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尿路感染

2024-07-20

糖尿病尿路感染(共11篇)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1

摘要: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药物的敏感状况, 为临床医生治疗选用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 对219例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 培养分离出的细菌, 用法国梅里埃ATB-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219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占73.1% (160/219) ,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的有大肠埃希菌占43.4% (95/219) , 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93.7%, 亚胺培南90.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1%, 阿米卡星70.1%, 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较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严重。革兰阳性球菌占14.6% (32/219) 。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为万古霉素100%, 替考拉宁93.8%, 呋喃妥因87.5%, 米诺环素74.2%, 利福平73.3%。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 其中以大肠埃希茵为主,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 其次是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较敏感, 产β-内酰胺酶菌株较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药敏试验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 生活越来越优越, 糖尿病 (DM) 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 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是伴随长期服药以及严格的饮食控制, 部分糖尿病患者不能约束好自己, 导致病情控制不稳, 而且自身免疫力低下, 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其中尿路感染最为常见, 需长期使用抗生素,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使产ESBL菌株明显增加,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胡困难。为此, 了解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从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 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患者的尿液标本分离出的菌株。

1.2 方法

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样中培养分离出的细菌, 法国梅里埃ATB-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以及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抗菌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有限公司, 细菌药敏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

1.3 质量控制

每周用标准菌株试验检测抗生素的敏感范围。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菌株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2 结果

219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占73.1% (160/219) ;革兰阳性球菌占14.6% (32/219) ;真菌占11.0% (24/219) , 其他占1.4% (3/219)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占43.4% (95/219) , 具体见表1。219份尿培养阳性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情况, 具体见表2, 其余抗菌药物均低于50%。其中大肠埃希菌中33.7%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中69.6% (16/23) 产β-内酰胺酶。肠球菌属占3.7% (8/219) , 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敏感率为60~75%, 真菌占11.0% (24/219) 均为白色念株菌。

3 讨论

泌尿道具有自己的防御系统, 尿道中的抗菌分泌物, 膀胱的排空功能, 输尿管蠕动波和进入膀胱处的瓣膜, 分泌性抗体Ig A的表面免疫等抑制和排空细菌, 防止细菌定植和上行性感染。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的优越性逐渐提升, 糖尿病的发生率就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免疫抵抗力低下, 容易受到感染, 加上尿液中含糖份较多, 更加适宜菌株生长, 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造成尿道感染。从表1看出, 我院糖尿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 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43.4% (95/219) 为主, 感染率与文献[1]相符。这些感染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 较低的致病力和毒素力, 甚至部分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另外, 医院院内感染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其特点是: (1)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 患者管理不善, 消毒隔离不彻底; (2) 医院感染的细菌在感染过程中其毒力不断增强; (3) 细菌存在于患者、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医院环境等, 清除非常困难; (4) 抗生素的滥用; (5)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护理不当, 不必要的管道留置或增加创伤性操作都是导致大肠埃希菌感染明显偏高的重要原因。

从表2看出, 糖尿病尿路感染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较高的是碳青霉烯类抗菌素以及头孢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 其次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而对青霉素类, 部分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出现高耐药率。由于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副作用少, 临床广泛应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 诱导感染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 导致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三代头孢抗菌素敏感率不足50%, 需要临床高度重视。大肠埃希菌中33.7%产β-内酰胺酶, 产β-内酰胺酶菌株是由质粒介导, 能够让细菌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一类酶, 对青霉素类, 头孢类及单环类抗生素都能够水解[2]。从药敏实验比较中发现, 产ESBLs菌株比非产ESBLs的耐药性更为严重, 对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表现耐药性高达90%, 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耐药性药率也有60%~75%。对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生素也有很高的耐药性, 这与产β-内酰胺酶菌株携带ESBLs的质粒可以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 因此检测是否产β-内酰胺酶对指导临床的用药是非常必要[3]。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以葡萄球菌属10.5% (23/219) 为主, 略低于文献[4], 可能是我院院内感染控制不够规范, 导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偏高有关。我院检出的32株葡萄球菌中MRS株占69.6% (16/23) , 与文献[5]报道相比较略微偏高。抗生素敏感率最高是万古霉素, 其次是替考拉宁93.8%, 呋喃妥因87.5%, 米诺环素74.2%, 利福平73.3%, 其余均低于5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青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敏感率为60~75%。因此, 万古霉素仍是临床治疗MRS及耐青霉素类肠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尽管我院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菌株, 但是临床在选用万古霉素治疗时, 也要慎重不能滥用, 以防止耐万占霉素菌株的产生。所以监测MRS, VRE及MRSA对防止万古霉素耐药的产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外尿道有许多正常菌群存在, 容易污染尿液。这不仅在采集标本时加以注意, 而且对于检验结果的判断和解释也有重要意义。需要通过多次检验均为同一菌株时, 可认为是感染菌。另外尿液菌数少于105/m L时, 应考虑: (1) 应用了低敏感性抗菌药物, 使感染菌受到一定的抑制; (2) 患者大量输液或用利尿剂之后, 使尿液稀释; (3) 尿液p H在5.0以下或8.5以上, 使细菌生长受阻; (4)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短使菌数减少; (5) 繁殖速度慢, 生长要求条件高的细菌, 在尿液中的数量也较少。所以标本的留取和感染菌株的判断对实验的分析都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楠, 李保平, 彭益.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8) :2270-2271.

[2]倪语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P一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问题及检测[J].医学检验杂志, 1999, 22 (5) :316-317.

[3]林庆安, 罗文侗.超广谱P一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J].中华检验杂志, 2001, 24 (4) :203.

[4]吴静, 吴庆.402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6) :1959-1960.

[5]王永涛.皮肤软组织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0, 11 (4) :189-190.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2

中西药结合: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西药快速治标,中药彻底治本,才是尿道炎用药的最佳组合。尤其反复发作应配合中药巩固治疗。

特异性检查法:应用特异性方法检查,则可从42%的男性非性尿道中分离出沙眼医原体。在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时,大约90%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均无致病原发现,故将此种感染称为非特异性尿道炎。此外,滴虫和念珠菌也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常见致病原。

药敏试验: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也表现在药敏试验中,药敏试验是一定要做的,不可盲目用抗生素,盲目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尿道炎反复,菌群失调,不易治疗。尽可能选择尿液或靶器官中浓度高的抗生素。疗程要足够。抗茵药物的使用要持续到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后2周。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5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是发生该病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糖尿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是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因此临床上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症状十分常见。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其中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血脂,还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比格列酮也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在胰岛素存在时,其可减少外周组织或肝脏对胰岛索的抵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PPAR—γ的活化,调控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本研究回归性分析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总结了该病的治疗规律及最佳疗法,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从中选出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20例,病程2个月~11年,其中男41例,女79例,平均年龄36-71岁,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统梗阻及畸形。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等物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参考文献 方法作为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1.2.2治疗方法

控制血糖: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采取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降糖治疗。抗感染治疗: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选择肾毒性小且在泌尿系统血药浓度高的药物治疗,有针对性治疗,保持合理的饮食。将120例患者,根据控制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控制血糖及抗感染治疗,B组为采用其他方法控制血糖及抗感染治疗;平均疗程为10-15d,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测定血糖值,尿常規及体温值。

2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体温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血糖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尿常规有所好转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各指标无改善为无效,120例患者中A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控制血糖及抗感染治疗,治愈4O例,好转3例,治愈率93%,好转率5%,总有效率98%。B组77例采用采用其他方法控制血糖及抗感染治疗,治愈54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治愈率70%,好转率25%,总有效率95%。

3讨论

糖尿病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系统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免疫系统损伤,泌尿系统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足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2型糖尿病,其主要病因为胰岛素B细胞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临床上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十分常见,造成该病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①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高血糖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下降,机体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有刊于病原菌可生长繁殖;②自主神经病变,糖尿导致的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反射功能,使尿排空难以完成,尿__潴留、反流增大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

临床资料分析表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具有以下特点:①性别差异明显,该病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殖特点有关,另外,女性绝经期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原因可是尿道粘膜出现退行性病变,且自身免疫力下降,对外界细菌的感染抵抗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高糖尿液是细菌天然的培养基,有利于细菌的大量迅速繁殖。②年龄差异明显,年龄越大概率越大,随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自身免疫力下降,细菌容易入侵,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越多,导致尿排空困难,也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之一。③与发病时间关系密切,糖尿病史越长并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越大,自身免疫力越低且用药时间过长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在总结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更有利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血糖及感染症状的控制,自身免疫力低下是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病的因素之一,针对该病因,可通过采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方法降低该病的发生率,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和比格列酮合用有助于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提高,两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可显著升高患者的CD,、CD /CD 及LgM水平,显著降低患者的CD 水平,表明二甲双胍和比格列酮合用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针对糖尿病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对身体危害较大,建议糖尿病患者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并服用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食品,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露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分析[J] 吉林医学 2013.19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7月3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病例, 男190例, 女160例。年龄最小33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 (58.45±12.54) 岁;病程2年~30年, 平均 (10.34±8.34) 年,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 尿路感染的诊断[2]

按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革兰阴性菌>1×105/m L, 革兰阳性菌>1×104/m L, 每例均为连续3次送检, 至少2次培养出同一细菌。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比较尿路感染组与无尿路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留置尿管、预防应用抗生素等方面上的差异。

2 结果

35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合并尿路感染, 发生率为11.45%;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年龄≥60岁占70.00%, 女性占80.00%, 空腹血糖≥8.00 mmol/L占70.00%, 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占57.50%, 留置尿管占45.00%,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47.50%, 均高于无尿路感染患者。见表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尿道口常有少量细菌存在, 因尿道黏膜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尿液呈酸性也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一般不引起感染, 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尿液成分异常时, 细菌容易入侵才能发病[3]。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弱, 分解代谢加速, 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降低, 易发生泌尿系感染[4], 本组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1.45%。其影响因素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 生理防御免疫机能降低, 易感性增高;也与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容易引起尿潴留、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分泌物pH上升, 缺乏Ig A有关[5]。女性并发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 与女性尿道较短, 妊娠和导尿等诱发感染的机会较多有关。尿路感染与高糖状态有关, 高糖环境促使细菌超常生长、繁殖, 有研究发现某些革兰阳性菌易在高血糖溶液中生长繁殖, 易发生感染[6]。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机体的防御机制减弱, 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和细胞内的杀菌能力降低,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生尿路感染。通常情况下尿道处于无菌环境, 导尿是侵入性操作, 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从而破坏尿道黏膜正常的防御屏障, 男性患者尿管插入后注入生理盐水固定, 会引起后尿道的损伤、出血;尿管型号的选择不合适, 过粗增加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 过细会发生漏尿或尿外溢引起感染;插尿管过程中, 无菌观念不强, 致尿管污染, 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于膀胱[7]。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应用, 易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 造成耐药菌株增加, 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可使糖尿病加重, 进一步损害机体防卸机能使感染难以控制, 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并控制好血糖, 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对老年患者要严格管理, 定期检查随访, 在治疗中注意保护和增强其免疫功能[8]。加强留置导尿管理, 对尿潴留患者, 应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 尽量避免或减少泌尿道插管;必须实施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 保持尿管清洁无菌, 注意观察尿液,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尿管[9]。合理使用抗生素, 未有药敏试验结果时, 宜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比较尿路感染组与无尿路感染组患者引起尿路感染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35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合并尿路感染, 发生率为11.45%;尿路感染患者年龄≥60岁占87.50%, 女性占80.00%, 空腹血糖≥8.0 mmol/L占70.00%, 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占57.50%, 留置尿管占45.00%,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47.50%;均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 影响因素多, 应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避免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静辉.糖尿病合并单纯性泌尿系感染44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16-2017.

[2]吴荷梅.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115-116.

[3]辛彩虹, 旷劲松.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13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5) :48-49.

[4]谢景超.糖尿病控制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7 (1) :1-4.

[5]李楠, 李保平, 彭益.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8) :2270-2271.

[6]杨卫萍.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防控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6) :21-22.

[7]王明丽.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3) :132-133.

[8]黄河祥.糖尿病合并反复尿路感染4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0) :2714-2715.

[9]刘晓松, 李润生, 唐小华, 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8) :1219-1220.

尿路感染等 篇5

朱琪川

方一地榆汤

组成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太青叶各30克,白槿花、飞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备注本方对孕妇及胎儿均无副作用,从而给孕妇尿路感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药。

方二肾六方

组成小蓟40克,藕节20克,生蒲黄15克,滑石20克,白茅根50克,生地50克,木通15克,白花蛇舌草50克,黄芩15克,侧柏叶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泌尿系感染及急慢性肾炎以血尿为主,热邪迫血妄行者。

方三茅苓汤

组成茅根30克,赤茯苓、炒山桅、小蓟、泽泻、木通各9克,金银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尿血实证(可用于现代医学的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所致的血尿者)。证见小便赤热,短少而频,腰脊酸痛,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或见面身浮肿,烦不寐,尿时涩痛,甚则尿色鲜红如血等。

黄褐斑

姚景山

方一益肾化斑汤

组成仙灵脾15克,菟丝子20克,地黄(血热用生地、血虚用熟地)15克,当归、川芎、芍药(养血用白芍、化淤用赤芍)、桃仁、红花各12克,僵蚕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肾祛斑。

主治妇女黄褐斑。

加减对于单纯性黄褐斑的治疗,应随证加减:①若患者为阴虚体质,可酌选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等;若患者为阳虚体质,可酌选肉桂、附片、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等。②若黄褐斑仅见额部,可酌加丹参、肉桂、川连;仅见于左颊,可酌加柴胡、白蒺藜;仅见于右颊,可酌加桑白皮、杏仁;仅见于鼻部,可酌加苍白术、枳壳;仅见于下面部,可酌加补骨脂、炮山甲;仅见于上唇,可酌加紫石英、地鳖虫。③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脾胃虚弱,易致阴阳失调,治宜阴阳并调,可酌选用知母、黄柏、附片、肉桂、二至丸、肉苁蓉、巴戟天,并佐以紫河车、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④若夹风而黄褐斑时隐时现,皮肤瘙痒者,可酌加防风、白鲜皮;若夹火而黄褐斑色深者;可酌加生石膏、地骨皮;若夹寒而黄褐斑色淡者,可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夹痰而黄褐斑疙瘩叠长者,可酌加白芥子、白附子;若夹湿热而黄褐斑垢腻者,可酌加苍术、黄柏、生苡仁。⑥对黄褐斑由于长期服用避孕药所致者,可用本方酌加鹿角霜、炙鳖甲、炮山甲、龟板’蛇床子、马鞭草等逐补搜逐之品。

方二去黯美容汤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川芎、赤芍、白芍、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冬瓜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散结行滞。

主治面黯(黄褐斑)。

幼儿急疹

吴 洲

方一幼儿急疹散

组成蝉蜕、升麻各10克,僵蚕12克,地龙5克,天竹黄、桔梗、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3~6个月婴儿每次服0.2~0.3克,6~12个月每次服0.3~0.5克,1~2岁每次服0.5~1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解热止惊、透疹解毒。

主治幼儿急疹。

方二青地石香汤

组成青黛3克,地骨皮、寒水石、藿香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诊治糖尿病患者760例, 年龄35~85岁, 平均年龄 (60.14±12.78) 岁;其中合并尿路感染40例, 发生率 (5.26%, 40/760) , 年龄38~83岁, 平均年龄 (66.23±12.34) 岁, 其中并发泌尿系感染者6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 并根据患者泌尿系症状、体征及尿常规检查等依照卫生部2001年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泌尿系感染进行诊断。

1.2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留置尿管、预防应用抗生素等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描述及分析。各个评分用 (χ—±s) 表示, 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选取α=0.05为检验水准,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年龄 (66.23±12.34) 岁、女性27例 (70.00%, 28/40) 、空腹血糖水平 (9.89±1.87) mmol/L、存在糖尿病并发症20例 (50.00%, 20/40) 、留置尿管11例 (27.50%, 11/40) 、预防应用抗生素19例 (47.50%, 19/40) 高于同期按照1∶1选择的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 (59.02±12.08) 岁、19例 (47.50%, 19/40) 、 (7.14±2.98) mmol/L、7例 (17.50%, 7/40) 、4例 (10.00%, 4/40) 、8例 (20.00%, 8/40) (t=3.04χ2=5.87、t=2.97、χ2=5.08、χ2=6.12、χ2=4.76 P<0.05) 。

3 讨论

3.1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弱, 分解代谢加速, 导致负氮平衡, 使患者消瘦乏力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降低, 易感染;同时血白细胞的游走、吞噬、调理、趋化和杀菌能力明显降低;因此,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2],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 760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40例, 发生率5.26%, 其影响因素复杂[3], 与年龄大、女性、空腹血糖水平高、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留置尿管、预防应用抗生素有关: (1) 年龄大: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年龄 (66.23±12.34) 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的 (59.02±12.08) 岁,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体生理防御功能、免疫机能降低, 患者的易感性增高, 也与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容易引起尿潴留、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分泌物PH上升缺乏IgA有关[4]。 (2) 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女性70.00%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47.50%, 女性患者尿道生理结构特点, 分泌物污染尿道或直接蔓延引起尿道感染。 (3) 空腹血糖水平高: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空腹血糖水平 (9.89±1.87) mmol/L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的 (7.14±2.98) mmol/L, 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增高, 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杀菌功能下降, 易发生感染[5]。 (4) 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20例 (50.00%) 高于同期无尿路感染糖尿病者7例 (17.50%, 7/40)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如神经性膀胱, 致使膀胱和输尿管运动能力降低, 膀胱不能排空, 致尿潴留而发生尿路感染[6]。 (5) 留置尿管是侵入性操作, 易损伤尿道及膀胱粘膜, 破坏机体防御屏障的完整性, 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 其感染机会的概率也在加大。本文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留置尿管11例 (27.50%) 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4例 (10.00%) 。 (6) 预防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合理应用, 易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造成耐药菌株增加, 也是导致二重感染的重要原因[7]。

3.2 糖尿病尿路感染治疗措施

积极控制血糖, 严重感染患者及时应用胰岛素,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未有药敏试验结果时, 宜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药敏结果报告后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选择在尿液和血液中浓度高但肾毒性小的药物。对于严重的尿路感染, 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要足量长疗程, 使感染得到彻底控制。服用适量的碱性药, 以避免酸性尿液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3.3 糖尿病尿路感染预防的措施

尿路感染的发生将延长住院时间, 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同时也增加医师的工作压力, 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8], 因此应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管理好老年患者, 定期检查随访, 在治疗中注意保护和增强其免疫功;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严格掌握导尿的指征, 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 选择合适尿管, 按照无菌操作技术的要求进行导尿并采用闭式导尿系统, 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防止尿液返;积极控制血糖, 避免预防应用抗生素[9]。

参考文献

[1]陈静辉.糖尿病合并单纯性泌尿系感染44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16-2017.

[2]陈红花.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9) :1276-1278.

[3]张梦华.78829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2) :1684-1685.

[4]韩祖亮.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5) :503-504.

[5]吴荷梅.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115.

[6]辛彩虹, 旷劲松.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13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5) :48-49.

[7]杨杰, 亓文波.1698例糖尿病患者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5) :629-631.

[8]谢景超.糖尿病控制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7 (1) :1-4.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 其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88例, 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 年龄60~85岁, 均为2型糖尿病, 病程1~25年, ≤5年19例, 6~10年33例, ≥10年36例, 空腹血糖平均 (11.50±5.88) mmol/L, 餐后2h血糖平均 (16.26±6.34) mmol/L。合并糖尿病并发血脂异常44例, 原发性高血压38例, 周围神经病变33例, 肺炎8例, 酮症酸中毒19例, 视网膜病变24例, 糖尿病肾病22例, 白内障17例, 脑梗死8例, 糖尿病足6例。尿路感染诊断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4]。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应用胰岛素及治疗其他并发症的基础上, 给予抗生素治疗。尿培养结果未出之前, 先按经验选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抗生素, 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等, 待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 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疗程7~21d。根据患者病程长短、年龄、临床表现、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高低, 有否并发症以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分组, 比较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同时予以作中段尿培养分析致病菌及药敏情况。

1.3 疗效判断

经胰岛素应用后, 空腹血糖平均达 (7.2±1.02) mmol/L, 餐后2h血糖平均 (8.6±1.14) mmol/L。 (1) 治愈:感染症状消失, 尿常规及尿菌转阴; (2) 好转:感染症状减轻, 尿常规转阴, 尿菌仍阳性; (3) 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尿常规及尿菌均未转阴。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有明显尿路刺激症26例, 大部分老年人表现为肾外的非特异症状, 其中发热18例;下腹部不适17例;头痛、头晕、厌食15例;腰骶部酸痛16例;倦怠、乏力14例;肉眼血尿8例;排尿困难、尿潴留12例;夜尿增多5例。

2.2 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病程>5年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 空腹血糖≥7.0mmol/L的感染率高于空腹血糖<7.0mmol/L者, 餐后2h血糖≥11.1mmol/L者感染率明显高于餐后2h血糖<11.1mmol/L者;伴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感染率高于无并发症者, 血浆白蛋白<35g/L者的感染率也高于白蛋白≥35g/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致病菌情况及药敏结果

本组88例患者均作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有38例检查出致病菌, 阳性率43.18%, 其中大肠埃希菌19例 (21.59%) , 依次为葡萄菌6例 (6.82%) , 肠球菌4例 (4.55%) , 变型杆菌2例 (2.27%) , 克雷伯菌4例 (4.55%) , 念珠菌3例 (3.41%) 。

注:组内比较, *P<0.05

2.4 药敏结果

见表2。

2.5 预后

88例老年女性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者中有68例 (77.3%) 治愈, 16例 (18.2) 好转, 4例 (4.5%) 治疗无效, 无效者糖尿病病程均>5年, 均有慢性并发症。

3 讨 论

3.1 老年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

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与年轻女性有一定不同症状, 不典型是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特点。从本组临床表现来看, 有明显尿路刺激症仅26例, 这可能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使局部敏感性、刺激性降低有关, 也可能与老年人反应迟钝, 集多种疾病于一身, 症状重叠以及高血糖、多尿掩盖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有关。

3.2 易感因素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 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在尿路感染的诸多易感因素中, 糖尿病是独立于年龄、性别、尿路结构异常、尿路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应用等一个重要方面[5]。糖尿病患者的易感性主要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免疫功能降低, 并伴有血管损伤、神经损伤、代谢障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6]。Boyko等[7]比较了老年女性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指出老年女性患者糖尿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其中糖尿病病程长、病情严重的发生率更高。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代谢情况不佳时, 免疫力下降, 特别是细胞免疫力下降, 这时, 如果血糖得不到很好地控制, 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本组资料显示,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病程长, 空腹及餐后2h血糖高, 有慢性并发症以及营养状况差异更易并发感染。易感染的原因: (1) 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 一些细菌很易繁殖; (2) 细菌吞噬细胞内杀菌、细菌免疫等多种防御功能缺陷; (3) 继发神经性膀胱炎, 尿潴留, 特别是使用导尿管后更易发生逆行尿路感染; (4) 老年女性尿道组织的生理性改变; (5) 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 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

3.3 致病菌及药敏分析

糖尿病患者尿中糖的含量较高, 其中葡萄糖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营养物质, 故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 为50%~70%, 本资料中大肠杆菌阳性率21.59%, 与文献报道相似[2]。随着新型广谱抗菌药制剂在临床的大量应用甚至滥用, 导致致病菌谱发生改变, 并诱导耐药性的发生。喹诺酮类抗生素因没有肾脏毒性, 曾被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但近年来大肠杆菌对喹诺酮耐药性逐年增高。我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73.0%、71.8%, 故在药敏试验之前, 治疗尿路感染中不宜将喹诺酮抗生素作为首选经验用药。

老年人存在着多种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不典型, 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高, 故对老年尿路感染来讲,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和指导治疗的关键。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 应经常作尿常规检查, 一旦发现尿有白细胞 , 应及时作尿细菌学检查, 以便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同时, 在治疗中除应随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来调整用药外, 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细菌耐药, 并且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时, 应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并重, 只有血糖趋于正常才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总之, 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是防治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Mosch CP.Unexpected high prevalence of asymp2tomatic bacteriuria in elderly female typeⅡdiabetic patients[J].Dia2betes, 1991, 40 (suppl1) :527.

[2]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05, 1281-1131.

[3]张晓英, 吴青.全国老年人肾脏病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老年医志, 1991, 10 (2) :124-126.

[4]刘章锁.全身疾病与肾损害[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1502-1625.

[5]Valiquette L.Urinary t ract infections in women[J].Can JUrol, 2001, 8 (3) :6.

[6]吉泽祥子.糖尿病患者的易感性与预防及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 1999, 20 (2) :54-55.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调取病案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200例, 其中男性47例、女性153例, 年龄26~85岁, 平均 (52.5±21.7) 岁。糖尿病诊断符合WHO (1999年) 诊断标准。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1) 有真性菌尿者均可诊断, 真性菌尿指清洁中段尿培养杆菌定量≥105/mL或球菌≥104/mL或真菌阳性; (2) 对有明确尿感的临床症状又伴有明显镜下脓尿者, 清洁中段尿培养杆菌定量≥104/mL, 也可诊断; (3) 有真性菌尿, 无临床症状表现者为无症状性尿路感染。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所有患者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患者66人, 非糖尿病组患者共134人, 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临床表现、住院时间、是否治愈、尿培养病原菌等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在性别比例、感染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要大于非糖尿病组患者, 且需注意的是糖尿病组患者出现无症状尿路感染的比例要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来看, 糖尿病组66例, 治愈34例 (51.5%) , 平均住院天数18.4±10.5;非糖尿病组134例, 治愈112例 (83.5%) , 平均住院天数15.6±11.1, P<0.05。说明合并糖尿病的尿路感染患者治愈率要低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平均住院天数也较长。

2.3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病原菌的比较

非糖尿病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的病原菌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 而糖尿病患者尿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前两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究其原因主要是: (1) 长期高血糖便于尿路细菌繁殖。 (2)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受抑制,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 杀菌活性减弱, 使机体防御机能减弱。 (3)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血管病变, 使局部血流缓慢, 影响局部组织对抗感染的能力。 (4)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膀胱肌无力, 导致尿潴留, 有利于细菌生长[2]。

糖尿病组的患者年龄高于非糖尿病组, 主要原因考虑为糖尿病组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 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 极易漏诊。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较常见, 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若尿路感染长时间得不到发现和治疗, 将影响血糖的控制及肾损害的加重。所以如果尿常规出现镜检白细胞阳性, 需要及时行中段尿尿培养, 明确尿路感染后即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前两位的尿路感染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 本来属于肠道中正常菌群的大肠埃希菌发生移位, 出现逆行感染[3]。糖尿病组第二位的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 提示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中真菌感染占有相当比例,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必须予以重视并视情况使用抗真菌药物。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有其特点, 临床上隐蔽性较高、危害较非糖尿病患者大, 应做到早期诊断、监测与及时治疗[4]。

参考文献

[1]Shaw JE, Sicree R A, 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13[J].Diabetes Res ClinPract, 2010, 87 (6) :4-14.

[2]林彬.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2) :105-106.

[3]吴静, 吴庆.402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6) :1959-1960.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挑选82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该文选取对象均通过尿路感染诊断标准予以确诊为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尿培养均显示为真菌性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41例。观察组41例患者,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20例 ;患者年龄34~75岁 , 平均年龄 (51.2±1.5)岁。对照组41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1.8±2.1)岁。

1.2 治 疗方法

对照组41例患者服用左克胶囊药物治疗,用法用量:3次/d,0.2 g/次,1个疗程为14 d。观察组41例患者服用宁沁泰胶囊药物治疗,用法用量:3次/d,4粒/次,1个疗程为14 d。两组患者均要对血糖予以控制,保证空腹血糖不超过8 mmol/L,随机血糖不超过11.1 mmol/L。于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1~3 d、1周以及4周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同时复查尿常规。

1.3 评 价指标

治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尿常规恢复正常;好转: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检查尿常规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尿常规没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 计方法

将上述患者各项数据予以分类和汇总,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与分析上述汇总数据,其中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见表1。

[n(%)]

注:*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

3 讨论

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会加速细菌如大肠杆菌与链球菌的生长繁殖,是极易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宁沁泰胶囊属于纯中药制剂,该胶囊由仙鹤草、白茅根、连翘、芙蓉叶、四季红以及三颗针等组成[2],这些成分都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3],宁沁泰胶囊的组成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或消灭细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等,同时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此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与抗感染作用。三颗针与连翘还能抗病毒,其中三颗针还能松弛平滑肌。仙鹤草能够推动凝血。白茅根能够减弱血管通透性。从而各药物联用具有明显的广谱抗微生物功能, 因此宁沁泰胶囊在对多种病原体感染予以治疗时,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尿频、尿急以及血尿等症状。

该次研究还发现宁沁泰胶囊与抗生素左克胶囊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相近,可能和使用某些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有关系。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χ2=5.513,P=0.019)。

尿路感染药茶方 篇10

白茅根通草茶 白茅根6克(鲜品20克),通草3克,青茶(乌龙茶)3克。一同放入茶壶中,冲入开水,焖泡10分钟左右即可饮服。可续水全天代茶饮,每日1剂。白茅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通草有清热燥湿、通利小便的作用;青茶可清热解毒、生津利尿、杀菌消炎等。此茶适用于热淋涩痛、湿热尿少、尿血、小便不通、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肾炎水肿等症患者。

车前叶甘草茶 车前叶12克(鲜品50克),生甘草6克。洗净后同入锅中,加水一大碗,煎1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代茶饮用。亦可放入茶壶内,冲入开水焖泡15分钟后随意饮服。可续水再饮,每日1剂。车前叶性寒味甘,有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祛痰止咳、渗湿止泻的功效;生甘草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此茶具有清热消炎、利尿通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之膀胱炎、尿道炎、小便短赤涩痛、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等症患者。

海金砂地肤茶 海金砂12克(布包),地肤子9克(鲜品30克),生甘草6克。共入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焖10分钟左右。全天代茶随意饮服,每日1剂。海金砂性味甘、寒,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之功效;地肤子性味苦、寒,有补中益气、清热利尿的功效;甘草能甘缓除热利水,且可矫正前二药之苦味。此茶适用于小便热淋、血淋,尿涩刺痛,尿中或夹砂石,或尿色深红者。

蕹菜苋菜茶 蕹菜(空心菜)100克,紫苋菜100克,白糖30克。将蕹菜、苋菜洗净切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文火再煎10分钟左右,用纱布过滤取汁,加入白糖即成。全天代茶随意饮服,每日1剂。蕹菜有清热凉血、利尿除湿的功效;紫苋菜有凉血解毒、清热除湿、利水通淋的作用。适用于湿热肿满、膏淋、血淋、石淋、小便频数涩痛、小便欲出未尽、小便黄赤、小腹拘急等症患者。

车前草蕺菜茶 车前草60克,蕺菜(鱼腥草)50克,冰糖20克。将前二味洗净,切碎,同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小火再煎20分钟,过滤取汁,入冰糖融化即成。代茶全天随意饮服,每日1剂。车前草性味甘寒,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蕺菜有清热解毒、抗炎杀菌利尿通淋的作用。此茶适用于热淋、小便不利,短赤涩少或疼痛带血,或湿热水肿及肾炎水肿明显等症患者。

淡竹叶灯芯草茶 淡竹叶 9克,灯芯草3克,绿茶3克。同入保温瓶中,用开水焖泡约10分钟即可。可续水全天代茶饮,每日1剂。淡竹叶有清热泻火、渗湿利尿、清心除烦的功效;灯芯草有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的作用。此茶微黄晶莹、清香可口,适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短少而色黄、尿道热痛及心烦失眠等症,尤宜于急性尿路感染、小便淋漓涩痛不通者。

石韦栀子茶 石韦9克,栀子6克,甘草3克,绿茶3克。同入保温桶内,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可续水泡饮,每日1剂。石韦苦甘而寒,苦可降泻燥湿,甘可缓急止痛,寒可清热泻火,上能清肺热,下能利膀胱,开水源以通水道,故具利水通淋之功;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此茶适用于热淋涩痛、尿频尿急、尿红或浊、少腹拘急、尿中挟砂、泌尿道感染等症患者。

金钱萹蓄草茶 金钱草10克,萹蓄6克,绿茶3克。同放茶壶内,冲入开水,焖泡10分钟左右即可。可反复续水,冲饮至味淡,每日1剂。金钱草有清利湿热、利尿通淋、排石消肿的功效;萹蓄有清利下焦湿热、解毒消炎、通利小便的作用;绿茶苦而寒,最能降火,且可解毒、去热、利尿、消食等。此茶适用于热淋、沙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路结石、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者。

糖尿病尿路感染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1月—2012年5月于邯郸市3家综合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患者47例,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患者30例,共77例患者进行尿液培养,在77例患者中,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尿路感染符合1985年全国第2届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 。尿液为中段晨尿,用抗生素前取尿,女性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取标本。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于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经35~37 ℃培养18~24 h,观察菌落的形态,并作革兰染色和菌落计数,采用非发酵和肠杆菌生化管、KIA、触酶试验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配套的药敏卡。

1.3 分组

按是否是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和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尿液细菌培养情况

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菌种存在多样性,尿培养情况为47例患者尿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共分离出7种细菌和1种真菌,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1。30例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的感染菌种均为革兰阴性菌。

2.2 药敏试验结果

糖尿病伴尿路感染者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比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严重,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常用的头孢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两组的药敏试验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 论

本文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它是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本组大肠埃希菌阳性率达70.2% ,且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高于徐叶进等[2]报道的26.67%,郭庆合等[3]报道的46.1%,反映本地区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已达到很高水平。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比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概率高,这与糖尿病患者反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有关。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菌种存在多样性,提示药敏试验和糖尿病检测的重要性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本项试验显示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比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60%,糖尿病伴尿路感染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达91.49%,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外两组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0%,所以临床上目前应推荐采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为尿路感染的首选用药。这与韦玉和等[4]指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戴亚娟等[5]指出尿路常见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亚胺培南、呋喃妥因耐药率低的结果相一致。而与魏靖等[6]指出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所不同。通过以上结论显示不同地区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对抗生素种类的敏感度存在地区差异性。建议邯郸市和周边地区的医院应针对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首选亚胺培南,其次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以避免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慎重选用第3、4代头孢类抗生素,以防更多耐药大肠埃希菌株的产生。糖尿病伴尿路感染首先应加强防治基础病,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掌握侵入性诊断治疗指征,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同时要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根据细菌药敏试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生素使用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特别是对于易感的住院患者应当采用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抗生素的干预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病例药敏试验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取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采用配套的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按糖尿病伴尿路感染和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患者感染的菌种存在多样性,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比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组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1.49%)、阿米卡星(敏感率53.19%)敏感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60%,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糖尿病伴尿路感染阳性组有4例合并肠球菌感染。结论 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敏感药物。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牟姗,张庆怡.尿路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4):203-204.

[2]徐叶进,朱碧红,王晓东,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91-593.

[3]郭庆合,胡志军,赵永新,等.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药敏试验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3):240-242.

[4]韦玉和,赵志勇.84例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药敏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8):2863-2865.

[5]戴亚娟,赵志勇,韦玉和,等.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中段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4(4):29-30.

上一篇:区域效果下一篇:环卫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