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日语

2024-05-10

中职日语(精选6篇)

中职日语 篇1

五十音图, 又称五十音, 是将日语的假名 (平假名、片假名) 以元音、子音为分类依据所排列出来的一个图表。日语的每个假名代表一个音节 (拗音除外) , 所以属于音节字母。日语的假名共有七十一个, 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拨音。其中表示四十五个清音音节的假名, 按照发音规律, 可排列成表, 这个假名表便被称为五十音图【五十音図】 (ごじゅうおんず) 。表的纵向称为“段”, 每段十个假名, 共有五段。横向称为“行”, 每行五个假名, 共有十行。《五十音图》的最早版本首推载于醍醐寺藏本《孔雀经音义》卷末的音图, 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即平安时代的藤原时代中期。五十音图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只有学会了五十音图, 才能够继续学习日语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等。所以, 学习熟记五十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人在一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就被五十音拦住了前进的道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究其原因, 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中职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 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 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二是学生对于五十音的学习缺乏耐心和信心, 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三是五十音假名较多, 书写发音又各不相同, 如果单凭死记硬背, 存在较大困难。由此, 在教授日语五十音图时,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对以上难点加以突破。

一、五十音图趣味记忆法

五十音图的记忆是学习日语的基本功, 如何让中等职业学校中学习主动性差、认知能力差的学生们愿意学、容易学、进而学得好, 是中职学校日语教师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其实, 日语五十音图中, 有很多假名因其发音、字形的特殊性, 教师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又生动的小故事, 帮助学生们去记忆。比如:平假名あ和片假名ア, 我们可以联想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女孩子胖得都长出了“游泳圈” (あ) , 她照镜子发现“了” (与ア的字形相似) , 惊讶的叫到:“啊” (与あ的发音相似) 。这个小故事将平假名あ的字形形象的联想为一个胖出了“游泳圈”的女孩儿、将其片假名ア的字形联想成“了”、并使用女孩惊呼的“啊”来帮助记忆其发音, 一个小小的故事就将平假名的音、形以及其片假名的字形就全部都记住了。再比如:平假名か和片假名カ, 很容易就能联想到, 如果一件东西被“卡” (与か的发音相似) 住了, 自然要用“一点”“力” (与か和カ的字形相似) 才能把它拿出来喽;平假名ぬ和片假名ヌ, ぬ与汉字“奴”的音、形均相似, 虽然奴隶社会已成为久远的历史, 而现在流行的房奴、车奴、孩奴不“又” (与ヌ的字形相似) 是新一代的“奴隶”吗?而对于平假名い和片假名イ, 则因其字源为“以”, 将“以”字拆成左右两边, 我们会发现, “以”字的左边与い字形相似, “以”字的右边就是“人”, 可以认为是“亻”, 而“亻”与イ相似, 除此之外“以”字的发音也与い的发音相类似。就这样, 学生们一边写、一边读、一边联想着这些小故事, 很快就能把这些假名记住了。

当然, 在日语的五十音图中,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每一个假名都能联想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作为教师, 特别是中职日语教师, 一定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不断从假名的发音、字形、字源去发掘其易于被学生们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故事, 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五十音卡片混序记忆法

五十音图的学习, 有一定的规律, 绝大多数人在学习五十音图的时候都是按照其行和段依次来学习的, 如:学习あいうえお后接着学习かきくけこ, 依次类推。由于这种学习的惯性及五十音图自身的排列特点, 很多人学习完五十音图后, 当提示任一行的第一个假名时, 可以快速说出该行的其他假名, 但对于该行下面或上面的行不能快速地说出, 对于不在行中呈现的假名反应速度更慢。

针对这两种情况, 一是采取编故事的方法将五十音图的九行假名串起来, 如:“阿 (あ) 卡 (か) 桑 (さ) 塔 (た) 纳 (な) 蛤 (は) 蟆 (ま) 轧 (や) 啦 (ら) 哇 (わ) ”这个故事是说“停在阿卡 (徐州当地一个小区的别称, 全称为阿尔卡迪亚) 的一辆桑塔纳, 轧了一只蛤蟆”。这样一句趣味性十足的话, 瞬间使假名每一行的前后关系清晰明了了。而对于每个单独出现的假名, 如何训练学生们的瞬间反应力呢?那就要使用五十音图的卡片记忆法了。

五十音卡片记忆法是指将五十音的假名, 写在纸板上做成卡片, 进行随机的抽取, 加以辨识和认读。由于其摆脱了之前学习五十音的惯性, 打破了原有的假名顺序, 所以也称混序记忆法。五十音卡片可以购买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制作。学生可以使用废弃不用的扑克牌, 两面贴上白纸, 分别写上平假名和对应的片假名即可。学生自己制作卡片, 可以进一步熟悉假名, 同时, 还可以组织一个竞赛, 比比谁做的卡片更美观, 看看谁写的假名最标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激励和鞭策。制作好的卡片, 可以在课堂上随机的抽取让学生们认读, 反复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单个假名的辨识度。

三、口型操, 培养学生语感

语言的学习, 除了要会写之外, 很重要的要会读、会说, 日语也不例外。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 很多人都会觉得日语的发音有时会很拗口, 特别是一些汉语中没有的发音, 更是觉得非常困难。中职学生同样存在这样的困难, 且难度更大。五十音图作为学习日语的基础, 每个假名的准确发音非常重要。为了训练学生的发音, 培养他们的语感, 可以使用由假名组成的口型操来让学生们反复朗读。教师在编制口型操时, 要注意日语单词发音具有音调高低变化的特点, 口型操中也应指定发音的高低变化要求。例如:在学习到ま行时, 可编制如下口型操, 让学生们反复朗读练习。

请按高低低发音:

请按低高高发音:

四、学习竞赛、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讲究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职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都较为薄弱, 所以就需要教师们认真研究开发适应其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采用一些学习竞赛、趣味游戏等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 学习内容由各组分别独立完成, 教师对各组的完成进行评价和评比。这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们集中注意力, 认真学习, 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书育人一举两得。

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舒缓学生们紧张疲劳的神经。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们做日语假名接龙的游戏, 让学生们将五十音图的假名一个接一个的背出, 对于背不出来的学生要求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还可以使用五十音的卡片, 让学生们随机抽取其中的一张进行朗读, 对于不能读出的也要表演节目。类似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 教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通过游戏, 学生们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才干、活跃了气氛。

摘要:中职学生学习日语, 由于其认知能力有限, 在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都较为薄弱, 学习起来困难较多。很多学生学习最基本的五十音图时就举步维艰, 崎岖难行。所以, 教师在日语五十音图的教学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们的特点, 设计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让学生们能学、乐学、会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五十音图,日语教学,趣味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德远.关于《五十音图》的起源[J].教学研究, 1981

[2] .魏娜, 雷鸣, 方圆.零基础轻松搞定日语发音[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如何构建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 篇2

【关键词】中职日语课堂 ;生动;有效

H3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近邻日本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日语在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仅次于英语的最重要的外语之一。因此,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們的重视。但是当前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改变以往日语教学中的弊端,研究适合中职院校特点的日语教学模式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笔者将围绕如何构建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日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中职日语课堂仍然大量采用师教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他们用“独白”、“传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课堂呈现出 “填鸭式”特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首先关注的只能是“批量”的学生,很难关注到个体学生的独特性,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往往只能看到那些与学生相关的物化的因素,如作业、试卷、分数等。学生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反而被教师忽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得到彰显,而是被压抑或处于沉睡状态以致缺失,“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只能成为空谈。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法形成全方位的课堂教学交往,导致教学交往固定、单一,而忽视了学生与教师的主动交往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2、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中职日语课堂中,学生凡事只要等待老师的安排就好,课堂上只需要被动听讲和记笔记,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能主动地学习,鲜有学习的快乐感、自信感、成功感;自己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知道要展示自我个性,不知道要创新,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淡薄,势必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3、教师面临重重压力

一方面,当今社会是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中职教师面临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更新专业知识的压力。另一方面,中职教师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学生却对日语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不令人满意。这给中职教师带来了深深的失落感。

二、构建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的方法

想要构建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首先要深刻理解生动有效的内涵。所谓“生动”,是指课堂教学有活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生动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水平。所谓“有效”,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1、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要具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首先突出民主交往方式,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使学生不断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了哪位老师,才对其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的。

2、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 就是以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引导教育和教学,并贯穿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中职的日语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就比如说,教师教授旅游专业的学生和软件信息服务专业的学生,日语教学的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

3、生动有效的中职日语课堂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这并不意味对教学方法单纯的求新、求异,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模拟生活情境,创设语言环境。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日语学习必须贴近生活。与生活脱节,语言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看到、感受到生活就在你身边,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记忆、学习。例如:在学习“人は名が好きです·嫌いです·怖いです·上手です·下手です·分かります·できます”这个句型时,课前要求学生查找面试时的注意事项,在课堂上创设面试的情境,要求学生做包含姓名、年龄、性格、喜好、特长等内容的自我介绍,这样不但可以将新旧知识点融会贯通,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学生在真正面试的时候也会更加的从容吧!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初级阶段日语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课堂内外知识相互结合。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融入一些其他知识,以促进教学。例如:在讲授“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时,会向学生渗透店员向顾客问好以45°为宜,并督促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查找日本人鞠躬度数代表的含义。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日语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游戏引入到日语课堂。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游戏正好有这种魔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分小组进行比赛,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通过拍皮球学数数的小游戏来学习日文数字。

(4)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日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及影像等结合起来,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的日语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通过观看学唱《挨拶の歌》,快乐轻松地掌握基本寒暄用语。在学习“温泉”的对话时,观看《雪猴泡温泉》的视频。另外还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共享日语学习资源,如:日语微课程,日语学习软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简论中职日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如今,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实施素质教育,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日语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日语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及知识结构方面取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这里所说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所有的学生在同一节课里取得的进步是一样的,或者达到相同的程度。因为学生自身也有个性差异、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听课的专注程度及选择性吸收等方面因素,所以有效的日语课堂教学指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节课里面均能有效吸收自己选择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1.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

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级人数较多,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忽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率极低。

2. 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日语课上,很多的学生存在着被动学习的问题,学习材料靠老师来提供,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教师备课、上课甚至辅导得很辛苦,学生却不太乐意学习。好点的学生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般的学生需要老师不停地教育才肯学点,更有甚者,即便老师怎样努力教育还是我行我素。

3. 教师上课仍然有大量的日语课堂都是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侧重讲解语法,学的是“哑巴日语”。

中职日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日语的能力。由此可见,日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学生只有时时处在“学日语”的环境中,才能更快地掌握好这项基本技能。然而,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客观的原因,致使他们在日语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加上受大小考试的笔试的影响,教师不得不在语法、词法、句法等笔试上下苦功,这样便制造出一代代的日语哑巴学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

4. 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

语言是人类社会出于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但是学生很少在课上讲日语,用日语进行交流。

三、提高中学日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日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日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造性。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信任,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不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就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也厌倦。教师掌握这一点,就应该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让暂时落后的学生上讲台做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在他们创造性的表演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课堂游戏性的句型操练中,一些被指定担任角色的学生感到有一种自豪感,增添了学习日语的信心。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保持课堂上热烈、生动活泼的交际气氛。所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少不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2. 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播放一首日文歌曲陶冶学生的情操,或者安排一些热身运动让学生“动起来”。比如“猜拳”。猜拳是喊的号子是“剪刀、石头、布”,但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日本也不例外,号子是“じゃんけんポン、あいこでしょ”。以“じゃんけんポン”开始,以后每次出拳时说:“あいこでしょ。”通过此类的热身活动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快速融入浓厚的日语氛围,全身心地准备开始学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日语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引进中学课堂无疑是改进教学手段一种突破性的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必然会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以现代化的技术将相关内容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配以优美的音乐、画面,有声有色,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直观、实效。例如在讲解存在句句型时,因涉及具体的地理位置,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图片放在电脑中,让学生看看地图及其它方位图来进行存在句句型的教学。

4. 把游戏、竞赛引入课堂。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日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日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像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如单纯讲授句型“もらう”“くれる”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是插入游戏后就不一样了。学生分两组,一组扮演警察,一组扮演疑犯。警察组的人向疑犯组询问某一物品的来历。A:このカメラは誰のですか。B:私のです。父がくれました。

同时由于中职学生一般争强好胜,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多组织些日语活动并且引入竞赛机制,最终获胜的团队有奖励,这样学生肯定会学会相互间的合作,学会竞争,从比赛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体到学习的乐趣。而且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如果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单词他们是不会乐意去记忆的,但是采用小组合作,进行单词抢答、单词竞猜比赛,效果则完全不同。

5. 模拟生活情景,创设语言环境。

克鲁姆说过,“成功的日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创设多元化的情景是对学生心灵的对击,能撞出学生日语学习的兴趣火花,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语中去。教师创设的情景应通俗易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这样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日语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我在讲解“だろうと思う”时,要求学生利用此句型来谈谈“10年后的我们”,说出自己10年后的“人生设计”。例:十年後の私は今より太っていて、65キロくらいあるだろうとおもいます。月給は5千円くらいあってゴールデンウィークはアフリカなどで過ごすだろうと思います。自由が好きなようですから、まだ独身で、子供もいないだろうと思います。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现状, 以及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三个方面, 对中职日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中职日语 篇4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日语学习 学习动机 策略探讨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知识或探究知识时的一种心理倾向因素,是一种源于知识学习的心理动力。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特别是某些日资企业或中日合资企业用工较多的地域,中职学校有关专业开设了日语课程,日语课程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日语是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最重要的在于激发他们对日语学习产生良好的动机,下面结合个人有关调查实践和理论研究就此展开探讨,提出几点策略性建议。

二、以创新教学理念入手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动机

不少教育教学专家学者都认为拥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师,通常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富有激情,课堂氛围亦更活泼而有序,教学形式亦更新颖和鲜活,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亦可能得到有效激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与求知自信。因此,要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兴趣与自信,应抓住教学理念升级与更新这个根本,加强教学理念学习与研究,反思传统教学理念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充分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并将顺应教育教学发展潮流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用于指导自己组织的课堂教学,牢固确立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思想,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组织、协调与参与作用。

例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尊重他们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科学统配课堂教学时间,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互动,提供较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意见或展现个人学习成果,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比如,每个星期可以例行性地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用日语叙说一两个故事活动,让个别学生或小组学生上台表演日语节目,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查阅日语小故事,然后进行自主训练,继而上台表演,不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而且让他们的口语得到很好的锻炼,胆识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充分体验到学习日语的乐趣,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

三、引入语言比较学习法增强日语学习动机

语言比较学习法是进行外语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效能的基本方法,通过两种语言的比较,不仅可以发现学习外语的基本词法和语法结构,还可以增进对自身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技能。日语与汉语属于较亲近的两个语种,它们之间虽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在引领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可以引导与培育学生采用语言学习比较法进行日语学习,促使学生对日语词法、句法和相关语法产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发学习日语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日语的热情,增强日语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引领他们将多种语言综合对比起来开展日语学习,比如,将汉语、英语与日语综合比对起来学习,加强语言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思维,促进语言学习深度,促使学生由此挖掘日语学习的趣味性,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日语词汇、句法与章法的理解,有助于降低学生日语学习的难度。比如,通过语言对比学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日语中的外来语大多数起源于英语单词,如“タクシー(taxi)”、“バス(bus)”、“スノー(snow)”、“エア(air)”等。又如日语中的许多词汇和汉语词汇不仅在形体上具有很大相似性,而且在意思上亦存在很大相同或相近性,在对这些时刻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汉语词汇理解,如“運動”、“辞書”、“電話”、“留學生”、“學校”等,而有些词汇则是外形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如“勉強”为“学习”的意思、“手紙”为“信件”的意思、“娘”为“女儿”的意思等,以比对方法进行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味,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促使他们对日语学习产生良好的动机。

四、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动机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文字、图像、图形、图画、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综合起来非常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课堂信息量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更有效地引领学生从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走出来,促使他们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得到同步高强度的刺激,增强对日语知识了解的深度和体验的强度,进而有助于学生更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课堂教学更具灵动性、鲜活性与拓展性,进而促使学生日语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得到更有效的培育和增强。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择取教学内容的片段,并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视频片段关联起来,比如,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将某一日语电影片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日语学习的鲜活,促使他们对日语学习的陌生感得到有效去除,同时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远离枯燥乏味,有助于非常顺畅地引领学生感受日本社会状况、经济形势、文化底蕴等,促使他们对日语学习产生较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从而增强他们自觉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而有效培育他们学习日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日语学习动机。

五、结语

中职学校学生日语学习动机源于多方面,要激发他们产生良好的动机与强劲的动力,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与时俱进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日语成效。

参考文献:

[1]杜人石,李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语课堂学习动机与兴趣研究[J].职业教育,2014(12).

[2]王张纪,张丽.研究学习动机理论提高日语学习效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1).

中职日语 篇5

一、中职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日语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文化导入

语言与文化关系紧密, 每一种语言都根植于某一个民族、国家所特有的文化之中。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这一民族文化的过程。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 (1995) 在其论著《日本語の視点》中提到: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离开文化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1]由此可见, 离开文化单纯地教授语言知识, 往往使学生只能触及该语言的外壳, 而无法深入理解该语言的文化内涵。

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 虽然在一些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上存在相似之处, 但又各自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比如「耻の文化」 (体面文化) 、「沉默の文化」 (沉默文化) 、「集団意識」 (集团意识) 、「内と外の文化」 (内外有别文化) 、「以心伝心の文化」 (以心传心文化) 等日本典型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2]。如果未能将这些文化融入日语课堂教学, 学生可能出现语法完全正确但令日本人费解的表达形式。例如, 学生邀请日本外教参加春游时, 用到了这样的句子「今週の金曜日、万博園へ遠足に行くことにしました。」 (这周五, 我们决定去世博园春游。) 听了这样的表达, 感觉这场春游是学生自己组织的, 而实际上, 外教早已接到学校通知, 周五春游全校停课。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日语表达时未能体会日本人强烈的团体意识, 春游这件事, 并非个别人能决定的, 而是全体师生共同协商后的意志。

(二) 中职生学习的特点要求日语课堂教学进行文化导入

相较于普通高中, 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 生源结构复杂, 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所不足, 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 自信心不够, 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听讲、课后作业以及预习复习工作懈怠。

部分中职生的这些学习特点迫切要求中职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取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语言教学中, 文化导入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许多中职生选择日语专业源于对日本动漫、歌曲、日剧、明星的喜爱,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将这种流行文化扩展到更广泛的交际文化, 从学生的生活、娱乐与课文涉及的日本文化入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表达, 体会动漫、日剧、综艺节目中对白的潜台词, 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使原有的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 开启教师更爱教、学生更爱学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 文化导入是中职日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日本文化的诸多现象, 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避免在今后的语言交际中出现文化不同造成的心理隔阂, 从而实现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即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职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切入点

(一)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基础日语贯穿于中职日语教学的全过程, 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 旨在通过发音、假名、词汇、句型、文章的讲解, 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笔者认为具体到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化导入。

1.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 日语词汇数量庞大, 日本文化厅国语课1990年编撰的《外国人のための基本語用例辞典 (第三版) 》中收录了4 500个词条, 日本语能力考试对N2级的词汇数量要求为6 000个左右, 这些常用词汇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要素, 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例如「老人」一词, 在教材和字典上的释义都是表示上了年纪的人, 但在实际使用时, 却隐含着老迈无能的语感。日本民族崇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生态度,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 很多老人不愿意接受年轻人的让座, 同样也很反感别人将自己称为「老人」「お年寄り」 (老年人) 等。因此, 在教授这些单词时, 教师应该及时地结合日本社会的特点, 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创设场景,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称呼他人。比如, 在公共场合遇到一位陌生的老奶奶, 中国学生往往根据中文习惯, 称呼为「おばあさん」 (老奶奶) , 但在日本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不是自己的奶奶、外婆, 对老年妇女一般称之为「おねえさん」 (大姐) [3]。这充分说明在日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掌握词汇的字面含义, 而且需要把词汇中所渗透的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 帮助学生在与日本人的实际交往中避免用词不当造成的语言交际失败。

2. 语法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通常的语法教学一般分为讲解语法结构、分析助词用法、阐释句型含义、中日互译练习等环节, 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法规则的教学上, 较少涉及语言的文化差异, 容易导致学生说出符合语法结构但不符合交际环境的句子。例如, 学习了授受补助动词的学生得知外教要搬家时, 运用了这样的表达:「先生の引越しを手伝ってさしあげます。」 (老师, 我帮您搬家吧。) 从语法角度上说, 「~てさしあげる」句型, 用于一方为值得尊敬的人做某事, 学生这样的表达并没有语法错误。然而在日本文化中, 人们崇尚谦虚, 尽量避免突出自己, 该句型会让人觉得说话人以恩人自居, 因此日本人往往避免使用, 而改为「先生の引越しをお手伝いします。」 (老师, 我帮您搬家吧。) 这样的自谦语表达。

要想避免上述的语用错误, 需要教师在讲解语法结构和含义之外, 还要有意识地将日本文化融入语法教学, 提供背景, 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下分析语法的适用性,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不同场景中表达意图的差异, 根据表意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型。

3. 课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以展现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为目的, 设定了一定的主题, 在讲解这样一篇文章时, 教师不能只重视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和翻译, 还应该挖掘具体的语言现象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以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十六课为例, 该课的前文和会话主要围绕授受动词的使用展开, 教师可以通过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学习日语中授受动词所蕴含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即在与人相处中, 要时刻记住“施恩勿念, 受惠莫忘”的原则, 在语言表达中尽量避免让对方背上人情包袱。同时, 文章大量涉及礼物馈赠的话题, 教师也可以由此引入日本的礼品文化, 包括如何选择礼物、如何包装、礼物价格、送礼禁忌等, 让学生在赠送或接受礼物时, 不仅能够说出正确的符合场景的日语, 而且能较为系统地理解日本人礼品文化的内涵, 避免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和处理。

(二) 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商务日语是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职学校日语专业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要进入日企求职, 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日语语言知识, 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更要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因此, 商务日语课程自然承担了教授商务语言、商务知识、导入企业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任务。

日本企业崇尚以人为本的经营模式, 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 “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部工会”被视为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三大法宝。这些企业精神体现在语言文化上, 就形成了商务日语的一些固有表达习惯,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日企文化和商务日语语言的内在联系, 学生就只能生搬硬套书本上的内容, 难以根据具体的商务场景灵活使用语言, 甚至会造成交际沟通的失败。

1. 等级文化与敬语表达

日企普遍重视等级关系与内外关系, 因此, 敬语的使用成为商务日语的一大特点。敬语教学不能局限于敬语句型的熟练使用, 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商务场景, 帮助学生树立敬语意识, 分清自己在对话中所处的位置, 恰如其分地运用敬语,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学习了敬语的学生都知道在外人面前不能抬高自家人, 但设想这样一种场景, AB两个大公司的社长相约去打高尔夫, A公司的普通职员C君由于偶然的机会陪同社长们一起打高尔夫。B公司的社长跟C君搭话, 称赞A公司的社长高尔夫打得不错。C君打算作如下回答:我们社长从大学时代起就经常打高尔夫。要把这个内容表达正确, 应该如何使用敬语呢?如果一刀切地认定本公司的人都是内部人, 那就应该说「社長はなにしろ学生時代からゴルフをしておりますから」。但问题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却令日本人认为C君有一种狂妄自大的感觉。依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及习俗来看, C君作为一介普通职员, 与两位社长地位悬殊, 就不应该把自己同老板绑在一起, 而是应该把两位老板双双当作高高在上的人物来看待, 自己则作为沾不上边的小人物退到一旁。这时候, 因为不清楚两位社长的关系如何, 选用「社長はなにしろ学生時代からのゴルフでございます」则是高明的表达[4]。由此可见, 如果不了解这种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企业文化色彩, 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教师在敬语教学中, 应根据课本内容创设真实的商务场景, 分析其中隐藏的企业文化和日式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的立场, 熟悉不同人际关系中的不同敬语表达。

2. 体察文化与暧昧表达

暧昧表达可以说是日语语言普遍具有的特征, 但在商务日语中, 所谓的暧昧表达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模糊不清。日本人在生意场上是极其认真的, 而日本社会崇尚的体察文化又不允许说话人直言不讳地表露自己的想法, 因此商务日语中的暧昧表达就意味着说话双方为了营造和谐的洽谈气氛, 总是选择婉转曲折的间接表达方式, 用词非常委婉。特别是在拒绝或反对时, 会更多地使用这种暧昧表达。例如:「慎重に検討させていただます。」 (请允许我们认真讨论一下。) 看似肯定地表达了再次讨论的意思, 但实际上是委婉地传达了拒绝的含义, 如果学生不了解日本人这种「建前」 (场面话) 背后隐含的「本音」 (真心话) 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 沉默文化与非语言文化

正如日语中「言わぬが花」「沈黙は金なり」 (沉默是金) 所表达的那样, 日本文化被认为是较重视非言语交际的典型, 日本人非常善于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等领悟和体察对方的心意。因此, 在日本这种注重礼仪的社会中, 要想使商务交谈顺畅进行, 正确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 日本人认为交谈时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是很失礼的, 因此他们习惯将视线投向对方打领结的地方, 回避和对方目光的接触。同时, 日本人又讲究要不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应, 即「相槌」 (随声附和) [5]。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一点, 在商务会谈中紧盯着对方看, 或是在对方讲话过程中沉默不语, 说话者就会感到不安紧张, 破坏了会谈的气氛。

三、中职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 文化比较法

文化导入至少涉及两种文化, 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两者的比较,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母语对日语学习的文化干扰, 提高学生对日语的敏感度。

不同文化对同一对象所秉持的文化态度是不一样的, 例如一提到狗, 日本人更多地注意到狗的忠诚这一特点, 因此才会有家喻户晓的八公犬的雕塑, 日语中也有「犬は三日饲えば三年恩を忘ねぬ」 (狗养了三天, 三年都不会忘记主人) 这样的表达。然而中国人对狗的态度则复杂得多, 除了忠诚这一基本意象外, 人们注意到狗更多的个性特征, 如势利、卑微、惊慌而逃、多管闲事等, 对应到中文表达中, 出现了狗仗人势、狗尾续貂、狗急跳墙、狗拿耗子等成语或俗语[6]。

教师在教授这类存在文化差异的词汇时, 可以从母语着手,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含有该词汇的成语、谚语、俗语, 再从中总结出在中国文化中该词汇所具有的意象。在此基础上, 进行中日文化比较, 教授该词汇在日语中的用法以及它在日本文化中所具有的意象,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词汇在中日两国文化中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而且会逐渐习惯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语言习惯,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二) 模拟情景法

目前, 多媒体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其中包含的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展现真实的日本生活或职场场景, 给学生提供富有文化背景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这种模拟情景中进行模仿、角色扮演, 及时发现并纠正文化不同导致的语用错误, 同时训练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十二课“访问礼仪”时, 可以截取日剧中的一些拜访片段, 让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可以通过背景图片创设真实的家庭环境, 从敲门、进入、寒暄、赠送礼品到聊天、喝茶、告辞各个环节, 讲解礼仪、习惯、用语等, 学生表演时, 教师从旁观察、指导、纠正出现的语言错误和语用错误。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同时通过不断地模拟练习, 将拜访礼仪、习惯用语等深刻地印在学生脑海中。

(三) 文化阐释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安排, 选取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日本文化的系统阐释, 将散落在教材各个角落中的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编排。例如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八课涉及日本节日, 教师可以突破课文的局限, 将之前涉及的有关节日的文化知识整合在一起, 系统地讲解日本的传统节日, 介绍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关习俗, 了解了背景知识, 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课文中的词汇与表达。

四、中职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一) 实用性原则

文化导入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中职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 从包罗万象的文化知识中选取与教学内容、日常交际密切相关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 由浅入深地进行文化导入, 切忌将课堂上的文化导入演变成文化漫谈。

(二) 客观性原则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课堂教学导入文化时, 应该引导学生抱着理解、包容、鉴别的态度看待日本文化, 避免以偏概全地完全推崇或贬低日本文化。

(三) 操作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知、领悟、理解、练习跨文化交际, 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日本文化, 获得跨文化知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四) 适度性原则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分清主次, 应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导入为辅, 对文化的介绍要遵循适量原则, 不能本末倒置, 将文化教学凌驾于语言教学之上[7]。

日语教学应该是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的有机结合体。在中职日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本着实用适度的原则, 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为目标, 在教授语言的同时, 将对语言交际有用的文化知识也融入教学, 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准确地运用日语表达方式,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邵俊秋.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 :193-195.

[2]陈新, 陈亚敏.浅议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科教文汇, 2013 (2) :115-116.

[3]肖霞.论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3) :71-74.

[4][日本]菊地康人.敬语再入門[M].蔡敦达 (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20-121.

[5]张一娟.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应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6 (1) :53-56.

[6]胡小娟.认知及文化视角下汉、英、日动物隐喻对比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2:61-62.

中职日语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中职,日语教学

一、PDCA循环基本理论

PDCA即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的英文首字母组合。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它是一个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具。采用PDCA循环可以使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提高质量与效率, 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P (Plan) 计划, 指确定方针和目标, 制定活动规划。

2、D (Do) 实施, 根据既定目标与活动计划, 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推进计划内容的具体执行。

3、C (Check) 检查, 根据实施计划的结果, 分析对错, 明确效果。

4、A (Action) 处理,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肯定经验, 总结教训。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

以上四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地循环, 在一次次地循环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阶梯式上升, 从而提高质量与效率。因此, PDCA循环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程序, 也是适应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的一种科学模式。

二、PDCA循环教学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尤其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至关重要。中职日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学, 而掌握语言是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PDCA循环在中职日语教学管理上是提高中职日语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中职学生日语学习能力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日语教学管理的计划阶段

本阶段是PDCA循环的首个阶段, 需要计划到位。教师在开学初期就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特点, 明确教学总体目标,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对中职生学习日语的现状精准把握,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要因加以确认, 从而拟定出适合本校或本班的日语教学计划。计划要运用好5W1H, 即为什么制定该计划 (Why) ?达到什么目标 (What) ?在何处执行 (Where) ?由谁负责完成 (Who) ?何时完成 (When) ?如何完成 (How) ?制定计划要具有明确性、衡量性、可实现性。

2、日语教学管理的执行阶段

本阶段是具体实施计划阶段所制定的教学计划, 需要责任到位。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教师既要遵照制定计划执行教学目标, 又要根据课堂实际动态调整, 还要有预案。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职学生独立学习日语的能力相对较低, 往往被动性较强, 与教师期待目标相差甚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以往传统观念, 诱发学生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情景教学, 运用参与性教学法, 有机结合中职生自身特征, 使制定的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把握好既定计划, 动态调整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 要精心设疑,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利用好新媒体, 在课堂中穿插日本文化、日本时尚、日本习俗等知识, 达到日语课堂的趣味性。

3、日语教学管理的检查阶段

本阶段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阶段, 需要检查到位。教师要采取既利于学生接受的, 又切实有效的措施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查计划阶段的执行情况。

4、日语教学管理的处理阶段

本阶段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的阶段, 需要激励到位。根据检查结果, 采取相应的措施。在PDCA循环中, 要推动PDCA循环不断提高, 关键在于A阶段。需要总结经验, 充分肯定成绩, 纠正错误, 发现不足, 达到持续改进。教师要根据检查结果, 对学生分层对待。

三、PDCA循环注意事项

1、PDCA循环各阶段不是完全独立的, 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做为中职日语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不仅适用于整个学期或整本教材, 也适用于每节课堂。不仅适用于日语教学团体、教学小组, 也适用于日语教师或学生个人。通过PDCA循环, 把各项教学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 彼此协同, 互相促进。

2、PDCA循环是门路式上升, 每循环一次, 就解决一部分问题。

每通过一次循环, 都要进行总结, 提出新目标, 再进行下一次循环, 这样循序渐进, 日语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3、运用PDCA循环, 要关注中职生日语学习特点。

中职生与高校大学生相比, 有着明显的自身特征。中小学阶段时学习基础较差, 缺乏自信心, 学习积极性不强, 目标不明确。因此, 在运用PDCA循环时要具体结合中职生的特点, 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征的计划, 做到因材施教, 推陈出新, 循序渐进, 使中职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成就感, 提高自信心, 彻底爱上日语课。

4、PDCA循环各阶段要遵循制定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步骤, 但是也要动态调整。

学生的层次不同, 某阶段掌握日语的程度会有差距, 在教学中也会发生新的问题。就势必需要教师不能固守死规, 要动态调整。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计划的实施, 适时调整策略, 因时因地因人而对应。

5、在PDCA循环过程中, 要改变传统思维, 转变固有理念。

抓住时机, 创设情景, 增添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在日语语法教学中可运用“名称-接续-用法-意思-例句” (即“名接用意例日语语法五步教学法”) 法指导学生掌握日语句型, 注重方法论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社, 2013.

[2]汪林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借鉴[D].天津:天津大学, 2005.

上一篇:水工金属结构防腐分析下一篇:校园新生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