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

2024-10-25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精选5篇)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 篇1

重症脑卒时可出现吞咽进食障碍、上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而诱发营养不良。同时营养不良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诱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从而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所以营养治疗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其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观察其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及ICU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15例。纳入本实验的重症脑卒中标准为:发病1d内就诊;年龄40~75岁;病前无营养不良性疾病;Glasgow昏迷评分为5~8分。排除标准为:依从性差者, 病情过重者 (Glasgow昏迷评分<5分) , 有严重代谢性疾病者, 合并恶性肿瘤者, 有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随机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 即肠内营养支持组 (EN组, 52例) , 其中男32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60.2±14.9) 岁;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组 (EIN组, 63例) , 其中男34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 (61.2±13.8)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Glasgow昏迷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支持方法EN组使用能全力 (纽迪西亚制药有限公司) , 按照标准体重[理想体重 (kg) =身高 (cm) -105]计算患者所需热量, 两组按104.6kcal/ (kg·d) 的标准提供非蛋白热量, 两组患者均于发病早期 (5d内) 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液加热到36~38℃, 用输液泵缓慢匀速输入, 速度开始时稍慢 (20~40ml/h) , 以后增加至80~100ml/h。营养支持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腹部症状体征调整输液泵速度。EIN组:在EN组基础上同时合并使用0.4g/ (kg·d) 的谷氨酰胺、0.25g/ (kg·d) 的精氨酸、100ml/d三联活菌制剂。两组患者均营养支持21d。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患者于入院第1、10 及21 天分别检测血红蛋白 (Hb) 、血清白蛋白 (ALB) 、前白蛋白 (PA) ;统计入院后第1、10 和21 天时NIHSS评分;统计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压疮、肾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住院第10、21天时两组患者ALB及Hb指标均有下降, 但EN组下降更为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入院第1 天比较, EN、EIN组第21天时ALB、Hb均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EN组比较, aP<0.05;与第1天比较, b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及NIHSS评分比较与EN组相比, EIN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肺部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心肾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 (P<0.05) 。第21天时, EN组的NIHSS评分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IN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第21天时, EIN组NIHSS评分与EN组比较明显降低 (P<0.05) 。见表2。

3 讨论

注:●表示心肾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EN组比较, *P>0.05, #P<0.05;与同组第1天相比, P<0.01, ★P<0.05。

重症脑卒中患者可导致吞咽困难等情况, 使其进食困难, 结果可出现营养不良而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同时因应激原神经内分泌反应, 可诱发患者出现高血糖症、低蛋白血症、酸中毒等情况[1]。所以重症脑卒中患者常常因营养不良而诱发包括肺部感染在内的各种感染, 加重病情,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死亡风险。

营养不良是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 所以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有肠内和肠外两种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主要有鼻胃管、空肠造瘘两种方法, 鼻胃管与人体生理要求相符, 简单方便, 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是将谷氨酰胺、精氨酸、益生菌等成分添加在传统的肠内营养中, 目前发现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协助保护肠道黏膜完整性[3], 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感染的发生率[4]。

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是重症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与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5,6]。本文中,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营养方式干预前, 其血清ALB及Hb无明显差异, 但在治疗第21天后, EIN组患者的血清ALB及Hb较EN组明显升高, 说明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有助于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临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笔者发现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可减少肺部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发生。同时EIN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EN组, 这也提示重症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相关。总之,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能够降低低蛋白质血症、贫血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明显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115例, 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 (EN) 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组 (EIN) , 分别给予相应营养支持治疗。住院第1、10、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 并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住院第10、21天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 EN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第10、21天低蛋白血症、贫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能够降低低蛋白质血症、贫血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明显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营养支持,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叶汉深, 宋学萍, 杨俊.不同营养途径对轻、重度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实用医学, 2014, 30 (8) :1270-1272.

[2]Food Trial Collaboration.Poor nutritional status on admission predicts poor outcome after stroke: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food trial〔J〕.Stroke, 2003, 34 (6) :1450-1456.

[3]刘中辉, 杜艳平, 李初俊, 等.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和胰腺炎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0, 18 (2) :106-110.

[4]李小好, 尚桂莲, 周志斌, 等.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5 (26) :3006-3008.

[5]Gariballa SE, Parker SG, Taub N, et al.Nutritional status of hospitalized acute stroke patients〔J〕.Br J Nutr, 1998, 79 (6) :481-487.

[6]王传湄, 徐丽丹, 江美芳.肠外肠内联合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20 (13) :2192-2194.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 篇2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微生态肠内营养,常规营养支持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肝胆外科常见的炎症, 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危急重症。发病早期, 患者机体会因受严重炎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出现肠道缺氧、缺血、通透性增加及不同程度的麻痹、水肿等症状[1]。为改善患者发病后肠道耐受性及预后, 本研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施以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9例, 入选患者症状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研究组中, 男性11例, 女性8例;年龄为35~57岁, 平均 (46.81±7.46) 岁。对照组中, 男性10例, 女性9例;年龄为36~58岁, 平均 (47.19±6.57)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均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签署知情书, 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患者均在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禁食的基础上给予胃肠减压、抑制胰酶活性、抑酸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 (入院后500 m L, 37~38℃温生理盐水经鼻-空肠营养管缓慢滴注, 第3天开始温生理盐水与百普素调配均匀后20~30 m L/h匀速滴注, 百普素40~60 g/d, 混合液500 m L/次, 肠道逐渐适应后, 百普素增至250 g/d, 混合液1 000 m L/次, 滴注速率70~100 m L/h)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 添加四联活菌制剂 (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 , 每日餐后2 h注射器推注经鼻-空肠营养管给药, 260 g/次, 3次/d, 30 min内输注完成。两组接受营养支持期间, 氮和热量不足均通过肠外营养补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 (2例) ) , 腹腔感染和腹泻腹胀各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 (6例) , 多器官功能不全和吸窘迫综合征各1例, 腹腔感染和腹泻腹胀各2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χ2=2.533, P=0.111) 。

3 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属全身消耗性疾病, 若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胰腺组织细菌感染等多种病症。传统观念认为, 发病早期胰腺应得到充分休息, 机体所需热量、蛋白质及糖原等营养物质应通过肠外营养支持获得, 并尽量禁食, 抑制胰腺及胃酸分泌, 使胃肠减压, 但长期维持肠外营养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不得不使医师及患者加以考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 肠内营养支持可在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同时维持肠道内膜组织结构, 减轻细菌内毒素易位和肠屏障功能损害, 进一步刺激胃肠道激素及消化液分泌, 恢复肠蠕动, 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

微生态肠内营养是由微生态学研究逐渐发展而来, 是在普通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活菌制剂的治疗方法。而微生态肠内营养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提高免疫能力, 抑制菌群失调。本研究表明, 研究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微生态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 可见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患者尽快恢复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宗玉, 王惠, 谢明杰.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4) :1276-1277.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慢阻肺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患者入选标准: (1) 诊断标准: (1) 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1997年《COPD诊治规范 (草案) 》。 (2) 呼吸功能检查: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 <80%, 预计值FEV1/vvc (用力肺活量) <70%。 (3) 血气分析:海平面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VaCO2) ≥50mmHg。 (2) 男性, 年龄18~45岁。 (3) 既往无高血压、慢性肝肾疾患、糖尿病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患。 (4) 人院后均给予氧疗, 促进痰液引流, 舒张支气管, 抗感染等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

将患者按入选的顺序随机分为IEN组和EN组, 每组各20例。2组患者的年龄、营养状态、疾病种类、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休克指数、三头肌皮摺厚度经检验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支持方法

IEN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EN组使用常规型肠内营养制剂瑞素。2组患者每日提供的热量、氮量等同。所有患者均从入院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由肠内输液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制剂。

1.3 观测指标的测定

T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取抗凝血2mL, 加单克隆抗体, 室温放置15min, 加溶血剂溶红细胞15min, 离心, 弃上清, 加PBS洗涤一次。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BD FACS专用Cellquest3.0软件分析。细胞因子释放检测:各组血上清中IL-2、IL-4浓度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检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 (x-±s) 表示, 对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所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2.1 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

经IEN、EN支持14d后患者的NK、CD3、CD4、CD8、CD4/CD8比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增高 (P<0.05, P<0.01) , 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0.01) , 2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经IEN、EN支持14d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比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增高 (P<0.01) , 且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但3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 (P>0.05) , 表2。

注:第14天与治疗前相比, *P<0.05, #P<0.01;第14天与正常对照相比, $P<0.05;&P<0.01

注:第14天与治疗前相比, #P<0.01

注:14dIL-22组与治疗前相比, #P<0.01

2.3 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IL-2和IL-4的影响

2组患者经不同肠内营养方式支持后IL-2浓度均表现上升;在第14天, 2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 (P<0.05) , 且IEN组与E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2组的IL-4浓度均表现为下降, 7d达到最高点, 14d较前下降, 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 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经常发生营养不良, 同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肠内营养 (IEN) 是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加入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特殊营养素, 如:谷氨酰胺、精氨酸、ω-3不饱和脂肪酸等。以期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合成, 调节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 维护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 对慢阻肺的免疫抑制起正向调节作用[2~3]。

我们的研究显示经IEN支持14d后, 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比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增高, 且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患者的NK、CD3、CD4、CD8、CD4/CD8虽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增高,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IEN组与EN组间相比无差异。2组患者的IL-2浓度在第14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 IEN组增高较EN组更显著;而IL-4的浓度均表现为下降, 在14d, IEN组下降明显且与E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IL-2有促使T细胞增殖和IL-2受体表达的作用, 而IL-4是一种重要免疫抑制因子, 使细胞免疫功能瘫痪, IL-2的上升及IL-4的下降显示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状况的恢复是有益的, 但IEN在恢复慢阻肺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与EN相比并无显著优势, 而在改善患者免疫抑制方面, IEN要强于EN。

因此, 在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中使用IEN是安全有益的。

参考文献

[1]Rochester DF, Esau SA.Malnutrition and the respiratory system[J].Chest, 1984, 8 (5) :411.

[2]McCowen KC, Bistrian BR.Immunonutrition:problematic or prob-lem solving Am J Clin Nutr[J].2003, 77 (4) :764~770.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 篇4

关键词:肠内营养,免疫,蛋白质代谢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食管癌病人常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而手术创伤更易使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大量研究已证实对术后病人尤其是消化道手术病人行营养支持的有效性,而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1,2,3,4,5]。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中加入相应的免疫营养成分,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6,7,8,9]。这些营养物质包括精氨酸、谷氨酰胺、ω-3脂肪酸及核苷酸等。本研究通过对食道癌术后病人作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科2005—01~2006—02进行择期食管癌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42例,年龄为48~77岁,男28例、女14例,所有病人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过去6个月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药,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将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

1.2 方法

两组病人给予等氮、等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根据BEE(basal energy expenditure)计算每天能量供应为90%×BEE×活动系数×应激系数;蛋白质的提供量为1.6~1.8/kg·d(非蛋白热量:氮为418~502kl:1g;糖:脂为1:1~2:1)。研究组使用免疫肠内营养士强(stressonmultifibre,nutricia)。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nutrisonmultifibre,nutricia)。营养支持于术后第2天开始,从给500mL开始,术后第3、4天分别给1000mL、1500mL,第5~8天依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全量,期间两组病人液体及热量等不足部分由静脉补充。所有病人均于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肠管过幽门置入十二指肠。肠内营养液以肠内营养泵经鼻十二指肠管24h均匀输入。

1.3 测定指标

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9天分别抽血检测总淋巴细胞数,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同时留当天24h尿计量,检测24h尿中尿素和肌苷排泄量。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undefine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布,术前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输血量,术后每日获得热量与氮量,营养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人均完成研究,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患者1例术后5d出现切口感染。两组病人对肠内营养耐受良好,少数出现腹胀或腹泻,经调整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

2.2 免疫指标变化

术后第1天两组均有免疫功能的下降,随术后恢复时间延长逐渐回升。术后第9天时,研究组总淋巴细胞数、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3 蛋白质代谢指标变化

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24h尿中尿素和尿素氮排泄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d时研究组24h尿中尿素和尿素氮排泄量较对照组低,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食管癌病人因进食困难机体所需各种代谢物质供应不足,并因肿瘤自身消耗等原因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抑制。而手术创伤本身就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手术应激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机体代谢改变表现为合成代谢受抑制,分解代谢增强,其中以蛋白质变化明显,即所谓“负氮平衡”。这些变化对切口愈合,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等均有负面影响。因此,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显得格外重要。很多研究证实,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手术创伤所致的高代谢,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有利于病人的恢复[1,2,3,4,5]。本研究也证实,对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消化道并发症较少。较多研究表明,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如精氨酸、谷氨酰胺、ω-3脂肪酸、核苷酸等特异性营养物质,可通过相应的营养药理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反应,改善机体负氮平衡情况,更好地保护肠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6,7,8,9,10]。本研究以添加了精氨酸、谷氨酰胺及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食管癌术后病人的作用。结果发现,手术创伤后两组病人均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经过肠内营养支持后回升,而且在术后第9天时,研究组IgA、总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肠内免疫营养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常规肠内营养。24h尿中尿素和肌苷排泄量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均明显增加,术后9d时研究组24h尿中尿素和肌苷排泄量较对照组低,说明术后第1天时机体蛋白质代谢呈分解状态,为负氮平衡,术后9d的结果说明免疫营养较常规营养支持更能减轻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反应。

参考文献

[1]F Bozzetti,M Braga,L Gianotti,et al..Post operative enteral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inmalnourished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a randomised multic entretrial[J].Lancet,2001,358(9292):1487-1492

[2]Lidder PC,Lews S.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J].Hosp Med,2004,65(12):717-720

[3]Scolapio JS.A review of the trends in the use of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J].J Clin Gastroenterol,2004,38(5):403-407

[4]蒋小华,李宁,朱维铭,等.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的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2):102-108

[5]陈红,贾建国,李非,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比较[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4,12(3):181-185

[6]Szende B,Tyihak E,Trezl L.Role of arginine and its methylated derivatives in cancer biology and treatment[J].Cancer Cell Int,2001,1(1):3

[7]Jiang ZM,Cao JD,Zhu XG,et al.The impact of alany-glutamine on clinical safety,nitrogen balance,a study of120patients[J].JPEN,1999,23(suppl):62-66

[8]Gianotti L,Braga M,Fortis C,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n perioperative feeding with anarginine-,omega-3fattyacid-,and RNA-enriched enteral diet:effect on host response and nutritional status[J].J Parenter Enteral Nutr,1999,23(6):314-320

[9]黎介寿.危重病人与免疫营养[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8(3):127-128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 (1)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 (2) GCS<12分; (3)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排除应激性出血、精神病史、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男33例, 女22例, 年龄37~85岁, 平均 (61.3±6.1) 岁;脑出血24例, 脑梗死31例;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平均 (8.2±2.9) 分。对照组男34例, 女21例, 年龄36~84岁, 平均 (61.9±6.7) 岁;脑出血26例, 脑梗死29例;GCS评分平均 (8.6±2.7) 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疾病类型、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组

入院后第2天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给予常规治疗, 依据患者病情、体质量和营养状况配制高能营养液, 热量为83.68~125.52 KJ/ (kg·d) , 经胃管重力滴注, 滴速为40~60 m L/h, 首日用量为500 m L, 若无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2~3 d后按100~125 m L/h滴速注入, 用量每天增加500 m L, 直至达到全量。

1.2.2 对照组

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给予常规治疗, 以糖、电解质、20%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组成全静脉营养混合液, 经中心静脉导管均匀滴注, 1周后改为鼻饲牛奶、果汁、豆浆、蔬菜汁、肉汤、稀饭、鸡蛋羹等流质饮食。

1.3 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Hb) 、血清白蛋白 (Alb) 、甘油三酯 (TG)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 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b、Alb、TG水平比较

治疗3周后, 研究组Hb、Alb、TG均高于对照组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研究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 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9%, 低于对照组的32.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744, P<0.01) 。见表3。

3 讨论

3.1 重型脑卒中

重型脑卒中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严重疾病, 该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教高。重型脑卒中患者早期处于高代谢应激状态, 糖、脂肪代谢紊乱, 蛋白质分解增加, 易出现血糖增高、低蛋白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均增高, 机体能量消耗增多, 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常由于意识障碍以及吞咽困难并发进食障碍, 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增加感染发生率[5,6]。

3.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包括经肠营养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两种, 主要目的是早期补充热量及蛋白质, 纠正负氮平衡,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维护细胞正常代谢, 修复机体组织器官功能[7]。胃肠外营养支持缺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易损伤黏膜屏障, 导致应激性溃疡、肠蠕动功能减弱, 分泌和消化功能减弱等, 严重者可发生细菌和 (或) 内毒素移位[8,9]。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采用口服、管饲等经胃肠道的方式, 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营养基质的营养方式。肠内营养的途径包括鼻空肠管、鼻胃镜、经皮内径空肠造瘘术等。本研究中采用经胃管重力滴注, 滴速适中, 能避免一次性投给造成的腹泻、腹胀的不良反应, 且对胃液PH值影响较小。肠内营养支持通过维持病人蛋白水平, 达到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等目的[10]。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 更符合生理特点、给药方便、费用低廉, 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对于大部分患者, 可以使用非要素型高能营养液。但对于身体状况不佳, 胃肠道功能异常, 或者有过敏禁忌证及其他疾病的患者, 需根据患者情况调配营养液。

3.3 肠内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肠内营养的营养液成分对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着积极影响。肠内营养用到的高能营养液中有脂肪酸、核苷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等成分。其中, 脂肪酸可影响免疫细胞细胞膜的成分, 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布;核苷酸可促进肝细胞增殖, 加速白细胞生成, 提升免疫功能;谷氨酰胺是体内氮平衡调节因子, 能促进骨骼肌合成;精氨酸刺激胰岛素、生长激素分泌, 参与免疫蛋白及多肽的合成, 提高免疫力。

3.4 肠内营养对重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型脑卒中患者的胃肠道遭受严重创伤, 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以小肠最快, 结肠最慢, 多数危重患者在48 h内可通过小肠利用营养物质[11]。潘广伟等[12]研究结果表明, 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保证能量的早期供给, 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保护肠黏膜屏障, 防止细菌移位, 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明显改善预后[13]。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患者正常生理过程相似, 对恢复消化道的自然节律有较好效果, 有效避免了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缩短了住院时间, 降低了住院费用[14,15]。将患者调整为头、躯干处于高位, 有利于预防胃食物返流, 吸入性肺炎等, 减少便秘发生[16,17]。

本研究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治疗3周后, 研究组Hb、Alb分别为 (128.1±11.1) g/L、 (35.3±3.2) g/L, 均高于对照组的 (122.2±11.8) g/L、 (33.7±3.8) g/L;研究组TG高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 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同程一升等[18]研究结果一致, 证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患者效果满意, 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调节T细胞亚群水平, 减少感染发生率。在并发症方面,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 低于对照组的32.7% (P<0.05) , 说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效避免了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炎、败血症等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效果显著, 更符合生理特点、给药方便、费用低廉, 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 可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提高免疫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5例, 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照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疗程为3周,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Hb) 、血清白蛋白 (Alb) 、甘油三酯 (TG)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 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后, 研究组Hb、Alb、TG均高于对照组, 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 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 低于对照组的32.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免疫力, 减少相关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上一篇:城市财政下一篇:武警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