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鼻饲

2024-11-01

肠内营养鼻饲(共5篇)

肠内营养鼻饲 篇1

鼻饲是肠内营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鼻饲的作用,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ICU在传统鼻饲方法的基础上借鉴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的原理进行鼻饲法的改良, 自2013年7月起开始在临床使用微量泵持续泵注鼻饲液, 结合加温器保持恒温的鼻饲方法, 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ICU 60例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8岁~72岁;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8例、脑出血16例、颅脑创伤14例、多器官衰竭5例, 多发伤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意识状况、疾病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鼻饲液一致, 选择能全力、瑞代、力适康等肠内营养液或者米汤、鱼汤、牛奶、果汁、肉泥糊、菜泥糊等自制匀浆膳。每日鼻饲量1 000~2 000 m L, 温度39~41℃, 鼻饲时间为06:00~22:00, 间隔6 h~8 h, 鼻饲前检查胃内残余量, 鼻饲时抬高床头30°。对照组用注射器分次抽取鼻饲液200~300 m L缓慢推注, 6次/d, 每次间隔3 h。观察组固定微量泵于适合操作的位置, 用4支一次性50 m L注射器抽取鼻饲液备用。将注射器装入微量泵, 应遵循先慢后快, 恒温均速的原则, 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1]。根据患者胃残余量及耐受能力调节适宜的速度, 一般开始为80~120 m L/h, 如胃内残留量无异常可逐渐增加至150~200 m L/h, 交替使用和更换注射器。加温器放在胃管靠近微量泵端, 使鼻饲液温度保持恒温, 在持续泵注过程中每4 h回抽胃液1次, 观察胃潴留量, 并予以温开水50 m L冲洗管路。

1.3观察指标

1.3.1鼻饲期间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次鼻饲前均测定胃残余量, 如残留量超过50%说明存在胃潴留;鼻饲过程中营养液经贲门、食管由口腔、鼻腔流出为反流;鼻饲前无呕吐、呛咳、咳嗽症状, 鼻饲过程中突然出现呛咳, 憋喘, 呼吸困难或咳出、吸出类似营养液样痰说明发生误吸;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性状改变, 每日解稀便或水样便4次以上为腹泻。堵管为鼻饲液浓稠阻塞胃管。

1.3.2护理工作量的计算方法:采用恒温匀速鼻饲方法工作量计算从护士接泵开始到匀速泵入5 min为止, 传统鼻饲方法从接注射器至注完为止。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

2.2 2组护理工作量比较, 见表2。

3讨论

3.1恒温匀速的鼻饲方法让患者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有效控制进食速度和进食量, 使营养液匀速进入消化道, 营养吸收利用充分。通过加温器使鼻饲液温度始终保持在39~41℃, 相较与传统鼻饲法中因护士操作时间长, 鼻饲液变凉造成患者胃部不适的缺点, 恒温匀速鼻饲法对胃黏膜几乎无刺激。同时通过匀速缓慢的泵注能减少传统鼻饲法手工不均匀推注进食导致的胃潴留、反流和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3.2操作简单, 方便, 省时省力。只需护士接好微量泵、加温器, 调好泵注速度即可, 在为患者做鼻饲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其他治疗和护理, 大大减少护理工作量,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在泵入过程中微量泵报警功能使异常情况能及时得到处理, 降低堵管发生率。

3.3利用科室现有设备资源和材料, 就地取材, 除适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外还适用于单纯行鼻饲进食的患者, 适用范围更广。同时采用恒温匀速的鼻饲方法能提高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在临床使用1年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适当的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 防止肠道细菌异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 还有利于保持肠道正常菌群分布, 防止菌群失调[2], 促进营养状态的改善。采用恒温匀速的鼻饲方法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锋利.食管癌患者23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6) :835.

[2]孙成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3) :404-405.

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 篇2

【摘要】目的 对ICU病房患者给予肠内营养(EN)后的护理,提高肠内营养护理水平,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产生,保证肠内营养顺利实施。方法 :对ICU病房中30例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 合理规范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危重病患者的腹泻、误吸、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67-02

随着营养支持的发展,肠内营养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大大改善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在营养支持治疗的过程中,护士担负着重要的角色,经过规范、合理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通过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共30例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将肠内营养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观察病例2013年3月~2014年10月危重患者中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81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都愿意全程配合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护理

2.1前期评估与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进行置管评估,选择柔软的、型号合适的、对胃酸不敏感、不刺激的肠内营养管。置管前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告知置管有可能引起的呕吐、呛咳等不适,及置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让患者在心理上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无菌操作在配制营养液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配液室要严格消毒,配好的营养液要当日一次用完。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操作者的手及病人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选用含终端滤过器的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 可有效防止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2]。长期输液者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道。

2.3管道护理导管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固定的两翼缝在病人发皮肤上,导管分叉处用胶布固定,注意观察缝线处有无松动、脱落,检查有无回血,导管是否通畅。每日应更换输液管道1次,更换管道时,静脉导管与输液管连接处用碘伏涂擦;更换输液管时,输液器管夹一定要夹紧,防止空气进入,接头处要旋紧,防止松脱、漏夜。输液瓶内液体不可滴空,以防止造成空气栓塞。

2.4穿刺部位护理在静脉导管入口处及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溶液消毒导管入口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8cm的圆形范围,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敷料一般选用透明敷贴,可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每2天更换一次,如有出汗较多、敷料卷边、穿刺处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

2.5输液时的护理

2.5.1 注意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保证每日所需液体在18~20小时内输完。

2.5.2观察病人反应 加强巡視病人,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发热、口渴、多尿、昏迷等不良反应,查明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2.3输液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2.5.4滴速减慢多见于导管扭曲、体位改变、导管内有血凝块形成等引起,根据具体情况排除诱因。

2.5.5导管滑脱导管随呼吸运动进出,可发生移位或脱出,应在置管时作好固定。

3并发症护理

3.1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常见的有气胸、血胸、空气栓塞、臂丛神经损伤、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损伤、导管扭曲或折断等,主要在操作中以预防为主,护士应熟悉穿刺部位的组织解剖结构,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及要领,护理中应加强巡视,多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3.2 感染感染是肠外营养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配制营养液和穿刺置管均应严格无菌操作,营养袋及输液器每天更换1次。常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并及时更换敷料。积极治疗体内原有的感染灶。

3.3 静脉炎的护理因导管感染、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液中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多,导致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大大增加。根据美国INS静脉炎分级标准,I级静脉炎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2次/d,20 min/次2。

4小结

在ICU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和严格规范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草案)[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5):295-298.

[2] 王海明,李松林.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用于外科危重患者58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16):6-68.

肠内营养鼻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NCU患者106例, 其中男76例, 女30例。年龄37~83岁, 平均年龄 (61.2±9.20) 岁。

1.2 方法

将106例患者根据病情及胃肠功能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制剂, 如匀浆膳、全营素等作为管饲肠内营养粉剂。通过EN间歇推注方式注入, 开始给予100 ml/次, 6次/d, 逐渐增至250 ml/次, 6次/d, 温度为38~40℃。每次餐前抽吸胃残余量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腹泻、反流和误吸等。根据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 逐渐增至250 ml/次, 同时检查血糖和血清蛋白质并观察各种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鼻饲管要定时更换, 在最后一次喂食后拔出, 第2天喂食前重新留置胃管。在此期间, 每3小时抽吸胃残余留量。每次喂养后并用温水将胃管冲净, 将胃管固定好, 随时观察肠内营养耐受性, 胃动力不良和病情需要者 (昏迷) 应采取十二指肠或空肠中喂养。营养量不足时应及时给予肠外营养, 采用联合应用方法并保持血糖稳定性。

2 结果

在NCU病房行鼻饲喂养过程中, 腹泻12例, 消化道出血2例, 腹胀6例、反流5例, 通过对管饲患者进行营养治疗中并发症进行规范化管理, 使患者血糖平稳, 血清蛋白指标稳中有升, 其中59例患者体重得到维持, 47例患者体重逐步增长到理想体重。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强化鼻饲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照顾技巧, 积极宣传成功病例。让家属和患者了解肠内营养目的和意义、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接受营养支持治疗, 并用亲切的话语给患者以关心和爱护, 保持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增强患者信心。

3.2 鼻饲导管的选择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选择不同型号的鼻胃管, 对反流严重的患者选择鼻肠管, 将鼻肠管末端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 避免反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

3.3 鼻饲方法

营养液温度要适宜, 使营养液保持在37℃左右, 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这样有利于营养液充分吸收, 通过EN间歇推注方式注入, 开始给予100 ml/次, 6次/d, 逐渐增至250 ml/次, 6次/d, 温度为37℃左右。抽吸胃残余量和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腹泻、反流和误吸等。为防止胃潴留营养液推注速度要慢, 浓度应从稀到稠。

3.4 并发症的护理

对因肠内菌群失调的腹泻患者, 给予酸奶100 ml/次, 1~2次/d, 使肠道正常菌群得以恢复;高血糖的患者, 应定时监测血糖, 及时与医生沟通, 执行医嘱, 给予胰岛素, 维持血糖稳定, 控制在8~10 mol/L。每2~3天查血清前白蛋白, 及时调整营养液蛋白的补充量。EN时头部抬高30~35°有助于防止误吸, 鼻饲前和喂养过程中, 每2~4小时回抽检查胃内食物消化情况。当胃内容物>100 ml, 应减量或暂停营养液输注[1], 以免因胃潴留引起营养液反流导致误吸。也可每6小时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以加速胃蠕动[2], 喂食前用注射器抽吸查看胃潴留量后冲净胃管, 并将抽出的胃潴留液推注胃内, 防止丢失电解质, 在喂养过程中避免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 以减少呕吐反射因素, 防止发生反流引起误吸。

3.5 鼻饲管护理

鼻胃管和鼻肠管放置后, 妥善固定, 每天做好鼻腔及口腔的护理, 定期检查, 了解鼻饲管位置是否合适, 每次鼻饲前后, 用温开水20~40 ml推注胃内。经管饲给药时, 将温开水20 ml推注胃内, 每次只能推注1种药物, 注入后再推入5 ml温开水, 多种药物注入后再注入20 ml温开水, 不能将全部药物掺混或与营养液混合推注。

在EN支持治疗中由于多种客观因素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腹胀、腹泻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0%~40%[3], NCU病房患者腹泻腹胀为16.98%, 作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营养制剂浓度、速度逐渐增量, 并给予给予酸奶等及时调理, 腹泻腹胀症状消失。

通过对管饲患者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 减少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维护脏器、组织的免疫功能, 促进脏器组织的恢复, 优化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曹玉, 郑永红.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展.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6, 14 (1) :46-48.

[2]沈梅芬, 张海英, 李月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原因及防治.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2 (1) :116.

肠内营养鼻饲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9年1月, 经头颅CT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2例, GCS评分4-8分并持续12h以上, 年龄15-53岁, 弥漫性轴索损伤, 多器官复合伤不在研究范围内, 随机分成两组: (1) 试验组41例, 其中男26例, 女15例, 年龄35.9±9.8岁, GCS评分6.1±1.3分 (其中4分3例) , 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39例, 硬膜外血肿15例, 硬膜下血肿7例, 脑内血肿8例, 开颅手术25例; (2) 对照组:31例, 其中男27例, 女4例, 年龄37.9±10.1岁, GCS评分6.4±1.1 (其中4分1例) , 开放性颅脑损伤3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27例, 硬膜外血肿13例, 脑内血肿11例, 开颅手术2例。

1.2 治疗方法

(1) 试验组:伤后立即插胃管接负压瓶, 48h后如果胃管胃储留量小于150m L, 就可开始采用24h持续滴注的方法胃管鼻饲要素饮食——安素, 将输液泵连接胃管持续滴注鼻饲, 输液泵控制滴注速度, 喂养时, 头高位30°, 每3-4h检查胃储留量一次, 若大于150m L, 则暂停2-4h。胃肠营养是以每天所需总量的1/4开始, 每天以1/4的量递增, 不足静脉给予补充。喂养1周内使用胃动力药 (如灭吐灵, 吗丁啉等) 。伤后14d, 改为高热量, 高蛋白勺浆饮食; (2)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于伤后6d起给予鼻饲流质, 逐渐过渡为勺浆饮食。

1.3 监测指标

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 胃内容物返流, 呕吐, 腹胀, 腹泻, 便秘, 苏醒后拒食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中GCS评分>5分病人均能在伤后48小时实施持续滴注鼻饲营养方法, 76.

6%在伤后6天由胃管提供全部营养物质。GCS4分有2例 (66.7%) 和病情加重 (包括死亡) 患者出现胃潴留, 返流而中断鼻饲。

2.2 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

试验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9.6%) 显著少于对照组 (41.5%) (P<0.01) ,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症状:腹胀 (20.5%) , 腹泻 (25%) 和拒食 (36.4%) 等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55.2%, 51.2%, 79.3%) (P<0.05-P<0.01)

3 讨论

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 由于累及脑干, 下丘脑等植物神经中枢, 脑损伤后, 胃蠕动减弱, 贲门括约肌松弛的发生比其他创伤更常见, 持续时间更长[1,2]。传统每天3-4次鼻饲流质, 因易致返流误吸, 难以安全实施[2,4]。经皮内窥镜空肠造瘘等空肠内营养方法可克服返流的发生[3], 但技术复杂, 临床上很难普及[4]。

研究结果显示, GCS评分5分以上的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能安全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肠内营养, 结合静脉营养可满足严重颅脑损伤早期对营养的需求, GCS评分4分以下病人处于濒死状态, 胃肠功能衰竭出现严重胃潴留仍不能耐受鼻饲营养。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已被证实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5,6]。试验组神志恢复和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除有较好的氮平衡和营养补充外, 更重要的是早期胃肠道营养能维护胃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 而对照组在伤后6d才进行胃肠道营养使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削弱,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升高, 苏醒后又不愿进食, 直接影响了颅脑损伤后的营养状态的纠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OttL, YongB, PhillipsR, et al.Alterreal gastric emptying in theheall-injured patient:Relationgship to feading into lerance[J].JNearosury, 1991, 74:783-742.

[2]Jonathan M, Sane MD, Anna M.Lower esophageal sphincrerdys function precludes safe gastric feeding after injury[J].JTrauma, 1994, 37:581-586.

[3]Akkersdijk WL, Rinkcuma JA, Vander Werden C.Percutancous, endo-scopic gastrostoury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jury[J].Injury, 1998:11-14.

[4]Robbert PR.Nutritionin the heal-injuried patient[J].NewHoviz, 1995, 3:506-517.

[5]黎介寿.肠功能障碍[J].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8, 5:63-65.

肠内营养鼻饲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患者出现进食较少或不能自主进食时且符合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下鼻饲管给予商品匀浆膳饮食, 观察期出现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及更改营养支持方式者剔出。入选病例27 例, 其中男15 例, 女12 例, 年龄68 ~ 91 岁, 平均 ( 80. 1 ±6. 5) 岁, 其中主要疾病为阿尔茨海默病13 例, 脑血管后遗症11 例, 帕金森2 例, 脑出血1 例, 多数患者有3 ~ 5 种疾病共存, 患者均长期卧床, 鼻胃管喂养, 生活不能自理。

1. 2 方法

选用三九集团商品匀浆膳, 为各种天然物质的熟制品粉末, 均衡膳食, 营养素配比为蛋白质17% 、脂肪29% 、碳水化合物54% 、膳食纤维2. 26% 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 其组分为大米粉、玉米粉、大豆蛋白、麦芽糊精、奶粉、鸡蛋粉、鱼肉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等, 每50 g用温水冲调至220 ml, 每毫升提供4. 18 k J ( 1 kcal) 热量。合并糖尿病患者用糖尿病专用型匀浆膳。

所有患者均经营养科会诊, 根据病人年龄、身高、体重, 按公式Harris-Benedict计算病人的基础代谢消耗 ( BEE) , 再根据卧床系数计算出实际能量需要量, 确定病人管饲营养液的用量。每天用量1 200 ~1 800 ml, 每次200 ~ 300 ml, 每日分5 ~ 7 次给予, 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1.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收集人体测量指标及生化指标。营养支持后每月测量1 次, 持续6 个月, 取其平均值。人体测量指标包括: ( 1) 三头肌皮褶厚度 ( TSF) ; ( 2) 上臂围 ( MAC) ; ( 3) 上臂肌围 ( MAMC) :计算公式MAMC ( cm) = MAC ( cm) - 0. 314 × TSF ( mm) 。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 ( HB) , 血清总蛋白 ( TP) , 血清白蛋白 ( ALB) , 前白蛋白 ( PAB) , 三酰甘油 ( TG) , 胆固醇 ( TC) , 血清钠 ( Na) 、钾 ( K) 、钙 ( Ca) 、磷 ( P) 等, 均在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还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胃肠道情况、肝肾功能以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 (  ± s) 表示, 干预前后采用t检验, 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营养状况及生化指标

营养支持前后TSF、MAMC、HB、TP、ALB、PAB、TC、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Na、K、Ca及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营养治疗后与营养治疗前比较:a P<0.01, b P<0.05

2. 2 临床观察情况

观察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未发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发生肺部感染2 例次, 未影响继续肠内营养。观察期间出现腹胀1 例次、腹泻1 例次, 调整营养液浓度、喂养速度后缓解, 未影响继续肠内营养。

3 讨论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或管饲的方式来提供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1], 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 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和免疫功能, 且费用较低, 容易实施和护理, 严重并发症较少。现代营养学认为, 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2]。目前,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繁多, 商家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或乳剂具有使用方便、营养全面等特点, 是常用的肠内营养液, 但价格昂贵, 患者经济负担重。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患者, 肠内营养应首选匀浆膳[3]。

匀浆膳也有商家生产的成品匀浆膳和食物自制匀浆膳两种。自制匀浆膳食物来源方便、新鲜,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营养素成分, 根据不同病情配制适合于特殊治疗要求的匀浆, 且价格低廉, 但自制匀浆膳存在固体成分易于沉降及黏度较高、不易通过细孔径喂养管、卫生难保证等缺点[4-5]。商品匀浆膳的优点是用天然食物配制而成的工业化粉末, 所含营养成分与正常食物相似, 能够提供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且均衡稳定, 安全卫生[6-7], 长期使用无不良反应。商品匀浆膳有统一包装, 成批量生产, 符合综合医院的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因此, 目前我院大部分鼻饲患者均采用商品匀浆膳进行营养支持。

本研究选取27 例老年鼻饲患者给予商品匀浆膳, 将各项指标与标准值比较, 营养支持前, TSF、MAMC、HB、ALB及PAB均低于正常值, 说明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些患者因为疾病常常伴随吞咽反射功能减弱或者消失、进食困难、机体免疫力下降、呛咳误吸等问题, 而进食较少和无法自主进食是营养不良最重要的原因[8-9]。营养治疗后人体测量指标MAMC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但仍低于正常值, 这可能与长期卧床患者缺乏锻炼、肌肉萎缩有关。营养治疗后患者生化指标除PAB略低于正常值外, 其余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营养支持前后TSF、MAMC、HB、TP、ALB、P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 TC、T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说明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老年患者原发病的同时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但支持前后Na、K、Ca及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除营养支持前患者Ca略低于正常值, 其余指标营养支持前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说明商品匀浆膳能够满足老年长期鼻饲患者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本研究观察期间发生肺部感染2 例次, 腹涨1 例次、腹泻1 例次。肺部感染是较常见的、发生率较高的鼻饲并发症[10], 所以在进行鼻饲营养支持时一定要注意插管的深度、患者的体位等, 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注意输注鼻饲液的温度与速度, 以免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

综上所述, 鼻饲营养支持是改善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 配比合理的商品匀浆膳是老年鼻饲患者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AMARANTOS E, MARTINES A, DWYER J, et al.Nutr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1, 56 (2) :54-64.

[2]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2) :67.

[3]GUTT C N, HELD S, PAOLUCCI V, et al.Experiences with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World J Surg, 1996, 20:1006-1009.

[4]刘英华, 腾俊英, 欧阳红, 等.商品与自制匀浆膳对卧床病人营养及生化状况影响的比较[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 14 (1) :44-46.

[5]王晶, 左小霞, 张晔, 等.成品匀浆膳对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7 (30) :2052-2053.

[6]王海英.自制匀浆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14 (2) :29-30.

[7]张荣欣, 邱继红, 腾俊英, 等.老年卧床管饲患者营养状况分析[J].军医进修学报, 2005, 26 (2) :116-117.

[8]张红梅.鼻饲改善重度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状况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9) :5033.

[9]梁锦玲.脑卒中患者鼻饲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 2011 (7) :3170-3172.

上一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下一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