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学生护航

2024-12-08

用爱为学生护航(通用3篇)

用爱为学生护航 篇1

常听到有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学生不好教, 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外, 我认为这跟老师能不能做到爱生如子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老师爱优秀生、爱中等生、爱特长生很容易, 可要爱“学困生”就很难, 而“学困生”恰恰是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对象。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要像对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班主任, 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高超的教学艺术, 更重要的是一个字“爱”。就是对学生的爱, 对教育事业的爱。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如果班主任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在工作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后进生”多出自娇惯型、残缺型、粗暴型、误导型、父母外出型等家庭。所以, 我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希望用自己的爱为他们擎起一片天空, 让他们能够在这片天空下自由、快乐地成长。

1. 要给娇惯型家庭的孩子适当“降温”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农村中有些家庭是两个孩子) , 各个家庭都视孩子为家庭的未来、希望和寄托, 父母什么都顺着孩子, 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有些家庭, 从祖父母到父母都把孩子捧在手心, 视为宝贝, 对孩子百依百顺, 甚至任其差遣。有些初中生在家从来不用自己盛饭, 更别说扫地、煮饭之类。这类学生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 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来到学校, 如果这种优越感得不到满足, 他们会有心理落差, 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从而违反纪律。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 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和危机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鼓励他们多帮助他人, 多参加集体活动。例如“母亲节”和“父亲节”,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就是要让人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当代中学生多是在“众星拱月”的环境中长大, 他们常常不记得什么是父爱, 什么是母爱, 不会感动, 只知道索取, 不愿意感谢。这些学生在家中专横、娇惯、为我独尊, 一切都自以为是;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帮助是应该的, 而父母指出他们的错误, 会觉得是让他面子上过不去。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播放一些反映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关怀的资料片, 让学生知道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就是来自于父母之爱。我还教学生制作卡片, 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 送给他们的父母, 有条件的还可以送上一束花。有时候, 让学生在父母生日那天送上小小的礼物, 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有进步时, 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 违纪时给予适当的批评, 给他们适当的“降温”反而能让他们去掉一些娇气。

2. 要给残缺型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偏爱

残缺型家庭是指缺乏父母一方或父母都缺乏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容易形成胆小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 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恃强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甚至夜不归家……因此, 残缺型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需要重视。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 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对这样的学生, 老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甚至是偏爱:多了解他们的思想行动, 多过问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 多在课堂上提问他们, 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多关心他们交友的情况, 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我班学生小雪, 是一个与妈妈相依为命的单亲女孩, 她学习成绩较好但从不主动跟同学玩, 不合群, 有什么集体活动她呆在一边作壁上观。这种孤僻的性格跟她胆小羞涩的性格有关, 也和她的家庭原素有关。于是, 我要求部分女班干课外主动帮助小雪, 有什么活动带她一起参加, 尤其是文艺节目中有适合她表演的都让她参加。课上, 估计她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我就给她机会。如今, 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 小雪性格开朗多了, 有什么困难和想法都能主动向我反映。

3. 要给粗暴型家庭的孩子必要的包容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 看不得孩子犯错误, 也不听孩子解释, 常常批评, 甚至体罚孩子。这些家长也爱孩子, 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犯错误时, 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往往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 而是痛苦, 他们极易形成粗暴、冷酷、自私等不良个性。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 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 他们在学校中与同学相处时, 也容易把父母那套“棍棒”搬来对付同学。对这类学生, 教师要既严格要求又适当包容, 严慈相济, 让他们看到阳光, 健康成长。也就是说, 多关心督促他们, 使违纪行为防患于未然。若一旦违纪了, 除了严肃教育外, 不妨多给他们一次机会, 不要动辄就公开批评、写检讨书、上报政教处、通知家长。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小明, 他的父母不识字。只要一听说这孩子犯错误, 他们反应极快, 丈夫打孩子, 妻子骂孩子。有一回, 小明旷课半天, 是去探望同学生病的父亲, 看来这个学生是免不了父母的一顿打骂了。他告知我实情之后, 恳求我帮他圆谎, 并一再保证不会再旷课, 也决心改正打架、骂人的坏习惯。看到他不断哀求的样子, 我给了他一次机会。以后, 他果真没有了打架的行为, 骂人的现象虽克服不了, 但也比以前大大减少了。这样看来, 有时候给一次机会要比来一顿惩罚有效得多。

4. 要给误导型家庭的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

有些学生懒学习, 常违纪, 很大程度是受家长的影响甚至误导。对这种学生, 除了要做好其家长的思想工作以外, 关键是要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 指导他们明辨是非, 引导他们看健康的书报、影视节目, 鼓励他们向上进的同学靠拢, 追求进步。有一位学生家长, 他是地方一霸。他告诉孩子:“在这个社会, 别人只认你钱包够不够鼓, 拳头够不够大。”所以他的孩子在小学总是找碴儿跟同学打架, 上初中了还是恶习难改。有一次, 该生在校外打架, 打不过别人, 就跑回家叫他父亲的手下去帮忙。结果双方都伤了人, 他家赔上了一笔医药费。事后我帮他分析三点:第一, 这么一打, 伤者会有什么后果?第二, 双方若要报复, 此事何时才了?第三, 你小小年纪, 难道想担惊受怕或打打杀杀过一辈子?后来他跟我说:“我知道我很难说服父亲, 可我不会一错再错了。”事实上,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与从小就受到家庭误导分不开的。所以, 我们一定要为误导型家庭的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

5. 要给父母外出型家庭的孩子一把钥匙

当前, 不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 留下孩子和老人在家。这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 祖父母又宠爱, 稍不注意就出现大手大脚花钱、说谎、逃学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 是他们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很有必要给他们一把“钥匙”, 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钱财等, 也就是让他们自己管住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通常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让学生了解其父母的年龄、身体状况、劳动状况及收支情况等。有些学生在开列了父母以上的情况清单后, 惊讶地说:“我从不知道父母的负担这么重。”不少学生在弄清以上情况后, 纷纷表示, 父母工作这么辛苦, 以后再也不胡来让父母担心了。

二是让学生定期如实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 可以电话汇报或书面汇报。有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犯难了:不汇报吧, 班主任通过电话肯定知道的;汇报吧, 自己的表现糟透了, 说谎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 这样的汇报或多或少会对学生起督促作用。采取这种做法时, 老师一定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否则效果不大。要做到这点也不难, 因为一个班中属于这种情况的学生并不多。

有句俗语说:“是石头也会被捂热。”何况是人, 是极易满足的学生呢?让我们用爱把学生“捂热”吧。林崇德教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 会使教育更精彩。教师爱学生,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愿教师养成爱学生的好习惯,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起跑线,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 成为学生心中的“神”。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天 篇2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叫s, 刚进初中时就已经15岁了, 早就听其他老师讲过,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是外公外婆把他带大的, 性格十分孤僻, 经常是三、五天的逃学, 吸烟、上网、打架, 坏的习惯他几乎样样有, 学习成绩更是差得一塌糊涂。在进入初中时, 其他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 都怕他把全班同学带坏了, 说实话, 在我的不太情愿之下最后他来到我的班上。

刚开始时, 他倒是中规中矩, 我也没有看出他有多大的坏毛病, 或许是他长大懂事了, 或许是他还没有摸清我的性格, 也或许是新的环境让他找到了温暖, 我时常那样想, 于是我放松了对他的要求, 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他问题学生身上。

半学期过去了, 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一个周一的早上, 他没有来上学, 我向他的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说早就出门了, 问同学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到了中午我发动几个平时和他交往比较多的男孩子到网吧、游戏室、台球室等处找他, 却不见踪影, 此时我意识到可能是老“毛病”犯了, 我再次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 动员他们去找找, 我没有想到的是, 他的母亲和外公却对我说出了这样的话:“找他干啥子, 他想去哪里去哪里。”看来, s在家里肯定也不是很听话, 不然家人不会那样的失望。我悻悻地返回教室, 找到同学们商量对策, 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找他了, 过几天他自己会回来上课的;有同学建议我继续找他, 让他知道我们大家还是关心他的, 最终我采纳了同学们后面的建议。

下午放学后, 我同几位同学在征求家长同意的情况下, 到他以前常去的地方寻找, 遇到人我们便询问, 依然是一无所获, 看到天快黑了, 我只得放弃当天的寻找, 又挨个把几个同学送了回去。第二天一大早, 有同学跑来告诉我, 他已经在学校门口徘徊好一阵了, 我又急匆匆的赶到校门口, 但是人早就没有了踪影。我没有放弃, 而是在学校周围继续寻找起来, 终于在一处墙角找到了他。我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 他没有反抗, 也没有反驳, 此时, 我却看见了他失望的眼神。

我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 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要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 他表现还算好 (至少和以前比较) , 我想是他希望在新的班级和新的班主任那里能找到“家”的温暖, 而我对他的冷淡让他产生了失望, 所以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我的注意。在短暂的思索过后, 我放缓了语气, 把同学们喊走, 单独和他交谈起来, 除了家庭, 我说了很多。不知道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 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他提出和我回到教室。终于一场风波渐渐平息下来, 随后的班级管理中, 我把他列为了重点, 我清楚的知道“爱, 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 而是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在班会课上, 我又一次地批评了他, 并要求他连续一周为同学们送饭 (我们是将午餐从食堂送到教室) 作为惩罚, 看的出来, 他有些不高兴, 但他还是接受了。在以后的日子里, s还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 只是每次犯错我都会及时帮他纠正, 到他家家访的次数基本是每周就有一次, 在他的外公外婆面前, 我将他的优点放大了数倍, 缺点缩小了数倍。以后的日子里, 我时常告诉他母爱的伟大, 母亲为了他, 尽管无一技之长, 但是仍然到处打工挣钱, 并且经常性的给他的母亲打电话, 然后让他接电话, 通过电话的交流感受母亲对他的关心。在班级里, 我再也没有把他当成是“另类”来看待了, 而是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 接受着批评和表扬, 只是我的批评多了一点和风细雨。

虽然他还是要不时的犯点小小的错误, 虽然他的成绩依然没有多大起色, 但是他再没有不请假就离开, 没有再在课堂上大声喧哗, 没有再不断地惹是生非, 一直到初中毕业。

我不想过多的阐述我是如何如何教育像s这样的学生的, 因为在我的教育生活中, 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问题学生的存在, 我必须一个个的面对, 也必须一个个的让他们改变。因为有了前车之鉴, 更因为心中有爱, 我学会了宽容, 学会了忍耐, 学会了很多很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它总是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我虽然没有创造奇迹, 但是我用我的爱让一个个问题孩子迷途知返。是的, 爱生如子, 让师爱永驻学生心田, 学生也就会用爱回报,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摘要:在班主任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对问题学生的心得和体会, 尽管有的没有成功, 但是至少每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次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因此我怀着真实的感情记录下发生在几年前转化我班问题学生的故事, 希望它对我以及更多的教师今后的工作有所启迪。

用爱为学生护航 篇3

一、理解是爱的基石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经过中考筛选, 被普教淘汰的, 他们对学习缺少兴趣, 对生活缺少激情, 对同学缺少宽容, 对老师缺少尊重, 对父母缺少关心, 对社会缺少责任……总之, 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是令人担忧的。面对着这些“60分万岁, 61分浪费”、“上课睡大觉, 考试打小抄”的学生,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 我从心底感觉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反思学生的现状, 思考如何能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更适应目前生源的素质;如何能在这样的情境中教会学生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如何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对得起任何一名学生, 对得起任何一位家长。面对着这样的学生, 用一视同仁的办法对待和要求他们, 他们会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用心灵上的沟通去感化他们, 他们觉得你太唠叨、太软弱, 不足挂齿;可以我行我素, 用与家长联系的方式去教育督促他们, 他们会觉得你这样的老师无能……

二、关心是爱的奉献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离家在外读书, 住宿学生比较多。对学校环境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这时候, 班主任在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就会抚慰学生离家的寂寞与思念。尤其是对于我们班女生多的特点, 细心的关心会缩短沟通的距离。但要把握好尺度, 不要因为班主任的关爱引起女同学间的互相嫉妒。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自私自利的心态特别严重, 都想独占老师的关注和爱护, 不会去关心和理解别人。班主任就要协调好学生间的关系, 把老师对各别学生的特殊关心的原因通过特殊的方式告诉误解的同学, 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鼓励学生和我一起去关心家境贫困、学习困难和缺少爱护的学生。

老师父母般的细心照顾会赢得学生对你的感激和信任, 班主任真心的付出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这样, 有了关心的基础, 在以后的合作交往中就会与学生建立起默契和和谐,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爱自己的, 所说和所做的都是在帮助自己, 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也使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配合中, 学会了关心别人, 知道除了自己还有更困难的, 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同时也理解了忠言逆耳的含义, 能够比较冷静地考虑问题, 在大是大非面前, 能够明辨是非, 不会走歪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的学生就是不领情, 不理解, 班主任就要不时地去想办法, 去坚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在这样关心的爱的奉献中, 终究会将冷漠的心温暖的。没有做不到的事, 只要你想去做, 就一定会成功。班主任工作就是一项锻炼人的意志的工作。

三、诚信是爱的升华

取得相互的信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的威信不能凭空产生, 是要靠自己树立起来的。以身作则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言教不如身教, 良好的身教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可以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存袒护, 而对学习差的学生抱有偏见, 这样学生会很难摆平。教师赏罚分明, 处理问题得当, 学生犯了错, 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反之, 即使是表扬鼓励学生, 学生若觉得不公正, 照样会不满意, 牢骚满腹, 不公正的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诚信使老师增加了威信, 诚信使学生增强了自信, 学会了做人的准则, 找到了立足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熟, 应该引导学生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

四、激励是爱的延续

我们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强, 自控能力差, 对自己的估计不足, 评价不够。在学校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时, 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行, 我行我素, 个人主义极强, 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时想问题还很偏激, 而一旦遇到点挫折后, 就会妄自菲薄, 瞧不起自己,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有时甚至自甘堕落, 破罐子破摔, 仿佛世界末日将至。这种表现反映出他们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的不成熟,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遇事不冷静, 情绪波动较大, 表现出性格的缺失, 人格的不健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坚强, 一方面我鼓励他们学会自信, 每天起床都对自己说一句:“我是XXX!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另一方面我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 安排学生承担不同的班级工作, 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激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特长, 面对社会多变的情况能够敢于去处理和协调, 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缺少闯荡的勇气和创新的魄力。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只要班主任教师善于发现和引导就会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合身的衣服, 帮助他们去迎接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变换, 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带不好的班级, 只有不用心去做的老师。

摘要: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笔者从理解、关心、诚信和激励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关爱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

上一篇:引领者企业文化下一篇:量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