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

2024-07-19

科学中心(共12篇)

科学中心 篇1

被设计为北欧最先进的科学中心之一的灵感科学中心,是“让知识成为奥斯特福德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优势”这一雄心勃勃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建筑也因此被打造为融合先进的环境、能源和健康理念的交流平台。设计曾开放国际建筑竞赛一等奖。

建筑内部计划囊括70个交互式展示空间和工作坊以及北欧设施最先进的天文馆,预计每年吸引并接待10万名学校和家庭的参观者,并长期为当地学生提供每年4万个免费参观的名额。

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

为了提供新的空间用于了解并支持“可持续是提升生活与环境质量的机会之窗”这一理念,灵感科学中心将交流融于建筑,形成一个振奋人心的整体。因此,该中心被设计成一个与自然环境和使用者亲密接触的被动式建筑,玻璃幕墙包裹的两翼从中心的环形中庭延伸出来,为建筑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心脏”。

为了促进人们对环境、能源、健康的关注,灵感科学中心被设计为拥有清晰叙事结构、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三折的建筑体量象征着自然的周而复始和螺旋上升,结合技术的周期性发展,表现为具有宇宙力量的基本形式。设计目标也因此被设定为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筑,通过将多种活动归结于某一鲜明概念的方式使建筑本身成为灵感科学中心的个性品牌。

一个独特的筹款过程

灵感科学中心也是展示公共部门和商界为加强青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如何走到一起并共同集资的难得案例。因此这座建筑成为价值2 850万挪威克朗的科学中心品牌化及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重要形象。挪威政府为该中心已提供500万挪威克朗的资助,商界提供了700万挪威克朗资助。

此外,科学中心还收到国有机构—挪威水资源和能源局提供的政府补贴。该机构旨在推动挪威建筑部门环境友好型能源消耗的再分配。正如挪威贸易及工业部部长Trond Giske所说,18个城市如此难得地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同时商界筹集了远超于一般建筑项目的资金,这样的现象是不寻常的。

Inspiria Science Centre is designed as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science centre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is part of a long-term plan to make knowledge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 of theØstfold Regio n in Norway.This ambitious plan is reflected in the architectural aspiration,as the trifold form is designed as a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merging the environment energy and health.

The i nterior pro gram i nclude s 70 i nteractiv e e x h i b i t i o n s,w o r k s h o p s a n d t h e m o s t a d v a n c e d planetarium in Northern Europe and Inspiria Science C e ntr e i s e x p e c t e d to attr a c t mo r e t h a n 100,000visitors every year,mainly school trips,families and tourists.Long-term plans to include the community will be addressed by annually offering over 40,000students of the area a free trip to visit the venue.

A Vibrant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Inspiria Science Centre combines communication and architecture into an inspiring and eventful whole,in order to provide new spaces for learning and supports the idea of sustainability as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Inspiria Science Centre is thus designed as a passive house in close contact with both nature and the users,as glass e nclosed wings extend from the focal circular atrium creating a dynamic heart to the building.

By merg i ng the ar c hite c ture a nd the s c i e n c e centre’s focus on the environment,energy and health Inspiria Science Centre is designed as a vibrant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with a clear narrative.The narrative permeates the building design,as the trifold form symbolises nature’s cyclical repetitio ns and spiral forms,which blend with the technology cycle expressed in the universal power of the circular basic form.The goal has thus been to create a striking building,which in itself constitutes an identity-laden branding of Inspiria Science Centre by unit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science centre into a single concept.

A Unique Fundraising Process

Furthermore,Inspiria Science Centre is a unique example of how the public sector and the business commu nity c an come to gether and raise fu nds to e nh a n c e yo u ng peo ple's i ntere st i n s c i e n c e.The architecture has thus been a significant icon in the branding and fundraising process of the€28.5 million science centre.For example,the science centre has been granted€5 million in subvention from the Norwegian Government and€7 million in subvention from the business community.

Besides,the science centre has received subsidies from the government-owned corporation Enova that promote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redistribu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Norwegian construction sector.As Trond Giske,the Norwegian Minister of Trade and Industry,has stated,it is also quite unique that 18 municipalities have gathered so significantly and e ngaged themselves i n the pro je ct,while the business community has granted far more funds than in usu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灵感科学中心

建设地点:挪威萨尔普斯堡附近,Gr lum

业主:Borg Næring og Eiendom A/S

设计单位:AART architects A/S

设计时间:2007年

建成时间:2011年

建筑面积:6 500m2

景观设计:AART architects A/S

室内设计:AART architects A/S

体验设计:Expology

工程师:Cowi A/S

电子工程:Yit A/S

HWS工程:Multiconsult

建筑成本:2 850万挪威克朗

图纸版权:AART architects A/S

摄影:Adam M rk

科学中心 篇2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都在期待着。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的`确,这个科技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太美丽了。经陈导游的讲解,这座科技馆从远处看就像一架准备出发的航空母舰,从高空往下看就像是一朵盛开的木棉花。它屹立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叫小谷围岛。广州科技馆历经了五年,零一年的时候建立,九月份对外开放,它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地点。那天,有很多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观。而且还有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百名院士专家广州行”启动仪式。上午11:00左右在广东科学中心主广场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亚运,创新广州”。

12:00左右,我们在负一楼用餐,之后,就自由参观科技馆。首先,我们来到了名叫“破解头发的秘密”的头发馆,里面展示着各种不同的发型,也许这些发型在我们眼中觉得很奇怪,或者是不好看,但它是一种艺术,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啊,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感。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馆。这个馆很大,大多数是生物知识。在那里,我陶醉于其中,从快乐中学到知识,从游戏中锻炼了胆量。然后,我们又去了航天馆,那里模仿月球表面的地板,还有月球上漂亮景象的壁画,令人感觉到就像在太空上一样,馆内展示着航天知识,还有一座航天服的模型,我们可以站到里面照相,真是有趣极了。我们又去参观了智能交通和电子信息馆,里面展示了电脑的安装过程、汽车的结构以及未来城市的交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真是太厉害了,让人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说不定将来也可以发明出更高科技的东西呢!我们继续参观来到了“儿童天地”,虽然这些都很幼稚,但它们令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真令人难忘啊!可惜我们现在再也不是儿童了,那快乐的时光早已变成了脑海里的回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一切的时光啊!然后,我们来到了家庭数码馆。在里面,有所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数码用品的来历及介绍。让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由于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只绕了“科技亚运成果展”一周就集合了。我们简略地了解了这个成果展,它表现了一个绿色亚运,科技亚运的主题。

科学中心 篇3

奉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工商联工作会议,将此次会议主题定为“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推进大会”。中共奉贤区委书记时光辉、区委副书记、区长庄少勤、奉贤区人大主任陆兴祥、奉贤区政协主席陈洪凡,以及奉贤区有关部委办局、人民团体主要领导、各镇(开发区)党政领导、分管领导、经济服务部门负责人、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奉金融机构、各基层商会会员以及企业家代表800多人参加大会。

会上,中共奉贤区委常委、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包蓓英、奉贤区政府副区长吴召忠分别就奉贤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聯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作说明。奉贤温州商会会长陈余义、上海南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东、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金琪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奉贤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萍代表工商联宣读了《凝聚智慧力量,加快转型发展》致全区民营企业家的倡议书,号召奉贤民营企业家要“同心同行,振奋精神求跨越;创新进取,激流勇进谋转型;增强责任,义利兼顾促和谐”,为把奉贤打造成为长三角民营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贡献才智。

会上,中共奉贤区委书记时光辉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奉贤区工商联、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团结拼搏,逆势而上,保持奉贤经济平稳、健康、较快保持;二要抓住机遇,凝心聚力,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三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在7月31日举行的“闸北区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上,中共闸北区委书记方惠萍、区人大主任杨惠德等闸北区领导出席会议,闸北区级机关各部门、各街道(镇)、各人民团体、区管各重点企业党政领导、闸北区部分上规模非公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共闸北区委书记方惠萍在会上充分肯定了闸北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闸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她谈到,工商联是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闸北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要求工商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团结是根本目标、教育是重要职责、引导是基本方法、服务是感情纽带”,牢牢把握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的有机统一,切实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努力做到在提升非公经济、促进区域发展上有新作为、在广泛凝心聚力、调动积极因素上有新作为、在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作为、在强化履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上有新作为等“四个有新作为”。

在出席奉贤、闸北两区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中,市工商联主席王志雄分别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奉贤、闸北等区县党委、政府对工商联工作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他谈到,目前有部分区县非公经济的税收额和安置就业在全区域的占比已超过五成,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很大,这是有关区区县党委、政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果。

浅谈科学中心的科学素质教育特色 篇4

1 科学素质的涵义

科学素质的涵义,根据不同国家或机构自身的特点和目标,有不同的提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1989年美国科促会(AAAS)提出2061计划,其中科学素质的定义是“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素质解释为:“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印度把科学素质解释为“全民最低限度的科学”,指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某种最低限度的、基本的科学(或技术)知识,以及对科学方法有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性的熟悉和理解。

在2006年由国务院颁布的《纲要》中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素质定义:“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可见,不论是西方的发达国家还是东方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科学素质的涵义

概括起来包括了3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2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以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2.1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2003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1.98%,即每千人中只有l9.8个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根据美国1985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公民当年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5%,到了1990年已经达到6.9%。欧共体1992年的科学素质比例为5%,而日本1991年的比例为3%,均远远超过我国2003年的科学素质水平。

2003年的调查数据还显示我国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水平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区域上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1%,而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0.7%。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公民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0%,而西部地区则只有1.5%。如此低和不平衡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相差甚远。

2.2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首先,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公民的生存和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带动着社会日趋发展,公民的生活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已密切相关。公民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就必须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指导下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积极提高实际解决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不仅是公民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次,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而且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使公民更自觉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从而有利于公民参与国家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社会民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科学中心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上的特色

科学中心是新型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科学中心重视反映前沿和重大领域的科技发展,捕捉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有机地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融合在一起,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上发挥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走出了具有自我特色的新路子。

3.1 以全民为目标受众,吸引不同年龄段和特点的公民走入科学,让科学普及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我国所实施《纲要》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其内涵就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科学中心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上正是以全民科普为目标,不局限于受众的年龄和知识背景等主观因素,使科学素质教育真正普及到每一个公民。

青少年作为《纲要》的重点对象人群之一,是科学中心最为关注的目标受众群体。通过校外科普游、科学探索之旅、夏令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形式,科学中心为广大的大中小学生提供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学习。而其他年龄层次的受众、如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群体和已退休的老年人群体,和特殊群体、如贫困弱势群体和残障群体,都可以在科学中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使在科学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个个有机会,把科学知识传播到社会的每个阶层。

同时,科学中心利用自身的科普资源优势,在把公民请到中心内进行科学传播的基础上,更主动地带着机器人表演和科学小实验等精彩的科普活动走入社会,来到学校、街道、社区甚至是山区,使科学素质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3.2 根据人类认知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样且有效的展教形式使不同层次的知识得到正确的理解,有利于公民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素质

人类一生不同的生长期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即使在同一个生长期,如青少年期,不同龄段的青少年也有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如何了解学生认知思维的特色和配合其心智发展的水平,制定有效可行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学校教育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和努力的重点方向。

科学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和必要补充,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方法违反青少年的自然生长规律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等弊病,它遵循人类的认知发展顺序去设计展示内容和互动活动,迎合受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在科学素质教育中体现“求同存异”。“求同”是指科学中心对每个受众开展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存异”则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科学中心注重知识的深浅的不同以及受众的认知特点的不同。

对于同类型的知识,科学中心会根据受众的认知模式和学习能力去组织学习内容和体验方式。以汽车的维修知识为例,12岁以下的儿童在卡通风格的“汽车修理间”里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汽车维修工对汽车的主要零部件进行拆卸和组装。整个学习体验的设计不仅符合符合儿童的审美观,而且充分利用儿童爱模仿的特性,使其在充满智能刺激的环境中去主动探索和学习。而成年受众在学习汽车维修知识时则强调知识的全面和严谨,所有的演示内容经高校汽车专业的教授编写审定后由专业汽车制作生产公司拍摄而成,让受众在一辆真实的两厢轿车上学习汽车日常使用保养的小窍门和维修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目的。

对于不同的知识,科学中心会充分根据其特点,选取合适的展示角度和形式,使受众在最有效和易于接受的程度上进行体验和学习。例如,对于深奥干涩、不为公众所熟知的科学原理、如密立根油滴实验,会采用复原科学家实验的过程以及配合现代先进的技术模拟分析等手段,使其蕴含的知识深入浅出,经典重现;而对于公众较为熟悉的科学原理、如自由落体定律,则从多个角度或多个层次上对固化的知识进行挖掘,使其蕴含的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能被更深入地理性理解。对于高端的科学技术,如仿人机器人技术,采用“平易近人,应用为主”的形式,使受众在了解高科技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激发其对知识探究的欲望;而对于公众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则以“贴近生活、落实科普”为宗旨,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受众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灵活多样的展教形式和不同的展示内容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照本宣科”的缺陷,使受众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够得到正确的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加工后形成知识的理性理解,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3.3 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强调知识原理的运用,使受众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科学素质教育是对消除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现象的有效手段。科学中心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上以培养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并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在社会中能够适应和发展的综合性新型人才为目标。

科学中心在知识的组织上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中学科间的界限,以主题展示突出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育手段上提倡“主动学习”,为受众营造一个知识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其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将已有的知识原理、经验等加以重新组织去解决问题,使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在知识的运用中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比如以“考古”为学习任务,受众在充分考虑问题情境所提供的条件下,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完成各项任务,包括运用在物理课堂上学到的滑轮知识去搭建最有效和最简易的挖掘提升装置、和运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和气候的知识去组织挖掘的行动等。这一系列的任务锻炼了受众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创造力,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受众不仅是一名学习者,更是创新者和研究者。

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科学中心注重培养受众正确地使用科学工具,包括测量工具、数据收集分析工具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等,培养和锻炼受众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使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比如在“汽车设计工作室”的体验中,受众不仅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设计汽车,也可以对绘图工具软件和三维建模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而且,科学中心也注重培养受众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能力和推断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其在解决问题或竞技等互动中学习和锻炼,为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巧妙地在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概括化和系统化,产生知识的类化过程和知识的正迁移,使受众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学普及不能仅是简单地指知识的普及,毕竟每个公民对知识掌握能力水平或要求范围均不同,因此实施科普更重要的是向全体公民普及可以指导个人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蔡元培先生曾指出:“中国科学之落后,不但是知识和技术贫乏,尤其是思想和方法之落后”。由此可见,公民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全民科普的关键。

科学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念及其实现这种价值观念的精神。科学方法是指以科学的态度处理问题所需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两者均不能通过简单的一个原理、一个公式或一个图表就可以掌握。如何使公民对它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实现素质的提高呢?科学中心通过巧妙地在展示体验中运用学习迁移来实现。

科学中心通过再现历史上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场景,重现或模拟经典的实验过程,使受众身临其境地在科学家们的指导下去观察、去思考、去做实验,从中感染科学先驱们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格,体验真理发现过程中的曲折与巧妙。比如,受众站在比萨斜塔前,感受着亚里斯多德的实证精神,象亚里斯多德一样运用观察实验和假说推理的科学方法去对不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进行相同的自由落体运动;受众在法拉第的科学探索精神的鼓舞下,学习科学家逆向思维、实验求证的科学方法,完成一系列磁生电的实验;受众拿着直尺和角度测量尺,运用埃拉托色尼富有创新性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亲自验证地球的周长。受众在一系列的学习体验中对科学的态度和行为不断地概括化和系统化,在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产生促进学习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正迁移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一般性迁移,从内在本质上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

4 结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先生提出“要以科普之

‘水’涨科技之‘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制定和发布实施,就是涨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之水,扬科学精神之帆,行科技创新的大船。”可以说,要涨科普之“水”去润泽我国56个民族12亿人民不仅是我国科普教育工作难度极高的基础任务,而且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科学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去扩大普及面和深入教育点,有效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多元多样的教育手段去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方法,使科普之“水”高涨,切实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摘要: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个人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了解我国公民素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科学中心通过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推行全民科普、促进知识的正确理解、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上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科学素质,科学中心,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非正规教育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N].江苏科技报,2005-10-31.(A03版).

[2]甘海鸥.科技馆事业发展与科普教育作用浅谈[J].科技资讯,2007(27):226-227.

[3]徐善衍.关于科技馆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思考[J].科普研究,2007(总009期):15-20.

[4]刘立.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内涵及理念新探(讨论稿).

[5]张瑶.中小学素质教育与科普场馆关系之初探[C].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156-161.

科学中心志愿者总结 篇5

说实在的,去科学中心的时间虽然不多,但还是很开心的,先感谢下科学中心的各位啦,还有怂恿我去的嘉敏、小梅。毕竟在等待辅修的这段日子里,是你们让我起码能够充实的度过的。真的非常谢谢你们!

闲话不多说,就说说去这段时间的志愿者工作总结吧。

这几天一共去了三个馆:交通馆、实验馆、儿童天地馆。感觉三个馆都已经很好的诠释了他们本身的意义所在:交通馆通过各种模拟游戏及实验告诉人们如何选择最佳路线以及保持最低耗油,体现了绿色生活的原则;实验馆注重将物理学史上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用各种模型模拟出来,通过最真实的现象,把当年科学家们的精神释放出来;儿童天地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给孩子们游玩的场所(个人认为这个场所的设计是一件人性化的最好体现······)。除此之外,我也抽空去逛了另外几个馆,深深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在以及其中蕴含的对新一代孩子们的成长的关注。

孩子时代是最能够引发对科学的兴趣的时代。这时候的孩子们,个个都还在疯狂吸取周围世界的各种信息,有着成人所没有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极大兴趣。但是,由于小孩子自身有一种因为好奇与活跃产生的好动性格,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些东西对他们来说过于难理解的话,就会有一种迷糊的感觉,然后由于搞不明白而产生误会,最后由于误会产生错误,并且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心,也导致他们对学习不再拥有激情,最后失去进取的心。所以,我觉得,科学中心在这方面考虑的很周到,他们设立的项目都是最能够引起兴趣且最具有操作性的仪器,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去操作。不过以我这段时间的经历,我觉得科学中心可能考虑到一个貌似无法解决的东西——有些东西(例如实验)真的是要到一定年龄有一定基础的孩子才能理解(比如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所以呢我觉得要是科学中心能够弄出一种将实验与知识基础一起传输给孩子们的办法的话,会不会更好呢?

志愿者这种职业,老实说,我个人是对这种职业有着某种程度的支持的。因为我是一个崇尚服务的人,我也乐于为其他人服务,所以第一天我是代替其他人去的。记得当时给自己一个去的信念是——我可以省下一顿午饭········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很无语的笑笑,因为我这人的性格就是无语······但是呢,在工作了几天,认识了一些不认识的人以后,我发觉其实志愿者工作很好玩的。因为,在这里,你要面对很多人,也许你会得到他们的微笑,得到他们的赞扬,得到他们的白眼······既然诚心做志愿者,那么,也就要做到无论如何做到最好。我们没有抱怨的理由,我们有接受批评的理由,我们也有接受赞扬的理由,这其实在社会上也是一样的。对一个人认识不深,误解肯定会存在的,最主要是你自己一定要诚心。感谢你,改变了我以前对于志愿者工作的误解,也让我明白当初我为什么不能当上亚运志愿者了——没有服务的心,没有服务的态度,什么都做不好。

对于科学中心的员工,其实我觉得他们很累,也很可爱。虽然说刚开始那天因为个人原因以及自己的心态问题,我对某个员工是不大顺眼的。但是,再后来几天与他们的聊天中,我感觉到,他们的心情与我们是不同的。他们把我们看成是一群要照顾的孩子,因此无论他们说什么,他们都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态对我们说话的。也许由于心情的问题他们有时说话态度不大好,但是归根到底他们还是很关心我们的,经常叫我们要去休息,不要太累,时间很长,慢慢来。谢谢你们,真的很谢谢,我感觉到了你们的关怀,谢谢!我为我不能记下你们的QQ抱歉······

科学中心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造性思维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现今众所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

一、数学课中让学生“说”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了解题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不但能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一,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第二,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的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第三,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问学生:“计算圆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的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他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二、数学课中让学生“想”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第一,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當十”的教学效果。第二,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可以充分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一题多变。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三、数学课中让学生“比”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②联系正误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③联系题型对比。在小学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 篇7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拥有国家级寒区沼气工程示范基地、寒区生物质能源技术中试基地、太阳能技术国际合作实验基地、生物质能源基础实验室、环境工程控制实验室和工程设计部等研究室, 拥有一批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等高中初三级研究人员的梯队式科研队伍。该中心长期从事沼气、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太阳能等领域的研究, 形成了集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发酵工艺学、自动化控制等综合性的专业人才队伍, 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中心研发力量雄厚, 研究领域涵盖农村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和太阳能的大部分领域, 承担并完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部省级重点科技项目30多项, 其中有3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12项, 涉及领域有大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及达标排放处理、太阳能的高效转化利用等, 为在我国寒区乃至全国的清洁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nyfh.has.ac.cn/

科学中心 篇8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简称“2011 计划”) 中获批建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 旨在面向江苏省乃至全国光伏行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需求,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 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 大力推动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支撑光伏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以“满足国家需求、创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突破光伏行业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建立完善的光伏科学与工程持续创新体系与框架, 优化光伏产品结构, 大幅度提升光伏科学与工程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由光伏产品生产大国向光伏产品生产强国的转变, 为实现我国光伏科学与工程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条件和技术支撑。二是以“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为核心, 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瞄准光伏科学与工程国家重大需求和共性技术问题, 集聚江苏省和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国内外光伏行业的拔尖和优秀人才及团队, 创造一流的成果, 培养一流的人才, 营造一流的创新氛围。三是以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改革为重点,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重点推进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体制改革。突破制约光伏科学与工程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障碍, 打破光伏科学与工程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骨干企业间的体制壁垒, 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 通过系统改革, 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经过建设, 力争把“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一体的研发中心;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形成有利于光伏行业协同创新的科技和文化氛围, 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行业创新的战略融合, 支撑江苏省乃至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 从而推动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构建协同创新的目标体系

(一) 科技创新。

围绕光伏科学与工程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光伏材料与电池器件研发部、光伏组件与系统研发部、光伏装备研发部、测试与标准研发部。

(二) 学科发展。

以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为主线, 将材料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机械、信息等学科融合、渗透, 构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三) 人才培养。

根据光伏行业发展需求, 依托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国际人才合作交流计划”、“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构建高职、本科、工程硕士、硕士、博士多层次应用型的光伏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 建立人才订单化培养模式。实施好常州大学承担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四) 队伍建设。

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杰青获得者、长江学者或新世纪人才5~10名、建设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形成4个协同研发团队, 规模达165人, 其中专职岗位80人、流动岗位65人、客座岗位20人。建设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科技创新中心。

(五) 资源整合。

建立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 进行实体化运作。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和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协同创新中心列为创新试点特区, 利用“园区、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成的联合创新体, 设置政策引领、行业需求、科研创新、技术驱动、技术辐射等功能区, 建立一个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的基本依据

(一) 顺天时:光伏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光伏产业是一个世界意义上的新兴产业, 更是中国少数与世界水平保持同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 发展光伏产业是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战略举措。但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面临困境, 其根本原因, 还是在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薄弱。光伏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尤其在事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等方面, 与技术领先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正是当前解决伏产业困境的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二) 乘地利:江苏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光伏产业基础与发展需求。

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是常州市政府顺应江苏省产业发展布局, 为打造光伏优势产业而建设的特区。园区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天合光能为龙头, 集产业上下游、设备、配件和辅料于一体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并被省科技厅确认为江苏省科技产业园。作为园区龙头企业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先行者, 建有“光伏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除此之外, 园区内还有协鑫光伏、创大光伏、华美正大、晶合光伏、宇邦光伏等20多家光伏制造骨干企业, 形成了较完备的垂直光伏产业链, 与天合光能共同构成了未来常州光伏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而常州大学科技园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个园区良好的创新载体、产业化基地、优越的政策条件为“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

(三) 借人和:中心汇聚了一流的光伏科学与工程人才。

中心汇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检测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 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集聚了51名全职人员和88名非全职人员的研发队伍, 其中院士2名, 杰出青年3名, 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 千人计划3名, 中科院百人计划7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名、省333二层次1人、三层次6名、六大人才高峰3名、青蓝计划8名、省双创人才4名、江苏省特聘教授8名。

(四)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与条件。

中心汇聚了国内一流的光伏科学与工程人才队伍、学科群、科研基础, 为中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牵头单位常州大学拥有“材料学“、“化学工艺”和“化工过程机械”3个与光伏科学与工程密切相关的江苏省重点学科, 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江苏省优势学科。此外, 常州大学已经获批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常州大学建有“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特种工程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参与单位有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 都是国内在光伏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具有优势的研究单位, 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与科研平台和高端的研究设备仪器。

四、结语

在教育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 有利于培养高端人才, 有利于在光伏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开发方面取得原创性的国际先进科研成果, 突破光伏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 提升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摘要:光伏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 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聚集度和产能占全国50%以上。“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简称“2011计划”) 中获批建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 是推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 是振兴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特殊需求。

科学中心 篇9

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力量源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安阳市委市政府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 高度关注民意, 切实改善民生, 提交了一份惠及571万人民的民生答卷。

1、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11年度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4, 181, 860人, 参合率99.54%, 为全省最高。

2、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二五”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年累计达到5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低于控制目标1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6.4%, 比规划目标高出26.4个百分点。

3、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战略, 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有新提升。

坚持一手抓中心城市建设, 一手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1年安阳市的城镇化率为40.5%, 比2001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型城镇化, “新”在涵盖农村, 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为农民谋福祉。据统计, 安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共涉及106个乡镇 (街道) 322个新型农村社区, 目前已建成15个, 在建103个, 建成社区面积595.93万平方米, 已腾出土地面积6, 762.55亩, 入住16, 486户, 共投入资金89.27亿元。322个社区共可整合村庄数量1, 605个, 整合人口215万人。322个社区全部建成后, 可容纳人口267万人, 可节约和腾出土地面积33.2万亩。

4、按照“住有所居”的要求,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近年, 安阳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 不断加快建设步伐, 从2007年的1, 877套增加到2012年的22, 851套, 增长率1117%;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0, 776套、公共租赁住房13, 212套、经济适用住房16, 509套;将有62, 081户中低收入家庭约18.6万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5、统筹城乡发展。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 462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 313元。2011年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686元, 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7, 586元, 增长19.3%。《纲要》提出:到202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达到44, 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达到18, 000元。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 并指导社会实践, 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增长方式”无论如何转变, 追求的仍是速度和数量。而“发展方式”的转变, 则对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比GDP增速, 比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减速”, 比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的“增速”。摆脱GDP崇拜, 形成新的“速度观”———从“总量”到“人均”。

2002年安阳市生产总值312.6亿元, 增长11.4%。其中, 一产增加值59.3亿元;二产增加值156.7亿元;三产增加值96.6亿元。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 558亿元, 居全省第5位, 增长12.1%。其中, 一产增加值175.2亿元, 二产增加值982.2亿元;三产增加值400.6亿元。2002~2011年, 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5%, 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6%, 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4%, 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8.7∶29.5,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安阳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 967元上升到2011年的30, 190元。

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经济由资源能源依赖型向循环绿色低碳型转变。按照“突出特色、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循环发展”的原则, 制定了建设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思路, 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转型有机结合起来, 已初步构建起安西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循环型工业体系。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连续12年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集中整治活动, 共淘汰关闭“十五小”企业693家, 停产治理企业108家;关闭120m3以下炼铁高炉243座, 淘汰生铁产能700万吨;消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 700吨, 烟粉尘6, 180吨;关闭水泥机立窑生产线33条, 彻底告别了水泥机立窑时代。同时, 建立了新上项目预审制度, 严把项目审批关, 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将总投资8亿元的35个“两高”项目拒之门外。

强化科技创新, 推进节能减排。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安阳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以项目为载体, 实施了总投资19.7亿元的24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推动主导产业循环式发展, 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梯次利用。如中联公司总投资6.1亿元, 新上日产5, 000吨熟料生产线, 采用德国先进原料粉磨设备, 配套低温余热发电装置, 年产熟料150万吨、水泥260万吨, 年利用粉煤灰13.8万吨、煤矸石5.2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利税1.7亿元, 创造了“员工减少2/3, 产量提高10倍”的奇迹。

安阳的发展之变, 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 折射出的正是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巨变。

三、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长足发展

1、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共建生态文明是“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 河南省已正式启动生态省建设, 力争通过20年的努力, 在全省建立高效低耗低排放的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安全体系、支撑生态文明的社会体系。“十一五”期间安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先后开展了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 使全市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环境质量状况呈现稳中趋好、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2、环境既是资源也是生产力。

2003年以来, 安阳市着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等重大农村生态工程建设, 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相继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3.16%, 绿化覆盖率达38.22%, 人均公园绿地达9.3平方米, 形成了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 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以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为景点, 以城市防护林带、河渠绿地为屏障, 具有安阳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安阳大力提升绿化总量, 建设便民实用的城市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 推进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使城市绿化的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提升市民的“绿色幸福感”。安阳将围村林工程、环城防护林工程、荒山绿化工程、生态廊道工程作为生态林业建设的四大重点工程, 要让绿色覆盖安阳大地。下一步, 安阳市将着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更高层次, 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 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 其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提升, 更加注重生物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 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加注重城市生活品质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造更优生活环境、发展更美生态环境, 造福安阳百姓, 这正是安阳市委市政常抓不懈的动力, 落实推进城乡生态发展政策, 给安阳百姓最洁净的空气。2011年, 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17天, 达标率为86.8%。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市区地下水整体状况良好。省控地表水出境断面达标率100%, 市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54.7% (不含滑县) 。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为83.6%, 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2011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45%、0.61%。

发展的成就并不等于简单的数字罗列, 然而透过这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据, 看到的是安阳市经济运行质量的全面提升, 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合理, 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 既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 更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笑东.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J].安阳日报, 2012.5.25.

科学中心 篇10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胡适与梅贻琦是台湾科技界两大领军人物,共同主持岛内科学发展策略。由于他们二人私交至笃,在台湾科技事业初创时期,无论筹划、协调、实施、检讨、改进等有关事宜,始终互相尊重,使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960年以后,梅贻琦身体常感不适,先后数次住院疗养。1961年3月辞去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一职,由黄季陆接任,但仍兼任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委员。

1962年2月24日,胡适以台湾中研院院长身份主持第五次院士会议。会毕,下午6时在中研院内蔡元培馆为招待院士举行酒会,当他致词并谈到科学生根的问题时,突然心脏病发作,随即倒地去世。3个月后,梅贻琦病逝新竹清华大学任所。自此,创设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付出心力最多的胡、梅二位先后作古。

1962年5月26日,王世杰继任台湾中研院院长,同时兼任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主席(任期1962年4月—1967年8月)。除继续推动并逐渐扩大前述初期各项已具规模的工作外,为因应业务实际需要,于同年10月22日呈奉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颁布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组织规程。其中规定主席、副主席改称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有关职掌及委员会议暨各专门委员会议组织之人选,均照往例办理。执行秘书仍由徐可嫖担任,其他专职工作人员增为15人,但未分科室,悉由执行秘书指挥监督。办公地址迁至台北市罗斯福路二段3号。两年后,再迁至台北市宁波西街87号。

王世杰掌管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期间,最大改革是将以往对岛内科技人员发放的“研究补助费”改为“国家长期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简称“科发基金”),资助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公立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而是扩大至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及民间研究机构,资助类别和金额也有所调整。1963年10月,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执委会第90次会议通过《“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基金”支付办法》,规定用于补助为学术机关的款项及行政经费,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均照此项办法支付。

次年2月19日,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国家长期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管理支用办法》,将此列为特种基金,指定由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保管,依照年度工作计划及分配预算,报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由台湾“金库”拨付使用。

当时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的经费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台当局提供的“长期发展科学计划经费”预算,二是台当局从1961年起公营事业净盈余中提成拨充的“科发基金”,三是美援科教经费,四是各种教育文化基金的捐助。

《“国家”长期发展科学计划纲领》只载明“国家发展科学专款”分5年筹齐,第一年定为2000万元新台币和20万美元,并没有明白指出总数多少,来源为何。因为该纲领原定从1959年1月起实施,所以那年先由台当局列入追加预算250万元新台币,作为半年的经费;自1960年到1953年,每年各列500万元新台币。这笔经费在预算上称为“长期发展科学计划经费”,是附在“教育部”经管的经费项下。到1953年为止,共计新台币2250万元。

从1961年起,台当局决定从公营事业净盈余里每年拨出一定比例,充作发展科技研究的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协商,建议第一年拨出3%,第二年提4%,第三年以后提5%。1961年列入预算新台币1200万元,1962年列入预算新台币2070万元,1963年列入预算新台币1850万元,作为“科发基金”。虽称基金,实系专款,不受只动用利息、不动用基金的限制。到1963年,共计有新台币5120万元。

美援经费分美元和台币两部分,美元部分由美国提供,台币部分则由美方与台当局共同筹建的基金,双方协商分配。到1963年,共计提供119.46万美元和10,329.万元新台币,列在整个“教育美援”里的“科学教育计划”项下。“科学教育计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称为“教育经费”,B部分称为“研究经费”,与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有关的仅限于这B部分。每年两部分经费的划分,先由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与美国国际合作总署驻台美援公署洽议,然后通知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转告各学术研究机构做计划申请,经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后还要经过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美援运用委员会”(简称“美援会”)及美国国际合作总署驻台美援公署往返磋商。美方的援助也有若干原则,所以有时常有删削,而且分配的数额与实际支付也有出入。尤其是购置图书设备的款项,有的买不到,有的超过原来估计。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只是分配,并不经手款项,款项的拨付由“美援会”办理。

资料来源:1963年《“长科会”年报》

美援的“科学教育计划”原定为6年,到1964年为止。此后美国制定新的援外法案,援款项目发生变更。过去台湾所得的美援大部分为赠款,以后除技术合作需要的极少数款项仍为赠款外,其余都是贷款,所以1963年教育方面的赠与性款项只有8.5万美元。

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所得教育文化基金的捐助共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捐款,二是亚洲协会的捐款,都指定作为设立研究讲座教授之用。

自1959年2月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成立以来,“国家长期发展科学计划”推行4年半的时间,全部的经费绝大部分都用在增加改善各学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设备,包括研究经费、学术刊物及学人住宅等,约占全数的80%,其余几项的用途只约占20%,用于研究补助费、研究讲座教授和讲座助理人员部分总数合起来,不到1 3%,用于科技人员赴海外进修的不到7%。

得到研究补助费的学人,第一人,第一年240余人,第二年近400人,第三年为530余人,第四年为550余人;设立研究讲座教授总计85人。由于得到研究补助,使他们从此能安心从事研究工作,改善了生活状况,让青年人可以接受培训,也使这几年来台湾的学术水准不再降低,令岛内科研事业在艰难中得以缓慢起步。

资料来源:1963年《“长科会”年报》

成立科学研究中心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为配合岛内建设需要,集中人力财力,推动计划目标,自1966年起,以专题研究计划方式,鼓励各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短期、中期的科学研究,以及以校际科学研究或以跨学科整合研究方式,扩大研究领域,强化研究效果。所需科研经费,如人事费、图书费、仪器设备费、材料消耗费等,均可依该计划实际需要列具清单申请,由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利用“科发基金”予以补助。此外,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还逐渐建立起一套审核机制,除在执行期间对其工作进度进行追踪管制外,并做定期实地查证辅导;当计划执行完成后,尚须进行研究成果评估,以检讨该项计划在学术研究上的效益。

这一时期,由于岛内大学及研究机构设施简陋,水平很低、待遇又差,能够提供的研究职位也极少,许多台湾毕业后的年轻人纷纷赴海外留学进修,学成之后大多久留不归,形成极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因此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在1964年第11次全体委员大会上专门商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与对外经济合作主管部门商洽,请其从“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基金”中分4年拨出1亿元台币,另由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配合2500万元,用来协助改善岛内可供继续研究的环境。最终,依据1964年台美科学合作会议得出的共识,于1965年1月制订“培植科学人才四年计划”,并制订《科学研究中心计划小组工作纲要》,决定用这笔钱筹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工程5个研究中心,各选定一个大学作为主办机构,一至两个大学为合办机构,分别选出研究重点,给予经费上支持,集中力量充实研究仪器和设备,以加强岛内科学基础研究,培植高级科研人才,以相关学门进行校际合作方式推动高深学术研究,以满足台湾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根据章程,各研究中心均设有审议委员会,负责预算分配、研究计划审查、推荐赴海外进修人员、遴选研究人员、策划研究目标与研究培训等。

其中,数学研究中心选在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和中研院作为合办机构,研究重点大致分为代数、几何、分析数学、应用数学四大类,主要是鼓励优秀青年钻研数学,充实师资,加强设备。物理研究中心选在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和中研院作为合办机构,负责推动基本物理及应用物理研究及培育物理科学人才,以尖端性学术研究为主,应用项目为辅。化学研究中心选在台湾大学,中研院为合办机构,重点在于改善研究环境,加强研究人才培训,从事天然资源利用及有机药物合成等研究工作。生物研究中心选在中研院,台湾大学为合办机构,注重推动基础生物科学研究,改善研究环境,充实图书及研究设备,延揽研究人员及师资,培育优秀年轻研究人才,延聘访问教授到台湾,举办新科技研讨会及研习会等。工程研究中心选在成功大学,台湾大学和新竹交通大学为合办机构,主要任务为加强工程科学教学,以培养高级工程科学人才,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以配合台湾经济建设;研究重点包括土木、环境、电机、电子、机械、化学等工程,要求其研究成果能落实到实际应用。

同年10月,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第133次执委会修正通过《科学研究中心组织通则》,明确规定研究中心的主办机构及其合作(协办)机构以及其组织、会议、研究、培训、经费、待遇等有关事项。11月,执委会第136次会议修正通过《设立农业研究中心计划大纲》及《农业研究中心组织规程》,决定与农业振兴主管部门共同设立农业研究中心,以台湾大学为主办机构,中兴大学及台湾省农业试验所为合作机构,合作发展农业科技,培养农业人才,促进农业生产。农业振兴主管部门答应提供1000万元台币,实际仅拨200万元,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补助250万元,用于加强农业试验所水稻馆附属温室的仪器设备及为中兴大学购买电子显微镜一架。

为使发展科学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种研究补助计划的成果能够与岛内外学术机关进行交换,并供各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查阅,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执委会制定《“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出版计划纲要》,规定设立编辑委员会,以办理有关刊印出版事宜。出版项目包括:年报(会务工作进展情形及各项研究专题摘要,每年出版一次),分组研究纪录(分为数理、生物、人文及社会科学,以其研究具有创作性之成果,每半年或每年出版一次),专刊丛书(刊印大型研究报告或有系统的研究成果,不定期出版)。

1966年3月,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执委会还制定《“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研究生奖学金办法》,以公立大学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班研究生作为补助对象,奖学金区分甲乙两种,每人每月补助新台币1600元和1000元。凡接受其补助的研究生,不得再兼任其他工作,以便专心致志接受研究生学位培训。

前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马哲儒曾说过:在正教授月薪只有4000多台币的年代,岛内学者只要投稿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台湾科学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就会给予每月5000元的研究补助,确实发挥了鼓励的作用,也使得一些旅外学者愿意来台湾。人才正是台湾最需要、最欠缺的资源。

王世杰(1891—1981年)

科学中心 篇11

【关键词】科技场馆;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人才;培养

科普人才联系着普通大众与科学、科技,他们能够促进人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是推动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培养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目前已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来建设我国的科普人才队伍。《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对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科学普及状况却不容乐观,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科技场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科技场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对科普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意义

广东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西部,占地面积45.39万平方米,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学习型社会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技馆,它既是广东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又是科技成果与技术产品展示、推广以及学术交流的综合平台。广东科学中心拥有非常丰富的展览、实验、培训教育资源,科普人才是充分发挥以上资源的关键,对于场馆的运行和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广东科学中心要做好科普工作,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首先科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的支撑,科普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利用人才资源的建设和优化,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才能满足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要求。同时科技场馆科普人才科学素质的高低对参观者的科学素质建设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可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当前广东科学中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至今都还没有形成一支科技馆业务专职队伍,这是严重阻碍科技馆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突出问题。当前广东科学中心缺乏高端科普专人才,现有科普人才职业化、专业化不够,缺少一支开发科技馆展品研制的专业队伍,没能及时更新新产品,这些都成为科技馆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例如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来宾到广东科学中心参观或开展讲座、展览等,而真正可以和外籍嘉宾开展沟通交流的工作人员又不多,部分是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无法充分理解某一领域的内容,部分是由于对外语的掌握不够导致无法正常交流,还有一些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的问题,如不够自信、紧张等,而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来开展工作。这不仅造成科技馆日常业务工作水平的低下,影响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无法适应科技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的新形势。

3.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

3.1加强场馆建设,保障科普人才的权益,吸引优秀人才

当前是多媒体和信息化时代,科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且新颖性也比较强,广东科学中心担任着科技传播的重任,就要善于扩展科普的疆域,展示当前的新科技和高科技,因此要不断加强场馆的建设,打造自身特色,提高展览效果以此增加科技场馆的人气和影响力。

完善科技馆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作用,保障科普人才的权益。优化科普人才考核方法,将科普人才工作业绩、工作成果、服务公众等内容作为科普人才工作效果的评估依据,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一步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多样化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奖惩及时得当,这样才能提高科普队伍活力。不断创新科普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建立合适科普人才的职称评审制度,为科普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优秀科普人才不断加入。

3.2推进与高校、传媒企业等的合作、联合培养科技宣传和传播工作者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和高级知识分子,可以成为培养和造就科普人才的重要基地。科技场馆与高校合作,通过创新高校专业学科管理体制,可以构筑科普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与科普相关的专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科技场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可在高校开通科普选修课程或科普讲座,提高学生对科普的兴趣;目前,广东科学中心已经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展示与展项工程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储备综合型科普人才。

传媒企业拥有较大规模的多媒体设施,传媒工作者拥有较高的写作和传播能力,可以做好科技传播的新闻报道,完成科普工作与社会、市民的互动交流,所以广东科学中心同样需要和媒体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科技传播专门人才。

3.3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科普人才综合素质

广东科学中心要避免出现科普人才青黄不接,人才结构失衡等局面,就必须不断优化科普人才的结构,造就高端科普人才和综合性科普人才。我们要加大对科普人才的专项支持力度,用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较强的科普传媒人才。在条件合适的高校、培训机构或科技媒体机构建设多种类型的科普人才教学和培训基地,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此满足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调研针对科普人才的需求和缺乏程度,指导培训人才培养工作的合理布局,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据人才紧缺程度,解决急需人才的培养问题。

3.4 引导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技传播活动

广东科学中心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志愿者参与科普活动的机制,从大学生中组织科普志愿者参加科技馆的解说工作,以此调动志愿者参与科普宣传的热情。可以说广东科学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广东大学城内建设有十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这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在科技场馆参观人流密集期间,通过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场馆的展览和讲解工作,可以改善科技馆工作人员应接不暇等不良局面。科普宣传活动既锻炼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了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又提高了科技场馆科普宣传的服务质量,加强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还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展了志愿者活动等合作项目,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生参与科普传播工作。

【参考文献】

[1]任福君,张义忠.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普研究,2012,01:11-18+66.

[2]陈建霞.建立适应科技馆发展的综合型科普人才队伍[J].东方企业文化,2012,13:73.

[3]郑念.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J].科普研究,2009,04:5-15.

科学中心 篇12

近日,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双聘研究员陈乾旺、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郭振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王海宝副主任医师三课题组合作, 利用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 发展了具有pH响应性的多功能药物载体, 它能够将疏水药物青蒿素输送到肿瘤细胞内, 同时释放出可作为青蒿素抗癌的诱导剂的Fe2+, 从而大大提高了抗癌药效。

博士生陈健制备出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Fe3O4@C/Ag@mSiO2纳米粒子。利用该材料的高比表面积, 实现了高的药物装载量。该纳米粒子药物载体内的Fe3O4核是由很多尺寸小于10纳米的超顺磁Fe3O4纳米晶体组成的, 利用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和肿瘤细胞内溶酶体等酸性微环境, 载体粒子就会在肿瘤细胞内同时释放出青蒿素和Fe2+, Fe2+裂解青蒿素中的过氧桥产生自由基, 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质、DNA、细胞膜, 最终杀死肿瘤细胞。

科研人员用Fe+试剂盒检测HeLa细胞 (亦称实验用增殖表皮癌细胞) 内的Fe2+含量, 发现在和Fe3O4@C/Ag@SiO2纳米粒子一起培养24h后, 细胞内Fe2+含量从0升高到2.765nmol/L。细胞毒性测试显示被Fe3O4@C/Ag@SiO2纳米粒子装载的青蒿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比单独青蒿素的抑制率高, 而且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合成广谱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 (DOX) 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对肿瘤的生长的抑制率相当。

上一篇:抗剪承载能力下一篇:宫角妊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