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一体化

2024-10-03

初高中一体化(精选12篇)

初高中一体化 篇1

摘要:海南师范大学自2013年开始, 与海师附中共同开展的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以回归教育本真为理念, 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 深入研究我国“初高中一体化”思想产生及发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构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多样化、综合性的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体系, 实行以学生个体发展最优原则的弹性学制, 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并多样化实施课程。初高中一体化的实验研究既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也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初高中一体化成为基础教育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针对海南省基础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海南师范大学自2013年9月开始, 在海南师范大学林强校长和附属中学陆荣基校长等领导的大力推动与组织下, 集大学学科教育研究的专家与附属中学优秀教师, 以及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等于一体, 在省内外调研比较、反复研讨的基础上, 于2014年9月正式展开了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目标与任务

为了践行海南师范大学“走进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 彰显教师教育办学特色, 初高中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组历时一年多对中学阶段各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管理方式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 打通初、高中在课程内容和学制等方面的壁垒, 减少学生在应试上耗费的时间, 培养学生想学、好学、乐学的自主发展意识和有效阅读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挑战其学习潜能、拓宽其知识与文化的视野, 发展其独立思维能力和个性, 提高其道德修养与综合人文素质, 使学生成为健康、阳光、自律、有理想、有爱心、有担当、心智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之才, 为基础教育科学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累经验, 为海南省乃至我国教育改革探路。

二、构建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有效的课程实施。我们在认真研究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整合初、高中各学科教材内容, 将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知识间的整合, 高中知识向初中渗透, 初中知识适当延展等形式进行设计, 体现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特点, 实现初高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提高学习效率。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活动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组成, 三类课程同时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内容, 体现三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基础型课程按照国家课程计划从量上开足, 从质上开好;同时从改革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 对基础型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 突显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 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验班特色的形成, 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探究型课程以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 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多样化地实施初高中一体化课程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课程的多样化实施是初高中一体化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对话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初高中一体化教与学的主旋律。主要进行分类、分段的课程实施办法。基础类课程按照学科逻辑分科设置, 从中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完整地开课或分段开课。在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基础上, 加强心智培训, 设计演讲、辩论、考察和游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营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 开展多样化学习, 为学生展示自我、理解他人搭建平台。阅读课尝试将阅读作为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采取汇报、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 聘请专家进行阅读指导;个性化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该类课程教师配置视具体内容和形式而定。尤其是实践和游学课程, 在假期中开展活动, 通过游历自然和人文景观, 丰富体验, 应用知识, 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 养成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四、实行以学生个体发展最优原则的弹性学制

根据不同学生发展情况, 初高中一体化实验以4年为限, 实行4~6年的弹性学制, 取消或缩短中考复习环节所用的时间, 以实现学生初高中学习无间隙过渡。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和生涯规划选择毕业时间, 可以是4年中学毕业, 也可以选择5年或6年中学毕业, 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前途关怀。

五、开展初高中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改革

海南师范大学出台了《开展“初高中一体化”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在海南师范大学与海师附中之间引入一体化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目前, 实验班有2个教学班, 78名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实验的领导、老师和研究生等有50余人, 形成了高校研究者与中学一线教师协同合作的良好格局。优秀的师资团队, 是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基本保障。

海南师范大学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尝试, 不同于一般学校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心理所搞的精英教育, 是建立在可以普遍推行基础上、着眼教育未来的创新实践, 是一次比较全面、合理、科学的改革尝试, 体现了高等院校与中等学校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担当。

初高中一体化 篇2

2013年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根据我市中小学岗位评聘一体要求,就今年我校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专业技术岗位竞聘要有利于启动活力、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突出工作业绩,以绩取人;稳定教师队伍,激励竞争;注意向一线任课教师倾斜,照顾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

二、职称评聘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2、工作小组:

组长:XXX

成员: XXX

三、人员范围

20XX年底前取得中小学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尚未聘任的在岗教师,以及今年符合中小学中、高级评审条件的教师。评审中、高级教师需符合任职资历等条件。

四、评聘一体实施办法

今年施行职称评聘一体,评审通过即被聘任。原中、高级待聘人员与参加评审人员一起进行量化考核,按上级给定名额推荐,待聘人员被推荐即被聘任,评审人员通过上级评审即被聘任。

五、评聘程序

㈠形成方案阶段

1、学校成立9—11人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我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小组成员一般由校长、部分中层和教师代表组成,教师代表不少于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方案。评聘方案应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进行综合考虑,要充分考虑到任现职以来德、能、勤、绩的各个方面。打分构成要素中师德、工龄、各类荣誉、教育教学成绩等标准及权重设置应科学合理,要能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反映教师敬业精神和真实业务水平。

评分标准和计分办法

学校评聘中、高级职称评选办法拟定量化细则,按得分高低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的指标,优中选优,依次确定推荐申报中、高级职称人员。评分细则如下:

(一)学历分

研究生学历20分研究生结业17分

本科学历15分专科学历10分

注:只记最高学历,以学历毕业证书原件为准。取得学位另加1分。

(二)工龄分

每年2分。

注:交参工时的最初学历证书,工龄按2007年工资套改的工龄计算方法计

算。

(三)评聘年限分

1、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聘任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满五年,从聘任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的第六年开

始,每超一年计3分。

2、晋升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

聘任中小学二级教师职称满四年,从聘任中小学二级教师职称的第五年开

始,每超一年计3分。

3、聘任中小学中、高级职称:

已获得中、高级职称资格,在聘任时,从获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第二年开

始,每年计5分。

注:第1、2项以单位首聘书为准;第3项以资格证书或上级公布文件为准。

(四)荣誉及获奖分(四至十一内容均为任现职以来承担工作和获奖情况)

说明:1——10项累计计分,1——2项每项累计计分,3——10项每项只

记最高分。任现职以来,一年内获得多项政府或部门荣誉,只记最高一项。

1、综合荣誉分

国家级综合荣誉:20分 省级综合荣誉:15分

市级综合荣誉:10分 县级综合荣誉:6分

注:综合荣誉是指任现职以来,受政府或代表政府表彰的荣誉。

2、教育部门、其他部门荣誉分

教育部门:

国家级部门荣誉:15分 省级部门荣誉:10分 市级部门荣誉:6 分

县级部门荣誉:4 分校级荣誉:2 分

其他部门:

国家级部门荣誉:13分 省级部门荣誉:8 分 市级部门荣誉:4 分

县级部门荣誉:3 分注:部门级荣誉必须为经过学校推荐上报后颁发的荣誉。

3、科研课题获奖成果分

获国家级计12分获省级计8分 获市级计5分获县级计3分

注:科研课题须经学校逐级上报,并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验收通过。

相同课题只计最高一项,不同课题可累计分。课题负责人计全分,参与者按1/

2计分,且参与者均承担并较好完成相应的子课题任务。

4、学科带头人分

省级学科带头人:10分市级学科带头人:8分县级学科带头人:

5分

5、泰安市人才递进培养工程获奖分

泰山功勋教师6分泰山名师 5分泰山教坛英才4分泰山教坛新星3分

6、教学能手分

省级教学能手 6分市级教学能手 4分县级教学能手 3分校级教学能手

2分

7、优质课获奖分

国家级优质课 一等奖计10分,二等奖计8分,三等奖计7分。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计 7分,二等奖计6分,三等奖计5分。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计 5分,二等奖计4分,三等奖计3分。

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计 3分,二等奖计2分,三等奖计1分。

校级优质课一等奖1.5分,二等奖1分,三等奖0.5分。

8、优秀教案、说课、课件、录像课、教学案例、指导类获奖分

获国家级一等奖计4分,二等奖、三等奖计3分。

获省级一等奖计3分,二等奖、三等奖计2分。

获市级一等奖计2分,二等奖、三等奖计1分。

获县级一等奖计1分,二等奖、三等奖计0.5分。

注:以上获奖仅限于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

9、教师技能比武获奖分

获国家级技能比武 一等奖计7分,二等奖、三等奖计5分

获省级技能比武 一等奖计5分,二等奖、三等奖计3分。

获市级技能比武 一等奖计3分,二等奖、三等奖计2分。

获县级技能比武 一等奖计2分,二等奖、三等奖计1分。

10、公开课、示范课分

省级公开课、示范课计5分市级公开课、示范课计3分县级公开课、示范

课计2分

11、骨干教师加分。省级8分,市级6分,县级4分。

12、“桃乡英才”加分3分。

13、兼职教研员加分,省级5分,市级4分,县级3分,聘期内有效。

14、由学校推荐或派出参加的上级组织的单项活动所获荣誉,计 1分,可

累加。

15、创造发明加分。每项专利1分,可累加。

(五)发表论文、出版论著、论文获奖分

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分

发表论文要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著作、教材要有统一书号

(ISBN),其他部门以盈利为目的的论文、论文集不能作为晋升的依据。

在国家级教育类报刊上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计5分。

在省级教育类报刊上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计3分。

在市级教育类报刊上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计2分。

由国家级出版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5、3、2学分;省级出版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3、2、1学分;市级出版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2、1、0.5学分。

论文获奖分

获国家级一等奖 4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

获省级一等奖 2分,二等奖、三等奖1分

获市级一等奖 1分,二等奖、三等奖0.5分

获县级一等奖0.5分。

注:发表论文、出版论著、获奖论文三项中只计最高一项。论文、论著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无关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不计分,内部使用读物不视为论著。合作的论文计分按作者人数均分。

发表论文的报刊级别做如下界定:《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以及教育部主办主管的报刊为国家级。大学、各省教育厅主办的报刊以及各学科学习报、辅导报为省级。

(六)成绩考核分

任现职以来,考核结果优秀累计计分,每次计4分。

注:以考核表原件为准。

(七)担任班主任分

每担任一年班主任记1分,累计计分,没有上限。

(八)担任备科组长分

每担任一年备课组长记0.5分,累计计分,没有上限,同时担任班主任的分别计分,没有上限。

(九)民主评议分

由学校职称评聘委员会成员根据报名者的政治思想表现、完成任务情况、主要工作成绩、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取量化计分方式,满分为10分,领导小组占60%,工作小组占40%。

(十)岗位分

正校级 9分 副校级 7分中层正职 5分中层副职4分

注:①不累计计分。②所在岗位均以现岗位为准。

操作程序

(1)个人申报。

(2)参评者提供自评材料及必要的证明材料,由办公室送学校职称评聘委员会核实。

(3)学校职称评聘委员会评估。

(4)张榜公示评审计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根据排名先后决定推荐名单,如总分相同,按第(四)项荣誉及获奖分的高低排序;若总分仍相同,按工龄分高低排序,再按年龄大小排序,年龄以个人身份证为准。

公示范围和期限:对拟确定评聘人员进行为期五天的公示。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学校按照教育局审定审批后的方案组织实施评聘。打分时要公开个人各类记分依据。可在教师代表监督下公开打分。

2、打分后,公平公正确定拟评聘人员。

3、对拟确定评聘人员进行为期五天的公示。

4、公示无异议后,填写《拟聘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同时上报电子版)及聘书。

5、携带相关证件(毕业证书、资格证书、聘书、继续教育证、计算机合格证等),报教育局、人社局审核审批,办理聘书和增资手续。

六、评聘要求

1、工作要求。教师评聘涉及教师切身利益,操作时从教师个人工作业绩出发,不能掺杂任何倾向性因素。要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做到六公开:指标分配数公开、工作程序公开、评聘方案公开、记分证件公开、记分办法公开、评聘结果公开。

2、程序要求。严格按照教育局规定的评聘程序进行,不得简化程序,不能走过场。

七、公示要求

公示范围:全校

公示期限:五个工作日

八、不能评聘的几种情形

1、现脱产学习或借出教育外工作、不在相应技术工作岗位满一学年者;

2、在评聘期间,有重大技术责任事故,造成极坏影响者;未解除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及其以上处分的专业技术工作者;

3、评聘期内,病、事假时间累计一年以上,现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者;

4、正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而未结论者。

5、评聘过程中,不服从安排,寻衅滋事,造成恶劣影响者。

九、补充说明

1、图书、档案、卫生等其他系列的职称评聘参照本方案执行。

2、本方案中若有违背上级相关文件,以上级文件为准。本方案自校教代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4、学校组织职称评聘委员会,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为校级干部和部分中层干部。学校职称评聘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职称评聘工作。

方案解释权归学校职称评聘委员会。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写作和阅读应该是高中语文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项了,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种能力,必须花时间去积累培养,还要勤加练习,因此要使语文不拖高考的后腿,开展阅读写作课非常有必要。

一、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谁都不想平庸,可总是有人在自己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加入到庸庸的行列,只知盲目从众。然而经历了丰富阅读的人生就大有不同。它会对生活思考,对生命思考。人会在阅读中一次次进步,一点点长大。”高考的高分作文往往都是不同凡响的文章,而不同凡响靠的就是见识,就是日积月累的阅读积淀。”从这些大家的经典畅谈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联。其实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写作文的能力。要使学生“自能作文”,阅读是基础。阅读与写作能力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的原则,阅读是作文的根本,作文是阅读的结晶。

二、教师要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学习语文离不开课外阅读积累,而这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过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因为阅读积累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并且写出优美的句子,最终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由此可见,课外閱读为学生构建了一座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1)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流的话题展开,让学生做一些模拟练习,只需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尽快地从机械模仿、创造性模仿过渡到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2)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同时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优秀的文化品质。

三、传授文章写作方法,促写作技巧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名篇佳作从欣赏角度进行教学更容易讲透,可学生对此常提不起兴趣,认为这些属名家所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此,就要力求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消除高不可攀的想法,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然后逐步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例如《我与地坛》,讲解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从景物描写中悟出生与死的哲理;比如《林黛玉进贾府》,特别要强调的是环境的描写,并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鲁迅的《故乡》和《孔乙己》,让学生总结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让学生有个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加入环境描写。又如学《金岳霖先生》、《老王》这样的文章,特别突出了人物细节的描写,怎样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描写才是细节描写,紧扣学生作文描写人物往往满足于人物笼统抽象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细微的形象这一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借鉴课文进行人物描写的训练,比如《拉面师傅》、《时装店的老板娘》。针对学生描写的人物大众化的问题,特意让学生读了读《祝福》和《林黛玉进贾府》中有关祥林嫂、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眼睛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一个人物不同的遭遇眼睛描写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要想描写一个人物内心的变化可以抓住人物眼睛来描写,同时也总结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描写出来的眼睛是不一样的,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四、模仿文段,活学活用

写作需要模仿。我认为真正的范本不一定是那些优秀作文,也非浩如烟海的名家作品,那些触手可及的课文就能对学生的写作带来帮助。

《故都的秋》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综合使用了听觉、触觉、嗅觉和内心感受,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展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因而在赏析课文的语言时,我就要求学生综合多种感觉,从校园中选取景物作片段作文训练。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写好了:秋天经落花最美,落时次之。而落花,又是以石榴花为最。石榴花开得热烈,总在初秋,就累积起一树胭脂,最是要等到秋风寒下来的那一刻,才开始扳下火红为红的花瓣,先是一两片悠悠的试探,然后不及半天的功夫,就已然是步步芳华。这些在泥土上再次盛开的石榴花,如同新娘子耀眼的嫁衣,华华丽丽地铺了一地,她们用死亡的壮烈拒绝怜悯,她们安安静静的等待,等待秋阳瘦了胭脂,薄了蝉翼。这一段文字就运用了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以及内心感受,使校园之夜渗透着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众多周知,语言的学习必须要把读和写联系起来,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当然也不能例外了。阅读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够巩固和检验阅读所收获的知识。作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认识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密切关系,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迁移就是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引用,而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的迁移不仅具有可行性,还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刘彦辰.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职业技术.2012年1期

初高中一体化 篇4

一、“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1. 让学生进行预

习, 初步确立学习目标。预习是学生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学材料的学习活动。通过预习, 应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 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与方法, 弄清哪些学习内容自己能理解, 哪些还不能理解。

2. 让学生进行交流, 以进一步调整与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上, 通过学生之间交流预习情况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不但能让学生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而且教师也能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增强了教师导学的针对性。

3. 分组合作, 自主探究。

分组时,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以六至八人为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与评价。每个学生可畅所欲言, 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对本课内容的看法, 并在小组内形成对相关问题共识的基础上, 提出新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各小组学生可有理有据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以各种形式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并提出本小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出现的新问题。在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交流, 还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教师点评不应一味地去追求一致的结论, 更不能把早已设定好的结论强加给学生。点评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

4. 达标测评。

教师可用试卷形式 (或其他形式) 进行达标测评。测评试题的设计应以能力立意, 题型要多样, 要有一定的梯度, 其难度、长度等要适中。教师可把事前准备好的试卷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限时作答。而后, 教师及时作简明点评, 点评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5. 达标小结。

为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一方面应依据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尽量把当堂课的目标结构化、系统化, 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另一方面, 还应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肯定取得的成绩, 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1. 运用“教学案

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教案具有封闭性、保守性, 从教案的制定到使用的全过程, 仅局限于教师一人,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具有开放性、导学性, 它要求教师在上课前, 把教与学的方案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运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时而听, 时而读, 时而记, 时而思, 时而交流, 时而作答, 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历史学习中去,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运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

初高中一体化 篇5

【课前自主复习】

1.重金属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泄漏、农药的广泛使用、工业废水中的酸碱盐的排放等

2.汞、镉、铅、铬富集汞镉

3.含N、P的化合物蛋白质洗涤剂和不合理的施用磷肥

4.由于水体中的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蓄积而引起的污染水华赤潮

含磷洗衣粉

5.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6.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一级、二级和三级。水质状况和处理后水的去向

7.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明矾聚羟基氯化铝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等

【自主研究例题】

1.A2.C3.C4.D5.C

【小高考链接】

1.A2.D3.混凝杀菌消毒

4.杀菌消毒A13++3H2O

【自主检测】

1.C2.C3.D4.B5. C

初高中一体化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70-1

一、语篇分析理论

胡壮麟的《语篇分析理论》(1994:138141)认为:“语篇分析指向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的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也就是说语篇分析是立足于整篇文章,重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还原作者组织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二、阅读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用眼睛看并领会其内容。阅读时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然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它是一个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和控制的主动过程,也是一个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通过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来获取直观信息,然后在大脑中对所获取的直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一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辨认、记忆、回忆、联想、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甚至再创造等。

三、写作

写作并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一些关于写作的知识和方法,或是盲目地仿写。它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准确的书面语言和恰当的模式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过程。写作是写作者内外多种因素的交融和综合。写作者要恰当有效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不仅需要有较为丰富的阅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认知能力,还必须具备驾驭语言、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技巧的能力。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写作者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并不断地巩固和训练来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实践活动是写作者有意识的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语言知识的内化、写作技能的养成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离不开写作的实践活动。

四、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结合运用了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法、提问法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方法。

五、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

由于受不同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学生用英语写文章时,在语篇结构上常常显得重点不突出,段落无主题句。针对这种问题,可以先从篇章结构着手,强调明确的框架。这类命题作文的结构可概括为:introductory paragraph(thesis)—some supporting details—conclusion。一旦确定了主题句,随后就应该用支撑句来辅助表达主题的思想,而每个支撑句都应从不同侧面推进主题。在一个段落中,主题句引导全段,支撑句作重点的发挥和补充。每一段的支撑句应相辅相成。

另外学生在语篇衔接上往往表现出行文缺乏连贯性。韩立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指出:语篇的生存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指语篇中通过某种手段把语言结构和语义上互相依赖的语言成分构成统一体。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语篇连贯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汉语往往强调思维的连贯,汉语的表层结构强调语义的连贯性(coherence),这种连贯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一定的语法手段或其他语言手段来表现;英语则更强调语篇的衔接性即形连(cohesion)。英语形连的特点体现在语言表层结构上,强调上下层次衔接的前后照应。它通过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逻辑联系语,使文章在表层结构上衔接。其衔接手段主要有替换、省略、词汇照应、连接关系等。句子或段落间的逻辑联系是由一些过渡词语来承担,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语篇中的那些表示顺序、列举、说明、比较、转折、推论的词语并加以积累,学会活用,将为学生的实际英语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讲完一些范文的篇章结构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练习。比如学完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后,可以给出如下题目: How to get ready for the CET4?教师在给题目时,要注意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否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开始时,重点强调篇章布局而不是用词的准确与否,同时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一些过渡词语的使用,尽量使文章过渡自然而不生硬。在学生词汇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尽量要求他们用词准确而且达意,从而从总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六、结语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体化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由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的热情也进而高涨。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上不会再像以往那样被动,而是会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同时,好的学习习惯又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的课堂,不仅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重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London, 1975.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Timothy Ⅱ.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95.

初高中一体化 篇7

一、普通高中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分解标准,确定目标

课程标准各领域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与锻炼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服务于课程目标,其本质目的是促进学生达成课程标准各领域的目标,实现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价值,因此,课程标准各领域的目标是构建高中三年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总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在研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延用、替代、拆解、组合等策略构建高中三年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总目标。

延用策略:就是利用一对一对应关系,将明确、具体的相关内容标准,直接延用成为教学目标,如“评价体能测试的结果”等。

替代策略:利用一对一对应关系,以某一主题替换内容标准中的关键词,形成教学目标。如,对于“自觉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用“所学篮球的技术与战术”替换“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形成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总目标。

拆解策略:利用一对多对应关系,将某一内容标准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的细项指标,形成教学目标。如,可将“较好地掌握球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的技术与战术”中内容指标拆解形成“篮球运动中运球、传球、投篮以及二攻一、一防二等技术与战术”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与具体。

组合策略:是指合并多条内容标准,或将多条内容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内容作为教学的焦点,形成教学目标。如,可以组合“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按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制订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计划并予以实施”三条标准,形成“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订个人篮球锻炼计划并予以实施”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策略构建的教学目标,可以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引领一体化教学活动,形成基于标准的教学。

(二)整体规划,架构体系

普通高中的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但是由于其实施并不独立于学校体育课程之外、实施条件要求更高,而且普通高中体育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仍有国家与学校规定的其他项目课程需要学习,因此,学校需要在制订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等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篮球一体化课程体系。

1. 要系统规划高中三年的篮球课程,明确篮球课程在各年级、各学期、各阶段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中的具体安排,确定篮球课程在各个学期中的教学时数。

2. 系统规划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如,体育课主要是基本技战术的学习与运用、体能发展的练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安排篮球学练、考核、比赛以及体能练习等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主要是基本技、战术学习、改进与提高,发展体能练习,跑操、广播操等内容。

3. 要确定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以“选项分层”或在选项的基础上进行分班的组织形式开展篮球课程的学习,以保证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实施的一体化篮球课程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见图1)。

(三)内外相融,编制纲要

1. 课程纲要的编制

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编制课程纲要是对将要实施教学的整体设计。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贯穿整个学期,具有连续性,因此,课程纲要应以学期为单位编制为宜,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内外相融,一是指课内外教学目标的相融,要根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提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教学总目标的延用、替代、拆解、组合等策略构建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内外一体化,充分发挥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统摄作用。

二是指教学内容的融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打破课内外界限,将基本技战术、规则与裁判法、体能练习、学习小组内比赛、学习小组间联赛、班级联赛以及课程评价活动等内容统筹安排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大课间活动主要安排体能练习、篮球操练习、学习小组内比赛以及为比赛而准备的改进练习等,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课内外一体化。

三是指教学时间的融合,要把体育课、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中篮球及其相关联活动的时间,纳入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时间中,以此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

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可以运用“聚点、定线、铺面”的策略。

“聚点”,首先要“定点”,要依据目标和学生实际,依托教材,选择基本技、战术作为课程内容的基本点;其次,要对照教学目标,明确其教学要求及教学需要达到的深浅程度,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并通过开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对抗性练习与教学比赛等作为技能纵向发展的教学内容;第三,以纵向发展的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拆解与衍射形成与之关联的基本知识、技能、体能等内容,即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以推动学生所学技能的纵深发展。如,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高一年级篮球课程内容的基本点,在比赛中熟练运用是其教学目标与要求,从纵向看,“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行进间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侧身跑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消极防守的对抗练习——积极防守的对抗练习——相应规则的教学比赛”是其纵向递进的内容;从横向看,侧身跑、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传接球等技术以及相关速度、力量等素质练习是横向关联的内容,是技能纵向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们共同形成了篮球课程内容。

“定线”,就是依据项目与学生特点确定教学主线。可以以运动竞赛为主线,通过“尝试性教学比赛——诊断性教学比赛——总结性教学比赛”,联结起相关知识与技能、体能等内容的学习,使教学的各个部分形成有机整体;可以以战术意识培养为主线,通过“项目介绍——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瞬时决断能力训练——技能演示——动作完成”由表及里,使学生在对所学战术的“了解——理解—见解”过程中,将知识与技能、体能等内容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

“铺面”,就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认知规律和学生实际将确定的教学内容嵌入教学主线中,形成有序的教学面,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梯度。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总目标,切合学生实际;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切合学生实际,并形成纵向衔接、横向关联、课内外交融有机整体。

(四)评价联接,促进学习

1. 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因此,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评价既要对学习过程作出判断,也要对学习结果作出判断,通过评价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为教师调整教学、学生进一步学习及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供依据。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构建篮球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见图2)。教师可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技评与达标、量表评价、纸笔测试等手段,收集与反馈学生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方面的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改进学习以及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供依据。

2. 篮球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

首先要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细化学习纲要目标,形成若干具体的技、战术和情意表现等方面细项指标,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其认知要求,然后从中选出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学习评价内容。所谓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指与篮球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其次是设计评价任务。评价活动的设计既要能保证学习目标的全面覆盖,又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并与教学策略交融,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单个技术、组合技术的展示、游戏、比赛以及对抗性练习、特殊规则的教学比赛、正式比赛等作为评价任务,从中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是确定评价标准。教师要分析评价任务,明确其要素及其特征,如比赛中技能运用、体力、比赛成绩等。接着用行为动词对其进行描述,先确定最高水平,然后确定中等水平,最后确定最低水平。然后通过合理的类型呈现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复杂性程度较高的评价任务,分项式呈现较为适合,而复杂性程度一般或较低的评价任务,整体式呈现较为合适。

(五)选项分层,融合实施

选项分层是实施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为学生深入学习篮球提供了机会,为不同层次学生实现不同发展目标提供了时间与空间。融合实施就是以篮球课堂教学内容为核心,对其进行拓展与补充,使课内外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据此开发、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练、赛的互动过程。

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可以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选项分层教学,将每周的体育课分别安排在上午第3节和下午第8节,这种安排可以实现上午的课堂教学与大课间活动在时间上的联接和内容的衔接, 使各年级篮球选项班的学生在每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都有1~2次进行篮球学练活动与体能练习,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升了活动质量。

对于篮球课程教学实施,一是要通过异质或同质分组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小组,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篮球基本知识、技战术等内容;二是要以所学的某一技战术为核心,设计特殊规则的教学比赛,通过制订相应的比赛规程,实施选项班内各学习小组间的联赛,并将学生的比赛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之中。如以所学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为核心,开发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得3分、其他投篮方式得1分的半场四对四比赛;三是以考核内容为核心,将规定必测和特长选测内容作为校园吉尼斯挑战活动的内容,形成评价活动与校园竞赛活动的融合,选项班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也完成相关内容的考核;四是可以将球性练习、脚步动作和运、传、投等基本动作融合形成篮球操,也可在球操中融入太极等其他课程元素形成篮球操,为学生的篮球学习打实基础,也可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展示与表演,增强学习与锻炼的自信心。

二普通高中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成效

(一)渗透体育课程文化,使教学活动更加规范

问卷显示,选项班学生对这种模式教学的认可度达100%,对教学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7%上升到99%,出勤率由过去的92%上升到100%。这是由于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打破了课内外的壁垒,每节课的教学都具有明确的目标、融合的内容和一致的要求,使体育课的课程文化得以渗透始终,改变了原来课外体育活动“目标不清、内容随意,要求不严”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转变了参与的态度与行为,使篮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有序、更加规范。

(二)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使教学活动更具质量

问卷显示,选项班学生能根据要求积极参与学练与竞赛活动的学生由原来的81%提高到9 5 %,认为技能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达89%,同时2014—2015学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29%,由选项班学生组成的校男、女篮球队在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因为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及专长发挥提供了平台,校外篮球教练员、校内其他学科篮球特长教师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高品质的场馆建设等,使校内外有限的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篮球教学活动之间的目标对接、内容衔接、评价联接,拓展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与学、练、赛的良性互动,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发挥出“1+1>2”的现实效应,增进了学生健康,提升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质量。

(三)改革校园体育竞赛制度,使教学活动更具特色

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改革校园体育竞赛制度,要以多样性、小型性、趣味性、考核性为原则设计各类篮球竞赛活动,并使其成为课程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教学实施的纽带。通过特殊规则的竞赛和正式比赛等系列活动,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引路、启思、诱疑,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明确自身不足、提高技能水平及实施课程评价。丰富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了学练的能动性,活动中学生表现得更为认真与自信,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特色。

三、普通高中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要优化资源配置,创设课程实施条件

普通高中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学校场地、师资的不足,学校可以在较为宽敞道路的一侧安装简易篮球架,通过外聘篮球教练员、其他学校篮球教师以及动员学校其他学科有篮球特长的教师参与教学指导与管理,满足篮球教学的需求。

(二)要收放结合,放而不滥

教学中既不能把每一节课都上成体育课,也不能把每一节课都上成体育活动课,要收放结合、放而不滥。“收”就是要保证学生知识与技战术学习的时间;“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小组能自主选择学练内容与方法进行改进练习和参与各类竞赛活动。

(三)要合理选择比赛内容与时机

各类竞赛活动是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所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比赛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不能脱离学生技能水平,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因此,比赛的设计与实施要有目的性与渐进性。

(四)要提升优秀学生的裁判能力

竞赛的实施需要裁判,且裁判法与篮球规则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增强运动体验,因此,要将裁判法与规则纳入到学习内容之中,可先从提高班学生入手,由于他们篮球运动水平相对较高且有威望,对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易上手,能够为比赛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灵活加以运用,才能使教学符合学校实际,切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在积极的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具体功能和整体功效,才能使篮球教学更为生动、有效,篮球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戴珂.王宏宇.杨晓峰.等.球类专选课“联赛制”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5.11.

[3]高嵘.杨慈州,张建华,高航.当代运动教育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初高中一体化 篇8

一、教学案一体化的涵义和优势

1. 教学案一体化的涵义。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教学案, 通过教案与教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 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为了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教学案一体化更注重了具体教学流程中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 但并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 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教师在教学案圈圈点点就可以代替教案了。没有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全面分析和研究, 没有教师对教学案各个环节的精细化设计, 是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出现的, 也正是基于此, 我们教案中的具体环节还是要认真地落实, 只是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2. 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

一体化教学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重学生的自学, 促进学生由先学, 再到会学, 从而学会学习, 学会探索,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资源共享。

在教学中, 我们备课组老师做到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有好的资料、好的主意应毫无保留地交流、讨论, 我们坚持统一教案。在集体备课开始前, 中心发言人把单元整体教案、课件拿出来, 其他老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及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改。在个人备课环节, 大家有好的资料、素材, 都会拿出来共享, 有时就直接放到英语组QQ群中。我们备课组绝对不允许教师个人私自跟本班学生单独印资料或者购买资料。

2. 认真选题, 把好练习的质量关。

教师把好习题的质量关,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在选题上, 我们从多种途径精选了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题, 限时完成, 保证质量。让学生在应试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高中阶段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分辨能力, 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

3. 疑难辨析。

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 采取在教师的点拨下, 层层领悟最终引导出结果的方法。对于教学案中的经典例题, 我们一般不给出学生现成的解答分析, 而是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去解题 (可讨论) , 在此期间, 教师可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4. 精讲精练。

我们反对题海战术, 课堂精讲和精选练习材料是我们备课组又一特点。集体备课解决精讲的问题。精选练习是我们课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从各种材料中精选出有价值的题目精练。

5. 达标训练。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 其效果如何, 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课堂上老师可随时面批部分同学作业。一方面, 学生通过完成测评试题, 检验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可根据测评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甚至错误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制订补救措施。

6. 总结提高。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 虽经过自学和讨论相结合, 但获取的认识是零散的, 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 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 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通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 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联系图, 使之系统化。

三、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成效

1. 夯实基础, 发展能力, 教学案编写富有成效。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是不是做些练习就算完事了呢?这么做的话, 我们老师是不是省心又省力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是不是有利的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此我们决定自编一套复习资料。从模块一到模块十总共35个单元, 单元重点和难点都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做到教学案一体化。每个单元的学案由两部分组成:重点单词和短语, 以及重点句型。重点归纳总结词汇的词义和用法, 并适度地扩大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由点及面,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常用词的基本用法和常用搭配。特别是那些用法和词义繁多、搭配能力强的常用基本词汇, 尽可能做到训练到位、熟练运用。归纳复习之后, 再配上高考考点及对应练习, 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个人反思, 名师指导, 教学效果凸显。

我们英语备课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全组教师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中去, 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实践,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总结。

总之, 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合一, 能够激活日常教研, 激活课堂教学, 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劳动, 减轻学生由于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取得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夏谷鸣.高中英语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期

初高中一体化 篇9

一、一体化教学的运用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高中英语一体化教学的根本准则, 只有将英语看作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才能在教学中整合各种英语知识,采用灵活教学法对英语知识进行转化、教学。高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与知识相比,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一语言的交往技能,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必不可少。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深刻把握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将听说以及读写进行结合教学。

二、一体化教学目标

1 . 听说一体化的教学目标。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英语教学,然而即使经过了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仍旧无法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阻碍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则是教师听、说模块的分割教学。由于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口语技能的考核,重视听力考核,因而教师习惯采用大量的听力训练供学生进行练习, 以期提高学生听力部分的成绩。

学生长期处于这一模式之下,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口语能力,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惧怕用英语进行交流。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创新“听说”教学目标,归纳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出现的惯用错误,根据这些错误有针对地进行口语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推动听说能力的综合提升。

2.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孤立读和写的教学目标:将英语读的目标设定为通顺、 流利地进行文章的阅读;而英语写的目标设定为英语作文的撰写。这种目标的设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以及英语作文的写作能力。但是在专项技能提升的同时,学生依旧无法提升自身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创新听说一体化目标的同时,我们也要转变传统的读写一体化目标,将读写一体化目标与西方特有的文化相契合,进而进行整合教学。

三、一体化教学策略

1.听说一体化教学策略。所谓听说一体化教学,就是将 “听”教学模块与“说”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通常的做法就是逐句对学生进行听力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口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听力难点的掌握程度,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例如,我们在讲解《school life》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学校生活相关的单词以及短语,如“deskmate、my math teacher、teaching building”等等。在播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阐述,而在学生阐述之前,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对学生的阐述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只需要学生复述听到的内容即可;而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则要求学生在在复述的基础上,根据这些单词进行语段的口述。如“My deskmate is....He is cute and fat.....”而教师可以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录音,进而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口语发音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引入,在实现了一体化教学的同时也实现了“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新突破。

2 . 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读写教学一体化,就是将 “读”教学模块与“写”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首先,教师要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朗读,并在这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文章的撰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进行阅读讲解。例如,我们在讲解《Back to the past》时,首先,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这一章节中的教学难点以及重点。 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朗读。紧接着,我们可以组织一场演讲比赛,比赛的主题就为 “If I go back to the past”,要求学生在自主进行演讲稿的撰写,并用上这一章节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等等。

初高中一体化 篇10

1、当前高中英语阅读及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学生的应试能力很高, 但是应用能力不高。高中学生面临是高考带来的压力, 所以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做题问题不大, 正确率很高。但是让学生去接触一些阅读的材料和文章, 或是让学生去写一篇具有主题要求的文章, 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好。学生对于词汇和信息的掌握还是不够的, 不善于将语言应用于实际当中。

教师在授课时只是一味地教, 学生接受知识也是一味地学。虽然课改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强调学生记住词汇、句型、语法等等, 学生在学时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 却不能对知识有效地灵活运用, 课外的知识也是知之甚少。阅读量达不到一定程度, 写作的水平是提高不了的。

高中学生重视的是分数, 忽略了英语的广泛阅读。教师在教学时, 注重课本的内容和知识, 没有引导学生去打开自己的阅读面, 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所以学生的阅读量不够, 对英语的体会和理解也不深。知识储备量达不到要求, 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2、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中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阅读是一个积累过程和语言输入的过程, 输入的量到达一定的积累, 在输出时才会出口成章。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的范围大了, 写作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英语的学习是个慢慢积累过程, 积累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等等, 学生应在阅读中去熟悉这些知识的用法, 培养自己语感;在阅读中积累对人文的认知和感触, 方便在写作时对主题的准确把握;从阅读中找到能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技巧, 学会如何在写作中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3.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 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产生对文章阅读的欲望。例如在学习Festi-vals一课时, 教师可以以一首有关节日的歌曲来开始上课, 提问学生这是关于什么节日的;然后可以先和学生聊聊中国的节日有哪些, 国外的节日有哪些, 提问学生喜欢的节日, 国内和国外的节日有什么区别等等问题, 激发学生想要学习和了解这些节日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提高阅读量, 为写作储备语言知识

学生在阅读中接触的词汇多了, 对词汇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运用时就会信手捏来。作为学生要去主动阅读一定量的英语文章, 自己做好积累, 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汇可以先通过上下文的语意推断出这个词的意思, 然后再去查询字典, 这样对词语的掌握效果会更好。在遇到一些经典的结构和句型时要记录下来, 并且尝试用到写作中。作为教师先对教材进行详细的讲解, 尤其是重点和难点, 英语的教学中没有专门的写作课, 所以教师在教词汇以及用法, 词性的转化时,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分析, 去归纳总结。可以要求学生去记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把词语运用到造句上, 多进行句子转化、翻译、仿写等练习。

3.3 归纳文章结构, 为写作合理布局

教师在教阅读的过程中要多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 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促进学生写作时的布局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有很多种, 比如议论文、叙述文、说明文、小说诗歌等。不同的写作文体在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以及写作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要仔细地分析, 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应用。教材内容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 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分析, 体会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结构, 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例如The necklace一文, 以项链为线索展开, 从借项链到丢项链到还项链, 文章的连续性衔接很好,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仔细认真地解读文章。

4、总结

初高中一体化 篇11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效果实现策略

一、实现高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未来英语学习与写作奠定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与积累中不断探索与发现,采用好的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以及语句的理解能力,这样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写作的主题和要求进行扩展,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没有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起来,而是分离开来进行教学的,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更缺乏相应的英语写作水准。针对高中英语教学来说,一方面阅读与写作两者都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教师也是推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关键。有效地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与扩展能力,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才能提高对短文或文章的阅读能力,认清思路,活跃思维,为英语写作提供准确的词汇、语法和语句。

二、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现策略

1.提出问题引发联想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身作为引导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发生改变,而是将每一单元作为一个主题,以此来增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短文时,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短文阅读,并对不同的段落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中发现英语短文的规律性,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框架,并将课堂阅读中积累和学习的知识充分展现到写作中。

2.阅读总结,提取相关内容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其潜藏在深层次的内容信息,对整篇文章的知识点以及重点语法、语句进行整理,并花一定的时间强化和巩固,这样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很好的利用这些重点内容与信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整理文章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对文章信息的利用,从而把学生阅读与写作综合在一定,加以锻炼,既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并总结和归纳知识点以及文章整体的框架结构,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3.采取仿写的方式

对于高中生来说,对英语文章的理解与语法运用能力还不够完善,在开始写作时,必须加强文章的阅读能力,同时可以采取仿写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为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创造条件。学生应该从方法、挑战、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写作,对相关问题的方法利用、问题的挑战性以及问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就能够对文章结构框架、规律、组织语言以及语法语句上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在写作过程中完整地表达出来。通过对作文进行仿写,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框架结构的掌握、语法语句的应用能力,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阅读扩展

实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英语信息的摄取,在巩固与加深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有选择性的阅读课外英语书刊。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对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英语表达行为,使英语写作的素材增多,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提升,进而实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不仅仅体现在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还能将阅读、总结、分析、扩展等方式综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加缜密、准确。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高中英语进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利用灵活地思维将阅读中的内容写出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晓春.论如何实现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1).

2.罗琼.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3(12).

多维一体促进高中体育教学 篇12

1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偏差

在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学仅仅是体育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很多高中体育教师已经能够改变传统的的教学理念,在现在的教学中,能够把健康教育和体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仍然有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这门课程的性质有一些误解,对教学理念拿捏不准。例如经常在课堂上将健康知识进行强化,反而将体育课程的相关技能弱化,这样一来,使得学生们在体育课直接表现的机会和时间都大大减少[1]。除此以外,笔者还发现现在的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非常少,在课堂以外甚至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流和接触,这样的氛围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提升。

1.2 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轨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高中学校仍然会出现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校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并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来安排课程的。例如,一些高中在开设体育项目时,种类较少,必修课仍然以球类和田径类项目为主,还有一些学校增加了健美操的项目,但是这些仍然满足不了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项目的局限性,有的只适合于男生运动,这样一来,更缩小了学生的选择。

1.3 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

目前的体能测试成绩计算仍然沿用的是单独核算的方式,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有很多学生除了在体育课内的成绩以外,还有课外锻炼、奖励加分等,这些都没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忽视了对课外体育运动的培养和认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育所提倡的健康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定量评价较多,对定性评价重视不够。这些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需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1.4 教学硬件和软件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目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因此导致在体育教学中,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很不完善,相对落后。在体育硬件设施上,主要表现在体育器材不足,体育场地不够用,学生们想去锻炼身体,但由于场地限制,很多活动不能很好地开展。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也会出现体育器材损坏、闲置等现象。在体育软件设施上,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在开展运动时,缺少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相对大学来说,高中阶段的社团活动还很不成熟,缺乏相应的体育活动社团,这样一来在校园中也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大大减少了学生们锻炼的积极性。

2 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

2.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这门学科一直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更是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任。因此,高中体育课程更是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加学生的健康体质作为根本目标。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健康教育,将体育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拿捏好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在课堂上的时间分配比例[2]。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并且学生们也感兴趣的保健知识,融入到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休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体育运动保健指导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体育和健康的关系,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时还能够掌握必要的体育保健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今后的体育锻炼实践中正确运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 改变教学方法

2.2.1 增加多种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增加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增加表演化、模拟生活化、游戏化等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在教学中,简化运动规则,降低动作难度,使其适合高中学生的训练强度。除此以外还要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使其能够从多维度讲授体育课程。

2.2.2 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多媒体在表现形式上,声形并茂,是一个有优势的教学手段,因此高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一是在可以补充大量体育基础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奥运会的体育赛事,在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的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是可以演示一些较难的动作教学。例如在演示鱼跃前滚翻动作教学中,在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时,对于“跃”的动作要领难以完全领悟,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真人演示慢镜头动作播放,让学生按照“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等5个动作要领进行仔细观察与揣摩,在室外课教学中成效明显提升[3]。

2.3 合理分配体育学时

在课内时间,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合理分配学时。例如,在第一学期,可以开设必修基础体育课和体质达标测试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把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以便于达到教学效果。如果遇到天气情况,刮风、下雨、下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排适合这些天气的体育活动项目,尽管在室内上课,也不要忽视体育课程的授课质量,培养学生全面锻炼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2.4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来确立的,围绕着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思想、健身能力的教学目标,打破高中体育的传统评价方法,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综合的体育教育行为,将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建立一个新的高中体育评价体系,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综合的评价。

2.5 加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

第一,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能运动,各个学校的体育场馆应该实行开放政策,且开放的时间和设施也要符合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第二,运动设施和运动器械也要丰富多样,同时需要对体育场地和设施增加投入,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高中体育也在日趋走向完善化,针对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该文从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策略分析,从而找出优化的相应对策,使学生在增强体育素质的同时,加强了身体素质的锻炼,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体育这门学科一直都以较强的实践性这一优势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改进以及完善,高中体育也在日趋走向完善,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却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也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显露出来了。该文从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策略分析,从而找出优化的对策缓解问题。

关键词:多维一体,高中,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北.高中体育实施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199.

[2]费永清.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改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2):184-185.

上一篇:终端安全下一篇:生态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