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2024-10-14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精选11篇)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1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排毒器官。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胃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 进而引起一些病菌的发生。微生态学作为一门新的生命科学分支, 在保健医学、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微生态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胃肠道疾病中, 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调, 保持菌群平衡, 促进内环境的稳定, 进而提高宿主的健康状态[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采用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 其中男性120例, 女性80例, 男女比例为3:2, 年龄13~72岁, 平均年龄为 (42±1.5) 岁, 其中腹泻110例, 消化性溃疡56例, 便秘34例。

1.2 方法

1.2.1 治疗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 且粪便稀薄,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炎症性、消化性及应激性腹泻。微生态制剂通过增加腹泻患者肠内的有益菌数量和活力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以恢复正常的菌群平衡, 达到缓解腹泻的效果。在此次研究中, 腹泻患者110例,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 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真菌治疗。

1.2.2 治疗便秘。

对34例便秘患者采用服用乳杆菌的治疗方法。乳杆菌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机酸, 进而使肠腔内的p H值下降, 调节肠道的正常蠕动, 缓解便秘症状。

1.2.3 治疗炎症性肠病。

在人类炎症性肠病中, 定植的菌落是引起炎症的主要因素之一。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 通常先累及直肠, 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微生态制剂进入到患者体内后, 可促使胃肠道内有益菌繁殖, 进而改变胃肠道黏膜表面的菌群比例, 从而抵抗有害菌, 调节免疫系统, 减轻炎症反应, 增强肠道粘膜上皮的屏障功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 其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腹泻

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3% (见表1) , 此次研究发现, 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腹泻中疗效显著。

2.2 治疗便秘

在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后, 34例便秘患者便秘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类正常胃肠道系统内的细菌极为复杂, 包括多种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正常胃肠道菌群最重要的作用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使肠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梭形芽胞菌不能繁殖[3]。对于人体来说, 胃肠道正常菌是抵御外来微生物繁殖的一道重要防线, 对预防胃肠道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提供营养

短链脂肪酸对于结肠生理机能最重要的贡献可能就是其对结肠上皮细胞的营养效应, 促使其生长和分化。在体内, 三种主要的短链脂肪酸都能刺激大、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然而, 丁酸盐却抑制细胞的增殖;但在体外, 丁酚盐会刺激肿瘤细胞系的上皮细胞的分化, 而且会促进肿瘤细胞向非肿瘤细胞表现型的恢复。

3.2 免疫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对其宿主的免疫作用或与宿主免疫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大量研究证实, 免疫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

微生态制剂作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对现代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微生态制剂也叫活菌制剂, 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 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 目的是调整微生态失衡, 保持生态平衡, 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在微生态制剂中, 还有大量的益生菌和益生元, 微生态制剂进入到人体后可粘附在肠壁, 排挤有害菌的生存空间, 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生存。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 其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李小颖, 赵东玲.胃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 2009 (2) :157-159.

[2]沈永恕, 曹广芝.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禽胃肠道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3 (4) :4-5.

[3]王庆学, 韩琳.徐州市儿童医院胃肠道门诊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3) :273-275.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2

主持人 黄引贤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广州 天河 五山 510642)

摘 要

宫康素是根据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利用微生态工程的方法,以健康、高产母畜生殖道中有益无害的菌株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同类产品面市。历经6年时间的试验,已试制60批次,总量在150万毫升以上,经室内60次的安全试验,注射小白鼠600多只,以及现场10多万头次母猪、300多头奶牛的实际应用,结果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对预防母畜产后感染和治疗母畜生殖道炎症、流产、不孕症、产死胎、木乃尹胎、弱仔等,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宫康素对预防、治疗母畜繁殖障碍疾病,提高生产性能,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都起了良好作用。此外,还对宫康素的安全性能、作用机理、防治效果以及与其它抗菌药物和性腺激药物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前言

母畜由于生殖道受到感染而引起的繁殖障碍疾病,重点包括子宫炎、阴道炎、不发情、不受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仔特少以及产下弱仔等等,这类疾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普遍存在,而其发生原因又极为复杂,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过去,对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依靠抗菌药物,采用全身疗法,或感染部位冲洗后再输入药物;这种传统疗法,虽然在历史上起到过良好作用,但是由于用药不规范,甚至滥用、乱用以及长期使用药物,除了直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外,还会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其次,近来来,亦有应用性激素来防治“不洁猪”、子宫炎和乳房炎等等,亦有一定效果,但激素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合理,有可能会干扰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而且其抑菌作用也不大。据此,我们根据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利用微生态工程的方法,努力去探讨一种微生态制剂,并定名为“宫康素”,用来防治母畜的生殖道感染,提高其生产性能,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回顾宫康素的研究过程,在历次的全国动物微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上,都得到了专家、教授们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从而使得这一繁杂的试验工作,终于获得了初步的结果,现特提出总结报告,请予鉴定。2.试验经过与结果

2.1 菌种来源及其特性研究 2.1.1 菌种分离与鉴定

1995-1998年间,作者先后从广州、深圳两地区种猪场约30多头健康、高产母猪的子宫阴道分泌物及少数子宫粘膜处,分离获得了一大批正常而无毒力的各种类菌群,经初步鉴定和精心筛选,最后选定2株,即1号和4号,并已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2.1.2 菌种的毒力测定

将上述2株菌种,通过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和子宫内等方法途径,接种于猪、兔及各种年龄的小白鼠(包括2天龄乳鼠和怀孕母鼠),结果所有试验动物均未见不良反应,孕鼠未发现流产,注射部位不产生炎症变化,将子宫粘膜经组织切片镜检亦未见异常,更没有引起动物死亡的情况,甚至在小白鼠体内连续传代6次,亦未发现任何毒性。其次,将这些菌种与猪或牛的精子混合,结果试 验组精子比对照组精子的活力明显增强,寿命也延长。2.1.3 菌种的抑菌试验

为了测定这2株菌种对猪、牛生殖道有致病作用的常见菌株有否拮抗(抑制)作用,设计了体外抑菌试验(主要为液体培养法)。具体方法是:将这2株菌种与等量各株致病菌,包括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杆菌、克雷伯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等同时混合培养,或加大致病菌用量后混合培养,或将菌种先培养一定时间(24、48和72小时)后,再将两者等量同时培养,无论哪种方式,所有致病菌均在24小时后被完全抑制,而2株菌种依然生长得很好,这项试验均重复2-4次,结果一致。2.1.4 菌种的稳定性

首先将菌种接种于半固体琼脂,4℃冰箱保存,1号菌经过788天、865天,4号菌经过418天和470天后,2株菌种仍然存活;而1号菌株则在普通肉汤中于4℃冰箱条件下,经过947天,甚至1023天,仍然生长很好,看来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其次,又将1号菌种初代次与连续传代的高代次(最低也在100代以上),进行比较,无论在菌体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PH变化以及抑菌作用等方面都未发现明显差异。此外,还将1号和4号两株菌种混合培养后,连续传代100代以上,结果仍然与原来的2株出发菌株的特性基本一致。2.2 宫康素的制造 2.2.1 培养基的配制

我们将鲜牛肉汤、牛肉、旦白胨、各种糖类、酶制剂„„等多种主要成份,配成不同的培养基,以比较其生长速度、菌数浓度等,结果,从中找到了一种细菌生长快、菌数多的培养基配方(G1号配方),该配方原料来源广,非常适合于大量生产用途。2.2.2 菌种复壮

将保存的菌种至少复壮1代以上,待纯菌检查合格后,作为制苗菌种。2.2.3 种子培养

将检验合格的菌种,按5%的比例作为种子培养液进行接种。2.2.4 活菌增殖

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菌液倒入大瓶培养液中(37℃培养证明无菌),37℃培养一定时间,即作纯菌检查。2.2.5 制剂配制

将纯菌检查合格的大瓶菌液,按照不同的菌株特性,进行合适的配比,混匀后即成为康宫素制剂。2.3 宫康素的检验 2.3.1 PH测定

经24小时培养后,每株菌种的培养液均由原来的PH7.4-7.6下降到PH4-3.5。

2.3.2 纯菌检验

经混合分装后,随机任取1小瓶,将其接种于普琼平皿,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形成并抹片镜检,合格后才能保存备用。2.3.3 安全试验

取小白鼠10只,分为3组,一组4只,每只腹腔注射制剂0.2毫升,另一组亦4只,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余下2只作为对照。从过去60批号的检验结果来看,在14天内均无任何异常,全部健活。2.3.4 活菌测定

每批制剂均采用菌落计算法进行含菌数测定,结果每毫升制剂含菌数都在200亿以上。

2.3.5 保存期测定

将保存于4℃冰箱中,经过200天、250天、300天、365天,根据20批的统计,均全部存活。2.4 宫康素的应用 2.4.1 安全性观察

自1995年开始试制以来,总共已试制60多批次,总量在150万毫升以上,已应用于母猪10多万头次和奶牛300多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2.4.2 预防母畜产后感染

在母畜产仔并排出胎盘后,及时向子宫腔灌入宫康素,这对产后因种种原因而引起的生殖道感染起了很好的预防作用。例如东莞市一个体猪场,饲养母猪60多头,由于环境条件较差,又缺乏技术人员,致使母猪产仔后,常有部分生殖道受到感染,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仔猪下痢甚至死亡,但自使用宫康素后,二年来生产基本正常,畜主十分高兴。此外,根据深圳市某种猪场一年来的试验观察,对500头母猪在产后24小时内使用本制剂的统计结果,则有86.4%的母猪在10天内发情,4%在10-20天内,即在离奶后第一情期,其发情率就达90%以上,而复发情的只占0.2%,特别是在一年内淘汰的母猪中,因子宫炎和不发情的只有10头(2%),这与过去相比大有变化。2.4.3 治疗生殖道炎症

母畜产仔后,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产道感染,经常从阴道流出脓液,这些病畜经本制剂治疗后,约有66-90%的病猪获得痊愈,即表现流脓停止,恢复发情,并且配种受胎。对45头奶牛子宫内膜炎,一个疗程治愈率为80%,有效率为100%,第一发情期受胎率为78%。2.4.4 治疗流产母畜

流产是妊娠母畜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状,原因很复杂,实际生产应用证明,如能在流产后及时使用宫康素,对恢复正常生产性能,大有裨益。例如,广州市某种猪场进行试验,对流产的31头母猪,在流产后第一天全部注射青霉素,并于第三天分成2组,1组21头,每头子宫内灌注宫康素20毫升,另1组10头,灌注生理盐水20毫升以作对照。两组母猪均于流产后第二个情期进行配种,结果治疗组的分娩率为95.23%,产仔数平均每胎10.65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和7.71头仔猪。在流产奶牛中亦同样收到了良好的疗效。2.4.5 治疗不孕症

在经多次配种不孕而准备陶汰的母猪中,使用本制剂后,约有70%的母猪重新发情配种受胎。

2.4.6 治疗死胎、木乃伊胎及产弱仔的母畜

对产死胎、木乃伊及弱仔的母猪,在使用宫康素后,多能按期发情,配种受胎,而且多数母猪还能成功地恢复正常生产,并多产仔、产壮仔。例如广州市某猪场,经华农大动医系多次分离到伪狂犬病毒,在采取以强化免疫为中心的综合措施并连续使用宫康素后,两年多来,母猪繁殖障碍情况基本消除,养猪效益明显提高。

2.4.7 宫康素与其它抗菌药物和性激素的比较

过去,一些猪场使用某些抗菌药物,如法国进口的达力朗或国产的宫炎净或 宫炎清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改用宫康素后,生产场普遍反映其与上述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异;同时,我们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亦基本一致。另外,有些猪场在母猪产仔后,为了排除产道的污物,减少产后感染,还采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等性腺激素,据报道亦有一定效果;我们同样做了宫康素与此类激素的一些对比试验,结果效果相近。3.讨论

3.1 微生态制剂是防治母畜生殖道感染、提高生产性能的一种新制剂和新方法

有关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治母畜生殖道感染,迄今国内外未见有报道,它是一种新型制剂,又是一种新的方法。从6年多来对10万多头次母猪和300多头奶牛的临床应用结果来看,我们这次研制成功的宫康素,显示了六大特点:应用范围广泛,防治效果显著;安全性能很好,均无毒副作用;使用方法简便,节省时间与劳力;不造成环境污染,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耐药菌株,消除了耐药性;全无药物残留,彻底克服机体内药物残留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微生态制剂值得深入研究、努力宣传推广,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2 宫康素的安全性能问题

尽管我们所分离的几株活菌都是来源于健康高产母猪的生殖道,并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但还进行多次反复的致病力试验。所选用的动物种类计有猪、兔和各种年龄的小白鼠及怀孕母鼠,而接种途径则有肌肉、皮下、静脉、腹腔及子宫等,结果所有试验动物均未见不良反应,孕鼠不流产,注射部位不产生炎症变化,更没有引起死亡的情况;甚至在小白鼠体内连续传代6次,亦未发现任何毒性。其次,还将这些制剂与猪或牛的精子混合,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精子的活力增强,寿命延长。此外,从现场对10多万头次的母猪和300多头奶牛的实际应用结果,亦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利用这些活菌株制成的宫康素,无论从室内或室外所有试验来看,都完全充分地证明对动物是毫无毒性而十分安全的。3.3 宫康素的作用机理问题

我们先后设计并进行了多项试验,都完全证明宫康素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杆菌、沙门氏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等多种猪、牛常见致病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而这种作用,通常要经过混合培养24小时后才能充分显露出来。经初步分析,其抑菌作用机理大致有二:一为产酸,由原来的PH7.6变成PH4或3.5,大大改变生殖道的PH值。二为产生一种活性物性,因为有些产酸菌,如乳酸杆菌和蛭孤菌等,在同样的PH值的环境中,则未见抑菌现象,而宫康素甚至在固体培养基上亦能呈现抑菌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这是这类菌株的另一种新陈代谢产物,究为何物,有待下一步探讨。此外,从室内试验得知,宫康素能提高猪、牛精子的活力,并延长其寿命,因而对母畜的内分泌功能可能亦有调节作用,从而在促进发情和排卵、提高受精率和产仔数方面亦显示出特殊功效。3.4 宫康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问题

在6年的时间中,先后在10多万头母猪和300多头奶牛的实际使用中,对预防母畜产仔后的生殖道感染的确起了很好的作用;而对已被感染而致繁殖障碍疾病,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母畜、不同的猪场或牛场,有时出现效果不一致,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引起繁殖障碍疾病的病因复杂,有非传染性,如先天性的生殖器官畸形,营养过多或不足,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不佳,医疗处理不当以及气候条件剧 变等等,又有传染性的,单是病毒引起的,就有8种之多,而细菌所致的也在10种以上;此外还有钩端螺旋体、衣原体、猪附红细胞体以及弓形体等。目前在临床上所见往往是混合感染,不但传染性病因引起的繁殖障碍是在非传染性病因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而加剧,而且在传染性病因上,有细菌与细菌、病毒与病毒、细菌与病毒,甚至细菌、病毒和原虫等混合感染也时有所见。因此,单一使用宫康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为母畜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抵抗力方面就表现为有的强些,有的则较弱;病情方面,有的特别严重,既是混合感染,又是病的后期;有的则病情甚轻,既是病的初期,又多为单一感染,因而同一疗法,自然效果不一。第三,在用法及剂量上,可能不十分合理。例如,我们建议,一般情况下,每头母猪一次从子宫灌入宫康素10-15毫升,即能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但是当生殖道炎症严重、脓液过多时,如果不先进行冲洗,尽量排除脓性分泌物,即使灌入2倍本制剂,其效果也不一定十分可靠,尤其是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冲洗液,一定要排除干净或间隔一天后才灌入宫康素,否则疗效很低,甚至无效。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以准确诊断为依据,认真执行综合性措施,在使用宫康素时不但用法上要研究,剂量和次数上也要适当增加,特别是要排除抗菌药物对宫康素的抑杀作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5 提高宫康素的效价问题

宫康素既然是一种新型的微生态制剂,而且目前国内外未见同类产品面市,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因而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作者经常为提高本制剂的效价而苦思冥想,并朝着下列方向不断探索:(1)稳定菌种的固有特性。作者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常规真空冻干保存外,我们以一种最简便的方法,至今已保存了800多天,不但仍然存活,生长良好,而且其特性亦未见明显变异。(2)不断更新菌种,既要重视天然菌种的筛选,更要加速生物工程的开发,这是非常重要的。(3)多株菌种混合配制。我们觉得各株菌种之间,虽然其特性基本一致,但肯定亦有差异,如何合理配制,才能最好地起到协同作用,确有不断研究的必要。(4)研制新型增效剂,这又是提高本制剂效价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关键在于这种制剂进入母畜生殖道后,能迅速适应其内在环境,同时使宫康素呈几何级数地增殖,最后达到净化生殖道的目的,恢复并增强内分泌的功能。(5)强化免疫、丰富营养、科学管理。影响母畜生产性能提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传染性因子是最主要的,因此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强化免疫,以提高特异性抗病能力,这是首要任务;其次是饲喂全价饲料,以丰富和平衡其营养,并实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畜体非特异性抵抗力,这是防病的基础,治疗的前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使用宫康素,才能取得最佳疗效。3.6宫康素与其它抗菌药物和性腺激素的比较

根据我们初步的对比试验以及一些猪场的使用结果,三类药物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作者认为三类药物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后两类药物作用快,见效速,但抗菌药物如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冲洗药液排除不干净,则会导致生殖道粘膜受到剌激过大、过久,出现临床上常见的外阴部肿胀、生殖道水肿,这可能就是使用抗菌药物不当而引起的毒副作用。此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还会产生耐药菌株。而性腺激素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干扰正常内分泌的功能,而且其本身的抑菌作用也不大。反观宫康素,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虽然作用时间稍慢,但抑菌作用很强,更无任何毒副作用,亦不引起耐药菌株产生和体内药物的残留,还有可能对内分泌起良好的调节作用。此外,三者相比,宫康素价格亦较低廉,确实是一类很好的环保型制剂,值得宣传推广。4.总结

4.1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

从1995-1998年,先后从广州和深圳两地区的种猪场的30多头健康、高产的母猪生殖道中,分离到大批正常菌群,经精心筛选,获得2株符合要求的菌株,最后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1号及4号菌株均为植物乳杆菌。4.2 菌种的毒力测定

将1号和4号菌种按一般毒力试验方法,通过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等途径,接种于小白鼠、家兔、猪等动物,均无不良反应,甚至连续在小白鼠体内传代6次,亦未发现任何毒性。以其活菌液与猪或牛的精子混合,结果试验组的精子比对照组的活力增强和寿命延长。这就充分证明2株菌种对动物是无任何毒性,而是非常安全的。4.3 菌种的拮抗作用

经反复试验,两株菌种对猪、牛的常见主要致病菌,如埃希氏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克雷伯氏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等都有很强的拮抗使用,而这种作用,只有经过混合培养24小时后才能充分显露出来。4.4 菌种的稳定性

这两株菌种不但在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4℃冰箱中)经470天甚至1023天还能存活;又从低代次与高代次(至少100代以上),两株菌种混合培养连续传代100代以上进行了比较,结果无论在菌体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PH变化以及拮抗作用等各个方面都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两株菌种的特性是十分稳定的。

4.5 宫康素的制造程序

经过6年约60批次的试验观察,配制了较满意G1、G2号培养基,以及特殊的生产工艺,所制成的宫康素都能符合要求,每毫升含活菌数达到200亿以上。4.6 宫康素的安全性

从60批次的室内安全试验来看,每批小白鼠不论皮下抑或腹腔注射都无任何异常,更无死亡情况,再从现场10多万头次母猪和300多头奶牛的实际应用结果,也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总的来看,这种制剂是十分安全的。4.7 宫康素的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现场使用,本制剂对预防母畜产后感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对已被感染的母畜,如生殖道炎、流产、不孕症、死胎、木乃伊胎以及产弱仔的母畜等进行治疗,也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在宫康素的研制试验过程中,先后参与工作的有李乃津、袁少华、曾桂兰、徐耀基、刘忠华、姜卫东、黄文尚、黎永成、卢体康等同志。)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3

声音

李兰娟院士: 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肝脏尤受伤

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等选取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肠道菌群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和深度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健康人,肝硬化患者肠道内的拟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而这类细菌恰恰是人体肠道中的主导菌属;肠道菌群被破坏,可加速肝硬化的过程。科学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减肥不吃饭、酗酒、抽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进而可能诱发疾病。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其他原因包括: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器官移植等手术、肿瘤放化疗、感染等。除了避免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各不良因素之外,专家建议每天可喝酸奶等。因为酸奶中有活性菌,对肠道健康微生态有好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减肚子汤”不可信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接到多起“减肚子汤”类产品虚假宣传的投诉、举报。在地方电视台和互联网上,这些产品声称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和减肥功效,还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做宣传,并通过400开头的电话售卖。据规定,普通食品不得宣称有“降脂”“减肥”等保健功能,而“减肚子汤”或“某某减肥茶”却标榜具备这些功能,这不但是违规,更在事实上不能起到这样的功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此类产品,提高对电视购物广告的鉴别能力,切忌盲目相信其夸张、虚假宣传,以免给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失。

世界生卫组织:中国1.1亿人携带乙肝或丙肝

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近800万丙肝病毒携带者。专家指出,中国1992年开始接种乙肝疫苗,至今在降低乙肝患病率方面已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儿童感染率已降低90%,避免了8000万乙肝病例和超过2000万慢性乙肝。专家提醒: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乙肝这一战略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并在1岁内完成三针乙肝疫苗, 将为一个人提供终身保护。

数据

吃盐过多:导致全球每年约165万人死亡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与盐摄入过多息息相关。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盐过多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全球每年约165万人因此死亡。这项研究分析了全球60多个国家的食盐摄入量调查数据,这些国家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3/4。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盐摄入量为5克,而这研究发现,全球的平均盐摄入量超过了这一数字,个别地区超标严重。全球将近10%的心脏疾病、中风等病例的死因可归咎于食盐摄入量过多,即每年约165万人因吃盐过多死亡。研究人员指出,全球各国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民众控制食盐的过多摄入。

我国一年心脏移植200多例

不久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心脏移植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共注册登记心脏移植232例(2009年为92例)。截至目前,全国有心脏移植资质的临床医疗机构46家,年手术量稳定在20例以上的心脏移植中心不足5家,大于30例的仅2家。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内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这份报告显示,我国心脏移植的接受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在45岁左右。进行心脏移植的原因为:心肌病(约80%)、冠心病(9%~14%)、瓣膜病、再次移植和先天性心脏病。各中心围手术期生存率达92%~94%。专家指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心脏移植例数会增多,将为一些救治难度很高的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一种治疗选择。

人人都要懂点中医:10大养生保健法则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4

1.1 试验动物

1日龄海兰褐雏鸡400只, 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习鸡场提供。

1.2 试验试剂

1.2.1 微生态制剂。

优力乐 (武汉华大瑞乐科技有限公司) 。

1.2.2 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 (EMB) 、肠球菌培养基 (EC) 、葡萄球菌培养基 (SP) 、双歧杆菌培养基 (BLB) 、乳杆菌培养基 (LBS) 、拟杆菌培养基 (BDS) 、消化球菌培养基 (PMS) 、乳酸菌培养基 (MRS) 等。

1.2.3 试剂及设备。

碱性美蓝染色液、草酸氨结晶紫、鲁格氏碘液、甲基醇、95%酒精、石碳酸复红、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生化试剂、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 (F6PPK) 、Na2HPO4、Na H2PO4、半胱氨酸盐酸盐、氟化钠、碘乙酸钠、果糖-6-磷酸盐、盐酸羟胺、氢氧化钠、三氯乙酸 (TCA) 、HCl、超声波粉碎仪、离心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水浴锅、显微镜、厌氧培养箱等。

2 试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将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4组, 每组100只, 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微生态制剂, 试验Ⅰ、Ⅱ、Ⅲ组从1日龄开始, 分别用优力乐按每吨饲料中0.005% (活菌数) 、0.02% (活菌数) 、0.03% (活菌数) 的添加量饲喂至56日龄。

2.2 培养基制备

制备如下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EMB) 、肠球菌培养基 (EC) 、葡萄球菌培养基 (SP) 、双歧杆菌培养基 (BLB) 、乳杆菌培养基 (LBS) 、拟杆菌培养基 (BDS) 、消化球菌培养基 (PMS) 、乳酸菌培养基 (MRS) , 制备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2.3 样本采集

颈部放血捕杀雏鸡, 体表消毒后于无菌室内操作, 取盲肠内容物1g, 分别置于无菌试管内, 加入9 m L生理盐水, 充分振摇均匀后, 按倍比稀释法稀释菌液, 选择适宜的稀释梯度:10-8、10-9、10-10。

2.4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将2.3中的3个梯度的样品分别取出0.1 m L置灭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中, 混合用曲玻棒推匀, 每个稀释度设三个重复, 37℃有氧及无氧培养48h。

对各个形态不同的菌落用英字母进行标记 (如A、B、C……) 以备细菌鉴定应用, 结合细菌鉴定结果依据倾注平皿法进行细菌计数。

2.5 细菌分离纯化

2.5.1 增菌培养。

对上述细菌在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

2.5.2 细菌染色镜检。

采用美蓝染色及革蓝氏染色法染色。

2.5.3 细菌的生化试验及相关鉴定试验。

根据所分离细菌的初步鉴定结果, 做如下试验:甘露醇、麦芽糖、葡萄糖、乳糖、蔗糖等发酵试验、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 (F6PPK) 的测定等。

⑴糖苷醇发酵试验。操作方法参照试剂使用说明进行。

⑵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 (F6PPK) 的测定。 (双歧杆菌特定酶的检测) 。

(1) 将MRS液体培养物4 400 rpm离心10 min, 收集菌体, 缓冲液洗涤2次, 最后溶于4 m L缓冲液中, 制成细菌悬液。 (缓冲液:现用现配, 0.05M Na2HPO431.5 m L+0.05M Na H2PO468.5 m L+500 mg/L半胱氨酸盐酸盐) 。

(2) 用超声波粉碎仪, 400W条件下, 每处理5 s, 间隔5s, 超声8min, 至菌体溶液呈半透明。

(3) 取0.5m L于离心管中, 加试剂a、b各125μL, 37℃保温30 min。

a:6mg/m L氟化钠+10mg/m L碘乙酸钠;

b:果糖-6-磷酸盐80 mg/m L水溶液。

(4) 加试剂c0.75m L, 室温下静置10min。

c:盐酸羟胺139 mg/m L。酸性极强, 用氢氧化钠中和至p H6.5。

(5) 加试剂d和e各500μL, 室温下静置5min。

d:三氯乙酸 (TCA) 水溶液15 g/100 m L。

e:4MHCl。

(6) 加试剂f500μL, 显色。红褐色或红紫色为阳性 (即为双歧杆菌) , 黄色为阴性。

f:0.5 g/100 m L, Fe Cl3·6H2O, 溶于0.1MHCl。

2.6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对“2.4”中所有菌落进行分类观察其形态特征。将分离纯化的菌株分别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平板和斜面上, 厌氧培养48~72h后, 进行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特征观察。

2.7 免疫力试验

各组于试验期结束后, 分别称量试验鸡体重及免疫器官重量, 分析免疫功能的影响。

3 试验结果

3.1 对“2.4”分离得到的细菌根据菌落特征及细菌染色结果共有10种。 (见表1)

3.3 用倾注平皿法进行细菌计数, 其结果见表2。

3.4 生化试验及其它鉴定试验结果

3.4.1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同, 对营养基质分解能力也不一样, 因而代谢产物也各有区别, 见表3。

3.4.2 根据菌落形态特点、染色特性、生化试验、F6PPK测定等鉴定结果。

共有8种细菌, 即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葡萄球菌、拟杆菌菌、革兰氏阴性菌, 见表4。

注:产酸产气“*”;产酸或阳性“+”;不产酸或阴性“-”。

3.5 体重及免疫器官检测

对照组及各试验组体重及免疫器官的检测结果, 见表5。

4 讨论与分析

4.1 表2表明, 试验组中优势菌为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肠球菌。

4.2在使用“优力乐”56 d后, 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 (P<0.05) , 双歧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肠球菌显著升高 (P<0.05) , 说明优力乐可以使失调的肠道菌群调整恢复到正常状态, 起到抗菌防病的作用。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差异不显著 (P>0.05) , 说明0.005%剂量组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整作用不明显, 应提高剂量。

4.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无革兰氏阴性有害菌, 说明优力乐对肠道中的微生物群有调整作用, 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4.4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各种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 (P>0.05) , 从经济效益考虑, 建议使用试验Ⅱ组的饲喂剂量, 即按0.01%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

4.5优力乐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胸腺、脾脏、法氏囊是禽类的主要免疫器官,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发育状态及其机能强弱决定着机体的免疫水平。表5、图2表明, 微生态制剂优乐力对雏鸡免疫力有影响, 试验Ⅱ组和试验Ⅲ效果比较明显。

本试验研究表明, 优力乐的添加能够使雏鸡各免疫器官的相对重量提高, 0.01%优力乐组与0.02%优力乐组显著提高了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 可见优力乐有利于增强雏鸡的免疫机能。

5 结论

5.1雏鸡肠道中正常的微生物群有: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葡萄球菌、拟杆菌菌及少量的革兰氏阴性有害菌。

5.2通过微生物态制剂“优力乐”的饲喂, 调整肠道中的微生物群, 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 有效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其结果各种优势菌的比例是: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30∶25∶30∶40∶23。

微生态制剂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篇5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微生态制剂(Probioties)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微生态制剂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畜禽养殖业、种植业及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并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高校有必要将“微生态制剂学”作为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必学课程。然而,微生态制剂学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也缺乏已有的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1]。笔者作为首批从事“微生态制剂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已形成雏形,希望可以为广大从事和即将开展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参考。

1.微生态制剂学课程特点

1.1可供借鉴的教学材料少

微生态制剂学的教学材料非常稀缺,因此该课程的备课任务较为艰巨,可选教材不多,目前只有三种教材可供选择。综合权衡之下,我们选用王秋菊主编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为本课程的教材。网络上几乎没有教学课件、视频或与之相关联的材料,唯一可供借鉴的只有与微生态制剂应用相关的杂志文章。教学材料稀缺,因而对教师要求更高。代课的教师们需要广泛阅读和思考,除了掌握教材内容,更要对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新文献有及时的把握和了解。

1.2课本内容较为单薄

微生态制剂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动植物、人类乃至环境等领域,而教材却单方面介绍了物微生态制剂,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适当介绍植物、人类和环境微生态制剂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眼界。课本一共有五章内容,其中三章都讲到研究性实验。实验性知识技能理应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将实验性知识拿到理论课上讲授,无疑大大增加了讲课难度。另外,微生态制剂学课程知识点不多,且与其他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制品学》、《病原生物学》等有重复之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新意,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强调应用研究

课本中的实验性章节既是教学难点,又是亮点所在。目前生物类理论课程知识点繁多,学习方式以硬性记忆为主,而实验课程则强调操作,缺乏科学思维训练。微生态制剂学教材上的实验章节主要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学习这样的章节可以让学生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甚至融会贯通。另外,微生态制剂本身的发展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对其作用机制、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理时期的有益菌组成、用量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改进和完善[2]。

2.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

尽管微生态制剂学具有较高的授课难度,但是笔者经过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能给广大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参考。

2.1紧贴教材并联系实际

教师普遍认为PPT课件必须能够清晰地展示标题和层次[3]。笔者的教学课件紧贴教材,标题醒目,层次清晰,务必让学生把握整个课程的全局。在此基础上,合理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生态制剂的授课对象即将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因此适时播放一些视频,介绍目前的微生态制剂相关企业及其产品,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抬头率高,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翻转课堂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学的讲课难点在于其实验性章节。本来是操作性知识,拿到课堂上讲,显得晦涩难懂,也枯燥乏味。但是,如果从学生视角出发,提高其参与度,教学效果则会发生巨大的变化[4]。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发现[5],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实践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组,课前预习实验性章节的内容,课堂由各组分别上台讲演,讲课完毕由教师针作评价,并查缺补漏,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分。翻转课堂的应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2.3合理安排课程见习

对于微生态制剂学这种面向应用的课程来说,非常有必要开展课程见习。经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去企业考察和学习。据统计[6],到201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的总消耗量达到20万吨,其中水产微生态制剂的需求量占40%以上。湖北是千湖之省,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联系了一家专业经营水产养殖的公司,其研发的核心就是微生态制剂在水产上的应用,能直接与课堂知识挂钩。经过课程见习,学生充分认识了微生态制剂的广阔应用前景,纷纷表示要加强对该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结语

微生态制剂学易学难教,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成效是该课程任课教师应当思索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方法取得初步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教学课件中的多媒体内容需不断更新,翻转课堂费时较多,课程见习的操作难度较大等。要做好微生态制剂学教学工作,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课程会越来越完善,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少丽.课程标准建设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191.

[2]王秋菊.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张晶.PPT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J].计算机时代,2015(04):55-56+59.

[4]马蕾迪.回顾与反思:“学生参与”研究概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2):116-121.

[5]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3):83-88.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检索EMBASE、Pub Med、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自建库至2013年10月的相关文献, 选择纳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文献。

(1) 研究对象为胎龄<37周和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2) 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语种为英文和中文。

(3) 干预方法为实验组肠内给予任何类型肠道微生态制剂, 剂量不限, 且疗程超过7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支持治疗。所有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联合使用其他有明显协同作用的药物。

(4) 文献诊断标准符合改良Bell分级标准定义的严重NEC (Ⅱ期及以上) 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中所提取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 (OR) 与95%置信区间 (95%CI) 进行分析和推断。以0.1为检验水准检验各研究间有无异质性, 如各研究间P≤0.1, 认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认为无异质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纳入研究大于9个时, 通过漏斗图 (Funnel plot analysis) 观察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漏斗图是否对称则进一步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Egger线性回归检验。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概述

共纳入18个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其中14篇英文文献和4篇中文文献。18项研究共纳入患儿3 872例, 所有纳入对象均为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7周, 各研究中所应用的微生态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2.2 Meta分析结果

18项随机对照试验均报道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严重NEC的发病情况, 共纳入患儿3 872例, 其中实验组1 928例, 对照组1 944例。通过检验发现, 各随机对照试验间无异质性 (P=0.31) , 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结果显示合并OR值为0.31, 95%CI (0.22~0.44) , P<0.00001,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 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Ⅱ级或Ⅱ级以上严重NEC的发生率。

2.3 发表偏倚分析

本研究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 首先观察漏斗图, 没有明显的不对称, 进一步进行Egger检验, 结果显示Tegger test=-0.49, 95%CI (-9.60~0.60) , Pegger test=0.633, 大于0.05, 提示本研究未出现显著的发表偏倚。

3 讨论

尽管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 但人们对NEC的病因仍然了解的不充分, 目前普遍认为是未成熟肠道受多种因素单一或共同作用引起黏膜的病理改变。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喂养过度、缺氧、感染等, 其中早产、低体重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 NEC的发生与肠道细菌的异常定植等因素有关。肠道微生态制剂是活的微生物制剂, 能够定植在人体肠腔内并起到生物拮抗、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 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后, 可以增强肠道的屏障作用, 阻止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入, 通过抑制致病菌的定植, 增强肠道黏膜对Ig A的免疫应答, 促进胃肠道发育, 发挥了健全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19,20]。

本研究显示, 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NEC的发生率, OR值为0.31, 95%CI (0.22~0.44) , P<0.00001, 这一结果证实肠道微生态制剂在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NEC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作用。最近几年一些关于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儿严重NEC的系统评价陆续发表, 类似于本论文的研究, 均肯定了早产儿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预防严重NEC的作用[21,22,23]。根据本研究结果, 综合考虑目前多项系统评价所提供的证据质量, 可以认为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应作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治疗并进行推荐。

尽管肠道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NEC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研究在开始给予微生态制剂的具体时间、种类和剂量等干预措施上并不完全一致, 在预防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NEC的治疗策略中, 更适合添加哪一种制剂, 是一种还是多种联合使用, 使用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等目前依然不是很明确。这些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多发疾病, 病死率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早产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正常菌群定植延迟或缺乏、致病菌感染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认为, 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预防早产儿NEC的发生。就肠道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NEC的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 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NEC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7

1 材料

复合微生态制剂(主要由乳酸菌、芽孢杆菌和维生素组成,活菌总数在1×109cfu/g以上),由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学技术系研发;健康1日龄AA+白羽肉鸡,由四川粮油集团广汉种鸡场提供。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选择1日龄健康AA+白羽肉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只,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经预试期6 d后,7日龄时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 g/kg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28 d,即自7日龄开始至35日龄结束。试验期间各处理组鸡只均自由饮水与采食,日常饲养与管理条件完全相同,每天打扫鸡舍卫生并定期消毒。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生长性能的测定

分别在7日龄、35日龄时对每只鸡空腹称重,计算7~35日龄的平均日增重;记录每个处理组每个重复的日粮消耗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计算料重比。

2.2.2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测定

在35日龄时对每组每个重复中的10只鸡按照文献[6]的方法进行屠宰,参照文献[7]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分别测定盲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以1 g肠道内容物中所含细菌数的对数[lg(cfu/g)]表示。

2.2.3 屠宰性能的测定

对屠宰后的试验鸡按照文献[8]的方法测定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

2.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1。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1可见:Ⅰ组、Ⅱ组、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在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方面,Ⅱ组与Ⅲ组的作用效果优于Ⅰ组。

3.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结果见表2。

lg(cfu·g-1)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见:Ⅰ组、Ⅱ组、Ⅲ组肉鸡肠道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的双歧杆菌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的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乳酸杆菌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杆菌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在提高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和降低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方面Ⅱ组与Ⅲ组的作用效果优于Ⅰ组。

3.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Ⅰ组、Ⅱ组、Ⅲ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的腿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的屠宰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在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在提高肉鸡屠宰性能方面Ⅱ组与Ⅲ组的作用效果优于Ⅰ组。

%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4 讨论

4.1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生长性能等生物学功能[9]。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以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这是由于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存在的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对日粮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进而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贾卿等[10]研究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以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肉鸡日增重,增加经济效益,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4.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复合微生态制剂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消耗肠道内的氧气,为肠道内乳酸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创造条件,进而抑制大肠杆菌的数量,扶持乳酸菌等益生菌成为优势菌群,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同时,肠道内乳酸菌作为优势菌群大量繁殖不但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且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可降低肠道内的p H值,进而抑制肠道中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定植和生长,能够起到抗菌防病的作用。董秀梅等[11]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加肉鸡肠道内乳酸菌、肠球菌的数量,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本试验结果亦表明,以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肉鸡肠道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本研究还发现,1.0 g/kg和2.0 g/kg添加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复合微生态制剂中提供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在满足肉鸡体内所需要的水平后,再添加微生态制剂也不能更好地改善肉鸡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故建议临床应用中添加1.0 g/kg即可。

4.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随着现代肉鸡饲养成本的日益提高,养殖户越来越重视肉鸡的产肉性能。而屠宰性能检测指标是衡量肉鸡产肉性能一种比较简单、快速、直观、有效的方法,屠宰性能的提高将直接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和增加养殖生产效益,故屠宰性能的检测在肉鸡养殖中越来越受到关注[12]。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肉仔鸡屠宰率分别提高1.34%、2.62%和3.19%,半净膛率分别提高1.83%、2.38%和2.41%,胸肌率分别提高2.20%、4.13%和4.52%,随着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水平的不断增加,其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亦不断增强,但在统计学分析中1.0 g/kg添加水平和2.0 g/kg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到养殖成本,建议临床应用中选择1.0 g/kg作为最适添加剂量。

5 结论

肉仔鸡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均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P<0.05),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屠宰性能。综合考虑,选择1.0 g/kg作为临床应用的添加剂量。

参考文献

[1]黄卫强,张和平.饲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4):488-494.

[2]宾冬梅,杨灿.微生态制剂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111-113,121.

[3]CHEN W C,QUIGLEY E M.Probiotics,prebiotics&synbiotics in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opening up a new therapeutic horizon![J].Indian J Med Res,2014,140(5):582-584.

[4]田冬冬,刘志强,张颖,等.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5(1):19-22.

[5]杨晓虹,金鹿,李俊良,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8):105-108.

[6]杨宁.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7]孙波,陈静,刘江,等.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肉鸡肠道菌群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7上):86-8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823-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9]王虹玲,姜诗文,刘丹丹,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5):1341-1345.

[10]贾卿,李继红,白子金.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方面的应用效果[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1):13-14.

[11]董秀梅,张超范,魏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肠道菌群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4,26(14):11-14.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8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樱桃谷肉鸭,免疫器官指数,SIgA,肠道组织形态

随着收入水平和质量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要求型转变。饲料药物添加剂(抗生素)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等作用,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规模化养殖普遍存在养殖密度高、养殖环境差等问题,抗生素容易被超量使用,造成抗生素在动物机体内残留,危及食品安全。

欧盟从2006年开始全面禁止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使用,具有环保、安全特性的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等新型饲料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肉鸭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17.97%~32.02%,尤其是高剂量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更佳[1]。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动物机体对疾病、热应激等不良刺激的抵抗力[2],禽类的免疫功能可以通过免疫器官指数和十二指肠SIg A来体现,肠道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可反映肉鸭肠道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情况[3]。本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十二指肠黏膜SIg A含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肉鸭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微生态制剂由湖北华大瑞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含有效活菌数(CFU/g):枯草芽孢杆菌1.98×1010、屎肠球菌0.02×1010CFU;樱桃谷肉鸭(公鸭)由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40羽体况及体重相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公鸭),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各重复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杆菌肽锌预混剂400 mg/kg;Ⅲ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微生态制剂。

1.3饲养管理试验分为1~21日龄、22~42日龄两个阶段进行,采用网上平养,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充足饮水。1~14日龄24 h光照,15~42日龄18 h光照,1~7日龄育雏温度在30℃以上。每3 d清理一次粪便,每5 d进行一次喷雾消毒(带鸭),按肉鸭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1.4指标测定与方法于试验第21 d和第42 d,试验肉鸭经禁食12 h后,各处理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中等体重的健康樱桃谷肉鸭2羽,经称重、放血、去毛、开膛后,摘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截取十二指肠后段,装入自封袋内用液氮进行急速冷冻,转置于-20℃冷冻保存,用于测定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中SIg A含量。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各2 cm左右,放于PBS缓冲液中轻轻震荡,将内容物冲洗干净,再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

1.4.1免疫器官指数将摘取的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用滤纸吸去其表面血液,用手术刀片剥离脂肪,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

1.4.2十二指肠黏膜SIg A含量黏膜待测液的制备:将冷冻于-20℃冰箱中的十二指肠后段样品置于室温下解冻,称重并记录重量,刮取肠黏膜,按黏膜重:磷酸盐缓冲液体积为1:2的比例加入0.01 mol/L p H 7.2磷酸盐缓冲液,于4℃冰箱中静置30 min,悬浮于盛有冷水的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5 min,1 2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于4℃冰箱放置,用于测定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中SIg A含量[4]。

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中SIg A含量测定: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ELISA检测试剂盒,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测定。

1.4.3消化道组织结构观察将样品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取出,依次经过浸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与烘干、脱蜡与入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后用显微镜观察各肠段组织结构,用目镜测微尺测定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1.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由表2可知,21日龄时,Ⅱ组和Ⅲ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均比Ⅰ组有所提高,其中胸腺指数Ⅱ组和Ⅲ组分别比Ⅰ组提高了10.83%和5.12%,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2日龄时,Ⅱ组胸腺指数比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87.04%(P<0.01)和38.56%(P<0.05),Ⅲ组胸腺指数比Ⅰ组提高了35.00%(P<0.05);Ⅱ组脾脏指数比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40.43%(P<0.01)和11.99%(P>0.05),Ⅲ组脾脏指数比Ⅰ组提高了25.39%(P<0.05);各组间法氏囊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黏膜SIg A含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42日龄时,Ⅱ组和Ⅲ组的SIg A含量分别比Ⅰ组提高了18.20%(P<0.01)和12.50%(P<0.05),Ⅲ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消化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3.1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由表4可知,21日龄时,Ⅱ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比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13.91%(P<0.01)和9.04%(P<0.05),Ⅲ组比Ⅰ组提高了4.47%(P>0.05);各组间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V/C值Ⅱ组和Ⅲ组分别比Ⅰ组提高了14.82%(P<0.05)和8.01%(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时,Ⅱ组和Ⅲ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比Ⅰ组有所提高、隐窝深度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V/C值Ⅱ组和Ⅲ组分别比Ⅰ组提高了13.19%(P<0.05)和10.68%(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2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空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由表5可知,21日龄时,Ⅱ组空肠绒毛高度比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10.72%(P<0.01)和4.75%(P>0.05),Ⅲ组比Ⅰ组提高了5.70%(P>0.05);Ⅱ组和Ⅲ组空肠隐窝深度分别比Ⅰ组降低了9.40%(P<0.05)和6.62%(P>0.05);Ⅱ组和Ⅲ组空肠V/C值分别比Ⅰ组提高了22.46%(P<0.05)和13.57%(P>0.05)。42日龄时,各组间绒毛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的隐窝深度比Ⅰ组和Ⅱ组分别降低了10.17%(P<0.05)和9.96%(P<0.05);Ⅲ组空肠V/C值比Ⅰ组和Ⅱ组分别提高12.43%(P<0.05)和2.36%(P>0.05)。

2.3.3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回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由表6可知,21日龄时,Ⅱ组和Ⅲ组回肠绒毛高度均比Ⅰ组有所提高、隐窝深度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回肠V/C值分别比Ⅰ组提高了18.99%(P<0.05)和7.79%(P>0.05)。42日龄时,Ⅱ组和Ⅲ组回肠绒毛高度比Ⅰ组分别提高了4.82%(P<0.05)和3.66%(P<0.05);Ⅱ组和Ⅲ组回肠隐窝深度比Ⅰ组分别降低了10.92%(P<0.05)和11.18%(P<0.05);Ⅱ组和Ⅲ组回肠V/C值比Ⅰ组分别提高了17.77%(P<0.05)和16.32%(P<0.05);Ⅱ组和Ⅲ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V/C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

注:同阶段同列数据肩标相同小写字母或无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注:同阶段同列数据肩标相同小写字母或无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禽类的主要免疫器官为胸腺、脾脏和法氏囊,胸腺和法氏囊,分别是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脾脏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尤其是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重要效应物质,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物质,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300 mg/kg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樱桃谷肉鸭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添加400 mg/kg杆菌肽锌具有相同的效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其主要原因是:(1)微生态制剂中有益菌群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合成有益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是动物免疫器官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2)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有赖于抗原的刺激,研究证明[1],具有促进动物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细菌成分有许多,如胞壁糖、肽聚糖、多肽、蛋白质等,它们可以作为抗原刺激肠道,以免疫佐剂的形式作用于动物免疫器官,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3)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抗体和提高噬菌作用刺激免疫,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4]。

3.2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黏膜SIg A含量的影响作为动物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系统,肠道长期与各类病原微生物接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抵御病原微生物通过消化道途径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屏障,而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这道屏障的物质基础。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5,6],通过测定其含量可以反应出机体免疫力的高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300 mg/kg微生态制剂和400 mg/kg杆菌肽锌均可显著提高42日龄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黏膜SIg A含量,目前关于微生态制剂对于十二指肠黏膜SIg A含量影响的研究较少,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3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小肠是消化道系统中营养物质吸收和转运的主要部位,小肠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其组织形态的变化有着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小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是衡量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7]。小肠绒毛高度的变化影响小肠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小肠绒毛高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越高;小肠隐窝越浅,小肠内皮细胞的成熟度越高,其分泌消化液的能力越强[8,9]。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则综合反映出小肠的功能状况,比值下降表明小肠黏膜发育差或者受到损伤,吸收功能下降[10]。本研究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300 mg/kg微生态制剂和400 mg/kg杆菌肽锌均可提高42日龄樱桃谷肉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小肠绒毛高度和V/C值,降低隐窝深度,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4结论

在肉鸭饲粮中添加300 mg/kg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樱桃谷肉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十二指肠SIg A含量,并提高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与添加400 mg/kg杆菌肽锌无显著差异,是一种理想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

参考文献

[1]肖发沂.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2]Rolfe R D,Roberts S B,Heyman M B,et al.The role of probiotic cultures in the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health[J].Journal of Nutrition,2000,130:396-402.

[3]王友湘,陈庆森.益生菌和肠道粘膜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28(8):537-542.

[4]张小飞,杨倩.几种黏膜免疫佐剂对鸡小肠Ig A分泌细胞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7,38(1):96-100.

[5]艾国平,粟永萍,程天民.肠道粘膜免疫的构成与功能[J].免疫学杂志,2000,16(4):82-84.

[6]李琳,徐辰义,杨淑华,等.动物热应激反应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4):95-98.

[7]胡艳欣,肖冲,佘锐萍,等.热应激对猪肠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3):581-586.

[8]李可洲,李宁,黎介寿,等.短链脂肪酸对大鼠移植小肠形态及功能的作用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6):720-722.

[9]李金敏,张志焱,张菊,等.微生态制剂替代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结构影响[J].饲料广角,2013(2):18-19.

肠道微生态制剂论文 篇9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肠道微生态制剂,药理作用,治疗,用药安全

近年来,随着各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幽门螺杆菌,采用常规标准的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根除率逐渐降低[1]。临床统计,由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导致临床Hp治疗失败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针对治疗失败的患者,临床会采用标准四联治疗法补救。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已经被临床广泛用于Hp感染治疗中,其取得的疗效和实践成果成为临床专家关注的重点,对于其临床作用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与辅助治疗顽固性Hp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顽固性Hp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和线索,希望给Hp感染患者带来临床治疗的新曙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首次标准三联法治疗失败后3个月内接受本次治疗的患者;(3)接受本次治疗前3d未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疾病患者;(2)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参与其他试验的患者;(3)存在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4)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生育的妇女。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玉山县下镇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Hp感染患者90例,均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检查为阳性。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5±10.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2.2±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即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药物方案。奥美拉唑(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63),20mg/次,2次/d;阿莫西林(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2211),4粒/次,2次/d;甲硝唑(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47),0.4g/次,2次/d;胶体果胶铋(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288)200mg/次,2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含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甲硝唑、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药物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2g/次,2次/d,该药物中长型双歧杆菌≥1.0×107CFU、粪肠球菌≥1.0×107CFU、嗜酸乳杆菌≥1.0×107CFU。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4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采用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根除情况,若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为Hp根除。(2)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若白细胞计数<4.0×109/L则表示白细胞计数降低;若谷氨酸氨基转移酶>40U/L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7U/L则表示肝功能异常[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43例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根除率为95.56%(43/45);对照组患者中41例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根除率为91.11%(41/45)。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人体胃肠道是一个栖息着约500种菌群的巨大细菌库,其中包含了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菌群相互依赖和制约,共同生长构成了人体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则会出现菌群失调,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3]。微生态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命科学学科,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原理下制成的一种制剂,该制剂主要利用对人体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使宿体微生态保持平衡[4]。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或改善其健康状态,肠道微生态制剂属于微生态制剂中的一种,主要用于重建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失衡,促进菌群内环境稳定,该药在与菌群失调及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肠道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在炎性肠病、抗Hp感染、腹泻及预防肠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以得到确切证实的药理作用包括酶作用、抗菌作用、黏附定殖及生物屏障作用、免疫作用、营养作用、调节神经肌肉活性酶作用、抗肿瘤作用、保护肝脏作用、降低血脂作用等。

Hp感染一直是临床消化内科研究的重点问题,该病的感染率高,且临床上的多种肠胃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甚至胃癌)均与之密切相关[6]。Hp感染是导致多种肠胃急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抗生素治疗Hp感染效果明显,但易产生抗生素抵抗,也就是耐药性,且应用抗生素治疗费用较高、不良反应大[7]。因而,Hp感染的治疗成为了消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三联疗法在Hp感染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问题严重,导致Hp耐药率不断上升,因而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有效率也逐渐降低。因此,广大消化内科医师及相关医学工作者正积极探寻治疗Hp感染的有效方案[8]。目前国内临床上一般采用标准的四联疗法治疗Hp根治失败病例,随着临床医药学的进步,微生态制剂在Hp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多应用,并取得了值得认可的疗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采用的肠道微生态制剂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该药物中含有的长型双歧杆菌≥1.0×107CFU、粪肠球菌≥1.0×107CFU、嗜酸乳杆菌≥1.0×107CFU。作为人体内的主要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消化道中,主要起到维持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益生菌不仅具有抗感染、平衡胃肠道正常菌群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0]。此外,双歧杆菌能产生大量的乙酸和乳酸,这两种物质能对胃肠道起到刺激作用,促进其蠕动以防止发生便秘[11]。关于益生菌对Hp拮抗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菌群之间的营养竞争、占位效应、产酸抑制和生物夺氧等机制相关。研究还发现,益生菌通过细胞壁的磷酸,能与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相结合,从而在上皮细胞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定植抗力细菌膜,能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这两点是目前发现的益生菌拮抗Hp的作用机制[12]。乳酸杆菌或其培养基对Hp具有抑制作用,甚至能杀死Hp,能有效防止Hp黏附于哺乳动物胃肠道上皮,从而抑制白介素8的释放,进而起到稳定胃黏膜屏障的作用,能减轻胃肠黏膜炎症。

介绍两种新型水质改良微生态制剂 篇10

该水质改良微生态制剂适用于湖泊、水库等大型养殖水体。它有如下特点:

1.提高水体培肥能力,减少人工施肥量。

2.水溶性好,可降低养殖成本。

3.能提高水体溶氧含量,避免泛塘,提高饵料利用率。

4.改善水质,对水体中多種致病原有抑制作用,能提高鱼类免疫力,减少其发病率。

5.用量少,不污染水质,能活化底泥,不板结池底,长期使用能显著改善养殖环境。

二、水润爽

该产品为富含多种高活性有益菌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有益活菌含量高、稳定性强、繁殖速度快,能持续改善水体环境,调节水质,减少换水引起的应激;还能改善水体底质,增加水体营养元素,稳定水相,促进水体形成良性循环,保持菌类、藻类生态平衡。尤其适用于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水色不清爽的养殖水体。

1.主要成分: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氨基酸、维生素、发酵型丝状菌、芽孢杆菌、硝化菌等。

2.作用与功效:

(1)高效分解水体中的残饵、各种鱼类排泄物,活化池底污泥,改善水质,创建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

(2)彻底净化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稳定水体的酸碱性环境,提高溶氧含量,预防鱼类浮头或泛塘。

(3)对水体中的多种致病原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其发病率。

(4)提高饵料利用率,促进水生动物的食欲,降低养殖成本。

3.用法用量:

(1)用水稀释100~2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鱼苗池塘,0.13~0.2公顷水面每1米深用1瓶;普通养殖水体,0.33公顷水面每1米深用1瓶。

(2)内服:每公斤饵料用20~30毫升该产品原液,如加入海藻粉等其他黏合剂,则效果更佳。

(3)第一次使用后,隔15天追加1次(苗种池隔7天追加1次)。如果水体发黑、发臭,则应加大用量,也可根据池水污染程度和水体状况适当增减用量及次数。

4.注意事项:

(1)该产品不能与杀虫剂、杀菌剂及抗生素同时使用。

(2)开封后尽快用完,如一时用不完,则要盖紧瓶盖。

(3)如有白色漂浮物及沉淀物,属正常现象,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江西省南昌市润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黄震 邮编330200)

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 篇11

电话:0518-85497751传真:0518-85498751

沧州市康壮兽药有限公司

电话:0317-2052098传真:0371-2052628

河北世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317-2123388传真:0317-2123388

广州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0-87645901传真:020-38104301

北京新风汇鑫工贸有限公司

上一篇:门诊口腔科护理下一篇:以评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