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2024-06-02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精选12篇)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1

要想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就要加强教学管理, 它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想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 也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保证教学管理的质量。随着中小学校不断地进行小学改革, 教学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来, 上级教学行政部门对各学校都采取了有效地领导, 所以为了保证各学校自身的教育水平, 必须要加强对常规教学的管理工作, 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 这样才能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都得到提高。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实践经验, 对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1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同的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介绍一些教学管理的。

1.1 施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教研组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制定各个学科的教学规范, 并且把规范汇集成书, 下发给每一个教师。在规范中要写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 还有落实方式等问题。此外, 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中, 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宣传这些规范, 使得这些规范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建立起一个负担轻, 效益高的教学模式。

1.2 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组长的责任很重, 不仅仅要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组织安排教研活动, 另外, 还应该对全备课组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比如说对教师的考勤情况、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和作业批改等工作都要全面负责。有的学校虽然规模很大, 但是教务处的人数却不多, 如果仅仅依靠教导处来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 一定会出现错漏, 所以作为备课组的组长, 应该也负起自己的责任, 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备课组长要负责监督本组的考勤情况, 作业批改情况还有相关的教学情况。对这些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载。

1.3 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 就要建立三级教学常规管理, 即备课组、年级组和教导处三级。教务处对备课、上课、监考、阅卷等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而备课组长和年级组则负责常规的教学管理, 教务处负责抽查工作。这样才能使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要怎样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主要有两个核心:一个是要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另一个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两点, 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2.1 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是考核教师敬业尽职的基本标准。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检测,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2.2 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 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3 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 课堂效率高不高,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 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 是不应表扬的, 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 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2.4 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 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 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 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 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 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 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 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 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 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 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 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 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 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 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 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 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我校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 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 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 利用“教学例会”对组长反馈, 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 加大了反馈力度, 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 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 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利.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学习月刊, 2006 (14) .

[2]邵通, 陈长香.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3) .

[3]葛剑.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推动教学改革发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5) .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2

现代教学组织管理,是以构建高效能的教学管理组织为其前提条件的。现代教学管理组织,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现代学校的产生而逐渐构建起来的。现代教学管理组织的构建,推动和促进了教学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完善。现代教学管理组织,作为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者所运用,并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管理组织的特征

教学管理组织,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专门性组织,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近代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产物和结果。严格地说,现代教学管理组织是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和现代学校的产生而逐渐构建起来的。作为教学管理组织,从它构建的那一天起,就既是静态的组织机体,又是动态的管理职能,是两者对立统一的集合体。从静态看,教学管理组织是一个根据一定学校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体;是不断循环的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和保证。从动态看,教学管理组织反映了教学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围绕一定学校的教学目标建立组织机构,对组织中的全体人员安置职位,明确职责和职权,规定管理体制及信息交流等一系列管理职能,使之在实施教学目标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据此,我们认为教学管理组织,就是按照一定学校的教学目标,运用组织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专门性社会组织。

教学管理组织与其它社会管理组织相比,既有相同于一般社会管理组织的普遍性,又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管理组织的特殊性。就其特殊性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的永恒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组织。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大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而教学管理组织则不然,自从它产生以后,就为人类社会所必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教学管理组织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人类自身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教育培养人的职能作用。教育的永恒性,决定了教学管理组织存在的永恒性。

2.自身的教育性

一般的社会管理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行使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专门的管理职能,以保证所要控制的某种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而教学管理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必须行使教学方面的管理职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外,还必须发挥它的教育功能。这是因为学校里特别是中小学里的一切,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会对青少年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教学管理组织当然也不可能例外。不仅如此,教学管理组织自身的教育性,要比其它因素直接和明显得多。

3.结构的简明性

一般的社会管理组织,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管理组织,其结构往往是大幅度和多层次性的。而教学管理组织,特别是本章所要着重研究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组织,在其结构上则就要简单明了得多。一般情况下,它仅有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所管辖的人员也都比较有限,因而具有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小的特点。

4.沟通的精神性

一般的社会管理组织,往往是围绕着一定群体的物质利益而展开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的,因而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往往带有明显的物质性。而教学管理组织虽然也可能服务和服从于一定社会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就其内部而言,不管哪一个层次,哪一类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都是围绕着“传道、授业、解惑”进行的,因而带有鲜明的精神性或者说非物质性的.特点。这种信息沟通的非物质性,使教学管理组织自身的纯洁,有了较为可靠的保证。

5.建制的灵活性

一般的社会管理组织,特别是官方的社会管理组织,它的产生和发展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从上到下也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在其建制上常常是大同小异。教学管理组织的建制,虽然也有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但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是其核心的要求。不要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在其建制上可以有所不同;就是相同类型相同规模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在其建制上也可以有所不同。这在教育管理体制特别是学校内部管理制改革以后,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学管理组织建制的灵活性,带来了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二、教学管理组织构建的意义

如前所述,构建教学管理组织,是实施教学组织管理的前提条件。如果离开了教学管理组织的构建及其作用的发挥,教学组织管理就会走入死胡同。由此可见,构建教学管理组织,对于教学组织管理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教学管理组织,是组织调配教学人员,形成合理结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化的需要

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教学线的所有人员组织起来,纳入一定的组织系统之中,并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构建和依靠教学管理组织。这是因为,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的过程,也就是组织和调配教学人员的过程,也就是把不同性质的教学人员安置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的过程,也就是把各类教学人员纳入组织系统之中并形成合理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发挥不同教学人员不同作用并形成合力的过程。这就是说,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的过程,也就是实施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同一性。

2.构建教学管理组织,是建立健全教学网络,疏通联系渠道,做到上下沟通,左右协作,实现教学组织管理科学化的过程

教学组织管理,离不开教学管理组织内外的信息沟通。教学组织管理的信息沟通,当然不能排斥非正式渠道非组织系统的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正式渠道组织系统的沟通。这就是说,要使教学组织管理的信息沟通顺畅、快捷、准确、有效,就必须构建和依靠教学管理组织,以建立键全教学网络,疏通联系渠道,从而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保证思想认识和行动步调上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教学组织管理的优势,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使之逐步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3.构建教学管理组织,是分解实施教学目标,明确落实职责,做到各行其权,各尽其责,实现教学组织管理规范化的需要

教学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和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合格人才。要实现这个目的,有大量具体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其中首先是必须把教学总目标具体化,并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个人,从而使不同的部门和个人明确各自在实施和实现教学目标中,各有哪些权力,应负多少责任,做到各行其权,各负其责,避免权力争夺和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做好这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这是因为,只有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才能使教学的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个人成为可能,并明确落实各种职责,使教学组织管理具有规范化的操作程序。

三、教学组织管理的内涵

根据组织管理的一般要求,我们可以对教学组织管理作一简要的界定:教学组织管理是指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并在组织内部划分一定的层级,设置一定的职位,配备一定的人员,赋予一定的权力,落实一定的职责;同时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目的,来确定教学管理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隶属关系和横向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从而使教学管理组织的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促使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简单地说,教学组织管理,就是构建教学管理组织,并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以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

从上述教学组织管理内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管理组织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管理组织是教学组织管理得以须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学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组织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教学组织管理如果离开了教学管理组织的构建及作用的发挥,它的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同样,教学管理组织如果不用来进行教学组织管理,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没有必要的了。因此,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管理组织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研究教学组织管理不能不着重探讨教学管理组织的构建等问题。

教学管理 科学管理 人文管理 篇3

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我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2、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职工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例如,前段时间,镇教委举行亮点工程活动,我校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亮点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性“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下文,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3、要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 ,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4、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

其次是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二、要树立威信

俗话说,自己不正难正人。因此,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以身作则,要严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三、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等现象时有存在。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

2、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阅读增加智慧,阅读增加精彩,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尤其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3、精心设计,认真教研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大教研及小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实效性地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搭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4、 潜心书写,增强内化效果

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四、加强人文关怀

每一个教师都有长处,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找到自信,给予教师工作的动力,以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研氛围。不要让纪律规则等去约束教师,让教师去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等。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研究、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完善考务管理促进教学建设 篇4

一、当前加强考务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等院校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体现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常规性工作。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 使各校的考务管理工作在安排、组织学生学习、考试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而考务管理工作, 应着手改革现有的操作程序, 确保大规模学期考试顺利进行。加强考务管理, 对学风、教风建设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 高校内部的考务管理程序极不统一, 校方和各院系把侧重点多放在监督考场秩序与纪律方面。部分院系对考务工作事前准备较为简单、匆忙, 而善后工作也显得随意。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在于:未能给广大考生创造出秩序井然的考场环境, 使原本可以公平、公正检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大打折扣, 具体来说:

(一) 在考试环节方面

首先是学校在布置考试工作时已临近期末, 从教师出题、组织考试、教师阅卷仅几周时间, 以至于部分试卷的题量、题型、难易程度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配置以及严格的把关。加之阅卷时间短, 难免出现最终成绩带有主观色彩的现象。其次, 监考人员缺少必要的考前培训, 因此难免会出现个别监考人员责任心不强, 丧失了考场监督者的功能。这些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考场秩序和考试效果, 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二) 在建立考务管理制度方面

当前, 高校考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作弊手段趋向现代化、专业化, 这种现象严重的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良好学风的建设。出现考试作弊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主要体现在:考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考试组织工作缺乏科学性、严密性;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职业道德缺失, 在考试中监考不力、责任心不强等。如何实现考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已成为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之, 应该明确考务管理工作是与教学目标相配套的重要环节, 过去简单片面的理解, 严重制约了教学与检验手段的同步发展, 尤其是大规模招生后, 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越发明显: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学生人数增多, 怎样提供充足的考位, 建立稳定的考场秩序;考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如何立足实际, 切实有效的完善考务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 都要求我们尽快拿出解决办法。因此, 考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完善考务管理, 促进教学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 提高认识,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注重诚信教育

在端正教书育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下, 认真的纠正学生们对于考试的错误认识, 并帮助它们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每一位老师都要提高认识, 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更应该不失时机地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大到人生观、小到考试观。因此, 只有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导向, 端正考试态度, 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才是完善考务工作的根本。

(二) 规范考试的各个环节

1. 规范命题管理

第一, 实现出题手段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第二, 试题的内容、结构应科学合理, 突出教学重点。

第三, 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以采用开卷, 闭卷, 笔试, 口试, 小论文, 课程设计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考试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

2. 规范考场管理

第一, 营造良好的考风考纪环境, 实行标准化考场安排。

第二, 每科考试均随机编排学生座次, 单人单座, 隔行隔座, 考生对号入座。避免考生提前预备作弊及互相协作作弊的现象发生。

第三, 配备责任心强的老师进行严格监考。在每个考场都设主、副监考, 并有巡考及监督检查组成员全程监控。

3. 规范阅卷管理

阅卷工作与命题、监考共同构成考试的三大关键环节,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严重影响考试质量。因此, 必须重视阅卷工作。

第一, 试卷评分要严肃、公平。主考教师应严格按照试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进行阅卷, 为了排除一些人为干扰, 可实行多人流水阅卷, 亦可采取匿名评卷、阅卷实行指定教室集中阅卷, 统一登分等方式。

第二, 对考后的试卷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教务处要制定《试卷考试分析表》, 各项数据都应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试题质量的分析, 为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三) 完善考试机制, 注意制度落实

1. 改革传统考试制度, 实行考教分离

改变以往传统考试中任课教师包讲课、包命题、包阅卷的现象, 尽量减少考试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调动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的积极性, 促进教风、学风、考风的建设。

2. 建立健全考务人员责任制, 实行奖优罚劣制度

建立巡考制度、主考责任制等与考务人员相关的制度, 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和对考场的组织与管理, 分工明确, 逐级监管, 使监考任务落到实处。对高素质的考务工作人员实行赏罚分明的奖优罚劣制度, 对在考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以奖励, 对在命题、监考、评卷中表现失职者给予通报批评, 并按教学事故给予给纪律处分。奖优罚劣制度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考务工作氛围。

3. 严肃考场纪律, 加大惩处力度

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作弊行为, 应严格按学校的有关规定, 严肃、果断的进行处理, 做到当日处理, 当日通报,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惩处, 让违纪学生对他们的错误做法付出应有的代价, 维护和保障大部分遵守考试纪律的同学的利益, 从而消除学生的侥幸、投机心理。

教学管理教学总结 篇5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中占用时间最多、涉及范围最大、涵盖内容最广的活动,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工作中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切身的体会,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不同的鼓励渠道,应该让听课的学生首先接受你的讲课方式,然后再感受你的人格魅力。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在不停地反思着自己:“这节课你能给学生带来多么大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接受的最底线是多少?”因为每天都要承担着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因为两个班的整体接受差异不同,所以当第一个班的数学课上完之后,我都要在下课之际简单地梳理一下第一节授课时课堂发生的一些情况,哪些方法可以对下一个班的课堂教学服务,哪些解题问题的途径不可以继续延伸。虽然考虑这个问题只有几分钟的过程,但这已经俨然成为我的教学习惯之一,适当地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课下的反思,受益最多的一定是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四班的学生相对来说,接受的程度不如一班学生快,所以每当在一班上完第一节数学课之后,我都要在课下沉思几分钟,如何在第二节课的课堂上重新调控课堂节奏则是我在四班进行授课的思考范围。四班李佳彤同学在以前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经过我对四班学生的课堂整体调控,现在该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已经产生了兴趣,虽然距离及格线还有一段距离,但其几次考试的数学成绩也在稳中有升,并在四年期末的数学考试中破天荒地得了63分,这个成绩对于她来说,不亚于得了一次高分。所以说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往往就是从喜欢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开始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途径,可以缩短师生互动交往的适应期,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

随着远程技术的运用与开发,我于20xx年3月成功地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上开通了教师博客,并已经成功地坚持了两年半的时间。如果说最初注册教师博客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任务,那么通过自己的不断写博和坚持,我越发体现到了教师博客给我教学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切身地感受到博客的魅力和无穷价值所在。写博很辛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写博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针对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及时地通过日志上传并整理出来,通过博友们真诚的阅读后的留言,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再犯重复性的错误,少走一些教学弯路。相信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下了很大的功夫,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但最后却收效甚微,其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有些老师总是愿意借助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而在接连不断地犯一些重复性的错误。可能自己身兼教博管理员之便,平时在教师博客上非常留心全国教育战线上那些来自于教育第一线老师们上传的有关自己教学感悟和困惑的博客日志,这也间接地促动了我不断地坚持写出自己的教育所得和教学感悟的原创日志。不断地向优秀教师同行们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想法

为了认真地贯彻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年”活动的精神,并相应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个人的实施方案,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如意的地方。

想要让教过的学生家长都认可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件很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在每次召开学生家长会之前,我都会把一学期以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所常用的授课方式、奖惩措施、学生的下一步发展导向明确地向家长门指出,并希望得到家长的进一步配合与支持,但最后得到的却是家长们对自己现场讲话后的阵阵掌声,以及家长会后家长们对老师下一步对学生的规划满怀期望的悄然蔫退,自己有再好的想法到最后也是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因为现在的家长非常现实,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累坏了,只要是学生比较认可的成绩,家长也就满意了;如果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波动,家长们就会及时地把电话打来,寻求老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的成绩快速提高。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给出的几条建议被家长采纳后,结果学生的成绩一旦提高了,家长也就不再与老师联系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离不开家长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与关心。

教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如果说四年级时对自己的工作精力还感觉比较充裕的话,那么对于进入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数学知识的难度进一步的增大,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对工作的力不从心。两个班级都开始陆续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因为平时的课节有限,当堂所讲的内容对于少部分学生来说,不能够做到当堂理解和吸收,回到家后因为使用的教材都是新课标版的教材,家长有心辅导却不知道如何给出学生的学习导向,所以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出现了单元考试过后成绩下滑的趋势。在组织学生对第一、二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考试后,两个班都呈现出个别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下降的典型代表。这里面既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老师的工作精力和要求的尺度有关。随着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大,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有限,老师对待学生的整体要求有所降低,于是以往成绩还算是良好的学生,出现考试刚好及格甚至是不及格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应用浅析 篇6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管理;应用

一、柔性管理属性与技巧

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实践工作效率,激发管理对象积极性。通常来讲,柔性管理对象为工作在基层的人员或是学生。在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希望得到不断的鼓励,获取更多的关注,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斗志。为进一步了解管理对象心态,应由他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获得启示。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由有效调节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环节入手,倘若始终采用强迫教育方法,则会使学生面临更大压力,无法清楚自身长处,久而久之将形成厌烦情绪。

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不应采取硬性管理方法,需要真正的走进管理对象,听取他们的心声。由心理暗示、培养锻炼性格以及精神治疗等层面努力。注重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精神状态,使管理对象可由心理层面更愉快的接受该类实践方式,进而使管理者同管理对象有效的连接起来,真正优化管理效果。

二、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并快速的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弥补以往管理方法中的不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显著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实践管理中,应注重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用柔性管理方式,可对学生学习心态做合理的调整,令他们明确自身具备的巨大潜能,并提升自信心。全面学习指导过程中,可令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亲和力、凝聚力。应用柔性管理方式的前期,教师可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需要,专业特长,进而进一步夯实基础,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对学生逐步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尽快的找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并可由根本层面应对困难的问题,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真正的优化教学管理效果。

在明确了学生需要之后,可通过柔性化管理,结合丰富的实践方式,开创灵活生动的教学管理模式。该过程中,教师应拉近同学生的现实距离,积极的同他们沟通,塑造自身高大的形象,深入了解学生有关意见以及建议。可组织学生踊跃的进言献策,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

三、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应用研究

1.应用柔性管理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由思想以及观念层面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发展意识。辅助他们构成正确思想导向,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真正的由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可通过柔性化管理,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人生观,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应摒弃以往单一化以及刚性化的管理模式,使柔性管理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激励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2.强化师生沟通,提升学生素质水平

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平易近人,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实践阶段中,需要摒弃以往严厉处罚、高大权威的做法,通过不断的激励与表扬,实施民主化的教学管理,锻炼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日常教学管理,应尽可能的预防空洞说教,采用丰富灵活的方法真正的反映生活实际。由辅助学生应对实际困难的视角入手,从根本层面体现出柔性管理的内涵与意义,创建形成和谐文明的教学氛围。教师应重点观察并清晰明确学生内在的优良精神因素。将他们的学习、活动以及考核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有机结合,明确学生思想素质较为优秀的一面。不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导学生,还应在日常生活、具体活动中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3.以人文本,实施柔性管理

教学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教师应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自身价值,并获取学生的全面认同。学生对教师应充满信任、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而非惶恐与无助之感。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通过创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可激励学生主动的表述观点与意见,并对他们的创新思想、规范行为给予全面肯定。使学生全面的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针对学生的缺陷与不足,教师应以柔性的观点对他们报以宽容的态度。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改正,开创形成民主、柔性化管理氛围,使学生能够将心中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对一些好的建议好想法应积极采纳,充分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化需要。

四、结语

总之,为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明确柔性管理科学作用、具体属性与实践工作技巧。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思想以及柔性管理模式升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强化师生沟通,真正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教学管理效果,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苍林.“柔性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2]王强.柔性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管理新观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6)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7

一、高校考务管理工作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科学的考试管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 考试是检查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衡量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主要是看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 具体体现在师生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上, 而这个差距的体现就是通过考试实现的。其次, 考试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直接调控, 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对学生来说, 考试不仅是检查自身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 而且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

二、强化考务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的考务管理要有完善的制度建设做保障, 规范的过程管理为平台, 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即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

1.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提高师生对考试的思想认知。

高校应持续致力于考试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在已制定的考试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 不断填补空白, 查漏补缺, 同时对已经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 以增强实效, 做到有章可循。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要对直接参与考务工作的岗位或个人制定科学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制约外, 由于考试涉及面广, 高校作为一个整体, 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 才能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此外, 还应对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及实际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做到有章必依。为避免考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 落实不到位或执法不到位, 检查监督机制可实行两级管理的方式:学院负责对课程的考试方式和内容、成绩的评定、试卷的分析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务处对学院的考试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抽查, 并将学院的考试工作业绩纳入到学院考评体系当中。同时, 对整个考务工作过程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 做到执法必严, 违规必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强化, 即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和健全各级组织机构, 实行领导负责制, 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责任落实, 要将责任明确到岗, 落实到人,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 加强考试制度执行过程监管, 保证制度建设切实有效。

提高认识是一切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 要让师生对考试有科学的认知, 应该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方面, 年复一年的考试难免会使考务人员滋生懈怠思想和应付情绪。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认识考试的目的及重要性:考试和阅卷工作的完成, 并不意味着考务工作的结束, 要重视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 考试结果是变化的。因此教师不应静态地重复考试过程, 而应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考试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对策依据,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是故考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学生方面, 高校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考试作用和目的的同时, 还应在奖学金、保送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遴选上更加侧重对综合素质的考量, 避免学生陷入“分数工具论”的论调之中, 减少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功利化倾向, 实现教、学、考和谐统一。

2. 优化组织管理, 规范考试过程。

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 科学丰富的考试方法, 规范的考试过程作为考务管理工作的载体必不可少。盲目倡导目标管理是不行的, 没有严谨的环节, 就谈不上严格的管理, 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没有规范、透明、令人信服的考试过程, 就难以呈现公平、公正、令人信服的考试结果, 因此优化过程管理不容忽视。广义的考试过程至少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 即考试方式和试题内容的设计 (考试前) 、考试过程的组织 (考试中) 、试卷评阅及结果分析与反馈 (考试后) 。在实际过程中, 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详细规范的考务工作细则, 将诸项工作细化和量化,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和各方面人员的优势, 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考务管理体系。

考试前, 对考试方式和内容的设计, 应注重内涵,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实现考试内容科学化, 形式多样化。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查轻导向、重结果轻过程的陈旧考试观念, 考试内容不但要考查知识, 而且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加强过程考核, 将期末静态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考核, 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的范畴。考试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等形式, 开卷考试与实验报告、课内外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这些都是能够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任课老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考试方式, 经教研室和学院审核, 报教务处批准后实施。为避免命题教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考试内容要经过教研室严格把关和筛选, 实行教考分离, 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多样化的试题库, 随机抽取。为保证试卷质量, 命题老师须认真研究命题的范围、重点和难点, 提高命题的科学性, 使用规范文字, 措词严谨明确, 避免引起多义、歧义, 杜绝不加改动直接选用近年已在同类考试中出现的试题。除此之外, 各门课程应同时命出难度和题量大致相同的两套题目 (即A、B卷) , 并做出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标准答案要规范、严谨, 评分标准应与试题同时拟定, 不得随意改动。最后, 做好试题与试卷保密工作。

考试中, 高校应推行标准化考试与标准化考场建设, 将流程量化、分解为具体的指标, 如监考老师按规定时间领卷、监考;随机编排考试座位号, 检查学生是否对号就座;核查学生有效证件是否与本人相符;督促学生自我检查座位附近的地面、课桌上、抽屉内有无书本、纸张等并报告监考老师, 由监考老师收集处理, 保证考场清洁;督促学生将非考试规定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学生签到;在发卷前宣读或播放考场纪律;按时发卷, 考试开始一定时间后禁止学生进入考场;核准考试人数;监考老师对试卷内容不做解释;严肃认真维持考场纪律, 坚守岗位, 在考场内不准聊天、吸烟、阅读书报或做与考试无关的其他事情;监考老师按规定收试卷;填写考场情况报告表, 如实做好考试记录;考试结束后, 监考老师认真检查试卷份数, 按顺序整理考卷, 课程负责人逐份对试卷进行验收, 等等, 这些指标十分具体,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主管考务的部门还应在大型考试前协调各相关部门制订周密的预案, 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考试后, 严格掌握评分标准, 准确、客观地评定学生成绩。阅卷评分是对考试成绩作出评价的过程, 因此, 阅卷老师要严格掌握评分标准, 防止发生偏宽、偏严、错评、漏评和统分错误等现象。为此, 应采用封闭集体阅卷, 统一要求, 统一标准, 流水作业, 阅完的试卷由另外一名教师核对分数, 并由评卷人和复核人亲笔签名, 保证阅卷评分的效度和信度, 最大限度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建立试卷分析制度, 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 教师要对该课程试卷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 还应建立透明严谨的补考制度, 把好补考质量关, 如开学重修考试、期末重修考试等, 重修试卷的难度和正常考试试卷的难度、广度等相当, 也可随下一届学生的正常考试进行, 考试过程和平时考试一样, 不能放松每一个细节, 保证重修考试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3. 增强服务意识, 体现人性化考务管理。

管理和服务并行不悖, 并不矛盾, 在考务管理过程中, 应该做到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在服务中优化管理, 从而使教师、学生及考务管理人员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

考务管理的人性化, 已成为发展“和谐教育”的必然要求, 保障考生的权利, 也是保障考试信度及效度的重要前提。在考试管理过程中, 考生、教师与考务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互动, 师生之间要架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桥梁, 就要求我们努力改进现行的考务管理工作, 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内在和外部考试环境, 使考务管理的人性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安排。考试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参加考试的学生, 在管理过程中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实际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惯性思维导致考务人员和考生形成“天然”的对立, 考务人员行使管理权是一种责任而并非特权, 教师及考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尊重考生, 就是尊重考试”的观念, 以平等、包容的心态行使这项权利。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要以考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展管理, 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尽量减少其他活动对考试的影响, 课程考试要为考生保留充分的复习时间且安排不宜过密, 监考人员不得随意打搅学生考试, 这都是在管理中体现的服务;同时组织学生学习考试的相关规定, 考前播放或宣读考试纪律;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考试违纪的后果有充分的了解, 在各种大型考试前, 组织监考教师集中培训, 明确监考教师职责, 哪些工作该做, 哪些工作不该做, 哪项工作先做, 哪项工作后做, 使监考老师的各种管理行为都有理有据, 体现在服务中强化管理。

总之,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与不断加强考务管理, 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密不可分的。考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完善、优化考务管理工作, 为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宇斌.浅谈高校考务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 2010, (18) :4-5.

[2]宋阳.高校考务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 2010, (2) :74-75.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8

一、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念和标准

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本人认为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应当看通过接受教育是否学会求知, 真正做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学会动脑、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真正会做事了, 具备了将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是否学会了共同生活, 具有与人合作, 和谐相处, 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态度和能力;是否学会生存, 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 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 参与社会的激烈竞争。

2. 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的评价观

第一, 教师要具有热爱生活、朴素大方、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的形象, 并和学生平等相处, 诲人不倦。第二, 要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 要不断更新知识, 适应教育的发展, 不断接受教育新信息, 探索教学新方法。第四, 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型、学者型人才。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 抓师德

抓师德就是培养和加强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使他们从职业型转变为事业型。一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 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努力做“三养”教师, 即有修养、有教养、有素养。二是研讨渠道围绕“做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等系列师德活动, 促进教师提高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 树立以学生为本, 真心关爱学生的师德风尚, 时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无字教材”, 教会学生做人。

2. 强师能

强师能就是要不断提高和强化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水平的高低, 取决于博与精相结合的程度的高低。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3. 促特长

促特长的目的是让每位教师发挥其特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避其所短, 扬其所长, 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独特的风格。我们首先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人为中心, 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教育观学习, 树立尊重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的“双主体, 双特长”管理思想和教育理论, 张扬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个性培养。通过师生互动、师生互助的“双培”工作, 教师才能富有时代气息, 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特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教学质量常规管理

教学是中心,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只有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才能达到规范管理。

1. 教学管理制度化

现在小学管理中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整体教学效益不高, 干部业务管理粗疏, “重智育轻其他, 重大科轻小科, 重结果轻过程”。“三重三轻”现象普遍, 导致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不强, 教学基本老程式, 不愿突破。不少学校把管理变成了检查。在这样的背景下, 针对以上问题, 有一点必须明确, 教学管理制度是可行的保证, 在教学管理中制定“教学管理三级责任制”“常规教学操作制度”“教研活动管理制度”“质量检查与调控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等制度。只有制度健全, 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教学流程程序化

教学流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脉络。如果说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 教学流程则是这个中心之中心。要坚持在常规中改革, 在改革中建立新的常规, 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 强化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者有必要、有责任担当起指导、规范的任务, 逐步实现管理目标化、制度化、科学化。

3. 教学研究经常化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是我们小学抓好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抓一级教研网, 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的作用, 以学科教研组为主阵地, 促进教研组实体化, 教研活动特色化;二是以校级教研专题为契机, 促进教研活动专题化、理论化, 力争使三级教研互动互补, 相得益彰, 形成一个动态网络。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9

把日常的教学运行管理与教学质量管理分开, 以保证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能顺利进行BCIT的注册中心就是侧重日常运行管理的机构, 教学资源中心则是侧重教学质量管理的机构。目前,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并未将二者分开, 无法将教务部门从繁重的日常运行管理中解脱出来, 只有将二者从教学机构的设置上分开, 才能集中精力和人力考虑教学改革、教学过程监督, 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BCIT有两个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是监管全校所有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学计划和新专业申报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个是由企业人员组成的对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给出指导性意见的工业指导委员会, 类似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这两个协会保障了BCIT开设的400多个专业及各专业的课程都能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同时也保证了专业计划的严谨性。通过工业指导委员的作用, 达到双赢的目的:企业需要什么技术, 学校就传授什么技术给学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 如何及时了解企业所需并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中,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点上, BCIT的工业委员会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功能是一致的。但存在一个不同的客观因素, BCIT有30%的兼职教师和70%的业余制学生, 他们来自企业, 因此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技术需求的了解是非常及时的, 这对学校了解企业所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说, 只有靠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主动与企业联系、派送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等方式来了解企业需求, 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接轨, 保证教学内容紧跟生产实际, 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才能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所在。

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加强教师工程经验的积累BCIT的教师门槛是要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合格才能任教。教授课程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结合企业所需和实际应用进行教学, 因为这部分教师来自企业、公司, 最了解企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所以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各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但许多年轻教师从一个校园跨入了另一个校园, 不同的是身份角色的转换, 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技巧。所以,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实施。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对年轻教师, 尤其是新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营造良好的诚信、敬业精神。 (2) 对新教师任课资格提高考核标准及要求, 同时要求新教师在工作前五年每年应有不少于3个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 以此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对教师任课资格进行考核后, 对其实践技能的考核建议委托给企业方实施, 做到两者合格方能任教。 (3) 各专业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通过优秀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校企充分合作。 (4) 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5) 成立教师技能提升中心, 所有任课教师, 无论专职还是外聘, 必须在教师技能提升中心进行高职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方法等知识的学习, 最后通过3次微型课程的讲授考核, 通过者方可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BCIT有注册学生5万多人, 其中1.5万是全日制学生, 平均年龄27岁, 3.5万是part-time学生, 平均年龄31岁。由于学生年龄偏高, 且部分学生已取得有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学位, 所以, 来这里学习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都非常清楚, 整个校园内的学习氛围非常好。令人感到诧异的是, 一个拥有这么多学生的大学, 并没有像国内高校那种专门负责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辅导员去进行专门化的管理, 但整个校园的学习生活却井然有序。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及普通高校, 与BCIT的生源情况相比也有较大差别, 因此,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学生管理:首先, 依靠教师及教辅人员的正确引导, 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灌输职业道德思想,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任课教师有责任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授课程中, 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全操作、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职业意识,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就业后可更好地融入其职场氛围。其次, 采用由浅入深、项目引导、问题驱动等方式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采用小班教学, 提倡多样化教学及考核方式, 保障教学质量在BCIT, 一个教学班不超过20人, 这样保障了教师与学生能实现一对一的交流, 学生被关注的程度很高, 因此,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比较高。教师多采用提问、讨论、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思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课余能充分利用论坛、邮件等方式实现与教师的交流。在这点上, 国内高职院校与BCIT的差异较大, 由于教学条件及师资等原因, 不能做到所有课程都实施小班教学, 但笔者建议, 可以将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采用小班教学, 以保证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效果。另一个亟待解决与突破的问题就是如何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主动在课余时间通过其他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真正愿意向老师提问、主动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大概只占10%, 其他学生已习惯了那种机械性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要改变这一现状, 一方面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每一次提问, 无论简单与否, 都不要否定学生, 以此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逐步形成良好风气。教师教学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思想。可将教材内容重组, 只要达到该课程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即可, 不一定墨守成规地按章节授课。现在的教学大都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 最后再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综合案例或项目进行整合。在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中, 可考虑在讲授课程之前就给学生介绍关于该课程的整体概况及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解决什么问题, 有了整体概况后再将知识进行分解、讲解。这样, 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学习效果自然不同一般。教学实施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如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目标导向等方式,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这一特点。

贯穿始终的Project和Practicum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BCIT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有两门课程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门是前两学期都有的Project, 一门是后两学期都有的Practicum。Project是在教师带领下完成针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解决某些小项目, 为今后与公司项目合作打下坚实基础。Practicum课同样是在教师带领下分组完成与企业签订的具体项目。BCIT每年有几百个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既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 上岗即可顶岗。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果学生没有大量的实践操作锻炼机会, 何以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我们可学习BCIT这种方式, 通过自身项目或者来自企业的项目来培养教师、锻炼学生。

教学过程管理BCIT的教学管理大多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进行考核, 课程教学大纲一旦确立, 不可任意修改。虽然企业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教学内容的变更却不随意。对于过程则留给任课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教师不会一味为了赶进度而忽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接受程度, 这样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 评价权在于学生, 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 以学生评价结果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就是教学服务的对象, 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 教学质量的好坏自然应由学生去评判。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证教学质量要靠多方面的力量。BCIT的教学质量管理涉及机构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 各个方面协调配合, 才能发挥教学管理的最大合力。因此, 对我国高职院校而言, 对教学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 以协调各方力量,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摘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理工学院通过其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严谨的教学管理过程来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BCIT的教学管理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本文就BCIT的教学管理,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及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BCIT,教学管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玉涛.从BCIT的成功看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作用[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1, (6) :73-76.

[2]范玉涛.从BCIT的教学管理特色引发的思考[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1, (12) :90-94.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10

一、教学“六认真”过程管理“实”

对教学“六认真”的扎实管理不仅是着眼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 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我校的有效做法是:强力推行教学常规管理台帐制度, 不折不扣地做到:每日——教学巡查、午间活动检查;每周——听教师随堂课并随机检查教案, 组织集体教研或参加分组教研活动, 检查《班级教学日志》;每月——检查备课、教学后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抽查教研活动记录;每期——检查计划、总结、考试 (考查) 、听课情况、教研活动记录等情况, 开展教案、作业展评活动, 开展对非语数学科教学质量的抽查工作, 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或座谈会。每项工作都做到认真记载、分析, 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但学校的各项检查不能以扣分为目的, 而是为了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起到宣传、引导和矫正的作用, 最终目的是为了大家都能做好。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检查后的反馈工作, 可以采取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及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外, 每月的集体教研上, 可以通报当月教学检查的各方面情况。这样促使其改进, 让严格遵守教学常规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让追求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成为大多数教师的目标。

基于我校班级多、教师多的状况, 在管理过程中, 仅靠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是很难管理到位的, 我们采取的是“分层负责、条块结合、多管齐下”的立体网络管理模式, 即:既做到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管理, 又安排所有行政深入教研组, 让学校所有行政除了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外, 都要深入教学一线, 管理部分教学工作, 体现教学为中心的地位。这样的管理模式和执行方法, 保证了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强化了督查评估力度, 确保了教师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从而保证各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教师队伍研训管理“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学校应该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努力营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氛围, 精心组织各种教师研训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推进专业成长。

首先要抓好学校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学期可结合学年工作计划以讲座、授课、观看光碟、组织研讨、作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开展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培训;可为每个教师或教研组征订专业学习刊物, 倡导教师平时勤于自学、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读书笔记等;可邀请校外的专家或挖掘本校的优秀教师资源在学校作讲座培训。其次是开展好教师间的互助活动, 活动形式可以是教师互助组、学科研究团队、名师工作室等,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第三是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走出校园, 参加市区级乃至全国的教学研讨、培训、观摩活动, 并落实外出学习后的汇报制度。

2、强化校本教研。

首先是开展丰富的教研组层面的研讨活动。形式如: (1) 开展主题教研。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确定1-2个研究主题, 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 学习好文章。组内成员轮流推荐经典文章、教育故事、教学案例, 品读评议, 不仅提升学习者的理念, 而且能促进推荐者的自主学习。 (3) 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进行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 (4) 上同研课或挂牌课。同研课是汇聚集体的智慧推出教研组的一节集体备课, 通过组员上课、评课、评议、反思、再上课的形式, 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实效。挂牌课是指每位教师每学期围绕本组教研活动的主题选择不同的上课内容在学校上一节挂牌公开课, 学校各组教师均可以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5) 分享外出收获。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后, 在组内做好传达和二次培训的工作。

其次是深入开展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形式如: (1) 开展学校的主题研讨活动。围绕确定的主题, 开展研究课、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教师论坛、赛课等活动。 (2) 城乡学校的捆绑发展活动, 以及多校联动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检查反馈方式“当”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 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要把握好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分寸,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检查后的反馈方式要恰当。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 也就是好的行为大张旗鼓地宣传, 出现的问题最好先单独与教师交流, 对那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必须在教师大会上提出的问题最好不点姓名, 只说现象, 因为之前有过单独交流, 点出现象后教师自己就能对号入座。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 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自觉接受约束。

反馈还要讲形式上的恰当, 尽量用事实说话。比如我校的教案、作业展评活动后的反馈, 我们就采用将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教案、作业拍照下来, 总结会上做成幻灯片播放, 让大家听、看结合, 便于老师们直观地学习借鉴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徐吉志.细节成就辉煌—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J].河北教育, 2006 (6) .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管理评价方法 质量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学校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并且能将之有效地应用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可以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有序化,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改变管理理念,创设教学环境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育理念的创新要求教学管理也发生相应的变革。因此,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转变教学管理行为,是新课改成功的重要保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学管理,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章”为本。表现在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二是以“权”为本。表现在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教参书是权威,崇尚权威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丧失了个性。

教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尊重师生的意愿,遵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和教师主体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所以,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将人置于学校管理的核心地位。将人本主义作为校园管理工作的基础,调动教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成员的人格,关心他们的工作,激励他们,保护他们的利益,实现人员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要通过改变管理理念,并不断落实到教学管理行动上,从而创设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得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能够愉悦地工作,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教学中用心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改革评价体系,关注师生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一堂好课的标准,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学校的教学管理要高度重视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我们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现行教师的评价模式往往只是重视评价的结果,只是以简单的奖励和惩罚为主要形式。除了特别优秀的教师能够得到奖励以外,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无法达到这个奖励的标准,只能默默地做一个旁观者。因此不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进步。它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二)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转变以前那种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由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过程,调动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区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学生才能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需要充分准备

备课是教师教学取得高效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层次基础上选择符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三)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安排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涉及方方面面,对教学管理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来完善和改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吸取教育前沿的理论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考务管理教学论文 篇12

一、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

1. 保持工作激情的意识:

工作激情就是对某种工作强烈的关注和热爱。作为二级学院的教学负责人,刚上任时精力充沛,思路开阔,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始终精力充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驾轻就熟,失去了新鲜感,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对于这种情况,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辜负学校对自己的信任,不要愧对学院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就像刚上任时一样,时刻保持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激情,这样才能做好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

2. 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实质是定位问题,不要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而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服务者,既为学校服务,又为学院教师和学生服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向上面对教务处各部门领导和同事,向下面对学院全体师生,工作既繁琐量又相当大。我的想法是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时刻想着为领导分忧、为职工解难,设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遇到责任从不推委,将问题处理得更加圆满。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依照教学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二级学院层面,更多的是要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建议、意见和需求,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承认教师的劳动和付出,热心为教师服务,尽力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既要求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又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人际和学术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

3. 强化教学质量中心意识。

(1) 明确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了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秘书、各教研室主任及教研室秘书组成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院长和秘书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拟定学期开课计划、下达学校教学任务、安排调度教学活动,办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事务、组织完成教学档案整理等;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拟订课程建设计划、师资培养计划,实施课程建设,组织完成教研室档案整理等。 (2) 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学院制订了《公共卫生学院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从学院领导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做到责任明确。 (3)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了《公共卫生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公共卫生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公共卫生学院临时调课规定》、《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注重发挥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规范和刚性约束作用,有效预防和遏制了教学事故和教学差错的发生。 (4) 健全教学监控体系:组成了学院领导、学院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教研室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颁布了《公共卫生学院关于院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的规定》、《公共卫生学院关于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督导组的通知》,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三级听课制度、教学工作座谈会制度、新开课试讲制度、预实验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对于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及时向有关教研室和教师通报,尤其是注意安排专人向具体教师全面客观地单独反馈,并要求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在学院教工大会上进行通报,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5) 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学院注重质量工程建设,质量工程立项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逐年提高。主要包括:国家及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大学生创新教育高地、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行病学》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河北省精品课程。平时学院注意及时抓落实、跟踪和反馈,积极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加强毕业论文、实习的管理:毕业论文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首先,加强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严格考察,新增加了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军区CDC为我院毕业实习教学基地,使毕业实习教学基地增加到了10个。其次,加强对毕业实习带教老师的管理,严格审查各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的资格,让高水平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第三,强化毕业论文的管理: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监督包括前期监控、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前期监控包括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师资的配备、资料检索和准备、选题和审题、任务书等。例如,在学院实习的学生将原来教研室各自负责的开题、答辩等环节,改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并颁布《关于加强和规范本科生开题报告的通知》,并将有关文件抄送各实习基地,要求参照执行。过程监控则应包括学生写作过程,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结果监控是指答辩过程、成绩评定、答辩后修改定稿、指导教师签字负责等。通过对毕业论文全程动态监控,确保了论文的文质量。

二、教学运行过程中做到“三化”

1. 常态工作“规范化”:

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很多是围绕学校整体教学运行而进行的常规和日常管理,目标就是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工作任务,确保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够及时、圆满地完成。例如教学任务的落实与下达、教材征订、学院教学检查、考务工作的落实与安排、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此类工作属于日常教学必须的,每个学期大同小异,这类工作要做到提前谋划、标准规范,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

2. 临时工作“及时化”:

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例如某项检查、教改课题的申报、某项数据的汇总提交等;对于这类临时性的工作,在认真领会上级和教务处精神的基础上,要做到及时布置、尽快保质保量完成,不影响学校和学院的整体工作。

3. 突发情况“合理化”:

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如教师突发急病不能上课、教室或实验室突然停电、实验设备突然故障等,对于此类情况要做出快速且合理的处置,尽可能让教师和学生满意,将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各方面工作。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又有其自身特点,作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只有不断学习教学管理知识,保证教学工作良性和高效运行,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军, 黄咏梅, 李东升.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10, 9:41-42.

上一篇:梅毒常用检测方法论文下一篇:文言文有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