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园林

2024-05-13

中职园林(精选10篇)

中职园林 篇1

中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也是如此, 因此, 实训课程在中职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运用合适的实训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操作型的园林专业人才。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模式

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第一阶段, 通常是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 主要是对于基础内容的学习。这一阶段中, 学生需要从本质上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 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找到发展目标。第二阶段, 一般也就是在校的第二、三个学期,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后, 利用教学项目对技能知识进行反复练习, 以此提高专业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一阶段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技能大赛, 以此提高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第三阶段是学生在校进行演练的时期,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课的操作练习, 包括插花、园林设计制图等。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大型活动的机会为学校进行绿化设计。第四阶段, 也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 学生将会离开校园, 到企业中实训, 全面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 可以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目前园林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教学目标正好满足了行业发展的这一要求。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传统教学中, 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场地分离,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因此, 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 在讲解中操作, 在操作中讲解。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也可以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符合行业的要求。

例如, 在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园林实训基地中进行职务扦插育苗的教学。教师在基地中进行示范讲解, 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同时, 在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纠正, 对常见的问题要不断反复强调, 完善学生的操作行为。另外, 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在扦插过程中相互交流, 吸取他人的经验, 提升自己的能力。实训结束后, 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自我评价, 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不断改进提升。

三、完善实训计划和考核标准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都会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并且进行严格的教学考核。但是由于实训课程灵活性大, 教学内容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 导致教师的实训计划效果差, 也给教学考核带来了难度。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制订一套完善的实训计划, 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补充。该计划主要包含了两方面:基础知识技能和行业技能,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套完整的实训计划安排学生的考核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考核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内容进行, 也就是在每个知识点的实训完成后, 就要进行考核, 除此之外, 还要通过期末考等阶段性的考核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的成绩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 教师也只有通过考核的形式了解教学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质量, 让学生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四、利用技能大赛提升技能水平

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中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提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并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提升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植物的修剪和嫁接等技能竞赛, 让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提高学习中的自信心。同时, 竞赛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 他们可以通过比赛观察其他同学的优点, 并认识自己的不足, 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技能大赛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有效方法, 为了在竞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学生必然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内容, 进行反复的操作实验, 以此提升技能操作水平。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科技的发展让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教学也是如此,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园林专业学习中, 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很多实际操作都无法进行, 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 将操作的过程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操作过程, 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的方式, 为学生展示园林设计中的优秀案例, 例如, 古典园林景观, 让学生不断提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 并从中获得设计的灵感, 提升创造力。

总之, 教师在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实训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培养专业园林设计人才的目的。

摘要:中职园林专业的实训教学课程是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实训教学中, 教师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完善实训设计和考核等有效手段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职,园林专业,实训

参考文献

[1]王婷.中职学校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为例[D].浙江大学, 2013.

[2]魏松红, 纪明山, 张杨, 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1) :62-64.

中职园林 篇2

【摘要】文章结合《园林植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职《园林植物》课程特色化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总结了有效的整改措施,突出特色化高效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园林植物》课程;特色化教学;问题;措施

在中职园林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园林植物》是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其涵盖了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的专业内容,为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内容。

一、当前中职学校《园林植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层次性与阶段性缺乏实用价值

当前,我国园林产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提高,人们对园林的构造审美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职园林专业教学除了确保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成长规律,还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园林植物》课程本身的进度要求,保证较高的递进式层次性和与学生学习规律相符的阶段性,符合社会市场上园林产业对学生园林植物学习实用价值的要求,才能确保学生在竞争中具备专业优势。但从中职学校《园林植物》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脱离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规律,不注重层次和阶段地开展教学,同时又没能结合课程内容与园林行业发展需求,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专业实用性,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导致学生不具备植物识别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园林植物》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这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滞后有关。与其他高职甚至高校的学生相比,中职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较强以及实际操作更熟练。而在常规教学下,学生往往忽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重视对自身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外还会导致学生园林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动手操作优势难以发挥的问题。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恶性循环还会使得学生无法对《园林植物》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甚至连最基本的植物类别都无法识别。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得到大幅度的激发,在此基础上提高能力。

(三)重理论轻应用,无法达到植物造景观赏性与生态性结合的要求

不少中职园林专业教师依旧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职生专业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应用,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此外,《园林植物》课程的学习没能与当下市场对植物造景的要求相结合,即无法实现观赏性与生态性的统一。生态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提出的重要理念,其逐渐融入《园林植物》的教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生态思想的灌输与发展,那么学生在植物造景实践中也就难以自主结合植物造景的生态性与观赏性,不但不满足社会市场对专业学习的需求,也不符合当前时代的主题。

二、中职《园林植物》课程特色化教学有效措施

在国务院有关“职业教育”的指示与要求中提到,学生的专业化培养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体到中职园林专业的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充分结合《园林植物》这一课程的特点与要求,探寻具有阶段性与层次性的教学规律,突出特色化的教学方针。所谓特色化,要求教师采取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方式,与《园林植物》课程教学规律相符的多样化手段与方法,确保教育出来的学生与专业教育目的相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与社会对应用型专业化的人才要求相符。

(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与层次性的要求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园林植物是造景的基本要素,学生对《园林植物》课程的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其中涵盖的专业分支有大体的预判,比如植物分类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之间的关联等等,确保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流畅而逐层递进。其次,教师要把握教学规律。在课程中各个章节都有侧重点和需要补充的知识,教师可以主动地针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删减,引入密切度高的知识,或选择当季植物进行讲述,或引入树种配置、市场需求等。只有做到专业地区分与把握,才能确保教学的层次性和侧重点。再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正如美国教育家艾默生所言,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和了解学生。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文化知识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这些要求可通过采取以下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来实现。

(二)丰富课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从枯燥的单一讲解中跳脱出来,逐渐对《园林植物》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园林植物》课程本身有很高的契合度,现场观摩配合讲解更能实现园林植物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开阔眼界,激发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中职生特有的竞争心理和情感丰富的成长阶段,为学生提供《园林植物》的情境,并以分组的形式设置任务,驱动性地要求学生结合独立思考与团体合作来完成,改变低效的学习状态,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最终在逐渐摸索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再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从《园林植物》课本的“想象”到眼见为实的“图文并茂”,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从网络中引入更多的素材,尤其是借助行业中专业知识与要求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在大幅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确保与时俱进。

(三)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满足生态性与观赏性要求

中职《园林植物》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而植物造景则要求形态与意境必须满足生态性与观赏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坚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和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整合当下时代的发展目标,融入更多人文性、生态性等全新理念,加强学生《园林植物》学习的实践,并在评价工作中将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如设置最终的学科成绩标准为“30%的平时成绩、30%的理论考核成绩加上40%的技能实践考核成绩”。此外,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锻炼渠道,使?W生开阔眼界,了解行业对园林植物学在观赏性和生态性方面的全新要求,并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园林植物》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必须突出《园林植物》课程的特色化、中职学生学习的特色化以及学生发展要求的特色化,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中职园林 篇3

【关键词】2.5+0.5 园林专业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4-02

一、“2.5+0.5”学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

1.“2.5+0.5”学制的实践

2013年江苏、广西等省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学制分段模式的改革,学生在校时间由原来2年延长到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比原来缩短了0.5年的时间。改革后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学期,这就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思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5个学期进行教学改革,正是通过学校的管理教育弥补学生0.5年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时间的空缺,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与企事业单位节奏合拍,缩短学生与企事业单位的磨合期。江苏、广西等省份的实践证明,“2.5+0.5”学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贵州省林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2.5+0.5”学制的实施

2015年秋季,贵州省林业学校园林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在2013级园林专业2个班级开始执行“2.5+0.5”教学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在新的教学标准下,基本学制为“2.5+0.5”模式,即今后的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时间达到2.5年,走上顶岗实习、实训的时间应缩减到0.5年。新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基本学制发生变化后,教学时间安排、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主要连接专业、课程结构设置要求、职业范围、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均会发生变化。

二、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MTM)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应用广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基础教育方面,该教学模式正在应用和推广。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第5学期开始进行模块化教学,对新学制进行初步探索。

三、制定模块化教学计划

第5学期由原先计划的顶岗实习改为模块化教学。通过社会调研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更加接近学生学习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校园木本园林植物电子图鉴、校园草本园林植物电子图鉴、GIS(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仪器的使用、园林手绘、林业工程招投标概要和园林设计与施工等8个教学模块,安排8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

1.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个学期进行18个星期的教学,根据模块相互之间具有衔接和延续性的特点,针对性安排教学模块的教学顺序,安排如下(表1):

2.教学模块一体化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园林设计与施工为核心模块,其他模块围绕着这2个核心模块服务。形成2个一体化的模块群(见图1):

3. 设置园林专业主打模块

“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

园林设计与施工是整个园林工程中投入最多、技术最复杂的环节,因为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涉及的图纸设计、栽植技术、植物管护等,牵涉到园林景观效果。每年毕业生就业,对于在园林设计与施工这块做到好的学生,深受园林绿化企业的欢迎。“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作为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重头戏,安排在适合于施工季节的学期期末阶段进行教学。

4.设置跨专业选修模块

(1)“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模块

2015年贵州省全省范围内开展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大量需要具有林业知识的职业人才。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在下一个学期即可参加项目的顶岗实习。对园林专业的学生跨专业选修现代林业技术的专业课程,拓宽了园林专业学生就业面。

通过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和校园周边地区进行实地区划、调查、资源统计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二类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在实习顶岗区间便可以在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二类调查工作。

(2)“GIS(地理信息系统)”模块

农林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中会经常使用到GI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林业资源管理与动态检测、林业专题图编制、森林经验与林业工程规划、森林病虫害管理、森林防火、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林业其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用、技术含量高的学科,通过模块化教学,引领学生入门。

四、精心编写授课计划

指导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之前,与学生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近2年学习过的相关理论课程,确定各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偏重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五、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和参与的多少。学生参与意识是决定教学效果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参与式”教学。以“制作校园草本植物电子图册”和“园林设计与施工”2个模块为例:

1. 特色之一:“制作校園草本植物电子图册”模块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园林植物卡片(见图2),然后汇编成图册:

教师先用图片讲解某种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以及园林用途,学生通过在校园内寻找该种园林植物,进行拍照,填写识别要点及园林用途,最后在微机上把所有植物照片汇总成图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深刻、特别扎实。

2. 特色之二:“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教学

虽然《园林设计与施工》作为一门课程,有理论授课也有实践授课,但作为教学模块,更侧重于实际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其他模块学完后再学习该模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园林设计与施工这一模块。

教师在校园内划出一块区域(比如几块草坪和几条道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学生的作品,指导教师对优缺点进行点评,提出缺点的解决办法。最后以把设计最好的作品,经过优化后,在校园进行施工实践。

指导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手把手交学生绘图、示范园林植物的栽植与管护,最后在形成植物景观的时候进行点评与总结。

六、组织教学评价

1.学生填写教学日志并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学生在教学日志中填写学习内容,填写学生的考勤,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也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监督。每个模块化教学结束后,由学校教务科与组织学生对指导教师进行一次评价,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2.教师填写工作日志撰写总结

教师在工作日志中填写教学内容,学生考勤,每周工作自我评鉴,便于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模块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正意见。

3.教务科对师生评价进行总结

教学督导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听课和评课,学期结束后,根据收集到的评价资料,对模块化教学提出,进行阶段总结。

根据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的反馈意见,以及教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务科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七、模块化教学管理

1. 撰写模块化教学总结

在学期结束后,根据指导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督导的意见与建议,由教务科总结模块化教学经验,对做得好的方面进行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编写模块化教学校本教材

根据指导教师编写的教案进行汇编,装订成册,成为今后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校本教材。通过今后模块化教学不断的探索,对校本教材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本校各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峰.中职学校“2.5+0.5”学制分段后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必要性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5(03).

[2]王丽菊.中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07).

中职园林 篇4

1 学习入门的生动化

中职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加上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往往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现象,然而,学生依然保持着对动手实践的热情。而Photoshop正是这样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因而,要注意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第一堂课,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一些简单但能体现Photoshop强大功能的图像处理效果,通过处理前后明显的视觉反差,使同学们叹为观止。接着,再放映一些往届优秀学生作品以及园林设计的案例,适当配以解说,使同学们为优美的效果图所折服,并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漂亮的效果图,他们跃跃欲试,对Photo Shop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再给同学们几分钟的答疑时间,必然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欲。通过生动化、形象化的案例,引导学生入门,而不仅仅是一些枯燥、固定的原理规则,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的同时更明确了为什么要学这些,为同学们认真学习与掌握Photoshop奠定了基础。

2 专业内容的趣味化

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与社会需求相挂钩,根据岗位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制定课程标准,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的良好对接。园林Photoshop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制图方面的人才,涉及岗位有景观设计师、绘图员等。教学内容上应着重培养学生使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平面、立面、剖面图的绘制、效果图贴图处理以及色彩搭配和植物配置能力。

目前Photoshop相关教材很多,但与园林设计相关的Photoshop教材不多,任课教师备课时除教材外,要多参考些相应书籍并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专业和社会需求,对教材做相应处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首先,Photoshop授课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生专业,结合实际案例使其掌握相应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案例获得内化了的知识,逐渐学会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园林专业应增加综合性的设计训练。尤其是在最后几周,可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安排几个综合案例,达到使学生综合熟练运用Photoshop进行园林设计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给学生多制造些创新摸索的机会,给予充足的时间及内容。教学中可渗透一些趣味性、创作性较强的内容,同时设置一些奖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还可以使其灵活地运用各项命令,使学生从竞争中感受创作的快乐。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园林Photoshop教学很适用这种方法。教师将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然后再将每个子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命令和知识点完成相关的子任务,进而完成相关的子项目,最后完成整个的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是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趣味性任务的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而不要把任务设计得过于死板、过于具体。可以规定任务的主题,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素材,设计各具特色的作品。比如,校园海报的制作,可以让每一位同学设计一张海报,主题可定为“校园文化艺术节”、“圣诞节”等。这样的任务会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研究、去构思,与同学探讨和交流,制作不同思路的设计方案,还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有效运用图片处理工具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使其欣赏水平、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专业性任务的设计重在使学生通过实际任务的训练提高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因而项目就应具体地以一个个实例呈现。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以设计图的类型分类进行强化训练,如平面图的效果练习绘制,立面图的效果练习绘制,景观效果图的练习绘制。最后,完成整个文本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在综合性的实训周中,以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校园入口设计,街旁绿地设计等完整地进行设计图的绘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汇报。高度模拟设计单位流程,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更加主动地去探索Photoshop所具有的功能和具体的操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2 成果展示法

成果展示法不要求学生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适时地给学生创造情境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并讲解自己小组(或团队)的方案。这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展示的是整个小组的成果,这无疑减轻了汇报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都起到良好效果。同时,这也能激励其他学生上进,给其他学生启示,为其他小组学生开拓创新思路。这些都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方案汇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小老师法

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进度不一,有的学生会因遇到问题而停滞不前,而又因碍于面子不愿问教师,自己摸索了很久都没有得到解决;而有的学生则学得很快,他们甚至提前完成任务而无所事事;有时候,教师也会因为问问题的学生过多而忙不过来,挫伤了没有被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这样高课堂效率必然受影响,因而在课堂上,采用“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在小组分组的过程中,就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使每个小组组员的学习状况较为均衡,让先掌握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小老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小组成员固定下来后,在一组成员中,每次任务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学生就是“小老师”,而“小老师”都会被记载在“光荣榜”中,这样又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潜意识中都会有做“小老师”的意愿。此外,在互相辅导学习中同学们增进了友情,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3.4 小组竞赛法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创造欲望,中职生也一样。小组竞赛教学的精髓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在基础技能学习阶段,小组竞赛主要比的是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因而在内容选择上,选择一些简单的任务作为比赛内容,以时间和效果作为主要评比对象。而在综合实训阶段,则以整体效果和创意作为评比对象,因而,在课堂上主要以汇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各小组的方案,整个过程类似于职业岗位中的招投标,最终胜利小组即为中标小组。小组竞赛的成功实施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从情境的设计到最后的点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竞赛还要有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要求,选好评论员和计时员,并给予获胜小组一定的奖励。小组竞赛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像资料信息使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注重借助任务效果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他们的视野,提高其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层剖析任务,由学生讨论任务完成步骤。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公布参考步骤,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抒发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其发散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通过比较,使学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获得更大的提高。

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为师生的互动架起了桥梁。作为一种媒介,其控制权还是主要集中在教师手中。使用的比较多的功能是广播教学、学生演示、监控、文件分发、远程开关机。屏幕广播效率极高,尤其在网络条件较差时亦能体现出良好的性能;可以根据网络条件调节网络补偿强度,根据广播内容调节广播及录制效率,使广播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广播多媒体课件。当教师在未锁定学生机键盘、鼠标情况下广播或回放时,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滚动的窗口模式接收广播,此模式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跟着教师进行同步操作,边看边练习,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广播教学时允许学生发言,并可方便地切换发言学生;可随时方便地使一组学生加入或退出教学行列。同时屏幕广播的性能大大提高。分组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组长代替教师进行各项功能操作,使教学过程更生动。作业提交可以方便学生递交电子文件作业。

5 考核评价的综合化

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较差,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常考核评价分成两部分: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可将出勤和课堂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勤率。期末考核重在考察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试题要尽可能地涵盖所有知识点,考查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命令,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案例设计。期末考核要点见表1:

在考核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同时也应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评价,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于校园橱窗中,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差别在哪,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自身的想象空间,从不同的视角,发现和总结作品的优缺点、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通过比较和互评使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进一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其不断进步。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来取代抽象深奥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死记硬背,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达到高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桂春.高等教育理论专题[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卢伟娜,张李玲.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7):13-15.

[3]黄志.职业能力导向下Photoshop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15):24-26.

[4]曲在强.浅谈开放教育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J].电大理工,2012(1):6l-62.

[5]姜博.浅谈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6):205,195.

[6]陈岚.关于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172-173.

中职园林 篇5

【关键词】中职园林专业 实训实作课 实践能力

从现今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培养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主旨。而实训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实训技能训练?如何能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此,我总结多年的园林专业教育经验,认识反思校内实践教学,在如何构建完善实训实作课加强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于广大同事交流经验。

宗旨:合理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

优秀的师资是知识传授的基本條件,也是知识与学生的中间桥梁。高质量的师资条件才能给学生传授最专业、最高品质的知识内函。所以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知识、强技能、善于创新研究、高素质教学的综合性教学人才。其次,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创造良好的师资培养环境,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后盾基础。

二、调整实训教学辅导模式,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实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繁重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层次思考、研究,使教课内容更加好学、易懂。

(1)调整实训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分配师资

现代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实训课时单个教师辅导的模式,应尝试多人辅导的科学教学方式。老的教学辅导模式一般是:①授课老师只负责理论课程,不负责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课由实训辅导员负责。这样的教学方式易造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内容时间安排产生分隔,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内容做出实践性操作和巩固;②授课老师即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虽然能两者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脱节,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问题,学校往往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轮流进行实训教学或是直接全体学生一起到实训场地进行实作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是,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人数太多,无良好的分配管制,参与性不强,看的人多做的人少,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实训课程特点及内容进行师资合理分配,在围绕提高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来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课程的辅导力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实训教学课程中,除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现场辅导以外,还要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校内师资条件再增加几名辅导老师参与辅导,让综合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得到充分辅导,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训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会因为生多师少的问题而出现对所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解答、辅导造成对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其次,辅导老师之间可以借助此机会,彼此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经验上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实训教学技能,可以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实训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最良好的铺垫。

三、注重校内外实训见习,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而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规范,使得实训教学体系松散无章,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合理的教学基础平台。注重校内实训见习,培养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见习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可以制订一个主体实训见习计划,以贯彻产教结合为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合理分配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要以实行企业化模式运作为导向。小组要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组织其小组的实训工作,实践技术要以产业化、标准化为基准进行。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专业的完成播种、移植上盆、养护管理、摆设观赏等一系列实训操作内容。通过专业化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书面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各方需求,学校必须与校外生产单位合作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广阔、专业的实践平台。一是外派老师可以通过实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和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可以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技工人员作实习辅导,与企业合作教学,走产教结合路线,订单式培养政策,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优良的实习平台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互赢。

校外单位实地学习是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是学生历练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技能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实际就业环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是最佳方式。所以我们要增加让学生进行校外合作单位实习的机会,在以往除去顶岗(毕业)实习时段的基础上积极与合作单位协调,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并已经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去校外单位进行阶段性实习或是实地观摩的机会。让书面理论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园林职业的特性,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回校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顶岗(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最关键的实践时段,是学生丰富认知、检验自身综合能力,联系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学生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园林绿化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负责完成实践工作任务,查找自身不足之处,让整体职业技能素质得到质的提高。通过毕业实训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企业与学生进行相互选择的时机,从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为毕业生就业提前做好实践准备。

四、加设选修实训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时俱进的依据当前社会的需求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如工程监理、模型制作、标书制作等实训实作课以提高完善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有更充足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可以更加自信的加入到工作岗位中。为社会园林建设培养更专业更多才多艺的人才。

五、改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在以往实训教学课程中一般都是导师在按部就班的按照教科书所讲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示范。这样会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思维,间接抑制了学生创造和分析事物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如园林植物的修剪以及造型要让学生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独立思考设计出不同造型,做到因材而异并亲自动手修剪完成操作而不是单一由老师照课本来示范完成。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教学方式,既能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职业操作技能。其次,如果是园路,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如学校附近公园、校内绿化带、附近小区绿化带或是正在施工的现场就其现有园路的形式、结构、组成等进行实地观察,要现场探讨,解析互动,要让学生研究它的构思和特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并进行解说分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六、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学科的特性,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以达到实训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结合单位改造建设等让学生完成实践,要让学生从实地勘察;勘察后设计;依据设计放线到最后施工整个过程全权负责来完成,在这一完整的实践流程中,既让学生了解了上岗后的工作内容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劳作精神及专业兴趣。

七、结合实训论文题目有针对性的安排综合实训内容

学生整个学程中重要的是综合实训部分,教师要做到因人因地而异,达到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实训任务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及实际情况来计划、制订、落实。指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交流后再根据学生个人特点、爱好和专长来确定其实训的内容及论文题目,一定要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根据论文的要求,深入到实际生产第一线,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提交知识小节论文报告。可以以知识点、章、节或是学期等形式,多让学生总结实训学习实践报告,首先,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写论文内容了解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其次,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让其在实训课程中可以更认真的来完成实践操作,因为只有认真操作实践才可以写出合格的论文总结,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八、结论

以上这是我多年从事中职教育以来,从本专业出发,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些研究及见解。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根据当前形势,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 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职园林 篇6

一、中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从当代教育来看,中职教育属于薄弱的环节。除了国家对其缺乏重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中职教育的选择大多处于无奈。无论在家长心中还是在学生心中,上高中进而考大学是一个多数人的选择。其原因一是出于人的价值认同,另外也跟当今企业对应聘者学历要求普遍增高有关。这样一来导致中职教育的生源存在着普遍基础差、学习态度表现不良的现象。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力学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初中的物理教学本身就教学时间短,对力学知识的涉及又非常浅。再加上这些生生本身学习水平差,故而在中学的物理、几何学习中知识储备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需求相差太远。

而且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低下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学习的难度随着时间的累积最终使学习的兴趣丧失。学生的难学、厌学问题成为中职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最突出的现象。

因此,学生的整体素质薄弱成为中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中最严重的问题,这样使课程的开展缺乏基础的支持。

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教学的目的模糊。教师对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情况是由学生的基础能力、教学过程、学生的能力培养这三个部分的脱节导致的。教师不能够将三部分合理地衔接起来,教学工作呈现出一种模糊、迷茫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迷茫使教学突出不了重点,没有针对性,教学的封闭性非常严重。

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上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造成学生的学习偏理论化而少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大多停留在教材知识的灌输上,而缺乏引导学生实际应用。学生本身基础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尚且很难完成,让其再自我领悟知识的实际应用, 就造成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不成功。

教师在学生能力针对性上也存在缺陷,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创新教学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上仍旧按照对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适用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学方式发生了错位,学生对知识的最基本学习就出了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中职教育的学生基础知识差是学校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面对这一现实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根据现实情况而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开始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之前没有对学生知识的差距进行弥补,就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基础上的漏洞。

其实每一个门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中职教育老师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速度极快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打牢。随着知识深度的增加,学生越来越跟不上学习的进度, 于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敷衍了事的态度,对课程的考试往往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最后整门课程算是一个教学的失败。

从大部分中职教育学校来看,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严重的问题。教师数量少、文化课教师所占比例少、专业兼职老师少成为最突出的现象。我们透过这些现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中职教育的教师存在着“摆设化”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中职教师存在着充数成分,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进行中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师资的匮乏导致园林教育设计课程教学出现了诸多弊端。 我们很难想象,有一部分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甚至比学生都高不了多少,所谓的讲课教学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

学生整体素质差、中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高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难以提升,教师不能以真诚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把教学当成一种对任务的完成。这就是造成教学方式陈旧的原因,教师没有创新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其核心在于应用,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精神,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拥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但是教师本身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他们自身对园林事业缺乏了解,从而造成了学生应用能力的缺乏。

我们说专职学校的老师,纵使教学积极性再高、理论能力再强,在技术应用方面也远远比不上从事技术应用的人员。学校专业兼职老师少就使得从事技术应用人员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小,教师队伍中就会存在技术应用信息的闭塞现象,造成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中技术应用的不对称。

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学校教务部门的建设有着巨大的联系。一般学校教务部门分为教学、监督、教研三部分。教研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运行的核心部分。但是大部分中职教育学校教务部门建设有待完善,首先缺乏教研人员。没有一部分专业的人员在研究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应该如何去教,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样就造成教学运转的迷茫与混乱,知识水平不高的教师和基础差的学生在意识迷茫中展开教学,教学所取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中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

从本质上看,中职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实际就业。那么对于园林建筑设计这一课程来说,教师首先应该对园林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的建筑设计如何进行以及从业人员需要哪些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依据这些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突出针对性,具有应用性。

对于学生的整体基础素质,要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把握。在课程教学展开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考察,了解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基础与课程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开展弥补式学习,以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是侧重思维与应用兼备的课程。因此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从初中平面几何知识学习到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提高设计中立体构建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单独依靠教材知识的讲解和画图的展示是不能够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物的观摩,再加上教师比画教学情节,这样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园林建筑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实例的设计,让学生的设计思维不单单停留在几何模型设计上。而更多地参与园林建筑的实物设计,让学生能够有实际设计周全考虑的能力。其次应该多增加一些实习的环节,安排学生到一些园林设计公司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在这一环节要避免形式化,要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中职教育学生还处于少年时期,自我的控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都存在实习无非外出游玩的心理,这使他们轻视本来很重要的实习。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他们对实习注重的意识。教师应该制定出完善而严格的实习方式,注重对实习结果的考查,强化对未完成实习要求学生的批评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校申请,自我开展校内的一些园林建筑设计项目,让学生以主体的形式参与实际的设计工作,并且责任落实到人,培养学生在设计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工作氛围。

其实所谓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也是学校教学运行模式的创新。

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有责任意识,而职业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既是教学的保障也是自我提升素质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对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当然这样的意识未免有些过难,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是不能忽略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提升愿望的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所以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应该强化自己工作的意义以及工作的责任意识。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从事园林教育设计课程的老师应该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并且应该多深入园林建筑设计的企业进行调查,使自己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应用能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是教师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兼备的自我修养,是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教师责任意识的表现。

学校在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安排上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搭配。合理的课程搭配是职业教育成功的保障。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应该根据这一课程的特点,开展一些辅助类的必修或者选修类的课程。

学校应该对园林建筑教学所需要的设施进行建设、加大投资,避免老师纯理论知识传授的弊端。我们知道能力应用的课程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更高一些,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教研部门的反馈,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设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进而进行完善。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老师选拔应该注重老师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多引进一些从业人员担任专业兼职老师,以保障教师队伍中应用信息的流畅。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培养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中职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学校的学习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改革。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使教学变得有针对性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面对这些需求,我们应该有一个宏观全面的思维,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施入手,全面扭转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中职教育与其他的普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区别,究其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培养必然将注重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兼备的培养上。但是目前中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诸多不良的现象,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生的应用能力差,这些弊端亟待解决。从中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对其改革的出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凤.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13(5):110.

[2]刘树超.学校教研组建设浅谈[J].职业教育研究,2011(4):164-165.

[3]何树芳,朱久昀,姜炳龙.论职业院校教师的责任意识[J].石油教育,2009(2):41-43.

中职园林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7

1 定期进行行业调研, 确定专业方向

园林专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三大专业板块[2], 在过去的园林课程体系中, 三大模块内容均有涉及, 但中职教育都采用“2+1”模式, 在校时间短, 且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导致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 什么都不会”, 学生没有过硬的技能特长, 得不到就业单位认可[3]。

因此, 基于学生在校时间短, 中职园林应该根据当地的人才需求现状及学校的优势资源, 确定明确的专业方向, 不应再追求“大而全”的培养模式。

重庆市农业学校组织对重庆房地产行业、园林苗木行业、园林资材行业、园林工程施工行业等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 (表1) , 结果发现, 一些原来比较热门的领域人才趋于饱和,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 因为现代年轻人大多喜欢从事比较有新鲜感和创意的园林设计行业;而对一些需要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工作强度较大的行业抱有畏惧心理, 导致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匮乏, 特别是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人才稀缺;另外, 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环境较差, 愿意从事施工现场管理的人才越来越少。因此, 针对目前的园林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结合学校园林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农学、园艺教师转行的实际情况, 建议确定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为主要专业方向。

2 兼顾全面, 突出重点专业方向, 制定课程体系

在市场调研确定了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后, 根据行业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确定课程体系。

重庆市农业学校聘请了园林企业和生产一线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学校的教师, 共同组成园林专业改革学术委员会, 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及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兼顾园林专业的全面性, 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为核心, 制定课程体系:将园林绿化专业课程划分为职业道德、园林普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三大模块, 其中, 特别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中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单列加以突出, 形成4大模块, 另外开设专业兴趣课 (表2) 。

3 多措并举,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送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任职、聘请行业人才等多种手段, 建立一支高学历、宽见识、高技能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1) 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2) 要求教师到相关企业、基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学校教师普遍存在“从校门到校门”的问题, 对园林生产实际了解不够,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暑假必须到企业进行期1个月的生产实践, 且必须从事一线的实际生产工作, 掌握现代园林实用技术,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总结。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3)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试验, 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开展各种农业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 为提高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拓展服务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4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合格的现代园林技能型人才

4.1 加强社会实践和事例教育, 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现代公民

“欲做事, 先做人”, 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 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出现, 我们的学生逐渐表现出行为习惯差、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差等特点, 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如何培养与人沟通和协调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这些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虽然中职学校一直开设有《职业道德》、《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 但往往将这些课程作为“豆芽课”。学校不重视, 不管是学语文、数学、历史的老师都可以上这些课程;老师不重视, 认为这不是专业课, 随意教学;学生不重视, 学起来枯燥无味。

鉴于上述情况, 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单列为一个教学模块, 进行改革。一方面, 课堂教学时多用事例教学, 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深入社会, 深入生产第一线, 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 模拟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工作环境,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4.2 开展全校性技能大赛, 以赛代考, 以赛促练, 促进学生技能培养

今天的中职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为了普及教育, 教学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础差, 学习习惯差, 学习方法差, 厌学情绪高是学生普遍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教学面临的主要课题。

以前, 考高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但现代中职教育没有考试的压力, 很多同学对考试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 对中职教育来讲, 考试已经不能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很多学生对是否考好漠不关心。

那么, 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主张激励教育机制, 而激励教育重点在于激励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吸引力。通过学校参加2010年和2011年全校技能大赛选拔, 我们发现, 同学们对技能大赛比较重视, 有较好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我们选择全校性技能大赛作为激励途径。

将技能大赛分为班级选拔赛、全校技能大赛2个层次。班级选拔赛组织3~4次, 每次选择本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的技能作为比赛点, 理论与技能结合考核, 每次评出1, 2, 3等奖。学期结束时, 每班派出5名优秀同学参加学校总决赛, 评出1, 2, 3等奖, 颁发证书,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4.3 开设兴趣课, 使学生在广博的园林基础上有一技之长

中职学校一直都有很多兴趣小组, 但一般都安排在课外活动, 由学生自行组织。我们将兴趣小组纳入正规课堂教学范畴,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选择一门兴趣课, 使学生在全面学习园林知识的基础上, 有自己的专长。将学生培养成既有广泛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岗位人才。

在学生调研和行业调研基础上, 园林专业每学期都开设了“园林植物修剪、盆景制作、嫁接技术、观赏食用菌栽培、设施育苗与栽培”5门兴趣课, 每门课每周1天, 每门课由学校在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教学, 不上理论课, 全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1门兴趣课。实践证明, 兴趣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且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被企业预订。

5 结语

专业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 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无论怎样改革, 中职园林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现代技能型人才。

通过近年的探索, 重庆市农业学校建设的“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为标准, 以德技双馨为目标, 建立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配备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实践课程比例至少50%;全面开展技能大赛和兴趣课”的学生培养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卫国.园林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11) :124-126.

[2]卢伟娜, 陈新林.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农业, 2011, (1) :22-23.

中职园林 篇8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园林绿化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加强园林绿化工作, 提高城镇的绿地覆盖率, 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园林绿化事业迅猛发展。自2000年以来,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步入了城市化加速期, 人们对环境意识逐渐增强, 对生存空间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给园林行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城市建设中对园林绿化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综合财务司编制的《2007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 至2007年末, 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2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9%, 建成区绿地面积111万公顷, 建成区绿地率31.3%;城市拥有公园绿地面积33.3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8.98平方米;2007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中园林绿化为525.6亿元,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中园林绿化为361.1亿元。

近年来, 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空前重视, 许多城市提出建设“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都市”等口号, 各地对发展园林绿化、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 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 园林专业人才紧缺现象日益明显, 对园林专门人才, 特别是对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中级人才需求最为迫切。因此, 中职园林专业所培养的高、中级技能型人才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

二、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园林专业所覆盖的职业 (岗位) 群的划分, 经分析研究, 中职园林专业的业务范围涉及园艺技术人员、园艺作物生产人员等4个职业小类, 涉及花卉园艺工、盆景工、园林植物保护工等12个岗位 (见表1) 。结合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用人单位对园林专业学生能力要求以及中职园林专业本身特点, 决定了中职园林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职业技能。

(一) 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园林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美术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及花卉的培育与养护、花卉艺术加工、盆景制作及养护、园林植物病虫检疫与防治等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学生在深入学习专业技能之前必须掌握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生态、园林测量、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计算机制图 (主要是Auto CAD、3ds max、Photoshop等软件的综合应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基础知识。

(二) 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根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园林专业提出的要求, 中职园林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专业技能: (1) 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技能; (2) 园林规划设计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 技能; (3)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技能; (4) 盆景、假山制作技能; (5) 插花技艺等。因此, 在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 注重加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盆景与假山制作以及花卉生产和装饰技术等的技能训练, 以直接满足职业岗位群的用人需要。

三、中职园林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实践探讨

(一) 构建层次递进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当前, 中职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学生毕业后即可进入生产第一线工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多年来我校实行了“2+1”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教育, 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 培养职业素质, 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技能培训 (即顶岗实习) 。结合“2+1”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我校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中建立了层次递进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即职业技能培养有层次性, 在培养过程中按“基本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综合技能”逐一递进, 并把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列入综合技能的培养体系中, 取得良好效果。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见表2。

(二) 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实践性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群的根本保证。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立时构建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把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到整体课程教学体系中, 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与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保证适应职业岗位群培养要求,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实训模块, 模块间按“基本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综合技能”的实训模式层次递进, 模块间要相互紧扣, 防止技能点的严重脱节。多年实践证明, 我校借鉴“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建构思想, 并在园林专业中确立“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递进式实训模块并付出实施,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融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为一体, 避开了单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性,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能水平得到了同步提高。专业实训模块见表3。

(三) 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作型、技能型人才。实作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重视实践教学, 突出技能训练。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要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就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就要不断地增加教学设施、设备和拓展实训基地。但是, 要达到以上一切, 单靠学校的实力是行不通的。因此, 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和最佳途径。自2006年我校开设园林专业起, 学校与梧州市园林管理处苗圃、贺州市林科所 (原梧州地区林科所) 、梧州市太和花园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付出实施。经过几年的合作, 双方已塔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 并建立了合作的长效机制。

梧州市园林管理处苗圃距离学校约1公里, 贺州市林科所距离学校约3公里, 梧州市太和花园距学校约10公里, 这为我校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 保证了我校园林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出率。结合专业实训教学模块, 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学练结合的场所, 学生在“学→练→学→练”的反复过程中不断强化和修正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不断积累基本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能力,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 建立灵活性、多元化的技能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应建立灵活性、多元化的技能考核评价机制。 (1) 过程评价:制定每个实训模块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评分标准、考核办法, 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或10分制, 评价过程实行技能训练与考核评价并行, 促进学生学习竞争力; (2) 考评内容:从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技能实作能力等多角度进行全面评价, 注重模块项目的实训过程考核; (3) 考评主体:技能考核采取任课教师、企业实训指导老师综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确保技能考评主体的多样性, 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考评目标:以职业工种资格等级考证为目标, 体现各工种“应知、应会”原则。

摘要:中职园林专业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本文从园林行业的发展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展望出发, 指出了中职园林专业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并对如何培养中职园林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作了实践性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专业,职业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2007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M].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综合财务司编.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12.

[3]赵居礼, 田锋社.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

中职园林 篇9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课堂已经更新换代, 以视频为载体, 将教学重、难点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而降低难度, 达到让学生乐于学习的目的。“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微课”是相对微小的授课视频, 包含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 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5分钟以内, 根据这个特点, 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微课”特点

传统授课方式中, 学生在重、难点听不懂的情况下, 可能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和演示, 这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 且学习效果不理想, 然而借助微课视频, 让教学主题突出,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精炼, 教学设计精细以及教学活动精彩, 以这种较理想的方式给学生展现教学内容的细节,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根据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进度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探索学习, 这样不会因为给个别同学重复讲解而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微课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可以通过全局统筹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 适合不同教学对象。

三、“微课”在园林专业课上的应用

本文笔者结合中职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浅谈运用微课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性。通过实践, 得出微课应用有以下优势。

1. 抽象知识“情景化”

对比抽象理论说教, 视频展现内容丰富、生动灵活, 不但可以充分展现知识情境, 还可以将操作细节分解具体呈现, 便于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模拟操作。这样情景化的学习可以定时定量, 在遇到抽象难懂的地方时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比如我们在学习“园林植物”相关知识时, 许多学生对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植物花朵特征产生混淆, 如果我们通过抽象的口头说教肯定无法引起学生注意, 也不能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个重点, 笔者就制作《无限花序VS有限花序》微课视频, 利用3D软件技术模拟植物花序的开花顺序:无限花序是下部的花先开, 渐渐往上开, 或边缘花先开, 中央花后开;有限花序是顶端或中间的花先开, 渐渐外面或下面的花开放, 或逐级向上开放。然后结合展示各类型花序花朵图片, 利用微课制作软件的录屏功能制作成短小的微视频, 通过这方式将知识进行形象的情景展现, 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自的特点和区分要点。这样设置就充分体现了微课将抽象知识情景展现从而转化为形象的优势。如此一来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具体的、典型实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完成基本知识环节学习, 进而渗透相关“隐性知识”让大家通过观摩和模仿, 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2. 知识呈现趣味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认知速率, 教师就要具有能将抽象知识趣味展现的本领,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实际上园林教学专业性比较强, 需要对相关植物搭配、空间布局甚至特色建筑等进行深度学习, 这对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微课将抽象知识趣味化、形象化, 让学生乐于学习, 便于认知。比如“园林建筑构造”理科性比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进行整合, 在讲解亭子构造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园亭照片, 结合3D动画展示亭的构造和结构细节, 制作成有图像、有动画、有声音、有文字的微视频, 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生动的影像, 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 使教学形象化、趣味化, 从而使学生感到自然、真切, 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认知。

3. 课堂主题突出化

微课通过对重、难点知识集中化解, 因时间短、内容集中、呈现形象等优势特点, 能及时将抽象知识以形象的方式集中在学生高度集中的认知发展区进行呈现。

园林专业对动手能力和抽象造型能力等要求比较高,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经验的园林教师会发现传统的理论说教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迁移, 手把手地教课堂时间又不充分, 这就造成知识呈现无法细化和实用化。而借助微课, 我们在教学“树型管理”相关知识时, 教师利用数码相机将灌木造型的重、难点知识边操作边录制下来, 并配上语音讲解, 最后结合微课制作软件做成10分钟的微课视频展现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仔细观看和模仿, 这样一来扩展了知识信息, 突出了教学内容主题, 让学生有很强的针对性去学习, 便于迅速吸收知识, 转化成运用能力。微课是一种手段, 可以高效呈现每一个知识环节的主题重点, 强化学习针对性, 提高课堂效率。

4. 互动方式多样化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课堂教学的过程, 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多边互动知识生成的过程。在园林景观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微课来牵引学生进行多样化互动, 生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园林景观一般来说由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和由实体构成的空间两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中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 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特别是传统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方法通常只注重那些表象的硬质实体景物, 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 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注重不够, 针对这些软实体景观, 我们就需要通过微课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认知—观赏—思考”等环节, 然后参照微课中给出的经典案例进行“交流—实验—模拟”等多边互动流程对景观的空间结构进行尝试和探索。这样以微课为启发导体, 牵引学生以经典案例为蓝本完善思考和操作实验等知识迁移过程, 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运用的教学目标, 提升课堂效率。

5. 反馈及时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多角度的表现和反馈, 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 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微课教学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 这样的话让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学习进度和教学行为的评价, 这样及时的反馈和沟通便于我们及时调整课堂进度, 提高知识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比如, 园林景观需要随季节和时间变化而变换风格, 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这类开放性的内容在教学中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把握, 微课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展现知识要点后给学生充分的提问、思考的机会, 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掌握相关技巧。

四、结语

园林专业知识多元化, 涉及的知识广, 而微课能将园林多元的抽象知识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 突出教学重点, 从主观上驱动学生多样互动交流, 乐于学习, 及时反馈, 从而完善学生认知, 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微课”教学法在园林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当前, 这种以视频为载体, 突出教学重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普及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摘要:微课就是将重、难点知识以形象、生动的视频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这种以视频为载体, 突出教学重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普及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分析微课的特点, 探讨中职学校园林专业课上微课的有效应用, 以此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微课,园林专业,情景化,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参考文献

[1]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

[2]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7) .

中职园林 篇10

关键词:园林美术课程,园林专业,中职院校,重要性

园林专业是指具有强综合性、强边缘性的一门学科,它还结合了生物学、建筑学、生态学、美术学以及设计艺术等许多专业。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是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得园林设计人才在我国非常缺乏,但是中职院校中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经验不足、起步比较晚,就容易造成教学问题出现。

1中职院校中园林美术课程的问题

中职院校中园林美术课程的问题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比较少,而美术自身又是一种注重实践的学科,它是通过基础才能的反复训练使技术越来越熟练的,而绝大部分学校给的美术课程只有短短的几节课,这就让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园林美术;第二,内容覆盖面过广,目前还没有合适中职院校使用的园林专业教材,所以老师一般都是通过美术学院的专业教材进行混合使用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太复杂、 教学技法不整齐,再加上教材的不统一, 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教材,非常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学,最终使得课程设计脱节、 表现技法背道而驰;第三,学生基础较差, 中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理科生,而不是艺术生,使得这些学生没有美术爱好和美术基础,他们对待美术只是一种新尝试,老师在课堂中非常容易产生学生与老师的障碍;第四,教学形式单一,美术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进性石膏花,在进行静物画,最后进行风景画,这种形式通常都是靠老师的讲解,画画成了辅助,虽然可以让学生拥有比较坚实的美术基础,但是整体缺乏了趣味性以及互动性;第五,师资专业性不强,中职院校的园林老师绝大多数美术系毕业的,园林是结合了生物学、建筑学、生态学、美术学以及设计艺术等许多专业的具有强综合性、强边缘性的一门学科,这些老师不能把园林与美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所以非常容易出现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基础课的脱节。

2中职院校中园林美术课程的改革措施

2.1课程设置的完善

园林专业是指具有强综合性、强边缘性的一门学科,它还结合了生物学、建筑学、生态学、美术学以及设计艺术等许多专业,所以需要重视相关学科与园林专业之间的联系,并重新对园林专业教材和课程进行洗牌,让联系紧密、内容相关、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精简了课程设置,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构建。此外园林专业的特点使得工作者必须对多方面知识、文化都有了解,中职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视野以及综合知识储备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完善课程设置、 加深文化底蕴,也就是说老师在园林美术课程中重视园林史的实用价值,因为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时代特点,这些园林把人类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全部融合进设计中去,它体现了价值观和文化底蕴。老师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朝着未来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对行业动向时刻关注,及时的进行课程设置修改,保证知识理论紧随行业脚步和实用性。

2.2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

在园林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自信心打下坚实基础,还是学生面向工作岗位、迈出校园的过渡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主要由三个步骤,第一,为学生量身定做严密有效、专业的实习计划, 从而保证了学生可以严格执行实习计划、 实习工作、实习目标;第二,为学生量身定做健全的一套工作实习制度,强制性让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工作操作,并且为所有学生尽量安排实习岗位。这样做的好处是为学生的顺利完成实习提供了保证,对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方便协调,保证了学生可以从事自己相关专业的岗位实习和合法权益;第三,对老师的实践能力进行专业培养,并组建一支外聘队伍不叫经常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2.3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园林专业教育中比较长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理论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让学生容易产生定式思维,从而遏制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但是现场教学法可以把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相结合。例如老师在进行花卉、植物的识别时,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走进植物园、校园、公园以及花场等进行讲解,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的兴趣,还提升了教学趣味、降低了教学难度。项目教学法是指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环节,最终形成一个有关若干细节的项目,或者将课程中的多种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一个项目,老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这些小组独立对制定项目进行完成。项目教学法是启发形式的教学,它可以引导学生的经验总结、开动思维、团结意识以及严谨科学观形成。

2.3老师专业技术和素质的提升

上一篇:群众体育文化下一篇:启发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