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现状

2024-12-05

管护现状(共10篇)

管护现状 篇1

1 目前项目工程管护现状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20多年来,项目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模式,各地只能因地、因时制宜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就江苏省金湖县而言,对年度竣工并经验收合格的项目工程,一般采取由县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按照受益的范围直接或间接地移交给工程受益对象,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由受益对象进行管护或安排专人管护。如一个村范围内的桥涵闸站路等工程由村委员指定专人管护,2个村以上都受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由乡镇水利站管护等。这种方式好象是落实了责任,但在实际运作中,不同类型工程的管护效果却大不一样。

为更好地了解项目工程管护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护措施,有必要按工程受益对象的明晰程度、直接经济效益的明显程度、易损坏程度等三个因素,把项目工程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工程包括排灌泵站、衬砌渠道、机电井、大中型节制涵闸、地下输水管道、农电线路,仓库、晒场,苗圃,农机具等。B类工程包括砂石路、中沟桥涵闸等。C类工程包括小沟级水利工程、田间配套建筑物、农田林网等。再进一步分析:A类工程受益对象较为明晰、直接经济效益明显,且不易损坏。大多管护经费有保证、有专人管护;B类工程受益对象范围广、不明晰、无直接经济效益、易损坏。大多管护经费落实难、无专人管护,损坏(毁)现象较为普遍;C类工程受益对象较为明晰、但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易损坏。大多管护经费落实难、无专人管护,损坏、损毁、废弃现象时有发生。

2 农业项目工程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没有严格界定工程的产权归属。以往项目工程的移交只是管护义务的落实,由于没有明确产权归属,造成了所有权与管护义务相分离,管护义务与受益使用权相分离,管护人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了管护的措施和经费难以有效落实。

二是没有落实工程管护资金和维修基金。由于项目工程分布范围广,易受自然灾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损坏(毁),如B类和C类工程,其后期管护都需要资金保障。过去由于没有设立专项管护费,即使采取“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也较难筹足管护资金,致使工程管护常常无人问津;当出现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人为因素造成工程损坏(毁)时,由于无钱维修形成废弃工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三是“重建轻管”思想普遍存在。目前,不仅项目工程的受益主体管护意识薄弱,即便是县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重建轻管”思想也普遍存在。

3 搞好项目工程管护的对策措施

3.1 全面调查,摸清工程状况

我国自1988年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建设了许多开发工程,但目前大多数县级农发主管部门对本地已建工程的数量、质量及运营状况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严重地制约了工程管护工作的组织与开展。为此,县级农发主管部门要切实树立把工程管好用好,确保其长期发挥效益的理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已建项目工程按照A、B、C三类组织全面调查,编制调查统计表,绘制工程位置图,并对A类和B类工程进行GPS定位。

3.2 合理界定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管护责任

对过去只是形式上落实管护人而没有明确转让所有权的工程,县级农发主管部门应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一个工程的产权归属,完善产权变更和登记手续,把所有权、管护权移交给受益对象,并按工程类别制订相应的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具体地讲,一个农户受益的工程如田间配套建筑物、林网、农机具等就归该农户个人所有;一个村民小组受益的工程就归该小组集体所有;一个村民委员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受益的工程就归该村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都受益的工程就归它们共同所有。

3.3 重点抓好B类工程管护

笔者认为,A类工程由于有较为明确的受益对象、直接经济效益明显、不易损坏等特点,属经营性资产,在落实它们的产权所有人后,工程的管护经费应由所有人自行解决;B类工程由于受益对象较广、无直接经济效益或较低、易损坏等特点,属公益性资产,管护资金应由乡村集体经济负担,因此B类工程应是今后工程管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C类工程由于受益对象虽较明晰但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工程造价较低、易损坏和废弃,因此在落实产权所有人后,工程的管护和维修经费应由所有人自行承担。综上所述,A类和C类项目工程在落实它们的产权所有人后,属经营性资产,其管护工作应由产权所有人负责。而B类项目工程,即使把产权移交给相应的受益单位后,仍需要落实每年度的工程管护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据初步分析,B类项目工程每年的管护资金一般以工程造价的1%为宜。对B类工程的管护经费的筹集,要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本乡(镇)B类工程(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有的项目工程的管护经费自行承担,不在范围之内)总造价1%的规模,采取每年统一从本乡(镇)土地出让金、排涝灌溉费等方面提取,或通过全乡(镇)统筹的方式解决。筹集到位的资金应存入乡(镇)财政专户,按照“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当年有节余的应结转至下年使用。

对筹集到位的B类工程管护经费,各乡(镇)农发办和财政所可按本地B类工程的分布情况,根据“相对集中、便于管护”的原则合理划分标段,制定各类工程的管护职责,以合理的最低价评标法实行公开招标,确定B类工程的管护人。

3.4 超前谋划工程管护工作

一是对今后所有在建项目工程,在建设前必须逐一落实产权所有人、管护经费的筹集渠道和管护人,并让工程产权所有人参与该工程建设监管和单项工程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今后的管护奠定良好的基础;凡不能落实产权所有人的,不予立项建设。二是少建或不建C类工程。三是积极推行项目立项与工程管护相挂钩的立项制度。县级农发主管部门要根据全县项目工程的GPS定位,每年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及时、全面掌握所有工程的管护情况,制定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评比,对B类工程管护资金能及时筹集到位、管护工作搞得好的乡镇村,在项目立项上要重点倾斜,实行连续投入。反之则应暂停今后的立项资格,并限期整改到位;不能整改到位的,取消其今后的立项资格。

3.5 尽快建立并管好用好县级农发工程维修基金

要以县为单位建立专项用于工程管护维修的基金,其规模应按各县经统计调查的A类和B类工程总造价的1%筹建,可采取从本县土地出让金中提取建立此项经费,如有困难的,也可分1~3年从本县农发财政年度投资中直接提取等方法。

在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上,应实行“三专”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一经发现要严格处理。当登记入册的A类和B类项目工程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损坏(毁),工程所有权人应首先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如无法追究的,须编制工程维修概算和设计图纸,报乡(镇)开发办审核,经县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县级农业项目工程维修基金(未登记入册的不得使用)。同时,由于C类工程一般数量较多、受益对象集中程度较高、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单项工程成本低和易损坏,故此类工程的维修应由所有权人负责,也不得使用这一维修基金。当年被支出的维修资金应在本年末予以补足。目前各县按照土地治理项目年度财政资金的1%比例计提的工程管护经费,应结转到县级项目工程维修基金帐户,进行统一管理与使用。

管护桑园七要诀 篇2

二、松土除草 夏伐后宜浅耕10厘米左右的土层。春季每次浇水后都要锄一次,以保墒和提高地温。夏秋锄草灭荒。

三、伐条 主要是夏伐,春蚕5龄时,桑园要分片采叶,随采随伐,以提早发芽。伐条要选晴天进行,工具要锋利,削口呈马蹄形,不裂、不撕皮。拳式桑不要留茬;定芽剪伐留芽高度要一致,留向外的芽,以扩展株面。

四、摘心 春蚕期一般在3龄或4龄初进行,用叶前7~10天摘去生长芽心(从看到叶柄但未放开叶片的叶位处摘除)。晚秋蚕在9月20日后进行,这时摘心不仅能控制桑条生长,增产桑叶,还可减少桑树消耗养分,充实枝条,有利于来春发芽。

五、疏芽 春伐和夏伐桑都要进行两次蔬芽。第一次在春芽长到7~10厘米时,将过密、过弱、过强的芽疏去。待桑芽长至15~20厘米时,结合养蚕进行第二次疏芽,按目的条数选留位置适当、分布均匀的芽。

六、采叶 春蚕用叶,1~2龄逐芽选择,每芽采1~2片叶;3、4龄采三眼叶;5龄期桑园划片采叶,采光一片,夏伐一片。夏蚕用夏伐桑叶时,4龄前利用疏芽叶,5龄自下而上采去条长1/2的叶片,条上部保留12片以上桑叶,中秋蚕结束,每条上部至少保留10~12片桑叶。晚秋蚕结束,每天上部保留4~5片叶,夏、秋蚕采叶注意留柄,保护腋芽。

七、剪梢和整株 桑树采叶后进行剪梢,从桑条基部算起,一般留条高度1.2米左右。剪梢后,将桑条用稻草或草绳捆起,以便于冬季管理,第二年早春把草绳解下烧掉。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篇3

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 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2 公益林资源现状

2.1 公益林区划界定历程

楚雄市1999开展森林分类区划, 2003年开展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 2007年开展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 2011年开展县级实施方案修订和编制, 2012年开展公益林区划落界。经过历次区划界定和布局优化后, 楚雄市公益林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

2.2 公益林资源现状

依据2013年林地保护利用落界后数据, 楚雄市土地总面积443300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34410h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5.4%;非林业用地面积108890h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4.6%。公益林 (地) 面积157220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7%;商品林面积177190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3%。公益林 (地) 面积157220hm2, 按林地使用权分:国有面积10220hm2、集体面积102666 hm2、个体面积44334hm2;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136591hm2、疏林地面积281hm2、灌木林地面积18431hm2、未成林地面积631hm2、宜林地面积1286hm2;按事权分: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4133hm2、省级公益林面积113087hm2。全市公益林资源结构见表1。

hm2

3 公益林管护现状

3.1 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

楚雄市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市省级公益林管理和补偿的领导、组织、协调。公益林管护是在“楚雄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由市人民政府与管护责任单位 (村委会) 、管护责任单位与管护人员分别签订管护合同, 并拟定相应的管理护办法和管护措施, 明确目标、职责, 严明奖惩的管护组织形式。

楚雄市公益林森林管护组织体系是:楚雄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 (镇) 林业站、林场、自然保护区→管护责任单位→管护人员, 五级管理。详见图1。

3.2 管护形式

根据楚雄市林业局、保护区、林场、林业站、涉及村委会意见,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形式有专业管护和承包管护。国有林公益林由保护区、林场职工专职管护。

3.3 签订禁限伐协议

按照公益林经营管理相关政策, 市政府与林权所有者签订禁伐协议, 市林业局与林权所有者签订限伐协议。楚雄市公益林涉及自然保护区、不涉及风景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森林, 市政府与林权所有者签订禁伐协议1份面积4566hm2、限伐协议20989份面积39567hm2, 市林业局与林权所有者签订限伐协议18611份面积113087 hm2, 共签订禁限伐协议39601份面积157220hm2。

3.4 签订管护合同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为145个村民委员会、林场、自然保护区, 共区划公益林管护责任区534个, 安排管护人员601人。按公益林管护相关要求和规定, 市林业局与管护责任单位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A》145份, 管护责任单位与管护人员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B》 (楚雄市森林资源管护协议书) 601份。

3.5 建立管护制度

楚雄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结合楚雄市实际建立健全公益林管护制度。

(1) 制定了《楚雄市公益林管护办法》、《楚雄市公益林管护考核办法》、《楚雄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办法》、《楚雄市管护人员巡山记录出勤制度》、《楚雄市管护人员考评细则》, 强化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督促检查、考评考核。

(2) 实施管护人员出勤登记、巡山记录制度。

(3) 建立公益林管护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4)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5) 建立管护档案及台帐制度。

3.6 制定管护措施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在市公益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负责下, 各乡 (镇) 林业站、自然保护区、林场密切配合, 各管护责任单位全面承担辖区内的公益林管护任务。为保护好公益林, 制定了以下管护措施。

(1)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各级领导高度认识保护好公益林的重要意义, 把保护好公益林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2) 公益林管护实行各级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 各级政府领导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 对辖区内的公益林管护负全部责任。

(3) 在公益林内严禁非法采伐, 严禁非法采挖各种野生花卉 (含观赏树木) , 严禁乱捕滥猎, 禁止取土、取沙、采石、挖矿等。

4 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4.1 管护形式单一

实行个人承包管护形式, 每名管护人员对应固定的管护责任区, 虽然职责明确, 但各自管护固定的责任区, 各行其是, 管护人员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督促、互助机制, 力量单薄, 有时对盗伐滥伐林木、乱采乱挖的行为不敢制止或制止不了。

4.2 管护与生产脱节

管护人员单纯的巡山护林, 在管护责任区内不从事其它营林生产及经营活动, 与管护成果无关, 责任意识淡薄, 出勤率低, 巡护和住守时间短。

4.2 管护人员的待遇保障低

管护人员工资低, 没有社会保障待遇, 吸收不了高素质人员, 队伍素质偏低而不稳, 个人能力不强, 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4.3 权林所有者的管护责任未落实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权分散到各家各户, 但公益林管护责任只落实到村委会和管护人员, 没有落实到林权所有农户, 林权所有者享受生态效益补偿, 不承担管护责任, 保护意识不强。

5 加强公益林管护的对策或建议

5.1 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管护形式

创新管护形式, 因地制宜, 采取个人专业管护、多人联合管护、家庭承包管护等不同的管护形式, 增强管护力量, 保证每天管护不脱节。如:出入林区主要交通干线沿、路口, 采取每个责任区个人专业管护;边远区域, 采取明确每个管护区管护人主体责任和相连管护区管护人共同担责的多人联合管护形式;村庄周边、近山区域采取家庭承包管护形式。

5.2 森林管护与林业生产相结合

将森林管护与林下资源开发相结合, 增加林农、护林员收入, 调动护林积极性, 提高管护效果, 发展林业经济。充分利用林地的广阔性和林下资源的丰富性, 在与林权所有者达成利益分配协议前提下, 可将野生食用菌野果野菜采集、林下种养殖等林下资源开发承包给护林员。

5.3制定管护人员的待遇保障政策

制定管护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鼓励管护人员承包森林、林地开发林下资源搞创收, 出台管护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 把管护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 解决管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以提高管护人员的积极性, 吸引高素质人员从事公益林管护工作。

摘要:介绍了公益林相关定义、楚雄市公益林资源状况以及公益林管护现状。分析了公益林管护存在管护形式单一、管护与生产脱节、管护人员的待遇保障低、权林所有者的管护责任未落实等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公益林,管护,对策,楚雄市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楚雄市实施方案[R].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011.

雪后巧管护 棚菜获高产 篇4

1.催芽期间低温处理。在种子浸种催芽期间,根据不同蔬菜在种子萌动后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进行低温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蔬菜在深冬季节的抗寒能力。

2.嫁接换根。通过嫁接换上抗寒力强的砧木,可大大提高蔬菜根系的抗寒能力,减轻灾害天气的危害。

3.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缓冲连阴天热量散失带来的棚内降温,还可以促使根系提高耐寒能力。

4.合理用水。冬前适度控水,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非常重要,同时要制造一个底墒足、表土干的环境条件。

二、下雪时重管理

1.连阴雪天揭盖草毡。连阴天不下大雪时,都要揭盖草毡,争取宝贵的散射光。要比晴天晚揭早盖1个小时。

2.降温管理。在连阴天的情况下,蔬菜的光合作用很弱,合成的光合产物很少,为减少呼吸消耗,必须降低温度。夜间一般比晴天要降低2~3℃。

3.中午放风换气。在连阴雪天的情况下,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作用,温室内会积累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因此在连阴3天以上时,中午要放顶风1~2个小时。

三、晴天后巧管护

管护现状 篇5

一、大桥片区的基本概况

(一) 地理及自然条件

冕宁县大桥片区位于冕宁县的北端, 全区辖四乡一镇, 分别是冶勒乡、拖乌乡、彝海乡、曹古乡和大桥镇, 面积为1274.9平方公里。大桥片区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兼高原气候特点, 雨量充沛, 日照充足, 雨热同季, 干湿季节明显。

(二) 社会经济概况

大桥片区主要居住有汉、彝、藏三种民族, 其中又以彝族为主, 人口众多。以前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 林业产业正逐步发展起来, 许多地方已经见成效了, 已经成为了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由于条件比较落后, 大部份地区的林业产业还在发展中。

(三) 林业基本情况

大桥片区的林业用地有 (9.26万公顷)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8.606万公顷) , 疏林地 (0.024万公顷) , 灌木林地 (0.48万公顷) , 未成林造林地 (0.15万公顷) , 形成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分结构,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 华山松, 桦木, 冷云杉, 还有珍贵的红豆杉等几十种树种。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为 (62.4) 。农民的经济作物以花椒、核桃为主。

二、森林管护的现状

冕宁县大桥片区设一个林业工作站, 下设五个管护点。全站现有管护人员26名, 属林业局领导的林业基层单位。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 片区林业站的所有职工积极响应, 按照“远山封山设卡、近山人工巡护”的管理模式, 对全区8.6万公顷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管护。

1) 建立建全了管护制度, 划定管护区域, 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只有建立建全了制度, 才能增强管护人员的责任心, 才能认真履行职责;

2) 加强防火的工作, 在这十多年来, 我片区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在防火工作中, 大力宣传防火知识, 特别是盲流户, 特殊人群, 一定要宣传到位, 不留死角, 不定期召开群众会议, 让防火意识深入民心, 加强村民的防火责任心, 有效地控制人为火灾的发生;

3) 每年都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降低了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危害;

4) 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森林管护好了, 有效地保持了水土不被流失, 遏制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

5)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随着对林业的投入和发展, 林业产业已初见成效, 如曹古乡扯羊村的核桃基地, 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还带动了周边村组的发展, 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森林管护好了, 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 还大大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 管护条件落后。由于大桥片区属冕宁县的三大山区之一, 交通条件落后, 管护区域距管护人员居住的地方较远, 且管护人员巡山全靠走路, 在去来的路上花费的时间较多, 如大桥镇的巴甫村, 店子村的老纸厂沟, 从管护站走路到那里需要五个多小时, 一来一去就是十多个小时的时间, 因此这些地方的管护就全靠当地的村民来完成, 但有些人为了利益, 加上条件偏远, 所以盗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2) 管护人员少, 人均管护面积大。大桥片区现有森林管护面积 (8.6万公顷) , 而管护人员只有 (26) , 人均管护面积为 (0.33万公顷) , 这就给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往往是要用几天的时间才能把自己的管护区巡护完;

3) 林政管理难度大。由于是山区, 老百姓对木材的依赖较大, “靠山吃山”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 很难改变。日常生活都与木材息息相关, 如修房造屋、烧火做饭、烤火取暧等都离不开木材, 这就造成木材的消耗过大, 因此促使部分村民不顾管护条约, 私自进山砍伐, 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害;

4) 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现有管护人员均属事业人员, 自1998年停伐以来, 林业收入减少甚至于近两年来全无, 工资又较低, 进而在心理上有一个落差, 导致在工作中漫不经心, 提不起积极性, 经常擅离职守, 不能认真履行管护职责。

四、管护建议

1)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管护知识。采取广播、标语、开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天保工程实施条例》等林业法规的相关知识, 增强老百姓的爱林护林意识, 让他们能充分认识森林管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共同参与到天保工程的行动中来;

2) 进一步加强防火工作。火灾是森林的天敌, 护林防火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规范火源的管理, 杜绝一切违章用火, 在重点地段更要重点保护, 如大桥水库、彝海景区。在这些地方人员流动较大, 防火难度大, 更要特别注意;

3) 加强对管护人员的培养。为提高管护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要定期对管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建立建全巡山制度、考勤制度, 签订责任书。适当增加管护人员的收入, 与管护责任挂钩, 以纪律来约束人, 以效益来鼓励人, 提高管护人员的积极性, 认真履行管护职责;

管护现状 篇6

1 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现状

温岭市标准农田建设始于1998年, 到2008年底, 共建成标准农田逾1.94万hm2, 其投入资金10.72亿元, 占耕地面积的60%。1998—2008年新增和改造96个项目的标准农田, 其中2个非整理方式完成项目已全部被建设占用 (太平合岙逾3.33 hm2, 温峤茅洋逾15.33hm2) 。现有标准农田94个项目, 计1.95万hm2, 其中土地整理和造田改地等项目建成的标准农田1.01万hm2, 占51.6%;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建成的标准农田8 133.33 hm2, 占41.7%;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成的标准农田1 306.67 hm2, 占6.7%。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新河镇、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石桥头镇、温峤镇、坞根镇、城南镇、泽国镇、大溪镇、城北街道、横峰街道、城东街道、东浦农场和东片农场等地。从目前的情况看, 路、渠、沟、机埠等全面配套, 运行情况基本正常。项目达部分工程运行良好, 沟渠畅通、机耕路四通八达, 整体上体现出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优越性[1]。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 由村集体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户, 因此管护大都由农户自己负责。从全市来看, “重建轻管”的情况普遍存在, 沟渠破损得不到修护, 无专人负责管理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维修与管护人员

农田基础设施是公共的, 村民很少有足够的动力去自觉维护, 难免受到人为和自然的损坏;加上由于没有运行管护资金, 缺乏专职管理人员, 致使农田工程不能使用到正常年限, 降低了工程投资效益[2]。

2.2 管护资金缺位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资金安排上基本上都投入新建工程中, 对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护却没有安排资金出处。而市级财政又没有预算安排, 所在乡镇财政又有困难, 村级自筹资金更为困难[3]。

2.3 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近几年,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都十分重视, 将其视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将其作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因而乡镇一级政府向上争取项目积极性很高。但是, 待项目建设完成, 各级验收通过后, 就普遍存在建后管护工作跟不上的现象。致使有些农田水利设施不能如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缩短了使用寿命[4]。

3 对策

3.1 明晰项目工程产权, 彻底落实管护责任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 由市级主管部门牵头, 按照程序形式办理产权移交手续, 即由市级主管部门向项目所在镇办理移交手续, 再由镇向村等办理移交, 要明晰工程产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工程移交后即进入实质性使用阶段, 跟踪管护责任也要层层落实, 做到市、镇、村齐抓共管。市级作为项目主管部门, 要建立项目管护的长效监督机制, 定期督查项目管护情况, 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项目区所在镇要明确农业副镇长负责落实具体管护制度和管理措施;项目村要落实好管护人员, 确保项目工程管护责任明确, 管护工作到位。

3.2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各主体责任意识

为了切实搞好建后管护工作, 在项目区要采取各种形式、各种会议, 要广泛动员、深入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形式, 大力宣传工程管护的重大意义。使人们认识到:一是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群众既是受益者, 同时也是管理者, 项目能否长久发挥效益与每个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二是标准农田建设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群众, 支持农业生产, 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 政府已给予了很大的投入, 因此一定要珍惜物力、财力和项目成果。要让项目区干部群众自觉爱护设施, 积极地参与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

3.3 确定管护主体, 落实管护经费渠道

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主体应该是村民委员会。过去一直强调谁受益、谁管护。这对于总的管护原则是对的, 但如果受益只有部分群众, 而管护工作全部由他们管理, 人工、经费由他们负担, 从实践来看效果不理想。只有由村一级组织负责管理, 受益群众参与, 这样可弥补受益群众筹资负担过重、经费落实困难等不足。管护经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落实, 一是市财政在年初安排资金时可以适当安排部分专项资金;二是在一些支农资金如农发资金中安排1%~2%用于管护费;三是各乡镇把管护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由乡镇财政拨付一部分专项管理经费, 用于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的管护。

3.4 建立完善的管护制度, 制定有效的管护办法

市主管部门要制定全市的《项目管护办法》, 在管护办法中要明文规定:各项目所在镇、村群众管理组织要成立管护领导小组, 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 量化责任目标, 确保管护经费专款专用, 提升管理水平。

3.5 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保障管护工作运行良好

项目管护是一项长期复杂、任务艰巨的工作。除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制度外, 区 (县) 级主管部门要经常性地进行督促, 检查各项目区的项目管护工作, 并以检查结果为依据, 及时进行各级管护责任人、管护组织、管护专人的绩效考核。对于管护到位、工程使用效益高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管护不力、致使工程损坏的人和事要进行通报批评, 并把工程管护的好坏与今后申报新项目相挂钩。

4 结语

在标准农田管护工作中, 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 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标准农田建设的受益者, 既是项目工程建设的主体, 也是工程管理和使用的主体, 基于此, 才能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的管护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更好地管理、用好项目工程, 使其长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斌.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10 (1) :137, 140.

[2]石佑华.如东县标准农田质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6) :20-21.

[3]范永柏, 钟木安.东莞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0) :271-273.

管护现状 篇7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问题分析,建议

1 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从江县是贵州省10大重点林区县之一, 是黔东南州唯一的非天保县。全县国土面积324 490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39 117.42hm2, 森林覆盖率为67%。2002年组织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后经过几次区划调整, 目前全县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的面积有62 386.67hm2, 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26.14%。其中区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为48 653.33hm2, 区划为地方公益林的面积为13 733.33hm2。48 653.33hm2国家级公益林中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分3个批次纳入中央森林生态补偿对象, 即2004年的20 333.33hm2, 2006年的13 300hm2和2009年的15 020hm2。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都柳江江河两岸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林种主要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环境保护林为主。

2 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

2.1 成立机构, 建章立制

从江县2002年由资源林政股组织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工作, 到2003年成立森林生态效益管理办公室, 落实3个编制, 主要负责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管护、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为确保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有序开展, 从江县人民政府出台了《从江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从江县财政局、从江县林业局联合制定了《从江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方案》, 从江县林业局制定了《从江县公益林管护制度》、《从江县公益林补偿基金管理制度》、《从江县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制度》等, 使公益林管护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 确保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2.2 注重宣传, 确保生态得保护

近几年从江县共树立公益林宣传碑25块, 村级公示牌256块, 21个乡 (镇) 的生态公益林分布情况图表上墙同时通过媒体报道宣传标语组织义务植树等形式, 加强爱林护绿宣传, 使生态保护意识深入村寨、深入人心, 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更好的保护。

2.3 加强核查, 完善合同

根据《贵州省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 (暂行) 》规定, 从江县林业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县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核查, 并签订《从江县公益林区禁止采伐协议书》、《从江县村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和《护林员管护合同》。同时, 接受省林业主管部门每年进行的生态公益林绩效综合核查。

2.4 公益林政策落实到位

从江县62 386.67hm2生态公益林中, 有48 653.33hm2属于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并已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象进行补偿, 有13 733.33hm2属于地方生态公益林目前正在办理逐级申报审批手续。国家级公益林自2004~2009年的补偿标准为75元/hm2·年。其中2004~2006年管护补助支出67.5元/hm2·年, 公共管护支出7.5元/hm2·年;2007~2009年管护补助支出71.25元/hm2·年, 公共管护支出3.75元/hm2·年。从江县在公益林政策落实上, 严格按照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每年对公益林小班进行管护核查, 对管护核查合格的小班每年以足额的补偿基金兑现到林农手中。

在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兑现前, 先进行“三级”公示, 即在县林业主管部门公示, 在乡 (镇) 公示栏公示和在村 (组) 公示栏公示。经公示期满并无异议后, 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核查结果造册制表, 乡 (镇) 政府监督, 乡 (镇) 林业站核发。生态补偿资金补偿对象凭林权证、兑现证、身份证、私章和村委会证明 (属村集体的必须有村支书、村长、村民代表3方在场) 才能兑现补偿基金。

2.5 公益林数据实现数字化管理

随着林业进入数字化时代, 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江县为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手段,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提高数据采集、加工和处理精度, 改变传统的以纸质资料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手段及手工绘制公益林小班基本图和各种专题图, 而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中功能最强大的ArcGIS软件对生态公益林数据进行处理, 并建立数据库, 确保数据得到动态管理和及时更新, 快速查询和制作小班基本图以及各类专题图。

2.6 规范档案管理

县林业主管部门配备有生态公益林独立的档案室, 档案柜, 乡 (镇) 林业站, 村相应配备有生态公益林档案柜。按年度、分类别把生态公益林有关图、文、表、册规范, 科学存档。

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生态公益林经营与管护费用不足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是75元/hm2·年, 其中3.75元作为公共管护费用, 这对于涉及全县21个乡镇285个行政村62 386.67hm2、12 599个小班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费用严重不足。加上地方财力薄弱, 无配套经费补充, 在管护核查工作中需要抽调大量的技术力量深入山头地块进行实地核查, 而林业主管部门本身经费紧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 林权得到进一步明晰和细化, 使原来林权权属只落实到村到组的林地, 改革后, 根据林农意愿和改革原则把林权权属细化到户到人, 从而使公益林在同等管护面积的情况下, 小班明显增加了好几倍, 给管护、核查工作, 各类合同印制以及兑现工作等都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3.2 用材林区划为公益林的补偿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 国家鼓励个人投资承包荒山造林, 并给予了贴息或低息贷款, 出现了不少造林大户进行借贷造林。如今根据《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要求, 把用材林划入了公益林进行管护, 列入禁伐区, 林农没有采伐收入, 每年还得承担还款压力, 给个人投资造林受到禁伐的限制, 导致一些经营者铤而走险, 有的甚至由过去积极的造林者变成了违法犯罪者, 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使林农对林业失去信心, 对国家政策的不信任。

3.3 使用“一折通”兑现的问题

自2009年以前, 从江县生态公益林兑现方式是由各乡 (镇) 林业工作站在乡 (镇) 人民府的监督下把补偿资金直接兑现到林权所有者的手中。到2009年之后, 财政部门要求使用“一折通”方式兑现给林权所有者。为此, 笔者对全县生态公益林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寻访部分生态公益林林权所有者, 归并起来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

(1) 全县林权复杂, 特别是2004年与2006年纳入补偿对象的公益林小班大多属于村 (组) 集体或联户发证, 极少部分小班确权到个人, 补偿资金通过“一折通”进行兑现后, 会引起部分林权所有者对公益林补偿基金能否及时、足额兑现到手中存在顾虑。

(2) 村 (组) 集体没有开设账户, 补偿资金只有通过村长或组长账户进行兑现。但由于村或组长更换频繁, 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3) 近些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对于联户发证的小班, 林农担心资金打入联户户主代表的“一折通”后, 而户主本人又外出务工, 不能及时将补偿资金兑现到林农手中。

(4) 补偿资金少, 领取费用大, 林农积极性不高。使用“一折通”兑现, 对于大面积的林权所有者来说, 所获得的补偿金较多, 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小面积的林权所有者来说, 把兑现资金打入“一折通”后, 还得花费路费和时间到乡 (镇) 所在地的信用社领取, 最后所得公益林补偿基金入不敷出。

(5) 林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公益林进行核查, 待核查合格后才能兑现补偿资金。若通过“一折通”兑现后, 部分林权所有者将会放松对生态公益林区的管护力度, 他们会认为兑现资金是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打入“一折通”, 而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太大的瓜葛。

3.4 国家公益林与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存在差距问题

生态公益林可分为2大类, 即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从江县地方公益林2010年才进行对“二调”区划的地方公益林数据进行区划调整和申报工作, 目前暂未获得补偿。国家级公益林到2010年每年每公顷的补偿标准从原来的75元提高到150元, 而地方公益林每年每公顷补偿标准为75元, 且补偿资金由省、州、县三级财政按4∶3∶3的比例支付补偿金。

从江农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对于同样列入公益林、划为禁伐区, 在同一山头的不同地块中, 国家公益林与地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每年每公顷有75元的差距, 待到下年兑现公益林补偿基金时, 林农会有不同程度的不理解和无法接受, 从而会影响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3.5 生态公益林分布与林农参与积极性问题

从江县生态公益林共区划界定62 386.67hm2, 根据《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区划界定。有些村区划的面积较大, 有些村区划的面积较小。对于区划界定面积较大的村, 所获得补偿金也较多, 从而提高他们对公益林的管护积极性;对于区划界定面积较小的村, 因为获得补偿资金少, 就觉得把林地划为公益林后对他们意义不大, 便产生要求退出公益林的念头。

4 加强从江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公益林政策宣传到位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公益林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对地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与国家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存在一定偏差, 要与林农解释清楚, 说明原因, 确保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和下年的兑现工作顺利开展。

4.2 加强重视, 确保公益林得到更好的管护

一是当地政府应该把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纳入各年度的考核范围, 并配备一定的管护工作经费;

二是由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公益林管护面积虽然不变, 但管护小班增加, 管护工作量增大。上级主管部门在落实公共管护资金时除了以面积作为参考因素外, 还应该考虑小班数量。

4.3 妥善处理公益林区林农投资营造用材林的资金回收

针对于公益林区中, 把林农投资营造用材林部分已划入公益林、列入禁伐区,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解决林农投资的资金回收问题。

4.4 有关兑现方式的建议

林业属于农业这一大类, 但是林地与农田、农地在权属落实上有一定的区别。每一块农田、农地的权属都落实到户或到人, 而林地中并非每宗地的权属都单独落实到个体户或人, 也许一宗地的权属会涉及到一个村或一个组, 或涉及几户, 几十户, 甚至几百户因此在使用一折通兑现涉农资金时应该考虑哪类涉及资金适合运用哪种兑现方法。在公益林补偿基金兑现上, 并非否认“一折通”的兑现方式不适合, 再说由工作人员直接携兑现款下村入户进行兑现, 也存在一些不安全问题。而建议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等在兑现的方法方式上进行研讨, 为公益林兑现找到更合理、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式方法。

5 结语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关系到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在管护工作中, 要搞好林业、林区、林农三者的关系, 既使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又能保证林农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本文浅显谈了一些看法, 在公益林的管护上, 如何更好地提高管护效益是我们作为林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洁, 李卫忠, 赵少毅, 等.陕西省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25 (1) :227.

水貂配种期管护 篇8

1 日粮配合

在配种期内, 公貂每天要交配1~2次, 在整个配种期内达10次以上, 它需要排出大量的精液和精子;母貂要产生与排出大量的卵细胞;并且在此期内水貂性活动加强, 食欲下降。这就要求日粮必须营养丰富全价, 适口性好, 容积小, 易于消化。其日粮的热量标准为200~250大卡, 饲喂量在220~250g, 其中动物性饲料应占75%~80%, 包括鱼、肉、肝、蛋、脑、奶等, 谷物性饲料占20%~22%, 蔬菜可占2%~3%或不喂。此外, 每只每天还要加入鱼肝油1g, 酵母5~7g, 维生素E2.5mg, 维生素B10.25mg, 大葱2g, 食盐0.5g。日粮中蛋白质喂给量不应少于30g。另外, 对配种能力强和体质较弱的公貂, 每天中午要补饲优质饲料50~100g。

2 饲喂制度。

配种期, 水貂白天的时间, 大都被放对配种, 故饲喂制度要与放对配种协调兼顾, 合理安排。一般在配种前半期是先早饲, 后放对, 中午补饲, 下午放对, 晚上饲喂。在较温暖的地区, 于配种后半期, 可趁早晨凉爽之机先放对, 而后早饲, 中午补饲, 下午放对和晚饲时间向后推移。无论饲喂制度怎样安排, 原则上都必须保证水貂有一定的采食与消化时间, 早饲后1小时内不宜放对, 中午应使水貂休息2小时以上, 早晚饲均不应带灯饲喂和放对, 以免因改变自然光照周期引起水貂过早休情, 造成失配和空怀。

3 管理

农村公益设施管护问题及对策 篇9

关键词:农村公益设施;管护机制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为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用水、用电和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美化,县财政部门给予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一、庆元县农村公益设施建设现状

(一)村级公共事业设施基本建成。庆元县辖3街道6镇10乡,共345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截至2015年底,建成的便民服务中心有345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126个,农家书屋345个,文化礼堂32个,另外还有村民休闲场所、村级办公场所、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基本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已经具备,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提升。

(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极大完善。实施洁净乡村行动,全县328个行政村开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垃圾集中收集率达98.3%。污水治理方面,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5年实施的143个村全部开工,建设终端180处,铺设主管29950米,支管61460米,受益农户16480户,实施农村农户改厕5873户,共完成投资1.33亿元,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胜县”。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喜人。2015年,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4%,比2014年增长2100万元。全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成投资4760万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4364万元;水电站工程完成投资4517万元。

(四)农村公路运输网建设全面提升。2015年,全县计划完成投资4.6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1亿元,项目投资任务超额完成。如今该县农村通达率98%,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物资运输难的旧面貌。

二、农村公益设施建后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所属不明。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基本由政府投入,但是使用者却是村级基层组织和村民。两权分离导致公益设施的产权不明确,使得双方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是各方筹措的,主要的管理者是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但是受益的是地方群众,产权的不明晰,导致管护工作难以开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益设施的后期管护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政府在建设的初期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后期管理的资金往往没有做预算安排;二是村级集体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集体收入、没有集体财产,村级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无闲置资金用于建后管护建设。以荷地镇为例,管理公益设施管护涉及到计生、保洁、农家书屋等19个项目、331人,管护的人员很多,但年待遇只有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较低的报酬使这些人投入管护的精力不足,很多破损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维修。

(三)保护意识不强。一是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把公益设施建设当成一项政绩工程抓,一旦考核后便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管;二是少数村民保护意识薄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一些村民认为设施的建设者是国家,所有者既是国家,建后管护就应该是政府、集体的事情,不愿意出资出劳,出现“谁同意,谁拿钱维修”的情况,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破损也视而不见。

(四)考核机制不全。很多部门在建设项目完工后并没有出台相关的后续管护办法,导致项目有人建设没人管、前面建设后面坏、环境卫生边治理边污染现象。或者即使是有相应的建后管理考核机制,由于我县多数农村地处偏远,山路崎岖,很多年终的考核不能实地开展,很多工作的考核是根据乡镇有关部门的汇报进行,很多乡镇干部存在做“老好人”的现象,汇报往往是虚实结合,并不能如实反映,这就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村级公益设施建后管护的建议

(一)明确责任主体。政府要充分发挥原有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公益设施建后管护的领导,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益设施建设管护的长效机制。明确国家、地方政府以及村民在村级公益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建立事权与责任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分级负责制。在产权问题上,可以根据投入的比例来明确。属于国有资产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属于集体的,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属于农户家庭资产的,由农户自行管理。

(二)拓宽筹资渠道。可以实行“民办公助”办法筹集,主要有:一是财政资金补助:县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如按照财政资金的1%专门用于后期管护。二是村集体经济投入:有收入的村集体,每年要从村集体收入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公益设施管护资金,财政将补助项目工程建成后通过承包、租赁、拍卖方式筹入的收入优先保证用于项目后期管护;三是投工投劳:村委会按村民一事一议的有关要求,组织收益农户投工投劳,参与修复公益性工程管护。

(三)创新管护模式。结合庆元县实际情况可采取:一是专业管护模式:如对于一些管护难度较大的通村、通乡公路,可以由乡镇和县主管部门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范围,落实专项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并将公共设施管护事项纳入全县农村公益服务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市场化管护:对于垃圾处理等项目可以采取该种模式,村级组织或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公司或者个人进行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三是自行管护:充分发挥村民或村级组织力量,对村级公共设施进行就近就地管护。

(四)运用考核结果。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村级公共设施管护运行的指导和监管,负责本辖区内管护资源、管护人员、管护经费、管护模式的整合与落实,制定运行维护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度与绩效考核办法。县相关部门要组成突击小组,经常对各个村实行检查,如一年检查三次,三次都出现违规情况的,应采取双倍扣分机制。年终根据各管护人员的管护工作情况、考核分数,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相挂钩。对工作开展好、程序规范、成效明显的村镇,加大奖励力度,在后续项目的安排上给予优先;对工作开展不力、程序不规范的乡镇,减少安排或者不安排项目;对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资金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财政局基层财政科)

责任编辑:胡宇新

县城公园管护探讨 篇10

伊兴湖公园位于隆化县县城环城路西侧, 公园按照“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设计理念, 以防生、欧式、中式主题, 以传统园林为载体, 突出园林文化和特色, 建有大量亭、架、廊、凳等园林小品、电照和雕塑等工程。公园以植物绿化为主体, 以灌木修剪造型分割空间, 硬化与绿化区域呈几何形状分布, 亭、廊穿插其间, 特别是以各类北方木本植物点缀分布于整体布局之中, 使空间环境错落有致, 四季变换呈现不同景致, 使人产生“人在路上走, 景在眼中行”的视觉效果。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以创建园林县城、文明县城为理念, 需对城镇公园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维护。

1 加大管理力度,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

1.1 浇水

早春应浇灌返青水, 冬季上冻之前浇足浇透防冻水, 同时结合天气情况, 及时浇灌各种植物, 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1.2 施肥

根据植物材料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 合理施肥, 平衡土壤中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 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 每年休眠期施基肥1次, 生长期追肥2~3次, 确保植物生长旺盛, 提高抗逆能力, 促进苗木开花结实。

1.3 修剪整形

促进植物更新复壮,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做好各种植物材料一年四季修剪工作, 生长期要根据植物材料的生长情况加大整形修剪力度。

1.4 清除杂草, 保护植物材料

及时清除绿地中的各类杂草及垃圾, 保障植物生长环境良好。做好植物材料的保护措施。对不耐寒的树种和树势较弱的植物应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采取搭设风障或树干加绕草绳或根基部培设土堆等方式。

2 培育绿化养护市场, 提高绿湖化资金使用效率

(1) 要积极引入绿化养护管理市场机制。凡是由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的绿地, 必须招标养护。 (2) 参加绿地养护投标的单位必须具有园林绿化施工、养护资质。 (3) 绿地养护单位要确保绿地的养护质量, 绿化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养护工作单位巡查和检查评比, 并根据检查情况核拨养护经费, 对绿地质量没有达到养护标准的, 要通知养护单位及时整改。

3 加强绿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

公园建设要以植物造景为主, 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园林植物及时地施肥、浇水、修剪、防治病害虫、维护园林长势良好生机盎然。对部分黄土裸露问题, 应栽植麦冬草、三叶草等耐阴植物, 增加绿地面积, 绿地布局合理, 分布均匀, 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 维护管理良好。加大公园基础设施改造力度, 对公园内破损路面及时修补, 增设指示牌、座椅、报栏等。搞好锻炼防护、安全、服务和防治灾害设施的维护与检修工作。

4 日常养护注意细节, 减少树木的自然损害死亡

在养护绿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 如大风、大雨或病虫害等, 根据这些突发情况, 积极采取措施, 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高温情况下, 及时进行喷水降温, 增加浇水次数, 冬天要对需要防寒的陆地栽培植物进行分级保护。以上措施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植物死亡。

5 常见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公园植物种类多, 园林植物常常受到各种病害虫的侵袭, 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 在日常养护中要把病害虫检查纳入检查范围, 如有疫情发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公园的养护、维修、保洁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以保证公园养护管理一体化。

6 建立一支稳定的养护管理队伍

随着积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公园绿化要求水平越来越高, 因此, 城市公园在加强生态化建设的同时, 更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 改善队伍专业素质。制定管理措施, 加大管理力度。配备专门的养护管理设备, 提高养护管理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具有熟练的生产管理技术, 加强公园绿地内乔木、灌木、花卉的植物修建, 增加现有绿化带艺术性和景观变化, 促进公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造优美干净是休息场所,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

上一篇:发动机起动困难下一篇:巧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