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课程

2024-10-18

基础日语课程(精选12篇)

基础日语课程 篇1

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为准则。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 往往缺乏使用符合场景的恰当语句的能力, 总是会不自觉地用中国的文化标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选择说话方式。这与日语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究其原因, 日语实际教学中没能足够重视日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的交际功能, 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脱节。那么如何增加符合实际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 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 是日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内容结合, 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因此, 深入了解基础日语这一课程的知识结构, 内容特点, 知识点侧重方向, 以及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等是使实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的重要保障。

基础日语是初级阶段日语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基础日语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 , 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 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日语阶段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是语言认知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掌握, 包括语音和知识两大部分。

大量的理论知识在习得过程中, 文化背景的介绍隐含其中。在口语会话的练习中, 要遵从日本人以心传心、暧昧等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只有了解了日本的文化, 以一个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运用日语, 才能使彼此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的顺畅。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

在掌握基础日语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 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之更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 教师是一方面, 作为主体的学生更重要。实践的主体是学生, 是要由学生来完成实际任务。但是作为教师是不是就可以彻底地放手了呢, 答案恰恰相反。如果教师放手, 只管布置任务, 那么学生的完成效果就无法保证。因此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 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师应对学生的解答做出正确的点评, 也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 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应更多的采取鼓励的态度, 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 即使答错了也尽量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重点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鼓励他们主动呢?90后的大学生都很有个性, 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有的学生学习不好, 但是唱歌好, 教师要擅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以此为切入点, 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对他的尊重, 慢慢克服被动的心里,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学习中找到兴趣,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情况,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努力程度、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进行自我调控, 完成学习任务。及时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学习, 调整学习策略, 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按照以上的教学方法, 才能够避免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消极心理, 如不愿意配合老师或同学, 或者采取应付的态度, 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 不去用脑思考等, 这样才会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具体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基础日语课程内容, 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语法知识和交际功能、任务之间多种结构组织, 帮助学生搭建起语言知识和文化素材之间的多维平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此原则基础上, 从课堂导入, 到具体词汇、句型讲解、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入手, 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将语言知识的记忆转换到实践过程中, 从而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与交际活动的手段, 促使学生将已学到的语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

(一) 词汇

词汇是日语学习的基础,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解单词的时候, 不能停留在只举一些例子, 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 加深学生的记忆,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学习名词的时候, 可以采取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记忆。在讲解的同时, 也可以穿插一些惯用语, 谜语等, 让学生感到词汇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而是与实践, 与交流息息相关的。其次, 为了扩充学生的单词量, 在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与本课单词相关的惯用句等, 在上课时就可以互相讨论和教授。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得更多更牢固, 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句型

句型是基础日语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句型的讲授中增加适当的实践环节, 可以使学生掌握的快, 学的扎实, 并且能加大对多文化知识的承受能力。主要采用模拟日常生活、工作场景做会话、演讲等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场景的选定一定要尽量贴近实际, 贴近日新月异的知识发展的前沿。这就要求教师课下备课充分, 要不断学习, 不断给自己充电, 才能设计出真正能帮助学生的任务,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 做到学以致用。

(三) 导入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运用实践教学再恰当不过, 因为导入本身就是要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根据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 可以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 例如与课文内容、背景等相关的歌曲、诗词、谜语、笑话、故事等等, 通过这些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本内容, 并且为学生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练习

练习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巩固, 通过练习实践, 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感到, 仅仅运用教材中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该多开动脑筋,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与实际运用相关的练习。如初级阶段学习假名的时候, 可以设计让大家课后用罗马字发短信、写邮件, 从而巩固假名的发音与罗马字。再如学习关于歌舞伎文章后, 可以设计学生利用同样的句型, 查阅资料, 写关于中国文化的小短文。

实践教学环节要能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兴趣, 这是实施的前提。并且, 这一环节并不是僵硬的, 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适应日语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

摘要:相对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本文旨在研究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如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 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将来更加适应社会和满足工作实际的需要。

关键词:实践,理论,方法,能力

基础日语课程 篇2

日语笔译

日语翻译基础 问题一

1テレビを見る 2働きながら学ぶ 3万里の長城 4(知らない)5月見をする 6大統領

7アジア競技大会 8医療保険 9核実験 10夜間大学 11にわか雨

12ラッシュアワー

13国際オリンピック委員会 14ノーベル賞

15急場の役にたたない

问题二 1电视剧 2手机 3居中调解 4手续费

5养老金,抚恤金 6世博会 7高考 8棒球选手 9照顾照料 10会议 11全球化 12喜马拉雅山 13组团观光

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问题三,四省略

基础日语课程 篇3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基础日语;课程设计;实证研究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深化,日语作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已备受重视。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在师资配置和教学硬件设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日语专业的教学理论仍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教学生态模式是一种将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动态性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与研究模式,它從多视角考查了语言学习中的生态因子(学生、教师、语言)与语言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共生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而对语言教学与研究实现了更全面、生态的检释,更加科学地指导外语教学与研究。本文将基于教学生态理论,建构日语语言教学的生态化模式,并通过设计基础日语课程,将其应用于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也期望能为同类课堂教学理论和应用提供科学资料和借鉴。

1 日语生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1.1理论内涵

将生态学中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平衡性原理和机制运用到教育系统内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分析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并运用生态思维方式调查语言学习与认知过程的各种因素,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2操作程式

1.2.1目标

生态化日语教学目标由语言知识、学生发展和整体教育三个分目标组成。其中语言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语言交往和运用中形成新的理念和价值观;学生发展目标指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文化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整体教育目标是通过将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所有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1.2.2内容

生态化日语教学内容区别于教材内容,包括语言知识的选定、文化意识的灌输以及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内容。其中语言知识的选定上充分考虑语言的交际性、时代性、趣味性与思想性,有机整合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文化意识的灌输上,正确把握和处理日本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结合问题,培养出精通外国文化,热爱本土文化的接班人;发展学生主体性就是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1.2.3方法

在日语生态教学模式中,其教学方法的选取以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体现了灵活性与切实性相结合的特点,具体包括:语法翻译法、演示法、沉浸法、情境法、生态语言教学法等。日语教学生态模式提倡选用多种相关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2.4评价

生态化日语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 日语生态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2.1 日语生态教学系统中的生态因子

基于生态课堂“四因素”学说,从教师、学生、语言和环境四方面构建日语教学生态模式。

2.1.1教师

在生态化语言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应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教学环境,能够综合选择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情境法、认知法、探究法、辩论法、复述背诵法等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1.2学生

作为日语教学生态模式的主体,培养学生要有学习主体的归属感,合理开发和利用自身学习环境及其学习生活环境对日语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生态语言教学理论提出语言学习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学生成长经历及其母语学习经验的再现和改造过程。在生态化日语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及其差异为本,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2.1.3环境

日语教学生态模式是把日语教学与社会文化与语言环境联系起来,构建全面、整体、动态、和谐的语言教学生态模式,包括语言学习的课堂生态环境、学校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三个层次。

2.2 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日语教学生态模式的学习者居于整个模式的中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学习者与教师、语言乃至环境均发生互动反推作用,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语言学习对教师具有反推作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学习者会主动建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真实自然语言学习环境。

2.3实施方案

《基础日语》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开设的必修课,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日语》为两学年,共四学期(即1、2年级)。由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入校时是“零”起点,因此本阶段的教学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正确标准的日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掌握日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注意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巩固学生专业理论技巧,为《高级日语》(即3、4年级)打好基础。实施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

3 日语生态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3.1实施背景

实验被施对象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校学生,选择日语专业和非日语专业各两个班,共计4个班级。其中:日语专业实验班32人,对照班35人;非日语专业实验班29人,对照班33人。

3.2实施方法

本研究采用平衡组分层实验设计,采用二元函数表达,其中自变量是日语生态式教学,由外因(教师与环境构成的外界因素)、内因(学习者兴趣与态度和方法技能)两个综合指标构成,外因指标的量化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实证研究所需资料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归一化处理后确定;因变量是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Matlab 7.0平台上开发求解程序。具体作法是:将学生按其日语学业成绩的前测分成上、中、下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处理,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去发现日语生态教学对不同水平的日语学者的学习实际效果是否显著。

3.3结果讨论

3.3.1教学模式因素影响分析

在上图1中,X轴代表由教师与环境构成的外界因素;Y轴代表由学习者兴趣与态度、方法技能等构成的内因;Z轴代表学习者语言学习效果的成绩。由图1可知,成绩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这说明教学是个多元转化过程,取决于生态教学模式下的各因素相互协调作用。沿X轴方向,随着数值增加Z轴的成绩增长,呈现正相关性,说明在此过程中语言学习效果和成绩随着学习者兴趣增加、态度更加认真、方法和技能提高而获得提升。沿Y轴方向,Z轴的数值也逐渐上升,说明改善外因条件,同样有助于学习者成绩的提高。因此,把握和协调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采用生态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3.3.2实施效果讨论

图2和图3分别是日语专业学生和非日语专业学生采用生态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对。在图2中,对于日语专业学生,采用生态教学模式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级相比成绩普遍提高,其中测前水平靠上的学生相比,试验班平均成绩为94.5,而对照班为89.5;对于试验班和对照班里中等及下等水平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4和82,76和71.5,采用生态教学模式后上、中、下三类学生成绩分别提高了:5.5%、2.4%和6.3%。

在图3总对于非日语专业学生,采用生态教学模式后,试验班和对照班里上、中、下三个水平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1.5和86、85和81、79和76.5,成绩分别提高了:6.4%、4.9%和3.27%。上述结果说明生态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成绩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

4 结束语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生态模式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在日语教学中,建构生态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把学生、教师、语言及生态环境进行和谐融合与统一,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一生态要素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合适位置,才可能真正使我们的日语语言教学得到健康、和谐、可持续性地发展。实践中运用生态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改进和完善大学日语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基础日语课程 篇4

一、课程设置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体课程的开设应以日语专业技能、日本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输入和深化为中心,设置了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本概况的基础课程,聘请日籍教师教授日本地道会话,为学生开设针对性的语音辅导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从根本上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模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体现外语人才突出的个性。

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基础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量最大、学分最多,是学生学习日语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一门使学生全面掌握日语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课程。可以说基础日语是日语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最要的课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更加特殊。

如何将课堂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进行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改革途径是势在必行的。

三、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模式的主要内容

为落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本课题具有创新性,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职业针对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基础日语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采用听说领先的方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包括单词、句型、语法、朗读、操练、讨论、测试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扎实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兼顾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丰富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和已经掌握的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并逐渐使之熟巧。

四、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模式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据,探索适合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日语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2.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探索教师和学生在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新角色和作用。

3.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相关知识。结合日语专业其他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能力考核,使学生的知识有机结合和整体化。

4.为帮助学生能够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进行多方面的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例如, 利用角色扮演、场景对话、学科竞赛、教学见习、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认知的灵敏性和创新性。

5 . 在讲解日语语法知识的同时注重相关背景文化的渗透,尽力做到课本知识和实时信息的相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起来。

五、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或者重技能轻知识的弊端,将课堂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定位。

2.如何转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与学生的 “主导”与“主体”角色关系,实现教学相辅。

3.如何使日语专业走出等同于语言技能训练的误区,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文化背景,回归人文学科本为致力于培养人文通识性通用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基础日语课程改革的特色

1.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2.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基础日语课程的始终;从理论到具体的教学模式,为日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3.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落在实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4.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摘要:高校转型时期,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改变,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日语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就尤为重要,通过对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从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特色等方面,探索解决传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基础日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日语基础入门学习 篇5

记熟,按照行和段都要能背下来.发准,多听几遍把发音练到标准.不然以后要改起来可就麻烦大了!

五十音图记忆法:

http://wenwen.soso.com/z/q297753700.htm

2.记住了五十音图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做一件事“背”!单词,课文.看到什么都把它背下来,不懂的就查词典,实在不行就找人问.日语单词记忆法:

http://wenwen.soso.com/z/q297753700.htm

刚开始先不要管语法.那样会打击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学看越糊涂.等你背的课文多了你会发现:原来语法不用使劲看就能明白了!

3.那就是“说”了.有机会找日本人练最好,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加如一些学习日语的QQ群,新浪UC上好象也有教人说日语的,可以上去抢个麦练练手,没人会笑话你的.Skype知道吗?申请一个号,加几个日本人聊聊,态度谦虚点人家会教你的.4.看日剧的时候就别光注意剧情了,仔细听听人家的发音,领会一下意思.碰见不懂的就记下然后去查查,以后印象就深刻了.给你推荐个《新标准日本语》的视频课程吧,你回家在家里就可以学习的。首先要找好的自学教材,最好是正规日语教学用的教材,因为这样的教材往往比较系统.比如:

《新中日交流日本语》,分初级和中级.这套书真的很不错,语法很全面.再配上这套教材的辅助教程

感觉在以后的自学道路上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强烈推荐!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方法;开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83-01

一、大学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的授课现状

基础日语课在大学专业日语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其他的语言能力教学课都是围绕着基础日语教学展开的。我校的日语专业起步较晚,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在基础教学课堂上的问题体现的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初期的基础日语教学主要内容是五十音图入门和基础的语法单词,基本以背诵的内容为主,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容易对简单机械的记忆内容产生腻烦的心理,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越来越跟不上进度,在基础阶段就失去学习兴趣。

2.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授课多以向学生单方面灌输为主,虽然也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面显示出了无力的一面。特别是基础日语课的基础知识很多,光是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要花掉大部分课堂时间,至于学生的运用能力培养往往被弱化。

3.基础日语教学与社会岗位需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近些年日语人才市场有萎缩的迹象,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日语水平能否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几年虽然有不少同学想继续使用和学习日语,但是面对就业压力只能暂时放弃。如何在基础日语课上加入更多学生未来就业更有用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

4.学生相关的人文知识贫乏。不少教授过基础外语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知识面窄,外国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缺乏在理解起各种外文文章时会产生困难。基础日语的教学也同样如此,学生急需学习有关日本的国情和人文地理等知识。

由上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讲授的课程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老师在灌输的同时,学与不学只能通过学生个人的自觉。如果我们能够改革这种老师本位的教学,引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也许可以找到新的突破点,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

二、关于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起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催化剂”与“助产士”。开放式教学中将学生确立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常常采取一种称为“六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动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心智和情意的功能。

三、开放式教学在基础日语课上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法在近些年被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使用。那么在日语教学中,特别是在比较枯燥的基础日语教学中如何逐步引入开放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基础日语课的传统教授法中,教师讲授的部分比较多,学生思考和互动的部分偏少,我们可以考虑将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组织学生对新学的单词和语法进行自我理解和学习,老师以教授学生学习单词和语法的方法为主。语法方面要从更高的角度去讲授,大部分大学生都具备学习英语的基础对于语法的理解要比初中时最初接触语法要理解的快的多,所以可以直接从语法的角度介绍日语的句型,让学生从开始就有带入思考的习惯,自己找出不同语种语法中的相同和不同。

2.基础日语课所用的课本都附有的会话練习,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会话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他们主动使用语言的信心。生活会话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很多日本人生活中的独特的说话和生活习惯。除了要学生准确的使用这些语言以外,应该组织学生形成讨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说明这些日本人的生活和语言习惯所透露的日本人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学习的动力。

3.基础日语课应该引入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学生在和日本人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对日本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才能避免因为常识不通而引起的语言上的障碍。这些在以教授语法单词为主的课堂中很难向学生灌输,如果我们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给每节课设置社会文化知识主题,让学生们以发表的形式,自己去寻找和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供大家共同了解和学习。另外,为了学生未来从事相关日本的工作考虑,适当的设置日本企业文化的专题也很重要。了解日本特殊的企业礼节和工作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向这方面靠拢,即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为以后找工作做好了心里和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除了要注意课堂的教学改革以外,帮助学生在课外开展学习活动,让大家在业余活动中也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也是课堂的一种延伸。

综上,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上的改革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发掘的。现代的课堂不仅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周边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教师和教学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开放教学法的理论,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好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溪.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

[2]王丽艳.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报.2004。

[3]曾令明.论将日本企业文化引入商务日语课堂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基础日语课程 篇7

关键词:精讲,互动,练习

基础日语课程是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主要教授系统的语言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 和基本的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最终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为了达到课程目标,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对于基础日语课的教学, 传统教学法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 交际法则以语言的功能意念为纲, 以培养得体、有效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前者有助于学习日语基础知识, 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语言技能的形成,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考试卷面成绩高, 但却不会开口表达, 也就是出现“哑巴”日语的原因。因此, 近些年培养学生日语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广受推崇。事实上, 学习基础日语课程的学生都是零基础的, 如果不顾实际地一味追求交际法教学, 学生则很难准确理解并进行表达, 所谓的交际活动也很难顺利进行下去。两种教学法都各有利弊, 传统教学法重视理论基础, 忽视交际能力, 故不可取;但也要防止重视能力, 忽视基本功的倾向。基本功和能力的关系是:基本功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基本功的体现。其实两者之间有不少共同之处, 是完全可以结合的, 这就是我要谈到的“三点式”教学法。

“三点式”即“教师精讲一点, 师生互动一点, 学生动手练习一点”, 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启发学生思考, 做到学以致用。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教师的特长、爱好, 不拘一格地设计确定精讲、互动、动手的具体形式, 包括情景剧、演讲比赛、分组讨论等。

在基础日语课程中, “精讲”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重点, 难点把握的更加清晰, 同时通过简洁的、生动的、深入浅出的讲解, 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的集中。“互动”分为两点, 一种是“师生互动”, 另一种是“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界限, 从而改变课堂的紧张气氛, 使课堂变得活跃, 和谐。“生生互动”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 使学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动手练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意义, 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以此来确定今后学习的方向及重点。下面就授课环节进行具体的阐述:

句型、语法、惯用句等语法点的讲授以“重点集中, 难点分散”的方式, 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这样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快, 记的更牢固, 并且能加大对多个知识点的承受能力。具体做法是在课文讲解之前讲解重点语法, 在课文讲解的同时分散的讲解其它语法点。对于重点语法点实行先讲后练再讲, 其它语法点通过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边讲边练,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语法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通过造句, 通过造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单词的讲授以重点单词为主, 对于一词多义、近义词等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单词的学习, “三点式“教学法主要体现为学生动手。在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与本课单词相关的惯用句等, 例如第四课是“饮食”, 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各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物的说法并且牢固掌握, 在上课时就可以互相讨论和教授。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单词, 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部分是读解文。读解文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这一部分, 我通常采用提问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后, 回答我所设计的问题。达到了很好的师生互动的效果。

如何讲授高职基础日语 篇8

1 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如果能成功培养出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学起日语来就会事半功倍。

(1) 课堂教学注重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内容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用游戏的形式练习单词、句型, 练习新语言点;以角色对话的形式, 让学生练习会话和课文,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日语的意境, 增加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 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日语知识与技能, 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 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把学习日语单词, 语法, 课文, 对话, 听力, 日本文化介绍等大量知识通过视频, 照片, 图片, 动画, 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动画教学, 录音复读, 单元练习, 单元考试等, 使学生在愉快的方式中轻松的掌握日语这门语言。这样使日语变的不再枯燥, 学生对课堂反而有一种期待感。课堂上思维会紧紧跟随教师的课件,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每周和学生一起观看“合适”的日本动画片或日本电影。所谓“合适”是指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动画片或电影。例如, 初学者可以看看“ドラえもん”, 但是要看日汉双语字幕的, 边看边学习。通过观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并在观看之后和学生讨论所看内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另外, 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收集最新资料, 丰富学习内容, 掌握日语新动态。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寻找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外贸公司参观实习,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口笔译翻译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一个长期的、不容间断的工作, 一定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 对日语产生浓厚的兴才是我们日语教师最大的成功。

2 利用情景式教学,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所谓情景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景, 诱发学生质疑的猜想,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课的部分单词和重点句型创设生活场景, 让学生融入其中, 增强学习欲望, 加深印象, 尽量使学习日语变的活生生, 不再枯燥乏味。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来具体说明。

(1) 对于初学者可以创设简单的, 短小的情景。

例如, 标日第4课主要讲授存在句型「~に~があります·~に~がいます·~は~にあります·~は~にいます」。首先准备椅子, 桌子, 书等道具, 然后举起书, 「これはほんです」 (复习并教新单词) , 指着椅子, 「それはいすです」。接着把书放在椅子上, 让学生用日语说, 学生没学自然不会, 这时候再讲解存在句型「~に~があります」。然后把包, 眼镜, 足球等物品分别放在椅子或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记住。然后换另一种表达「~は~にあります」让学生练习。最后边说「王さん、前に来てください、椅子に座ってください」 (小王, 请到前面来, 坐到椅子上) 边通过手势暗示学生坐到椅子上, 让学生用日语表达, 讲解句型「~は~にあります~は~にいます」并通过多媒图片让学生练习用日语表达“学生在教室里。女学生在图书馆的前面, 男学生在图书馆的后面”等句型。

(2)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创设的情景可以更完整。

例如, 标日第17课讲授愿望句型时可以创设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请学生来当老师, 询问学生的新年愿望, 现在的愿望, 将来的愿望等。课堂上学生做了下面这样一组对话。

先生:李さんは今何がほしいですか。

李さん:新しいパソコンがほしいです。

先生:じゃ、王さん、今、何をしたいですか。

王さん:今、映画を見たいです。

先生:どんな映画を見たいですか。

王さん:人間の心の暖かいを伝える映画を見たいです。

学生做完情景对话, 教师要对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做点评, 加以鼓励。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学为所用。

(3) 随着学习的深入, 创设的情景可适当增加难度, 给些汉语提示, 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特定情景的日语会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每天又接受新的知识, 学生自己学生的能力不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 让学生根据情景来做对话, 学生做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没有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在创设情景的时候给些汉语提示适时让学生们“温故而知新”是必要的。

例如, 在讲授标日3课时, 我给出这样一个情景:“你感冒了去医院看医生。要求 (1) 说出自己的病症; (2) 给出医生的建议; (3) 询问医生注意事项等”。根据这个情景学生可以复习到「熱がある、咳がです、のどが痛い等表示感冒症状的词语, ~てはいけません、~てもいいですか等句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可在旁边做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使会话顺利进行。在做过几组学生练习之后, 教师做总结。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知识点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复习。

另外, 在情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少说或不说汉语, 通过手势, 眼神, 面部表情等无声音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果。

3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语竞赛活动

在课余时间, 通过演讲, 单词, 短剧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比赛, 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忙碌, 把学生调动起来, 而且都是和日语相关资料的收集, 比赛准备等。让日语渐渐渗入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沉浸在浓厚的日语语言学习环境当中。最后, 对日语教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日语教师的传授。因此, 日语教师的日本语言及文化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日语专业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 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另外,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批学生的人生。

摘要:教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 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和日语工作能力;教师要组织各种日语比赛,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日语语言环境当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修为和品德, 使更多孩子受益。

关键词:高职,日语,兴趣,创设情景,比赛

参考文献

基础日语课程 篇9

一、日语独特的语法构造

(一) 了解日语的语序特点

在日常的授课中, 不但要教授学生日语语言知识, 更要教给学生中日两国语言语法规律和特点。按语言结构特点分类, 日本语属于粘着语, 句子中各成分所起的语法作用是由该单词后粘着的助词决定的, 不像汉语那样有严格的次序要求。日语句子唯一被规定了次序的就是谓语一定要放在句尾。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分析句子的结构, 多思考、多和汉语句子结构作比较。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

但由于学生是刚开始学习日语, 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 按照句子的语序来进行句子的翻译。例如, 李さんはご飯を食べました。很多学生会照字面的意思直接翻译成“小李饭吃了”。但按照日语的语法特征, 应翻译成“小李吃饭了”。因此, 我会在授课中强化日语的这一语法特征, 进行相关的日汉互译的翻译练习, 加深学生对这一语法的理解。

(二) 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较多

各种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存在着主语省略现象, 汉语和日语中同样也存在主语省略的现象。但是日语中主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汉语要更为明显。由于日语比汉语省略主语的情况更多, 在翻译时, 需要把被省略的主语添加上。但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被省略的主语, 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東照宮にはねずみが一匹もいません。甚五郎の猫がいるからだ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译文:在东照宫一只老鼠都没有, (人们) 都认为是因为有甚五郎的猫。

此句里出现的“と言われている”是谓语, 这是表现人的感觉、思维的动词。日语里往往省略主语, 然而在汉译日时必须把主语译出来。但是对于初学日语的学生们来讲, 往往在翻译中文的时候不能把主语正确地补充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全文、把握语境的能力,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语错位造成的误译现象。

(三) 日语委婉的省略表达方式

很多情况下, 日本人说话往往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明确的表达, 喜欢以婉转、暧昧的表达方式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在拒绝方面, 这一点尤为明显。当然, 这在日本人之间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讲, 要根据语境、说话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熟悉程度的不同进行翻译。

比如以下两个朋友的会话为例:

小川幸子:息子に英語を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夏休みにオーストラリアへホームステイに行くんですが、会話ができないんですよ。

田中先生:教えてあげたいですけど、ちょっと時間が……。

翻译成中文是:

小川幸子:您能教一教我儿子英语吗?他暑假要去澳大利亚住在居民家里, 可还不能用英语对话。

田中先生:嗯, 我倒是愿意教他, 可是时间上……。

实际上田中老师就是拒绝教小川儿子英语的意思, 通过这种省略的方式把自己不想说或不能说的话巧妙地留给对方。在这个例子中, 田中老师的回答都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 因为日本人通常不会直接地拒绝他人, 也很少使用「だめです」或「できません」这样的否定词, 他们的表达很委婉, 但日本人认为即使自己不明确拒绝, 对方也能理解。这样, 既不伤害对方, 也能继续保持亲密关系。

所以, 在让学生了解了日语语言这一特点以后, 在翻译的时候, 可以把拒绝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 如上例中, 田中老师的回答可以直接翻译成:

田中先生:嗯, 我倒是愿意教他, 可是时间上不太方便。

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语意后再进行翻译, 以保证对整个会话意思的正确把握。

二、巧妙设置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日语翻译能力

将翻译教学贯穿基础日语课程始终, 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有计划、分阶段提高翻译水平。不同阶段, 根据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侧重点也不相同。

(一) 初始阶段的实物翻译训练

学生在开始学习日语阶段, 对于单词掌握的不牢固, 句型的使用也缺乏灵活性, 单纯的翻译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实物教学, 让学生把新学的单词、句型与图片和实物相结合, 进行日汉互译练习。例如, 在学习“~は~です”句型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物的图片, 如老师、学生、工人等。选两个同学为一组, 老师只出示图片给其中的一名同学, 这个学生看到图片后, 用所学句型将图片中的信息用日语表达出来, 另一个同学则根据这名同学的所述进行翻译。这种训练方法既能锻炼学生正确的日语发音和正确使用日语句型,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日语听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句型, 又可以进行初始阶段的翻译练习, 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二) 会话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步提高

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日语单词和句型之后, 老师可以以简单的题目给学生布置日语会话作业。每天在进入正式的授课内容之前, 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会话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发表, 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这个同学发表完成后, 选择其他的同学把刚才同学发表的内容进行大致的翻译。刚开始时, 由于学生还不能适应大段的日语会话听解, 所以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听到发表内容的最后, 并且能翻译出大致的中文意思。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 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可以听懂发表内容的50%以上的内容, 30%左右的学生可以捕捉到一些关键的词汇, 但对整个会话内容理解得不是很畅通。在这个过程中, 既训练了发表者日语会话的能力, 又训练了听者的日语翻译能力。最后, 老师还要对两者进行点评和补充。刚开始时, 学生对数字、星期、年龄等关键信息的翻译上有一定的误差, 可以通过再次复述关键信息和放慢语速等方法, 让学生能准确地捕捉到信息, 并能正确地翻译成汉语。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灵活, 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听解和翻译能力。

(三) 利用书中例文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准确掌握语法知识也是学习日语的任务之一, 所以, 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法点, 又可以提高其翻译能力的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利用书中的例文, 先让一个学生朗读例文, 其他学生都合上书只听不看, 听的学生可以要求重复听例句, 但最多只能重听三遍, 然后让其中一、二个学生把刚才所听的例句翻译成中文,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听懂, 并能否正确理解。例文基本是由本课新学的语法、单词组成, 老师讲解了语法知识点以后, 再以听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们复习一遍。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识的掌握, 又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因为是刚讲过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只要学生仔细听, 一般都能正确地翻译出来。这样做, 可以解决简单、机械读例文的枯燥,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巩固新知识, 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比较积极地参与进来, 效果明显。

(四) 笔译训练相结合

课堂教学除了注重口译训练, 同时也要加强笔译训练。尽量利用教材内容, 让学生同步进行笔译翻译练习。笔者结合《大家的日本语2》书后问题中的短文, 有选择性地让学生们进行日译汉笔译练习。本书中的短文难度并不是太大, 但学生往往会有看着容易写起来难的感觉, 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社会背景、语言习惯等不同,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语境来进行, 使译文既忠于原文, 又通顺流畅, 给人美感。例如:

私の部屋の壁に丸くて、青い月の写真がはってあります。いつもベッドに入るまえに、写真を見ます。

学生译文:我的房间的墙壁上挂着又蓝又圆的月亮的照片, 在入睡前总是看墙上这幅照片。

参考译文:我房间的墙壁上贴着圆圆的、银白色的月亮的照片, 我总是在临睡前看这张照片。

“青い”在日语中有“蓝色、苍白”的意思, “蓝色”在描述月亮颜色的时候, 不是很恰当, 所以, 可以选择“银白色”来进行翻译。但学生在学习这个词汇时, 对“蓝色”的意思比较熟悉, 并没有注意是否适合翻译的语境, 所以进行了不恰当的翻译。

三、结语

本学期通过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 在期末考试中, 学生的语句翻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教授学生词汇、语法等知识以外, 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大量的训练、潜移默化的引导, 只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提高翻译技能, 最终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摘要:翻译能力作为日语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 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作者在所承担的一年级基础日语课程中, 就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做了一些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翻译教学贯穿日语精读课程始终, 全面提高学生的日汉互译水平。翻译教学是高职日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发展, 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贯穿在我们日语教学的各门课程当中。

关键词:翻译能力,基础日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改.浅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8) :71-72.

[2] (日) 株式会社スリ一エ一ネットワ一ケ.大家的日语1、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3]孔繁明.日汉翻译要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引导式,启发式

基础日语是针对日语专业大一、大二新生而开的精读课程, 大致是每周10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年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单词约6000个, 语法500条, 达到日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 并且通过国家日语专业四级考试。《高等院校日语号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对高校口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作了统一的具体规定。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使其了解日本概况, 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础日语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提到语言学习, 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反复强调法, 联想记忆法, 经典研究法, 等等, 但是模式往往多采用填鸭式, 即一股脑儿把知识灌进学生的头脑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成功实施的话, 其收效是有的, 但是弊端也很大。往往造成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记忆混乱, 或者多次反复强调后学生仍无深刻印象。要应付英语过级考试及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们也容易埋怨单词语法过多过杂或老师不够细心等。其实, 既不是时间不够, 也不是单词语法过多, 更不是老师不够细心, 而是教学模式—填鸭式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且, 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其结果往往是制造了教师的“一言堂”, 久而久之, 学生就失去了日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针对大一新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引导式

俗话说, 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引导式的核心就是除了教授知识以外, 引导学生去自学, 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学日语的诀窍和方法, 在学生大脑中构建有效的学习系统, 让学生能独自在学海中掌舵。但是,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学生大都在进高校前都没学过日语。所以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 还少不了填鸭式的辅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大一新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如教授“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 (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的过程中, 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谚语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出“谁都会犯错”之类的答案, 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说“谁都会犯错用成语该怎么讲”, 学生这时必然开悟, 说出“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又如, 在讲述“入乡随俗” ( 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 这句成语时, 引导学生从汉字字面去猜测, 学生很快就会说出“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是入乡随俗的意思。又如, 在传授歌舞伎相关的文化知识时, 除了让学生朗诵资料上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外, 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即歌舞伎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传统艺术。让学生去思考歌舞伎的艺术价值。总之, 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里, 老师仅仅是领航人, 而学生还是独自掌舵。所谓的“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就是讲的教学要引导。总之, 以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 必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高涨, 学习效果也会大增。

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创新。除了让学生多参加日语角和日语相关比赛之外, 在课堂上, 还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经常播放一些音频文件来练习学生的听力。如果有多媒体的话, 还应该经常播放一些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印象。如传授日本茶道文化时, 除了给学生讲授茶道的流程, 还可以播放网上下载的茶道相关视频,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上也应该经常给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等等。还可以经常下载一些课堂练习和考卷给学生课后做, 课堂上讲, 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 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必将事半功倍。

三、针对大二过级学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启发式

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多对日语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这时的学生必然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认为, 教学模式此时应该有新的调整, 即从引导式调整为启发式。在这个模式中, 领航的不再是老师, 而是学生自己。老师的作用即是告诉学生在学海中掌舵的技巧, 保证学生能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航行。

如上课讲到“気軽“ ( 轻松) 时, 让学生造句“他轻松的拿起了行李” ( 译文为気軽に荷物を持ち上げる。) 可以启发学生举起一词是“拿“ ( 持つ) 和”上来“ ( 上げる) 两个词的复合词, 学生自然会说出”持ち上げる“ ( 拿起) 。在讲述“気軽”和“身軽”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気軽”第一个词是和“気” ( 精神) , “身軽”第一个字是“身” ( 身体) , 学生们自然就会明白“気軽”是指精神上轻松, 而“身軽”是指身轻如燕。又如, 在学到“学ぶ” ( 努力学习语言文化) , 可以把“勉強する” ( 强调学习的动作) “習う” ( 强调做练习) “マスターする” ( 掌握) 几个词拿到一起比较, 并且在黑板上把这几个日语词写在左边, 几个词的汉语意思强调的内容打乱写在右边, 并且让学生连线. 这样既有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在讲“ために”和“ように”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说“ように”没有“ために”目的性强, 所以“ように”强调结果, “ために”强调原因。有个学生造句时就说“遅れないために早く起きます” ( 为了不迟到早起) 。我马上就问学生“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答是“早く起きます” ( 早起) , 于是我又问“那应该用ために还是ように”, 学生立马改正道“遅れないように早く起きます”。又如, 在给学生复习茶道文化时, 可以告诉学生茶道的精髓是“一期一会”, 即“很多人一生中只见一次面”。这样学生自然会明白茶道的主旨, 是通过茶道文化达到珍惜人们相处的目的。

另外,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 如可以老师先不带读单词和课文, 叫学生带读,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 又丰富了上课的方式,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每上一节课之前叫一名学生上来用日语谈谈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样练习口语也是必要的。还有就是定期叫学生交一篇作文, 锻炼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还有就是定期给学生补充日语专业四级的语法和单词, 暑假寒假叫学生回去抄单词语法, 帮助学生记牢, 等等。同时, 还要启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如引导学生利用沪江日语字典查单词, 利用日本NHK网站练习听力, 利用日本青空文库对日本原版小说进行阅读。总之, 通过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给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基础日语由于每周有10节, 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有两节, 如果教学模式不恰当, 很可能给学生带来上课没趣味的印象。而大一时采取的新模式引导式, 通过教师的指导,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有全方位的进步。而且, 彻底打破教师的“一言堂”, 采取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日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二的日语学生肩负通过国家日语能力考试专业四级的学习任务。而在大二的时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彻底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依赖老师。必将锻炼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 掌握日本文化地理知识, 明白日本的风俗习惯, 还能按照日本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遣词造句, 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为学生大二下学期过日语专业四级和大三过日语专业一级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 引导式和启发式就像两股清澈的泉水, 注入到教学的池塘里, 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源泉, 开创了新的教学天地。

五、引导式和启发式带来的教学效益

经过长期的教学摸索, 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并对吉首大学2012级学生进行了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 在这两个模式下, 学生拥有较大的学习热情, 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保持了良好的记忆与思考能力。不仅在日语学习方面有所突破, 具备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而且不少人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取得了成绩。 ( 班上有8人在学生会) , 可谓鱼与熊掌两者兼得。其中评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就有3人 ( 全班总共23人) 。在期末考试中, 全班平均成绩在良好范围内。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成绩有进步。在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配音大赛中, 我班蒋清玲同学饰演主角樱桃小丸子, 并和其他班三名同学一起获得了一等奖。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太过陈旧, 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活动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 习惯于把要传授的知识结论直接教给学生, 不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 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结果是把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其中, 有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儿”, 难以在社会上谋得生存的天地。而针对日语系大一新生的引导式和针对日语系大二学生的启发式,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授之以渔”, 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万雪梅.浅谈基础日语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 2011, (21) .

[2]李虹.TP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 2010, (12) .

[3]李小俞.动感教学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9) .

[4]张西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实践研究, 2013, (12) .

[5]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

[6]唐莉雅.基础日语教学中新元素的导入[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03) .

地方院校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浅谈 篇11

关键词:地方院校 基础日语 教学模式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不断加强,社会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全国各地许多地方性高等院校陆续开设日语专业,基本都是在2004年左右,培养日语语言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基本上是2004年及之后开设的。以陕西省为例:渭南师范学院2004年开设日语本科专业、陕西理工学院2007年开设日语本科专业、安康学院2009年开设日语本科专业。地方高校考试的日语本科专业具有起步晚、师资队伍相对年轻的特点。但是由于学校重视新专业建设,对其进行人量资金投入也具有发展较快、图书和音像资料比较齐全,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的优势笔者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针对地方性高校及其学生的特点刘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拟在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刘一基础日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的特点

由于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全国各地多数地区在中小学阶段均采用单纯的英语教学模式。所以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接收的绝大多数日语专业新生的日语基础为零,甚至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是没有接触过日语的。针对“零基础”学生的教学,基础日语课程授课模式需要教师系统地从假名开始讲授。高校日语专业在大一、大二阶段都开设了基础日语课程,为他们今后高年级阶段学习日语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基本上是2004年及之后增设的。以陕西省为例:渭南师范学院2004年开设日语本科专业、陕西理工学院2007年开设日语本科专业、安康学院2009年开设日语本科专业。地方高校增设的日语本科专业于资深的外语专业学校相比较,起步晚、师资队伍相对单薄、年轻。

二、基础日语课程授课特点

基础日语一般都是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以安康学院为例每个教学班级人数控制住30人以内。针对学生的“零基础”日语起步,基础日语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从最基本的五十音图开始讲授,包括假名的发音、读写、基本语音语调等。在初级阶段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与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然后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以及课堂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训练学生在单词、句子、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学好基础日语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日语专业主干课等来说甚为关键。因此,基础日语课程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体会到学日语的乐趣,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

三、基础日语授课模式改革

2001年9月修订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大纲中指出:“外语教学的最终日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和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要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增加日本概况等课程,而且在低年级的基础日语课程中也要增加日本文化介绍的力度,挖掘日语词汇、语法等背后的文化含义,突出介绍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这就大大增加了基础日语教学的难度。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单纯侧重词汇、语法讲解的教学模式己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乎段、教学方法等各个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先进学习资源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效能感,使保持一种热情的学习态度,对于日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对件事情有了兴趣,自然就很愿意去接受,愿意去花时间并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语言教学不能一味地以教师教授为主,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要不断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使用语言时,那么他就是语言的主体、教师在这时要不断的为其创造日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快速掌握且记忆深刻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解文法、课文。学生和老鼠的身份互换,使学生在熟知语法意义的同时还要深刻领悟这一语法使用的场合、以及他与对话人的关系,从细微之处了解日语语言的应用。

2.充分重视背诵课文和记忆单词的重要性

目前市场上流行许多所谓的日语学习“秘籍”。其实所谓的“秘籍”就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进行了总结。而对于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讲,尤其的初级阶段的学生,背诵课文和记忆单词是非常重要的。

有这样一句话“学习外语最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课文(文章)”。比如背诵各朝代的诗歌,散文等,应用的时候,自然信手拈来,学习日语亦是如此。如果要求学生背诵每课的课文部分,并严格检查。那么通过背诵短文,学生就可以体会和学习日语文章中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锻炼日语思维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活学活用。每课都背诵下来的话,日积月累,量也是不小的。单词是块块的砖头,语法是框架。如果只有框架没有砖头是建不起来高楼大厦的。没有单词的积累,学习在多的语法、有再多的思想,都是无法表达出来的。所以每课单词都要进行课前听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在课堂讲授单词、语法时,也可以采用关联式讲授的力法。在带领学生学习单词时,小能仅仅围绕某个单词的读音、意义进行讲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其相关联的所有单词以及它的各种相关用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当的教学生学唱日语歌曲,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富有青春气息的现代流行歌曲,鼓励他们在晚会上表演歌曲。也可以给学生介绍日本的动漫,在讲解单词的时候介绍日本生活习惯,从风土人情,对比中日两国人民小同的思维方式,这些都能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自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精神十足,日语流利动听,给学生以感染力。

4.还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设立实习基地、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必须要融入到社会中去、实习基地的设立,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社会属性、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比如说敬语、暖味语等这此原本抽象的概念就可以使学生深刻的亲自体会。

参考文献:

[1]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2]「日」金田一春彥著.潘钧,彭广陆译校.日语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3]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8.

大学日语课基础阶段听力教学探讨 篇12

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 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各方面都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日语是一门崭新的语言, 听力课程也是高中阶段外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很多学生对日语听力教学都很陌生, 刚开始往往会因为茫然而不知所措, 进而习惯性地依赖教师,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正确认识日语听力学习、充分利用听力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 以及如何培养日语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 都是基础阶段学习过程中一直困扰学生的问题。

另外, 学生个体的学习认知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也会很快在日语听力教学初期就反映出来, 这种教学目标的日语水平不均衡性又给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缩小学生之间听力能力的差距或者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是听力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阶段日语听力教学在内容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情况。针对学生在日语学习基础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以供大家探讨。

一、语音阶段听力教学以辨音、正音为主

正确掌握语音基础知识、了解语音学和音韵学基本规律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背景的情况下, “零”起点的语音阶段听力教学有一定难度。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日语时首先要过语音关, 学生自身发音是否正确、标准, 直接影响听力效果。由于日语语音的复杂特点, 语音阶段的听力学习必须加强辨音能力的训练, 如清浊音、长短音、平促音等都有区别词义的功能, 要在听力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听、反复练, 让学生区分、辨别, 直到掌握为止。通过大量音声的输入, 达到掌握日语语音特点和提高听音、辨音能力的目的, 同时可以在语音听力学习过程中印证自身发音是否准确。

可以说, 听音、辨音的过程也是正音的过程。基础阶段的日语听力教学要重视语音基础知识的听音练习, 因为这不仅为今后的日语听力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将来能说一口标准的日语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

二、基础语法阶段听力训练以精听为主

进入基础语法阶段, 听力课堂上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场景会话的听力训练。在精读课上, 学生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示范有针对性地掌握语音、语法、单词等,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但在听力课上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单词量、句型等语言知识, 以及文化知识背景有限, 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知所云。此时, 教师就应加强词汇的分类、总结和练习。听力课上单词量的扩充不同于精读课上词汇的单纯记忆, 而是通过音声的形式表达出来, 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灵活掌握该类词汇。同时, 进行简短场景会话的听力训练, 将所积累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运用到听力学习中, 一方面可以验证自己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是否牢固、准确,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场景训练学习语言的具体生活运用。

基础阶段日语听力教学课堂上应以精听为主、指导泛听相结合, 课堂外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泛听练习。精听即分析性听力训练, 精选部分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 要求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 并模仿其语音、语调, 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泛听即揭示性听力训练, 合理选用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的泛听材料, 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 了解大概内容。泛听内容广泛、速度快。精听有助于泛听的提高。适当的精听训练之后, 听力的真正提高就主要靠大量的泛听获得。听力训练除课堂上用日语组织教学、听写、问答、对话等形式外, 还应该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广播、电视等加强听力训练。

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能力也是听力课教学的目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听解的方法, 使他们走出教室后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主动地去听, 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这样, 教师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而且结合实际在低年级时就让学生接受听力训练。

三、综合提高阶段听力训练以自主学习为主

在进行现阶段同等水平听力训练的同时, 还要适当提供略高于当前水平的听力材料, 并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在他的“输入假设”说中强调“i+1”的音声输入学说。“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1”指比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略高一级的内容。在听这些内容时, 学生可以根据语境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测、检验推测、修正推测, 逐步达到理解的目的。适时、恰当地引入这种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学习策略, 不仅不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相反, 只要加以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摆脱初级听力水平停滞不前的困境, 最终达到逐步提高日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2006年笔者在日本广岛国际交流中心学习日语教学法时, 交流中心的教师推荐了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听说学习方法———“影子练习法”, 即模仿听力内容, 在接受音声输入后, 马上把听到的内容像影子一样紧跟着复述出来。“影子练习法”对学生的听说复述能力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 在听到后即时复述, 不仅要求内容正确, 而且要求音声、音调尽量完全一样。在基础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影子练习”, 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快速提高听力水平有很大帮助。长期坚持进行“影子练习”, 不仅对训练学生的听力效果很好, 而且对提高学生日语发音、口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语感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外语听力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听力内容的语速学生无法控制、听到的信号瞬息消失、遇到不懂的词或语言片断来不及分析思索等问题, 往往会导致学生心情紧张、情绪焦躁、不知所措, 从而造成漏听、误听等现象。日语听力教学实践证明, 智力水平以外的非语言因素对日语听力学习效果同样起着决定性因素。学生心情的好坏、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听力学习的效果。在听力学习过程中, 拥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和兴趣对听力内容的摄取至关重要。因此, 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因素对日语听力学习的影响, 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稳定、良好的日语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日语听力学习环境,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间接地培养学生稳定、良好的听力学习心理素质。特别要重视问题较多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寻找根源, 解决在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日语教育急需培养实用型日语人才。日语听力能力是各项综合技能的集中体现, 日语听力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最适合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学好日语, 从而大幅度提高其听力水平, 全面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尹松.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 .

[2]李明慧.浅论关于母语非日语教师的听力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1) .

上一篇: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下一篇:皮革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