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高考心理护航(精选3篇)
名牌大学高考心理护航 篇1
名牌大学高考心理护航
---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报告与实施方案
(设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朱可然)
一、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作为人才选拔重要途径的高考,时刻牵动着全国亿万家庭和考生的心。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点高中学习竞争激烈,高中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来自学校、家长甚至自己的压力都很大。有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感到学习苦不堪言,以至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逃学,退学,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厌学学生的内心期望。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一个考验,也是对考生们心理素质的一个考核,在面对人生关键的时刻,心理状态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考试的最后结果。高三学生即将面临继续求学或择业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如何度过高三这一年,将是高中阶段的关键。其中,心理是基础,方法是保障。有了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再采用适当的复习方法,必将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积极健康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因此高考心理护航势在必行。
二、高考心理护航---团体心理辅导目标:
1、通过团体训练,提高高三学生学习效率及考试成绩。
2、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保持适度焦虑,充满信心,迎接高考。
3、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三、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实践:
2012年以来,我们在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进行了首届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实践,在高三导师班中选拔30位优秀学生进行系统心理辅导。最终这30位学生平均高考成绩为620分,全部被录取的到全国重点大学。其中张成龙同学(阜阳城区应届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范华帝同学考取北京大学(本博连读),朱光辉、李猛两位同学如愿将中国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收入囊中,胡飞飞同学喜获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刘兴同学在竞争激烈的“海飞”选拔中,强势突围,以全省第八名的高考成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招录为海军飞行员„„
四、组织方法及成员:
组织者:和晟教育集团团体心理辅导老师
参加者:高三毕业班前30名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
五、内容提要:
1、高考目标规划
2、高考自信心训练
3、高考情绪管理。
4、高考压力管理
5、高考感恩训练
6、高考人际关系调整
7、高效复习技巧方法
8、高考考前心理训练
六、测评考核:略。
名牌大学高考心理护航 篇2
1 名牌的发展史
名牌是一种符号, 它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外, 还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和所属的社会阶层。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 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 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名牌在世界上经历了从空白到繁盛的飞跃, 政府在推进名牌、学者在研究名牌、企业在争创名牌、媒体在传播名牌、消费者在购买名牌, 汇集各方力量的名牌热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而来。名牌能带来的是独特的设计和明显的风格, 高品质和高品位, 还有昂贵的价格, 但还有一点往往被忽视的是, 由于名牌的历史而积淀的独特精神和见解。不用去怀疑, 当代的人们已经迈入了一个对符号痴迷的时代, 当下所面临的视觉客体和审美客体已经完全相异于之前的任何时代, 构成了对名牌这个符号的痴迷现象。
2 大学生名牌消费的特征
(1) 盲从性——不知不觉。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考虑到自己尚未独立, 父母挣钱都很辛苦, 消费行为较为理性, 基本上不会盲目追求名牌产品;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要走在时尚的前沿, 买名牌衣服、名牌电脑、名牌皮包等, 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假思索地买下, 看见别的同学买了新的东西就想着他有我也要有, 就毫不犹豫地马上去买, 甚至买更好的, 他们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 名牌是永远是他们的最爱, 追“新”是他们不变的话题。
(2) 从众性——争先恐后。
穿名牌衣, 穿名牌鞋, 挎名牌包,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名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是什么原因呢?攀比是主要因素。一部分大学生追逐名牌的消费或者是出于自己纯粹的虚荣心, 为了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名牌的包, 情愿自己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性的开支;男孩子们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去满足自己的欲望等, 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适度花钱, 在永不满足虚荣心的驱使下又极易形成永远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3) 超前性——永往直前。
大学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经济上独立性较差, 消费没有基础, 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很少, 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 稳定的消费观念, 自控能力弱, 基本上大多数的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自己身边的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 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模仿效应的结果。
(4) 痴迷性——如痴如狂。
消费早已改变了满足现代人们需要的原始意义, 而变成了学生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校园里,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各种“名牌”商品表现出了极高的消费热情。自己本身并没有收入, 但这些还在校园的学生宣称, 凡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 省吃俭用我也要弄到手。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会给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买不起名牌的学生会反其道而行之, 选择购买假名牌, 如此没有理性的消费行为, 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也分散了大学生学习的精力。
3 大学生痴迷于名牌的原因
(1) 名牌及其本身价值性的影响。
由于名牌本身赋予的价值性和时尚性,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 处于时尚流行时期的名牌就是最新潮的、最美的、最好的、最高档的和最有价值的。因而, 名牌的商品价格往往比一般商品的价格要高得多。
(2) 追求时尚。
这是当代大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 就是他们的内心丰富, 热情奔放, 思想活跃, 思维敏捷, 富于幻想, 敢于冒险, 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极具创造性。反映在时尚的心理与行为上, 就是狂烈地追求时尚与新颖, 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并且会满足他们的新奇渴望, 大胆追求, 力图表现, 时刻引领时尚潮流。
(3) 追求自我个性。
大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追求自我个性的独立与自我表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他们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 自信心加强, 自尊心敏感, 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都要力图表现出“我”的内涵, 对事物的感情化与对主观化也进一步加深。在时尚心理与行为方面, 他们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出自我个性的商品, 要求商品能有特色, 并能体现出自我的特点, 这样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
(4) 教育的薄弱和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大学生的“痴迷”于名牌消费, 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 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 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但是一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 没有教育到点子上, 对个别的问题没有及时而有效的引导。
(5) 社会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名牌渠道中, 媒体的影响占48.2%, 同学的影响占26.7%, 影视剧的影响占17%, 父母影响占4.5%, 其他各种因素占6.6%。我们从这份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名牌的主要渠道还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 借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因此, 铺天盖地的广告在大学生的消费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与示范效应, 成为大学生消费趋势的引导。从名牌服装到MP5, 从汉堡包到可口可乐, 都是现代广告制造出来的消费趋势。各种消费趋势鼓动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诱导甚至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
(6) 社会环境的原因。
当前, 蔓延在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部分家庭先富了起来, 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消费心理尚处于极不成熟阶段, 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 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4 针对大学生现实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克服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心理。大学生因为虚荣心去消费, 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消费心态。在购买名牌商品前应先综合评价自己的各种综合情况, 不能盲目的为了图一时之快, 让自己跻身于“校园负翁”之列。目前, 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在头脑中有这个独立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立的行动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我认为应该避免攀比心理,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2) 学会记账和预算, 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当今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培养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可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 着是需要大学生长期的理性积淀。另外, 学会记账和预算这也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 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 哪些是可没有的支出, 对症下药, 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 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3) 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心态去面对名牌消费, 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在时尚流行的冲击下, 许多大学生处于盲目的从众心理, 竞相加入其中, 而不去想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不管这些时尚的好坏与否、实用与否、贵贱与否。同时, 对于时尚的盲目追求、攀比心理也会无形中强化部分学生的盲目的自尊或自卑的心理, 并导致大学生的人格的异化和扭曲。因此, 应合理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去面对时尚, 克服盲目攀比心理和冲动不是独立性, 是任性的表现。要倡导合理、有计划的、有目的消费, 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乱消费。
(4) 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 各地努力做好对大学生名牌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名牌消费行为和心理研究, 把大学生名牌消费教育,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起来。利用主题班会、党团活动日、各种学生会议等形式加强勤俭美德教育——这是目前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重要的是使这种教育保持经常性和长期性,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深入生活, 接受启迪和熏陶, 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受教育, 在生活中受启发。另外, 紧密围绕国情、省情、市情, 在“两课中”开展关于消费的专题, 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 使大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 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消费观, 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消费行为去合理引导他们对于名牌的消费。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名牌消费的心理, 分析品牌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引导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健康发展,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倡导积极文明向上的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1 (6) .
[2]权立枝, 史彦虎.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心理分析与引导[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4 (2) .
[3]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 2006, (1) .
[4]李巍.学生了解名牌的主渠道是广告[J].中国经营报, 1998, (11) .
名牌大学高考心理护航 篇3
人们总喜欢把农村孩子考大学称之为鲤鱼跳“龙(农)门”,而现在许多人担心,“龙(农)门”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逾越。
名牌大学,农村孩子越来越少
根据央视报道:中国农大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清华大学,新生来自于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300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右,而最近一些年在10%~15%之间。更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一直在呈一个下降的趋势。
农村就读名牌大学越来越少,是不是城市化进程的效应:参加高考的城市孩子已远远超过了农村孩子造成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农村孩子占到62%。
超级中学,让高考竞争大提前
什么是超级中学?
江西财大招生处处长曹文利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高招中,江西财大在省内招收的近3000名新生中,90%来自于省内39所中学。这些中学给江西财大一本生源的供应数都在25个以上,而临川某中学,一个学校的供应数就超过了200个。
这就是超级中学。某高校招生处有关人士更是称之为航空母舰:“为了能得到好的生源,大学都要和这些中学校长搞好关系,加强来往与沟通。”
这些超级中学如大树一般,挤占了县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硬件建设能够得到重点扶持。软件上,一是到处“掐尖”:到别的学校挖尖子生,一般能力的在自己及周边县市区挖,强大的已能在全省深挖广收了;二是抢师资力量,用好待遇挖人,也用“事业”挖人。一般中学的好师资力量,为了待遇,也为了事业争相归附。“好学生都被挖走了,再怎么努力都出不了好成绩,事业心会受挫,家长也不会信任,剩下的路只有投奔那些所谓的好中学了。”一位中学老师这样说。
乐丰中学是乡村级别的高中,去年从民办改为公办。校长熊国平说,2001年,学校还考过县文科状元,现在的情况能考个600分的,已是“天大的喜事”。
乐丰中学在余干县、万年县、鄱阳县三个县城的交界处,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要成绩有冒尖的,马上被其他学校物色走了。因此每次参加鄱阳县组织的月考,学校都把成绩稍好的学生会留在学校,不让其参加考试,防止“猎头”。
乐丰中学是一所设有高中部、初中部的中学,好的苗子,都吃住在班主任家,一对一辅导。有的学生还是“忘恩负义”,熊国平说,他曾劝留一位成绩冒尖的学生,结果被学生家长“情义重要,还是孩子前程重要”一句话顶回去。
熊国平说,自己初中部稍微“过硬”的学生,都很难留住。他并不否认使用过“非常手段”,那就是扣押未录取重点高中,离录取线只差几分的学生相关证件,迫使其留在本校高中部就读,学生家长总是找到关系,或者告到教育局领导,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现在乡村高中很难生存,只能剑走偏锋!”熊国平说,学校每年录取的为数不多的二本考生,要么是艺术考生,要么是体育考生。因为在乡村级别的高中的考生基础比较薄弱,也只能在特长生中“拣点芝麻”。
鄱阳县是人口大县,曾经有饶埠镇、谢家滩镇、饶丰镇、珠湖农场等乡村级别的高中,而今这些高中“关门歇业”。饶丰镇中心学校2004年关闭,仍保留着办高中的资格,至今没有取消,总希望有一天“起死回生”。因为高中老师被私立学校聘请,没有师资,从而学生也一天天减少,这个1957年就创办的高中最终“寿终正寝”。
“尖子生进了省重点,有钱的学生花钱也进了省重点,成绩还算过的去,进了私立中学,享受学费优惠。”饶丰镇中心学校校长孙先娇说,种种原因造成了无生源、无师资。
软硬件都强,占有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强者。要想进好大学,先进好中学,已然成为广大家长与社会的共识。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中招工作比高招还要火爆的原因。
某高校负责人坦言,在目前这种招生体制下,我们不具有自主权,不能看是城市生涯还是农村生涯,只能看分数。而看分数的结果,就使得超级中学的培养模式得到认可,高考之战,事实上主战场早已移师三年前的中考。
“拼爹年代”,农村孩子有三输
主战场的前移,打了农村孩子个措手不及。
“初中时代,十几岁的娃,情商高点的,还能专心读书,情商发育得慢的,还处在玩的懵懂状态。他们之间的成绩差距原因,与其说是智商,还不如说是懂事的早晚。这也就是为什么女生成绩会普遍好于男生成绩的原因。”某高校招生办人士说,“而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就迎来了命运的分水岭,要么进超级中学,然后进好大学;要么进普通中学,然后进普通大学。”
“没有超级中学之前,这道分水岭在高考。孩子们已到了十八九岁,自治能力增强了,知道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的成分多。而提前到初中,在懵懂年代,则家庭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套用句时髦的话:初中是‘拼爹的年代’,不但比拼家庭的经济条件,更比拼家庭的培养环境、培养眼光或者说是决心。”
但残酷的是,这种拼爹法,农村孩子都不具优势。
一输输在经济基础。余小敏,鄱阳县三庙前乡一中初三(3)班毕业生,平时学生成绩属于上游,但在今年中考中只考了559分。而鄱阳县的超级中学鄱阳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560分,一分之差,为此要多缴纳2400元的调剂费。家境贫困的余小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鄱阳县一所民办高中,他深知这所高中的升学率不高,升学的质量更不好。但他别无选择,他在鄱阳一中要交调剂费,在这所民办高中却还是高分生,是优质生源,学校在学费上还有优惠。
“说心里话,我也特别想进省重点高中鄱阳一中。那里的老师更好、条件更好,付出相同的努力,在民办学校和鄱阳一中取得的成绩肯定是不一样的。”余小敏说此话时,心情显得特别沉重。他特别羡慕学校那些分数比他低的,交得起调剂费能进鄱阳一中的同学。
记者了解到,鄱阳一中调剂费按照每5分一个档次,最低档2400元,每档增加1000元,如果考分是498分(限制的最低分),想就读鄱阳一中,要支付调剂费1.2万元。
而收取调剂费或赞助费,是所有超级中学的通行做法。它把许多农村贫困生挡在门外。
二输输在培养环境。半个月前,丰城市尚庄街办发生了一起治安事件,虽然最终双方没打起来,但却让旁观的尚庄人唏嘘不已:参与双方都是十七八岁的小毛孩,他们的花季岁月本该在校园里度过,现在却在街头喊打喊杀。尚庄人很怀念已经远去了的尚庄高中:那是一所曾经辉煌的乡村高中,更重要的是,她是尚庄年轻人的精神家园。但自去年送走最后一届毕业生后,尚庄高中停办了。
一位曾在尚庄高中任教的老师说,好苗子都去了丰城中学等中学,留下的学生都不太想学,学风很坏。他认为,学风坏,坏在缺乏好的家庭培养环境。许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缺乏应有的管束,容易沉迷于网吧、游戏室,有些更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留守孩子已经成为农村的一大社会现象。而在青春萌动的岁月里,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
三输输在培养眼光、决心上。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是个尚文的村落,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历来有节衣缩食、举债供孩子读书的传统,但近年来,这一风气在悄然改变。一位村民说,上世纪80年代,村里考上大学的能到省外的国有企业去,上世纪90年代,能到省里的政府部门,2003年之前,就只能到县里、乡里,而这些年,考上大学毕业后还一样去打工。同是打工,读完初中就去,省了上大学的读书费还多赚了几年钱。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能被超级中学调剂费挡在校门外的农村孩子毕竟还是小部分,但出得起钱而不愿出钱的农村家庭却呈上升趋势。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一些孩子家长已经失去了靠读书改变孩子命运的决心。
均衡教育,让公平的阳光普照
名牌大学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少,引发了人们对“寒门难出贵子”的思考。
江西财大招生处处长曹文利说,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有所谓的名高中,名初中,名小学,甚至名幼儿园。而这其中,城乡差距的鸿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在这场资源的博弈中,寒门家庭基本上没有一点话语权。依靠这一条龙的优质教育资源,中等资质的有条件孩子完全能取得上等资质寒门学子在一般条件教育下的考试成就。论分录取,有条件家庭孩子是赢家。
要拆除这种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篱笆,唯有坚定实施教育均衡化战略,从软硬件条件全面均衡各个阶段的学校,特别是消除城乡差距。高招工作也可适当倾斜,向支持民族地区一样,向农村特困户、低保户进行政策倾斜。
有教育专家尖锐指出,目前的超级中学已经衍生成了应试教育的畸形怪胎,一些高中教育产业化的苗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及时关注与引导。别让产业之下,加剧教育资源占有的贫富分化。
【名牌大学高考心理护航】推荐阅读:
名牌大学10-14
名牌大学校训09-11
中国名牌大学介绍09-05
六级作文:大学生追求名牌07-25
我是这样击败名牌大学生的11-06
傍名牌06-22
中国名牌09-11
企业创名牌08-16
名牌战略10-12
世界名牌产品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