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心

2024-07-14

中职中心(共12篇)

中职中心 篇1

1心理学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等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些对于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线技术人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目前这方面的培养大多数只是关注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 对于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某些典型人才, 他们政治立场坚定, 思想观点正确、道德品质高尚, 但在心理方面没有达到健康标准。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心理学, 能让我们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中职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1.2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就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 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 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 这有助于我们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把工作做在前头;在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控制和引导其行为,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3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 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透彻的的了解心理活动规律, 进而来指导实践, 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2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所面临的困难

2.1学校缺乏跨专业人才, 欠缺专业指导

2.1.1 双师型人才欠缺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大多只研究本专业, 专业心理学知识比较缺乏, 因而在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

2.1.2技术设备欠缺

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心理学技术和工具未能在我国普及,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把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量化, 并作出科学分析, 影响了心理学的有效运用。

2.2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日益多元化, 教育难度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 中职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也暴露出不少思想上的新问题;其一, 政治意识淡薄, 信仰模糊。其二, 法制观念淡薄, 对社会上出现一些违法现象很漠视。其三, 意志力缺乏, 不能经受打击、挫折。其四, 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现象严重, 性格孤僻、冷傲, 缺乏合作精神。其五, 价值观偏差, 享乐主义严重, 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同学之间攀比风盛行, 爱讲排场、讲高档。其六, 独立自主意识差, 依赖性越来越强, 一接触现实生活往往束手无策。

3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心理学

3.1因人施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 无论是知识的传授, 还是品德情操的陶冶, 最忌”公式化”、”一刀切”。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 其原因之一也往往就在于此。常言说, 育人要“因材施教”, 做思想工作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心理学角度看, 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心理的个别差异”, 即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不能忽视人的个性, 采用强输的方法。

3.2因势利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见的学生心理现象主要有: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扬和批评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详尽地介绍了这些心理现象的特点、形成及规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如果能掌握相关心理学的理论, 就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对待这些心理现象, 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法, 实现教育目标。

3.3持之以恒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思想, 人实现转变的过程是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互为消长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 人总有某种惰性, 很容易被多次重复的说法和做法牵着鼻子走。重复和暗示次数多了, 时间长了, 就会形成一种自我意识, 就会具备一种改变自己的魔力。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转变的, 人的思想也会被潜移默化。

3.4擅用人格魅力

实践证明, 教师拥有人格魅力, 能够对被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 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要加强自我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做到襟怀坦白、诚实正直,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摘要:近年来, 中等职业学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飞跃发展, 教育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总的来看,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状况没得到根本的转变。如何扭转这一状况, 让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实效, 即从重视心理学这一视角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参考文献

[1]胡凯.试论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 2003, (4) :47-50.

[2]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中职中心 篇2

工作总结

2010年县教育局开始下达给我校的中职招生任务是10人,后来追加14人,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我校狠抓中职招生宣传工作,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中职招生任务。在2010年招生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中职招生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从四个“一”入手:即“做好一长,抓住一短,一个目标,一体作战。”具体做法是:

一、“做好一长”,即是做好一个长期而又广泛的宣传工作。平日里,我们把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实不可取。我校自始至终都把职业教育的宣传和示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求两个戴帽初中点的各任课老师时刻以“育才”为己任,既要保守住成绩优异的凤毛麟角,又要关注那些苦苦挣扎在学海中的“苦行僧”们。我们不时地提醒自己:他们是社会劳动中的主力军,是各行各业的后备军。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父母眼中,他们被认为是不争气;在老师眼中,他们被当作是不努力;在社会人眼中,他们被判定为没出息。所以说他们是容易被遗忘的一个群体,是最值得同情、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未来的方向。因此,学校要求班主任抓住时机与他们交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利用个别谈心、座谈、班会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宣传教育;学校还利用校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加强职教宣传,帮助这些同学及其家长解除疑惑顾虑。让他们坚定的选择了上职业高中的这条路。

二、“抓住一短”,是指抓住一个短暂而又忙碌的招生黄金时期。

在理解上,这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中考结束到分数线划定之前的时段,这个阶段亦可称之为“等待阶段”。对于那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来说,他们此时正处在茫然的期待中。和优秀生相比,他们自愧不如;放弃学业,又割舍不下,生怕别人嘲笑,他们在等待中遭受着煎熬之痛。这时,班主任和老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这时,我们学校就会适时的安排我们的老师主动的去找他们和他们的家长,给他们安慰、鼓励和引导。第二阶段是中招阶段。此时,普通高中分数线已陆续界定,职业招生渐已拉开帷幕,我们称之为“进行阶段”。这期间有一部分考生正确分析了自身的情况,坚定地选择了职高学校,他们提前进入了状态;也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观望态度,他们在等,看一看身边同学的选择,试一试家长们的意向和决定;更有甚者,他们选择了逃避,感觉无颜再见老师和同学,无颜面对家长,于是或者远走他乡,或者异地度假。这个阶段也是我们学校老师工作最为辛苦的时期,我们充分发挥本地方老师的优势,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耐心细致的做家访工作,及时组织他们到相关学校做实地考察,直到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上了职高学校。第三阶段是职招的结束阶段,就是人们常说的“补录阶段”。俗话说“书到临了渐渐松”,但在职高补录阶段的工作中,没有“放松”这一概念。这一阶段,我们也丝毫不敢放松,我们邀请先行进入职高学校的同学回乡现身说法,宣传动员,尽可能多的让还在徘徊的同学进入职高学校。

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单纯是局里分配给我们的招生任务指标,它还是一个让地方群众满意的目标,让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走上适合自己人生道路的目标。因此,完成任务让领导满意;安排好学生让家长满意;做好工作让学生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

在教育局的领导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小屯乡中心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已经形成,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这也就赢得了小屯人民群众的信任。家长的满意度也日益增强。因此,在招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家长都一直相信我们老师,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听你们老师的不会错”。

四、“一体作战”。我样时刻都不会忘记,我们的学校是一体的,我们的老师是一体的。过去,每到中职招生时,好多老师都认为,那是领导们的事。事不关己,无动于衷。还有老师,搞有偿招生,严重影响了我校的招生工作。后来,我们充分征求了广大教师的意见,及时调整了学校的招生政策,让广大教师发自内心的意识到:中职招生不是个别人的事,这是我们大家的事,是我们学校的事。

我们成立了中职领导小组,但这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关系。我们没有把招生指标硬性的分配的老师的头上,而是按老师所在家乡的地理区域分片到组,再以组为单位,具体到人。往往是老师提供一个学生的信息,其他同组人员对其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做一一的调查了解,然后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进行宣传动员。

中职招生工作让我们深切的感到:无论做什么工作,要想做好,除了团结,还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就是成功。

小屯乡中心小学

论中职学校信息中心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信息中心;地位;职能;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各方面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正赶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大量急需的时期,各中职学校无一例外都开办了计算机类相关专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中职学校立即跟进组建了局域网以及扩展到整个学校的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中职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为应付各级检查验收而添置的设备被闲置,教育和教学并没有得到同步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依然很低,于是,一些先知先觉的学校建立了一个专职部门来管理学校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这就是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称为信息中心或简称中心。

一、当前信息中心的地位尴尬

目前,有不少学校的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是电教管理员或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组成,因此大多数的信息技术中心是电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的组合,其履行的仍是原电教管理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常规工作就是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保管设备资产,协助学校采购设备,这样的信息中心是不能发挥它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的。

信息中心一定是随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推进而成长的,这需要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较高工作素质的工作人员,但根本的是上上下下要认清信息中心的地位和它的工作职能。

二、信息中心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为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加注了新的动力,使用学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方向推进,信息技术中心就是学校信息化道路上的“加油站”和“助推器”。具体地讲信息中心是:

1.学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监理、运营和管理者。

2.构建立和谐信息应用环境的建造者。

3.信息技术的传播者。

4.学校管理信息化的促进者。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支撑者。

6.学校网站的经营者。

7.信息技术应用的开发者。

三、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能

1.作為学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监理、运营和管理者。信息技术中心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充分调查学校实际,合理规则校园网络,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设计网络,有效监管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在网络投入运行后做好日常维护并保障它的正常运行,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向学校领导提出信息网络发展发展规划和实施网络扩容和技术升级等工作。并负责网络中心资产的管理。

2.作为构建立和谐信息应用环境的建造者,信息技术中心要负责建立建全使用校园网络及其所存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网用户管理工作,分配校园网资源使用权限。建立信息安全机制,做好信息设备的硬件安全、网上信息的安全监控、有害信息的清理等工作。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和健康,为教育教学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3.作为信息技术的传播者,信息技术中心要担负起对学校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要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产生促进作用,最终要由学校的教师和其它管理人员来实施。信息技术中心要摸清当前学校教职工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和应用水平,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需求的长期发展培训规划,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教职工进行扎实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整体化应用水平,也为学校最终实现信息化打下坚实的人的基础。

4.作为学校管理信息化的促进者。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技术审核、技术论证、方案评审和技术指导等工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学校的全面信息化应该是信息技术中心工作的最高目标。目前,我国各行业的管理信息化都很落后,这有认识上的问题,有技术的问题,也有资金的问题,但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可逆的,谁能在信息化的发展抢占先机,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游刃有余,从而获得得天独厚的发展契机。因此,信息技术中心要在学校广泛宣传,制定学校完全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各阶段目标和实施计划,要让学校领导能深切体会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技术中心要带头做起,首先让信息中心的一切管理工作信息化,并通过引进或自主开发信息管理软件,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的稳步有序发展。

5.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支撑者,信息技术中心理所当然是学校信息技术领导者。信息技术中心负有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的责任,信息技术中心是要协同学校有计划建立学科资源和德育教育资源,并制定好资源开发的计划并落实资源开发的过程管理,做好资源的存储管理并提供便捷的使用访问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优质网络服务。

6.作为学校网站的经营者,信息技术中心要不遗余力地推广学校的网站。网站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站是宣传推广学校的有效手段,网站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网站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极佳的平台。信息技术中心对网站不是只进行简单的维护,重点工作要放在网站内容的采编和组织上,组织都教师的优秀资源供访问者有偿使用和研究,把网站打造成一个集学校广告宣传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平台。让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人知晓自己的学校。

7.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开发者,信息技术中心致力于要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的教学、教育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中心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引进先进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信息技术中心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作使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为学校信息化开发出适用的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

浅谈中职学校的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篇4

1 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美国可用性研究中心将信息时代的企业运营可用性界定为四个层面的工作,从人员管理的可用性,到工作流程的可用性,到IT信息技术的可用性,而最基础的一层是网络环境的可用性,即NCP(I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常指的计算机机房工程)。NCPI是机房中与IT系统紧密相关的、关键的一部分,是由基础建设、电力供应、空气调节、制冷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系统管理服务等部分组成。

根据中职学校网络中心机房的建设标准,机房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机房基建装修工程、机房配电系统工程、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机房新风系统、消防排烟泄压系统、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机房综合布线工程、消防系统、机房环境监控集中管理系统、机房KVM远程控制系统。

2 建设目标

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的主干都在网络中心机房区域内,该区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对此机房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2.1实用性和先进性

网络中心机房的建设,首先应满足机房的功能要求,本中心机房建设中采用了较为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即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兼顾未来业务的需求。

2.2安全可靠性

机房环境的可靠性要求通常非常高。一方面,需要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则要求网络必须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从来没有出现过单点故障。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到物理布局,设备选型,结构设计,又要对中心机房的各个方面有高可靠性等的设计和日常维护。对于关键设备,要采用硬件备份和冗余等可靠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来提供较强有力的管理体制,监测和控制措施和事故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机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才能够深化需求来满足开发业务,扩大设备的产能,提高更多用户的功能,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随着多种传输网络的支持,能够提升多种接口的物理链接能力,技术升级,设备升级的灵活性。主要特点是:扩展空间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到设备选型,易扩展的左边界。

2.4标准化

局端系统的架构设计,应根据颁布的各类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其中涵盖了建筑,室内设计标准,电力和计算机安全标准的局域网,广域网标准。设计时需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原则,所以要遵循这些标准,为未来业务的发展,设备能力的基础。

2.5经济性/投资保护

在充分的考虑到机房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基于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设计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能做出最大的资本投资的产出比。必须要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人员来维护系统投入运行,这样才能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率。

2.6可管理性

随着计算机机房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房的管理能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网络的中心机房时,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机房监控和管理系统。在选择装备时,也应该优先使用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特性的设备,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及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先进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方案,来实现实时监控,并监测整个网络中心机房,实时灯光控制,语音报警和实时事件的记录,这样就可以快速的查出故障,提高系统运行性能,增加可靠性,简化维护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中心机房安全为第一,为机房可靠的运行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2.7舒适性

机房的数据中心需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空气的新鲜、温度、和湿度符合国家标准,保证机房内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3 建设方案

3.1机房基建与装修工程

机房装修依据各功能区域的具体用途及安全标准达到防水、防鼠、防虫、防尘、防火、屏蔽、防静电、回风、隔热、保温、高效节能及环保等设计的技术指标。机房为单独的防火分区,主要装修与装饰材料应采用耐火等级为A级的环保装修材料。为保证计算机机房内的空气洁净度,顶、地、墙均须做防火防尘保温处理。装饰材料须选用不易积灰、不易起尘、易于清洁、防火保温的饰面材料,同时注意该材料不应产生眩光。在充分考虑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精密空调、配电设备、气体消防等重要设备布置安装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的前提下,体现“现代、高雅、美观、实用”的整体形象和高科技部门的室内装潢特点。

3.2机房配电系统工程

机房电气系统主要由配电子系统和照明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配电子系统包括市电供电系统和UPS供电子系统;照明子系统包含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两部分。

3.3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网络中心主机房、配线配电间区域共用一台精密空调;监控室配置一台壁挂式1.5P空调。精密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机房内的出风口布置考虑气流流动的规律,使机房内空气流动最有利于设备散热。

3.4机房新风换气系统设计

由于机房内服务器设备在运作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不进行室内外空气的有效交换,操作人员进入机房操作时身体会受到危害;新风系统既可以改善机房内的空气质量和含氧量;又可以保持机房的正压,防止外界的尘土及潮气进入机房。新风在新风前室经过预冷和洁净处理,降低机房能耗。配合机房气体消防的要求,风口设有电动防火调节阀(常开,消防报警时关闭),阀门与消防联动。

机房配置一台吊顶式新风机,新风量应为≥400 m3/h。

3.5消防排风及泄压系统

机房消防排风系统按照国家规范执行,事故排风排气量设计按不小于5次/小时设计,排气量不低于1300 m3/h。

消防排风机选用轴流风机,设置在机房吊顶内,消防气体残留灭火剂通过排风机直接排出到机房外。排风机在灭火周期结束后工作,电源不受火警联动控制,可在灭火分区外为风机提供应急电源。排气管道上设置电动排烟调节阀(常闭,与排风机联动打开),在气体灭火时处于密闭状态,气体灭火后,进行事故排风,机排除灭火气体。排气风口设置在机房的吊顶内及地板下。事故排风机的手动开关按钮安装于所保护消防区外。

消防卸压装置安装在机房2/3高度,与消防排烟系统公用格栅板(面积约0.07平方)。消防卸压装置与消防系统联动,在消防气体喷射前打开,以免室内正压过大造成门窗破损,导致消防气体外泄。

3.6机房防雷接地系统工程

3.6.1机房联合接地系统

网络中心机房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后达到下列参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首先需要测试大楼是否符合联合接地的要求,如果符合可以在机房建设中采用,如不符合,则需按规范加以整改;再从此接地体接入机房均压环内。

机房静电地板下应用30×3紫铜带敷设闭合环行等电位均压环,机房内所有金属构架、设备金属外壳、电缆进线的外屏蔽层、静电地板等均应就近接到该接地母排上,机柜设备用6mm2多股铜芯线连接接地母排,防雷器也应就近接到该接地母排上。机房内共用接地体,最大限度的满足等电位的要求。同时,施工中将接地铜排与建筑物绝缘,防止雷电的干扰。电源系统采用TN-S供电方式。主进线N线在机房内作重复接地,与大楼接地体可靠连接,接地电阻≤1欧姆。

所有金属线管、电缆桥架、配电箱外壳、开关盒、灯头盒、电缆铠装钢带等均需接地跨接,并接入大楼接地体采样点;所有电源插座采用保护接地。

3.6.2防雷

1)在动力配电柜主输入空开后分别加装一台一级电源避雷器,作为A级保护。防雷器技术要求: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320385Vrms;标称放电电流In:40k A;最大放电电流lmax:80KVA。

2)在UPS主机输出空开后分别加装一台二级电源避雷器,作为B级保护。防雷器技术要求: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320385Vrms;标称放电电流In:20k A;最大放电电流lmax:40KVA。

3.7机房综合布线工程

网络中心机房是学校网络的核心和枢纽,是数据交换和数据存储的中心,综合布线作为其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成为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为网络中心构建安全、高效、统一的物理基础平台,是网络中心机房布线的核心所在。

根据中职学校网络中心机房规模小等因素,走线采用镀锌式桥架地板下走线方式;线缆类型采用六类双绞线和多模光纤;布线设备,模块、配线架均采用六类;标签标识用专业标签机打印标签对机柜跳线进行标识;结构设计,在机房内设置一台网络列头柜,机房采用星型结构,各服务器机柜采用六类线缆星型汇总到网络总配线柜,信息点设置原则,每个服务器机柜按6个网络点计算,操作台位设置6个网络点位。

3.8消防系统

本次工程设置2个气体灭火保护区:主机房、配线配电间,采用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保护系统,最大限度地做到保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机房消防系统与大楼消防报警系统联网。

3.9环境监控集中管理系统

监控系统采用嵌入式监控服务器与各种监控设备进行通讯。所有扩展单元均采用性能优越的工控产品系列。监控系统采用一体化智能采集器与监控设备进行通信和测量及变送,架构使用C/S或B/S含手机版监控。

3.10 KVM远程控制系统

机房内配置1台数字KVM设备,1个数字端口,1本地端口,控制16目标设备,支持板载WEB方式访问。监控室的操作用户可通过TCP/IP,利用各终端所带有的的网络浏览器(IE等)对所有连接至系统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从单点技术管理、普通系统管理、区域本地管理过渡到全面集中管理、安全系统管理和远程控制管理。

4 结束语

中职中心 篇5

为确保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这项惠民政策的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民生工程高校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办法》(教助[2009]3号)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检查组于5月24日—26日就三县中职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检查组对三县教育局及1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并依照考核细则认真查阅了各校的文件资料、信息数据和资金发放及免学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此次检查,五河县中职资助工作开展较为细致、完善。这与县教育局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年初,县教育局领导张兆猛亲自带队到兄弟县区、学校学习交流,抓差补缺,在短时间内使该县的中职资助工作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检查中还发现,个别学校仍存在文件不完整、申请表格证明材料不全、校内资助经费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检查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尽的指导性意见,并要求各县按相关文件及检查细则的要求限期整改。

中职中心 篇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服务教育观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科技迅猛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摆脱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困境,实现德育教育的本真?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符合教育规律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以学生为中心” 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1. 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困惑

1.1教育理念的偏差,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地位丧失

社会上“唯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也深深地影响了中职学校,使中职学校教育变得很“功利”,也很“工具化”。“所谓的唯经济主义是指视经济为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将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道德等等精神活动被排除在人们的视域之外。” 读书“志在赚钱”,个人在为出人头地、发大财、找好工作而读书,教育的其他功能被无情地抛在了脑后,只剩下躯壳而已;“唯科学主义认为,科学和技术不仅使人主宰自然,而且能解决任何社会的一切问题。” 那么“道德等的价值自当归于虚无。”德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虚化”、“弱化”甚至“异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实训实习阶段出现德育教育空白。中职学生的学习变成了纯粹的专业技术的学习,中职教育也就变成了专业技能教育。重“技”而轻“德”,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完全变了味。

1.2专业教育和德育结合不够,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残缺不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学科分化加大,中职学校学科也在不断增多,学科也在不断地细化。这样遮蔽了本学科的部分功能,即德育教育的功能,致使人們认为知识传授是一回事,德育教育是另一回事。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上,德育教育和专业教学被人为地相互分离开来,这实际上是曲解了教育。

1.3方法途径的单调,致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功效甚微

讲授法、灌输的方式是中职学校当前德育教育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的甚至是单一的方法。有的就是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显得十分呆板,缺乏自然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德育途径包括施教和接受教育时所经历的两种途径和过程,中职德育教育以往只看到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这是错误的。前者中,施教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辅以一些课外教育活动的途径,比较单一。

1.4忽略了“以人为本”,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时效性不强

中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活动,“人才”是以“人”为基础的“才”,中职学校教育不能目中无“人”。中职学校总是习惯把学生当作一个 “有欠缺”的个体存在,把他们作为一个被加工和塑造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预设一个德育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去选定教育者以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以为学生一定会朝着教育者既定方向发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存在多样性、内在自主性和发展多元性。

2.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育?

2.1什么叫“教”?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义理解释得非常精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要以身作则;“育,教子使作善也”。教孩子使他能够做善人,所以这个“育”当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善”,而“善”要有标准,孩子才懂得他做人的分寸。以前的读书人是“志在圣贤”,现在的读书人“志在赚钱”。圣贤与赚钱差很多,这样“育”出来的方向是偏颇、是错误的。

2.2什么叫“德”?随顺自然规律(道)的心念和行为就是“德”。德,是做人的态度(素质),就是要懂得尊重、爱护一切人事物,德育的本质,就是爱的教育。

2.3学校教育怎样做?学校教育应紧紧围绕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观念予以强化,使之养成、内化为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进而延伸到更好的做人、做事、服务社会大众所需的知识、技能领域内的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更应如此。因为中职学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他们毕业之后,大多直接步入社会,走到工作岗位,充实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因此,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事业兴旺发达的大问题。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3. “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3.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教育服务”观

世界范围内,学校的功能已经历了三大转变:即由追求内部效能到追求外界效能,再由追求外界效能到追求未来效能,现在学校教育由人才培养正在走向为学习服务。正视现实,转变学校教育功能,树立教育的服务观,这是时代的呼唤。新世纪学校教育为学习服务,这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中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跟上教育的发展步伐,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德育的中心转变到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上来。

“服务教育观”认为,教育就是向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生是学校的“顾客”。教育的决定因素,不是学校和教师,而是学生自身。一切教育资源,包括教师,都是“外因”因素,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教师只是,也只能是“服务者”。

“服务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3.2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人性化德育,要求在对人的态度上从“物化”走向“人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需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赋予人自身以发展动力的教育,而不是使人只是受动于社会、受制于客体。”教育是为了人的教育。因此教育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前提下进行,即“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反映教育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理解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因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他们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并将最终被培养成为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3.3增强中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1)注重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以及人格尊严还给学生,才能帮助和促进学生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课堂上,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欣赏、自我承担责任,让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落到实处。(2)德育教育與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包括实习实训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教育中要有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中要有德育教育,二者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方法、手段和途径,而德育教育才是目的。因此,只有坚持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方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3)德育教育方法途径要灵活多样。方法可以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报告法;自我修养法、自我反思法、自我锻炼法、自我约束法等等。德育途径,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通过一定的方法施教时,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路径和过程。包括施教和接受教育时所经历的两种途径和过程。更应注重受教育者所经历的途径和过程。具体的途径可以有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校生活、交往、案例研究、活动等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项目牵动计划重大项目《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批准号:QDB1211004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 鲁洁.德育教育的当代论域[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2.

[4]何玉海.服务德育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6.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Z].

[6] 教育部.2010 .6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表彰会暨经验交流会刘延东讲话.

[7]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Z].

作者简介:刘文革(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中职中心 篇7

一、关于实训指导中心建设的主要功能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 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 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实训中心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 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 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实训中心应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而实训指导中心中的校内实训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效率高, 更适合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企业定岗实习时把学生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上, 在工作中学习, 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而实训结合了两者的优势, 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 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 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以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出发, 摸索创新实训指导中心的建设方向与发展方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职业技能要求, 投入了资金创建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所需配套的各个功能型实训室, 主要有电工电子装配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模拟仿真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综合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不仅为机电类专业开设实训课, 同时, 还承担企业职工的后续教育的培训任务。通过实训教学, 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课程要求, 实际运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关于实训指导中心建设的实践运用

校内实训指导中心, 是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的实践场所。因此校内实训指导中心的设计原则应当是首先从实践出发, 以课程为理论基础, 整套的教学目标, 其中教学目标中, 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即技能目标相结合, 具有完整独立的工作内容, 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有联系到一起。通过实践运用, 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及独立的操作能力, 真正学习到相关的职业技能。我校电工电子实训指导中心的课程安排即实践运用, 基本安排如下:《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基础》主要在电工电子装配室完成实训;《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主要在电力拖动实训室操作;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是在模拟仿真实训室进行;《单片机技术》是在单片机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的;《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主要是在P LC综合实训室完成。

通过实训指导中心实践运用, 更好的将课程书本知识与专业岗位基本技能相结合, 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对学生进行实际职业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训练, 为定岗实习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关于实训指导中心建设的管理

为了保证学校实训教学的质量效果, 提高职业技术教学的能力, 必须加强实训指导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提高实训指导中心的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 需要建立健全以实训指导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我校专门成立了实训指导中心, 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 对与实训相关人员, 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

在我校的机电专业实训课程中, 实训指导中心负责人专门为每个实训室配备了具有相应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员, 为各任课老师提供专业实训支持。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 要求在做教学计划时, 就应将教室课堂教学与实训室实践教学做好合理规划, 报实训指导中心备案, 以作安排。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 实训指导中心有权利参与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 统筹安排, 达到合理共享优化资源的目的。

建立健全以实训指导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学校针对于实训指导中心的建设、投入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制度。从实训设备、仪器软件的使用登记管理到日常实训教学安排管理与实训档案建立, 从日常耗材的维护保养到各个实训室的操作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安全问题, 机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尤其重视。由于所训专业“电”的特殊性, 必须要有严谨的规章条及相应措施以保障安全有序。

四、关于如何建设实训指导中心的思考

建设实训指导中心, 不单单是几台专业设备的投入, 也不仅仅是只针对校内学生的实训,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套科学的实训指导中心管理方案, 将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的用到实处。例如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 加大提高技术力量、资金力量的支持, 各个实训指导老师能够最短时间内掌握培训设备, 熟练操作, 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章立制, 保障教学实训主功能, 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随时关注职业技能新信息, 保证实训中心的设备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对一定时间内无法立即更新, 又跟不上新的知识点的实训设备应予以整顿更新淘汰等。

普通中学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专业职业技能的培训, 而这实际技能的培训除了校外实习基地及顶岗实习之外, 校内的实训指导中心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了。因此, 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实训指导中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建设,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对于职业技能教育质量的提高。实训指导中心的的建设一定要依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以及课程的需要进行, 按照专业的职业要求、技能需要, 遵循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方案, 服务于职业教育。今后, 在实训指导中心的建设中, 尤其是在电子电工实训中心的建设中, 我们将继续突出实训指导中心的作用, 为我们的学生成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打好充分的基础。

摘要:中职学校的实训指导中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主要场所, 是中职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实习实训的有力保障。本篇论文对于校内实训指导中心中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运用、管理及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指导中心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期刊网

[2]郭家星、屈有安.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第4期

[3]程真前头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探究与总结

中职中心 篇8

1 以文学鉴赏为中心的课堂是充满灵气的师、生、本交往互动的舞台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这种交往具有三个性质: (1) 主体性。交往双方互为主体, 都是创造者, 都应该得到尊重。 (2) 互动性。交往双方参与互动, 相互启发和认识。 (3) 互惠性。交往双方经验共享, 受到对方的启发, 获得对方的经验。所以, 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不是知识传授和训练的作坊, 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 是师生对话的场所, 是探究知识的地方。要让课堂成为充满灵气的师、生、本交往互动的舞台, 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 建立宽松的心理环境。

美是充满灵气的, 对充满灵气之美的鉴赏, 应该在一种和谐的氛围里完成。只有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 唤起内在的智力潜能, 产生强烈的认知需要, 增强创新的意识, 激发学习的兴趣。首先,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理解所得, 多商榷、少武断。其次, 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机制, 多表扬、少批评, 给学生多一些期望、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爱, 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比如在《我的母亲》对母亲形象的鉴赏中, 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讲得真好!你真正感受到了亲恩!看来年轻人的心灵不会因为年龄而出现交流的隔膜, 有你这样的女儿, 你的父母一定会感到高兴的。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来验证你的理解吗?”在这里, 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理解行为的尊重, 而非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 评价充满了鼓励和期望。学生正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 获得了对美感悟的愉悦, 从而激发参与的兴趣。

第二, 密切联系生活。

课堂只有走进生活,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才能充满灵气、充满生机。学习语文, 不但要讲文中的人和事, 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 让作者和读者对话, 只有这样, 才会让学生觉得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 近可在眼前”, 从而使作品与时代相通相连,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 《赤壁赋》教学中, 教师问:“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这个问题就促使学生从现代生活中去反观古人, 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对苏轼听任自然的观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既可以深入地了解苏轼, 又可以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最终取得对作品意义重构的权利。

2 以文学鉴赏为中心的课堂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对求异思维的引导

鉴赏过程, 不外乎有求同和求异两种思维倾向, 求同思维可以促进接受者选择;求异可以保证接受者的欣赏趣味不陈腐, 从本质上符合文学读解多向度的创造性规律。所以尊重语文学科的个性, 不追求答案的标准化, 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大胆进行标新立异的言语实践环境, 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 这应该成为以鉴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原则。因此, 语文教学应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寻求多种答案, 便于他们产生创造性的独特见解。

第一, 激发兴趣, 启发思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在鉴赏教学中要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思路, 调动他们的情感, 让他们用心灵之眼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激发兴趣于训练启动之前,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具体的做法有很多, 有激情导入、有效果激励、有互动感悟等, 因前两种方式比较常见, 所以这里着重分析互动感悟方法。所谓“互动感悟”, 就是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鉴赏前向大家宣布, 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 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 完善自己的认识, 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比如在蕴涵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教学中,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触, 就是共鸣, 有了共鸣, 才能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不管你的感触是什么, 只要能引起感触就是好的。哪位同学说说体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只需要学生畅谈自己的读后感受。而正是这个开放性的问题, 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新观点层出不穷。

第二, 点拨引导, 找准发散点。

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 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要找准发散点, 从教师角度讲关键是要精研课文, 选择“可发散点”。“可发散点”就是指课文中蕴涵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学生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 也就是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从学生角度讲, 需要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所以, 理想的训练应当是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氛围和模式下进行。教师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整个训练系统具有良好的主体心灵背景和思维模型。如对《鸿门宴》的鉴赏, 内容上, 可以从军事的角度、从人物性格的角度、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进行鉴赏评价。在形式上,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 分工合作, 集体完成任务;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任务;还可以通过综合比较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找发散点的方式是不一而足的, 关键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培养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精神。

第三, 总结规律, 掌握方法。

人们常说, 教是为了不教。这种观点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在引导学生鉴赏美的同时, 也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模式。所以鉴赏中加强求异思维的引导, 不仅仅是鉴赏某一篇具体的课文, 而是要带领学生从具体的论题思考中超脱出来, 站在总结规律的高度, 向学生传授发散思维的普遍方法, 比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相对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 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式, 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

3 以文学鉴赏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成性过程

“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对它进行了一个概括。生成, “从认知发展角度看, 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情感发展角度看, 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看, 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生成’具有动态性、多元性、建构性的特点”。鉴赏美的过程是接受主体对审美对象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咀嚼, 从而深入体验感情, 领会意境, 把握形象, 全面评价审美对象的活动。所以, 鉴赏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生成过程。虽然动态生成作为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 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 但我们在生成面前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第一, 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促生成。

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往往是生成性因素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学生答问中不经意地出现的一些亮点, 是学生鉴赏中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 稍纵即逝。教师予以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 有时就白白浪费极好的教育资源。如果教师把这种“闪光点”看做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 及时捕捉住, 并通过即时评价, 就可能让学生在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 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生成的“精彩”世界。

第二, 抓住学生的疑点促生成。

鉴赏教学中, 不但要读出自己, 更可贵的是读出问题。有些文章因为时代的发展, 已经失去了它所依存的语境, 所以, 学生在鉴赏中, 有时会在浅层次上就字词句意思提问;还有就深层次上作者观点、思想认识、人物言行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的异同等诸方面提问。对深层次问题的处理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挑战, 又是碰撞生成火花的良机。深层次问题从性质来看, 有异议性问题、扩展性问题、相较性问题、争议性问题、迁移性问题等。比如在《鸿门宴》教学中, 有学生问, 项羽是不能杀刘邦还是不想杀刘邦。我马上抓住这个异议性问题, 放飞学生的灵性, 让学生再读读课文, 并查找相关资料, 展开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 其思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有的说项羽不杀刘邦不但不明智, 反而是养虎为患;有的说项羽在大事上优柔寡断, 称不上英雄;有的说项羽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但也体现了他的愚蠢;有的说项羽是一个虚伪的人……虽然这些观点不一定高明, 也不一定合理, 但是它们绝对是学生灵性的体现。同时这些观点也说明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

第三, 善用“争论点”促生成。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 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互动对话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 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 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产生思想的火花, 促进学生的成长。“争论点”既可以是老师预设的, 也可以是即时生成的, 关键在于教师要把鉴赏课堂的生成当成一种追求。

比如莫泊桑《项链》的主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进行辩论, 是批判资本主义的虚伪性, 还是展示了人性, 抑或是人生无常性等等。有了这一系列的争论点, 课堂不再安静, 变得活跃无比, 尽管学生的认识有高下之分, 但应该说所有的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在辩论中认识评价作品, 比单纯的教师分析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对文本多元化解读的过程, 就是他们感悟人生的过程, 他们将从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总之, 中职语文所选篇目包含大量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要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教者就应该抓住鉴赏这一个中心环节, 立足于文本, 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 通过平等、互动的对话, 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鉴赏中,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倡导“主动参与、努力探究、积极合作”的课堂机制, 让课堂成为充满灵气的师、生、本交往互动的舞台, 同时, 在注重求同思维的基础上, 加强求异思维的引导, 打造生成性的课堂。当我们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唤醒他们也许正在沉睡的语文意识的时候, 他们必然会充满信心地去学习语文。当学生在观照文本中感受到“文”趣时, 就会主动破除“言”之障碍, 解除“言”碍的过程, 就是融“言”于“文”、“文”“言”相生相融的过程, 也是学生汲取作品文化内涵, 使之内化为自己积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孙子威.文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王朝闻.欣赏, “再创造”[C].王朝闻文艺论集:第二集.

中职中心 篇9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明确学习目标

初上中职的学生由于中考失意, 学习兴趣和意愿较淡薄, 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业前景不清晰, 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甚至荒废学业。针对这一现状, 专业教师应把职业规划、专业性质、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就业现状及前景、职业资格证书等向新生讲解清楚。笔者认为要联合各科任老师通力合作,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职业前景,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教学, 使得枯燥繁杂的知识更直观、形象, 学生对专业学习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目的也会变得更为明确。

2.培养学习兴趣

虽然学习目标有了, 但是会计专业知识枯燥繁杂, 多数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作为教师, 有义务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将复杂的学问简单化, 递进式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采用协作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个别化等多种教学方法, 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组合;结合专业技能知识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强的课外活动和技能比赛, 寓教于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重视考核, 以考促学促练

有了目标和兴趣, 但是会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须依赖学生勤学苦练, 而中职生多是眼高手低, 因此教师应想办法督促其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考核环节上多思考, 全面、科学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到考查知识的同时又考能力和素质。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 要结合考核科目的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技能操作、报告与答辩等, 用合适的考核方法考出学生技能的真实水平, 以考核促学促练, 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4.加强教师引导

学习的过程还需要有教师的全程引导。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一是负责给学生指引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 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辅导, 纠正错误, 以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教师除了要有对自己所授课程的“专”, 还要有专于服务学生的“专”。如能这样,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毅力、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在会计专业技能学习中, 数据处理能力、珠算技能、小键盘输入技能、点钞技能是近几年来学生的突出弱点, 也是各中职学校技能教学重点。对此, 教师应创新技能教学模式,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督促学生勤练技能, 在各阶段学习中融入技能训练内容, 使技能训练长效化、工具化。如在“出纳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中, 强化点钞技能、珠算技能在专业课中的训练强度。使学生体会到技能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推动技能训练。

三、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基本职业素养的专业技能人才。什么是职业素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日常的行为养成, 包括个人行为举止、学习环境维护、寝室卫生清扫、考场纪律等。如果这些细节习惯在校内能经过三年如一日的训练养成, 也就塑造了一个职业人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操作, 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具备了基本职业素养的会计专业技能人才, 才是我们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 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 教学的成效除了要依赖教师有效的教学实施外, 也要依赖学校的教学管理, 如后勤、行政、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从而保障教学, 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和企业受用的职业技能人才, 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春艳.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3, 06.

中职中心 篇10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学生,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性自由、自主和全面的发展。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的意义

( 1) 从课堂教学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中职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中职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2) 从教学过程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三大基本原则: 培养中职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培养中职生的自学能力; 以中职生的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石,重在衡量中职生参与、合作、互助的能力。

( 3) 从教育效果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勇于展现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参与,让学生努力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其内在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语文课堂

1. 营造琅琅书声的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培养中职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

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扇窗,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琅琅的书声是语文课堂最美的声音。然而,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课堂更多地取代了琅琅书声的教室,不但忽略了学生潜心的涵泳和体悟,更与“立足文本,感受语言美”的语文教学南辕北辙了。

为守护语文教学这一美的特性,我在课堂中努力将朗读实践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朗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放声读,做到声声入耳。宋代朱熹说: “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空旷的场地容易让学生放开心扉大声朗读,于是我把全班学生带到宽阔的运动场,给每人一篇情感强烈,斗志昂扬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就节奏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方面给予细心的指导,下课铃声尚未响起,全班学生齐声诵读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已响彻校园,每一个同学都不由自主地给自己送上最热烈的掌声。

由室内教学迁移到室外实践,由课外知识回归到课内文本,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动,在读中感悟。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我要求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母亲和作者母亲相似的地方朗读出来和大家分享,比如有的学生觉得作者笔下的母亲和自己的母亲同样爱种花草,于是把该文段大声朗读出来; 有的学生有感于自己的母亲和文中母亲同样推车送儿子去看病这一情节,也大声地朗读出来; 《合欢树》中有部分文段描述儿子因思念母亲,内心极想回去当年和母亲一起生活的老屋却又不敢回去这种相当复杂的情感时,有一个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哽咽起来,原来她和文中的儿子一样,因太想念自己已逝世的母亲,在朗读过程中真实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逐渐成为朗读的主人,我相信,当学生站起来朗读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不单是和文本间更近距离的对话,更收获的是对自己语言能力的提升,自信心提升的那种喜悦。

2. 营造 “收”“放”自如的课堂

“收”“放”自如的课堂不仅体现了语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中职生的学习与实际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理念,教会了中职生将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极其重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收”“放”自如的语文课堂。

“收”可以在课堂的任何时候,可以是课堂伊始启发性的开篇,也可以是课间技巧性的点拨,也可是课后总结性的点题,总之是机智又巧妙地把学生即将游弋于语文边缘的思绪“收”回,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放”则是将教材合理地向外延伸,让学生把眼光放到广阔的课外世界。学习王蒙的《善良》一文时,我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善恶现象给各小组下达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安排两个小组分别找善举和恶行方面的视频,安排另两个小组查找社会上善举和恶行的相关事件,各小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我则安排一节课给各小组进行资料展示。同时,我指导学生在看视频、读资料时如何利用课文中的观点去辨析这些善恶是非,借此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善恶的思考。

“放”是教师对文本知识的深入补充和适当外延,使学生能参与交流积极谈论,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思考社会的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语文课堂既要引导学生从语文中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更要不断引进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

3. 营造 “动”“静”相生的课堂

语文课应该“动”起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课堂也应该给学生“静”的机会,动静结合,才是一节有用的课堂。

中职学生虽文化学习薄弱,但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让学生“动”起来。我让学生欣赏人物王熙凤的图片并对人物进行肖像写作训练,同时融入课文中王熙凤那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写完后将自己的作品与文中有关王熙凤的文段进行比照,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进行知识拓展迁移,我指导每个学生选取本班任意一名同学进行肖像描写训练,然后以抛绣球的形式将作品抛向定点位置,学生根据所捡作品描述的人物进行班级大搜索活动,配对成功者胜出,学生在这一种看、学、思、写、玩的动态过程中感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

课本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文化艺术,它引导学生将语文课所学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和延伸。在教学中,我将《雷雨》《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将现代诗《雨巷》改编成歌舞剧,在编排和演出过程中,学生需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把握剧中的人物性格,构思剧本的表演技巧环节,而这一过程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课文具体化、形象化,起到寓教于剧,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的作用。

课堂中的动与静缺一不可,真正和谐完美的课堂应该是该静时能静下来,该动时能动起来的课堂,动静结合是中职教师应该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 法融“教、学、做”为一体,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中职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真实的语文感受,能很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中职学生。在教学中,本人在立足文本教学,提升中职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收”“放”自如、“动”“静”相生的课堂,既实现了语文课堂的真实感,又提升了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中心 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五位一体;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117-02

一、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五位一体”模式的内涵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学校抓住珠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落户南海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适应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电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服务佛山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全市,引领全省的示范专业,更好地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建设共享式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实现集“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于一体,实现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协同育人,能够全面培养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二、建设电子商务“五位一体”实训中心的背景

(一)它是完成省级任务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提出在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建设“五位一体”实训中心,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获得省级实训中心建设资金150万元,同时地方配套150万元,这为实训中心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201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田中宝老师申报的“基于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五位一体实训中心建设理念支撑下的物流商贸专业实训基地研究”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立项课题。

(二)它是顺应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传统企业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的步伐,佛山市的支柱产业对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商务人才需求量大增,2015年佛山市电子商务交易量达3300亿元,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佛山电子商务企业总量已经达 82300 家, 其中, B2B 电子商务企业有 61400 家, B2C 类企业达 20900 家,电商产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配套人才。而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密切相关的就是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既可为师生提供技能实训、竞赛等相关服务,还可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教产研发及企业职工培训服务。

(三)它是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内涵的需求

除电子商务专业外,中职物流、网络营销等专业也基本开设了电子商务实训的课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始建于2002年,能满足整班上课的电子商务实训室只有两间,建设时间偏早,工位少,不适应电商产业及学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的要求,通过实训场室改扩建,可以挖掘专业潜力,提升专业内涵。

三、电子商务“五位一体”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根据产业及教学实际需求情况,主要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电商物流实训中心,如表1所示。

(一)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

在网上建立商店,实现网上商城。例如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年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年级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商店来亲身体验真实的电子商务,学生可以建立网上商城,并进行商品交易,发布广告等。这样的电子商务实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替换的,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现在校“顶岗实习”,掌握跨入社会创业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创业中心通过企业化运作,提供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开展创业就业技能竞赛,帮助学生进行校内创业实践。

(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训中心

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校内的网络申请网上开店,进行物品的交易。例如学生在校的简单消费用品和学习书籍、学习用具、课外读物、日常用品、食品等都可作为商品来丰富校园的网上商城,为学生在校园内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生提前对企业文化、环境以及运作模式进行了解,实际参与相关工作的流程与操作,增强创业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三)电商物流实训中心

电子商务物流实训中心以先进物联网技术、IT软件技术、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集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搭建于一体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并重的方式进行,确保学校在电商物流硬件设备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平台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展电商物流实训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在电商物流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电商物流实训中心在学校专业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场所。主要是为了给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实训提供软件训练教学平台,配备有现代电子商务学习和模拟实训软件,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并深入理解现代电子商务的运行原理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产业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佛山的企业需要足够数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它们包括运营管理人才、美工人才、网络客服人才。通过在职业学校建设电子商务五位一体实训中心,既可服务教产研发服务和企业职工培训,还可为企业输送大批优质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翠花.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1(10).

[3]琚春华,刘东升,周怡.电子商务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

[4]王敏,刘梅.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5]陈湘青,郑佩琼.对佛山电商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商论,2015(06).

中职中心 篇12

一、合理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一) 信息时代, 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教师的角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开放和信息来源多样化的科技时代, 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学生通过网络就可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和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不再拥有话语霸权。文化反哺和前喻文化现象的出现也挑战着教师的权威。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应该尽快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走出来, 承担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帮助学生高效采择信息”的任务。

(二)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设计, 而非单一的灌输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基础。但传统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以一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这种传统意义的“学”更注重“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 学生处于被动和被压抑的地位。

“学会方法、树立观念、规范行为”是德育课程的首要特征, 即为了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树立观念”, 落实在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上,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受教育者个性、重视活动、重视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和启发学生, 使之跟随教师牵引打开思索的闸门, 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该方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课堂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德育课教学需要师生共同交流与探讨

德育课教学的实质就是将社会需要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感、品德、觉悟乃至人格的内在要求。靠单向的信息传递不能保证教师了解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活动, 也不利于教师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惑, 同时, 也不利于教师对理论概念、原理含义作切合学生实际的解析。例如, 《职业生涯规划》介绍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时, 就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 (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什么? (2) 大学生就业难, 是否就意味着中职生就业也难? (3) 中职生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若是教师照本宣科, 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透的分析能力, 当学生提出现实的问题时, 老师非但解释不了, 而且还可能会冷场, 那么学生将难以信服教师所教的理论, 从而也就无法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反之, 通过师生的交流与探讨, 建立起交互自主、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生成共享的崭新教学形态, 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沟通, 才能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中职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 从而得出乐观结论。

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中职德育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 是一种教学的理念, 即“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设计课程过程中, 必须始终围绕这个方面而展开。

(一) 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 教师准备实施课堂时, 首先要弄清学生将获得什么, 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 应该教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不应该具体到限制学生的学习空间。传统教学的课程设计基本上是不会包含学生角色内容 (即学生活动内容) 的, 因为传统教学里的学生角色主要出现在被评估考核的时候。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则需要体现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下面就以《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为例展开论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区分真相和假象、现象和本质。 (2) 学生能够是非分明, 理解明辨是非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 学生有能力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 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1) 本课程包含以下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现象与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真相与假象的概念和关系。 (2) 要求学生掌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3)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通过以上比较, 我们能看出两种教学法在课程的设计上会有所不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对于如何评估学生效果的指导性非常强。这要求教师要首先跳出传统教学目标的束缚, 把学生看成行为主体, 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行为目标开头是“学生能够……”这样做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积极地扩大教学目的的范围, 给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学习空间。

(二) 以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 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 其目的在于更加有效和有深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设计中, 学习活动是有效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因此,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项教学活动如基于问题/项目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

学习主体。主要分析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 这是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的重要基点。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教学准备的基本工作, 教材是活动内容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 结合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学习目标,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活动任务。活动设计的核心是活动任务的设计。活动任务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做一个成功人士怎样对待首次就业的报告, 就要求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活动流程。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需要一定的流程或程序。如果设计了多个活动, 安排活动顺序是必不可少的。对此, 教师要事先规划好, 必要时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

活动成果。活动结束后的“产品”, 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习活动的质量。如对于学习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的表现性任务, 并利用自评表完成自我评价。

活动规则。为使活动顺利进行, 有时需要制定某种规则。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 有时教师与学生, 或者学生小组内部要制定一种合约。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方法战略

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运用到中职德育课堂, 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广泛, 它的重点是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书本技能尽可能和现实联系。这不仅能体现教学目的, 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积极地扩大教学目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条件不断地进行调试, 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适应具体情况。因此, 恰当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战略方向。

(一) 倡导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德育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参与。要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 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目标中, 并且有更多机会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 学生更加自主地建构知识, 扮演主动学习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所采用的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都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关注点, 将学生当作主动的学习者;而老师也完全处于引导者的位置, 成为学习促进者。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展现等具体形式则让学生从被人带领的学习活动中转变到自己带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 从记忆、重复转变为发现、结合、展示;从听然后做, 转变为交流和为交流的自主探索;从学习知识 (事实、条件、内容等) 到理解过程;从掌握理论, 到掌握理论的应用;从依靠老师到依靠自己。

(二) 明确界定师生的任务和责任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时, 教师主要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为学生设计案例、情景、辩论主体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 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和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感悟;作为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困难时进行指导。同时,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和责任。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学习目标, 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学习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会与周围环境有所互动, 比如如何用工具, 如何查找信息, 如何与同学沟通, 交流什么信息, 相互支持, 直到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三) 鼓励学生的互动参与

中职德育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 还要教会他们应用知识, 让他们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 能自己去研究、去发现, 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因此,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强调真实有效的互动参与。只有实现学生在教学中充分有效的互动, 学生才能从中获得自身成长需要的信息, 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根据课堂互动主体的角色关系不同, 互动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 师生互动

除了教育学中谈及的“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宽泛的理解外, 应当关注以下内容:重视学生参与, 重视讨论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例如, 在教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文前就给学生设疑:你的人生道路都是一帆风顺吗?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实现人生成功呢?

通过这些问题, 引起学生想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巧妙而又恰当地提出响相应的问题, 引领学生, 从而更好地促进设疑的互动。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认同、吸收新的知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断提出质疑, 相互探讨反馈, 进行学习活动。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在课堂上, 学生之间的交往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经常在德育课堂中进行生生互动, 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产生观点的交流, 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给予修正,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适合设置量大、内容多、结构复杂、学生自主性强的讨论形式的任务, 如游戏、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主题辩论等。小组内部学生还可以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进行。此方法的优势在于, 能够通过合作平台, 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调动更多的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并从中体验到真实的交际需求, 提高思维水平;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相互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分享知识和观点。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都得以调动。成功的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 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 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 重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关键就业技能

温家宝指出:“在做中学才是真学, 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传统教学法中, 经常被人们忽略的, 就是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有效地转化、转换和转变。作为一个社会人, 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基本技能或者叫扫盲阶段技能, 也就是我们在中小学要去学习的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知识。第二是专业技能, 或者说你将来靠什么吃饭的技能。第三是就业技能, 也称之为生存技能。就业技能在目前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但无论哪个行业对就业技能的要求都不会缺少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这三大核心技能。而这三个核心技能几乎是所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都非常强调的能力, 并且在实施这些教学的同时,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观念的感悟, 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并为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创造了条件。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德育课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重新设计教学目标, 重塑课堂教学内容,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生,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德育,德育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2.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中职中心】推荐阅读:

中职语文07-14

中职生05-09

中职日语05-10

中职园林05-13

中职外贸05-21

中职地理05-31

中职声乐06-01

农村中职06-02

中职会计06-07

中职数学06-09

上一篇:投资者关系下一篇:社区卫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