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2024-08-11

教学管理(精选12篇)

教学管理 篇1

要想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就要加强教学管理, 它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想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 也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保证教学管理的质量。随着中小学校不断地进行小学改革, 教学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来, 上级教学行政部门对各学校都采取了有效地领导, 所以为了保证各学校自身的教育水平, 必须要加强对常规教学的管理工作, 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 这样才能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都得到提高。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实践经验, 对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1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同的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介绍一些教学管理的。

1.1 施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教研组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制定各个学科的教学规范, 并且把规范汇集成书, 下发给每一个教师。在规范中要写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 还有落实方式等问题。此外, 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中, 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宣传这些规范, 使得这些规范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建立起一个负担轻, 效益高的教学模式。

1.2 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组长的责任很重, 不仅仅要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组织安排教研活动, 另外, 还应该对全备课组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比如说对教师的考勤情况、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和作业批改等工作都要全面负责。有的学校虽然规模很大, 但是教务处的人数却不多, 如果仅仅依靠教导处来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 一定会出现错漏, 所以作为备课组的组长, 应该也负起自己的责任, 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备课组长要负责监督本组的考勤情况, 作业批改情况还有相关的教学情况。对这些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载。

1.3 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 就要建立三级教学常规管理, 即备课组、年级组和教导处三级。教务处对备课、上课、监考、阅卷等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而备课组长和年级组则负责常规的教学管理, 教务处负责抽查工作。这样才能使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要怎样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主要有两个核心:一个是要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另一个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两点, 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2.1 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是考核教师敬业尽职的基本标准。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检测,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2.2 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 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3 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 课堂效率高不高,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 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 是不应表扬的, 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 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2.4 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 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 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 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 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 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 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 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 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 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 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 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 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 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 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 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 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我校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 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 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 利用“教学例会”对组长反馈, 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 加大了反馈力度, 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 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 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利.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学习月刊, 2006 (14) .

[2]邵通, 陈长香.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3) .

[3]葛剑.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推动教学改革发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5) .

教学管理 篇2

各类计划的制定与审查活动。

优点:绝大部分老师制定计划及时,内容详细,项目具体,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能根据班级实际详细分析学情,研究教情。

缺点:①各类计划中均存在抄袭现象。

②有些教学计划中对学情的分析仅限于期末考试分析,忽视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及偏科现象,内容单调。

③教研课题和实验课题的确定大部分不合理,有一些根本不是一个实验课题只是写上应付,对实验课题的开展措施较少。

各科课堂评估标准的学习活动。

各教研组均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学习,但是通过对听课记录的检查来看,没有一位教师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记录在听课记录上。这说明教师忽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对本学科有较针对性与指导性的评估标准的学习很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备课和上课质量。

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这5项活动中,优质课评选活动相对来说教师比较重视,活动质量高,效果较好。

优点:①讲课教师都认真准备了课件,并且课件的应用效果也较好②所有讲课教师都明显存在的优点是注重启发诱导,真正体

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比如:杨丽丽、张德雷、陈安栋等老师的课做的更为突出。

③大部分教师认真准备了学案,题目典型,针对性强,分类明确,应用效果好。

缺点:①挖掘教材深度不够。

②和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少,能力培养措施不力。

③教师讲课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少,师生双边活动少。

④不讲课的其他教师听课不够积极。

⑤在组内推标时有些组没按要求通过组内听课打分评选,只

是安排了2名青年教师。

经过评选,获得一等奖的有:陈安栋、杨丽丽、谢仕霞。获得二等奖的教师有:陈佃云、韩克彬、任清玲、宋美霞、张德雷、任纪国、陈志水、赵兴红、任纪红。

教师备课展览活动。

优点:①教师上交备课及时。

②绝大部分教师准时到位参观学习。

③参观中对以下教师的备课反映较好:语文组:张苍荣、贾玉兰、宋以云;数学组:宋以涛、陈启芹、韩克彬、朱西勤;英语组:张志梅、王水红、任清玲、唐守红、桑本俊;理化生组:赵兴红、任清娟、赵念成、李向军;政史地组:唐光凤、马贵凤、杜明玲;艺体组:陈志水、王增德。

这些教师的备课书写认真工整、内容丰富充实,教法学法具体实用,环节齐全完整,注重练习题的筛选与设计。其余教师的备课也可以,以上这些教师较突出一些。

缺点:①个别教师没有到位参观学习。

②到位学习的教师学习时间短,随便翻翻,只看书写,不看内容,忽视了对教学法、练习题的备课学习。在下一步的备课中一定要注重实效性,尤其是要注重对练习题的筛选与设计,控制授课时间,提高效率。

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优点:①上交的学生作业书写认真,答题规范。作业量适中,教师批改及时。②学生参观时纪律良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

缺点:①大部分班级没有按要求准时将作业交到教务处(18个班中只有12个班按时上交)

②参观学习时,大部分班级到位不够及时。

③大部分班级上交的作业科目不全,有的班级没按要求收齐5名同学的所有作业,导致各科作业学生不一致,无法评比。

符合要求完成的班级有:1.5、2.3、2.4、3.1。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常规落实管理月活动,基本上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是缺点和不足也很多,在下一步的常规管理中要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在班级教学管理中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

加强教师的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艺术,这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的关键。

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 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16-03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小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为确保自身教育质量,我们着力于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教师执教潜能,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良好实效。近十年中考成绩都稳居武昌区第一名、武汉市前列。本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探讨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因校而异”的。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系。

1.推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各个学科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落实等问题,教研组长制定了本学科的教学规范,并汇编成册,发给全校每一位教师。利用教研组集中活动的时间组织学习、宣传,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为了能够摸索出一套“轻负担、高效益”的有武珞路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研组进一步推进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把“讲一听十”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公开课,听十节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以及“教学能手”的选拔活动等都纳入其中,并与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相结合。

2.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是指备课组长不仅仅只负责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更重要的是对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活动是否落实到位、效果如何全面负责。由于我校规模较大(拥有四千余名学生、两百余名教师),但教导处的人手有限,仅靠教导处的检查与督促,有些工作落实有困难,而备课组长身处一线,与老师们时刻战斗在一起,备课组长的管理到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力量也就加强了。对本备课组的考勤情况,教学进度,备课、讲课、听课、议课情况,教辅资料使用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备课组长都要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

3.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在实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教导处制订了备课、上课、阅卷、监考、考勤、作业批改等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把查备课、查教案、查作业批改、查考勤、查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责任下放到备课组长、年级组,教导处进行抽查,使问题发现得更及时、更准确。

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核心问题有两个:一要抓教师教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二要抓学生学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何抓好这两点,在我校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手段,其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校在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主要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量化表》、《期末综合考核奖发放方案》、《中考奖发放方案》、《“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教学评价制度。

1.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就是看教师的敬业尽职情况。教学常规指的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看教师以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课外活动、总结、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等。

2.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3.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课堂效率高不高,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是不应表扬的,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4.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三、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为此,我校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系统,如图1所示。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包括资料订购、作业布置、课堂讲解、课堂纪律、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评教评学”的整个过程更加客观、公正、民主。这种“评教评学”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利用“教学例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的“三长”会议)对组长反馈,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加大了反馈力度,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副校长

教学管理 篇4

近年来随着安徽科技学院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千人到现在的一万六千多人, 校区也由原来的一个发展成现在的两个校区。在此形势下, 教学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复杂, 该校原有的教务管理主要是由学校教务处主抓, 各二级教学单位配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下二级教学单位在运行管理中缺乏主动性, 已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形势, 为了保障教学运行能够顺利进行,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就要加强各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务管理。因此, 在不断深入配合教学管理职能改革和创新的同时, 尝试建立并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1]。

下面从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完善二级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如何加强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显示, 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我校教学管理满意,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从这些建议中也能发现我校教学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1 权力过于集中在学校, 二级教学单位主观能动性不够

目前二级教学单位之间存在责任、义务和权利不够明确的情况, 导致其主观能动性不够, 这是因为二级教学单位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造成二级教学单位没有动力和活力, 教学管理的主要权利还在学校, 使得二级教学单位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处理一些常务性的工作, 比如:课表、考试安排、教学基本材料收集等。在这种形势下, 二级教学单位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仅仅成为了学校的执行单位, 负责被动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

1.2 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水平参差不齐

在整个高校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的作用举重若轻, 而要想保证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 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 学校必须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当前很多高校存在频频更换教师的问题, 导致教学管理队伍很不稳定, 给二级教育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使得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困难重重。第二, 学校应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学校和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运行,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2 高校完善二级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使二级教学单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校、二级教学单位管理制度, 首先认真分析现阶段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效率。

2.1 加强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通常是以学校教务处为中心, 二级教学单位只是配合, 主要由教务处完成各种教学管理工作。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弊端尽显, 已经不适应当前高校的教学环境, 因此必须对其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通过加强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 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的教学环境同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高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时必须加强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 只有提高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率, 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3 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 通常是以学校教务处为中心完成各种教学管理工作的, 二级教学单位只是配合。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 再加上教务处除了完成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外, 还具有协助学校领导研究、规划学校的教学与专业发展的任务, 教务处已经不堪重负, 无法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必须实行二级教学单位管理, 如此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减轻教务处重担的同时, 也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3 如何加强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

加强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 要明确目标, 全面进行教学管理, 制定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目标和教学管理措施, 坚持例会制度, 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 召开院内部交流会议和外出考察学习教学管理, 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基本动态。要使用现代化办公室系统,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将教学管理科学化, 规范化。教学管理人员更要端正态度, 以教学为中心, 提高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正确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 加强与同事、学生和领导之间的沟通。

3.1 转变管理理念, 明确管理职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 与此同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高校亦是如此, 未来高校将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并且随着社会上各类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 高校的专业也会越来越多, 其内部结构也必将越来越复杂。

此时, 高校应强化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 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 如此一来, 不仅教务处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了, 还使得二级教学单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长此以往下去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一定可以得到提升。二级学院要坚持“一条主线”, 即以“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优质高效”为工作主线, 尽心尽力尽责, 着力在解决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方面下功夫、在提升教师和学生服务满意度方面想办法。

3.2 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3]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保证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 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的真正作用和优势,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教学管理制度应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比如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及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核等等。一方面, 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从一而终, 做到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 由于整个高等教育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教学管理制度也应该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做到与时俱进, 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3 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目标制定科学合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二级教学单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工作活力和动力、缺乏工作目标和任务,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如此, 可以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 推动二级管理制度更好更快的发展[4]。

3.4 稳定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学秘书队伍, 提高教学秘书的管理水平[5]

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中的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立校之本。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要依赖于稳定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科学的管理方法。从学校层面上来讲, 要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发展,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 从而稳定教学秘书队伍。对新上任的教学秘书, 学校和教务处要组织系统的培训。教学秘书要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 了解各个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 了解实践实验环节和理论课程的关系;并且学会根据校历及教学执行计划进行考试课表安排、学生学籍处理、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资格审核等常规工作。教学秘书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外, 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要乐于奉献, 要有高度责任心;另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管理工作繁杂锁碎、千头成绪, 繁忙的工作容易使人情绪焦躁、烦躁不安, 因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适应工作环境, 及时调整心态, 顾大局, 识大体, 提高自身修养。

3.5 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实行教学管理现代化已经势在必行。各个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使用合适的教学管理软件, 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同使也能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实行高校信息集成化, 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另外, 要把网络充分合理地利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随着校区的增多, 二级教学单位的增多, 发放一个通知、上交一个材料都变麻烦了, 我们可以利用FTP、E-MAIL、QQ、云服务平台等网络资源进行交流, 提高效率, 节约资源。

高度重视和利用好师生通道、教学督导组、学生教学信息员等“三条渠道”,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及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充分利用好教务网、校园办公系统和教学工作通报等“三个载体”, 及时发布教学及教学管理信息和数据;努力实现观念创新化、管理规范化、办公节能化和机制长效化的“四化”工作目标, 以踏踏实实的作风和实实在在的成绩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高校在具体实行二级管理的时候, 还要不断总结,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完善二级管理制度, 深化二级管理, 以达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夏秀琴.学院制下高校二级学院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 .

[2]李铁军, 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3]梁壹, 等.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6) .

[4]耿艳.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章, 2013 (19) .

教学管理规程与教学的管理制度 篇5

1、学校各教学常规的检查分级落实,第一级是以年级主任负责的年级组内的各学科常规检查,第二级是以教科处负责组织的学校各学科教学常规检查。

2、教学常规的检查按学校各学科常规要求及评分标准给分,五项总分为100分。

3、年级主任负责组织组内各学科组长,定期每天检查各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4、年级主任组织教师,每周分别对各学科不定期抽听一名教师随堂课,并按常规要求给出分数。

5、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并按要求给出上课分。

6、年级分管领导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按常规要求给出教师的上课分。

7、年级分管领导每周星期二、星期四深入所在年级检查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品德后进生)的辅导情况,并做好记载。

8、教科处定期在每学月末全面检查各学科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并写好学月常规检查小结。

9、期末考核采取实践操作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操作根据年级、学科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内容,语文一般包括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数学一般包括口算、实践操作等。笔试一般采取一人一座,流水阅卷的形式进行,各学科教师必须写好学期总结(包括实践活动部分)和试卷分析交教科处。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管理评价方法 质量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学校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并且能将之有效地应用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可以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有序化,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改变管理理念,创设教学环境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育理念的创新要求教学管理也发生相应的变革。因此,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转变教学管理行为,是新课改成功的重要保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学管理,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章”为本。表现在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二是以“权”为本。表现在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教参书是权威,崇尚权威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丧失了个性。

教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尊重师生的意愿,遵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和教师主体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所以,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将人置于学校管理的核心地位。将人本主义作为校园管理工作的基础,调动教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成员的人格,关心他们的工作,激励他们,保护他们的利益,实现人员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要通过改变管理理念,并不断落实到教学管理行动上,从而创设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得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能够愉悦地工作,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教学中用心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改革评价体系,关注师生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一堂好课的标准,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学校的教学管理要高度重视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我们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现行教师的评价模式往往只是重视评价的结果,只是以简单的奖励和惩罚为主要形式。除了特别优秀的教师能够得到奖励以外,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无法达到这个奖励的标准,只能默默地做一个旁观者。因此不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进步。它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二)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转变以前那种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由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过程,调动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区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学生才能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需要充分准备

备课是教师教学取得高效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层次基础上选择符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三)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安排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涉及方方面面,对教学管理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来完善和改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吸取教育前沿的理论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实践证明,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基础是教育,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及因素也会对教育本身发展产生影响。笔者认为,一种教育体制或教学方法的转变,不以人的主观性为参考,教育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经济物质条件是决定性的;以国内而言,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是学校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阶段,应试教育模式受到推崇,而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持续进步的前提下,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因此素质教育又倍受关注。

1.教学管理的作用

1.1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很明显,教学管理是一种约束性手段,促使教师、学生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制度,例如最简单的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只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持续、正常发展的基础。

1.2有利于教师积极性调动

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织、实施部分,是仅次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全面的知识讲解与传递。教师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进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学校的根本属性是为我国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对于人才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学校是进行基础教育的最重要机构,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机构,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对人才思想道德的培养。而学校的教育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这个方面,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影响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因素

2.1教学条件和师生素质

教学条件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各种教学设施以及配套设备全面到位,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所以,教学条件是影响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最直接因素。其次,师生素质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专业化素质,是影响规范化管理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此外,学生素质也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2.2信息处理

在实践过程中,教学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日常处理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例如,涉及到学生管理、课程安排,以及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学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执行主体,而这些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程度是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结合现状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各方面信息仍旧采用人工处理的办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率。

3.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

我国经历较长一个时期的应试教育阶段,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管理理念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过分侧重于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性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同时,为了满足经济性教育的需求,目前中小学阶段也出现了寄宿式、封闭式管理,生活空间的狭窄现状与学生教育心理存在较大的落差,在管理过程中,更是单方面的将教学成绩与学校政绩挂钩。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下去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形健康。

3.2教学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教学管理的特殊性,使该项工作具有复杂、繁琐的特点。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更是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但是在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仍旧采用传统模式,其管理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严重制约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相关的配套设施的缺失,更是阻碍了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3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因为人才聘用机制的不完善,造成整体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素质较低。特别是部分管理人员,在参加该项工作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岗位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实践过程中难以进行规范化操作。从而影响了教学管理规范化进程。此外,相关工作岗位的福利待遇较低,从而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这也是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1改变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互动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主导性、主动性的特征,可以在不同层面、程度发挥自身的力量。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可以为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指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然后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当代教学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水平。此外,还要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的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4.2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提供制度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对教学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然后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之一就是保证该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这有这样,才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避免因规章制度的不合理而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还在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和执行。

4.3创新教学管理队伍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提高教学管理干部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推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严把审核观,提高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招聘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其次,还多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以保证其业务的熟练程度。此外,还要提高相关岗位的福利待遇,以留住人才。

4.4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完善的教师考勤制度,并严格执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该考勤制度来进行课程安排,禁止一切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出现。同时,将该制度与考勤奖励相结合,以提高其可行性。

其次,加强教学评估。根据相关对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评估,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整改,以保证教学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加入学生评估制度,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其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学校要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对教师进行更为全面的、更为专业化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提高。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师思想方面的管理,努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其工作态度的端正。

4.5推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先进的管理手段是推动规范化管理、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根据自身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特别是要注意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具有高效率的特点,用其来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能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管理的错误率。

总而言之,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继飞,李晓庆,王华彪.基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06:181-182.

[2]任稷林.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9,04:303-305+308.

[3]邹婉玲,麦才淞.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民办教育研究,2008,05:65-68.

[4]陈锡坚.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39-40.

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篇8

但是近年来,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虽然教学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 但是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因此, 如何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已成为我们需要注意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

一、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高效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核心, 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实施管理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来保证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 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教学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制定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管理体系来适应新的发展、新的挑战。所以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 正在从以经验为主的管理体系过渡到科学、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中去。

近年来, 许多高校本着这一原则对管理机构和干部制度进行了改革, 对院系部的建制进行了调整, 使教学管理岗位的职责更加明确, 对于基层干部和中层干部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的制度, 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工作的效率得到增强。很多高校还定期举行座谈会, 对教学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 及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

大学的荣誉不是体现在大在校园、大在人数, 而是体现在它一代代传承的风气和质量。纵观世界名校, 它不仅仅拥有高质量的科研水平, 还拥有高质量的教风、学风。这就说明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强有力的保证。教风、学风建设以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良好的教风建设:首先, 必须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高校教育本质的再次重申, 意味着高校教育的本质回归。对于高校而言, 也就意味着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其次, 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即提高师德。通过师德的建设, 培养教师拥有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热爱学生, 治学严谨, 乐于奉献的精神。再次, 要提高教师个人的知识积累与更新, 培养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 并引导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最后, 注重工作量考核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 正确处理量与质的关系, 提高教风的建设[2]。

学生的学习质量体现出教学的质量, 同时取决于学风的建设状况。对于学生而言, 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善于质疑, 勤于探索, 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 学风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教师的意志, 不断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和潜移默化学生, 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建立良好的学风, 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当代大学生需要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平台, 高校就要为其提供一个有利的氛围, 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成才环境, 同时要促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对教学条件的改善, 选修课的开设, 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都是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较佳的学习状态, 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良好的考风

教学过程中考试是直接反应教学质量的手段, 所以考试风气的好坏将影响着学校的育人环境和人才素质。正因为这样, 考试时的纪律一定要严格, 来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 用以保证教学质量。[3]

要不断探索合理的、多样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重点要考核学生通过已掌握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逐步的建立试题库, 使全校性质的公共课程, 做到教考分离, 并对同一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 做到教学进度统一, 进而统一命题, 统一考试, 统一批改试卷, 提高考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重点还应注意避免考试难、补考容易的现象发生, 要合理出题, 使试题的难易程度相当, 这也就是期末出现的A、B卷。两套试卷的内容相同程度不应超过40%, 合理的分配知识点、考点, 避免考试难、补考易的事情发生。这样做既打消了学生的侥幸心理, 也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

四、合理的师资建设和结构

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说明高校的振兴是靠教师, 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学校应当重视教师, 既要引进高层次的教师, 又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两者要兼顾。[4]

教师队伍的管理应当实行全员聘用制度, 按需设岗, 竞争上岗, 废除职务、职称终身的制度, 建立能者居之的竞争激励制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组合要开放式的, 要拥有专兼结合的队伍, 来适应专业的发展与变化。学校需要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 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培养, 还可以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聘请其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有计划地组织校内教师到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参加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实践。学校也应为专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他们进行应用科技研究或技术服务提供政策和经费上的保障, 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效。

参考文献

[1]王松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松辽学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2]金鹏程.把握学风内涵, 推进学风建设[J].高教研究, 199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总纲。因此,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师资培训,深化教研改革,探索校本课程,积极走科研兴校之路,形成我校办学特色。

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学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八小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坚持做到“五抓、五落实”。

1.“五抓”:一抓目标管理;二抓程序管理;三抓环节管理;四抓常规管理;五抓教研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科研能力。

2.“五落实”:一是组织领导落实;二是教研骨干落实;三是教研课题落实;四是教研制度落实;五是考核成果落实———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公开月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老中青教师优质汇报课、教学比武课、示范课等活动,并总结表彰。

此外,学校的各个功能教室及室内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管理,并能充分利用。使之切实有效地服务教学,使学校教学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二、以提高师资水平为关键———教师队伍先进化

坚持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敬业爱生、勤学善教的教师队伍是八小师资培养的目标。学校多年来注重把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当作办好学校的关键,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工程。

1. 抓好一个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师德教育中,按照“德育为首,教育为本,为人师表”的师德建设目标,把教师的行为规范列入对教师的考核之中,促进教师整体师德水平的提高。

2. 突出两个重点———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的使用。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子,拜师傅”活动,落实传帮带。

3.搞好三个面向———面向领导,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面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全面提高专业素质;面向学生,改变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4. 做到四个转换———教师由讲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转换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从分析教授转换为发现、探究。

5.增强五个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育人意识、创新意识、整体意识。

6.实施“六个一”工程———要求每学期每一名教师讲一节特色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本规范教案,制作一个优秀课件,每个学科、教研组汇报一次专题研究情况,建立一个业务考核机制。

此外,建立教师队伍的鼓励机制,对教师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考核,与年终的考核挂钩,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科研兴校为战略——— 教学改革科研化

坚持走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八小教学科研的目标。

教育转型,科研先行。课题切入,促进教改。几年来,学校在实施课题带动、科研兴校的战略上,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路、精心的管理、务实的精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探索实践,开拓创新。

以全国、省立项课题为切入点,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加大教育科研、教改力度,要求教师从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化。每个教师要人人设立研究子课题,科科都有研究项目,人人要养成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善于发现和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并以教研制度制约,教研方法引领。

四、以全面发展为宗旨——校本课程特色化

坚持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个性发展为特长,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八小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目标。

学校从1988年起,就将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三项棋类运动引进校园,充分挖掘棋类运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品德、提高素质”的积极作用,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棋类运动强大的教育功能和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与校本课程有效结合,将棋课安排进课程表,在一、二年级进行棋类普及教学,三至六年级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提高教学,使有天分、有爱好的孩子在此得到充分发展。旨在以棋辅教、以棋助教,使之像音乐和美术一样,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之苑绽放出多姿多彩的奇葩。

五、以打造名校为方向———教育成绩创优化

勤奋耕耘,换来硕果芬芳。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活动先进学校”、“全国围棋育苗工程成员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中国创造教育研究实验基地”、“河北省办学示范性学校”,“河北省校本课程研究实验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体育传统校”“、廊坊市明星学校”“、德育法规示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教育科研先导型示范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廊坊电视台以《展明星学校的风采,创八小明天的辉煌》为题,录制并播放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专题片。《廊坊日报》连续五期对八小的教学工作做了全面专题报道。

教学管理 篇10

1 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

1.1 带教老师的选拔和招聘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最先接触的就是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护生对临床工作的态度以及临床技能水平。因此, 带教老师的选拔和招聘对提高护理教育的临床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 应首先注意加强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 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作为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的第一步。申报带教老师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 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然后经科室推荐参加每年1 次的临床教师考核。考核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专业知识水平 (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 、职业道德、个人素质、教学意识、能力结构等。切记不可因循守旧, 默守陈规, 一定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 实事求是, 择优选拔。此外, 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团队模式为一个总带教老师和5 名带教老师, 其中总带教老师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 职称在护师以上, 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够熟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对工作认真负责, 热爱职业和教学, 带教意识强, 医德高尚;其他带教老师应具备5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护师职称以上。为了彰显带教老师的资格和选拔的正规性, 向所有带教老师颁发聘书, 为了保持带教老师队伍的先进性, 聘期不宜太长, 规定为1 年。期满后为保证教学质量结合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继续连任,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专业技术考核、学生评价、个人意愿。

1.2 带教老师的培训和考核为了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带教意识, 护理部每年定期举办带教老师培训班, 培训内容应该多样化, 不仅包括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还包括相近医学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职业道德等, 培训人员包括本专业的资深专家、成绩突出的带教老师等。除此之外, 还包括院外的学习和培训, 选取优秀的带教老师去上级医院进行学习进修, 回来向其他带教老师做经验介绍, 增强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每年定期举行年终知识评比和临床操作评比及考核, 增强带教老师的危机意识, 并对成绩优异者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 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 确定临床教学内容和目标

完善的临床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是保证护理教育临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成为临床教学的新方向, 所有的临床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原则进行的。因此, 在制订临床教学主体内容和目标时, 我们始终遵守这个原则, 将医学基础知识最大化地转化为临床技能。但是, 传统的临床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多数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时所传授的主体内容仍然没有脱离课本, 大多数仍然是课本内容的重复, 即使稍有深化, 也没有达到一定深度的延伸, 并非真正意义的升华, 完全偏离了临床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此外, 某些教学目标的设定则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生搬硬套, 不能灵活运用, 还有一些教学目标制订得过于详细和具体, 缺乏必要的张力, 在实现过程中可发挥空间较小, 不仅增加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量, 还严重限制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创新性和应变能力, 同时也打消了实习护士的积极性。现在临床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护生具有下列6 种技能[2]: (1) 采集病史的能力:实习护士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从患者身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记忆这些信息, 必要时帮助医生进行辅助治疗。 (2)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包括与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们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当前的医疗环境比较恶劣, 如何才能做到与患者有效的交流、准确无误地传达医嘱信息是实习护士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 与同事的密切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医疗质量。 (3) 护理诊断:将在学校所学的基础护理知识有条不紊地在临床工作中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4) 临床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5) 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基础知识要牢固, 临床基本操作也要扎实才行。 (6) 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到心理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因此, 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能够使得临床治疗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在临床教学中必须注重护生临床专业化思维方式的培养, 帮助护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专业角色, 建立起一种社会责任感[3]。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护理教育的临床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对医院对带教老师和实习护士的评价以及二者之间的互评,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也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着手。

3.1 加强护理部对带教老师的考核和评价, 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的落实情况, 了解带教老师带教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实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不仅要了解实习护士的学习需求和工作表现, 还要如实听取学生对带教老师的真实反映。此外, 护理部主管教学的相关人员每月对全体实习护士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 分析整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向上级反映, 并提出有效完整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有针对性地扫除障碍。同时, 护理部还可以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和实习护士召开实习体会座谈会, 耐心听取带教老师和实习护士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采取措施整改。

3.2 每年组织“教”、“学”互评活动, 包括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的临床能力评价和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评价。具体内容如下[4]:学生在各科室结束实习前, 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出科考试成绩等, 护理部进行成绩汇总, 并将表现突出者反馈到所在学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公开表扬, 医院也有权力择优录取到本院工作。与此同时, 护理部定期给予实习护士发放制订的“实习生对带教科室、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和“护生对教师讲课评价表”, 内容主要包括科内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情况和对带教老师的综合评价及对实习带教工作的建议。最后对于实习护士满意的带教老师, 应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通过互评活动, 我们发现很多实习护生都有自己对带教工作独到的见解, 不仅能就临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达看法, 还能发现实习期间医院存在的其他问题, 虽然与教学无直接联系, 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医院教学。通过解决这些问题, 医院不仅提高了临床教学实力, 也促进了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发展。

4 体会

我院护理部重视护理教育的临床带教工作, 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加强临床教学管理, 促进了护理教育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杜慧敏, 余瑞英, 罗文川.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3) :42-43.

[2]王云贵.试论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基本条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 6 (4) :33-35.

[3]谭坚玲, 王思琛, 柯彩霞, 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 (2) :35-37.

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自主学习

东莞一个月的跟岗学习,感知体会到学校中层领导执行力对学校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学校中层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的发展。我们在办好自己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应该转变教育办学观念。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挖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发展之路。

下面对照东莞中学初中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谈一些今后的工作设想。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东莞中学初中部作为省一级学校,它除了弘扬“严、勤、细、实”的东莞中学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继承东莞中学百年文化传统外,更重要的是东莞中学人能够积极营造人文校园。这几年里学校相继举办了“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套不断完善和改进德育、教学法、科研、教师、后勤等多方面的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作为团场学校,我们秉承着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责任。我觉得学校管理一刻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制度第一,在学校里最有权威的应该是学校制度而不是学校领导。作为领导,首要的责任是维护制度,建设制度,为制度服务,为制度效力。建设一个好的学校制度,营造执行制度的人文环境,用制度规范行为、凝聚人心,从而达到学校兴旺发达的目的。这应该是制定制度、完善制度的最终目的和全体教师所期盼的最佳结果。为此尽快建立以下制度。

二、教师评价管理制度

1.基本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2.实施步骤(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

(1)在学期初,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学校管理者和被评价教师拟定评价过程的具体框架。进一步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旨在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而不是为了对教师作出评判或者奖励、处罚,从而消除被评教师的种种疑虑。

(2)让教师进一步明确一学期教师评价的整个过程和步骤,使评价双方做到心中有数。

(3)确定评价的重点,探讨评价信息和数据收集的种类(主要是师德水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三个方面)、渠道、方式和步骤,确定征求意见的人选。

(4)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键阶段。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必须大量掌握有关被评教师的信息,只有大量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发展性教师评价才有坚实的基础,被评教师才会对评价结果心服口服。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学生主动参与

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时间。

2.合作学习

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必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鼓励创新

在有效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

四、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驭能力;(2)实践操作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

五、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制定以下制度。

1.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务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负责老师在开课一周内按要求写好《课程纲要》并及时上交教务处。

5.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下课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务处。

以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果进一步将之从观念角度加以归纳,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

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奋发图强,只要我们开拓创新,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必然能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坚信:五十团二中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单位 新疆图木舒克五十团二中)

教学管理 篇12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教学学术是一个新式的学术模式, 把教学归属到学术范围之内, 促进人类思想意识出现很大转变。首先, 领导者要在本质上就教学学术的重要性做一个清楚了解, 关注教学学术在学术中所处位置, 并且将教学学术的期望利用制度整合到教学工作里, 进而让二级教学单位的老师在内心中认识到注重与探究教学是他们工作里不可分离的部分。其次, 教学领导者要对教学管理体制做一个探究, 从教学学术这个层面去设定与改善教学管理体制。

二、创建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氛围

二级教学单位领导者要创建教学学术环境与气氛, 构成一个关注教学学术的良好气氛。要想创建这种氛围, 就一定要关注教学学术、探究其氛围与环境, 有效带动老师热情与自主性, 激励与帮助老师做好学术创新。二级教学单位领导要经常开展一些教学问题研究, 定时开展一些实际调查, 处理一些问题与难点, 要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提升老师对教学的掌握, 激励老师开展一些教学研究与有关探究会议。

三、创建以“教学学术”思想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

1.构建以“教学学术”思想为主的系统化教学管理制度

创建健全的老师招聘体制。要想转变之前老师入门现状, 就一定要加强老师的招聘与退出体制, 从整体上提高二级教学单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做一个管制, 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开展, 还要及时改善反馈信息渠道。

2.改革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

要改革二级教学单位对教学评价所存在的重成果轻过程, 重总数轻质量的情况, 要不断拓展学术评判范畴, 把教学学术划入学术评判系统之中, 让教学学术在整个评判体系中获得有效肯定, 进而让老师开展教学探究与革新。

3.构成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 构成教学学术发展方向的教学质量评判机制。学术发展的重点, 就是在提倡教学学术的环境下, 有效开展教学评估是促进领导者在不断改善教学质量评判体制的前提下增强教学学术在教学水平评判中的占比。在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时, 要重点关注那些和教学质量有关的教学学术指标。将这些指标都划入质量评判范畴之内, 设定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

第二, 改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水平保障体制, 成立较为正规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使教学水平变成老师最为主要的工作。

4.创建以教学学术为方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当前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 以约束为主要思想的教学管理体制在鼓励老师创新教学上已经不在适合, 教学机构要重点关注平衡教学管理体制的激励与约束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光要给予一些精神奖励, 还要在教学学术上获得了一些成果的老师给予一些物质奖励, 要使用精神与物质相整合的办法去满足不同老师的需求。

四、发展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化

就二级教学单位的领导者而言, 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 这是增长老师教学水平最为有效方式。对老师进行一些培训之后, 能够让他们获得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让他们可以适应当前教学对教学学术的要求。教学学术层面上老师的培训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观念是行为的先行者, 二级教学单位领导者要以教学学术理念为指导, 在管理总使用这个理念进行管理。并使用很多办法去提升老师的专业化知识, 让他们可以适应老师这份工作。

五、构建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团队

要想在二级教学单位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就一定要具有十分宽阔的学术视野, 较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拥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等。还要对团队人员做一个有效安排。最后要帮助整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创建一个共同的愿景, 还要激励大家参加课程建设等和教学工作有关的活动, 进行交流与合作。

六、提倡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反思

老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提升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与科学性, 提高教学学术水平, 增进教学实力。

利用对教学学术视角下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做一个详细阐述, 并在这个基础上给出了教学管理在改革中策略的选取:倡导以教学学术为知道的管理理念, 创建一个建立在这个理念之上的教学气氛, 创建有关教学制度以及评价体系等, 想要给教学管理革新带来更多措施与办法。在教学学术的前提下, 不断提升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质量。

摘要:从教学学术层面上开展教学管理改革, 已经变成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教学管理中, 要加强教学学术思想的运用, 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管理的革新, 本文就其改革策略做详细研究。给教学管理带来一些较为可靠的改革办法, 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学术,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三十国教育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上一篇:文化旅游满意度下一篇:网络安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