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共10篇)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1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之一, 发病率位居男性癌症第4位, 女性癌症第3位, 其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加[1],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病人往往合并有营养不良, 而手术应激又可加重病人的营养不良并损伤免疫系统, 导致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各种感染等并发症, 影响病人康复。为了改善结肠癌病人围术期营养状况, 特进行此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结肠癌病人53例, 入选46例, 男25例, 女21例;年龄39岁~78岁, 平均58.5岁;其中腺癌40例, 鳞癌4例, 未分化癌1例, 黏液腺癌1例。入选条件:①手术前未行化疗、放疗;②无重要脏器转移;③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肠内营养组) 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术前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EN组)
术前3 d开始口服能全力 (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 至术前16 h, 每天1 500 mL~2 000 mL[125.5 kJ/ (kg·d) ], 分5次或6次服用, 可适当饮水, 禁用其他食物, 同时口服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术晨禁食水, 0.1%温肥皂水800 mL灌肠1次, 置鼻肠营养管, 术中将鼻肠营养管放置在空肠上段位置。术后24 h即给予能全力400 mL~500 mL, 经加温后自鼻肠管缓慢输注, 速度控制在20 mL/h~30 mL/h。术后第2天如无特殊不适, 则改为800 mL~1 000 mL, 速度为40 mL/h~50 mL/h。术后第3天则增加至1 500 mL~2 000 mL, 速度为80 mL/h~120 mL/h, 直至术后第7天。肛门排气后可进适量其他流质食物, 期间如鼻肠管拔除则直接经口摄入。不足之液体经外周静脉输注。
1.2.2 对照组
常规肠道准备:①术前3 d进少渣半流质饮食, 术前2 d进流质饮食, 以减少粪便, 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②术前3 d, 每天上午用15 g番泻叶泡茶500 mL饮用。术前2 d每晚用0.1%~0.2%肥皂水灌肠1次, 手术前1 d晚清洁灌肠。③口服肠道抗生素, 甲硝唑0.2 g、庆大霉素8×104 U, 每天3次, 口服[2]。术晨清洁灌肠, 置胃管。术后常规补液7 d (葡萄糖液、电解质液、维生素、抗生素、8.5%复方氨基酸) ,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 排气后开始进食。其他处理条件相同。
1.3 评价指标
①营养状况指标观察:术前1 d、术后第8天清晨采血检测血清清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 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两组之间的差异。②观察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 (包括血液、腹腔、肺部、切口、泌尿系感染) 发生例数 (以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为准) 。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与手术前1 d比较, 对照组手术后明显降低 (P<0.01) , 实验组降低不明显 (P>0.05) , 见表1、表2。
2.2 临床指标
两组病人均无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实验组切口感染1例, 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例, 腹腔感染1例, 经抗感染治疗均治愈。实验组26例病人均能耐受术前及术后24 h开始肠内营养, 仅有2例出现腹胀、腹泻, 经调整用量、滴注速度和应用收敛止泻药后缓解。病人体质量下降值、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结肠癌病人由于机体和肿瘤代谢异常, 摄入营养素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往往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治疗时的麻醉、手术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出现高分解代谢及负氮平衡, 加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及创伤应激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病人易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 降低病人术后对化疗、放疗等的耐受性。对营养不良的结肠癌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的观点已日益受到重视。
虽然肠外营养对于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有肯定效果, 但长期应用肠外营养可导致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 饮食的限制对肠道黏膜屏障造成损害, 长期的肠外营养还可导致肠黏膜的萎缩, 继而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削弱, 引起肠道菌群移位, 易诱发肠源性感染, 而肠源性感染是危重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由于多数肠外营养制剂对肝功能都有损害作用, 且肠外营养病人肠道缺乏食物刺激, 胃肠道激素及胆囊收缩素分泌下降, 肝脏处于淤胆状态造成肝功能损害[3]。
与肠外营养相比, 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更符合生理习惯。肠内营养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术前应用肠内营养素不仅容易吸收, 能保证肠道清洁, 还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蠕动功能和肠道黏膜细胞的增生修复及正常代谢, 维护肠黏膜的完整和正常免疫功能。并可以提供每日所需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 保护肠道黏膜, 纠正营养不良状况[4]。不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可在胃肠道完全吸收, 食用后肠道内无食物残渣存在, 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能达到传统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洁程度, 并不增加术后感染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 且能简化术前准备的方法, 有助于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还可以早期拔除胃管, 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肠内营养物质摄入后, 可明显增加肠道门静脉的血流量, 促进胃肠蠕动及胆囊收缩,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合成及释放, 调节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使营养物质吸收利用更合理, 且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本研究中, EN组26例病人均能耐受术前及术后24 h开始的肠内营养, 仅有2例出现腹胀、腹泻, 经调整用量、滴注速度和应用收敛止泻药后缓解。表明术前及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另外, EN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说明手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可以防止肠道黏膜萎缩, 预防手术、创伤等应激时易于发生的肠道菌群移位、降低感染率, 加速病人术后康复。结果表明, 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实用、安全、有效, 可降低手术应激诱导的免疫抑制, 促进术后康复,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结肠癌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26例, 围术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 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8天早晨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术后体质量等营养状况比较, 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体质量下降值、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手术后明显降低, 实验组手术后降低不明显。[结论]结肠癌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 并能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免疫抑制,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机体早期恢复。
关键词:结肠癌,围术期,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曙光, 王旭霞, 赵保民, 等.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结直肠癌內镜及病理变化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0) :1001-1003.
[2]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4.
[3]周建红, 李群.ICU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9) :22-23.
[4]蒋朱明, 吴蔚然.肠内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9-435.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2
【关键词】 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78-02
机械通气(machinery ventilation,MV)是我科治疗呼吸衰竭、解除喉梗阻所致呼吸困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重要手段.行机械通气患者均病情危重,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全身营养状况差,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加之呼吸衰竭患者因热量摄入不足,呼吸肌耗能增加,常合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诱发肺部感染,同时加重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使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因此,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对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用机时间进行比较,得出给予肠内营养患者撤机时间较肠外营养患者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位患者,随机、均衡的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名。其中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56岁,基础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
1.2 方法 将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液由制剂室配置,经由静脉滴注以提供营养支持;一组予留置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营养液我科常用瑞素,它含身体所需要的电解质、矿物质、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生物素、烟酸、叶酸、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较均衡,其他肠内营养液如鸡汤、鱼汤、牛奶、果汁等均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在鼻饲时准备。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 结 果
各项功能恢复及撤机时间比较,详细结果,见下表:
3 讨 论
由上表可见机械通气患者选择肠内营养较选择肠外营养者撤机早。我科重症病人的营养难点:分解代谢>合成代谢,能量消耗大,代谢紊乱,内稳态失常,持续高分解代谢导致肌肉群功能下降,内脏蛋白功能下降,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反应功能下降最终导致感染、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所以及时足量的补充营养成为机体恢复及撤机的关键。而我科呼吸衰竭患者大多都伴有心功能不全,导致肠外营养给予有一定限制,不能及时的补充机体的需要,在营养液配置及输注过程中又易发生感染加重病情遭成撤机困难。
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所以当前选择营养支持的口号是“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应用时,应用它”。肠内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其基本功能,从而保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结构,改善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有利于病人康复的目的。EN与PN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EN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持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的功能,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②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使代谢更加符合生理要求,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参与机体生理功能;③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④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应用EN病人体质量的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TPN;⑤促进肠蠕动的恢复;⑥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我科在机械通气置管后24h-48h内实施EN,能改善营养摄取,EEN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故机械通气患者在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的选用肠内营养支持促进机体恢复从而达到早撤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Schirmer-Mikalsen K,Vik A,Gisvold SE,et al.Severe head injury:control of physiological variables,organ failure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7,51(9):1194-1201.
[2] Krakau K,Hansson A,Olin AO,et al.Resources and routines for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Scand J Caring Sci,2010,24(1):3-13.
[3] 劉长文,徐淑秀.危重症脏器支持与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9-181.
[4]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197,199-212.
[5] 召继智,顾景范,张思源.经肠营养.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333-334.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手术的84例胃癌患者,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 各42例。EN组:男31例, 女11例, 年龄42~62岁, 平均 (50.2±2.4) 岁, 近端胃癌切除27例, 远端胃癌切除10例, 全胃切除空肠代胃5例, 术后经鼻肠管尽早实施肠内营养。PN组:男29例, 女13例, 年龄40~63岁, 平均 (51.2±1.7) 岁, 近端胃癌切除25例, 远端胃癌切除14例, 全胃切除空肠代胃3例, 术后禁食期间经静脉补充营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方法
PN组患者按胃癌切除术后常规护理给予禁食、保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措施, 在患者可经口进食后, 肠外营养的每日用量可逐渐减少, 直至患者可正常进食。EN组患者除给予胃癌切除术后常规护理外, 术后24 h后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EN组患者在术前将胃管和鼻肠管经由鼻孔插人胃内, 鼻肠管采用纽迪西亚公司的产品, 术中待消化道重建后由术者将鼻肠管下端下拉, 近端胃切除者将鼻肠管下端调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空肠, 全胃和远端胃切除者将鼻肠管下端调置于吻合口以下20 cm处。术后24 h内开始经鼻肠管滴注500 ml生理盐水, 没有不适可以耐受后, 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500 ml, 滴注速度为20 ml/h, 待患者可以耐受没有不良反应后, 可适量增加每天滴注营养液的总量和滴注速度, 最大的滴速以100 ml/h左右为宜, 最大每日总量不应超过2500 ml为宜。在患者可经口进食后, 每日的滴注量可逐渐减量, 直至患者可正常进食。
1.3 观察指标
体重变化情况以手术当日的体重到术后10 d体重的平均减少量作为标准依据;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患者出现肛门排气的时间为准;住院天数以手术当日到出院当日;住院费用为患者在院期间的所有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EN组患者的体重下降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均较PN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肠内营养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 经研究表明, 肠道在应激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对于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 积极地进行早期肠道营养对于维持胃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完整性, 阻止菌群失调所致的肠源性感染起着重要作用[1], 只要病情许可, 营养物质供给的最佳途径仍是胃肠道, 由鼻胃管直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肠道, 可刺激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 调节胃肠道、胰腺功能, 促进胃肠的蠕动, 有效恢复胃肠道功能[2]。通过本研究的数据也表明, 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 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 促进胃癌术后患者各个功能系统的恢复。
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的同时, 做好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当的护理也可导致相关的并发症[3]。首先, 需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工作, 向其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及相关知识和实施方法, 减少患者心理紧张、恐惧心理, 使其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对于鼻肠管的护理, 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 保持管道通畅, 妥善固定, 防止扭曲折叠堵塞; (2) 在滴注营养液前, 需要确定管道位置; (3) 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防止堵塞。对于营养液的管理, 需注意:在输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防止营养液被污染;营养液需要现配现用, 输注时间不可超过6 h;对于以配好的营养液如暂不使用, 需放在4℃的冰箱里保存, 保质期为24 h, 过期不可用。营养液的温度尽量保持在37℃左右, 不可过高或者过低;在输注的过程中, 需定时调节滴速, 并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的症状, 有条件的医院建议使用输液泵, 输液管需要每天更换。营养液的输注应根据患者耐受度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速度应由慢到快, 浓度应由低到高, 每日的输注量由少到多。患者在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需要半坐卧位, 输注完毕后, 应保持此卧位30 min, 防止营养液反流。对于胃癌术后患者, 尽早给予肠内营养, 做好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 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各系统的恢复, 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凤.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现代医学, 2009, 37 (2) :1581-1582.
[2]仲慧, 王颖.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7, 6 (8) :747-749.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4
方法:选择本科室重症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15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制定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采取EEN护理措施后实验组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少。
结论:EEN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明显改善NICU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NICU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27-02
NICU病人病种多为:脑梗死、脑出血、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等,急性发作后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肠粘膜防御屏障损害等,可导致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影响预后[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NICU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观察,及综合护理的干预,分析讨急性发病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化和护理对患者营养状况、康复的影响。因此,对2011年6月~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30例重症患者进行了比对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30例,病种包括脑梗死、脑出血、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入选条件:①年龄为48~86岁。②病程24h以内。③均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④发病前无代谢性疾病及内分泌性疾病,无肝肾和消化系统疾病,亦无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⑤剔除3天内死亡病例。根据住院号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3.4±5.1)岁。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1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1例;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4.1±4.6)岁。其中脑出血3例,脑梗死11例,格林巴利综合症1例,重症肌无力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型、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的治疗原则相同,脑出血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为主;脑梗死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改善脑循环为主,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为主,辅以对症治疗。
1.2.1实验组。营养方案由医师、护士共同制定,选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能全素(Nutrison),蛋白质16%,脂肪36%,碳水化合物48%。供给量:第1天40克(内附小勺9勺)配制成200ml(加温开水或0.9%氯化钠),由胃管鼻饲营养泵泵入,每天4次,速度40-60ml/h,不足部分静脉肠外营养补充,若患者能耐受,配制成全浓度,即80克加300ml水,每天3次,速度80-100ml/h,达到全肠内营养。由专职护士负责监督营养方案的执行,并针对每例患者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
1.2.2对照组。常规进行治疗护理,进行饮食指导,由家属准备流质鼻饲饮食(牛奶、营养米粉或自制米糊等)。
1.3观察指标。①生化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②并发症观察:观察高血糖、腹泻、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表1)。
3讨论
3.1肠内营养对NICU患者康复的作用。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治疗的结果。NICU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营养不良是影响NICU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是发病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用合理的營养支持,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3.2综合护理。
3.2.1胃肠内营养的一般护理。每次鼻饲前后轻微活动鼻饲管经鼻孔处,以防鼻饲管长期压迫鼻孔引起糜烂,每日更换鼻翼处固定胃管的胶膏,鼻饲前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再滴注或注入营养液,鼻饲管4周更换1次,夜间拔除,第2天早晨从另一鼻孔插入;保持口腔清洁,早晚2次口腔护理。管饲方法采用无菌注射器,通过鼻饲管分次注入,1次/2-4h,100-200ml/次,温度38-40℃,管饲20-30ml温开水冲洗管道。
3.2.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营养液变质。能全数避光、密闭、室温保存,开罐后尽快使用,每次配制营养液不宜过多,现配现用,已冲调好的营养液室温下放置最多4-6小时,如果受污染的营养液直接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极易通过淋巴免疫通道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同时营养液变质也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3]。注意不要将药物直接加入营养液中给药,以免引起营养液性状改变或配伍不当,影响药物吸收。
3.2.3严格掌握输注时的温度、浓度、速度。营养液的温度适宜,38-40℃.过低易导致肠痉挛、腹泻,过高易烫伤胃肠黏膜。夏季可在室温下使用,气温低时可用电热恒温器夹在输注管上,一般在营养液进入胃管的接头处加温。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开始为40-60ml/h,逐渐加快至80-100ml/h,使患者胃肠道逐渐耐受。
3.2.4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反流和误吸。鼻饲营养时应采取头高30°-45°卧位,以减少反流。注意观察痰液中有无营养液成分,输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可每2-4小时抽吸胃管,若胃潴留量>100ml,应暂时减少或减量输入,若胃潴留>200ml应暂停输注。必要时加用胃肠道动力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及时评估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各项生化指标,及时发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负氮平衡及贫血等情况。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4]。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NICU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美英,夏峰,苏建华等.等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3):171-173
[2]石向群,汪泳,杨金生.急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3,23(7):464-465
[3]季小平.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96-97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分科学会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相关标准, 并均经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等检查明确诊断, 同时排除有严重消化道出血者、伴有肠梗阻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观察组男性22例, 女性8例, 年龄27~65岁, 平均年龄 (44.5±6.3) 岁, 发病原因:胆道性胰腺炎20例, 酗酒4例, 暴饮暴食3例, 原因不明者3例;对照组男性23例, 女性7例, 年龄28~66岁, 平均年龄 (45.8±6.2) 岁, 发病原因:胆道性胰腺炎22例, 酗酒3例, 暴饮暴食2例, 原因不明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原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液体复苏、解痉镇痛、胃肠减压、抗感染、禁食、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胰酶活性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控制患者的炎性反应。 (1)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后的2~3 d内,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开始行EN治疗:采用营养液输注泵经鼻空肠营养管持续滴注短肽类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力 (生产厂家:纽迪希亚制药 (无锡) 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285) , 初始剂量为25 m L/h, 12~24 h后逐渐增加剂量, 若患者无不适可在2~3 d内增加剂量至80 m L/h。 (2) 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入院后1~3 d内) 开始实施TPN治疗:将由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组成的肠外营养液由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途径输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白蛋白 (ALB) 、血红蛋白 (Hb) 以及C反应蛋白 (CRP) 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 (2) 比较两组患者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和ICU住院费用; (3) 比较两组并发症和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B、Hb和CRP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 (P<0.05) , 见表1。
2.2 改善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和ICU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P<0.05, 见表2。
2.3 并发症和预后:
观察组仅2例 (6.7%) 患者出现轻微感染和腹泻的不良反应, 无1例 (0) 患者死亡;对照组共9例 (30.0%) 患者发生感染、严重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且2例 (6.7%) 患者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小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是ICU的常见病症, 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但临床认为多与胆管内的胆结石疾病以及过度饮酒等有关。由于SAP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 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明确增多, 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在SAP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1]。
肠外营养 (TPN) 支持疗法由于可避免营养素对肠道的直接刺激, 可减轻胰腺分泌, 从而使胰腺得到休息, 促进了病情的恢复, 一直以来均作为SAP营养疗法的理想方案。但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 肠内营养对胰腺的刺激主要取决与营养物质的组成和进入消化道的部位, 营养素经空肠远端给予可减轻对胰腺的刺激, 从而使胰腺的分泌降到最低, 这就为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2]。肠内营养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到肝脏, 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不仅补充了高代谢的消耗, 而且还可位置机体肠黏膜的完整性, 减少细菌移位, 从而改善患者病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在本组的资料中, 我们对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根据临床经验认为, 除了两组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外,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3 d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对于肠内营养治疗的时机, 目前临床尚无统一意见, 且传统观念认为由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缺血、缺氧等状态, 早期行EN支持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肠道细菌易位, 且由于腹胀等原因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4], 但是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 及时有效的肠内营养, 可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感染以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5], 且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指出, 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留置肠管, 并在液体复苏后即可开始进行肠内营养, 因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的贯彻“如果肠内有功能, 就应使用肠道”的原则[6]。
总之, 肠内营养治疗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可快速促进肠功能完全恢复, 减轻炎性反应, 降低感染以及全身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且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肠内营养时机的把握, 尽可能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以更好的提高疗效,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子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比较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23) :82-83.
[2]胡军涛, 潘熠平, 汤展宏, 等.早期经鼻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 2013, 42 (16) :1806-1808.
[3]范春梅, 戴光荣.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3, 11 (1) :12-13.
[4]曾满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9) :4482-4483.
[5]王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 2013.
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57例,外伤患者54例,营养不良患者51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2.31±8.16)岁,住院时间7~100 d,平均住院时间(53.41±10.17)d,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27例,外伤患者24例,营养不良患者30例;干预组患者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3.27±8.16)岁,住院时间8~100 d,平均住院时间(54.19±10.06)d,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30例,外伤患者30例,营养不良患者21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患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所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有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等。氨基酸型、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易于吸收,因此可以用在消化道疾病患者当中;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适合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具体使用哪种肠内营养制剂以及使用多少肠内营养制剂,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饮食习惯等决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81例干预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8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6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4.0%。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
干预组患者采用的肠内营养制剂类型主要有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等。81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制剂。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干预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由投给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例,跟饮食成分有关的不良反应有4例,跟患者自身体内代谢有关的不良反应有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道是人体机体应激时的中心器官之一,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动机[2]。当人体的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发生细菌易位。在住院患者中,很多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使得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破坏等并发症。肠内营养制剂是一种只需进行化学性消化甚至不需要消化便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这种营养素可以直接通过胃肠道就能被吸收和利用,具有给药方便、符合生理需求、易于吸收、费用低廉、保护胃黏膜等优点[3]。根据中华医学会2002年的分类标准,将肠内营养制剂分为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等三类[4]。氨基酸型、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易于吸收,因此可以用在消化道疾病患者当中;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适合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
肠内营养制剂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能胡乱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等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没有合理使用,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在本文中,由于肠内营养制剂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9.9%,其中由投给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例,跟饮食成分有关的不良反应有4例,跟患者自身体内代谢有关的不良反应有2例。
通过本文的研究,采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干预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没有采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有6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4.0%。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等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消化道疾病患者57例,外伤患者54例,营养不良患者51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81例干预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81例对照组患者中6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4.0%。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园涛,孙恢礼,蔡冰娜,等.我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进展与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0):724-727.
[2]边静.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当代医学,2011,17(31):127-128.
[3]张延敏,张伟民.浅析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75-76.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7
1 输注途径错误
输注途径错误是指肠内营养剂误输入其他输注系统, 如静脉输液通路、腹腔透析管路、腹腔引流通路或氧气管。输注途径错误可能导致血源性感染、肺部感染及误吸等严重并发症, 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因此, 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极其重要。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防止或减少输注途径的发生。 (1) 使用专业喂养输注系统。专用喂养泵管有颜色标记, 且专用接口无法与其他管路连接, 从而可减少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 (2) 实行输注管路的标识。危重病人各种管路比较多, 如鼻胃管、中心静脉置管及各种引流管等, 从而增加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在重症医学科对各种管路进行标识, 能够使清楚分辨各种管路的用途及意义, 从而减少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 (3)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护士是肠内营养的执行者, 因此, 加强对护士有关肠内营养的培训, 提高护士对肠内营养管颜色、标识的认识, 能够避免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总之, 使用专业喂养输注系统、对各种管路进行标识及加强护士培训能够减少及避免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
2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即肠内营养管意外拔除是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危重症病人常出现躁动、惊恐、谵妄等意识障碍, 从而引起肠内营养管的意外拔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 加强沟通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危重病人常因疾病痛苦、对环境陌生等出现躁动, 引起治疗不配合, 从而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因此, 医护人员需与病人进行交流, 让病人对自己病情及周围环境有一定了解, 减少其恐惧心理及躁动, 从而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 适当镇静。危重病病人常因气管插管、各种外伤而出现疼痛等, 从而引起意外性拔管的发生。适当镇痛、镇静能够减少病人痛苦, 避免紧张情绪等, 减少躁动发生, 从而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3) 加强护理培训。重症病人常因移动不当, 病人出汗、分泌物、排泄物使胶布失去黏性无法固定等原因引起肠内营养管意外拔管, 规范操作如约束、翻身、移动等, 对ICU护士进行专科技术培训,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培养, 完善意外拔管报告处理流程。
3 腹泻
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 发生率为20%~40%[3]。腹泻常见原因有营养输入过量、输入速度太快、管饲温高太低、营养液配方受污染、低蛋白血症、不能耐受乳糖、胃肠道感染等。为防止肠内营养导致腹泻, 肠内营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输注速度。喂养速度从20mL/h开始, 根据机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条件允许可使用喂养泵输注。 (2) 使用加热器。 (3) 防止营养液污染。鼻饲污染的营养液是导致腹泻的常见原因, 因此, 需防止营养液及输注管污染。每日更换输液管, 瓶子开启后8h内使用, 冰箱内保存不超24h;肠内营养液的准备和实施应严格无菌操作。 (4)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 如因营养配方导致腹泻, 可选择膳食纤维高的营养物质, 如米汤及米粉匀浆等。
4 皮肤烫伤
皮肤烫伤是使用恒温加热器的常见并发症。为避免营养液导致的腹泻, 常使用恒温加热器进行管外加温。如果加热器位置放置不当或加热器位置随病人的体位而改变, 有时会直接接触病人皮肤, 而危重病人往往意识障碍不能感知冷热或建立人工气道无法用语言表达。若护士不能及时发现, 可使病人颜面、耳朵、颈部、肩部等部位皮肤的烫伤。因此, 使用加热器加温时加热器不能接触到病人皮肤, 翻身体位改变后要及时调整加热器的位置, 躁动的病人要密切观察, 或用毛巾包裹加热器, 避免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 防止病人皮肤烫伤, 保障病人安全。
5 误吸
误吸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误吸原因有床头未抬高, 喂养管位置不当, 高危病人如体弱、昏迷、神经肌肉疾患的反流、喂养管太粗常致胃、食管括约肌反射, 胃排空延迟或胃潴留。护理过程中要做到在肠内营养输注中无医学禁忌的情况下, 床头始终需要抬高30°~45°, 可减少胃液反流, 降低肠内营养相关肺炎的发生, 输入前及输入中应鉴别及调整营养管位置, 可改用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置管, 可改用较细软的小孔喂养管,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适当, 并行声门下负压吸引避免反流时误吸。采用喂养泵喂养, 每次肠内营养前后确认饲管位置, 记录饲管的类型、顶端位置、外端标记或刻度。经胃喂养的病人48h内应每隔4h检测1次胃残余量, 胃残余量大于250 mL暂停使用, 并遵医嘱给予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使用。病人每次翻身放平床头前应暂停喂养。若从气道吸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 立即暂停喂养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6 糖代谢障碍
高血糖是肠内营养过程中主要代谢并发症, 可发生于糖耐量正常者和危重病人等, 而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病人尤为多见。高血糖原因有配方中糖类比例偏高, 单位时间内输入的营养素浓度过高, 口服降糖药量或胰岛素量不够, 应激高血糖。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肠内营养剂, 如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糖成分70%是木糖淀粉和玉米淀粉都是缓释淀粉, 30%为果糖, 能延缓糖的吸收速度, 具有较好的控制血糖作用。采用24h持续输注营养液, 血糖波动最小。配合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的发生。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 护理上要定时监测末梢血糖水平, 血糖增高病人根据血糖变化, 调整输注速度和胰岛素用量。胰岛素输注初始1h~2h监测1次, 血糖稳定后每4h监测1次。危重症病人血糖控制<8.3mmol/L, 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原因有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者突然中断管饲或管饲后呕吐;不必要应用或过量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严重应激状态逆转后未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糖皮质激素或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的停用或减量;存在胃轻瘫;严重肝肾损害。危重病人低血糖常使病情加重, 甚至死亡。严格控制血糖增加低血糖风险, 血糖低于正常立即停止胰岛素输入, 并加强监测。停用营养液时要逐渐减少剂量与速度。
总之, 肠内营养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营养支持途径, 然而, 不恰当的输注管路、营养配方及护理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输注管路、营养配方、输注途径及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unyon BA, Squier S, Borzio M.Translocation of gut bacteria inratswith cirrhosis to mesenteric lymph nodes partially explains thepathogenes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J Hepatol, 1994, 21 (5) :792-796.
[2]Rice TW, Swope T Bozeman S, et al.Variation in enteral nutritiondeliver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Nutrition, 2005, 21 (728) :786-792.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院诊断为蛋白过敏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研究组男66例,女54例,年龄1.5个月~6个月,服用肠内营养粉剂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对照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1.5个月~6个月,采取大豆蛋白配方营养粉剂治疗。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失访、不良事件和治疗无效而退出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儿给予肠内营养粉剂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参考GB25596-2010《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的喂养方法:(1)出生1~3月:纽康特平匙3平,温开水90ml,每24小时喂养6次;(2)出生3~4月:纽康特平匙4平,温开水120ml,每24小时喂养6次;(3)出生4~7月:纽康特平匙6平,温开水180ml,每24小时喂养5次;(4)出生7~10月:纽康特平匙7平,温开水210ml,每24小时喂养5次;(5)出生10~12月:纽康特平匙8平,温开水240ml,每24小时喂养5次;冲调方法:冲调前彻底洗净双手、消毒奶瓶和奶嘴,将温水加入奶瓶中,使用纽康特勺取奶粉,盖上盖子充分摇匀,使奶粉溶解,若喂养后有剩余奶液,应该及时弃去,避免反复加热。
对照组患儿给予大豆蛋白配方营养粉剂治疗,喂养方法为:(1)1月:1.5勺,温开水量60ml,每日喂养6次,无添加辅食。(2)2月:2勺,温开水量120ml,每日喂养6次,无添加辅食。(3)3~4月:3勺,温开水量180ml,每日喂养5次,营养米粉约5g,稀释果汁菜汁少于50 mL。(4)6月:4勺,温开水量240ml,每日喂养4次,营养米粉约6g,稀释果汁菜汁少于60 mL。100 g大豆蛋白配方营养粉剂供能约2166k J,1勺约为5g。
1.3 观察指标: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体重、身高基线水平。(2)研究组和对照组喂养第4周、第8周体重、身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重、身高基线水平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体重、身高基线水平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喂养第4周、第8周体重、身高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喂养第4周、第8周体重、身高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过敏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全球疾病的第六位,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美国每年用于儿童过敏的医药费用达到2~4亿美元[3]。在易导致婴儿过敏的过敏原中,主要来源有牛奶、大豆、小麦、花生、坚果与鸡蛋。大多数普通配方奶粉由牛乳改进而来,牛乳中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抗原性较强,易发生过敏反应。
本次研究对120例蛋白过敏婴儿采用肠内营养粉剂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治疗,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中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对多种食物蛋白不耐受的患儿具有良好耐受率,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服用该奶粉的患儿耐受率达到95%以上,只有极少患儿表现轻度腹泻、皮炎现象[4]。此外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中含有谷氨酰胺,有利于消化道粘膜上皮组织的修复,奶粉中核苷酸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同时增加机体免疫力,使脂肪、微量元素更易吸收。还有研究显示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可完全满足婴儿的正常发育生长需要。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肠内营养粉剂纽康特氨基酸婴儿配方粉能够满足白过敏婴儿的生长发育,安全,耐受性好。
参考文献
[1]周雪莲,赵正言,沈明,等.肠内营养粉剂(AA-PKU1)对0~1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0):1539-1542.
[2]张茜,谢丽,朱琳,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32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5(2):90-91.
[3]魏菊荣,罗宏英,周少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7(4):300-302.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9
【关键词】 食道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64-01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为48例患者行食道癌根治术,术中常规留置十二肠营养管,便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我们对48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十二肠营养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食道癌病人因吞咽困难,营养物质摄入
不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应激使原有营养不良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本组48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61岁,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剂和纤维胃镜确诊为食道癌,所有病人均在术中成功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均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液为能全力、水果汁、鱼汤、肉汤。
1.2方法
1.2.1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全麻术后第1天,将温盐水50ml自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注入,注意不能用力过猛,确保十二指肠营养管通畅后,将能全力或肉汤、鱼汤20ml/h自十二指肠营养管内经微量泵泵入,使用恒温增温仪,将温度控制在38℃—40℃,以刺激肠道蠕动,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逐渐加量至80ml/h,根据病人术后每天所需热量,不足部分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从静脉补充,所有病人术后第5天关闭胃减压管,第6天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避免过冷食物刺激,以免造成肠蠕动增强,引起痉挛性腹痛或腹泻。
1.2.2临床观察:除全身情况外,重点观察记录术后消化道症状,包括腹胀、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有无吻合瘘,术后肠胃排气障碍等。)
1.2.3结果:本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十二指肠营养管,除1例患者术后8小时咳嗽不慎自行脱管外,其余患者留置12—15天,遵医嘱拨管,3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经相应护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未影响肠内营养支持进行。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营养管留置时间较长,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其讲解置管目的和作用,并介绍同类病例,使其交流心得,减少了恐惧心理,了解营养管需要在体内留 置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其表达 感受,积极主动配合。
2.2营养管的固定护理,应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别固定,以免一管脱出,连带脱出另一管,先在鼻翼部位以布胶布环行固定营养管再将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再经面颊绕耳廓以高举上抬法固定于耳廓边缘,以同法固定胃管,分别标记十二指肠营养管、胃管至鼻翼长度,每班检查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的长度,粘贴不牢随时更换胶布。
2.3营养液输注护理:将鱼汤、骨头汤、果汁去渣过滤或全能力以20ml/h,经微量泵泵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逐渐加量至80ml/h,每泵入500ml营养液后用50ml温开水冲洗十二指肠营养管,保持十二指肠营养管通畅,防止堵管。使用恒温增温仪将温度控制在38℃-40℃。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预防营养液污染,汤类或果汁现做现用,防细菌污染。
2.4体位指导,抬高床头30。左右或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因体位过低导致食物返流引发误吸,输完营养液30—60分钟内最好不要平卧。
2.5口腔护理:每日行口腔护理2次,指导其床上刷牙,保护口腔清洁,避免出现口腔异味及感染等并发症,防止口唇干裂,可用润唇膏滋润口唇。
2.6并发症预防护理
2.6.1脱管: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营养管的重要性,嘱其不得自行拔管,每班更换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胶布,观察标识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到鼻翼长度。
2.6.2堵管:泵入肠内营养液前后均用温盐水或温开水冲管,一般每泵入500lm营养液后冲管一次,以防营养管堵塞。
2.6.3腹胀,患者自述腹胀时,要查找腹胀原因,分析是否因输入营养液总量过多或单位时间滴注速度过快引起腹胀,应对症处理。
2.6.4腹泻:与营养液输注量和速度关系密切,可将输注速度适当减慢,同时保持营养液的温度为38—40℃,可避免因低温刺激肠道而发生腹泻,同时应加强灭菌观念,现送现用,避免营养液被污染,本组2例发生腹泻,经处理均未影响营养支持正常进行 。
3讨论
近年来,营养支持愈来愈受人们重视,营养支持从辅助治疗的范筹,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1]。食道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和肿癌负荷,导致病人对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并且处于高代谢状态,术前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一般需禁食4—6天,若过早进食易引起吻合口瘘,禁食期间肠内营养支持是术后治疗和护理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费用低,通过对胃肠道早期刺激,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肠内营养既为肠道提供了营养素,又不加重肠道负担,还可明显减少静脉补液量,从而减轻心肺负荷,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所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实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因胃癌行手术治疗的6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营养支持治疗, 术前检查排除有糖尿病、肝硬化、炎性肠病及其他慢性并存疾病, 术后采用同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 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无死亡病例。将60例分为EN组30例和全肠外营养 (TPN) 组30例。EN组平均年龄 (60.1±12.1) 岁;男19例, 女11例;术前体重 (5 5.9±7.8) kg;术前白蛋白 (37.8±4.8) g/L;近端胃切除3例, 远端胃切除21例, 全胃切除6例。TPN组平均年龄 (62.1±10.5) 岁;男21例, 女9例;术前体重 (57.3±6.4) kg;术前白蛋白 (39.1±3.5) g/L;近端胃切除2例, 远端胃切除23例, 全胃切除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术前体重等大体相似。
1.2 营养支持方法两组非蛋白质热量均按日20~30kcal/kg
供给 (1kcal=4.1840kj) 。EN组术前经鼻插入营养管及胃管, 术中将空肠营养管与胃管脱开, 空肠营养管插至最远端吻合口远端 (输出段) 30cm空肠处。术后第1天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第2天加用能全力 (Nutricia公司, 每500ml含蛋白质20.0g、脂肪l9.5g、糖61.5g、纤维素7.5g) 500ml, 逐渐加量至1500~2000ml, 输液泵匀速滴入, 连续应用7~10d, 经口饮食后逐渐减量, 恢复半流质饮食时停用。T P N组患者经颈内静脉置深静脉导管, 全合一3L袋 (选用华瑞公司的20%脂肪乳剂, 8.5%乐凡命提供氮源) 输液泵匀速滴入。连续应用7~10d, 经口饮食恢复半流质饮食时停用。
1.3 临床及实验室监测内容
(1) 临床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每天观察患者是否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记录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患者住院天数。 (2) 实验室检查:分别于术前1d、术后10d测定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E N组较T P 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早, EN组肛门排气时间 (59.8±19.7) h, 术后排便时间 (4.0±1.1) d;TPN组肛门排气时间 (71.7±19.8) h, 术后排便时间 (5.7±1.2) d。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2.33、5.72,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d营养指标比较
术后1 0 d两组患者体重和血红蛋白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E N组较T P N组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合理营养支持不仅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还可加速组织修复及切口愈合,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康复, 加之胃癌患者多伴营养不良及免疫
注:t1为两组术前比较, t2为两组术后比较
与T P N相比, E N时肠内营养液进入小肠可刺激肠黏膜分泌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激素, 促进门静脉血液循环, 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缓解急性炎症反应, 减少应激性代谢, 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纤维素对大肠、小肠黏膜的生长和细胞增殖有促进和刺激作用,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增强肠道的蠕动, 改善肠道排泄物的黏稠度[2], 由于其经济、方便、更符合生理而成为目前临床主要的营养途径[3]。
我们在术后1d, 最早术后16h即开始管喂, 患者禁食时间实质上只有手术当天, 充分做到了“早期”营养支持, 这样可减少静脉输液量, 防止禁食带来的肠黏膜损害, 保护了肠道的屏障功能。本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虽然早期出现轻度腹胀, 但在继续滴注过程中逐渐减轻, 并未出现较严重腹泻, 术后并发症亦未增加。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E 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T P N组, 两组术后10d体重和血红蛋白均有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 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T P N组下降比E N组明显, 说明早期EN可以改善机体蛋白质代谢, 可使蛋白质合成率增加, 减少术后应激期的负氮平衡。
综上, 笔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给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是胃癌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案。
参考文献
[1]Rothine NG, Harper RA, Catchpole BN.Early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activity[J].Lancert, 2005, 2:64-67.
[2]唐云, 李荣, 陈凛, 等.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2) :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