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稳定性

2024-09-20

质量稳定性(精选12篇)

质量稳定性 篇1

随着烟草行业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业日常制丝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等输出的质量数据越来越丰富,为制丝加工过程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数据。由于数据采集的频率、方法不同,造成不同类型的质量数据的统计量和自由度产生很大的差异,给统计技术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应用和挖掘制丝生产日常输出的数据客观、准确的反映制丝加工过程质量的稳定性是保证制丝批间质量稳定性的基础内容。应用假设检验方法对红塔山(经典)制丝日常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进而从多角度评价制丝批间质量稳定性,提高合作品牌红塔山(经典)质量的一致性。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仪器

(1)海红公司三价类合作品牌“红塔山(经典)”牌号卷烟。(2)WZ1004型喷射式真空回潮机(云南昆船第二机械有限公司);WQ3312型烟片松散回潮机(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SJ1522型加料机(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SH312C型滚筒管板式烘丝机(秦皇岛烟草机械厂);SJ233B型掺配加香机等。

1.2 实验方法

评价方法:假设检验P值检验法。

选择润叶加料、叶丝干燥、掺配及混合加香为主要工序,采集工序过程参数及质量特性数据,采集数据按每批次生产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样本量=9的检测记录项采样间隔时间为5min。(生产正常运行状态:除每批次开始后5min、结束前5min,其余过程均视为生产正常运行状态。)应用假设检验中的参数检验统计方法对采集的批量数据进行制丝批间关键工序工艺参数及质量特性稳定性评价。

方差分析是用来判断因素的水平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分为临界值法(F crit)和显著性水平法(P-value)。临界值与a水平有关,在不同的a水平下,临界值会有所不同,使用较繁琐,可比性较差;显著性水平中的P值的大小实际反映各个水平的稳定性大小。P值与a水平无关,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因此,用显著性水平法反映质量的稳定性不仅非常直观,而且方便实用。一般P值的界限取0.20、0.05、0.01,P值与质量稳定性的对应关系(见表1)。

参数假设检验是指在总体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的未知参数先作出某种假设,再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判断假设是否合理的过程。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如下:(1)对研究总体提出假设,包括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记作H0和HA;(2)给出显著性水平,即确定拒绝H0的一个小概率标记,记作a;(3)选取并计算统计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制丝批间过程参数及质量特性稳定性评价

红塔山(经典)30个制丝批间关键工艺参数及质量特性统计描述汇总表,分别为润叶加料工序的加料瞬时比例、加料出口含水率、叶丝干燥筒壁温度、叶丝干燥出口含水率、掺配及加香纯丝量、梗丝量、加香比例、加香出口含水率、填充值、碎丝率等;对红塔山(经典)30个批次中6个连续特征参数及质量特征(加料瞬时比例、加料出口含水率、叶丝干燥筒壁温度、叶丝干燥出口含水率、混合丝加香瞬时比例、混合丝出口含水率)结合红塔山(经典)标准输入值,计算出各个连续工艺参数及质量特性参数P值(见表2)。

如表2所示:瞬时加料比例的P值在0.460~0.500之间;加料出口含水率P值在0.311~0.500之间;叶丝干燥筒壁温度P值在0.362~0.492之间;叶丝干燥出口含水率P值在0.270~0.485之间;混合丝加香瞬时比例P值在0.355~0.492之间;混合丝出口含水率P值在0.3326~0.500之间。依据表1(P值范围与质量稳定的关系),30个批次红塔山(经典)关键工序主要连续性工艺参数及质量特性的P值均≥0.2,可以判定30个批次关键工序过程参数及质量特性很稳定。

3 结束语

应用假设检验P值检验法判定制丝批间过程输出数据(关键工序参数及质量特性)质量的稳定性,保障了制丝技术标准的有效实施和保证制丝生产过程稳定、受控。假设检验P值检验法对制丝批间数据进行分析,能较准确、客观地评价制丝批间质量波动情况,为生产企业持续改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摘要:为了评价合作品牌制丝批间质量稳定性,利用假设检验分别对制丝日常输出数据进行批间质量稳定性评价。运用假设检验P值检验法能客观、准确地判定制丝批间质量的稳定性,保障制丝生产过程稳定、受控,为合作品牌多点加工均质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制丝,假设检验,关联分析,稳定性

质量稳定性 篇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半刚性基层由于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刷性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结合工程实际,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作 者:孙磊 SUN Lei 作者单位:海南时利和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25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16)分类号:U416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施工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与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水泥稳定基层特性质量控制问题

0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针对车辆交通量大、吨位大的问题,公路建设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路等级,推广使用高强度高稳定结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就这样得到了很快的普及。

1水泥稳定基层的特性

1.1强度高:在基层混合料灰剂量不超过6%的情况下,强度能达到6MPa以上。

1.2水稳性好:这种结构一旦钙化成型,便不怕水长期侵蚀。它具有水泥混凝土的一些性质。

1.3易操作:基层混合料易生产,拌和容易。灰剂量、含水量在级配一定的情况下,易控制,根据监测情况随时可以调整。

1.4抗疲劳能力强:因为强度高,比其它结构更稳定、持久。

1.5远期成本底:使用寿命长,相应较少了建設成本。

1.6半刚性:因它不同于水泥混凝土,不存在因收缩而产生裂纹。

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材料选择:水泥稳定基层这种结构对原材料要求较严,所用材料必须要到达设计要求。如碎砾石的粒径压碎值等,材料配比后必须在级配范围之内。

2.2材料堆放:各种材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积水。

2.3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生产: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目标配合比,计算生产配合比。拌和站配制混合料,灰剂量、含水量、级配都要符合设计值。由于机器运行误差、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混合料各种指标偏离设计值;混合料含水量或大或小,灰剂量或大或小,通过百分率或超上限或超下限。质量检测人员应及时监测、调整,使之保持在设计值内。

2.4控制混合料含水量:在高温30℃天气情况下,混合料堆放一小时,含水量平均损失0.5%;而摊铺后停放一小时,表面3cm能损失含水量2%左右。这样,拌和站从出料含水量5%,到摊铺碾压前,混合料含水量平均损失1%左右。考虑到从出料到碾压,混合料含水量损失1%,应控制出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5%,为6%。

2.5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运输:长距离运输,混合料含水量容易损失,产生离析,造成摊铺碾压后,基层局部平整度差,确需长距离运输,应通过试验,采取措施,保证混合料在碾压时有较适宜的含水量。

2.6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从出拌和站到摊铺地点,应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及时摊铺,在水泥的终凝时间内,完成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整平等。不得使用时间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

2.7施工过程中的碾压要到位:碾压遵循先轻后重、由低位到高位、由边到中的原则,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值。先用侣0型单钢轮压路机及时并连续地在全宽范围内进行一遍初压(静压),碾压均与路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连续均匀地进行碾压,相邻碾压轮迹重叠1/3轮宽。然后用220型重型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并检测压实度,直到全宽范围都均匀地达到规范的压实要求为止,一般碾压8~12遍。最后用180型压路机进行光面,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及消除轮迹。另外。当实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碾压时容易出现“弹簧”:当实际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就会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中气温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要现场及时检测,为了给压实提供质量保证,自检组紧跟工作组后面,对形成的路面基层及时检测,包括厚度、宽度、压实度、含水量、平整度以及集料的级配等,需要调整时,立即通知工地负责人进行调整。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应达到平整、无轮迹和隆起现象。压实度达到98%以上,使其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碾压结束后按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接头处理。

3施工前测量

测量放样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健,本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时,每个摊铺队必须配制一个测量组,以保证施工放样及时,平面位置、标高随时得到控制。放样时,首先是在已铺筑的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曲线段加密至5m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0.3~O 5m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方根据设计标高及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设置摊铺机水平传感导线。导线采用直径3mm钢丝,用紧线器强紧,张紧力不小于600N,架设长度不大于200m,并用白灰设置方向导线,应在每次摊铺前和摊铺过程中对导线和指导庄进行复核测量,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4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事故成因及解决办法

在工程建设方面,常见的水泥稳定基层易出现四个质量问题:①平整度差;②厚度不够;⑨压实度不够;④强度不够。如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要搞清它们的形成原因。

4.1平整度差,是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不一致,级配变化,再一个就是摊铺机履带轮下有垫物,这几个原因导致混合料压实度系数不一致。因此应保持混合科的各种指标一致性,提高碾压工艺水平。压路机的操作水平高低,也可影响基层的平整度。

4.2厚度(或高程)不够:这也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变化造成的。含水量和级配的改变,使压实系数相应改变,测量人员不可能不断改变压实系数。最终致使基层厚(薄)不均,高程超过容许偏差。

4.3压实度不够: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碾压的问题,据我通过长期检测发现,造成基层压实不够,还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的问题。在同等碾压条件下(以含水量为例),以一段混合料含水量低于最低含水量1%,对比另一段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混合料含水量低的一段基层的压实度为97%,而另一段能达到99%。

4.4强度不够:直接表现为取不起样芯,或取得起但表面粗糙,不密实,试压强度低。造成基层强度不够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混合料灰剂量和级配不够、不合理造成的。因混合料灰剂量偏小,起粘结作用的细颗粒偏少,导致基层成型、钙化后有一定的空隙,不密实。在基层混合料中,水泥起到主要的钙化作用,细颗粒起着粘结的作用。因此我在混合料配比中,控制细颗粒的通过百分比,以减少空隙增大密度。通过几次对比试验,发现基层密度、强度同时提高了。

5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5.1严格控制混合科的灰剂量、含水量、级配范围。

5.2调整好摊铺设备,不得在工作中停车检修,以免混合科因长时间放置,影响碾压密实度和强度。

5.3压路机手必须在混合料可塑状态下,即水泥的终凝时间之前完成碾压成型。

5.4派专人跟设备找平、处理基层平整度。

5.5碾压成型后及时洒水养生,使基层混合料始终保持在潮湿的状态下。

6结论

对保持地面测报质量稳定性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地面,测报,质量,思考

地面测报质量的高低和稳定直接影响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测报质量它不尽是数据观测无误, 还应包括其他因素, 如气象仪器的性能和精度, 观测环境的保护等。只有正确理解地面测报质量的内在含义, 才能正确认识地面测报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从地面测报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找出如何才能提高地面测报质量的方法。对地面气象观测者正确认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1 地面测报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每一个观测员都知道测报工作的宗旨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地面观测规范》中的内容是什么, 如果不把这些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 于是, 迟测、早测者有之;涂改伪造者有之;天气现场不连续观测随便记录者有之;冬季不溶冰观测者有之等。因此所获得的资料也就失去其真实性。如果每个观测员都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就都能避免前面不正确的观测方法, 观测的资料也就有其 “三性”价值, 同时也给测报质量和报表的预审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只懂得地面气象观测而不懂天气学、气象学、气候学就无法判断数据的相关规律, 就不能正确判断云、能、天。例如:锋面云系过境是云的前后顺序, 它伴随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地方性云有那几种, 它的生成原理和发展与消失的过程及伴随的天气现象有哪些?指示性云有哪几种, 它代表的天气意义是什么等。

1.2 气象仪器性能、安装使用与维护

气象仪器性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再好的观测员必须依靠仪器来测定数据, 不可能用自身的感觉来判断数据。地面气象观测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固定在观测场内的各种仪器进行的, 所以, 仪器的性能如何, 安装是否正确, 维护与使用是否得当都对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观测站用的是五十年代的气象仪器, 我国虽然在五十年代就建立了专门生产气象仪器的工厂, 气象仪器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和完善, 据了解气象仪器的更新和换代少, 不少仪器还用前苏联的模式, 仪器的性能较差, 有些仪器的防护层脱落还在使用, 操作起来也很不方便。多年来对压、温、湿、雨量、风等地面观测自记仪器改进不大。除仪器本身外, 还有它的安装与使用, 精度高性能好的仪器如果不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进行安装仍会影响观测记录的准确性, 如不了解它的性能、技术指标和操作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观测质量。如在使用当种不按规范要求加以维护就会对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1.3 观测环境

观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质量, 我国对气象观测环境有严格的规定,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保护, 气象部门对气象观测环境也有严格的技术指标, 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地方性法规。但还有不少地方气象观测环境得不到保护, 观测场周围种植高杆作物, 在规定的范围内还有树木和建筑, 在观测场的上方还焚烧垃圾, 山区台站还经常听到隆隆的炮声, 个别地方的炮声还给能给自记记录做记号, 直接影响观测记录的准确性, 对测报数据质量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1.4 业务检查不到位,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相应的业务技术规定对观测程序、方法和有关业务问题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由于每个测报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差异, 对业务技术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 加之上下缺乏信息反馈, 导致业务技术问题处理不当, 观测数据缺乏准确性, 个别台站对上级业务部门规定的业务自检、集体观摩、业务学习执行不严, 这些都是云、能、天观测不准的主要原因。

2 如何才能保持地面测报质量的稳定性

1) 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术。

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它可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测报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服务效果。全面提高测报质量是气象工作的百年大计, 作为一个观测员, 首先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完善、提高才能胜任观测工作, 做为一个观测员, 并不是在值完给自己安排的班后就没事了, 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给预审员和校对员, 这显然是不对的。还应该有预审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应该在每值完成一时次观测后, 应严格按照测报工作流程校对记录, 交班前再把自己的当天记录和上一班的记录进行对比初审, 看是否有漏读、误读现象, 是否调整了最高、最低温度表, 对云、能、 天和降水、蒸发、日照等记录进行分析比较, 判断其是否有矛盾, 定时观测与极值之间是否有矛盾, 冬季融冰的时间是否得当等。为了更好地进行地面测报工作, 提高测报质量, 根据这几年的年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慎之又慎, 地面气象测报技术规定条目繁多, 加上天气变化纷繁复杂, 稍有不慎极易疏漏。所以不论工作时间长短, 对待每次观测都要集中精力, 全力以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遇到某种天气现象时, 应深入思索广泛联想, 防患于未然。如出现降雪, 应马上考虑到在规定的时间测量雪深, , 编发重要天气报还不能忘记, 还要考虑选择在哪个定时发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严之又严, 规范要求测报员对待工作要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 坚持实事求是, 严守岗位, 密切监视天气演变;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和岗位责任制;严肃对待每项观测、每个数据、每份电报、每份报表。 三是细之又细, 地面测报工作特点是技术规定内容多, 要提高质量, 消灭错情, 主要靠细心, 靠理解了各项规定后的科学记忆。另外测报技术比较严密, 因此, 在学习和掌握上需严格分清各项规定或定义的概念、条件和数据界限, 如遇天气现象编电码时应分清“观测时”、“观测前一小时”、“过去一小时”的使用。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没把握时必须查阅有关技术规定, 切实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真真做到“四懂得”、“一熟记”、“一熟练”。四是实事求是, 测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气象测报工作来说, 在正确全面地理解有关定义和规定的前提下, 如实记录和报告所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是不可动摇的原则。与此相反, 弄虚作假, 涂改伪造是测报工作的大忌, 必须坚决杜绝。真正做到每一个班达到无错情。真正做到严格守时, 真实精确。

2) 加强校对工作做到准确无误。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 校对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机内数据和观测薄进行校对;其次是报表和观测薄的校对, 应一个个数据、一个个项目的逐日校对, 做到日清、旬清、月结;再一个是报表输入后的校对。经过这一环扣一环的校对, 才能保证测报质量的稳定。

3) 把好预审关。

要成为一个好预审员, 必须是一个好观测员, 他必须经过正规的专业系统务习, 必须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必须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技能, 其次是通过值班、跟班锻炼, 把丰富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一整套程序:云、能、天、电码、编发报等内容的实际观测, 联系实际, 加深理解, 同时有针对性的对较复杂的天气反复比练, 并记下笔记加深记忆, 积累经验, 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拜老同志为师, 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提高自己的观测能力和处理处理日常工作中难点、疑点问题的技能, 掌握其过硬的测报技术, 以保证自己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能够较稳定的长期保持高质量的观测。 每值一个班不但要把好自己的质量关, 还要对所以值班员的记录加以校对, 不能走过场, 更不能敷衍了事。在月底预审中应确保重点, 全面审核, 不要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应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项目层层预审把关。同时还应该注意统计项目, 找出矛盾, 逐项解决。另外, 在预审中不要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月终处理。这样容易造成急躁, 使预审的质量不高, 平时应该做到日清、旬清, 最后再全面审核, 层层把关, 保证出门合格, 按时上报。预审完后不能急于上报, 还要召集全体测报人员对预审出的问题通报, 征求意见, 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确保出现的问题人人知道, 处理的方法人人明白。 我认为只要充分做好上预审工作, 就能较好地完成地面测报工作。

4) 把好仪器使用关确保安装准确使用维护得当。

气象仪器的好坏直接影响测报数据的准确性, 笔者认为所有台站都要全部实行气象仪器规范化 (含现用仪器、安装、维护及备用仪器等) 。每个观测员必须掌握地面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工作原理, 并能正确的安装、操作、维护和观测。特别是自记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和机件结构较为复杂, 只有能熟练掌握, 操作和维护才能得心应手, 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可靠性。

5) 保护好观测环境。

气象探测环境, 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为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我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已经施行。各个气象台站根据此办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保证气象探测环境得到保护, 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因此, 各个气象台站的保护区应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基本保护区、外围保护区。各类无线电台 (站) 不得对气象专用频道、频率产生干扰。气象通信线路和设施不得被挤占、挪用、损坏, 以保证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标准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备案, 并立碑保护。城乡规划、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 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 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 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同意, 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新建、改建和扩建气象台站和设施, 更应当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观测数据的连续、准确和稳定。

6) 加强业务检查和指导。

严格执行地面气象业务规章制度 笔者认为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所管辖的台站业务进行督察和指导, 对检查出的问题应认真分析原因, 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犯类似问题, 对每位观测员在上岗前进行培训, 对不合格不能上岗, 对已合格上岗但业务质量不过关者应继续培训, 培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上岗证中的内容应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观测员, 这有这样才能确保地面测报质量的稳步提高。

3 小结

(1)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持地面测报质量的基础。

(2) 严格执行《地面气象业务规章制度》是保持地面测报质量稳定的基本保证。

(3) 严格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业务技术规定是观测记录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4) 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是顺利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的必要条件。

(5) 保护好地面观测环境才能是气象观测数据符合“三性”要求。

参考文献

[1]宗曼华, 王晓辉, 刘小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 2003:1-2, 5-15.

质量稳定性 篇5

1工程概况

董榆线董坪沟至郜家庄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第一分部合同段起点为K0+000,终点为K18+500,全长18.5k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面积396730m2,厚度38cm,分两层铺筑。施工的工期紧,任务重,同时又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施工管理

2.1准备工作

1)基底清扫,保证下承层平整、密实、无松散层,有专人清除路床边缘虚土,用小平车拉走;

2)摊铺时保持下承层湿润,路床表面不得形成泥状或积水;3)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层间采用撒水泥增强粘结,水泥用量按1kg/m2控制,并保持水泥撒布、扫浆均匀。

2.2拌和

1)须剔除集料超粒径颗粒,并严格控制混合料级配及水泥剂量;

2)严格控制含水量,混合料拌和用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

3)底基层强度要求大于2MPa,混合料水泥剂量不得低于3%;基层强度要求大于4MPa,混合料剂量不得超过5.5%;不得随意调整。

2.3运料

1)运料车不少于20辆,实际装料质量不得少于20t,并进行覆盖;

2)装料时必须按两层控制,每层前后移动车位,分前、中、后三次装料,减少混合料的离析;运料车在摊铺机前等候2辆~3辆为宜;

3)运料车后轮应在摊铺机前10cm~30cm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不允许制动刹车,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下坡路段时可略带脚制动刹车,但不得使摊铺机阻力过大)。

2.4摊铺

1)标高控制:采用直径3mm或5mm的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和厚度,挂线位置不得影响碾压,钢丝拉力应大于100kgf,成人指压压不动,直线段每10m设钢丝支架,弯道应加密为5m。两台摊铺机中间均采用铝合金型材控制标高。

2)两台摊铺机的纵向接缝位置须在行车道中间或标线位置处,且不形成上下层通缝,一般摊铺机宽度宜为4.25m和6m。

3)窄幅摊铺机在前,两台摊铺机前后距离一般控制在10m~20m。

4)料位应覆盖螺旋输送器,不得少于螺旋输送器高度的2/3。摊铺机两侧供料必须均匀,不得缺料。

5)摊铺密实度应大于85%,无明显脚印。摊铺过程中发现离析、骨料聚积时,应及时挖除用新混合料(不可筛细料)找补;严禁从已摊铺的部位取料,可从摊铺机螺旋输送器处取料,也可由专门车辆供应两侧补料。

6)须有专人清除螺旋输送器两侧及纵向接缝处的大粒径碎石。

7)摊铺机前等候2辆~3辆运料车为宜。

8)每日停工后或摊铺中断超过2h须设工作缝,工作缝要垂直路中线,横缝对齐,设枕木支挡碾压。

9)重新启动摊铺时取出枕木,清理铲除松散料,并将已碾压密实,高程和平整度(用6m直尺丈量)不符合要求的末端挖除,并与路中心线成垂直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10)枕木厚度与底基层或基层压实厚度相同。

2.5碾压

1)每个摊铺机作业面必须配备5台振动压路机,其中须有2台20t以上;1台25t胶轮压路机;2台18t以上三轮压路机;以上配置对应的12h进度须控制在600m以下。

2)压实段落按30m~50m划分,并严格控制。

3)碾压工艺控制:稳压:宜采用振动压路机错1/2轮二挡(2km/h~4km/h)静压一遍,之后45°斜向碾压。采用胶轮压路机错1/3轮碾压一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错轮40cm振动碾压三遍,速度采用二挡,强震,速度2km/h~4km/h。终压: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不得留有轮迹。

4)压路机应在两台摊铺机后一次整幅碾压成型,不可超过位于后面的摊铺机。

5)碾压必须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成。

6)初压后禁止薄层找补,应耙松5cm~10cm后,用新混合料(不可筛细料)找平。7)碾压过程中表面保持湿润,必要时喷洒雾化水。

2.6平整度控制

须有3人~5人专门整平的小组进行平整度检测和整平:

1)摊铺机应保持连续作业,摊铺速度应与摊铺密实度、日进度计划及拌和、运输能力相适应,特别要与压实能力相适应;摊铺时应尽量保持匀速行驶,避免中途停机。

2)摊铺机后应有专人巡查,不平整处应及时整平。

3)稳压后用6m直尺进行量测,低洼处用耙子耙松5cm以上,用新混合料进行填补,按照人工松铺系数计算的厚度整平;高处耙松后用1m以上铝合金型材刮平。

4)复压完成后用6m直尺进行平整度检测,高处耙松后用1m以上铝合金型材刮平,严禁薄层贴补。

2.7养生及交通管制

1)养生期间须保证表面湿润,养生至施工下一层或封层覆盖,养生6d以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2)养生期间应严禁重车行驶,小型车辆通过时行车速度不得超过20km/h;

3)终压完成立即覆盖,表面须湿润(需要时洒雾化无压力水),防水土工布塑料膜在上,土工布用水湿透;透水土工布应始终饱水。

2.8平交道口施工

要求平交道口与主线同时摊铺碾压。

3结语

质量稳定性 篇6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学习质量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120-02

美术学习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活动及美术能力三个方面的进展、变化及结果做出评估的一种活动。新的美术课堂标准要求美术教师要摒弃过去条框式、单一式的评价模式,采用更合理、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效的美术学习质量评价能显著地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及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针对目前中职美术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当今中职学生美术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学习作业与考试结果,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

长久以来,很多中职学校都将作业成绩、考试结果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以评分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这种只针对基础文化知识和美术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创造性、创作态度、创作动机及审美观的形成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单一、片面。

(二)以教师的评分为权威评价结果,忽视学生的感受

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的主体普遍是教师,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拥有相对权威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师认为学生对专业技巧与自我评价能力不足,因此很少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进行剖析与评价的机会,忽略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感受。笔者曾在某中职学校听过一节关于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油画课,发现教师的授课内容与课本一模一样,教学方法毫无启发性,学生只能沿着教师的思路去深入审美,一旦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部分学生大胆指出,蒙娜丽莎像阴森森的巫婆、蒙娜丽莎没有眉毛、真丑等,会即刻招来教师“这是艺术,不能这样去评价大师的作品”等诸如此类的训导。这种以教师观点为权威的评价,将学生的新奇想法扼杀在了摇篮中。

(三)以专业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作为美术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培训时,往往以考试内容和作画技巧作为重点,让学生仅注重对景物的客观观察、模仿及描画,完成的作品了无生气,千篇一律。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审美、自主创作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创作的态度动机和正确人生观的引导。

(四)教条式教学,缺少对学生课堂外美术教学活动成果的评价

大多数美术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根据教科书照本宣科,或按照自己狭隘的经验进行教学。老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绝对权威性,教学方法不容质疑,学生只能接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部学生用相同的技巧和思维刻画着相同的景物,由此,学生逐渐失去了自我的个性,没有了创新性。教师更注重对课堂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对学生课外活动和表现,教师不会多加关注,从而对学生真实学习质量无法作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二、提高中职学生美术学习质量定性评价效果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学习及完成作业的过程

改变传统仅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美术课堂内外活动中的评价,注意观察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在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中,笔者认为需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即“四个是否”:①学生对美术学习与美术创作是否积极;②学习、创作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③学习兴趣是否浓厚;④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是否掌握。

(二)建立多元化的美术学习质量定性评价方式

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可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解说,也可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抒发感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校园的一角”的写生作业评价中,笔者将全班的同学的作品展出,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三张小卡片,让同学们在参观完所有的作业后,对自己最想评价的三份作品写出评语,评语要求有“为什么喜欢”和“有什么建议”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除了能看到老师平常的指导评价外,还能得到同学们的友情评价,让被评价者印象深刻,评价者也能在评价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作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而且还能让教师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了解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感悟。

(三)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作为美术学习质量定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中职美术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美术创作的技能,而且还要在学习中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从而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可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创作时的思维、思想、感受,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则通过与学生分析讨论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实现,在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能力,如在罗中立的《父亲》赏析课中,通过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充分了解该画的创作背景,从而理解作者对解放后中国农民形象饱含深情的刻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四)因材施教,营造自由创作氛围

国内中职美术教育多半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忽略了创作者主观意念的培养。在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20页)改革要求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相应的学习质量评价方式。尽量不要将教师固有的观念强加给学生,要用宽容和包容的态度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创作性。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价中,通过不断完善学习质量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美术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作业、活动成果等进行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提高其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评价[J].音乐美术教与学,2008(10)

[2]刘娟.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评价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8(14)

[3]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尹少淳.美术教学的评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质量稳定性 篇7

材料与方法

实验原料

纯红豆沙(广东荣诚食品有限公司)、小麦淀粉(山东海达淀粉有限公司)、HS18变性淀粉(苏州高峰淀粉有限公司)、色拉油(益海(广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白砂糖(东莞东糖集团)、木糖醇糖浆(45%,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苍子油(广州合诚三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复配防腐剂。

实验设备

混合机、烤炉(珠海三麦机械有限公司);电子秤(上海衡器TCS型、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JJ500型)。实验过程

月饼的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豆沙配方

纯红豆沙50%,白砂糖10%,木糖醇糖浆(45%) 25%,变性淀粉5%10%,色拉油5%-10%,山苍子油、复配防腐剂适量。

月饼制作

月饼的保质期设定为90天,按常规广式月饼生产方法生产,其中山苍子油按0.01%-0.5%添加量合并入香精使用。

结果与分析

保存期产品(2015年9月5日生产)的霉菌检测结果(见表1)

保存期产品的感观评定结果

存放45天的产品感官评定结果,见表2。

存放90天的产品感官评定结果,见表3。

存放120天的产品感官评定结果,见表4。

结论

山苍子(略近似柠檬味),又名山鸡椒、山胡椒,是我国传统药材,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区。山苍子油中含有主要成分有柠檬醛(60%~80%)、甲基庚烯酮(2.5%)、香茅醛(1.0%)、α-蒎烯、莰烯、苎烯、α-蛇麻烯、对异丙基甲醇、香叶醇及樟脑等活性物质,而黄曲霉毒素则是一种容易发生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的物质,两者通过缩合等反应,就能消除其毒性。

淀粉“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不可能通过糊化再恢复到老化前的状态。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

食物中淀粉含水量30%-60%时较易老化,含水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而月饼馅料中的水分为20%以上,月饼水分为15%20%,含水量都在淀粉易发生老化反应的范围内。食物的贮存温度也与淀粉老化的速度有关,一般淀粉变性老化最适宜的温度是2-10℃,贮存温度高于60℃或低于-20℃时都不会发生淀粉的老化现象。直链淀粉的老化速率比支链淀粉快得多,直链淀粉愈多,老化愈快。支链淀粉几乎不发生老化。

注:产品原配方:指广东荣诚食品有限公司现有流通产品(下同)

本课题除了通过配方将原有馅料的配方中的水分用变性淀粉吸附(变性淀粉吸水性为1:20),改变了馅料与饼皮的水分传递方式,控制馅料中水分的传递速度,间接地相当于技术性调整减少水分含量,使淀粉老化延缓,使产品外皮具有较好的口感。通过增加单糖、油脂等含量提高渗透压力,添加强抗氧化能力的山苍子油、复配的防腐剂达到较好地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延长糕饼产品货架期的目的。

使用复合防腐剂,防霉效果要好于单一防腐剂,复合防腐剂的优点是拓宽抗菌谱、提高药效、抗二次污染、提高安全性以及预防抗药性的产生等。这是基于每一种防腐剂具有各自抑菌谱的缘故,如尼泊金复合酯(细菌、真菌)、双乙酸钠(细菌、真菌)、山梨酸钾(好氧性细菌、真菌)、乳酸链球菌素(革兰阳性菌)及丙酸钙(好氧性芽孢菌、革兰阴性菌、霉菌)等,目前主要还是采用添加防腐剂和保鲜剂以达到糕饼类产品防霉的目的。

质量稳定性 篇8

关键词:优化,系统管理,质量

0 引言

随着宣钢2座2500m3大型高炉的建成投产,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成为质量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宣钢目前拥有JN60-82型、JN43-804型、JN60—6型焦炉各2座,焦炉炉体状况和设备各有差异,尤其是1#、2#焦炉进入炉龄老龄期,炉体维护任务繁重,5#、6#焦炉及配套干熄焦项目为竣工投产初期;炼焦原料煤优质资源量少价高,煤种混煤现象严重,与高质量、低成本战略目标矛盾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深挖潜力。

1 系统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现代管理要求把系统的观点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分析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环节,协调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的关系,把诸要素统一起来,达到放大其整体功能的目的。系统管理具有全局观念,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处理好管理宽度与层次的关系。坚持系统原则,把各种管理工作者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正确处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层次,最大限度地保持管理体系整体优化状态,保证实现既定目标。

2 系统管理运行方式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焦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准备管理、焦炉生产管理,涉及到原料车间、三个炼焦车间、运焦车间,每一个环节密切相连,各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管理手段,同时又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调,最终达到整体最优化的管理状态,保证焦炭质量稳步提高。炼焦生产全过程以焦炭质量为中心,原料优化管理、配煤准确度管理、焦炉操作管理的系统原则来实现。

3 系统管理措施

3.1 原料煤优化管理

3.1.1 精细炼焦煤管理

(1) 为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科学配煤,对进厂炼焦煤分类进行细化,将煤种由原来的6种细分为15种,同类来煤采用平铺直取作业方式进行预混合,混匀调和多矿点煤质,减小混配质量波动。

(2) 建立汽运煤质量评价体系,在工业分析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岩相分析指标和单煤种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每月对汽运煤所有矿点进行性价比计算,综合评分、排名,对于排名末位的矿点,限期整改或限量采购,对整改无效的矿点取消供货资格。实现了采购供应链管理,各品种、各矿点炼焦煤质量趋于稳定。

(3) 成立原料中控组,对原料煤从进厂到送料入炉进行有效监督、控制、管理,制定进厂煤预报制度,根据来煤和库存情况预先制定配煤比,同时制定应急配煤比管理预案。

3.1.2 动态优化配合煤结构管理

在保证冶金焦冷、热强度的前提下,适时优化配煤结构,开发利用青海低灰、低硫焦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硫分。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投产后,分别研究制定新(干熄焦)、旧(湿熄焦)系统不同的配煤结构,降低原料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如2011年5月优化的配煤结构(表1)。

3.2 提高配煤准确度

3.2.1 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焦炭质量预测

焦炭的性质是由参加配合的单种煤的性质与配比决定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通过运用Kohonen—BP混合神经网络,建立配合煤性质及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目前已成功实现了配合煤灰分、硫分、G值以及焦炭灰分、硫分、热性质、冷强度的预测,并创造性地引入了b值、反射率和细度作为影响因素,提高了预测准确度。

3.2.2 使用自动配煤新技术,努力提高配煤准确度

配煤准确度的高低,影响着配合煤的质量。通过采用核子称计量、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配煤手段,对配煤量进行全过程连续检测,辅以人工跑盘抽查,能连续、快速、准确控制整个配煤过程,配煤准确度由95%提高到98%以上,确保了配合煤质量的稳定。

3.3 以特级炉创建为契机,提升焦炉管理水平

根据炼焦行业协会《特级炉鉴定标准》要求,大力推行“车间是第一责任者”的管理思路,以“系统推动、过程控制”为方法,以三体系贯标为基准,夯实基础管理,加强炉体维护,优化焦炉各项运行指标,延长焦炉寿命。2011年1~6#焦炉全部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的特级炉审查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全部焦炉获得新标准(2010修订版)特级焦炉称号的企业,标志着宣钢焦炉管理水平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3.4 充分利用自有技术及干熄焦技术,提高焦炭质量

3.4.1 采用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的“用散沥青直接配入炼焦煤中生产焦炭新技术”,通过配入沥青提高配合煤流动度,促进焦炭结晶的成长,改善焦炭的结晶性和显微组织,同时增加煤容惰能力,大幅改善冷强度、热性能指标,降低焦炭灰、硫含量,同时使库存大、价格低的某煤种配入量由原来的5%增加到20%,实现了宣钢配煤结构的重大调整。

3.4.2 利用“活性瘦化剂用于配煤炼焦技术”专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配加高硫肥煤成功代替硫铁矿活性瘦化剂,加速氢的再分配反应,有效改善相应胶质体的性质,提高炼焦煤粘结能力,增加炼焦过程结焦性,达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减少优质肥、焦煤配比,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目的。

3.4.3 2011年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建成投产,对稳定和提高焦炭强度、降低水分发挥重要的作用,累计干熄率达到93.29%。

4 实施效果

通过运用管理的系统原则,使从原料、炼焦到运焦的全过程管理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实现有机联系,焦炭质量稳步提高。

从表2看出,2011年度焦炭质量全面改善,抗碎强度M40提高1.1个百分点,耐磨强度M10降低0.1个百分点,热强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反应性降低1.13个百分点,灰分降低0.26个百分点,硫分降低0.03个百分点,为高炉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7.

[2]王晓琴.炼焦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8.

质量稳定性 篇9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10年全国生猪出栏66 686.4万头,猪肉产量5 071.2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9%左右。然而,中国生猪生产波动明显,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直接影响着养猪场户、猪肉消费者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同时,目前中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农药、兽药、激素和重金属超标,抗生素、微生物污染等事件时有发生,既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制约着中国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如何稳定生猪生产、提升猪肉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先进合理的养殖模式是保障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养殖模式”的定义,生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使养殖生产达到一定产量而采用的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规范化养殖方式。本文将从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角度,重点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等5方面对中国生猪养殖模式进行分类并比较分析不同养殖模式的优缺点,旨在养猪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生猪养殖模式的分类及其优缺点分析

1.1 按养殖规模分类

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 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 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1 农户散养模式

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 433万户减少到5 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

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

1.1.2 中小规模养殖模式

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 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 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 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

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

1.1.3 大规模养殖模式

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 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 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

1.2 按养殖阶段分类

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

1.2.1 专业仔猪养殖模式

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

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2.2 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

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

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1.2.3 专业种猪养殖模式

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

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1.2.4 全程饲养养殖模式

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

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1.3 按养殖特征分类

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

1.3.1 传统养殖模式

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

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

1.3.2 过渡养殖模式

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

1.3.3 现代养殖模式

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

1.3.4 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

1.3.5 健康养殖模式

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4 按经营方式分类

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1.4.1 自主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

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

1.4.2 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

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 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

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

1.4.3 产业化经营模式

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

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

1.5 按经营范围分类

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

1.5.1 专业化养殖模式

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

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

1.5.2 多元化养殖模式

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

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

1.6 其他养殖模式

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2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

1) 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

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

3) 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

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 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

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3 结语

良好的生猪养殖模式是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同角度对生猪养殖模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质量安全和生产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更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生猪生产的稳定性。但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对于何种条件采用何种养殖模式更能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和稳定生猪的生产,尚需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志平,曾凯,李正确,等.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排污系数测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897-902.

[2]秋生.规模化养猪如何选择饲养模式[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5(2):7.

[3]卢凤君,刘晓峰,彭涛,卢凤林.“五类”生猪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24):11-15.

[4]秦建春,杜志敏,张佳成.浅谈生态养殖的经济与环境效益[J].现代化农业,1999(1):24-25.

[5]何鑫淼,刘娣.黑龙江省养猪现状及养猪模式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50-51.

[6]沈忠明.我国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实践形式[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4):12-15,20.

质量稳定性 篇10

1 材料、仪器和菌种

为了精确监测我院中药制剂的质量,特别选取了最常用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6种自制中药制剂进行监测,所用的材料、仪器、菌种、培养基以及试液分别如下所述[2]:材料:它的选材上主要有正骨片一号和二号,另外还包括骨舒宁片和补肾健骨口服液,这几种材料都属于内服制剂;外用的中药制剂包括金黄洗剂和金黄软膏剂。仪器:所采用的仪器除了量筒、培养皿、比重瓶等常用仪器之外,还有电子分析天平、崩解时限仪、精密型PH计、暗箱式紫外分析仪、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以及灭菌器。菌种:对于中药制剂检测所用到的菌种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主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付伤沙门菌。培养基:在菌种的培养上,一般以选营养琼脂培养基为最佳,另外如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者营养肉汤培养基或者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等这些也可以作为菌种的培养基使用。试液:在选择试液时,主要以使用靛基质试液,亮绿液及碘试液为首选,其他次之[3]。

2 方法

对各种材料进行多方面的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察期限:为了检测各制剂的有效期设定是否合理考察期限以有效期为基准,其中内服制剂和外用金黄软膏为24个月,金黄洗剂为12个月。各制剂以医院常规储存方法存放,室温、湿度、通风状况控制良好[4]。

(2)性状:外用的中药制剂,每隔两周观察一次性状变化;内服中药制剂,每隔一个月观察一次性状变化。

(3)鉴别:对制剂的鉴别依据我院自行制定的制剂质量标准。金黄软膏以及内服制剂自配置之日起进行留样(3、6、9、12、18、24)个月,金黄洗剂自配置之日起及留样(3、6、9、12)个月[5]。

(4)崩解时限:针对所选取的3种片剂制剂,依据我国的《中国药典》中介绍的崩解时限检查法,分别在配制之日起及留样(3、6、9、12、18、24)个月进行监测。

(5)PH值、相对密度的检测:对补肾健骨口服液和金黄洗剂进行检测,补肾健骨口服液自配制之日起及留样(3、6、9、12、18、24)个月,金黄洗剂自配制之日起及留样(3、6、9、12)个月,检测标准依据我院自行制定的制剂质量标准。

(6)微生物限度:根据《中国药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中药的内服制剂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目标包括细菌、各种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以及沙门菌的数量;对于金黄洗剂以及金黄软膏中微生物控制主要是检查其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的含量是否低于微生物限度标准。

3 结果

对中药制剂的主要检测一般就是检查的主要方面包括崩解时限,化学酸碱性PH值,药剂的相对密度和药剂内的微生物限度这几个方面,而通过上述对相应检测步骤的简述一般都可以通过记录数据得到相应检测值。

3.1 性状

6种自制中药制剂的性状显示,其他的中药制剂的外观性状留样在24个月后均无明显变化,除了金黄软膏的光泽稍有变化和金黄洗剂有少许沉淀现象,经摇晃,发现沉淀可以散去、无粘瓶现象出现[6]。

3.2 鉴别

在6种中药制剂中,其所应包含的有效成分都被检测到其中在正骨片1号中监测出了香附酮等物质,在骨疏宁片中检出了熊果酸,在正骨片2号中检出了续断,补肾健骨口服液中检测出中药当归,并且在外服中药制剂的黄金洗剂以及黄金软膏中检测出大黄酚,姜黄素及盐酸小小檗碱这些不合格元素[7]。

3.3 崩解时限

根据相应的崩解时限检查法对三种片剂进行检查,表明3种片剂在有效期内各自的崩解时限都符合相应标准的指定值,而其检测结果也详细列入下表1中。

3.4 化学酸碱性PH值及药剂的相对密度

对补肾健骨口服液和金黄洗剂的PH值和相对密度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3.5 微生物限度

此6种中药制剂在监测期内微生物限度监测结果均符合有关规定:霉菌和酵母菌数≤102个/1g,细菌总数≤104个/1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大肠菌群<102个/1g,除正骨1号片外其余3种片剂均不得检出沙门菌;口服液中的细茵数每1ml中不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也不能每1ml超过100个;软膏剂中的细菌数1g中不能超过1 0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克中不能超过100个,洗剂中的细菌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软膏剂、洗剂中都不能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对6种制剂的检查中发现,在有效期内各个制剂的质量都符合相应规定,其中各药剂检查结果及标准如下:片剂检查,同时包括对其药材原料的检查中,包含的细菌数≤10 000个/1g,霉菌、酵母菌数和大肠菌群都要满足≤100个/1g,片剂中除了正骨片1号其余片剂中沙门菌的含量都要满足每十克都不得有一个的严格要求;口服液: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都要满足1毫升中不能超过100个的标准;外用软膏剂:其中细菌数量不超过103个/g,霉菌及酵母菌不超过102个/g;洗剂检测细菌数≤102个/1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2个/1ml,在对软膏剂和洗剂的检测规格上,要求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不得存在于软膏剂和洗剂中[8]。

4 讨论

为了加强医院配的中药制剂在有效期内有相对的稳定状态,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应该根据制剂的存放要求和药性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在管理方面,不仅对药品保管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对厂房、设备、物料、卫生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防止药剂发生吸潮、变色、发霉、光泽等变化,在中药制剂的存储方式以及容器选择上,要十分的注意,若存储容器选择不合适,就会造成药剂药性发生变化。所以,选择合适的存储材料和容器是非常重要的[9]。

首先,在选择直接与药剂接触的存储或者包装材料时一定要符合药用标准,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认真的选择,避免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其次,要选择具有良好密闭性的容器,还需要通过专门的试验。在本文所提到的6种本院自制的中药制剂经过检测都是符合医学有关规定的,有效期的设定是合理的,而且在有效期内具有稳定的质量,可以放心的供给医院临床用药[10]。

中药制剂的质量与病患的疗效、身体、甚至生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不仅是医院制药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医院可信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为病患负责任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高冠喜,董宙.中药质量标准化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6~77

[2]李文烈,曹海芳,魏刚.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中国执业药师,2012;7:32~35

[3]张礼菊.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13(11):1414~1416

[4]冯晓玲.院内中药制剂质量因素与控制方法.时珍国医国药,2007;11:2796

[5]郝旭亮,张永文.中药质量标准中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的必要性浅析[J].中国执业药师,2009;6(9):31~33

[6]崔永伟,李美英.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因素与方法.中国当代医药,2010;25:97

[7]秦安龙,邵建屏.中国医院制剂的特点、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5):328~329

[8]李应松.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因素与方法.中国当代医药,2010;6:91~92

[9]张伟明.浅谈如何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7:52~53

质量稳定性 篇11

召开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利用外资工作,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利用外资面临国际国内形势,部署“十三五”时期利用外资工作任务。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虎城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始终要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实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利用外资目标。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稳步增长,实际使用外资6330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30%以上,并连续24年排名发展中国家首位;利用外资质量持续提升,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提高到64.3%;中西部利用外资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跨国公司在华已累计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超过2400家。利用外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众多的国际化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虎城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的人才队伍,利用外资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国际跨国直接投资波动性增大,各国引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给我利用外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高虎城要求,为做好“十三五”时期利用外资工作,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利用外资综合质量,并重点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利用外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二是完善区域开放布局,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边合区和跨合区发展水平;三是继续放宽外资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外资监管服务方式,提升外商投資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质量控制 篇12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水泥稳定砂砾的原材料控制主要有砂砾、水、水泥质量控制,其中砂砾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强度,因此砂砾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1.1 砂砾

应注意选择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材料,具有规定级配的颗粒组成,如果砂砾天然级配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掺入部分石屑,具有良好的级配,其级配曲线应是一条圆滑的曲线,其中颗粒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4.75~53mm的砾石含量应不小于60%,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砂砾的压碎值不大于30%,塑性指数小于9,液限小于28%。

1.2 水泥

开工前应到不同的厂家进行取样,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组织进场,在进场时项目部试验人员要严把质量关。山西太佳高速路面工程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6h以上的P.O42.5水泥。快硬、早强、有杂物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受水泥终凝时间的影响,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混合料在碾压成型后,在养生期内不可以进行复压,以免对已经成型的水泥稳定砂砾结构层造成破坏。

1.3 水

水应为清洁无杂质的饮用水,并保证混合料拌和时水的供应。

2 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

2.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按照批复的设计配合比,在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配,按照指定的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另增加上下浮动1%的水泥剂量两个档次,采用同一集料级配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规定方法,对每种水泥剂量做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不得少于9个(如该组试验结果偏差系数大于15%则重做,并找出原因),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平均值和偏差系数(Cv)应满足公式:R=Rd/(1-1.645Cv)。

2.2 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稳定砂砾中强度指标主要取决于混合料中的水泥含量,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砂砾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将显著的改变,但过多的水泥用量,会产生较大的收缩裂缝,在经济成本上也极不合理。在具体施工中,应安排工地试验室人员在每天出料时进行水泥剂量滴定试验,严格控制好水泥剂量,进而保证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指标。如在施工中有使用不同厂家的水泥时应重新做水泥剂量标准曲线,确定混合料水泥剂量。

2.3 含水量控制

混合料含水量是与水泥剂量同样重要的控制指标。含水量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质量,只有当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时,才能保证最大压实度。一般情况下拌和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略高1%~2%,以补充混合料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含水量过大,会出现“弹软”、“波浪”等现象,含水量过小,混合料易出现松散,不容易碾压成型,更会影响到混合料的密度和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试验人员对水泥稳定拌和站和施工现场进行含水量检测,对拌和站出料含水量和现场摊铺时含水量进行比较,如出现较大偏差时,前后场应及时沟通,以便摊铺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由于运距和天气等因素,施工时应对含水量进行适当调整,在雨季施工时,也应该对原材料进行覆盖,以免使混合料含水量过大,影响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大面积水稳砂砾底基层施工前,应先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应大于200m,通过试验段的铺筑,确定生产配合比、材料松铺系数、确定标准施工方法、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确定一次摊铺的合适厚度。确定以上指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

(2)在进行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前,应对下承层平整度、弯沉值、横坡等指标进行交接检测,不合格的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水稳砂砾底基层施工。具体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清扫洒水(以地表湿润为可,不能形成大面积积水),避免水泥稳定砂砾摊铺时水分被干燥路床吸收,影响到混合料压实度和强度。

(3)水泥稳定砂砾在运输过程中,要用防雨苫布覆盖运料车,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运料车不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并超过2h的应将混合料废弃。

(4)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间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每日施工前的横向接缝也应按上述方法进行。

(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一般采用摊铺机摊铺。摊铺时应注意防止混合料离析造成的粗集料集中而形成的“窝”,当出现时应及时铲除,并用均匀的混合料填补找平。施工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和运距合理搭配好运料车的数量,一般应保证摊铺机前面有3~5辆料车等候,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以免因摊铺机停滞造成对平整度的影响。

(6)碾压时混合料应比最佳含水量略大1~2个百分点,以保证在整个碾压过程中,水稳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进行补洒。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起皮”现象,应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如面积较大,应查找原因后进行铲除重新铺筑。

(7)在太佳高速底基层施工时,由于底基层厚度为34cm,一次摊铺碾压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因此在具体施工时,采用分层摊铺的方法,为了保证底基层的整体性,在两层间加洒水泥浆,通过对底基层的钻芯取样证明:芯样完整无松散,层间连接紧密完好。

(8)碾压完成的段落,应及时进行覆盖养生,养生宜采用土工布、塑料布覆盖并洒水保湿养生,在养生期内要保证基层始终处在潮湿状态,养生期一般为7d以上,并要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基层不应长时间暴晒,以防水分继续散失,应及时洒布透层油。

4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试验检测项目数据

(1)压实度,每200m每车道2处,采用灌砂法在碾压完成后及时检测,其代表值98%,极值94%。

(2)平整度,3m直尺,每200m共2处×10尺,允许偏差8mm。

(3)纵断高程,水准仪,每200m4个断面,允许偏差+5mm,-10mm。

(4)厚度,每200m每车道测1点,代表值-8mm,合格值-15mm。

(5)宽度,每200m测4处,不小于设计值。

(6)横坡,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允许偏差±0.3%。

(7)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太佳高速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MPa。

5 结束语

在太佳高速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对水泥剂量、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掌握好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和养生等关键工序,以试验数据为依据控制好各项指标。太佳高速已于2010年11月交工,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总体来说,尽管影响水稳砂砾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控制好每道工序的关键环节,保证分项工程及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就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

摘要:水泥稳定砂砾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强度大、水稳性能好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施工中。重点论述了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底基层

参考文献

[1]山西太佳高速两阶段设计施工图纸.

上一篇:提高学生素质理念论文下一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