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尿路感染

2024-05-26

控制尿路感染(共12篇)

控制尿路感染 篇1

在我国的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1]。而神经内科的重症患者多数要留置导尿, 若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宣教及护理不到位, 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因此, 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每个临床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CQI) 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2]。其特点是将决策者的集中管理转化为各个层面的自觉管理, 通过环节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 达到更高的工作质量[3]。我科将CQI的原理应用到留置尿管的管理实践中, 不断完善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各个细节的管理, 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实施CQI前后资料

实施CQI前, 我科2010年1-12月留置导尿管患者137例, 其中男85例, 女52例, 年龄 (71.2±1.5) 岁, 导尿管留置时间 (10.1±1.1) d。基础疾病:脑梗死89例 (65.0%) , 脑出血31例 (22.6%) , 脊髓病变12例 (8.8%) , 其他5例 (3.6%) 。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2例 (23.4%) , 喹诺酮类21例 (15.3%) , 青霉素类17例 (12.4%) 。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33例 (24.1%) , 全体医护人员操作考核成绩平均81.2分。实施CQI后, 2011年1-12月留置导尿管患者1 5 2例, 其中男92例, 女60例, 年龄 (70.8±1.6) 岁, 导尿管留置时间 (9.8±1.3) d。基础疾病:脑梗死96例 (63.2%) , 脑出血35例 (23.0%) , 脊髓病变14例 (9.2%) , 其他7例 (4.6%) 。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5例 (23.0%) , 喹诺酮类23例 (15.1%) , 青霉素类19例 (12.5%) 。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20例 (13.2%) , 全体医护人员操作考核成绩平均93.7分。

2 持续质量改进的做法

2.1 成立科级医院感染质控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 以及责任心强、工作5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组成, 全科医护人员参与。明确小组成员职责:负责资料收集, 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 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定期检查导尿、会阴护理、留尿培养等操作是否规范;患者对留置导尿管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针对检查及质控考核中发现的可改进之处再次分析, 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确定存在问题

调查2010年1-12月我科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 按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尿路感染, 排除插管前尿路感染。

2.3 原因分析

组织全科医护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 主要包括: (1) 导尿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如不戴口罩或帽子、忽视手卫生、跨越无菌区、尿管污染等, 可使病原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 (2) 导尿操作不规范, 动作粗暴, 损伤尿道黏膜。 (3) 会阴护理不到位, 尿道口残留分泌物, 尿管有积垢。尿道口内1~2cm处一般会有少量的细菌, 且临近肛门, 易受粪便、分泌物污染。如果在留置导尿管时尿道口清洁消毒不严格, 导尿管的留置就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膀胱的路径, 使微生物极易附着于导尿管和膀胱黏膜[4], 导致尿路感染。 (4) 留尿培养标本时分离集尿袋和尿管连接部, 尿管连接处反复打开, 细菌可经管腔进入膀胱引起菌尿。 (5) 患者年龄大, 卧床时间长, 抵抗力差, 使用抗生素等。 (6) 患者、照顾者缺乏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 如患者不配合多饮水、放置尿管后不敢清洗会阴、尿管放置位置不合理、尿管折叠等。

2.4 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2.4.1 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

因为会阴部有细菌常驻, 稍有不慎就会将细菌带入膀胱。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临床工作中医生在导尿前没做好准备, 如未做到手卫生、未佩戴口罩或帽子。为此, 我们改进了物品摆放的位置, 在放置导尿包旁边的抽屉中添加口罩、帽子, 换药室水池旁放置速干手消毒液, 方便取用。同时, 在抽屉外张贴温馨提示, 提醒医护人员为了他人及自己的健康务必在导尿前清洁双手, 佩戴口罩、帽子。

2.4.2 加强人员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

组织全科人员观看标准留置导尿管的操作碟片, 对比平时操作, 寻找不足之处。护士长对医院感染质控员进行操作考核, 考核通过后由质控员对全科人员进行示范培训并考核, 要求人人过关。平时质控员不定时抽查操作是否规范, 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指出, 以利改进工作。每月的质控会议中反馈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

2.4.3 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工作

使用一次性密闭集尿系统,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 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如留取尿标本, 尽量靠近导尿管口进针, 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为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进行会阴护理, 用0.05%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拭尿道口及周围, 2次/d。质控检查中发现每个护士会阴护理方法不一, 工作忙时有的一次只用两根棉棒随意擦拭, 存在尿管积垢、女性大小阴唇留有分泌物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组织护士学习, 使护士认识到会阴护理在防止尿路感染中的重要性, 规范会阴消毒的顺序, 即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女性先清洗外阴, 原则由上至下, 由内向外, 再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 最后清洗会阴、肛门。注意每个棉棒不能重复使用。

2.4.4 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

留置导尿管期间, 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也至关重要。护士运用通俗易懂、具有说服力的宣教能提高患者对置管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提高其主动配合的能动性。临床护理过程中, 由于每个护士专业水平、沟通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导致宣教内容不一。为此, 质控员制作了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宣教单, 内容包括:悬垂集尿袋, 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及时清空袋中尿液;当集尿袋内尿液储存到尿袋2/3满时要及时排放, 排放后用消毒剂消毒排尿阀后再行关闭, 严禁患者及家属操作[5];保持尿道口清洁, 日常用肥皂和水清洁, 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 不要将导管浸入水中;无禁忌证的患者24h饮水量应为2000~3000ml, 可达到自身冲洗的目的。护士采用口头讲解、发放书面资料、示范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

2.4.5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严格掌握插管指征, 尽早拔除导尿管,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2.4.6 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对原发病如脑血管意外、急性脊髓炎等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 病情许可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减少卧床休息的时间。与营养科医生一起为患者制定每日食谱,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此外, 提醒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3 体会

3.1 提高了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CQI更加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 强调在原有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 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之中[6]。通过在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实施CQI, 强调全员参与、层层负责, 层层把关, 使护理管理者和护士都能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尤其是医院感染质控员, 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护士长, 参与对科室成员的培训、环节质控、终末质控、标准制定等工作, 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 大大激发了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评判性思维、预见性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CQI中, 每位护士既是管理者, 又是实践者,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增强科室的凝聚力。

3.2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了标准化评价标准

导尿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操作技能, 临床实践中因常用而忽视了细节, 通过此次CQI对全科医护人员再次培训、考核, 发现了平时操作中的不足, 改进工作, 制定了留置导尿管、会阴护理、留取尿培养标本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实施CQI后较实施前, 全体医护人员操作考核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

3.3 建立健康教育资料

制作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宣教单, 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涵, 提高了护士的知识面。年轻护士从最初对着宣教单读, 到脱离宣教单讲给患者听, 最后逐步过渡到能主动去评价患者的接受程度,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知识缺乏点再次教育。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护患间拉近了距离, 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提高, 能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促进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徐升强, 詹燏.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7) :852-854.

[2]许月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显微外科缝针清点技术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9, 8 (4) :332-333.

[3]支杭娟, 陈昭典.持续质量改进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4) :355-356.

[4]余利君.引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4) :837.

[5]谢玉云.集尿袋管理对预防控制尿路感染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5) :907.

[6]陈爱萍, 孙红, 姚莉,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2) :123.

控制尿路感染 篇2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

(4)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用0.5%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男性:先协助患者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20-22cm,女性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则需重复病原学检查;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1次/2周、一次性集尿袋每日一次,子母式或抗反流1次/周)。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13)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

三.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预防泌尿道感染。3.引流袋内加入抗菌剂。

尿路感染食疗方 篇3

材料:小麦50克,青小豆50克,通草5克。

做法:先用500毫升清水煮通草,去渣后再加入洗净的青小豆和麦粒共煮成粥。作早餐食用。

适宜:急性泌尿道感染。

小麦米粥

材料:小麦100克,粳米30克,白糖、桂花糖各适量。

做法:小麦与粳米分别浸泡发胀,淘洗干净,一并入锅煮粥,熬至米粒熟烂成稀粥时,加白糖、桂花糖调味,作早、晚餐温热食用。

适宜:小便不畅,老人淋涩。

大麦姜汁

材料:大麦100克,生姜15克,蜂蜜少许。

做法:大麦、生姜洗净,用清水煎汁,弃渣,加蜂蜜调味,分3次饭前服用。

适宜:小便淋沥涩痛。

玉米须车前饮

材料:玉米须50克,车前子20克,生甘草10克。

做法:车前子用纱布包好,与玉米须、生甘草一起置沙锅内,用500毫升清水煎取汁液400毫升,一日分3次服用。

适宜:急慢性尿道炎、膀胱炎,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等症。孕妇忌服。

苋菜汤

材料:冬苋菜已结子的老根50克,生甘草10克。

做法:将冬苋菜根、甘草洗净,加水煎成1 000毫升代茶饮。一日多次饮,连服一周。

适宜:尿路感染之小便涩痛。

黄花菜汤

材料:黄花菜60克,白糖适量。

做法:黄花菜、白糖加水2碗,煎成1碗。每日1次,连服一周。

适宜:尿路感染之小便短赤、腰酸。

神仙粥

材料:粳米100克,山药60克,芡实仁30克,韭菜子15克,白糖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芡实仁捣成渣。将芡实仁、韭菜子、粳米一同入锅煮粥,熬煮至六成熟时,加入山药片,继续熬至粥稠,加白糖调味。早、晚空腹食用,食后再饮少许热黄酒,效果更佳。

适宜:尿路感染。

绿豆芽汁

材料:绿豆芽500克。

做法:绿豆芽洗净绞汁,加白糖少许,每日1~2次,连服一周。

适宜:尿道炎之小便涩痛。

淡菜汤

材料:淡菜10克,萝卜或冬瓜、荠菜、芹菜任选一种100克。

做法:淡菜加少量水先煮熟,后加入上述任何1种配料同煮,可加调料作为菜肴随意吃。

适宜:腰酸、小便余沥。对肾盂肾炎肾虚者较好。

鸭肫皮粥

材料:粳米50克,鸭肫皮(鸭内金)一只,白糖适量。

做法:将鸭肫皮洗净,用文火炒黄或焙干,研为细末备用。粳米煮粥,成粥后加入鸭肫皮粉,再煮一沸,食用时加白糖调味。每日2次,每次一碗。作早、晚餐,温热食用。

适宜:尿路感染。

绿豆粥

材料:绿豆5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洗净,用水浸泡8小时,强火炖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绿豆破裂,加入粳米继续熬煮至烂。加入白糖。每日2次,每次一碗,作早餐及午后点心食用。夏季可作冷饮频食。

怎样预防尿路感染 篇4

多饮水,并经常保持排空膀胱可避免尿路感染的危险。

尿路是怎么感染的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废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蛋白质等。

膀胱内尿液集聚时往往会造成尿路感染,使之成为细菌生长的绝佳去处。尿液集聚可因尿流阻塞引起,这些原因包括男性的前列腺肥大或女性的膀胱下垂引起。如果附着在尿道的“坏”细菌移行到到膀胱时会发生尿路感染。其他原因包括性行为、留置导管、肾结石,或女性的阴道内膜缺乏雌激素时 (雌激素有助于防止尿路感染)。

症状和风险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并出现排尿烧灼感。对老年人来说,思维不清也可能是一个常被忽视或认为是轻度老年痴呆症的常见表现。奥利博士说:“老年男性的症状通常会比较明显,但有时老年妇女的唯一的症状可能是排尿紊乱”。

如果尿路感染未经治疗,可能会蔓延到肾脏,其中的细菌会很容易地进入血液。这样可能会导致败血症,有时感染的毒素会产生致命的反应。

诊断与治疗

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检测尿液样本以寻找细菌和白细胞来明确感染的存在。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有必要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是哪种类型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对尿路感染的治疗一般是用抗生素进行短程治疗,但对较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住院给予更强的抗生素。

奥利博士说,这个过程中许多医生常会过度诊断尿路感染。老年妇女的尿液中有细菌和白细胞尿,但如果这个人没有症状,仍不能诊断为尿路感染,而不必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给予治疗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

你该怎么办

在你一旦出现尿路感染症状的迹象时要给你的医生打电话。对尿路感染的诊断越早越好,并尽力多饮水以阻止尿路感染的进展。奥利博士说:“不要担心每天喝八杯12盎司的水,一定要多喝水,以通过排尿帮助人体排出细菌。”一般的规则是饮足量的水以保持你的尿液颜色清晰。其他建议包括全天保持膀胱空虚,性交后排空膀胱,对女性来说要用阴道雌激素软膏。

饮食可以降低患尿路感染的风险吗?

尿路感染不可能完全避免。但选择一些食物可以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红莓:这种食物有助于通过固定粘附在尿道粘膜上的细菌来预防 (但不治疗) 尿路感染。把红莓掺入沙拉或米饭中,使用低糖的红莓提取物,或者喝不加糖的酸果汁。

蓝莓:像红莓那样,蓝莓也可以防止细菌粘附着到尿路粘膜上。可尝试将其拌入沙拉、冰沙、或加到酸奶中。

维生素C:哈佛医学院的一位讲师,老年医学博士苏珊·萨拉蒙说:“这种物质可以帮助尿液呈酸性,可以防止细菌增长”。她建议每天摄入500到1000毫克的维生素C补充剂,或吃如橙子、柠檬、柚子、草莓、蓝莓、绿叶蔬菜和青椒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尿路感染偏方 篇5

偏方一、车前草方

车前草30克(鲜车前草加倍),加适量清水煎汁,代茶饮用即可。

偏方二、白茅根汤

取白茅根30克(鲜白茅根加倍),加适量清水煎汁,代茶饮用,或者加些鲜竹蔗也可以。

上面的两个偏方也可以一起喝,这样药效会更强,尿路感染患者发病期每天要喝水、喝茶、吃饭要喝汤,总进水量需要2.5升,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尿量,尿量增加了就可以加快细菌、炎症渗出物的排出速度,症状有所缓解后,再坚持几天,直到病症消失。

尿路感染注意事项

1、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不洁是导致尿路感染的一个原因,平时过性生活要注意卫生,如果在发病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2、洗澡。要养成每天洗澡的好习惯,特别要注意清洗外阴、肝门部位。

3、多喝水,少憋尿。多喝水就能多排尿,多排尿就可以更加快速的排出细菌,防治尿路感染,憋尿不利身体健康,也不利尿路感染治疗,有尿意就要上厕所。

当尿路感染遭遇性爱 篇6

张女士得的病,在医学上称为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几种。切莫小看这个病,它们特别爱找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麻烦。更糟糕的是,女性一旦与其攀上关系,它就会纠缠不休、没完没了。用患者的话来说就是,“家里经常备着消炎药,好好歹歹,总是断不了根。”

已婚女子尿路感染,性生活火上浇油

如果说女性易与尿路感染结缘,主要由其尿路的解剖特点(尿道短而直,尿道口较大,细菌容易侵入)和所处的特殊位置(离阴道口与肛门太近,这两处都是细菌聚集的地方)决定的话,那么结婚以后,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难辞其咎了。这也是为什么已婚女性较未婚女性得尿路感染的机会更多,而且一旦得了尿路感染也较未婚女性更难以根治的原因所在。

当然,不是说性生活一定会引起妻子尿路感染,这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健康状态。因为病菌不能进入健康夫妻的泌尿道,故健康夫妇之间的性生活是安全的。如果任何一方的生殖器有炎症或者带菌,那么,病菌就可趁机侵入对方或自己的泌尿道而引起炎症。

以妻子为例,若患有严重的宫颈炎,阴道内有大量含菌白带,行房时含菌白带即可溢于阴道口及其邻近的尿道口,随着丈夫的动作节奏加快,在尿道口的大量病菌即被挤压进尿道,并侵犯这些部件的粘膜组织,引起尿道炎和膀胱炎,然后以此作为新的起点,纠集“同伙”进一步向上侵犯输尿管和肾脏,使你患上急性肾盂肾炎。

再如,当妻子存在盆腔炎时,其盆腔组织中潜伏着大量病菌,但由于这些病菌被周围组织所“包围”,因而不能“流窜作案”。一旦做爱,由于盆腔组织充血,血管与淋巴管扩张,淋巴液流速加快,被“包围”着的细菌就可能趁机“突围”,流窜到附近的膀胱,导致尿路感染。不少女性在与丈夫同房的第二天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原因就在这里。至于丈夫直接将病菌带给妻子,除了阴茎存在炎症或不卫生外,就是性病等原因。

适当调整性生活

以上情况显示,性生活能引起妻子尿路感染的结论不容争议,而且往往能造成妻子尿路反复感染。为了堵塞病从“性”入关,保护女性健康,对性生活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性交不要过度频繁。其次,女性在性生活结束后15分钟内排一次尿,能将性交过程中挤压进膀胱或带到尿道口的细菌冲洗掉,无疑有助于防止尿路感染。可有些妇女不谙此道,而习惯于性交前小便,性交后酣然睡去,不做任何处理,这样只会增加患上尿路感染的危险。

再者,合理选择避孕方式也很重要。有关专家的调查资料还表明,不论性生活如何频繁,使用阴道隔膜等工具避孕的女性,患上尿路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大得多。原因何在?原来,在安放或取出避孕工具的过程中,会把阴道内的细菌带到阴道口;或者隔膜型号太大,以致压迫膀胱,一来降低膀胱排尿反射,不能把尿液完全排净而发生尿潴留,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二来造成膀胱局部缺血,致使细菌乘虚而入。所以工具避孕要注意选择,阴道隔膜和阴茎套等应该型号相当、大小适度,并注意清洁消毒,尽量做到不把细菌带入泌尿生殖道。

规范治疗初发感染

不少像张女士那样的女性之所以反复遭受尿路感染之苦,不能不归咎于治疗上的不当,即在初发时随意用一点消炎药,未经细菌培养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旦症状好转即“鸣金收兵”不再用药。正是这种不彻底的用药方式,导致尿路感染屡治屡发,老是断不了根。尿路感染的规范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用最恰当的抗菌药,先做尿液细菌培养,搞清楚作祟的病菌,然后抽用专门对付这种病菌的药物;二是抗菌药物剂量要足,力争将病菌干净、彻底地消灭掉。以急性肾盂肾炎为例,在用药用到症状消失、尿液检查已无细菌后,还要继续用药3-5天才能停药,以后每星期再复查一次尿液,连续复查1-1.5个月,若尿中均未找到细菌,方可认为是痊愈,绝对不可见好就收。如果初发尿路感染彻底治好了,以后复发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积极消除复发隐患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有些女性尿路感染反复迁延,可能有其他疾病暗中作梗。从全身看,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10倍。此外,破坏免疫功能的一些疾病,也可使泌尿系统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尿路感染。

就泌尿系统局部而言,凡是可造成尿路梗阻或尿流不畅的病患,都可以成为反复尿路感染的祸根,诸如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尿结石、膀胱输尿管逆流等。道理很简单,尿液排泄不畅,尿路中总有一些排不尽的尿液残留,而残余尿往往是细菌栖息与繁殖的最佳场所。

总之,对于上述种种隐患,必须请有经验的医生予以有效地排除,“除恶务尽”,反复尿路感染才能够停止。

夏季女性应防尿路感染 篇7

尿路感染之所以爱在夏季找女性的麻烦, 首先, 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有一定关系。因为女性的尿道天生较短, 尿道口在会阴部和肛门附近。细菌本来就容易侵入尿道, 加上夏天气温高, 人体出汗多, 女性的外阴部汗腺又特别丰富, 如果穿的内裤因面料质地选择不当, 就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 此时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 并乘虚而入, 引起尿道发炎。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女性, 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加之夏季生殖系统湿热, 更易出现尿路感染现象。据统计, 中老年女性的尿路感染不次于呼吸道感染。而且, 由于年龄大, 各系统的免疫功能逐渐减退, 而且反应力较差, 多数人尿路感染后无明显症状, 小部分人会出现尿失禁, 遗尿, 夜间尿多, 有的表现为乏力, 头晕, 甚至意识恍惚, 还有的人表现低热, 下腹部不适, 精神不佳, 饮食减退, 腰骶部出现酸痛, 两腿走路感觉很重, 四肢也感到乏力, 吃饭无味道。

其次, 月经和性活动也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 导致女性会阴部细菌繁殖。性交活动可以把前尿道的细菌通过机械性的推挤动作推进后尿道和膀胱。有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及附件炎等) , 其分泌物等可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

还有就是憋尿, 这是女性常见的不良习惯, 其一,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长, 万一有少量细菌侵入, 便使其有更多时间繁殖, 也有更多时间侵入组织。解决之法当然是不憋尿, 甚至应养成“勤”小解的好习惯。

虽然特殊的生理状况无法改变, 但是女性尿路感染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大可不必为之苦恼。即使已经得了尿路感染, 也不要惊慌烦躁, 平和的心态配合系统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首先, 生活当中要注意细节, 最重要的就是要多饮水 (每天在1500~2000ml) , 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夏天经皮肤蒸发的水分比较多, 就算在空调房里呆着, 也不要等到有口渴感才想起来要喝水, 大量运动出汗后更要及时补充水分, 以免因饮水不足造成尿量少而浓, 以至不能及时把细菌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为避免因过度劳累而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哪怕是再繁忙, 也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炎热天气里, 女性最好穿着宽松衣服, 平常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在性生活和月经期间。勤洗澡, 勤换内裤, 洗澡时, 少坐浴, 如果坐在浴盆内洗澡, 污水容易浸入尿道, 引起感染。饮食宜清淡, 多食富含水分的新鲜蔬菜、瓜果等, 如西瓜、冬瓜、黄瓜、鲜藕、梨、赤小豆等。对于因房事导致尿路感染的女性, 房事前男女双方均应清洗外阴, 同房后排一次小便, 利用尿液冲洗尿道, 可减少感染机会。

其次, 多饮果汁、酸奶可预防尿路感染。研究发现, 女性如果定期饮用鲜果汁或食用酸奶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浆果汁对帮助女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特别有效。每天至少喝一杯不加甜味剂的新鲜或浓缩果汁的女人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比那些很少饮用果汁的女人要少34%。此外, 每周至少食用三次含有乳酸菌的奶制品也有助于女性避开尿路感染。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女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而有的女性却很少与这类疾病沾边。因此, 对饮食习惯加以调整, 多喝些果汁和多吃酸奶类乳制品将有助于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第三, 不憋尿。尿急时, 不要延迟上厕所, 夫妻生活要多注意卫生。

重视老年人尿路感染 篇8

1 临床表现

老年人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仅半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有些老年患者仅表现为细菌尿而无任何自觉症状, 故易误诊、漏诊。

2 尿路感染诱因

肾盂肾炎是老年人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感冒、咽喉炎治疗不当, 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 尿潴留继发细菌感染, 老年女性泌尿道局部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尿路感染。

3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特点

3.1 感染因素增多

(1) 老年男性可因前列腺肥大、肿瘤, 女性可因膀胱颈部肥大或挛缩, 导致排尿不畅, 细菌滞留; (2) 因脑血管疾病而致神经功能减退, 引起排尿无力; (3) 老年人逼尿肌功能低下、腹壁松弛、不明原因的尿潴留等, 使尿液排出不畅; (4) 糖尿病和长期卧床等。以上均为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

3.2 尿路感染的菌种

老年人肾脏发生退行性病变, 肾组织有硬化及瘢痕形成, 血液供应差, 对细菌抵抗能力减弱, 因而易发生两种以上的病原菌感染 (以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多见) 。

3.3 尿路感染症状不明显

有些老年人临床未见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及泌尿系统症状, 经实验室检查后发现尿路感染。

3.4 病情较难控制

老年人有排尿不畅, 感染菌种多, 常伴多种慢性疾病, 接触抗菌药物多, 细菌易出现耐药性;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 因而治愈率较低, 病情易反复。

3.5 易误诊

老年人出现尿频易认为“肾虚”而忽视进一步检查;老年人出现腰痛易被认为“寒湿”, 发热往往被认为是“感冒”而不能及时就诊延误治疗。

4 老年尿路感染防治

4.1 定期检查如为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 应做前列腺和尿路造影检查。

4.2 尿液检查做尿常规检查, 必要时尿液做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

4.3 严格按医嘱治疗

老年人的细菌尿, 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认真治疗。为能获得彻底治愈, 最好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 疗程最好不少于1周, 但剂量不能过大。嘱老年患者大量饮水, 对抗生素药物疗效不佳者应注意全面检查, 以发现和排除尿路梗阻因素 (如结石、囊肿、前列腺肥大、肿瘤等) 。

4.4 由家人督促服药老年人记忆力较差, 若使用口服药物应由家人负责督促按时按量服药, 防止漏服。

(发稿编辑:阳光)

乡村医生致富新途径

“六通”牌消痛贴[豫卫健用证字 (2004) 第0153号]诚招县 (市) 级代理商

您选择“六通”的理由:1、市场保护:当地县 (市) 您是独家, 且低价供货, 保证您高额回报。2、名家名方:百年验证保证疗效, 使您很快获得广大的患者群体。3、不收代理费:三个月无条件退货, 使您零风险运作。无后顾之忧。

“六通”牌消痛贴全国总代理:河北省献县金街医药有限公司

电话:0317-4400799手机:13832753786网址:WWW.CZXXJJ.COM

精诚合作共创未来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30929220515本所郭国清医师以祖传秘方为基础, 经20余年的潜心研究, 研制出适宜基层开展疼痛 (风湿、类风湿、腰突症、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及一切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 、乳腺 (乳腺增生、乳腺瘤、乳腺炎及一切疮疡) 及鼻炎专科的特色诊疗方案, 通过近几年来的临床效果, 深受众多患者的好评。

临床医生不需培训, 只需投一点资金, 即可启动一个或几个专科, 增强市场竞争力,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欢迎基层医疗机构同仁合作, 来电来函免费索取详细资料, 本处负责长期技术咨询。本广告长期有效。

留置导尿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篇9

1.1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并留置尿管患者138例, 其中男84例, 女54例, 年龄为35~85岁, 平均年龄为53.5岁。留置尿管时间均为2~30 d, 平均为7.5 d。其中>60岁者为76例, 共有4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1.2 方法

1.2.1 材料

采用广东湛江事达有限公司出品的双腔气囊医用硅胶导尿管 (标准型) , 规格为LOT。

1.2.2 标本采集

按常规[6]操作留置导尿管, 以0.5%碘伏消毒尿管与一次性无菌尿袋的连接处, 然后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在无菌操作下, 分别于留置导尿管≤2 d、3~7 d、8~13 d、≥14 d等不同时间段各采集尿液2 ml作细菌培养。

1.3 细菌培养

取0.1 ml尿液接种到营养球脂培养基上, 置于37℃恒温箱培养48 h, 常规分离鉴定菌种.若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 判断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对4组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感染率作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感染途径

导尿时细菌进入膀胱的途径有:①导尿管下端引流连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②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③通过尿道周围粘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其中第③条途径最为重要, 尤其是女性, 尿道周围有肠道细菌繁殖, 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7]。

3结果

结果138例患者中有40例发生尿路感染, 导尿管留置≤2 d、3~7 d、8~13 d、≥14 d以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75%、27.46%、50.98%、100.00%, 表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 则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越高。

4讨论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重要手段, 可明显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但在导尿的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护理不当等因素, 为细菌侵入提供有利的条件, 故其也是引起医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导尿术是一种侵袭性操作, 导尿管对人体来说是异物, 当其插入并长期留置于尿道膀胱内, 可大大减弱中性粒细胞的抗菌功能, 破坏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及膀胱对细菌的抵抗能力, 影响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 从而导致逆行泌尿系感染。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 留置导尿在≤2 d, 3~7 d, 8~13 d, ≥14 d 等4个不同时间段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76%, 27.44%, 50.97%和100%, 表明尿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与尿管留置时间有关, 并且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 尿路感染率也在增加。据报道[1], 短期内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每天以8%~10%速度递增,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几乎为100%发生菌尿, 这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合。

总的来说, 对于长期导尿患者预防菌尿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 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尿管后,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进行尿管护理, 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合理使用抗生素, 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5护理措施

5.1 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进行尿管护理时, 要认真操作, 特别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 决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 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 造成尿道口的感染。

5.2 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 注意避免尿袋、引流管弯曲受压,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 搬运患者时应夹闭引流管, 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用0.02%高锰酸钾液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 再用0.1%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棉球擦洗尿道口周围, 2~3次/d。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 以免粪便中的细菌侵入泌尿系统。

5.3 避免不必要膀胱冲洗

留置尿管期间不进行膀胱冲洗, 嘱咐患者多饮水, 保证尿量达1500 ml/d以上, 尿液澄清。朱建英等[2]实验报道, 常规膀胱灌洗每周更换导尿管组与不进行膀胱冲洗不更换尿管组相比, 前组尿培养阳性率为76.96%, 而后组嘱咐患者多饮水, 增加尿量, 尿培养阳性率为18.57%。由此可见不冲洗比人工冲洗更好。

5.4 严格控制尿管留置时间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故减少尿管留置时间是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应该有目的训练患者自主排尿功能, 用开关夹闭尿管每4 h开放1次, 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根据病情, 一旦尿管可以拔除则应尽早拔除, 不应拖延。

参考文献

[1]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 (护士分册)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29-132.

62例真菌尿路感染的分析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中, 发生院内尿路感染281例, 其中真菌尿路感染62例, 占22.06%。62例病例中男性27例, 女性35例, 平均年龄56.37岁, <40岁13例, 40~59岁21例, ≥60岁28例 (占45.16%) 。平均住院日为45d。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方法, 分析62例发生真菌尿路感染患者的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及临床特点。

2 结果

2.1 基础疾病

62例真菌尿路感染的原有基础疾病, 见表1。

2.2 临床表现

除原有疾病表现和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表现外, >50%真菌尿路感染并无特定的临床表现, 见表2。

2.3 病原菌检出

62例中段尿、导尿管接尿等培养共检出真菌67株, 其中酵母菌8株, 白色念珠菌6株, 各种真菌48株。10例合并细菌性尿路感染。

2.4 侵袭性操作

泌尿系操作45例 (72.58%) , 其中间歇导尿18例, 保留导尿23例, 泌尿系造瘘术及膀胱冲洗术4例。施行泌尿系以外各种穿刺术、内镜检查、血液透析、长期静脉导管留置等侵袭性操作25例59例次。

2.5 治疗与转归

62例中治愈23例, 好转26例, 死亡13例。病死率20.97%。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强有力抗生素的开发利用, 院内尿路感染中真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LangLey等[1]报道真菌在器械相关尿路感染中占第2位, 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从本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我院近3年来真菌尿路感染占22.06%, 证实近年真菌尿路感染确实明显提高。本组真菌尿路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率100%, 其中10例因合并细菌性尿路感染, 40例因临床或细菌学证实合并其他部位细菌感染, 其余12例因病情严重及侵袭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种抗生素联用多达49例 (占79.03%) , 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 (30±14) d。可以看出抗生素应用时间长, 联合用药多, 高效广谱抗生素应用广泛是真菌尿路感染非常重要的诱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预防真菌感染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真菌尿路感染患者多见于泌尿外科、妇科疾病、糖尿病、高龄患者自身免役功能低下者。调查显示, 与疾病种类关系不大, 主要与肿瘤、病情危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有关。由于治疗基础疾病的需要, 这类患者接受化疗、激素、侵袭性操作较多, 尤其是昏迷患者, 保留导尿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72.58%患者有泌尿系操作, 与Kauffman等[2]报道83.2%有导尿史接近。

本组真菌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患者仅48.39%有尿常规检查。>50%的患者无症状, 体征及尿常规异常, 是医师主动送检尿培养而获诊断。因此, 对于危重患者, 常规送中段尿真菌培养可减少漏诊率。本组患者中病死率为20.97%, 与文献报道19.6%[2]接近。

通过本调查资料分析, 对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 尤其危重患者, 应随时监测有无真菌尿路感染, 以便及时停止或调整抗生素应用和真菌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62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平均年龄56.37岁, ≥60岁占45.16%, 平均住院日45d;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危重疾病有关;发生真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100%, 79.03联用≥2种抗生素, 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 (30±14) d;有导尿等泌尿系操作72.58%;临床表现不典型, 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 病死率20.97%。结论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易发生真菌尿路感染, 症状不典型, 预后差。

关键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真菌

参考文献

[1]Langley JM, Hanakowski M, Leblanc JC.Unique 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J].Am J Infect Control, 2001, 29 (2) :94-98.

尿路感染首选磺胺类药 篇11

选择合适制剂 磺胺药物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剂型。短效制剂如磺胺异恶唑,抗菌作用很强,尿中浓度较血中浓度高数十倍,故很适合治疗尿路感染。中效制剂如磺胺甲基异恶唑,抗菌作用与磺胺异恶唑相似,它与抗菌增效剂合用,疗效增强数倍,对前列腺炎引起的尿路感染更为合适。而长效制剂的特点为服用剂量小、副作用少、服用方便。

首剂加倍 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饭后服,多喝水空腹服用常会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胃痛等反应,饭后或用米汤吞服可以减轻其刺激作用。如果喝水少,尿量少,药物在尿中浓度很高,对肾脏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腰痛、血尿,甚至发生尿闭等。

补充B族维生素 过量服用磺胺类药物会导致菌群失调,影响B族维生素的合成,进而会导致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因此一般来说,服磺胺药1-2周就应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

配点碳酸氢钠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在偏酸的尿液中溶解度较低易析出结晶,而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却升高,因此,在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可以加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服,以碱化尿液,减少结晶尿的形成。

但是要提醒的是,服磺胺药时别吃山楂丸。山楂丸中含有的山楂中有鞣质、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酸性物质,能够使进入体内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和尿路的组织细胞,引起结晶尿或血尿。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后,也要注意不要立即吃醋、山楂等酸性食物及其相关制品。

小儿尿路感染136例临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2例, 女74例。<1岁46例, 1~3岁38例, 4~6岁30例, 7~8岁22例。3岁以下84例, 占61.8%。临床表现不一, 分别有:发热、膀胱刺激征、多尿、遗尿、尿异臭、肉眼血尿、拒奶、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尿布皮炎、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等。本组首诊时明确诊断42例。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发热, 膀胱刺激征, 腰痛, 尿常规白细胞>5个/HP, 2次清洁中段尿培养出现同一种细菌, 且菌落记数>105 ml确诊为本病。本组136例均具上述条件而确诊。

1.2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白细胞 (+) ~ (++++) 50例, 红细胞 (+) ~ (++++) 40例, 尿蛋白 (+) ~ (++) 18例。血常规:50例WBC为 (10~20) ×109/L, 16例>20×109/L, 40例嗜中性粒细胞≥80%,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6例。尿细菌培养阳性94例, 其中大肠菌埃希60例, 变形杆菌10例, 表皮葡萄球菌10例, 克雷伯氏菌8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 阴沟肠杆菌2例。尿路B超检查64例, 发现尿路异常14例, 均为复杂性尿路感染, 其中肾积水10例, 右肾积水4例, 上述影像异常多见于小于1岁男性患儿。

1.3 治疗方法

常规使用复方新诺明50 mg/ (kg·d) , 氨苄青霉素50~100 mg/ (kg·d) , 先锋霉素50 mg/ (kg·d) 。获尿细菌培养报告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范围是常规用药, 对无明显发热者, 一般为口服用药;发热及全身症状明显者给予静脉用药。疗程7~14 d,

2 结果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先锋霉素、喹诺酮类及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及先锋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先锋霉素敏感, 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较多。本组患者治疗后均症状消失, 血尿常规检查正常, 尿细菌培养阴性。

3 讨论

3.1 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1岁46例, 1~3岁38例, 婴幼儿共84例 (61.8%) , 其中男62例, 女74例, 表明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且以男性居多, 婴儿期男婴发病率较高, 与生理性包茎、包皮粘连、使用纸尿裤、尿道口易受粪便污染、发生上行感染有密切关系。新生儿包皮环切可导致1岁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下降9.1倍, 尤其在生后前3个月。本组男婴均未行包皮环切, 故发病率较高。

在136例中, 以膀胱刺激征为主要症状的有59例 (43.4%) , 而以发热、呕吐、腹泻、黄疸、上呼吸道感染等为主要症状的有72例 (56.6%) , 表明其临床表现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因此, 小儿发热诊为呼吸道感染时, 应常规行尿的有关筛查, 以免漏诊误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合并泌尿感染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暂时降低有关。本组患儿营养不良22例, 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8例, 肾病长期服用激素2例, 以上均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易引起感染。

尿路感染伴发尿路异常、解剖异常约45%。本文报告尿感染伴发尿路异常约10.3%, 低于文献报告的结果, 考虑与相关检查过少有关。尿路异常的男性1岁内起病者多, 与其解剖特点有关, 故对1岁内起病男性患儿应行常规相关检查, 注意是否合并尿路异常。

3.2 尿细菌培养

TUI患者于第1次晨尿中细菌数最高, 注意在此时进行中段尿培养, 往往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对于疑诊者, 还须连续3 d培养, 以求确诊。本组94例尿培养阳性患者中, 大肠杆菌60例, 占63.8%, 表明大肠埃希菌仍为TUI较多见的致病菌。本组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与多数文献结果相近。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与其对尿路上皮的黏附力有关, 这种黏附作用依赖于大肠埃希菌纤毛的黏附素, 它是一种能识别尿路上皮细胞上特殊受体的蛋白分子, 是大肠埃希菌上行肾脏的重要机制。其次的致病菌为变形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3.3 治疗

选择治疗小儿TUI的抗生素, 应以作用强、毒副作用小, 在血、肾间质及尿中浓度高为原则。至于给药途径, 笔者认为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只要用药得当, 均可达到治疗目的。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 使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易观察[2,3], 因此本组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般不以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首选用药。对于服用复方新诺明, 还应嘱其多饮水, <6个月应慎用。

尿路感染可发生于小儿时期任何年龄, 但2岁以下婴儿较多见, 女孩发病较多, 为男孩3~4倍。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且常不典型, 新生儿常表现为败血症症状, 婴幼儿多呈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 因而容易误诊、漏诊。对尿常规阴性、临床表现又不能除外的患儿, 需反复检查尿培养。通过尿液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所以, 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应重视检查尿液, 避免误诊、漏诊。

总之, 尿路感染患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 可使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 细菌逆流引起肾内感染并形成瘢痕。泌尿系畸形有利于感染的发生和细菌繁殖且产生耐药性, 导致感染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转为慢性。因此提倡母乳喂养, 男婴包皮环切、注意局部卫生对小儿尿路感染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4,5]。当发生尿路感染时, 应进行泌尿系常规检查, 及时发现肾损害和肾畸形, 避免尿路感染复发。常规行尿中段培养, 并针对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36例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资料, 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2010年收治的136例小儿尿路感染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 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中不典型的表现。结果:136例中, 以膀胱刺激征为主要症状的有59例 (43.4%) , 而以发热、呕吐、腹泻、黄疸、上呼吸道感染等为主要症状的有77例 (56.6%) , 表明其临床表现多以全身症状为主。结论: (1) 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且常不典型, 对尿常规阴性、临床表现又不能除外的患儿, 需反复检查尿培养; (2) 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应重视检查尿液, 避免误诊、漏诊。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诊断治疗,儿童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624-1628.

[2]邹友功.婴儿尿路感染误诊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6) :3889.

[3]陈良东.尿路感染120例病原学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1) :5192.

[4]谢志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4) :471-472.

上一篇:园林下一篇:实践教学课程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