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共10篇)
园林 篇1
一、前言
岭南园林作为华南地区的园林代表,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点,在不少方面体现出与江南园林不同的特点。园林,作为明清以来士大夫生活重要的载体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当时中国主流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情趣。我们在此透过历史的繁杂线索,寻找岭南园林发展过程中的蛛丝马迹,查寻它们与江南园林的历史渊源。借此,我们发现在明代之后到晚清以来,那些建造岭南四大园林的主人们,他们的个人经历印证了两类园林之间互通的关系,岭南园林在建造的时候受到以江南士大夫文化为主导的时代风尚的影响。
余荫山房、可园、梁园和清晖园四大园林的主人们,几乎都曾经通过科举考试,中举人、进士获得了到北京任职的机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园子的建造者们,通过自身功名的努力,赢得了进入主流社会的通道,并在那里浸淫多年,受影响甚大。自明清以来,士大夫们盛行建造私家宅院,无论皇家还是高官、满人还是汉人,都热衷于斯。即使是位居高位的皇家,其园林也全方位地学习和借鉴江南园林的意境营造和具体手法,成为当时的时尚。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要体会的也是江南的生活方式,私家园林也是重要的考察对象。皇帝们回到北京,仿照江南的园林大兴土木,营造山水。颐和园就成为最典型的例子。身居京城的粤籍官员们,也同样会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因而,在其告老还乡之后,为自己营造一个“诗意”的养老场所,也理所当然。
二、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在四家园林中,园林的造诣堪称最高。其主人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有点类似今天的公安司法部门),也曾经在京的浙江司任员外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法。邬彬告老还乡之前,专门请来自江浙的画师绘制了园林图,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请了设计师带着图纸回家的。根据历史的记录,邬彬自小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年仅19岁的他考取县试第一,并于咸丰四年(1854年)踏入仕途,开始他的京官生涯,任内阁中书,七品官衔,随后因纳粟获奖刑部浙江司员外郎,从五品官衔,签分刑部主事。咸丰五年(1855年),因才能突出、德才兼备被咸丰帝诰授为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余荫山房耗资三万两白银,从1866年~1871年历经5年时间建成。这个投资额度在当时的广东富商来说,还远未必能称得上是巨资,比起在十三行的买办们的收入只是很小的一个数字。也许可以这么说,余荫山房的建造,首先是由于其主人曾在京为官、受到当时主流士大夫文化熏陶影响的背景,而非仅仅得益于其作为商贾所拥有的经济条件(图1)。
三、清晖园
顺德的清晖园则是另一个典型的粤籍京官的回乡造园的例子。龙家连续三代人都分别中举人、进士,当中包括:
1.祖父辈的龙应时(生卒时间1716~1800,1744年和1751年分别中举人、进士,曾在北方的山西任职);
2.父亲辈龙廷槐(生卒时间1749~1827年,1787年乾隆进士,任职北京翰林院编修。在1800年龙应时过世时,回乡伺母);
3. 孙子辈龙元任(1817年进士,居任京官20年,并终老北京,官任太事府庶子)。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些通过科举成功的龙家官宦,都具备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素养,文章、诗赋、书画都有很高的水准。清晖园前后的牌匾分别请了何绍基和李兆洛来题写。何绍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1836年道光十一年进士),李兆洛是江苏的进士(1805年嘉庆十年进士,当时全国著名的堪舆地理学家、书法家,《大清一统舆地全图》编者)。由于在京为官,龙家的生活圈堪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龙家第五代龙渚惠在1888年带着设计师、工匠远赴苏州,参观园林,吸收江南园林的精华,作为建造清晖园的直接借鉴。而在同一年,北京的慈禧太后以海军军费的名义重建颐和园(图2~4)。
四、梁园
佛山的梁园则是在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等叔侄多人共同建造的,时间历经了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几十余年陆续建成。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而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主持者之一梁蔼如(1769~1840),在甲戊(1814年)中进士,官至北京的内阁中书,充当文渊检阅兼方略馆分校。梁蔼如精书法,善诗画,真、篆、隶、草皆精。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画于道光八年(1828)的《溪水深秀图》,线条灵动明澈,笔墨沉着、厚重,上有陈澧等19位名家题跋,是他传世的最佳作品。梁九章则在1816年参加乡试入选国史馆,在北京担任中宪大夫礼部仪制司主事,做过四川布政司和知州一职。梁九图(1816~1880)也在北京做过清代的资政大夫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梁九华在北京官至大理寺主事,后晋礼部主事大理事。九华、九章、九图三人也和叔父一样,诗、书、画艺具佳,都是古典时期官宦与才子合二为一的典范。他们的共同特点,不是富甲天下,而是均曾在京位居高官,见多识广,受到当时整体的士大夫生活方式的影响,包括造园养性的时尚(图5~7)。
五、可园
最值得玩味的是东莞的可园。可园者,在苏州、北京和东莞各有一处,均为此名。最有可能把这三个可园连结起来的关键人物应该是梁章钜。梁章钜(1775~1849),在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期间,在北京、江南、岭南和甘肃内地分别任职,祖上是明清以来福州的书香门第,个人文学修养造诣甚高,也是影响至今的楹联权威。其人一生显要,在从政期间,写作不停,著作等身,期间还曾执掌书院讲学,堪称鸿儒中之巨儒。1827年(道光七年)他在苏州任江苏巡抚、布政司(图8)。三个可园中,最早的是苏州可园,它成名于梁章钜之手。他把原来位于沧浪亭对面的“乐园”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图9、10)。咸丰、同治年间,苏州可园受到太平天国之兵火破坏。同在苏州任江苏布政使的满人文煜一定参观过了梁章钜的“可园”,应该对他的前任同僚惺惺相惜,才可能会有后来的北京可园。
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帽儿胡同的“可园”,是清末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1884)的宅第花园,落成于1861年。文煜,字星岩,满州正蓝旗人。他曾经1857年在苏州任江苏布政使,期间免不了受苏州园林的耳濡目染。根据资料的介绍,他回到北京后,借鉴了苏州的园林做法,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园主将其命名为“可园”。后来该园转手售予北洋政府要人冯国璋,解放后曾作为朝鲜大使馆(图11、12)。布政使的满人文煜园”,应该对他的
梁章钜之后调任广西巡抚。作为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参加了在南方的鸦片战争和在广西的对太平天国的战争。这个时候,东莞可园主人张敬修还师出无名,刚刚出道。他通过捐钱给清廷获得了“同知”的官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知县等同待遇。他早年读书但未考取功名,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并带着来自东莞的乡勇参加了在广西对地方暴动骚乱的作战。此时,梁章钜则是张敬修的上级领导官员,也负责相关的事务。这里,一个叫做居巢的文人画家出现在梁章钜和张敬修之间。居巢是祖籍江苏的画家,也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父亲曾经在广西为官,父亲过世后,他作为文人画家接受了梁章钜、张敬修的资助,先后成为他们的幕僚。这个幕僚的工作倒未必是要像曹操的众多谋士一样要为征服天下出谋献策,而是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供养的修身养性的艺术家,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美帝奇家族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供养资助。在1849年梁章钜过世之后,居巢就跟随张敬修,之后还和张一起回到了他的东莞老家,与张一起研习书画,在可园里居住了10年。东莞可园的建造时间是1858~1861年。居巢作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在明清古典时代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图13~15)。
东莞“可园”之名的来由可以找到很多说法。但苏州、北京、东莞三个可园之间的先后关系、因缘际会却是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另一个线索中寻找得到的。我们在这里可以推测,“可园”最早来自梁章钜1827年在苏州任江苏布政司时对苏州可园的改造和命名。之后,满人文煜在苏州任职期间,应该参观和游览了梁章钜的可园,回到北京后,建造了小小的北京“可园”。梁章钜调任广西任职,下属张敬修也应曾与他、还有他们共同的文人画家好友居巢促膝聊天,讲述了梁早年的苏州可园旧事。
三个可园,分别位于江南、北京和岭南,来自不同的主人,包括传统书香门第的官宦人家梁章钜、皇家贵族文煜,以及来自体制之外却试图在体制之内实现自我价值的张敬修。他们通过同样的园林命名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表现类似的审美和生活情趣,耐人寻味。
岭南园林的四个代表作品,都十分典型地体现了造园主人的个人经历、学识修养和情操。他们都是置身当时官僚体制的内部。在岭南的四个代表园林的主人里面,唯有张敬修没有到北京做官,但他从花钱购买功名官爵、渴求进入主流体制到最后也因为对太平军作战而署理江西按察使,咸丰十一年又兼署江西布政使,完成了从没有科举考试功名到体制内高官的过渡。而他在个人的诗、书、画修养上,则因为供养居巢、居廉两位文人画家,也得以获得很大的提高。
19世纪晚清时代,是中国士大夫把玩私家园林的风尚年代,直接借鉴江南园林的手法和情趣,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不同风格、但相互紧密关联的互动关系,在强调各自差异的同时,还是有更多相似的渊源关系。晚清是开始受到西方影响的时代,广东地方已经呈现了强烈的外来文化影响,作为当时唯一通商口岸的广州,行商文化盛行,也造就了当时的世界级首富的伍家等一批家底超级厚实的富户。但是,代表岭南特色的四大园林的建造,都未必如有些资料所断定的,是本土的商贾出资建造,而是由身居主流体制文化圈内的官员大夫们完成。还有些论著提到岭南园林文化体现的“远儒性”,也被这些园林建造者的为官经历和身份所打破。通过这些园林主人经历的梳理,可以反而发现岭南园林来源中的“亲儒性”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晚清的中国已经呈现了巨大的危机,但成为悖论的是,岭南营造园林的风气却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不能不说是主流士大夫文化的深远影响。多重文化的影响,包括正统的和西方外来的,都在岭南投射下了自己的影子。岭南园林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粤籍士大夫们对正统主流文化的追随,还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华帝国文明即使在面对外来的影响时,依然固有的力量和强度,及其对个人主体生活方式的持续影响力。
通过挖掘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小事件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岭南园林成形的某些共同特点:抛开那些具体营造手法的不同点,那些园主人们在庙堂之高就任时追求功名和个人事业的成功、在江湖之远退隐时追求个人修身养性的练达和对生活情趣的把玩,无论他们身在江南、岭南还是北京,在这些追求上有着共同一致的互通特性。以江南园林为蓝本的生活方式,成为那个时代士大夫们共同的颐养天年的爱好。岭南园林,则是南方本土与正统文化生活的重要通道,它与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书写着一个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分析园林风景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建筑;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在飞速的提高,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建筑是造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不仅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結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是如此,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1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创作的基本思想,而园林建筑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在中国自然式园林中,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依山傍水兴造园林建筑,自然而巧妙地再创作山水之情趣,亭台楼阁、曲径长廊点缀在山水之间,美不胜收,令人神往。在园林中的主要作用表现:
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休息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六是组织游览路线,在园林中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对景”和障隔,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七是范围空间,即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以建筑为主,辅以山石植物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
2 园林的主要建筑类型及与园林的关系
常见的园林建筑从建筑文化背景和风格上可以分为中式、西式、现代3类;若是按建筑的形式来分则有亭、廊、榭、花架、棚架、装饰构架等。其中,现代的园林建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类,它几乎不受任何形式的制约,只要材料、技术上可以满足要求,设计者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建筑形式。中式或西式的园林建筑一般应用于相应的园林中,设计、修建这2种类型的园林建筑,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做得“地道”。
中式园林建筑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类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独具匠心。西式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运用较少,而且不易掌握。中国园林建筑离不开中国园林,否则就会把它和中国其他建筑类型混同对待。
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园林艺术同出一炉、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它始终表现出以人为本,景为人用的基本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的园林建筑既能很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能与人的使用需要相统一,且具有很大的实用性、灵活性、通用性。
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园林中因为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而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的需要。如同我国的文化传统一样,具有浓重的民族特征。
由于与自然环境及人的生活紧密结合,在建筑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表现得十分自由和灵活,其基本的布局法则与建筑处理手法和西方建筑相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
3园林建筑与园林其他要素的关系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3.1 园林建筑与山体的关系
山体是构成园林的骨架,它创造出了园林中不同的空间和地貌形式。在园林中,经常在山体上设置园林建筑,使园中景致相映成趣,珠玉生辉。一般山体设亭可分为小山设亭、中山设亭和大山设亭。小山设亭时,常建于山顶,以增加山顶的高度与体量,既丰富了山体的立体轮廓,使山有生气,又适于游人停足纵目远眺,多角度领略风景,还起到控制风景线的作用;大山设亭时一般设在山腰或山背上,此时应注意亭设置时要有足够的体量和成组设计,以取得与山形体量协调的效果。如果为了避免山体构图的呆板,一般不宜将亭建在山的中心轴线上。
3.2 园林建筑与水体的关系
园林中的水体能给人以清新明净的感受,园林建筑若与水体结合,使景观效果更富亲切感。建筑与水接近,可将其点缀于水中,设置于水中的孤立小岛上,成为水面一景;还可临岸布置,以三面临水效果为最佳;还有些建筑跨越河道、湖泊、缓涧,既装饰水面又起到交通的作用;还可把水引到建筑之中,成为建筑内空间的一部分,使建筑与水体融为一体。
3.3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可遮阳蔽日,体现季节更替,使游人感觉赏心悦目,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结构作用,如形成主题或焦点,作为美丽的背景,发生季相色彩的变化等。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对其造型和空间往往要考虑到与植物的综合构图关系,植物常作为点睛之笔,起到强化和补足建筑气韵的作用。亭、廊、榭、楼、阁等园林建筑的内外空间,常利用植物的衬托来显示它们与自然的联系。此时,植物作为建筑的陪衬,使人工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能够更好的融合。
4 园林建筑设计风格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渡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例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不断地改变,园林也与其他所有的文化在变,自然园林建筑也在变。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在设计时都应考虑其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园林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园林环境要求权衡确定,园林环境是园林建筑创作的出发点,园林建筑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及景物构成上应与整个园林环境相协调,因为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游荣盛.浅论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2.
[2]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J].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屈永建,杨凌.园林艺术[J].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树栋,马晓燕.园林建筑[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探索园林特色及园林绿化技术 篇3
首先要更新观念, 树立生态园林观点, 打破市郊界限, 贯彻大环境绿化的指导思想。城市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普遍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基础上, 整个城市才具有整体美的风貌, 局部绿化才能够有提高, 上水平。
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摆在首位的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调节小气候, 降温、减噪、放氧、净化等作用。通过绿色植物生理活动, 形成良性循环, 以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使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城市绿化必须以园林艺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 美化城市面貌, 为市民提供清新的生活, 工作环境和自然景观优美的游览场所, 增强身心健康,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园林绿化收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花卉, 苗木经营, 公园游览区, 自然保护区, 旅游业的收入等。园林绿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在能量。
目前,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但园林绿化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具体表现在:a.绿化用地指标低。近年来, 城市建设速度迅速发展, 改建、扩建、新建地, 有的地方为了建楼将原有地绿地也挤掉了。城市人口稠密, 环境拥挤, 很难达到规定的绿化指标。b.城市绿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大城市公共绿地明显好于县级市, 城市本身不同行政区之间绿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城市中心绿化又好于城郊。在此建议城市规划部门:
1.1控制城市规模, 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中过低地绿地指标。城市绿化跟不上城市发展, 必然会降低绿化覆盖率。强化绿化意识, 在总体上落实绿地规划:a.小区开发时按比例预留出足够地绿地, 并实现建筑竣工, 绿化工程同步竣工的一体化建设。b.加大主干道和建筑红线的宽度, 留出足够的绿化带。c.按服务半径开辟多处公园、游园和各类绿地, 丰富街景, 美化城市, 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游戏环境。
1.2认真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积极态度发展各类绿地, 提高园林绿化总体水平。
以战略的眼光, 编制绿地系统规划, 形成城郊结合, 城乡连成一体的布局较为合理、防护效益好的生态园林体系。整个绿地系统要布局均衡, 特别对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工业区以及目前城市绿地较少的区域应考虑安排足够数量的绿地, 提高城市绿化总体水平。
2园林绿化的种植技术
2.1绿化种植期选取。对于绿化种植来说, 其种植期的选取是相当关键。当然目前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 园林绿化种植的种植期可以终年进行移植。从树木的生长特征来说, 树木是有生命的机体, 在一般情况下, 夏季树木生命活动最旺盛, 冬天其生命活动最微弱或近乎休眠状态, 因此树木的种植是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的, 选择树木生命活动最微弱的时候进行移植, 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
2.2苗木的假植。在乔灌木种植的施工过程中, 对于苗木的装车、运苗、假植的精心操作, 对保证土球完好, 不折断苗木主茎、枝条, 不擦伤树皮, 保护好根系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工程实践, 对于苗木的假植等应当采取合理措施, 以确保不影响树木的后期生长。
树木入坑时要深浅适当, 土痕应略乎或稍高于坑口, 采取防栽后可能出现陷落下沉, 导致树干基部积水腐烂, 入坑填土必须使用较肥沃的表土, 先填入靠近根群部分, 每填高20-30cm, 应踏实一次, 严禁损伤苗根。对于填土过分干燥, 或土坑过大, 或土球较大, 则可采取先填土至1/3-1/2时, 采用木棍在坑边四周夯实, 防止根群下部或泥球底部中空, 同时防止碰损土球。对于土球泥土松散, 可先垫土1/2-1/3, 然后采取去掉草绳等包装物, 然后再填入余土。栽植露根树木, 应使根系舒展, 防止出现窝根, 采取表土填入一半时, 把树干轻提几下, 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土与根系密接, 又可以确保苗木根系伸直。坑土填平后, 另采用培土法筑起凸起的围堰, 以利浇水。栽植较大的落叶乔木或常绿树木时, 应设立支柱, 或设置保护栅保护新栽树木。保护栅种类很多, 材料可用绳子、铅丝、竹杆、木柱、水泥柱等, 保护栅的形式有拉丝、直立、斜撑、扁担校、十字桩等多种。
3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技术
3.1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促进绿化树木枝叶生长、开花结果的关键。水分不足时会使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枝叶生长缓慢, 花芽形成量减少。水分过多时, 根际含氧量减少, 根系呼吸作用微弱, 影响树木养分的运转与合成。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城市园林树木绿化的效果, 所以水分管理十分重要。
3.2施肥。一般的园林树木由于人们对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条件要求, 它们大都不像自然界中的树木那样具有“自肥作用” (即树木的落叶回归土壤, 腐烂后形成腐殖质, 变成树木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 土壤容易贫瘠, 致使树木生长不良, 甚至衰弱死亡。为保持树木的正常生长, 应及时、适时的向根系土壤中补充肥料, 即进行施肥。施肥不仅能营养树木, 而且还能调节土壤PH值和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改善土壤结构, 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 以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a.因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 所以施肥要在根部四周, 不要靠近树干。b.对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 施肥宜深, 范围宜大;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浅, 范围宜小。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 浅施就可渗透到根层, 被树木吸收;钾肥移动性较差, 磷肥移动性更差, 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基肥肥效发挥较慢应深施, 追肥肥效较快, 宜浅施。c.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施肥, 树木不但不能较好吸收, 还会被雨水冲失, 造成浪费。d.施肥后 (尤其是化肥) , 必须及时适量灌水, 使肥料渗入土内。e.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 化肥必须完全粉碎后才能施用。
3.3土壤管理。深翻对城市园林土壤进行深翻, 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增加孔隙度, 增加含水量。同时, 深翻后土壤水分和空气条件能得到改善, 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强, 加速土壤熟化, 使难溶性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 可相应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深翻、树木断根后还可刺激发生大量的新根, 提高吸收能力, 促使树体健壮, 叶片浓绿, 花芽形成良好。因此, 深翻不仅能改良土壤, 且能促进树木生长发育。
4结论
园林树木是适于城市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藤木, 是园林绿化的重要题材, 它们在各类型园林绿地及风景区中起着骨干作用。园林树木大都体型高大、枝叶茂密、根系深广, 在城市绿化中能有效地起到调节温湿度、防风、防尘, 减弱噪声、保持水土等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而园林绿化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园林特色以及园林绿化技术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主要介绍了园林特色以及园林绿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特色,园林绿化,绿化技术
参考文献
[1]尹小艳, 张丽.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 2011 (13) .
[2]刘淑明.浅谈城市道路绿地的养护技术[J].现代园艺, 2009 (8) .
刍议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的关系 篇4
关键词:园林施工;园林养护;应对策略
引言
无论是在城市化的建设当中还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园林工程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园林工程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一方面要求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开展施工活动,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园林具有高超的审美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园林工程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整个工程当中养护工作较之于一般工程更为重要。由于园林工程面对的对象大多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这就要求无论是在施工时期还是养护工作当中都必须遵循植物生长规律、习性等,有效提高其存活率。
一、园林施工和养护技术的要点
(一)园林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施工前准备。在施工之前需要充分把握设计意图,并且将设计图纸和现场进行核对,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对于平整场地、定点放线工作等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准备,才能够确保之后的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第二,依据施工图纸开展工作。施工当中必须按照图纸要求开展工作,按照设计需求种植植物,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其存活率,充分发挥其美化和绿化作用。设计作为所有建筑工程的灵魂存在,之后的工作必然要追随灵魂开展,一旦违背了设计初衷,可能导致园林工程缺乏应有的美化效果。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及时和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并且进行交流,准确把握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作为设计人员也可以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园林施工有序开展。保证施工的质量是提高养护质量的基础。第三,施工的组织设计。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这就要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设计需求,在施工过程当中适当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尤其是针对工程量较大且工期较短的一些重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加之园林工程已开始实施招投标制度,这一现实背景决定了正确应用施工组织设计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施工组织的设计,应当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确认工程由几个工程组成以及相关负责人等。
(二)园林养护技术要点
在树木栽植当中通常都是“三分载,七分管”,由此可见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其生长习性、特点、规律等也有所不同,为了有效地提高存活率,并且使之茁壮成长,就必须严格按照其生存条件、规律等进行栽种和养护。比如对水分的要求、喜阴喜阳等。在园林工程当中施工是基础工作,养护是重要的保障。
灌溉。灌溉通常依据植物叶片内渗透压或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在进行灌溉之时,如果叶片吸水能力很大,则说明缺乏水分,应当及时喷水。抗旱灌木虽然会受到人力、设备等方面的影响,但对新栽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必须优先灌溉,长期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尤其是在夏日,空气蒸发能力较强,同时也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这就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应当注意灌溉的时间段,避免在炎热、阳光直射的时段灌溉。通常情况乔木需要连续灌水4年左右,灌木则最少需要5年。对于一些土质不好,或在干旱年份等情况之时,应当酌情增加灌水年限。
排水。土壤水分过多同样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这就要求做好排水工作。不同的树木,其生长条件、规律等也有所不同,对于洪涝的抵抗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适时搞好排水工作。第一,地表径流,将坡度控制在0.2%左右,尽量避免坑洼死角的存在。第二,明沟排水。第三,暗沟排水,主要和城市排水管道相连。
施肥。在植物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之后,施肥是必要的工作。由于不同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的养分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地域的园林也应当选择适当的肥料使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施肥时段,大多选择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同时已经除草和松土之后。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通常对于许多植物而言是致命的,这就要求养护人员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病虫规律等,以便于及时防病除虫,有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二、提高园林施工和养护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科学的施工和养护设计
由于目前施工技术、设备等方面还相对落后,致使施工和养护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科学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立足于工程的实际需求,以及施工队伍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情况,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作为设计人员要先进行现场的勘察,同时结合园林工程的具体要求,根据园林功能、性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提高园林布局的合理性,选择一些经济性较高又符合园林审美需求的植物。除此之外,对于植物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问题,以便于之后开展养护工作。
(二)优化设计理念
在施工和养护工作当中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这就要求不断优化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如今园林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美化、绿化等功用,还需要从绿色理念之上进行考虑,符合低碳的理念。比如选择的植物可以就地取材,避免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对植物的破坏,同时运输过程当中汽车的运行也必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设计还要充分考虑之后的施工和养护工作,确保图纸设计质量优良,符合工程需求。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提高操作规范性
面对技术、操作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园林施工、养护等工作有理可依。同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和养护,有效地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充分发挥园林美化和绿化城市的作用。在制定法律法规之时,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相互合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法律法规的全面性、实用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养护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打造出美观、经济、实用的园林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园林施工和养护工作当中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规范性不强等问题,而施工又是养护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提升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合理布工作,按照植物生长规律、习性等进行灌溉、施肥等,提高植物存活率,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辉,宋建伟. 简论如何实现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J]. 现代园艺,2013,(04):144.
[2]杜丽. 关于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相关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217.
[3]张敏. 浅析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的关系[J]. 技术与市场,2012,(12):95+97.
[4]薛伟通. 对风景园林的施工与养护探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1.
[5]孙久云. 城市园林施工与绿化养护管理探析[J]. 现代装饰(理论),2014,(02):65.
[6]李慧凯.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探讨[J]. 河南林业科技,2010,(02):50-51+53.
作者单位:
世界园林风格及赏析之泰国园林 篇5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这种可以追求形体统一、错综复杂的图案装饰想过的规则式种植方式显得陈旧和落后了。但是, 在园林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 只是需要赋予新的含义。19世纪开始, 西方风景园林的风格逐步深入泰国, 尤其在皇宫别苑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并与泰国传统民族风格相融合, 形成极富特色的文化艺术产物。
泰国园林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条件均很优越并发育完善的有机整体。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民族特色与外来影响相互渗透, 东方和西方流派多元融合, 传统相视与现代观念有机共存。既有与历史紧密相关的, 又有以自然风景特色为主的;既有穿透风味浓郁的, 又有时代特征鲜明的;有的以名山大川为依托, 有的以城市环境相共生。主要包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国家公园, 体系完善、管理良好的城市园林以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郊野园林。国家公园又可大致划分为山区型、滨海型和海洋型三种类型。
曼谷大皇宫就是最具融合代表性的泰国园林, 其内不但修建了纯欧洲式的宝隆皮曼宫, 还配上了与之协调的欧式草坪花园以及修剪整齐的园林植物雕塑。在这样光照强的国家, 为了能与强烈的阳光相竞争, 颜色通常更亮。
园林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 推陈出新的过程, 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时尚形式。造园要素及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因素, 包括地理气候条件及生活习俗、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宗教思想、美学观点、文化艺术等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泰国园林具有建筑、小品、植物及理水等基本园林要素, 其理水较为简约, 以人工挖凿的湖面及引人的自认河流为主, 水岸线柔缓舒畅, 在形式上一般少有变化。园林景致更多是对自然的欣赏, 其中很少表现出过于明显地人工雕凿痕迹。在植物修剪造型与体型变化上, 泰国园林有较有的表现, 加之有利于热带与亚热带植物生长的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 造型植物成为泰国造园要素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部分。尽管融合了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和造园手法, 泰国园林的本土特征依旧清晰明朗, 大致表现在以池岛构图的园林布局, 泰式风格的亭阁殿宇;民族风味的佛寺塔阁;热带、亚热带的园林植物。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气质的生命体。相对于西方古典园林及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定式, 泰国园林的风格流派则是一种交融并举, 在发展中将自身特质与外来影响不断整合的多元风格进行了集中体现, 这使得研究者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交相审视时, 会明显地感受到其所表现出的东西方特质的多元融合性, 它并没有因为受到外因影响而丧失固有特色, 反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与本土文化因素的良好契合点。
若干风景名胜区、众多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各类郊野园林与各种城市园林共同构成了泰国园林的总体架构, 并以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内容, 生成了泰国园林这一生机盎然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有机整体又因泰国宏观风景环境的地域区划与各种类型的风景园林的错综交织而分别形式成几大群落。这种结构模式应该说是泰国风景园林结构体系的一大特色, 以“群落”威结构特色。
发展中的泰国园林最有价值的就是它的独创性。这些独创性体现在对传统遗产的珍视与爱护, 更体现杂继承传统和大胆创新方面的可贵努力。以素可泰历史公园为例, 既是规模宏大的遗址公园, 又是展示13至15世纪素可泰王朝时期历史文化的巨型博物馆, 还属于文化遗产型保护区。园林风景协调地糅合在一起, 与整个公园绿化为主, 绿树成荫的大环境有机融合, 给人以极美的印象。这种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大型公园在许多国家, 尤其是亚洲国家是很难办到的。而泰国在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的支持下, 实现了这一引以为豪的项目。
简而言之, 泰国园林把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和自己的宗教风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地域环境与自然条件的优越, 有计划地、科学地合理开发各类风景园林, 加之特有的群落性和独创性, 泰国园林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
摘要: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林、法国宫廷式花园林、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四大流派的园林风格,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必将向外辐射到周边国家。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欧陆风情以及东方园林两大体系。泰国园林凭借着独天得厚的优美风光, 极富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沉淀, 加之外来艺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与民族特色的良好融合, 泰国园林成为东南亚地区自然风景园林资源中的一支奇葩。
关键词:泰国园林,多元融合,群落,独创性
参考文献
[1][英]西蒙·贝尔.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郦芷若, 朱建宁.西方园林.江西科技出版社, 第3版.
[3]王晓军.风景园林设计.河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2.2
[4][美]伊莉莎白·巴洛·罗杰斯.世界景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
园林 篇6
1.1 当代植物造景配置形式。
自古以来, 传统的园林种植文化就十分强调植物的树形姿态展现出来的自然韵味和生命之道。在以生态审美观为主导的当今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过程中, 强调植物的群落性生物特性, 发挥植物落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态效能, 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务实态度的, 这也就决定了当今的植物造景配置更应该注重植物群体栽植手法, 而不是单单盯着某一株植物来欣赏。
1.2 当代植物配置形式美法则。
传统种植物配置手法原则强调疏密相间, 虚实对比, 内外结合, 注意综合效果的造景理法, 这些都可以通过现代形式美法测加以归类概括, 对称与均衡, 比例与尺度, 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统一是现代形式美法则研究的主要成果, 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运用现代形式美法则研究当代植物造景艺术是将传统植物配置方法系统化, 理论化的必然途径, 是对传统种植文化的发展。
1.3 传统种植审美内容的补充。
点、线、面、体的植物配置方法和形式美法有, 中西方也同样予以遵循, 然而有些植物要素次要因素的部分, 但其仍可以在当今植物造景展将作为传统种植审美内容的补充进行简单的阐述。
1.3.1 植物的色彩。
传统园林种植文化中已经注意到植物的色彩中色相配合之巧妙, 传统植物造景已经注意到了色彩, 并认为花木之色反映性情, 当代植物造景要结合当代人的生活特点, 色彩的搭配上也要迎合与内心的释放。
1.3.2 植物的质感。
中国古人对植物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植物的形态, 姿态与生态性情上, 都是讲求整体上的把握, 中国画论注重神似而非拘泥于细节的观点正说明这一点。
2 有利于提升当代景观艺术的文化性
2.1 丰富当代景观艺术的文化内涵
北京的松柏, 江南的竹, 西北的杨树不是其常见而闻名, 而是因其凝结着一定的历史典故, 反映着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样的植物配置是经过了对当地植物文化的考察, 从而营造出有地方特色人文内涵的景观艺术作品的,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赋予了植物不同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性格, 对于古代内涵明确的经典花木我们应该当作财富来继承并传递下去, 对于没有明确的植物我们应该结合当代精神与具体用地情况赋予新的内涵。
2.2 符合当代景观艺术的文化心理
其实园林种植文化中某一种植物文化内涵的产生往往与人们对其的心理反应密切关联。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出观者的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理, 但都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的重要表现。继承与扩展种植文化, 更有利于当代的中国景观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加强针对性, 符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心理需要。
2.3 满足当代景观艺术的文化精神
不同的地区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方向与文化特点结合时代精神需要还可以产生出崭新的景德镇观艺术精神风貌, 从而展现地区魅力, 使景观艺术充满新时代的活力。
3 园林小品及园林植物的内涵
园林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 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供休息用的园林小品, 服务性的园林小品, 管理类园林小品, 装饰性园林小品, 儿童游乐设施等。园林植物 (观赏植物) 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适用于室内外布置, 以美化环境, 改善环境, 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园林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两大类, 园林植物是构成公园, 风景区的基本材料。园林中没有植物就不能和炙真正的园林, 植物造景也是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观赏植物是其中基本素材之一,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 色彩形态各异, 且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 同一种植物即使在同一个地点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景色。
4 景区园林植物对园林小品的作用
园林小品是静止的, 无生命的, 其造型线条也大多比较生硬, 平直。而花木却处于动静之间, 而且是有生命, 蓬蓬勃勃不断生长的, 造型线条柔软, 活泼, 其色彩也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植物与小品的配置, 主要是利用植物美丽的色彩和多变的线条, 遮挡或缓和园林小品的生硬线条, 并丰富园林小品的色彩, 利用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 使园林小品所处的环境在春, 夏, 秋, 冬产生季节变化, 赋予园林小品以时间, 空间的季相感, 如果配置得体, 就可使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相互因借, 相得益彰, 充分体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 增强园林小品的艺术效果, 提高其实用价值, 并使景点变得更加优美, 产生理想的景观效果。
5 景区部分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间的配置
5.1 花架及其植物配置。
花架主要是为了支持藤本植物生长而设置的构筑物, 是建筑与植物结合的组景造景素材。一方面, 它具有亭, 廊, 门, 篱等的休息, 赏景以及组织和划分空间等建筑功能;另一方面, 在为可供观赏的攀援植物生长创造生态条件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展示植物枝叶花果的形态, 色彩美来点缀环境, 并形成通透的建筑空间。花加工是较理想的立体绿化形式, 如植物配置得当, 能成为人们消夏庇荫的好场所, 适合于花架的藤本植物很多。由于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攀援方式不同, 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结合花架的形态, 大小, 立体的光照条件, 土壤酸碱度以及花架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5.2 园椅、园凳以及植物配置。
园椅、园凳是园林或绿地中必备的设施, 供游人就坐休息和观赏风景, 同时还具有组织风景和点缀风景的作用, 其植物配置要求夏能遮阳, 冬不蔽日, 又可以保护大树不受撞击, 根部土壤不遭受践踏, 也可以围以园形或多边形园凳或园椅, 由于花架, 植物, 坐凳三者巧妙结合, 体态优美, 故也可以当做景点设置。
5.3 亭与植物间的配置。
亭是我国景区和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园林建筑, 无论是在传统的古典园林, 还是在新建的风景游览区, 人们均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亭子, 它与景区中其他建筑, 山水, 植物相结合, 装点着景色。亭的柱身部分, 大多开敞, 通透, 置身其间有良好的视野, 便于眺望和观赏。柱间下部常设半墙, 坐凳或鹅颈椅, 供游人休息, 亭的上部常悬纤细精巧的挂落, 用以装饰, 亭的植物配置可以是大树, 也可以是攀援植物, 对于顶部封闭的亭, 周围可以散落一些树, 这些树最好是古树, 大树, 衬托出亭的修远历史, 亭的顶部如果是通透的, 则建议辅之以攀援植物, 另外, 亭的顶部本身也可以是草顶, 再辅之以井台, 花驾以及直达亭子的小径, 就显得十分具有古韵了, 这和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也是十分契合, 同时也尽显绿色和自然。
5.4 园墙, 漏窗以及植物配置。
园墙式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功能主要是分隔空间, 丰富景致层次以及控制引导游览路线等。园墙与植物搭配, 是用藤援植物或其他植物装饰墙面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 通过植物在墙面上垂挂和攀援, 既可遮挡生硬单调的墙面, 又可展示植物的枝、叶、花、果, 使自然气氛倍增, 常用的悬垂和攀援植物有迎春、紫藤、木香、爬山虎、金银花等, 另外在墙前植物, 使树木的光影上墙, 以墙为纸, 以植物的姿态和色彩作画, 也是墙面绿化的一种形式。
5.5 墙上开设漏窗, 不仅可以装饰墙面, 增加
景海层次, 而且还可以起到相框作用, 透用漏窗, 窗外景物隐约可见, 若在窗后再进行适当的植物配置, 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小品图画, 则更能取得理想的视觉效果, 由于窗框的尺寸是不变的, 植物却在不断生长, 增大体量, 因此, 进行植物配对时候, 于窗前或窗后近处宜选择生长缓慢, 体形不大的植物, 如芭蕉, 棕竹, 南天竹, 苏铁类, 佛肚竹等, 近旁还可以配些尺度不变的剑石, 湖石, 增添其稳定感, 只有动中有静, 构成相对持久的画面, 窗后远处则宜选体形高大, 树姿动人, 色彩美丽的植物。
5.6 园林雕塑以及植物配置。
园林雕塑小品既具有观赏性, 又富有寓意, 其题材不拘一格, 体形可大可小, 形象可具体可抽象, 表达的主题可自然可浪漫,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园林设计中有助于表现园林主题, 点缀装饰风景, 精美, 成功的雕塑小品, 又往往是园林局部的造景中心。园林雕塑小品的植物配置, 主要强调环境气氛的渲染, 其中背景的处理尤为重要, 常用的手法有:以各种浓绿的植物作为浅色雕塑的背景, 对于不同主题的雕塑还应该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和相应地树种, 如在纪念性雕塑周围宜采用整齐的绿篱, 花坛以及行列式的种植, 并以体形整齐的常绿树种为宜, 对于主题以及形象比较活泼的雕塑小品, 宜采用比较自然地种植, 在植物的树形, 姿态, 叶形, 色彩等方面, 则应该选择比较潇洒自由的形式。
责任编辑:魏玉新
摘要: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 强调其在园林种植的重要性, 并为继承与扩展园林种植文化, 提升当代景观艺术的文化性提出对策, 并对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的含义进行简要论述, 阐述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之间的关系, 最后以某些典型园林小品, 具体讨论了小品与植物之间的配置。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植物保护
园林绿化过程中, 园林设计不仅对植物的配置以及植物的种群结构等相关的事项起着决定的作用,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对园林植物保护因素应进行有效的考虑。不科学的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病虫害滋生泛滥的现象。
1 园林设计以及植物保护的情况
1.1 病虫害的危害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加快, 城市在绿化建设中通常选择一些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 不加论证就播种。虽然短期内这些树种在园林景观上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且易受到病虫害威胁。有的城市花费大量资金, 盲目移植特大乔木, 这些乔木成活率很低, 且很难恢复原貌, 同时生长不良会导致病虫害的出现。
1.2 树种之间的配置不合理
在园林设计中, 由于设计人员知识面有限, 考虑得不周全, 在设计前没有完全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每种植物间的关系, 导致了一些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其表现在一些相克的植物同时种植, 比如核桃会造成周围松树和苹果树受害;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品种同时种植, 比如:红叶小檗和竹子同时种植会出现锈病;将不耐水湿植物种植在低洼处, 易出现病害等。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植物出现黄化病、蚜虫及白粉病等, 大部分病虫因环境及周围条件限制, 很难进行有效控制。
1.3 园林的设计模式单一
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设计模式比较单一的现象:植物的种类、年龄以及层级趋向一致, 植物生长群落的结构比较简单, 不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害, 也不能够发挥出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最终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的加剧。如果大面积的种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 将会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大量进入到城市草坪当中, 连年发生灾害。最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金丝柳, 树皮金黄色而且光滑美丽, 但是大量的单一种植没有伴生植物作为保护, 十分容易感染腐烂病, 引起皮层的溃烂以及叶片脱落, 最终将会出现批量的死亡。
2 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解决的措施
2.1 注重种苗本地化以及苗本乡土化
种苗本地化是指植物种子及苗木在选用时, 尽可能在本地选取及培育。尽量减少长途调运植物种苗数量, 跨地区采挖移植野生植物要严格控制。本地采收的种子及培育的苗木, 在一定程度上经过耐性、抗性考验, 播种及栽植后,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当地生态系统, 对病虫害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城市园林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受人为因素影响, 选择植物种类时, 要注重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
2.2 适地适树
配置树种时, 一定要结合栽植地的具体情况, 不仅要与环境条件相协调, 还要与其相适应,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园林的整体美。要结合绿地的性质、功能, 选择速生树种或者是慢生树种;结合光照的强弱选择阳性树种或者是阴性树种, 结合地势以及地下水位这两者之间的高低, 进一步选择抗旱或者抗涝树种;结合污染源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抗污染树种;结合周围建筑群的性质、周围建筑群的高度和周围建筑群的朝向, 选择不同形态及功能的树种;结合土层的厚薄选栽乔、灌、地被等相关的树种;根据风力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栽深根或浅根性树种。栽植过程中, 其位置如果违背了树种的生物学的特性, 比较容易发生病虫害。一些边缘树种或者外来树种, 应充分考虑对当地的适应性, 栽植时一定要注意气候, 如果气温突变,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甚至是死亡。
2.3 设计时要品种多样化以及结构复层化
园林植物中, 植物是病虫寄生的寄主, 不同病虫会危害不同树种。选择不同树种搭配时, 必须要了解病虫害的寄主范围及活动规律, 防治病虫害的转主危害及交叉感染。根据不同环境选用不同树种, 增加物种间的制约能力, 以此来减少病虫害发生。尽量选择不同类树种, 以丰富多样性来形成多层次绿色空间, 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及自我调节能力。这样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色, 同时也能预防及减少病虫害出现。在具体配置时, 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 使不同树种都有适应的生长环境, 组成一个稳定及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 同时也增强树种自身调节能力及增加树种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最终实现生态调控。实践证明:只有物种多样性才能有生态稳定性, 只有生态系统稳定, 才能更好地抵抗病虫害。例如在一些城市中, 大批量种植杨树及国槐, 导致杨树食叶害虫和槐树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危害加剧。
3 结语
总之, 园林在绿化设计时, 应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 以生态学理论为主要的指导。园林的植物要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 把各种园林植物有效地组织在一起, 不仅要构建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还要构建安全的生态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丕捷.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2 (6)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篇8
园林空间景观是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造, 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 将它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空间组合。而在这个园林空间的建设中, 园林植物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园林绿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 园林植物在建设中被广泛的使用, 但是在营造园林景观时, 要注意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特殊的生态条件, 合理地选择植物, 探究如何运用园林植物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为园林景观增加生命力。
1园林空间景观应用和规划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 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就颇有建树, 园林设计不只是环境设计, 还包括空间设计, 这一点可以从古典园林的空间组合搭配中发现, 营造出的古典园林层次感强, 让人叹为观止。在现代园林建设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对艺术和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间景观的营造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园林植物的应用对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能够丰富园林空间景观
由于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很多, 形态多变, 而且会随着季节变化, 因此可以结合其他要素丰富和完善园林空间景观。例如:可以将植物与地形结合, 除由于地形变化导致的空间感;还可以将植物与建筑配合, 以此来消除建筑物过于硬直的轮廓结构;与水和岛屿结合, 可以丰富水面的层次和色彩。除此之外, 通过不同的配置方式, 形成不同的轮廓线就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要想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感觉, 就要采用一小丛的自然式种植方式;要想协调建筑环境, 就可以采用直线、矩形等比较规矩的种植方式;要想营造一种开阔的空间气氛, 就要采用草坪或花坛等形式。
(二) 能够协调空间环境
因为植物是绿色的, 所以在空间营造中可以使园林整体的色彩统一, 除了能够美化环境外, 还能给人以轻松舒适的感觉。而且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不同, 选择适合的植物, 在大的空间用高大的植物, 在小的空间则选用精致的物种, 能够很好地协调空间尺寸和比例。
2园林植物中空间景观营造的技术
园林植物能够根据不同空间景观营造技术, 结合各种空间形式, 产生不同的效果, 从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植物造景可以形成多样的园林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中空间景观营造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横纵空间的营造
横纵空间的营造包括单点式的景观空间营造、对称式的景观空间营造、群丛式景观空间营造、植坛式景观空间营造、块平台式景观空间营造。单点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在比较开阔的空间环境中, 用单独的一株树木造型, 主要是想表现树种的姿态, 以观赏功能为主;对称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用两组效果相同的植物, 配置成具有轴对称关系的结构, 形成半敞开的空间, 它主要是作为夹景, 增强整体的延伸感, 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群丛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用多株植物进行不规则的近距离种植, 形成一簇, 为整体造景, 常用在庭院、广场和河畔等, 主要体现出自然界的群体美;植坛式景观空间营造是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在一定范围内以固定图案种植, 形成花坛, 主要是为了表现植物个体的美感和整体组合后的美感, 常常用在道路两侧和交叉口、建筑物前、广场等地;块平台式景观空间营造是指人工种植的草地, 也就是人工铺植草皮或是播种草籽, 它是一种十分开阔的园林景观, 与自然地形相结合, 主要起到烘托建筑的作用。
(二) 不同场景的空间景观营造
根据不同的场景, 要选择不同的营造方法, 不同场景可分为建筑、水体、道路等。围绕园林建筑, 应该使空间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软化建筑的硬直, 使建筑空间融合于自然空间。对于体型较大并且风格庄严的建筑要选择枝干粗、树冠大的高大型植物;对于体型小巧、精致的建筑要选择枝态轻盈的小型植物;此外, 在庭院周围可以利用全封闭的植物空间来营造幽静的环境;对于一些如雕塑、花台、喷泉等建筑小品, 可以用篱笆点缀, 起到烘托的效果。围绕水体进行景观营造的时候, 要将植物和山水景观融为一体, 要以高大型的树木为主, 形成半敞开的空间, 树木的倒影与水景相呼应, 从而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引导观赏者对水景进行观赏。除此之外, 对于园林中堤岸的空间营造要以杨柳为主营造垂直的植物空间, 而对于岛屿的空间营造则要通过多种植物配置, 增加岛屿的层次, 形成覆盖型的植物空间。围绕道路进行空间景观营造, 要使道路两侧的植物与道路的变化相一致, 不但能够组织游览路线, 还能起到引导交通的作用。对于主路旁的植物, 主要选择较为高大的树木等间距的种植, 形成垂直的空间, 以达到林荫夹道的效果;对于次路和小路旁的植物, 主要要营造出自然的风格, 营造方式灵活多变, 可以根据视觉要求来选择树丛、花丛、草坪等, 形成美观的半敞开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剑, 张志国, 隋艳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01.
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园林建筑; 园林造景; 应用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园林有不同于宫殿 长城 庙宇 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满足有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是从属于整个园林的艺术构思的,是园林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总是服从整个风景环境的统一安排,同时又对总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别用建筑完差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它利用价值,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但被利用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使绿树丛中洁白的接待室成为山坡一景。植物的比例显得合适。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印较柔和活泼。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
二、园桥的应用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园桥的位置和体型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又位于主要建筑附近的,宜宏伟壮丽,重视桥的体型和细部的表现;小水面架桥,则宜轻盈质朴,简化其体型和细部。水面宽广或水势湍急者,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或水流平缓者,桥宜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处,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沟壑断崖上危桥高架,能显示山势的险峻。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此外,还要考虑人、车和水上交通的要求。
园桥的基本形式有: 平桥。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曲折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如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瞩新楼前跨小溪的石板桥,简朴雅致。跨度较大的就需设置桥墩或柱,上安木梁或石梁,梁上铺桥面板。曲折形的平桥,是中国园林中所特有,不论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通称“九曲桥”。其作用不在于便利交通,而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向,做到“步移景异”;也有的用来陪衬水上亭榭等建筑物,如中山紫马岭公园九曲桥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拱券呈抛物线形,桥身用汉白玉,桥形如垂虹卧波。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150米,宽约6.6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在园林中仿此形式的很多,如苏州东园中的一座。
亭桥、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亭桥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其它。汀步,又称步石、飞石。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
园林中运用这种古老渡水设施,质朴自然,别有情趣。将步石美化成荷叶形,称为“莲步”,桂林芦笛岩水榭旁有这种设施。其他形式的桥如内蒙古扎兰屯人民公园内有钢索吊桥;武汉东湖风景区有仿名画《清明上河图》虹桥结构建成的“叠梁拱桥”;还有天然石梁、石拱构成的天然桥。榭与舫的相同处是都是临水建筑,不过在园林中榭与舫在建筑形式上是不同的。
三、中国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即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从园林造景角度品苏州园林之美 篇10
1.1 山、水结合的景观层次
苏州园林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现代都市人既要享受城市文明, 又留恋湖山之趣, “城市山林”正好统一了这个矛盾。在园林的象征方面, 假山有特殊的地位。假山不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 增加了景观层次, 产生了空间感, 而且由于遮挡或掩蔽了一部分原应在视觉之中的景物, 因之更增加了园林的深幽气息。但明代以前, 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山的意境美和居、息、游、养的气氛, 是和“仁者乐山”的比德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到了明代, 建造假山时才开始着意于山体形态的多变, 更多地把山作为纯观赏对象而追求新奇的形式效果。由假山的假景引出观赏者的真情, 经过观赏者审美判断后的假山就变成了真山。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法则, 不同的景致如峰、岩、峦、洞、穴、涧、壑、坡、矶、瀑, 园山、楼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 各有形式章法, 不能混同。除此以外, 特别忌讳毫无章法地使用大量的名贵山石。
1.2 沧浪亭园林中山、水的应用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 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 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 迎面一座土山, 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 山下凿有水池, 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魂一样,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山下的复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 景通内外, 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水面, 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 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 园门北向而开, 前有一道石桥, 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 土石相间的假山, 山上古木新枝, 藤蔓垂挂于其上, 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2 苏州园林中的水元素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水, 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 亭台楼阁依水而建, 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 园林就有了活力, 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 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 太阳有了反光, 仿佛水是一面镜子, 映照着周围的一切, 使园林的空间感、层次感更加强烈。
水, 无论在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中, 水通过其自身的运动和变化起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水体的变化, 既可以创造园林意境, 又可以提高造园的艺术水平。园以水活, 无水不成园水赋予园林以生机和活力。水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中国园林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 园林的审美功能代替了单纯的原始虚妄崇拜。自魏晋以来, 老庄的追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这种流行于历代文人中的隐逸、休闲、寄情山水之间的审美思潮, 深深地影响着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原则。苏州园林的设计是这种理想境界的集中体现, 而其中尤以水环境的巧妙设计而为世人瞩目赞叹。
江南的园林建筑大多临水而筑, 自然观念在园林中处处尽显。在空间上采用自山布局的形式, 依地势借助亭台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虚实相间, 表达一种“虽山人作, 宛自天开” (计成《园冶》) 的创作思想。这种对“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 造就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审美观。苏州园林因水而活, 因水而美。“无水不园”, 是中国古代文人和造园行家对其园林特色和构园方式的一种形象化概括这一特点的形成, 与古人的“智者乐水”, 水有灵气, 水喻财源, 以及因水而活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水景的表现形态是对自然的模仿, 往往以斑驳交错的天然山石为其驳岸, 如同山涧溪流;也往往与其周围空间互相呼应, 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泾形态, 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的审美情趣, 水渗透于各个空间, 就水而言, 是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园林审美文化。
3 苏州园林中的石头景观
石有瘦、透、漏、皱、丑诸貌, 可以表达人格意义上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正因如此, 奇山怪石成为中国园林中特有的艺术符号, 造园者善于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景致, 形成深远的意境。园林离不开假山, 而假山离不开石头, 选用何种石头大有讲究。石头的形体虽然千奇百怪, 但都是由于风吹浪激、日晒雨淋, 历经多年而缓慢形成的, 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因此, 中国人总是把“石”与“古”联系在一起。此外, 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也说:“石令人古, 水令人远。园林水石, 最不可无。”这一园林美学名言概括了这样一种园林审美现象, 即人们面对奇石名品, 往往会萌发怀古之思: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 想到它和历史上某一名人的关系, 由石上的古题刻而感叹沉思, 这就是“石令人古”的审美体验。品石, 是伴随着叠石而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单枚点缀, 还是成组列布, 当时各园均以太湖石为第一品, 因为其体态丰富多姿, 体形又高大, 有所谓瘦、透、漏、皱的特点, 既可远观, 又能近赏, 是适于点布的理想石品。太湖石在园林上的凹凸和纹理, 也就是计成《园冶》中所说“文理纵横, 笼络起隐”。对石来说, “皱”的功能是破囫囵之体, 去平面之态, 使其立面显隐起伏、纹理丰富。这样, 石头的受光面就富于变化, 色调就不显呆板, 从而使人感到耐看。
4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4.1 造景植物的选择
绿是植物的统称包括植物的单体美和群体美。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无论是植物单独布置, 还是与其他元素相搭配都能很好的形成景色, 且构景灵活, 自然多变。植物的花色、叶色、枝干色彩丰富, 不同的植物色泽不同,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年龄又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因此, 植物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色彩, 点缀园林空间。然而竹类植物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观赏植物。
绿化环境, 陶冶情操。竹子生长快、繁殖容易, 一次造林、经营合理, 可供持久利用。竹林绿化能给污浊的空气以清新, 消减喧哗的噪音, 清除城市“三废”, 给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清静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竹子与园林山石配合, 可形成写意山水式的组合景观,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 即充满诗情画意的竹石小品。竹子与建筑配合, 除一般植物那样对建筑物起软化、平衡、遮隐等作用外, 常形成画境式景观, 如古典范式中的“移竹当窗”和“粉墙竹影”等。
4.2 植物造景的运用
植物因其具有生命力且不断变化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令人赏心悦目, 心旷神怡;植物中乔、灌、地被因其高低差异而形成高低起伏的变化, 改变地形, 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植物还可以用来软化建筑、美化风景构图, 起到加强和山水气韵的作用。“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阐述了植物必不可缺的地位。
有人说, 园林是未完成的艺术, 游赏者的加入使其艺术性得以完成和实现, 这种说法其实深得园林鉴赏之精髓。在这里, 观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合为一处。一山一石, 一花一木, 由于有了人的精神属性而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主观艺术趣味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园林】推荐阅读:
园林植物园林建筑10-20
生态园林:园林景观08-12
园林施工及园林管理07-06
园林建设园林景观设计08-03
过张老园林,过张老园林于鹄,过张老园林的意思,过张老园林赏析06-09
园林设计与园林空间07-07
园林工程中的园林建设11-26
中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改理论与实践11-03
园林绿化论文:居住小区园林绿化之我见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