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共12篇)
基础日语 篇1
近年来高考的不断扩招, 导致上大学的门槛降低, 所以高职类学生入学成绩一般都不高, 很多学生不但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甚至连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 遇到难题更是缺乏迎刃而上的精神。难道说90后的孩子不聪明吗?当然不是, 时代造就了他们, 我们教师就要面对, 然而面对这样的学生, 该如何来讲授基础日语, 是我们高职院校日语教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所谓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 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高职教育不是模具, 而是平台。这个平台, 时刻提醒高职院校领导、教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 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多年来, 我国高职院校, 在探索“职业性、大众化、开放式”办学模式, 构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树立“实在、乐业、和谐、激情”的高职教育精神,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众所周知, 基础日语的教学在主要讲授词汇, 语法等基础日语知识的同时, 还肩负着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任务, 在高职院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和日语工作能力的任务。这是区别其他教学形式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1 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如果能成功培养出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学起日语来就会事半功倍。
(1) 课堂教学注重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内容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用游戏的形式练习单词、句型, 练习新语言点;以角色对话的形式, 让学生练习会话和课文,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日语的意境, 增加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 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日语知识与技能, 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 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把学习日语单词, 语法, 课文, 对话, 听力, 日本文化介绍等大量知识通过视频, 照片, 图片, 动画, 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动画教学, 录音复读, 单元练习, 单元考试等, 使学生在愉快的方式中轻松的掌握日语这门语言。这样使日语变的不再枯燥, 学生对课堂反而有一种期待感。课堂上思维会紧紧跟随教师的课件,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每周和学生一起观看“合适”的日本动画片或日本电影。所谓“合适”是指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动画片或电影。例如, 初学者可以看看“ドラえもん”, 但是要看日汉双语字幕的, 边看边学习。通过观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并在观看之后和学生讨论所看内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另外, 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收集最新资料, 丰富学习内容, 掌握日语新动态。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寻找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外贸公司参观实习,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口笔译翻译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一个长期的、不容间断的工作, 一定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 对日语产生浓厚的兴才是我们日语教师最大的成功。
2 利用情景式教学,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所谓情景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景, 诱发学生质疑的猜想,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课的部分单词和重点句型创设生活场景, 让学生融入其中, 增强学习欲望, 加深印象, 尽量使学习日语变的活生生, 不再枯燥乏味。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来具体说明。
(1) 对于初学者可以创设简单的, 短小的情景。
例如, 标日第4课主要讲授存在句型「~に~があります·~に~がいます·~は~にあります·~は~にいます」。首先准备椅子, 桌子, 书等道具, 然后举起书, 「これはほんです」 (复习并教新单词) , 指着椅子, 「それはいすです」。接着把书放在椅子上, 让学生用日语说, 学生没学自然不会, 这时候再讲解存在句型「~に~があります」。然后把包, 眼镜, 足球等物品分别放在椅子或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记住。然后换另一种表达「~は~にあります」让学生练习。最后边说「王さん、前に来てください、椅子に座ってください」 (小王, 请到前面来, 坐到椅子上) 边通过手势暗示学生坐到椅子上, 让学生用日语表达, 讲解句型「~は~にあります~は~にいます」并通过多媒图片让学生练习用日语表达“学生在教室里。女学生在图书馆的前面, 男学生在图书馆的后面”等句型。
(2)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创设的情景可以更完整。
例如, 标日第17课讲授愿望句型时可以创设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请学生来当老师, 询问学生的新年愿望, 现在的愿望, 将来的愿望等。课堂上学生做了下面这样一组对话。
先生:李さんは今何がほしいですか。
李さん:新しいパソコンがほしいです。
先生:じゃ、王さん、今、何をしたいですか。
王さん:今、映画を見たいです。
先生:どんな映画を見たいですか。
王さん:人間の心の暖かいを伝える映画を見たいです。
学生做完情景对话, 教师要对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做点评, 加以鼓励。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学为所用。
(3) 随着学习的深入, 创设的情景可适当增加难度, 给些汉语提示, 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特定情景的日语会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每天又接受新的知识, 学生自己学生的能力不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 让学生根据情景来做对话, 学生做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没有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在创设情景的时候给些汉语提示适时让学生们“温故而知新”是必要的。
例如, 在讲授标日3课时, 我给出这样一个情景:“你感冒了去医院看医生。要求 (1) 说出自己的病症; (2) 给出医生的建议; (3) 询问医生注意事项等”。根据这个情景学生可以复习到「熱がある、咳がです、のどが痛い等表示感冒症状的词语, ~てはいけません、~てもいいですか等句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可在旁边做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使会话顺利进行。在做过几组学生练习之后, 教师做总结。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知识点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复习。
另外, 在情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少说或不说汉语, 通过手势, 眼神, 面部表情等无声音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果。
3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语竞赛活动
在课余时间, 通过演讲, 单词, 短剧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比赛, 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忙碌, 把学生调动起来, 而且都是和日语相关资料的收集, 比赛准备等。让日语渐渐渗入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沉浸在浓厚的日语语言学习环境当中。最后, 对日语教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日语教师的传授。因此, 日语教师的日本语言及文化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日语专业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 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另外,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批学生的人生。
摘要:教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 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和日语工作能力;教师要组织各种日语比赛,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日语语言环境当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修为和品德, 使更多孩子受益。
关键词:高职,日语,兴趣,创设情景,比赛
参考文献
[1]詹桂芬.日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2) .
基础日语 篇2
科目代码:359 科目名称:日语翻译基础
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日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日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中日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社会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具备扎实的汉日两种语言的基本功和较强的日汉/汉日互译能力。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词语翻译(50分)
1、目的:考核考生是否掌握了日汉/汉日互译的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等。
2、要求:准确翻译日语本科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词语(其中包括成语、谚语等),以及常用的汉日文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
3、题型:(1)日译汉:将日语的成语、谚语以及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译成汉语;(2)汉译日:将汉语的成语、谚语以及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译成日语;(3)改错:找出日译汉或汉译日例文中翻译错误的词语,并改正。
二、句子、短文翻译(80分)
1、目的:考核考生日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以及是否了解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并能够结合翻译理论解释翻译现象。
2、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
3、题型:(1)日译汉:将日语短文或若干句子译成汉语;(2)汉译日:将汉语短文或若干句子译成日语;(3)选择说明题:从若干个翻译中选出一个正确译文并解释其翻译方法;
三、翻译理论问题(20分)
1、目的:考核考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翻译理论,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2、要求:翻译理论解释合理。
3、题型:论述题:基于翻译理论阐述自己观点。
复习资料:
《日汉翻译要义-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孔繁明著
《高级日语》1-2册,第一版或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011版或2017年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经验 篇3
基础日语教学经验随着日企数量的增多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增进,在职业技术院校里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学日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进而对担当日语教学师资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具备创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基础日语教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日语水平。在此,笔者总结数年的日语教学实践,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衷心,只注重课本内容的讲授,护士学生的时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采用情景教学法或游戏修炼法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场景中轻松与快递学习,激发参与意识,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将肯荣,相互交流反馈信息。
二、强调以听说训练为主的教学
语言是具有很大的实践性,是作为交际工具的声信号。所以,外语课是实践课。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时间和经验,教师和学生缺乏信息反馈,教学效率低,不能使学生正确自如地掌握课堂的内容;要使学生将已掌握的日语词汇借助语法,构成活的有用的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才能做到活学活用,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变成他们能够运用自如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听说方面,尽可能给学生最多的开口的机会,让学生学到真正会说的日语。比如,听教材配套的录音,给教学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听录音,如果学生掌握了口头上的表达技巧,读准了语音,就基本上能听懂并讲出相应程度较规范的日语,同时自然也规范了他们的日语语言表达。由于学生反复练习过,发表内容比较熟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也将每一课学习的内容牢牢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三、要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为目前的外语教学带来了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可以改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外语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都离不开大量的训练。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创设情景、渲染气氛的效果,为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中国的日语教学有实践意义。外语的训练强度与某种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将使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动性,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真实的交流环境,学生将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在使用中得以巩固和提高。
四、重视语法教育
在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其语法如何讲,讲多少,日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难题之一。学习语法多作比较,触类旁通。日语的语法不同于英语、汉语等。在基础教学阶段.语法知识的讲授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学生接受。在开始的时候,应告诉学生,不能用学习英语的语法思维方式来学习日语,日语习惯把动词放在最后面,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告诉学生说明。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助词的用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再综合归纳,画龙点睛地介绍语法知识。
五、将听说训练与读译结合起来
日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由于日语教学中,学时数少、基础差、要求高是其突出矛盾。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即先带读两遍课文,然后逐词逐句分析其句子成分,最后译成中文,是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教学效率低,学生消极地跟读记笔记,究竟听懂了多少,会不会运用,则不得而知。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只重点讲解难懂易错的部分句子,然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频繁的语言交流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的语法和句型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含义,并能通过语言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语法、句型等。
六、应该注重日语句型的教学
笔者认为在基础日语教学的开始阶段以句型教学为先导,用句型开展语言环境进行语言实践,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在句型教学时应在教学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来讲授。这种对比除进行日语里的异同对比外,还应让学生在本国语言与所学的外语,即汉语与日语之间进行对比。成年人学外语不同于幼儿学母语,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母语,并且无时不在受其干扰。因此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它服务于外语学习。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将其利用得当,是可以帮助理解或记忆外语的。采取对比的方法正是利用成年人在已经掌握了本国语言的基础上学外语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在本国语言的基础上自觉地、灵活地掌握外语。(2)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在问答时要严格掌握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师要尽量少讲,要精讲多练,但不能因此而做没有提问的回答。有些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要尽量根据句子内容有效地利用情景,这是外语教学的方法论;而学习外语实质上靠模仿和记忆,则是学习外语的基本规律。这些合乎外语教学规律的经验总结,对基础日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传统的日语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应该不断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外语教师的责任,也是历史的使命,是势不可挡的。日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日语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清楚学习日语的目的、善于开口,学以致用,从而达到优化日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桂昭.谈职高日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J].日语学习与研究日语,2000.
[2]刘焕辉.语境与语言交际[A].语境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郑芷莲.谈多媒体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1):38—41.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基础日语 篇4
商务日语人才大多在日资企业和在日本的中资企业就业, 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 2010年中国的外资企业 (除港澳台资企业) 共138298家, 其中日资企业共22307家, 占16.13%。按平均每家日资企业雇用138人的基数计算, 日资企业在中国直接雇用了约300万人。值强调的一点是, 这并不包括间接产生的雇用……2005年—2008年, 中国的日资企业数连续三年增长。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量攀至峰值, 共25796家。受经济危机影响, 2009年的日资企业减少到22263家。中国外资企业 (不含港澳台资企业) 的总数也从2008年的251064家暴跌至2009年的139037家。2010年, 日资企业数量轻微增长至22307家。同年, 在中国的欧资企业共19606家, 美资企业共21617家, 均比日资企业要少。换言之, 除港台企业之外, 日企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都要多。 (1)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JETRO) 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 雇用人数为102万3441人, 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 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 居第九位。 (2) 因此, 我们认为, 一方面需求较大, 另一方面对该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尤其是国外大学很少设立的院校的独立学院, 国外这样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即使在我国国内, 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起步较晚, 基础较为薄弱, 教学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都不够完备。学生整体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商务日语专业带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性, 需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既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又要使他们掌握相当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即培养学生将日语知识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使学生既学好日语, 又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何让入学时日语基本是零起点的学生达到上述目标, 成为日语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从基础日语教学现状来看, 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 摆脱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 我们希望通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这一项目的研究, 推动独立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发展。从日常的日语教学中的小细节抓起, 为大家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勤练习, 多实践, 体现商务日语专业特色。商务日语专业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又要求其能用日语处理日资企业的行政及外贸等工作, 能较熟练地运用日语处理外贸往来单证、商务文书及日常翻译工作, 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 因此难免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而学生能完全集中精力的时间更有限, 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情况。因此, 需要对此进行改革。
二、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项目面临以下问题: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不尽合理;基础日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日语运用基础日语能力不足;学习基础日语的学生对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低;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通过教学改革和活动, 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多运用、多提高, 真正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 在低年级阶段, 可开设中文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 在中高年级阶段, 逐步把日语和商贸的课程整合起来, 开设经贸日语、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报刊文摘选读、商务日语贸易函电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其次, 可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实训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 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 声、像结合, 使多感官得到刺激, 从而以听力促进会话, 以会话增强听力, 在综合训练当中使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补充相关日本文化知识, 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 更了解其文化背景, 可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电视剧, 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其次学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如多浏览日本网站, 关注日本新闻, 了解日语新动态。
3.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一改以往比较枯燥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加强老师与同学的互动, 鼓励学生自己体验日语学习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 体现日语学习的价值,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年度定期开展日语演讲比赛、日语写作比赛、或外文卡拉OK大赛定期组织日语角活动, 每期有一个主题, 如学做寿司、日本和服、女孩节等, 希望外教和老师多参与。还可以同学校里的一些社团, 如“动漫社团”等一起组织一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
4. 教学方式的改革
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利用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个别教学法等, 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 并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课文讲完后, 或设置相关的场景, 或让学生自己设置场景, 利用所学语法分组编对话, 提高学生兴趣, 寓教于乐
利用图示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例如:在学习基础日语1《新编日语第一册》的大学文化节这一课时学习牛肉盖浇饭的做法, 可以利用图示介绍做日本饭菜的基本顺序并学习烹调时所用到的各种调味料的名称及烹调方法等的日语表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如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鼓励、情绪唤醒等多方面进行激励,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改善其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堂外教学实践
首先,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课表状况, 将日语本科111班、112班、113班每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小组, 分成3个小组, 由小组内学生民主选定小组长, 由日籍教师面试决定。
其次, 分别把各班的小组长召集起来, 将每一次日语角所进行的各个话题内容, 以自选或抽签的方式, 安排给各个小组, 告知小组长每个话题, 让小组长翻译给其他成员, 确保其他人员均能听懂话题的内容和进行更好的互动。
再次, 课堂教学时, 日籍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话题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对该知识进行讲解, 再由其他成员进行知识补充或进行会话练习。之后, 由老师对表达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 进行一两句话的评价, 对该话题进行补充性讲解和强调, 重点对句型和词汇的应用进行说明。
最后, 由日籍教师布置其他日语会话练习, 进行监督, 并对角色会话练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分组重复练习。
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改革促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形成更深入的了解。而课余活动的丰富, 使每一位日语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有兴趣的点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真正地体会到日语学习的乐趣, 并且感受到日本的文化与特色。通过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将视、听、说三者结合, 让学生学起来不会因个别的专项训练觉得累、无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 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学习基础日语, 知识建构的主动权回归学习者本人。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鼓励、情绪唤醒等进行激励,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改善其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将日语和商务结合起来, 使其更能满足企业需求。
摘要:在各类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 独立学院的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如果不进行改革, 则无法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内容, 除了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等课堂内系统性教学改革外, 离不开课堂外教学, 要把课堂内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训练延伸到课堂外。
关键词:独立学院,基础日语,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林娟等.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2.
[2]李广贞.东京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及启发[J].山东外语教学, 2012.1.
基础日语简历 篇5
☆ 姓 名: ☆ 性 别:女
☆ 籍 贯:浙江 ☆ 民 族:汉族
☆ 出生年月:1988.02 ☆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 学 历:本科 ☆ 专 业:日语、应用日语
☆ 毕业学校: 浙江外语外贸技术学院 ☆ MSN:
☆ 电子邮箱:2
☆ 家庭地址:江苏省
求职意向
贸易、旅游、酒店、餐饮服务、公共事业、经理助理、销售,房地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我愿意从基层干起,锻炼实际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主修课程
日语基础 日语会话 日语写作 日语阅读 日语听力 日语翻译 科技日语
日语函电 商务日语 国际贸易实务 大学实用英语 汉语读写教程
自我评价
浅谈独立学院的基础日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教学问题;改革意见
一、教学问题
(一)学校方面。第一,课时少。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部分独立学院的大一基础日语课程的课时是不够的,一周6课时,除去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军训没课,第一个学期的日语课时数仅有84个学时。第二学期基础日语课程依旧是一周6课时。第二,教材选定不合理。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周边多所高校的基础日语教材参差不齐,《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日语》(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础日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等。笔者认为《新编日语》对当今时代的学生来说内容过于陈旧,教材配套录音语音语调过于呆板。《综合日语》这套教材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内容较新颖丰富生动,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大一大二上完一套教材四本书(共50课)教学内容量过大。第三,无过级要求。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得过且过,只要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不管是否真正获得日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缺乏证书的硬性规定,导致一些学生处于放任的学习状态,产生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平时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思想。
(二)教师方面。很多日语教师并不重视基础日语的教学,第一教学内容简单,第二学生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教师觉得不备课完全可以胜任日语基础日语教学,而出现了“上课拿书下课不管”的现象。
二、改革意见
(一)学校改革措施。第一,增加课时。大一日语入门阶段,建议一周10课时。处于入门阶段的学生一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在基础阶段学生每天都能接受教师的课堂指导,对学生快速入门是很好的帮助。第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基础日语教材是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入门日语的第一本教材,教材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入门。因此学校选择教材时应考虑教材内容的时代性、生动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好日语的积极态度。第三,提供优质的资源设备。语言教学需要很多的教学设备。如同声传译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教室等等。学校还应提供配备可以收听日本广播和收看日本电视台设备的日语教室,供学生自习和交流使用。学生可以不断接触标准的发音和表达,形成良好的语感。另外,在新生入门课堂上,可以实行中国教师为主导与日本教师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中国教师讲解发音的特点,日本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另外,可以举行形式多样的日语专业技能大赛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第四,考级挂钩机制。虽说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当时学习的水平,并不代表终生的能力。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笔者认为学校应硬性规定日语等级考试证书和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挂钩。当然学校还应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挂钩不同级别的考试,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又不打击学生热情的目的。
(二)教师趣味教学。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重视基础日语课,做到课前充分备课,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其次,丰富教学课堂,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联想教学法。利用联想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形成形象思维,巩固知识点。如在讲授单词的时候,可以展开联想记忆法教授。例如:“床”这个单词,并非“睡觉的床”,而是“地板”。这个单词容易先入为主的记错,所以在教学中引入联想,日本人以前习惯睡在地板上,对于他们来说床就是地板。“大家”这个单词是“房东”,展开联想,“大家”指拥有大房子的人把不需要住的房子租给他人,于是他就成了“房东”。另外讲授平假名、片假名、外来词、自动词、他动词都进行对比联想教学。第二,导入历史文化。学会一门语言必须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在笔者讲授授受动词时,发现学生容易联想成是英语中的“get”和“give”,不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人要如此细致地区分使用授受动词,还要考虑使用尊敬语还是谦让语。这时引入“日本集团社会”文化的讲解,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课堂中、教师注意不时穿插讲解日本文化现象,给学生放松的时间。入门阶段的学生不了解日本文化,如遇到“能”“歌舞伎”等文化词眼时,教师应适当讲解文化知识。第三,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胜任当今时代的教学要求了。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备课,制作精美的PPT,设计好每一个课堂环节,上课时以饱满的热情来讲解知识,适当播放影音资料辅助教学,丰富课堂。笔者认为基础日语教学应做到口语听力两不误。听力方面除了听教材配套录音,还应适当播放日语歌曲和影像资料,让学生听歌词台词。口语方面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如学生角色互换、动漫配音、唱日文歌曲等手段调动学生张嘴说日语的积极性。另外,适当玩游戏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猜单词游戏、单词接龙、造句比赛等等。
结语:总而言之,当前高校的基础日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校不重视、教师态度不端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因此需要学校制定合理的政策,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引导式,启发式
基础日语是针对日语专业大一、大二新生而开的精读课程, 大致是每周10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年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单词约6000个, 语法500条, 达到日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 并且通过国家日语专业四级考试。《高等院校日语号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对高校口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作了统一的具体规定。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使其了解日本概况, 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础日语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提到语言学习, 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反复强调法, 联想记忆法, 经典研究法, 等等, 但是模式往往多采用填鸭式, 即一股脑儿把知识灌进学生的头脑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成功实施的话, 其收效是有的, 但是弊端也很大。往往造成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记忆混乱, 或者多次反复强调后学生仍无深刻印象。要应付英语过级考试及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们也容易埋怨单词语法过多过杂或老师不够细心等。其实, 既不是时间不够, 也不是单词语法过多, 更不是老师不够细心, 而是教学模式—填鸭式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且, 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其结果往往是制造了教师的“一言堂”, 久而久之, 学生就失去了日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针对大一新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引导式
俗话说, 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引导式的核心就是除了教授知识以外, 引导学生去自学, 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学日语的诀窍和方法, 在学生大脑中构建有效的学习系统, 让学生能独自在学海中掌舵。但是,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学生大都在进高校前都没学过日语。所以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 还少不了填鸭式的辅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大一新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如教授“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 (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的过程中, 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谚语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出“谁都会犯错”之类的答案, 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说“谁都会犯错用成语该怎么讲”, 学生这时必然开悟, 说出“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又如, 在讲述“入乡随俗” ( 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 这句成语时, 引导学生从汉字字面去猜测, 学生很快就会说出“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是入乡随俗的意思。又如, 在传授歌舞伎相关的文化知识时, 除了让学生朗诵资料上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外, 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即歌舞伎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传统艺术。让学生去思考歌舞伎的艺术价值。总之, 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里, 老师仅仅是领航人, 而学生还是独自掌舵。所谓的“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就是讲的教学要引导。总之, 以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 必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高涨, 学习效果也会大增。
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创新。除了让学生多参加日语角和日语相关比赛之外, 在课堂上, 还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经常播放一些音频文件来练习学生的听力。如果有多媒体的话, 还应该经常播放一些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印象。如传授日本茶道文化时, 除了给学生讲授茶道的流程, 还可以播放网上下载的茶道相关视频,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上也应该经常给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等等。还可以经常下载一些课堂练习和考卷给学生课后做, 课堂上讲, 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 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必将事半功倍。
三、针对大二过级学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启发式
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多对日语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这时的学生必然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认为, 教学模式此时应该有新的调整, 即从引导式调整为启发式。在这个模式中, 领航的不再是老师, 而是学生自己。老师的作用即是告诉学生在学海中掌舵的技巧, 保证学生能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航行。
如上课讲到“気軽“ ( 轻松) 时, 让学生造句“他轻松的拿起了行李” ( 译文为気軽に荷物を持ち上げる。) 可以启发学生举起一词是“拿“ ( 持つ) 和”上来“ ( 上げる) 两个词的复合词, 学生自然会说出”持ち上げる“ ( 拿起) 。在讲述“気軽”和“身軽”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気軽”第一个词是和“気” ( 精神) , “身軽”第一个字是“身” ( 身体) , 学生们自然就会明白“気軽”是指精神上轻松, 而“身軽”是指身轻如燕。又如, 在学到“学ぶ” ( 努力学习语言文化) , 可以把“勉強する” ( 强调学习的动作) “習う” ( 强调做练习) “マスターする” ( 掌握) 几个词拿到一起比较, 并且在黑板上把这几个日语词写在左边, 几个词的汉语意思强调的内容打乱写在右边, 并且让学生连线. 这样既有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在讲“ために”和“ように”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说“ように”没有“ために”目的性强, 所以“ように”强调结果, “ために”强调原因。有个学生造句时就说“遅れないために早く起きます” ( 为了不迟到早起) 。我马上就问学生“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答是“早く起きます” ( 早起) , 于是我又问“那应该用ために还是ように”, 学生立马改正道“遅れないように早く起きます”。又如, 在给学生复习茶道文化时, 可以告诉学生茶道的精髓是“一期一会”, 即“很多人一生中只见一次面”。这样学生自然会明白茶道的主旨, 是通过茶道文化达到珍惜人们相处的目的。
另外,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 如可以老师先不带读单词和课文, 叫学生带读,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 又丰富了上课的方式,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每上一节课之前叫一名学生上来用日语谈谈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样练习口语也是必要的。还有就是定期叫学生交一篇作文, 锻炼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还有就是定期给学生补充日语专业四级的语法和单词, 暑假寒假叫学生回去抄单词语法, 帮助学生记牢, 等等。同时, 还要启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如引导学生利用沪江日语字典查单词, 利用日本NHK网站练习听力, 利用日本青空文库对日本原版小说进行阅读。总之, 通过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给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基础日语由于每周有10节, 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有两节, 如果教学模式不恰当, 很可能给学生带来上课没趣味的印象。而大一时采取的新模式引导式, 通过教师的指导,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有全方位的进步。而且, 彻底打破教师的“一言堂”, 采取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日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二的日语学生肩负通过国家日语能力考试专业四级的学习任务。而在大二的时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彻底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依赖老师。必将锻炼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 掌握日本文化地理知识, 明白日本的风俗习惯, 还能按照日本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遣词造句, 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为学生大二下学期过日语专业四级和大三过日语专业一级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 引导式和启发式就像两股清澈的泉水, 注入到教学的池塘里, 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源泉, 开创了新的教学天地。
五、引导式和启发式带来的教学效益
经过长期的教学摸索, 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并对吉首大学2012级学生进行了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 在这两个模式下, 学生拥有较大的学习热情, 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保持了良好的记忆与思考能力。不仅在日语学习方面有所突破, 具备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而且不少人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取得了成绩。 ( 班上有8人在学生会) , 可谓鱼与熊掌两者兼得。其中评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就有3人 ( 全班总共23人) 。在期末考试中, 全班平均成绩在良好范围内。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成绩有进步。在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配音大赛中, 我班蒋清玲同学饰演主角樱桃小丸子, 并和其他班三名同学一起获得了一等奖。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太过陈旧, 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活动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 习惯于把要传授的知识结论直接教给学生, 不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 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结果是把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其中, 有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儿”, 难以在社会上谋得生存的天地。而针对日语系大一新生的引导式和针对日语系大二学生的启发式,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授之以渔”, 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万雪梅.浅谈基础日语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 2011, (21) .
[2]李虹.TP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 2010, (12) .
[3]李小俞.动感教学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9) .
[4]张西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实践研究, 2013, (12) .
[5]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
[6]唐莉雅.基础日语教学中新元素的导入[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03) .
论高职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高职日语课堂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网络学习
1 引言
综合日语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日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旨在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的日语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要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以及“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本质特征。高职高专院校的日语教育, 主要是坚持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教育方针,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许多的日语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传统教学模式, 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最终达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目标要求, 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2 高职院校日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日企的不断增加, 对应用型日语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建设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但是很多院校在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 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本科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其日语的专业课程也没有很好地被定位在高职高专的层次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模式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单词、语法和课文讲解以及课后练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生属于被动接受。但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而变化。就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状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自身素质以及学习习惯较差, 在学习的过程中好高骛远, 不能脚踏实地。面对具有这样特征的高职学生, 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根据目前的学生特点, 如何来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除了选用的教材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势外, 目前的高职日语课堂教学中, 还存在以下问题。
2. 1 课堂气氛不活跃, 师生互动较少
传统的日语教学要求教师课堂中尽可能地详细讲解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 由于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 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长期缺少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导致教学气氛沉闷, 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热情, 课堂上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 导致学生上课不愿意与教师互动, 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放在课堂上,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2. 2 忽略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所有的语言都是建立在其深厚的背景文化基础上的, 并具备独有的文化特征和丰富多彩的风土民俗内涵。基于这种认识,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 还要加入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成分。然而长期以来, 教师在授课中, 不仅要传授日语语言知识, 更要从文化视角来把握日语独有的表达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和套用句型来学习日语, 不仅忽略了中日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而且给学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种障碍。有时甚至导致在与有异域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会不自觉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来衡量外族文化, 从而引起误会。
3 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对提高日语教学效果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使学生在认识世界、渴望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激发起内心的认知兴趣。大多数人对事物的热爱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能够在对日语感兴趣的前提下来学习日语, 并能从中得到学习的满足感的话, 往往学习的热情会越发高涨。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运用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这一特点, 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积极创设学习情境, 组织学习讨论,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所要学习的问题。尽管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 但是却能让学生掌握真正需要的知识, 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点。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对高职日语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在具体的日语教学中, 可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创设一些实际生活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让他们有强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 1 寓教于乐法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加入一定的游戏因素, 这是学生相当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当然, 游戏应该为某个教学任务而设定。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 创造有趣又有意义的教学游戏,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在数字教学时, 请同学说出自己每天的生活作息时间安排, 或者让同学报出自己的QQ号码, 其他同学复述。这样的小游戏比较贴近生活, 同时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以猜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不需要太多的课前准备, 主要依靠平常单词的积累,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背单词的热情。
3. 2 从日常生活事例出发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 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五十音图之外, 还掌握了日语中四大词性的最基本句型和使用特点。为了巩固学生之前的学习内容,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大致程度, 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单词和句型描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发言前, 教师会让学生提前几天去搜集资料, 比如, 在讲授日本人就餐场景时, 可以请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中日留学生等不同角色模拟就餐, 在这一过程中, 就会出现中国人给日本人夹菜的习惯、“干杯”的尴尬状态以及付款时的AA制等问题。在此过程中, 任课教师具有主导地位, 给学生做出正确点评, 不仅要指出其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表达, 还要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进行讲解,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语言的差异特征。通过这个教学活动, 不仅促进了师生交流, 还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日本传统文化习惯, 更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3. 3 模拟各种情景会话
语言训练采用情景教学法, 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或设定动作和场景, 逐步培养直接用日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减少死记硬背的痛苦。根据课文内容, 适当安排交际场景以及游戏等,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逐步培养学生集体学习的好习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不同,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效也存在差异。在日语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精心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目的是期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方式, 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 从而调动了学生尤其能够带动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小组学习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 能够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实践表明, 在日语课堂上, 无论是表达能力, 还是讨论能力、学习能力等, 学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另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拘泥于课堂知识, 更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日语, 扩大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学习乐趣。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进入日本网站去感受地道的日语语言和日本民俗风情, 这犹如身处日本。这种网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习者和日语语言之间的距离, 网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针对传统日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互动性不强, 忽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缺乏等问题, 展示了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实践表明,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日语语言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融入课堂。同时, 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云琴, 查志英.对高职高专基础日语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 2007, (3) :97-99.
[2]于春英.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 (3) :38-39.
[3]邢晶.浅析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26) .
[4]王琳.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 (3) :67-71.
[5]朱丹.浅谈如何在高职日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8) .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篇9
关键词:基础日语,文学渗透,交际能力
近年来,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等交流的不断深化, 我国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各大院校陆续开设了日语系或日语专业。然而,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这一情况也对日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初学者的兴趣, 很好地引导他们入门, 并打好基础使其迅速成材, 是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课题。因此, 基础教学的好坏, 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入门, 也影响着学生的将来。基础打好了, 就会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专业日语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随着单词、语法量及难度的加大, 学生就会越学越混乱, 越学越困难。
一、基础日语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目的失重
虽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日语专业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 目前, 我国基础日语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地围绕这一统一目标开展进行, 而是出现了重其一而略其他的发展现象。或只片面强调听说训练, 忽略语法与日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或只注重语法的讲解, 忽视听力、口语的训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未平衡进行。据日本琦玉大学山口仲美教授对我国北京市日语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日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口语较好, 而听力及语法较差, 书面表达只是片面的单词罗列, 缺乏一定的逻辑性。
(二) 忽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在传统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于主角地位。从单词、语法到文章解析, 教师的教授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学模式大都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即按解说单词、讲解语法句型、翻译课文、做练习的先后顺序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少会通过与学生讨论, 使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环节, 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活动多为课堂教学。这种单向的教学活动, 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使得学生几乎没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这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而且其结果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疏于动口和动脑, 甚至不懂装懂, 严重影响到其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忽视语言与文学文化的结合
语言的学习不只是透过文学, 还有社会性的语言, 知识性的语言需要学习。但是, 不容否认文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生动的语言内涵和氛围, 以及高质量的语言模板, 同时也提供
了学习者关连自己经验和观点的想象空间。但在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中, 主要还停留在对语言自身意义的讲解上, 并未注重对该语言国的文学文化背景知识的穿插、介绍。这自然会产生学生虽然对每个词的语义掌握的很清楚, 但最终却运用不当的奇怪现象。
(四) 忽视对课堂外教学的引导
基础日语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后, 很少会关心学生课外活动中对专业的学习。虽然也举办一些诸如演讲、书法、作文、翻译等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比赛, 也大都和基础日语课堂教学脱节较大, 很少会直接促进教学。而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课外指导, 多埋头于对课本死记硬背等狭隘的学习模式中, 难以实现日语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基础日语教学中文学导入的必要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它形象地再现了经济、政治、文化、风尚等各种状况, 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的精神特征, 内心世界和现实关系。从文学作品中, 人们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的知识。大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日本文学作品, 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日本文化和价值体系, 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拓宽自己的思维与眼界, 也有助于形成科学、全面、积极、开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实, 在日语学习中学习文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 学习日本文学可以增强我们对其文化的感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离不开语言, 而语言也不可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 而文学学习是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而直接的途径。
其次, 通过学习日本文学, 可以增强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语言学习需要有大量的输入才可能有正确的输出。文学作品中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通过阅读, 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 学习具体语境下真实的语言, 增强语感, 提高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再次,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品位不同作家的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 学生可以从表层学习深入到深层次的语言学习, 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可以感受到如同我们读唐诗宋词、朱自清的散文时那种语言的美感和意境。做到与作者共鸣, 陶冶情操, 真正体会到艺术无国界、文学无国界。
从事大学日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日语文学的魅力, 在自己的教学中做正确、合理的引导, 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学作品。积极探索文学学习的方式方法, 以拓宽大学生的思维与眼界, 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日语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使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日本文学引入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方法
在高校日语教学中, 开设日本文学的课时很少。因此, 使学生熟练运用日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日本文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广博的知识, 熟悉中日两国文化, 要随时注意流行的日语学刊、流行语、外来语等, 不断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变迁,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 教师应结合词汇教学导入日本文学知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是具有语言真实性的阅读材料, 肯定地说, 文学作品有其丰富的语境。教师在讲解词汇时, 为了增加学生对这些词汇的感性认识, 可以利用含有这些词汇的文学作品语句来解释。另外还可以用图片, 实物来说明, 并且稍带讲解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样也可以使得枯燥的词汇被生动的记忆下来, 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语境中, 单个词变得更容易记忆。
(二) 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导入日本文学知识。
从各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 拓宽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文学作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知识, 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够使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也对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活跃课堂气氛, 做到老师、学生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 增加课外教学的引导。
在课外多布置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小说和戏剧时, 学生可以根据语言学线索做出推理和判断, 又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词、句的意思, 这两种阅读技巧在阅读其他文章时也是很有用处的。阅读能力是靠广泛的阅读来提高的。广泛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而阅读文学作品能扩展、丰富学生们的写作技巧, 文学作品提供了最优秀的语言写作范本。阅读一篇语境丰富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熟知许多语言的写作特点—词的妙用、句子的构成及结构的多样化, 连接意思的不同方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还会接触掌握不同的文体风格体裁及修辞手法。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使他们的写作更多样化, 更丰富。除阅读、写作之外, 阅读文学作品还能使学生的其他语言技能得到帮助和提高。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 语言作为文学的一部分, 是文学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 窥见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在高校日语教学中, 应加强对日语语言与文学的探讨, 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帮助学生在有意识的学习的语言同时, 学习必要的日本文学, 从而清除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真正做到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泛纹.外国文学教学漫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0年04期。
[2]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3]李健.外语教学法的最新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4]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3) .
[5]杨凡.对外语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2003, (2) .
[6]周雷.基础日语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 :152-154.
[7]李宁.日语教学与其文化背景.[J]交通高校研究.2002.1.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
[9]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东京:大修馆书店.1998.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10
1 基础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中, 往往只注重模仿和死记硬背单词、语法, 因而在真正应用时, 生硬、不得体的现象经常发生, 中国式思维的日语时有发生, 其实,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 这种文化习俗影响着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反之语言又要反映这一社会文化, 反映这个民族的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 单纯的语言学习, 不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民族语言的文化, 要想正确运用时不可能的。要从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角度入手, 加大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比如说, 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会说天气, 如:“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今日は熱いですね。”“よく降りますね。”而中国人则通常会说:“吃了吗?”之类的话, 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化背景, 和日本人也说:“ご飯を食べましたか。”恐怕就要闹出笑话来, 所以学习日语, 了解学习其语言后面国家的文化、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2 日本文化的形成
纵观历史,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了解到日本在历史长河中, 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外界因素, 如深受我们大陆文化的影响, 但是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 日本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热爱大自然、亲和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自然品格、思想意识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这种意识形态, 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会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3 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日本社会文化导入
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观念, 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改变他的思维观念。我们在讲授基础日语刚刚入门阶段, 会学到判断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 崇尚“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 尽量避免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再比如说同是谦逊的表达, 虽然两国人都认为谦逊是美德, 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时, 会实事求是的说“还可以吧!”、“是吗, 谢谢你的夸奖啊!”而日本人则会说“不不不, 我做的并不好, 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人判断事物表示态度时, 很少明确说“是”或“不是”, 而是喜欢用“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日语, 他们之所以极力回避正面回答, 是想给对方留回旋的余地。再比如说在人称这个方面, 在日本家庭内部, 家人间的互相称呼一般以家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的叫法为标准, 他如何称呼家庭成员的某一个人, 别人也跟着怎么称呼这个人。所以很多人在看日本电视剧的时候就会不理解为何奶奶对着爷爷也叫“爷爷”, 父亲对着孩子的母亲也叫“妈妈”等这样很“滑稽”的场景。通过老师的引导, 我们首先是要让学生逐渐产生这样的文化区别的一种意识, 从细微的差别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主动地掌握正确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因此, 教师应在这样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化常识, 培养出学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我们的基础日语教材中, 有关日本文化的内容、知识介绍的非常有限, 但在不少单元课程内容中却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对这些场景进行研究,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 合理又巧妙地来添加背景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 增加自身日本文化知识的储备, 遇到某一个内容或某一个单词, 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场景或单词进行讲授, 使学生更准确更清楚的掌握新内容或新单词。例如:以“青”这个单词为例, 单词本身意思是绿色,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可以附带着讲授给学生, 在日语中“青”这个词的转义中经常表示不成熟的意思, 像形容人时常说“青っぽい” (乳臭味干) 、“青二才” (愣头小子) 等等。另外, 教师在讲课文是, 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 像“新幹線”、“歌舞伎”等这种文化社会内容量很大的词, 书中的解释往往十分简单, 不够详尽, 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化背景, 这种结合教材的文化导入教学, 对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 熟练掌握、运用知识起到很大作用, 效果也比较明显。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知识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多营造一些语言环境来加深学生对日语文化的理解体会。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 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 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 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为本”向“语言运用为本”转变,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 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对日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并能将教学内容的中日文化特征从语音上、行为上、礼节习惯上加以对比, 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及其根源。此外,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 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
在教学中, 还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目前, 大学基础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 即以文化传授法为主。其实,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 这种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因为传授法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认识层面, 难以让学生切身体验, 所以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文化定型”, 从而使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另外,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 语言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授, 实际上已经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同时, 传授法教学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等手段,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各种方式来展现, 通过日文原版影视作品等传媒, 就可以更加真切的观察到体验到中日文化差异, 再有要注重外教的作用, 外教的日语是很地道的日语, 学生如果能经常和外教交流, 不仅可以观察学习, 更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刻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在课下可以开展各种活动, 如举行日语歌唱比赛、日语角等, 尽可能制作广泛的日语使用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的内容经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在比如采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网上阅读等形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通过网上阅读等形式, 留心积累日本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有关文化知识的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尤其是阅读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 也是一种学习日本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另外, 通过网上阅读的形式可以获取日本的最新信息, 也是了解日本当前社会动态、社会问题、及社会关系的最直接、快捷的途径。
总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影响着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是单行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启发, 无法分离。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日语教学中, 应加强对日语语言与文化的探讨, 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帮助学生在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同时, 学习必要的日本文化, 从而清除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事实证实, 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 日语的使用就越准确, 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与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顺利。
参考文献
[1]石磊.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教纵横, 2009.
[2]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武警学院学报, 2010, 1.
[3]赵春晖.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人文论坛, 2009.
[4]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5]刘宗和.日语与日本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基础日语 篇11
关键词: 《基础日语》 教学改革 跨文化教育
《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院日语专业使用的授课方法以注入式教学中心,授课内容以单词语法教学为主,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出现异文化理解不够,交际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所谓的外语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以下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要培养较高水平的日语应用能力,首先要尊重语言輸入、语言吸收和语言输出等语言习惯。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环境和方法的限制,再加上部分学生都不愿动脑,不愿开口说或者是羞于说外语,即使在语言输入和吸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语言输出的效果也一直不甚理想。在两年的基础日语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90后”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表演,对于各种活动积极性较高。结合这一特点,笔者将“角色扮演”、“绘图教学”、“游戏教学”三种学生在其他活动中比较热衷的形式代入日语课堂,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1角色扮演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比较活跃,表演天赋也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文学作品赏析、日常会话学习这类课文中,采取角色扮演这一方法比起单纯的朗读和背诵达到的效果要更好。
文学作品往往语言比较富有美感,缺点是大多句子较长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记忆。以《基础日语3》第2课中的《起风了》为例。《起风了》是日本著名作家崛辰雄的名作。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相恋后,女主角节子却身患重病,未婚夫对其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左右直到节子去世的故事。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以大量景色描写和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组成,部分地方保留了日语古典语法。如果只是单纯朗读,则学生的收获不大,如果全文背诵,对学生来讲难度就很大。这里如果采取角色扮演法就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男女主人公各一名,旁白一名(主要负责景色的介绍等),台词由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
1.2绘图教学
日语系的很多学生喜欢动漫,所以不论画画技术如何,大家对于画图都不排斥。针对这一特点,在一些有大段大段描写的课文里面,采取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画出图画的形式,比将其翻译成中文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
以第1课第二部分为例。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了一个年轻的街头艺人的外貌。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细长的眼睛,高鼻梁,薄薄的嘴唇,笑的时候会露出虎牙。穿着灰色的高领,外搭白色T恤,一条普通牛仔裤。黑色头发长及肩头,用绑带绑着额头”,这样虽然很直接,但是不够直观。可是如果画出来,这个街头艺人的样子就会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画图,重新用日语对他的外貌进行一番描述,通过与课文对比,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方便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1.3游戏教学
有一些课文篇幅很长,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一类的课文内容大多以了解为主。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游戏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文章的难度,又可以使学生不那么抗拒它的专业性。
以第5课《风景和信仰》中的龙安寺为例。龙安寺是日本室町时代留下来的禅宗寺院,以院内的枯山水闻名。由于课文内容涉及日本历史、禅宗文化等其他知识,仅仅单词的朗读,对学生来说难度就很大,何况还涉及很多文化背景,学生很容易望而却步,不愿意看课文。在完成了单词与语法的学习之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放松,在学习的同时享受日本文化。比如让学生接力描述龙安寺的相关信息,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回想课堂上所学内容,既是回顾又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全班同学的合力总结,实现了课文所定的以了解为主的目标。
2.跨文化交际中的日本文化教学
外语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说法方式或者语言习惯的不同。因此,所谓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基础日语》课堂上的文化教学,不同于《日本概况》或者《中日文化鉴赏》这种以文化欣赏为主的课,是指在语言教学中包含相关文化讲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背景。
以日语中的人称代词为例。日语中把对家人的称呼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内,一类是对外。比如“母亲”,对外称为“はは”,对内则称为“お母さん”。如果单纯地进行这样的介绍,学生就不会了解区别使用的重要性,觉得反正意思都一样,口语中经常会出现混用的状况。其实这种语言习惯不是偶然的,体现的是日本文化中的“集团主义”。它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重视自己所在的集体。同时,对于所属集体之外,也划分得很清楚。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才会有所谓的对内与对外两种称呼。在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对于人称代词的印象会更深刻,使用的时候也会注意区别对待。
再比如日语中表示“大概”、“可能”、“左右”这一意思的表达方法特别多,感觉日本人说自己意见的时候都不是那么直接,而是有所保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困惑,比如为什么这种类似的表达方式这么多,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究竟什么时候使用才是最正确的。还有日语中的最基础自我介绍,A:あなたはマイク·ミラーですか。B:はい、わたしはマイクミラーです。这两个句子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你是马克米勒吗”、“是的,我是”。在实际使用中,作为人称代词的あなた(你)和わたし(我)经常会被说话人省略。如果只是这样告诉学生,那么学生的确会记住这个理论,但是口语表达的时候仍然会习惯性地将人称代词放上去。以上两种语言现象,学生之所以无法正确表达,是因为只关注了语法的形式,没有了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差异,使用时仍然会按照中文的逻辑。
其实这两种看似难理解的现象,体现的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文化——“以和为贵”。日本地少人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在句尾加上一些“可能”“大概”这种表达方法的话,比起直接的断定显得语气委婉,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弱化人称代词,减弱了人与人之间立场的对立,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思想。了解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日语概念体系,提高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的意思。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在使用上会更准确,更灵活。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日语》的教学现状,得出应该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对《基础日语》进行教学改革,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角色扮演”、“绘图教学”、“游戏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础日语 篇12
1. 任务活动的类型
2. 任务活动的流程
《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中任务活动的流程包含以下步骤:引起学生的注意、告知学习目标、设想前提条件、提示新的学习项目、给出学习准则、创造练习机会、给予反馈、提高学习能力的保持和转移。
3. 任务活动的特征
《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的任务活动的特征表现为以下6点:
(1) 首先, 从范围焦点来看, 任务活动并非仅重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而更注重意义传达。如在采访中:
A:最初は日本語を勉強についてどう思いましたか。
B:はい、さっぱり分からなくて実に面白いと思いました。
“最初日本語を勉強について”是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但是仍能够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 达到交际的目的。
(2) 从观点来看, 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任务实施过程中, 100分钟的堂课, 教师主要担任引导、提示, 最终评价的角色。任务的主体部分由学生自主讨论, 发表和评价。
(3) 从真实性来看, 学生假想实际交流的场景, 使用日语积极参加任务活动。各课的任务都是现实的再现。
(4) 从技能来看, 学生通过任务活动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5) 从认知过程来看, 要完成任务活动, 不仅需要语言知识, 而且需要必要的认知过程。任务活动的认知过程都与长期记忆相关。
(6) 关于结果。一般情况下, 任务活动是以目的达成与否来评判, 注重结果。但是《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中的任务活动却更加注重过程。这也是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重要区别之一。
4. 调查结果
为了把握《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中的任务活动在课堂中完成的情况, 笔者对使用该教材的西安交通大学日语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30个问题, 调查了影响任务活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具体如下表。
[注]平均综合分数= (Σ频数×权值) /人次
[注]平均综合分数= (Σ频数×权值) /人次
采用导入任务教学模式的新教材,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将发生改变。教师备课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和组织任务活动上。教师能否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理解新教材编者的意图, 并能在课堂上加以运用, 是能否实现教学由传统满堂灌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模式改变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磯村一弘·三矢真由美.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みんなのCan-doサイト」を用いたレベルチェックテストの作成[J].日本:国際交流基金ケルン日本文化会館, 2011.
【基础日语】推荐阅读:
日语基础学习08-27
基础日语课程10-18
基础日语课堂10-27
日语学习基础09-25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11-01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11-04
基础日语第2课10-18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尝试09-03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11-20
学习《基础日语会话速成》心得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