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终端设备

2024-05-08

手持终端设备(共12篇)

手持终端设备 篇1

1 硬件平台选型

本案例硬件平台选用Marvell PXA-3XX624MHz XScale CPU微处理器作为主处理器。选用原则:工业级温度 (-40度至+85度) 、低功耗、丰富外围接口、齐全的可选择嵌入式操作系统 (WINCE/WIN MOBILE/LINUX) 、采购供货稳定等, 能够满足工业级应用的需求。

该MCU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电源管理控制、对各模块的供电进行管理。

2) 数据通信、各模块的数据传输。

3) 用户输入/输出设备:触摸屏、键盘、LCD等的驱动。

具体功能接口如下如所示:

该处理器对外围硬件设备以及系统对硬件的驱动都有较好的支持, 同时对系统电源管理和功耗都达到高效率的控制。该微处理器平台具有丰富的外围设备接口, 包括UART接口、SPI接口、I2C接口、RGB接口、USB接口、SDIO接口等, 能够扩展出丰富的应用功能, 如TFT高分辨率液晶、蓝牙模组、WIFI模组、USB通信、SD卡存储, 以及2G/3G网络通信模组等应用功能。

2 供电系统设计

2.1 电源管理设计

一个平台的设计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电源控制系统。本案例使用美信MAX8660电源管理IC作为平台的电源管理芯片该芯片集成了四路降压型DC-DC输出、三个线性稳压器、一个 (第八路) 常备电源LDO以及电源管理电路。两路动态调节DC-DC为处理器内核、内存供电;另外两路DC-DC转换器为I/O、存储器及其它的外设供电。其他功能包括:输出开关控制、低电压检测、复位输出和2线I2C串行接口。

2.2 充电管理设计

本案例使用12V外接电源、7.4V智能锂离子电池的供电方式。12V电源设配器从交流220V稳压到12V供给系统电源, 并同时给锂电池充电。锂电池采用TI生产的BQ20Z75作为电量监控及保护, BQ20Z75具有高度集成, 内部同时封装了BQ20Z70电量监控IC及BQ29330电池保护IC。BQ20Z70采用最先进的阻抗跟踪算法, 容量误差在1%以内。同时针对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 自放电等都有精准的计算方式, 针对设备不同的使用模式能准确地预测剩余时间。BQ29330采用分段式保护机制, 确保系统工作在稳定状态。该产品具有高精度的容量计算及高稳定性的安全保障, 全面保障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终端样机使用I2C总线读取电池的内部信息。

充电芯片使用TEXASINSTRUMENS的BQ24170充电管理芯片。该芯片具有1.6MHz同步交换模式, 高达94%的效率, 宽输入电源范围 (4.5V-17V) , 以及较小的3.5mm*5.5mm QFN-24Pin封装, 非常适用于手持设备的高密度电子元件的应用, 可为单节、双节或三节锂电池充电。同时具有自动的电源路径选择 (Power Path Selector) , 可自动无缝的从适配器或者锂电池取电, 供给系统稳定的电源。

3 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

本案例移植Windows CE6.0操作系统, 所有外围设备模块的功能驱动都基于该操作系统的框架所设计, 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 通过加载在底层平台上的控制、驱动程序, 对各部分进行控制和处理, 在终端平台上对终端功能进行实现。底层的驱动包括了音频驱动、液晶显示驱动、触摸屏驱动、蓝牙驱动、DMA驱动、内存及存储卡管理驱动、按键驱动、摄像头接口驱动, 以及一些应用中需要到的其他功能模组驱动等, 该驱动部分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做详叙。

其操作系统框架如下图:

作为便捷的移动手持终端, 应用上要考虑到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及在野外较多的操作功能。Windows CE6.0操作系统具有非常人性化的界面设计, 友好的交互感受, 具有Windows风格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系统移植完成之后, 就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 在顶层应用层设计各种所需的应用软件, 配合底层驱动, 实现所需的数据采集、后台处理等功能。

4 应用实例

本案例用以上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搭载高精度GPS/北斗/GLONASS卫星板卡和网络数据传输模块GSM/WCDMA, 实现高精度的环境监控终端设备。根据地理环境变化所需要的信息收集, 应用高精度卫星定位板卡, 实现高精度定位、数据采集和监控。

4.1 平台要求

基础硬件:624MHz MCU, 512MRAND, 512MROM, 3.7寸高亮VGA液晶屏。

功能硬件:支持GPS/北斗/GLONASS卫星的双频板卡, 能够支持基于CORS双频差分站的厘米级定位;支持移动通信的2G/3G网络模块。

卫星定位板卡使用目前市场上已商用的主流GPS/GLONASS双星或同时集合了北斗卫星的三星板卡, 具有L1/L2、GLONASSL1/L2通道以及SBAS通道, 差分支持标准RTCM协议等, 能够实现GPS+GLONASS+北斗的RTK差分实时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4.2 监测平台框架

手持设备采集卫星定位数据, 通过通信网络与CORS基站建立连接、传输查分数据信息提交给管理服务器, 最终可以在后期进行提取数据、加以分析, 最终实现信息的后台显示。移动手持设备使用的多星多频方案, 架设支持多星的定位CORS参考站, 通过网络系统终端发送查分信号, 实现高精度定位。

作为一个室外使用的手持设备高精度卫星定位终端, 应用上必须保证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操作性, 同时考虑野外复杂的使用环境, 保证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本方案使用3.7寸高亮、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 配合触摸屏控制和按键控制操作, 嵌入简单易懂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 使得该设备在人机交互方面得到高度的便捷性。硬件上使用工业级的MCU处理平台, 保证在苛刻的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同时该方案使用高达4000m Ah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配合低功耗的硬件平台, 保证在室外环境下长时间的使用。作为高精度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设备, 兼容多卫星多频段的组合定位, 满足了高精度、多复杂性的使用环境。

摘要:移动物联网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物流、仓储管理、数据采集、移动作业等方面的工作效率。移动设备终端平台, 作为物理网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关键环节,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农业、林业、矿产、电力规划、物流管理等传统资源领域和城市规划方面。本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而设计的工业级手持设备终端平台, 能够满足目前主流的智能管理和数据采集等应用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手持终端,GPS,接口,定位

参考文献

[1]姚宜斌著.GPS精密定位定轨后处理.测绘出版社, 2008.

[2]王剑宇, 苏颖编著.高速电路设计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手持终端设备 篇2

1相关工作

一般认为第一个真正的球形运动装置是由Halme 等于1996年设计完成的,这个球形装置利用一个可在球壳内滚动的带有支撑杆的内驱动机构打破系统的平衡,实现装置的全向运动[1]。Halme等人分析了该装置的越障、爬坡等运动性能,但这个球形运动装置的运动可控性与稳定性较差。Bicchi等设计的球形运动装置是放置一辆双轮小车于空球壳中,利用小车运动打破装置内部的平衡从而使装置运动,他们只做了简单的仿真,没有实验结果。Bhattacharya 等设计了一个具有对称结构的球形运动装置,与球壳相连接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电机驱动转子高速旋转,由于角动量守恒导致球壳反向转动,由此产生装置的运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球形装置的运动精度比较差[2]。Mukherjee等提出了一种球形运动装置的概念设计,其内部从球心位置伸出4根辐条,盘式电机控制重物沿着辐条运动改变球的重心,实现球形运动装置的全方位运动,球壳内部的支撑腿和摄像机可从球壳内伸出,完成战场侦察、环境探测等任务[3]。Javadi等设计的球形运动装置也是通过调整4根辐条上的配重来改变球形运动装置的重心,但辐条的布置方式不同,他们只在很小的运动范围内进行了仿真和实验[4]。2004年瑞典的Rotundus 公司推出了用于军事侦察与监视用的Rotundus 系列球形运动装置。Rotundus的内部设有一根中轴,中轴上悬挂一个摆块,在电机的驱动下,摆块向前(或向后)摆动时球形运动装置滚动前进(或后退),摆块向侧方移动时则进行转向[5]。Rotundus内部可安装相机、无线电通信设备等部件,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为使用人员采集和传输特定区域的信息。孙汉旭等设计了一个类似万向节结构的全方位运动球形装置,通过两个垂直轴上布置的电机调整配重位置的方式来实现球形装置的全方位运动。战强等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直线运动与转弯运动解耦的球形运动装置,通过两个电机分别驱动重物实现重心偏移,使球形运动装置实现直线和转弯运动[6]。智能球控制系统

智能球控制系统是基于Android和蓝牙功能的手机终端进行通信,手机终端安装了应用控制软件, 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利用手机蓝牙遥控智能球的行走,以蓝牙手机作为客户端,智能球上的蓝牙模块作为服务端,通过串口仿真协议进行通信。它具有编程灵活、自由、易于控制、稳定性能好、扩展容易等优点。实现了智能球的前行、倒退、左转、右转和停止等功能,将手机变身为遥控器,为人们的带来方便。

2.1 手机客户端设计

手机客户端设计采用的是Eclipse开发环境,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还需要为Eclipse安装一个开发J2ME程序的EclipseMe插件,为了在电脑上方便模拟自己开发的程序,还需要安装无线开发工具WKT。

2.1.1 初始化本地蓝牙

初始化本地蓝牙设备,建立LocalDevice类,包括取得本地设备实例、蓝牙名称、设置发现模式、获得发现代理。

2.1.2 搜索蓝牙设备

搜索周围蓝牙设备,每发现一个设备就调用监控接口deviceDiscovered(),在这个接口中添加自己的代码,把搜索到的设备记录在List列表中,搜索设备完成调用接口inquiryCompleted()。完成搜索后,把搜索到的所有设备显示出来。

2.1.3 搜索蓝牙服务

在识别列表List中,选择一个需要的设备,开始搜索服务,发现服务时自动调用接口servicesDiscovered(),并把服务记录在serviceRecord,服务搜索完成调用接口serviceSearchCompleted()。

2.1.4 建立连接

根据上一步搜索到服务记录serviceRecord,建立连接要获得URL,调用接口函数serviceRecord.getConnectionURL(),打开连接Connector.open(url),并打开数据流openDataInputStream()和openDataOutputStream(),就可接收和发送数据。

2.1.5 监听键盘事件

由Canvas 类监听按键事件,当有按键按下时,自动调用keyPressed(),并传入按键编码,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智能球的运动。

2.2 智能球服务端设计

智能球服务端的设计包括:蓝牙串口通信设计、单片机编程设计、电源电路设计和直流电机驱动设计。下面介绍蓝牙串口通信设计和单片机编程设计。

2.2.1 串口通信设计

蓝牙模块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使用虚拟串口实现的,串口为标准配置:波特率9600、检验位NONE、数据位8 位、停止位1 位。中断接收函数只要是负责接受蓝牙发送过来的数据。

2.2.2 单片机编程设计

由于无线接收器和单片机通信的方式是串口,为了是智能球能迅速响应上位机发送来的信号,单片机使用串口中断的方式,在main函数里面主要就是处理中断接收到的数据,并控制电机的转动。智能球运动系统

智能球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该智能球基于重心偏移的原理实现可控运动,其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小车、电机、中空轴、重块和摄像头。其结构关系为:中空轴通过两端的两个滚动轴承连接在球壳上,并作为支架安装其他4个部件。小车固定在中空轴上,其两个车轮与球壳呈滚动摩擦接触;驱动重块的电机也固定在中空轴上,其输出轴端固定连杆,连杆的末端固定有重块,当电机旋转时可驱动重块绕电机轴左右摆动;就动力学控制来讲,智能球的运动学控制具有计算量少、实时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动态特性得不到保证的缺点。采用旋量理论可推导其速度雅可比矩阵实现其速度级运动学逆解,利用可控性李代数证明该球形智能球系统是可控的。

智能球的运动原理是:小车沿球壳内壁爬升带动内部机构转过一个角度,使智能球整体产生重心偏移,从而驱动智能球进行直线运动。当重心偏移力矩和滚动摩擦力矩平衡时,智能球匀速前进,此时内部驱动机构与地面保持一个恒定的角度。

智能球的转弯运动是通过电机驱动重块在垂直于直线运动方向上摆动来实现的。当电机驱动重块转过一个角度时,会产生一个侧向偏心力矩,使球倾斜一个角度,此时与直线运动相组合即可形成智能球的转弯运动。

图1 智能球结构

4实验分析

为了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速度逆解的正确性, 对智能球进行了圆形轨迹运动实验, 该智能球的直径为200 mm。实验过程中利用单目CCD摄像机拍摄球形智能球的位置图像, 并通过视觉处理手段获得其型心位置,然后将实验测得的运动轨迹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圆形轨迹运动实验方法是以不同的转弯半径进行圆形轨迹运动,考察其圆形轨迹运动的稳定性和最小转弯半径。实验中智能球运行轨迹直径为1.6 m,运行过程中智能球偏移理想轨迹的最大误差约为0.05 m,这是由于地面不平所导致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智能球可以实现圆周运动,智能球的圆形轨迹运动误差在轨迹直径长度的5 %以内。结论

本文根据球形运动装置控制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当对智能球采用开环控制时,由于系统的实际运行轨迹无法测量,而只能通过积分的方式获得,因此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智能球的运动轨迹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使球形智能球以较高的精度运动,对其进行包括动力学在内的闭环控制系统,有效地对智能球进行运动构件的速度、加速度或位置的控制,并把智能球与手持设备蓝牙遥控技术整合为一体化智能球形运动装置。

参考文献

手持移动设备的手势方式研究 篇3

关键字 手势交互 触屏 发展趋势 原则 不足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手势是指人类用语言中枢建立起来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形状的特性语言系统。手持设备中的手势是指,将一系列多点触摸事件综合成为一个单独的事件。由于人与人之间长期的共同学习和相互影响,人们收拾表达的含义基本上就是明确的,即在一定场合下表达确定的含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在认识心理学和人机交互学科都进行可广泛的研究,由此出现一些新的界面思想。这中心思想就是:用户界面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在这过程中,计算机是为人服务的。本文从目前现有的手势交互着手,将已经比较流行的手势交互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1交互手势的分类

普通手势可分为6类:符号性手势、模型式手势、模仿型手势、图标型手势、指示型手势和强调型手势。而交互界面中的手势可分为两大类,按形式分为简单手势、复杂手势、核心手势、通用手势等;按操作分为基于导航的手势、基于对象的收视、绘制类手势。

2手势交互在移动设备中的特征

手势交互在移动设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研究手势的特征能更好的为设计师在设计手势是提供好的导向。

(1)非精确性。由于可以让用户直接与界面信息进行接触,而手指是一个不确定的形状,不能设计具体的形状或者区域去限定用户,这样会带来操作的不便。

(2)连续性。手势交互不是一种基于离散事件的交互,几何形状、位置及压力的变换往往是连续的,交互任务间没有(任何媒介来干扰人机交互)明显的间隔。

(3)体验性。触摸也提供了真实的互动方式,界面中元素的移动、滑行和旋转等动态效果也符合物体运动规律易让用户融入界面中,提高用户体验感。

(4)混合型。从形式化的角度分析,基于手势的交互形式其本质是一个混合系统,其中既有离散时间又有连续变化。

(5)多通道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手机交互中的压力、位置和视觉都是与交互通道的范畴,所以多通道是手势交互的一个重要特点。

3手势交互在移动设备中的原则

优秀的手势操作是那些可以让用户明确知晓如何使用,并且用户能知道在它是否可用的手势。

(1)引导性。这里可以是详细的帮助界面也可以是隐喻图形化的引导(隐喻要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引导的设计会让用户能快捷的知道如何使用手势,并且能运用自如。

(2)提供真正的便利,而非多一种操作方式。手势的目的是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处理。优秀的手势可以让用户一目了然,而不是让用户去思考如何去操作。

(3)提供有效反馈。反馈不仅仅源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也是手势操作的重要反馈。手势操作快速轻便,但没有鼠标按下时didadida声的安全感,也十分受限于设备屏幕的灵敏度,所以操作反馈的作用至关重要。

(4)遵循习惯和心里模型。通过用户调研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通过用户的行为习惯设计手势,能大大减轻用户使用时的不便。

(5)给予总够的Undo空间。ndo即允许动作的可逆,如果用户进入了下一级页面后需要返回,一定要有返回按钮,或者用户进行了误操作,它能够很宽的退回到上级菜单。吐过触屏界面能将Undo功能做好,浙江极为有效的缓解用户的焦虑,并能鼓励那些新手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操作环境进行更深的探索。

4手势交互在移动设备中的优势

人机交互方式从键盘式的交互发展到目前的手势交互,是“以用户为中心”理论的核心体现。手势交互的优点决定了其必然是未来主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交互方式 有以下优势。

操作的流畅性。人类在交流时手势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手势是源于生活经验,易于理解和操作。

直接性。以认得手直接操作移动设备,通过手与设备的直接触摸进行操作,人与机之间不再需要中间媒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移动设备进行互动。

5在移动设备中的手势操作问题

(1)目前手势操作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相同的目标任务,往往出现不同的手势操作,这就造成了用户的困惑,各平台也有自身的操作规范,而且平台间存在冲突。

(2)操作的不可见性,用户界面并不告诉用户可以对某个对象做什么,于是用户需要记住可以使用哪些手势。如果用户对其缺乏认知,这些手势操作就不易被发现,也便不会为人所用,甚至造成操作障碍。

(3)影响手势操作精准度的因素多多,如硬件屏幕的尺寸、反应灵敏度,用户本身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手势本身的认知(记忆)等。

(4)误操作。手势操作相比鼠标更灵活,程序非常复杂,承载的信息很多,大部分区域都是响应区,那么发生误操作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要让用户可以及时撤销操作,时刻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仅仅当发生后给出一个警告。常用于较重要或隐晦的手势,例如删除,一键清除,长按等等,二次确认操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6总结

一种手持操控终端 篇4

授权公告号:CN205121874U

授权公告日:2016.03.30

专利权人:陕西欧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710061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电子工业园丈八东路西段名万置业住宅楼

发明人:朱创路;李琳;刘詝;王碧婷;刘华峰

手持终端设备 篇5

摘要:针对当前物流行业高成本的纸质签名,本文分析数字签名的优点,以液晶显示控制芯片SED1335和触摸屏控制芯片ADS7846为例,提出一种在手持式设备上实现数字签名采集的方法,给出硬件和软件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数字签名 液晶显示 触摸屏 SED1335 ADS7846

电子签名技术是通过电子设备来采集和验证个人签名,并将信息捆绑在一起,达到与纸上签名同样的效果,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的一种技术。在物品配送市场中,减少纸张作为投递证据所采用的首选技术就是签名采集技术。当业务交换中发生问题时,数字签名将是强有力的证据。为此,希望有一种体积小、简便易操作的手持式签名信息采集器能够替代现在普遍使用的纸质签名。

1 硬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在很多应用领域中,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而显示屏作为输出设备。要完成对签名等图像的采集,需要在触摸屏上输入信息,显示屏上显示输入信息。本文采用SED1335液晶显示控制器对液晶屏读写数据,用ADS7846对四线式电阻触摸屏采集数据。下面介绍一下硬件的实现过程。

图1

1.1 液晶显示控制器

SED1335是日本SEIKO EPSON公司生产的液晶显示控制器,它在同类产品中是功能最强的。其结构如图1所示。SED1335硬件结构可分成接口部分、内部控制部和驱动液晶模块LCM的驱动部分。接口部分由指令输入缓冲器、数据输入缓冲器、数据输出缓冲器和标志寄存器组成。这些缓冲器通道的选择是由引脚A0和读、写操作信号联合控制。控制部SED1335的.核心,它由振荡器、功能逻辑电路、显示RAM管理电路、字符库及其管理电路以及产生驱动时序的时序发生器组成,振荡器工作频率可在1~10MHz范围内选择。SED1335能在很高的工作频率下迅速解译MPU发来的指令代码,将参数置入相应的寄存器内,并触发相应的逻辑功能电路运行。控制部分可以管理64KB显示RAM,显示内藏的字符发生器及外扩的字符发生器CGRAM或EXCGROM。驱动部分具有各显示区的合成显示能力,传输数据的组织功能及产生液晶显示模块所需要的时序脉冲信号。

图2

1.2 ADS7846触摸屏控制器

ADS7846是美国Burr-Brown公司推出的与ADS7846是美国Burr-Brown公司推出的与ADS7843兼容的新一代4线制电阻式触摸屏控制器,通过机械式触摸,可以迅速得到触摸点的位置信号。它是一种典型的带有连续逼近型寄存器的A/D转换器,内部自带+2.5V参考电压,微处理器的串行接口,可测量温度和触摸压力,有可编程的8位或12位的分辨率(最大精度可分辨4096×4096个点),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在2.7V电压下和125kHz的转换速率下,功耗为750μW;关闭模式下,功耗仅为0.5μW。提供TSSOP-16和SSOP-16两种封装。引脚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引脚名功能描述+Vcc逻辑正电源X+,Y+接触摸屏正电极X-,Y-接触摸屏负电极GND接地VBAT电源监控输入端PENIRQ中断输出端VREF参考电压输入输出端DOUT串行数据输出端DCLK外部时钟输入端DIN串行数据输入端BUSY忙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CS片选

为了完成一次A/D转换,在触摸屏有触摸事件发生时,PENIRQ为低电平。控制器监测到PENIRQ为低电平时,通过串行口往ADS7846发控制字。在片选CS为低是电平时,DIN在DCLK上升沿输入8位方式控制字后,DOUT在DCLK下降沿得到控制字相对应的输出。图2为ADS7846在每次转换为16个时钟周期下的时序图。

1.3 触控显示电路

终端触控显示部分硬件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主由微控制器、液晶屏和液晶显示控制器、触摸屏和触摸屏控制器、存储器以及供电电路等其它部分组成。其中微处理器采用了Winbond公司的W78E58,此单片机与工业标准MCS-51系列单片机兼容,它具有3个16位定时器,12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2个增强型串口,32KB Flash EPROM,可编程Watchdog,双DPTR指针。2片62256分别作液晶屏的显存和签名数据存储器,液晶显示触摸屏控制器采用前两节介绍的控制器。

设计中采用的显示屏是由北京蓬远公司生产的液晶显示屏PDA320240A。PDA320240液晶显示屏是一种精度高的点阵型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显示灵活等优点。它具有两种显示方式:文本显示和图形显示。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为简单的操作界面,许多显示屏的辅助功能模块都已经集成化,对于PDA320240A只需要对18根信号线进行操作(引脚定义如表2所列),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显示功能。

表2

引脚名功能描述EL1、EL2显示屏背光输入线X+,Y+接触摸屏正电极X-,Y-接触摸屏负电极CL1显示数据锁存脉冲信号CL2显示使能信号输入PENIRQ中断输出端D0~D3显示数据输入线VDD+5V电源VSS接地输入线VLCD显示屏驱动电源(+18)FLM帧扫描信号输入线RESET液晶屏复位DISP显示屏的驱动输出(接地)

由图3可以看出,触摸屏上的4个模拟信号X+、X-、Y+、Y-,通过ADS7846转化成量化的数字坐标,坐标转换后由SED1335控制显示在液晶屏上。签名完毕后,图像信息通过SED1335上的XD0~XD3读取签名信息采集存入RAM62256(1)中,W78E58上的串口可将签名数据通过RS-232-C传到打印机,或用蓝牙接口无线传输至其它设备上。

2 软件设计

数字签名的软件实现是将触摸坐标即时地转换为显示坐标,直接在屏幕上打点显示,然后交给液晶显示控制器处理,将其按显示的格式存储签名等图像信息。实际证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处理速度快。

流程如图4所示。MCU上电后一直处于等待触摸状态,一旦检测INT0为低电平,在延时10ms后INT0仍为低电平,即有触摸发生。执行触摸控制程序touch,得到触摸位置的12位精度坐标TOUC_XY,计算出屏上的显示坐标SIGN_XY。通过坐标判断是否为签名区域,如果是则在屏上显示出触摸点。签名结束后,同样通过坐标判断跳出触摸控制程序,读出签名框内的所有信息并保存。

图3

数据保存的方法有多种,其一是每次有效触摸事件发生时,记录下当前点的坐标,存储于存储中;其二是在签名完成后,按行扫描液晶屏上显示的签名框,读取签名框内的数据,然后存于存储器中。比较上面两种方法,第一种由于每个点对应两个签名坐标,对于160×50点阵的签名框,在全部涂黑的情况下,存储量多达160×50×2=16000字节,因此该方法比较适合少量数据的采集;第二种方法相对比灵活,无论签名量的多少,对于同样的签名框,存储量最多为160×50/8=1000字节,因此我们采用此方法。

(本网网收集整理)

3 应用实例

目前无论是我国邮政还是物品投递公司,其物品投递确认信息都是以纸质介质形式进行存储的,其信息采集和使用都很不方便。比如包裹投递的操作是邮政投递人员验证收件人的证件后,由包裹收件人在包裹单上填写相应的接收信息并签收,签收后的包裹单由投递人员交给邮局保存。现在使用我们开发物品投递确认手持式设备,代替原有的纸质签名,其中签名数据经过压缩编码处理后。数据量小、保密性强;数据存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能在掉电情况下恢复数据;签名数据可以通过设备上的蓝牙模块,向上位机发送签名数据,数据经过触密后可以还原为签名时的状态。

4 结论

手持终端设备 篇6

关键词:移动終端;用户体验;情感设计;APP软件

如果你希望开发的APP应用软件一路卖到应用商店的前十名,那要确保应用软件让人感到“愉悦”。程序员很少用“愉悦”这样的词汇,他们更喜欢谈论功能、特性、选项。尽管这些都是APP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用户购买和推荐APP应用软件最吸引人的原因在于他们喜欢使用这款软件。笼统地说,这里的“愉悦”就是我们所说情感设计的关键所在,它是难以真实衡量的,但是本文试着为你揭开情感设计的神秘面纱,探析手持终端设备APP中的情感设计的作用和必要性。

1 手持终端拉近人机情感距离

手持终端是“为手指而设计”的,仅这一点,就为APP情感体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手持触摸屏设备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桌面竞争对手并且变得日益普及,首先,是因为它以触摸为中心的操控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人机交互的情感距离。触屏手势和物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移动方式有着很强的相似性。方向、距离以及速度都由手指来决定,手指直接与屏幕接触,无须中间输入设备,这使得触屏手持终端相当拟人化,仿佛现实世界桌面的再现,给人亲切的感觉。手指的操作速度相较于鼠标也更快,在传统桌面计算机上想要单击到一个按钮,首先得确认鼠标指针的位置,然后准确地移动它,从它的相对起始点,一直到你想要它去的位置,这是个相当复杂的操作,而触屏很好地规避了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触屏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用再口袋里四处寻找触摸笔、鼠标或键盘。时下,一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仿佛成了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任手指在屏幕上挥动自如、轻巧如燕,灵活地操纵着本该被归列为冷漠单调的数字硬件。其次,手持终端胜在尺寸小巧,深得用户喜欢。拿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为例,从iPHONE一代到五代甚至于即将发布的6代产品,尺寸一再缩小,屏幕却不断扩大,这些基于用户体验提升的终端硬件改进无不为终端应用软件的情感设计的成效增加砝码。

2 以用户为中心的情感体验

情感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情感”融入原本单调冷漠的人机交互过程中,使APP产品设计达到功能人性化与情感拟人化的双向统一。换言之,就是强调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情感设计的直接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印象和感受,包括用户外在的使用行为,和内在的心理状态。从APP产品角度来看,要想满足用户体验这两个基本点,就要做到产品功能设计的完善性,和情感设计的共鸣性。

人的情感因素包括情绪和情感,而情绪、情感首要特点是容易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受人的理性约束,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情感体验是基于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的,情感设计可以唤醒用户的情绪。从APP用户的角度看,当用户选择使用某个APP时,不仅从它的功能性是否完善上去审视它,还会思考这个APP产品能否给他带来交互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情感设计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切入点,它是绑定用户的一个有效手段,决定了消费者对某款APP产品的忠诚度和口碑度。

APP交互中的情感设计是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具有目的性的设计手段。终端APP设计是与人的需要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设计师的情感表达。从用户情感研究开始,它就应该以用户的情感共鸣需要作为基本前提,其中所有的情感体验都不可能脱离目的性的需要——用户体验。因此,APP设计的情感不仅仅是设计师自我情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迎合并激发使用者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情感体验构成了APP软件终极用户体验的核心部分,也对其功能戒指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APP应用最终能不能实现用户的使用需求和自我满足都基于情感体验的价值判断。而情感体验又和用户的知识背景和文化修养相互联系。例如,审美能力和对待新事物的接受态度等等。基本功能体验层次和情感体验层次共同构成了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是用户做出最后选择关键所在。

3 情感设计作用与用户心理

APP软件的界面、色彩会给用户形成第一印象,这是触发用户情感体验的第一层面,而紧接着APP软件的功能列目、交互性能和可用性能等方面又给了用户第二层面的认知情感体验,而用户使用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才是真正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层面,也是真正能使你的用户忠于软件的落脚点。这第三层面便是用户体验设计师通过对用户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和分析后,在交互设计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使APP软件更好地实现其目的性的设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腾讯QQ终端,QZONE的界面会随着移动设备定位当日的天气变化,产生多云、雨水、晴好等动画效果,QZone作为用户感情寄托的一个敏感空间,相对私密和感性,我们不妨设想,在一个小雨淅沥的夜晚打开手机,看到忽明忽暗的云层和淅淅沥沥的雨丝,用户的心弦会不会被拨动了呢?人机之间的情感距离更进一步,用户对该款APP软件的忠诚度也更坚固了。

APP软件“好”的含义有功能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让用户在使用该APP产品时候做出良性评价的一切可能。也许一个真正优秀的APP设计,其功能性要在长期不断地多次迭代之后才能趋向完善,而好的用户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可以在互联网产品运营前期掩盖产品的缺点,或者说瑕不掩瑜,甚至可以让用户忽视APP软件本身的实用性,而追逐其独特的人机交互体验。这一点在时下流行的线上游戏APP Flappy Bird中可见一斑。

作为设计师,要时刻关注当下社会人们文化生活的流行元素,赋予APP软件更多的感性特质,通过情感设计给用户的终端交互体验带来更多的情趣与欢乐。另外,设计师需要时刻跟踪捕捉用户的情感诉求来设计产品,通过情感设计提升用户体验,使其APP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得到大众的喜爱与认可。当然,由于个体文化水平、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差异,APP软件的情感因素设计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但是人类的情感是存在其共性的,所以交互设计师所营造的情感体验因素足以引起大部分用户的情感共鸣。

手持终端设备 篇7

常规的GPS修正方法一般为设置移动方式,根据速度过滤不合理的坐标,这样可以修正一部分偏移,但如果使用者处于高速模式下,那算法则无法过滤掉偏移小于当前速度的坐标,速度越快,可能的偏移点越多;亦或导航软件,将偏移出路的轨迹点修正到路上,但这样的做法不适用于大多数信息化系统,比如数字城管系统中的监督巡查员离开道路,在居民区内巡查城市设施的完好情况,这样的修正处理方式就不合适。

虽然也可以通过加装其它硬件,或使用卫星基站差分定位来提高精度,但这样提升了使用成本,而且不是所有的智能终端都可以方便的增加硬件。针对以上缺陷与不足,本文提起这样一种通过软件修正GPS偏移的办法,以解决定位轨迹上的偏移点现象。

2 修正GPS偏移的思路

我们研究了手持智能终端设备中读取的GPS信息,选择当中可以利用的数据,并配合算法进行修正。首先根据移动方式过滤掉速度不合理的点,再算出用于计算当前坐标的数颗卫星之间的方位角夹角,判断夹角是否大于设定值,如果大于设定值,说明用于计算当前坐标的卫星都处在天空的局部象限内,这样算出的坐标会有幅度不定的偏移。再将近似连续的n个坐标进行加权计算,因为读取GPS端口数据的频率较快,所以加权平均后,平滑了轨迹,消除移动中偶尔出线的小范围偏移点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在固定位置时定位坐标散乱的半径。最终在不改变设备,不依靠其它硬件技术的前提下,达到比较满意的定位效果。

3 修正GPS偏移的流程

基于以上思路,得出如图1所示的修正GPS偏移的流程。

首先针对单点进行筛选,将速度值不合理的坐标,以及用于计算该坐标的数颗卫星的方位角最大夹角值过大的坐标过滤,设置用于加权计算的坐标个数上限为u,在收到近似连续的m个坐标点以后,如果m大于等于u,就将最近的n个坐标进行加权计算;如果m小于u,就取m个坐标进行加权计算,m不能小于2。用此加权计算的结果作为当前的实际坐标点。加权系数随之前坐标点与当前坐标点的时间间隔,当前速度,以及预先设置的可接受的修正范围变化而变化。

3.1 判断速度是否合理

判断当前速度是否合理,过滤掉速度不合理的坐标。判断依据为用户设置的移动方式,比如汽车、自行车、步行等,不同的移动方式分别对应不同的速度上限,采集到的瞬时速度值超过上限会被舍弃。

3.2 判断卫星方位角之间的最大夹角是否符合要求

该坐标的数颗卫星之间的最大的方位角夹角,夹角大于设定值的则被舍弃,该设定值影响GPS坐标的精度和GPS定位成功性。

当用于计算当前坐标的数颗卫星基本均匀分布在天空中时,计算出的坐标位置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如果都位于天空同一方位时(即这些卫星之间的最大夹角大于设定值),计算出的坐标在很大概率上会出现偏移,过滤掉这种坐标会使定位更为准确。

该最大夹角的设置,如果过小,那被删除的坐标点会增加,定位成功率则降低,如果设置过大,起不到过滤的效果。

3.3 判断距上一次采集到坐标点是否已超过k次

假设k为允许中断的次数。如果中断次数小于k,仍视为获得的坐标是连续的,可以使用已获得的坐标进行加权计算;如果大于k,即视为中断,不能使用已获得的坐标进行加权计算。中断即指未成功获取到GPS坐标的情况,包括端口未读取到数据,读取的数据未定位以及读取的定位数据因为不合要求而被废弃等情况。

因为GPS端口读取速率比较快,即使中间出现有未能读取到端口数据,或者读取的数据因为不合要求而被过滤的情况,但如果这种未成功获取坐标的次数不超过设定值的上限,通过后续的加权计算后,可以消除时间造成的数据滞后,仍然认为是连续的,可以进行加权计算。

采集到的近似连续的坐标点不到两个的情况下,则直接输出该坐标点作为当前坐标,达到两个或以上,就进入加权计算。

3.4 对已采集的m个坐标进行加权计算

计算式形如:

(X,Y)表示修正后的坐标,(X1,Y1)、(X2,Y2)、(X3,Y3)……(Xn,Yn)分别代表从前向后连续的n个坐标,(Xn,Yn)为当前获取的坐标,a1、a2、a3……an分别代表坐标的加权系数,n个加权系数之和等于1,加权系数取决于之前坐标点与当前坐标点的时间间隔,当前速度,以及预先设置的可接受的修正范围。

4 小结

GPS修正属于一种工程行为,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测试以调整所需的各种参数,通过以上推导则为通过软件算法修正GPS偏移提供了一种思路,以及调整的方向。

手持终端设备 篇8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家居照明软件, 完成对室内灯具的开关、调光、色彩调节、场景设置等功能, 实现室内的智能照明控制。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整体设计框如图1所示, 包括Android客户端和LED模块两部分。Android设备及LED模块均连入无线WIFI局域网中, Android客户端作为智能控制端, 主要负责用户命令的下发、显示各个控制界面、数据的存储以及数据的收发。LED模块根据Android客户端发来的指令, 对其进行判断, 执行命令, 同时, 反馈相关信息到客户端, 实现室内的智能照明。

2 Android手持终端设计

本系统的Android应用程序是通过Eclipse软件进行开发, JAVA语言编程实现的, 根据照明系统的需求分析, 本客户端的主要界面有两个模块, 分别是:单灯设置模块、场景设置模块。单灯设置模块可以调节灯的开关、亮度以及颜色等信息, 还能够设置灯的基本参数;场景设置模块可根据不同的房间、不同的情境设置不同的场景。

2.1 单灯设置模块

单灯设置界面如图2所示, 整体布局采用LinearL ayout布局, 垂直的Linear Layout布局中嵌套了1个水平Linear Layout布局, 界面中的组件有Button、ImageV iew、Seek Bar、TextV iew。界面中的“开灯”按钮与“关灯”按钮控制LED灯的亮灭, 当按下“开灯”时, 旁边的小灯会由灰色状态变成亮的状态;Seek Bar滑块设置LED灯的光亮程度, 滑到最左端时, LED灯亮度为0 (即灯灭状态) , 滑倒最右端时, LED灯亮度为100% (即灯最亮) , 只要光亮度不为零, 小灯图片会一直显示亮的状态如图3所示;“RGB颜色”按钮用来控制LED灯的颜色, 当按下按钮时, 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4所示, 圆的外圈可以调节任意颜色, 中间的内圈和下方的长条显示选中的颜色, 当选好颜色后, 按中间的内圈返回刚刚的单灯设置界面如图5所示, TextV iew组件中显示的“color”由默认的黑色变成了选中后的红色, 代表此时LED灯的颜色为红色。

2.2 场景设置模块

场景设置界面如图6所示, 界面采用垂直Linear Layout布局中嵌套了4个水平Linear Layout布局, 界面中有4种不同的场景设置, 点击不同的图片按钮, 相应的会进入不同模式中。当有客人来访时, 点击“会客模式”上方的图片按钮, 客厅的灯光会比较明亮;当用户需要看电视的时候, 点击“电视模式”上方的图片按钮, 客厅中的灯光会变暗, 其他室内的灯将熄灭;当家中举办舞会时, 点击“舞会模式”, 此时灯光会闪烁或亮暗交替, 营造娱乐氛围;点击“休息模式”, 整体的灯光会逐渐变暗, 进入休息状态。每个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 包括灯的亮度或者颜色等。

3 实验结果

对本客户端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黑盒测试, 下面以单灯设置模块中的设置RGB调色为例。测试如表1所示。

4 结语

经过多次测试, 安装了本客户端的Android智能设备在加入WIFI无线网络后, 可以实现对室内LED灯的控制, 数据收发稳定, 各个功能可以很好的实现,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客户端在控制开关调光的基础上, 增加了调色和场景设置功能, 比一般软件的功能更加完善, 操作便捷, 更能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在物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 智能家居照明已成为未来家居照明发展的趋势, 智能终端控制软件以其独特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高同辉.智能家居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7) .

[2]邢蕾.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 2015 (9) .

手持移动终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篇9

1 手持移动终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1 结构 共分为7个护理模块。

1.1.1 床位一览表

显示所有在编床位的病人。

1.1.2 基本信息

显示所有在编床位病人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和ID号, 床位医生、护理级别、饮食种类、预交金、已用款、入院时间及入院诊断。

1.1.3 分类执行单

能显示每个病人当日所有的治疗, 包括输液单 (全部及自定义) 、注射单 (全部及自定义) 、口服单 (全部及自定义) 、治疗单 (全部及自定义) , 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自定义即能选择时间查询输液的药物、注射药、口服药及治疗。

1.1.4 体征采集单

包括病人入院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的记录、尿量及出入量、瞳孔和意识情况、体重、血糖、胃肠减压引流液、腹腔引流液等。

1.1.5 体温单

显示病人入院后的所有体温监测情况、体重、大便情况、24 h尿量及出入量、胃肠减压引流液、腹腔引流液统计情况。

1.1.6 医嘱单

显示每个病人所有医嘱内容。

1.1.7 检查单

显示病人入院后各项检查的结果, 包括血液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描述等。

1.2 操作流程

1.2.1 使用EDA静脉输液流程

开始键→护士站→输入用户代码 (即工号和密码) , 进入移动护士工作站→显示床位一览表, 点击输液单选择全部→将扫描窗口对准输液瓶签条码, 按扫描键进行扫描→EDA显示扫描确认及相应输液内容→将扫描窗口对准病人腕带进行扫描→EDA显示执行成功, 点击确认→换上输液, 调节输注速度→长期执行单签名 (序号、时间、签全名) 和巡回单签名 (时间、输注速度、签全名) →交代病人注意事项→定时巡回。

1.2.2 使用EDA发放口服药流程

开始键→护士站→输入用户代码 (即工号和密码) , 进入移动护士工作站→显示床位一览表, 点击口服单选择全部→将扫描窗口对准口服药袋条码, 按扫描键进行扫描→EDA显示扫描确认及相应口服药内容核对→将扫描窗口对准病人腕带进行扫描→EDA显示执行成功, 点击确认→协助病人服药→交代病人注意事项→观察药物效果。

1.2.3 使用EDA输入生命体征的流程

开始键→护士站→输入用户代码 (即工号和密码) , 进入移动护士工作站→显示床位一览表, 点击体温单选择录入时间点→体温:选择测量方式, 输入体温数据, 按确定;脉搏或心率:输入脉搏或心率数据, 按确定;呼吸:输入呼吸数据, 按确定;大便:输入大便数据, 按确定;血压:输入血压数据, 按确定;还有血糖等, 同法记录→保存→对话框点击OK→退出→体征栏接项目排序, 可查看入院后的生命体征情况。

1.2.4 使用EDA进行床边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开始键→护士站→输入用户代码 (即工号和密码) , 进入移动护士工作站→显示床位一览表, 将扫描窗口对准已布置的各试管条码, 按扫描键逐个进行扫描→EDA显示扫描相应的采血标本内容→将扫描窗口对准病人腕带进行扫描→EDA显示试管与病人身份符合, 点击确认→采集血标本→使用专用扫描枪进行逐个血标本条码扫描→签发 (输入工号和密码) , 确认。

2 讨论

2.1 优点

2.1.1 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

使用个人用户代码登陆, 可随时切换用户;个人用户代码的设置分清了责任, 使网络每项信息来源和执行有据可查, 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 并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准确、实时、完整的记录为医疗循证提供了法律依据。

2.1.2 拥有先进性

我院每个科室配备5个EDA, 分配给临床各班和办公班, 设置各人用户代码登陆, 可根据需要在床位一览表里点击任何一个模块, 查询相关内容。执行医嘱并点击此医嘱, 自动显示执行时间和执行者的姓名。检查待执行医嘱, 有些口服瓶剂、袋装粉剂, 无条形码, 执行时, 只需轻点该病人数秒, 即会显示待执行医嘱, 点击进入显示口服瓶剂或袋装粉剂, 双击该药物, 点击右下角执行, 确认即可。

2.1.3 方便、快捷、小巧、便于携带

护士可以在病人床旁完成记录工作, 办公室的护士能及时地了解病人当前的医疗信息, 办公室内发出的医疗指令也能同时在EDA上显示, 及时执行治疗,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病人的治疗和抢救赢得了时间。

2.1.4 自动分析及自动提醒

体温异常的病人, EDA会自动分析, 该病人每天应测量体温几次, 值得提醒的是:每个时间点的体温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入, 如14:00的体温, 应在14:00~14:59分输入, 而且一定要在EDA上输入, 否则EDA不会自动分析体温。其他时间点的体温录入同样遵循这个原则。体温单输入数据后, 假如该病人体温单要翻页, EDA会自动提醒该病人要称体重了, 在该病人的床号、姓名后有个小黑点;假如该病人3 d未大便, EDA会自动提醒该病人已3 d未大便了, 应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了, 在该病人的床号、姓名后有个五角星。这样就杜绝了漏检体温、体重的现象, 能及时掌握病人动态信息, 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2.1.5 节省时间

护士通过移动设备EDA对病人体征信息进行床旁采集, 减去了手工纸上记录的过程, 使护士可以得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病人。在病人床旁可直接录入相关数据和查看医嘱、各项检查结果, 增加了透明度, 降低了差错的发生, 充分赢得了病人的信任,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2.1.6 保证病人安全

EDA配合腕带扫描执行医嘱, 确认病人身份, 杜绝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

2.2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在临床护理工作更有效地利用该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建议对目前EDA系统还存在的速度慢、耗费的时间较多等问题加以完善, 开发更多的结构与功能, 如建立护理记录单, 能记录1 d中24个时间病人生命体征和护理过程的记录, 精确到分钟, 同步传送数据后在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均能查看病人的信息, 能够查看到各种影像检查报告的诊断。每周专人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病人出院时针对单个护理病历进行检查, 核对无误后集中打印。护理部可通过护士医嘱的执行签名情况, 自动统计单个护士和全院各病区每日、每周、每月的工作量, 直接与量化评分挂钩, 使其透明化, 公正、公平, 使医院的护理管理进一步走向正规化、现代化。

摘要:介绍了手持移动终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认为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信息;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能更加完善地为病人服务, 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手持终端移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手持终端设备 篇10

现代工农业发展过程中,特殊作业领域如粮仓、地窖、沼气池等环境数据采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特殊作业领域,或地域受限,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维修人员工作效率下降。因此,为检修维护人员设计一种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手持终端即已成为一个具备高度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推出了基于工业无线网络的手持器[1],实现了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引入CC2530芯片,降低了系统功耗,提升了传输距离[2]。河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GSM通信模块致力于现场数据的实时上传研究[3],虽然拓展了数据采集手持器的应用范围,但在显示效果方面却仍存在欠缺。本设计融合吸收了以上各种方案的优点长处,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终端,该终端采用并行数据采集技术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精确感知,采集的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的专门存储,用户通过LCD显示屏实时读取现场信息,GSM模块可将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经实验测试,本系统具有通用便捷性、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

1 系统设计方案

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体系结构中各部分实现功能可做如下阐析:

1)传感器模块主要负责环境信息的精准采集和信号的调理。传感器模块采集温度、湿度、气压等现场数据,通过并行数据传输方式[4],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单元。保障用户及时获取环境信息,快速确定现场处理方案。

2)中央控制单元需要处理来自传感器模块的所有信息,并将数据存入SD卡,同时,LCD模块的信息显示周期可按照用户需求设置。

3)无线通信模块选用GSM模块[5],同时利用无线控制信道对现场环境信息进行快速传输,性能稳定并且方便可靠。在此基础上,数据可转存在云服务器中,远程用户包括控制中心能够通过云服务器实时掌握现场环境信息,并迅速制定响应方案。

本系统中不同模块需要采用不同供电方式,如中央控制单元选择AVR系列低功耗单片机需要较低电压,GSM模块需要较高电压大功率来保障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本系统的电源管理模块可满足各类多样的现实电源需求。

2 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等。系统硬件总框图如图2所示。

2.1 中央处理器模块

中央处理器模块包括主控芯片及相关的外围震荡电路,时钟电路和LCD显示电路。模块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

中央处理器作为整体设计核心,选择合适的主控芯片尤为重要。本文选用ATmega128L型单片机[6],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响应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2.2 传感器模块

系统传感器模块负责对监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二氧化碳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感知[7],通过并行数据传输方式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节省主控I/O资源,降低了系统的工作能耗。

2.3 无线通信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

系统采用GSM作为通信模块,满足用户数据上传共享,远程监控等需求,同时,系统的电源管理模块能够实现锂电池充电、电池余量监测以及在不同使用情况下升压降压的自动调整等功能。通信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如图4所示。

2.4 系统软件设计

并行数据采集的程序流程是实现系统节能高效,抗干扰能力强和稳定性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系统的并行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

系统的传感器模块选用单总线数字式传感器,如达拉斯半导体公司的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用户通过LCD显示屏选择需要读取的传感器,系统进行初始化并向传感器模块发送复位唤醒信号,若检测无误,传感器模块则将进行序列号匹配,继而读取对应数据。经测试验证,系统最多可支持4 0路同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同时,系统具有自检功能,可向用户提供具体故障信息。因此,系统的数据采集具有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等优势。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手持终端,系统采用并行数据采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主控的I/O资源的占用。多传感器协调合作保障该系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都有卓越的表现。系统结构合理,器件材料成本低,操作便捷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参考价值。

摘要:现代工农业发展中,特殊作业领域的数据采集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并行数据采集手持终端,终端利用并行数据采集方式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行融合并存储,用户可以通过LCD显示屏实时读取现场信息,并通过GSM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经试验证明,本终端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采集的数据能及时更新。

关键词:并行数据采集,多功能,GSM模块

参考文献

[1]郑丽华,凌庆年,厉鲁卫.基于工业无线网络的手持器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0,47(536A):131-134.

[2]乌建中,陈吉,张珍,等.基于CC2530的无线手持器设计[J].机电一体化,2010,16(10):76-79.

[3]孙玉梅,邵利敏,李娜,等.GSM手持仪在农业温室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7(5):181-182,185.

[4]徐正平,许永森,孙超,等.多通道并行温度采集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4,37(12):93-98.

[5]叶丹霞,王家礼.GSM模块TC35及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5):62-64,67.

[6]李强,胡蕴琪,王晓君,等.基于AVR单片机的无线环境监测仪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8):121,123.

手持终端设备 篇11

别忽视了主板的附加功能

所谓的硬件附加功能,指的就是硬件厂商们在硬件设备上加入了一些基于品牌独有设计的功能,其中又以主板产品的附加功能最为丰富多样,而电脑与手持设备的互动功能应用也大都来自主板。主板的驱动光盘中,除了驱动程序外,有大量的工具软件,例如附赠的杀毒软件、系统工具、超频工具等等,而现在众多主板厂商都把技术中心放在了与手机互动上,因此从主板的驱动光盘中,我们就能发现大量有意思的工具。

充电不是难题

充电已经不再是什么难题。虽然iPhone 4/4S、iPad/iPad 2甚至包括一些Android系统的手机、平板对充电环境的要求都特别高,但在USB3.0接口标准大规模普及,以及各品牌厂商们的设计改良的帮助下,充电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完善的解决。目前,主流USB2.0接口的电量为0.5A,而USB3.0的电量则达到了0.9A,虽然iPhone 4/4S正常充电所需电量达到了0.8A,而iPad/iPad 2则达到了1A,但类似技嘉、华硕等厂商的USB接口都拥有加强型设计,USB2.0接口能够提供0.8~1.5A电量,而USB3.0接口则能够达到最大2.7A电量。虽然苹果设备有它独有的充电机制来限制充电,但厂商们也通过类似On/Off Charge、Ai Charger等功能成功破除了限制,让苹果设备以及一些对充电环境要求较高的Android系统手持设备能够在电脑上轻松充电,并且获得快速充电、关机充电等功能。而这些功能使用起来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它们只是一些简单的设定协议,只需直接安装,不用做任何设定,即可实现上述效果。

充电虽然看似简单,但在设计上却需要综合考虑主板产品的电路走线以及供电环境,因此这方面的设计是很少有通路厂商能够做出来的。但是华硕的Ai Charger却解决了通路品牌主板用户的难题,因为它拥有超强的适用范围,即便用户们的电脑并非使用华硕主板,在安装该软件后,同样能够实现它的全部功能。

巧妙待机控制——技嘉Auto Green

技嘉旗下拥有一项比较有意思的设计,叫做Auto Green。其实从名字上看,这项设计的初衷应该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节省能耗。不过该设计却成为了我们设置待机、保护隐私的理想工具。技嘉主板一般是不提供板载蓝牙适配器的,所以用户需要花几十元钱先买个蓝牙适配器。装上之后,简单配对,然后开始使用。蓝牙设备的信号有效接收距离在10米左右,所以手机与电脑配对后,只要用户离开电脑的时候将手机一并带走,并且走出超过10米,此时蓝牙设备信号断开,该软件就会自动发出命令给电脑,让电脑进入Standby(待机)、Suspend(休眠)等状态。如果大家只是去趟洗手间之类,不会离开电脑太长时间,那么根本不需要带上手机。而若是外出就餐等需要带上手机出行,就不用再手动将电脑切换至待机状态,只要离开几十秒后,电脑就自动进入待机状态了。

多媒体助手——华硕BT GO!

如果说技嘉的两个功能相对独立的话,华硕的BT GO!则是各种功能的大合集。虽然BT GO!的安装显得略微麻烦了一点(手机上也需安装相应的软件),但却是一劳永逸,因为BT GO除了拥有硬件监控功能外,还拥有文件传输/共享、文件同步以及遥控音乐播放等功能。整体而言,BT GO!的功能会更丰富一些。虽然安装和蓝牙配对都会花掉不少时间,但即便是入门级的初学者,亦可通过主板说明书自助学习使用,丝毫不用担心任何的安全问题。

遥控超频——技嘉Cloud OC

技嘉Cloud OC是一款用手持设备来完成简单超频工作的软件。虽然它带来的超频功能比较有限,但如果只是想小幅超频的话,那么它提供的功能已经够多了。在电脑上,通过Cloud OC开启运行超频服务,并设置密码,然后再使用手持设备通过浏览器登录电脑的IP,即可获得遥控超频功能。它不仅提供了包括处理器外频调节、内存频率异步、处理器倍频调整、PCI-E频率设定、板载显示核心频率调整等超频功能,同时还能对处理器核心电压、内存电压、总线电压等进行调节。丰富的状态侦测功能,能够让用户对CPU风扇转速、CPU温度和系统温度等状态了如指掌。此外,它还支持远程重启、远程关机、远程休眠、远程深度休眠等功能。即便不做超频,远程控制电脑状态也是相当好用的。

主板工具还有很多

主板在DIY硬件产品中的确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这不但是因为主板需要承载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其他硬件产品,也是因为主板厂商们的后续开发能力也是非常强大。它们会基于芯片组以及板载芯片的一些设计特点,结合自身产品的定位开发出很多功能各异的实用附加软件,自然也包括了大量为手机、平板电脑定制的功能软件。而这其中又以华硕、技嘉两大一线大厂的开发实力最为强大。目前,主板厂商们已经将移动设备最基本的充电问题完善解决,进而向状态控制、多媒体播放以及远程超频等方向发展。相信随着这个发展势头的不断壮大,未来还会有更多更高效、实用的应用工具与大家见面。

通用软件 丰富多样

除了硬件厂商自行开发的工具软件外,用户们仍然可以在App Store和安卓市场上下载大量的和电脑互动应用的软件。软件开发者无法像硬件厂商一样获得更深入的硬件功能/特性信息,不过即便如此,也诞生了类似Splashtop Remote Desktop、Splashtop CamCam、Remote+等等出色的软件。也许更少的上游资源,反而让软件开发者们少了限制,因此通用软件不仅使用门槛更低,而且功能更广泛,并且显得创意十足。

Splashtop的全面崛起

大家熟悉的Splashtop Remote Desktop、Splashtop CamCam都是Splashtop旗下的经典PC互动软件。而除了这两款以外,Splashtop旗下还拥有类似Splashtop Remote Browser、Splashtop Whiteboard、Splashtop XDisplay、Splashtop Touchpad、Splashtop Presenter等多款功能软件。不得不承认,Splashtop已经把PC和移动手持设备互动玩得炉火纯青。

Splashtop旗下的大部分软件都借助Splashtop Streamer实现手持设备和PC的对接,用户只需要在电脑上安装Splashtop Streamer,然后手动创建安全码,接入同一局域网的手机、平板等设备就能够在软件中找到用户的电脑,连接并输入之前创建的安全码后,就可以连接电脑,实现相应软件的功能了。

视听同步——Splashtop Remote Desktop

Splashtop Remote Desktop是一款老牌的桌面软件,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它不仅使用简单,而且功能也相对丰富,且支持多种手势识别功能,用作电脑远程桌面操控再方便不过了。而这款软件的另一亮点在于,它除了支持可视桌面控制外,还提供同步音效,用户不仅可以把它当作遥控电脑的工具使用,同时还能够远程调用电脑内的多媒体资源,甚至用它来操纵电脑游戏也没问题。

奇趣摄像头——Splashtop CamCam

Splashtop CamCam是一款可以远程使用PC摄像头的软件,也就是说用户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就能直接调用安装有Splashtop Streamer的电脑上的摄像头。这对于使用第一代没有摄像头的iPad用户而言,倒是一个不错的功能补充。当然,使用Splashtop CamCam来进行远程监控,看看孩子是否又在半夜起床玩电脑、查看小宝宝的起居动向之类也是非常好用的。巧妙的功能就摆在那里,具体要看大家怎么使用了。

如前面所说,Splashtop已经通过各种软件实现了大量PC与移动手持设备的互动功能。以下作简单的列表介绍,有需要的用户不妨选择尝试。

互动软件还有很多

除了Splashtop旗下的大量工具外,我们仍然可以在App Store和安卓市场上找到大量其他功能的互动应用软件。文件同步/传输、简单的桌面同步等等都能找到不错的解决方案。而随着更多的软件研发公司、个人加入到互动软件研发领域中,以后我们的应用资源还会变得更加丰富。当然,如果要把所有的互动功能软件介绍个遍的话,一篇文章肯定无法做到。这里仅能简单推荐几款。

用过才知道有用

手持终端设备 篇12

瓦斯监控系统是煤矿瓦斯治理及瓦斯事故预防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是煤矿正常开采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本质功能是瓦斯超限时的自动断电控制。该系统通过这一核心功能, 在井下瓦斯浓度超限时立即自动切断井下所有相关区域的非本质安全型电源, 阻断所有显性和隐性的火花产生源, 从而防止瓦斯超限时井下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瓦斯监控系统自动断电控制功能从理论上讲是有效可靠的, 但目前监控系统自动断电的前提主要是瓦斯超限。当井下出现如下2种情况之一时, 瓦斯监控系统自身的自动断电功能失效或显得无能为力:一是因人为因素导致瓦斯监控系统自身的断电功能无法执行。阳煤集团某矿采煤工作面曾几次出现因人为用异物卡住防爆开关的控制机构而导致监控系统一级断电无法实现的情况。二是当井下出现顶板、水、火灾等隐患或灾害时, 瓦斯监控系统并无自动断电功能, 如断电不及时, 可能会导致此类非瓦斯灾害事故的扩大。因此, 如何确保瓦斯监控系统的断电功能在各种井下危机情况下充分、可靠、及时地执行, 是煤矿监控系统和煤矿井下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该问题, 在瓦斯监控系统的断电功能方面进行功能延伸的科技创新与研究。

手持无线客户移动终端 (即智能手机) 是针对行业应用特征, 在用SmartPhone、PocketPc、Symbian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上经过二次开发而成的专用无线应用系统产品。煤矿瓦斯无线监测系统就是利用上述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对井下瓦斯进行连续监测与报警的功能。它的优势在于突破时间、地理、空间限制, 将煤矿井下瓦斯管理控制于一掌手中, 缩小并拉近对煤矿井下管理的时空距离, 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更为及时有效的监测与管理。

在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上实现对井下的断电控制, 就是在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对井下瓦斯与环境信息连续监测与报警的基础上, 经综合判定在出现各类井下危急情况下, 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及时下达无线断电指令, 实现在手机终端上的强行无线“遥控”断电控制指挥功能, 以确保井下的安全生产。该功能是对原瓦斯监控系统的断电功能在断电范围、时空监管范围方面的补充和延伸, 是对煤矿监控系统断电功能在断电范围、监管范围的扩展。

1 系统网络架构

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交互控制系统基于瓦斯多级网络监测系统, 是对瓦斯监测系统网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扩展, 是在瓦斯监测网络基础上实现的双向信息动态交互控制, 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扩展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在原网络基础上拓展原监测网络的有线通信为前端手持无线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 (2) 在原网络基础上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实现双向信息交互; (3) 增加了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对煤矿井下的交互断电控制功能。

从图1可看出, 该系统网络架构主要由顶层、中层和低层3层组成。其中顶层为网络无线传输延伸层, 利用公共GPRS无线传输网络和Internet企业接入网络, 通过集团企业内部的无线服务器, 实现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以无线方式访问集团企业内部瓦斯监测网络动态数据的功能。无线服务器是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与集团内部网络的通信枢纽, 它具有3个主要功能: (1) 对集团瓦斯监测数据的动态收集与整理; (2) 提供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对内部网络访问的技术平台支持; (3) 提供手持无线移动终端的相关业务应用服务。无线服务器也是手持无线移动终端的管理与服务核心。

中层为集团瓦斯监测中心层, 是集团企业内部瓦斯监测网络中心, 也是集团三级瓦斯监测网络的数据与管理中心, 其功能是收集、整理、汇总下属各矿的瓦斯监控数据, 并以webgis (地理图形) 方式提供集团内部用户的数据网络访问。

底层为各煤矿的瓦斯监控系统所在层, 它是煤矿井下瓦斯治理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担负着各煤矿井下瓦斯监测与瓦斯超限断电任务, 同时向集团瓦斯监测中心传输监测数据。

集团瓦斯监测中心层和瓦斯监控系统所在层共同组成集团企业内部的有线方式传输的瓦斯监测网络。

2 无线交互断电控制原理

无线交互断电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

无线断电控制任务整体上由两大部分系统完成, 即无线瓦斯交互系统和瓦斯监控系统。无线瓦斯交互系统担负着交互控制信息的收集、存储、显示、传输任务。该系统包含无线平台MAStudio、无线终端MAClient、无线数据接口MAInterface、无线数据库4个部分。MAStudio运行在无线服务器上, 负责数据的处理, 响应无线终端的请求并向其发送数据。MAClient运行在智能无线终端设备上, 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MAInterface运行在无线服务器上, 负责与瓦斯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是无线交互系统数据收集交换的中间桥梁。瓦斯监控系统担负交互断电指令提取、执行与执行结果反馈任务, 主要由主机、通信线路、监控分站、瓦斯传感器、断电执行器等组成。

MAInterface为瓦斯断电交互系统提供企业瓦斯网络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功能, 是瓦斯交互控制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 数据存储于瓦斯数据服务器中。MAStudio提供MAClient移动用户对无线服务器的数据检索访问和数据显示功能。煤矿监控主机负责交互断电控制信息的侦测、提取、解析, 并将解析后的断电命令交付井下断电控制器执行, 并反馈命令执行结果。

断电控制工作原理:在无线终端上根据MAInterface提供的动态监测数据结合相关馈电、开停信息并综合判断, 选择需断电的井下瓦斯测点地点, 确定后下发断电指令, 经过身份验证和确认操作, MAClient发送该地点的断电操作指令到无线交互系统, MAStudio将该断电指令解析后存入无线服务器的断电指令表。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断电接口程序以周期循环方式侦测无线服务器断电指令表, 一旦侦测到到达本煤矿的断电指令后, 断电接口程序提取并解析该指令, 并将该指令交付瓦斯监控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弹出断电命令提示窗口显示无线断电控制, 并交付井下断电监控分站自动执行断电操作。瓦斯监控系统通过断电指令数据交换更新的方式将断电执行结果传送到无线服务器, 无线交互系统将执行结果反馈至断电指令下达者的无线终端, 至此完成手持无线移动终端控制下的井下无线双向交互断电控制。

交互断电控制的核心构架:以企业瓦斯监测网络提供的监测数据为基础, 以瓦斯无线交互控制系统和瓦斯监控系统两大子系统共享交换交互断电指令数据为依据, 各自独立完成相应数据传输与控制执行, 从而实现以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断电指令为共享数据的断电指令的传递、交换和执行。

3 项目研发与测试

在本项目的实际研发中, 对需要经过无线系统交互控制的工作内容按照功能划分, 可分为情况询问操作、断电操作和复电操作3类, 同时需要研究制定共享的断电指令数据接口以及无线终端的主要表示界面。

3.1 情况询问操作

管理者在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上选择所关心的相应瓦斯测点地点, 填写询问内容, 执行情况询问操作。无线系统将该含有询问内容的命令保存到无线数据库中, 瓦斯监控系统侦测查询到本矿有新的询问命令时, 在矿监测机房弹出询问窗口, 瓦斯监控值班人员填写超限原因并回复信息, 瓦斯监控系统将回复的信息内容原因传送到无线数据库, 然后无线平台将原因反馈到询问管理者的无线终端界面。

3.2 断电操作

按照阳泉煤业集团井下断电分级情况, 断电操作为一级断电操作, 也可为二级断电操作。

在无线终端上选择需要断电的瓦斯测点地点, 经身份认证和操作确认, 再选择执行一级断电操作还是二级断电操作。MAClient客户端下达断电指令, 无线系统将该断电命令保存到无线数据库中, 瓦斯监控系统查询侦测到本矿有新的断电命令时, 对其解析后执行断电操作, 并显示断电信息。瓦斯监控系统将执行结果传送到无线数据库, 然后无线平台将断电结果反馈到手持无线移动终端。

断电操作主要界面 (dopod P800型智能手机) 如图3所示。

3.3 复电操作 (恢复送电)

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下达断电命令后, 本移动终端可随时查询有终端下发的断电矿名、断电区域、断电命令下达时间、断电级别、执行情况。选定某条断电指令后, 下达送电恢复指令, 并形成复电命令, 保存在无线数据库, 后续执行过程与断电情况类似。

3.4 测试结果

在目前常用GPRS的2G (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 最高速率为115 kbit/s) 通信速率、矿监控系统接口程序的5 s周期指令侦测状态下, 断电、复电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为30 s, 断电复电指令执行结果成功率为100%;情况询问指令约在发出30 s后即可显示在煤矿监控室主控界面, 监控值班人员回复信息提交30~40 s后可反馈至管理者移动终端界面。

4 手持无线移动终端紧急断电的应用范围

阳泉煤业集团经过实践和研究分析得出, 当井下出现以下情况时, 需要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对井下立即下达断电指令:

(1) 当井下瓦斯超过断电值时, 瓦斯监控分站的一级断电由于各种原因失败, 且二级断电操作未动作, 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紧急实施二级断电。这种操作是在一级断电功能因各种因素出现故障情况下而实施的二级紧急后备断电。

(2) 出现非瓦斯 (如水、顶板、火、运输等) 紧急灾害情况, 需要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对井下工作区域直接进行一级或二级断电操作。这种操作适用于瓦斯虽未超限, 但由于在工作地点、采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出现灾害隐患时需立即强行断电的情况。

(3) 当井下工作区域多个测点瓦斯长时间处于瓦斯临界超限状态时,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 可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进行一级断电。这种操作适用于在临界瓦斯超限地点为确保安全生产需进行局部范围断电控制的情况。

5 结语

本文所阐述的技术创新项目, 其意义在于借助有线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依靠智能无线监测移动终端, 及时动态掌握煤矿井下灾害异变以及涉及的范围, 并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突破地理、时空限制, 及时下达和执行井下的无线断电控制指令, 及时切断井下供电电源, 有效防止井下事故发生和灾害的扩大。本项目对扩展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管范围与断电控制范围、预防井下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煤矿井下断电控制的现状, 阐述了通过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实现对井下交互断电控制的网络技术架构和断电控制工作原理, 给出了手持无线移动终端交互控制系统的主要测试界面实例和主要测试性能, 并讨论了需要紧急下达无线断电指令的几种灾害范围。应用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实现对煤矿井下的断电控制, 可突破时空限制, 及时动态地掌握煤矿井下灾害异变及灾害涉及的范围, 及时下达和执行井下的无线断电控制指令, 从而切断井下供电电源, 有效防止井下事故发生和灾害的扩大。

关键词:矿井,瓦斯监测,断电控制,无线通信,移动终端,交互断电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2]BATES R J.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 技术与应用[M].朱洪波, 沈越泓, 蔡跃明, 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孙继平.矿井安全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4]韩斌杰.GPRS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版权理论下一篇:面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