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思路

2024-07-27

教学管理思路(精选12篇)

教学管理思路 篇1

王荣生教授在“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暨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上痛心疾首地说, 两岸三地的散文研究学者经过几天的研讨后得出, 散文教学没有方法, 于是, 今后只能退而求其次, 尽量减少教科书中散文文本的选编。听到这样的言论, 一线教师既为这些学者、专家身上踏实、严谨、真诚的治学作风而感慨不已, 也为今后高中散文教学该何去何从而忧心忡忡———毕竟, “没有方法”不能就干脆“不作为”啊。散文, 一直占据高中教材的大半个江山。本文仅从如何借助散文中的“语言”、“情感”、“意境”来进行教学谈谈看法。

一.贴着散文的语言行走

周汝昌先生的说:“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先要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 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老师, 应该用散文中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 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

比如《我与地坛》一文中, “四百多年里,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反复咀嚼后发现, 作者正是通过祭坛的古老衰败与大自然的生命自在坦荡进行对比, 得出人世间的尊荣、辉煌、贫贱、荣辱等转瞬即逝, 从而引发对两种生存状态的思考。文中那些“摇头晃脑的蚂蚁, 滚动的露水, 生长的草木, 高歌的雨燕, 甚至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无不昭示着“地坛”处处有生命的涌动。这些描写地坛的语句, 教者要带着学生细细“品”, 方能知其“味”。

又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听听, 那冷雨。看看, 那冷雨。嗅嗅闻闻, 那冷雨, 舔舔吧, 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 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 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 细细嗅嗅, 清清爽爽新新, 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浓的时候, 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 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 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 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那腥气。”用很多叠字词把“雨”的连绵不绝, 缠绵之态写活了, 写绝了, 在反复品读中方明白文字刻画的意境, 展现出的画面美、诗意美, 蕴含着的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文中那种隽永而又淡淡的哀愁, 让人为之动容。

由此可见,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咬文嚼字, 揣摩散文语言的精准性、生动性和传神性, 指导学生深入一层去挖掘有关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散文教学, 品尝其语言美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对文本语言的细读中, 文本逐渐变得饱满、立体起来, 从而“窥一斑以见全豹”。

钱理群先生曾描述过的理想课堂是: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 把他们引导到大师、巨人的身边, 互作介绍以后, 就悄悄地离开, 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一起心贴心地谈话, 我只躲在一旁, 静静地欣赏, 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回顾近现代语文教育史, 我们应该羞愧。文道之争不绝于耳, “工具论”、“人文论”毫不相让, 而真语文却躲在角落暗自哂笑。语言, 作为人类的最后家园, 注定成为语文的唯一归途。一流的教师, 会让自己巧妙地隐身, 而让高贵的语言永远留下!

二.依偎散文情感的温度

余光中说:“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 最难作假, 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 该是散文。”他认为散文是最真实的, 最直白的, 最没有伪装的, 是作者心灵和读者心灵的直接对话。所以散文鉴赏中, 要关注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趋向, 毕竟“散文中呈现的, 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

比如龙应台《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其开头两个“慢慢地”, 是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体悟, 通过母亲对儿子和女儿对父亲的“目送”, 一点一点明白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至亲至爱人的离去, 无论是暂时还是永久, 既无法挽留, 也无法拒绝, 只能默默“目送”。用两个“慢慢地”, 就充分表达了作者认识这个事实所消耗的漫长时间, 以及其中的煎熬与痛苦, 用这样的语句来结尾含蓄隽永, 是作者洞彻通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行走, 谁也不能真正靠近谁, 赶上谁, 代替谁, 从而表现出对个体生命力的无能无力、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的情感, 读来也让人黯然神伤。

又比如笔者教《使得西山宴游记》, 紧抓“宴”字, 根据《说文解字》里面的“宴, 安也”的解释, 以之为切入口, 让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柳宗元在游玩西山前后“安”与“不安”的情感。既有“使得”想必就有“未得”, 为何当初“未得”, 如今又“使得”, 什么样的景致让作者有了如此不同的感悟。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便能悟出作者的“未得”到“使得”的过程, 其实是其内心从“不安”到“安”的过程, 更豁然开朗了: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有我之境”。而这些的悟得, 全凭着教者抓住作者情感这个线索, 带领学生在文本里走了几个来回, 而不是对文本做漫无边际的拓展。

孙绍振先生认为, 要进入文本结构的深层, 需要从“意脉”开始, “这个层次是隐形的, 在显性感知过程以下的, 是作者的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所谓的“意脉”, 顾名思义, 就着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散文教学, 离开作者情感脉络, 一切都是竹篮打水, 水中捞月。

三.在散文的意境中漫溯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 又有诗一般的意境。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散文亦然, 此所谓境界即意境。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 又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 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 也为散文所有。由此, 抓散文中的意境, 也是其进入文本的一条途径。

比如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我走的时候, 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 “我走的时候, 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 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读这样的文字, 总是能让人感到失落、怅惘和感伤, 在作者的笔下, 时间是由细小的事物来刻度的, 他用最细小的事物给空洞的时间注入内涵, 但生命中的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是时间改变了一切, 时间让这些生命的证据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谁会证明以往的生活”?作者在文中最后无比悲情地说道:“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当家园废失, 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而这种失落、感伤情感的表达, 正是通过上文对那些草、巴掌大的墙皮、铁钉等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呈现出让人感伤的意境的。

又如《我与地坛》中, 文中多处有对地坛寂寥、空旷地描写, 那个园子在作者笔下, 因抒情带着禅意的幽微。可以说是作者“此时”已与体坛“融为一体”了, 在此基础上, 笔者大胆询问文中三次景物描写能否对调?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再次进入文本, 发现其实三次景色描写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一处是作者正处于人生低谷时, 看到的自然是“剥蚀”了的“琉璃”、“淡褪”了的“朱红”、“坍圮”了的“玉砌雕栏”。第二处则是作者自己在轮椅上对周围细小生命的关注。第三处, 他已开始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 放眼宇宙天地, 故能看到“灿烂的落日”, “高歌的雨燕”, “雪地上孩子的脚印”和“坦然的落叶”。在该处的景色描写中, 作者其实已经明白了尽管外界环境是恶劣的, 但生命的本色是不能改变的, 他找到了自己该怎样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再抛出“如果没有地坛, 史铁生是否会一死了之?”让学生讨论, 让文本内涵在追问中向着人性的方向升华, 经过激烈的辩论后, 学生达成了:其实地坛只是催化剂, 即使没有地坛, 作者也不会走向死亡, 因为他内心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地坛”只不过是作者人生的“精彩突围”的“载体”罢了。最后, 教者再打出史铁生的一句话, “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 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智慧”, 该散文的教学就在对三处景色意境的揣摩和研读中落下了帷幕。

因散文家的情思常常是萦回在他们描写的意境里, 故漫溯在散文文本意境中, 便能让散文教学简单易行, 轻装上阵。

对散文文本的鉴赏, 不管是对语言、情感还是意境的把握, 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参与, 而参与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沉进”文本“品”和“嚼”。文本价值的肯定者、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认为, 文本具有独立的价值, 它挣脱了心理意向的束缚, 它是一个不断打开的丰富的世界, 即它的丰富性和深度保证它永远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所以, 王荣生教授所说“散文教学没有方法”, 旨在让一线教师不要用任何条条框框来套众多散文文本的教学, 散文教学的确无“法”, 而教者贵在对一文本的研读、鉴赏中得其“法”。由此可见, 散文教学的道路, 任重而道远, 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教学管理思路 篇2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思路

・・・・・・・・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思路  一、教育教学目标1、把南昌二中初中办成南昌市第一流的初中,成为南昌二中高中优秀生源基地。2、培养文化基础扎实、个性特长明显、思维敏捷、表达流畅、诚实守纪、文明活泼的优秀毕业生。二、目标分解1、文化基础扎实①每学期参加全市统测,优秀率达到50%,及格率达到90%,低分率为0。②中考成绩,优秀率(重点率)45%以上,二中高中录取率25%以上。2、个性特长鲜明①强烈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为南昌二中争光意识特出。②思维活泼,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③性格开朗,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④团结友爱,有友善宽容的心胸。⑤有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学习态度。⑥个人特长有一定提高,而且善于表现。三、目标落实为落实办学目标,老师要抓好三个教育。1、  情感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心是教师之本。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动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禁止训斥、讽刺、辱骂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提倡发现学生闪光点。学生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及时主动报告家长;反对学生一有过错就传唤家长来校的做法。每学年对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家访,三年内对每位学生的家庭都至少走访一次。2、  行为教育:做学生的优秀楷模。   对学生的行为影响最大是老师的人格魅力。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率先做到。①衣着简朴,整洁,仪表庄重。②语言温柔,用词准确。③行为规范,不在学生面前抽烟。④严禁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里进行家教。情感教育与行为教育,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抱负、好胜心、坚持性等)良性转化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好比人的“能源”,智力因素(记忆、思维、排除思维障碍、逻辑推理等)好比人的“资源”,有了足够能源,才有可能充分开发资源。3、  学科教育:做学生的崇拜偶像。学科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决定于学生对学科任教老师的信赖与喜好。对他们崇敬、崇拜的老师所教的`学科,一定学得很好。学生崇敬的老师,应具备以下特点:①见多识广。我们要求老师有较广的知识面,有较丰富的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力求多才多艺。②教学潇洒。a、上课充满激情,课堂教学能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重点能讲透,难点有突破。b、精讲多练。一堂课,讲不超过30分钟,练不少于15分钟。能较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内容生动、形象、直观。重点内容做到当堂过关。c、释疑解难。解答学生疑问(提问),以准确不妄为原则,以快速为要求。确属当时当天不能解答的问题,主动说明“让我认真思考”,第二天主动找学生解疑。d、语言简练、幽默,让学生在愉悦气氛中接受教学。③极端负责。a、认真备课,有针对性。b、认真批改作业,对作业错误之处应有明确批示。作文批改有眉批、行批等。对优秀作业,要有肯定批语,以激励学生保持。要有批改日期。c、悉心辅导。辅导有耐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回答,不能过于简单把学生顶回去。四、目标落实保障1、理念更新①人才观。优秀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好,还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思想、道德、情操、行为等符合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初中生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蒙阶段,要灌输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②质量观。学习质量不仅仅表现在分数高,还要学习能力强。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③效率观。好成绩不仅仅是*加课时多上课就能取得的,关键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要注重教法与学法研究,才能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全面和谐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2、严格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制度,具有法规的性质;严格按制度办事,是依法办事的具体表现。在教学环节上,要严格按教学常规中的各项要求执行,确保教学质量。3、  师德高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真正认识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选择了清贫。有了这个认识,就能面对各种引诱而始终不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4、  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面对新时期对教育的高要求,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过程、实效,进行反思,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研讨,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内容。其指导思想,可以概括成要有四个方面的清醒意识:①对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我怎样能触动我的学生;②对所授学科的特点和意义有清醒的意识:我怎样以所授学科的特点和意义触动我的学生;③对正在讲授的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它们怎样整体地显现,具有清醒的意识:我正在讲授的内容如何触动学生;④对所有这些,怎样通过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有清醒的意识:我所想到的怎样才能做到。

 

影院利润管理思路 篇3

但具体到单座影院,大多数新老影院的票房收入呈下行趋势,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影院随着新增影院急剧增加,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万幕”时代“蛋糕”越分越薄。而且影院建设速度过快,以至一些不及格的管理者“被”坐上影院“一把手”位置,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固有利润流逝。行业发展初期,大部分影院投资者重视票房忽视管理,被影院硬性的高速增長所蒙蔽,缺乏对影院管理的长远关注,导致在竞争加剧时影院“站不住脚”。 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影院利润率显得相当重要。

而利润一般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降低成本和提供收入,是提供影院利润的两个思路,其中有百千万种管理方式。本文提供几个管理思路,仅供业界参考。

细分目标任务

目标管理是实现利润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收入和成本的目标管理。本文以影院票房和会员卡目标作为任务细分例子。如影院年票房目标为1200万元,年新增会员任务12000个。仅从数量看,一般员工很难直接感受到任务的难易程度,特别是新员工。这直接导致员工对年目标任务的重视程度不足。影院票房目标的直接执行者是影院的员工,特别是影院这种没有庞大机构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小型公司,让基本员工清楚了解细分目标,更有利于目标实现。

若换另外一种形式陈述,效果或者就不一样。1200万元的年度目标可以作如表1分解:

如影院管理者告知员工,每个人每小时的工作任务是吸引7.8个顾客购票,那任务就变得清晰简单,更有利于员工接受任务。

同理,每年新增12000个会员任务也可以作如表2分解。若每个小时能有78个消费者购票,两名在岗员工只需要需要完成3.33张会员卡推销,员工也容易接受这样的任务,而且任务感觉非常简单。

影院利润的产生及变化

影院经营的主要成本包括影院租金、员工工资、水电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等。而租金、工资和水电费用可看作是影院的固定成本。而售卖成本维修费、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运输费等可看作变成成本。

影院的管理者应测算影院的经营成本,得出能够平衡成本的最低收入,找到影院的盈亏平衡点。这有利于影院经营管理制定决策。若要提高利润,当然是降低影院的固定和变动成本,提高影院的收入。

收入与成本控制,有利于促进利润变化,以下述收入/成本/利润变化表为例,可以更加直观:假设某公司生产某产品,销售数量为100个,单价为100元,产品成本9000元,销售费用600元,利润400元,共有ABCD4种变动情况(见表3)。

成本与费用的降低与售价的提高,对利润的提升效果很明显(见表3)。但销售数量的提高对于利润的提高效果不大。这个例子的重点是提醒经营者关注成本与收入的细微变化,这种变化能大大的影响利润。1%+1%+1%=50.49%(601.96相对400提高了50.49%),1%的变动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转变教学思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篇4

一、关注重点由“教什么”转为“怎么教”

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部分, 目前教师的招聘、考核与评价多注重看学历, 看学生考试分数。 平时在同行间教学研究时, 重点讨论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即“教什么”的问题。 然而, 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往往成为个人把握的事项, 致使部分教师“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来”, 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事实上, 改变教学方法比改变教学内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改变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 掌握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教学技巧, 学生也有一个重新适应的问题。

一是注重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 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情境等要素。 在准备教学时, 不仅要注重教的内容、知识的逻辑关系、知识讲解的先后次序, 还要注重意外教学现象的策略设计。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充分准备, 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拓宽拓展内容外延, 确保对知识“问答如流”、“成竹在胸”, 完整体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是突出重难点。 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课堂上学生的精力不可能时时饱满, 应通过对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知识结构、学风和心理动因等特征的细致分析, 对照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重难点, 根据内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计划分配, 进而编写教案。

三是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对象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 教育是通过教学对象的学习实践, 提高其积极性, 进而内化为教学对象的精神财富的过程。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要把握层次性、启发性, 使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启发诱导思索, 逐步掌握知识要点, 形成合理的结论, 让教学对象在思索而不是“硬塞”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转换角度由传统型向多元型靠拢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跨上“快车道”。然而, 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写到头”的传统模式中, 或者认为信息化就是把文字通过PPT显示出来的认识之中, 最终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要关注最新理论成果。 近年来, 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 然而, 部分教师仅凭自己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和经验进行教学, 片面以教学的实践性期待理论性。 教师要时刻跟踪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国内外发展趋势, 了解新知识、 新方法, 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 将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发展中, 并将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给学生,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是要注重信息技术。 技术是手段,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 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服务的。 应针对老问题, 根据个人多年的研究领域, 结合新技术如教学辅助技术、互动平台等开辟新领域, 提出新观点, 研究新问题, 为学生的发展拓宽思维。

三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目前部分教师很少受过“教会学生如何学的方法”的训练, 对所承担课程只顾自己教, 按照自己的想法讲完完事, 很少考虑学生的背景和接受能力, 在课堂及课后只看“作业有没有完成”, 对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用了解不多。 近年来, 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等领域都取得革命性的发展, 对如何学、如何教作出许多新的解释。 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立足提高学生智力发展, 养成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及通过系统设计对问题进行研究的习惯, 并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掌握学习方法。

三、善于反省由“单干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授课的结束, 并不意味着这节课教学的停止。 课后反思是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教学, 对教学中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会有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是听取意见。 教师在备课时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请教, 上课时应真诚邀请其他同行随堂听课。 在授课结束之后, 要征求学生和同行们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听取和吸纳有关反馈意见, 适时地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微调, 以满足学生需求。 课后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学生之中, 通过教学交流,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出问题, 对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虚心听取和采纳, 并及时地给予解答。

二是注重教学学术。 教和研是教师的一对翅膀, 缺一不可, 不能偏废。 往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教得好就行, 忽略研究, 更多教师认为研就是论文、 专题, 对教学本身的研究不太重视。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认识, 教学研究不仅应该研究学习理论本身, 还应该将“如何教学”纳入研究范围, 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摘要:教学需要探索和研究, 作者认为针对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表现, 应调整教学重点, 以学术性的方法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思路,“怎么教”,多元型,开发型

参考文献

[1]徐晓枝, 李雪冬, 李虎, 等.军事任职教育浅谈[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教学设计思路 篇5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另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4.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诵读和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一、导入新课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后人却大多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与刘邦相比获得了更多人的追忆,有仰慕、哀叹、同情与惋惜。他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那么同学们有无想过这其中的秘密在哪?秘密主要就在我们今天所上的《项羽之死》这节文本中。(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

解决学生预习与阅读中的字、词、句方面的障碍

文学这事务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周作人《思想革命》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 所以要理解文本的基础是弄清语言(以上过程约10分钟)

三、具体研读 讨论:刚才我们说道项羽被人追忆的秘密,我们想要弄清其中的秘密,必须首先对项羽这个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在该文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项羽?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要理解一个文学形象必须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唯有深入,才能深切感受。文字不是静默的,她有形有声!

补:红楼梦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到戏文时“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深入之法一:诵读

至于三史诸子百家集,本是做出底文章,若不高声读之,如何能得其推敲激昂之势。清 何绍基 《语汪菊士论诗》

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声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沈德潜 《说诗晬语》 深入之法二:想象

我国民间戏台上有副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欣赏须想象。

深入之法三:移情

在鉴赏艺术形象时,移情能使鉴赏者进入角色,进入情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以上引用的内容简单带过,不做过多阐释)引导学生诵读项羽之言,感受项羽之人

(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兴趣的文段。这部分活动可不按文章顺序进行。)问题与补充的内容: 垓下之围部分

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唐 刘长卿

问:项羽在这节中的心情怎样?哪些字能反映?他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悲伤激昂。悲、泣。形象:多情善感。补: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 东城快战部分

问:此部分中项羽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勇猛无敌又自傲自尊。

问:这部分中有三“为”,这三“为”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明确:项羽不存突围之心,愿打一个痛快之战给追随他的部下。更进一步表现了他重情重义心理。

补:文中一呼一叱的细节充分表现了项羽摄人心魄的声威。乌江自刎部分

问:项羽在这部分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知耻重义、从容悲壮 总结:项羽的形象美在何处?

美在深情、美在重义、美在雄健、美在无惧

问:最后一段的开头还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为什么乌江亭长一心想渡项羽过江,项王却笑着拒绝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学生讨论(关于这一点本人查了很多资料均无解读,甚惑之!)这也是李清照疑惑的问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秘密所在,让人追忆的秘密就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为什么?

没有渡乌江,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补:伟大的孤独者的最后决定是选择死。亚里斯多德:悲剧的功用可以净化心灵。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英雄的完美谢幕 ——项羽之死

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上演了英雄主义的最完美一幕——垓下之战。

美,首先就是那人性的激情澎湃。记得当初读《赵氏孤儿》的时候,心不止一次的被撼动。像那些义无反顾地追求自我生存理想和价值原则的人们,是人类永恒的英雄。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许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和心智的进化中,这种快感也基本上丧失殆尽了——试问现在有谁能真正体会得到项羽在乌江边上大喝一声“”时的恣意情怀,想必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涤荡尽所有生前烦恼身后名。现在的我们连追寻这种快乐的勇气也没有了。内心被世俗所束缚,标准由舆论在引领,甚至自己“何许人也”也要在别人口中需求答案。而像刘伶那“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像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更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船买酒白云边”,难能因而可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只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了。因为他们那人性的激情澎湃,所以我们崇拜。

虽然这些人最终多半“潦倒”或者“失败”,可是,谁能不说——就是项羽的死造就了项羽这个万世英雄。如果借着一叶扁舟和几多“江南才俊”,即便“卷土重来”,项羽也不过就是一代君主罢了(多半也是昏君),更何况结果还“未可知”!项羽是质朴的,他张扬着自己的性情,因此他也是幸运的。其实,君主与英雄 ——世俗的成功,权力的拥有,对于生命的意义是需要好好思量的。想起在卢森堡参观美军二战牺牲士兵陵园时的情景,一排排一列列的墓碑,宛如威武整齐的列队;而在墓地最高处的一个,一面美国国旗格外醒目,那就是著名的巴顿将军的葬处。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巴顿死于1945年12月。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美哉!多少年来,垓下之战被人们一次次描绘,一次次感叹。垓下之战快成为纯美的文学意象了。

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想想英雄末路之时,啸声咽咽,楚歌四起。歌曰:“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伤。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甲执戟兮孤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直唱得个个铁血男儿身心俱碎,泣不成声。项羽想必也自知众寡悬殊,当虞姬献舞进酒时,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便知军情有变,于是饮酒赋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泪下。而美人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刎颈以别,为的是让项羽颓然的心再次振奋,断了牵挂,激起雄心壮志。舞已尽,人去矣,殒落在英雄的怀抱。这样壮阔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兵戈铁马,风云叱咤;却上演了这样极尽缠绵的爱情悲剧——一个纯美的典型的文学意象。

自古对英雄美人的感慨,当无出其右者吧!想想,世上哪个男人能不渴望拥有这样的情谊,这样的女子(何况还是美人)。项羽当时痛苦的面容,两千多年后仍旧如在目侧。

遗传分离定律教学思路 篇6

【关键词】 高考;分离定律;教学思路

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在近五年的高考中这部分知识比例占30%左右,遗传的两大定律的应用在近五年的全国高考中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失分最多的也是这块,学好它有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因为遗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遗传分离定律。结合自己十几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现将遗传分离定律教学理念和解题思路总结如下:

上一堂课结束时安排学生的预习,给出预习的提纲,例如了解孟德尔的生平,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过程、现象、解释,找出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形性状、显性基因、隐形基因、杂合子、纯合子的概念,说出如何杂交、自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提问预习提纲中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对重点知识如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形性状、杂交,自交不仅要找出概念,还要结合考题分析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质。例如学习相对性状时马上在多媒体展示:

典例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羊的白毛与牛的黑毛 B.人的黑发与直发

C.人的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典例2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BB B.BD C.Bb D.bb

典例3 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 (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BC

典例4 根据下列交配方式回答问题

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是 显性性状,根据第 组判断出来的。

总结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有 和 两种。

写出1、3、4、5的遗传图解

以上组合中属于杂交的是 自交的是 测交的是

典例5 根据下列组合回答问题(A——正常, a——患病)

写出各个组合的表现型 、 、 、 、 、 。

写出各个组合的配子 、 、 、 、 、 。

写出各个组合的子代基因型 、 、 、

、 、 。

写出各个组合的子代表现型 、 、 、

、 、 。

总结子代表现型与亲本基因型的关系:若子代全部是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若子代全部是隐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是1: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是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以上组合中属于杂交的是 、自交的是 、测交的是 。

最后我选了一个典型综合习题“家族系谱图”先思考所给的问题,再让学生解答,及时总结这类习题的解题思路

例:下面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

(1)该病是 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

(2)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3)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 ,她是杂合子的几率是 。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几率为 。

通过以上典例总结解题思路如下:

(1)先确定相对性状的现、隐性。方法见典例4 或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再确定基因的位置。“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不同双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3)根据显、隐性及基因的位置写出大概基因。例显性个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写为A ,隐性个体写为aa。

(4)根据亲代或子代中表现型填写所缺的基因——隐性突破法或分离比法。

(5)计算概率,强调已知表现型和未知表现型的概率是不同的。

研究声乐教学新思路 篇7

一、善于思考,发现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动力。教学问题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它、完成它;另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声乐教学和其它学科有共性.更有差异。共性是教学的研究对象一致,教学目标一致,对教师的态度要求、责任要求一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学科差异。技能课讲练结合的方法已形成一种模式,虽然学生对练声、唱歌有兴趣,但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老师讲到哪里,她听到哪里,老师唱到哪里她跟着唱到哪里,只有兴趣,但没有积极的态度,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唱法上、技巧上心里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把问题摆出来,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学生”两分家,也导致了学生思维就象一潭死水,象工厂里的机器拨一拨、动一动。我决心改变这种局面,改变教学观念,把讲台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说话的能力,告诉学生任何学科研究都有一个从无效到成功的过程,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做一个研究者,就会从失败的教训中得出有益的经验。声乐课也是如此,每节课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带着求知欲上课,把技能课上成问题研究课、能力培养课;把学生兴趣爱好课变成了师生情感交流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思维变灵了,课堂气氛变活了,教学效果提高了。

二、研究分析,认识问题

发现问题以后,还必须进一步明确问题的范围,找出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行,思路有条不紊地沿着问题的核心展开。认识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占有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如:同学们看过大型歌剧“娘啊娘”,剧情的前后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音乐的跌荡起伏,大家不仅亲耳听到,也亲眼目睹。此剧中的主题歌“娘啊娘”,旋律深情委婉,感人肺腑,使人回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唱出真情,唱出韵味,我换了个讲法,首先提出三个问题:①简单叙述剧情;②描述娘的形象;③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演唱。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体会人物的内心表现,通过对剧情的深入了解,为进一步演唱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抓住实质,点评问题

教学中,根据学生识别问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首先明确学生回答问题、判断问题存在的差异,而后做出点评:点评问题:1、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能把剧情说清楚,但缺乏情感;要求学生讲解剧情,不需要华丽的词汇,而是用朴素通畅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能打动人心和吸引听者就可以了。点评问题2、描述娘的形象,学生用淳朴、勤劳、刚强、善良等词汇把娘的性格特征描述得恰得好处;点评问题3、通过讲述剧情、描述人物个性、领悟“娘啊娘”主题曲的特点,理解地方戏的内涵,很自然地说出了此曲的演唱情绪,把一位普通母亲的伟大胸怀,母子间的切切深情,牵肠挂肚、难舍难分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抓住了中心思想,所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基本到位。但还应继续努力,整个分析过程缺乏内在的情感联系,还需要在即兴的语言表达方面下功夫。教师抓住实质问题做点评,在肯定和认可中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能力。

四、反思结果,总结提高

结果反思是解决问题学习提高的最后一个阶段。每节课后反思所讲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促进师生间的共振。帮助和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反思是研究的进一步.总结是能力提高的关键。声乐课换思路讲授,换观念引导,学生求知欲望越来越强,上课情绪越来越高,师生情感越来越深,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把单一的声乐训练课变成了实际能力操作课,这样学生不仅会唱,而且会说,会用声乐语汇去挖掘和表现歌曲的主要内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歌唱。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收益快,教学目标完成的也好。

谈谈历史教学新思路 篇8

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体现:一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符合历史学科的内在逻辑;二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符合教育学的内在逻辑。

一、如何设计课堂设问

有效地启发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 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有效设问是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设想一堂历史课:

情景一:从头至尾都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历史知识与概念, 教师一相情愿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对还比较生动的话, 或许学生可能会记住教师讲授的部分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的个人魅力不足, 教学语言比较乏味, 只可能导致学生哈欠连天, 昏昏欲睡, 即使不想睡觉的学生, 也是思维停滞, 思维分散不集中, 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根本不知教师所云。

情景二:一节课中教师只有寥寥无几的一两个问题, 或者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无疑而问, 学生根本无需作答, 又或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不当, 学生无从思考。以上这些情况, 教师虽设计课堂问题, 但并未精心设计, 提问不到位, 甚至是无效提问。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是令人乏味的课堂。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将设问贯穿于教学始终, 此方式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应找准教学的核心内容。历史知识内容纷繁复杂, 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设问, 才能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增强问题的深度和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不是处处而问, 时时而问, 而应在关键处设问。

二、问题设计要遵循“三问”

第一, 问什么———从学生已有的

理论与研究

--------

知识经验中选取素材, 创设情境。情境是问题产生的基础, 问题与情境结合,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意义。从认识论上来看, 人类的认知规律是由近及远, 由已知到未知, 而历史则是过去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 历史的过去性与人类的认知规律存在矛盾。在教学中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创设情境, 从而化解历史与现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隔膜,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现在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两个层面的意思。“现在进行时”是指现实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属于直接经验;“过去完成时”是指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 但学生已经了解掌握的知识, 属于间接经验。

第二, 如何问———问题的指向明确, 并给学生提示思考的方向。因为学生可能会有一些历史知识的储备, 但是受到年龄阅历, 抽象思维能力的制约,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会存在感性、片面的一面, 因此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一般而言, 设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 但课堂教学的目标却不能仅仅关注“思考了没有”, 追求表面的思维活跃, 还要进一步追问“是怎样思考的”, 聚焦思考的力度和效度。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如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 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中我们看出当时北宋的综合国力是什么样呢?”老师引导, 可以从北宋版图、战果、合约内容等方面分析。学生回答:“北宋国力不强盛。”教师补充学生的回答:“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在设计问题时, 要对课堂内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 要朝着自己要求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大而空的问题, 会使学生无从下手, 使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所以问题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方向性、明确性。

第三, 为什么问———锁定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繁杂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两道难题。如何锁定教学主题, 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设问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要使方法适当, 即要凭借方法所决定的行为体系去实现所求的结果。”“为什么而问”就是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方法设计“问题”的思维导向, 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历史课“教学主题”的认识。

三、问题设计要及时总结、自我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有效引入、适时指导、耐心听取、正确评价。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学习的本质上来讲, 感知是学习产生的表象, 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 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没有问题, 学生也不会深入思考;没有问题, 学生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的目标更明确, 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加强高校管理新思路 篇9

一、改革高校管理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作为指导性文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了国家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该纲要指出,想要改革国家教育体制,就要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从中央颁布的众多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教育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了民族的进步,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面对党和人民的期许,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成为了一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矛盾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大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要驱动力,衡量高校教育水准的指标便是内涵型的发展要素。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决定了内涵发展是否可以实现。

2.实现高校科学合理发展的驱动力,就是要做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从当今全国各大高校对本校的教育管理情况不难看出,极大部分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且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并成为高校实现科学合理发展的驱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实现高校科学合理发展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要高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已经引起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他们开始把学校中各项章程的完善工作列入日程。规章制度是指导性的文件,它们决定了学校能否实现有序的制度化建设。随着教育形势不断的变化,改革工作也在不停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适应发展状况的新要求,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逐渐完善该校的管理章程,明确处理各大事物的流程,规范各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以此实现学校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它与政府、社会息息相关,同时高校内部也存在资源、权益、责任、义务等的定位与分配问题,由此可见,高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一项庞大、杂乱的工程,更是一项比较难处理的敏感工作。大多数的高校都选择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作为推进高校改革的出发点,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做到稳妥、有秩序的推进。然而,即便高校管理改革的推进在各大高校中具有很高的关注程度,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高校管理制度改革还处于兴起阶段,对实际案例的探索尚且不够,也没有一套系统的研究理论,所以各高校在这个领域依旧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大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涉及到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了高校内部各管理层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确立政府与高校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我国政府不仅要担负好管理高校的责任,更要服务于高校,这就要求政府处理好指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做到指导为主,尊重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而现今,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出现了很多干涉性行为,监管力度在某些方面又达不到要求。从而,政府必须要明确其对各高校管理的责任,以指导为主,加以合理的引导与规划,在需要时提供拨款、信息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等帮助,做到监督管理不能越界,行政干预尽量减少。

2.确立社会与高校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服务社会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各大高校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以夺得更多、更优越的社会资源,达成和其合作的目标。想要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培养各大高校自主发展的意识,确保大学拥有坚定的自我教育管理发展逻辑,不会随随便便的因外界的影响而迷失,始终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也要做到在发展中不被社会孤立,努力和社会联系起来,从社会发展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从中收获到更多的发展资源与发展源泉,提高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3.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施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高校内部必须就这些问题进行调整、改革,包括对运行机制的调整,以及对管理构架的改革。协调好高校内部各大权利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做到由党委领导、校长任责、教授教学、民主化管理。

由于高校不仅受到政府、社会、市场力量等的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各大权利之间相互作用的内部制约,高校作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包含了领导、行政、学术、监督等的多因素相融合的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已经在行政管理体制与政治领导体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改善,但在学术体制中依旧展现得相对模糊,尚且不能将高校学术组织的特点明确的展现出来。所以,依照当今的形势来建立新型的高校管理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建立的管理体制,决策权力的规范应该由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需要其权衡好行政权力与决策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的规范需要由校长负责,权衡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权力的规范应该由学术委员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多元学术管理体制负责,不仅要权衡好学术权力所包含的内部关系,也要对行政权力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全员监督机制要做到党内监督结合教职工监督,确保各体制规范、科学、民主的运行。其中的核心是党委领导,关键是校长负责,根本是教授治学,保障是民主管理。

三、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高校内部的治理问题是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同时要提高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调整好治理结构,将“激发活力”、“民主管理”、“教授治学”、“完善章程”作为制度改革的重点。

1.合理调整高校决策权、行政权、学术权以及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区分清楚领导体制、行政体制以及学术体制,适当的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进行分离,凸显出学术权力所占的地位。明确好各部门做事的规则,包括党委决策、商议各大事项的规则,校长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各学术组织的职责所在。

其次要做到权力的分散与下移。为了使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提高学校办学的活力,能更好的适应政策的变革,时刻保持着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把一些学校内部的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同时,不仅要扩大党内的民主,也要积极发挥包括学生会、教代会等在内的其他组织的作用。

2.高校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改进。高校的章程不仅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体现并总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工作方法等。一套好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将国家的法律法规与该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也融合了该校的教学、管理经验,无疑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首先要将现有的大学章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工作。章程是高校设立的根本,它规定了一个学校的运行及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了各个岗位职员的职责,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为了提高科学化水平及决策的效率,应该制定符合各大高校特点的决策议事规则。

最后应做到与时俱进,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章程。

3.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应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到管理改革工程中来。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好依靠教授治校、确保学习质量的要求。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师生与科研教学,给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氛围。要在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发挥好民主的作用,走好人民群众路线,从而凝聚起广大师生的力量来发展学校。

高校聚集了全国许多的人才,是智慧的源泉、前沿科技的创始之地,它有适应于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变得更加大众化、普及化,高效管理也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规范,与时俱进、顺应新形势,有序地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教育发展在中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更完善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调整高校的治理结构进行切入,有序地做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关键词: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高校

参考文献

[1]刘媛.新时期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5):221,182.

[2]潘峰.以学生为本开拓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路[J].现代营销,2013,(3):121-121.

幼师化学教学思路探讨 篇10

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1.1 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 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 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 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 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3) 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4) 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5) 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6) 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 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 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 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 但必须有所依据, 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 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 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2) 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 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 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 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做准备。 (3) 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

1.2 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 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几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 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 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 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 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 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 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 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 加深理解和记忆, 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学习《盐类的水解》一节, 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 提出:碱酸盐在水溶液里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溶液都可导电, 所以碱酸盐的水溶液都是电解质溶液, 那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都一样呢?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讲盐类的水解, 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 效果不言而喻。

1.3 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 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 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 还可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特别要注意的是,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 认真开展实验设计, 让学生动手实验,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系统

幼师化学课程是在幼师一年级开设的基础文化课, 学生从初中升入幼师, 两种学校在管理体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幼师教师己不再整天跟在学生的后面, 因此许多学生会有松懈现象, 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再者一年级学生没有毕业后就业的紧迫感, 于是自发学好化学的动机不很强烈。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注意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内在动力系统。

化学学习的内在系统是指除了智力、能力等认知因素之外, 决定化学认知活动效率和特点的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系统, 它们是一个整体, 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化学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 (1) 发动系统:主要由化学学习需要、兴趣、动机等因素组成, 具有激发、启动等作用。 (2) 维持系统:主要由化学学习中的情感、情绪和意志等因素组成, 具有维持、调节、稳定、增力等作用。 (3) 定型系统:主要由性格、气质、能力和化学认知风格等因素组成, 形成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个性特征。 (4) 引导系统:主要由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组成, 在最高层次上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化学学习中发挥作用, 是高级调节系统。

实践证明, 内在动力系统必须跟认知系统协调地发展, 才能使化学学习顺利地进行和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在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时, 要不忘通过设计来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积极的学习情趣,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支持良好智力品质的发展。

2.1 激发化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发展思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 就会使思想或注意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假如学生能对化学产生兴趣, 就为其他设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就会对化学事物的感受既敏锐又牢固, 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 产生愉快、满意等情感体验, 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教学时,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1) 实验。在做完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后, 没有急于开新课, 抽出1~2课时做一些趣味实验, 如“美丽的水中花园”、“魔棒点灯”、“火山大爆发”、“白纸显字”、“变色瓶”等, 做一些探索性实验, 如水中燃烧的蜡烛等, 激发学生探究神奇化学世界的好奇心,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联系实际。化学是一门具有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在化学教学中, 从生活中入手, 介绍化学的发展对人类衣、食、住、行的贡献, 新材料的研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化学是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 我结合化学教学, 增加了一些化学领域的奇闻轶事、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如“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保”、“烹调与化学”、“居室中的化学”、“水与资源”等, 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大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 让学生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化学。

(3) 直观手段。化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决定了化学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录像、化学图表、模型、实物标本、日常生活用具等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向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并通过多渠道, 多形式, 多侧面传输给学生,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情趣横溢。

这一系列做法的结果是, 大多数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喜欢上我的化学课, 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师交流时的状态、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会有很大的转变。有的学生, 特别是一些化学成绩差的学生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2.2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化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 决定着化学学习的激发、强度和方向, 是形成化学学习内部准备状态的重要部分。教育心理学专家刘克文深入调查我国中学学习化学的动机, 他根据动机对学习化学的推动作用强弱的顺序, 把中学生学习化学动机分为六种基本类型:认知动机>崇高理想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义务动机>受阻动机>依附动机, 其中认知动机是影响学习化学效果的主要动机。我多年来在幼师进行的化学学习动机调查的结果与这一调查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社会和教育条件是影响化学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因素, 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以及个性特点则是影响化学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条件。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意义, 明确化学与生产、生活、小学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关系, 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培养学习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注意满足学生的缺失性需要, 使学习需要及时地向高层次转移等, 都是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策略。

2.3 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

化学学习中的情感是在认知化学事物时对学习行为起制约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 常常表现为对化学事物或者化学学习活动的好恶倾向和心理感受。认知决定情感, 而情感影响认知, 整个化学教学过程总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着, 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 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来学, 积极情感在化学学习中有较重要的作用。求知欲, 对化学的热爱, 化学的美感, 爱国主义情感等都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化学学习动机并主动地学习。而且积极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 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促进化学学习迁移。在化学学习中, 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形成和发展理智感、品德感和美感会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积极情感的榜样有着重要的示范、表率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 以许多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为例子, 如: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舍勒与氯气的发现、凯库勒与苯结构的发现、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诺贝尔贡献与诺贝尔奖的由来、我国化学家合成牛胰岛素等, 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以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有利于幼师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和发展。同时, 本人注意开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用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用强烈的感情期待来诱导学生积极情感的发生, 为学生创造体验积极情感的条件, 努力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情感环境, 促进学生将积极情感由内心体验向外部行为转化, 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学前教学专业化教学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幼师化学教学思路为研究对象, 针对教学设计, 笔者从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 而后笔者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系统方面进行了探讨,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师,教学,教材,质量

参考文献

[1]靳林爱.浅议化学教学与实际的结合[J].科技资讯, 2009 (14) .

创新管理思路,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篇11

关键词:管理思路;管理质量;管理理念

苏联著名学者说:“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校长在整个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校长,有啥样的校长就有啥样的学校。21世纪对学校、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校的第一负责人,我深感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因此,作为一名校长,怎样探索新教育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方法,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下面谈谈我在小学管理方面的几点浅显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深化,基础教育的管理理念也有了新的变化,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校长,我们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进程,要想真正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就应该站在时代最前沿,大胆创新,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树立正确的学校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和质量观。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自身管理

作为一名校长,要想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就应该不断学习,不能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而挤掉学习的时间。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以便于了解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和政策,以便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参加教育学术研究,并结合教育体验写成文章,以便于取得更大进步;积极到先进地区参观访问,以便于深化自己的内涵。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有一首歌叫“团结就是力量”,光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注重领导班子品德修养建设,以便于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以便于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注重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建设,以便于让领导班子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近几年,我们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到一个学校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有校长、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家长等,这些人对一个学校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赏识每一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要求教师赏识学生,同样道理,我们校长就应该赏识每一位教师。因为一名教师只有得到校长的赏识和肯定,才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地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教学的快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除了满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需求外,还特别注重对教师的情感照顾,以便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我常常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给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以便于教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便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

三、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就是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和智慧,因为教本课程、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体系,作为一名校长,就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自主开发具有选择性、灵活性、校本性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学校除了编写“教学案”,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外,还积极开发了“经典诵读”“我是小厨师”等特色课程;除了学校广播操,还组织了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系列活动;我校还常常利用课外时间举行乒乓球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

四、拓宽德育管理渠道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只有积极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我总是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以便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落实德育工作,真正实现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以便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利用一些社会资源,比如,定期聘请模范人物作报告、建立“生产基地”、到敬老院搞爱心活动、祭扫烈士墓等。学校只有充分重视德育工作,让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德育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总之,新形势给教育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把握教育规律,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相信,只要我们校长与时俱进,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综合管理素质,我们的教育质量就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何世权.创新学校管理思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贵州教育,2011(02).

高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的创新思路 篇12

关键词:高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创新,临床经验,病情观察

1 建立并完善逐层负责带教管理体系

对高等临床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管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因此,需要有统一的安排部署,建立逐层负责的带教管理体系,防止出现无人带头领导和无人负责的情况,保证学生临床实习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同时,要匹配具有相应带领实习资质的医生或护士进行指导,其实保障学生们的临床实习质量。

2 做好带教队伍的培训

2.1 务实理论培训

对于带教队伍来说,要加强其理论培养。理论水平的高低,对他们指导的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教学水平的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医院要务实强化带教队伍的理论培训。定期让带教队伍进行集体学习、研讨,对当代护理领域前瞻性的学术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学习,结合高校、医院、国内国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研讨分析,提高带教队伍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院外专家、教授到医院进行授课,强化带教队伍理论知识的学习。

2.2 做好技能培训考核

高等护理临床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对带队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有着很高要求,而且对其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求带队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专业技能素质和经验,掌握全面的临床护理技能知识,同时医院也要做好对带队教师的考核和把关。激励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技能素质,这样才能保障带队教师的培训质量。

3 落实基本教育及培养

3.1 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院规章制度学习

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掌握和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现代社会医患关系的处理,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加强对学生们职业道德的教育,尤其是如何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做到贴心服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为患者着想。另外,还要对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学生进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因此,这些实习学生即将进入工作岗位,提前了解并掌握医院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加有利于他们做好准备,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合理约束和规范自己的工作态度、待人处事行为等。

3.2 适应医院临床环境,做好心理调节

带队的教管医生或者护士,要及时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讲解清楚医院的基本概况,让他们了解自己实习的环境,并对他们日常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学生们尽快缓解压抑紧张的情绪,让他们一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临床观摩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熟悉程度,向他们介绍一些处理临床护理事务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锻炼自己的护理工作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护理专业学生们树立起对临床实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心理调节和掌握处理一些棘手护理难题。

3.3 培养学生的护理礼仪,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护理专业学生在经过临床实习之后,就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日常的换送药品、打针、输液等,更多是与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其中,尤其是和患者的直接沟通,需要掌握一定的礼仪,因为患者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对话、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声音、态度等。带队的教管人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礼仪,将礼仪的主要内容、特点、遵循的原则等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讲述,包括仪表着装、交往举止、沟通礼仪、公务礼仪等基本常识,使护理实习学生了解了在护理过程中提升品位修养和个人魅力的技巧。这样才会让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护理规范礼仪,并且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打下基础。

3.4 操作能力的培养

带教老师首先让护生从理论上熟悉操作程序,再通过实践掌握。第一遍操作由带教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第二遍开始由护生独立操作,老师帮助完成。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再让护生强化训练。每次操作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帮助他们成功,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3.5 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各个病例不尽相同,病情也是瞬息万变。因此,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及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合格护理人员必备素质。护生刚步入临床容易出现简单和片面思维,有较重的依赖性。必须认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强调“三查七对”“定时巡查”等重要操作原则及工作规程。并应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指导,并且举一反三。通过这种紧密结合临床的训练,使他们在积极独立观察和处理临床上常见的、突发事件上学以致用,并从中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4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实习医院要定期由院内专家及外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内容丰富,包括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某些疾病的治疗进展、沟通技巧等。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人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要结合医院和临床实习护理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习学生安排为期2个月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和严格考核。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程,专门在院内抽调一批知识渊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组成了培训师资队伍,对医疗和护理人员分别进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过关后,合格上岗。

5 评价临床护生管理

临床实习带教是护生走向患者、服务社会,成为高素质护士的重要过程,在不断总结临床实习带教中的经验及教训,以提高护士临床实习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白衣天使。通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的放矢的带教,使护生尽快掌握本科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护士角色。详细向临床实习学生们讲解了不同的护理技巧,内容充实,通俗易懂,真实客观,实操性强,开阔了临床实习护理领域的视野,对提高护理人员介入护理水平和理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外,通过后期的评价管理,激励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在离院返校时基本符合一名准护士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静,高敏,张会敏,等.护理临床教师现存问题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102-103.

[2]王红松,池建淮,袁娟.新时期高校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13-114.

[3]陈燕华,余兆兰,王英.我国高校护理学生临床能力及其评价工作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9-11.

[4]吴英,任辉.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1,25(1):20-23.

上一篇: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下一篇:厌氧处理牛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