动员身体各方位肌肉能力为主要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训练作为提高摔跤运动员综合成绩的一个重要训练极端,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科学研究。并根据我国青少年人群的身体发育特征,制定符合国内摔跤运动人员的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动力测试指标,为全面、科学制定青年摔跤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制定长期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业余体校以及专业队伍的摔跤教练员应从长远考虑,不能为了只求眼前成绩以及输送率而不注重运动员的正确动力技术定型,或是进行过分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训练,为运动员制定全面、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帮助运动员不断提高素质指标。
参考文献:
[1] 闫新胜.浅谈现代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基础训练[J].科技信息.2010(24):634-635.
清代摔跤运动初析 篇7
摔跤古称“角力”、“角抵”或“相扑”, 满语称为“布库”。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人们就有了早期的摔跤活动。到了汉代, 摔跤曾作为表演项目而经常公开演出。唐代时期, 人们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摔跤比赛, 其也被作为宫廷娱乐的重要项目。五代时期, 中国出现了首部记载摔跤的书籍《角力记》。宋代则出现了女子摔跤。明代时期, 摔跤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朝廷将摔跤列为“六御”之内, 并且还将其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一种手段, 万历年间曾出版了《万法宝全》一书, 收集和介绍了大量有关古代摔跤的清晰图样[1]34。另外, 明崇祯十二年 (1638) , 明朝官员陈元斌曾东渡日本向德川幕府请求援兵, 尽管未能实现最初想法, 但他后来留居日本, 并把中国的摔跤运动传给了对之感兴趣的日本人, 经过日本的改进和革新, 摔跤运动逐步发展成为该国人们普遍喜爱的相扑和柔道运动。
到满清时期, 清王朝的统治者是女真族的后裔, 而在女真族的传统文化当中, 素来具有喜爱摔跤的习惯, 还有“摔跤赌羊”的民俗。努尔哈赤时期, 由于满族人本身采用武力起家, 在问鼎中原之后, 他们便一直保持着尚武征战的风气, 在吸收较多蒙古文化、汉族文化的基础之上, 大力倡导摔跤运动, 并将满族传统的摔跤游戏带入中原, 吸收和借鉴了汉族传统的摔跤技法, 因而集大成于一体, 在中国将摔跤运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当时, 许多蒙古族的摔跤高手都汇聚在满清政权旗下, 有的后来曾获得清太宗赐予的称号, 如清太宗天聪六年 (1632) 正月, 满清曾赐予门都号“阿尔斯兰土谢图布库”, 意为如同狮子一般勇猛的摔跤勇士, 赐予特木德里号“巴尔巴图鲁布库”, 意为如同猛虎一样勇敢的摔跤勇士。
清朝时期的历代皇帝都大力提倡摔跤运动, 因而“布库”之戏得到了广泛而深远的传播, 其中又以摔跤比赛最为精彩耐看。参与摔跤者通常身着特制服装, 环系腰带, 腿穿长裤, 他们在运动比赛中, 可以随意撕抓对手的衣、带, 也可以全身握抱, 但是不允许撕抓裤子, 也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击打动作, 或者使用反关节动作, 比赛中如果两脚加一手一膝着地 (三点着地) 即被判为失败, 一般采取三跤两胜的方式, 比赛没有任何的时间限制, 且在摔跤比赛中, 通常都由技术权威的年长者进行主持并充当比赛裁判。比如顺治年间, 蒙古喀尔喀部派遣使臣入朝, 带来了草原上最好的摔跤手, 在招待宴会上, 清朝宫廷派出的几位摔跤手先后在与蒙古摔跤手过招中失败而归, 这使得闻听此讯的顺治皇帝非常恼火, 他专门下旨一定要选拔出最好的摔跤手以战胜蒙古族的选手, 这时有人便向顺治推荐了礼亲王代善的儿子惠顺王, 惠顺王当时虽年方二十, 但却力大无穷, 摔跤技能出众, 为了避嫌, 他不便以王爷的身份去参加比赛, 因此便临时换上了侍卫服装, 当惠顺王一上场, 便“应手而扑”, 运用浑身的蛮力和巧妙的技能, 只一跤就将对手完全战胜。
二、专业的摔跤管理机构
为了推动摔跤活动的开展, 清廷政府在宫廷当中设置了专门用来管理“布库”的组织机构, 名曰“善扑营”。在编制上, “善扑营”是一个既不隶属于由中央所指挥的满、蒙、汉八旗, 也不属于地方州郡的绿营兵勇, 而是一支独立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宫廷内卫部队。说到“善扑营”的来历, 与康熙巧妙铲除鳌拜的做法还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原来, 清顺治十八年 (1661) 二月, 顺治皇帝福临病死, 由其三子玄烨继承帝位,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即位时年方八岁, 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 为了保持朝政稳定, 顺治皇帝在遗嘱中委任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位大臣共同辅佐朝政。在这四位大臣之中, 鳌拜的武功是最高的, 势力也是最大的, 而且其本人又是“巴图” (在满语中, 其意为“勇士”) 出身, 因此他权倾朝野, 专横霸道, 意气凌铄, 威风不可一世。为了独揽朝政大权, 他设计处置了苏克萨哈, 采取措施压制索尼和遏必隆等人, 完全独揽了“辅政”大权, 根本不把康熙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 气焰越来越为嚣张, 后来甚至产生了篡逆皇位的企图, 以掌握和控制国家神器。
对于鳌拜种种专横霸道的行为, 逐渐长大成人、晓知世事的康熙深以为患, 忧虑异常, 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掉这个奸贼。然而, 当时如果采用正当行径去剪除这个权势很大、党羽繁多的大臣鳌拜, 也并非那么容易和简单。于是, 康熙与心腹大臣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 那就是挑选了几十名身体强健、赤胆忠心的“童子侍卫” (满语称之为“哈哈珠子”) , 每天在宫里随意玩练“布库”之戏, 而心智敏捷的康熙也经常与这些少年们不分君臣礼节地尽情嬉闹、相互摔打, 其意图就是向鳌拜表明自己不过是一个顽皮成性的幼稚孩童, 胸无点墨, 也不关心朝政。眼见铲除鳌拜的时机日渐成熟, 康熙八年 (1669) 六月四日, 当鳌拜大大咧咧、毫无准备地应约拜见康熙时, 突然, 平日里只是玩弄摔跤游戏的十几名少年一跃而出, 出其不意得将鳌拜片刻制服在地, 用绳子捆了个结结实实。然后, 康熙当场宣布了鳌拜的恶名罪状, 治其以条律, 清除其党羽。也正是由此开始, 康熙得以亲政, 正式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这便是清史上相当有名的“智擒鳌拜”。
在这次“反政变”的惊险斗争中, 那些平时貌似顽皮淘气、喜欢玩练摔跤的少年们立下了赫赫奇功。据说, 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作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侍卫, 且与康熙皇帝情同手足的关系保持了终生, 所以在这群智擒鳌拜的小摔跤选手中间, 很可能就存在着曹寅的个人身影, 这是由于在回忆其少年习武的往事时, 曹寅曾写过“手缚黄獐”一句言辞, 隐射的也许就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由此, 清廷政府之后便正式设置了“善扑营”这个专门管理摔跤的组织机构, 而且每当皇帝出巡或筵宴之时, 都要安排“布库”之戏以娱乐助兴, 也使得“布库”成为清宫当中必不可少的游艺项目, 以作为对康熙“智擒鳌拜”中表现出来的果敢勇猛精神进行纪念[2]41。
三、民间摔跤运动的发展
清代除了在宫廷内设有“善扑营”而专门训练贵族青年开展摔跤运动之外, 还鼓励民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摔跤运动。对于前者, 人们一般称之为“官跤”, 其摔跤手和教练员都是终身职业者, 训练目的主要在于相互之间或与蒙古族、回族摔跤手进行比赛, 以便为王公贵族进行娱乐表演助兴。对于后者, 人们一般称之为“私跤”, 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草里的摔跤运动。
清代民间的摔跤运动普遍而热烈, 比如清朝中后期, 北京的摔跤场地遍及全城, 东四、西四、月坛、日坛、天桥等处都是摔跤高手聚集的地方, 俗称“跤窝子”。在这些地方进行摔跤表演的, 一般都是一些“业余选手”, 主要通过摔跤运动的形式进行卖艺以养家糊口。其中, 北京的天桥是一个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平民市场。“天桥”顾名思义, 指的是“天子之桥”, 其最初是一座汉白玉筑的单孔高拱桥, 是专门供帝王们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祀农的御路, 清康熙年间, 天桥四周逐渐出现了民间市场的雏形, 许多表演杂技、武术、摔跤、戏法和说书的地摊迅速出现了。在此当中, 摔跤是最为热闹和最为火爆的表演项目之一。由于早期清朝统治者崇尚武功, 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建立了“善扑营”, 专门选拔训练优秀跤手拱卫京畿, 而到清朝末期, “善扑营”的扑户, 也就是摔跤手便逐渐流落于民间, 开设跤馆或街头卖艺。这样, 北京天桥市场、天津“三不管”等地便逐渐成为摔跤卖艺最为集中的地方。清末民初, 在天桥专业撂地摔跤的应首推沈三、宝三, 而他们都是清朝“善扑营”头等扑户宛永顺的传人。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 宝三的撂地表演可谓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其逐渐形成了具有天桥独有特色、一枝独秀的“宝三跤场”[3]38。这样, 历经风风雨雨的摔跤运动, 融合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跤手当中的长处而渐次得到发展, 也最终使这一民间技艺蕴含着独特的技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摘要: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清代时期的摔跤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官方设置有专门性的摔跤管理机构, 这也逐步鼓励和推动了民间摔跤活动的广泛开展。
关键词:清代,摔跤
参考文献
[1]赵岷, 李金龙, 李翠霞.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6) .
[2]徐玉良.清代满族摔跤的兴起及对中国摔跤形成的贡献[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2 (5) .
摔跤运动员 篇8
本文以杠铃为器械进行大力量训练的研究为切入点。
人们对大力量训练的认知存在着许多偏差。有人认为, 大力量训练不能直接作用于专项, 需要转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力量训练是有限的, 技术训练是无限的;还有人认为大力量训练能把身体练强硬了。所以, 对杠铃力量的训练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其实老一辈摔跤人早已对这项运动的本质与特点进行了认知与总结。“以力相拾, 会以巧破千斤”, 力量与技巧既是一对矛盾, 又是一个统一体。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不同的练法, 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1 摔跤运动的力量特点
力量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对抗当中能力大爆发的有力保障, 在与对手的角逐过程中, 不断的变换着手法、身法、步法。在控制与反控制, 争夺与反争夺中, 寻机攻击对手, 从而防守反击对手。在抗击和化解来自于对方不同的方向, 大与小, 慢与快, 动与静的作用力, 这种力不同与具有一定技术定型, 运动方向具有一定轨迹的举重和投掷等力量项目, 故此摔跤的力量训练应该具有自身的特点———全面性与多元性。这就要求我们大力量训练要针对专项特点, 用杠铃提高我们的摔跤力量, 就要对应我们的相关技术动作, 如卧拉、提拉、高拉、高翻等系列化训练, 对应的技术抱滚、提抱、插抱、搂抱、卧推、深蹲。对应的技术压桥、推顶、抢插、冲撞手法的争夺与控制。步法的抢位和重心的稳定与支撑。绝对力量的提升与强大能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 竞技能力的有效形成, 培养运动员成为实力型的选手, 能打硬仗的选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提出了训练要求:全面协调, 爆发一点, 最大限度的借力。并要求发展大力量的三个方面———绝对力量、爆发力、持久力。这充分的符合了摔跤的专项特点。我们大力量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力量而力量。是为了越有力量, 摔跤的越省力, 越轻松。
2 摔跤运动员大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有效的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大力量的保证, 并达到快速增长的结果, 下面是我在训练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使用的训练方法。
大力量训练以杠铃为主:卧拉、提拉、高拉、高翻、侧腰、弯举、弓身、深蹲、半蹲。训练方法:重复法、循环法。
重复训练法是训练中经常采用的, 是专门某项力量的训练。以组数为单位, 定量定次, 一组一组做, 要求以最大重量的50%-90%为宜。由小到大, 由多到少, 小比例重量, 15~20次, 大 (10~15次) 重复8组。
穿插循环法。这种方法是把不同内容的力量训练组合到一起, 然后分成若干组, 这种训练方法更能体现专项特征, 与竞赛的要求更相似, 效果也更好, 一般安排在赛前准备期, 选定3项内容, 每项30秒, 一组一分半, 间歇2分钟, 8组。穿插循环训练法, 根据不同时期阶段变换内容, 时间, 组数, 已达到效果最大化, 总之, 我的大力量训练理念是:先堆量, 再突破, 建立新的平台, 再堆量, 再突破, 夯实底部, 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 避免训练上的大起大落。
3 结论
3.1 根据项目特点, 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肌肉力量, 在优势项
目上达到领先, 提升整体竞技实力, 同时也是心理, 勇气, 强势突破的基础。
3.2 摔跤运动的大力量训练, 必须对应相应的技术去练习, 在训练中体现力量训练的技术化, 专项化。
3.3 摔跤的杠铃力量训练不同于举重运动员, 要全身协调借助反作用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
摔跤运动员 篇9
摔跤运动属对抗性强的重竞技项目,由于是进行贴身的搏斗,跤手们发力时经常要用头抵住对方,对方挣扎,耳朵自然会受到撞击。起初可能是折断破损,等不到把伤养好便又投入训练,软骨增生较轻,耳朵仅仅是肿胀,还基本可以看出原来的轮廓。时间长一些,耳朵软骨一再受损增生,耳朵的轮廓就会渐渐消失。伤虽小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数日不愈,重则耳朵发生畸形。纵观摔跤经验教训中不难发现,一个摔跤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出成绩(指全国比赛获前三名或世界比赛获全六名),有80%因训练和比赛时的种种原因导致耳朵受损变形。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员耳朵变形早已成为每个教练及运动员关注的问题。
笔者身为一名摔跤教练员,经过近20年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时常评估自己是否正确执教,故而对摔跤运动员如何保护耳朵的问题,一直是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重要内容。
1运动员耳朵受损的预防
众所周知,摔跤不仅是一项对运动员体形骨骼的锻炼,而且是身体的柔软度、力度、协调性、灵活性要求较高的运动,是一项斗智、斗勇、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无论是训练过程,还是比赛过程都避免不了两人身体直接接触、相互摩擦、相互拼搏,在相互抱摔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擦肿柔伤耳朵。因耳朵是软组织构成,故此,摔跤运动员的耳朵成了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耳朵受伤后导致冲血、肿胀、发炎等,如果及时采取医疗措施,使耳朵消炎,恢复血液流畅循环,耳朵就不会变形。如果耳朵出现冲血、肿胀、发炎后不及时医疗,继续训练或比赛,加重伤损,恶性循环,势必加重耳朵受伤程度或变形,轻者因耳朵边皱而缩小,影响五官美容,在运动员日常生活中造成心理障碍;重者因耳朵肿胀、发炎等听觉能力下降,比赛时也许会出现听不清裁判员的哨声而影响成绩,造成不必要失误。所以,预防运动员耳朵受损变形在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
解决以上的问题,关键是教练务必掌握和应用好以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1.1认真做好队员思想工作
当队员入队后,教练因首先介绍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告诫他们要成为一名摔跤运动员,必须经过无数次各种各样摔式的训练,尤其是抱跤、过胸摔、穿腿、夹颈背、后倒背,以及抱肩颈滚等动作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之间都避免不了相互擦伤耳朵的现象,也就避免不了因训练方法不当而使耳朵受伤和没有及时护理而变皱、变形的问题。这个时候教练应该及时安慰每个受伤的运动员,并明确地告诉运动员,耳朵受伤了只要及时地处理、合理地护疗医治就不会变形的事实。这就好比:“读书看报的人很多,有视力正常的人,也有患有近视眼的人,究其原因,是因为视力正常者在读书看报时会注意卫生,保护好眼睛,正常用眼而视力无损,一旦发现视力有问题,因及时处理,及时医疗等能采取一切措施”。摔跤运动员中有的为什么既出成绩又使其耳朵不受损变形?这与教练之所以要告诫摔跤运动员必须保护耳朵、爱护耳朵不受损的道理。
保护运动员的安全是教练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教练言传身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能更促进运动员的心与教练的心紧紧相连,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运动员在训练、认真学习、练习动作、保护自己的耳朵不受损的基本常识外,而且促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自内心愿意刻苦训练,心服口服地听从教练教诲。其次,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教学方式方法,宣扬爱国主义、奋发图强、拼搏到底的精神,使之在每个摔跤运动员身上内化,这将有助于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摔跤技能和战术水平,有助于树立队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队员敢拼敢赢的意志品质。
1.2讲究耳朵不受损的训练
训练技术、战术或比赛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全身要得到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促使运动员全身肌肉舒张、身体温度上升、精神兴奋,增强肌肉工作中的血液流量,因而增强了氧的供给。血液输氧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肌肉利用身体中的脂肪好储备碳水化合物(糖)的能力,减少乳酸积累,从而有力于提高成绩。准备活动使身体从休息状态转入运动准备状态,随着全身血液循环的加速,耳朵的血液量也会逐渐增大;运动员用双手由慢到快,力量均匀,顺时针方向与反方向交替搓揉,直到耳朵达到血液输通无阻碍现象。如此充分地活动,达到预防运动员耳朵不受损之目的。
2运动员耳朵肿胀的处理
其一,运动员耳朵肿胀,如果发生在离比赛时间较远时的处理:(1)立即止住耳朵的充血,可用冷水、冰块及其他消炎药物理疗法刺激止住充血现象。(2)训练时要多安排徒手练习,力量性练习和耐力性练习,尽量避免训练中相互摩擦耳朵部位的练习。(3)运动员要休息24小时后才能用热水、热毛巾及其消炎药物等暖和耳朵,使肿胀的耳朵血液输通流畅后,就可以轻轻的搓揉耳朵,直到运动员感觉耳朵不痛了。教练应特别注意循序渐进的方法安排训练。
其二,运动员耳朵肿胀,如果发生在离比赛时间较近时的处理:(1)除了医用方法护理外,还应耐心细致地向队员做思想疏导工作,使队员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让队员都懂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的道理。(2)教练还要特别告诫运动员不要因耳朵肿胀、发炎疼痛而失去摔倒对手而取胜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教练应该抓住这比赛与耳朵肿胀、发炎有可能变皱、变形的矛盾,要锻炼队员心理承受痛苦的能力,磨炼队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树立队员克无不胜的信念。(3)休息时,教练既要鼓励耳朵受伤的运动员战胜对手发挥自己的水平,又要加强对耳朵受损的运动员的医治和护理。(4)比赛结束,无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与否,都应从心理上关心安慰和从生理上医治护理,直到耳朵血液循环正常为止。
摔跤运动员离比赛时间较近或比赛中出现肿胀、发炎,即使比赛后医治及时,也避免不了出现耳朵圈皱现象,导致耳朵变形,所以,教练在训练时除强调保护耳朵外,还得密切关注每个运动员的耳朵是否疏通,是否还会充血,尽量避免运动员耳朵肿胀、发炎在比赛期间的出现。
运动员的耳朵如果受损变形了,教练要安慰关怀及鼓励,避免该运动员失去刻苦训练和积极参加比赛的信心,要从正面例子说清和开导摔跤运动员受损变形的气质和有利方面。摔跤运动员的耳朵受损、变形变皱后,耳朵确实比一般人的耳朵坚硬,不易出现第二次肿胀,作为一名合格的摔跤运动员,耳朵是否变形、变皱,至于表面是否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摔跤技术提高了,是否能战胜对手。作为一名中华健儿,能够为国争光,因苦练跤技,能在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优秀运动员,耳朵苦练成变形、变皱,这不是可耻的事,相反,耳朵已皱变了形,在比赛中,对手看了会敬佩、恐惧三分,可以从心理上战胜对手,处于优势状态,从而能够取得好成绩。
3结语
在社会上,流氓、小偷在危害人民利益时,摔跤运动员就发挥了自己的跤技特长,出招将其摔倒,抓住流氓,小偷,保护人民利益,迎来的不是嘲讽之声,而是敬仰的目光和人民的爱戴。教练不仅传道授业,而且任重道远,在培养摔跤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的同时,更应该保护运动员身心健康,免受运动损伤之道义。此篇“摔跤训练中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员耳朵受损变形、变皱”的探讨,是笔者教学中的体会。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摔跤这一运动项目,本文对摔跤运动员耳朵受损变形的处理和预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摔跤,变形,防治,预防
参考文献
[1]廖湘吉.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与对策研究[J].学园,2016(06).
[2]梁磊,王晓娜.浅谈自信与自律在培养优秀摔跤运动员过程中的重要性[J].搏击(体育论坛),2015(02).
[3]王兴怀.西藏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4]韩夫苓.国际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文献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10(02).
[5]赫荣光.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克服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15(02).
摔跤运动员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古典式摔跤一、二队共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其中运动健将2名,一级运动员21名,二级运动员7名。达到健将级的占6.7%,一级占70%,二级占23.3%。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30名运动员,调查对象为现役广西古典式摔跤队运动员。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表3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统计学原理,将所得数据运用SPSS和EXCEL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处理。
1.2.3 文献资料法
根据实际的需要,查阅相关的期刊论文及书籍,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基本情况
表1为运动员基本情况。被调查的30名运动员分属广西两支古典式摔跤队,涉及3个级别。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对象身体较矮、体重较大,说明在摔跤选材方面,需要个子较矮、手长的运动员,这种形态使运动员在对抗中一方面重心较低,稳定性好,另一方面便于抓住较“远”的物体,完成“搂、抱、摔”等动作,符合摔跤运动要求“腰长”的特点,有利于发挥以腰部为主体的进攻,尤其是在小级别中个子矮体重大的选手比较占优势[2]。运动员平均运动训练年限为6,最短1年,整体平均运动训练年限较短。
2.2 损伤与运动等级的关系
健将2名,损伤率占100%;一级21名,损伤率占95%;二级7名,损伤率占100%。
2.3 损伤部位
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损伤主要发生在腰背,其次为膝关节、肘关节、肩部和头颈部,其中耳廓挫伤(血肿)、软骨炎及撕裂伤在头颈部受伤中较常见。这是由于古典式摔跤的专项动作中,抱提、滚桥动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动作都要靠腰部、胸部和头颈部来完成,因此易造成以上部位的损伤。另外,作为抓握器官的上肢与支撑器官的下肢,由于在训练和比赛中使用攻防技术发力最多,从而增加了受伤的几率,受伤部位下肢高于上肢,集中于肘、膝两个关节,主要是韧带扭伤。古典式摔跤是以上身为主的徒手运动项目,在对抗过程中,不允许搬动、抱提下肢。因此,大多数教练员对运动员上肢、胸腰、腰背的力量训练较重视,而对下肢力量的练习要求较少。这样在训练和比赛的对抗中就容易造成下肢关节扭伤。
2.4 损伤类型
从表3可以看出,扭伤、拉伤和挫伤是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发生的主要损伤类型,严重损伤如骨折、脱位较为少见。摔跤运动中采用摔法时用力过猛或技术使用不当则极易造成扭伤。
2.5 病程及伤情
本次调查中,将运动员运动损伤病程在2周内的称为急性损伤;2周以上的称为慢性损伤; 不丧失活动能力、伤后能按原计划训练的为轻伤;伤后短时间内(1~2周)不能按原计划训练,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为中度伤,如肌肉拉伤、小关节扭伤;完全不能训练的为重度伤,如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肌腱完全断裂等。
从表4可见,古典式摔跤项目中急性损伤较为常见,占61%。在摔跤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动作容易造成急性损伤,例如“抱腿”;即使是慢性损伤,也
多属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利,慢性迁延。影响训练的损伤共22人次,占47.4%,其中完全停训4人次,仅占10.6%,说明广西古典式摔跤训练还是较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古典式摔跤尽管损伤发生较多,但多集中在肌肉拉伤、劳损、软组织挫伤及皮肤挫伤等,骨折、脱位等重度损伤发生率却较低,占损伤的比例较小。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能坚持训练,但不能保证训练持续连贯,虽能参加比赛,却影响赛场上的技术发挥,对于受伤运动员的特殊训练值得教练员思考研究。
2.6 损伤原因
摔跤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是多种的,根据目前国内外运动员的资料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损伤基本原因可以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常见外因包括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中精神不集中、技术缺点、思想麻痹大意、局部负荷过大和有伤未休息等等。损伤的内因主要是由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的,例如膝关节,从解剖学生理特点看,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膝关节在体中位置表浅,关节面又最大,杠杆较长,保护结构相对较小,造成膝关节不很稳定[3]。在运动中,很多动作都需要膝关节参与活动,尤其是负重时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膝关节由神经肌肉、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半月板、关节滑膜层等构成,绕额状轴可作屈伸,绕垂直轴可作内外旋。所以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屈伸运动,在半蹲 90°时有轻微的旋转运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外侧半月板组织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膝关节只有一项屈伸的功能,由于关节不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而摔跤训练中又经常承受着一定的外力作用,超出关节某一局部所能承受范围时损伤就会发生。摔跤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时关节经常处于半蹲位置,周围韧带松,保护关节的能力就相对减弱,因此,膝关节损伤较常见。
此次调查可以印证上述结论。由表5可知,广西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损伤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有伤未休息(23.1%)、准备活动不充分(12.8%)、过度疲劳(12.8%)、麻痹大意(12.8%)以及慢性劳损(12.8%),其中有伤未休息占的比例最大。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损伤后的过早训练,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早期活动能更快地使运动员恢复运动能力,但是所有的伤病都必须有合理的康复后,才能进行正常训练,也就是说早期活动不等于过早训练。
3 建议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发生损伤部位集中在脸、头、颈、臂、躯干和下肢6个部位。以上所列举损伤的发生,基本都与技术动作、运动员训练水平及疲劳程度有关。防止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生损伤,就要针对损伤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养成正确的训练动作,避免犯规动作。
(1)提高训练水平,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训练,减少伤病的发生。摔跤运动是两人在直接接触的攻守对抗中,表现出强有力的力量和速度,要求能灵活地克服阻力。因此,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要求较高[4],整体素质不高,必然导致攻守的被动以及伤病的发生。(2)严格按照摔跤运动的训练要求,科学地进行训练,平时养成正确、良好的技术动作[5],避免不正确的动作和犯规动作;(3)科学控制训练量,避免运动员在过度疲劳状态下进行大强度训练和比赛;(4)在训练和比赛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5)加强腰部的肌肉训练,同时,注意主动肌与对抗肌力量的协调发展,增强预防损伤的能力;(6)保持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训练的协调发展,克服下肢在剧烈运动中导致损伤;(7)饮食搭配合理、科学,全面摄取营养;(8)加强对急性损伤的治疗,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坚持使用支持带,以减少急性转慢性的比例。
4 小结
摔跤运动是一种身体直接接触的激烈的对抗项目,其速度快、发力猛等特点决定了运动创伤的发生率较高,要求在训练中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协调能力,迅速的反应能力,有效的技战术能力,以及进取心和勇敢的拼搏精神,通过提高全面素质以减少运动损伤。只有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认识到这个问题,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重视准备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系统地进行,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摘要:对广西古典式摔跤队3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30名运动员中,伤29名,患病率97%。调查结果表明:损伤以腰背(16%)、膝关节(15.3%)、肘关节(13.7%)、头颈(12.2%)为好发部位,占全部损伤的55.2%。损伤类型以扭伤(32.3%)最多、拉伤(24.2%)次之、挫伤占(16%)。损伤性质以急性为主,占61%;影响训练的创伤占47.4%;在病因中以有伤未休息多见,占23.1%,其次为慢性劳损、过度疲劳、技术失误等原因,各占12.8%。
关键词:摔跤运动员,运动创伤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51-353
[3]王文刚,田继宗.运动处方[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4]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写组.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摔跤运动员 篇11
【关键词】摔跤;教学;力量训练
摔跤是一种最古老的竞技体育运动,可以完美体现出运动员的肢体能力和身体素质。摔跤运动中双方身体直接接触并进行徒手相搏,根据比赛规则利用各种技术将对手摔倒。现代摔跤运动不仅是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比赛项目,同时还出现在各类的大型搏击比赛,吸引了世界大量的运动爱好者参与。摔跤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的运动,运动员的力量大小对比赛的胜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一名合格的摔跤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力量素质[1]。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对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一方面要结合生物学基础,了解人体肌肉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要根据摔跤运动的力量特点,通过对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摔跤运动力量训练方案,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实战能力[2]。本文总结了以往的摔跤教学经验,对摔跤运动教学中的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相关探讨。
1.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特点
摔跤是一项需要力量的运动,运动员只有在足够力量支撑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技能,所以说力量是摔跤运动的基础,对摔跤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非常重要。运动员在摔跤运动中所用的力量是指通过肌肉收缩紧张来抵挡外界阻力的力量,其影响因素有肌肉收缩速度、肌肉纤维收缩力,运动员的肌肉收缩力量与自身的肌肉结构有关,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越大,收缩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3]。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多元性和全面性。摔跤运动员在使用摔跤技巧的同时要时刻克服对手的阻力,需要发挥全身的肌肉力量进行控制和反控制、压制和反压制、并能够随时收缩全身各部肌肉。其二,相互对持中的爆发力。爆发力是指运动员在长时间退却后利用技术在极短瞬间突然发力,并压制住对手。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双方选手在相互对持时乘对手失误之际突然发力,使对手失去重心。其三,无氧状态下最大力量的发挥。在每3分钟一局的摔跤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可以达到3-4次每秒,大部分比赛时间内都在做无氧运动,所以摔跤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在无氧状况下也能够保持斗志激昂,并发挥最大力量,克服和压制对手。
2.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2.1摔跤运动员的负荷训练
运动员负荷训练值是指最大力量的可重复次数,负荷训练包括小负荷训练、中等负荷训练以及大负荷训练,在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小负荷训练和中等负荷训练对运动员力量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而大负荷训练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小负荷运动可以提高供氧量,使毛细血管增多,有利于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血管系统机能,强化内脏器官功能,在摔跤运动中可以帮助运动员有效掌握运动规律,并延长运动时间。摔跤运动员的中等负荷运动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其对运动强度和重复次数都有一定要求,摔跤运动员进行中等负荷训练时对肌肉力量要求较高,所以平时饮食上需要摄入大量的能源物质和蛋白,已转化为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和肌肉蛋白,以增强肌肉纤维,改善肌肉机构,提高肌肉力量。摔跤运动员的大负荷训练可以募集运动员的最大运动单元,主要是对运动员进行神经系统机能训练,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神经敏感强度。
2.2摔跤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训练
在摔跤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包括速度型力量和强度型力量两种,其中速度型力量应用于负荷小,频率高的运动,运动动作的连续性较强,而强度型力量应用负荷大、频率低的运动。在摔跤比赛中,力量速度较好的运动员比赛前阶段占据极大优势,所以对摔跤运动员加强力速度训练非常重要。对摔跤运动员力量速度的训练可采用一加一的训练方式,以小负荷快速运动为基础,并逐渐增加负荷以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爆发性速度。
2.3摔跤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
爆发力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体现,要求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发挥肌肉力量,也就是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完成大负荷动作。爆发力同时受到力量和速度两个因素的影响,其训练途径有两种,一是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二是提高最大力量,最理想的训练方式是将两个途径结合起来,通过对速度和力量的共同提高来实现爆发力的提升。大量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提升速度或者力量的单一途径老训练爆发力效果不是很明显,一般情况下,因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人的肌肉收缩速度很多改变和提升,所以对爆发力的训练还是以发展最大力量为主,并采用专门的爆发力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2.4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时间安排
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时间安排还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来确定,包括运动员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素质等,另外还要考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4]。一般情况下,摔跤运动员的每天进行力量训练的时间为2-3小时,每两天训练一次,并对肌肉群的高强度、中等强度以及低强度训练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实践表明,隔日训练对强化摔跤运动员肌肉群效果明显,
隔日进行力量训练可以让运动员的肌肉群有一个恢复过程,可以让运动员有效保持肌肉群力量。如果运动员的体质相对较差,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以及女性运动员可以适当延长力量训练间隔时间,一周进行2-3次训练,并适当缩短每日训练时间。如果运动员体质较好,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缩短训练间隔时间并延长每日训练时间。
3.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相关注意事项
摔跤运动教学中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对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个全面了解,并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负荷训练,并对运动员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看,掌握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度,并根据训练情况调整训练方式,以提高训练效率。其次,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力量的提升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连续的、长期的训练,所以教师要对运动员的长期力量训练要有一个具体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另外,在力量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对力量种类有一个全面的基本掌握,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力量风格、力量强度、力量速度等特点合理选择训练侧重点,发展和提升运动员的优势训练项目。最后,运动员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要结合生物学基础制定科学的肌肉休整方案,以便有效保持训练效果,保证力量训练的安全持续进行。
4.结论
以上是对摔跤运动教学中的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相关阐述,摔跤是一项力量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意志力和技术,如此才能在比赛中实施压制和反压制,并一击取胜。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负荷训练、力量速度训练以及爆发力,同时还要结合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和训练强度,做到科学性和高效率性。
参考文献:
[1] 刘德利.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4,(9):235-235.
[2] 王伯坤.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探讨[J].体育时空,2015,(22):125-125,127.
[3] 王培亮.对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J].科技传播,2009,(9):37-38.
摔跤运动员 篇12
关键词:广西,自由式摔跤,损伤,预防
1 前言
自由式摔跤是对抗性、竞争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 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造成疲劳时、训练中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模拟对抗比赛中不同的对手、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力量素质等进行交换对抗实战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在减体重期间运动员训练强度过大等情况下。损伤发生后, 如不加以重视, 简单地认为是小伤没大碍, 容易转变为陈旧性损伤而难恢复, 最终严重的影响运动成绩。因此, 结合自由式摔跤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对运动员损伤发生的规律进行科学分析, 及时采取各种措施, 进行伤后训练恢复, 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是科学训练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西重竞技运动发展中心专业摔跤运动员32名,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19±4.21岁, 平均身高168±8.74cm, 平均体重67±9.33kg。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摔跤训练、运动损伤的文献和著作。
2.2.2 问卷调查法
向运动员发放损伤问卷调查表, 问卷内容涉及损伤部位、损伤种类、损伤原因及恢复情况等, 共发放问卷32份, 回收32份, 回收率100%。
2.2.3 访谈法
咨询自由式摔跤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情况, 咨询队医了解运动员损伤发生、治疗和康复的情况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根据损伤问卷调查表统计发现,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受伤部位集中在腰部, 在调查的32名运动员57例损伤中, 腰部损伤22例, 占38.6%, 膝部14例, 占24.6%, 肘部有10例, 占17.5%, 其它如踝关节扭伤、手腕挫伤、脑震荡等11例, 占19.3% (表1) 。
对损伤原因统计发现, 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损失占到57例损伤的36.8%, 共发生了21例, 局部负荷过大12例和技术动作不合理14例, 分别占21.1%和24.6%, 过度疲劳造成的损伤8例占14.0%, 由于粗暴对抗发生的损伤最少, 仅为2例, 占3.51% (表2) 。
3.2 分析
3.2.1 准备活动不足是造成损伤首要原因
准备活动的目的, 是在训练前或赛前身体机能基础上, 采用各种身体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中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其机能活动适宜于加强集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水平, 并且克服机体惰性, 为进一步训练和比赛打好基础, 可使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时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挥。就现代摔跤比赛的特点而言, 无论是训练量还是训练强度都大大超过了过去, 而且在比赛中争夺十分激烈, 所以运动员开始训练和比赛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3.2.2 局部负荷过大为损伤发生的次因
由于摔跤运动赛前训练量、强度和密度相当大, 而且是直接对抗性训练, 这种训练易引起运动员疲劳。有的运动员训练思想不集中甚至病期还要参加专项对抗实战, 完成大强度、大难度的练习内容就更容易出现新的损伤或加重原有的损伤。尤其是在赛前训练阶段, 运动员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训练中感到极度泛累, 如果必须坚持练完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就更容易发生损伤, 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及时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伤病状况, 避免训练计划安排不当而造成运动员损伤。另外, 因大强度训练导致身体某几个部位负荷量大也易造成损伤。如一次专项技术训练课, 首先练技术而后进行专项力量训练, 以腰、腿、手等训练为主, 负荷量相对集中于膝部、腰部、肘部, 致使各部位产生疲劳而造成损伤。
3.2.3 技术动作不合理也是造成损伤的重要方面
摔跤技术动作的用力更讲究符合力学原理, 也就是用力既要符合人体的力学原理又能摔倒对手而得分, 既省力又能控制对方或者说进行反击。由于运动员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相对缺乏, 特别是在使用一些反关节技术动作时, 由于掌握不当而造成损伤的发生。在接受调查的57例损伤中约有12例属于技术动作的不合理而造成损伤的, 例如运动员采用抱腰滚桥动作时, 由于下方运动员手指支撑向外的动作不合理, 当上方运动员开始发力时, 就容易造成下方运动员肘关节脱臼。又如运动员做反抱大腿翻动作时, 本应控制对手腰部向侧后翻转, 这样既符合力学原理也符合动作用力规律, 但由于运动员往后做撇腰动作, 致使对手无法转动腰部, 因而腰部扭伤的出现。
3.2.4 动作野蛮粗暴是致伤的原因之一
在练习中运动员除了技术动作要领不准确之外, 对抗当中乱使用动作或运动员采用粗暴对抗, 或是以赌气的方式与对手角力, 势必会诱发损伤的发生, 有少数运动员还采用非规范的动作, 直接攻击对手的要害, 其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个别运动员因为粗暴对抗造成过2例不应该发生的损伤, 其中一例为非法肘击对手眼角造成的撕裂伤, 这要求从教练员到运动员, 必须树立良好的训练和比赛作风, 避免野蛮攻击和报复伤人情况的发生, 保护运动员不受粗暴对抗造成的伤害。
3.2.5 其它损伤原因
3.2.5.1 赛前减体重运动员在训练中易损伤
摔跤运动员有的在赛前训练中需要减体重, 但是减体重中并没有减少运动量, 甚至还会加大运动负荷, 而训练后又要减少水份的补充造成体内水平衡失调, 肌肉会因此失去弹性, 韧带伸展性低。所以, 在赛前大强度大运动量中运动员就容易发生突发性的损伤。
3.2.5.2 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与损伤发生密切相关
摔跤运动是两个人以各种徒手方式, 搂、绊、抱、摔、挤、压、滚翻, 要求动作灵活主动, 全面连贯, 运动员有较高的随机应变能力, 并且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及柔韧性方面要求很高。在摔跤运动的每个攻守动作中, 手臂都要参与活动, 膝关节的接近和离开对方的活动极为频繁, 屈伸、转动运动较多。由于手肘、腕和膝关节周围附着的肌肉少而使得力量较小, 承受外力的能力也较小。体能差的运动员身体容易疲劳, 同时身体各部位能力也下降, 肌肉、神经的粘滞性比平时增强, 整体的协调能力降低以后, 力量下降、反应变慢、动作变形, 是发生损伤的原因之一。
3.2.5.3 差异性对抗易导致损伤出现
不同的对手, 不同的级别, 不同的力量素质等进行交换对抗实战而造成损伤。教练员如果在实战配对中没有注意到运动员训练水平差异, 或者竞技状态的起伏, 或者忽略了对抗过程的保护, 都有可能造成这种损伤的发生。
4 结论
4.1 广西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腰部、膝关节的损伤发生比例较高。
4.2 广西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因准备活动不足、局部负荷过大和技术动作的不合理造成损伤的发生居多。
4.3 广西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避免损伤的发生, 应注重加强协调能力训练, 科学减体重和避免粗暴对抗。
参考文献
[1]姚鸿恩等主编.体育保健学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春燕.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3]先汉昭等.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刘健.摔跤运动中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搏击, 1997 (8)
[5]崔国庆, 田得祥, 任玉衡.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 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