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跌倒的预防

2024-09-25

医院内跌倒的预防(共9篇)

医院内跌倒的预防 篇1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而实习生在临床医务人员中占很大的比例, 要降低医院内感染, 不可忽视对实习生的管理和教育。医院内感染是全球性关注的问题, 它关系到医院人群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问题, 也是当代卫生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护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面临的综合课题,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 卫生部已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规范和标准。各医院都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 逐步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如:监测制度、管理制度、消毒质控标准等, 明确了医务人员职责, 采取了相应措施, 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要更好地控制医院内感染, 对实习生的管理、培养和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 使实习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把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强调责任心, 培养“慎独”精神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用临床实例来教育实习生, 使实习生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实习前应加强对实习生进行有关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知识培训, 增强实习生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意识, 真正让实习生具有自我约束的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使实习生认识到自己在预防医院内感染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从而使实习生的行为规范化。

2 组织实习生学习有关医院内感染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标准

组织实习生学习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使其遵守标准预防, 做好双向防护, 学会正确、安全处置医疗废弃物, 懂得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内感染监测标准。

3 强化医院内感染的理论和无菌、隔离技术

实习生在校期间已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掌握了相应的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的知识, 但实践经验不足, 对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不够, 在临床实习中, 由于缺乏带教教师, 病人多护士少, 工作量大, 学生在实习期间所承担的工作往往已处于半独立或完全独立状态, 实习生与病人接触十分密切, 如不加强教育管理, 他们不但不能进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反而还可能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 因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培训实习生。

根据专业不同让实习生了解医院控制感染的要求、管理要点及管理的相关知识, 如: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消毒剂及消毒器械正确使用的标准, 掌握预防的基础卫生学和相关消毒、灭菌、隔离知识, 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3.1 强化概念, 明确造成感染的原因

让实习生明确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形成的条件及医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近30年来促进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越来越多。首先, 环境污染严重。医院是各种病原体汇集的场所, 医院的卫生设施不完善或污染物处理不当都会引起感染。其次,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这造成了大量的耐药菌株, 直接导致了感染的发生。再次, 介入性诊疗手段增多。如各种导管插入、内窥镜等侵入性治疗, 大大增加了病人感染的机会。第四, 在器官移植、免疫失衡性疾病治疗等情况下, 大量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在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放疗等, 都会使机体抵抗力减弱, 使感染危险大大增加。最后, 医院管理者、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尤其是实习生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 或制度不健全, 消毒灭菌不严格和无菌技术操作不正规等均会引起感染。上述原因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

3.2 重视技能, 岗前“练兵”

训练及考核无菌技术操作:凡从事无菌技术操作的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 并能熟练进行基本的无菌操作, 如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包的打开与包扎、取用无菌溶液法、铺无菌盘法、戴无菌手套法等。

训练及考核隔离技术:严格区分污染区和清洁区;熟练掌握穿、脱隔离衣和洗手的方法;正确给传染病人做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避污纸等。

能进行消毒、灭菌相关操作:如紫外线灯消毒空气与物品的操作及注意事项;燃烧法、压力蒸汽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等。

总之, 预防医院内感染是常抓不懈的工作, 学校应配合医院加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 强化实习生的无菌意识, 提高其操作的规范程度, 使由实习生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几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实习生,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香兰, 王秋华, 肖铁英, 等.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5, 2:66.

[2]麦哲林.实习生内科临床实习带教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 (6) :658~659.

医院内跌倒的预防 篇2

摘要:目的 对医院内结核病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加以探究、总结。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对其临床记录加以回顾性总结。结果 由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生的不懈努力,本案例中抽取的40例患者结核病临床表现全部消除,经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的检测显示病况呈阴性;经结核的菌素测试显示病况呈阴性。结论 增强结核病在医院内部的防御和治疗措施,能够帮助减少结核病的病发率。

关键词:结核;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

作为一项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结核病的病发率逐步呈上涨趋势,且愈演愈烈。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截止至2013年初,我国患有结核病的患者总量处于世界人数总量之首[1-2]。结核病医院内是患者最密集的区域,换句话说,在医院内部传播结核杆菌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区域的感染率,此种现象的可能性不只会威胁到非结核病患者,还会连累到院内的工作人员,所以将医院内部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做到位,是保障无辜患者、人群生命健康的重中之重,本院对40例结核病患者的情况加以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其中有30例患者属于本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10例患者属于前来就医的非结核病患者,年龄处于15-55岁。

1.2治疗方法

对40例患者进行化学医药的治疗,新涂阳和新涂阴患者采用国家标准方案:2HRZE/4HR进行治疗,即:在强化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2个月,用药60次;继续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4个月,用药120次[3]。复治涂阳患者采用国家标准方案:2HRZES/6HRE进行治疗,即:在强化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2个月,用药60次;继续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6个月,用药180次[4]。结果

在专业医师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之下,40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况表现全部消除,在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的检测下,病性呈阴性;在结核的菌素测试下,病性为阴性。讨论

3.1结核病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伴随抗结核医药的相继出现,从世界范围看,出现了结核病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快速、有力控制的局面。但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合理使用医药以及疾病根治情况不佳等系列原因,致使结核病的耐药性持续降低,出现了病发率不断上涨的结果[5]。为了达到患者于住院时期不产生耐药性、保障治疗成功的目的,现阶段医学界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对患者实行诊治,疗程长达7-10个月。本院的治疗方案中,对于40例结核患者的初步诊治得到了患者、家属以及医生的肯定,使其对治疗结果十分满意,由此说明化学医药不只具有治疗结核病的作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传染源以及阻止结核

细菌的传播与流散。

3.2宣传措施

预防结核病的感染工作不仅要掌控传染源,更应加大宣传预防结核病的力度,本院详细宣传核心有几下几点:①对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和大肆宣传,提醒社会大众不要在公共场合随便吐痰,用纸巾或者是遮挡物掩盖打喷嚏、咳嗽时的鼻涕与唾液,在方便后以及用餐前记得将手洗漱干净,并定时将餐具进行消毒杀菌,多多将衣物、床被晒于干燥通风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作风,保持居住地以及工作环境的洁净和通风;②及时发现结核症状:如果身边存在发烧、咳嗽、咳痰超于4周并不见好转的人群,应主动提示其做详细的检查或者是前往专业的结核病医院加以记录、检查,若已确诊则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③督促身边结核病患者的诊治:若周围人群患有结核疾病,则社会大众应主动积极遵守杀菌和隔离的专业举措,随时督促患者接受诊治疗程并将其完成,鼓励患者投身运动项目,制定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饮食清单。

3.3保护措施

本院对抵抗力较弱、容易被感染的大众也提出了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对其的保护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组织疾病的防控专员,对管辖区域内的常住居民实行定期的身体检查;②对初步入院的结核病患者实行全方位、细致的常规检测,可透过所拍胸片以及痰液培试等检测结果筛选结核病群,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打下坚实基础;③对高度危险群体实行结核菌素检测,此群体包括滋滋病携带者、同结核病患存在过度接触的群体、曾出现在结合环境里的孩童或者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长期进行静脉注射并对其产生强烈依赖感的患者等;④为大众接种卡介苗帮助提升全体成员的抗结核功能。

3.4高危群体

工作于结核病医院的人群作为结核病感染的高危群体,由于其工作的关系需接触诸多疑似病例或者是确诊病例,因此提升了工作人员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几率。就此结核医院应建立一套完整、紧密、安全的工作流程,增强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本文将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在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宜,尤其是操作完对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后,务必使用消毒洗液配合流动水源对接触过病源的肢体进行清洗、杀菌;②在工作时应自觉将医用服饰和头饰穿戴齐全,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降低接触病患而受感染的几率;③在需要接触液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将手套、口罩必备齐全,避免液体喷溅至皮肤上和刺激性气味对身体带来危害;④在妇科手术过程里,降低羊水喷射以及血液喷溅发生的几率;⑤需要进行注射穿刺以及为医疗器械清洁、杀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时刻注意尖锐利器,防止自己和周围人员被割伤,若出现刺伤情况,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流动水清洗、医药杀菌、纱布包扎等措施;⑥使用消毒药水对医院内部,包括医生办公室以及住院部实行定期消毒杀菌。

参考文献:

[1]蔡丽芳.结核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J].全科护理.2012(30):2852-2853

[2]王爱国.结核病的预防浅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690

[3]韩凤云,张世传,王艳波.医务人员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23):2226-2227

[4]马福德.耐药结核病流行现况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32):50

[5]宋建奎,杨淑梅,陈丽.两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处置[J].中外医

医院内跌倒的预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 男18例、女22例, 其中有30例患者属于本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10例患者属于前来就医的非结核病患者, 年龄处于15~55岁。

1.2 治疗方法

对40例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即使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异烟肼等药物, 以早发现早治疗、遵循治疗规律、全程监控、药量得当、分期治疗为治疗首要原则, 将诊治过程分为两个时期:针对性诊治时期、康复性诊治时期。初步治疗呈阳性的患者, 在针对诊治与康复诊治时以3HRZE/5HR作为药剂搭配标准, 间断、停歇治疗期间以3H4R4Z4E4/5H4R4作为药剂搭配标准;初步治疗呈阴性的患者, 在针对诊治期与康复诊治期以3HRZ/5HR作为药剂搭配标准, 间断、停歇治疗期将3H4R4Z4E4/5H4R4作为用药标准[3,4]。

2 结果

在专业医师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之下, 40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况表现全部消除, 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检测呈阴性;结核菌素测试为阴性。

3 讨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由于不合理使用医药以及疾病根治情况不佳等系列原因, 致使结核病的疗效持续降低, 出现了病发率不断上涨的结果[5]。为了达到患者于住院时期不产生耐药性、保障治疗成功的目的, 现阶段医学界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对患者实行诊治, 疗程长达7~10个月。本院的治疗方案中, 对于40例结核患者的初步诊治得到了患者、家属以及医师的肯定, 使其对治疗结果十分满意, 由此说明化学药物不只具有治疗结核病的作用,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传染源以及阻止结核细菌的传播与流散。

预防结核病的感染工作不仅要掌控传染源, 更应加大宣传预防结核病的力度, 本院详细宣传核心有以下几点: (1) 对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 提醒社会大众不要在公共场合随便吐痰, 用纸巾或者是遮挡物掩盖打喷嚏、咳嗽时的鼻涕与唾液, 在方便后以及用餐前记得将手洗漱干净, 并定时将餐具进行消毒杀菌, 多将衣物、床被晒于干燥通风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作风, 保持居住地以及工作环境的洁净和通风; (2) 及时发现结核症状:如果身边存在发烧、咳嗽、咳痰超于4周并不见好转的人群, 应主动提示其做详细的检查或者是前往专业的结核病医院加以记录、检查, 若已确诊则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3) 督促身边结核病患者的诊治:若周围人群患有结核疾病, 则社会大众应主动积极遵守杀菌和隔离的专业举措, 随时督促患者接受诊治疗程并将其完成, 鼓励患者投身运动项目, 制定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饮食清单。

本院对抵抗力较弱、容易被感染的大众提出了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 将对其保护措施总结如下: (1) 组织疾病的防控专员, 对管辖区域内的常住居民实行定期的身体检查; (2) 对初步入院的结核病患者实行全方位、细致的常规检测, 可透过所拍胸片以及痰液培试等检测结果筛选结核病群, 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3) 对高危群体实行结核菌素检测, 此群体包括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结核病患者存在过度接触的群体、曾出现在结合环境里的孩童或者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长期进行静脉注射并对其产生强烈依赖感的患者等; (4) 为大众接种卡介苗, 帮助提升群体的抗结核功能。

摘要:目的 对医院内结核病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加以探究、总结。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 对其临床记录加以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案例中抽取的40例患者的结核病临床表现全部消除, 经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检测及结核菌素测试显示病况呈阴性。结论 增强结核病在医院内部的防御和治疗措施, 能够帮助减少结核病的病发率。

关键词:结核,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蔡丽芳.结核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J].全科护理, 2012 (30) :2852-2853.

[2]王爱国.结核病的预防浅谈[J].求医问药 (下半月) .2012 (10) :690.

[3]韩凤云, 张世传, 王艳波.医务人员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 (23) :2226-2227.

[4]马福德.耐药结核病流行现况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师, 2008 (32) :50.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4

一、评估患者跌倒的因素

1、医学上相关危险因素

(1)视力减退或受损:如白内障、青光眼。(2)心血管系统:如体位性低血压、晕厥。(3)下肢功能不良:如中风、小儿脑变。(4)步行及平行不良。(5)排尿系统不良:如夜尿病。(6)认知不良:如老年性痴呆。

(7)使用药物:如利尿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药。(8)以前有跌倒记录。

二、评估环境危险因素

1、光线:距离电灯开关远、照明灯光线不足、光线太强。

2、地面及走廊:杂物凌乱导致走路的地方受限制。

3、厕所、浴室:厕所、浴室缺少扶手、地砖湿滑。

4、家具:座椅缺少椅柄或不牢固。

三、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当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作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床头挂“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又跌倒(坠床)的危险性。

3、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向患者交代如有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接触到呼叫仪。

5、病床高度适中,床两边加护栏。

6、增添必要的设备,在楼梯、浴室等处装扶手。并将扶手调整到适合的高度。

7、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手能拿到的位置。

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

9、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等,并将其放置于床边。

10、楼梯的收边处有防滑处理,浴室、洗手间的地面保持干燥,地板应有防滑设备。

11、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

12、向家属、陪护、患者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蓬莱市中医院护理部

2009.7.28

医院内跌倒的预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 (根据临床表现和CT扫描结果诊断为脑出血) 的住院患儿100例, 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2.5~14岁, 住院7~20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50例。

1.2 诊断标准

患儿均按照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等病史记录来判定医院感染。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根据患儿自理情况, 分别实行: (1) 完全补偿性护理, 即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 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需要护士满足其所有需要, 包括密切观察患儿意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营养、排泄等) ; (2) 部分补偿性护理, 即当患儿意识清醒时, 需要护士和患儿及其家长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护士进行指导并协助实施护理措施, 帮助患儿及家长尽早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患儿及其家长都有特定的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 护士应经常地、反复地向患儿及家长提供有关信息的知识及专业护理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循证护理应用于患儿, 可显著预防医院内感染, 缩短住院时间。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医院内跌倒的预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437例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落实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作为实验组, 回顾2009年5月-2010年4月4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1.2方法2010年5月始在电子病历“护理管理”一栏内增加“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接诊护士对新入院患者对照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见表1。

1.3评分标准一项累计分值中, <2分为低度危险性, 3~5分为中度危险性, >5分为高度危险性。

1.4评分为中度及高度危险性的患者, 在其床头挂上红色“防跌倒”护理标识, 以提醒各级工作人员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用护理标识, 当发生纠纷时, 标识可以提供有效证据, 防患于未然[2]。

1.4.1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告知患者存在跌倒的危险, 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如避免穿过长过大的衣裤, 穿防滑、大小合适的鞋子;当发现地面有水渍时, 请告诉工作人员擦干;走动时可尽量使用拐杖或其他辅助性设施;服用安眠药、降压药后感头晕等不适时, 应卧床休息, 避免活动;如厕后要扶扶手站起来, 站立动作要缓慢;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时, 请立即以打铃通知护士。告知后要求患者或家属在健康教育单上签名。

1.4.2改善环境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 并教会患者使用;夜间病房打开地灯;对于意识不清者可适当使用床旁护栏、约束带或有专人看护;对于不可去除的障碍物可选用醒目颜色予以警示, 以增加患者的视觉敏感性;固定好床脚刹车;在走廊及洗手间、浴室设置把手, 厕所安装扶手或使用坐式马桶;调低床的高度, 将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之处等。

1.4.3严密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定期巡视患者, 特别是夜间、中午值班时, 工作人员少, 要加强巡视, 对精神症状较重、服用抗精神药物、生化检查异常、步态不稳者, 可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地方, 定时协助其如厕, 必要时给予专人陪伴。对有直立性低血压史、食欲较差、上床栏的患者应加强巡视, 做到重点看护、重点交班。

1.4.4护士专科知识理论的培训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有胃肠反应, 体质虚弱, 护士应密切观察反应, 遵医嘱静脉补充水、电解能量, 做好营养指导;对使用镇静、止痛药物的患者, 告知患者卧床休息, 护士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奥沙利铂、紫杉醇类化疗药可使患者表现为轻度的麻木和感觉异常, 严重神经症状发生率约为4%[3];5-FU、伊立替康等药物可能导致腹泻, 患者频繁如厕。护士应针对这些特点, 重点宣教, 做好对预防跌倒的充分认识, 工作中做好预见性护理。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服务内涵, 强调以人为本, 增加主动护理意识。

2 结果

对照组意外跌倒9例 (发生率2.026%) , 实验组意外跌倒1例 (发生率0.229%) , 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5.46, 0.01<P<0.005) 。

3 讨论

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4]。随着社会的发展, 患者的法律意识在增强, 医院内跌倒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 安全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5]。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应用加强了护士工作的责任感, 提高了服务质量, 使得护士可以预见性并及时地识别、评估和处理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 增强了防范意识, 使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由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前2.026%减低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后0.229%。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应用, 要求护士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的安全事项, 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 护患双方都增强了预防跌倒的知识和防范意识, 增进了护患间的沟通, 改善了护患关系, 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做到优质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预防肿瘤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患者共437例, 对所有患者评估跌倒危险因素, 分析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前后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结果:2009年5月-2010年4月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前, 收治患者408例, 意外跌倒9例 (发生率2.026%) ;2010年5月-2011年4月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后, 收治患者437例, 意外跌倒1例 (发生率0.229%) , 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P<0.005) 。结论:实施预防措施可减少肿瘤患者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跌倒,评估,预防,肿瘤

参考文献

[1]钟丽妹, 杨大明, 廖春英.预防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干预对策[J].现代医院, 2012, 12 (1) :95-97.

[2]郑芝芬, 蔡学联, 陈爱初, 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3) :1177-1178.

[3]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44.

[4]彭艳华, 李蔚.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 (6) :738.

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策略 篇7

1 高危因素分析

1.1>65岁的高龄患者

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为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弱, 且视力严重下降, 感官也较迟钝。高龄患者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足, 再加上住院后疾病的干扰, 出现跌倒的情况更多。并且相比较与年龄较小的人群, 老年人跌倒概率和伤势都更加严重, 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各种技能衰退, 骨质非常疏松, 应急的能力也不足, 非常容易出现跌倒引发骨折, 老年患者在骨折以后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 导致老年患者生命受到损伤。

1.2 不良的医疗环境

通过研究分析证明, 通常老年患者最容易出现跌倒的地点是厕所和病床, 过道也是较易发生跌倒的地点。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床位都是远远不够的, 导致在过道拜访了许多床, 而在晚上傍边的陪床随意摆放, 使得通道过于拥挤;有的病床过高, 床腿刹车无固定;过道的地面因为有水较滑, 清洁工在拖地后不按规定放置警示牌;灯光亮度不足或过于刺激的灯光;厕所内马桶位置太低, 没有扶手和呼叫装置;老年患者在上厕所的时候十分不方便, 而楼梯设计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老年患者的跌倒。

1.3 药物反应的影响

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 如心血管、糖尿病等。有的老年患者跌倒是因为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引发的, 比如使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会引发低血糖的情况;应用降压药会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应用血管扩张剂、、肌肉松弛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利尿剂、抗焦虑药、镇定催眠药等对平衡造成影响的药物, 都会引发老年患者的跌倒。

1.4 某些疾病的影响

青光眼和白内障等会导致老年患者视力降低, 视野范围缩小, 造成暗视力降低从而引发老年人的跌倒。其次有些慢性疾病, 因为病理性的变化, 有概率导致感觉受影响, 比如颈椎病、帕金森氏病、外周神经疾病等, 包括很多急性病, 比如癫痫和心肌梗赛等并发也会导致老年患者的跌倒。

1.5 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老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比如烦躁或焦虑的情绪会造成老年患者对周围事务的注意力降低, 不能分辨危险的事情, 跌倒的情况也会出现。

1.6 缺乏照顾

某些老年患者家属不能提供充足的照应, 特别是倔强的老年人以及性格内向的老年人, 出现情况不愿意去麻烦他人, 甚至不清楚怎么使用呼叫器, 经常出现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形下, 独自一人出去, 出现跌倒的情况就经常发生。

2 安全防范

2.1 设置回来安全管理部门: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的委员会, 护士长、护理监督、护理部主任和护理副院长共同来承担委员会的责任, 按时对护理安全质量实施评估, 对于危险情况进行研究并改正。

2.2 建立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评估和预防记录。

准确评估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是预防跌倒的基础。估计危险情况, 要把患者的自理能力、病种、意识状况、精神状态及年龄等综合起来, 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设计成表。

表的内容包含:123部分:1部分—住院估计: (1) 年龄≥65岁; (2) 在6个月内有精神异常; (3) 在6个月内有跌伤史;2部分--继续评估: (1) 模糊/定向力障碍/幻觉/烦躁; (2) 大小便失禁/需要帮助; (3) 感觉障碍 (如失明、头晕、耳聋) ; (4) 肢体移动或平衡障碍; (5) 是否采用以下的药物:降糖药、镇痛剂、镇静剂、降压药、导泻剂、利尿剂。统计需要: (1) 护士对刚住院的患者实施评估:当评估的内容≥3个造成跌倒的危险情况, 要应用“住院患者跌伤的危险评估和预防记录单”同时记录进入交接班的表格。 (2) 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 由管床护士随时评估。 (3) 每周进行新的评估。3部分--预防跌倒措施方案: (1) 在患者床头挂红色标识“预防跌倒”; (2) 呼叫器及用物放置患者易取处; (3) 协助患者上、下床; (4) 使用床栏; (5)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6) 督促并指导使用助行器, 如拐杖、轮椅等; (7) 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有跌倒的危险; (8) 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药物作用的注意点; (9) 告知家属陪伴离开请与责任/值班护士联系。

2.3 设置跌倒老年患者报告登记条例:

老年患者出现跌倒的情况要填写“跌倒患者登记报告表”。住院患者跌倒登记报告表的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A: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B:关于老年患者跌倒的清醒;C:跌倒处理及防护措施、预后评估。由护士长或者当时上班的护士负责记录填写登记报告表, 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要在一天内上报到护理部, 另外一份保存在科室观察并记录。

2.4 建立老年患者跌倒的应急措施:

措施有着实用的指引效果, 当老年患者出现意外的时候, 让护士有准备的采取措施处理, 降低患者受伤的程度。具体应急措施:加入出现老年患者跌倒的情况, 要第一时间向医师汇报, 同时协同医师做好紧急抢救。护士要时刻关注跌倒的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 将情况记录好。对于受伤的位置要仔细查看,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2.5 制定跌倒的处理建议:

(1) 因为护理人员疏忽没有按规定执行预防措施而造成老年患者的跌倒, 按照具体情况以及对应制度处理。 (2) 追寻事情的原因:科学、客观、及时的总结这次事情的原因, 责任分明。 (3) 改良方法:责令护士长在规定日期内提出改进方法, 动员全部护理人员参加会议, 总结经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将防治工作落实到根本, 要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规范, 遵循制度, 降低工作的事故发生。

2.6 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

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工作在于护士精心的照顾, 着重培养护士的职业水平, 让每一个护士都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熟练掌握护理安全制度以及相关知识, 分辨危险人群, 将护理干预技能充分应用到工作中去。

2.7 供应安全的环境:

病房内要保持明亮, 地面必须干净且不潮湿, 对于有隐患的地方必须放置警告标识, 具有隐患的物品要及时清除, 而一些老年患者的意识清楚, 只用简单的应用护栏或者约束带等措施。对于床脚的刹车必须固定, 过道和厕所以及浴室等等高危的地方要设置扶手, 厕所应用方便老年患者的垂直扶手或者采用安全的马桶。把床的高度调节到适合的位置, 对于老年患者日常使用较多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 平均寿命已接近80岁, 高龄者明显增多, 据统计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 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跌倒已成为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跌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将老年患者跌倒的危害提升到足够的高度, 要加强在防治上的工作力度, 政府部门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社会的家庭要加大对老年人的照顾力度, 对于老年人自身危险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量帮助老年人进行锻炼, 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以此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概率。应对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开展正确的研究, 严格执行保护性的措施, 可以减少老年人出现跌倒的概率, 使得老年患者的健康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郝燕萍, 刘雪琴, 邓胜萍.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测试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20) :1873-1876.

[2]萧蕙, 包庆惠.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 2005, 21 (5) :63-64.

[3]徐建鸣.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7) :38.

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篇8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院内外跌倒患者41例, 跌倒地点:卫生间13例, 椅旁1例, 床旁8例, 走廊5例, 病房9例, 院外1例, 病房外院内1例, 护士站2例, 运动室1例。

2跌倒危险因素

2.1 与年龄、病情导致体质虚弱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 患者机体的生理发生变化, 反应迟钝, 行走速度和步态异常, 平衡功能差, 易发生跌倒。尤其视力减退、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增加跌倒的危险性。病情导致体质虚弱易发生跌倒。

2.2 与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个性强, 脾气急躁, 情绪不稳定, 无陪伴者来院就诊时发生跌倒。还有部分患者脾气较固执, 常有不服老和不麻烦别人的心理状态, 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尝试去做, 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而造成活动中发生跌倒。

2.3 受本身疾病影响

部分患者患有脑梗死、颈椎病、体位性低血压、骨质疏松症和体质虚弱, 易引起心脑缺血, 诱发黑蒙而导致晕厥和跌倒。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病后, 自动适应性、协调性下降, 主动活动减少加上年龄偏高, 防护意识差, 活动时造成跌倒。

2.4 受药物因素影响

患者服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 为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2.5 与环境因素有关

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 医院室内不良的环境如光线不足、地面湿滑或不平整、台阶过高、地面门槛突出等均有可能成为患者潜在跌倒的危险因素。

2.6 与行动及体位改变因素有关

患者行动不灵活、缓慢、迟钝, 遇事应急力差, 而发生跌倒。部分患者患有骨关节病, 屈膝不便、关节僵硬, 久坐后立即站起, 或躺在床上输液, 结束后即刻离床, 体位的突然改变导致一过性供血不足, 发生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

2.7 与床栏未拉上有关

患者意识不清时, 会躁动翻滚, 若无拉起床栏保护, 易坠落床下[1]。

3防范措施

3.1 加强巡视与沟通

巡视中发现年龄偏大、活动不便及视力、听力差和无人陪伴的患者来院就诊时, 护士应扶患者至科室并向其宣传个人防护, 讲明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有陪伴者向家属做好安全宣教。

3.2 做好危重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神智是否清楚、是否需要拉上床栏或使用保护性约束带, 加强护理防护措施。对于跌倒高危患者, 应做好明显的标识, 于床尾放置防跌倒的标识牌, 同时在患者一览表中做好标识, 并加强巡视。

3.3 做好环境的检查和监督

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移开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 保持走廊通道宽敞、通畅,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病区走廊配置手扶栏设施, 做好明显的标识, 配备夜间照明, 消除安全隐患。

3.4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使患者心情舒畅, 确保安全, 防止意外跌倒。

3.5 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对于老年患者应进行耐心细致的用药知识宣教, 直至患者或家属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避免跌倒发生[2]。

4小结

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无固定模式和地点, 后果较严重。对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 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房管理, 强化安全教育。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创造适合患者住院的生活环境, 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的健康教育, 才能有效地降低住院期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意外跌倒,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邓蓉林, 江道群, 王静.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09, 138 (7) :769-771.

老年跌倒评估和预防 篇9

在我国,跌倒是>65岁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中国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为14.7%~34.0%,其中60%~75%的跌倒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继发性损伤。张丽等[3]研究的老年人群中,跌倒患病率为30.94%;且随年龄增加,老年人跌倒患病率明显升高,在80~89岁,男性跌倒患病率为46.33%,在>90岁年龄段,男性跌倒患病率高达60.34%。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而2001年有关疾病负担的数据显示,由跌倒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50亿元人民币,社会代价>800亿元人民币。

1 老年跌倒的原因或危险因素

跌倒是老年综合征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失禁、谵妄等其他老年综合征一样,是多种功能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跌倒很少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往往是老年生理功能减退、老年慢性疾病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跌倒的风险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而增加[4]。

1.1 老年人生理因素

1.1.1 步态和平衡功能:

步态和平衡功能是人体神经、肌肉、骨骼对外界环境变化输出的综合表现。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步态的基本特点是下肢肌肉收缩力下降,踝、膝屈曲动作缓慢,伸髋不充分,导致行走缓慢,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高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对本体感觉下降,反应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这些导致老年人姿势控制困难、姿势失衡后再恢复平衡能力下降,易致老年人跌倒[5,6]。

1.1.2 感觉系统:

老年人常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触觉下降,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以及踝关节的躯体震动感和踝反射、趾关节的位置觉下降,均可导致平衡能力降低[4,5,6,7]。

1.1.3 血压调节:

血压调节是成功保持直立姿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对低血压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往往不能对体位改变、进餐或急性疾病等引起的低血压进行调节,这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跌倒或晕厥,这在本身合并引起脑灌注不足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中更加明显。另外,老年人体内的水含量减少,这使老年人在急性疾病、应用利尿剂和天气炎热时脱水风险增加,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跌倒[4]。

1.2 病理因素

与跌倒相关的疾病谱很广泛,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椎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小脑病变、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眼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偏盲;其他:骨性关节炎、风湿病、骨质疏松、足部疾病、贫血、虚弱、脱水、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4,5,6,7]。

1.3行为和心理因素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以及害怕跌倒的心理状态及由此导致与社会的隔离均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害怕跌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增高。曾经有跌倒史的患者会加重害怕跌倒的心理,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2]。患者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影响患者跌倒的另1个危险因子,个性好强、固执、独立性较强的患者容易忽视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引发跌倒,另外,药物常识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常因为高估自己的行动能力而导致跌倒[6,7]。

1.4 药物因素

药物是最容易改变的跌倒危险因素之一,不仅药品的种类,而且处方药品的数目(服用>4种药物)和药物剂量改变都与跌倒的危险增加有关[8]。易导致跌倒的主要药物包括: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镇静剂;心血管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其他药物,如降糖药、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剂、多巴胺类、抗帕金森病药物等。

1.5 环境因素

老年人跌倒意外中50%与外周环境密切相关。室内照明不足、床和家具高度不合适、日常用品摆放不当、卫生间无扶拦把手、光滑的室内装璜和地面,步行途中过多障碍物,过道和楼梯照明不足、台阶过高,室外路面湿滑、不平坦,以及不合适的鞋子和助行器均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另外,老年人是否独居,以及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4,5,6,7]。

2 跌倒风险评估

所有老年人均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尤其有跌倒病史者。

2.1 既往病史

评估跌倒的第一步应该是仔细的询问病史。(1)所有的老年人都应该询问既往有无跌倒史及害怕跌倒心理,这两者都与跌倒高度相关。(2)重点询问跌倒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发生跌倒前的先兆症状(头晕、平衡障碍、眩晕、黑朦、心悸),跌倒时的意识状态和跌倒方式,跌倒后是否有站起困难和损伤疼痛。(3)仔细回顾主要的危险因素,病人是否患有帕金森病、卒中、心脏病、痴呆、严重的骨关节病和视力障碍等疾病;还要回顾所有处方药和替代药物治疗情况,有否改变或者调整用药,尤其要注意的是镇静安眠药,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确定病人是否曾使用过辅助设施。(4)跌倒时的环境情况,对于跌倒时光线、地面铺设物、门把手、扶手和家具情况也要进行评估,有时能为跌倒风险提供重要的线索。

2.2 体格检查

2.2.1 姿势稳定性评估:

以下2个方法能够快速简单地检测姿势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跌倒风险预测能力,被广泛应用。(1)定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get up and go test,TUG),可以很快并且方便地综合检测步态、平衡和下肢肌肉力量,通常要求病人从座位上不借手的力量自主站立(依靠四头肌的力量),并行走10步(或者3 m),转身,回到原位坐下。注意观察有否起立困难,起步犹豫,宽基步态,双臂外展现象,行走路线是否发生偏移,以及脚跟是否离地。这一测试通常要定时,不同的时间切分具有不同的提示意义,有助于发现跌倒的主要和多重原因,制定出个体化的、改善步态和力量的治疗方案[4,9]。(2)功能性前伸试验(the functional reach test,FRT),是检测发挥支撑作用的神经肌肉的综合功能(包括平衡和股四头肌力量)。试验时身体直立,将码尺置于肩峰等高处,码尺与双肩垂直,患者手臂抬高至水平并握拳,然后上半身及手臂尽量向前伸展,而不至于跌倒或者向前迈步,沿码尺记录下总的向前伸展的长度,前伸长度不足6英寸有意义[4]。其他多种方法可以测试平衡,如单腿站立测试(the one leg stance test,OLST),双脚三种姿势测试(先是双脚并拢,然后是双脚半开一前一后,最后是双脚一前一后,每种持续10 s),以及绩效导向的任务(包括捡起地面上的硬币,两脚并拢时抵御轻推的能力等)。

2.2.2 立卧位血压的测量:

当从卧位改变为立位时的1~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时,可以诊断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研究认为在卧位变为站立的30 s之内,如果脉搏增加<6次/min,对于预测跌倒也有意义。

2.2.3 老年虚弱状态评估:

虚弱(frailty)是一组由机体退行性改变和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评估方法见本专题另一篇专题稿件。

2.3 实验室检查

当病史或者体格检查提示有潜在跌倒原因时,建议应进行彻底的实验室检查,其中可能包括心脏彩超、颅脑或脊柱影像学检查。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或血糖水平等检验结果有助于排除贫血、脱水或引起高渗性脱水的高血糖等引起的跌倒。怀疑颈动脉窦过度敏感引起跌倒的患者,建议在持续监测心率和血压的情况下进行颈动脉窦按摩检查。

3 跌倒的预防

许多证据均支持多因素干预措施预防社区老年跌倒效果明显,通用的多因素干预措施可以将跌倒风险减少24%~31%,而个性化的多因素干预措施则可以将跌倒风险减少率提升到27%~41%[10]。

3.1 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应针对不同人群,由专业人员帮助制定锻炼计划(内容、强度和时间),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4,11,12]。

3.2 正确处置老年慢性疾病

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都可能诱发跌倒,但视力问题、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骨骼肌肉疾病往往与跌倒直接相关,及时处置这些疾病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白内障手术,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视力,有效地预防跌倒。对心因性晕厥和抑制性颈动窦过敏所致的跌倒,安装心脏起博器可以防止跌倒的发生。对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正确给予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定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能够改善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可能减少跌倒的风险。对压迫性脊髓病变、腰椎管狭窄、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患者,适时选择手术,改善步态异常,可能减少老年跌倒的风险[4,10]。

3.3 预防跌倒健康宣教

强化老年人对跌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是预防跌倒发生的最有效保障。应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跌倒的危险因素、后果以及预防措施。同时督促患者使用步行辅助工具,以防跌倒。对患者进行药物和跌倒之间关系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正确用药。

3.4停用或调整跌倒风险药物

在使用精神类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降压药及利尿脱水药等跌倒高风险药物时,应定期评估药物使用的效果及必要性,应尽可能使用最低药物剂量,尽量减少复方用药,及时停用不必要的药物。

3.5 评估及改变居住环境

可使用居家危险因素评价工具(home fall hazards assessments,HFHA)对家庭危险因素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减少居家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而且能增加老年人对跌倒危险因素的了解,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3.6 预防重要部位发生骨折

对于老年人,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钙剂,对绝经期女性必要时应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增进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降低跌倒相关的骨折[10,13]。老年人跌倒以髋部骨折为最多见,且后果严重,国外设计出在跌倒时能起到缓冲作用的髋部保护装置,已证实能够显著减少跌倒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上一篇:优化SQL语句下一篇:选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