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精选12篇)
感染控制 篇1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有关社区人群健康, 特别是医院内病人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 已引起世界各国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1]。我院2008年以来, 随着病人流量不断增高, 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愈显重要。我们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大力宣传、培训, 完善各种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 改进督查方法, 使全院医务人员都能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按要求消毒、检测, 并及时、准确地报告各类传染病, 使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无错报、漏报现象, 无一例医院交叉感染, 无医源性感染发生。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8月, 院内累计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65例 (不包括手足口病) , 较去年同期增加29例, 传染病上报率较同期上升80.6%。传染病疾病谱中, 流行性腮腺炎26例, 较去年同期上升18.0%;水痘25例, 较去年同期上升30.2%;细菌性痢疾8例, 较去年同期上升9.5%;麻疹2例, 较去年同期下降24.7%;风疹2例, 较去年同期下降19.1%;乙型肝炎、肺结核各1例, 均为新报告病例。
1.2 方法
制定了院内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加强了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的日常登记工作, 强化了传染病报告首诊意识。专人专职负责传染病的督查、汇总、上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达到人人熟知, 责任到人, 并及时总结经验, 取长补短。
2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2.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遵循分级负责, 首诊负责制的原则, 明确工作任务, 强化工作职责, 熟知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
2.2 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处置、报告和登记责任制
要求临床医生诊断传染病要及时、准确, 上报程序合理, 由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 报告程序及病种符合要求, 报告时限、数据及时准确, 报告卡簿填写规范, 资料收集齐全, 积极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工作, 以纠正不足之处。
2.3 医院感染管理设有工作阵地, 有专职人员
我院感染管理设专门科室, 有专职人员负责, 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目前,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监测、控制、管理任务纷繁复杂, 监测业务及范围在不断扩大[2], 要求配备熟知医院感染危害性的专职人员, 同时必须工作积极、热情细致、组织协调能力好, 才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但有些医院总是把主要的财力、物力投入到能够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上, 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资金、设备投入较少, 从而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进行。而资金、设备、人力是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条件,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发展的前提保证。
2.4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促使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
疫情信息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临床各科医护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有关传染病知识、法律、法规、工作流程的培训, 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性质和内容。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4次以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护人员和实习生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疫情信息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必须了解传染病及传染源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 并能自觉自愿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5 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于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由专人负责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后感染性废物、病源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高危废物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再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3]。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必须消毒, 用专用收集袋或锐器盒直接焚烧。
2.6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消毒、检测管理
医护人员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同时强调双向防护,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根据不同情况, 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医护人员使用消毒液时, 必须按照规格、配方进行严格消毒。比如空气消毒: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 每2周用70%乙醇棉球擦拭1次, 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力的影响, 而且要检查紫外线灯管的寿命、消毒距离是否符合要求等。临床医生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避免菌群失调。院内组织人员定期检测、督查、考核。
2.7 搞好监督检查,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
各科室负责人每天下班前对本科室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1次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疫情信息管理人员每周至少2次深入到各科室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 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每月进行1次督查。通过这些措施, 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现象, 落实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4]。医院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职工年度目标考核, 实行一票否决制, 如果年度考核中发现有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 除经济处罚外, 同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工作成绩突出者实行奖励。
综上所述,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是抓好工作主要措施, 投入工作经费、设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是促进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 全院医务人员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掌握感染知识是工作成败的前提, 院内组织督导检查是落实工作的必要措施。近1来, 我院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管理工作和年度目标考核管理, 在管理上实行日自查、周检查、月督查、年考核。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管理, 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病率, 保障了工作人员及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 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张亚梅, 温银霞.医院感染监控总结与分析[G].甘肃省第一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6:118-119.
[2]刘艳丽.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G].西北地区第二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08:262-264.
[3]郭彦萍.基层妇幼保健院消毒质量调查与分析[G].西北地区第二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08:231-235.
[4]李爱玉, 张彩.我院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G].甘肃省第一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6:124-125.
感染控制 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创建优质医院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尽量提高血培养送检样本比例。
6、无菌切口感染率≤0.5%
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95%
9、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10、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11、医院感染暴发为“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
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抗生素使用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控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
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内感染控制科,院内感染控制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细菌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每1-3月进行监测一次,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监控护师及科室监控护师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不要时做好记录。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主要是脉动预真空高压锅,快速灭菌器等,按照规定由供应室及使用科室按要求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植入材料器械每锅进行生物监测。并对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做好记录。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
(5)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降低相关感染率。
重症医学科、神经外一科、神经外二科、CCU病房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感控科监督执行,并汇总分析,定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6)开展新生儿感染目标性监测:儿科、妇产科填写监测表格,感控监督指导执行。
(7)开展透析相关感染监测:透析室等相关科室发现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填写监测表格,感控科、医务科、护理部监督执行。
(8)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介入科、ICU、新生儿病房、产房、口腔科、检验科,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并及时上报,感控科每月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检查监督,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9)继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临床科室及时送病原学标本,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按照《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方案》,立即电话报告感控科、临床科室,感控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10)每年至少召开2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
(11)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
感控科调查分析,医务科、护理部监督,科室感控小组负责执行。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1)消毒灭菌产品的管理:消毒灭菌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设备科、药剂科按照相关制度把好入口关,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务科、护理部监督;院内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时证件审核、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医务科、质控科、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在全院所有手术科室开展围手术期用药和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各手术科室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SOP》,手术室、供应室配合完成。感控科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执行。
(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等。
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6学时。
5、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
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院内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定期检查监督。
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总务科对医院污水处理负责。
6、职业暴露的预防
配合防保科,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理、登记,及必要的预防注射,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7、科室应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控制医院感染的要点 篇3
【关键词】控制医院感染;要点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19-01
1.医院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于医院内被感染,分为住院时间段内被感染和住院时已被感染而出院后才发作两种情况,医院工作人员于医院内感染同属此类。但是住院前已有感染迹象或住院前已感染的不属于在此范畴内。
2.医院感染控制策略
2.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规范,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科室以“医院考核标准”作为参考标准,一旦发现科室存在问题或隐患及时向上级汇报。各科室结合自身特点,设立如下记录本:《监测消毒液有效成分、更换消毒液记录》、《使用过物品的浸泡消毒记录》、《处置医疗废物记录》、《浸泡、毁形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用物品记录》、《清洗消毒内镜记录》。切实实施感染管理制度,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强化监测与管控医院感染
最大程度上改善医院环境,对医院各区实施严格分区措施。利用动态今空气消毒机消毒净化空气,适时监测医院感染。有针对性地监测,将监测预警系统分别安装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室、处置室及病区,对住院患者实施全程监控。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参考标准,利于电子病历手段,及时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将感染病例报告与漏报状况适时递交至相应科室主诊组,以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与变化态势进行分析评估。
2.2.1 重视监测医院感染。查询与录入感染病人基本信息、感染现况、疾病诊断、培养细菌、诱发因素等。
2.2.2 紧密跟踪手术部位感染状况。跟踪记录方式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把外科手术情况进行记录,或由医院信息系统中导出手术相关资料。多方位监测手术当中、手术结束后的感染状况,以测算出感染危险级别与感染出现机率。
3.重视监测ICU目标。ICU监测目标是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成人及儿童病人。测算出导尿管应用频率、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机率。还需要计算出中心静脉管应用频率与其引发的原发性菌血症感染机率,最后还需求得呼吸机应用频率和与呼吸机所致的肺部感染概率。
2.2.3 加强医院的隔离消毒
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作为执行参考,定期检查各病区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情况,检查项目涉及:诊疗环境卫生、标准预防、隔离、消毒、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消毒药械、医疗废物管理等。现场评比打分,对有问题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当场进行整改指导。
2.3.1设立质量管理可追溯机制。主要涉及以下项目: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检査审核、发放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全部过程。详细记录每次灭菌器的运转状况,涉及:灭菌器编号与批次号、灭菌日期、灭菌程序号、所装主要物品、运行主要参数、操作者签名或代号、监测灭菌质量的结果等。从而确保所提供物品的安全性。
2.3.2 消毒灭菌处置。 医院交叉感染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消毒灭菌不严。医院各部门需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措施。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和护理用品正确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
许多感染与空气细菌含量有莫大关联,要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天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2次以上,消毒时间不低于35min。患者经常会把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撒在医院地面上,造成污染引发病原菌的扩散,要每天使用55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地面2次以上,以扫除地面及物体表面存在的部分病原微生物。严格遵循消毒灭菌原则,执行消毒、灭菌。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的,尽量使用,如:耐高温、耐湿的器材与物品,推荐选用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对无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的贵重医疗器械,如:内镜,可以用环氧乙烷灭菌或3%戊二醛浸泡12h进行灭菌。建议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但是需要严格验收消毒剂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以确保物品质量与安全。
2.3.3 推广标准防范。执行隔离预防措施要依照的主要原则就是标准防范,它也成为患者与医护人员开展防护所执行的防止感染手段。其隔离防止技术涉及以下:(1)呼吸防护、个人防护装备使用。防护镜、口罩或面罩的正确使用,配戴手套, 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的穿戴,安全注射, 污染的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物品的合理科学处置。(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各部门与科室需要设置科学的手卫生设备,例如:非手触摸式开关、流动水、快速手消毒剂、无皮肤刺激的肥皂或消毒皂液、干手设施等等,以利于医护人员搞好手部卫生。预防隔离技术属于重要的保护性措施,重视与管理好隔离预防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止患者获得医院感染。
2.4 广泛展开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每年由医院感染科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定医务人员都务必参加培训。设立医院感染质量保障机制,每月不定期执行检查。开展针对性强的讲座与培训,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技术比武竞赛,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计划需要把新进员工与保洁人员出归入其中,可以让医护人员于岗前与岗后都可以系统地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提高他们处置医院感染的能力。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工勤人员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出现医院感染。
3 结语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才可以实现较好控制医院感染的目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推进医疗事业与医院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燕.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3,23(15):67-69.
[2]李爱娟.近五年医院感染管理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23):97-99.
[3]董卫国,陈静,史登平.建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机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6(12):2865-2867.
[4]张印兰,黄河清,李秀银,罗小杏.医院感染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4(22):5079-5081.
骨科控制病房感染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元月至2011年元月共收治骨外伤患者325例, 其中, 上肢骨折155例, 下肢骨折135例, 骨盆骨折10例, 脊柱骨折25。男性172例, 女性153例, 年龄最大90岁, 最小5岁, 平均42岁。住院时间最长180d, 平均25d。感染发生情况:肺部感染5例, 骨折断端感染3例, 泌尿系感染5例。
2 病房感染原因
2.1人员流动过多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探视和陪护人员中有潜在或已感染者, 易感人群集中,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 又以中、老年患者多、复合伤多, 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 抵抗力低下。
2.2留置导尿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呕吐物, 排泄物处理不好, 陪护人员卫生习惯不良, 将清理呕吐物, 排泄物的废纸, 用物等随手乱放或清洁不彻底, 加之患者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而造成感染。
2.4混合安置患者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我院业务用房紧, 没有将病种区分开, 同一科室安置数个病种患者, 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 分泌物, 排泄物传播到空气中, 也可直接传播给那些机体抵抗能低下的患者, 形成医源性交叉感染。
2.5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今年来引起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多是存在于人体的正常细菌, 目前微生物出现高度耐药性, 由于抗生素应用不当导致菌群失调引起发病[1]。
2.6医务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差异。有的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 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 或者没有注意接触性传播途径, 护理用具同用, 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交叉感染。
3 体会
3.1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素质, 加强无菌技术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 治疗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洗手, 保护易感人群, 不同病症患者应分室安置,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换药处置时做到一人一物品, 先换清洁创面后污染创面, 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标识清楚, 做到先灭菌后清洗再消毒, 预防或减少交叉感染。
3.2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会阴、引流管护理等工作, 晨间护理做到一床一巾, 被子一周一换, 污染或有血渍时随时更换, 长期卧床患者协助更换体位, 鼓励咳嗽有效排痰, 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二便失禁者做好会阴清洁, 留置导尿者做好尿道口消毒和膀胱冲洗并每日更换引流袋预防尿路感染。
3.3加强病房管理。取消陪护, 限制探视。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坚持地面湿式清扫。患者床单实行一床一巾一抹布。定期地面、空气和物品消毒,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做好健康促进,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及时清理排泄物、呕吐物。垃圾分类收集, 做到无公害处理。
3.5病房用具、设施应选用容易擦洗, 不易污染的材料, 应有良好的供排水系统, 防止细菌在潮湿的环境大量繁殖。患者出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周围物体表面必须进行清洁与消毒。
3.6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三级抗生素使用原则, 预防细菌耐药, 避免耐药菌株生长。
3.7消毒灭菌必须选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耐热材料消毒, 最可靠的是高温高压消毒, 其他物品可用过氧乙酸, 碘伏, “84”等高效消毒剂, 方能杀灭细菌芽孢、真菌等。同时对乙肝病毒有灭活作用。
3.8合理安排膳食, 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 治疗基础疾病, 增加机体抵抗力, 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篇5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1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加大监管力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
1.2 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医院配备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镜室、透析液、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并及时反馈。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全面工作质量考核中,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及检验防护用品的管理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器械,并按照批准适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2)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职责,并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对过期和无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坚决禁止,定期检查,确保医疗安全。科室开展新项目所引进的设备、材料等,必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申报,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集中办理。(3)配备相应的采样工具、检验用品及设备,保证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配备足量、合格的隔离防护用品,满足消毒隔离常规需要,进行日常消毒工作的防护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布局合理,区域划分
明确,物品定位放置。侵入性操作检查和手术患者术前要做传染病的筛查,阳性患者要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使用后的器械按《消毒技术规范》处理,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的管理
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设立医院感染控制专项基金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6
关键词:产房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1-01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监测制度、入室参观制度等。成立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将感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 增强感控知识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在进行上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监测规范、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科室内部每月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讲义,从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注重产房环境建设与管理
产房周围环境安静、清洁。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洗手水龙头为感应龙头。严格划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控制分娩室人员进出,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严格执行消毒清洁工作流程,每台次分娩后采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湿式清洁地面、产床及周围的物体表面,接送产妇的必平车须保持清洁。
4 加强重要环节管理
4.1 医疗操作管理。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易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医院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管理。首先对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岗或调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诊疗过程中执行标准预防,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内,凡需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穿室内的专用衣、鞋,戴圆顶帽并做好手卫生。
4.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到: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④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所有复用的医疗器械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消毒、灭菌符合规范要求。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无过期使用。
4.3 隔离产房的管理。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室内物品固定,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实施个人防护,分娩结束后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和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 监测、监督、严把各项质量关
感染控制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院消毒供应中心38例工作人员, 男25例, 女13例, 年龄29~50岁, 平均年龄 (32.3±3.8) 岁, 工龄10月~26年, 平均工龄 (12.9±3.2) 年。其中中专13例, 大专19例, 本科及其以上6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式
采取该院专门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设计的调查表 (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内容如年龄、工作年限等, 医院感染知识) , 由专人对消毒工作人员进行仔细询问并准确填写, 对全部供应中心人员的感染意识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监督、宣传教育。统计两次调查结果差异, 进行有效分析。
1.2.2 管理方法
①医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将医疗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告知工作人员, 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职业感染的相关知识, 重视预防职业感染, 强化其防护意识, 从而有效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②优化消毒中心工作环境, 在消毒中心安装空气净化调节设备及空调, 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湿扫地面, 用紫外线对室内消毒2次/d;设立对外创口,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消毒供应中心。严格工作及防护流程, 并监督工作人员规范执行, 将包装区、无菌区、办公区、污染区等严格区分, 并设置专用器具, 保证物流、人流及气流的有序进行, 严禁逆流。③工作人员在下收清点污物及清洗污染物品时, 要严格按照规定措施进行预防:穿好口罩、工作服、橡胶手套及圆帽等, 严禁裸手接触污染器械, 清点完毕后及时脱去手套, 并使用消毒剂清洗双手;需要双手进行清洗时, 需佩戴防水围裙、眼罩、袖套, 穿防护鞋、戴双层手套等, 清洗操作必须在水面下进行, 清洗特殊类物品时需要先浸泡在清洗。消毒供应中心锐器损伤也是常见的感染之一, 因此中心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类器械的操作技术, 在刀片、针头及其他锐利器械的分离及清点时要采用辅助工具, 严禁徒手操作, 同时对于各类医疗废物要正确合理处理。若不慎被锐器所伤, 要及时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 并进行登记并上报, 从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于较为严重者需要专科就诊处理并定期进行追踪检查。④仪器外面设置醒目的提示标识, 同时可使用防烫手套, 减少烫伤。由专人不定期对科室的设备、仪器进行检修及普查, 及时更新设备, 在进行超声清洗时要加盖隔音, 减少噪声污染。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清洗消毒时, 要严格规范操作, 并妥善保管各类化学溶剂, 定时开窗透气, 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消毒时若除锈剂、润滑剂等不慎进入眼睛, 要立即采用洗眼器进行清洗, 并及时送往专科进行处理。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感染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前, 工作人员感染意识优10例 (26.3%) , 良13 (34.2%) , 差15 (39.5%) , 优良率为60.5%;采取有效措施后,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优18例 (47.4%) , 良16 (42.1%) , 差4 (10.5%) , 优良率为89.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这意义 (P<0.05) 。
2.2 感染控制情况
采取措施前, 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共发生刀片或剪刀割伤25次, 容器边缘割伤13次, 化学制剂损伤5例, 共43次;实施管理措施后, 共发生刀片或剪刀割伤5次, 容器边缘割伤3次, 化学制剂损伤5例, 共9次,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各科室服务的中心, 是医院实现无菌操作,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日常灭菌、消毒及清洗过程中, 接触各类剪刀、刺针等锐器, 同时与各类化学消毒液剂接触较多, 工作风险较大。临床研究中, 锐器损伤发生率最高, 造成这一现象有多种原因:使用医疗器械的科室为能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初步处理, 常将各类器械混合放置, 如缝合针容易留在持针钳上, 导致工作人员在分类及清点时容易被刺伤, 另一方面, 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强, 工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也是导致被锐器刺伤的重要原因。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相较措施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感染发生情况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知,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 同时工作人员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有助于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 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摘要:目的 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 探讨感染控制效果。方法2010年7月—2011年7月对该院消毒供应中心38例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采取填写问卷的方式对1年内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的优良程度、感染例数进行调查,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并采取相同问卷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38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对比前后感染意识及感染率发生变化。结果 消毒中心人员感染意识相较采取措施之前明显增强, 人员感染发生率亦有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取有效管理宣传措施, 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 降低感染发生率, 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感染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莉芬.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及职业防护[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10) :1836-1837.
[2]陶华, 李高亮.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0) :2430-2431, 2469.
规范护理操作控制医院感染 篇8
1 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首先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 增强护理工作的责任心,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和护理操作培训中。
2 严格洗手制度
手是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之一, 有报道, 医院感染患者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占30%, 若无正确的洗手方法, 消毒隔离观念淡薄, 则易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 护理人员应自觉养成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 在完成每一个护理操作后都应该规范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这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各种注射药物的配制、进行肌肉注射、静脉穿刺时, 从拿注射器、吸取药物、一次性输液管的准备到注射、穿刺的完成, 任何一个环节都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如果消毒不严格, 消毒剂的浓度不够, 都有导致注射部位感染的可能。特别在进行侵入性的护理操作时, 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发生感染。
4 正确使用消毒剂
在使用消毒剂时, 应先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 尤其是对污染物品的预处理, 要根据其种类和污染程度来配制消毒液的浓度, 污染严重时要加大剂量和延长作用时间或增加消毒次数, 从而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5 规范使用护理用品
5.1 体温表、止血带类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做到一用一消毒。
血压计消毒前应将血压计打开, 对袖带进行双面消毒, 并定时清洗。使用后的各种管道, 如雾化吸入机、氧气湿化瓶、呼吸机, 一般选择中效消毒剂浸泡处理, 浸泡消毒时, 应特别注意消毒液要注满管腔, 浸泡30 m in, 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
5.2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按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 以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 切断其传播的途径。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策略 篇9
1 设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完善监控网络
按照《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 我院设置了副院长直接领导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 (简称院感科) , 形成了委员会—感染科—临床科室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院感科主要负责组织全院各科室部门的感染监控工作, 每月定期对监控结果进行双向反馈。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 由护士长、兼职医 (护) 师组成, 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 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全院从上到下, 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 在完善的制度下, 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2 重视管理人员培训,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2.1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现状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是为提高医疗质量而做出的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 它是医学发展史的一部分。尽管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 但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没有医院感染控制专业, 现在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医学相关专业转行而来, 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都是靠从前的临床经验和继续教育获得, 在整体水平上和西方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2.2 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涉及多部门, 它要求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的管理意识[2]。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医院领导对院感工作十分重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 选拔一批懂业务、懂管理、有多年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积累的医务人员, 给予重点培养。有计划、针对性的派出专职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加快知识更新, 掌握新的感染理念, 培训结束后提出感染管理整改措施, 避免感染管理工作形式化。
3 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监控措施, 规范感染管理
我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控相结合, 每周3~5次深入临床科室, 对易发生感染病例加强督导检查。如住院时间长接受抗菌素治疗者;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病, 免疫力低下者;罹患肿瘤接受放化疗者;频繁接触医疗操作者, 随时发现问题, 与科主任、护士长探讨沟通,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限期整改。重点科室重点查, 定期对手术室、供应室、ICU、血透室、产房、内镜室、导管室、口腔科各种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浓度、紫外线灯强度等。加强医疗环境、医疗用具的管理, 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每月全院综合性查房, 进行评分, 严格责任追究, 将医院感染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用标准评价工作内容, 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有力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控制感染病例漏报
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和错报率的质量管理, 制定“医院感染报病信息卡”, 各临床科室医师逐项、如实填写, 24h内上报。接到报卡, 院感科专职人员深入病房核实是否为医院感染, 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动态监控, 避免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同时, 也要对出院病例定期到病案室进行具体审查, 发现其中有关医院感染的迹象或有疑问者向临床反馈, 提高临床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并使感染率、漏报率得到了补充。不论是运行或出院病例如若发生漏报, 根据考核办法, 纳入科室每月综合评价, 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奖罚分明。每月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全院感染病例数据, 包括医院感染率、漏报率、送检率、医院感染病原体、感染病例个案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反馈, 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降低漏报率, 取得预期效果。见表1。
3.3 重视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情况的监测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其引起的感染呈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在细菌耐药监测系统下, 我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周至少三次到检验科微生物室收集院内多重耐药菌监测信息, 根据报表信息指导临床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 进行床旁隔离, 并使用隔离标识提示。当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由工作人员陪同, 并向交接科室说明须执行接触隔离措施。要求护士长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诊疗操作时, 尽量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每季度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耐药菌株的监测结果及趋势分析以季报的形式向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学公布, 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降低耐药率,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实施感染管理与控制策略的方法, 减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 对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 通过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全面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几个重要部分。结果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 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培训,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是有效推进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结论 改进及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体系是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姜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117-1119.
加强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篇10
1 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环节质量控制
1.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护理部主任是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 科里选责任心强、知识丰富的医生、护士担任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医生和质量控制护士, 形成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管理组织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
1.2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要注意从现实条件和可能性出发, 以利于检查和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定“医院感染考核标准”, 各科室以此为依据, 由质量控制医生和质量控制护士每周1次进行自查, 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隐患并上报;医院感染科采用定期检查、随时抽查或深入第一线等途径, 了解科室的护理管理现状和质量, 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护理部;护理部在每月1次的质量控制会上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统一做法, 由护士长带领科室人员实施, 限期整改, 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医院感染科, 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 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2.1 重视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与病人直接接触, 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而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40%[1]。因此, 组织护士进行洗手的培训很有必要, 通过培训使其意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医院感染科对手卫生应进行全员培训, 并下发有关资料。医院感染科和护理部应不定期对各层次的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与科室考核分挂钩, 保证手卫生执行到位, 预防感染的发生。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在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3], 如护士为病人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人一针一用”“一治疗一洗手”, 做好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的消毒隔离工作。护士应正确选用和配置消毒剂, 准确掌握消毒时间, 保证消毒效果;根据物品污染后的程度和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对高度危险性的物品要做到灭菌处理, 接触皮肤黏膜的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侵袭性的操作, 积极学习消毒的新知识、新方法。
2.3 改善消毒设备
对手术室、产房、ICU、CCU等重点部门应安装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对紫外线灯管安装定时器, 既能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又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试培训
进行教育培训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 应制订全员培训计划, 每年对在职护士、新调入护士、合同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培训, 提高护士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 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确实施。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其中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等内容, 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 增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 使护士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
4 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
4.1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手术室、供应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区与区之间有实际屏障, 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4]。对产房、换药室、治疗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洗衣房等, 可制定适合各科实际工作的感染管理制度, 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同时应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来提高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达到预防工作和管理制度规范化, 以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认真贯彻《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操作前、后要用流水洗手, 如接触具有传染性病人、抽血、处理污染物品尽量要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做到既保护自己又保护病人, 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手卫生
参考文献
[1]李嫦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3) :308.
[2]王文革, 许岩, 华楠.手卫生在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3C) :822-823.
[3]闫新丽, 朱小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 2008, 6 (12A) :3178-3179.
加强安全注射教育,控制医院感染 篇11
【关键词】非安全注射;控制;医院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72-02
注射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中最常用技术手段,数十年来注射在治疗和治疗方面充分发挥出重要性,但同时注射也在被滥用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加强安全朱社教育,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1注射技术的应用
为了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将某种物质经皮肤穿刺入体内的一种医疗操作,可以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发展中及转型国家每年至少进行160亿次注射操作。绝大多数(大约95%)的注射用于医疗。免疫接种约占全部注射的3%,其余的则用于其它指征,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以及避孕用药。
2非安全注射及滥用注射的危险
WHO对安全注射要求立法,这项在美国起步最早,安全注射法已有11年的历史。非安全注射可能对接受者造成损伤或感染,使实施注射操作医护人员遭受针刺等伤害。
2.1病原微生物,血源性传播全球每年非安全注射比例高达40%,并通过医院这块跳板,造成血源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传播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以慢性化,引发肝硬化24%,引发肝癌28%,而危及生命,所耗费得社会资源巨大。据报道:每年全球由非安全注射导致225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270万人感染丙肝,8.9万人感染艾滋病,130万人提早死亡,中国占30%约40万人,5.2亿美元的直接医疗费用支出,中国占27%约1.4亿美元。
2.2导致多种细菌感染。如脓肿、败血症、行内膜炎及破伤风等。
2.3非安全注射对实施注射者美国440万医护人员每年被针头刺伤或被医疗锐器刺伤的人数达80万,护士每年发生80-100万次针刺伤。我国如按每年各种注射30亿次,医护人员600万次受针头或医疗锐器刺伤人数估计为100万次左右。
2.4注射技术不当,造成创伤性麻痹、神经损伤。
2.5注射不当引起中毒、输液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2.6注射废弃物处理不当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同时污染环境。
3非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原因
导致非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原因既有病人方面的,也有医护人员方面的。
3.1对注射认识的偏差长期以来不论是病人,还是部分医生都认为注射具有疗效快、作用好等优点,有些医生为了迎合病人的期望和要求,满足病人而滥用注射,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发药1-2次无明显好转为使患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特别愿意接受注射治疗。岂不知不正当的注射所带来的身体危害。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WHO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3.2经济利益的驱动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國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由于注射给药较口服要收费给,医院收益大,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医院或医生将注射视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
3.3安全注射意识的淡薄安全注射医护人员责任重大,他们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如果医护人员发生疾病,则又存在把疾病传染给病人或其他医护人员或家庭成员;虽有安全注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实际工作中并不按要求去做。
4加强安全注射教育,控制医院感染
4.1一般预防措施医院感染科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标准化预防知识培训。
4.2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规程,各科室由院感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预防在注射、采血时发生的针刺伤,皮肤黏膜接触血液、体液。
4.3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针刺伤及锐器伤,首先要冷静处理,及时报告院内感染科对处理及,用药情况记录及追踪咨询处理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4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工作手套,执行全面预防原则。为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确保安全注射,减少或杜绝滥用注射和非安全注射,采取多样措施与对策。加强监督,监测指导,加强医患沟通,尽量减少医疗非必要的注射。
参考文献
[1]倪晓平.安全注射与处置进展,2012年7月25日.
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篇12
1 完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2], 结合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实践经验, 从现代管理学要求的实际出发, 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科共同探讨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是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这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的手段。我们在工作中对临床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制培训, 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增强消毒隔离意识, 尽最大努力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加强全员培训教育, 增加医院感染意识
2.1 培训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护士长是医院感染的具体执行者和监督者, 对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应全面掌握, 我们重点对护士长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培训, 使护士长能全面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做好医院感染监督和控制工作,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作用, 使医院感染能更有效的得到控制。
2.2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培训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控制医院感染必须要加强护士素质管理[3]。因此,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护理人员从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工作责任心、和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使其在进行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 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操作, 减少和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强化医院感染知识的落实
强化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对新分配的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等人员到院后立即进行岗前培训, 由医院感染科专人负责制订讲课大纲和课程内容, 培训结束后要进行理论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同时还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的知识、制度、规程、办法等。以增强感染管理意识, 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控制医院感染理念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加强重点部门的环节监控, 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措施
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重要环节如血液净化中心、口腔科、内镜室、ICU、RICU、手术室、供应室、感染科等重点科室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 这些部门的工作将是防止医院感染重要场所[4]。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要根据各专科的特点制定切合本部门实际的工作规范, 确保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合理规范的布局。各种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这几方面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 我们要求灭菌物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各级各类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5]。从各个方面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定期监测加强监控管理
医院感染科与护理部对医院感染检查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沟通, 对定期监测存在的问题要查明原因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以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感染办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监测。护理部根据医院感染科反馈的结果对不达标的科室要求找出原因、制订整改措施, 并要求重新监测。空气细菌培养由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在护理技能考核时重点要求护士操作时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要重点培训至合格为止。
总之,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流程,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基础;完善管理措施、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是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针对我院近五年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持续改进,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全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结果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整体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流程,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陈翠敏, 赵先柱, 府伟灵, 等.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专业构成的思考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6 (20) :1574-1575.
[2]胡晓艳, 姜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吉林医学, 2012, 33 (4) :891-892.
[3]姚虹, 金鹏, 刘飞.中美两国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12 (31) :33-34.
[4]窦学梅.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9) :609-610.
【感染控制】推荐阅读:
感染控制意识07-03
ICU感染控制06-30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09-17
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07-04
控制尿路感染05-26
医院感染的控制分析06-09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体系09-15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06-03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报告08-11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