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精选12篇)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1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作为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重任的高职学院, 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成败, 系于教师;而教师大计, 重在师德。高职学院的教师在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既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更是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自我修养, 真心、真情、真诚爱戴学生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 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即师德。这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核心是要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范, 贵在自觉;以身作则主要指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和道德威信,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时刻意识到自己是教师, 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才能不负众望, 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形成学生对教师的敬爱, 从而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在即将进入“十二五”的新时期, 师德建设更应充分发挥“关爱学生”这一师德建设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要解决好爱学生的问题。一要关爱学生。爱是教育中必然的成分, 也是最主要的成分。学校教育的真正起始和根本, 就在于全体师生员工之间的小爱、大爱、博爱。小爱之于己, 大爱之于人, 博爱之于自然、社会和国家。当爱和教育结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爱的教育。而当这种爱的教育教给了人们爱的能力和习惯后, 就形成了一种爱的文化。爱学生和爱子女当然不能“等价”, 区别在于爱子女是本能, 是与生俱来的;而爱学生是理性培养的。二要会爱学生。爱生有情, 还要会用情, 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的同时, 还要讲究方法。努力干只能是称职, 用心干, 讲究方法才能干出优秀,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仅要面对学生的现状, 更要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 利用时机, 思考合适的方法, 来提高学生的品味和能力。三要行为示范。优秀教师在行为上一定是学生的表率, 是道德模仿的榜样, 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教师一定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 要求学生不做的, 教师坚决不做, 提倡的带头做, 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学生的学风和其他行为规范, 去引领学院的风尚。
二、努力钻研业务, 用心、用力、用功提升业务水平
业务是教书育人的载体。在高等职业院校中, 技能型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发展十分重要。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作为一名师德达标的教师, 首先应爱岗敬业,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其次, 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 潜心钻研, 才能真正传授知识。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根据职业院校教育特点, 既要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的理论研究, 又要具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既要强化自身的技能训练, 又要在组织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在工学结合的思路下开展教学改革和探索, 并力求使自己讲授的知识始终站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中, 必须要强化“立业”的观念, 努力钻研业务。同时, 也要注重教师群体的发展, 只有形成合力, 才能带动整个学校的长远发展。要加强教研活动, 集思广益, 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 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应当说, 在师德建设中,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的学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是教师立业的基石。学生看老师, 既看德, 也看才, 只有德才兼备, 学生才会真心爱戴你。“德者, 才之资也;师者, 才之帅也。”作为教师, 除了自身道德修养外, 还要刻苦钻研业务, 勤奋上进, 避免浮躁, 避免在教学上“缺斤短两”, 认真讲好每一堂课;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 增强团队意识, 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还应讲究方法, 授业有道。课堂教学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着重研究听课对象, 研究学生的心理, 不同的学生讲究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实施课堂互动, 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 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 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 拘泥于传统, 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学生群体非常年轻,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 学生群体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 所以, 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先进的知识, 不断促进知识更新, 努力站到本专业的前沿, 同时, 还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自觉地将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带给学生。
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批评精神, 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过去的知识定论, 敢于和善于挑战权威。对于扑面而来的新信息, 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经过过滤、筛选、比较、鉴别, 将有益的东西告诉学生,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态度看待知识,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 加强师德建设对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修身立业, 才能真正形成高职院校良好的师德师风, 从而带动整个学院的长远发展, 提高学院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
[2]叶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 2006, (2) .
[3]许淑媛.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J].教书育人.2007, (10) .
[4]张述梅, 任桂珍.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8, (2) .
[5]阎海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 (3) .
[6]高维峰.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探索[J].科协论坛, 2009, (1) .
[7]王学农.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2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果的反映。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再生产,同时也要促进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教师德性乃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师德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可以说一肩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相应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个性和思想道德,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动。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有人说,教师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底线,一个是教化人的灵魂,一个是救治人的身体,如果教师没了师德,医生没了医德,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将会不可遏止。第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不仅是几千年为人师表的古训,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教师道德要求教师严于律已、以身做则、为人师表,在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模范的道德行为起好表率带头作用。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会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
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活动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仅限于他的学生时代,通常会波及到学生的整个人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平庸,都将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极其深刻久远的印记,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发展与变化。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师德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在下面几点:
1、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背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和行为。
2、是不尊重学生人格,不公正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体罚、变相体罚。
3、是动员学生参加收费补课班,向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
4、是收受学生、家长钱物,利用学生家长谋取私利。
5、是无视组织纪律,在校外从事商业活动影响工作。
6、是仪表不端,谈吐不雅,行为不轨。
7、是对待家长态度粗暴、冷漠、无理。
8、是违反教育教学纪律,酒后上课,擅离课堂,随意拖堂,在课堂接打电话、会客。
9、是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拨弄是非,破坏团结,影响同事关系。
10、是因成绩差或违反纪律动员、逼迫学生转学、休学、辍学。
11、得过且过,不争先锋,甘居中流。报酬与劳动效率无法挂钩,教好教坏一个样。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责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牵动,也是搞好教育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自觉地抓好师德建设工作。
针对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着眼于以下六个方面:
1、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精神;
2、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学识,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了解,并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
意识,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3、是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是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
5、是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6、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
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部门的不断努力,不断研究和探索当代师德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师德建设创新。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3
关键词:思想创新;文化强国;核心策略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86-02
谈到文化强国建设,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立即陷入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三元结构中,试图整合三者优长为中国找到一条文化科学发展之路。实际上,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是不正确的。因为文化共性不是三者所能概括的,是超越三者范畴的;而且,个性从来都是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其丰富性更是抽象类别所不能理解的。于是,我们不得不追问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或者说源头是什么。
一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不能泯灭人类的文化需求,反而增进了人们的文化权利。多元的文化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更好的、更广阔的、更便捷的文化选择机会。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而生活质量的本质性构成要素是文化质量,特别是文化层次。普通人的文化层次每提升一步,整个国家的文化力量就增进一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文化真正强了国。
进一步追问文化层次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的结论是:思想。也就是说,思想高度决定文化高度,思想创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依据。《贞观政要·君道》一文记载,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人心向背关乎国家命运,民本思想的传承开启了唐朝盛世。美国人认为,经济发展的源泉是技术创新。建立在基础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技术创新不断开拓出新的生活图景,也不断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两者相互促进,打造了一个世界帝国。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在文化市场化思想基础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流光溢彩的文化活力。所有这一切都是思想创新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部思想创新史。
其次,是国家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的需要。任何国家都有意识形态,都有维护文化主权的责任。当前,意识形态的斗争十分激烈,西方一些国家妄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灌输给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头脑中。他们通过提供留学机会、网络影视宣传、商品输入和跨国公司的高薪待遇等途径,不断争夺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甚至培养他们的代理人。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巩固我们国家的民族自信,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就必须注重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意识形态要让国民认同,需要思想创新;文化主权要让世界尊重,需要思想创新。对中国而言,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思想创新。科学理论与国情的有机结合是一道难题,我们取得的两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进一步与时俱进也是一道难题。难题的解决依靠实践,也依靠思想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就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有效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创见,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
再次,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中國画是写意的,最核心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无论怎样借鉴它法,不能脱离这个本质和规律;舞蹈发展的规律是形体美,是模糊美,从舞蹈中的感悟是个性化的;器物文化的高雅化与风格化是其基本规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文化是要发展的,也是需要思想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同时,思想创新是在规律基础上的创新,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都是如此,如《清明上河图》《红楼梦》《茶馆》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
二
在古代,中国文化原创性为世界之首。近代以来,开始没落。当代正积极寻求突破。所谓:思想自觉,渊源久远;思想创新,任重道远。接下来的问题是:思想创新的方法是什么?厚积薄发是首要方法。没有“反本”,如何“开新”?专业积累至关重要。思想是一个历史有机体。思想创新必须以思想传承为前提,但传承又必须建立在真理之上。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自“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自井冈山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政权的议行合一实践经验。又如《中国植物志》是由我国四代科学家耗时45年完成的;2012年8月,我国大亚湾实验发现的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是中国高能物理几十年厚积薄发的重要成果。想来,哪一种成果不是如此呢?
厘清本质又是一个好方法。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本质弱化了,甚至不存在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本质是生命。我们说中国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成就,是因为有一种永恒的本质:生生之德。只有厘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思想创新的可能。其实,思想内涵的变革就是思想创新。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即实事求是,整合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大历史思想的优越性,实现了当代中国的思想变革和生活变革。在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我们实行的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使中国迸发出新的活力,无一不归功于对中国经济本质的深刻认知。
学术探索一直是思想创新的基本方法。学术品质是学术的生命,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需要的是目的明晰、逻辑清晰、表达简晰的经典成果。由于环境、体制和学者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学术的纯粹性被异化,学术的品质无从谈起,思想创新更是凤毛麟角。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从重塑知识分子的社会中心地位做起。因为文化中有意义者就是“道”。实践内圣外王之道的知识分子,真如钱穆在《中国知识分子》一文中所说,是“中国历史一条有力的动脉”。对真正知识分子的评价也不应以学历为准,应以学识为准。另一方面,应该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如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是否以发表刊物的级别为准,发表刊物或项目申报是否以职称学历等为限制条件等等都值得研究。笔者认为,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放开各种人为设置的限制,让学术成果自由竞争,看谁的成果影响力大,谁的成果才是真正的经典。
介入生活是思想创新的第四种方法。有人,就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思想来自生活,思想创新更来自生活。思想只有对生活产生影响,才能实现其价值。而现在沉睡在著作、期刊、网络中的无人问津的思想比比皆是,也许成了毫无价值的废纸。学术的生活化,需要鲜活的言语;思想的共鸣感,需要真切的情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发现新现象,交流新问题,得出新真知,才能促进思想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三
思想创新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怎样具体实施呢?这是一个操作性或方案性问题。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当代中国人的灵魂是什么,这个精神性问题没有解决,谈思想创新和文化强国是缺乏内在动力的。思想创新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三个倡导”和“中国梦”很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中国梦,有利于构筑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利于指导全民族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宣传与教育、典型与示范、行动与参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思想信仰。有了思想信仰,思想创新才有方向。当前,培育法治信仰至关重要。
构建原创学术话语权,同样刻不容缓。思想创新主要是原创性学术的产生与推广。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下,西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危险。要改变这种局面,构建原创学术话语权事关民族命运。中国学者的“中国立场”和“世界表达”都有待提高。民族复兴中的中国表述,国际进程中的共同关注,都需要新的中国式的话语。怎样原创呢?培养中国智慧、中国逻辑和中国语言是关键。中国智慧是来自古典中国的文化的,有深厚的积淀和优秀的精华。中国逻辑是富有唯物辩证法精神的,是实事求是的。中国语言是内涵丰富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也是具有文化感召力的。
思想创新转化为中国力量,是关键一步。2013年,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仅为10%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还有待研究。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关键就在创新驱动,特别是技术创新驱动。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只有下基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把思想变成百姓素养,就是成功。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在于它的及时性和传播性。学者在文化强国中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政策服务、媒体表达、市场运作等途径实现。
总之,思想自信是思想创新的心理支柱,创新能力是思想创新的技能支柱,文化环境是思想创新的平台。在思想创新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不断协同合作,不断影响社会,相信文化强国梦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论文化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王资博.中国梦视野下文化强国建设的功效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 发展不平衡。
从横向来看, 无论电子政务发展, 还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总体上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电子政务发展比较快, 政府门户网站所占比例大, 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从纵向来看, 中央、省市行政层级比较高的政府及其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比较快, 门户网站建设比较完善, 而行政层级比较低的政府或部门, 相对落后。据统计中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实现度仅为22.6%。这说明, 我国电子政务无论信息的实用性、完整性, 还是实质性的电子政务功能都还有很大差距。
2.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
这不仅体现在一些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名、域名不规范, 更重要的是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设计缺乏最起码的规范, 导致一些政府门户网站形象与政府形象有较大差距。
3. 相当一部分政府门户网站有名无实, 信息不更新, 没有深入链接, 有的甚至变为“死网”。
据机构调查评估, 目前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 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 约有1/3的政府网站应用价值比较低, 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的信息无时效价值等现象;许多网站只有静态功能的介绍, 欠缺动态信息交流;有的网站与用户交流沟通的手段单一;还有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着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不紧, 脱离实际等问题。
4. 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 各
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 政府网站数量快速增加;但另一方面, 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不高, 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难以解决。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 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国外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看, 电子政务的发展, 首先要有一个功能完善、进出便捷的门户网站, 这是实现电子政务各项职能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如果公众不能从政府的门户网站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 就等于堵塞了的电子政务的服务通道。以美国的白宫网站为例, 该网站实际上是所有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的中心站点, 在该网站上有一个美国政府站点的完整列表, 可以链接到美国所有已经上网的官方资源。同时白宫网站上所有内阁级 (相当于中国部委级) 的站点都提供了文本检索功能, 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这些站点上的所有文献和文章。所有这些都为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各种信息、接受政府提供的服务, 创造了条件。
二、解决办法
1. 树立服务意识, 以服务社会公众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 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 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 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使合适的个体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所以本文认为后台应用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 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 它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 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使零散的信息成为有用知识, 使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的知识, 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决策支持。只有通过整合, 才能为民众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2. 以实事求是的心态建设政府门户网站
近年来, 各级政府网站纷纷设立“领导信箱”, 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形式很好, 群众也十分欢迎, 但是在许多政府门户网站来信却“石沉大海”, 导致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据调查统计机构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互动性进行百分考核, 发现60分以下的网站竟多达61.5%。我认为改变这种现象有两种思路:第一, 以电子政务的客观要求, 反向“逼迫”自己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优化工作流程。设立了“网上办公”, 不论涉及多少部门, 就一定要让百姓足不出户能够办成。当然, 政府给自己出了难题, 方便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选择。第二, 以实事求是的心态将电子政务的功能缩减到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 做不到的不再强求。虽然这样的选择有些消极, 但是起码不失信于众, 起码还算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3. 充分认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加大力度搞好网站建设, 为下一轮更深层次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基础
三、结语
充分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 将政府门户网站不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 在陆续建设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 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 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 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对网站内容、建设等进行统一管理, 网站群建设模式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模式;正确处理政府门户网站与各政府机构的内网与外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邓茜易凌志: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群的电子政务绩效实证研究.情报科学, 2008年10期
[2]许文秀:试论在构建服务型门户网站中理念更新的问题.山西科技, 2008年5期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篇5
师德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
为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而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三者形成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学习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后,我认为当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为
人师表,其次要教书育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问题的解惑者,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会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学习,以便将来报效国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教育不仅要有专门的课程,而且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利用自己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使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得到提高。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6
今天的世界缺什么?第一不缺技术,大量的技术已经产生。第二不缺资源,美国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出口。印度尼西亚有大量的煤、铁矿石,但他们抱怨价格太低,可见全球资源供给非常充足。今天这个世界也不缺资本,美国的企业有两万亿美元的现金在银行账户上“睡觉”,更不用说美联储联手日本银行一起印钞票。另外,这个世界也不缺人才,清华大学这么多人都在等着创业。
缺什么呢?缺的是良好的公共政策。当今世界,在我看来最差的、最糟糕的就是政府的政策,因此,政府的政策必须改革。目前,欧元区、美国、日本、英国都面临着巨大的公共债务。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政策的危机是在不断产生、不断被解决中演变的。
1890年的英国,当时认为资本主义崩溃了,英国上议院自发推行改革,在英国推行最基本的公共福利,包括基本的住房、公共医疗。1910年的美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很多人认为大的公司崛起后,小企业就没有机会,当时的小罗斯福总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美国人再次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来挽救经济,从而开始了大规模的立法改革。美国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1980年,当时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面临着危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推行的改革措施,带来了所谓全球化的种种繁荣。
当然,今天美国的问题不能全部归咎于1980年撒切尔夫人、里根的改革。今天的问题很复杂,既要让公共财政在收税方面更加有效、更加公平,支出方面也要更加有效。而美国政府70%-80%的公共福利性、立法性、权利性的支出都是给了不需要支持的人,真正需要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些公共开支反而没有落实到实处。
那么,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来自哪里?很显然,经济增长必须来自那些在公共政策方面,在经济政策方面敢于创新,有新思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国家和地区。目前,美国看不到苗头,看不到希望。欧洲整体上讲也没有希望,还需要探索。
中国面临着领导人换届。因此,我们衷心地希望中国的新的一代领导人能够做到,不仅总结中国过去成长的经验和教训,更应该放眼看世界,真正意识到我们在世界级竞争中最缺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真正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一旦把改革搞对了,其他的问题都会轻而举地解决。
首先,政府怎样管理经济?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的市场有很多资金和企业家,也有很多市场,但是,投资不到位的问题却比较严重。企业家比较悲观,往往在政府的审批环节卡住了。而审批环节被证明并不是最有效的管理经济的办法,因此,这个环节必须改革。部分审批不仅要放开,还有一部分的审批,以及由审批造成的经济领域的冲突,都应由法律体系来解决。
在过去22年,中国股市以接近10%的增长速度,股市平均的年价格增长指数是1.3%,远远低于通货膨胀。且不要说我们的增长速度慢得可怕,归根到底还是我们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地按规矩办事。上市之后,不认真按照治理办法召开董事会,不认真讨论投资方式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违规以后,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监管,以致投资者上诉无门。
因为各家上市公司普遍由地方法院管辖,而地方法院往往更愿意支持、保护本地上市的大股东,这种法律体系很容易让投资者失去信心。从长远来看,只有合理、有效的法制体系,才能支持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抛离地方政府的干预,建立中央级的高级法院直接管辖证券上市公司有关的法律法案,就显得十分必要。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7
加强实验室建设, 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是高校一直追寻和探索的奋斗目标。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具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比较稳定的实验技术师资队伍, 是实现我国高等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育和科研水平的一件大事,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因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 参加生产实践。因此, 在大学阶段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素质。
2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做好规划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切实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起来, 应该树立“没有一流的实验室,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就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的观念。逐步理顺实验室队伍的管理体制, 完善其管理机构。首先, 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 对实验室资源调配、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等重大问题起到决策作用。其次, 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和修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的实施。
3 科学设置岗位, 实行岗位分级, 设立关键岗位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与一般教师, 他们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 实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 实验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也是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者。工作头绪多, 技术含量较高, 所获得的成果形式多样。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其工作差异性, 按教学实验任务、常规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项目,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 做到科学定岗定编。在此基础上, 分级设立不同的岗位, 如:设立实验室关键岗位。即在部分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公共测试平台等岗位上设置关键岗, 与学校最高的岗位津贴相同。首席实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 稳定实验室骨干队伍, 尤其是可以鼓励部分水平高、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去实验室工作带动实验室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4 加强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是确保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因素。高校实验室队伍是教学、科研和对外社会服务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保障工作。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内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趋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培训力度, 抓好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尽快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内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师资业务水平主要表现在:a.实验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 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b.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 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对实验室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d.参与工程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可采取短期和长期进行, 或以业务交流的形式分批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骨干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到相关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就该领域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服务。
5 鼓励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对此, 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及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 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 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所以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又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 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培养成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 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仪器设备和改进创新实验方法。对简单的仪器设备、教学模具能够做到自制、自改, 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更新研究项目, 学校要组织专业同行人员联合攻关。真正作到把引进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奖励。
6 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工作中, 实行“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 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 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 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7 结论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层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用人模式和长效激励机制, 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地位,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针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篇8
一、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讲, 政党的先进性, 是指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代表和实现本阶级利益的各种思想和行动的集中体现。而共产党的先进性,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 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它要求党必须始终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前列, 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 也是我们从建党以来就一直确认和坚持的标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 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 又是历史的。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 而且体现在它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中。党的先进性, 就是要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 把对党的成员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
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实践反复证明,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搞好党的建设, 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如果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 那样一种昂扬锐气, 那样一种浩然正气, 而变得明哲保身,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以至滥用权力, 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那么, 我们最后必然失去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兴亡的规律, 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因此反复强调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 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衰, 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是得到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一个政党, 如果丧失了先进性, 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 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 就必然会衰亡。党的先进性问题, 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
三、如何坚持党的先进性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 党的先进性就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资格。没有党的事业的发展, 党的先进性就没有任何意义;党丧失了先进性, 党的事业也同样不可能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 并努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此, 我们必须坚持;但只有在发展中坚持, 才能真正地坚持。因此, 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党的建设, 提高党自身的素质,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牢记党的宗旨, 坚持执政为民, 处理好党群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 下大气力解决好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要密切联系群众, 关心群众疾苦,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处理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解决好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问题,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斗争又共处的关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 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同时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侵蚀;要扩大开放,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提高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能力,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五是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坚持党的先进性, 是全党的大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 都要增强责任意识, 从自己做起, 为党增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 努力学习, 加强党性修养, 牢记“两个务必”, 勤政廉政, 提高免疫力, 不断经受考验, 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作出努力。
摘要:通过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 阐述了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并提出了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先进性,党建工作,核心
参考文献
[1]刘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党建研究》, 2003, (10) 。
[2]李忠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靠什么保持》, 《人民论坛》, 2005, (01) 。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9
1 硅材料技术专业带来的思考
去年我院硅材料技术专业的成功建设就是围绕乐山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及硅材料产业集群的建设需要, 顺应产业发展需要, 贴进区域经济、服务地方支柱产业, 形成了政府、企业、学院共同参与的专业开发模式, 在短短一年内取得一定的专业品牌效应, 招生成效显著, 学生的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供不应求, 乐山市政府特授予我院为“乐山市硅材料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还由我院牵头正式组建了乐山硅材料职业教育集团, 根本宗旨整合教育资源, 形成整体优势, 突出专业特色, 增强总体实力, 集团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专业发展为纽带,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 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 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已初步形成了专业知名度。
2 以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引作好专业的调整与布局
2.1 重新调整专业布局
在“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办学思想指导下, 将专业的开发和建设为引领系部各项工作的龙头, 按照16号文件的指引, 在专业布局上, 重点加大对材料系的建设, 集中发展以硅材料及光伏专业为龙头, 太阳能能源专业配套专业为重点的专业建设布局。从学科发展布局和调整来看, 我院下一步将重点发展硅材料及光伏材料的学科专业, 目前学院已正式成立材料工程系, 2009年围绕太阳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发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 2010年开发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 2011年以后逐步开拓光伏设备、光伏系统器件方面的专业, 形成以围绕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群。
2.2 重新审视专业设置
在“同一名称的专业, 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可以且提倡有不同的侧重与特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 扎实做好专业的调研工作, 主动融合到地方经济的发展, 做到专业围着产业转、课程对着岗位设, 重新思考每一个专业的设置、专业服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进一步找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整合地方企业的资源优势为专业服务, 促进专业与产业联动。
3 科学地实施新专业开发的市场程序, 确保新专业的开发设计工作
在经济日趋国际化的今天, 企业必须善于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目标顾客群从事营销, 确立企业在大市场中的位置, 这是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战略决策问题。这个决策过程是由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个环节组成的。这三个环境是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的。其中, 市场细分是企业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和前提。
从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途径看, 一般历经市场需求调研→市场细分 (划分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 (选定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 (产品设计) , 同样一个新专业的设计也→经过产业分析 (人才的市场需要分析) →专业细分 (专业服务岗位对接) →专业目标市场选择 (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
4 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4.1 承载有课程岗位对接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实现专业设计目标的核心, 也是实现专业设计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等环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体现“融岗位于专业, 锁定教学内容”、“融生产于教学, 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 锁定教学评价”的原则。在“硅材料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我们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的设置紧贴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构建专业平台课程和核心能力课程, 其中四门核心课程紧贴企业生产实际坚持走校企共同开发教材的建设途径、在学生考核中引入与峨半校企合作开发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体系, 目前四门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和校企合作开发的硅材料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体系已成为该品牌专业所拥有核心专业产权, “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也正沿着建设思路良性建设中。
4.2 以教学团队为载体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 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团队内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教学团队一般由5~7人组成, 一个专业可建设成1~2个专业教学团队。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专业中来自行业和工程技术能手的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20%,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 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积极推进“双师工程建设”, 专业内“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50%以上。加强对专业主任的聘任和管理工作, 专业主任是专业团队的灵魂, 是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是架接专业和行业的桥梁。在“硅材料技术”专业和新开发的“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专业开发中我们都聘请了来自行业有资深水平的企业专家担任专业主任, 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新专业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积极促进了新专业的基地建设和行业平台的搭建, 加快了对内部年青教师的培养。
4.3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基地建设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10
一、以党和国家全局为核心, 努力建设“大局”文化
电力企业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特殊行业, 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直接关乎本行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 而且与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 因而对电力行业广大职工来说, 不仅肩负创造丰富的经济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任务, 而且还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 是重要的社会效益的创造者。因而,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 在企业中不断培养全体员工的“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将是电力企业企业文化的核心, 教育员工不断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 树立全国电网大一统的观念, 树立为全国改革发展做贡献的观念, 特别要树立一切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服务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观念,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观念,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 才能使电力企业“优质服务”工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赋予“优质服务”工作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以电力客户为重点, 努力建设规范的服务文化
无庸置疑, 国家电网公司不仅是全国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科技密集的重要国有企业, 而且是客户数量最大, 涵盖最全, 服务层次最多, 服务要求最高的企业。在现代社会中, 电能已成为全社会须萸难离的产品。因而, 为电力客户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则是电力企业职工天经地义的职责。建立电力企业企业文化, 也必须将对电力客户的优质服务, 做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 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社会效益的提高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一脉相系, 共生共荣。要持之以恒的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决不能随心所欲一哄而上, 必须在企业中建设厚重的服务文化。一是要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素质培养, 用“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 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没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一流的电网设施做保证, 为客户提供优质和不间断的供电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 “安全文化”的建设则必然是“电力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基础, 只有具有浓烈的“安全文化”, 才能使“电力文化”底气十足。二是必须加强规范服务, 使优质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服务中的无序现象, 既能防止服务的不到位, 也可避免对客户的“轻诺而寡信”, 造成企业的负面影响。三是强化服务工作的效率, 既要杜绝内部部门之间的扯皮, 又要防止部门和员工的拖沓和不当不做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服务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与规章制度的执行, 员工素质的提高, 电力设施的改造, 配网建设的推动相结合、相依附, 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三、以“三公调度”为纽带, 真诚为发电企业服好务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 原本为一家人的诸多发电企业成为供电企业的兄弟单位, 做为从电力生产到电力销售最后到电力消费链中的中间环节, 供电企业便成为电力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中重要的联系纽带和不可或缺的媒介。因而, 供电企业不仅要真诚优质的为电力客户服好务, 而且要则无旁贷的为发电企业服好务, 要做好这一工作, 坚持“三公”原则必不可少。一是要严格执行国电公司“三公”调度工作管理规定,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调度原则, 依法加强统一调度, 平等对待所有发电企业;二是规范上网管理, 电力交易和资金结算, 努力为发电企业公平竞争搭建平台;三是定期进行厂网交流沟通, 联系政府为发电企业充分利用供电企业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优势, 解决电力供应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厂网一家, 一荣俱荣的观念, 建立良好的电力生产, 销售秩序,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为社会提供一流的电能产品。因而,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必须立足于完整、统一的电力市场, 任何人为的隔裂和自我封闭都将是不明智的。
四、以社会发展为依托, 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理念
电力企业是一个全国联网的全国型企业, 然而具体到某一个供电单位, 则是紧紧依附于地方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那种只将眼光局限于企业内部, 设想只靠企业“打斗”而取得发展, 不仅是不现实的, 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一是要充分发挥供电企业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优势, 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 获得地方发展信息, 及时的给“项目”服务, 在支持地方发展的情况下使自己获得发展;二是要依靠供电企业与所在地方企业联系广泛的优势, 及时优质的为他们提供电能服务,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也为自己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积极协助地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项任务的完成, 虽能为企业提供丰厚的利润和经济效益 (也不排除在经济上还要做一些贡献) , 但却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获得民意和政府的支持, 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要根据地方发展规划, 及时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和计划, 既能保证企业抢占到市场的先机, 又能保证服务工作的及时和到位。只有仅仅依附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围绕地方经济提供一流的服务, 才能使企业真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游刃有余。
五、以企业内“服务意识”的培养为基础, 全面建设“服务文化”
一提及优质服务, 许多同志马上联想到的是对客户的服务和对社会的服务, 而对企业内部的服务关系, 则往往被忽视, 使得服务工作形成缺失。实际上, 企业内部的服务关系, 是企业内强素质和理顺工作关系的重要方面, 没有企业内部顺畅的关系, 要搞好优质服务也是不可能的, 一是领导为员工的服务,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也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中各级领导为职工群众服好务,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因而, 企业领导必须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 坚持管理和服务的协调融合, 制订计划, 规划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 这样才能真正上下合心, 为企业的发展同心协力;二是坚持机关为基层的服务。机关是企业领导有效指导工作的专门部门, 机关工作人员对基层的工作不仅有督导权, 同时也有指导和服务的义务。各机关部门集中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在对基层工作检查时, 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特别是要将注意力放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上, 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生产为营销的服务, 生产单位和部门是供电企业的重要工作部分, 但供电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将电能出售给客户, 因而营销工作才是电力系统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者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者。因而, 生产部门一切工作都要为营销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工作更加顺畅。四是营销必须为市场服务。对营销部门和人员来说, 必须和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关系, 不能将工作理解为单纯的“买卖”关系, 更不能抱着对客户“恩赐”心理而高高在上, 必须及时了解市场, 使服务工作更加到位和及时,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营销工作再上台阶。
供电企业的工作是服务性工作, 而优质的服务是社会的需求, 只有将“服务”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 才能是优质服务工作长兴不衰。
摘要:本文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论述了做好优质服务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结合“四个服务”介绍了如何搞好优质服务。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11
关键词:四个原则;生命线;意识
一、坚持四个原则、摆重位置是基层工会工作的落脚点
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是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要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上。各级党组织要真正将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摆上各级党组织工作重要议程,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落实。
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原则问题把关,具体工作放手,加强不包办,支持不干预”,从制度上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的要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领导工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发展“党建带工建、工建助党建”,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一)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是社會主义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基层工会组织应首先从进一步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入手,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同时以落实民主管理职权为重点,不断拓展民主管理的范围、深化民主管理的层次,切实体现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
在召开职代会前,工会都要组织职工代表专门就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任务及权利、民主管理、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维权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课,使广大职工代表对自身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这一方法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好评,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有效地促进了单位的民主建设。
(二)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就必须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劳动,而且在为自己劳动,使职工认识到企业经营的好坏是与每个职工利益直接挂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经济、办好企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和企业的事情,而首先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关系到自身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对园林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生存的艰难,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企业建设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大问题,而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培养一支科技含量高,技术力量强的特色队伍,实施重点人才发展项目,调整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开放,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树立项目品牌,才能做强做大,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所以每一项工程我们都要高起点准备、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施工、高质量建成,做到大工程创名牌,小工程出精品,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人才振兴企业的发展之路,要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增强大局意识,加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为此基层工会组织应当把企业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作为落脚点,始终把握“树立大局意识、服务中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单位生产经营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提高职工的人才意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人才储备的薄厚则成为了现代社会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的获得无外乎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部引进,一个是内部培养。作为基层的工会组织,更应该重视广大职工这一巨大的人才基地,面向职工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企业助我成才,我为企业奉献”的良性循环。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关心维护”职能,注重关心职工生活、疏导职工情绪、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多做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广泛深入困难职工家庭,真心实意帮助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在企业需要和职工急需上搭起桥梁,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为了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我们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学习型个人的活动,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认可和肯定。在投入方面,第一,我们从职工的教育培训入手,并扩大培训范围,聘请了兄弟单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分析指导,为职工学习新知识,新科技,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了智力支撑。第二,我们进行了硬件设施的添置和更新。为职工学习创建了读书阅览室,并配备了桌椅和电脑设备,开通了网络,购买了技术、文化、管理、法律、计算机等书籍。同时,健身房,乒乓球室、体育活动器材,定期开放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多次组织体育活动,从多方面,方便职工生活,使职工在工会组织的关怀下,得到温暖。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为目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的来说,企业工会在推动企业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更是保持党和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企业工会一定要牢牢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和谐企业”的创建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静.宁波民营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研究[D].宁波大学,2012.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篇12
一、从追求形式新颖多样转移到追求内容实效
当前, 许多部队院校热衷于大搞教学改革, 吸收和引进大量的新颖教学方法来革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实践性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效果却并不明显, 有的甚至远低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存在问题后, 部分院校不是思考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比例, 使其更加合理, 而是不断的更改新的教学方法, 甚至一味的求新。实际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方法的优劣要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追求形式新颖而忽视内容的实际效果, 是当前作风浮躁在学校学风上的重要表现, 要想解决也必须从政策制定上由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到追求内容实效转变, 真正鼓励教学效果好, 学员学习扎实的授课。教员才能根据政策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方法统一于所授的课程内容中, 特别是在系统性强的主课上必须为学员打牢学科的理论体系, 所以理论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员踏踏实实的整理、掌握教学内容, 学员才能端正学习方向和态度。
二、从追求正规统一转移到追求自主选择的多样性统一
大学要求的正规统一不是简单的同一, 而是在根据学校实际特色和教员、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实行的多样性的统一。目前, 部分院校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法、评价的体系一味的追求与政策同一、全校的同一, 并坚定的认为有政策的依据和大学性质的内在要求, 理解的要执行, 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结果极大的挫伤了广大教员与学员的积极性, 正规统一了形式, 但实际内容不仅没有统一而且受到极大的限制。
最求“大一统”的思想也是作风浮夸在学校学风上的一种体现。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放开对一些形式上要求, 注重从内在挖掘教员与学员的学习精神与潜力, 做到形式多样而内核统一。
三、从追求正面灌输转移到追求多方反馈交流
当前学员学习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机制的不对等, 授课过程中教员的灌输多, 学员的反馈少, 双方的交流沟通不够。虽然部分院校近年来重视学员的反馈和交流, 但很多反馈流于形式, 缺乏实际效果。教员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直接讲授, 习惯于将内容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员, 客观上造成忽视学员的实际情况, 从学员自身已知的知识中引出未知的内容, 注重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反馈, 导致作为教学主体的学员只能成为被动的客体, 影响了教学效果。
追求正面灌输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在学风中的体现。学校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在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一味强调我想让学员学什么, 我想让学员怎么学;教员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我要让学员掌握哪些知识;而学员真正需要学什么和想要学什么的意见和建议却被忽视。要形成学校领导、行政工作人员、教员、学员和用人单位多方协调、交流的长效机制, 将沟通与交流贯穿于教学培养过程的始终。
四、从追求理论大而全转移到追求实践的专而精
部分院校认为突出实践与任职教育与大学知识传授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是不相融的。在当前形势下, 大学不仅要传授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更要着重培养一两项与本专业实际贴近的实用技能。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学员毕业后学习了今年连一些基础的能力都不具备, 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培养, 难以快速适应, 这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很大问题。黄埔军校在创办初期, 在校学员只有半年的学习时间, 却培养出了国共两党许多重要的将领,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打牢学员的实际作战技能。
片面追求理论的大而全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眼高手低的作风在学风中的体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无论从课程的设置还是授课中, 特别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创造各种利于学员实践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且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特点和兴趣, 培养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专业实践技能, 不求全而求精。
五、从追求短期效果转移到追求长期的基础养成
高校教育受市场化、产业化的影响比较大, 部队院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追求短期的效果, 突出学员立竿见影式的提高, 不仅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也可以提高招生新学员的成绩与素质, 促进学校的发展。但一味的重视短期效果, 就会造成教与学的急功近利, 有用的学、目前看不出什么用的不学, 什么快学什么的学风就会破坏学校的学科平和和个人素质的内在均衡,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 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出发,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 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 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2]
总之, 对于部队院校来说学风建设就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作风建设中都能找到原因, 扎实的树立优良的学风就是贯彻落实我党关于作风建设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三严三实[N/OL].新华网.2014-3-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9/c_119680052.htm.
【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推荐阅读:
师德师风廉洁自律总结10-27
演讲稿自主自律是最高的素质07-24
【辩论赛】员工自律是实现零伤害的关键06-14
自律是成功之基演讲稿10-01
加强自律互助小组建设09-24
建设廉洁自律承诺书07-29
作风建设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07-19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08-17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09-28
爱与责任师德的核心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