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定

2024-06-10

科学设定(通用9篇)

科学设定 篇1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是依据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 以一个主题为线索, 开发重组相关教学内容, 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有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 能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在它的运行系统中, 教学目标与传统的单课教学一样始终处于核心位置。科学恰当地制定目标, 灵活多样地展示目标, 是让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彰显优势, 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笔者坚持在小学高年级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多年,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展示的简单思考。

一、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无论是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还是单课教学, 都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人, 其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当然是相通的。但与单课教学比起来,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制定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研读教材, 对比价值, 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一个主题单元的教材价值从实质上限定了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者至少应研读整册、整学年的教材, 对比发现主题单元课文的主要教学价值———思想内容、言语表达形式、学习方法等的同异, 在学期初、学年初, 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共7个主题单元, 笔者对比研读之后, 根据每个单元课文的特点, 在制定学期初计划的时候, 围绕领悟文章基本的方法这一目标有了整体规划, 如下表:

2. 研究学生, 关注实际,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结合学生实际对于制定教学目标有现实意义。“学生已经会的, 不需要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 不能教。”如何确定呢?除了靠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年段心理等特点进行了解之外, 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谈话等形式, 对学生的认知与非认知条件有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发现学生最想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 制定教学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总是给予学生非常充裕的时间进行单元预习, 然后通过整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和完成“单元自主学习自测”情况, 对原来制定的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3. 合理分配, 相对集中, 三维目标分层推进。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内容一定是丰富的, 是不可能在一课时内完成的。遵循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 我们要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或课文目标。

比如, 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 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并分解在各个模块课时中完成:

在单元总目标的引领下, 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 一气呵成。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之后, 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自主探究等学习能力上都有了相应的提升。

二、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展示

单元整体教学与单课教学相比, 更体现其学习内容的整合性, 学习方法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目标, 既是教的目标, 又是学的目标。因此, 除了教师本人要明确目标之外, 学生也很有必要清楚这一单元学什么, 怎么学。在单元教学之前, 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展示教学目标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表述语言适合学生, 过程方式指导细致。

教者不能将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表述语言直接展示给学生, 最好用问题引导的方式, 这样显得生动些。在语言的组织上, 也要尽量做到简洁, 意思表达明确。同时, 应该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方法指导。比如上述“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 体会人物的民族魂、爱国心和国际情”展示时, 可以改成“在这些人物身上有什么打动你的地方?你是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圈画你注意到的语句段落”。这样的表述更有引导性、启发性, 既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也给学生更充分的想象空间。也只有这样展示, 学生才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惊喜。

2. 展示方法灵活多样。

可以在单元教学之前提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即首提式, 让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去学习;可以在单元教学之前以提问或者填空的形式展现不完整的教学目标, 即悬念式,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其定向思考的习惯。可以教师口述, 可以黑板板书, 可以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出现, 也可以在学生自设目标后, 对照教师预设目标进行补充等。比如第二单元的教学, 笔者就给每位学生下发了一张学习任务单:

学生带着这些任务进入整个单元学习中, 独立思考, 相互交流, 师生互动……一系列学习结束之后, 学生再在这张学习单上进行回顾整理, 使单元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 要求教师有更强的教材把握能力, 更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师只有研读教材, 整合资源, 制定并展示目标, 才能在之后的教学中全面展开目标辐射, 逐步纵深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探究, 提高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率,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科学设定 篇2

案例背景

某公司对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的绩效标推是这样规定的:

①收到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后,能够迅速的招聘到合适的人员

②员工的招聘成本比较低。

案例分析

绩效标准明确了员工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对于绩效内容界定的事情,员工应当怎样来做或者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0%”、“接到投诉后两天内给客户以满意的答复”等等。绩效标准的确定,有助于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否则就无法确定员工的绩效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确定绩效标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绩效标准应当明确,按照目标激励理论的解释,目标越明确,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就越好,因此在确定绩效标准时应当具体清楚,不能含糊不清,这就要求尽可能地使用量化的标准。

案例中绩效标准就非常不明确,“能够迅速的招聘到合适的人员”,到底什么是迅速,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根本没有说情楚。“招聘成本比较低”,怎么样才算低,也没有规定具体。

合理建议

1.量化的绩效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数值型的标准,例如“销售额为50万”、“成本平均每个20元”、“投诉的人数不超过5人次”等;

(2)百分比型的标准,例如“产品合格率为95%”、“每次培训的满意率为90%”等;

(3)时间型的标准,例如“接到任务后3天内按要求完成”、“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应聘者的求职申请”等等。

2.绩效标准量化的方式则分为两种。

(1)以绝对值的方式进行量化。比如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2)以相对值的方式进行量化,比如“销售额提高10%”、“成本每个降低5元,这两种方式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此外.有些绩效指标不可能量化或者量化的成本比较高,主要是能力和态度这些工作行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明确绩效标准的方式就是给出行为的具体描述.

3.该公司量化的绩效标准应当这样来规定:

(1)收到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后,在五个工作日内招聘到合适的人员;

科学设定 篇3

笔者针对低年段语文学习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现以《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例阐述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帆、飘、咱、新”4 个生字, 认识风字旁, 用多种方法理解“处处、一个连一个、荡清波、飘满河、驳船”等词的意思。

2.教学以“情”为主线, 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 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赞美新生活的热情。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 进行“水乡什么多?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的句子仿写, 体会诗歌反复吟咏的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的《水乡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 笔者认为具备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如第一个教学目标就紧扣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识字写字, 把写字和字词的理解作为本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充分地体现了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鲜明学科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首次对于语文课程进行了定义,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道明了语文课真正要做的事。因此, 此处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有的放矢的。第三个目标中的“句子仿写”, 更是紧跟“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课标要求, 凭借教材特点巧设仿写练习, 让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仿文创作。此目标正充分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根本性、标志性目标, 亦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独特属性, 让语用实践落到了实处。

二、注重目标的关联性

《水乡歌》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意在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安排了三篇课文, 既有诗歌, 也有童话故事、借景抒情的散文。这些课文在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的同时, 也给予了学生不同角度的启示, 是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 凭借课文学习的语文知识, 练好语文的基本功, 并在这一过程中, 受到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地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儿童语文阅读目标的定位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水乡歌》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在课标的指引下设计的, 首先阐明了是通过朗读、诵读等手段, 让学生展开想象, 从中获得对家乡的热爱、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等的情感体验。此处既恰如其分地契合了“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课标要求, 又与所处单元的单元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相关联起来。此处目标是在正确解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 关注学段目标间的关联, 把握了其间的联系与区别, 找准了本课教学目标在本单元中的坐标,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深度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三、关注目标发展性

以往类似的研究, 仅仅注重教学目标的个性化设计。而笔者的研究定位在小学语文学科, 聚焦在低年段特定的群体, 关注他们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状态, 也更注重目标设计的发展性。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处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 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着眼于“一课一目标”, 力求学生“一课一成长”。《水乡歌》这首诗歌, 语言富有特色和规律, 有利于学生积累和模仿。理解感悟课文时要做到以读代讲, “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方法, “读”亦是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之一, 这种培养可以说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读”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有感情朗读是不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指导, 而是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感悟, 以“读”为“悟”服务。

在句子仿写时, 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做到以练代讲, 引导学生练中自得,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刻意追求语言的押韵, 要立足于学生感情的丰富与升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规范学生的语言为基础,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尝到收获的喜悦, 使学生在深度参与语文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得新知识, 不断发展新能力。在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教学目标, 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那么, 打造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最终必将实现。

设定简历目标 篇4

求职之前一般都会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设定简历目标很应该遵循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们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对我们进行干涉,一些家长会在此时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尤其是大学生刚刚走出学校所以父母是比较担心的。

第一,你看看他们要你做的工作是不是你能够接受的,什么叫做接受?就是你不能讨厌这种工作或者这个单位,如果讨厌还你开心吗?好比你和一个讨厌的人过一辈子那你会觉得开心吗?为此属于这种情况的`建议我们一定不要接受。如果你不讨厌那么可以视情况而接受,其实工作不就是挣钱?什么事业不事业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又不是你自己做老板还谈什么长久性。

第二,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份工作,有些人做某些工作总是感觉很不顺手,而做另外一些工作会感到很顺的。这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感觉他们建议你做的工作令你感觉不顺,也不是因为讨厌,而就是做不好,那你就按自己想法去投简历。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父母认为孩子对社会了解少所以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选择出来的路是不适合未来发展的。此时父母已经不是建议而是干涉了,那么孩子们在此时应该怎么做才合适了?甚至一些工作几年的人也会被父母干涉,尤其是到达适婚年龄时更是如此,因为此时的工作跟未来家庭有很大关系。

在父母的压力之下我们该服从他们?另外你要是有伴侣,此时他们又强行要你听取其建议,这该如何是好?甚至拿出分手来做要挟,其实这种事情也并不少见,为此一定要懂得权衡才行。怎么去权衡才会更利于自己坚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呢?

正确设定《雷雨》的教学目标 篇5

例一:三维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2.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选自《优秀教案集 (语文必修四) 》, 作者王达星

例二:三维目标

1.了解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分析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地体现人物个性的方法。

3.反复朗读, 进入角色, 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4.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5.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罪恶。

———选自《优秀教案集 (语文必修四) 》, 作者钱桂梅

后来查看戏剧单元中《窦娥冤》《哈姆莱特》 的教案, 也发现了类似情形。我很疑惑:实施新课改, 教师用的都是人教社教材, 教授同一个戏剧模块, 同样一篇课文《雷雨》, 为何教学目标大相径庭呢?王达星老师确定《雷雨》的教学目标有4项, 钱桂梅老师确定有5项, 教学目标的项目数不同。进一步研究, 发现两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都不是很准确, 一个老师把教学内容当成教学目标, 一个老师把教学目的当成了教学目标。《雷雨》 是经典课文, 戏剧性很强, 不应该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它应该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感于此, 笔者不想阐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规范表述问题, 也不想去论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区别, 只想就《雷雨》一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新课程文本教学目标的正确确定发表一点个人的浅见, 以就教于方家。

确定教学目标, 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它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教学目标一经确定, 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 必将导致教学活动出现偏差或失误。

《雷雨》的确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戏剧作品, 自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人教社一直把它视为基本篇目, 语文教师也历来视之为必教篇目。实施新课改,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只编排了一个戏剧单元, 且只编选了3篇戏剧作品, 其中就有《雷雨》, 更说明其影响及价值。巴金先生说: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 也可以读的作品。”那么, 高中生读《雷雨》, 究竟要掌握什么?换一个角度说, 教师如何准确地制订《雷雨》的教学目标,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笔者认为, 要正确设定《雷雨》的教学目标, 教师至少要从六个角度去考虑。

首先, 要立足文本去制订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 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雷雨》教学目标的确定, 首先必须从文本出发, 立足文本去制定教与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教师要紧扣课文节选的“周梅重逢”“周鲁斗争”内容, 指导学生鉴赏周朴园、梅侍萍、鲁大海等个性化语言, 理解戏剧语言内涵, 把握矛盾冲突本质, 归纳形象性格特点及作品反映的主题等。简言之, 教师必须把《雷雨》当 《雷雨》教, 使得文本尽到“做例子”的作用, 使得文本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其次, 要吃透单元去制订教学目标。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基本上是“文选型”, 每个单元 (子模块) 按“文体”组织教学内容, 即以课文体裁的相同或相近组成一个单元, 出发点是便于教师采用单元目标教学法, 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或一个子模块的课程目标。高中必修教材仅安排了一个“性格与冲突”戏剧单元, 所选的三篇作品都是古今中外所有的戏剧文学的代表作。很显然,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希望教师通过教、学生通过学这三篇经典作品, 实现戏剧的课程目标。因此, 教师教《雷雨》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制定 《雷雨》的教学目标, 必须整体思考戏剧的总教学目标, 运用系统方法对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 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对《雷雨》教 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策划, 使得《雷雨》与另外两篇课文一起共同实现戏剧子模块的教学目标。

第三, 要纵观体式去制订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科书选文要充分考虑文章的“典范性”, 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文章进入教材。现行人教版教材编排戏剧单元, 编者在选文时非常注意剧作的代表性、经典性。《雷雨》是以 中国现当代戏剧代表作的身份进教材的, 确实属于一篇典范的、能使学生学到许多东西的好作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教师教《雷雨》, 重要的是要利用教材能够起到原型启发的作用, 教学生以方法。因此, 教师确定《雷雨》的教学目标, 不应为教《雷雨》而教 《雷雨》, 而要纵观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学体式去确定《雷雨》 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阅读鉴赏中国现当代戏剧的一般方法, 获得阅读鉴赏中国现当代所有戏剧作品的能力。

第四, 要总览模块目标去制订教学目标。课改专家、教材编写者编写语文必修教材时头脑里一定有一个模块目标, 即教学目标体系, 每一本教材、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他们都有考虑。《雷雨》作为必修教材的65篇课文之一, 它一定承载着模块目标被分解细化的一小部分目标任务。因此, 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一定要把握编者意图, 顺着编者思路, 结合整套必修教材的模块目标, 研究每一册、每一种体裁、每一个单元、每一课, 并细化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然后一一落实。当落实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同时, 语文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块目标体系。

第五, 要放眼课程目标去制订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确定《雷雨》 的教学目标, 教师一定要思考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发生关系的?”“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哪一条有关联, 发生了怎样的关系?”“教师在教《雷雨》的课堂上所教这个内容,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有什么切实的作用?”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头脑里绝对有自己对每一篇课文的清晰的教学目标, 有自己的课程目标规划。教师在教《雷雨》之前, 一定要制订出能切实提高学生素养、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第六, 要考虑学情去制订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制定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虽然普通中学的学情基本相同, 但对每个学生来讲, 他们各自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情感倾向、个性特色等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制订《雷雨》的教学目标, 既要考虑“突出课程的基础性, 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使大多数学生实现戏剧模块的基础目标, 还要适当考虑教学目标多样化, 能使个人基础较好、对戏剧有兴趣有追求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 调整课程目标, 更新学习内容, 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教师绝不能沿用旧的教学目标, 更不能随意地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而应该运用系统方法论去确定属于《雷雨》 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参考书建议用“三个学时”安排《雷雨》的教学, 我建议《雷雨》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确定: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掌握中国现当代戏剧知识;

2.阅读《雷雨》剧本, 熟悉剧情;

3.掌握现代话剧鉴赏方法, 培养阅读、鉴赏、评价戏剧文学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表演精彩片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雷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理解矛盾冲突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

2.鉴赏《雷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理解人物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鉴赏潜台词, 领会人物语言内涵, 理解潜台词表现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

4.鉴赏舞台说明, 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分析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 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 理解《雷雨》揭示的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 级两重性格特点的家庭、社会必然灭亡的思想主题。

合理设定船舶管加工负荷 篇6

现代化的船舶管系加工采用流水线化生产, 因此, 加工流水线生产负荷的均衡化生产显得非常重要[1]。掌握车间的生产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合理加工量是管加工生产计划的重要环节[2]。均衡化生产不仅包含整个车间的均衡化, 而且要包含各加工线的均衡化。管加工生产计划是在各加工线均衡化的基础上, 合理设定各加工线的加工量。

2 管加工线简单介绍

管加工生产线按照管子口径可划分:小径线、中径线、大径线。根据生产规模, 加工量大的工场还可再细分:小1线、小2线、中1线、中2线、大径线。不同加工线可单独进行流水线化生产, 管子制作优先采用先焊后弯的加工工艺。加工线的加工口径范围之间有一定的重叠, 便于加工线加工范围的调整[3]。

除此以外, 完整的管工场还应包括计画和仕分 (引用日本船企的称谓) 。计画是制定出图计划, 按照管加工工艺流程对制作卡图面处理, 并对一次、二次加工完成情况跟踪。仕分是按照分段区划对完成管分类整理, 包括机械加工、水压试验、二次加工、涂装、配材。由于计画和仕分是加工线的辅助和完善, 这里不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3 节点设定方法

3.1 物量统计

生产设计部门根据管子一品图信息提前制定管内作预定表。内作预定表是船各区划分段管子使用需求的汇总表清单, 表1为13386TEU集装箱船内作预定表中一部分内容摘录示例。

内作预定表同时表明了管子的搭载预定日 (即使用日期) 。搭载预定日的设定是根据分段的大组立计划进行设定的。个别情况下, 由于建造过程中舾装工艺改变 (如扩大先行化的推进、主机搭载提前[4]等等) 造成管子需求节点发生变化时, 要联系生产设计部门及时对内作预定表做出修订。

另外, 根据一品图信息, 还可以得出目前公司所造船型的物量情况如下:205BC总物量10000根;58BC总物量7200根;13000TEU总物量21000根。

3.2造船线表解读

造船线表是各船舶坞内建造的周期, 各船的坞期决定了它的生产周期。图1为2011年下至2013年上的造船线表示例。

造船线表体现了在一段时间内工厂的产能。管子的加工必须服从于这个产能, 所以线表确定后就基本决定了管加工负荷, 这里重点考虑的是均衡化生产的问题, 同时对管加工负荷进行微调。

3.3 节点设定

根据船型对照坞期, 确定管加工周期。如图1所示, 坞内2012年5月底和8月底所造船型发生变化, 由205BC串联转为58BC并串联再转为13000TEU串联。对照3.1节中的物量, 如果按单船看, 坞期和物量比是不成比例的, 那就不能做到均衡化生产。为实现均衡化生产, 考虑采取适当缩短物量小的船的管加工周期, 延长物量大的船的管加工周期。但同时又要考虑管加工所必要的提前量。提前量是流水线生产中为保证不影响后道工序所必需考虑的因素[5]。提前量过小会影响管系舾装工程, 提前量过大设计出图可能无法跟上, 没有图纸。这样, 我们需依据JUST-IN-TIME思路, 在某一时间段, 出一定量的管子, 下一时间段再进行微调, 微调的同时还需考虑物量、口径等因素变化对配员产生的影响。表2为管加工节点设定具体实例示例。

由于船坞较大, 采用了串联建造法[6], 所以单船的线表坞期不能作为管加工的依据。管加工实际要以组立生产周期为依据, 严格讲应该以本船的实际坞期为依据 (组立周期和实际坞期有时也存在偏差, 这里不详细描述) 。管工周期比实际坞期短, 则表示缩短了加工期, 管工周期比实际坞期长, 则表示延长了加工期。在表2中, 205BC管工周期是26d, 为缩短了加工期;58BC (双船) 周期是36d, 为延长了加工期;13000TEU管工周期是53d, 为缩短了加工期。这样做的理由是, 58BC建造期间管子量增加。在表2中58BC的管子有部分提前加工了, 即初期提前量加大了, 但是随着生产的推进, 提前量在逐步缩小, 到13000TEU管子投入时提前量将达到最小, 这时就需要考虑管子供应能否满足舾装生产需要的问题。

表3为2011年10月~2012年6月内作预定需求及完工预定。其中内作预定需求是根据表1内作预定表而来;完工预定是根据表2出图计划而来。

2012年5月份坞内船型变化, 从205BC转为58BC, 小口径管比例大幅提升, 总物量是增加的;8月份船型再次变化, 从58BC转为13000TEU, 单船物量大幅增多, 中、大口径管比例提升 (但平均管子总根数是下降的) 。此时, 每月现场需求物量出现波动, 反映在山积上就是2月份58BC并联建造出现需求高峰, 4月份13000TEU串联建造出现需求高峰。

/根

为实现均衡化生产, 考虑将58BC物量提前开始加工, 缩短205BC的加工周期。从2011年8月份开始每批 (两天出一次图, 故两天为一批) 出图量调整为770根, 从2012年12月份起每批出图调整为800根, 使提前量逐步加大。

通过表3中, 余量 (余量是指当月可供应量和内作预定需求的差值) 大于0, 基本上可以判断管子供应能够保证现场舾装需求。

3.4 配员考虑

以均衡化生产为前提, 每批出图800根, 但各口径管比例随船型变化而发生变化。如不考虑各加工线的均衡化生产, 各加工线需要重新配员。以标准ST为依据进行计算, 可以得出不同时间段的配员需求, 请参照表4、表5、表6, 实际配员为取整数。

表4和表5为205BC船变换到58BC船, 管根数由770根到800根, 但是由于205BC管口径比58BC大, 所以配员不变。表5和表6比较, 同样出图800根, 配员却需要增加6人。主要是因为13000TEU船的管子口径比58BC要大, ST高的缘故。综合表4、表5、表6, 主要考虑均衡化生产, 保持配员的稳定性。

3.5加工线的均衡化

船型变化造成口径变化较大时, 各加工线的加工口径范围需及时进行调整。否则, 加工线能力饱合后, 将无法实现高效生产。

将表4和表5进行比较, 2011年12月份后各加工线人员需求, 小径由15人变到18人, 中1由10人变到9人 (变化不大) , 中2由10人变到11人 (变化不大) , 大径由11人变到8人。由于小径线加工范围50A以下, 口径范围一般不改变, 所以加工口径范围维持现状, 仅进行人员调动, 从大径线抽调3人到小径线即可。

将表5和表6进行比较, 自2012-3-1之后大径配员达18人, 流水线岗位饱合, 应对大径物量应及时分流。正常的做法是将中2线加工范围进行调整, 由原来的125A-200A调整为125A-250A。但是由于目前该船型大口径管中250A数量特别多, 这样将250A整体移至中2线后, 中2线加工能力又无法满足。如将250A对半分至中2线与大径线, 对于材料、各工序衔接等又会产生影响。在均衡化生产的前提下, 为尽量降低加工口径分流对现场生产干扰, 因此考虑将大径中350A、400A数量相对较少的这两个规格移至中2线加工。调整后配员情况见表7。本文没有把各口径管具体数量列出, 这方面内容不作为本文分析的重点。表7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仅作为参考。

根据表7的配置, 能够确保各加工线能力的发挥, 实现高效生产。

4结语

根据节点合理设定管加工负荷, 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确保管子工场流水线均衡化生产。以此为基础, 船型出现变化时, 通过出图、配员等方面调整确保加工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戈.现代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均衡化生产[J].工程机械, 2008 (8) :23-24.

[2]潘尔顺.生产计划与控制 (工业工程系列教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铁铭.船舶管子加工工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4]郑国栋.从舾装角度探讨缩短造船坞期的方法[J].船海工程, 2012 (3) :20-21.

[5]李裕梅, 李洪兴.模糊环境下单机调度中的总提前完工量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42 (3) :236-239.

温度设定实验装置校准方法 篇7

一、概述

温度设定实验装置主要是指由加热或制冷器件、工作空间、工作介质、感温元器件、控温仪表等构成的以形成恒定温度的实验设备。装置通电后, 感温元器件将当前温度对应的电势 (或电阻) 信号传输给温控仪, 温控仪与设定温度值比较, 然后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使加热或制冷器件开始工作, 使工作室内的工作介质 (空气、水或其它介质) 热量增加或热量降低, 最终稳定在预先设定的温度点上。由此使用者可获取所需的温度, 达到温度实验的目的。

二、校准条件

(一) 环境条件

1.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不大于85%RH

2. 负载条件:

一般在空载条件下校准, 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在用户负载条件下进行校准, 但应在校准报告中说明负载情况.

3. 其他条件:

设备周围应无强烈振动及腐蚀性气体存在;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

(二) 标准器

1. 温度测量系统

温度测量系统由温度传感器 (通常用精密热电偶或铂热电阻) 和电测显示仪表组成。

三、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一) 校准项目

温度指示误差、温度稳定度。

校准项目也可根据校准时的实际情况或用户的要求做相应的调整。

(二) 校准方法

1. 温度校准点的选择

校准点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适当选择校准温度点。

2. 温度测试点的数量及分布位

(1) 测试点分布要均匀, 位置要有代表性。一般布放1~3支传感器, 布放在有效工作空间内上、中、下三个水平层面的中心点处, 上层与工作室顶面的距离是工作室高度的1/10, 中层通过工作室几何中心点, 下层在工作室底面上方10mm处。也可根据客户要求或设备的工作空间形状布放在合适的位置。

(2) 若被校装置的工作空间大于0.5m3, 可适当增加传感器的数量, 使用5支传感器时, 可参考下图 (图1) 布点:

(3) 若被校装置工作空间不方便进行传感器布线, 可将测温传感器放置于被校设备预留的测试孔处, 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测温传感器的放置位置。

(4) 若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可行, 可将测温传感器与被校装置的温度传感器放置于同一位置上, 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测温传感器的放置位置。

(三) 测量步骤

1. 按2.的方法, 安装温度传感器于被校装置上。

2. 一般在空载情况下校准, 若客户要求在负载情况下进行测量, 将负载均匀地放在工作空间内, 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负载情况。

3. 使实验设备升温 (或降温) 并进入控温状态。

4. 温度指示误差的测量:

设备进入控温状态后稳定30分钟 (稳定时间最长不超过2小时) 后, 以每2分钟测量全部测量点的温度值和设备指示温度值, 共15次。或者根据客户需要或装置的技术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数据, 也可根据被校设备的稳定性和数据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采集时间间隔及采集次数。应尽量采集稳定过程中有代表性的高点和低点。

5. 温度稳定度的测量:

温度稳定度的测量与温度指示误差测量同时进行.

(四) 数据处理与测量结果

1. 对所记录的全部测量数据进行整理, 根据校准项目的定义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校准结果。

2. 参与计算校准结果的测量数据应先按校准装置的修正值进行修正。

3. 各校准项目计算方法及公式

(1) 温度指示误差:

温度指示误差是被校装置温度指示平均值与设备工作空间内各测试点所测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之差。

式中:M——设备工作室的测试点数;

Tij——设备工作室第j点第i次实测值, ℃;

Tj——设备指示温度值, ℃;

t——设备工作室全部测量点的温度平均值, ℃;

td——被测设备显示平均值, ℃;

∆TD——温度指示误差, ℃;

N——测量次数。

(2) 温度稳定度

温度稳定度指被校装置稳定后, 在指定时间t内, 中心点 (或特定点) 的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Tis——温度稳定度, ℃;

Timax——中心点 (或特定点) 所测温度最大值, ℃;

Tmini——中心点 (或特定点) 所测温度最小值, ℃。

参考文献

[1]JJF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2]GB/T5170.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温度试验设备》.

潮位观测基准面设定技术 篇8

潮位观测在海洋工程、航道测量等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潮位观测数据是警戒潮位划定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支撑数据。潮位观测通常称为水位观测,又称验潮,是海洋水文观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所观测海域的潮汐性质,应用所获得的潮汐观测资料,计算该海域的潮汐调和常数、平均海平面、深度基准面等。潮位观测一般需要设立固定地点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即便是临时观测潮位,也应至少在临时潮位观测点连续观测约15天。

本文主要讨论欲获取长期连续的潮位观测数据,所涉及的潮位观测方法和基准,验潮井进水孔设定,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测水准点设立,高程引测,验潮井内、井外水尺设置及方法,读数指针确定、水尺零点和本站潮高基准面高程确定等有关内容,并对各测算基准面相互之间关系进行了论述。

2 潮位观测方法和基准

潮位观测可以采取水尺(组)、浮子式验潮仪、声学水位计等多种方式或方法进行潮位数据的获取。为获取长期、连续和稳定的潮位数据,应该建设专用验潮井进行观测。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获取的潮位数据都必需通过水准测量订正到国家高程基准才能具有实际的潮位意义,否则所观测的数据只是相对的水位数据。

在潮位观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水准系统由国家高程控制网、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水尺零点和井内水尺读数指针等高程共同组成验潮系统。国家高程控制网由一系列的国家高程水准点组成,水准点就是验潮站各基准面高程的引据点。

订正后的潮位数据既可以提供给军事、交通、水产、测绘等有关部门使用,也可以为潮汐预报提供数据修正。根据验潮系统中各测量基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互相验证潮位数据的异常和验潮井是否畅通。

3 验潮井进水孔设定

根据《海滨观测规范》验潮井选址要求,验潮井应建在与外海畅通、水流平稳、不易淤积且受波浪影响小的海域,尽可能利用防波堤、码头栈桥等海上建筑物进行建设,避开冲刷严重、容易坍塌的海岸,在理论最低潮时的水深应大于1.0m。

验潮井内与井外潮位差应小于1cm,并具有良好的随潮性和消波性能。验潮井井底应低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约1m,进水孔应位于理论最低潮位下0.5~1.0m处。若进水管道长度小于5m,进水孔孔径为0.1m左右(图1)。

图1 验潮井进水孔位置示意图(单位:m)

4 设置验潮站高程基准点

国家高程水准点是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为了长期、稳定地表示出验潮站各高程基准面的位置,作为传递高程或潮位计算的起算点,验潮井在建设时必须在临近位置建立稳固的验潮高程基准点———基本水准点或校核水准点。以国家高程水准点为引据点,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确定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核水准点的高程,作为验潮站观测潮位值推算高程的依据;再以基本水准点或校核水准点为引据点,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确定验潮站验潮系统中读数指针、水尺零点和潮高基准面等测算基面的高程(图2)。

图2 基面高程确定流程框图

验潮站高程基准点的设置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松软土地、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尽量选设在地质稳定或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还要注意基本基准点或校核水准点与验潮站各个测算基面之间应当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5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用已知高程点来确定未知点高程。具体做法是: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按相应国家水准测量等级标准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标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得出未知点高程。如图3所示,未知点高程HB=HA+(a-b)

图3 水准测量示意图

其中:HA为国家高程水准点高程(已知高程);HB为验潮站高程水准点高程(未知高程);a为国家高程水准点上的水准尺读数;b为验潮站高程水准点上的水准尺读数。

水准测量在潮汐观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严格按照水准测量要求确定高程。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测水准点高程一般由专业测绘部门从高一等的国家高程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引测,从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测水准点到潮位观测各基面的测量一般由验潮站工作人员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完成测量,为保证数据准确统一,记录采用4位记数法,单位以毫米(mm)计。

通过水准测量后,便可确定验潮站潮高基准面、井内水尺读数指针、井外水尺零点等高程值,使测量的潮位值换算到国家高程面上,由此形成准确可用的潮位观测数据。

6 确定潮高基准面高程

潮高基准面是潮高起算的零面,一般用推算的方法(最低潮位线)确定当地的可能最低低潮面,用可能最低低潮面作为潮高基准面,它是采用浮子式、压力式等仪器设备自动观测潮位所使用的基准面,潮高基准面一旦确定就不再轻易变动。在确定了潮高基准面高程之后,就可以设置井内水尺和井外水尺零点,根据井内水尺读数再同步调整验潮仪的观测数据。如果两者变化趋势一致、读数之差小于1cm,验潮仪的潮高基准面也就确定了;如果两者读数之差大于1cm,应继续调整验潮仪的观测数据,直至满足要求。

验潮系统各高程关系如图4所示。

7 建立井外水尺系统

井外水尺零点是验潮站潮位观测系统配套的井外水尺或采用水尺(组)观测潮位的测算基准点之一,其高程位置应与验潮站潮高基准面高程保持一致。

7.1 安装井外水尺

井外水尺一般设置在验潮井外侧或邻近固定的海堤、码头靠海一侧。水尺底端应在理论最低潮位下0.5~1.0m,顶端应大于最高潮位。井外水尺安装时除要确保水尺方向垂直、安装牢固外,还要注意尺子之间须连接紧密,不能重叠或有缝隙。另外,水尺在安装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观测读数方便。

注:HB为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核水准点高程;h0为验潮站潮高基准面高程;hd为井内水尺读数指针高程;ht为当时海面潮位;hn为验潮站潮高基准面到井内水尺读数指针高程,它等于浮子吃水线至井内水尺零点的高程.

图4 验潮系统各高程示意图

7.2 确定水尺零点

井外水尺安装完成后,须再次检查水尺之间联接缝隙、水尺刻度以及水尺垂直等情况,确定安装无误后,再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以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测水准点为引据点,对井外水尺上某一刻度进行高程引测。当井外水尺上某一刻度高程确定后,根据井外水尺上读数和验潮站潮高基准面高程可推算水尺零点位置,这一位置就是验潮站水尺零点高程。

水尺零点位置一般用最低端水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潮高起算点,若水尺零点位置不在零刻度线,应减去水尺零点位置与零刻度线的差值(图5)。

图5 井外水尺高程示意图

则当时潮位计算公式为:ht=ha-hb。

其中:ht为当时潮位;ha为当时海面在井外水尺上的读数值;hb为水尺零点位置与零刻度线的差值,是一常数;HB为验潮站基本水准点或校测水准点高程;h0为井外水尺零点高程,应等于验潮站潮高基准面高程。

井外水尺不但可以独立地观测潮位,还可以通过和井内水尺同步比对来判断验潮井是否淤积,验证井内潮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8 建立井内水尺系统

8.1 确定读数指针位置

读数指针是验潮站观测人员便于观测井内水尺读数而设置的横向水平的固定高程标志,是验潮站验潮观测系统配套使用的潮位测算基点之一,应贴近井内水尺安装。读数指针指示位置的水尺数据就是当时海面的潮位。

8.2 安装井内水尺

井内水尺设置在验潮井内,与观测的验潮仪在同一环境下使用。

在设备工作台上合适位置或上方屋顶处安装一定滑轮。定滑轮轴承应保持水平稳固,定滑轮垂直安装,两侧缝隙不易过大,保证定滑轮转动灵敏平稳,轮边应有平整的凹槽以防止井内水尺滑出(图6),井内水尺起点与平衡重锤连接,终点与浮子连接。

图6 井内水尺样式

若井内水尺长度为L米、潮高基准面到读数指针高程为hn,则

其中:d为定滑轮顶端至读数指针高程。

8.3 确定水尺零点

根据验潮站潮高基准面到读数指针高程hn,以井内水尺浮子吃水线为起点在井内水尺上量取距离hn处作为标志点,此标志点位置,也就是井内水尺零点位置。为观测、读数方便,可适当调整井内水尺终点和浮子的连接,使井内水尺零点位置正好处在井内水尺米级的整数位上。如图7所示,井内水尺零点距离读数指针高程位置标志的读数即为当时潮位,即ht=ha-hb。

图7 井内水尺高程关系

其中:ht为当时潮位;ha为读数指针在井内水尺上的读数值;hb为水尺零点位置与零刻度线的差值,是一常数。

在确定水尺零点位置的井内水尺上,井内水尺的零点位置,也可以说是潮高基准面的平移,只不过是由静态基准面变成了动态基准面,海面位置由动态变成了静态。井内水尺读数有两个作用:一是验证验潮仪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二是通过和井外水尺进行同步比测,来验证验潮井内和井外潮位数据是否一致,即验潮井的随潮性是否良好。

8.4 临时潮位观测的潮高基准面确定

若没有条件设置井内水尺的临时潮位观测,那么可以在验潮井上方或井边选一固定、平稳的标志点(此点可以当做校核水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其高程为H,用专用皮尺测量此点与当时海面的距离为B,同时记录验潮仪显示的数值为B′,结合当地的最大潮差,调整验潮仪的观测数据B′,尽量调整到在最低潮时验潮仪的观测数据是正值。反复测量调整几次,使标志点与当时海面的距离加上观测的潮位值能够稳定,数据接近一致。

则临时潮位观测的潮高基准面高程就是:H-B-B′。

9 结束语

潮位数据可由多种基准面观测输出,各测算高程基准面应长期稳定不变。在实际工作中,观测数据易受水准测量、高程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因素影响。高程点的变动、井内水尺的伸缩变化、验潮仪机械摩擦、平衡系统的失衡、验潮井内淤积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观测数据,因此应根据《海滨观测规范》,按水准测量要求,定期对潮位各测算基准面进行复测、计算验证,使获取的潮位数据,真正具有准确性、连续性和代表性。

摘要:文章根据《海滨观测规范》潮汐观测相关规定、观测方法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潮汐观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高程引测过程、水尺安装方法和测量要求、潮位测算基准面的设定和推算,以及各测算基准面相互之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验潮井,水准点,水准测量,井外水尺,井内水尺,读数指针,潮高基准面

参考文献

[1]GB/T14914-2006海滨观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GB/T 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GB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DPBUS时序及其设定方法 篇9

关键词:DPBUS,同步时序,异步时序

1 概述

DPBUS在数字化控制系统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时序在主站访问从站进行数据通讯中, 对数据的传输效率、速度和传输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对通讯数量大、结构复杂的主从站通讯尤为重要。

1.1 DPBUS程序相关参数和名称说明

链路:在二进制的基础上识别报文机制, 将二进制表示的信息转变为可在实际线路传输的物理状态。

链表:用于C语言中动态存储分配, 链表是由一连串的结点组成, 其中每个结点都包含指向链中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最后一个结点是空字节。在DPBUS中采用链表的方式是因为在需要存储数据项时采用数组方式, 链表可以代替数组更加灵活地分配数据, 方便插入和删除数据。

Dpbus.h头文件中, 定义了两个关键变量:Logic Addr (不连续的物理地址) , Phy Addr (逻辑地址) 。

时序:数据传输过程中, 主站的通信数据按照某种周期访问从站 (S1, S2, S3……, Sn) , 每个从站之间的周期可以相同或不同。

1.2 时序规则

(1) 时序时间由波特率和数据大小共同决定。 (2) 时序分为两种:同步时序和异步时序。 (3) 每一个从站都可以设置时序。

2 同步时序的设定

2.1 同步时序的定义

在数据通信中, 每一个从站访问周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从站时序的分配方式叫做同步时序。为方便说明, 举例10个从站:S1, S2, S3……, S10。每个从站的周期相同T0=T1=T2···=T10。

2.2 从站时序与数据链表分配方式

在Dpbus.h头文件中, 有两个寻址结构体:dp_dataelement2, dp_dataement3。两个结构体中各有物理地址logic Addr, 分别用于回复相关程序和执行程序中的地址选择。

举例:假设有10个从站地址访问DPBUS总线, 每个从站的访问时间为T0=T1=T2···=T10, 每个从站的访问周期T在pco Failover.c中设定, 设定函数为getplc Maxperiod。

在同步时序下, 将10个从站分别写入10个物理地址logic Addr中, 即有A0、A1……A9, 10个物理地址。程序按顺序寻找物理地址, 当A0写入了从站地址1则将A0寻找到逻辑地址S0, 以此类推A9指针放入S9中。当A0、A1有从站地址分别放入S0、S1后, 在A2、A3无从站地址写入的情况下, A4物理地址有从站5的地址写入, 则将A4指针放入S2中。如图2所示。

DPBUS程序是以S0、S1……S9为执行链表, 如图2所示。每个结点之间时序为T0=T1=T2……=T10, 在程序中以链表方式对从站信息排序、插入和删除。每个从站之间时序就是链表的时序。

因此在同步时序下, 从站的时序分配方式是按照每个从站的访问周期, 按照相同时间分配。

3 异步时序的设定

3.1 异步时序的定义

异步时序是指在数据通信中, 每个从站的访问 (数据交换) 周期不相同的情况下, 从站数据通信的时间方式。

在DPBUS程序中首先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将物理地址放入逻辑地址。为方便举例, 仍然假设有10个从站, S1、S2、S3……S10。在每个从站都有不同的访问周期分别为Ts0、Ts1……Ts9。其中假设对应时间为, Ts1=8ms, Ts2=8ms, Ts3=3ms=Ts4, Ts5=48ms, Ts6=48ms, Ts7=48ms, Ts8=8ms, Ts10=24ms。

在系统中, 每一个从站的访问间隔是由系统波特率和硬件条件确定的, 一般从站的访问间隔Δ=1ms, 为方便说明假设Δ=1ms。

3.2 不间断从站处理方式下时序分配方式

原则:从站访问时序间隔数除以每个从站的访问周期, 检查结果是否有余数, 在计算后对从站时序间隔清0。

以第12个从站访问周期开头为例。

如果在第12个Δ周期下 (即SΔ=12) 时开始, 有S3从站的周期Ts3=3计算除法后没有余数, 即12/4=3, 则在该从站访问时间上对S3进行处理。又因为Ts4=3, 所以下一个从站访问时序间隔上 (即SΔ=13) 对S4处理。接下来, 在下一个从站访问时序间隔上 (SΔ=14) , 没有TS=3的对应从站, 也没有能够整除14的从站周期, 此时为空置状态不做处理。一直到SΔ=15时, 会出现15/3能整除的情况, 此时Ts3和Ts4对应周期的从站, 处理S3和S4。如图所示在SΔ=15位置处理S3从站。

在SΔ=16位置, 因为有16除以8=2, Ts=8的时序可以做处理, 但是在SΔ=16处没有处理S1从站继续处理S4从站。而在SΔ=17位置, 在没有Ts=3的对应从站, 也没有能够整除17的从站周期情况下, 没有进入空置状态, 反而在SΔ=17处理S1从站。另外在时间间隔SΔ=24时候, 会出现TS=3和TS=8都能整除的重叠情况。

出现以上情况在处理办法中都采用了间隔处理方法。在选择从站时序的某个TS时, 因为优先级的关系会有间断的情况发生, 此时必须根据优先级采取间断从站处理方法。

3.3 间断从站处理方式下从站的时序分配

原则:从站访问时间间隔数/每个从站的访问周期, 检查结果是否有余数, 在计算后对从站时序间隔清0。间断从站处理方式的时序分配与不间断的时序分配是同步的关系。

优先级原则:DPBUS程序按照S1、S2……S10的顺序扫描一遍, 在S1扫描时得到Ts0=8, 此时将S1逻辑地址放入第一行中, 如表1所示。在扫到S2时, Ts1=8, 此时将S2逻辑地址放入第一行中如表2所示。在扫描S3时, Ts2=3ms, 因为3<8, 因此Ts=3的周期更少。以周期少的从站作为优先级, 此时将S3放入第一行, S0和S1往下移动, 成为第二行, 以此类推, 最终完成从站访问时间周期的链表库, 如图表3所示。在每个从站地址表格中, 当选中该从站时, 状态标识位置1, 在下一个Δ周期访问前, 将状态标志位清0, 便于下次访问。

表格在程序中是以链表的方式存储的, 在updatecirele Ref Flag函数做链表处理。每个从站的访问周期在logic文件pco Failover.c中设定, 设定函数为getplc Maxperiod。以第1个从站访问周期下开头为例。

在第1个到第2个Δ周期下, 没有能够整除从站周期, 在第三个Δ周期下 (SΔ=3) 时, Ts3=Ts4=3ms可以整除, 即3/3=1, Ts=3对应S3和S4从站周期。按照上面的方法, 有SΔ=3时处理S3, SΔ=4时处理S4, SΔ=5为空置状态。直到SΔ=6时, 有6/3=2, 再次出现可以整除的情况, 此时SΔ=6处理S3, SΔ=7处理S4。在SΔ=8时, 有Ts1=Ts2=Ts8=8ms, 因此在SΔ=8处理S1, 在SΔ=9时, 再次出现Ts3=Ts4=3ms可以整除, 即3/3=1。根据优先级的原则, 在Ts=3的优先级大于Ts=8的优先级, 则在SΔ=9时处理S3不处理S2, 以此类推, SΔ=10处理S4从站地址。

在SΔ=11时, 虽然没有Ts=3或者Ts=8的对应从站, 也没有能够整除11的从站周期, 但是在该时序下不能空置, 因为之前出现了间断的情况, S1, S2, S8在Ts=8的周期下没有完成处理, 此时SΔ=11处理S2。接下来, 在SΔ=12时, 再次出现间断情况, SΔ=13处理S3, SΔ=14处理S4, 在SΔ=14时, 不处于控制状态处理S8, 以下类推。在SΔ=16时, Ts=8都可以被16整除, 但是此时, 由于在SΔ=15时, 处理了S3, 因此在SΔ=16时, 不能处理S1只能处理S4。SΔ=17时, 不空置状态, 在SΔ=17处理S1。

在SΔ=24时, 因为Ts=3和Ts=8都可以整除3, 根据优先级的原则, 在SΔ=24时处理S3, 在SΔ=25时处理S4, 在SΔ=26时不空置状态, 处理S1。

3.4 时序算法的总结与原则

在间断从站处理方式下, 可以发现S4的处理时序SΔ=4, 7, 10….。S3的处理时序SΔ=3, 6, 9, 12…。S0的时序处理时序SΔ=8, 17…等。S3和S3时序间隔周期为3, S1时序的间隔周期为9。

在SΔ=50 (因为从站的最大周期Ts=48) 的范围内, 可以全部寻址所有从站逻辑地址, 为了防止出现时序时间不能在规定的SΔ范围内完成寻址, 在分配每个从站的访问周期时采用以下原则:1从站访问时间之和+预留时间C<1△。

在例子中, 有2×13+3×18+3×124+2×150<1000, 符合时序分配的原则。预留时间是指用于紧急状态处理, 或者在访问中需求的多余时间。通过将预留计算进从站访问时序保证了从站时序的可靠性。

3.5 时序算法的特殊情况处理原则

在DPBUS执行过程中, 难免出现特殊情况, 比如热插拔, 紧急中断等情况。在从站寻址时, 会出现时序没有分配完成的情况, 在这一情况下, 必须计算出剩下没分配时序的地址所需时间, 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正常通信。另外, 为保证紧急通信, 以及保证其他从站访问有充裕的轮训时间, 可以将多余的从站时间利用到从站轮训中, 平均分配给每个从站保证从站的访问周期时间。采取以下公式:

1Δ-1T (总时序倒数-分配的从站访问时间倒数) s (从站访问之后) =平均值ava Period

这样可以将多余的时序平均值分配给没有完成的从站, 或者分配给每一个从站上, 在DPbus Dlc.c中defauit Slave ADD/Del函数中做相应处理。

4 小结

上一篇:科学理性采购下一篇: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