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稳定性

2025-01-15

配伍稳定性(通用8篇)

配伍稳定性 篇1

1 临床资料

阿洛西林钠说明书记载的溶媒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 而同时说明书记载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其活性。临床亦发现其配伍禁忌药物甚多。兹对公开文献报道的部分配伍稳定性结果予以汇总, 供临床参考, 见表1。

2 讨论

阿洛西林钠与大输液间可配伍性的不一致, 原因应该如文献所述, 在于后者的pH值差异, 一旦发现, 建议检测该批次大输液pH值, 换用其他批次输液。由于本品配伍禁忌甚多, 提示临床用药时注意观察液体是否澄明无异物, 并建议与他组药物顺序输液时常规冲管。

在部分的观察报道中, 阿洛西林钠与依诺沙星在氯化钠溶媒中发生沉淀, 并据此得出阿洛西林钠与依诺沙星配伍禁忌的结论。二者确有配伍禁忌, 但同时应该注意依诺沙星与氯化钠存在配伍禁忌, 应予以注意避免伍用。有文献观察美宁诺咪与阿洛西林钠在氯化钠溶媒中发生沉淀, 且美宁诺咪单独在氯化钠溶媒中亦发生沉淀, 据此得出阿洛西林钠与美宁诺咪配伍禁忌的结论建议进一步观察实验。

配伍稳定性 篇2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药物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35-02

目前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时,双黄连注射液已成为首选中药之一,随着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的普及应用,也加大了不良反应现象的形成[1]。笔者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等两种药物,通过和双黄连注射液进行三联、二联、单联应用,对体外配伍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GWF-8JD微粒分析仪(天津天河分析仪器有限公司),YB-2澄明度检测仪(天津康汇洪美科技有限公司),PH-9704经济数码型在线PH计(北京格乐普高新技术有限公司),ZH5203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北京中慧天诚科技有限公司)。

1.2药物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510,规格0.5g/支);葡萄糖注射液(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5510,规格20ml∶[KG-*3/5]10g);氯化钠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237,规格500ml∶[KG-*3/5]4.5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上海北杰集团关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48,规格:2mg/支);双黄连注射液(河南福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750,规格每支20ml)。

1.3配置供试品根据临床用药的浓度,可把0.9%氯化钠注射液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作为稀释液,并根据剂量配制。对照组为头孢唑林钠葡萄糖注射液(E),双黄连氯化钠注射液(G),地塞米松磷酸钠葡萄糖注射液(H)。试验组为H+G(地塞米松磷酸钠、双黄连配伍液),E+G(头孢唑林钠、双黄连配伍液),F+H(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磷酸钠配伍液),H+E(地塞米松磷酸钠、头孢唑林钠配伍液),H+E+G(地塞米松磷酸钠、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配伍液)。

1.4观察指标

1.4.1澄清度指标在温室下,试验组溶液混合0~6h后,与观察组对比,溶液是否有气泡生成、沉淀浑浊生成以及外观颜色存在变化。

1.4.2pH值指标用AISI-PHB9901型pH计测定试验组0~6h内各个溶液的pH值,与观察组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澄明度测定在气温25℃的正常光照下,观察组G、E、H和对照组G+E、G+H、E+H、糖+盐等配伍溶液,在经过6h后,溶液澄明度无显著变化。但试验组的G+E+H的配伍液经过0.5h后,出现了少许的絮状悬浮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pH值测定6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配制液的pH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减少用药量、标本兼顾、缩短疗程、扩大适应症范围、降低毒副反应以及提高疗效等,是中西药物配伍使用的主要特点,其可发挥出单独使用西药或者中药所不具备的治疗作用[2]。不合理地联用中西药物,会导致药效消失或降低,药源性疾病以及增加毒副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中的连翘苷、绿原酸以及黄芩苷等,都含有二酚羟基结构,此结构在碱性溶液当中是比较不稳定的,容易被水溶解;此外,黄芩苷是该制剂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并且此制剂属于偏酸性的中药注射液[3]。若在pH值为4.0以下的溶液中使用,会导致黄芩苷出现沉淀和混浊的现象,此现象的生成也是导致葡萄糖注射液不能和

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应用的重要原因[4]。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头孢唑林钠葡萄糖注射液以及双黄连氯化钠溶液配伍,在经过0.5h后,直径超过25μm的微粒数目明显增加,双黄连中的绿原酸与黄芩苷在遇到碱性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时,会导致双黄连的pH值下降,同时,配伍溶液中的葡萄糖注射液体积增大,配伍溶液的pH值下降,会使溶液的溶解度降低,药物颗粒体积增加。

所以,当双黄连注射液需要联合用药但有配伍禁忌的情况下,行静脉滴注时,不能使用相同的注射器,医护人员要及时的更换输液器,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莉,曲福军,刘艳,等.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等体外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0(10):63-65.

[2]曹琳,陆煜谦.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配伍稳定性[J].海峡药学,2013,25(11):33-34.

[3]郝好华,宋金春,杨小青,等.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替硝唑体外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06):368-372.

[4]崔冉,翟淑越,刘宏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死亡1例[J].药学研究,2015,34(10):325.

配伍稳定性 篇3

1资料来源

以“阿昔洛韦”、“五环鸟苷”等作为关键词,在“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在线检索2006-2016年国内医学期间公开发表的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的配伍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结果

2.1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阿昔洛韦与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乳酸林格氏注射液、1/3氯化钠注射液及浓度为20%甘露醇等可以配伍。但是,不宜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等配伍。且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最好。相关学者研究阿昔洛韦在10%、5%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剂0.9%氯化钠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显示:4种输液的微粒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PH也出现上升[6]。但前3种溶液颜色变黄,而在注射液剂0.9%氯化钠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看护:阿昔洛韦在注射液剂0.9%氯化钠溶液稳定性较好。

2.2阿昔洛韦与抗生素的稳定性采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作为输液溶媒,在温度为25℃下,药物能与抗菌药物,如头孢噻亏钠、头孢拉定、硫酸妥布霉素等药物配伍。其p H值及含量,见表1。

相关学者研究了在25℃条件下,将0.25g阿昔洛韦与100ml甲硝唑注射液(MT)、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TXZ)、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其配伍后外观、p H值及含量,见表2。

2.3阿昔洛韦与输液管中配伍稳定性阿昔洛韦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存在输液管相遇后浑浊、变色、沉淀现象。见表3。

2.4阿昔洛韦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相关学者研究了阿昔洛韦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及维生素B1配伍药物稳定性,结果显示:阿昔洛韦在与药物配伍时并未见异常,提示:阿昔洛韦能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及维生素B1配伍。

3讨论

阿昔洛韦属临床上常用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最佳,配伍后混合溶液显示为淡黄色。通过紫外线吸收光谱测定,药物与氯化钠溶液配伍后光谱未见明显改变。但是,药物配伍时应该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避免含量下降,且避光与不避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输液时不需要避光保存[7]。同时阿昔洛韦在配伍时应该严格遵循说明书操作,应先加入10ml注射用水使其充分溶解,再使用适量的0.9%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溶液稀释,使得药物呈碱性。文献报道显示:在输液管中发生的配伍不稳定药物均与其结构、所处的环境关系密切。故临床输液时应该重视输液管内药物配伍稳定性问题,尽可能避免药物浪费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进一步提高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应该加强一线护理人员药剂学知识水平,对于药物说明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时应加强与临床药师沟通、交流。临床药学工作人员也应加强不同药物之间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指导,更加体现药师的价值,提倡药师指导,必要时可与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下完成静脉药物的配伍,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患者用药时必须严格遵循滴药时间、控制好滴速,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并加强患者宣传教育,找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发生类似事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阿昔洛韦与多数常用药物均能根据一定的剂量进行配伍,且在一定时间、温度范围内相对稳定,但仍与部分药物不宜配伍,应根据情况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珍.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氧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85-86.

[2]蔡雪桃.头孢呋辛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3(8):44-45.

[3]潘代勇.头孢呋辛钠与炎琥宁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9(10):971-972.

[4]陈芳,张曦.替硝唑注射液与5种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J].抗感染药学,2008,5(4):258-259.

[5]秦庆芳,林华.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8,17(4):26.

[6]翁爱彬,王宇军.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J].海峡药学,2011,21(3):45-46.

配伍稳定性 篇4

1 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

维生素C能对改善心肌功能, 增加机体低抗力, 减低毛细血管脆性, 防止坏血病的发生, 其机制为对体机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化合物的维持起到保障作用。维生素C注射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时, 临床一般将其溶入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 常在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来对葡萄糖的作用进行拮抗。维生素C与胰岛素在配伍禁忌表提示有配伍禁忌, 其配伍禁忌条件为胰岛素pH 2.5~3.5, 浓度为40IU/mL, 维生素C pH 6.0。

一直采用生物测定法来对胰岛素制剂的含量进行测定, 近年来发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酶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等[2], 依据PASS提示《225种注射液理化与治疗学配伍检索表》胰岛素与维生素C有关的配伍禁忌, 在稳定性及安全性方面临床医师在实用的时候会产生怀疑, 对胰岛素在维生素C配伍的研究中,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可用自身峰面积对照法来表达, 具有灵敏度高, 专属性好的特点, 结果比较准确可靠。在室温下, 胰岛素与维生素C在0~8h内对其外观进行观察, 均呈澄明无色结果, 峰面积、吸收峰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H的变化值在 (pH 5.0~7.0) 国家药典规定的范围内, 说明在8h内两药的配伍是稳定的, 在胰岛素pH4.5~7.0, 浓度12IU/mL, 维生素C 4mg/mL的条件下, 可以配伍使用, 无理化的禁忌, 可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提供依据。

2 与头孢菌类抗生素配伍

胰岛素抗炎和保护分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在近年来被发现[3], 糖代谢障碍在应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时可改善, 在被临床创伤科广泛应用的同时, 增加了与抗生素合用的机会, 其配伍稳定性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采用胰岛素与头孢他嗪钠的配伍来进行试验,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 可用胰岛素光注射液经精密量取的5mL, 在100mL的量瓶中置入, 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定容, 在抽取其中2.0mL在200mL量瓶中置入, 加再入5%葡萄糖注射液将其溶解, 并向200mL量瓶内转移, 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定溶即可获得, 对其不溶性微粒在0~6h内每小时各取样测定1次, 在12h取样测定1次。结果发现, 头孢他嗪钠与胰岛素配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呈逐渐增多的现象, 并且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在配伍5h后, 含有≥10U不溶性微粒数的现象发生, 在4h后胰岛素含量的变化超过10%, 故在与胰岛素配伍时, 应在4h内使用为宜。

3 与硝酸脂类药的配伍

硝酸酯类药物是扩血管类药, 在临床中比较常用, 因对钠离子摄入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有严格的限制, 临床医生会选择5%葡萄注射液作为在静滴该类药物时的溶媒, 当患者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和合并有糖尿病时, 会按每3~4g葡萄加入胰岛素1 IU在输液过程中应用, 以对输入的葡萄糖进行对抗, 相关研究表明, 在胰岛素与硝酸脂类药物配伍时, 硝酸异山梨酯20mg、硝酸甘油10mg、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各药相对含量变化在8h内<5%, 无明显外观变化, 微粒数在各时间点的情况均符合药典的要求。

4 与脑乐欣配伍

脑乐欣具有激活、修复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为脑代谢改善药, 临床上也常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脑乐欣注射液和胰岛素注射液来配伍静脉滴注, 治疗脑血管意外及动脉硬化症所致的记忆功能减退, 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可采用褶合光谱法, 结合pH值和外观进行检查, 其定划开以差谱值来表达。结果二者配伍在8h内pH值较稳定, 外观无变化, 差谱值在8h内<10%, 两药可在室温8h内配伍使用。

5 小结

本文所列胰岛素在临床中可用于静脉输液, 为可溶性胰岛素, 对于胰岛素混悬液不能用于静脉给药, 临床上要密切对配伍液的pH值进行观察, 避免胰岛素在其等电位点时 (5.3~5.4) 有沉淀发生, 若pH值与胰岛素的等电位点靠近, 为防止出现危险情况应不宜配伍使用。应对可配伍使用的药物做好放置时间和环境温度的观察, 做好即配即用, 确保胰岛素注射制剂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 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附录V C:28.

[2]Whisnant GS, Harrell RJ.Effect of short-term feed restriction andrefeeding on serum concentration of leptin Iu insulin is ovariecto-mized gills[J].Dom Anim Endocrinol, 2002, 22 (2) :73.

配伍稳定性 篇5

1 静脉药物配伍的可行性

1.1 静脉给药治疗临床应用优势

静脉药物配伍使用是临床一种基本的治疗方式,静脉药物较之口服用药方式更利于药效的及时发挥,与口服方式用药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对于部分病症相对严重的患者而言,可争取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利于临床意外情况发生率的降低;且静脉给药方式整体治疗效果一般比较显著,对于多种口服等用药方式不便采用的治疗,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实现比较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1.2 静脉药物配伍临床应用优势

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治疗中,临床多数病症仅使用单一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尤其对于比较复杂的病症,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而不同的药物同时使用,可通过产生相互协同作用,弥补单一用药中的不足之处,利于药性的提高,并进而改善整体治疗效果。如在抗生素静滴方式应用中,因临床存在不合理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导致多种菌种的耐药性逐步增强,临床在拮抗病菌时单用一种抗生素往往较难起到明显效果,而常采用二联方式或者三联方式用药,以利于对病菌起到更显著的抑杀作用,另外,还采用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等类药物联合的用药方式,以利于治疗效果的不断改善;充分显示,静脉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同时,不同药物联合使用后,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抵消单一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治疗中不良情况发生率。此外,药物配伍使用后还可有效减少单一用药中存在的药性不稳定等情况。

2 静脉药物配伍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直接性反应

部分药物相伍使用时,会直接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并使某一种或几种药物的药性降低。如在庆大霉素的应用中,如同时使用羧苄西林等药物,即会导致庆大霉素的药性减弱。

2.2 p H值变化的影响

p H是药物稳定性以及发挥良好药效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一旦在药物配合使用中,导致p H值出现异常变化,则容易影响药物的效果,严重者甚至增加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葡萄糖p H显示为3.2时,即容易导致酸性较弱的药物药性减弱[1]。在具体用药中应注意检测不同药物的p H,以防止药物混合液因p H环境不稳定而导致用药意外。

2.3 药物配伍顺序与起效时间的影响

不同药物在配合使用中,应严格掌握准确的配合顺序,顺序不同容易导致混合液药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甚至产生相反的治疗效果。另外,不同药物起效的时间不同,应通过合理调整混合的顺序发挥最佳药效[2];同时,部分药物相伍后因药物反应时间不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输注可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如输注时间过长,容易因药物开始相互发生反应而产生不良影响,临床用药时也应加强注意。

2.4 络合作用

一旦药物配合不当会出现造成人体不良反应的络合物,如中草药中多数内含蛋白质等成分,与生理盐水混合使用后,即容易形成络合物,影响整体药效,且较易发生意外情况。

2.5 盐离子作用

胰岛素以及两性霉素B等胶体溶液型药物,遇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以及氯化钾等注射液时,容易受到盐离子作用,致使药液出现沉淀,破坏药性的平衡性,甚至会产生用药危险。

2.6 降解作用

在药物相伍使用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以使混合药液达到较好的配置比,利于药性的充分发挥,并防止部分药物因相互作用发生药性降解。如葡萄糖注射液(5%)与苄西林钠溶合时,即容易对苄西林钠产生降解作用,导致药性降低[3]。

2.7 附加剂相互反应的影响

部分药物在生产时,根据药性的需要会辅助加入一些添加剂,以利于药效的改善,在与其他注射剂配伍使用中,应对药物的附加剂情况比较熟悉,以防止附加剂与其他药物相互之间发生不良作用,影响药效且导致毒副反应的增加。如辅酶A在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时,因辅酶A中韩勇葡糖糖酸钙附加剂,即容易与地塞米松相互作用,并生成沉淀物严重影响药效。

2.8 其他影响因素

除以上比较常见的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外,药物配置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空等也会因发生氧化反应等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另外,部分药物对光比较敏感,在使用中应注意避免受到光的作用,如四环素、维生素B2等药物。

3 静脉药物配伍临床稳定性应用探讨

基于以上对静脉药物配伍使用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的分析,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强注意。 (1) 在静脉药物配伍前应通过药学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等方式,对不同药物的用药禁忌熟悉,防止在使用中产生不合理配伍现象。 (2) 对于与其他药物相伍使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应注意总结,避免出现明显的临床用药禁忌。 (3) 对于应用较少的药物配伍时,应先进行严格相关的实验,在保证配伍可行性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4) 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是促使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在药物相伍使用前,应确保配伍后药效的增强。 (5) 对于配伍后药效增加明显,但同时容易发生临床严重不良反应的配伍方式应慎用。 (6) 一旦应药物配伍不当导致临床意外,要及时对症处理,以防止出现恶化或者发生医疗纠纷。

4 小结

静脉药物配伍使用是当前临床静脉用药常用的方式,在增强临床药效,并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可行性;但因药物药理机制不同等原因影响,部分药物在配伍使用中,不仅无法实现更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反会降低部分药物的药效,并增加临床不良情况发生率,因此,临床在采用静脉药物配伍方式使用中应慎重,应严格和全面掌握静脉药物配伍中易出现的不良情况,并注意总结临床经验,以减少或避免临床用药意外的发生率,促进临床用药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刘艳秋, 宋沧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配伍案例分析及其对策[J].当代医学, 2010, 16 (12) :140-141.

[2]唐惠娟.静脉药物接续使用的配伍变化[J].海峡药学, 2009, 21 (12) :211-212.

配伍稳定性 篇6

1 头孢哌酮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

1.1 5%葡萄糖注射液

金慧萍等[2]将头孢哌酮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制成4 mg·mL-1的溶液,在8 h内,外观、pH值均无变化、用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放置过程中的含量及杂质变化,测定头孢哌酮钠含量稳定,杂质总和含量<0.8%,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得出二者可以配伍使用的结论。张梅君等[3]模拟临床大致用药浓度 ,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含头孢哌酮钠10 mg·mL-1的混合液,在6 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增加也不明显。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二者可以配伍使用。但24 h后,出现肉眼可见浑浊,建议临床配伍使用时应尽快输完。

1.2 10%葡萄糖注射液

张梅君等[3] 模拟临床大致用药浓度,以10%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含头孢哌酮钠10 mg·mL-1的混合液,采用RP-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并同时考察其外观、颜色、pH值变化。在6 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增加也不明显,性质稳定,两者可以配伍使用。但12 h后,溶液有明显浑浊,建议临床配伍使用时应适当加快输液速度。李克卉[4] 在室温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头孢哌酮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同结论。

1.3 0.9%氯化钠注射液

吴敏[6]将头孢哌酮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制成为浓度4 mg·mL-1的溶液,在室温20 ℃下,于配伍后8 h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pH值及外观都无明显变化,含量在98%以上,变化不大。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临床使用时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更合理。与报道中[1]头孢哌酮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最稳定吻合。

1.4 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

参照临床用药习惯,将头孢哌酮钠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含头孢哌酮钠10 mg·mL-1的混合液,室温下放置6 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增加也不明显。24 h后混合液,除杂质峰略有增高外,pH值、外观均无明显变化。配伍稳定,二者可临床配伍使用。

1.5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李克卉[4]在室温下将头孢哌酮钠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头孢哌酮钠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在室温下(25~30 ℃)配伍稳定,24 h内含量变化不大,配伍稳定,临床可配伍使用。

1.6 木糖醇注射液[6]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头孢哌酮钠加入木糖醇注射液中,配制成为浓度4 mg·mL-1的溶液,在室温20 ℃下,于配伍后8 h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pH值及外观都无明显变化,头孢哌酮钠含量为98.96%,稳定性好,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2 头孢哌酮钠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2.1 甲硝唑注射液

杨克钊等[8]将头孢哌酮钠与甲硝唑注射液按临床要求配置成适当浓度混合液,在25 ℃、37 ℃,8 h内溶液澄明,pH值、含量无明显变化。在5 ℃,20 min后混合液稍有浑浊,2 h后瓶底有黄白色物质析出,可能是由于头孢哌酮钠加入甲硝唑注射液中,温度降低,甲硝唑溶解度降低的原因。故在气温较低的天气下,应注意两药配伍有无浑浊现象。

2.2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陈琳[9]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配伍后,在25 ℃下,8 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紫外扫描未见其他吸收峰,说明未产生新物质,头孢哌酮钠及替硝唑的相对百分含量均在允许范围内(>97%)。结果表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可以配伍使用。

2.3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尹建平等[10]模拟临床用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头孢哌酮钠和奥硝唑两种药物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和酸碱度等指标,对配伍液进行稳定性研究。6 h内配伍液中两种物质含量变化均<5%,且无显著外观变化。6 h后配伍液逐渐出现浑浊,定量加入5%NaHCO3溶液后恢复澄明,与文献报道相符[11],在同等条件下,配伍液加入5%NaHCO3溶液后配伍稳定性时间延长。认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奥硝唑注射液混合后在25 ℃下6 h内未发现明显外观变化,且两者含量变化均小于5%,提示临床可配伍使用,但配伍后应在6 h内使用完毕。

2.4 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

周学琴等[12]观察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液中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采用HPLC测定配伍液在放置后7 h后,配伍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及含量的变化,结果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变化不大,pH值无明显变化、配伍颜色无明显变化,澄明度检查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絮状物、色斑等异物,稳定性好。

2.5 利巴韦林注射液

李革晖等[5]模拟临床用药大致浓度,将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三种输液中,观察在不同温度下(4 ℃、25 ℃、37 ℃)放置8 h内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两者混合液放置在4 ℃下8 h内,微粒数超过规定标准;放置于25 ℃、37 ℃ 在8 h内混合液均澄明,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三种输液中配伍8 h内性质稳定,可临床配伍使用。但气温较低的天气,两药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增多的可能。

2.6 维生素C

模拟临床用药习惯,张南生等[13]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配制维生素C与头孢哌酮钠的混合液,置25 ℃下,6 h内观察其稳定性,对比紫外图谱,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吸收峰及峰形无变化,说明配伍液性质稳当,临床可配伍使用。

2.7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康明[14]将头孢哌酮钠经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溶解后取1.5 mL,分别和0.2%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2%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各1.5 mL制成配伍液。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后,立即出现乳白色悬浊液,管壁可见白色的微小固体颗粒,经振荡不消失。说明头孢哌酮钠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配伍禁忌,临床不可配伍使用。

2.8 盐酸氨溴索

张南生等[13]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配伍,在室温(25 ℃)条件下观察头孢哌酮钠与盐酸氨溴索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头孢哌酮钠的紫外光谱变化,结果实验条件下与盐酸氨溴索产生白色沉淀。

2.9 氨茶碱

张南生等[13]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配伍,选择在室温(25 ℃)条件下观察头孢哌酮钠与氨茶碱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头孢哌酮钠的紫外光谱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实验结果5 h后,配伍液颜色呈淡黄色,头孢哌酮钠含量在95%以上,可能与氨茶碱本身不稳当有关,说明临床可以配伍使用,但与氨茶碱配伍使用时最好在5 h内用完。

2.10 穿琥宁注射液

胡音哲[15]等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制配伍液,观察其稳定性,其结果是:混合液的不溶性微粒、外观、pH值变化均属合格范围,配伍后两药的含量变化较小,最大浓度组穿琥宁含量变化为0.041%,头孢哌酮钠含量变化为0.1%,该实验结果显示两药配伍属于合理性配伍,提示临床可以将两药配伍联用。

2.11 双黄连注射液

据李文杰[16]报道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头孢哌酮钠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混合液,于23 ℃下观察4 h,其混合液外观、pH值、自身效价及紫外吸收光谱无显著变化,临床可配伍使用。

2.12 莪术油注射液

张莉等[17]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头孢哌酮钠与与莪术油注射液混合,发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莪术油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较差,3 h内溶液变棕色,pH值无明显变化,莪术油注射液含量下降近50%,不宜配伍使用。

3 结 语

配伍稳定性 篇7

1 试验

1.1 仪器

Agilent 1100型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安捷伦公司) ;pHs-3C型pH计 (上海智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WZZ-2S数字式自动旋光仪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BP211D电子天平 (德国塞多利斯公司) ;Cary-100紫外分光光度计 (美国瓦里安公司) 。

1.2 试药

亚胺培南标准品 (印度Ranbaxy Laboratories Limited公司) ;齐佩能 (印度Ranbaxy Laboratories Limited公司, 批号:15883899) ;5%葡萄糖注射液 (5%GS,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306) ;10%葡萄糖注射液 (10%GS,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118)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NS,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128) ;0.9%氯化钠注射液 (0.9%NS,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202) ;注射用水 (医院自制) ;甲醇为色谱纯, 乙酸、乙酸铵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tlantis C18柱 (150mm×4.6mm, 5μm) ;流动相:甲醇-0.01mol/L乙酸铵缓冲液 (用乙酸调节p H至3.6) (5∶95, v/v) ;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98nm;进样量:20μL。

2.2 测定方法

2.2.1 吸收波长的选择

配制10mg/L的齐佩能水溶液, 以注射用水为空白, 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测定, 结果在298nm处亚胺培南有最大吸收, 而西司他丁钠无吸收, 本实验因此选择此波长为检测波长。尽管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该波长处也有吸收, 但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其色谱峰可与亚胺培南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 不干扰测定[2]。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亚胺培南标准品5.0 mg于100mL量瓶中, 用0.01mol/L乙酸铵溶液稀释至刻度, 分别精密吸取2、4、6、8、10、20mL于25mL量瓶中再用0.01mol/L乙酸铵溶液稀释至刻度, 加上第1次稀释液组成系列标准溶液, 分别进样20μL检测, 以亚胺培南峰面积为纵坐标, 亚胺培南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 进行线形回归, 得亚胺培南标准曲线为A=34.1771C0.2162, R2=1.0000, 显示亚胺培南在4.0~4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

2.2.3 回收率实验

按照2.2.2项下的处理方法操作, 精密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亚胺培南溶液, 进样检测, 计算回收率, 结果如表1。

2.2.4 输液样品的配制

参考临床用量, 取齐佩能1.0g于100mL量瓶中, 分别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 混匀, 即得亚胺培南4种样品溶液。

3 结果与讨论

3.1 含量测定与结果

按照设定的时间点, 顺次精密吸取上述各配伍液0.2mL于100mL量瓶中, 用各输液稀释至刻度, 分别进样检测, 以亚胺培南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得亚胺培南的含量, 并以0h时的含量为100%, 计算其他不同时间的百分含量, 结果见表2和图 (1) 。

3.2 外观变化

观察3.1项下各配伍液内外观的变化。结果齐佩能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在4h内均显黄色, 而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在6h内未出现颜色变化。

3.3 讨论

3.3.1 亚胺培南的结构与分离

亚胺培南为两性化合物, 具有类似第二甲酰胺的甲脒结构, 因其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致使环绕C-N的自由旋转受阻, 因而存在一对类似顺反异构的构象异构体。构象异构体一般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能量, 相互转化, 处于动态平衡, 如采用的分离技术对构象异构体有识别能力, 可将二者分离。本文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就能将二者分离。但是尝试用亚胺培南顺式异构体的峰高作为测定含量的依据, 尽管线性良好, 却发现除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比例稳定外, 在其他3种溶媒中比例随时间逐渐下降, 因此只能选择亚胺培南两异构体峰面积之和作为测定其含量变化的依据。

3.3.2 溶液pH对亚胺培南的影响

据2005年版药典规定, 葡萄糖注射液pH3.2~5.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3.5~5.5, 0.9%氯化钠注射液pH4.5~7.0。已有研究表明, 亚胺培南在pH7.0左右的水溶液中较稳定, 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均可催化亚胺培南的降解, 因此在p H不同的溶媒中, 齐佩能的稳定性也应有所不同。从外观变化看, 齐佩能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在4h内均显黄色, 而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在6h内未出现颜色变化。说明齐佩能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中产生了化学反应, 而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可能未出现化学变化, 初步推测齐佩能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较稳定。

4 结语

从含量变化看, 2 5℃, 6 h内齐佩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pH=3.6) 的配伍液中亚胺培南的含量下降最快, 6h时仅为30.0 9%;与5%葡萄糖注射液 (pH=3.8) 和10%葡萄糖注射液 (p H=3.7) 的配伍液中亚胺培南的含量也下降至35%左右;而与0.9%氯化钠注射液 (p H=6.1) 的配伍液中亚胺培南的含量在6h内仍有96.73%;可见在同一温度条件下, 随着溶媒pH的下降, 齐佩能在溶媒中的稳定性下降。

综合实验结果, 为确保齐佩能的稳定性, 建议齐佩能在临床上应尽可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若与其他3种注射液配伍, 则应不超过1h滴完, 才能保证配伍液中亚胺培南的含量维持在新配时的80%。

摘要:目的 考察齐佩能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4种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HPLC法考察25℃, 6h内4种配伍液中亚胺培南的含量变化, 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结果 pH对齐佩能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结论 pH影响是齐佩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齐佩能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最为稳定, 在其他3种注射液中较不稳定, 尤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甚, 建议在临床上应尽可能将齐佩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关键词:齐佩能,输液,稳定性,HPLC

参考文献

[1]刘浩, 王红武, 仇仕林, 等.碳青烯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峰形研究.亚胺培南色谱峰的展宽和裂分[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3, 28 (8) :468~471.

[2]吴小红, 王明娟, 胡昌勤,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 30 (10) :591~593.

配伍稳定性 篇8

1 仪器与药品

1.1 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PHS-3F酸度计 (上海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 ;电热恒温水浴锅 (北京医疗设备厂) 。

1.2 药品

头孢地嗪钠对照品 (纯度为98.1%, 河北省药物研究所提供)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 (规格:1.0g,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鲁亚有限公司, 批号:0731701) ;5%葡萄糖注射液 (简称5%G S, 批号:070413) ;10%葡萄糖注射液 (简称10%G S, 批号:070609) ;0.9%氯化钠注射液 (简称N S, 批号:070427) ;以上3种输液均来自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射用水 (批号:20070801) 为本院制剂室自制;乙腈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配伍方法与结果

2.1 配伍方法

配伍临床用药浓度, 取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各1.0 g分别加入到4种输液40mL中混合均匀, 在25℃下放置0、1、2、4、6、8h, 分别考察配伍液外观、p H值和含量的变化。

2.2 外观和p H值的考察

各配伍液在8h内均澄清, 无沉淀及混浊发生, 也无颜色变化, pH值明显变化结果见表1。

2.3 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2]

色谱柱为Kr o ma si l C1 8柱 (2 5 0 mm×4.6 m m, 5μm) , 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 (10:90, 磷酸调pH5.5) , 检测波长260nm, 柱温25℃,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按头孢地嗪钠峰计不低于2000, 头孢地嗪钠与相邻峰的分离度>1.5, 色谱图见图1。头孢地嗪钠 (tR=8.8min) ;A.对照品;B.供试品

2.3.2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称取头孢地嗪钠对照品适量, 加流动相制成6.44mg/mL、12.88mg/mL、25.76mg/mL、51.52mg/mL、103.04mg/mL的溶液, 按“2.3.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 (A) 对浓度 (C) 进行回归, 得回归方程为A=2.378×10-4C+1.804×10-3 (r=0.9999) , 即头孢地嗪钠在6.44~103.04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3 回收率试验

取处方比例量的辅料, 按标示量的80%、100%、120%定量加入头孢地嗪钠对照品, 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40mL, 摇匀, 过滤。按“2.3.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计算回收率 (表2) 。

2.3.4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注射用头孢地嗪钠适量, 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25mg/mL的溶液做为供试品溶液, 进样20μL, 记录色谱图, 读取峰面积积分值, 按外标法计算含量。并以0h时的含量为100%, 计算其他时间的百分标示含量。结果见表3。

3 讨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含量及考察其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操作简便易行, 结果令人满意。

结果表明,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GS、10%GS、NS和注射用水的配伍液, 25℃下8h内溶液澄清, 外观均无变化, p H值变化在1之内, 含量维持在96%以上, 含量测定时未见其它色谱峰的出现, 说明无分解产物生成。可见,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后, 在8h内未发生明显的物理及化学变化, 可以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7.

【配伍稳定性】推荐阅读:

配伍分析07-01

优化配伍07-02

配伍观察07-08

配伍规律08-01

配伍禁忌08-05

配伍治疗09-19

复方配伍09-20

输液配伍10-06

不良配伍10-08

中药配伍11-27

上一篇:房地产经纪人市场下一篇:价值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