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治疗(共10篇)
鼻饲治疗 篇1
儿科很多疾病可引起昏迷、吞咽障碍等而使患儿不能自行进食,鼻饲是为病人提供营养和热量、促进病人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1],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常需依靠鼻饲治疗提供营养和热量,但其固定的方法、技巧直接影响鼻饲管压迫处局部皮肤的完整性。固定太紧,易引起压迫处局部皮肤的损伤,太松鼻饲管常易滑脱,继而反复插管加重皮肤黏膜损伤。为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将人工皮肤修剪条状敷片覆盖在患儿的鼻翼下方等易被压迫部位,然后再插入鼻饲管,常规固定。近年来,我科应用人工皮肤预防治疗过程中鼻饲管对鼻部局部皮肤的压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8月PICU鼻饲管患儿213例,均采用常规固定,插管前鼻部皮肤完整。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3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先剪一块1 cm×2 cm大小的人工皮肤(即3M Tegasorb 水胶体辅料,规格为10 cm×10 cm),将人工皮肤贴在患儿的鼻翼下方,清理患儿鼻腔后,将鼻饲管经鼻插入,常规固定。其后每天将人工皮肤取下,检查鼻子局部皮肤是否受压,然后根据人工皮肤的黏性及时更换人工皮肤,并按摩鼻部周围皮肤。对照组仅常规固定鼻饲管,其他护理同对照组。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抢救治疗期间的面部皮肤破损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注:χ2=8.34,P<0.01。
3 讨论
小儿皮肤是身体最大、最外层的一个器官,它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执行着各种生理功能。由于儿童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肤表面缺乏溶菌酶,再加之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差,易脱落破损,传统鼻饲管固定法易引起局部组织充血甚至受压处皮肤青紫、 坏死、破损,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引起家属的不满。人工皮肤是由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制作而成,富有弹性,可作为一个皮肤屏障。儿科病儿采用鼻饲管治疗时使用人工皮肤可有效缓冲鼻饲管对鼻翼下方皮肤压力,且人工皮肤具有良好的渗透和抑菌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保护皮肤不受损,阻止压伤[2]。观察结果显示,采用鼻饲管救治PICU病儿时应用人工皮肤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预防了面部皮肤的损伤,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另外,人工皮肤费用适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皮肤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3例鼻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人工皮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拔除鼻饲管后面部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拔除鼻饲管后面部皮肤完好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皮肤应用于鼻饲管治疗,能够有效预防面部皮肤的损伤。
关键词:人工皮肤,鼻饲,面部皮肤,护理
参考文献
[1]郑巧珍,王宜娅,张学敏,等.长期鼻饲的老年病人经导丝更换胃管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A):41.
[2]童静韬,周方宇.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2):31-32.
精神分裂症患者鼻饲的护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45-01我科从2006年1月——2008年11月接受34例这类病人行鼻饲治疗 ,无一例失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4例,全为男性,年龄17-56岁,拒服药10例,拒食24例。精神症状支配下拒食药物引起的吞咽困难;对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因住院时间长要求出院;自觉疾病恢复后无法见人拒食自杀。
2护理对策
2.1插管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应变能力。尽量避开其他患者和家属,以免影响插管者的情绪。检查胃管质量,检查胃管是否变硬、堵塞、漏气。做长度标记,测量患者前发迹至剑突的长度,并做标记。检查患者的鼻腔,如有异物不能做,无异常则清洁鼻腔。
插管时要与病人沟通: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让其对自身的疾病有所认识。操作过程不断与病人交流,用语言诱导病人,尽量让其配合治疗,如采用此法是为其健康着想,如能服药、进食就没有必要插管;并告诉患者插管的主要步骤;在插管过程中有恶心等不适是正常现象,不要憋气,不要紧张、害怕,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告诉患者在插管时如能与医护配合,不适感会减轻等。
2.2插管中的注意事项: 如患者不配合、躁动,应多人共同完成操作,医护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好,同时也应明确分工,各人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插管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病人不合作会影响操作者,慎静自如插管动作要缓慢、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时,有二个人分别听到气过水音后会更好,后输入流质,以免发生意外。
鼻饲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粉,溶解后再输入,鼻饲流质量每次不超过200 ml,温度为38~40℃,输入流质前后均用少量温开水输入。
2.3 拔管及拔管后的处理: 用止血钳夹紧胃管开口端,拔至咽喉处时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清洁患者鼻面部,整理衣服,让其休息,并有专人看护。及时与病人沟通:告诉患者,护士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要害他,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吃药病好不了,身体就会垮,都是为了健康着想,护士是爱心、关心、保护他的,没理由害他,输入的是治疗疾病的药和营养物质,不是毒药,下次如果不吃药、不吃饭还会采用这种方法。如能配合治疗、服药、吃饭,会早日康复、早日出院。
3护理体会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进食、服药是重要的事项,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关注。病人开饭时除必要的工作外,全部工作人员应投入到为病人的开饭中,密切观察及组织病人,以免遗漏病人进餐。不管任何类型的患者,护士应一视同仁,要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对新入院患者要做好详细、细致的入院介绍,使其尽快适应,消除恐惧感。
合理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维持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拒食的患者易造成营养成份缺乏。常有体重减轻、抗病能力减弱,从而影响身体恢复,所以患者的饮食是否正常和疾病的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常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护理人员应应充分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及时采用鼻饲或静脉输液,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有的拒绝服药,有的受妄想、幻觉的支配拒绝进食。鼻饲是解决拒食、拒药的常用方法,但患者不合作,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稍有疏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由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重,情感与行为分裂,所以对于进行鼻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必须给予特别的留意,以保证顺利进行,达到相应效果。
拒食是精神科住院常见问题,因此精神科的饮食护尤为重要,加强拒食患者的护理,保证其安全不仅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食入营养全面的饮食,也是保证患者获得成功治疗的必要前提。
鼻饲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49~86岁, 平均 (63.2±7.1) 岁。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诊断标准, 部分患者发病前接受过药物降糖治疗。治疗前空腹血糖10.8~19.7 mmol/L, 平均 (13.3±2.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11.5%, 平均10.8%。其中合并脑出血、脑梗死49例, 合并脑外伤13例, 合并重症感染9例, 肿瘤2例;排除使用影响血糖药物和胃肠道疾病患者。因各种原因昏迷或吞咽困难者需鼻饲营养液支持, 胃肠营养液选用糖尿病患者专用的肠内营养乳剂。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 每组20例;A组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诺和灵R) 治疗, B组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预混30R或50R) 治疗, C组采用动物源胰岛素治疗。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滴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诺和灵R) , 血糖设定根据基础量和餐前剂量。B组患者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 于患者进食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C组患者采用动物源胰岛素治疗, 于每顿餐前30min皮下注射。每组均密切检测患者每顿餐前、餐后2h及晚十点和早三点的血糖, 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的使用量, 直至血糖达标为止。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 血糖<3.9mmol为低血糖。为控制血糖达标, 统一采用拜耳拜安康血糖仪监测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日用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糖尿病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也增多, 特别是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脑功能减退等患者, 常伴意识障碍、偏瘫及吞咽困难等。对于这类患者, 为了保证机体足够营养, 食物通常采用流食、半流食等, 并且需要鼻饲等形式来补充。由于鼻饲饮食采取流食, 供给方式是少量分餐多次推注, 鼻饲量一般为200~250ml, 4~6次/d, 进食间隔时间短, 患者血糖控制较困难。其次对于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 其胃肠功能减弱, 胃排空延缓, 文献报道, 老年人胃液半排空时间为123min, 青年人为47min, 食物吸收延缓也会持续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1]。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异常, 加之各种细胞因子产生过多, 肝糖原及肌糖原分解增加, 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障碍, 导致血糖异常增高。持续高血糖, 又可发生更多严重并发症或加重原病情。两者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2]。所以对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发生高血糖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对救治危重患者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 表现为餐时胰岛素水平不能达到峰值和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鉴于以上原因,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有2次/d、3次/d、4次/d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滴注。其中胰岛素泵治疗方法是采用持续胰岛素滴注技术, 模拟正常胰腺分泌模式, 24h持续向患者体内滴注微量胰岛素, 进食前再按需要滴注负荷量, 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下, 且低血糖的发生最少。从本研究看, 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鼻饲营养液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 使用动物源普通胰岛素或胰岛素笔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预混50R或30R) 治疗的患者, 血糖控制难达标, 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增多, 主要由于动物源普通胰岛素持续效应时间短, 治疗后不能消除“黎明现象”, 出现空腹血糖不能达标。预混胰岛素治疗时, 由于预混胰岛素中短效胰岛素吸收较慢且中效胰岛素存在峰值, 2次/d的注射方案并不能完全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 其缺点是早餐前注射后, 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在午餐前才出现吸收峰, 若早餐后的血糖控制满意, 则午餐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同理, 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较大时, 睡前低血糖的风险亦增加。只有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能较好达标。同时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 胰岛素用量少, 说明胰岛素泵对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鼻饲患者来说, 既可有效控制血糖, 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又利于高危患者的康复, 是糖尿病鼻饲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 根据采用胰岛素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 每组20例, 其中A组采用胰岛素泵滴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液 (诺和灵R) 治疗, B组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预混30R或50R) 治疗, C组采用动物源胰岛素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日用量。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日用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滴注胰岛素能够对血糖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胰岛素用量少, 低血糖发生率低, 是治疗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高血糖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 2型:插管法, 胃肠,胰岛素输注系统
参考文献
[1] 徐颖, 王慧, 马容利.鼻饲匀浆膳在老年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6, 13 (2) :103-104.
脑卒中患者鼻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篇4
本科2012年1月一2013年5月,45例实施鼻饲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病例45例,其中男22例,女23暂停经口喂食,年龄65~81岁。本组病例均采用16~18F硅胶胃管。
1.2插胃管方法使用一次性硅胶胃管,对于清醒的患者插管前首先向其解释说明插管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患者取平卧位,清洁鼻腔,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成人45—55 cm,即鼻尖到耳垂,再从耳垂到剑突的距离,做好标记,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当胃管插入14—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将胃管迅速送入胃内,现有研究资料报道插入胃管长度为55—65 cm,使其到达幽门部[2]。
1.3留置长度:脑卒中患者进行鼻饲时,由于患者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胃内容物易反流,在常规插管45—55cm基础上继续深插4-6cm,使管端接近幽门部,则有效地减少鼻饲反流[3]。
1.4操作技巧 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将患者头后仰,当插到15cm(会厌部)时,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到达胃内。另外,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咽喉部痰多且粘稠,常导致插管困难,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先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再吸痰,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有部分病人,咽部反射高度敏感,常致插管困难,我们先吸尽咽喉部痰液,用5%利多卡因1-2ml从鼻腔或口腔滴入,五分钟后插管常获得满意效果。(但必须保证不影响病人呼吸的情况下)
1.5操作要注意“四度”,即温度(38℃-40℃)、速度(30ml/min)、浓度、床头高度(35—40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把握好量及间隔时间,首先从米汤、面汤、肉汤、鱼汤、牛奶开始逐渐过渡至半流质。
2 护理措施
2.1饮食根据病人的意识状况和医嘱,适时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应选择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并做到少食多餐。昏迷病人或会厌麻痹者应选择鼻饲饮食。一般于发病24h后留置胃管。每次鼻饲15—30分钟,第一次推注50—80ml,间隔4h,经过2~3d适应期,若无消化道出血等现象,应逐渐加量,直至正常量,仍应每次≤200ml,间隔>2h,以防止由于每次进食量过大或间隔时间过短而引起为胃潴留,出现食物反流导致误吸。一般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至1000-1500ml,无不适时可增至2000ml。
2.2预防误吸和吸人性肺炎:误吸是造成脑卒中早期肺部感染主要原因。注意喂食前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5~40度,有痰时吸尽气管内痰液,以防吸痰、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半卧位,借重力作用可防止反流、误吸)。注意把握好注食速度和观察胃排空时间,鼻饲过快会引起大量残留、肠动力低下和胃排空延迟导致误吸。注食后保持30-60分钟后再改变体位可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注意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先翻身、拍背、吸痰再注食。鼻饲后30min不要翻身和搬动病人。如果患者刚鼻饲不久护士就进行吸痰,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呛痰和呕吐。
2.3上消化道出血:中风后应尽早鼻饲流质,可防止胃黏膜受胃酸刺激,预防胃出血。护理中应密切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及大便性质。每次喂食前应抽吸胃液,若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或出现柏油样便,提示有胃出血的可能,应暂停喂食。汇报医生应用制酸剂及止血剂,出血停止24h后方可少量鼻饲流质。
2.4预防便秘:因患者长期卧床、摄入的水分不足、流质饮食中纤维素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易致便秘。护理应保证足够的水供应,于二餐之间加喂水一次;将蔬菜加工成菜泥加于鼻饲液中;给缓泻剂或胃动力药,必要时用开塞露肛注或肥皂水灌肠。
3讨论
综上所述留置胃管鼻饲是脑卒中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增加营养的最佳途径。在鼻饲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胃管的插入和固定。而影响胃管留置时间长短和舒适度、美观度及胃管固定处皮肤受损等情况又取决于胃管固定的材料和方法、固定的牢固程度[4]。脑卒中病人鼻饲的护理是一系统的整体护理模式,除了进行训练掌握鼻饲具体护理操作外,还应加强局部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加强与医师、营养师之间的协作。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发现肠内营养更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所以鼻饲已成重症脑卒中综合征治疗的必要手段。针对鼻饲的常见并发症,需要加强预见性护理,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这对于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脑卒巾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玉梅.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0):25-21.
[2] 董春辉,马兰军.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食体位与吸人性肺炎关系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l,36:21—22.
[3] 孔令瑜.脑出血患者早期进食防止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学杂志,2001,16(2):74.
鼻饲治疗 篇5
关键词:神经外科,鼻饲并发症,预防,鼻饲护理路径
神经外科患者很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的患者, 伤后伴有意识障碍, 不能自行进食, 而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需要肠内、肠外营养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鼻饲给予营养物质, 弥补肠外营养的不足, 既可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又能有效阻止肠道细菌转移而造成的肠源性感染。如何预防或减少鼻饲并发症是护理人员探讨的课题。为此, 2014年3月下旬, 我科对鼻饲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合与鼻饲相关的科研资料, 制定了鼻饲护理路径并应用到临床中, 使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大幅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与2014年4月—2014年11月这两个时间段神经外科鼻饲患者, 符合入选条件的84例, 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方法
(1) 鼻饲体位:床头抬高15°~30°。 (2) 鼻饲的途径:经鼻胃管注入。鼻饲方法:分次灌注法, 用50 m L专用鼻饲冲洗器分次注入。鼻饲初期, 少量多次注入, 6~8次/d, 3 d后逐渐过渡到正常, 2 h~3 h 1次, 每次200~250 m L, 每日总量1 500~2 500 m L, 热量25~30 kcal/ (kg·d) 。或者缓慢滴注法和经泵泵注法, 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中, 500 m L滴入4 h~6 h, 100 m L/h。在两次鼻饲之间补充果汁或水分, 流质饮食温度约38~40℃, 用加热器保持恒温, 防止加热器烫伤。鼻饲饮食种类采用匀浆膳和要素膳, 冲洗器、输营养液皮条、喂食袋每天更换。 (3) 每次注食前评估是否需要翻身叩背、吸痰等, 检查有无胃潴留, 潴留量大于100 m L暂停鼻饲, 鼻饲前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鼻饲后用20 m L温开水冲洗胃管, 鼻饲后30 min内不翻身叩背。鼻饲时注意无菌操作。 (4) 做好基础护理, 每天检查鼻饲管长度及固定是否牢固, 鼻黏膜有无水肿破溃, 每天给予口腔护理2~3次, 观察口腔有无溃疡或真菌感染。长期鼻饲者应用的富尔凯硅胶胃管45 d更换1次。
1.2.2 试验组采取鼻饲护理路径
1.2.2. 1 制定路径方案
采用鱼骨图, 对2013年8月—2014年3月在神经外科鼻饲案例, 分别从人员、材料、管理因素、方法四个方向上分析原因, 如护士工作年限、责任心等, 患者意识情况、病情、用药等, 患者鼻饲时的体位, 患者鼻饲管的材料、固定、置入时间等, 营养液输注器, 营养液的来源、输入方式、输入时间等, 家属对知识的接受和配合程度, 填写报表, 对鼻饲并发症各种原因进行分析 (见图1) 。结果显示最主要因素: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培训, 无规范的管理方案, 无有效的监督及反馈, 无持续的改进过程等, 护士、家属和患者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见图1。在常规鼻饲的基础上做出改进: (1) 鼻饲的体位采取床头抬高30°~45°。 (2) 鼻饲方式采用滴注, 取消冲洗器分次注入法, 采用营养袋或营养管滴注或泵入法, 采用鼻饲专用的营养袋 (紫色) 或者输注营养管 (紫色) , 颜色上与静脉输液器完全区分, 且专用营养管道接口无法与静脉通路联通。 (3) 采取间歇滴注而不是持续滴注, 鼻饲的时间固定07:00-11:00-15:00-19:00-21:00。每次200~300 m L, 2 h~3 h滴完, 鼻饲间歇1 h~2 h。 (4) 营养液为由营养室根据患者情况配制的膳食或者根据医嘱使用要素膳, 取消家属自备膳。在两次鼻饲之间根据患者出汗、尿量情况补充适量果汁或水分, 21:00主要喂食果汁。在科室里对新制定的鼻饲护理路径进行全员培训。
1.2.2. 2 按鼻饲护理路径实施护理
(1) 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培训, 制作改进后的鼻饲操作流程图, 应用鼻饲PPT课件, 进行操作训练和考核, 将鼻饲相关知识及操作列入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中。选取因不按正规操作鼻饲导致的不良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通过科会和晨会学习、考试等方法, 强化培训, 增加护士对鼻饲安全的重视。 (2) 对陪护者进行知识宣教, 每周1~2次召集陪护者集中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在每个病房的宣教栏内放置鼻饲健康教育书, 内容包括:鼻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措施;各种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及搭配。每天由责任护士在床边指导, 确保患者发生并发症后得到及时处理。 (3) 加强监管, 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检查并指导责任护士的护理措施是否符合。加强督查, 每周1~2次不定期参与鼻饲质量检查, 重点检查鼻饲流程执行正确率, 鼻饲的并发症记录与上报, 护士鼻饲不按流程执行或执行不规范定义为操作缺陷。为使采集的数据有效, 对所有考核成员进行统一缺陷标准培训。把鼻饲纳入交接班内容, 每班跟踪, 每天责任组长要检查护士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并根据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并质量跟进。护士鼻饲操作的正确执行率明显上升, 确保了护理安全。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统计对照组 (2013年8月—2014年3月) 鼻饲人数及鼻饲并发症例数及试验组 (2014年4月—2014年11月) 鼻饲人数及鼻饲并发症例数, 见表1。
由表1可见, 干预后鼻饲并发症减少,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2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干预后满意率提高,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制定路径方案, 由护士长组织, 采用鱼骨图, 从人员、管理因素、材料、方法四个方面分析, 经分析讨论,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培训, 未向家属及患者做好宣教、主动性差, 对患者进食情况未进行仔细评估, 鼻饲的时间、次数、两餐间隔时间无规律, 很多情况下执行鼻饲需要患者家属提醒。常出现在医生查房时、在交接班时鼻饲, 影响工作。护理安全意识不够, 法律意识淡薄, 不重视规范执行鼻饲, 如给昏迷患者鼻饲时, 由于大意未抬高床头或经验不足床头抬高不到15°~30°, 一旦出现反流, 轻则造成误吸, 重则导致窒息死亡, 易引起医患纠纷。同时由于鼻饲没有确定的时间, 没有专人负责, 鼻饲患者外出检查, 又未落实交接班, 忙的时候容易漏执行。在输营养液材料上, 常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器、一次性静脉输液袋即3 L袋, 鼻饲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操作技能, 如有的护士因为工作忙, 责任感不强马虎大意错把营养液输入到静脉通道。在临床, 与肠内营养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屡见不鲜, 一旦发生, 后果很严重, 所以肠内营养采用专用鼻饲营养袋 (紫色) 或者营养管 (紫色) , 从颜色上就能区分, 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通过科会围绕鼻饲护理存在的问题, 评估现状、影响因素, 制定鼻饲护理路径, 设定目标为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1) 专人执行, 由于鼻饲患者多, 增加早帮、晚帮班, 早帮时间为07:00~10:00, 晚帮时间为17:00~21:00, 在护士长的安排下, 鼻饲由指定班次定时执行。日班由责任班护士执行 (时间点11:00、15:00) , 中夜班由当班护士和帮班护士执行 (时间点07:00、19:00、21:00) 。 (2) 加强对患者及陪护者的宣教。住院期间鼻饲由护士执行, 冲洗器、营养液等放在固定的家属接触不到的地方, 防止家属偷偷喂食。鼻饲前根据病情取半坐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滴注后维持原卧位30 min~60 min。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发生, 如出现及时呼叫护士。 (3) 护士培训。强调工作责任心, 强调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强调做好交接班, 对因做检查而未鼻饲患者, 各班相互提醒相互督促。注意鼻饲时加热棒的放置位置有无不当, 放置太远, 鼻饲液过凉容易导致腹泻的发生;加热器亦不能靠近皮肤, 以防烫伤。检查胃管固定情况, 有无脱出, 固定处有无皮肤破溃压疮等。利用科会、早会进行培训、考核、反馈, 每周对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完善, 不足的进入新的改进循环。经过8个月的路径管理执行, 护士的沟通评估能力、护理风险识别防范意识明显提高, 在实施路径3个月时, 护士鼻饲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3%, 实施6个月时考核合格率为99%。路径前后家属对护士执行鼻饲满意度上升, 见表2。护士长对正确执行鼻饲操作规程的护士给予表扬奖励, 并与年终考核挂钩;相反, 对没有正确执行者给予批评, 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2严格且规范的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 鼻饲期间和鼻饲后1小时采用床头抬高30°~45°的体位[1], 比床头抬高15°~30°, 减少了患者胃潴留、呕吐、呛咳、误吸的发生, 此体位可促进肝颈静脉回流, 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并可借重力作用, 加速胃的排空, 维持胃肠的正常生理运行, 减少反流。神经外科鼻饲患者意识障碍深, 昏迷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增加了误吸的发生因素。插管或气管切开抑制吞咽活动, 使喉的保护性反射消失, 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 鼻饲后即给予翻身叩背或吸痰等刺激均可增加反流误吸的机会。所以应于鼻饲前30 min完成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 鼻饲后30 min~60 min内尽量不给予翻身吸痰等操作。如果患者痰液多需要吸痰, 吸痰时要轻快准, 避免呛咳使腹压升高引起呕吐而误吸。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 长期卧床, 胃肠蠕动减慢, 功能低下, 手工间歇鼻饲不能掌控推注时间和推注力度, 一般速度较快, 短时间造成胃容量增大, 大量鼻饲液进入胃内使胃部不适, 易形成腹胀、胃储留、消化不良及腹泻;同时冲洗器注食过程中反复抽吸, 及注食后冲洗器的清洗都会增加污染因素。滴注或泵入鼻饲法让患者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可以有效控制鼻饲液的速度, 匀速缓慢地注入鼻饲液, 使胃保持中空状态, 防止一过性地快速输入鼻饲液而导致胃液反流引起呕吐、误吸。且密闭式滴注使营养液与外界隔绝, 减少了细菌污染, 避免因感染引起腹泻。间歇鼻饲方案更加符合胃肠道运动规律, 大量研究表明, 人在空腹时胃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 并向肠道方向扩布, 胃肠道在消化间期的这种运动称为移动性符合运动 (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 [2]。MMC使整个胃肠道在消化间期仍有断断续续的运动, 可将胃内容物, 包括上次进食后遗留的残渣、脱落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等清除干净, 因而起到“清道夫”的作用[3]。有研究认为夜间持续输注比一次投给或间歇输注更容易增加患者误吸、反流的发生率[2]。间歇鼻饲患者的胃液p H值更接近生理情况。故23:00后停止给患者喂食, 使胃肠道按照正常的生理活动。间歇滴注鼻饲法操作简单方便省力省时, 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手工间歇鼻饲需要护士每天定时多次行鼻饲推注, 费时费力。取消了自备营养液后, 腹泻便秘堵管并发症明显降低, 自制的鼻饲饮食量或多或少, 品种单一, 或者配伍不合理, 膳食纤维少、水分不足导致便秘;浓度过高或动物脂肪过高导致机体不易吸收产生腹泻, 如果食物稠度太高或者粉碎不均匀导致胃管的堵塞。有文献报道, 当营养液中脂肪含量>20%, 腹泻率明显增加, 如脂肪过高或3种脂肪酸的比例失调, 可引起肠道吸收脂肪不良, 而致脂肪痢[4]。鼻饲原材料的不合格, 制作时不无菌, 鼻饲液污染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要素饮食为化学配制膳, 如能全力、康全力、瑞代等, 富含高能量和膳食纤维, 或者由营业室配制的营养液, 更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鼻饲初期, 给予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 较低的渗透压能明显减少呕吐、反流;随着肠道功能恢复, 改为整蛋白质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 不但蛋白质丰富, 而且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呕吐、腹泻、便秘的发生。护理路径管理的执行, 有效减少了鼻饲管的意外脱管, 每日晨间护理时, 观察鼻饲管固定情况, 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洗鼻腔, 温水毛巾清洗脸部鼻部后更换鼻贴。路径前没有双重固定, 路径后采用双重固定法, 1根在鼻翼处, 还有1根在脸颊或者耳朵处固定好, 防止过度牵拉, 如果胶布不粘及时更换。胃管的移位增加了患者呕吐误吸的风险, 重新置管也增加了患者痛苦。由于鼻饲管长期压迫、摩擦刺激鼻黏膜, 胶布长期固定, 导致鼻黏膜或皮肤糜烂、压疮, 需经常更换胶布部位, 鼻腔可用液体石蜡润滑。应用早日康复理念, 及时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争取尽早拔除鼻饲管经口进食。
本文对鼻饲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建立鼻饲护理路径, 路径的实施使鼻饲并发症明显减少, 增强了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 重视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有效减少了鼻饲执行中存在的缺陷, 确保了护理安全及质量。护士及陪护在护理患者时按照路径执行, 杜绝了忙乱现象, 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节约了时间, 增加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使神经外科鼻饲患者的日常生活更加程序化。
参考文献
[1]董春辉, 马兰军.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 :21.
[2]Stroud M, Duncan H, Nightingale J, et al.Guidelines for Enteral Feeding in Adult Hospital Patients[J].Gut, 2003, 52 (7) :1-12.
[3]姚泰.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0.
鼻饲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护理,神经内科,鼻饲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由口进食, 鼻饲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 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促进患者康复和维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 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 水和药物的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共对65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鼻饲, 现将鼻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5例, 其中男50例, 女15例, 年龄50~85岁, 平均68岁。CT确诊:脑出血36例, 大面积脑梗死22例, 脑干梗死7例。
2方法
我科现均使用一次性鼻胃肠管, 该胃管对患者刺激较小, 操作成功率高, 便于观察胃内情况, 留置时间较长又相对经济。
2.1 插胃管
对于清醒的患者插管前首先向其解释说明插管的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取得配合。患者取半卧位, 清洁鼻腔, 测量胃管插入长度, 成人45~55 cm, 即鼻尖到耳垂, 再从耳垂到剑突的距离, 做好标记, 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当胃管插入14~16 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将胃管迅速送入胃内。
2.2 操作技巧
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 不能合作, 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在插管前将患者头后仰, 当插到15 cm (会厌部) 时, 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便于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到达胃内。
3插管中注意事项
3.1 注意食管的3个狭窄
插管动作要缓慢, 轻稳, 特别是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 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3.2 密切配合
用听诊器置于胃部听气过水声, 至少有两人分别听到气过水音后再灌入, 以免发生意外。插管时操作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应暂停插管, 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操作。
4鼻饲管的固定
先用胶布将胃管近鼻孔处缠绕1周, 然后用绷带或系带在胶布处交叉打结后再经耳后于下颌处打结固定, 或直接用系带打一个活结套在鼻饲管近鼻翼前, 系带绕脑后打结固定。
5鼻饲方法及饮食
5.1 分次灌饲法
用注射器分次灌注, 每次灌注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确定无误后, 方可灌食。鼻饲时尽量抬高床头, 使之成30°~60°。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采用半卧位, 头偏向健侧, 防止反流误吸[1]。鼻饲后30 min不要翻身和搬动患者。每2~3小时灌食1次, 每次不超过200 ml, 每日流质总量1200 ml, 温度应接近体温:38℃~40℃, 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起胃肠不适, 腹痛腹泻等。两次之间可适当补充水分或果汁。用药时应先将药片研碎, 溶解后再灌入。灌入前后均应灌入少量温开水。鼻饲饮食选择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 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饮食。可适当加入一些果汁、菜水、豆汁、鱼汤、鸡汤、植物油等, 以使营养全面。
5.2 注意事项
注意开始鼻饲或滴注时, 营养液用量宜小, 浓度由低到高, 避免开始时就引起明显的液体高渗状态。
6留置鼻饲护理[2]
6.1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抵抗力下降, 易引起肠道感染, 故操作前应先洗手, 注射前后, 应用温开水冲净胃管, 以免食物在胃管内腐败变质。
6.2 胃管的护理 胃管插入后应妥善固定, 胃管末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患者如有躁动, 应适当予以保护性的约束, 注意松紧适宜, 定时放松, 并做好解释工作, 以免患者自行拔出胃管。
6.3 由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 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 给予口腔护理2次/d, 并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的情况。
7拔管
用止血钳夹紧胃管开口端, 拔至咽喉处时快速拔出, 以免液体滴入气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一般先留置1月后拔出, 看胃管的软硬程度无变化的可延长1周, 再逐渐延长留置时间。胃管硬的患者, 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一般每1个月更换一次。否则胃酸腐蚀胃管, 胃管变硬, 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
8体会
在疾病状态下, 尽早采取胃肠内营养, 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功能, 减少静脉营养费用有益。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昏迷, 失去咀嚼和吞咽功能, 无法由口进食, 且此类患者具有病情重, 病情长, 失血多, 兼有营养摄入不足, 需要量增加, 丢失量增多等特点, 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必须进行鼻饲补充营养。
参考文献
[1]梁海燕, 许克虹.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中国医药导报, 2006.
改进鼻饲方法的效果观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住的喉癌和下咽癌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 女3例;年龄41岁~65岁, 平均57.5岁;喉癌53例, 下咽癌7例。均经鼻置入复尔凯牌一次性鼻胃管 (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产品代码8335229, 规格为CH14、内径3.15 mm~3.30 mm、外径4.25 mm~4.72 mm、长度1 168 cm, 置入深度为45 cm~55 cm。鼻饲营养液采用能全力, 规格为每瓶250 mL (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给药总量一样。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置管方式与深度、营养液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方法
1.2.1 鼻饲方法
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洁瑞牌输液器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连接鼻胃管 (输液器去除头皮针部分) , 调节滴速至100 mL/h (开始速度宜稍慢) , 间隔1 h重复滴入, 每天10次, 每8小时更换1次输液器, 连续鼻饲14 d~21 d, 每次输液管和胃管连接完成所需时间为操作时间;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缓慢注入, 一次注入100 mL, 时间15 min~20 min, 间隔1 h后再次注入, 每天10次, 鼻饲时间连续14 d~29 d, 每次注食完成所需时间为操作时间。每次注食前后均应注入温开水冲管,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方法都应该采用半卧位输注, 使病人的食管处于向下倾斜状态, 让食物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胃内。
2.2 评价及统计学方法
记录两组鼻饲时间;观察两组鼻饲期间的不良反应呛咳、反流、腹泻的发生率。鼻饲期间营养液经贲门、食管从鼻腔溢出即为呕吐;每2 h开放鼻胃管, 如果有营养液从鼻胃管往外溢出即为反流;每日排稀便或水样便4次以上即为腹泻[2]。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耳鼻咽喉-头颈部肿瘤病人, 尤其是恶性肿瘤病人, 由于肿瘤的消耗及伴有长期进食障碍, 术前出现体质下降;术中容易出血, 黏膜易水肿, 而这些部位恰恰是进食的共同通道, 所以术后病人禁食时间长, 其次病人恶性肿瘤体质虚弱, 为防止禁食造成体内各种营养物质严重缺乏, 往往需鼻饲管注食。鼻饲对头颈部肿瘤病人的营养补给和防止伤口愈合出现的并发症尤其重要。如果鼻饲不当会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 影响病人术后恢复, 同时传统的鼻饲法比较费时, 所以鼻饲方法, 以观察其疗效及操作时间的长短。
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呛咳、反流、腹泻, 腹泻是鼻饲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可达50%, 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及使用高渗性营养液时, 当高渗营养液进入胃肠道, 胃肠道将分泌大量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大量水进入胃肠道后, 刺激肠蠕动加速, 产生腹泻, 因此, 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压 (300 mmol/L) 的溶液可减少腹泻。两组病人的鼻饲液均为能全力, 其渗透压为320 mmol/L, 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压, 可防止并减少腹泻的发生。表1结果显示, 方法改进实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1) , 用注射器分次注入的量及速度由人工把握, 较难准确控制;一次大量的营养液快速进入胃肠道, 刺激胃肠道黏膜大量分泌, 肠蠕动加速, 病人不能耐受;病人由于疾病影响, 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致胃肠蠕动减慢, 胃肠液分泌减少, 输入的营养液易潴留于胃肠内, 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出现呛咳、反流的几率鼻饲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因为鼻饲时一次性过快推注过多液体时, 胃内压快速上升, 刺激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末梢, 出现呛咳、反流, 引起误吸, 极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同时呛咳和反流时引起病人咳嗽, 以及反流液可改变咽部术区环境, 影响手术创面的恢复甚至加重创面和切口的感染机会。实验组缓慢间歇滴注, 营养液随胃肠蠕动匀速进入小肠, 使胃肠道逐渐适应, 且利于胃内压保持稳定, 从而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同时可中和胃酸、维持胃内正常pH值, 有效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胃肠激素周期性释放, 使营养液在胃内被较好地吸收。两组病人均无便秘发生, 是由于能全力中含有多种膳食纤维, 但在长期鼻饲使用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 以补充由纤维素排泄所带走的水分。实验组采用输液器密闭式滴注鼻饲, 避免浪费和污染。
另外, 两组鼻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采用改进鼻饲方法对胃管留置时间无明显影响;采用改进鼻饲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每次操作时间, 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既有效又可提高工作效率。鼻饲改进实验组中输液器间歇滴入营养液不仅降低了鼻饲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而且简单, 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葛俊恒, 王占龙.头颈部肿瘤基础与临床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14.
脑卒中患者鼻饲的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男30例, 女18例, 年龄45~84岁。其中脑栓塞26例, 脑出血18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平均7.5分。鼻饲时间2~65d, 出现食物反流4例, 腹泻6例。
1.2 方法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胃肠功能正常, 无消化道出血, 在发病24~48h后给予鼻饲。选用F18~20硅胶鼻胃管自鼻腔插入胃内。每月更换1次。鼻饲前洗手, 鼻饲用物需煮沸消毒。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头偏向健侧, 确定胃管在胃内后, 缓慢注入流质饮食, 注食从少量开始, 适应后逐渐加量, 1次总量≤200ml, 间隔>2h。注液毕用温开水30ml冲洗胃管, 避免食物残留在管腔内, 最后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
2护理
2.1 鼻饲液的配制
根据病情选择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流质饮食可选择牛奶、米汤、菜汁、果汁、鱼汤等。半流质饮食可选择米粥、蒸鸡蛋、芝麻糊等。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混合奶为主, 总量为每天2000ml, 温度38~40℃。鼻饲液应现配现用。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食物反流和窒息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记录24h出入量。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 胃肠蠕动减慢, 易发生胃潴留。每次鼻饲前先抽吸胃内容物, 如胃内残留量>100~150ml, 应暂停鼻饲。应选择患者安静时注入鼻饲物, 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 避免吸痰、翻身、拍背等操作。如发生食物反流, 立即停止鼻饲, 清除口腔异物, 抽吸胃内容物。若鼻饲后出现腹泻等情况, 要及时送检大便, 减少鼻饲量并减慢鼻饲速度, 及时报告医师。
2.3 保持留置胃管通畅, 防止脱管
定时检查胃管裸露端的刻度, 口腔内有无盘留, 妥善固定。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约束带, 避免患者拔出胃管。翻身时先放置好胃管, 防止牵拉脱出。
2.4 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pH值, 选择合适漱口液漱口。口腔护理每天2次。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无异味。
2.5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胃管的目的、进食的体位、进食量、温度、食物的选择、注入的速度以及食物反流的危险及处理等相关知识, 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 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鼻饲护理。
3结果
48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营养不良, 液体出入量保持平衡。住院期间顺利拔管40例, 经口进食。带管出院4例, 转院3例, 因病情严重死亡1例。
4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应激状态, 加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 常导致产生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通过鼻饲注入流质饮食, 提供机体所需能量及营养, 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通过鼻饲注入饮食还可减少静脉补液量, 减轻患者及家庭负担, 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 做好脑卒中患者鼻饲时的护理, 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增加饮食安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9
【关键词】 脑外伤;长期鼻饲;护理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7-02
脑外伤是比较严重的创伤,不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损伤。而且伴发继发损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受伤后高代谢、高分解、高消耗。体内呈现高代谢分解状态。脑外伤病死率和病残率增加。胃肠外营养不能满足脑损伤患者高能量消耗。鼻胃插管是临床使用最多的,鼻饲容易出现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出现,对我科2009年5月——2011年12月长期鼻饲患者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住院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22-50岁,平均26.8岁。格拉斯哥评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明显改变。患者在住院后72小时内没有消化道损伤下,鼻饲饮食。
1.2 鼻饲操作 使用常规胃管留置法。吸净痰液。鼻腔分泌物。避免呛咳引发窒息。清洁鼻腔。取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选一次性硅胶管16-20号。量好长度,做好标识,液体石蜡油润滑胃管,用右手拇指、食指夹住胃管,由一侧鼻孔缓慢插入。有突破感后,拇指、食指固定胃管鼻孔处不动,用小指和无名指胃管向前推入。如果没有阻力,将向下插入所需长度。深度达到标识,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确定在胃内。
2 预防和护理并发症
2.1 便秘和腹泻护理 腹泻是鼻饲患者经常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2%,本组资料为52%。因为患者应用大量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肠道感染,鼻饲患者给予大量高渗饮食,刺激胃肠道,胃肠道分泌大量水稀释溶液浓度,水进入肠道,刺激胃肠蠕动引起腹泻。护理人员和家属应该在胃肠道营养液配制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配置当日用量。鼻饲速度和温度掌握好,鼻饲温度在38-40°。每次注入食物不超过200毫升。容器每日消毒,勤更换注射器,减少腹泻的发生。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加入含膳食纤维丰富食物,提供足够量液体,预防患者便秘。
2.2 恶心、呕吐的护理 恶心、呕吐是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多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避免出现这类情况。鼻饲速度要逐渐加快,鼻饲量有少至多。有条件可以使用输液泵,速度容易掌握,匀速输入食物。开始1000毫升每天,逐渐到2000-2500毫升每天。每次输入时间30-45分钟,每日4-6次。
2.3 胃潴留的护理 脑外伤颅脑损失较重,有不同程度缺氧,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出现水肿,胃肠道正常消化会受影响,使胃肠蠕动减慢,注入的溶液容易潴留在胃肠道内,在每次注入食物前,先抽吸一下,可以知道胃是否排空。如果残留量大于100毫升,证明有胃潴留。可以延迟鼻饲时间,或者负压吸引。必要时加用胃肠动力药,吗丁啉、灭吐灵促进胃肠排空。
2.4 代谢并发症的护理 血糖紊乱,高血糖症,脑外伤病人出现高血糖和颅脑外伤应激反应及大量鼻饲高渗糖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外伤引发身体应激反应,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血糖增高。低血糖,长期鼻饲停止,患者已经适应大量高浓度糖,停止鼻饲,没有其它方法补充,避免低血糖发生,需要停止缓慢停止,并以其它形式给与补充。
本组60例患者鼻饲后,36小时,有4例发生高血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高血糖对神经组织损害。可以补充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降低输入速度和浓度。监测血糖、尿糖。
2.5 高钠血症脱水 脱水是由于渗透性腹泻,糖尿病患者或者水摄入不足,是因为液体量掌握不好,及由饥饿状态转为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在护理过程中逐渐增加饮食浓度和饮食量。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
2.6 维生素缺乏的护理 长期鼻饲饮食应该注意摄入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避免维生素缺乏症状出现。出现缺铁贫血补充铁剂。饮食当中不含维生素K,要增加避免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不含无机盐,每日给予无机盐至少8克。
2.7 机械性并发症的护理 误吸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体质衰弱,年老或者重症昏迷病人,有食道返流患者,容易出现液体饮食返流,吸入气管,因为病人胃肠功能差,胃蠕动缓慢,造成胃潴留,以及突然增加输入速度,引起腹胀,发生呕吐,支气管受到强烈刺激,发生吸入肺炎,比较严重。护理病人时应该采用头高脚低位,或者病情允许半卧位,精心护理鼻饲管和输注速度,仔细观察胃潴留量,大于150毫升,停止输入。吸痰动作轻柔。减少刺激。一旦出现误吸,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气道内吸入物。抽吸胃内容物,为防止进一步返流,避免造成更严重后果。
2.8 脱管、堵管的护理 鼻饲管脱落多数由于自行翻身,或者病人烦躁不慎脱落。护理过程中使用细孔柔软,性能好的鼻饲管,固定前额部位。保证鼻饲患者安全、舒适。每次输入食物前后冲洗鼻饲管,避免堵管。一旦发生堵管,及时更换鼻饲管。
3 结 果
60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误吸、脱管、导管堵塞、腹泻、呕吐、感染、便秘。患者存活。鼻饲时间为48-80天。没有发生消瘦、重度营养不良。
4 讨 论
脑外伤患者病情多数较重,治疗同时早期给予充分胃肠道高营养。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维持代谢平衡。保护胃肠道,防止胃肠道对内毒素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机会。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并为以后治疗奠定基础。
本资料显示:通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对腹泻误吸、脱管、导管堵塞、腹泻、呕吐、感染、便秘的护理。患者没有发生消瘦、重度营养不良。重视鼻饲期间护理,利于减少并发症,保障营养支持。提高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科颖,李君.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5).
喉癌术后病人鼻饲的护理体会 篇10
喉癌是喉部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较高, 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南方要高, 占耳鼻咽喉科癌肿发病率的7.9%~35%, 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 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 有烟酒不良嗜好者为多。喉癌术后病人由于不能经口进食, 且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大, 能量消耗增加, 所以需经由鼻饲管注入含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 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 以增强病人的体质, 加速疾病的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3-11~2012-08共收治全喉切除术鼻饲的病人298例, 其中男192例, 女106例, 年龄39~78岁。术后均采用鼻饲饮食, 除一例鼻饲管由病人自行拔除, 再插管失败外, 其余均采用鼻饲饮食, 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均衡, 均康复出院, 收到满意效果。
2 选择适合的鼻饲管
我科目前选用的鼻饲管是均采苏州日月星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胃管YCYZB/苏0229—2006__F16。它具有管壁光滑, 无色透明, 弹性好柔软插管时不易损伤组织不易粘堵的特点。
3 选择正确的置管时间
由于喉部手术的特殊性, 喉部带有气管套管, 若是术后插管一会增加插管的难度, 二会牵拉术区引起病人疼痛及咳嗽, 易致术区出血, 增加人痛苦。所以我们一般采用术中置管, 由于病人处在全麻状态下, 下鼻饲管比较安全, 并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置管后要确保鼻饲管在胃内, 24h后可进流质饮食, 进食过早、过晚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4 护理体会
4.1 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 由于鼻饲管及气管套管双管对病人躯体的刺激很大, 病人非常不适应, 又不能讲话使病人痛苦不堪, 所以医护人员除应及时做好本职工作外, 还应认真倾听, 解释到位, 服务热情, 技术过硬, 尽量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求, 配合医生、家属、病人使病人身心愉悦配合治疗护理, 确保病人早日痊愈出院。
4.2 鼻饲管的护理
4.2.1 正确判断鼻饲管是否在胃内
喉癌术后24h后可进流质饮食, 在鼻饲前应确定鼻饲管是否在胃内。确定鼻饲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 (1) 用30mL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连接鼻饲管末段进行抽吸, 抽出胃液可确定鼻饲管在胃内; (2) 将听诊器放在病人胃部, 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抽10mL空气打入胃内听到气过水流声, 可确定鼻饲管在胃内。但不建议使用此方法, 此法可使病人腹胀的症状加重。 (3) 将鼻饲管末端放入盛水的治疗碗内, 无气泡溢出, 也可确定鼻饲管在胃内。三种方法抽吸胃液的方法最为可靠。
4.2.2 确保鼻饲管通畅在位
每次鼻饲前均应确定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灌食前后均应用30mL无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抽取2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 灌食时鼻饲管内不能进空气, 以免引起病人腹胀。鼻饲管应保持清洁干燥, 灌食前后均应反折鼻饲管末端。灌食后及时清理并用无菌纱布包好, 用橡皮圈或小夹子固定在病人感觉舒适的位置。灌食后管内不能留有食物残渣, 避免食物残渣变质、酸腐, 引起病人腹泻或管路堵塞。
4.2.3 定期更换鼻饲管
长期鼻饲的病人应及时更换鼻饲管, 以7d为宜, 避免管路长期压迫一侧鼻腔黏膜溃疡或鼻出血。更换鼻饲管时应在当晚最后一次灌食后1h将鼻饲管从一侧鼻孔轻轻拔出, 拔除鼻饲管时应夹紧鼻饲管的末端, 防止胃液流入气管套管内, 引起病人呛咳。翌日晨清洁另一侧鼻孔后轻轻插入鼻饲管, 确定鼻饲管在胃内, 稳妥固定。
4.3 鼻饲饮食的原则
(1) 鼻饲饮食的量应尊医嘱及营养师的建议, 从少量、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一般每天是1500~2000mL左右, 第一次的量不应超过150~200mL, 每天6~7次。 (2) 鼻饲饮食的温度一般在38°C 左右, 温度过高易烫伤胃部黏膜, 过低引起胃部不适。 (3) 鼻饲饮食应现用现配, 每次间隔时间应在2h左右。 (4) 鼻饲饮食以流质饮物为主, 不能加入块状或粉状食物, 酸性较强的食物或药物不能与奶液同时灌入以免产生凝块, 造成堵管。 (5) 鼻饲时不但要保证鼻饲管的清洁, 更要保证鼻饲液的清洁、卫生、新鲜, 防止病人腹泻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6) 需经鼻饲管灌入药物时应遵医嘱, 并将药物碾成细末, 溶解后灌入, 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7) 灌食器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次灌食前后灌食器均应用开水烫洗干净晾干待用, 定时更换。 (8) 准确记录鼻饲的时间、量、性质、种类及病人的反应等。
4.4 鼻饲的注意事项
(1) 每次灌食后, 不应随意搬动病人, 可将床头稍稍抬高, 防治病人胃部不适引起呕吐。 (2) 每隔7天更换一次鼻饲管, 每天给病人雾化吸入一次, 减轻鼻饲管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并及时清理鼻孔, 保持其清洁卫生。 (3) 更换鼻饲管时应夹紧鼻饲管末端, 防止空气进入胃内, 引起病人腹胀及胃部不适感。 (4) 灌食后半小时内不能为患者吸痰, 避免刺激患者引起呕吐, 呕吐物误吸气管套管内可发生堵管或引起病人窒息。 (5) 保持鼻饲管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 每日给病人做口腔护理。 (6) 妥善固定鼻饲管, 放置病人感觉舒适的地方, 防止鼻饲管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