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2024-06-23

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共6篇)

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篇1

控制输血感染方案

1、健全管理:医院由业务副院长主管输血工作,医务部详细检查协调,各科室要加强对医生的输血法规的教育,减少输人情血、安慰血,提高成份输血,自体输血的比例

2、完善制度:严格遵守《采供血机构管理办法》等输血法规外,结合我院情况制订了较完善的制度,如取血来自登记制度、病原复检制度、输血及血制品审批制度等,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旦发生了问题,也能迅速区分责任。

3、广泛宣传教育,各病区宣传义务献血等。规范实施无偿献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4、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

5、严格操作规程,尤其是血液出、入库及病原学检测的规程,采用复检制。

6.手术病人及围产期保健门诊病人开展爱滋病抗体检查及丙肝抗体检查。

输血感染丙肝的司法救济 篇2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因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医院与血液提供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因无过错输血造成患者感染丙肝,医院与血液提供机构虽不构成侵权,但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4条关于公平分担损失之规定,应当对患者进行适当补偿。笔者通过代理的一起案件,解析输血感染丙肝的司法救济。

某老年男性,因间断胸痛到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入院后化验丙肝抗体阴性,肝功能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术后6次输血共计1600毫升,血液提供者为某中心血站。输血后化验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升高,丙肝抗体阳性,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病表现,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丙型。患方与医院、血站协商赔偿事宜,医院认为其输血行为无过错,不同意承担责任;血站认为其提供的血液经过初检与复检,系合格血液,输血并非感染丙肝的唯一途径,患者系通过其他途径感染丙肝,亦不同意承担责任。患者遂委托笔者起诉医院与血站要求赔偿。

审理结果

原告认为,医院为原告输入不合格血液导致原告感染丙肝,医院和血站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原告合理损失。诉讼中原告申请对血液是否合格、输血与感染丙肝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司法鉴定。鉴定人征得原、被告同意,选择具备检测条件的某医院对血站留存的献血者血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血样丙肝抗体阴性,系合格血液。以此为基础,鉴定机构作出鉴定意见书,鉴定结论为:1、医院为患者输入的血液是丙肝检验合格的血液;2、输血与感染丙肝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排除,但也无法给予明确认定。

原告与医院、血站均认可鉴定意见。原告认为,虽然血液经复检合格,血站与医院不构成侵权,但患者系因输血感染丙肝,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4条关于公平分担损失之规定,血站与医院应当对患者进行适当补偿。开庭时笔者发表了如下代理意见:

1、原告所患丙肝系因输血感染所致,血站与医院应当给予原告适当补偿

鉴定意见认为输血与感染丙肝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排除,虽因无法确切查明感染途径而无法给予明确认定,但根据临床医学与病历、医院门诊处方等证据证明的事实,原告因输血感染的可能性极大,达到高度盖然之优势证据标准。血液虽经复检合格,“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供血者献血时处于丙肝感染窗口期的可能性极大。本案系无过错输血感染,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4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34条之规定,血站与医院应当对原告进行补偿。

原告手术前化验肝功能、丙肝抗体以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术中术后大量多次输血后化验转氨酶逐渐升高,丙肝抗体阳性,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病表现,确诊为丙肝。原告的临床表现与输血后丙肝的临床特征相符,支持输血感染丙肝的结论。根据原告提交的门诊处方,医生两次作出输血后丙肝的临床诊断,进一步明确了原告所患丙肝系经输血途径感染。鉴定意见书明确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原告有明确的输血史,感染途径清楚。

鉴定意见因受须在准确认定传播途径的前提下,方可认定输血与感染丙肝存在因果关系之所限,认为由于传染丙肝尚存在其他途径,原告自身的“窗口期”亦有存在的可能。对此,原告认为,鉴定意见作为证据,应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认定案件事实。除输血与血制品外,丙肝虽然有其他4种传播途径,但具体到本案,均不可能成为原告的感染途径,理由在于:1、原告入院输血前后无注射、针刺、器官或骨髓移植及血液透析史;2、原告妻子及其他近亲属、家庭成员均未感染丙肝,不可能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3、原告年逾花甲,洁身自好,不存在性传播的可能;4、母婴传播更不存在。本案除输血外,不存在令人信服的其他感染途径,不存在原告自身窗口期的可能。

鉴定意见书载明5种丙肝感染的主要具体传播途径,在个案中患者只可能存在一种传播途径。原告除输血外,没有其他丙肝病毒接触、暴露史。被告如认为原告系通过输血外的其他途径感染,应当承担相应举证责任,但被告未提交任何证据证明其主张。

鉴定意见书分析说明部分明确原告所输血液的供血者为“窗口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由于受现有医学水平的限制,即使检测设备与试剂合格,仍无法检出部分处于窗口期的早期感染者血液中的丙肝病毒标志物。

综上分析,原告多次大量输血后罹患丙肝,感染途径明确,根据原告输血前后的化验与超声检查结果,结合原告的年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情形,原告输血感染丙肝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因其他途径感染而使自身处于窗口期的可能性,血站与医院应当依法对原告进行适当补偿。

2、原告因手术而接受输血,与血液提供机构相比,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弱者。原告本渴望心脏疾病能够治愈,不想却感染丙肝,原告对感染丙肝毫无过错,是完全无辜的。根据阴性复检结果,血站虽无过错,但其作为血液采集、分离、储存与供应单位,对于无过错输血感染这一不可预料的风险,更具备控制风险、承担风险与分散风险之能力,应当承担输血感染之损失;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安全负有最终把关的责任,亦应承担输血感染丙肝之部分风险损失。因此,医院与血站应当对原告进行补偿,以弥补原告所受之损失。否则由原告独自承担输血感染之风险损害后果,对原告明显不公,也违背了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应由医院、血站与患者三方分担,且输血感染病例很少,不会因此给医院与血站造成额外负担。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鉴定意见可以认定,血站提供的血液是检验合格的血液,医院所实施的输血过程未违反诊疗常规,应属无过错输血。因原告在此次输血后感染了丙肝,不能排除与输血的因果关系,故血站及医院虽无过错,亦应给予原告一定的补偿,判决血站与医院对原告的各项损失进行相应补偿。

李斌,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学士,临床医学学士,执业律师,执业医师,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业务:卫生法学、侵权法学、合同法学,公司法学,医药卫生机构法律风险管理。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篇3

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控制方法:加强输血环节管理,重点患者唯一身份信息识别、标本唯一身份识别及患者与标本一致性保证等。

二、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控制方法:

1、ABO血型、Rh(D)血型初检;

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 Rh(D)血型;

3、抗体筛查,必要时做抗体鉴定;

4、交叉配血用微柱凝胶配血法;

5、疑难配血加用微柱凝胶配血卡(抗人球蛋白加补体)。

三、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控制方法有:

1、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成分输血率达90%以上。

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

四、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控制方法有:

①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

②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立即贴好标签,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

③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凡不合格血样标本一律不退回临床科室,要求临床重新采集标本。

④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

⑤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确认无误后,共同签字发出。

五、保证血液质量。控制方法有: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创建优质医院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尽量提高血培养送检样本比例。

6、无菌切口感染率≤0.5%

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95%

9、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10、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11、医院感染暴发为“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

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抗生素使用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控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

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内感染控制科,院内感染控制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细菌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每1-3月进行监测一次,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监控护师及科室监控护师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不要时做好记录。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主要是脉动预真空高压锅,快速灭菌器等,按照规定由供应室及使用科室按要求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植入材料器械每锅进行生物监测。并对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做好记录。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

(5)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降低相关感染率。

重症医学科、神经外一科、神经外二科、CCU病房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感控科监督执行,并汇总分析,定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6)开展新生儿感染目标性监测:儿科、妇产科填写监测表格,感控监督指导执行。

(7)开展透析相关感染监测:透析室等相关科室发现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填写监测表格,感控科、医务科、护理部监督执行。

(8)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介入科、ICU、新生儿病房、产房、口腔科、检验科,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并及时上报,感控科每月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检查监督,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9)继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临床科室及时送病原学标本,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按照《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方案》,立即电话报告感控科、临床科室,感控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10)每年至少召开2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

(11)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

感控科调查分析,医务科、护理部监督,科室感控小组负责执行。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1)消毒灭菌产品的管理:消毒灭菌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设备科、药剂科按照相关制度把好入口关,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务科、护理部监督;院内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时证件审核、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医务科、质控科、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在全院所有手术科室开展围手术期用药和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各手术科室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SOP》,手术室、供应室配合完成。感控科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执行。

(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等。

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6学时。

5、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

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院内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定期检查监督。

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总务科对医院污水处理负责。

6、职业暴露的预防

配合防保科,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理、登记,及必要的预防注射,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7、科室应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医院感染控制实施方案 篇5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10%。2.医院感染漏报率≤l0%。

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5%,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97%。4.消毒灭菌合格率l00%。5.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l00%。

6.使用中皮肤消毒剂,细菌数≤l0cfu/ml,其他的消毒剂细菌数≤l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每季度生物监测一次。7.使用中灭菌剂:每季度监测一次,无菌生长。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8.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应≥70 UW/cm2。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cm2(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应不低于1000h。9.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1 0.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必须无菌。

11.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菌。

12.各种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无菌。1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每批进行热源监测。

14.血液净化系统: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15.医院感染暴发定义:短时期内出现3例以上(含3例)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医院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随后补报医院感染报告卡。医院发生5例的医院感染,因感染导致死亡,因感染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与疾病控制中心。医院发生10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发生重大公共影响或不良反应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于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与疾病控制中心。

16.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抗感染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17.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18.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每年每人不少于6学时;专职管理人员每年每人不少于15学时;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每年不少于3学时。

19.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物体表面:Ⅰ-Ⅱ类区域,物表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空气监测: Ⅰ类区域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

Ⅱ类区域(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0cm平皿)。

Ⅲ-Ⅳ类区域(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0cm平皿)。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0.连续使用中的湿化瓶、雾化器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每日更换灭菌水。

21.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双交接、双登记、双签名。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1.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网络体系:三级网络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委员会每季度必须召开会议,遇到重大问题时要立即召开会议,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

2.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全面教育。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单位进行培训,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培训证书》,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2)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理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抗生素合理使用、消毒、灭菌、隔离、监测、医疗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

3.搞好医院感染全面监测。

(1)做好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临床医师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表,出现感染病例及时上报,院感科采取目标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院病人和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感染病例或有漏报现象,及时反馈回科室,责成主管医师补报,并与科室考评挂钩。

(2)环境卫生学监测:各科室每月对科内无菌物品监测,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物品进行监测。高危重点科室增加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进行全面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抽查。针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现象进行重点、目标性的微生物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具有科学性。(3)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加强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去督查采购部门登记账册,每季度督查消毒药械有效证件。

5.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应用的毒副反应及耐药细菌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定期通报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标本送检率,力争使抗生素使用率<50%。

6.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及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分层次进行人员培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确保医疗废物的管理达到安全、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监督保障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主要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与反馈,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技术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科学研究。(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医务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分分值不低于医疗质量控制总分的10%。

(2)督促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3)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4)督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监督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职业防护

(6)负责牵头多部门对耐药菌进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性预警(7)负责联合多部门对消毒药械管理监督检查

(8)协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调查、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组织对患者的治疗及善后处理。

3.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评分分值不低于护理质量控制总分的20%。

(2)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3)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4)检查、落实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监督检查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职业防护

(6)检查、落实重点部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7)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和使用后安全处置管理。(8)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及职业卫生防护工作。4.后勤保障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1)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审评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建筑设计方案。

(2)负责组织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临时贮存、转运、交接、资料保存工作。

(3)负责组织污水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4)加强营养室卫生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5)负责医院灭蚊、蝇、鼠、蚤、蟑螂管理工作。5.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1)监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2)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通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培训。(5)提供合理用药信息。

(6)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检查消毒剂证件有效性,规范消毒药剂采购、验收与贮存。

(7)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消毒剂使用知识。6.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1)开展医院感染微生物常规监测工作。(2)定期汇总、分析、公布细菌走势及耐药情况。(3)按时完成全省细菌耐药监测中心布置的监测任务。(4)正确、安全处置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医疗废物。

(5)承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相关检测工作。

(6)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工作。7.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应履行的职责。

(1)实施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与暴发流行监测。

(2)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与暴发病例,及时送细菌学检查。

(3)合理使用抗生素,按分线分级规定使用抗生素。(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方法。(5)按规定开展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6)监测多重耐药菌,执行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7)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医院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8)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和使用后安全处置管理。(9)正确执行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方法。

8.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1)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认真贯彻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原则和诊断标准,对住院病人实施住院期间全程监控,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和送病原学检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4)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流行病学调查,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上报,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

(5)认真遵循手卫生管理,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防止锐器刺伤。

(6)正确执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和管理工作。

(7)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6学时。

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篇6

目的:为了保证医疗质量,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内容:

1、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相关法规的落实,各科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机制的建立。

3、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和管理

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落实

组织管理:分管院长牵头管理,为第一责任人;医务科科长分管,为第一责任人;各科主任主管,为第一责任人,感控办专职人员负责技术指导、资料收集及汇总反馈。

质量控制小组:

行管方面

院长

医务科

药事科

检验科

东内

西内

东外

西外

妇产科

儿科

新生儿室

ICU

五中科

血透室

质控小组职责:

上一篇:销售话术商学院下一篇:采购代理内部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