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成长护航(共9篇)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1
导师制诞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 是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在其后的年代尤其是近代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研究生教育中所效仿。我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同样采用这一育人模式。近几年, 一些高校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全国范围内许多中小学也在借鉴大学导师制的基础上相继展开了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地处青岛市西海岸的胶南市自2007年在中小学试行导师制 (以下称中小学导师制) 。实践表明,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导师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及时排除学生诸多思想的困惑, 有效化解心理障碍;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在品行、学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一、中小学导师制的基本内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每个学生因其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等不同而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照和教育。中小学导师制就是中小学校借鉴大学导师制模式, 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 通过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 满足学生主体成长的内在需要, 促进学生个性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下, 所有教师都承担起育人工作, 班主任仍然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 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则成为导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教育过程中, 导师和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全员育人, 对学生共同关照。
中小学导师制是建立在因材施教原则之上、与班级授课制并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以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前提, 以导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为主要手段, 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 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导师对受导学生负责, 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对话完成的。这种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自主权利的交往, 尤其重视让学生获得“对称的自由”, 即学生获得的自由不应当是教师施舍的那种自由, 而是学生本身应得的、师生之间完全平等的自由。在教育内容上, 导师全视角关注个体生命成长, 具体包括:在品行方面, 注重诚信、感恩、有责任感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引导;在心理方面,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在生活方面, 为受导学生排忧解难, 指导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在学业方面,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 帮助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 特别是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 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导师与受导学生像牛津大学导师制那样“维持的是一种朋友或家人般的学习关系”, 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使受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建立自信, 自主发展。因此, 导师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保驾护航者。
二、实行中小学导师制的必要性
和大学导师制相比较, 中小学导师制强调每个学生在自身现有智能条件下的成长需要和主体意识的培养, 这与大学导师制注重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区别的。
(一) 中小学导师制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诉求
教育公平已成为今天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政策保障下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 即教育起点的公平;二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 即教育过程的公平;三是学校及更高的教育系统保证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教育是平等的, 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过程的公平, 是实现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对教育活动本身而言, 没有教育过程的公平, 也就没有教育结果的公平。过程公平在其主观因素方面, 要求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家庭背景、智能基础、性别等各不相同的学生平等的对待。实行导师制, 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给予每个学生贴心的理解和关怀, 因而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 因势利导,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长, 并“在对环境的适应和超越中逐渐形成独具个性的社会个体”, 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典型体现。导师与受导学生是一对一的关系, 保证了受导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发展。学校通过导师给予每个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尊重和关照, 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中小学导师制的实施, 也就没有教育公平可言。
(二) 中小学导师制强调因材施教, 加强个别化教育, 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
班级授课制是在夸美纽斯教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适应大工业生产和民众教育需求增大的形势而产生的, 因其高效, 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而且学生在班集体中可与老师、同学相互交流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等优越性, 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影响深远、占主导地位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但是, 它面向班级实施集体教学,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受到限制, 不利于因材施教, 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虽然国内进行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 但受师资和生源数量方面的限制, 在许多地区学校难于落实, 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往往少则三四十名、多则六七十名。班主任 (一般情形下也承担学科教学任务) 和学科教师由于精力有限、工作的时空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不可能充分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基础、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等实施个别化教育。而且, 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 学科教师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学科教学, 和班主任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 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前者对学生个别教育角色意识的淡化。在教学研究方面, 一般情况下是学科教师以班级为中心研究学情, 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也往往难以兼顾。中小学导师制聚焦每一个学生, 并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 强化了个别化教育, 为学校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 中小学导师制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
(三) 中小学导师制强调自主发展, 关注主体成长的内在需求, 是对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根据学校教学的动力分析, 学是儿童生命的本质需求, 它先于教而普遍存在, 因而是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和不同因素中具有原发性的行为和动力, 是教的天然依托;因此, 教育改革必须致力于消解以教为中心的体系, 回归依靠学的体系,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校”而不是“讲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整个教育过程, 而不是仅仅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始终是教育的出发点,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决定着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 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 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教学方法,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 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进步和提高。同时, 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 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导师对学生的成长轨迹了解得全面而又具体, 根据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 依托学生的优势智能实施激励和引导, 使学生始终在自身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 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起点, 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个体追求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过程。这无疑是对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中小学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 而每个成年人只有一种智能可达到辉煌的境界。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结构也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 只有个体差异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限度地反映, 教育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强化个别教育, 更加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有利于学生良好发展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 胶南市借鉴大学导师制模式和全国各地一些中小学实施导师制的经验, 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尝试全员育人导师制。
其主要做法是:
(一) 师生双向选择, 确定学导关系。
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确定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学生依据个人需要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施导学生。学校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余缺, 对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学生重点安排。
(二) 导师因材施教, 实施个别辅导。
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实行全面负责制, 关注受导学生校内和校外一切活动。学生在学校期间, 每周至少1次与导师会面。导师与受导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谈话;每次谈话不少于半小时, 谈话或在办公室、教室及校园里其他便于交流的场所, 或走出校园到河边、书店等地方。同时, 导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 适时家访或约见家长。
(三)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办法, 对导师的育人工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特长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四、思考与展望
(一) 中小学实行导师制应注意的问题。
导师是在与受导学生对话交往的具体情境中施加教育影响的, 这种对话交往受导师专业水平和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失败的可能;一旦对话失败,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 心理状态一般比较脆弱, 那么, 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是难以估量的。因此, 学校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 慎重选聘导师。导师必须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高尚的师德情操, 能给予学生学业、品行、生活 (包括心理) 指导和人生规划的教师;其二, 保证师生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建立学导关系, 一名导师带领5~10名学生为宜, 决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摊派给导师;其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 导师负责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 导师、班主任、学科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 才能发挥教育的综合效应。另外, 学校要加强导师培训工作, 提高导师专业化水平。
(二) 中小学导师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他自己, 生命的价值在于每一天都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教育应着眼于对学生生命价值和幸福人生的关照, 不仅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而且要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冲击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的“大写的人”。因此, 教育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这在以实施集体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是难以充分做到的。在导师制的组织形式下, 导师实施个性化教育, 通过“引导”和“激励”, 兼以辅导, 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学生在导师的“导”引下认识到学习的个人意义, 并自觉展开可能与他人内容和方式迥然不同的学习, 从而在“自我”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自主发展。现代教育必然朝着这种更加关注个性张扬和个体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2
摘 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保驾护航额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养成好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认为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的行为,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严格监督,激励促进。
关键词:习惯 健康 认识 引导 监督 激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小学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老师,小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提高认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二、引导行为
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就是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当然,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习惯。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三、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培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评判是非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就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时学校还要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反映小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等,以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
四、严格监督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时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与良好习惯的建立巩固,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及时提醒学生坐正身体,书写工整。可是一些孩子很难掌握,于是,我自己坚持天天讲、检查、提醒、讲道理。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孩子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平时,在排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五、激励促进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结合雏鹰争章手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给达标的学生授予各种奖章并及时评估,表扬。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篇3
一、 爱是建立师生友谊的桥梁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才能细心塑造学生。师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动力。爱是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桥梁。师生一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教育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上学期,我接任的是一个“乱班”。经观察,我锁定了三个富有号召力的“头”。然后一一找来谈话,再挖掘出各自身上的闪光点,在班里大加赞赏,还分别任命他们为小组长。得到老师的信任,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干得挺出色的。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能主动找老师商量。渐渐地,他们与我成了好朋友。可见,信任是一种富有魅力的爱,班主任应毫不吝啬地施舍给学生,学生才会更信任你,从而接受你对他的教育,健康地成长。
二、能力是教育工作成功的“利剑”
班主任不光要有爱心,还要努力改变自我,提高育人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乱班”
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接到的新班级是个好班级,可多数情形下,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面对班风班纪糟糕的班级,面对调皮捣蛋、不思进取的学生,我也曾抱怨过,灰心过。埋怨、灰心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深刻的教训提醒了我:埋怨学生难教育,说明教育方法少。与其埋怨学生,不如面对现实,千方百计改变、充实自己的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乱班”改变成“如意班”。
2. 多读书进修,少闲聊耗时
每天晚上我很少看电视或找人闲聊,而是埋头读书。我先后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有关教书育人的书籍,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卢勤的《 写给年轻妈妈》,朱新平的《教书育人之道》和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积极参加“班主任论坛”等多种培训班,并把学到的新理念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我还坚持写班主任工作日记,不断总结育人的得与失。这样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新接班级的班风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改观,也使自己的育人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
三、策略是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只有爱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讲究教育的策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德才兼备,德为首
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一直以来,我都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放在首位。我要求学生做到: 1、明辨是非良莠,做好德育笔记。通过品德课和国旗下讲话,结合班会、语文等课程,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好品德好行为;哪些是不良的、丑恶的行为,并记下来,一一去实践。2、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日记能使学生记住经验教训,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我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道德,守纪律,爱老师,爱同学……尤其要爱自己的母亲。因为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的人,怎能去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将来又怎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呢?因此,我常引导学生写《妈妈,我爱你》、《妈妈,你歇歇吧》、《“三·八”节那天,我为母亲梳头》等日记,读给妈妈听。这样做旨在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身边的人,爱一切为自己付出过爱的人——母亲、老师、同学……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
2. 多赏识,巧批评
赏识,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胸怀,客观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正如詹姆斯所说:“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愿望是能被人欣赏。”大人如此,小孩亦然。哪怕表面再不在乎的学生,内心都会有强烈的赏识需要。他们多么渴望教师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赞赏自己,为自己呐喊加油。因此,班主任不要吝惜自己的真诚赞美,要适度地放大学生的优点,让这些优点散发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赞赏容易批评难。因为批评要讲究技巧。如该委婉含蓄时,切忌直接地“夏雷发聩”; 有时则只需暗示即可,“此时无声胜有声”。 然而更多时候宜“先扬后抑”。卡耐基曾经说过:“听别人对我们的赞赏,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我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最后进行适当的激励。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利于错误的改正,还会增添前进的信心。
3.善倾听,少责备,多疏导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一见面就来个“下马威”,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缄口不言或对抗顶撞。因此,如果学生欲言,老师不妨停下来,先让学生尽情地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使他不诚实或者为自己辩解,我们也要认真倾听。然后晓之以理,帮他们分析错误的根源,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有利于学生下决心改正错误。
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责备自己,哪怕自己百分百地做错了什么。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牢记魏书生老师的话:“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干那样。”在学生犯错时,极少指责他们;在学生与同伴发生摩擦时,常常疏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与别人好好相处,团结互助。我常让学生熟记如下名言:“尊人者,人尊之”“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责己严,待人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还引导学生写《妈妈,我错怪你了》、《助人真快乐》、《让班里充满爱》、《老师,我能为您……》等作文。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原谅人、帮助人的好品质。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成长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中职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其教育历史短、生员结构复杂, 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在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中, 针对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笔者在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管理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上进行了一些思考, 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教, 以期把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一、当前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困惑
1. 对学生管理的宽严度难以把握
职校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 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在教育管理中如果过于宽松, 容易使相当一部分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因散漫而荒废学业;如果过于严格, 又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针对职校学生特点, 如何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宽严有度, 是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较突出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社区实践各为一块, 这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究其原因, 既有观念问题, 如对教育与管理结合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也有体制问题, 如相关机构设置欠合理, 不便于部门之间的深层次合作等。
3. 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明礼诚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是职校学生应有的人格品质, 而以培养这些品格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诚信缺失、官僚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对校园教育的冲击强而有力, 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一直在家长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学生,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还缺少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提升全员育人教育管理水平新举措
1. 多管齐下, 整合教育与管理资源, 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深层次合作
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行为自律性大多欠缺, 需要更多的教育引导, 需要耐心细致的组织管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施教者与管理者全员参与, 通力合作。传统的做法是学生科牵头, 其他部门协助, 班主任具体实施, 其管理力量单薄, 合作管理较为随意松散。而要解决充满复杂性的学生行为管理与思想教育问题, 就需要学校与家庭, 学校领导、学生科、团委、心理教研室、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的紧密合作, 以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
2. 推出量化考核新举措, 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
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 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它把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量化为学分, 分别制定分值比例, 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教育管理学分制包括教育学分与管理学分两部分。实施这一制度能有效帮助学生规范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 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须的教育活动, 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3. 创新德育管理模式, 让立德树人成为中职学生管理的主旋律
要根据各学期的教育重点确定主题, 如行为规范、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理想价值、职业道德、实践发展等;教学内容上, 与各学期主题力求保持一致;教学方式方法上, 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 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讨论式、座谈式、访谈式、报告式、案例式、情景式、表演式、辩论式、演讲式、体验式、调研式等;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方面, 拓展教育途径, 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在思想道德教育考核方面, 形成“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三结合的模式。
4. 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创设条件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中职学生将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需要有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吃苦耐劳品质, 因此, 培养职校学生的“三自”意识就成为职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可通过学生会改选, 实行学生会干部竞争上岗、班级一日值星、校园纪律卫生监督岗等办法, 积极创设条件, 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让学生在管理中历练自己, 提高自己, 塑造自己。
5. 拓宽社会实践领域, 在广阔天地中育才育人
利用职校办学特色,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以解决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教学覆盖面狭窄的问题, 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落实, 大力推行工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加强和规范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 充分发挥实习实验实训的育人作用, 着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 发挥“双基地”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接触与学校不同的别样生活, 更近地接触社会、企业, 更深地感知生活, 自觉养成遵纪守规吃苦耐劳的品质。
6.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职学生
职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 他们更应该成为人文主义技术工作者, 在自己的技术劳动中体现为社会负责的精神。因此, 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和人文素质讲座, 应该是各职业学校优化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必需选择。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5
——在初一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 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为了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从现在起,今后的四年,我们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共同携起手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多与学校、班主任、老师联系、交流与沟通,多提意见和建议,欢迎每位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管理中来。
首先,我讲一下今天我们进行的分班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为了均衡分班,按照成绩、男女生比例,均衡分配到各个班级,不设重点班、快慢班,让各个班级齐头并进,让孩子们在同样的环境下均衡发展,将康成长。
二是为了落实好班级内小组分组教学模式。班级实行分组教学和管理,按照学生成绩均衡分组,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以优促弱,以弱强优,水涨船高,共同进步和提高。(会做题,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会叙述做题的过程是掌握知识的更高层次;能把题给他人讲明白是掌握知识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要实行班级内小组教学与管理?
根据近几年分班考试成绩情况看,语文、数学平均60分以下的接近二分之一,每个班级小学三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都不会,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学五年,还不会学习。每年的新初一,都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不做作业,不交作业,不会听课,不懂课堂常规基本要求,更不要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学和初中。小学五年好习惯养成了,孩子进入初中会不优秀吗?如果孩子在小学还没有养成各种好习惯,我们一定要共同携手,让孩子在初中四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好习惯养成了,孩子进入高中会不优秀吗?好习惯养成了,大学的大门离孩子还会远吗?
我们学校的校训就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好习惯主要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坐、立、行、卫生、仪表着装、礼仪、按时作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养成,坏习惯的形成的时间更短,初中四年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各种好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养成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了,取得好成绩会有那么难吗?
孩子们即将步入李营一中,下面,就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任城区李营第一中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有着辉煌成就和光辉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曾经连续8年创下全区教育教学综合评比第一的骄人成绩,近几年又屡次夺得全区乡镇中学中考第一名,尤其是今年中考超越了几所城区中学。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济宁市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济宁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校规划用地6.2公顷,拟建建筑面积38316平方米、高标准功能室、运动场等。目前在校学生近2000人,208名教职工,专任教师201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58人,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140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教学能手8人,20多名市级优质课执教者,60多名区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
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充分发展,自主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小组捆绑”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
建立了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方略,形成具有科学性、层次性、规范性、协调性的运行机制。领导班子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
努力构建“绿色校园、智能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让每一个学生“养成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
二、务本求实,规范教学与管理。
(一)对教师评价机制科学化
2010年8月以来,我校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坚持从严治校,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上坚持追求精细、民主、科学、开放、人本化的管理方式,相信并依靠全体教职工,不断探讨适合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长的管理模式。我们主要做法如下:
我们定期进行学校工作问卷调查,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集中梳理教职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个层面的座谈会,经过反复讨论酝酿,逐年完善修订《教职工综合考评方案》、《荣誉评选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日常工作考勤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并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逐步推进《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的落实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层次性、规范性、协调性的运行机制。
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全体教职工职责分明,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全面统筹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
如何使各项制度更加合理有效,使之转化成为教职员工们的共同信仰是我们不断追求。我们在积极改进评价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大考评力度,健全和完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和奖惩,做到了管理工作精雕细刻、教学工作精耕细作、后勤工作精打细算。
(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
我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规律来管理教学,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严要求,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案、作业进行抽查和定期检查,并把从教案、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分析,给老师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让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
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流程的监控力度,坚持开展常态课听课活动,及时调研,聚焦课堂,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跟进,通过课堂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找出课堂困惑,在听课、评课、研讨的过程中共同提高,不断成长。
1.教师备课必须要做到四备:即学期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要求教师深研教材,重备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及学生活动,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当堂检测;要求教师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做好经验的积累。
2.抓课堂教学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我们把管理的重点转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要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要在全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表现和展示的空间,反对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满堂看的教法;细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规定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讲究作业的针对性,开放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决反对重复、机械的大运动量的作业训练,使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4.因材施教,做好辅导。坚持从多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组织开展“优秀生”培养与“学困生”辅导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辅导有计划、有记录、有落实,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5.完善考试机制。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考风、促学风”,每次考试均按照中考要求进行组织,做到严格要求,严密组织,及时总结。老师们理性地分析考试,分析成绩,以此透析分数背后折射出的教与学现象,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每次考试过后都十分重视质量分析,坚持从教师个人、学科、全校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查找考试中学生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分析原因,由考试结果追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认真落实切实有效的提高措施。
6.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教研组为单位,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争取教研组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每年为各教研组征订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广大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7.根据学校《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认真拟定实施计划,大力推行“学案——导学 ”和3015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落实,积极营造“学案——导学 ”和3015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聚焦课堂,改进教学策略,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的实际来改进自己的教,努力改进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8.活动引领,捆绑评价。通过开展先进班级、优秀年级部评选等活动,全面做好捆绑式评价,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习竞争的平台。把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分组教学和作业的落实作为抓好教学工作的主抓手。同时,着力打造同年级同学科统一的作业模式,做到班级之间、同年级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持之以恒,突出德育实效。
1.通过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利用升旗仪式、旗下讲话、重大纪念日活动、晨会、班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以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团建设为阵地,以德育研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德育工作全程管理、全员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管理模式。
2.定期召开家长会,努力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与学校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增强办学合力。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狠抓了学生学习常规要求、日常行为规范。
3.定期举行级部主任会、班主任座谈会、德育工作专题会等活动;每天坚持小步操活动,增强学生体魄,强化疏散演练,防患于未然;定期开展各种比赛、班团活动及重大纪念日活动,持之以恒做好思想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每月一次优秀班级评选活动,每学期一次“标兵”、“三好”、“优干”等评选,培树典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每年一次春季田径运动会,认真组织会操比赛、艺术节、科技节、才艺大赛、军训、山青世界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不同层面的德育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情感,陶冶了学生情操。
各位家长朋友,管理学校就是经营一份事业,就是用心灵去经营心灵。管理关键的是落实,管理难点在于过程,在于执行,我们重点是抓牢全过程,关注每个细节,努力将细节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校荣我荣”如今已成为老师们自觉追求。评价教师的标准是教学成绩、责任心、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师德修养。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家长支持与信任,离不开学生努力,更离不开教师们兢兢业业的付出,扎扎实实的工作。
四、家校联手,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家校联合才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在当前开放的信息社会,学校教育不可能孤立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之外,学生的活动范围和信息接收渠道都日益广泛,各个方面对学生施加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影响彼此联系,互相渗透。可以说,只有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工作,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为全面推进孩子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和衔接过渡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的时期,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生进入初中必须从重视初中、小学的衔接开始。而要做好中小学的教育衔接工作,必须研究学生在这期间有哪些发展变化,存在哪些不适应,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工作。我们分析: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存在着以下的不适应:
1.学生学习的发展,受到内部心理状态的制约
12-16岁年龄段,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随着身体各部分的发育,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2.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习惯、方法上的差异形成的不适应。
小学阶段,毕业考核只有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余为考查科目。中学阶段(初一)开设十二门学科,初三增加理、化学科,毕业考试、中考科目增加到11科。在具体周课时安排上,小学语文平均每个年级为10课时,中学平均每个年级只有5—6课时。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并不比小学生多多少,小学生在校可将主要精力只投入到两科上,觉得较轻松,而一旦升入初一,就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科是考试科目,而且是天天新课程、新内容。从“二”骤然增加到“七”,学生均感压力大,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学习成绩一时下降是自然的。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小学课程一般较浅显短小,小学生学习时大多以机械记忆为主,重记忆结果,不善于组织正确的记忆过程,理解能力差。另外,学生在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使他们感到不适应,作业的增多、作业要求的规范也让他们感到不适应。所以按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去学习是很难适应的。有的家长不了解教学教育规律,加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切,一味责备子女学习不努力,或抱怨初中教学质量不如小学好,对子女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规定,致使初一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请家长多研究孩子,注意这些变化,及时疏导。
3.学生管理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我校校风严谨,一直狠抓学生常规管理,在校必须穿校服,男生不准留长发、发型要求为平头,不准带装饰物,女生不准化妆,不准染指甲,不准穿高跟鞋,不准戴首饰等,要求很严很细,请家长要做好配合。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一年级我们则侧重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学习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其重点是培养学生自觉认真读书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这些对于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上,我们着重培养自治能力,逐步改变小学阶段事事依赖老师的状况,增强参与意识,这里要特别注意由“管”到“放”的适应程度。为了抓好衔接,学校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到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适当改变方法,为学生适应中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各班班级管理将逐渐由靠到扶、到自律转变,对初一学生进行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教育,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工作和集体活动上,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危险期”。
(二)共同携手,为学生扬起成长的护航
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初中四年学习生活犹如马拉松赛跑,初一是起跑、打基础阶段,初二——初三是相持阶段,初四是冲刺阶段。四年相处,我希望我们以行动、真诚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理解和赞同。在座的家长能够选择将孩子送到我校就读,是对我们学校的信任,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孩子交给我们,我们有责任带好每一位孩子,尽心尽力的教育每位孩子先成人、后成才。
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白天工作、打拼,晚上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好多家长晚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非常辛苦。但是,大家再怎么忙,也不会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
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向大家提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1)正确的孩子观
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正确地认知,不能溺爱孩子,合理地引导。绝不可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作为家长也要更新观点,“蹲下身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思想,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们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关系,参与孩子的活动,了解其喜怒哀愁。
(2)科学的教育观
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教会孩子学习,以终身受用。因此,学习已不仅仅是内容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什么”涉及到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对孩子想学的东西家长要进行引导,以保证其正当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怎样学”则涉及到学习方法问题,孩子喜欢的是一些游戏性的活动,实践性的学习,因此,家长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用“题海战”、“阵地战”、“疲劳战”去拴孩子。否则,很容易使孩子和自己形成对立。而以前,动辄就以棍棒、巴掌教训式的教育方法,也应当转向赏识,让孩子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适当的发展观
各门学科成绩的均衡发展,各科成绩都很优,不等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需要发展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能力、道德、品格、体质、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对学生提出这些要求,并严格让孩子努力去做到。
(4)正确的评价观
提到孩子的成绩,更多的家长总而把眼盯在期中的一张试卷上,着眼于孩子在班级的名次。我们也注重成绩,不过,要科学地看待。我们在看试卷时,一要前后看,看孩子有无进步,只要进步的,就要积极鼓励;二要综合看,看孩子知识、能力、智力、品德是不是都有进步,试卷只能表明孩子在学业成绩单方面的。因此,分数的高低、名次的前后并不能说明孩子行还是不行。
(5)科学的成才观
了解成绩,不在于某一门、某一科的分数上,而应该多方面地比较分析,决不要让它成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只要是孩子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家长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校级征文的获奖,报刊报纸上刊印的作品,体育比赛中的拼搏,……它都是孩子能力的体现,是孩子努力的结果,作为家长都应高度重视。
孩子到底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人才?每位家长还应坚定的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成才的路有千万条,自己孩子到底选择哪一条,要依据孩子的自身条件状况,不可盲目攀比。
2、思品教育放在首位。
教育孩子做人:责任、感恩、诚实问题。不要袒护孩子、溺爱孩子。举例:孩子犯错误,家长护孩子,不是好做法,助长孩子坏习惯。
3.严格教育管理孩子。
学校对吸烟、玩手机、迷恋网络、打架、不服从学校管理等违纪现象从严、从快处理,对出现重大违纪和对班级破坏性大的学生坚决教育指导。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形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氛围。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发现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携带通讯工具、使用先进学习用具、不注重仪表、穿着打扮不符合学生身份等现象。为了加强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学校重新修订了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制度,敬请家长给予配合,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
(一)学生仪表
1.学生进校一律穿校服;
2.学生不得佩戴项链、胸坠、手链、耳坠等饰物,不准化妆;女生染指甲等现象。
3.发型一律学生化,不准染发。男生应留短发,平头,杜绝怪发型。
4.不准骑电动车,12岁以下不准骑自行车。
(二)学习用具
1.学生进校只允许带与学习有关的学习用品到校;
2.不准带掌上电脑、文曲星、好记星、快译通、随身听、MP3等贵重学习用品到校;
3.杜绝学生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如需联系家长,可找教师借用;
4.不准学生将娱乐性课外书带进校;
5.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器具(两节棍、长短刀、九节鞭等)、棍棒进校,学校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学生交友
1.建立平等、和谐、友爱、尊重的师生、同学关系,尊重教师、尊重同学;学生间出现矛盾,要及时向老师汇报;
2.不准结交社会青年,更不准串引外校学生;希望家长要做好教育配合;
3.节假日在家监控问题,孩子外出,一定要密切关注好孩子的安全和交往人群。学校一直不赞成同学过生日聚会;去游戏厅、ktv,孩子容易学坏;未成年人禁止入内。
零用钱问题,长辈控制。(要求家长给孩子备好水杯,杜绝孩子和矿泉水、饮料和垃圾零食。)现在社会上五花八门、乌七八糟的东西太多——如电子游戏厅、网吧、不健康的影视和书刊等任何一种都远远超出课本知识学习对他们的吸引力,都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何况初中生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实践证明,家长对孩子严格管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优异;相反,家长整天说太忙,也没时间管他,或说管不了他,就让他自觉吧,除极个别处理能力强的孩子外,学习往往都很差,到校时间、放学时间,家长要掌握准,要求学生放学按时回家,不能在外逗留、玩耍,特别是下午放学、周六、周日不要听之任之。上网查阅资料、游戏适度、关注孩子上网和交友情况。学生尚未成年,自控力不够,很容易被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吸引,因此我们必须对孩子上网的时间(一天不超过1小时),上网的内容有所约束。坚决制止和杜绝孩子进入网吧、游戏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教育孩子文明上网,切忌沉迷上网。
学校对于学生的惩戒是非常慎重的,也要求学生把握人生方向,不要出现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发生。给学生批评通报,都是经学校审核、批准的。
4.培育良好学习习惯。
生活上的常规要求,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来自平时的点滴培养,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从培养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控制零花钱和交往人群,生活上保证孩子早上要吃早饭,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书、写字,有锻炼身体的时间,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真正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这样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要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放在首位,重点是抓作业落实。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效率要高,对书写质量严格要求。把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放在首位,这项工作贵在坚持,持久必能成功,坚信“良好习惯胜于任何天赋”。孩子在家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及时做作业、作业完成后能认真检查、遇到问题爱动脑筋、写字姿势端正、不睡懒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要求他们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了解孩子作业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签阅。孩子回家说没作业是不对的,因为每天新课、新内容,及时巩固、预习、复习这些弹性作业要比书面作业多几倍。
学校决不允许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几年来,我们都是学校从经费中用于学案、单元测试印刷,对于批改作业,教师只要布置就要批改,不仅课堂作业,还包括练习册、同步学习,而且各学科每周有周作业,单元测试卷等。
我们注重单元试卷和学习过程监督。家长对孩子拿回家的单元检测卷不要只看分数,要求孩子认真检查,督促孩子订正好,同时建立错题记录本,注意积累错题。
对于英语的学习需要家长天天听写单词,如果英语偏科,将很难赶上,对今后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
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不要偏科的思想,语数外在中考中分值最大,政史地生也是中考科目,不要说是副科.5.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我们要创建一个一个安静、整洁、卫生的学习场所,要为孩子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品;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孩子静心学习。当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大声讲话、争论、看电视等。家长本人要爱好学习,如果能够伴读,多读书,如认真看报、认真看书,给孩子做出榜样,有利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安静地学习,在孩子做作业时从来不看电视,我很赞同这样的做法。作为家长绝不可推卸责任。工作忙、?管不了孩子?学校是孩子的教育教学场所,家庭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家庭环境从一出生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环境使孩子能保证健康成长。
6.学会亲子沟通交流。
依靠学校力量是单方面的,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一致,和老师及时沟通。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正确处理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个星期和您的孩子作一次谈话和交流,注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千万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看成绩既要看名次的升降,又要看分数的高低,任何一个学生考试成绩的排名都会有波动,但不能过大,在总人数10%范围内属于正常,我们更要看孩子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努力程度及各种学习能力是否提升,要客观认识学生成绩,帮助孩子总结经验与教训,综合评价我们的孩子,做到不急不燥,有方法,有耐心。
7.注意教育技巧方法。
给孩子树立自信、鼓励点滴进步。因为只有孩子有了小成功的意识,他才能有可能去争取大的成功,要给孩子树立信心、鼓励点滴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外部驱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更需要得到大人的赏识。在孩子做事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产生一种即时成功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把每一件事都干好。
家长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以身作则。家长和老师是子女做人的镜子,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恳请家长们关注以下细节:
生活细节,促其养成朴素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细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礼仪细节,让其学会正确地与人沟通和交往
让我们一起去真正地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8.加强家校联系合作。
我们每年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搭建人人参与管理、携手育人的舞台。一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的家长会上,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沟通;二是班主任开展经常性的家访、电话访、微信访、QQ群访,创建家校交流的新途径;三是诚恳地请各位家长有时间到班级听课,促进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状况的进一步了解。尤其是孩子思想上的问题,多和跟老师说说,多交流。
9.积极营造书香家庭。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明智,也可以唤醒打开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教育核心活动就是阅读,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各位家长能充分利用假期与孩子“共读”,加强亲子间的心灵交流,努力营造书香家庭。
和孩子共同成长 陪孩子一起看书 阅读可以提供给孩子快乐 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方式 阅读可以刺激并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阅读可以培养孩子面对与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阅读可以抚慰特殊孩子的心灵 阅读能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请各位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文化程度不是问题。
10、问题说明
(1)学校收费问题公示。
每学期课本费、教辅费、作业本费都是免费的,保险自愿缴纳;为了统一管理、禁止学生吃穿攀比、养成节约的习惯,我们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定做两身身校服,便于平常换洗,校服费按国家规定收取。以上两项属于学校代收费;军训属于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孩子的体质自愿报名,服装费自理,聘请教官的服务费由学校负责。(2)学生接送和就餐
一是放学接孩子摩肩接踵。(我们能够理解家长每天在外等孩子的焦虑心情和情景;班主任走了吗?在干什么?家长尤其是奶奶爷爷等待要骂人);注意接送孩子请自觉在校门口两侧排好车辆。
二是中午学生吃饭问题。为了改善师生的就餐问题,切实办好让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区政府和教育局,今年4月,招标餐饮公司,假期已进驻我校。
希望各位家长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便于家长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
明天或后天,各班班主任还将进一步介绍初一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并就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如何注意安全等与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同时,老师们还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有了各位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的教师会更加出色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会让您的希望变为现实,让我们携起手来,架起孩子成长的金桥,让我们的孩子放飞理想,放飞希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扬帆护航!
谢谢大家。
一、抽测目的
本次美术技能测试,以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考查,旨在通过抽测工作了解各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效度情况、了解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设施情况,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发现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方向,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抽测对象:五年级学生
三、抽测时间:30分钟
四、抽测内容:
美术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本次测试内容着重从欣赏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评估。主要考查学生在绘画主题创作方面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1.美术欣赏与美术基础知识:现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考查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以答卷形式,重点检测学生欣赏评述作品的能力。
2.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现场完成一幅命题创作作品,主要检测学生能否熟练进行简单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表达自己的创意,重点检测学生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能力。
五、工具准备:钢笔、水彩笔、A4纸一张
六、评价标准:
为心灵“护航”,为成长“扬帆”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31
一、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的,做事先做人。做人也有社会行为规范以及道德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说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学生如何做一名好人。对小学生的的德育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从点到面。比方说,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自我管束、自我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例如,在分析课文《丰碑》时,文章中有这么一个片段:“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为了让学生都能够表达出对冻死老战士的尊敬,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提醒学生语速放慢,句调要平直,而且还要带有一种庄严、悲痛的情感在里面,通过朗读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对我国的革命史以及建国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既能帮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语文知识,又能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了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背景渗透进行德育教育
要想让作者的情感内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一需要做的就是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一些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去,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感受当时的写作心态,这样也便于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在探究《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借助优美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其中,课文中这一句话:“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则在全文当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这些优美句子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文章的基调,文章中用一片看上去无比朴素平凡的叶子,去发现其中所隐藏着的内涵,发现叶子的内在精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但是却是伟大且崇高的。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潜在的涵义时让学生也能够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着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感。
三、在指导朗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中也能够感受文章的内涵和韵律之美。比方说,教师可以多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且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在朗读中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以及文章思想情感的品味,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高尚品质。
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的语言感情非常的丰富感人。本文作者也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适时地使用一些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和反问等句式,主要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激、关切以及崇敬等的感情内容,而且文章在字里行间中都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中的这种感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主要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而且还为此付出了哪些代价后,再组织学生朗读文章中的一些重点的句子、重点的段落等,让学生们在多次反复朗读当中,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朗读中真正地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四、优化教学,扩大德育教育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涵着的德育内容分散且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是学习语文知识最佳的一条途径。例如,教师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挖掘出来,将课文中形象的感染力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熏陶,这样的教学效果,德育渗透效果也就能够水到渠成了。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
教师也可以在揭示课题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同时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抓住题眼,也就能够揭示课题的内涵,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进而再顺利地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阳光》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中那些精美的语言,借助一些肢体语言、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学会把爱送给别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懂得尊重老人的好学生。在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文章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品位文章中的故事内涵,顺势再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且具有良好品德的好孩子。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的德育因素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都能够主动剖析与品味课文的词句,将文章中蕴涵的思想内容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肯定也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渗透德育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度地进行德育渗透,同时也要把握好教育的契机,在寓字上多下一番功夫,同时也要准确地把握好语文知识和德育渗透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地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2]朱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中国知网,2011.
[4]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7
一、实行中小学导师制的必要性
与大学导师制相比较, 中小学导师制强调每个学生在自身现有智能条件下的主体意识的培养, 这与大学导师制注重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区别的。
1. 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诉求
教育公平已成为今天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政策保障下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 即教育起点的公平;二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 即教育过程的公平;三是学校及更高的教育系统保证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教育是平等的, 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过程的公平, 是实现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1]对教育活动本身而言, 没有教育过程的公平, 也就没有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在其主观因素方面, 要求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家庭背景、智能基础、性别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给予平等对待。实行导师制, 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给予每个学生贴心的理解和关怀, 因而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 因势利导,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长, 并“在对环境的适应和超越中逐渐形成独具个性的社会个体”[2], 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典型体现。导师与受导学生是一对一的关系, 保证了受导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发展, 学校通过导师给予每个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尊重和关照, 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2. 强调因材施教, 加强个别化教育, 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
班级授课制是在夸美纽斯教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 它面向班级实施集体教学,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受到限制, 不利于因材施教。国内许多地方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 但受师资和生源数量方面的限制, 在许多地区学校还难以落实。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由于精力有限、工作的时空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不可能充分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基础、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等实施个别化教育。而且, 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 学科教师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学科教学, 和班主任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 一定程度上造成前者对学生个别教育角色意识的淡化。中小学导师制聚焦每一个学生, 并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 强化了个别化教育, 为学校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 中小学导师制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
3. 强调自主发展, 关注主体成长的内在需求, 是对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育改革必须致力于消解以教为中心的体系, 回归依靠学的体系,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校”而不是“讲堂”。[3]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在整个教育过程, 而不是仅仅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始终是教育的出发点,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决定着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 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 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教学方法,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职能的平台, 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进步和提高。同时, 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 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5]导师对学生的成长轨迹了解得全面、具体, 根据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 依托学生的优势智能实施激励和引导, 使学生始终在自身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 导师制是对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中小学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 有利于学生良好发展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 胶南市借鉴大学导师制模式和全国各地一些中小学实施导师制的经验, 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尝试全员育人导师制, 其主要做法是:
1. 师生双向选择, 确定学导关系
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确定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学生依据个人需要选择导师, 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施导学生。学校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余缺, 对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和单亲家庭等学生作重点安排。
2. 导师因材施教, 实施个别辅导
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实行全面负责制, 关注受导学生校内和校外的一切活动。学生在校期间每周与导师会面不少于1次, 导师与受导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谈话;每次谈话不少于半小时, 谈话可以在办公室、教室及校园里其他便于交流的场所, 还可以到校园、到河边、到书店等地方。同时, 导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 适时家访或约见家长。
3.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应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办法, 对导师的育人工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特长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三、思考与展望
1. 中小学实行导师制应注意的问题
导师是在与受导学生对话交往的具体情境中施加教育影响的, 受导师专业水平和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这种对话交往可能会失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 心理状态一般比较脆弱, 一旦对话失败, 会给学生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 学校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 慎重选聘导师, 导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尚的师德情操, 才能给予学生学业、品行、生活 (包括心理) 指导和人生规划;其二, 保证师生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建立学导关系, 一名导师带领5~10名学生为宜, 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摊派给导师;其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 导师负责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 导师、班主任、学科教师要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 才能发挥教育的综合效应。此外, 学校要加强导师培训工作, 提高导师专业化水平。
2. 中小学导师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而且要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冲击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的“大写的人”。学生是学习者, 学习是实现未来生活理想的唯一途径, 应该成为实现未来“自我”的自觉行动。但是, 学生在认知特点、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智力因素方面, 以及在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意志、性格、动机、学习风格、文化背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教育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 因材施教。在导师制的组织形式下, 导师实施个性化教育, 通过“引导”和“激励”, 兼以辅导, 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学生在导师的“导”引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并自觉展开可能与他人内容和方式迥然不同的学习, 在“自我”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涛, 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 2009 (8) .
[2]张晓燕.论教育人性化——兼论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区别[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1) .
[3]郭思乐.学校教学的动力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1) .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通知[Z].2001.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8
他们, 把服务当做升华生命的最佳支点, 以爱心撑起学生梦想和希望的蓝天, 用责任托起学生成才的翅膀, 唱响了一曲大爱奉献之歌, 被誉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他们, 用工作延伸生命的宽度, 熟悉自己所带的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 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学生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他们交流, 被亲切地誉为学生的“贴心人”。
他们就是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这个仅有7名专职辅导员、3名兼职辅导员的队伍, 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学生工作体系和组织文化;培养锻造出一支精神风貌好、团结氛围浓、专业素质牢的工作队伍, 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理工大学十佳辅导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名辅导员同时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学生考研率平均为33% (最高达67%) ;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连续3年荣获河南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单项奖;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全国性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0余项;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五四红旗团委”等。
作为辅导员, 他们中有爱岗敬业、身先士卒的“带头大哥”, 又有充满青春活力与生活激情的“年轻后生”。自从走上辅导员岗位, 他们便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用热情和执著在教育画卷里绘上最鲜明的色彩, 用真诚与爱心写下了人生最灿烂的诗篇。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理应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贡献。”谈起辅导员工作,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的“带头人”、院党委副书记聂凯深有体会。谈到团队建设时, 他敞开了心扉,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情况, 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一幕幕往事诠释了这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辅导员团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真挚的爱。
用思想去影响,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我的选择是光荣的、无怨无悔的。”聂凯总是这样说, “既然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 就要用爱心与责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护航。”爱心与责任, 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使他在生命的日历上写满了工作的热情、充溢着无穷的智慧、收获着丰硕的成果。
对于学生工作, 聂凯“很有一套”。“总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一个载体’ (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 以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为重点, 以团学活动为载体) , 按照学校‘重基层、重建设、重实效’的工作要求, 坚持‘抓好三重 (重基层班级、重基层党支部、重基层宿舍建设) , 促进‘三风’ (健康、整洁、和谐的宿风, 文明、友爱、创新的班风, 勤勉、求是的学风) 。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 扎实做好日常工作, 着力做好重点工作, 创造性地做好特色和亮点工作。在做实、做细、做精、做深、做好上下工夫, 促进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确保学生工作一直走在学校前列。”谈起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这位获得2项国家专利、荣获10多次省 (市) 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工作队伍“领头雁”如数家珍。
“我们用行动打造了‘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积极主动、追求卓越’的辅导员文化;营造了‘气顺、心齐、风正’的工作氛围;铸造了‘争第一、保第一’的精神之魂和价值追求;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把小事做精细、把大事做精彩’的工作态度。”聂凯说。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生工作者, 聂凯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他总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以实际行动影响团队成员。他强调, 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 并且要做得更好。
“只有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生, 以正确的政治立场教育学生, 以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学生, 才配得上辅导员的光荣称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张洪良这样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 他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主动加强业务学习, 虚心汲取别人的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王伟超回忆起自己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任辅导员时内心总洋溢着自豪感。他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念, 努力创设温馨、开放、创意、人性化的成长环境, 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 推行目标管理, 严格各项考核, 推动各项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 必须随时准备处理学生的事儿, 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可能有学生找你。”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明回忆起自己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任学工办主任、辅导员时内心感慨良多。对待辅导员工作, 张明爱岗敬业,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 踏实苦干, 多次被评为“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河南理工大学优秀辅导员”“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等。他所带班级学生的考研率每年都大幅提升, 2010年所带的6个班179名学生有92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 考研率达到51.4%。
“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管理要注重从细微处做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孙付伟总在严格要求自己。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他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学生生病时, 他尽职尽责、嘘寒问暖;天气多变时, 他及时提醒学生添减衣服, 小心感冒。曾有一名学生在寄给他的贺卡中深情地写道:“老师, 您的关爱让我茁壮成长, 真诚地感谢您!是您用至真至诚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为我们的心灵营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
“他们的心和家都在所带的班级里, 对待工作, 他们就是‘拼命三郎’。”了解这个团队的人总是这么说。为把工作做到最好, 他们常常加班加点, 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染、教育学生, 他们的做法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也得到了大家的钦佩和赞誉。
用责任去服务, 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辅导员工作是良心活, 就看你愿不愿付出, 愿不愿投入更大的精力。其实, 做学生工作是有弹性的, 你不愿意付出也能混过去, 但你愿意付出, 学生还是能感受到的。辅导员工作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我们要凭良心做事。”聂凯说。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从不随意对待工作, 也从不敷衍学生, 他们用挚爱把班级打造成一个个温暖、和谐的“幸福港湾”。
“责任意识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聂凯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聂凯总结提炼出了“理思路、定制度、带队伍、抓特色、重落实”的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八高、二低、三杜绝” (即早操早读出勤率高、听课率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高、各类活动参与率高、各类活动获奖率高、学位获得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高, 不及格率低、退学警告率低, 坚决杜绝考试作弊、通宵上网和校外租房) 的目标狠抓学风建设, 确立了以“五个确保” (确保申请入党人数比例、确保党校培训效果和合格率、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为目标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道路。学生上早操, 他总陪在身边;学生上早读, 教室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学生宿舍里也常常留下他的足迹。多年来, 他坚持每周查看学生宿舍,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排查摸底, 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他组织开展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感恩在我心”等活动, 既拨动了学生心中爱的和弦, 又提升了学生道德风尚……每当看到学生取得各种各样的成绩时, 他的脸上就写满了发自内心的欣慰和自豪。
作为专职辅导员, 王伟超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 心怀“大爱”, 润物无声。每当学生有病时, 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 帮学生办理好一切治疗或住院手续, 并经常看望慰问, 直到完全康复, 切实让学生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他所带班级学生韦金桂因晚上在宿舍洗澡不慎摔倒, 脚后跟骨头断裂, 王伟超夜里11点多从几十公里外赶到医院看望他, 给他安排住院、看护等事宜。王伟超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做学生工作, 从笑迎新生入学到欢送毕业生离校、从学生宿舍到学校操场、从学生班级管理到学生活动指导, 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张洪良学会快速处理学生的各种突发情况, 而无论发生什么, 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学生。2004年下半年, 张洪良发现学生小李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受到家里人警告后, 竟然选择了逃学。当年11月, 小李离开学校不知去向, 张洪良得知这个情况后, 立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并马上展开了寻找工作, 但一直没有消息。万般无奈时, 张洪良想到小李喜欢上网, 就想起了利用QQ留言的方式劝他回来, 在等待了两三个月之后, 小李终于在网上出现了。张洪良立即把早已扫描好的小李父母的信传给了他, 在其真诚劝说下, 小李终于重新返回了校园。
孙付伟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心的典范, 学生小张家里兄弟姐妹多, 生活十分困难, 并且家人也不支持小张继续读书, 家长打来电话让她退学。得知情况后, 孙付伟主动找小张谈心, 及时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并决定每月资助她100元, 还积极帮她找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 尽一切可能给予她思想和生活上的帮助。小张后来顺利考上了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有两名学生不幸患上了鼻癌和白血病, 得知情况后, 孙付伟主动找到他们, 与他们交流思想, 安慰他们并尽力提供帮助。他还多方协调并组织为这两名学生募捐, 最终为这两名同学分别募捐到2万元和7万元善款。其中, 患鼻癌的同学病情已经得到控制, 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 其家人专程来到学校送上“爱生如子、践行大爱”的锦旗……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成才永远是第一位的。”曾经获得“河南理工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瑞瑞说。当得知学生雷某上体育课胳膊骨折时, 她无暇顾及幼小的女儿, 跑到医院陪护, 直到第二天一大早从汽车站将雷某的母亲接到医院。当她发现学生宋某在宿舍里啃馒头, 原因是哥哥突然患重病花去家里大量积蓄导致生活费无着落时, 她当即掏出300元钱……
涓涓溪流, 汇成江河。在辅导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他们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 用感情、用执著、用高度的责任感, 为学生成长搭起了成功的阶梯。
用爱心去感化, 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 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聂凯说, “虽然个人的爱是微弱的、平凡的, 但我们要用岁月诠释一名辅导员的爱心, 以真情编织师魂的彩虹。”
聂凯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 并创新性地提出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以做到“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组织开展学生党支部试点工作, 围绕“完善制度、组织活动、搭建载体”开展试点, 建立“班主任进党支部”“党员挂牌上岗”等制度, 建立红色网站、党支部博客,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学生树立了目标和榜样, 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到心里去。”聂凯说。
“我觉得, 和学生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情, 让学生最大限度上受益、让每一滴水珠都闪光是辅导员的最大成就和最高荣誉。”辅导员曹月坤这样认为。在她的眼中, 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 她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以严格管理为手段, 全面推进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深入课堂、深入宿舍, 打基础、看长远, 把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是爱, 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爱, 让她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 曹月坤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创造性地从生活、工作、人生、理想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帮扶。从创立“党员之家”到组建网络学习平台“红色家园”, 再到“党员先锋队”的成立, 她始终关爱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辅导员王瑞瑞心中总有个念头:“决不能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当学生在电话里哭着说父亲出车祸身故时, 当学生坐在她面前哭着告诉她母亲因手术意外离开人世时, 她的心在滴血, 但她却抑制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以师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 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一天, 她突然收到学生发来的短信:“王老师, 谢谢您对我的照顾。我知道我的成绩一般, 但我会争气的, 不敢向您保证能拿年级第一, 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用爱心点亮希望, 用生命托起责任, 她总在用无私的大爱托起学生内心的希望和信任。
辅导员程军和学生一样心中充满了憧憬:“自从当上辅导员的那一天起, 我就与所有怀揣美好梦想的学生的心连在了一起。”她非常热爱辅导员工作, 兢兢业业, 尽职尽责, 学生生病住院, 她在病床前守候;学生家庭困难, 她会慷慨解囊, 送上爱心与温暖;学生心中有苦楚, 她会入情入理, 循循善诱, 叩开学生的心扉。
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洋硕士”和苗对学生也有一份特殊的关爱。临近期末考试时, 她所带班的一名学生因突发性耳聋需住院治疗, 这样一来就会耽误多门课程的考试。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她及时到医院探望, 鼓励学生要坚强, 要配合治疗, 并帮助这名学生办理了缓考手续等事宜, 学生返校后, 补考成绩优异, 顺利进入第二学期的学习生活。
“用爱心为学子的成才梦想插上翅膀, 用行动捍卫辅导员的光荣称号。”刚加盟团队不久的辅导员杨金花、张岩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们经常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要求自己,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 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和方法, 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育人途径。“感觉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和学生赛跑, 和自己赛跑。”杨金花说。
“老师的爱心可以换来学生的真心。”这句话也是张燕、赵明利、张小明3名兼职辅导员的共识。张燕在辅导员工作总结中深情地写道:“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 但却是幸福的。当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终于被学生认可的时候, 当沉迷网络的学生浪子回头的时候, 当节日收到学生祝福短信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只有对工作投入100%的热情, 才能有100%的幸福和快乐!爱心和责任会让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住心灵的宁静, 建设一个丰饶博大的精神家园。”聂凯说。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使他们都能迅速打开局面,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和出色的工作业绩, 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篇9
用“情书”感化男友的失忆女儿
自从和前夫离婚后,萧芸一直将自己沉湎在文字的世界。2003年5月,她在《江淮晨报》发表了一篇名叫《合肥童话,流浪布谷的青春之歌》的文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原籍湖南,多年前因婚姻破裂、经商失败,只身流浪到合肥,尽管人生坎坷,却没有向命运低头。不料文章发表后收到很多邮件,其中一封邮件显得非常特别,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若有心,必有缘。”
对方名叫叶小平,是一名警察,也有过不幸的婚姻,现在单身,不打算再涉足感情。萧芸给他回了信,不过简单而客气。叶小平不依不饶地点出萧芸没有用心回复的问题。“来者不善啊!”萧芸深吸了一口气,她感觉这个男人多少有些不寻常。
书信一来一往,他们渐渐产生情感,当萧芸的心渐渐向这个男人靠拢时,叶小平告诉她:“我有个女儿,她得了失忆症。她说网恋是见光死,咱们还是就此打住吧!”叶小平不愿意因自己的情感而给女儿带去伤害,甚至不开心。
萧芸看着邮件,呵呵笑着,好奇心强的她没有妥协,主动向叶小平要了他女儿叶枝的电子邮件。当天晚上,她就给叶枝写了封邮件:“Hi,我是流浪布谷(萧芸网名),可以在网上和你聊聊吗?”叶枝的回复只有一句话,而且满腹怨气:“我不会对你们的这场网恋‘干好事’的!”
萧芸没有生气,并且觉得这个女孩很可爱,她又发了一封邮件:“一开始,阿姨就十分关注叶枝。阿姨高兴的是:黑毛警长(萧芸在网上对叶小平的昵称)有一个令他视为高于自己生命的女儿,叶枝的优秀与天真还有智慧,让爸爸在情感上保洁和保鲜。阿姨与黑毛警长今天像童话一样的故事,需要叶枝做守护神。我想送给叶枝一个属于我和黑毛警长的昵称——e娃,叶枝愿意吗?”
叶枝没有理会萧芸对她的奉承,单刀直入,向萧芸说起了她对爸爸的依恋。萧芸在邮件中写道:“大街之上,英气逼人的先生身边,有一只小小鸟亲昵地依偎,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景!爸爸不解亲情,罚爸爸给叶枝1000元补偿,今后若再犯,就罚爸爸写作业……”
见此情形,叶枝干脆挑明自己有“恋父情结”:“我有严重的恋父情结,我贪婪被爸爸轻轻哄着睡觉的感觉,并为得不到这样的爱抚甘愿赔上彻夜的睡眠。”萧芸又发过来一封信:“父亲是你生命的源头、生命的支柱、心中的偶像,我要创造条件让你爱你父亲。我希望我们都丝毫不制约我们对黑毛警长的爱恋……”叶枝读到这里,哭了:这个阿姨真不寻常啊。
……
在萧芸的感化下,叶枝一点点地在变化,她甚至开始回忆起以前的事情。有一天,叶枝告诉萧芸:“我看到你给爸爸写的情书了,我的牙都酸掉了!”令萧芸感到欣慰的是,渐渐开朗起来的叶枝常常在爸爸的情书后面写上几句,直接“揭发”爸爸对阿姨的思念之情。
用鼓励让孩子重新得到自信
叶枝不再和萧芸敌对,她发给萧芸一些她写的文章,并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一个非常聪明快乐的女孩如今却辍学在家,被同学们称为“精神病患者”,她忍受不了……萧芸敲打着键盘:“从尊重生活出发,我们今天只能感谢磨难,磨难给了叶枝智慧,给了叶枝一个干练的爸爸。叶枝的文章非常不错,如果能坚持不懈,必成大器。阿姨比较熟悉路径,会在向导的职位上恪尽职守。”
几个月后,在萧芸的安慰鼓励下,叶枝的精神负担逐渐解除,在药物治疗的配合下奇迹般地完全康复,她重新返回屯溪一中上高三。此刻,高考的时间已近在咫尺。叶枝从书柜里翻出尘封已久的乐器,轻轻拂去厚厚的灰尘。这一细微的变化让叶小平惊喜不已,热泪盈眶。
叶枝给“流浪布谷”发了一封邮件,说要关自己的禁闭,向高考发起冲刺。萧芸很高兴,马上回信:“假如你的身体可以支撑得住,你不妨作一次最大的努力。蝉,为了一夏一秋的清脆,要忍受三年地下室般的幽闭呢。”叶枝深受鼓舞,废寝忘食地投入书山题海之中。
在这段非常时期,为了不影响叶枝的总复习,萧芸压抑着自己,没有跟叶枝联系。可叶枝太想她的萧芸阿姨了,在高考的前一天,她忍不住给萧芸打手机,告诉萧芸自己应考准备做好了。电话那头,萧芸用慈母般的声音告诉叶枝,她正在去江西采访的路上,一再叮嘱叶枝用平常心态沉着应战。叶枝听了,心里感到非常温馨和温暖。在她的眼中,萧芸那么睿智、那么自信,是她学习的榜样。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巨大挑战——高考,叶枝很想从遥远的萧芸身上汲取信心和力量,于是她撒着娇对萧芸说:“阿姨,我想听听你的笑声。”不知何故,电话那边突然没有声音了,好一会儿,才传来萧芸朗朗的笑声。
叶枝哪里知道,叶枝打手机的时候,萧芸正在火车上悄悄地流泪,她不是出差采访,而是回故乡为自己的母亲办丧事!为了能爽朗地笑给叶枝听,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高考结束后,叶枝从爸爸的嘴里知道这些后,她的眼泪刷刷地掉下来,哭了整整两个小时,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萧芸阿姨,您的苦心我都懂,您就是我的亲妈妈呀!”
用真情让更多的孩子走向阳光
那年五·一过后,叶小平和萧芸结为伉俪。2005年夏天,叶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家门口”的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3月,萧芸在《合肥晚报》开通“心灵航线”,她从叶枝身上得到启示,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心灵的沼泽。“心灵航线”一时热线不断,有家长不知上网成瘾的孩子怎么办;有家长为女儿的初恋头疼不已……
萧芸真没想到,现在的孩子会存在那么严重的问题,她认真给每个家长制定出一份家教方案,同时策划了一个网络夏令营的活动,面对面地和这些“问题孩子”在网上交流,通过益智游戏让他们忘掉苦恼。
萧芸找了一个网络开发方面的朋友,别出心裁地开发出一款“万里长江漂流”的网络虚拟游戏。具体是将长江沿线的历史古迹绘成地图,在一些景点设置一些障碍或提出问题,孩子们每天游玩一个景点,共同解决问题。50天的时间里,孩子们在网上尽情倾吐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孩子们在“导游”萧芸的带动下,渐渐敞开心扉。其中曾患精神性失语症的湖南孩子在夏令营总结中写道:“我嘴上的封印被揭开了”。后来,这几个孩子各自写出一篇中篇小说,被湖南文艺出版社结集成书。
2006年年初,在叶枝的怂恿下,萧芸夫妇辞去了各自的工作,决心帮助天下不快乐的孩子快乐起来。他们行动的第一步骤是将“火把部落”网络夏令营继续办下去,二是决心行走100座城市,免费举办讲座,义助问题青少年。2006年11月3日,他们来到了成都。如今,他们还在路上,一路奔波,风餐露宿。
【为学生的成长护航】推荐阅读:
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05-10
铁路伴我成长,我为铁路护航作文08-14
我的成长为话题中学生的作文06-30
为学生成长而教12-19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2011.11.211-19
用爱为学生护航12-08
微软护航中小企业成长12-14
《关爱成长,法治护航》读后感10-19
关爱成长法治护航读后感500字10-10
学生的成长规律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