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摔跤

2024-06-11

中国摔跤(精选12篇)

中国摔跤 篇1

角力即摔跤, 又称“角抵”、“相扑”、“争跤”、“掼跤”、“摔角”、“伦克”或“布库”等, 直到近代才统一称谓为摔跤[1]119。角力是一种徒手对抗性比赛项目, 也是一项传统竞技活动, 关于角力资料, 大都遗存于文献典籍和岩画、壁画、雕塑与绢本、纸本绘画等图像描绘中, 其中记载与出土史料为研究角力的发生、演变和流播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例证。

一、角力的起源

据文字记载和传说, 古代角力始于黄帝时代。据南朝任昉撰《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说, 蚩尤氏耳鬓如剑戟, 头有角, 与轩辕斗, 以角抵人, 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 其两两三三, 头戴牛角以相抵, 汉造角抵戏, 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角力的雏形。公元前11世纪, 周朝初年, 角力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西周时期已成为军中必习之艺。《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 天子乃命将帅讲武, 习射御角力。”

角力, 颜师古注:“应劭曰:‘角者, 角技也。抵者, 相抵触也。’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 两两相当角力, 角技艺射御, 故名角抵, 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抵者, 当也。非谓抵触。文说是也。”广义的角力, 泛指角技或较力的比赛。卢植云:“角力, 如汉家乘之、引关、蹋踘之属也。” (《后汉书礼仪志中》刘昭注引) 与今日竞赛同义。狭义的角力, 主要指相当的徒手较力对杭[2]117。秦汉之际, 角力活动开展极为活跃。在战争或和平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 使不同风格的角力方式得到交流与融汇, 促进了该项目运动的发展。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 规定阅军大典的内容是角力 (角觝) 。据宋元时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中记载:“秦并天下, 分为三十六郡。郡县兵器聚之咸阳, 销为钟锯;讲武之礼, 罢为角觝。”这表明兵器销毁后, 讲武之礼改为角力, 军事力量也是以步兵为主, 而徒手搏斗是步兵的重要作战技能, 角力为阅军大典的内容, 也是军队校阅重要的竞技项目。

秦代, 角力正式更名为“角抵”, 并在宫廷流行。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李斯传》记载:“是时二世在甘泉, 方作觳 (通角) 抵优俳之观。”将角力与优俳放在一起进行, 足以说明角力所具有的观赏性。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中记载:“顺帝永和元年, 其王来朝京师, 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汉初刘邦为恢复民力, 倡导简朴, 曾一度禁止角抵 (包含角力) 之戏。史书记载直到汉武帝刘彻时, 由于他的喜好和倡导, 角抵又开始盛行。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武帝本纪》记载:“武帝元年 (前108) 春……作角抵戏, 三百里内皆来观。”同时由于汉武帝时, 国富兵强, 统治者也因此感到骄傲, 并常极尽奢侈夸示于外宾。据东汉班固撰《汉书·张骞传》中记载:“上方数巡狩海上, 乃悉从外国客……大角氐 (抵) 出奇戏诸怪物, 多聚观者, 行赏赐。”《后汉书·夫余国传》也记载有东汉顺帝时, 亦以角抵招待外国宾客使者。汉代角力又称“武戏”, 也是人们习武健身及欣赏娱乐的项目之一。《汉书·哀帝纪》中记载:“孝哀……雅性不好声色, 时览卞射武戏。”苏林曰:“手搏为卞, 角力为武戏也。”张衡的《西京赋》描绘百戏时说:“临迥望之广场, 程角抵之妙戏。”称角抵为妙戏可见其喜爱程度。《汉书·艺文志》中有《手搏六篇》, 属于“兵家伎巧类”。手搏又叫作弁或卞, 是一种纯踢打擒拿的军事技术。《汉书·甘延寿传》又载:“延寿试弁为期门。”孟康注云:“弁, 手搏也。试武士用手搏, 以手搏固实用之术也。”弁即卞, 亦即手搏, 拳术当然比摔跤更适用于实战, 所以选武士也试手搏。即是汉武帝时的大将甘延寿被选为羽林, 又因精于手搏被提升为期门。而班固将《手搏》视为“习手足”之类, 故此推之, 腿法也当属于手搏之列。也就是说在秦汉时期, 角力的技术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了[3]112。

二、秦汉时期角力方式

从出土文物中有关角力的画像考察, 秦汉时已形成四种不同风格的角力方式。后世的摔跤、相扑均能够在该时期找到各自的雏形。

1.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漆绘木篦上所绘画的角力图, 代表了一种风格, 其特点是无固定抱法, 可采用击打摔拿等动作, 相当于古希腊的摔跤。画上有三人, 装束相同:头上束发髻, 上身赤裸, 着短裤, 腰系长带, 在后腰上打结, 带端飘垂于臀后;右边两人正相向扑来, 一人伸手欲击对方头部, 一人弓身用右手架开对手攻击, 似欲转身用左肩去勾对手的脖子;左边一人旁观, 前伸双臂, 注视着双方, 似等待迎战胜者。据《汉书金日磾传》载, 何罗欲行刺汉武帝被金日磾发现, 金日磾“摔胡投何罗殿下, 得禽缚之”。“摔胡”, 晋灼注云:“胡, 颈也, 摔其颈而投殿下也。”就是勾住对方脖子将其摔倒在地, 这是一个纯粹的摔跤动作。三国时孟康在《汉书注》中说:“摔胡, 若今相僻卧轮之类也。”“摔胡”, 南北朝时称“相扑”, 是以摔扑为主的技术, 它和手搏、角觝戏, 都有区别。孟康是三国时人, 所说的相僻即后来相扑一词。也就是说, 摔胡和相扑是相类似的摔跤动作:摔胡近于实用, 相扑则是表演戏乐。这可以说明北方式的摔跤在汉代社会也曾流行过[4]34。

2.1955年陕西长安客省庄出土的角力纹透雕铜饰上的角力, 代表了另一种风格。透雕塑造了两位高鼻、深目、长发的角力者, 比赛双方均赤裸上身, 下穿长裤, 相互弯腰扭抱;左边一人用右手搂住对手的腰部, 左手抓紧对手后跨;右边一人两手分别抱住对手腰和腿。在其身后各有一匹马相向停立。画面的背景是枝叶茂盛的树林。显然这是一幅少数民族在野外角力的场面, 其角力方法有固定搂抱的要求, 即一手抱腰, 一手抱腿, 与凤凰山角力图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此两人的角抵, 从画面背景和气氛来看不是表演娱乐, 而是一种消闲游戏。此种北方民族式摔跤在战国时可能已经传入到了中原地区, 而到汉代, 随着汉匈两个民族频繁交战和文化交往而更为普遍了。

3.吉林集安洞沟出土的东汉时期高句丽角力图, 则又是一种风格。该图在墓内主室右壁, 描绘两名赤裸仅着短裤的角力者在大树下交首相搏, 右侧站立一白发老人, 倚杖观看二人角力, 似描绘了一幅在田间或村头进行的角力比赛。这图中角力者的穿着, 基本上与凤凰山角力者的打扮一致, 所不同的是采取固定搂抱方式。但这种搂抱方式又不同于客省庄角力者的抱法, 而是双手搂住对方的腰, 与后世相扑的抱法完全一样。此种赤裸身体的相扑摔跤就是后来唐末时期的表演娱乐。以上三种不同的角力方式反映出各民族角力方式的交融、演变与流播。先秦时期从堂堂正正的角力中衍生出一种“以巧斗力”的活动。称之为“相搏”。东汉刘熙《释名》中指出:“搏、博也。广博四寸亦以击之也。”它是一种以击打摔拿为手段, 将对手摔倒在地定胜负的竞技运动。故《角力记》解释说:“然且始举手击要, 终在扑也。”凤凰山角力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运动。客省庄角力图是一幅典型的少数民族角力方式。

4.1974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出土一幅彩绘帛画, 呈现即将开始的角力竞赛形象:画面中居中者头戴长冠, 腰系红带, 身着肥大宽敞的帛衫, 右侧者头戴箭形茨弧形叶饰, 前肩佩戴着红镯, 双手均在摩拳擦掌, 摆开架势, 正准备进行一场决斗。左侧者, 作文职人员装束, 小帽宽衣, 拱袖肃立, 目视二人, 似做仲裁者。这是汉代假面武打的表演, 化妆的角力可能是其中一种娱乐方式。东汉时期的角力图中, 反映出“百戏”里既有著衣, 类似摔跤的角力 (如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 , 也有赤裸上身的角力 (如河南新密市打虎亭帛画, 画面上有两个身躯魁梧的力士对峙而立, 注视对手, 寻求进攻机会, 二人皆赤身光腿, 腰系护腹, 下着短裙, 头顶扎一独角发辫, 足登翘头靴) 。吉林集安洞沟出土的另一幅角力图中人物的装束、起始动作与神情, 均与河南新密市打虎亭角力图呈现的情境相似。但前者的角力方式业已不是秦代漆画的“相搏”, 而类似后世的相扑了[5]28。虽然我们还无法描述角力方式演变与流播的细节, 但从西胡 (匈奴) 中原至东夷 (高句丽) 角力形式的变化, 反映了该时期民族交往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此后, 秦汉时期四种角力运动逐渐分流, 赤裸身体的摔跤更名相扑, 是唐宋最流行的表演项目;着装的北方摔跤是元代和清代提倡的练武和娱乐活动, 名为伦克或布库;化装的角抵在明代以后则逐步消亡。

从角力到相扑, 再到摔跤经过长期发展的这类竞技活动, 也演化出了不同的形式。在以后历史长河的发展中, 角力被无数次地封禁, 又无数次地盛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 直到今日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六大跤种之一的中国式摔跤, 因此对角力文献的挖掘与整理, 不仅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而且在发展中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摘要:角力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以此, 结合角力的内涵, 借助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 着重对秦汉时期的角力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 指出对角力文献史料的挖掘与整理, 有助于认识到中国摔跤的鼻祖应属于角力运动。

关键词:角抵,角力,摔跤

参考文献

[1]林友标.汉代角抵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5) .

[2]顾颖.试论秦汉角抵运动[J].南都学坛, 2003 (5) .

[3]路志峻.中国角抵戏的本体发展与历史演进[J].敦煌研究, 2008 (4) .

[4]翁士勋.角力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5]刘秉果.插图本中国体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中国摔跤 篇2

昨天,我的陈成哥哥来了,我很高兴,今天便请他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有姐姐,可没想到,却……

今天天气不错,太阳并不火,我们三个拿起了包便出了门,我太高兴了,就跑到了大街上。哥哥姐姐们都问我:“你跑那么快干什么?”不好回答,便老老实实的走慢了,可不一会儿,我又像个兔子一样跑快了。而此时我又觉得哥哥姐姐们好像乌龟一样在后面慢慢的爬,你说,乌柜和兔子,谁跑的快?

我平时就是粗心大意,这时,也不会好好走路,像模像样的走路了,自然是跑也不会好好跑。也不会注意脚下石头。突然,从我的嘴里发出了一声尖叫――“哎呀!”众人都回首t望(当然是过路的人了,还会有谁呢?),但立马就转身继续走路(说真的,我当时也怪不好意思的`,被这么多人看着,你好意思啊!)――原来,我被石头绊了一个大跟头,当时的情景就是――我向前扑去,也顾不得手里的包了,包也被甩出了半米远,夏天,只穿了个马裤,膝盖也没护着,也就蹭地很厉害,就连手里也进了几个沙子。我那时并没有感觉到疼,只是觉得擦破了皮而已,没什么大碍,就没当回事,就走了。

走到了图书馆,我才意识到那一跤带给我的后果――已经出血了,我当时并不想打扰哥哥姐姐们,我并不想打扰他们的兴致,只好跟哥哥姐姐说了一声:“我先走了。”于是便自己一人急急忙忙地跑到诊所里去处理我“尊贵”的腿去了。处理时,阿姨给我抹了一些药,我疼得哇哇

大叫,没等阿姨处理完,我就和阿姨商量好,提前跑掉了。做处理时,我深切得感到了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走路呢?要是自己好好走路,不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吗,以后……

回到家里,我还得忍受碘酒的痛苦。唉!这不都是那一跤的“后遗症”吗?当你们正在happy时,我却在家里抹着碘酒,忍受痛苦呢!

唉……

中国摔跤缘何能在巴黎扎根 篇3

中国摔跤产生于黄帝、蚩尤时代,周朝之前已成为宫廷贵族健身和竞技表演项目,汉朝被列为“百戏之首”,唐朝、宋朝已形成完整的徒手搏击、健身竞技、表演娱乐系统,元明清完成了汉族、蒙古族、满族摔跤的融合,解放后也曾风靡多年。

正因为摔跤拥有竞技、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在国际交流中自然也受到外国人的喜爱。她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的国宝大相扑和1964年进入奥运会的柔道,甚至还有合气道;传到俄罗斯,造就了世界六大跤种之一的桑勃。大相扑沿用了过去中国的名称,而桑勃的发音与“相扑”极其相似,就像俄语“中国”的发音像“契丹”。

但是,曾经轰轰烈烈的中国式摔跤,自1992年在第七届全运会上举行“告别赛”后,迅速走向冷清、沉寂。

今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国粹,在国内遭遇冷漠,而在西方却受到青睐。就在中国式摔跤被排除在全运会之外的当年,法国举办了首届“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至今,这一比赛已举办了6届。中国式摔跤在巴黎,在法国,在欧洲和北非不少国家开展起来。

在巴黎推广,得“天、地、人”之利

曾练过国际式摔跤和中国式摔跤的上海摔跤宿将袁祖谋,1985年到巴黎闯荡,先是试探性地在华人居多的巴黎十三区创办小型培训班,教十几名十二三岁的华人孩子练习中国式摔跤,后来一些法国青少年也加入进来。一个意外的机会使中国式摔跤名声远扬。第十三区体育馆装修完工后,组织竣工典礼,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武术晚会。晚会是以当时的市长希拉克的名义组织的。袁祖谋毛遂自荐表演中国式摔跤。

表演时,袁祖谋身穿自己设计的金黄色跤衣,而洋学生们身着白色带蓝边的跤衣。学生进攻,远踢近打,他挡过拳脚后贴身,用中国式摔跤招数快速将对方摔倒;学生轮番进攻,他接连用不同的招数摔倒对手。观众席上掌声非常热烈。法国电视台转播了实况。

之后,袁祖谋带学生应邀四处表演,法国电视台录了像,并在黄金时间播出,引起了轰动。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进而爱上了这一来自东方的传统体育运动。

袁祖谋在巴黎推广中国跤,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影片《少林寺》风靡全球,吸引更多的人爱上了中国功夫。袁祖谋1987年开始在国外推广中国跤,正可谓得天时。中国式摔跤被认为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功夫。

巴黎是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法国周边和北非一些国家也说法语。引领时尚的巴黎一有动静,很快可以传到周围很多地方。袁祖谋在俱乐部教授中国式摔跤的消息不胫而走。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瑞士、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纷纷邀请袁祖谋去当地开设培训班推广中国式摔跤。至今,每年夏天在靠近地中海的嘎纳城都会举办中国式摔跤培训班。欧洲的小国多,距巴黎很近,就是北非国家距巴黎也不算远。在巴黎推广中国式摔跤,“地利”的优势也显而易见。

希拉克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中国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当市长时还兼任巴黎市政府公务员体育会名誉主席,与该体育会主席昂泰桑斯是好朋友。巴黎武术晚会上,时任巴黎市市长的希拉克观看了中国式摔跤表演。当中国式摔跤的魅力展示给巴黎人时,该体育会决定引入中国式摔跤,请袁祖谋教会员练习。不言而喻,体育会和巴黎市政府领导人的支持给了中国式摔跤极大的帮助,此“人和”也。

1992年5月,在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袁祖谋和他的学生举办了首届巴黎市长杯全法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参赛者和观众十分踊跃。当年年底,由巴黎市政府公务员体育会出面向政府提出申请经批准,又举办了首届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参赛的队伍来自西班牙、荷兰、瑞士、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美国和法国等国。这一比赛后来成为传统,每两年举办一届。每次办比赛,巴黎市政府都出资购买几十座奖杯,还免费提供赛场。

1993年夏天,成功举办了首届巴黎市长杯赛的袁祖谋,带着比赛资料回国与同行交流,参加了在中国式摔跤赛场——北京丰台体育馆举行的座谈会。

得知中国式摔跤将被“砍”掉,袁祖谋难过得痛哭流涕,因为他明白,一个体育项目一旦被排除在全运会之外,专业队就会被解散,要想再像以前那样轰轰烈烈几乎不可能了。看了中国式摔跤在全运会上的“告别表演”后,他伤心地返回了巴黎。

在袁祖谋的心目中,中国式摔跤是祖先留下来的好东西,它将武术“摔、拿”的功夫体现得淋漓尽致,融入了刚柔相济的中国哲学,对抗性强却不易受伤,动作变化多端,富有观赏价值,训练和比赛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都不高,因而很容易推广。此外,它的防身价值更是其他项目很难相比的。现在所有防身自卫术都局限于徒手格斗,都是打、踢,而中国式摔跤更为简洁、实用。例如,在公共汽车上,若有歹徒行凶,练过拳击、跆拳道的人不易施展拳脚,而练过中国式摔跤的人可以用“拿”的招数较轻松地制服行凶者。

中国跤在巴黎已传到“第四代”

2003年年底,笔者有机会采访了第六届巴黎市长杯赛及其组织者袁祖谋,目睹了中国式摔跤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在国外的魅力。

巴黎市长杯赛是了解各国家和地区中国式摔跤水平的窗口。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南、北美洲的17支队伍的近百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比赛。男子团体总分前六名是中国、法国、阿尔及利亚、美国、西班牙、葡萄牙队,女子团体总分前六名是阿尔及利亚、中国上海、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队。男、女团体总分冠军奖杯最终属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队。

北京铁路局火车头队代表中国参赛,该队是十多年前砍掉专业队时惟一保留下来的幸存者,到巴黎参赛的6名队员都得了冠军。中国上海队两女一男参赛,女队员都得第一,男队员列第二。可见中国跤手仍然技高一筹。中国式摔跤专家认为,外国运动员的水平在迅速提高,主要表现在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经会使“跤劲儿”,即在激烈的对抗中,在对方用力发生变化的瞬间,使用巧劲摔倒对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力好、协调性好、心理素质好,若能加强基本功训练,水平还会有飞跃式的提高。

比赛间隙,一个肤色棕黑、头发卷曲的孩子在看了中国队运动员兼教练田景生比赛后,跑到面前要问问题,经翻译得知他对这位冠军很是崇拜。不久,他在场地边与中国队个子最小的队员杨晓青练了起来。参加50公斤级比赛的杨晓青最后获得了冠军,尽管个头儿小,也比这个小孩高出一头,当然只是逗他玩儿。从“抓把”开始,杨晓青每使一招,这孩子都能应对,杨晓青刚抱起孩子的腿,小孩立即使出防抱腿的招数……

在一旁观看的中国队领队马凤岐见此情景很是惊奇,他肯定地说:“这孩子练过中国跤,他会防守!”

法国中国式摔跤协会原会长告诉笔者:这个孩子7岁,的确练过中国式摔跤,他的父母是南美来的移民,都陪孩子来看比赛了。问这孩子跟谁练的中国跤,孩子将他的老师指给陈先生。陈先生问这老师是跟谁学的,这老师又将他的老师指给陈先生。再问老师的老师又是跟谁学的,得到的回答是袁祖谋。陈秉奎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式摔跤在巴黎已传到第四代了。”

外国人说中国跤“优美、高雅”

法国人怎样看中国式摔跤?

袁祖谋告诉笔者:法国奥尔良柔道基地一位教练对他说过,柔道运动员多是力量型,练得时间久了越来越笨重,后来走路时都有些变样了,看了中国式摔跤,感到非常惊奇,说“这正是我要寻找的以前的柔道”。

一位合气道教练看了中国式摔跤后说:“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合气道的创始人去了三次中国,因为,合气道的源头在中国。”

笔者在巴黎袁祖谋家里采访时,两位年轻的瑞士警察来见老师,女的是欧洲拳击冠军,男的练自由搏击,他俩都在向袁祖谋学中国跤。

袁祖谋的女学生伊里德·柯德莱说:“我练过很多种竞技项目,后来结识了袁师傅,改学中国式摔跤了。中国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文明,技术性非常强。”

法国人以崇尚高雅而闻名于世,高雅的击剑运动就源自法国。当中国式摔跤的价值被法国人所认识,法国人对其的看法是“一项优美、高雅的运动”,“比古典式和自由式(奥运会的两个摔跤项目)都好”。

袁祖谋告诉笔者,与法国开展的其它体育项目一样,中国跤在巴黎的传播也主要通过俱乐部。法国现有教中国式摔跤的俱乐部近三十个,他和他的学生都主要是在俱乐部传授中国跤的,除袁祖谋之外,现在有二十多人拥有国家承认的教练员证书。俱乐部的学员有保安、汽车司机、教师,还有政府的公务员和企业的白领等,其中有不少是由其他格斗项目转来的。

记得2003年年初在北京延庆国际邀请赛时,袁祖谋的学生多米尼科获得了男子74公斤级冠军。这位法国选手那时已经创办了自己的俱乐部——一家“夫妻店”。他的越南裔妻子蒂根姆吉曾三获欧洲、十几次获法国武术全能冠军。二人分别教中国跤和武术,那时已有二十多个学员。他们有时还到巴黎以外的一些城市举办讲习班。有趣的是,这个俱乐部的名字叫“关公”。袁祖谋在教学生的同时也介绍中国文化,使得这位学生对义薄云天的关云长特别崇拜。多米尼科似乎还懂得“仁义礼智信”,不过,他的名片上这几个字从上到下的顺序变成了“智信仁义礼”。

巴黎还有几所小学也开展中国式摔跤。据袁祖谋介绍,曾看他在巴黎市政府公务员体育会教中国跤的体育会主席昂泰桑斯发现馆内很安静,不像练柔道、跆拳道乃至武术等项目时那样大声喊叫“嘿”“啊”“哈”。这位主席觉得这样的体育项目很适合在学校开展。于是,他向袁祖谋提议:“你可以到学校去教(中国跤),让他们安静下来。”于是,一些学校的学生开始练习中国式摔跤。袁祖谋还组织过学生比赛。

袁祖谋到法国后,一直是一边教太极拳一边教中国式摔跤。他是法国太极拳协会副主席,在协会内主管下属的中国式摔跤协会的工作。这个中国式摔跤协会经常组织培训和比赛,全国的、地区的、巴黎市的比赛,当然也包括巴黎市长杯国际邀请赛。其中的国际邀请赛历时十多年,已成为传统赛事,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式摔跤比赛。

2004年农历正月初三,在世界闻名的巴黎香谢丽舍大街举行的北京盛装游行,曾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作为法国的中国文化年重要活动,北京派出七百多人的团队展示中国文化。但是,包括去法国的中国团队和媒体在内,很少有中国人知道,北京的队伍过后,在七千五百多人的在法华人华侨游行队伍中,有一些白皮肤或黑皮肤、发色不同的男人和女人,身穿白色带蓝边或红边的跤衣即中国的褡裢,边行进边表演中国式摔跤的动作。在他们后边是太极拳表演队伍。这些法国人是开展中国式摔跤和太极拳活动的骨干。组织他们参加游行的正是袁祖谋。

街道两旁摩肩接踵的70万巴黎人,没有在北京的游行队伍中看到这新奇的体育表演,却在本国人队伍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风采。

被中国全运会“遗弃”的项目,在西方最时尚的大城市作为政府行为得到认可;中华民族优秀体育项目的国际邀请赛,没有在中国连续举办,却在西方大都市作为政府行为成了传统,令中国摔跤界许多人扼腕叹息。

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像中国人的血脉,始终保存着华夏祖先的基因。中国式摔跤从古代走到今天,凝聚着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心血和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情感。因此,当其遭到“遗弃”后,没有灭亡,就像烧不尽的“原上草”,依然在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陕西、武汉、上海等许多地方顽强地生存着。

为改变她的不幸命运,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奔走呼号;为让她不失传,很多宿将热心向青少年传艺;为传承、发展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专业或选修课;为加强交流,不断有企业界人士慷慨出资办比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万紫巷摔跤俱乐部2004年挺身而出,举办了首届跤王争霸赛,今年不仅要办跤王争霸赛,还要办城际对抗赛、大学生团体赛甚至世界比赛。此举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管理中心的支持。中国式摔跤界人士心中的希望之火被点燃了。

中国摔跤历代名称变迁研究 篇4

1 先秦时期摔跤多称“角力”、“相搏”、“手搏”,主要用于军事训练

最早记录角力这一活动的是《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而在《管子·七法》中也有“春秋角试,……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但有许多史书中都有一些“相搏”的记载类似角力,如《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中记载:“万怒搏闵公,绝其脰。”这其中的“相搏”被范宁注为手搏。关于手搏《史记·律书》载:“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许多武术史书则认为这个“搏”是手搏或相搏。《汉书·艺文志》“兵技巧”类记有《手搏5篇》,可能是对先秦手搏经验的总结,可惜亡佚了。《释名》记载:“相搏,搏谓广搏以击之也。然举手击要,终在扑也。”这其中“击要”极明显有击打攻击动作,而且其主要目标在于击倒对方这与角力娱乐说有本质的不同,当然由于资料较少这两种说法都不能完全自圆其说,可以说角力在那个时期与手搏其差别不太明显,很可能是混称并用的,还没有严格区分开。习云太在《中国武术史》在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武术》中也提到:“摔跤,也是相搏时使用的一种击法,当时,还没有材料证明已经形成脱离‘相搏’之外的另一项目。”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角抵在先秦以前,属于奴隶主贵族用于训练军队的项目,可以说是一种军事体育项目,主要用于军事训练。

2 秦时摔跤正式定名为“角抵”,开始成为娱乐表演项目

秦初角力正式定名为“角抵”,不仅用于军事训练,而且也用来娱乐和比赛,这就是所谓“讲武之礼,罢为角抵”。角抵不仅在民间开展,而且进入宫廷。秦朝时期的角抵只限于摔法,不准拳打脚踢,多以较力为主,也注重摔跤技艺的应用,而且更多地用于娱乐与表演,因此在禁武的秦朝它才不被禁止,反而在民间和宫廷广泛地开展起来成为后世一种延续至今的体育项目。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载:“秦始皇并天下,分三十六郡。郡县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汉书·刑法志》中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为角抵”。裴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角抵。角者,角材;抵者,相抵触也。”《汉书·武帝第六》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无论是“角技”或“角材”都有可能就是较试武艺或技艺,但这些记载都说明角力在战国时期发展成形,而在秦时定名为角抵已经成为一项较试摔跤技艺的表演性项目,并且这种活动还有宣扬武威的性质,而且主要以摔法和体力来进行较量。

3 汉代摔跤称“角抵”、“武戏”,出现职业化倾向,形成三种固定风格

汉初刘邦为恢复民力,倡导简朴,曾一度禁止角抵之戏。史书记载直到了汉武帝刘彻时,由于他的喜好和倡导角抵又开始盛行。《资治通鉴》记载:“武帝元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又载:“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西汉摔跤为“角抵戏”中一项,后摔跤成为“武戏”中的一种,也是人们健身娱乐的的项目之一。

汉朝的角力已形成三种固定风格。其一是赤裸身体的角力。有吉林省集安县高句丽墓壁《角抵图》、河南省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角抵图》和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墓出士了一件漆绘木篦《相扑图》上所描绘有角力图为证。其二是着装的角力。有1955年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战国墓发掘的一块《透雕角抵铜牌》为证。其三是戴假面道具的角力。有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帛画《角抵图》为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摔跤力有“相扑”、“蚩尤戏”、“争交”等诸多称谓

相扑一词最早见于《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拳搏部》引王隐《晋书》中有:“颖川、襄城二郡班宣相会,累欲作乐,襄城人首责功笃曰: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请使二郡更论经国大理人物得失。’”这其中称相扑为“下技”是说角力非安邦治国之术,但从以角力为娱乐以及襄城人不如颖川人之说来看,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今湖北省襄樊市)的角力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地之间的比赛也是经常的。

从现在发现的出土文物实证来看有1970年山西省大同市出土的北朝的一个灰砂石砚上的《相扑图》,砚面四周浮雕乐舞,砚面一角浮雕有角抵形象二人,皆长发,体格健壮,搂抱一起正处于难解难分的摔跤状态中。而从敦煌莫高窟290窟北周时期的壁画《相扑图》来看,图中两人赤裸着身体,只着短裤,正互相搂抱扭摔,两旁各站了一人,身着长袍,腰束带,和篦画《相扑图》的形式是一样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大混血、大融合、大交流的时代,与此同时,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也随之相互融合。角抵在北方一部分地区,是以“蚩尤戏”的形式流行于时。梁人任肪的《述异记》说:“今冀(河北)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蚩尤戏,可能取材于黄帝大战,蚩尤戏有故事情节,有音乐伴奏,有两两三三相抵的竞技。这种表演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利于角抵的普及。

5 唐宋时期的摔跤称“相扑”、“角抵”、“争交”,摔跤活动达到高峰

隋文帝曾一度禁止过角抵之戏。《隋书·柳彧传》记载柳彧曾上书称:“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于是隋文帝下令遣散伎工乐人。可到了隋炀帝时角抵又兴盛起来了。《隋书·炀帝纪》也有“角抵大戏于端门衙,天下奇伎异艺毕集,终月而罢,帝微服往观之”的记载。

宋代的角力也叫相扑、角抵、争交。宋人高承著《事物纪源》卷九载:“角抵,今相扑也。”《都城纪胜》说:“相扑、争交,谓之角抵之戏。”在宋代角抵活动极为兴盛,它不仅是宋廷宴会上的表演节目,也是城市瓦舍极受群众欢迎的项目。《宋史·乐志》记载:“每春秋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第十二,蹴鞠,……第十九,角抵”这些记载中角抵摔跤成了宴会最后的压台节目,可见在宋朝对角抵摔跤的重视程度。此外除了朝廷的三大宴会中有相扑表演之外,在外交宴会中也有相扑表演。《宋史·礼志》记载有:“金国聘使见辞仪。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相扑一十五人,于御前等子内差。”《文献通考·卷一四六》记载:“北使每岁两至,亦用乐,但呼市人使之。……相扑等子二十一人(由御前忠佐司差)”。由这些记载中反映的情况是其他乐人可以由市井艺人担任,惟有相扑却须由御前忠佐司差遣。内等子平时的训练也十分严格,是十天比赛一次,《东京梦华录·军头司》中记载:“军头司,每旬休,按阅内等子,相扑手,剑棒手格斗。”内等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唐时的“相扑朋”是一种专业组织,可见当时相扑角力依然在皇宫内外非常流行。

宋代相扑活动有两类:一类是平常在瓦舍等平民游艺场所的表演;另一类作为正式比赛。有所谓“打擂”的性质。宋代的相扑比赛是不分重量等级的。以巧智、勇力决胜负,注重方法和技巧。宋代的相扑比赛已有正式的规则,叫“社条”。社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保证双方公平的竞争,不准施行不正当的手段。在比赛中执行规则的裁判叫“部署”。“部置”在比赛前要向双方比赛者审明规则,可见宋代的相扑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还有一种是以打擂的形式出现的相扑比赛。特别要注意的是宋朝相扑比赛已经不再是一时一地的比赛活动,当时由于比赛的规模和比赛的吸引力已经形成了几个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梦粱录·角抵》中记载:“若论护国寺南高台峰露台争交,须择诸道州郡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这里所说的“天下无对”,也就是全国性的大比赛,比赛奖品也特别高非一般日杂用品或金银钱物,而是获胜者可“补军佐之职”,也就是从一般平民直升到佐军,成为官家的“内等子”相扑手,终身可以吃俸银。由此可见比赛的规模和观看者人数,以及奖品就知道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相扑好手选拔赛。

6 明清摔跤多称“布库”、“撩脚”、“撩跤”、“掼跤”,进入泛民间化发展阶段

明代沿用唐宋旧称,以摔跤为角抵,是作为娱乐活动中的一个项目。虽然角抵相扑在宫廷、民间又有所恢复,但是因为拳术在当时有了很大发展。削弱了相扑角抵的重要地位,所以击、摔结合起来的相扑,始终没有恢复到唐宋时的盛况,因此在明朝有关古籍的记载中对相扑的记载少之又少,已经远没有宋朝那样详细和频繁了。因此可以说在明代角抵在军队和民间有开展,而宫廷和贵族府邸中的角抵活动则远远不如宋元时期。

明代摔跤不仅在民间普遍流行,而且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摔跤技术的机构。明朝历史年间曾出版《万法宝全》一书。书中绘有有摔跤图样。明朝皇帝把摔跤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明史·江彬传》记载有:“每专练大内间,以角力戏,帝戎服,与之相传”。作为社会活动的角抵,虽然明朝依然存在,但较之宋代朝廷和民间瓦舍的相扑活动还是相差甚远。

摔跤吧!爸爸 篇5

男主看着电视里的摔跤比赛,感慨着印度何时才能获得冠军,并与一位看似更为高大的男子开始了摔跤较量。

结果没什么出乎意料的,男主自然而然的赢了。同时表明了个人身份——摔跤全国冠军。即使摔跤给了他荣誉,但如果没有钱他也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年轻时他放弃了摔跤。

可摔跤之梦从未停止,他将寄希望于还未出世的孩子,他希望妻子能够生下儿子,这样能完成他曾经的梦想。

但是事与愿违,妻子生了四个女孩。随着现实的不断冲击,男主逐渐放弃了。

一日,他发现了两个女儿对摔跤的天赋,重燃希望之火。开始了对两个女儿的魔鬼训练:每天5点起床训练、剪去长发、穿男士短裤、吃运动营养餐。

如此艰苦的训练,两个女孩有些吃不消了抱怨爸爸的残酷

在艰苦的训练下,两姐妹难免产生埋怨,不明白为何自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

印度的情况我们是有所了解的,女性是不能抛投露面的,大多数女性的人生以相夫教子为结尾,女生摔跤更是大家不能理解的。而作为父亲,他顶住重重压力,为了给女儿一个机会:选择自己的路,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抱怨着来自家庭的压力,也许正是这种压力推动着我们走的更远,让我们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在父亲的训练下芭比塔获得全国冠军成功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面对着崭新和新奇的世界,她开始涂指甲、留长发、逛街、看电影...甚至认为父亲的教导方法是过时的,不惜跟父亲正面较量来证明自己。最终父亲输了,她更加怀疑甚至看不起父亲的那些方法。可她大概忘记父亲已经渐渐老去,体力再不如当年。

渐渐地,大女儿进入首轮即被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救与此同时父亲却将二女儿又培养成了全国冠军。最终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她明白父亲才是自己真正的引领者。一个陪着自己一路走来了解自己优势和弱点的人,一个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

一切步入正轨,芭比塔最终赢取了代表全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她的对手格外的强大,赛场上她的心里一直想着父亲,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持,也是她的灵魂。当教练一遍遍让她防守的时候,只有父亲站起来说进攻。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不行的时候,只有父亲的眼神格外笃定...信念是一个人前进路上必不可少的,坚持信念,曙光就在前方

决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之前,父亲曾对芭比塔说,“你要做的,就是让人们记住你。如果你拿到了银牌,你很快就会被忘记。只有成为冠军,才能是榜样。而榜样,永远不会被遗忘。”

经典台词:

教练说:不要输的太难看。爸爸说:你不会输!教练说:至少要拿块奖牌。爸爸说:你注定是冠军!

教练说:你已经领先了,注意防守。爸爸说:忘掉领先,保持进攻!

教练说:有些人,注定不是打国际比赛的料。爸爸说:你输掉的,是本该你赢的比赛。教练说:现在你至少可以有一块银牌了。

爸爸说:赢下金牌,你将成为印度的榜样,永载史册!

你要成为冠军 ?还是别输的太难看?

“你是我的骄傲”

一个摔跤手未完成为自己的国家躲得金牌的梦想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命运总是爱戏弄人,他一连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在一次邻居的起诉中,爸爸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父亲开始训练他们。两姐妹开始很不理解,但是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新娘告诉了两人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们也醒悟过来。最终在父亲的帮助和开导下,两人经过不懈努力并最终在挥洒无尽的泪水、汗水之后,都在女子摔跤上卓有成就,大女儿吉塔也获得了冠军。在采访中,父亲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你是我的骄傲”

没有错,这位父亲在女儿小时候对她们进行的搞轻度训练是为了让她们有好的前途。当女儿们成功、出名后,他们只会为其感到骄傲,不会企图去沾光,他们永远是背后默默奉献的支持者。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不禁也想起了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奖牌不会长在树上”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成功不是白白的来的。奖牌 不会长在树上,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拥有至死不渝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父亲所给予两个女儿的训练,不是我们所轻易能承受的。但是她们坚持下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们才能有这样的成就。想想畏惧困难的自己,真是天差地别。“别忘了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别忘了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影片中上了大学的吉塔脱离了父亲的管控,开始自由散漫起来,忘了摔跤手的各项禁忌,开始懈怠。结果在第一次锦标赛中首轮即惨遭淘汰。不过所幸的是在妹妹提醒下,她及时醒悟够来,最后恢复了状态。这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要胜不骄败不馁。影评:

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很突出,也体现了每个人物的成长。

爸爸的心理变化:一开始是想能有个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因为在旧观念里只有儿子才能替我拿到金牌;但他并没有重男轻女(都知道印度的直男癌很严重)。接下来,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女儿并不比男儿弱,甚至更强,所以他说到:“无论是男孩拿到,还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所以他跟妻子要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他是在激发孩子的潜质,同样也是在跟传统作抗争。“我不要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我相信如果一年后两个孩子不能坚持,也没有对摔跤的有热情,爸爸是不会继续去逼迫的!这一点在女儿去参加同伴婚礼时,爸爸出手打了哥哥(应该是哥哥,对印度人有点脸盲)。然后失望的走出人群时,他那时候心理是在挣扎的,是不是该放弃了。到后来女儿上了体育学院,送女儿去的路上他是开心的,因为女儿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到学校后,发现教练并没有那么好,在他试图去跟教练交流时,却遭到教练的看不起和当面拿女儿发威,他开始担心和害怕了,所以有了后面跟女儿的冲突。在女儿在比赛中遇到瓶颈时,他鼓励,他想方法,找方法,观看映像给女儿找破绽,找战术。在跟校方面前,替女儿认错,为女儿在人前流泪“她们只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她们的父亲实在太疯狂。” 到最后,女儿拿到金牌时“我以你为荣!”(很多人觉得残忍,为什么那么多年才说出这句话,但我们的父亲不正是这样吗?不善言辞,父爱如山)阿米尔·汗把一个父亲的成长演绎的淋漓尽致。在生活中不止是孩子在成长,父母 也在跟着成长。

女儿的心理变化: 开始对于父亲的训练十分排斥,因为爸爸的训练,被嘲笑,被排斥,所以在抵抗,在反革命(在反革命这段体现了女儿本质里有反抗,映射了对传统的开始反抗)。之后在参加同伴婚礼时,从同伴那里听到“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两个孩子终于明白了爸爸的用心,但是并没有爱上摔跤,只是觉得爸爸是对的。在女儿参加第一次比赛时,观众从开始的嘲笑到后来的佩服,让女儿体会到了被尊重和接受的喜悦。心里是真正接受了摔跤!在女儿进入体育学院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思想观念朋友圈都跟之前截然不同。同时教练的教育也开始影响了女儿,所以有了跟爸爸的冲突。(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到最后,经历了很多比赛,女儿开始找不到自我时,回归了爸爸的怀抱,从爸爸那里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女儿的成长代表着我们的成长,从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到反抗父母,看不惯父母,到后来成熟了,才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我们好。

妈妈的心理变化:当听到爸爸提出让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时,妈妈是忧心匆匆,把各个方面问题都给爸爸提出来,但在每个问题在爸爸面前都不是问题时,最后妥协了。在坚决反对鸡肉进厨房,让女儿他们分开吃,到后面可以围在一起吃饭。她在慢慢接受这样的反抗,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被传统所束缚!《摔跤吧,爸爸》中我不仅看到了对传统的反抗,同时看到了作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个人走了路都不一样,但所经历的各种时期心理的成长大概都是一致的。父母在我们身上同样也付出了各种的期望,我们反抗过,排斥过,同时也在成长着。现在,你活成你爸爸的骄傲了吗? 观后感: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中国式摔跤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中国式摔跤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中国式摔跤极大改变了学生素质教育,中国式摔跤的广泛传播,使体育教师教学,更加注重摔跤文化,进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立足高校体育教学角度,分析摔跤运动发展与重要意义,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开展摔跤运动。

一、中国式摔跤运动概述

摔跤作为人体本能运动,是专业性体育运动项目,历史十分悠久。而且摔跤运动属于多种运动类型的综合体,囊括了举重力量、杂技技巧、棋类谋略等内容。学习摔跤有利于强健体魄,促进机体各器官功能水平,锻炼人的意志,有利于提升人的心理、身体素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中国式摔跤出现重大变化,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如何探索、挖掘摔跤运动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有效贯彻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根据趣味性、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发挥中国式摔跤对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式摔跤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呈逐年下滑趋势,以前大学生的体质较弱,是由于我国卫生条件、经济水平约束。然而,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卫生、饮食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按照理论来说,我国大学生体质应逐渐上升,但却意外下滑,是国家发展、高校教育的重要研究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某种运动项目,能够提升大学生体质状况,就必须加以推广。中国式摔跤作为专业性、全面性运动项目,能全面提升人体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处于发育生长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推广中国式摔跤十分重要。

大学生学习摔跤运动,必然会主动、被动练习自身力量。因此,摔跤运动是提升学生力量素质的科学手段。由于摔跤运动的对抗性较强,在转向素质练习中,有关颈部柔韧、躯干锻炼与四肢锻炼的练习内容,通过摔跤运动,可提升机体柔韧素质,同时,中国式摔跤属于耐力训练运动,经过长时间练习,可提升机体肺部功能,进而提升学生耐力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且耐力素质下滑趋势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中国式摔跤练习,能有效提升学生耐力。因此,大学生处于机体生长、成熟的重要阶段,在高校范围内,推广中国式摔跤,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体质。

三、怎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中国式摔跤

现阶段,中国式摔跤是我国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对一个人运动方式、身体素质具有严重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由欣赏转向至主动学习。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摔跤,最有效手段是文化影響力。让学生受到摔跤文化影响,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潜意识向往摔跤运动,加强摔跤运动训练,提升摔跤运动技术。笔者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中国式摔跤,需从如下方面入手:

首先,意志训练。立足学生良好品质、心理素质角度,训练学生的意志与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摔跤运动的重要作用,清楚摔跤运动的重要地位,进而培养学生顽强意志、良好品质,提升学生训练信心、训练热情。

其次,耐力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边开展训练,边巩固训练成果,通过增加适宜运动强度,严格控制运动密度,提升摔跤训练教学效果。按照各学生体能特点、身体条件,开展针对性耐力训练,并将安全巩固训练。对于摔跤运动训练来说,耐力训练是重要训练内容,也是运动员的重要素质,摔跤队员能否顽强搏斗与制胜,需要依靠摔跤耐力。所以,在摔跤运动训练中,需注重耐力训练。

第三,柔韧训练。确保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基础上,可培养学生柔韧度。提高机体柔韧度,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对各动作协调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只有机体柔韧性良好,配以准确判断、灵敏动作与快速头脑,方可在摔跤比赛中获胜。所以,动作准确与否,动作质量高低,均取决于动作柔韧度。若缺乏良好柔韧性,对各关节运动幅度必须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自身潜力发挥。

第四,灵敏训练。若缺乏准确头脑反映,出击动作缓慢,必然被对手反攻,让自身处于被动状态。所以,针对摔跤运动训练,保证绝对力量基础上,开展瞬间速度力量训练,让摔跤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可发挥出最大力量,有效完成技术动作,抓住合适机会即可控制对手。因此,针对摔跤运动训练,需注重学生的反应训练,加强灵敏度、速度训练,并在训练全过程贯彻,做到长抓不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第五,技术训练。在上述训练基础上,需开展技术训练,由于摔跤技术多样性、复杂性,且为固定套路。在技术训练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技术,每周合理安排实战课程,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技术,发挥个人摔跤能力,与比赛环境相适应,提升竞争取胜精神,在实践比赛中,使自身实际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式摔跤作为传统性、专业性、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在竞技体育、文化体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摔跤运动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质、心理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意志、耐力、柔韧、灵敏、技术等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摔跤运动水平,最终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辰,王艺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中国式摔跤研究[J].管理学家,2013,(24):461-462,463.

[2] 赵易军.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开设中国式摔跤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2):80-82,88.

中国式摔跤常用跤绊技术对比研究 篇7

1 跤绊的类别划分

摔跤讲的是“绊术”,只有掌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跤绊,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有助于战胜对方。这就要求选手对于跤绊的类型有所了解和认识,真正懂得和掌握其中的技术要领,才能成功运用于摔跤实践中。

1.1 按跤绊的形成为依据来分类

中国式摔跤的跤绊,可以按人体动作部位的形成,分为以腰背形成的跤绊,如揣、入;以臀胯形成的跤绊,如崩;以腿足形成的跤绊,如弹拧、别膝、挂腿等;以手臂形成的跤绊,如抱腰、手别、掏腿、手攉等;以头肩形成的跤绊,如靠、钻扛、憋等。

1.2 按跤绊的性质分类

跤绊按其性质可分为进攻跤绊和反攻跤绊两大类别。有些跤绊,进攻对方可以使用,反攻还招时还可以使用。也有一些跤绊技术只能反攻还招时使用,因此这些跤绊纯属反攻跤绊,如别膝、盘腿搂、倒背、挡腿解破切等。在进攻跤绊的范围内,按其使用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进攻的跤绊,在双方出架交手后,即可直接进招对方。另一种是套摔进攻跤绊,这种跤绊则要在使绊进招后,对方逃脱的情况下才能连续进招套绊去摔对方,如夹脖入———拉机、叉臂入———捆腿等。

1.3 按跤绊的使用特点分类

中国式摔跤的跤绊,可以根据其使用特点分为对脸跤绊和背脸跤绊。前者是在与对方对脸时进招,这类跤绊常运用上步、撤步、车轮步等步法进招对方。后者则是在与对方背脸时使绊进招,这类跤绊常运用背步、盖步、卧步等步法,并且在转身之后进招对方。

2 各种常用跤绊技术的比较分析

2.1 常用臂力跤绊的比较

在以手臂形成的跤绊的范围内,有一些跤绊在揪抓对方把位后仅凭借两臂的力量,并配合相应的步法,就能将对方摔倒。下面就几种常用的臂力跤绊的抓把部位、配合步法、摔跤方法以及倒地类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列举的常用臂力跤绊中,前4种是对脸跤绊,后3种是背脸跤绊,虽然它们在抓把部位上区别不大,但由于摔跤方法的区别,所以配合的步法有较大的差别。另外,由于上手用力的方向不同,主要有向前下方、后下方、侧后方、斜上方、斜下方等多个方向用力,这也导致了对方倒地类型也各有不同。

2.2 常用的相似跤绊的比较

中国式摔跤的一些跤绊,尽管类型不同,但大部分动作都是相同的,只是个别的动作上,有些细微的区别,例如亮与亮踢、叉撤与叉撤踢、撑抹与撑踢、手别与手脚别等。这几种类型相似的跤绊它们在抓把的部位、运用的步法甚至是摔跤的方法上都几乎是相同的,仅仅是每对跤绊的后一种类型比前一种类型多了一个腿部的动作(踢、别、弹),这样前者就属于手臂形成的跤绊,后者就属于腿足形成的跤绊。

类型相似的跤绊尽管在进攻对方的过程中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从使绊进招摔倒对手的决定性作用的人体主要部位来看,还是存在不同的。在双方互摔中,根据具体情况交替使用类型相似的跤绊,常常会给对方造成错觉从而争取到有利的进攻机会,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2.3 常用的背脸跤绊的比较

常用的背脸跤绊几乎都是进身的大绊子,下面就针对五种常用的背脸跤绊技术动作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掌握每种跤绊的性能。(见表2)

3 运用跤绊技术的几点建议

3.1 抢手抓把

在中国式摔跤中,只有抓好对方的把位,才能更好地使用招术摔倒对方。当然也有一些散手绊,但多数的绊子特别是进身的大绊子,必须抓好对方的把位才能进招。因此,双方出架一交手,就要抢先出手揪抓对方的把位,争取主动有利的进攻机会。

3.2 主动进招

双方互摔中,底手和上手抓了对方把位后,不等对方抓把就积极展开攻势,主动使绊进招对方,此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2.1 快速进招

在摔跤中,力量的大小固然很重要,但身体灵活、动作敏捷、速度快也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快打慢,慢打迟。”摔跤讲的是以快制胜、动作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绊进招。

3.2.2 手脚密切配合

在进攻对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与脚的配合,运用摔跤的手法需要密切地与摔跤的步法相互配合,才能受到进攻的最佳效果。

3.2.3 运用战略战术

在战略上要藐视对方,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方。过高地估计对方容易产生畏缩情绪,而不敢大胆主动进攻;而过低地估计对方就会麻痹大意,轻视对方。因而对自己和对方都要有正确的估计,并能作具体的分析,以己之长制彼之短。

3.3 攻守兼备

在摔跤中,不但要善于进攻,而且还要善于防守。积极的防守首先要有扎实的摔跤基本功,这就要靠平时加强手部、腰腹部、腿部的力量练习,以及身体灵活性方面的练习。其次是掌握各种跤绊动作要领和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而顺利地化解对方的进攻进而及时反攻还招。

3.4 随即应变

在摔跤中,要根据对方的突然变化,采取新的攻防措施。在使绊进招后,一旦发现对方突如其来的变化,便可立即改变招式,切不可拘泥一格。

参考文献

[1]纪富礼.中国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苏鸿涛,马建国,朱建亮.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中国式摔跤研究 篇8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民族体育项目大力的进行群众化与学校化,这一政策方针使得大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之中,这就包括了中国式摔跤。中国式摔跤属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耀眼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把中国式摔跤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既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因为中国式摔跤的特殊性,在起初也受到了许多的限制。中国式摔跤在近代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历了许多起伏的过程。首先是没落的一个时期就是文革时期,这场十年浩劫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当时,中国式摔跤与练习中国摔跤的人被认为专门打架斗殴的事情所以被禁止在学校开展。其次就在改革开放后,一些错误的看法被逐渐纠正,所以中国式摔跤又回到了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但是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就出现了新的状况。因为中国式摔跤运动形式比较特殊,是一种对抗性极强的运动,而且在当时我国经济较为落后,学校体育设施不是很完善的时候,很难有专业的场地进行中国式摔跤练习,所以当时在一些开设了中国式摔跤的院校中,其练习都是在一些松土地上进行,这就增加了教学伤害事故的风险。而且在当时还没有专门教授中国式摔跤的体育专职教师,从教人员都是学校从民间聘请的一些跤师,其对学生授课都没有科学的教学计划,都是以民间摔跤传承为主。这就不利于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的发展。所以,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兴起了一段时时间后,又逐渐退出了学校体育的舞台。这个时期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一种摔向低谷的一个境地。但是进入到了2000年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中国式摔跤在这个时候又重新的融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之中至今。今天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国式摔跤照比以往有了较为重要的改变,其最主要的就是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得到了认可。许多学校,特别是专业体育院校都争相开设了中国式摔跤专业,以丰富自身的学科体系。中国式摔跤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在学校体育的舞台上开花结果。

2 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中的特点

2.1 以竞技传承为主

从现今中国式摔跤在我国学校体育的传承内容来看,主要是以传承中国式摔跤的技能为主。纵观中国式摔跤在我国的专业体院与大专院校来看,教学人员都主要传授中国式摔跤的技术与战术为主,而在中国式摔跤所承载的文化方面对学生讲授的确少之又少。要影响一个人对以件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人能对这个事物的献赏上升到主动学习的阶段。而要使人主动的去学习,那么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文化去对其影响。文化意识形态的认可比简单的肢体动作更能对人产生影响。基于此,中国式摔跤在学校的传播,应该转变以往的主要以技能传授为主导的模式,应把教授学生的重点转移到传承中国式摔跤文化之上,让中国式摔跤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对学生产生一个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下,会对中国式摔跤这一事物,产生潜意识的向往,这样就会促使他们主动的去学习中国式摔跤。而以往单纯的技能传授,只能使学生对中国式摔跤产生暂时的兴趣而已,当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新鲜感一过,学生就会对中国式摔跤失去了兴趣。而对于学生文化的渗透,就会提起学生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内在兴趣,慢慢的对中国式摔跤这一事物产生文化认同,把中国式摔跤当成一种终身的体育锻炼方式。

2.2 开设院校的局限性

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教学的位置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学习、喜爱中国式摔跤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现在中国式摔跤这门课程都是在一些如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进行开设,而一些民族地区的师范类大学的体育院系中也有中国式摔跤这么课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也开设中国式摔跤的选修课程。可以说,中国式摔跤在最近一个时期内有明显起色,高等院校功不可没。但是我们进行仔细的研究后不能发现,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当的有局限性。只是限于一些专业的体育院校、院系开展,而且只有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流行,对于中小学的普及率来说,几乎为零。

3 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开展的价值

3.1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青少年体质的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我国有关部门几年间做的各种调查数据来看,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照比前几年竟有明显下滑的趋势。以往我国青少年体质孱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卫生等条件的限制。但是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少年从饮食到卫生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后,本应该上升的体质状况却出现了意外的下滑。反观我们的领国日本,在二战后着力于本国的经济建设的同时,又狠抓青少年的体质,现今日本青少年的人均身高已经超过了我国同龄的青少年。这一数据让国人正经不已,已经我们蔑称的“小日本”的身高超过了我们,这是许多国人所不能接受的。青少年体质的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我国体育教学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运动项目来提升青少年的体质状况。

中国式摔跤是一门能发展人体各个方面素质的运动。特别是对于正在发育成长的青少年来说。首先是力量素质的提升。如果没有力量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跤技。力量素质是中国式摔跤的核心素质。在学校体育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中国式摔跤的时候,势必会对自己的力量进行被动的或者主动的练习。长时间的练习中国式摔跤对于发展青少年的力量素质有重要的帮助。因为中国式摔跤的每招每式的技术动作应用,都需要力量素质的保障。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摔跤后,其力量就会逐渐的增加。而且中国式摔跤的一些辅助练习也能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如马步推砖、跨步拉绳等练习都能很好的发展力量素质。所以中国式摔跤的练习是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现在青少年都不重视力量素质的阶段。中国式摔跤不仅是对力量的发展,对学生的柔韧性与耐力素质上的提升有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中国式摔跤不只是一种力量上的对抗,还需要具备超强的柔韧与耐力素质。因为中国式摔跤对抗十分激烈,每次训练与比赛,都有倒地的或者身体产生扭曲的状况,所以为了避免摔跤带来的伤害,在中国式摔跤的专项素质练习中就有专门的,针对身体的四肢、躯干、特别是颈部的柔韧的练习,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同时也提升了柔韧素质。耐力是任何运动都不可缺少的素质。中国式摔跤更是一项需要耐力的运动项目。中国式摔跤在练习或者是比赛中,两方相互拉拽、缠抱看似简单,但却是对体力的极大消耗,所以要进行中国式摔跤的练习,没有充沛的体能、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不行的。长时间的练习中国式摔跤可以极大地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现今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下滑,在一些体能测试中,许多学生跑完400米就累的气喘吁吁,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能完成1000米或者是800米的测试,而以往单纯的跑步练习,学生都感觉到较为枯燥,对其有较大的抵触心理,所在这种情况下,就急需一种体育项目来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中国式摔跤对耐力素质的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继续提升学生体质的特殊时期,在学校里大范围的开展中国式摔跤运动,能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状况作出重要的作用。

3.2 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国式摔跤可以提升学生体质是一种从生理角度的释义。而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生在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心理素质也趋于下降趋势。因为素质教育的因素,学生只是一门心思读书本上的东西,时间一长,使学生都变成了只会在教室里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儒生气十分厚重。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一种退缩的心理,不敢直面于困难,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学生的发育成长,甚至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所以在大力提倡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同时,也要注意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中国式摔跤是一门能够很好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运动项目。因为一般来说,较为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对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美国把对抗性最为激烈的橄榄球项目贯穿于其国民教育之中,让孩子从小就在这种高强度的对抗中成长,而孩子在对抗中跌倒无数次,同时又无数次爬起,在孩子极小的时候,就学逐渐培养了这种在困难面前勇于拼搏的优秀心理品质。美国今天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都是因为美国教育的成功,而美国教育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是因为美国人知道什么体育项目能针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日本历来重视国民素质教育,把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柔道加入了各阶段的教育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了日本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从柔道这项国技中学习到日本本原文化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内心通过对抗性极强的柔道项目来锻炼的无比强大,而正是日本的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了如此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使得二战后千疮百孔的日本走向了复兴。从美国与日本这两个国家用带有对抗性项目的体育运动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取得的成功来看,我国在学校体育教学当中也需要改变教授学生项目的内容,把一些带有对抗性的,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中国式摔跤就完全可以胜任这一任务。中国式摔跤是需要两人进行对抗才能进行的体育项目,每次以摔倒对方为获胜。如果学生进行中国式摔跤的练习,那么就会培养学生一种只有“战胜对手自己才能站立,如果战胜不了不对手,那么倒下的必然会是自己”这一积极的心理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3.3 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现在学校体育教学都是以现代西方体育项目为主,如我们比较常见的田径、足球、篮球等等。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相应的引入了课堂。特别是一些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大学、中学、小学等都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了校本体育教材进行开发与利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既然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进行的推进,但是还是仅仅是处于局域性或者是阶层性的。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武术之外,很少能见到,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也主要集中于高校之中。在中小学也很难见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一些特色项目的无法开展与不能普及,就势必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长时间就会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所以要根据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具有猎奇心理的特点加入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中国式摔跤就是不二之选。因为中国式摔跤特殊的运动形式与对抗性,学生肯定会对其加以追捧,把中国式摔跤揉入体育课堂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运动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在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4 中国式摔跤在学校体育教学推广的必要条件

4.1 培养能胜任中国式摔跤的教师

如果一门体育项目要想在学校体育中大范围的开展,那么就必须有大量从事该项目的教师。就像当年武术在全国体育课堂进行普及的时候,我国的大中小学都对武术教师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一些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与师范类院校也相应的开设了武术系、武术专业,解决了武术教育人才的稀缺,而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要在学校体育中进行普及与开展,那就需要有大量的专门中国式摔跤的教学人员。中国式摔跤现今不能在学校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教授中国式摔跤的体育教师资源十分的匮乏,所以使得许多学校无法开展。中国式摔跤课程现今只限于一些专业体育学院,而且多为选修课程或者是辅项课程。运动专业为中国式摔跤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根本不能满足将来中国式摔跤的未来发展人才需求。所以一些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的学校,特别是专业体育院校,应该加强中国式摔跤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教学能力,从而走出校门后可以胜任中国式摔跤的教学,而与高校培养相对应的是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国式摔跤教师培训班。组织体育教师,特别是武术教师在其业余时间内进行中国式摔跤教学的培训,通过集中的培训来培养能胜任中国式摔跤教学的老师,为中国式摔跤能全面进入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

4.2 加快校园体育伤害事故认定的立法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对抗十分激烈的体育活动。如果在练习中技术动作使用不当,那么就会出现伤害事故。现今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有一种畏手畏脚的心理。众所周知,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体育课程拥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负荷。通过各种体育动作来使学生达到负荷的强度,所以在体育课程中如果学生练习不当,或者教师指导安排不当,就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而一旦出现了事故,那关于责任的认定就回出现很大的分析,这里受害最为严重的除了学生就是体育教师。中国式摔跤的运动形式是以两人对抗、全力的摔倒对方为主的运动项目。具有着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如果在教学或者练习中合理运动技术动作、出现意外伤害的机率也会极小,但是既然有风险存在,那么就必须提高老师的注意。中国式摔跤现今还不能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式摔跤具有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的风险,而现今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相关法律条文来对体育教师进行权益的保护。所以中国式摔跤要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普及,那么就必须要有相关对于体育教学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立法依据,让中国式摔跤教师的基本权益得到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丽红,刘连发.中国式摔跤“摔向低谷”的成因分析与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1(1):98-99.

[2]孙恒,纪超香.中国式摔跤在学校领域开展的必要性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78.

[3]魏云贵.中国式摔跤的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7.

中国摔跤 篇9

良好的赛前情绪是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重要保证。赛前情绪调整有助于运动员调理竞技状态, 充分发挥运动员实力, 提升竞赛结果。比赛的结果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水平运动技能, 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的表达。在中国式摔跤运动中,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差距越来越小, 水平相当的对手胜负的关键往往是心理状态和情绪起到决定作用, 积极的情绪产生良好的效应;消极的情绪就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从情绪的体验及控制、心理状态等角度出发, 提出赛前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希望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重视情绪调节, 为我院学生在今后的中国式摔跤比赛中作为借鉴与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和第十七届吉林省全运会中国式摔跤比赛的武术系中国式摔跤专修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武术系2011级学生2人, 武术系2012级学生7人, 2013级学生6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 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吉林体育学院参加中国式摔跤比赛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 发放12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4份为无效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比赛消极, 产生减力的情绪

3.1.1 赛前情绪激动状态

从调查中发现, 10%的比例太兴奋, 运动障碍往往是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精神波动或体力不支, 或第一轮就被淘汰, 有的甚至在比赛结束后的锣声响, 不听裁判指挥, 还继续在台上乱摔。

3.1.2 赛前情绪淡漠状态

从调查表上看到比赛前淡漠状态的比例为12.5%, 当运动员出现厌战, 淡漠的情绪时, 采取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的方法, 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采取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时, 还应注意外界环境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如让运动员经常处于困难环境, 可使他们获得强烈的直观感觉, 随着前进路上的屏障不断地被搬倒, 克服困难的“条件反射”也就建立起来, 运动员的信心和兴奋性也随之增强起来。在第一场刚开始就有可以被摔下垫子, 严重者甚至在比赛第一局就弃权。此外, 一些运动员也承认他的兴奋不高, 起不到平时的标准。

3.2 影响情绪的因素

在以上三个因素, 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 因为无论是从他们自己的内部或外部的强烈刺激, 只要能正确对待, 对这些传入核心的讯息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管理, 就能有效克服各种干扰。情感是比赛心理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关的变化和外部刺激的情绪, 也是物理状态有关, 但多数是由认知因素的影响。常见的想赢怕输的心态, 关键是害怕在打输了, 只要脑海里不要出现怕输, 容易形成双赢、失去了竞争, 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多心理负担困扰心理情绪波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 而不是恐惧和猜疑和其他负面情绪的意象和积极思考的成功, 可以创造良好的比赛情绪。

3.2.1 激活水平

在比赛前运动员要是处于特别高的士气, 自信心特别足良好心理状态, 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消除各种干扰, 是取得优秀名次的前提。但在过度训练, 身体疲劳, 心理准备不足, 目标太高或太低, 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 会导致心理情绪的激活障碍。

结论

比赛时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 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 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应注意以下心理状态的调节: (1) 身体放松。 (2) 无焦虑情绪。 (3) 乐观、充满兴致。 (4) 自信, 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从上述几方面可以分析出,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由三个方面既是:身体、情绪、思维等。通过充分的赛前准备, 并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才能达到这种状态。运动员只有明确的比赛任务, 强化责任意识, 能激发他的所有进入竞赛中克服困难, 战胜对手。因此, 心理状态的好坏, 直接影响比赛结果。重视和加强运动员赛前情绪调节, 有效地指导运动员克服不好的心理情绪, 才能形成最佳战斗准备状态。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术系中国式摔跤专修学生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和第十七届吉林省全运会中国式摔跤比赛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 竞赛的情绪变化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必须加强运动员比赛时的情绪调节的训练。赛前及赛中情绪的变化, 对于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关系十分密切, 它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效果, 并见效于运动成绩。

关键词:比赛时情绪,比赛成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玉霞.竞技运动心理学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26 (3) :228-330.

[2]徐伟, 王进.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与比赛认识焦虑的关系[J].浙江体育科学, 2005;27 (4) :46-49.

[3]聂林.竞赛是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及对策[J].贵州体育科技, 2005; (79) :49-50.

中国摔跤 篇10

宋代的相扑是中国式摔跤的前身,宋朝把相扑作为宫廷中的娱乐比赛项目,且宫中养有专门的相扑手,名曰“内等子”。并设有专门的相扑组织和掌管训练、比赛的军头司,对相扑手定有甄别、考试、选拔、晋升和赏赐制度。《梦梁录·角抵》曰:“且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第九盏,例用左右军相扑,非市井之徒。”充分显现了摔跤在军队和市井中间广为流传的生动景象。

开封这种摔跤的遗风为民国时期中国式摔跤传入开封,并在东大清真寺发展兴盛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

1 开封东大寺中国式摔跤的传入与兴起

1.1 开封东大寺中国式摔跤的奠基人——沈友三

东大清真寺碑文载:摔跤又称掼跤,是东大寺回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公元1933年,由全国著名摔跤名师沈友三传入。《河南省志·体育志》记载:1933年,回族摔跤名手沈友三在参加中华民国第五届运动会上获摔跤第一名后,被河南回族代表丁全福等邀至开封传教回民练摔跤,有百余人参加,首次在开封开展摔跤活动。据当地年逾90高龄沙玉山老人说:“在沈友三之前东大寺习武之风盛行,环寺有十多个武术学屋,但各个学屋都是以习武为主,鲜见摔跤的习练者。1933年,北京摔跤名手沈友三被开封回民邀请至开封传授跤技,开封掀起了学习中国跤的热潮。”概此而论,开封东大清真寺中国式摔跤的传入源于沈友三。

1.2 沈友三客来开封传跤的缘由始末

原定于1931年10月举行的旧中国第五届运动会,因“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而拖到了1933年10月,这次运动会也成为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最为隆重的一届全运会,该届全运会首次设有摔跤项目。由于是全国运动会,除了国术馆的一些摔跤名家参与外,也给北京天桥摔跤技人提供了露面机会。此次运动会上,沈友三以全胜的战绩与中央国书馆教习常东升、马文魁三人并列第一名,一时名声鹊起。就餐时,参加测力比赛的东大清真寺回民丁全福结识了沈友三,并提出邀请。沈友三是一个爱广交武林朋友的人,对跤技也不保守,便欣然答应了东大寺人的邀请,并于斯年秋天来到东大寺,受到东大寺大学长赵汝庆、单进中等人热情接待。

沈友三的到来引起了开封回民武术界的极大重视,从学者甚多。据当地老人口述,除开封东大清真寺广大习武人员外,北大清真寺:王九龄、朱晓亭;家庙街清真寺:李有才;红河沿清真寺:陈汉杰、马龙云、海顺、海有义、陈大鼻子(绰号)、郭奇;宋门关清真寺:马志昆;王家胡同清真寺:穆相凡(又名穆居)、张超群、狄良臣、狄燕臣、孙志荣、李树林。这些人在各个清真寺都有很高武学威望,他们前来就学标志着中国式摔跤在开封的兴起。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东大寺摔跤名手考述

20世纪40年代的北平动荡不安,沈友三天桥落难,于1943年秋移居开封。沈友三继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传跤技于开封后再次往来开封。一时间东大寺干跤者比比皆是,蔚然成风。其间摔跤名手层出不穷,杜克勤、白相臣、许守信、曹国福等因跤技出众,在当地被誉为“四大名旦”,许守明、白相保、胡广庆、李培信等年龄略小、从学稍晚,被誉为“四小名旦”。

2.1 “四大名旦”考述

2.1.1 心狠手快的杜克勤

杜克勤(1920.1.2-1994.1.14(农历)),生于开封市顺河北街。自幼力量过人,据说十多岁就可以两手提两木桶水,且双手要劲可同时将两桶水倒入翁中,臂力惊人。1943年沈友三第二次来开封,开始随其学习中国式摔跤。由于先天条件好,深得沈友三喜爱。惯用脑切、死胳膊入、泼脚等跤绊。时人评价杜克勤跤术的主要特点是狠、准、快,讲究举手不留情,当场不让步。

杜克勤一生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1947年夏河南省国术馆举行的摔跤比赛和1948年省选拔赛中,杜克勤连续两次获得重量级冠军,同时被选参加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并获摔跤比赛重量级冠军,成为河南摔跤运动员在全国大型运动会上第一个获得冠军的选手。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1985年后改称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天津举行,河南省有9名回、满、汉族男女选手参加表演,时年33岁的杜克勤获摔跤比赛重量级第三名。1956年,36岁的杜克勤又在河南省摔跤赛中获重量级冠军。

杜克勤一生授徒不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由好友张新(汉族)和师弟曹国福以“送师”的名义介绍过来了苏文章、刘庆发、张锁(小名,张新之子)等共五人。回民中有规矩不得传摔跤给汉民,曹国福因生活困难受张新多年照顾,曹国福开始传跤技于张新,从此,中国式摔跤在开封汉民中开始传播。后来,曹国福见生计很难维持,决定前往西安,临行前为了报答张新这几年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将张新的几个高徒托付给了杜克勤以继续学习跤术。杜克勤和曹国福是同门师兄弟,况且张新和杜克勤也早有交往,杜克勤又是一个极重朋友感情的人,便答应了曹国福的请求。为此事,杜克勤还遭到了东大寺回民的非议,这也是后来杜克勤很少去东大寺传跤的原因所在。

杜克勤第二次收徒是在70年代初期。文革后期,各种运动逐渐平息下来,禁武也不再严格。当时开封牛羊店书记杨文甫与杜克勤关系甚好,杨文甫之子喜欢摔跤,多次催促父亲介绍自己向杜克勤学习跤术,杜克勤碍于面子就答应了此事,后来从学者甚多。多次参加市、省、全国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李志建、曹志刚等人,在少年时期都曾在杜克勤的跤场学跤,且受益匪浅。

2.1.2 技艺精湛的白相臣

白相臣(1917-1991),生于开封顺河北街,十岁左右开始习武,曾练习过回族的传统武术弹腿、七式拳、六路钻等。后拜显振刚先生为师学习气功,20世纪30年代又随查拳名师刘振兴学习查拳。1943年沈友三定居开封,白相臣开始随沈友三学习中国式摔跤。按照中国式摔跤的技术特点来说,白相臣先天条件并不是很好。中国式摔跤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而白相臣先天力量不是很好;再者,白相臣天生心善,这在东大寺妇孺皆知,而摔跤界有句训言叫“善不赢”。沈友三也说过:“摔跤这行犹如山上滚石头,是硬碰硬拿人当夯往地上摔,一辈子没被别人摔死,那是幸运,至于摔断胳膊腿是常事。”白相臣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自己制作了练摔跤基本功的器材,早上不集体训练时就自己在家中练死功,中午和晚上到东大寺内和众师兄弟一起练跤。

白相臣是一个有心人。是时,白家以宰牛羊为生,家庭比较殷实,白相臣为尽师生之宜,经常私下给教练(沈友三)送些牛羊肉,顺便还能多学几个跤绊。白相臣在武学上的天资较高,身体协调性也好,所以很快就能领悟跤绊中的奥妙。这样年复一年,白相臣在众徒弟中所学跤绊最多,技术也最为全面。动作大方、舒展,跤绊使得干净利落是白相臣的主要技术特点。最惯用的跤绊是管、揣、抹脚脖等跤绊。

白相臣年轻时很少参加过比赛。其说法有二:一说白相臣心善,不宜参加比赛;另一种说法是沈友三有意把白相臣收为关门弟子,按照当时的保守思想,关门弟子是不会轻易出手与人比试的。1959年,42岁高龄的白相臣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摔跤比赛,获第六名。年逾40还可以参加比赛并取得名次,足见白相臣技术水平之高。

2.1.3 性格暴戾的许守信

许守信,身材粗壮,力量惊人。1943年随沈友三学中国跤技,是众学员中之佼佼者。此人性格和杜克勤相似,生性暴戾,摔跤手狠,拿手跤绊有撮、别。

在1947年夏河南省国术馆举行的摔跤比赛和1948年省选拔赛中,许守信连续两次获得中量级亚军,被选参加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并获中量级第二名。此次比赛正值国民党在三年内战中失败和逃离大陆的前夕,因此组织混乱,打架成风。许守信在决赛中与对手前两跤打成1:1平,进入决胜局比赛,许守信使上了拿手动作“别”,将对方摔倒压在身下。但裁判却判许守信输,理由是许守信的手先触地且在对方身下。内行人都知道这是技术动作本身的要求。裁判的判罚引起场下一片混乱,许守信本就性格暴戾,见裁判判罚不公,直接来到裁判席与之理论,争论间夹杂脏话,眼看事态就要严重化。后经场下人劝说,众人冷静下来,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后来还是在上海大学生河南同乡会的帮助下才得以脱险。由于组织混乱,“河南代表团最后靠在上海的河南同乡会的资助才返回开封”。

2.1.4 灵活多变的曹国福

曹国福,此人极其热衷体育运动,由于天生爆发力和协调性好,身体灵活,尤其喜爱跳高、武术等项目。1943年开始随沈友三学中国跤,由于协调性和灵活性好,掌握动作比较快,学的跤绊比较多。加上爆发性好,多以快跤制胜,跤绊使用巧妙、灵活,时人评说曹国福摔跤可以“见缝插针”。可见其跤法细腻、快巧。在众学跤人员中曹国福年龄比较大,据沈友三之子沈少三回忆说:“曹国福到东大寺摔跤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因为生活上的原因,曹国福没有参加过比赛,但他的摔跤技术为大家认可,也是沈友三的爱徒之一。

曹国福在中国式摔跤的传播上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思想保守,民族意识极强的开封回民严格禁止传跤术与其他民族,所以在沈友三将中国式摔跤传入东大寺的很长时期内,只在开封市回民中间内流传,而其他民族知之者甚少。当时市一建工程公司泥水匠工头张新是曹国福挚友,张新从小喜爱武术,对摔跤十分感兴趣。为了学得曹国福的跤技,此人想尽各种办法,最终说服了曹国福,此后,中国式摔跤才开始在开封汉民中间流传。曹国福在解放初期迁居去了西安三原县,临行前,还将张新的几个爱徒苏文章、刘庆发等五人托付给了杜克勤。在解放初期到文革前期东大寺摔跤发展缓慢的时候,开封市汉民的摔跤活动却逐渐发展起来。

2.2 “四小名旦”考述

“四小名旦”是沈友三最晚期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是许守明、白相保、胡广庆、李培信。此4人年龄相近,且略小于“四大名旦”,身材相仿,摔跤风格相似,都是以快著称,且技术全面,动作干脆,代表了沈友三新生一代徒弟中的风格特点,故名“四小名旦”。由于历史的原因,此4人没有机会参加大型比赛,成为一种遗憾。

许守明:出生于开封穆家桥街(现汴京球场西)。此人生性开朗,尤其是鬼点子最多。由于性格上的特点,此人摔跤时应急能力强,善于变化,当时是出名的摔跤猾头,惯用耙子、手别等跤绊。另外,此人生性泼皮胆大,摔跤时从不惧怕对手。摔跤比赛中,一般情况下小个子不敢轻易和大个子过手,但此人则,可以大小通吃。1959年,许守明参加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获最轻量级第五名。据当地老人传言此人还曾获得全国公安系统比赛第二名,但查无文献资料佐证。

白相宝(1929-1991):出生于开封东大寺门口。此人脾气不好,与同胞哥哥白相臣恰恰相反,摔跤出手重。白相宝是一个左撇子,属于左跤架,善用抱胳膊别子、死胳膊入、大小得合等技术。60年代,由东大寺摔跤爱好者自发组织,在相国寺大雄宝殿进行摔跤表演比赛,每逢周六、周日进行,白相宝曾获得第一名。

胡广庆:出生于开封西南的南羊市。此人性格开朗,与人和善,在当地口碑极好,解放后作了顺河回民区牛羊店的书记。胡广庆力量不大,但技术全面,身体灵活,掌握跤绊很多,惯用小得合,摔跤时善于借劲,以四两拨千斤。

李培信:家住开封清平东西街,以卖油条为生。此人摔跤是有名的手狠,摔跤时只要有机会从不手软,因此动作干脆、利落。此人腰身绊好,动作快,把位清楚,上场就能占据主动。

3 结语

开封东大清真寺之中国式摔跤系民国时期一代跤王沈友三所传。沈友三于1933年旧中国第五届运动会时结识开封东大寺人,应邀客来开封传跤,并于1943年移居开封,当地干跤者比比皆是,一时间蔚然成风。从30年代到80年代,在河南省摔跤比赛和全国摔跤比赛中,东大寺摔跤队伍都是一支生力军,如丁全福、杜克勤、许守信、沈少三、白相臣、张振芳等一批中国式摔跤名手,他们或参加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或开场授徒传播中国式摔跤,为河南省的体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谱写了河南省体育史上光辉的篇章,也为中国式摔跤整体发展播撒了青春。当今天武术走向发展的困境,民族传统体育遭受西方体育挑战的危机时刻,笔录这些曾经为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做出过历史贡献的前贤,聊以慰藉。

摘要: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武术的一支奇葩。作为中国武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摔,中国式摔跤可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伟大创造。在提倡国术的民国时期,中国式摔跤受到高度重视,但近代以来,为了发展竞技体育,曾经的中国式摔跤习练者都已改习西方跤术和柔道,曾经的灿烂之花在瞬间凋敝。开封东大清真寺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式摔跤发展的缩影。文章考述了开封东大清真寺的几位摔跤名手,成文以记之,旨在唤醒中国武术曾经的辉煌记忆。

关键词:开封,东大寺,中国式摔跤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王国维遗书(第五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0.

[2]傅永均.中国跤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6.

[3][南宋]吴自牧.傅林详注,梦梁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291.

[4]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河南省志.体育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68.

[5]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73-278.

孩子摔跤以后 篇11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失之偏颇。对孩子的摔跤,父母要学会对伤情作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孩子只是小跑时摔倒,由于前冲力不强,再加上小儿身体矮,重心低,所以基本上无损伤,顶多蹭破点皮,孩子有时哭两声,家长可以不加理会。但是,有些情况下的摔跤就可能出问题,父母必须做出冷静的判断。

下述情况下,可能发生意外创伤

1.跑的速度过快,就摔得狠,易导致摔伤。

2.摔倒在坚硬的地面上,如大理石、水泥地面等。

3.摔在地面的石块、砖头或其他异物上,常会加重伤情,例如腹部被地上石块硌伤,可能发生腹腔脏器损伤,甚至出现致命的肝破裂、脾破裂等。

4.身体要害部位着地,如头部直接着地,危险性大大增加,除了头皮创伤外,还可能出现脑震荡、脑损伤等。

5.其他因素,如两个孩子跑动中相撞摔倒,或者被车辆撞倒等,使伤情复杂化。

父母的应对措施

*伤情判断分两种情况

摔倒:小儿神志清楚,身无伤口,伤后活动自如。

摔伤:受伤可能性较大,神志异常,身有伤口,活动受限。

*判断为摔倒时:帮助或者由孩子自己立起,鼓励孩子,说“不要怕!”“小意思!”“好勇敢!”等,绝不能摔倒一两次后,就剥夺孩子自己玩乐的权利。

*判断为摔伤时:先查看伤情,首要任务是止血,特别是出血较多的伤口,要尽快压迫止血。怀疑孩子有骨折时,要妥善固定,安慰孩子,并送往医院。

特别提醒如果经常摔跤或者近期易摔跤,应及时看医生。

何时可不必送医院

*轻度擦伤:经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液清洗创面后,伤口暴露,每日用1%甲紫(紫药水)等涂1~2次,伤口结干痂后可停止治疗。

*轻度挫伤:肿痛较轻,患处早期(伤后24小时内)可冷敷和限制活动,通常不用传统的跌打损伤药外敷。

*手腕或足踝处疼痛,但不肿,活动基本不受限:适当限制患处活动和休息即可。

*头部摔伤后头痛可忍,食欲略减,有时思睡,但精神好,无呕吐,无发热,头部无伤口或无明显的血肿,可以在家休息静养。

何时应送医院急诊

*伤口裂开,血流不止。

*腹部被石块等硌伤,腹痛明显,面色苍白。

*头部损伤伴呕吐、头痛、昏迷、抽筋、肢体瘫痪等。

*肢体肿痛明显,活动受限。

*合并异物伤,如木刺、玻璃等扎入体内。

防止孩子摔伤的方法

*两类孩子需加强呵护

1.刚学会跑的幼儿,脚下不稳,容易摔倒,家长应在旁适当保护或者陪跑。

2.下肢有畸形或者肌肉发育不良儿童容易摔倒,应采取措施,防止无谓的跌摔。

*避免孩子在不平和石块较多的道路上奔跑。

*经常提醒孩子学会跑步技巧和自我保护:不要低头猛跑,不要在人多车多的地方奔跑,不要边嬉闹边猛跑,不要口内含着东西(如冰棍、糖葫芦、玩具等)奔跑等。

中国摔跤 篇12

一、少儿摔跤教学的现状

我国近年来的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改善,可以称得上是“体育大国”,但是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缺乏多样化,技术方法过于单一,而且在训练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少儿摔跤教学是摔跤教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教学对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有的少年儿童不够成熟,有很多情绪化的成分会影响教学质量,纪律性比较差,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会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少年儿童的特殊性和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探讨出一套少儿摔跤教学中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

二、少儿摔跤教学中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

(1)夯实基础。要想将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运用得当,必须有力量和单项技术作为基础。力量是摔跤运动中的首要条件,只有有了力量才能去谈摔跤。而要想把技术连贯起来又需要很强的单项技术能力,把一项技术运用得好,才能把各个技术动作做连贯,否则单项技术出了问题,将会影响到整套动作的衔接性和节奏感,使完成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少儿摔跤训练中,一定要先从基础抓起,注意训练方式,强化力量,熟练技术,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及时纠正并减少错误动作。

(2)增强心理意识。摔跤运动需要运动员有非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对赛场上的局面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予以反击,这样才能主动出击,完整地完成连贯动作,有效制敌。因此,在少儿摔跤教学的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训练中,应培养学习者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反击意识。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相关训练,增强反应能力,快速制敌,还要多次重复训练连贯技术的衔接,增强防守与反攻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提高学习者的作战意识,这样可以将体能与技术动作结合起来,自觉地去实施防守与攻击。只有这些心理意识培养到位,才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以确保连贯技术的有效实施。

(3)技术结合。连贯技术需要将各种技术结合起来达到制敌的目的,因此下面介绍几种单项技术结合的训练方法。1真动作与假动作结合。真假动作结合是指通过假动作的使用,迷惑对方,来为真动作制造攻击条件。真动作与假动作的灵活转换可以转移对手的注意力,使其重心和站姿发生改变,打破了他的平衡性,而且假动作在对方缺乏防守的时候可以转变成真动作将敌人制服。比如想要攻击对方的头部时,可以先假装攻击对方的右臂,等到对方做出一定的反击动作时,从左侧进攻其头部。2进攻、防守、反攻相结合。在训练过程中,进攻、防守、反攻相结合是一项很重要的制敌方法,因为单一的进攻,防守或者反攻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手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而当几项技术相结合时,以攻为主,加以防守,时机成熟时及时反攻,形成非常流畅的进攻—防守战略。此种方法的训练,可以通过两个学员配合训练、多次移动训练等方式,熟练掌握进攻、防守与反攻的技术。3站立与跪撑相结合。摔跤比赛是从两个人站立开始算起,然后摔倒,再到跪撑姿势。如果此过程连贯流畅,没有失误,则可以得分。这就要求运动员有很强的技术连贯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大量重复练习站立、跪撑技术,提高技术连贯性与连接能力,主动出击,站得上风。

上一篇: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下一篇:高血脂的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