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我的老师(共7篇)
生活是我的老师 篇1
一副黑色的眼镜,乌黑的头发上夹着几簇白发,高高的个子,这是谁呢?是我的好老师——林老师。
虽然林老师教我们时间不长,但我们却非常喜欢他。林老师风趣幽默,每当我们犯错误时,他会跟我们讲道理,教我们怎样做才是对的。林老师对工作也是非常认真的,每次我经过办公室时,老师总是在办公桌前拿着红笔不停挥动,布满血丝的眼睛不停地看着每一个字,好像永远不会厌倦,偶尔会摘下眼镜,伸个懒腰,揉揉眼睛……
一次,我在课桌上写着课堂作业,老师在我身边停下来,眼睛在作业本上扫视了几番,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我是不是写错了什么?还是字写得很潦草?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林老师有些粗糙的手指指向了一个字,我往那一看,是个错别字,我“武”字的“武”多了一撇。老师从口袋里抽出随身带的红笔,在错别字旁写上了一个正确的字,并耐心对我讲解:“武”字不带刀,真正会武功的人是不用刀子的。
林老师,您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我也会永远记住。
生活是我的老师 篇2
杨老师,您是阳光和雨露,滋润我们这些小树茁壮成长;您是一把伞,而我们是雨中的行人,您给我们遮风挡雨……
杨老师,您是我的好老师。我以前的时候总是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终于有一天,您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问我为什么不认真听讲,我答不上来,您越说越生气,您拿起了尺子对着我的手就是一下,我受不住这如针一般的疼痛,我“哇”地一声哭了起来。突然,你的尺子掉到了地上,您轻轻地揉揉我的手,问道:“涵涵,还痛吗?刚才是老师的不对,我下手重了。我知道你喜欢玩……”听着您耐心地教导,望着您那双布满血丝的眼晴,我知道了您对我们成为栋梁之材的期望……那天后,我渐渐改掉了做小动作的坏习惯。
杨老师,您是我的好老师。记得暑假开学后的早上我执意吃了一根冰棍后来到了学校,第一节上课后,我忽然感到不舒服。这时,您见我眉头紧皱,手捂着肚子,难受地趴在桌子上。于是,您来到了我的身边,问我怎么了。我刚一开口,只听“哗”的一声,我吐了,您一看,赶紧给我捶背,又用纸给我擦嘴,别的同学望着那令人恶心的东西,有的捂着鼻子,有的说:“臭死了,臭死了……”而您却拿起纸把我吐的东西给擦干净了!随后您又领着我去办公室倒水喝,又给我妈妈打电话来接我。我住院时,您还来看我,给我补课。那时,我下决心一定不再贪玩,要好好学习。期中考试时,我的成绩不错,您表扬了我,我学得更起劲了……
幼儿永远是我的老师 篇3
李慰宜老师1956年毕业于上海幼儿师范学校,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曾任上海市一期课改幼儿园教材編委、上海市第一届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导师,现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幼儿同教材副主編、至上李慰宜教师培训学校校长。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对幼儿同如何开展美术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曾出版《走进幼儿绘画世界》《幼儿园绘画活动设计》《幼儿园绘画活动指导》《幼儿绘画欣赏与表现》《幼儿同绘厕教学手册》等个人专著,在幼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她已年过七旬,但仍然活跃在课堂里,和幼儿一起上课做游戏。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她的认真勤奋,尤其是对事业的执着和挚爱,不乏童心的精彩教学艺术,令无数青年教师折服。和李老师一起工作的教师都会感受到她的无穷魅力,常把她称为幼教同地里的一棵常青树。
在诸多业内人士的推荐下,本栏目记者组赴上海采访了李老师,她结合工作实例跟我们谈了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从她清晰的思路和热情的言语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记者:当前幼儿园都很重视美术活动,请您就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意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李:这是我很想淡的问题。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实现三个教育目标:1创造美。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画画是孩子最直接地表达自己想象的手段,也是孩子最乐此不疲地参与这个活动的因素。2发现美。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喜欢用他的画表达他的想象和创作,而一个人的想象和创作不仅在幼儿园阶段,今后对他的一生都会有作用,因为美术可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美丑观念,并让他带着这样的美丑观念去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3提高修养。美术教育更多地带给孩子直接的主观的审美体验和情趣,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这对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
记者:我们都在提创造力培养的问题,那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把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问题落到实处呢?
李:现在幼儿同各个领域的教育都会把创造力培养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从美术来讲,它的方法更直接。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活动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它的优势,孩子的想象都可以通过绘画直接表现出来,比如他想飞,他只要画上两个翅膀就能把想法表达出来。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发现孩子的创造力。从这一点来说,孩子是成人的老师,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有不同于我们成人的创造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普遍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结果的一种同有的期盼。这种期盼往往会限制小孩子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的期单不相符时,老师往往会用一些方法引导孩子跟着老师的想法去做,这是不可取的。其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我觉得3岁左右是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的时候,也是他创造符号特别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在每一个活动里都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尽量地涂鸦。每一个美术活动你都要思考给孩子的空间在哪里,这个空间放得越大,他积累的符号经验就会越多。当孩子慢慢地从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时候,他就可以大胆地把他创造的图像逐步由笼统变得清晰起来。否则幼儿就会等待老师的答案,最直接的回答就是:“老师没有教过的我不会,老师没有画过我不会!”如果孩子画的每一样东西都要老师教过的,那么孩子的创造住哪里呢?所以我觉得幼儿园从小班开始一定要给孩子创造空间,不要把这个空间的门关掉了,只追求最后的结果。
记者:我们放手追求创造力后,有时候会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任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会出现违背科学性的“异想天开”。关于这个问题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控制呢?
李:所谓给孩子创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美术元素,因势利导,适度推进。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我们所有的活动题材应来源于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这个题材不是从老师那里来的,而是从孩子那里来的。对于这个题材老师需要做一个加工,让它更有艺术性,更让孩子有一个想象的天地。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一定是在情境当中进行的,越是情境化就越适合孩子。其次我们要知道美术是有很多元素的,这些元素涉及到一些方法,应在把握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水平基础上,向孩子提m新的建议或问题,给他去思考,让他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有很多的活动目标也是这样,如果这个目标离现实太远他就只能你画什么我画什么,幼儿他如果不断重复已有经验就会疲劳,继而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大班常常讲到渐变接色,我觉得渐变接色不仅是一种美术表现的技能,更应是表达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手段,这是在发展颜色敏感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离开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去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要着急。又如:最初幼儿认为红只是一种颜色,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红色是有多种变化的,当孩子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以后,又会举一反三地发现其他颜色的变化,就和渐变接色自然地联系起来,以后甚至可以发现红和绿这两个看起来差别极大的颜色也可以加入中间色让它们联系起来。在引导探索中逐渐往前推进,对色彩探索与表现是这样,对形的表现和画面的安排也是这样,都要把握好孩子的原有基础。老师做的事情就是适度推进。
记者:每个幼儿园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后都会产生一些优秀的孩子作品,一般幼儿园都会用孩子的作品来布置环境。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孩子作品,让其与环境协调起来呢?
李:作品的呈现展示也是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怎么呈现?首先要让孩子发现他的作品是很美的,他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是更美的,而且他的作品与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后,他还有机会去补充,使作品展示成为与孩子不断产生互动的环境。这里,老师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在做之前,老师首先就要想,这些作品要以什么方式呈现,能把孩子的作品放在一起后,让它比原来更美。孩子的作品是主角,老师就是在做包装,比如是否可以构成一幅更大的图画;是否将其他的材料穿插其中,再给孩子补充想象的空间;是否适当配上些许说明;是否衬托某种背景等。我们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要像衣橱里的樟脑丸,放在那里,不管哪件衣服都会有樟脑丸的味道,我希望我们的美术教育在幼儿园里能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熏陶。人生能画儿童画的时间是很短的,一般孩子到六七岁以后,他也不会再画这种画的。但是这段经历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美丽人生的起点。
记者:幼儿园在设计美术活动方案时如何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呢?
李: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一定关系,就美术而言,会涉及不同年龄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程度、不同的思维水平、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小、中、大班会有很大的差异。小班孩子重要的是创造图形。小班孩子还处于感知事物的时期,他的注意力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所以小班孩子不大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形态。我对小班的教师一直提出来,要让幼儿把他自己认为合适的符号或图像充分地表达出来,不要用成人意想的图像去限制幼儿。中班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与周围的环境建立互动。中班是从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所以培养他的有意注意是很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当中,注意看它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颜色的,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从用笼统的图形和线条慢慢过渡到运用各种图形的变化组合,表现客观事物各不相同的特征。大班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大班的重点除了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稳定以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有目的地计划和安排自己的活动。我们要引导幼儿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图像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体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之间的关系等,有条理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安排自己创造表现的步骤等,然后逐步推进。
在访谈过程中,李老师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要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成效,一定要不断了解幼儿的特点。幼儿和成人截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永远是我的老师。”采访期间正逢“毕加索2011中国大展”,画展入口处有毕加索的一句话:“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这让李老师很有共鸣,我想这也值得每一个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生活是我的老师 篇4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是他“对研究生的要求”。在董教授看来,“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因为这段话,董教授一夜走红,被网友戏谑为“学术界凤姐”:“除了凤姐,还有谁能只用了一句话就红遍网络呢?”
面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董教授随后在微博上声明,这话只是他对学生的“励志语”。
在这个崇拜金钱的年代,各种和金钱有关的数字,也许都不会让人有太多惊异的理由,对此番言论几乎一面倒的批评,在于金钱成了一名大学教师“衡量学生成败与否的标准”。
南京学生丁洪先就在其批驳文章中说:“有人说,4 000万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是因为董教授以一个师大老师的身份,说出了一句市侩的豪言。这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传统评价标准,毫无‘传道授业解惑’踪影。”
我们固然需要财富,需要通过“挣钱”去证明自身在大学收获的能力,但是,除了金钱,大学还是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和信仰的地方。近年来,对于中国大学精神日益缺失和矮化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如果大学真的到了如董教授在“再声明”中所说的那样,“课堂上讨论的就是投资、收益、经济增长、财富增值等,不讨论人生价值、道德”,这样的大学,和一家堆满了商品的超市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对那个穿行在其间的身影,你是愿意称他为“老师”,还是更愿意叫他“营业员”?我选后者。
凤凰网“40岁时没4000万别说是我的学生”的调查
一.你有信心在40岁时挣到4 000万吗?
1.有13.8%
2.没有60.5%
3.未考虑过这个问题25.7%
二.如果40岁挣不到4 000万,你是否会认为自己人生失败?
1.会10.4%
2.不会,努力奋斗过就好78.9%
3.无所谓10.7%
三.你如何看待“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观点?
1.认同,财富能彰显高学历的价值,应该鼓励高学历者创造财富25.3%
2.质疑,追求财富是应该的,但只用财产来衡量人不妥44.3%
她是我的老师作文 篇5
“十、九、八、七……”
我看着黑板旁边挂的钟,心里默默地倒计时,“下课了!”
我来不及整理桌面上的书,慌忙地拿出家校本抄作业项目,只想快点回家。
终于有第一个人走出来教室,我紧随其后。
出了教室,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微风带走了昏沉的睡意。和一起回家的同学分开后,我过了马路,走了大概一百米,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大姐姐蹲在路边,轻微的哭声传到我的耳鼓,我加快脚步,路过时留意了几眼——是个大姐姐蹲在树旁哭,我想去问问怎么回事,却终究路过了。
我转身,往家的方向走,没走几步,一位老奶奶过来了,走到那个大姐姐身边,一手扶着腰,缓慢弯下,用手拨开大姐姐的头发,她抬起头来,只见她满脸泪迹,时不时还在抽泣,老奶奶先是沉默了,抿了抿干枯的嘴唇:“小姑娘,怎么了?”声音非常舒缓如春风拂过,听了让人舒心不少。
“我……我没事。”大姐姐胡乱擦擦眼泪,慌乱地回答道。
“别哭了,哭了伤自己的身体。”
“我真的……真没事,就是家里出了点事。”
“哦哟,你在这儿哭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啊。”
我转身,往回走了几步,大姐姐已经站了起来,但仍在哭,披散的头发也都已经被泪浸湿,显得很无助,就像一个找不到回家路的小孩。
老奶奶见她不再说话,没有继续追问,只是用手摸摸她的头,终究没再开口。
过了几分钟,大姐姐的情绪慢慢平静,用疲惫不堪的声音说:“我妈在家生病了,我在这边医院实习回不去,心里难受。”说着,眼泪又掉下来。她抬头望望天空,不想让眼泪再摔落,可最终没有做到,只是用手捂住嘴巴,无声地哭泣。
刹那间,我心底有一股暖流涌出,五味交杂,老奶奶一时也定在那里,用感动,欣慰的眼神重新审视了一番眼前的大姐姐:“好孩子,妈妈不会有事的。”
在家里,我们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吃饭过后,我们扭头玩耍,而妈妈却在那里忙着收拾碗筷,家里的.好东西,也总是先留给我们,我们生病,妈妈百般照顾,而妈妈身体不好时,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哪怕一句简单的问候也没有吧!
朱自清说:“我们的日子如清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何必让日子似烟似雾,何必让时间匆匆流逝,抓住的时光就必须握住了,珍惜眼前的好时光。我们不应该让孝心迟到,从现在点点滴滴开始!
我坚信那不褪色的孝心像是一部动人的神话将永远被铭记。
学生的学生是我的老师 篇6
还记得当时的第一节计算机课,老师精彩的理论讲解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而我却像一只找不着北的麻雀,蒙了。理论课听不懂,实际操作不会,求教别人,又有碍于面子。怎么办?
正着急,一旁两位年轻教师猜透了我的心思,主动和我搭话:“王老师,你是初次上机吧?别着急,正好我们上师范时学过电脑课,如果有困难,我俩可以帮你。”原来他俩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师范毕业生,一位是刘国军老师,另一位是马志刚老师,正巧他俩都是我学生的学生。恰似久旱逢甘霖,我终于“得救”了!于是他们成了我的“专职”辅导老师。
两位老师任劳任怨,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悉心辅导,全程陪练。为了避免我有厌学情绪,他们把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编成顺口溜和操作有机结合,还时不时地夸我几句,给我“成就感”,以调动我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得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掌握了电脑基础知识,顺利通过了初级考试。
公益是我的生活习惯 篇7
12岁那年,他与一群防史宣传志愿者偶然相遇,得到了一根红丝带。自此,他开始关注史滋病患者,主动加入了“恐友”QQ群。他了解到“恐友”们只要与艾滋病患者轻微接触,就整天担心自己受到了感染。如果身体有一点点不适,就草木皆兵开始辗转各医院检测,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为此,他从学习宣传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入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通,还和他们一起到医院抽血化验,让“恐友”们接受科学检测的结果。几年下来,虽然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一大片针眼。但“恐友”们的生活却阳光起来。
中考之后的暑假,15岁的他走村串寨,在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进行环保、禁毒、防艾方面的宣传,给那些没有衣服穿的小孩子赠送衣服和书籍,在村寨宣传推广使用节能灯。一个月花去了他400元。这对于一个月只能挣800元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他所到过的地方,村民开始使用节能灯,开始意识到砍伐树木的危害。开始身体力行地保护森林。
高一那年,他第一次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同意让他向人们赠送防史宣传资料。他无比兴奋地从储藏仓库中搬出一摞摞海报,一个人肩扛手抱,满头大汗地回到宿舍。直到放下资料的刹那,他才发现海报早巳将双手和脖子划出一道道血痕。他忍住疼痛,走到窗边,看到窗外连绵起伏的大山。想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正在遭受破坏。艾滋病患者和可怜的贫困小朋友们正在等待帮助,他再一次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此后。他组织动员周边学校的近百名环保志愿者。深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十余个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环保防艾禁毒宣传,先后发放节能灯千余个,发放节能小知识手册万余本,进行各类培训百余次。2008年7月,他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授予“青年爱心大使”称号。
2009年,他被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录取。在学校团委重视和支持下,他筹建了烟台高校太学生公益联盟,并在青海卫视《一百万梦想》节目中成功申请到4万元公益基金。从此,他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从事包括少数民族受歧视及弱势人群的人权维护,开展以环保、保护野生动物、禁毒、防艾、扶贫、爱老和助残等是主题的项目活动。
如今,他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者。我们的世界因为爱和普遍的白觉,变得更加温情脉脉。
他就是刘思宇,一名“90后”志愿者,八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動诠释着他非凡的爱心和与众不同的公益选择,被誉为“公益狂人”。面对自身拥有众多光环,刘思宇总是平静地说:“光环是一种荣誉。也是社会赋予我新的使命和责任。我希望我能做一支蜡烛,带给别人光亮和温暖。这是一个生命增值的过程。”
公益是他的生活习惯,爱与责任让他永不止步。刘思字,一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楷模,像一把永不熄灭的引路火炬,照亮并坚守着人性的良知。
【生活是我的老师】推荐阅读:
他是我的老师10-11
《她是我的老师》教学反思06-03
生活即老师05-19
生活老师辞职信07-24
中学生活老师教师总结09-05
生活老师的演讲稿06-21
生活老师一日工作安排07-04
生活即老师作文900字07-05
生活老师的自我鉴定07-24
中学生活老师心得体会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