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稳定

2024-09-13

质量稳定(精选12篇)

质量稳定 篇1

摘要:运用管理的系统原则, 通过原料煤优化管理, 提高配合煤准确度, 精细焦炉操作, 利用自有技术等措施, 稳定提高焦炭质量, 满足大型高炉生产质量需求。

关键词:优化,系统管理,质量

0 引言

随着宣钢2座2500m3大型高炉的建成投产,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成为质量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宣钢目前拥有JN60-82型、JN43-804型、JN60—6型焦炉各2座,焦炉炉体状况和设备各有差异,尤其是1#、2#焦炉进入炉龄老龄期,炉体维护任务繁重,5#、6#焦炉及配套干熄焦项目为竣工投产初期;炼焦原料煤优质资源量少价高,煤种混煤现象严重,与高质量、低成本战略目标矛盾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深挖潜力。

1 系统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现代管理要求把系统的观点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分析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环节,协调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的关系,把诸要素统一起来,达到放大其整体功能的目的。系统管理具有全局观念,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处理好管理宽度与层次的关系。坚持系统原则,把各种管理工作者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正确处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层次,最大限度地保持管理体系整体优化状态,保证实现既定目标。

2 系统管理运行方式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焦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准备管理、焦炉生产管理,涉及到原料车间、三个炼焦车间、运焦车间,每一个环节密切相连,各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管理手段,同时又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调,最终达到整体最优化的管理状态,保证焦炭质量稳步提高。炼焦生产全过程以焦炭质量为中心,原料优化管理、配煤准确度管理、焦炉操作管理的系统原则来实现。

3 系统管理措施

3.1 原料煤优化管理

3.1.1 精细炼焦煤管理

(1) 为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科学配煤,对进厂炼焦煤分类进行细化,将煤种由原来的6种细分为15种,同类来煤采用平铺直取作业方式进行预混合,混匀调和多矿点煤质,减小混配质量波动。

(2) 建立汽运煤质量评价体系,在工业分析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岩相分析指标和单煤种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每月对汽运煤所有矿点进行性价比计算,综合评分、排名,对于排名末位的矿点,限期整改或限量采购,对整改无效的矿点取消供货资格。实现了采购供应链管理,各品种、各矿点炼焦煤质量趋于稳定。

(3) 成立原料中控组,对原料煤从进厂到送料入炉进行有效监督、控制、管理,制定进厂煤预报制度,根据来煤和库存情况预先制定配煤比,同时制定应急配煤比管理预案。

3.1.2 动态优化配合煤结构管理

在保证冶金焦冷、热强度的前提下,适时优化配煤结构,开发利用青海低灰、低硫焦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硫分。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投产后,分别研究制定新(干熄焦)、旧(湿熄焦)系统不同的配煤结构,降低原料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如2011年5月优化的配煤结构(表1)。

3.2 提高配煤准确度

3.2.1 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焦炭质量预测

焦炭的性质是由参加配合的单种煤的性质与配比决定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通过运用Kohonen—BP混合神经网络,建立配合煤性质及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目前已成功实现了配合煤灰分、硫分、G值以及焦炭灰分、硫分、热性质、冷强度的预测,并创造性地引入了b值、反射率和细度作为影响因素,提高了预测准确度。

3.2.2 使用自动配煤新技术,努力提高配煤准确度

配煤准确度的高低,影响着配合煤的质量。通过采用核子称计量、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配煤手段,对配煤量进行全过程连续检测,辅以人工跑盘抽查,能连续、快速、准确控制整个配煤过程,配煤准确度由95%提高到98%以上,确保了配合煤质量的稳定。

3.3 以特级炉创建为契机,提升焦炉管理水平

根据炼焦行业协会《特级炉鉴定标准》要求,大力推行“车间是第一责任者”的管理思路,以“系统推动、过程控制”为方法,以三体系贯标为基准,夯实基础管理,加强炉体维护,优化焦炉各项运行指标,延长焦炉寿命。2011年1~6#焦炉全部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的特级炉审查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全部焦炉获得新标准(2010修订版)特级焦炉称号的企业,标志着宣钢焦炉管理水平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3.4 充分利用自有技术及干熄焦技术,提高焦炭质量

3.4.1 采用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的“用散沥青直接配入炼焦煤中生产焦炭新技术”,通过配入沥青提高配合煤流动度,促进焦炭结晶的成长,改善焦炭的结晶性和显微组织,同时增加煤容惰能力,大幅改善冷强度、热性能指标,降低焦炭灰、硫含量,同时使库存大、价格低的某煤种配入量由原来的5%增加到20%,实现了宣钢配煤结构的重大调整。

3.4.2 利用“活性瘦化剂用于配煤炼焦技术”专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配加高硫肥煤成功代替硫铁矿活性瘦化剂,加速氢的再分配反应,有效改善相应胶质体的性质,提高炼焦煤粘结能力,增加炼焦过程结焦性,达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减少优质肥、焦煤配比,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目的。

3.4.3 2011年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建成投产,对稳定和提高焦炭强度、降低水分发挥重要的作用,累计干熄率达到93.29%。

4 实施效果

通过运用管理的系统原则,使从原料、炼焦到运焦的全过程管理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实现有机联系,焦炭质量稳步提高。

从表2看出,2011年度焦炭质量全面改善,抗碎强度M40提高1.1个百分点,耐磨强度M10降低0.1个百分点,热强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反应性降低1.13个百分点,灰分降低0.26个百分点,硫分降低0.03个百分点,为高炉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7.

[2]王晓琴.炼焦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8.

[3]GB/T5751—2009, 中国煤炭分类[S].

质量稳定 篇2

质量职责

1总经理质量职责

1.1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法规政策,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对公司经营药品质量负领导责任。

1.2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药品。

1.3主持公司GSP认证工作,督促市场销售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按GSP要求进行生产、质量管理。

1.4负责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按既定模式管理公司。

1.5合理规划和组织协调市场销售管理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及时组织解决经营中出现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储运技术问题。

1.6全面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其职责。1.7代表公司对外开展公关活动。1.8向董事会提名聘任公司中高层领导。

1.9负责向董事会提出公司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工资总额计划。1.10负责向董事会提出经营预算及费用预算,以及预算外的开支计划。1.11聘任或解聘应由董事长聘任或解聘以外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

1.12监督和督促安全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公司及其员工及客人在公司内的安全,消除公司的安全隐患。

1.13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公司经营、质量情况并接受咨询。

1.14指导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好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和为用户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变化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1.15负责组织产品推介活动及签订经营协议。

1.16 保证公司运作的合法性,确保公司提供符合储运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1.17负责处理董事会交给的其他工作事务。2公司质量负责人的职责

2.1在企业负责人监督和指导下,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保证工作。确保公司所经营的药品符合“GSP”要求。2.2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GSP”组织制定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经营活动在符合“GSP”要求下进行。2.3组织审核供货商质量体系。

2.4负责监督仓储管理部门严格执行管理规程,并对库存药品安全负责。2.5审核和批准有关质量确认或验证的方案和报告。

2.6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掌握企业所经营药品的质量情况,了解用户要求和意见。2.7负责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

2.8负责用户投诉和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处理,确保所有与所经营药品质量有关的投诉都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2.9制定和监督完成对打包发运冷藏、冷冻药品的包装保温、保冷温度稳定性试验计划,准确提供稳定性试验的数据,确保公司所经营冷藏、冷冻药品在全国范围内发送途中温度能控制在所要求的条件下。

2.10定期组织各部门对公司进行全面GSP检查,确保完成自检计划,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书面报告企业负责人。

2.1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质量工作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3 质量管理部部长的职责

3.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本部门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3.2负责组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订工作,并负责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3.3负责指导、监督本企业各部门实施GSP的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3.4负责检查质量管理、入库验收、在库保管养护、出库复核、运输配送等工作,指导和监督药品的采购、储存、销售、运输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3.5协助企业有关部门开展对员工的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3.6负责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坚持原则把好质量关。3.7负责检查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审核工作的执行情况。

3.8负责药品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准确、及时的向相关部门传递与反馈,并对收集的各种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3.9负责检查不合格药品的确认和处理工作,负责报损药品的审核、上报和销毁工作。3.10负责药品的质量查询、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并做好记录。3.11负责检查、考核本部门人员贯彻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情况和工作情况。3.12负责打包发运冷藏、冷冻药品包装保温、保冷温度稳定性的试验工作,统计稳定性试验数据,为冷藏、冷冻药品的发送在途保温、保冷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13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资料审核工作,建立本企业所经营药品的质量档案。3.14 收集本企业所售药品不良反应,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3.15配合综合管理部开展员工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4 质量验收员的质量职责

4.1认真学习、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

4.2严格执行本公司制定的药品验收制度、程序与标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程序。4.3依据采购订货信息和供货单位发货清单,按照“GSP”规定对购进药品逐批次验收。4.4严格按照规定的抽样原则、验收方法、判断标准进行药品验收,并在规定的场所和时限内完成。药品验收结束后应在验收单上注明结论,并签字负责。4.5依据本企业的销售退货通知单,对销后退回的药品进行验收。

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涨幅 篇3

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预计双下行

(一)从三大需求方面分析,预计未来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

首先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回落。主要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威胁较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美国国债信用评级下调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远未结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在继续发展中。综合分析,世界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显露之中,潜伏较大的波动性,这些对我国出口将形成较大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自身困难也比较多,很多企业存在出口越多,亏损越多的情况。再考虑到基数较大的因素,综合测算,预计2012年出口增速会下降到10%左右。

其次,投资增速也会降低。受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较大回落,由2011年的30%左右降低到15%左右。2010-2011年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是在2009年较低基础上起步的,具有恢复性质。从2008年房地产市场变化看,住房销量变化与房地产投资之间有密切联系。当2008年第三季度住房销量出现负增长以后,自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下降,由上年20%以上的增幅降低到4.1%,期间大约有半年左右的时滞。2010-2011年商品住房销量维持在10%左右,没有出现负增长,但较2009年42%的增速降低很多;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预计买房需求将继续收缩,这些变化预计将对商品房投资产生明显影响。另一方面,2012年保障房建设规模预计较2011年将有所减少,建设步伐较2011年放缓。综合这些因素,预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幅将明显降低。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从危机应对向常规状态的调整,政府投资将恢复正常增长水平。2011年政府投资出现低谷,主要由于从“一揽子计划”模式的退出,2012年政府投资将从2011年较低基数上起步。考虑到处于“十二五”规划第二年,很多项目建设将进入高涨期,因此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资增速将有所提高。大体回归到平均增长水平。1995-2010年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年均增长20%,预计2012年可以大体保持这一增速。

制造业投资受出口增长,以及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影响较大。如果出口增速较大幅度降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降、一平,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将略低于平均增速(1995-2010年为23%),保持在20%左右。

综合投资中主要部分的增长预测,预计2012年投资增长为18%左右。

最后,消费增长率较2011年预计会略有提高。受住房、汽车需求降温的影响,2011年消费增幅出现明显降低。从汽车市场变化规律看,预计2012年汽车销量将有一定恢复,对消费增长将形成积极支持。买房需求预计不会较2011年明显恢复,受其影响,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不会明显恢复。综合这些因素,预计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2%左右,较2011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看,需求增速呈现回落态势。根据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预计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

(二)物价涨幅预计将明显回落,但中长期看价格上涨压力很大

今年物价涨幅预计呈回落态势。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为3.8%,较上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较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45个,持平的城市21个。尽管3月份CPI涨幅出现反弹,但主要受蔬菜价格上涨等短期因素影响,预计不会持续。未来看,物价涨幅预计继续回落。

第一,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2012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狭义货币(M1)余额27.80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货币供给增速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这将从货币供给方面对稳定价格形成基础性支持。

第二,买房需求趋稳。2011年采取的限购等措施,在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房价已经出现松动,买房者预期开始改变。今年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在此背景下,预计2012年买房需求总体平稳;受预期改变的影响,部分城市买房需求可能出现较强烈收缩。这对房价稳定以致下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从供给方面看,总体是不断增强的。2011年农业生产又获丰收,粮食连续8年稳产增产,生猪存栏数量明显增加,棉花增产,农产品供给基础进一步改善;商品住宅上市数量持续增加,存量房数量不断扩大,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供给明显增加;服装、家电、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供给充足;重要生产资料供给保障能力较高,钢铁、建材、生产设备供给充足。综合看,供给面对物价稳定可以提供必要支持。

综合分析,今年CPI涨幅可以控制在3%左右。

中长期看,稳定物价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一,货币总量明显偏大。2月末M2余额为86.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1年名义GDP的1.84倍,而2008年时为1.58倍。目前大量货币为各类债务及其对应的项目、资产所滞留,一旦这些债务链条出现变化,不良资产开始淘汰,货币数量偏多的问题就会凸显,对价格的压力也会明显提高。

第二,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将长期存在。农业是弱质产业,其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低于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务农收入增长需要依靠农产品价格持续提高,依靠工农产品比价关系持续调整。

第三,城市住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稳定房价的任务艰巨。我国处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历史时期,城镇居民对居住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农村转入城镇人口的持续较快增长,使城镇住房需求始终处于较快扩大状态。相比之下,城镇建设、城镇住房建设的速度难以同步跟进。这将使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如果制度不够完善,极易引发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的膨胀,导致房价暴涨。

第四,资源约束逐步增强,资源性产品包括劳动工资水平预计将持续提高,成本提高对价格上涨的压力持续较大。

第五,美国、欧洲经济困难,可能导致美元、欧元继续扩发,国际流动性过剩问题可能继续发展,全球通货膨胀的危险不断增加。加之近期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了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较大波动,我国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稳增长短期重在稳定投资增长,稳物价重在改善供给

出口增长主要决定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我们可以主动调节的程度不高。消费增长主要决定于居民家庭消费活动,短期政策能够影响的程度也不高。保持需求的平稳增长,短期看关键是调节好投资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三者共占到全部投资的85%左右。1-3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为负增长,投资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房地产支持。前面分析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明显降低,受出口和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会跟随降低。投资增长的基础不稳定。应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合理买房需求的信贷支持,积极稳定房地产投资增速;另一方面应努力实现政府投资由“一揽子计划”状态到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的平稳转换,防止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此外应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支持,加大对设备更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稳定制造业投资增速。

针对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的变动趋势,未来稳定物价的重点应从控制需求转向改善供给和完善体制机制。包括努力稳定农业生产,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抓好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建设,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不断降低食品流通费用。从房地产调控方面看,应该在控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时,加大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努力提高住房供给水平。应加快房地产税试点步伐,研究开征房产利得税,从制度建设上根除投机、投资性炒房活动,保障房价的大体平稳。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推进煤电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定价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断增加和改善供给,进而促进价格稳定。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稳定性分析 篇4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以及拌和温度等。通过对专项养护工程各项目沥青混合料质量进行检测, 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状况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各项目沥青混合料级配与拌和温度的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检测结果并结合各项目现场情况对沥青混合料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沥青混合料生产级配稳定性控制

1.1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变异现象

结合各条路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检测结果, 部分专项工程沥青混合料级配与设计值相比, 存在变异现象, 如表1和表2所示。

检测结果表明, 与设计级配相比, 实际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9.5mm、4.75mm筛孔通过率有明显波动, 与设计级配偏差较大。

检测结果表明, 与设计级配相比, 实际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4.75mm筛孔通过率发生较大的变异, 达到7.1%。

1.2 混合料级配产生变异性的原因分析

根据此次混合料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沥青混合料级配在生产中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冷料的供料比例与热料的需求比例不匹配, 造成拌和楼生产过程中供需不均衡, 使得拌和楼部分热料仓集料单级配发生变化, 最终造成混合料级配产生变异。另外, 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 冷料进料比例的随意或者不适当调整也容易引起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变异。

通过部分项目检测结果汇总, 见表3、表4和表5, 可以反映上述情况。

1.3 改进建议

对于冷、热料供需不平衡引起混合料级配变异的问题, 结合目前专项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实际情况, 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调整和改进:首先, 根据不同规格集料的筛分结果和目标设计级配要求, 确定冷料用料比例, 结合马氏试验等相关试验结果确定目标配比, 按照拌和楼各冷料仓标定的进料速度, 确定拌和楼的冷料进料比例;在进场原材料级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应保持冷料进料比例的稳定性。其次, 在冷料进料比例确定的前提下, 在拌和楼满负荷生产情况下, 根据拌和楼热料仓集料的筛分结果和生产设计级配要求, 确定热料仓集料的用料比例, 通常情况下, 确定的生产配比与目标配比用料比例较为接近;通过试验段施工微调冷、热料比例, 使冷、热料供料均衡, 确定规模施工采用的标准配合比。最后, 在规模施工中, 应该按照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进行生产, 不应随意调整冷、热料的用料比例。如有需要, 配合比的调整应该由试验室人员依据原材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马歇尔技术指标等的检测结果做出。

2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稳定性控制

2.1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变异现象

此次质量检测发现部分项目出场沥青混合料温度波动幅度较大, 偏差最大达到20℃左右, 如表6所示。混合料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生产过程中沥青的老化, 温度偏低则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 不能保证有效压实。

2.2 混合料温度产生变异性的原因分析

根据此次混合料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混合料温度波动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拌合楼温控系统不稳定, 无法对拌合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另外, 集料尤其是细集料未采取有效措施覆盖雨天受潮, 料场排水不畅集料含水量不均匀, 在相同的加热时间, 集料的干湿状态不同也会造成混合料温度的变异。

2.3 改进建议

建议各项目在施工前应对拌合楼的温控系统进行标定, 确保拌合楼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准确与稳定;其次应加强料场管理, 场地进行硬化并保证排水顺畅, 避免场地积水;对集料尤其是细集料进行覆盖, 避免集料受潮含水量不均匀。混合料生产时应根据当日的气温状况、施工运距的远近、集料的干湿状态等控制混合料拌和温度, 避免温度有较大的波动。

3 结语

沥青混合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性能与沥青路面质量,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是保证沥青路用性能与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沥青混合料生产中, 优质的原材料, 规范的料场管理, 性能良好的拌合设备, 丰富的生产经验都是生产出优质的沥青混合料的保障。

摘要:本文主要依托高速公路铣刨修复专项养护工程, 通过对专项养护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合料质量检测, 总结出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通病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质量稳定性,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质量稳定 篇5

七、关于立法语言文字的立法

立法语言与立法质量 高质量的立法与科学的立法语言。是一个事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成文法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一,在于它由文字以及由文字构成的语言排列、组合而成,因而语言文字成为一切成文法最基本的要件。而且更加主要的是因为,作为成文法最基本的构成要件的语言文字,随着成文法的历史发展不断演进,成为深具特色和优点的一种专门的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在成文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委实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立法语言文字是立法主体表述立法意图、目的和体现立法政策的一种专门载体。没有立法语言文字,立法主体的这些立法观念便无以反映,无以为人所知,因而也就不可能得以实现。立法语言文字不仅比一般的语言文字严谨、规范、简洁、通俗、明确,而且它也是所有法的语言文字中最为严谨、规范、简洁、通俗、明确的一种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在各种语言文字中也是最便于超越人们之间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经历等等的界限,而为各种不同的人们或社会主体所认识所理解的一种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优点,使其能够将立法主体的立法意图、目的和它们所要体现的立法政策,有效地、充分地反映出来。科学的立法语言文字,既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保证法的有效实施的有效工具。一个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法的文件成功与否、科学与否,固然与立法的条件成熟与否,与立法者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对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了解的深度直接相关,但无庸置疑也与立法者的语言文字水平如何密不可分。

注意以立法方式规定立法语言制度 为了立出好法,许多国家的立法主体注意在提高立法语言文字的质量上采取措施,包括聘请法学家、语言学家等参加法的起草,对草案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研究、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特别是以立法的方式规定立法者或法案起草者应遵守的立法语言文字制度和技术。例如,为保证法的起草者能够遵循正确的法的语言文字起草法案,《美国统一和标准法案起草规则》明确规定:“法律起草者准备统一标准法时应当遵守这些起草规则。”实践证明,这样做很有益处。中国自古以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国地位,中国立法在语言文字技术方面也应有与这种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水准。研究和借鉴国外、境外关于立法的立法,不可不注重研究和借鉴国外、境外关于立法语言文字的立法。

国外、境外关于立法语言的立法,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

(一)关于立法语言文字一般要求的立法规定

立法语言文字问题,包括句子使用、字词使用、标点符号使用、语气语态使用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对立法语言文字作出规范,就是对这些要素的运用设定法的要求。不仅如此,在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对以上问题具有统领作用的.关于立法语言文字的一般要求问题。这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立法语言文字形式 法中的语言文字应采取立法语言文字形式。成文法固然需要以语言文字予以表现,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可以承担表现成文法的任务。法中的语言文字,不同于文学语言文字,立法者不能用小说、诗歌、散文这类文学形式表现法中的语言文字,不能用形容的、夸张的、抒情的、比拟的、象征的这类文学手法表现法中的语言文字。法中的语言文字也不同于学术研究的语言文字,不同于一般公文的语言文字,不能用这一类的语言文字表现法中的语言文字。法中的语言文字应以专门的语言文字形式亦即立法语言文字来表现。对此,前罗马尼亚《立法技术总方法》所规定的一般要求是:规范性文件草案的措辞应 “采用法律规范所固有的命令形式。”(第8条)“草案的措词应当以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定所固有的命令形式来表达”。 (第99条)《立法技术总方法》的这两条规定,只是强调法案应以命令形式这种方式来表达,而命令形式并不是立法语言文字的全部表现形式,因而是不全面的。但在众多的有关立法语言文字的立法规定中,《立法技术总方法》的这两条规定,是为数不多的专门设定制度要求法案应以立法语言文字形式来表现的立法规定。

统战文化质量与民主政治质量 篇6

关键词:统战;民主;关系

一、我国统战文化质量与民主政治质量分析

(一)统战文化质量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而文化则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国统战文化的质量体现在以“和”为核心,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为基本准则,以民族团结文化、党派合作文化、宗教融合文化和炎黄“根”文化等为基本内容,其精髓应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构筑和谐共融、团结友善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保证。

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历史,其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爱国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更加广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大联合、大团结的基本精神,使一切热爱祖国的个人、团体、政党、组织不受社会制度、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限制,都可以、都能够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从而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二)民主政治质量

与君主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即以民意为基础,凭借政治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

民主政治一方面能够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又能够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長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同的阶层、群体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和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既保证共同的政治基础,又能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民主政治质量体现在我国政权社会基础的广泛性。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自觉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民主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即在党内和党外都要发扬民主,集中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通过民主协商形成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政党制度安排能够有效避免西方民主的诟病,即两党或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和一党制的专制弊端。

二、统战文化质量对民主政治质量的影响

民主政治质量主要包括民主政治的性质、民主政治内容和民主政治程序等,民主政治质量决定了一个社会中哪些人能够享受民主,民主政治的制度构成和民主运作的程序。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从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的普选制、议会制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受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新的生产力影响,不断变迁。民主政治的性质、内容及程序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民主政治质量也不断地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受统战文化质量深刻影响,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民主政治质量是最高的。统战文化质量对民主政治质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统战文化质量对民主政治性质的影响

民主政治是国体和政体的有机统一。国体规定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政体规定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具体的政治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规定是受长期统战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团结合作,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总纲第一条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高质量的统战文化在当时的临时宪法条文中得以充分体现,历次的宪法修订,总纲中的这一规定精神不变,内涵却不断强化、不断完善。

我国统战文化质量决定了民主政治性质,即: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这表明,我国民主政治是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这两者的有机统一。

(二)统战文化质量对民主政治内容的影响

我国民主政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本,三个基本”。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个根本,三个基本”搭建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框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这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规定表明它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根本不同,是我国民主政治真实性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在中國大陆,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及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一个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种制度载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多民族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民主,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践。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制度,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去办,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个根本,三个基本” 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民主政治上的把握和设计。统一战线组织不仅做为我国的一个政权组织而存在,统战文化质量更体现了对国家政权组织思想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到基层范畴的民主制度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全覆盖,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内容更为全面、更加真实,结构更为完整,质量更为提升。

(三)统战文化质量对民主政治程序的影响

民主政治程序就是根据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客观规律,事先确定的某种事项进行的次序、范围,或工作日程,进行决策(包括选举、表决等)的规则、方式,执行某种工作秩序、手续等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等等。民主政治程序对权力制约机制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是实现一定民主的必要保障机制。

民主政治程序主要包括:授权的程序、决策的程序和监督的程序。民主授权主要体现在选举和任免环节,选举制度的进步,要靠选举程序的完善来保证。在选举的程序上做到细致、周密,防止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的干扰,特别是对选举的操作和作弊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也要由特定的机构,按法定的程序来办,避免随意性。在决策过程中,要发扬民主,即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形成决议、作出决策,必须把经过调查研究而拟订的议题,提到相应的符合法定要求的全体会议上,进行正式讨论。讨论中要坚持平等的原则,避免一言堂,对于重要决策,必须进行平等的、秘密的投票通过。监督的程序在我们的宪法和法律中都有规定,如人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财政预决算的监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监督等。

统战文化强调政治秩序问题,即统战对象的广泛性,强调政治必须是一种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又强调民主的程序,各界代表人士必须是推举或选举的,其代表性是社会公认的。统战文化强调政治协商、政治参与,这就是决策环节的民主问题。统战文化强调各派政治势力的相互监督,这就是对权力的一种有效制约,以此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防范政息人亡的悲剧出现。因此,高质量的统战文化将使我国民主政治程序更加完善,保障更加充分,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更加充分、真实,国家更加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杜青林.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J].求是,2012,(4).

[2]胡基祥.略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J].武汉学刊,2005,(3).

[3]许奕锋.统战文化的理念定位与价值取向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4]朱健康.协商民主: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性借鉴[J].西安社会科学,2012,(2).

[5]徐春萍.协商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战略选择[J].武汉学刊,2007,(1).

质量稳定 篇7

关键词:镀锌钢丝,性能,盐雾腐蚀

1 高强度镀锌钢丝开发

从满足高强度镀锌钢丝质量稳定及品种开发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 根据高强度镀锌钢丝制成镀锌弹簧后的使用性能要求, 从热处理-镀锌工艺摸索, 拉丝工艺调整, 不同收线方式对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粗糙度, 钢丝拉拔过程中部分压缩率的分布对高强度镀锌钢丝性能、盐雾腐蚀的影响等方面作探索。最终形成一套完整且符合高强度镀锌钢丝生产的工艺设计、流程、参数。在这种工艺流程下生产的高强度镀锌钢丝完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 稳定了产品实物质量, 形成了生产规模, 为公司追求了更高利润目标和谋求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 高强度镀锌钢丝试验

根据高强度镀锌钢丝在钢丝平整度、表面质量、机械性能、锌层通条覆盖均匀性和盐雾试验、脆断频率方面的要求。由于钢丝平整度和脆断频率方面比较容易达到, 而高强度镀锌钢丝机械性能、表面粗糙度、锌层通条覆盖均匀性、盐雾试验方面是整个生产过程控制的难点, 以下我们项目开发小组将重点探讨钢丝机械性能、表面粗糙度、锌层通条覆盖均匀性方面。

2.1 确保高强度镀锌钢丝机械性能符合标准和用户要求

高强度镀锌钢丝用于轿车、洗衣机、精密仪器仪表、电脑、精密文具等领域, 对钢丝强度要求高, 表面质量要求严格。高强度镀锌钢丝机械性能必须满足用户定货标准和用户个性化需求。

2.2 降低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粗糙度

高强度镀锌钢丝制簧后表面产生黑圈主要是由于镀锌钢丝表面粗糙, 钢丝与制簧设备的工装产生摩擦生热而氧化。由于光亮的锌层抗氧化的能力较差, 锌层本身硬度低, 在工装和模具的挤压、摩擦下, 镀锌钢丝制簧后表面积聚产生大量热量, 温度高达100℃以上, 局部锌层迅速发生氧化而导致色泽不均。因此, 降低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粗糙度是项目小组必须解决的课题。另外, 高强度镀锌钢丝要求表面锌层通条覆盖均匀, 通条耐腐蚀性能一致。

因此, 项目小组为了满足上述使用要求, 在制作原料选用了82B或80#牌号的线材, 然后在盘条表面处理、半成品拉丝、热处理-镀锌、成品拉丝方面探索出满足上述要求性能的工艺及操作方法。在研究中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 首先满足机械性能和脆断频率要求, 其次是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粗糙度、锌层通条覆盖均匀性、盐雾试验的要求, 最后才考虑经济性。注重高强度镀锌弹簧钢丝热处理-镀锌工艺、中镀镀锌工艺、拉拔工艺和方法的研究。所以, 我们在生产高强度镀锌钢丝时, 通过对钢丝热处理-镀锌工艺的调整、中镀镀锌工艺的调整、钢丝拉拔中压缩率分配规律、收线卷筒及工装改进、清水冲洗及擦拭方式的探索。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质量稳定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生产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技术。

3 高强度镀锌钢丝的生产工艺选取

我们在制作材料上选择82B或80#盘条, 通过原料表面处理以及原料表面处理时对各槽参数严格控制。盘条原料表面处理后拉拔一次半成品, 并在拉拔中采用满足成品性能要求的各道次压缩率分布。然后热处理、表面处理、拉拔二次半成品、中镀镀锌、成品拉拔,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选料→表面处理→一次半成品生产→热处理→表面处理→二次半成品生产→中镀锌→成品拉拔→检验分类→包装出厂。

经过以上工艺流程生产的高强度镀锌钢丝, 由于中镀镀锌相当于一次回火作用, 镀锌半成品强度会有很大的损失, 而用户要求的成品强度又较高, 必然提高各规格总压缩率生产, 总压缩率达到拉拔极限 (有的比光面特高强度弹丝总压缩率还高) , 增加了脆断频率。因此, 在镀锌3#炉投产后, 利用改进后镀锌3#炉的优势, 我们对高强度镀锌弹丝工艺进行了改进。

项目实施过程中改进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生产工艺采取Ф6.50mm—磷化—拉拔到Ф2.40mm±0.02mm—热处理-镀锌—拉拔到Ф0.70mm (宝钢82B/0.80~0.83%原料, 热处理-镀锌) , 分别依次一直拉拔到1.80mm。除Ф1.14mm由于半成品规格大不能热处理-连续镀锌仍采用中镀镀锌工艺外, 其余规格全部改为热处理-连续镀锌工艺生产, 成品生产出来后发给用户使用, 脆断频率明显大幅降低, 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因为在以往生产高强度镀锌钢丝时, 由于镀锌生产线的局限性, 采用中镀镀锌工艺生产, 产品发给用户使用时, 用户反映脆断频次太多而无法正常使用。在新上的镀锌3#炉投产后, 经过多次对高强度镀锌钢丝热处理-连续镀锌工艺的摸索, 使用热处理-连续镀锌工艺生产的高强度镀锌钢丝机械性能和脆断频率均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4 高强度镀锌钢丝收线专用卷筒和尼龙材料专用过线轮

高强度镀锌钢丝由于强度高, 收线过程中钢丝内圈易与收线卷筒工作面产生较大的摩擦, 随着收线的继续进行, 收线卷筒温度逐步升高, 摩擦掉下来的锌屑变软而粘附在光洁度不够的卷筒工作面上, 造成钢丝“背线”, 导致钢丝表面刮伤、掉锌、表面粗糙、平整度差等质量缺陷。为了提高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质量, 降低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粗糙度。项目组对收线卷筒进行了改进, 从提高收线卷筒的光洁度出发, 使用上下双层卷筒收线模式, 缓解收线卷筒温度的升高, 有效地提高了高强度镀锌钢丝表面光洁度。另一方面, 将钢制过线轮改进为尼龙材料做成的专用过线轮, 有效地降低了高强度镀锌钢丝生产过程中表面刮伤, 表面因摩擦而粗糙的质量缺陷。

5 结语

通过对热处理-连续镀锌工艺的摸索, 同时加强了高强度镀锌钢丝半成品的过程控制, 高强度镀锌钢丝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高强度镀锌钢丝质量稳定在较好状态, 并能满足用户需求。产品完全得到用户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何吉林, 曹莉蓉.吴刚.小规格高强度镀锌钢丝生产工艺探讨[J].金属制品, 2010 (09) :95-182.

[2]薛明福, 孙金茂.高强度低松弛镀锌钢丝的研制[J].金属制品, 2008 (04) :30-31.

质量稳定 篇8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且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征[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其环境质量的恶化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同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环办[2009]150号)。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截止目前,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均已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

为确保在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获得准确、可靠、科学的监测数据,在监测前期就必须依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潜在的风险。本文在介绍河北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各环节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2 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概况

2.1“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阶段

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正式开展始于2009年的“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工作,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3年,这五年期间,河北省每年在11个设区市内选取11~14个村庄作为“以奖促治”村庄环境监测试点。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又将这些村庄划分为生态型、现代种植型、养殖型、工矿企业型和其他型等4个类型。

按照各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对试点村庄的河流水库、地表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和土壤环境开展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展典型“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质量工作以来,该省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农村环境质量略有好转。

2.2 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阶段

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该方案明确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范围、对象以及具体的监测内容。河北省按照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在全省11个设区市内的61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对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2个层次。

在县域监测层次上,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优先选择了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以及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此次监测共选取20个县域进行监测,其中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有6个;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有6个。该层次上主要开展了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主要通过遥感手段开展监测。

在村庄监测层次上:一种是静态村庄,共11个,即每年都开展监测,用于村庄环境质量年际间比较;另一种是动态村庄,即地方根据需要每年新增的监测村庄,共50个。村庄类型,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上,选取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代表性村庄共61个。其中生态型村庄16个,种植型村庄35个,养殖型村庄3个,旅游型村庄2个,其他类型村庄5个。从监测对象来看,具体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质量。尽管该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开展近7年,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如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业务化运行缺乏必要性的保障、监测村庄数量不足及缺乏代表性等[2]。

3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要求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说清农村污染源、环境质量状况,掌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出发。为保证监测数据结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应对此项工作从技术方案的制定到技术报告编制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必要时,编制现场工作手册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针对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数据质量,提交科学准确的技术报告。

4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

4.1 监测机构的资质

监测机构必须经国家认监委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其能力范围内开展监测活动。

4.2 人员

所有从事监测活动的人员应具备与其承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接受业务技术培训,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持证上岗,考核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持有上岗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上岗合格证的人员,其工作应该在持证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4.3 仪器设备

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均应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必要时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期内进行期间核查。对于已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内关键部件出现故障,经修复、更换后应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监测分析仪器设备都应张贴表明其状态的标识,在使用前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校准或检查。

4.4 试剂及材料

监测活动中所涉及的试剂及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应做符合性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4.5 分析方法

优先选择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也可选用国际标准方法,但应经过验证,保证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相应方法性能要求;或者选用环保行业统一的分析方法,例如《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等。监测分析选用的方法均应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受控和现行有效。按照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6 环境设施条件

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用于样品分析的实验室,其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和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环境条件不会对监测结果及人员安全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5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5.1 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

技术方案的制定是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关系到最终技术报告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目标,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技术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以及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全面、准确、科学。方案应包括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监测范围、村庄类型、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评价标准、数据管理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如果样品需委托其他实验室进行测定时,应制定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方案,向被委托的实验室提出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案经本单位人员编制完成后,经单位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5.2 点位布设的质量控制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应根据其监测目的和要求、监测对象及污染物性质以及所选县域的环境特点和村庄的实际情况,按照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规定进行点位设置。监测点位的布设除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外,还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点位确定后,应按对采样点位逐一核查。对不满足技术规定和监测目的要求的,应及时更换监测点位。

5.3 采样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明确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收集现场资料且尽可能全面(包括监测区域周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土壤类型、区域气候、气象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等信息[3]);根据检测项目和实施方案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和样品容器等,以及所需的材料或物品,例如样品保存剂、吸收液、滤膜、GPS、地图等。

所有准备完成后,应有专门人员对所带物品进行清点核查,以保证能满足样品的采集工作要求。

5.4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是项目监测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施的第一步。样品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技术报告的科学与准确与否。

5.4.1 环境空气采样质量控制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执行。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流量需校准且采样时须稳定;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用气样重复洗涤3次,采样后应有防漏气措施;颗粒物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3℃条件下冷藏保存;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每批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保证采集10%的现场平行样或至少2个现场空白样。

除上述要求外,实施过程中还应满足各监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质控措施要求,例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指出,采样时吸收液的温度控制在23~29℃,吸收效率为100%。

5.4.2 水质采样质量控制

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主要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地表水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识物,必要时用GPS定位核实,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注意避开油污,漂浮物、水草等,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地下水采样时应同时测地下水位,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泉水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污水采样时应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相关情况。此外,还应根据各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采样,例如:细菌类、油类应单独定量采样。根据待测污染物的性质,现场采集10%-20%的平行样或全程序空白样。地下水、地表水和污水采样的容器应分开使用。

5.4.3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

农村村庄周边土壤采样质量控制要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按照规范的采样方法,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采集、包装和保存样品,应避免在施用化肥、农药后立即采样,同时保证一次性获得足够重量的样品,严防交叉污染;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农田土壤的采样点要避开田埂、地头及堆肥处等明显缺乏代表性的地点,有垅的农田要在垅间采样。在采样前清除表层植被及其根系、砾石;测定金属的土壤样品采集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和金属容器,要用竹铲、竹片采取样品;每个分点等重量采集土样,土样混合缩分后每个样品重量应满足样品制备要求。

5.5 样品保存、运输与交接

现场采集的样品选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或容器保存,需加入保存剂的按要求加入。采集的样品包装要完好,保证运输途中不破损,样品不受外界污染和交叉污染。样品标签应有足够的信息量且正确、完整,其中土壤标签应一式二份,一份在内,一份在外。

样品运输中的贮存环境条件应保证待测组分含量不受影响。交接时双方要对数量、标签、重量、样品的冷藏温度、采样记录或送样单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分别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对编号不清、重量不足、盛样容器破损、受沾污的样品,样品管理员应拒绝接受、指出问题,必要时重新采样。

5.6 样品分析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样品分析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或河北省技术方案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5.6.1 空白试验

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全程序空白样和实验室空白样(含前处理),其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4]。

5.6.2 准确度控制

通常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分析或加标回收样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可以直接使用质控样品控制准确度,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标准物质(明码或密码)。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通常选用加标回收样分析来进行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试验又分为空白加标或基体加标,建议首选基体加标回收试验的方式进行,此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更大。加标样分析时应和实际样品采用同样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每批样品随机抽取10%样品做加标回收试验。

5.6.3 精密度控制

通过测定平行样品进行控制,每批进行不少于10%的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再加上10%的现场平行样分析,因此样品分析过程中至少分析20%的平行样品(明码平行+密码平行)。平行样结果的判定一般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或各自方法标准中的规定限值,通常密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可以适当比明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略大一些。

5.6.4 校准曲线的检验

应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同步绘制校准曲线。若确有困难且校准曲线的斜率较为稳定的方法,至少应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测定两个适当浓度(高、低)及空白各2份,分别取均值,减去空白均值后,与校准曲线的相同浓度点校核,相对偏差须<5%,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4]。

5.6.5 其他质控措施

上述质控措施多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进行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的能力比对或能力验证,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控考核。

5.7 数据处理

分析测试结果应以规范的格式填写,注意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按相应规则进行处理,单位均采用国际制单位,现场平行或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结果取其平均值以及数据结果低于检出限时,以未检出或ND的形式上报,同时注明相应的检出限值。所有数据结果均应进行三级审核后报出。

5.8 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应按照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写,至少包含任务来源、目的意义、县域和村庄社会、经济、人口等基本状况,年度监测开展情况、不同要素环境质量状况及年际变化、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必要时,可附县域/村庄布点图片、现场采样照片或相关工作图、表加以说明情况。同时根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及年度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编制该年度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技术报告须经本单位审核通过后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

6 结语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涉及范围广、项目多,只有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落实在监测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质量,真实反映所选县域或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所积累的大量基础数据将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技术依据,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简述了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情况,探讨了在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要求,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所选县域或村庄的环境质量状况,并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肖辰畅,吴文晖,邓荣,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6):72~76.

[2]陆泗进,何立环.浅谈我国农村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25(5):1~3.

[3]王伟.农村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农业科学研究,2013(3).

质量稳定 篇9

农机零配件质量状况

这次检查了229家流通企业的248批次的农机零配件。201家企业的220批次的产品合格, 产品抽样检查合格率为85.9%,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检查结果表明:气门、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等内燃机配件因工艺较为复杂, 对材质及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其产品质量在连续几年的检查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而旋耕机刀片、铡草机刀片、粉碎机锤片、花键轴、气门摇臂、高强度螺栓、普通V带等产品质量较差。有28批次的农机零配件不合格。一是硬度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硬度是反映农机零配件的主要质量指标, 如内燃机气门摇臂硬度、气门杆端面硬度、气门杆部硬度不合格, 在较大的工作载荷的作用下或支撑面受偏载作用时, 易出现断裂或掉头, 造成连接失效, 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旋耕机刀片、铡草机刀片、粉碎机锤片、花键轴等产品硬度过低, 易磨损、变形, 降低产品使用寿命;硬度过高, 则容易发生断裂, 引发安全事故。二是加工精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表现在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达不到标准和生产图样技术要求。三是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较低, 造成普通V带拉伸强度、线绳粘合强度不符合要求。

处理意见

针对农用薄膜、农用化肥等4类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有关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采取有效措施, 督促不合格产品生产、经销企业认真整改, 把后处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规定,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

1.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引导市场消费。

对本次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合格的生产、经销企业通报表扬, 予以褒奖;对产品不合格的生产、经销企业通报批评, 予以曝光。

2.依法处罚, 限期整改。

提高质量标准确保建筑质量 篇10

我不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什么时候联合发出世界标准日祝词的,更不知道他们确定这样的主题与“5·12”大地震有没有什么关系。但是,“5·12”大地震却实实在在引起了我们对建筑安全以及与建筑安全有关的建筑标准问题的高度关注。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最早的原始人虽然居住在天然形成的山洞、崖厦中,但也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整、挖掘,因而可以将其视为最早的建筑。后来,人类学会了利用土木材料构建住宅,并由此发展起来,形成如今遍布城乡的生活、生产、交通、娱乐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建筑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

建筑作为一种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同样存在着一个质量问题。事实上,建筑的质量问题与其他产品的质量问题比起来,往往更加重要。如果说一般产品的质量特性首先是性能的话,那么建筑产品的质量特性首先应当是安全性。建筑产品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人们对建筑质量,对建筑产品的安全性也就更加重视。早在约公元前18世纪的古代《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营造商为某人建造一所房屋,由于他建造得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塌,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个营造商将被处死。”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质量法律,也是最古老的有关建筑的法律。这说明,建筑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其质量问题早在3 800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即使是在生产力还不甚发达的当时,一旦出现死人事故,建筑者都将受到极刑处理。

与其他产品不同,建筑质量究竟如何,往往难以进行检测,更难以单凭人们的肉眼或其他器官进行判断。不少劣质建筑,常常是出了事故后才被人们发现。1995年,日本坂神大地震后,不少高架桥、房屋等建筑倒塌或垮塌,人们才发现这些建筑存在的问题。例如预制板中留有异物,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合格等等,引起日本质量管理界一片惊呼。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质量管理号称世界第一,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尚且有这样的问题,何况是其他国家。

我国经济正在起飞,各种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到处都是塔吊、井架,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大工地。由于法制不健全,更因为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的建筑质量着实令人堪忧。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5·12”大地震中垮塌了那么多房屋,谁能担保其中就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垮塌的?事实上,某学校垮塌后人们发现,那预制板中的钢筋竟然是用铁丝代替的,混凝土竟然用手一捏就成了粉状,这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愤怒,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纷纷表态要坚决追查到底。

建筑物垮塌,包括在诸如地震之类自然灾害中垮塌,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不合格,也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还有一个就是虽然合格,但所“合”之“格”,也就是所符合的标准与客观需求不相符,标准的规定低于客观存在所需求的质量。“5·12”大地震后,使我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防火、防洪、抵御其他自然灾害、防范恐怖袭击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我们既要防止因建筑产品不合格而造成的危害,又要防止因建筑质量标准低而造成的危害。

为了确保建筑质量,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建筑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使用、维修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并明确了职责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规定了因建筑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将被处以相应的刑罚。但重要的还是预防。承担建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的单位,都应当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单位,都必须按照ISO 9000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应的认证审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否则,就没有资格从事与建筑相关的业务,就不能修房子、建路桥。“5·12”大地震后,我们还应当对相关的建筑标准进行必要的审核,提高其安全性。在国务院制定的“5·12”大地震后重建规划中,就响亮地提出了所有的重建建筑都必须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各地也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纷纷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标准级别。

建筑标准不仅是针对建筑物(也是建筑产品)的,更是针对建筑过程的。按ISO 9000的说法,建筑过程几乎都是“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因而建筑过程也几乎都是“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的控制,ISO 9000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原则,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这些原则,编制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政策稳定是房价稳定的基础 篇11

作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笔者曾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做过深入的解读。2010年4月,国务院在“新国八条”中,对房地产业主要是住房问题做了这样的定位:“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这是中央政府近两年来对住房和房地产业地位和作用所定的基调。笔者相信,随着国家加大对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和约谈问责等措施的到位,我国的房地市场总体上仍会朝着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十二五”时期乃至2020年以前或更长一段时间,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以及居民自住性、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保障性住房的继续推进,我国“十二五”时期住宅产业的规模肯定要大于“十一五”时期的规模;再加上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产业园区地产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在2020年以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房地产业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城镇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与城镇人口继续增加的矛盾将在较长时间存在,解决的办法,一是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二是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项目,提高住宅产业现代化。第二,我国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居住问题难度很大。适当放宽住房保障收入门槛和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必然趋势。第三,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如何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老年人宜居环境体系,是我们已经面对并将日趋严竣的民生问题。第四,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地产等投入大、回报时间长,再加上这些业态在招商、运营、管理等方面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大家在看到这些业态市场前景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其风险与挑战。

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市场;再加上房地产项目一般都有2~3年的开发周期,政策效应一般滞后。因此,无论是实现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还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都离不开一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是稳定房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通人和。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城市空心化,有钱人住在城市里面,原来的城市人口外迁,这是我国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的原因,一旦未来城市基础设施跟上了,有钱人还是想住在郊区的。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是必然的。从最近的房价变化趋势看,房价又开始新一轮升值了,这是经济规律的结果,政府的功能应该是维护市场。

由于国家提出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措施,现在开发商拿到土地和贷款已经很难了,所以未来的土地和房价上涨是历史的必然。近期国家已经考虑放宽贷款政策,这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土地。

渣打银行最近公布了一项针对全国8个二三线城市30家房地产开发商所作的调查。调查显示,虽然二三线城市的房屋库存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然而逾七成开发商认为下半年房价涨幅仍将达10%。

目前,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住房库存令人担忧,一些城市的住房库存还在上升,但更多城市的住房库存正在下降,预计未来数月住房库存将会整体下降。尽管库存消化尚需时日,但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并不认为房价会下跌。笔者曾对郑州和商丘的房地产做过深入的调查,很多开发商表示,所在城市住房价格在过去3个月温和上涨。

对此,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申岚认为,过去几个月住房销售状况有所改善,加上相当比例买房者属刚性需求,使得开发商对房价的稳定仍持乐观态度。

水泥稳定砂砾施工质量控制 篇12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水泥稳定砂砾的原材料控制主要有砂砾、水、水泥质量控制,其中砂砾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强度,因此砂砾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1.1 砂砾

应注意选择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材料,具有规定级配的颗粒组成,如果砂砾天然级配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掺入部分石屑,具有良好的级配,其级配曲线应是一条圆滑的曲线,其中颗粒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4.75~53mm的砾石含量应不小于60%,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砂砾的压碎值不大于30%,塑性指数小于9,液限小于28%。

1.2 水泥

开工前应到不同的厂家进行取样,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组织进场,在进场时项目部试验人员要严把质量关。山西太佳高速路面工程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6h以上的P.O42.5水泥。快硬、早强、有杂物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受水泥终凝时间的影响,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混合料在碾压成型后,在养生期内不可以进行复压,以免对已经成型的水泥稳定砂砾结构层造成破坏。

1.3 水

水应为清洁无杂质的饮用水,并保证混合料拌和时水的供应。

2 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

2.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按照批复的设计配合比,在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配,按照指定的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另增加上下浮动1%的水泥剂量两个档次,采用同一集料级配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规定方法,对每种水泥剂量做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不得少于9个(如该组试验结果偏差系数大于15%则重做,并找出原因),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平均值和偏差系数(Cv)应满足公式:R=Rd/(1-1.645Cv)。

2.2 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稳定砂砾中强度指标主要取决于混合料中的水泥含量,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砂砾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将显著的改变,但过多的水泥用量,会产生较大的收缩裂缝,在经济成本上也极不合理。在具体施工中,应安排工地试验室人员在每天出料时进行水泥剂量滴定试验,严格控制好水泥剂量,进而保证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指标。如在施工中有使用不同厂家的水泥时应重新做水泥剂量标准曲线,确定混合料水泥剂量。

2.3 含水量控制

混合料含水量是与水泥剂量同样重要的控制指标。含水量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质量,只有当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时,才能保证最大压实度。一般情况下拌和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略高1%~2%,以补充混合料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含水量过大,会出现“弹软”、“波浪”等现象,含水量过小,混合料易出现松散,不容易碾压成型,更会影响到混合料的密度和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试验人员对水泥稳定拌和站和施工现场进行含水量检测,对拌和站出料含水量和现场摊铺时含水量进行比较,如出现较大偏差时,前后场应及时沟通,以便摊铺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由于运距和天气等因素,施工时应对含水量进行适当调整,在雨季施工时,也应该对原材料进行覆盖,以免使混合料含水量过大,影响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大面积水稳砂砾底基层施工前,应先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应大于200m,通过试验段的铺筑,确定生产配合比、材料松铺系数、确定标准施工方法、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确定一次摊铺的合适厚度。确定以上指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

(2)在进行水泥稳定砂砾施工前,应对下承层平整度、弯沉值、横坡等指标进行交接检测,不合格的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水稳砂砾底基层施工。具体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清扫洒水(以地表湿润为可,不能形成大面积积水),避免水泥稳定砂砾摊铺时水分被干燥路床吸收,影响到混合料压实度和强度。

(3)水泥稳定砂砾在运输过程中,要用防雨苫布覆盖运料车,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运料车不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并超过2h的应将混合料废弃。

(4)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间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每日施工前的横向接缝也应按上述方法进行。

(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一般采用摊铺机摊铺。摊铺时应注意防止混合料离析造成的粗集料集中而形成的“窝”,当出现时应及时铲除,并用均匀的混合料填补找平。施工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和运距合理搭配好运料车的数量,一般应保证摊铺机前面有3~5辆料车等候,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以免因摊铺机停滞造成对平整度的影响。

(6)碾压时混合料应比最佳含水量略大1~2个百分点,以保证在整个碾压过程中,水稳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进行补洒。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起皮”现象,应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如面积较大,应查找原因后进行铲除重新铺筑。

(7)在太佳高速底基层施工时,由于底基层厚度为34cm,一次摊铺碾压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因此在具体施工时,采用分层摊铺的方法,为了保证底基层的整体性,在两层间加洒水泥浆,通过对底基层的钻芯取样证明:芯样完整无松散,层间连接紧密完好。

(8)碾压完成的段落,应及时进行覆盖养生,养生宜采用土工布、塑料布覆盖并洒水保湿养生,在养生期内要保证基层始终处在潮湿状态,养生期一般为7d以上,并要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基层不应长时间暴晒,以防水分继续散失,应及时洒布透层油。

4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试验检测项目数据

(1)压实度,每200m每车道2处,采用灌砂法在碾压完成后及时检测,其代表值98%,极值94%。

(2)平整度,3m直尺,每200m共2处×10尺,允许偏差8mm。

(3)纵断高程,水准仪,每200m4个断面,允许偏差+5mm,-10mm。

(4)厚度,每200m每车道测1点,代表值-8mm,合格值-15mm。

(5)宽度,每200m测4处,不小于设计值。

(6)横坡,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允许偏差±0.3%。

(7)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太佳高速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MPa。

5 结束语

在太佳高速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对水泥剂量、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掌握好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和养生等关键工序,以试验数据为依据控制好各项指标。太佳高速已于2010年11月交工,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总体来说,尽管影响水稳砂砾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控制好每道工序的关键环节,保证分项工程及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就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

摘要:水泥稳定砂砾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强度大、水稳性能好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施工中。重点论述了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底基层

参考文献

[1]山西太佳高速两阶段设计施工图纸.

【质量稳定】推荐阅读:

稳定频率07-18

隧道稳定07-19

高校稳定05-08

稳定社会05-17

稳定施工05-23

银行稳定05-31

陀螺稳定06-05

房价稳定06-07

空间稳定06-16

稳定水压06-16

上一篇:戏剧社团下一篇:活动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