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法(精选6篇)
四轮法 篇1
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英语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全面系统、完善深化所学知识的关键环节。重视并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英语基础知识, 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且还能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的目的。要想提高中考英语的成绩, 采用良好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 要研究近两年的中考试题, 了解中考信息, 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训练;其次;要依据《中考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 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夯实基础。复习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但笔者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的新特点及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四轮复习法”作为毕业班的总复习方法。因为要复习四轮, 所以就要与时间赛跑。对于农村中学来说, 一般在初三下学期开学一个月后才会结束全部课程, 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供复习, 因此, 四轮复习必须安排得非常紧凑。
所谓“四轮复习法”, 是将中考总复习科学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轮单元考点基础复习, 旨在帮助学生对初中各个单元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 (市质检前, 40天) ;第二轮专题复习, 旨在帮助学生针对中考大纲的要求, 对初中语法项目分类精细复习 (25天) ;第三轮大综合复习, 它是中考前的反复实战演习, 旨在加强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对于帮助学生熟悉中考题路, 加快答题速度, 稳定考生的考试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 (15天) ;第四轮综合模拟, 考前调适。此轮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 增强考试信心 (10天) 。由此, 先全面学习, 后进行重点复习和适应性考试复习;先着眼全面, 后突出重点, 实现点面结合, 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系统全面又有所侧重的复习, 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从而考出优异成绩。下面笔者就这“四轮复习”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轮复习:对课文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重点是以课本为依据, 按照教材顺序, 归纳语言点, 讲透语言点的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常用句型和课本对话等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要多做配套练习, 多反思自己的错误, 如自己错得多的是哪个语言点、哪一类型的题。每次从七年级接新班级的时候, 笔者都会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 用于记录自己做错的题目、错的原因、正确答案及相关知识, 记录完后, 要每天拿出来看看, 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只要翻阅“错题本”就可以实现对薄弱环节的有效复习, 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在复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和基础知识的过关。
第二轮复习是分块复习, 是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词汇 (构词法, 名词, 代词, 形容词, 副词, 冠词, 动词, 介词) 、语法 (宾语从句, 状语从句, 定语从句) 。这一阶段的复习应力求保基础, 抓中档, 争高分, 稳住好学生, 积极鼓励并转化差生, 重点抓中等生, 要做好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工作。任何一份完整的中考试题, 都是由一定比例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组成, 特别是对中等生, 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 对一些无能为力的难题当舍则舍;而对那些中上等生的要求则不同, 在保基础的前提下, 还应再要求他们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 通过抓中档, 力争在中考取得高分。排除错题, 减少错误率是复习语法的好方法, 复习时, 要对学生平时理解不深、练习不够、运用不当的语法项目进行重点复习, 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语法错题本, 把平时练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抄在本子上, 反复琢磨, 直到弄懂为止。
第三轮大综合复习要求突出重点, 牢固掌握。在总揽教材,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相应地提高要求, 进行系统整理消化, 做到抓住重点,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要求学生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予以重视。同时, 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培养其记忆能力。第二轮复习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如果知识掌握不系统、内容混淆、互相干扰, 解题时就容易判断失误, 做错题目。因此, 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应防止简单的重复, 反对面面俱到, 而应遵循精讲多综的原则, 做到讲、练、评结合。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 帮助他们理解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同时又要针对历年中考题型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从中考题型来看, 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强。2011年的听力考查分有30分,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适量的听力强化练习, 不能光顾着对语言点的归纳总结而忽视了听力的训练。此外, 近几年的考试逐渐加强了对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听力中的短文理解和听短文填表、完形填空、综合填空、阅读理解 (四篇) , 任务型阅读都是以短文的形式出现, 这说明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还要求结合文章大意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 这几类题型有必要进行专门性的操练。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书面表达所占分值较重, 在第一、二轮复习过程中应该多加练习, 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可以要求学生缩写课文大意, 写日记, 或适当对一些图表进行写作练习等。
第四轮综合模拟, 考前调适。通过前几轮的复习, 学生在知识的储备及能力的形成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适应中考要求, 提高应试技巧, 本轮复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练习, 做到知识和能力考查并行。教师要根据当年中考考点和要求, 自编中考综合试题, 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操练, 以提高其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对学生以前易错的题可再次以试题的形式出现, 进行最后的查漏补遗。然后, 再转入模拟训练阶段, 精选5~6套题进行实战演练, 这不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考验, 更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的训练。只有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考试气氛, 才能训练他们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通过上述四轮复习,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反复的复习和强化练习, 由浅入深, 既有点的知识, 又有面的综合, 使知识系统化, 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
总之, 教书育人, 教无定法, 复习也无定法, 但只要认真分析中考形式, 把握中考动向, 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知识、基础过关, 系统归纳、巩固练习, 专项训练、总结规律, 综合模拟、查漏补遗等过程一步步地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信心, 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张玮.中考总复习详解手册[M].长春: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
[3]方可.名师伴你行:中考总复习综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0.
四轮法 篇2
2013年的中考号角已经吹响,目前,我校的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总复习阶段。结合我校学生学习情况,本着回归基础,回归课本,综合拓展的理念,在学生综合实践运用方面下功夫,力争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水平。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计划扣住重点,实行四轮复习,抓好三次模拟考试,重视质量分析。以下我根据我们学校在这些年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实践及自己的一些体会,来谈一下我校是如何进行初三英语总复习的。
一、明确指导思想,团结合作,制定详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既然要备战中考,那么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必不可少,从历年中考试题来看,要求愈来愈高。单从单选题来看,已经由过去简单的句子变为了较为复杂的长句,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认真分析了考纲,反复研究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争取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把基础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备战中考中我深刻体会到一点,备考要打团体战,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年级的整体备考效果。
第一轮——专题复习,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我们按考纲要求的语法项目(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由易到难,对各个语法点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梳理,去粗取精,制定成讲学稿发给学生进行训练。尤其是历年中考中出现率较高的语法项目,如: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冠词、代词、形容词的比较级、主谓一致、同义词辨析、日常交际用语等知识点进一步查漏补缺,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语法课一定要精讲,讲细,讲透,这个阶段以各个语法点基本用法为主,不能搞偏题怪题。对于一些学生易错易混的语言点,如名词部分的名词作定语时名词用单数,如shoes这个词一般情况下都以复数的形式出现,但在shoe shops中的shoe作定语时则用单数,但在短语“women teachers”中前面的women也要变为复数,对于这些特殊的例子,我们要求学生平时用本子整理出来强化记忆。所谓学习要乘热打铁,我们整理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然后分类成专题加以训练。在训练中坚持做到归纳、总结、记忆,让每个学生都建立错题记录本,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语法过程中,复习几个语法内容后,进行一次小测,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加以补缺。
第二轮——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教材是中考命题的基础和重要依据。这一阶段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主要是按教材顺序如1-3单元为整体,归纳基础词汇、重点短语、常用句型等,句型和单词都是按词性分类或是和某个话题有关的归为一类。这样学生在记忆的同时强化了对词性的认识,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罗列出基础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但语法点复习无须过细、过深、而且要注重单元前后以及课本之间的整体联系,对每一个语言点尽量做到归纳完整,并通过配套练习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强调每日早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每天早自习在教室里大声朗读各教材的单词表、听力材料或课本对话或短文,也可以是七八年级中的重点词汇与重点句型,目的是加强学生语感,这项工作对于学生提高听力和补全对话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其次早读我们加大了听写的力度,让学生过好词汇关。当然复习阶段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复习完每册教材我们进行一次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轮——专项复习,突破重点
对听力部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各种题型进行训练。在经过前两轮复习后,学生们已经对基础知识点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结合这个阶段的专项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如拼写词汇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之一,针对此现象我们把所有考纲规定的单词整理成题目让学生训练,这种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单词的拼写,也提高了他们对句子整体意思的理解能力,特别针对学生容易忽略的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等问题进行训练。对于听力和阅读要坚持考前一个月多听近几年中考真题和多做阅读理解,并研究听力阅读题型,把听力和阅读中的难题归纳出来,如听力中时间问题,阅读中的概括中心思想问题,都是学生失分率较高的题型,将他们整理成单独的试题让学生练习。在书面表达方面,要求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和连贯性,九年级学生应尽量多用从句来描述,一定要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和书写规范,给学生各种类型的优秀范文,利用早自习的时间集中背诵。
第四轮——模拟训练,总结方法
有了前三轮的基础,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要求我们全力投入到综合性的复习,让学生做完整模拟试题,运用一些模拟题,检验学生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模拟考试时间、考场要求、答题方式及答题
卡等,对学生进行应考、应试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阶段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讲评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帮助学生认真剖析答题时产生的错误思路,从中吸取教训。对以前学生常做错的题,我们整理成试卷,再次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来考查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吃透这个考点。这个阶段要重视在讲评试题时的拓展性。在讲评试题时,加强前后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及时进行归纳对比,扩大信息的输出量。在学生完成模拟训练后,对学生整个试卷里的各个题型得分率要认真记录,从得分率高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加以改进。
二、抓好三次模拟考试 重视质量分析 关注学生心理
非四轮玩具 篇3
好玩死了的Can-Am Spyder roadsters
《星战》系列中巡游外星的警察驾驶的那款摩托车你还记得吗?这款颠覆传统摩托车布局的Can-Am Spyder,给那些认为只有玩两轮摩托才算真正有勇有谋的家伙当头一棒。如果你有自信驾驭它,Can-Am Spyder应该是你车库里的又一个大玩具。
Can-Am Spyder不是买来显摆的花架子,来自美国的这款三轮摩托车,被称为有穿州过省的能力。1.0升V2发动机可以使摩托车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5.5秒,最高时速也可以达到160公里。同时,Can-Am Spyder三轮摩托车更提供一系列高级轿车拥有的主动安全设施,例如VSS车身稳定系统、ABS防锁死刹车系统、TSC牵引力控制和SCS稳定控制系统。
对于如此颠覆性的设计,你一定很担心自己的驾驶能力吧?对于这款前面双轮后面单轮的摩托车,过弯道时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不过,生产商也考虑到了这点,并且给出了相关提示。由于车身倾斜与操控过弯无关,所以转弯的速度不能太高。对于习惯以身体来改变摩托车重心的人来说,转弯时一定要采用内倾法转弯,如果用外倾体位的话,很容易会被离心力扯出车外。这款车目前已经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销售。销售顾问提醒,想完美驾驭这款三轮摩托车,要注意时刻微调双头轮的方向,来维持车身保持直线跑动。在香港,它的售价在25万港币左右,很多人都会在乡间小路或者海滩上驾驶。这里需要提醒你,Can-Am Spyder分为适合长途旅行的RT(Roadster Touring)以及比较运动的RS(Roadster Sports)两个版本。
自行车中的悍马
誓言要取代汽车和卡车的Hanebrink,可以称得上是自行车中的悍马。敢这么说一定有其道理。这款自行车车架使用的是航空材料中的无缝铝管以及碳纤维材料,20×8(英寸)规格的真空轮胎,可以选择普通版本和电动版本,电动版本提供600瓦无刷电机,每次充电能供10小时骑行使用,最高车速为每小时32公里,行驶161公里以上。普通版本售价3000美元,电动版本5500美元。这般彪悍的越野自行车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哪怕是大雪天,你骑着这辆车走山路也一定能应对自如。
它的参数:
发动机:600瓦特无刷电动机
轮胎:20X8英寸无内胎
电池:锂电池,每次充电10小时
变速:双区段14挡可调
轮胎:Hanebrink 人工制造
轮毂:Hanebrink 人工制造
踏板:涂上超薄材料的金属镁
四轮法 篇4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在完成计算机计算后, 必须首先仔细审核计算书和受力分析图, 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对一个典型工程通常至少要进行四轮计算。
1第一轮计算, 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
计算开始前, 首先在PMCAD建模及SATWE软件的“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菜单中, 据规范的具体规定, 软件手册对参数的描述等对参数进行设置。这些参数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 有些值在计算前又很难估计, 经反复试算才能知道。这主要是指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
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计算结果失真, 有时计算结果发生异常。高规5.1.13-2条规定, 抗震计算时, 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 振型数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予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一般而言结构层数较多`, 结构不规则时, 振型数也应取得多一些。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得合理, 可看SATWE计算书“周期、振型、地震力”中, X、Y方向的有效质量数是否大于0.9。如小于0.9, 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 直到X、Y两方向的有效质量数都大于0.9为止。但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 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总自由度数。
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不同方向的作用, 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一般各向不同, 地震反映值最大的方向的方向角, 就称该结构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如在SATWE计算书“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发现该角度大于±15度, 应将该数值回填到“总信息”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里并重新计算, 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结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操作时可以SATWEL软件缺省值运算一遍后, 用计算书“周期、振型、地震力”中的第一平动周期值准确的填入“结构基本周期”选项即可。
本轮计算是得出对全局有控制性作用的参数, 从而要设置正确, 否则, 后续的计算就无意义。
2第二轮计算, 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一个工程, 如整体计算各主要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 那么后面的配筋计算做得再好, 也就没有意议了。控制结构整体性的指标是: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位移角等。
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其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的相对关系, 其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 而是要求结构承载布局合理。高规第4.3.5条规定,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批一自振周期T1之比, A级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 B级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不应大于0.85。如不满足求, 说明结构扭转效应明显, 就需调整。
位移比是指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 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第3.4.3、3.4.4条和高规第4.3.5条。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 说明结构的刚心偏离质心的距离较大, 扭转效应过大, 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限制结构的刚重比, 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 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见高规第5.4.1条~5.5.4条规定。刚重比是影响重力p-△效应的主要参数。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设计主要是控制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 重力荷载产生的二阶效应 (重力p-△效应) 不致过大, 以致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如结构的刚重比满足高规第5.4.4条的规定, 则重力p-△效应可控制在20%之内, 结构的稳定具有适宜的安全储备。如不满足本条的规定, 应调整并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当整体稳定不满足要求时, 必须调整结构方案, 减少结构的高宽比。
限制弹性层间位移角, 主要为限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水平位移, 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 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 实现第一水准下的设防要求。见抗规第5.5.1条和高规第4.6.3条规定。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 说明结构的侧向刚度偏小, 需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 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 形成薄弱层。规范对结构层的刚度有明确的要求, 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等, 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根据抗规和高规的要求, 有三种刚度比的计算方式, 分别是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力与相应的层间位移比。正确认识这三种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是刚度比计算的关键:①剪切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转换结构及对地下室嵌固条件的判定, 执行高规附录E.0.1条和抗规第6.1.13条的相关规定;②剪弯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的转换结构, 执行高规附录E.0.2条的相关规定;③地震力与层间位移比是执行抗规第3.4.3、3.4.4条和高规4.4.2、附录E.0.2条的相关规定, 通常绝大多数工程都可以用此法计算刚度比。
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 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 避免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 形成薄弱层。见抗规第3.4.3、3.4.4条和高规4.4.3条的相关规定。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 可适当提高本层构件强度 (如增大配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加大截面) 以提高本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除以上几个指标要计算分析外, SATWE软件会按规范要求对整体结构地震作用作出调整, 如最小地震剪力、0.2Q0、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程序会自动完成。
3第三轮计算, 对单个构件作优化设计
这一步主要进行结构单个构件内力和配筋计算, 主要包括梁、柱、剪力墙的配筋、柱和剪力墙轴压比计算、构件截面优化设计等。
SATWE软件砼梁计算显示超筋信息有以下几种情况:当梁的弯矩设计值大于梁的极限承载力时提出超筋;规范对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限制;抗规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2.5%, 当大于此值时, 提示超筋;混凝土梁斜截面计算要满足最小截面要求, 如不满足则提示超筋。具体判断标准可参考SATWE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有关部分。砼柱不再阐述。
剪力墙超筋分三种情况:剪力墙暗柱超筋:在SATWE软件的“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验算简图”中给出的暗柱最大配筋率是按4%控制的, 而现今的各种规范中均要求剪力墙主筋的配筋面积以边缘构件方式给出, 没给出最大配筋率, 所以程序给出的剪力墙暗柱超筋仅是警告信息, 设计人员可酌情考虑;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超筋则说明该结构抗剪不够, 应予调整;
剪力墙连梁超筋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抗剪不够, 规范规定允许剪力墙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折减后此连梁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出现塑性变形而开裂, 这是允许的。
柱轴压比计算:抗规和高规不完全一样。SATWE软件在计算柱的轴压比时, 当该工程考虑地震作用时, 程序仅取地震作用组合下的轴力设计值计算。当该工程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程序才取非地震作用组合下的轴力设计值计算。
剪力墙轴压比计算:SATWE软件在计算短肢剪力墙轴压比时, 是按单向计算的, 这与高规中规定的短肢剪力墙轴压按双向计算有些不同, 设计人可按剪力墙组合截面轴压比计算结果。
构件截面优化设计:计算结果不超筋, 并不表示构件初始设置的截面和形状是合理的。要进行构件截面优化设计, 使构件在保证受力要求的条件下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的合理, 并节省材料。因截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刚度, 从而对整个结构的周期, 地震力, 位移等一系列参数产生影响, 不能盲目减小断面, 使结构整体安全性降低。应保证结构整体合理性为前提。
4第四轮计算, 满足施工图要求
在施工图阶段中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 是结构设计中的最后环节。高规、抗规和混凝土规范对结构的构造要求提出了很详尽的规定, 这些构造措施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设计人员切不可麻痹大意。
SATWE软件施工图配筋计算时, 要输入合理的归并系数、梁支座形式, 钢筋选筋库等, 如一次计算不满意要进行多次试算。
生成施工图前, 要认真输入出图参数如梁柱钢筋最小直径、框架顶角处配筋方式、柱纵筋搭接方式和箍筋形式、钢筋放大系数, 以便生成符合规范、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施工图。
施工图生成后, 设计人员还要据工程实际情况, 对计算机生成的配筋作合理性审核, 如钢筋排数、直径和间距等如不符规范需要求或不便施工, 还要作最后的调整。 [ID:6945]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PKPM系列软件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R].2008.
[2]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四轮法 篇5
论文摘要:通过汽车转向时稳定性分析阐明了四轮转向的优点。而鉴于轮毂电机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诸多优点,及其功率受结构体积的限制,轮毂电机的应用将使汽车由性能更好的四轮驱动替代两轮驱动,它不但充分利用了地面对车轮的附着力和驱动力,而且结合用直线步进电机控制转向力的汽车转向系统,能更容易地实现全面改善转向性能的四轮转向系统。由于四轮驱动4WD与四轮转向4WS相结合的电子差速计算理论还有待完善,通过对轮毂电机运行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原理分析和数学推导,提出了4WD-4WS相结合的逆、同相控制模式的差速计算公式及四轮毂电机驱动结合四轮转向的电子差速实施结构原理。
浅谈汽车四轮定位 篇6
关键词:汽车,四轮定位,参数
1 四轮定位参数
1.1 前轮前束
(1) 定义
如图1, 车辆安装两个前轮后, 左右两前轮的旋转平面不平行, 前端略向内收束, 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左右两轮间后端距离B与前端距离A之差 (B-A) 称为前轮前束值。后端距离大于前端距离为正前束, 反之称为负前束。
(2) 作用
(a) 通过减小或消除车辆行驶过程中因前轮外倾而使前轮前端向外张开产生的影响, 避免车轮向外滚动。
(b) 防止车轮侧滑、减轻轮胎的磨损和降低燃料消耗。
(3) 影响
无论正前束过大或负前束过大, 都会使车轮出现边滚边滑的现象, 使汽车行驶阻力及轮胎的磨损增大。
(4) 调整
调整前轮前束时, 应先将后轮前束调整好。前轮前束的调整方法:调整可调式拉杆, 通过改变横拉杆的长度来调整。在调整前先将左、右两边球头锁止螺栓松开, 夹紧转向盘正中位置。再根据电脑提供的资料进行同时调整。
1.2 前轮外倾角
(1) 定义
如图2, 汽车横向平面内轮胎的几何中心线与地面铅垂线的夹角为前轮外倾角。如果没有外倾角, 车辆空载时车轮垂直地面, 当车辆载重或满载时, 悬架由于受压变形、活动间隙减少, 车轮就会呈“八字”内倾状态, 轮胎磨损增加, 轮毂轴承负担加重。
轮胎中心线与铅垂线重合外倾角为零;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外侧时的夹角为正外倾角, 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内侧时的夹角为负外倾角。
(2) 作用
车轮外倾这一"预设量", 抵消了车辆负重时出现的内倾现象, 保证车轮与路面接触更好, 减少了轮胎磨损和机件负担。
(3) 影响
(a) 正外倾角太大:轮胎外侧单边磨损, 车辆朝倾角较大的一侧跑偏, 行驶阻力增加的同时, 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
(b) 负外倾角太大:轮胎内侧单边磨损.车辆朝倾角较小的一侧跑偏, 行驶阻力增加, 同时, 悬挂系统零件磨损加速。
(4) 调整
外倾角调整车型不同, 调整方法存在差异。调整时主要通过调整垫片、大梁槽孔、不同心凸轮、偏心球头、上控制臂的调整、下控制臂等调整。
1.3 主销内倾角
(1) 定义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主销轴线上部向内倾斜的角度为主销内倾角, 即转向轴线与地面铅垂线在汽车横向平面内的夹角, 如图2。
(2) 作用
使转向操纵轻便, 转向后能自动回正, 以改善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3) 影响
主销内倾角不宜过大或过小。内倾角越大, 则汽车前部抬起就越高, 转向轮自动回正作用越强烈, 但转向越费力, 也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对于整体式转向桥, 在制造前轴时, 销孔轴线上端向内倾斜, 形成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都不能调整大小。
1.4 主销后倾角
(1) 定义
安装在前轴上的主销, 上端略向后倾斜的角度称为主销后倾角。在垂直于汽车支承平面的纵向平面内, 主销轴线与汽车支承平面垂线之间的夹角叫主销后倾角, 如图3。向前为负主销后倾角, 向后为正主销后倾角。
(2) 作用
形成回正力矩, 保证汽车直线行驶操纵稳定性及转向后转向轮自动回正的能力。
(3) 影响
(a) 主销后倾角过小, 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差, 转向后转向轮缺乏自动回正的能力, 车速高时会转向轮左右摇摆, 汽车行驶阻力增加。
(b) 主销后倾角不对称, 造成汽车行驶时自动跑偏, 行驶阻力增加。跑偏方向朝向主销后倾角较小的一侧。
(4) 调整
对于后倾角的调整, 应根据车型不同, 先判断, 后调整, 调整时通过垫片、不同心凸轮轴、偏心球头、大梁槽孔、平衡杆等进行调整。
1.5 后轮的外倾角和前束
(1) 定义:与前轮的外倾角和前束的概念一样。
(2) 作用
当后轮没有前束角, 汽车行驶时.在驱动力的作用下, 后轴将产生弯曲, 车轮出现前张趋势, 而预设“提前量”可用来抵消这种前张的。后轮外倾角一般为负值, 其有两个作用:
a.外倾角为负值, 可增加车轮接地点的跨度, 汽车横向稳定性提高;
b.用来抵消汽车高速行驶且驱动力较大时, 车轮出现的负前束 (前张) 现象, 减小汽车行驶的滚动阻力。
(3) 影响
a.零前束或负前束时, 车轮都出现前张趋势, 车轮在地面上边滚边滑, 汽车行驶阻力增加。
b.外倾角不当时, 不能抵消车轮出现负前束造成的轮胎边滚边滑现象, 导致汽车行驶阻力增加。
(4) 调整
由两个带有斜度的尼龙圆垫组合而成的, 一个在前后方向呈楔形调整前束, 一个在垂直方向呈楔形渭整外倾角。因为其斜度在圆周方向逐渐变化, 因此它们可以适应前束和外倾角的调整。
2 四轮定位的适用场合
在以下几种情况车辆须做四轮定位检测: (1) 新车行驶3000公里后; (2) 每行驶10000km或6个月后; (3) 直行时方向盘不正, 需要紧握转向盘时; (4) 直行中出现车身往右或左偏时; (5) 行车感觉车身漂浮或摇摆不定时; (6) 更换新的悬架、转向系统或轮胎后后; (7) 前轮或后轮单轮磨损严重时; (8) 发生碰撞事故维修后。
3 四轮定位参数不当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3.1 轮胎异常磨损
(1) 车轮外倾和前束不合标准时, 会出现轮胎胎面花纹内外侧偏磨, 增加滚动阻力, 使车动力性降低, 油耗增加, 燃油经济性变差。
(2)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时, 会降低汽车操纵稳定性。
(3) 前轮主销后倾角不对称, 车辆朝主销后倾角小的一侧跑偏;前轮外倾角不对称, 车辆朝外倾角正值大的一侧跑偏;后轮外倾角不对称, 车辆朝后轮外倾角小的一侧跑偏。汽车跑偏会增加轮胎和地面之间的非正常摩擦, 增大滚动阻力。
3.2 偏向行驶
当正外倾角太大时车辆会朝着较大的一侧偏向行驶。
3.3 方向盘不正或抖动
(1)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时汽车转向后缺乏自动回正的能力, 会降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车速高时还会出现发飘及车轮左右摇摆的现象。
(2) 两前轮的前束值有偏差, 会加速轮胎单边磨损, 造成车轮偏转, 使方向盘不正或行驶过程中发抖。
参考文献
[1]臧杰.阎岩.汽车构造 (下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四轮法】推荐阅读:
中考英语四轮复习法06-05
四轮复习05-17
四轮定位仪07-17
四轮转向系统05-14
“四轮驱动”战略05-22
四轮驱动汽车12-02
四轮定位心得体会09-20
四轮驱动拖拉机07-09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12-06
四轮定位abc类区别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