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2024-05-22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精选12篇)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 (法文版) 中指出,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 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 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 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在这里, 马克思用劳动者这个定语来说明个人所有制性质。劳动者在个人所有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使得马克思在个人所有制的前面加上劳动者这个定语?马克思不会因为个人所有制中, 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力而给个人所有制加上劳动者这个定语, 因为在任何一种所有制中, 劳动力都是由劳动者提供的。因此马克思给个人所有制加上劳动者这个定语的原因在于, 劳动者是个人所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者。

重建个人所有制在生产资料的分配上具有二个特征:生产资料完全归劳动者所有, 每一个劳动者拥有的生产资料的份额相等。但是具有了这两个特征的所有制未必是重建个人所有制。为了使具有这两个特征的所有制, 成为重建个人所有制, 必须在这种所有制中作出三个规定。第一个规定:任何新进入的劳动者都可以获得一份其份额与其他劳动者相等的生产资料。新进入的劳动者不拥有生产资料不符合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拥有生产资料。因此暂时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所有制, 只有作出第一个规定, 才有可能成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第二个规定:每一个劳动者都不能以任何方式转让自己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企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而且也不能让其得到继承。这一方面使得个人所有制的劳动者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丧失生产资料, 另一方面使得非劳动者不会因为受让而获得生产资料;第三个规定:在劳动者不再为重建个人所有制企业劳动时, 劳动者则自动丧失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只有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才能使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劳动者在成为非劳动者之后不再拥有生产资料。

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初始阶段, 劳动者没有进行任何投资, 但是劳动者却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 那么在他们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获得的生产资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们可以来自国家的投资。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 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 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 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恩格斯所说的“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就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通过对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进行投资, 把生产资料分配给无产阶级, 在这里生产资料的分配是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的:劳动者获得生产资料, 非劳动者不能获得生产资料。一旦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依赖国家的投资建立起来, 并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利润, 那么它就能够进行投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增加人均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以提高生产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二是吸纳新的劳动者。

二、个人所有制的两种管理

不论是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还是在股份公司中,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是资本所有者。同样, 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前提下,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的每一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是资本所有者。由于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的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因此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每一个劳动者都是资本所有者。

不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资本家, 还是在股份公司中的股东, 他们作为资本所有者都能够对资本进行管理。他们之所以能够对资本进行管理, 是因为他们拥有对资本的两个方面的权力:信息权、支配权。同样,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劳动者作为资本所有者能够管理资本, 因为他们拥有管理资本所需的权力:信息权、支配权。资本所有者的管理分为两种:单个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的管理, 多个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的管理。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资本家对资本的管理, 就是单个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的管理, 股份公司中的股东对资本的管理, 就是多个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的管理。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有多个资本所有者, 因此它的资本所有者的管理, 是多个资本所有者的管理。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全体资本所有者就是全体劳动者, 因此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的全体资本所有者的管理就是全体劳动者的管理。

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资本是劳动者的财产。因而劳动者拥有对资本的信息权:第一, 通过实地考察获得资本运动信息的权力;第二, 通过包括自己的代表在内的劳动者获得信息的权力, 它包括获得账簿和财务报告的权力, 它还包括质询有关劳动者的权力;第三, 组建调查组进行调查的权力。

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股份公司在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的支配权的行使上存在着差别。这是由它们的资本所有者的数量决定的。资本所有者行使支配权就是资本所有者把自己的意志体现在对资本的支配过程中, 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就是把资本家的意志体现在对资本的支配过程中, 在股份公司中, 就是把全体股东的意志体现在对资本的支配过程中。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不可能出现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在支配资本的意志上的冲突, 在股份公司中, 则很容易发生不同的股东即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在支配资本的意志上的相互冲突。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所有者的意志直接就是有效意志, 直接就能体现在对资本的支配中。在股份公司中, 全体股东只有克服股东之间的冲突, 才能形成有效意志, 才能实现资本所有者的意志。

在股份公司里, 股东想要使一种由自己提出的支配资本的意志成为有效意志, 需要经历这些程序:召集、提案、发言、表决。召集是向所有的股东发出通知, 把他们集中起来以便他们行使各种权力。提案是向集中起来的股东提出支配资本的方案。发言是股东就提案和其他事项发表评论和表明态度。表决就是由多个拥有决策权的股东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决策。与此相对应的是, 每一个股东依据自己拥有的股权份额拥有召集权、提案权、发言权、表决权。一个由股东提出的支配资本的意志必须先成为提案, 才能提交给全体股东讨论和表决。一个意志想成为提案则必须得到拥有一定份额例如10%的提案权的股东或董事会的支持。在一个意志成为了提案了之后, 就可以交给全体股东讨论。在经过了讨论之后, 这种成为了提案的意志就可以进行表决。只有得到拥有多数份额表决权的股东支持的意志, 才是全体股东肯定的意志, 才是有效意志。反之, 就是被全体股东否定的意志, 就不是有效意志。

与股份公司一样,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存在着多个资本所有者, 这就决定了它的所有者有效意志的形成, 只能采取召集、提案、发言、表决的方式。因此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的劳动者象股份公司中的股东一样, 拥有的支配权都采取了召集权、提案权、发言权、表决权的形式。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经历的召集、提案、发言、表决的程序不仅使多数劳动者的支配资本的意志得以表明, 而且还使多数劳动者的意志成为有效意志, 也就是说把多数劳动者的意志变成必须在资本的支配中得到执行的意志。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的多数劳动者的意志不仅是有效的意志, 而且还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意志, 这种意志可以否决董事会的决议, 因为多数劳动者的意志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就是拥有多数份额资本的所有权主体的意志。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全体劳动者不仅是管理者, 而且还是最高管理者。这就像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家是最高管理者一样。

从单纯的权力出发, 资本所有者既可以自己管理资本, 又可以让自己的代表管理资本。让代表管理者资本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代表利用自己获得的权力侵犯资本所有权。但是很多因素会促使资本所有者选择让代表来管理资本, 例如资本所有者没有时间管理资本、资本所有者没有足够的能力管理资本。这样一来, 在所有者的管理之外, 就出现了一种管理:代表的管理。如果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全体劳动者不确定自己的代表并让他们承担一部分管理职能, 那么全体劳动者就必须承担全部管理职能, 而这种管理职能的分配意味着全体劳动者为此须耗费大量的劳动时间。为了避免这种耗费,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的全体劳动者则须象股份公司的全体股东一样, 选举董事并让董事会承担管理职能。

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为了让资本家的代表行使管理职能, 资本家向自己的代表授予了一定的信息权和支配权。在股份公司中, 为了让全体股东的代表即董事行使管理职能, 全体股东向董事授予了一定的信息权和支配权。同样, 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为了让董事即全体劳动者的代表行使管理职能, 全体劳动者必须向董事授予了一定的信息权和支配权。

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家是不会侵犯资本所有权的, 因为资本是资本家自己的财产。在这种所有制中, 侵犯资本所有权的往往是资本的管理者, 因为管理者拥有优越的侵犯资本所有权的条件:管理者拥有别人财产即资本家的资本的一定的信息权和支配权。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只要其他条件允许, 资本的管理者拥有全体劳动者的资本的一定的信息权和支配权, 同样可能就会成为顺利地侵犯资本所有权的条件。

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的管理者侵犯所有权, 无疑会损害资本家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资本家自然会产生出防范和打击自己的管理者侵犯所有权的强烈动机。但是资本家产生出这种动机并不意味着资本家能够实现这一动机。只有产生了这种动机的资本家, 拥有足够的权力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管理者, 才能防范和打击自己的管理者侵犯资本所有权。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所有权所包含的各种权利中的一些权力, 使得他们能够有效的控制管理者。只有资本家拥有这些权力, 资本的管理者才能成为资本家的真正代表即由资本家有效控制的代表。

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依然存在管理者侵犯资本所有权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应的是, 全体劳动者会产生出防范和打击这种侵犯的强烈动机。全体劳动者只要运用资本所有权的一些权力, 就可以实现这一动机。这些用于防范和打击管理者侵犯资本所有权的权力与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相应权力没有什么不同, 只不过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拥有这些权力的是资本家, 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拥有这些权力的全体劳动者或联合起来的劳动者。这些权力包括:一是全体劳动者有权决定由谁来充当资本的管理者, 而且他们有权随时撤换这些管理者;二是全体劳动者有权开除管理者;三是全体劳动者有权决定管理者的工资;四是全体劳动者有权监督和调查管理者;五是全体劳动者有权通过管理者获得信息;六是全体劳动者有权否决管理者的意志。

全体劳动者拥有的第一项权力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淘汰不忠于自己和没有能力的管理者, 留住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的管理者。如果某个管理者不忠于全体劳动者, 而全体劳动者又不能撤掉这个管理者, 那么全体劳动者就极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损失。全体劳动者拥有的第二项权力使得他们能够用开除来惩罚侵权的管理者。全体劳动者拥有的第四项和第五项权力, 使得全体劳动者往往能够及时获得侵犯资本所有权的信息, 并在这个基础上打击侵权的管理者, 从而避免和减少这种侵权带来的损失。全体劳动者拥有的第六项权力使得全体劳动者能够在一定情况下, 阻止管理者利用权力侵犯资本所有权。

三、个人所有制的收入分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 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 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 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 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 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 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

马克思的论述涉及两种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 并指出了这两种所有制的生产条件的分配。 (虽然马克思没有提到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名字, 但是马克思说的生产条件的分配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家和地主拥有物质的生产条件:生产资料和土地;劳动者拥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劳动力。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劳动者既拥有物质的生产条件:生产资料, 又拥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劳动力。在生产条件的分配上, 两种所有制存在着这样的差别: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 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了它的收入分配:资本家获得利润, 地主获得地租, 劳动者获得工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也决定自己的收入分配:劳动者既获得工资, 也获得利润。这两种所有制在收入分配上存在这样的差别: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单纯的劳动者不能获得利润;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只有劳动者才能获得利润。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单纯的劳动者获得消费资料的收入来源是工资, 单纯的劳动者通常会把全部工资用于消费资料。资本家获得消费资料的收入来源是利润, 但是资本家通常只把利润的一部分即红利用于消费, 其他的利润则用于积累。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利润和工资都归劳动者所有。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可以把工资和利润全部用于消费。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 资本家承担了积累的职能, 劳动者则无须进行积累。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资本家消失了, 于是劳动者则须承担积累的职能。利润在扣除了一些项目和积累之后, 还剩下红利。这样, 红利和工资一起成为劳动者消费的收入来源。

如果某个股份公司的全体股东在经历了一年之后, 获得一定的利润, 那么需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拿出多少利润来当作分配给股东的红利, 拿出多少利润用作积累。这个决定只能由全体股东作出, 而不能由其他主体作出, 因为利润归全体股东所有。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企业中, 也会出现这样的时点, 需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拿出多少利润来当作分配给劳动者的红利, 拿出多少利润用作积累, 这个决定只能由全体劳动者决定, 因为利润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在股份公司中, 红利的分配只有一种方式:按照每一个股东拥有的股权比例分配红利。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红利的分配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按照每一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分配红利。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 每一个劳动者应获得的红利都是由全体劳动者决定的, 全体劳动者只有按照这种方式分配红利, 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利润中的红利是劳动者的收入, 因为红利可用于劳动者的消费, 利润中的积累虽然不能用于消费, 但是它依然是劳动者的收入。利润中的积累归根到底是要和原有资本的并在一起的, 这两种财产之所以能够并在一起, 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归属。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 原有资本归劳动者所有, 利润中的积累自然归劳动者所有。利润中的积累虽然不能用于消费, 但在转化为资本之后, 它能使劳动者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其他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重建个人所有制中的劳动者获得的收入高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劳动者的收入, 因为前者的收入包括利润, 后者的收入不包括利润。如果这两种所有制在同一个市场并存, 那么重建个人所有制能比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吸收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现在很多股份公司的股权激励改变了股权的分配, 它使股份公司的许多劳动者也获得了股权, 从而也使他们也获得了利润。这样一来, 采用了股权激励的股份公司在吸引劳动者上, 便取得了相对于不采取股权激励的股份公司的优势。但是这些实施了股权激励的股份公司, 在吸引劳动者上, 依然不能与重建个人所有制相比。重建个人所有制把所有的利润都分给了劳动者, 股权激励除了把一部分利润分配给劳动者, 还把一部分利润分配给非劳动者。因此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能比股权激励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 1970.

[2].马克思.法兰西内战[M].人民出版社, 1961.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 1961.

[4].列宁.国家与革命[M].人民出版社, 1964.

[5].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人民出版社, 1965.

[6].马克思.资本论 (第三卷) [M].人民出版社, 1975.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人民出版社, 1965.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2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与总结

所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的产权由不同性质的所有者所拥有,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这些所有者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按上述定义,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实行公私合营等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回顾我国经济改革历史,建国初期,基于私人资本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作用,在以国有经济为领导和在“节制资本”原则指导下的允许私人资本存在和发展。经历了三大改造后,“混合所有制经济”向集中计划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唯一基础。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我国开始探索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主线是调整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主要包括企业下放、扩权让利、承包经营。也即在继续坚持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改革,重点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广泛发展全民、集体、个体经济相互之间灵活多样的合作经营和经济联合。”1992年十四大以后,我国确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企改革目标,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随后在十六大报告中,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大报告中都强调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根据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孟华强表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视程度的变化,主要基于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认识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将混合所有制定性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混合所有制理论视为我国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和重要成果。据统计,目前90%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净资产的70%已在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户数已经占到总户数的52%,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企业的比例已经超过53%。上述数据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对混合所有制的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基于此,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混合所有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此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以往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比,还有两个重要差异。一是本次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控股。二是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路、途径、发展趋势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坚持合法合规,即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规范操作规则,规范监管流程,规范审核标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遵循市场机制,即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相关制度,履行相关责任。把市场比政府、出资人做的好的事,明智的交给市场去做,能够由市场完成的行为明智地交给市场去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引入相结合。存量调整即考虑如何通过改制重组、产权转让等实现混合,增量引入即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的途径不同。对于上市公司,主要借助于股票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非上市公司主要借助于产权交易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可借助于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已经进入上市公司,净资产的70%已经进入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代表。在目前通过上市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出现一种新的形式即孵化注资模式。具体来说,国有股东在推动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等事项中,要依法与上市公司平等协商。有条件的国有股东在与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可利用自身的品牌、资源、财务等优势,按照市场原则,代为培育符合上市公司发展需要的、但暂不适合上市公司实施的业务或资产。上市公司与国有股东约定业务培育事宜,应经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国有股东在转让培育成熟的业务时,上市公司在同等条件下有有限购买的权利,上市公司对上述事项作出授权决定或者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应经股东大会无关联关系的股东审议通过。孵化注资主要包括挑选项目、孵化培育、市场注资三个阶段。孵化注资模式应用的典型是华润集团,近十年内,华润集团购入早期项目进行培育,进入扩张期后以市场价格向上市公司注入,累计达642亿港币,其中地产注资383亿元,燃气注资115亿元。借助股票市场实现混合所有制最大的短板在于我国股票市场容量有限,上市过程复杂漫长。截止至2013年年末,全国实有企业1528.84万户,各类上市公司共计2537户,占比为万分之一点六。

非上市公司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8年5月武汉市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企业产权转让市场-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事务所。目前,省级以上国资委共选择产权交易机构64家。目前国务院国资委选择的中央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机构共四家,即北京产权交易所、天津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从地方来看,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均建立了省级产权交易所。对于进场交易制度,国资委在2003年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进行规范。在进场交易制度中要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中的例外情况之一是,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中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经省级以上国资委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国有产权。产权市场交易从程序上来说,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内部审议、批准或决定、清产合资与审计、资产评估、交易所挂牌公示、交易方式选择、竞价交易、签订合同、实际交割、交易鉴证、产权变动。在上述交易的环节,信息对称是基础,挑起竞价是关键。卖方公开规范地卖、买方公平合理地买,批方公正高效地批。此外,在信息披露方面,进场制度规定,在产权转让公告中提出的受让条件不得出现具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争的内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开披露后,有关方面应当按照同样的受让条件选择受让方。关于进场交易监管体系规范可用十六字方针来概括:“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在产权交易市场中的成功案例是,雪津啤酒的转让案例。雪津啤酒75万吨产量,具有低度啤酒技术,4.7亿元的净资产,6亿元的资产评估值,莆田县政府持股39%,效益良好,在竞拍的两年前,向内部职工出售61%的股权。在竞拍过程中,净资产评估值只有6.18亿元的雪津啤酒,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向境内外征集竞买人。通过两轮竞价,采取邀约捆绑的转让的方式,卖出了58.86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溢价率近1000%,创造了产权市场上的雪津神话。在竞价的方式上,和传统举牌竞价的方式相比,网络竞价方式更加有利于企业获取好的市场价格。据统计,使用网络竞价的方式要比传统的竞价方式价格高出1.7倍。产权市场与IPO或配股、定增、场外市场相比,产权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非标准化和非公众化。在产权交易市场中,评估值与成交价相比较,若评估值大于成交价格,则可视为行政配置的结果。若评估值小于成交价格,则可视为市场配置的结果。随着成交价格越来越拉开与评估值的差距,则可以视为竞价深度的上升。国有资产转让需要提升竞价深度,减少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实际上,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在中央企业中在不断减少,2003年至2010年,中央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发生数量分别为3起、7起、3起、4起、1起、2起、1起、0起。

除上述通过上市、产权交易市场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方式依然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PE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以私募资本组成基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和人本结合的运动方式。PE企业可以理解为由有限合伙人LP与普通合伙人GP组成的PE基金,并投资于受资企业过程中产生的一组合约关系。PE按照有限合伙企业制设立,除LP承担有限责任,GP在法律上要对PE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PE的全部债务都有内在责任人,而对公司的债务责任是敞开状态。对于没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引入PE投资进入扩张阶段时,可以申请上市或由该国有企业回购。已控股有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PE投资企业的退出渠道。已经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可在集团或股份公司下属企业中以参股方式与PE结合,但需在相关协议中明确共同投资项目进入扩张期后如何经由该上市公司退出。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总结

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实际执行中很多问题,影响着国企改革的进度,以下将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案进行汇总整理如下。

(一)现有文件如何混合所有制如何规范员工持股的问题?

发展混合所有制允许员工持股,以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但需对其进行规范,在激发企业活力和完善企业机制的前提下,确保员工持股的有序进行。目前关于职工持股的规范文件对所有企业都普遍使用的,主要包括《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49号)。以下对上述文件中具有实质约束作用的条款进行总结。《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文件中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鼓励辅业企业的职工持有改制企业股权,但国有企业主业企业的职工不得持有辅业企业股权。该文一方面考虑主辅分离后,通过鼓励辅业企业职工持股的方式增强辅业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防止主业企业职工持有辅业企业股份而与主辅分离的初衷相违背。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严格控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职工入股原则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各级子企业改制,经国资监管机构或集团公司批准,职工可投资参与本企业改制,确有必要的,也可持有上一级改制企业股权,但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上述规定可以概括为,一般来说,本级企业职工只能持有本级企业股权,但在特殊情况下,本级企业职工可以持有上一级企业股权,本级企业职工不能持有下级企业股权。科研人员在特殊情况下,经同级国资委批准可以持有下级企业股权,但不得作为下级企业的国有股东代表。上述规定的思路是由于国有企业上级职工持有下级企业股份,由于上级职工自身的身份,可以对下级企业经营决策产生不当影响,反之,则不能产生该影响。本级企业员工原则上只能持有本级企业股权,主要基于本级企业员工付出一般与本级企业利益相关程度更高,这样方能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科技人员由于发明、专利的对企业的特殊作用,故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对下级企业参股,但有严格的批准条件和限制,这样也是基于限制上级企业职工可能对下级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影响而设定。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不得以企业名义组织各类职工的投资活动,要通过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方式设立股份公司引入职工持股。该规定主要防止非法集资等行为。在上述文件中规定,规范入股资金来源,国有企业不得为职工投资持股提供借款或垫付款项,不得以国有产权或资产作标的物为职工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不得要求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为职工投资提供借款或帮助融资。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严格限制职工投资关联关系企业;禁止职工投资为本企业提供燃料、原材料、辅料、设备及配件和提供设计、施工、维修、产品销售、中介服务或与本企业有其他业务关联的企业;禁止职工投资与本企业经营同类业务的企业。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中已投资上述不得投资的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自本意见印发后1年内转让所持股份,或者辞去所任职务。在股权转让完成或辞去所任职务之前,不得向其投资企业增加投资。已投资上述不得投资的企业的其他职工晋升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须在晋升后6个月内转让所持股份。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剥离出部分业务、资产改制设立新公司需引入职工持股的,该新公司不得与该国有企业经营同类业务;新公司从该国有企业取得的关联交易收入或利润不得超过新公司业务总收入或利润的三分之一。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设立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上述文件中规定,由集团公司批准的引入职工持股的企业改制,完成改制后须由集团公司将改制的相关文件资料报送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

《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49号)中主要对《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实施后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经同级国资监管机构确认,确属《规范意见》规范范围内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股东收购其所持股权时,原则上按不高于所持股企业上一审计后的净资产值确定收购价格。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中主要对管理层持股的情况进行规范

1、管理层存在下列情形的,不得受让标的企业的国有产权:

(1)经审计认定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

(2)故意转移、隐匿资产,或者在转让过程中通过关联交易影响标的企业净资产的;

(3)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者与有关方面串通,压低资产评估结果以及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

(4)违反有关规定,参与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的。

(5)无法提供受让资金来源相关证明的。

2、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后仍保留有国有产权的,参与受让企业国有产权的管理层不得作为改制后企业的国有股股东代表。

3、管理层不得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受让企业国有产权。

4、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将职工安置费等有关费用从净资产中抵扣(国家另有规定除外);不得以各种名义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

5、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必须进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并在公开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时对以下事项详尽披露:目前管理层持有标的企业的产权情况、拟参与受让国有产权的管理层名单、拟受让比例、受让国有产权的目的及相关后续计划、是否改变标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对标的企业进行重大重组等。产权转让公告中的受让条件不得含有为管理层设定的排他性条款,以及其他有利于管理层的安排。

6、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当由有管理职权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

7、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

(二)员工持股持股制度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及完善建议?

在以前进行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中,也实施过员工持股,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 一是广覆盖,但重点不突出。在改制时点上全体员工持股,在企业运营中起关键作用的骨干,在持股数上并未明显体现,持股变成了另一种福利;二是激励性不够。员工普遍持股数较低,按此获得的资本收益并不明显,工资仍是其收入的主要因素,导致员工更关注眼前利益,而少顾及企业中长期发展;三是时效性不够,制度不持续。当初大部分都是时点制度,所以老员工能持股,新员工就不能持股,时间稍长后,就引起了内部的不平衡,尤其是青年骨干的不满;而且退出机制不健全,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人员仍持股,但关联度大的人才可能不持股。

所以,为了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员工持股制度:

一是要在制度设计上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要公开公平,不能搞平均主义。根据对企业实际贡献的大小,将股份按不同的持股比例,量化到管理层、科技人员与骨干员工;持股是对企业的责任,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体现,而非福利。

二是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探索多种持股形式,既可在企业经营好时提奖励基金,由奖励基金来操作员工持股;也可由员工自愿出资购买;又可由在骨干人员的年收入中留出一定比例,量化成股权。持股即可持有实体股权,又可只享有分配权。通过多种持股形式,真正让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动力。

三是要与企业的分配制度相结合,让员工不仅获得劳动收入,还能获得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注重即期收益,股权收益要更注重中长期激励,既不过分拉大即期上的收入差距,又充分体现核心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着眼长远,鼓励与约束企业核心人才长期在企业工作,避免核心人才不稳定而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四是员工持股要能进能出,充分体现其激励性,不论何层面的员工,都不能搞终身制。持股是激励为企业多作贡献,而不是坐享其成。员工一旦离开企业,应退出其所持股份;一旦贡献度减小,应缩减其持股数,应持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股份,防止股权结构固化而背离员工持股的初衷。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能否解决企业问题?

与上一轮脱困式的国企改革不同,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企的发展现状和改革条件差异较大。一部分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尚未完成,暂不具备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基本条件,或仍背负较重的历史包袱,在为转型升级、扭亏增效而抗争;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资产优良经营前景看好,更注重未来战略布局。不同企业所处阶段决定对改革的短期目标和路径不尽相同,如果“一刀切”盲目去混合,恐将违背企业发展规律,国资流失风险就会加大。

另外,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搞好国企的办法之一,但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不可能也不能指望“一混就灵”,混合失败的案例并非少数。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表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既要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也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还要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同时,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还要从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等多个方面统筹推进。

(四)如何解决在混合后民营企业无话语权的问题?

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在反思混合失败案例时,认为民营企业作为小股东进去,根本没有话语权,跟原来的国有体制一模一样。针对小股东进去后钱被消化的问题,可考虑三种方式:

第一,如果资金足够,应该主导企业,实现控股。

第二,借助优先股:国有企业可能股份多一点,但部分是优先股,拿固定的利息、固定的回报,让民营企业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三,即使民营企业是小股东,但可以通过股东之间的协议来获得更多的管理权、话语权。

(五)如何解决门不当户不对的问题?

多年改制留下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资产动辄上万亿元,少的也有几百亿元,而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面对体量差异巨大的国企,“门不当户不对”成为民企担忧的重点之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建议,大型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分公司与民企合作,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门当户对”,实现真正融合,让混合所有制经济焕发出旺盛的活力。

(六)中国建材集团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亲身实践混合所有制的宋志平,对混合所有制有着特殊的感受。“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应再视同为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给予充分的市场化政策,不再把一些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 参照执行。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要大力推进管理层中长期激励、员工持股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充分发挥混合所有的制度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员工 身份 认定上,国有企业员工是公职人员,但混合所有制员工不应再被视作国家公职人员。” 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认为,中国建材在探索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一是中国建材将资金引进来了,可是目前的监管体系、法规和资本市场很难解决资本的流动和退出问题。二是管理层持股问题,其中 上持下 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建材在重组整合过程中会选拔一些优秀的被重组企业经理人员充实到上一层级的管理团队。他们可能在被重组时,持有一些本企业的股份,但是现在有关规定不允许这样的 上持下。目前我们的做法是 表外高管,但非长久之计。三是企业属性问题。原来的民营企业进入中国建材后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是一大困扰。”

(七)相同条件下如何选择民企合作?

“相同条件下的民资,我该选择哪个?选择后会不会被误解利益输送?”在反腐力度加大的当下,很多央企领导难免会有此担心。任洪斌希望在政策和制度上推出配套措施,比如有一个类似招投标的公平竞争机制。

(八)配套措施的推进问题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把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是经济制度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必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怎样,占经济的比重是多少?这是人们十分关心问题。以下根据《决定》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定义及统计局的相关统计,从多个方面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数据。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范围

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将我国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企业等共十大类型,其中有五种类型下又分别细分为二至五种次级类型。这十大类型企业中,拥有两种性质资本股权以上的企业类型主要是:联营企业中的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非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中的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等六种企业。根据三中全会《决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形式,这六种类型企业至少由两种以上的不同资本投资形成,因此,都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数据分析范围

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代表,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经济数据基本上都是上述十大经济类型企业数据,只有少数统计数据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中的部分数据,有上述六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的统计数据。

鉴于公布的统计数据有限,鉴于十大类型企业中的联营企业数量很小,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私营企业中的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占其所在类型企业数量中的比重一般在1—5%左右,从数据收集可靠和分析方便,我们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即公司制企业(下同)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体进行数据分析。严格讲,在将公司制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时,要扣除其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同时要加上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以及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增一减,总体上看混合所有制经济总量要略大于公司制企业经济总量。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数据比重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各项指标及其比重,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断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我国经济的比重大致为1/3 左右,在我国经济中起骨干与关键作用。

1、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工商登记企业注册资本的40% 以上。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10 年我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136 万户,其中内资公司制企业820 万户,占72% ;注册资本59.63 万亿元,内资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41.88 万亿元,占70%。如果将内资公司制企业中的私营公司扣除,2010 年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资公司制企业114.56 万户,占全国登记企业的10%,注册资本23.89 万亿元,占全国企业注册资本的40%。近两年比重又有提高。

2、混合所有制经济占企业法人单位的15%。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企业法人单位总数,2010 年和2012年为6517670 个和8286654 个,其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法人为892500 个和1229073个,分别占14% 和15%。

3、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城镇就业的14%左右。

2010 年和2012 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为34687 万人和37102 万人,其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人员为3637 万和5030 万人,分别占10% 和14%。

4、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3左右。

2010 年和2012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78122 亿元和374695 亿元,其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投资为87525 亿元和123997亿元,分别占31% 和33%。2013 年前三季度,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投资占全国的34%。

2012 年全国投资按控股分, 国有控股占34.1%, 集体控股占5.6%, 私营控股占48.5%,外资控股占5.7%。

5、混合所有制经济约占税收的近50%。

根据《税收月度快报》,2010 年和2012 年我国企业税收总额7.7389 亿元和11.074 万亿元,其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税收总额3.3887 万亿元和5.1823 万亿元,分别占44%和47%。2013 年1—11 月, 全国税收109993亿,其中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52148 亿元,占47.4%。

2012 年全国税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3936 亿元,占全国的30.9%,其中国有企业13932 亿元,占全国的12.7%,国有控股企业即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占18.2%。由此推算,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全国企业税收的29.2%。

6、混合所有制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50%。

2010 年和2012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企业数量占18% 和22%,从业人员占54% 和56%,资产总额占40% 和42%,主营业务收入占32% 和34%,利润总额占34% 和35%,税金总额占55% 和59%,研发人员数占48% 和46%,研发经费占52% 和48%,专利申请数量占43% 和40%,有效发明专利占54% 和48%。endprint

7、混合所有制经济约占商业的30—40%。

2010 年和2012 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与零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的比重为:企业数量占27% 和30%,资产总额占44% 和45%,所有者权益占42% 和43%,主营业务收入占42% 和43%,主营业务利润占34% 和34%。

2010 年和2012 年我国限额以上住宿与餐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的比重为:企业数量占21% 和26%,资产总额占31% 和36%,所有者权益占31% 和35%,主营业务收入占24% 和28%,主营业务利润占25% 和29%。

8、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我国上市公司的80%以上。

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3 年10 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为2489 家,境内上市外资公司为107 家,境外上市公司数为179 家;股东有效账户为13166 万户;股票发行总额为40232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36388 亿股,占90% ;市价总值为236195 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196963 亿元,占83%。上市公司中,2010 年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988 家。上市公司中除纯私营上市公司外(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或机构持股),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市公司数量大约占80% 以上,资产大约占90% 以上。

9、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我国500 强企业80% 以上。

我国500 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60% 左右,私营控股公司占近30%,其余为外资控股公司。三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私营独资、外商独资企业不足20%,其余80%都是拥有两种资本以上的公司制企业即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80% 以上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大都是由两种以上资本构成,私营独资企业数量不足20%。

10、我国的世界500 强企业基本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3 年《财富》世界500 强中,中国有95 家上榜,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的95 家世界500 强企业,除少数几家国有独资公司外,其余都是公司制企业,都是多元资本构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混合所有制在经济中地位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在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面已经达90% 以上,中央企业的改制面已经近75%,总体看国有企业资产和营业收入的70% 以上都在国有控股公司,即都在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之中。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公司制企业,其中大多数民营公司都有两种及以上类型的资本参与投资,除私人资本外,或有国有资本、或有集体资本、或有社会团体机构资本、或有社会公众资本参与投资,这些民营公司都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展望未来,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更加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产权保护制度将更加健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得到更快更大更好发展。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4

一、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进行的主要探索

(一) 对联社直接投资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多元化改造

1992年, 市联社响应总社“联社兴办实体, 增强经济实力”号召, 成立了上海二轻实业总公司, 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全部由市联社投资。1998年年底, 在全国总社的支持下, 由全国总社投资企业受让市联社在新工联的部分股权, 实施了公司制的初步改造。2002年, 经各级批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设立上海新工联 (集团)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工联) , 注册资本增至1亿元, 投资主体新增了职工持股会、退管会、经营者群体和重庆联社, 形成了市联社相对控股, 员工持股和总社、兄弟联社参股的多元投资、开放的、混合所有制的产权模式。新工联股权多元化后,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发挥投资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工联改革十多年来, 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资产质量和员工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企业的注册资本从改革初期1亿元提高到1.65亿元;实现利润从2001年的2290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9498万元;资产负债率从2002年年底的70%以上降至2013年年底的50%以下。2013年年底, 每股账面净资产达到6.03元;员工工资性收入从产权制度改革前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3年高于全市国有企业员工的平均水平;通过员工持股, 员工的财产性收入也逐年提升。新工联两度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 连续六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由于做大了蛋糕, 市联社对新工联的持股比例虽有下降, 但投资收益明显提高, 2003~2013年市联社除持股总额随企业股本变化同比增加外, 从新工联获得现金分红7000多万元, 有力地增强了联社的服务能力。

(二) 积极推进与央企、地方国企和其他外企、私企的合资合作

主动争取和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央企合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市联社就在香港与央企招商集团旗下的海通有限公司合作, 合资成立了申海公司, 注册资本500万港币, 市联社出资60%。经过30年的发展, 申海公司依靠双方股东的合作优势, 积极参与香港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运作, 不断发展壮大。近五年来, 每年给出资方的投资回报平均超过3500万元港币。

积极开展与经营理念相同的地方国企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合作。根据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上海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的“工业”含量逐步减少, 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管理经验。2009年, 市联社在面临直接管理近10万平方米不动产功能调整时, 决定拓展从未经历过的酒店管理业。经反复比较, 最后选择与上海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国企锦江集团下属企业合作合资发展酒店业。在短短的几年内, 分别在上海、珠海、青岛等地建成或基本建成五家经济型酒店、精品酒店, 投资总额达到1.35亿元, 10万平方米不动产中已有1/3得到了彻底改造 (包括两处工业厂房) 。在拓展酒店管理业的同时, 市联社也得到总社和兄弟联社的关注和合作, 有幸与青岛市集体企业联社共同组建新青联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合资改造、管理青岛联社属下的一处物业并已于2013年7月开业。目前, 已建成开业的三家酒店一家已经基本收回投资。2014年上半年, 在珠海的第二家经济型酒店和在上海南京东路的精品酒店也将开业。拓展酒店管理业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搞混合所有制经济, 无论是规模、管理还是效益都不可能取得现有成果。最近, 市联社在响应总社关于发展手工业和工艺美术产业时, 和上海另一著名国企———上海新世界集团开展合作。

稳妥开展与非公经济的合作。在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外资和私有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 有许多还超过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在和外资和私企的合作方面, 市联社及其成员单位也有众多的尝试。例如, 市联社近年和上海著名私有企业“真丝大王”合作合资, 在上海惠罗商厦开设商场, 与惠罗羽绒博览会形成“冬有羽绒夏有丝”的经营格局, 2013年又通过南方新工联在深圳与“真丝大王”合作设立公司, 拓展南方的真丝产品销售市场。

二、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关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论述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途径。

据对114户市联社和各专业联社所属成员单位及投资企业按注册资本与出资者所作的不完全统计:仍保留单一所有制结构的占46.5%;集体经济组织控股参股的占51.8%;其他类型占1.7%。控股参股企业中, 国有和其他公有制企业持股的比重占27%;外资和私企持股的比重占22%;企业员工持股的比重占20%。

2014年市联社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主要有如下举措。

一是以市联社直接投资企业为主, 投资1亿元人民币组建上海新工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吸收五个专业联社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

二是与上海信息投资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合作, 参股发起设立中国工业设计 (上海) 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市经信委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鼓励上海新工联资产经营公司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城镇联社等单位合作设立上海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 搭建上海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并寻求延伸服务机会。

四是支持香港申海公司与新加坡外资合作开发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项目,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加大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力度;积极梳理现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逐步改变内部企业股权结构名为多元、实为近亲结缘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员工和经营者持股的制度。

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说说伤感 篇5

2.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爱音乐,非常怕黑习惯了晚睡。

3. 我曾开天辟地,却未能打开你的心扉。

4.我们都在爱情里少一点天分,所以才跌跌撞撞满身伤痕。

5.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

6.有时候好想大哭一场可是又找不到哭的理由。

7. 我待你与别人不同,可你却始终不懂。

8.三生石上一滴泪,奈何桥上守轮回;今生接过孟婆碗,来生不知你是谁。

9.每个人都是孤岛,可每个人还是渴望依靠。

10.我也曾在夜深人静时猛然惊醒,流着泪告诉自己不要想你。

11.喜欢的歌唱不好,最爱的人得不到。

12.黄昏再美丽,终究要天黑,情已到尽头,何必苦留恋。

13.对这感情的依赖,为何只剩下空白。

14.假装抬头仰望天空的美丽,其实只是不想让眼泪泪流出来。

15.人生有太多的不情愿,和太多的无可奈何。

16.我在最南,你在最北,我替你听海,你替我赏雪。

17.都怪我,偏偏要爱,偏偏要等待,偏偏幻想我是例外,不知好歹。

18.如果心里有伤;是否真的可以遗忘;不必包装。

19.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20.我情愿在你的记忆里淡忘,也不愿你受半点伤。

21.久别重逢的温柔,总是让人想起旧时候。

22.有一种感情叫做无缘,有一种放弃叫做成全。

23.所有漫长的爱情长跑,都抵不过一场恰到好处的相遇。

24.漫长的时光里, 埋葬着他最爱的人。

25.她们都是你漫漫长路上,只配错过的好姑娘。

26.真正的遗憾,是遇见了以后,发现自己无力拥有而遗憾。

27.无力许你一生笑,但求思我不愁容。

28.人得学会竭尽全力,但也得接受无能无力。

29.有时不是沉默,只是无力诉说。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6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股东;董事会

一、进一步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中代表国有股权的股东的法律地位

无论是国有股权,还是非国有股权,对于公司来讲,都是公司自物权,即公司集体自物权,但要注意,对于非国有股权,其股东既是股权的主体,又是自物权的主体。该股权无论是留在公司中,或者退出公司,都与其有着切身的利益,而反观国有股权,是没有法定自然人股东的。 在某一公司中,代表国有股权的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的代表,该国有股权与该代表没有直接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有的只有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如果该国有股权丧失,该代表在经济利益上是没有损失的,只是在法律层面上有被追责的可能。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企业经营失败,究竟是经济风险,还是人为所致,是很难判断的,所以,几乎没有任何代表国有股份的经营者因为经营失败而被追究责任。 有鉴于此,国家应更具体地规范国有股股东的法律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运行制度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无论是混合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混合所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的股份流动性很差,其他所有制的股份流动性很灵活。 只要公司存在,国有股份就在那里存在着,而其他性质的股份,则可以依法任意的流转。 国有股份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的股份而言, 无论其他所有制的股份来与不来、去与不去,国有股份都在这里。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 国有股份流动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国有股份与其他所有制股份不同,其他所有制的股份属于个人自物权,个人对其股份,拥有完全的处分权。 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当企业效益好的时候,这些个人资本会选择留在企业,当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或者产业前景暗淡的时候,个人资本就会伺机脱离企业,或者转移给新进入的股东。 此时的国有股份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份都是很难动弹的。当务之急是勇于让国有股份流动起来。如何流动,首先可以在国有主体之间流动,其次可以采取信托的方式, 同时还可以采用折让的方式流转。不能因为流转有风险就不流转。因为资本不流转,是无法盘活的。

三、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资本运行咨询公司和国有资产投资与风险测评公司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政府机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不予参与几乎不太可能,但过度参与则不符合市场规则。如何有效地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行咨询公司和国有资产投资风险评估公司, 势在必行。过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国有资产运行的事后监督职能,而对国有资产的运行咨询却很少有人提及。 组建国有资产运行咨询公司,赋予一些经营专家职责与权力,在国有资产的投资、融资、交易、流动、担保、信用、信托等资本运行活动中,提供法律和经济咨询。

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有必要划小国有资产经营单位,落实资产监管与运营的责任人,化共有自物权为一定范围内的部分共有自物权,根据区划的共有自物权的规模, 组建国有资产投资与风险测评公司,秘书处为常设机构,在秘书处设置动态的投资与风险测评专家名册,由具有法律、经济等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

四、在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试行由监事会推荐产生董事会

在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有限责任公司中,对于国有董事,由监事会推举产生。我国的国有董事一直都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任命, 通过几十年的运行,国有资产管理局任命董事的制度比较单一,且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 由于国有资产只能形成名义股东, 建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相关的公司中先选出监事,组建监事机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名,监事机构任免国有董事,以弥补国有董事难以从股东会产生、国有董事难以监管的缺憾。

五、进一步完善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制度和公司运行制度

很多人担心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有股份因无话语权优势,会导致投资失败。 而更担心的是,由于国有股份天然的缺憾,使得实际股东无法到位,如果混合所有制没有严格的公司治理制度结构,会出现大量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交易、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最终的结果是,国有股份仅仅只有一张壳,一个在账面上有资产,而实际上一无所有的空壳公司。 上世纪末国有中小企业的承包制、租赁制的结果,应该还记忆犹新。

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最终将是一种系统完善的经济模式, 它不是发展经济的权宜之计,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经济形式。我国的国有经济运行已经有几十年了,国有资产体系庞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发展含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之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迫切而且必要。 研究应该从经济和法律两条线进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新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路径 篇7

一、新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概述

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财产权的所有者具有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势。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经济形态进行描述。从宏观上说它是描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形态包含多种所有制,包括国有、集体、私有、外资、合资等等各种类型所有制经济。从微观上是描述的一个企业包含多种形式的股份持有者。所以从本质上说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经济,是多种性质的资本共同经营的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制经济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限制了企业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混合所有制经济营运而生,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国有股份的公有制与外资私有制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手段可以是中外合资经营,也可以是中外合作经营;二是国有企业的公有制与持有个人股的个人联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如在国有制企业改造中,吸收了个人资金,使得个人也持有企业的部分股份,形成了国有和个人持股共存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公有制内部的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相联合,从而产生了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新时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主要障碍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在未来的发展还会面临很多的障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负有的国家使命限制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推进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定界了国家使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制定了方向,它指出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为重点行业和领域提供各项服务,保证国家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科学发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也指出国家要掌握涉及国家安全、重要产品生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这就使得国有大型企业以国家使命为由,向国家提出各种保护措施,保证独资经济制度政策运行,严重限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行政级别限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

现行国有企业领导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兼有国家行政领导职务,以保证国有企业正常地与国家管理部门的交流。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既享受了市场工资待遇,又保留了行政职务,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给社会造成了部分负面影响。不仅如此,还导致了企业领导人无法成为专门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改进和公司结构的改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进而影响了国有大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推进。

(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我国企业成功的由私人资本向资本社会化顺利转型。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不足以与国有企业抗衡,不具备参与国有企业多元化改革的能力。2、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缺乏科学性。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即使参与了国有企业多元化结构,也会拖整个企业发展的后腿。3、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家族式管理导致企业缺乏科学地管理手段,管理阶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议

(一)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企业参与到国家经济形式中来

新时期应对中央的企业国家使命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央企按照使命分为“公共政策性企业”、“特定功能性企业”、“一般性商业企业”三中类型。其中除了极少数的“公共政策性企业”以外,都可以参与到国有经济形式当中,形成一个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改变企业领导管理体制形式,去除“身份障碍”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向“分层分类管理”形式靠拢。在国有资本不改变其“公共政策性”和“特定功能性”的基础之上,把中央国有企业领导人划分为“党政官员”和“企业家”两种类型。这种划分的主要作用在于,即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又推动了大型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进步,有利于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对民营经济加以积极引导,促使其与国有企业融合

为了提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融合度,就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从家族独资顺利转变到社会化上来。二是掌握科学地企业治理结构。三是民营企业家吸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从传统管理顺利转向现代管理。

四、结语

总之,我国新时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在转变过程当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国家要从科学地角度给予积极引导,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形势,这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的一种科学理论更新,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本文就新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应对策略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1]卫兴华,何召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和搞好混合所有制经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1).

[2]高明华,杜雯翠,谭玥宁,苏然.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04).

[3]邹升平.近期国内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02).

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思路 篇8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 (Diverse Ownership Economy) , 最直观的理解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多元产权结构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股份制经济或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经济, 是不同性质的资本间的参股或联合的股份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只有通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才能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的重要任务, 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2 推行混合所有制的新思路

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一政策主张一方面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落实党中央这一政策精神, 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新局面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构建新机制、尝试新举措。

2.1 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混合所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要赋予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要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领域并在发展环境上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对待、一视同仁, 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和条件, 充分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要提升对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 改善非公有制企业的生存环境, 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创业的动力, 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在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方面, 政策的着力点要进一步从行业和领域准入细化放宽到环节准入, 解决民营企业市场壁垒的问题。具体而言, 对于垄断性环节, 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吸收非国有资本, 逐步实现运营企业从一股独大向股权分散的社会化企业转变;对于竞争性环节, 优先引入资本多元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经营者, 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

2.2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制度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配套的制度作为保障。

2.2.1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定性就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资源尽可能自由流动、企业自由组合。积极发展相互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不仅仅是为民营资本打开了通道, 同样也是为国有资本打开了通道, 使得双方各自掌握的资本和资源可以更为充分地做到自由流动、自由组合。这必然有助于市场机制更为充分地发挥调节作用, 使得各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 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

2.2.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混合所有制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完善的过程, 只有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立, 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 使企业制度完善了, 这样企业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 公开透明地让混合所有制的参与方参与混合, 在提升规范性和透明度上发挥作用。要在“合”上下工夫, 在公司治理上下工夫, 不是在“谁说了算”上下工夫, 在“合”的基础上, 应该遵循市场原则, 淡化资本属性, 给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甚至外资同样待遇, 以经济成分的混合来实现公司治理上的融合, 形成利益上的竞合。

2.2.3 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产权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产权的流动和保护, 必须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市场机制。从法律保障体系看, 一方面要实现国对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一视同仁, 无论是国有产权, 还是私有产权, 都要切实保障产权人依法享有与其出资相对应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实现对区域内和区域外企业一视同仁, 打破地方保护, 保障跨地区投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当地企业享有一样待遇, 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及社区, 必须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个高效率的产权市场, 既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或公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辐射功能, 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这最终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3 通过员工持股机制调动国企员工积极性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方面可以稳定员工队伍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协调企业内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把所有参与公司经营的各方力量协调起来,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员工持股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种方法、一条道路, 但它的意义更深远。根据经济学理论, 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创造的, 是两种资本结合而产生的。经济学认为, 财富是由物质资本的投入者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者共同创造的, 光有物质资本的投入而没有人力资本的投入, 创造不了财富, 也创造不了利润。以企业内部各职能分工在财富创造过程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定位为例:从事融资、筹资工作的人是直接在从事资源优化配置;国企要重视生产效率, 但更要重视资源配置效率, 而员工持股就是对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益探索和制度创新。

3 结论

总之, 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开放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有利于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和发挥企业家精神, 有利于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 应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与优势, 推动国民共进、国民融合、国民共赢。只要我们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想认识到位、制度保障到位、发展措施到位, 混合所有制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戚聿东, 柳学信.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与路径, 整体渐进改革观[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6) .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9

一、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 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 经济上搞“一大二公”、升级过度, 本是“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变成了“二国营”, 生产由上级计划安排, 核算实行统负盈亏, 厂长由上级委派, 工人由国家调配, 企业失去了自主权, 职工缺乏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天津二轻集体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上世纪80年代, 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为重点, 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从1980年至1984年逐步提高了企业利润留成比例, 由企业、公司、局3∶3∶4, 改为6∶2∶2。1984年恢复天津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 实行年利润30万元以下企业不再上交, 1987年对集体企业不再收取合作事业基金, 企业自负盈亏。1988年全局多数企业推行了厂长负责制, 有半数以上企业实行三年以上经营承包责任制。1989年大多数行政性公司改制为企业化公司。同时, 企业实行了内部改革, 大部分企业实行干部选举制、聘任制, 职工实行组合制、合同制, 分配实行岗位工资、计件工资、含量工资等, 打破“大锅饭”, 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 企业增强了活力。部分企业还把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引入企业, 增加了企业内在动力, 小型集体企业复合材料厂在天津市工业企业中第一个实行了租赁经营, 当年实现利润比合同指标超额4倍多。1989年, 实行租赁的35个企业和18个招标抵押承包的企业大都实现了利润大幅度增长。

上世纪90年代, 党和国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随后, 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党的十五大都对城乡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要求城镇集体企业要理顺产权关系, 区别不同情况, 以明晰产权为重点, 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天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全国总社下发了关于加快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天津二轻贯彻这些指示精神, 对239户集体企业进行了全面清产核资, 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并在部分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后, 特别是集团领导班子调整以后, 我们以明晰产权、维护联社和企业集体资产合法权益为重点, 把集体企业改革融入集团整体发展之中, 下大力量实施调整重组、引资改造、分流治理、用足政策、卸掉包袱、改制创新, 加大与外资、民营的合资合作力度,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 促使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一批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 一批劣势企业改制或退出, 到2007年底, 189户主营企业中, 中外合资企业有37户, 各类公司制企业57户, 还有一些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 形成了各类资本相互渗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49.25亿元, 出口创汇15.01亿美元, 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8年又实现新的突破。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已成为新型集体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前, 天津二轻小型国有企业占20%, 集体企业占80%。经过改革开放, 现在混合所有制的中外合资企业、内资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50%, 销售额已占90%以上。实现形式主要有:

一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如天津市剪刀厂, 1993年改制为职工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职工既是劳动者, 又是所有者, 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主人, 厂长是全国轻工劳动模范, 企业和职工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企业生产的园艺工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十几年来企业一直稳定发展。

二是职工持股的有限公司。如天津市达康电器有限公司, 是由17名职工创办的集体所有制小企业, 现在已发展到年销售额3000万元, 该公司生产的“康达”牌食品加工系列小家电, 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前三名, 资产由创办时几十万元增值10倍以上。

三是集体企业与外商合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企业。如天津市柯雅美术颜料有限公司, 是由集体所有制的天津美术颜料厂与英国柯雅公司合资, 引进世界名牌产品和技术, 现在发展到年销售额2亿多元、年利润1600万元, 成为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

四是集体资本、国有资本共同参股的集团公司。天津市隆成集团, 是由原日用五金、建筑五金装饰、铝品总厂等3个行业所属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的混合所有制集团公司, 注册资本中, 国有占51%, 集体占49%。集团成立后统一规划重组, 一方面重点发展金属丝网、铝板带材等拳头产品, 一方面通过出让部分厂房场地收益, 捆捆还债, 用较小的成本化解了巨额的历史债务, 盘活了固化的资产, 妥善安置了大量下岗职工, 集团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比成立前翻了两倍多。

五是联社集体资本投资的企业。天津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于2004年注册为事业法人后, 近几年加强了对联社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作。一方面对成员企业的集体资产和占用的联社资产进一步清理界定, 做好房地产权的统一登记、保护和管理;一方面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 将联社直属资产依法办妥产权归属, 追索联社合法权益, 通过盘活、出租等进行资本运作, 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联社还兴办了“惠泽”公司, 进行项目投资。把联社资金整合后投资到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中去, 以求获得联社资产的更大增值。

六是经营者群体控股企业。天津“三合”金属工具公司, 原是一个国有、集体企业都有的小公司, 改制前生产花色钳、断线钳, 产品老化, 企业亏损。改革中, 国有企业退出, 原公司领导班子和技术骨干出资对两个集体企业实现“买断”, 成为经营者群体控股企业。改制中, 他们通过国外考察, 引进了新型扭力扳手、管子切割机等新产品, 改造了设备、工艺, 现在产品远销国外, 扭转了企业亏损的被动局面。

上述各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实现了产权明晰, 把集体共有资本、职工个人资本、国有资本、外部法人或自然人资本优化配置在一起,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而聚集了各方面的优势适应市场经济, 提升了竞争力, 促进了发展。

三、几点体会

3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1、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是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天津二轻集体企业改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初期, 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救活企业, 但并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发挥市场配制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资产流失时有发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十六大, 进一步为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要破除集体经济“过时论”、“消亡论”和“一卖了之“的观点和做法, 树立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坚定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信心;二要破除“集体”只是“放弃个人所有权”的“共同共有”的旧框框, 树立明晰产权, “个人所有、共同占有”的新观念, 坚持以“两个联合”为主的多种形式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三要破除“集体只限于本集体企业职工范围”的狭义概念, 树立全面开放, 内联外引, 企业重组, 加快发展的广义概念;四要破除企业只是产品生产的传统方式, 树立把产品开发与资本运作结合起来, 把集体资本和其他各类资本优化组合,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观念。

2、企业改革有多种实现形式。

二轻企业行业多, 产品千差万别, 企业参差不齐。改革绝非“一股就灵”, 更不能“一卖了之”。必须按照市场需求,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情况, 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宜大则大, 宜小则小, 宜合则合, 宜分则分, 大要做强, 小要搞活, 那条路通走那条。

3、改革是一个深化的过程。

改革不是目的, 改革为发展, 科学发展才能持续发展。要把改革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 把改革、改造、改组结合起来, 坚持深化改革, 不断取得成效。天津美术颜料厂第一步由“二国营”式集体企业, 改制为股金合作制, 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第二步又通过合资, 提升了产品、技术, 实现了ERP管理, 使企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外双方资源和经营者、劳动者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了企业持续发展。

4、充分发挥联社作用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要组织资源。

二轻集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一家一户势单力薄, 运用联社集体资产在扶强发展, 调节余缺, 化解债务和风险, 保持稳定等方面, 能够发挥群体优势。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10

一、朝川焦化公司的发展概况

朝川焦化公司是较早引入民营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当时, 企业规模比较小, 随着国家对焦化行业环保监控力度地加大, 建设一个高效、文明、规模、环保、节约型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已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

朝川焦化公司的前身是朝川矿焦化厂, 创建于1987年, 生产规模为年产2.5万吨焦炭的国有企业。由于焦炭市场供大于求, 资源综合利用差以及企业运行机制制约等因素, 企业亏损严重, 负债率高达94%, 资金严重缺乏, 被迫用赊销、以物易物交易等方式维持简单生产, 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职工工资拖欠长达半年之久, 被迫停产, 100多名职工下岗。

1998年, 平煤集团兼并朝川矿务局组建朝川矿, 因长期的历史欠账, 朝川矿恢复生产资金量缺口很大。面对资金困难, 员工商议, 自筹资金建厂, 企业改制为“汝州市天宝焦化有限公司”, 朝川矿职工集资217万元, 建设起了一座年产焦炭5万吨的焦化厂, 1999年1月投产, 到2000年底生产焦炭4.8万吨, 实现利润210万元, 使百余名职工重新上岗就业, 职工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如今,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朝川焦化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 注册资本18137.25万元。其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国有企业) 出资6700万元, 持股比例为36.94%;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创业投资公司 (职工入股) 出资2550万元, 持股比例为14.06%;河南丰麟实业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出资4352.94万元, 持股比例为24%;集泰实业 (上海) 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出资4534.31万元, 持股比例为25%。目前, 朝川焦化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年产焦炭90万吨、入洗原煤300万吨、焦油4.1万吨、粗苯1.1万吨、硫铵1.2万吨、发电1亿度, 实现由产煤、选煤、炼焦、化产回收、发电的循环经济链, 公司年产90万吨焦化工程开创了塌陷区建厂、天然气烘炉、焦化循环经济、矿区废水利用、富余煤气发电等多个炼焦行业的国内第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的改革措施

1. 整合管理部门, 提高工作效率

围绕减亏增效、推进成本管理的方针, 公司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一是将公司的管理部门进行精简合并, 重新划分职责范围, 归并职能。朝川焦化公司在与民营企业合作前, 按照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上下对接, 科级以上管理部门20个, 现精简为10个。同时精细化管理, 减少管理层级, 公司科级以上管理人员比同类企业减少50%以上, 推诿扯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懒得撞的人大幅度减少。二是根据生产需要, 成立供销公司, 专门负责产品和原料地发运、采购和销售, 实行费用包干、自负盈亏, 这不仅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而且减少了非正常的产品和原料消耗, 避免因资金等问题影响材料采购, 减少推诿扯皮现象。三是进一步加大各股东合作力度, 最大限度发挥民营企业灵活用人机制的优势, 破除“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陈旧思想, 竞聘上岗, 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借助民营机构参与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通过其投资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四是成立督察部, 对公司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落实情况、净化周边环境等进行督察,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经营环境。

2. 采取职业经理人模式, 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朝川焦化公司职业经理人由民营企业推荐, 按公司法履行相关程序, 职业经理人对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 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集团公司推荐董事长, 推荐财务总监, 按投资比例推荐公司其他高管, 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 完全交给民营企业经营者经营和管理, 让他们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为确保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目标地实现, 董事会与总经理 (代表经营班子) 、总经理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经济责任状, 明确经济责任。通过精简组织架构, 加强合资公司的重大事项和财务管理,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合理筹措和使用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 确保各项制度与集团公司接轨, 降低经营风险。

3.“以化养焦”, 打造最佳效益链

近年来, 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 加之产能盲目扩张, 国内焦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产品价格急剧下滑, 企业经营步履维艰。企业间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 谁拥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链, 谁就更具有竞争力。“以化养焦”不断延伸焦化产业链和价值链, 提升产业层次, 是焦化企业脱困的当务之急。朝川焦化公司把煤化工作为主导产业之一, 不断延伸产业链, 努力发展配套产业集聚群, 力争建设产业链最完整的煤化工企业;培育煤矸石烧结项目、富余煤气发电项目、干熄焦项目、合成氨项目, 使焦化富余煤气及富余蒸汽得到综合利用;按照清洁、高效、充分利用的原则, 对洗煤副产品综合利用, 重点建设煤泥发电、粉煤灰切块、中煤气化等项目, 为公司长远发展, 赢得更大地发展空间和机遇。

4. 树立成本管理理念, 提高成本意识

企业要想在市场的低谷中拓展生存空间, 在困境中谋求发展, 必须切实做到向精细管理要效益。朝川焦化公司以推行“双定”工作为切入点, 以对接完善制度为支撑, 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明确职责, 突出管理重点, 把责权利的比例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完善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 对于规范企业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司充分利用民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优势, 减少了人情物资采购, 做到量价跟踪反馈, 废旧物资充分利用, 减少厂、车间二级库存, 跟踪材料消耗使用, 使材料采购成本及物耗成本明显下降;净化周边生产经营环境, 协调工农关系, 使社会成本大幅度减少。

(1)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 公司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效果。原材料成本约占整个焦炭成本的90%以上, 原材料成本的高低, 制约着企业的获利能力。面对国内焦炭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的不利环境, 供销部门引进了竞争机制, 坚持两条腿走路, 利用集团公司及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多种煤资源优势, 在更广阔的市场寻求优质低价原料, 寻找最佳配煤比,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2) 在销售管理方面, 努力盘活现有销售渠道, 巩固老用户, 开发新用户, 提高销售速度, 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加大货款回收力度, 通过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应对当前不利市场坏境。积极调整用户结构, 发展直供户和直接厂家用户,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基础。如在焦炭销售方面, 通过巩固市场、稳定价格、回收货款和增加铁路运量等方面积极努力, 特别是在今年1月份焦炭价格断崖式跳水、钢厂焦炭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 采取一系列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采用煤换焦、加大贫瘦煤洗选等降低成本应对措施, 在最短时间内扭转了焦炭销售的被动局面。

(3) 在成本费用支出管理方面, 公司本着“千方百计控成本、勤俭节约压费用、艰苦奋斗渡难关、应对危机求发展”的精神, 强化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国家政策研究等重点工作,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为推行降本增效活动, 公司组织高层及管理部门多次到济源金马焦化、中鸿焦化、首山焦化、京宝焦化、天宏焦化等兄弟单位对标学习, 积极开展对标管理工作, 制定对标活动实施方案, 将可控成本的对标指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范围, 并及时分析总结, 寻找差距, 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率、压缩费用的目的。同时, 公司以强化内部经济核算为手段, 以实行重奖重罚的考核机制为动力, 继续加大力度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在制定目标成本时, 既考虑公司自身条件又体现目标成本的优越性和激励性, 借鉴邯钢模拟市场的经验, 采用“倒推法”制定目标成本。企管、财务人员进行内查外调, 根据公司历史和同行业同类产品成本的水平, 坚持从效益优先的原则入手, 科学地预测企业的目标利润, 坚持从公平、合理、节约、可控的原则入手, 在确定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消耗、费用指标时与历史最好水平作参照。依据实际情况, 公司制定了《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办法》, 实行成本费用归口管理, 层层分解落实, 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 强化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危机感。公司企管部对各责任部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月度分析和考核, 考核情况在工资发放时体现, 绩效工资能差300-400元。为增加工资发放的透明度, 公司职工工资全部张榜公布, 接受职工监督。

5. 积极开展形势教育活动, 增强员工危机意识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 朝川焦化公司利用《朝川焦化》内部报刊, 认真开展“依靠职工强管理, 查堵漏洞降成本”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为了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提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水平, 加强创新工作地组织与管理, 成立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委员会, 多方争取合理化建议, 广泛开展“面对严峻形势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 使公司员工充分认识到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做好长期渡难关、过寒冬的思想准备。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11

关键词:私有制;所有制;贫富差距过大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5-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虽在经济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近几年国有企业频频出现的各种弊端及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人们开始对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进行膜拜,对公有制则加以过度抨击,甚至提出了“取消国有制,向私有化过渡”的主张。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学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一、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讨论的必要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代替,这是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又造成了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但是这种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这里对“个人所有制”的论述,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度概括。而马克思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他所说的“公有制”。当然,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的中国与马克思所要重新建立的“公有制”是不同的,因为作为社会主义主要特征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等,我们都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尤其近几年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化”倾向的影响,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了相应的动摇,国有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

可以说,我国现行的公有制是一种产权无具体归属人的,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产品是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的一种产品公有制。国家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代理人,代表全民利益掌握全部的公有生产资料,但是,由于代理层次过多,更主要的是在每一个代理层次上缺乏有效的代理行为约束机制,代理人的行为并不反映、甚至违背被代理人的利益。这种没有有效约束的层层代理关系下,公有经济运行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同其本质要求大相径庭。其次,现行国有制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的社会化与所有权集中在行政机构,导致行政部门的权力与政府的经济职能高度融合,劳动者只是名义上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消除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的确是一次社会的飞跃,但企业的利润全部归国家和集所有,职工并没有得到这些,这种在财富上极度不公平的分配,结果就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资本主义出现了快速甚至是疯狂的发展,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样,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劳动也是在劳动和资本的结合中进行的,中国的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极残酷的剥削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所以我们与其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由于现行国有制的弊端造成的,不如说其最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的推进,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来指导现行公有制进行改善,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用“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指导现行公有制改革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种剥削制度,其本质是建立在对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的支配权力,通过对工人劳动力的支配和使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其次,这种所有制造成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非人化,由于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本家,以这样一种把自己生命寄托给别人身上的方式,其实与奴隶是没有区分的,只是这种统治和奴役被自由平等的华丽外表所掩盖,工人阶级成为资本家无限制地追求剩余价值和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不断扩大资本规模的牺牲品。同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分配方式,资产阶级由于先前占有了生产劳动的物质条件,从而可以支配只有劳动力自身的无产阶级,所以在分配时为了尽可能的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他们不会就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而是就生产劳动产品的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来谈论分配的正义。这种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可以说是分配非正义的根源,是导致人们收入不平等,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在于强调要摈弃劳动和资本相对立的所有制,重建劳动者对生产要素即劳动和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其实质是要建立一个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而其中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社会化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必然作为这个“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一份子完全拥有对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支配权,劳动者将真正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由个性,为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设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它既消灭了私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他人劳动的可能,又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得到直接结合,使劳动者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获得自由成为可能。又由于它关注个人的发展,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在实践中能极大的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日益丰富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所以,面对现行国有制出现的一系列弊端,面对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面对国内愈演愈烈的私有化倾向,我们必须予以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更要完善公有制,即将现行的国有制进行改革,解决其弊端,使其进一步向更为合理的公有制即马克思所预想的“社会所有制”推进。另一方面,为确保个人合法的劳动收入得到依法保障,同时也要使人们的收入更为合理,必须对现行所有制结构在劳动收入分配的地方进行调整,以此避免已经出现的不合理收入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74.

[2]马克思.哲学的贫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16.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1.

[4]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付宇.“重建个人所有制”与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J].当代经济研究,2011(3):54.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64.

注释:

1.《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74页。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 篇12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竞争性国企,市场

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整个80年代, 当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下, 通过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 搞活国民经济。第二阶段是90年代至21世纪初, 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理论, 政府把各种企业置于平等竞争环境中淘汰落后企业。国企改革方针和政策开始调整和完善, 形成多种经济成份相互并存、共同发展格局。第三阶段也就是当前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

一、竞争性国企应转变为完全的市场主体

2003年,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 国有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公众的关注点转向发展成果共享, 以及国企挟先天优势挤占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等问题上。国企的定位不明确, 引发了不少的质疑声音。因此, 多方呼吁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 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 (第十届) 年会”上提出的分法, 分为公益性质国有企业和竞争性质国有企业[1]., 公益性国有企业“在中央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企业, 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 比如, 宝钢、中粮、一汽、中国建材等。

当前, 对国企分类有不同意见, 也有分为公益性、竞争性和中间性的三分法。但无论如何分, 都会把竞争性国有企业单列为类别中的一类。表面竞争性国企的确能单独作为改革目标的对象之一, 成为亟需改革的其中一类。各种数据表明, 竞争性国企在行业并不会发挥对经济的控制作用, 这类企业应依托资本市场成为公众公司进行改革, 完全按资本市场要求和规则运作。它的最终体制模式将是一个规范的公众公司。要转变为完全的市场主体, 跟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一样, 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彻底变为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国有资产实现彻底的资本化, 与社会资本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混合所有制是竞争性国企改革的“良方”

1. 减少政府干预, 实现政企分开

竞争性国企不同于其他公益性国企, 要求按市场规律运营, 政府过多干预, 从长远看, 对其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竞争性国企要在市场中竞争, 政企不分, 产权主体过于单一, 运行机制行政化, 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权, 缺乏活力, 将导致效率低下。解决政企不分问题, 最好的途径就是推行混合所有制。实行混合所有制, 实现政企分开, 明晰产权所有。产权占有变成多元化, 非国有一方独大, 政府只作为投资方, 出让经营权和支配权, 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 产权多元化的多方控股公司。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实现政企分开。

2. 优化竞争性国企产权制度

竞争性国企产权结构单一, 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内部管理也存在缺陷, 企业依旧是政府的附属企业, 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决策的市场主体, 难以与国外跨国公司竞争。在制度上缺乏应有的监督与制约, 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实行混合所有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主要作为投资者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 通过规范的董事会授予部分出资人权力, 改善加强国有企业管理, 让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 有助于加快竞争性国企市场化步伐

国有企业市场化要解决经营方式市场化和制度体制市场化[2]。经过30多年改革, 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市场化大体上做到了, 而制度体制市场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助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制度体制市场化进程。

4. 有助于提高竞争性国企效益

在竞争性国企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可实现国有经济与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进行交叉持股, 多元化产权所有, 有利于各类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竞争性国企的资金优势和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管理效率等结合, 国企法律和社会责任意识与民营企业创新、品牌意识相结合, 有利于增强混合所有制下竞争性国企的市场竞争力。竞争性国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后, 经过不断完善股权结构, 形成更为良好的经营决策机制, 还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投资和经营管理效率。

三、对竞争性国企发展的思考

1. 政府角度

⑴政府在竞争性国企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十年来, 全国90%以上国有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实现了产权多元化。然而, 政府通过管理国有企业, 实现对国有资本监管的传统方式并没有彻底改变。实际上政府还是直接或间接主导国企, 导致竞争性国企在政府管理下与民营企业抢市场。由于二者在跨国公司中处于竞争下风, 致使整个市场依旧被国内跨国企业掌管。比如:汽车和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 运营得好的大部分是合资企业, 而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我们认为, 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等企业应由政府主导, 政府应大力支持基础技术研究, 并扶持相关企业, 打造民族品牌。国有资本金不应当再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以免影响公平竞争, 造成经营决策的信息误导。

⑵政府应侧重国有资本的监管。竞争性国企处于市场竞争中, 政府应通过资本投资管理机构, 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进行运营, 而不是对企业具体运营进行干涉。同时, 加快竞争性国企公司制改造, 实现股权多元化, 对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企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 由政府投资管理机构持有股份。对无法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 可在市场化剥离不良资产后引入外部投资者, 同样实现股权多元化, 通过资本收益实现对企业的监管。

2. 市场角度

⑴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竞争性国企在市场中与跨国企业或其他民企进行竞争, 内部施行的又是国企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下, 各类僵硬体制导致竞争性国企需要政府更多输血, 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推进混合所有制过程中, 多方资本注入, 将改变企业原来固有的模式, 走向市场化运作。比如:以市场开放平等的姿态, 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公司进行技术、管理等合作。允许外资、民资注入竞争性国企, 通过不断吸收这些企业的技术和优秀管理经验, 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 最终成为多元产权下的市场竞争主体。

⑵构建竞争性国企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后金融危机时代, 我国经济产能过剩, 面临钢铁、水泥、煤化工、电解铝等行业市场产能过剩问题, 导致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依靠国家补贴勉强生存。这样的国企政府应建立竞争性国企退出机制。针对拥有一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国企, 应支持股份制改革, 实现股权多元化, 走多元经济道路;针对失去竞争能力的企业, 应当通过破产、重组等市场化方式, 实现国有资本的退出。依靠“吃政策偏饭”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 反而搅乱市场秩序, 建立退出机制将使国企在市场中的优胜劣汰成为可能。

3. 企业角度

⑴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竞争性国企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需要建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当前, 国企的法人治理远没有达到市场化运作的要求[3]。一是董事会权责不到位较普遍。按目前较通行的制度设计, 在各级国资出资人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制企业中, 董事大多只起到二传手作用。二是国资监管机构越过董事会等治理结构, 直接指挥国企经营管理时有发生。董事会等治理结构并不能表达出资人意愿, 国资监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和运营机构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指令安排。三是国企的经营班子实际上仍由上级国资监管部门任命和考核, 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管理并无实际决定权, 董事会缺少作为决策机构的权威。因此,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 应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国资监管部门减少对竞争性国企的直接干预, 让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一样行使相应股东权力, 授予董事会相关权, 在竞争性国企中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决策机制。

⑵建立起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制度。当前, 在竞争性国企内部领导干部的选聘、考核、退出依旧沿用类似政府官员的评判标准, 不能按照市场化的方向进行聘任和退出,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人力成本往往会成为竞争性国企的软肋。另外, 竞争性国企由于受到种种限制, 无法形成人才自由流动管理, 体制外的优秀人才缺乏进入竞争性国企的通道;国企领导在薪酬、分红等方面受制度限制, 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我们认为,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环境下, 应该在竞争性国企中建立起公开选聘经营者的有效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 将经理人选聘交给董事会, 实现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 消除体制内企业家交流的体制障碍。加快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通过股权激励、分红权、市场化薪酬等方式激励经理人, 建立起以经营绩效为依据的评价标准, 由上及下朝着市场化方向进行改革, 把竞争性国企的选人用人制度真正与市场接轨。

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 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 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竞争性国企要成为市场上的公众公司、竞争主体, 就必须改革现有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可以有效杜绝国家作为出资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企业也可以获得法人产权, 对企业全部资产拥有支配的权利, 使国有企业的产权高度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 使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公平地竞争, 实现优胜劣汰。通过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竞争性国企内部管理的市场化、科学化,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与国有企业改革[J].现代国企研究, 2014 (1) :8-23.

[2]张安华.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发展[J].中国经济时报, 2014 (6) :1-2.

上一篇:盆景造型下一篇:法官职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