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色彩课程

2024-09-22

基础色彩课程(精选12篇)

基础色彩课程 篇1

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 能够调节人们的心理。以创造为主要目的陶瓷设计, 除了对造型的掌控外, 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 在高校陶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 色彩基础课程被列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是陶瓷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色彩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造型能力、艺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高校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陶瓷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基本上由美术基础和造型基础以及陶瓷设计三个教学部分组成, 而色彩基础课程属于美术基础的一部分。长期以来, 高校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 一直沿袭了学院派绘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由于绘画专业和陶瓷设计专业对色彩基础课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陶瓷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以绘画专业写实色彩基础为主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首先, 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中较多地注重了纯绘画性的因素, 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色彩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积累, 使后面的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很难与之衔接。其次, 过多的绘画性倾向的色彩基础训练, 使学生对再现和表现物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断提升的写实基本功在陶瓷设计创作中不能起到绝对作用, 理论知识的不完备以及创意思维的弱化从而减弱了学生对陶瓷设计创新的热情。上述问题造成了高校陶瓷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没有在宏观的教学结构中准确的进行定位。这种照搬传统学院派的教学方法, 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色彩理论知识结构, 势必对其以后的陶瓷设计创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与陶瓷设计专业的教学总体目标相违背。

二、明确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培养目标

“填鸭式”教育这种落后、死板的教育模式普遍地存在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在高校的陶瓷设计专业教育中也难以彻底根除。专业教师依照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 按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步骤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的创造性没能获得更好的开发和培养。陶瓷设计发展至今, 多元化、综合性的陶瓷设计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高级复合型陶瓷设计专业人才。然而,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己不能满足当今陶瓷设计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结构相对独立、分割, 我们的学生很难在这种缺乏相互间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潜能, 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创新设计。因此, 我国高校陶瓷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定位上应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能够让学生拥有较为广泛的知识接触面, 能够胜任综合艺术性较强的陶瓷艺术创作。这种办学理念对色彩基础课的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与新要求, 需要对沿袭下来的传统美院教学模式有选择地接受, 去其糟粕取之精华, 建立符合陶瓷设计专业特点的、完整的、系统的色彩基础课教学体系。

三、确定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 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 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色彩基础这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针对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的培养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的摸索, 本人总结归纳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1) 色彩学理论知识。学生入校后第一次色彩基础课十分重要, 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前期备课工作, 在色彩理论上要做好详实和科学的讲解, 循序渐进地用色彩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 并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领悟色彩知识和原理, 让学生认识到艺考加试模式灌输的错误理论, 逐步摆脱不良影响建立正确敏锐的色彩感觉。

(2) 以色彩理论规律为教学目的的色彩练习。在色彩写生教学时, 第一阶段根据所讲授的色彩理论知识, 安排学生进行写实性的写生练习, 摸查和了解学生的绘画功底和艺术个性的差异, 以便于因材施教;第二阶段安排同一静物不同色调的写生练习, 包含装饰效果与色彩写实相结合的系列综合性作业练习;第三阶段安排平面化处理和变形处理的写生练习, 根据对象形体特征归纳和整理变化后作完全主观的色彩处理练习;第四阶段进行不同色彩材料的实验和研究。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综合绘画, 尝试不同的材料、技巧所产生的不同绘画效果, 更好地吸引学生去思考与认识色彩材料的使用规律, 引导他们的探索和研究热情, 拓展他们对色彩材料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

(3) 装饰图案的学习。这部分的学习重点放在对中国传统民间色彩图案的继承、借鉴和发展上。要准备一定量的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品中的装饰图案, 提供给学生认识和理解, 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图案进行临摹和进一步研究;另外还要学习借鉴一些传统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 (例如, 织锦, 刺绣, 缂丝等) ;此外, 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图案也要关注和学习借鉴, 学习其颜色的搭配和图案的排列方式。

(4) 主题性创意教学。所谓主题性创意教学, 就是以师生共同研习为导向, 结合教学环境与实际条件的探究式实验性教学模式。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主题性创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验教学模式, 用于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主题性创意教学的设定与训练方式, 可结合陶瓷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创造性地设置主题与教学方式, 体现主题性创意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主题性创意教学训练不但要解决教学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主题性创意的来源可以依据课程的要求和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实际情况, 提前策划确定主题;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获得或者偶然获得。例如,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有4名同学组

浅谈声乐教学之情知教学模式个别课的具体操作

李雪玲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声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浅谈声乐教学之情知教学模式个别课的具体操作》通过对情知教学模式的含义和情知教学模式的目标的浅析,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稚嫩的、新的、可操作的声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与认知;教学模式

引言:情知教学模式是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 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 同时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是指人的情感上, 情感本身就是心理的主要品质, 它是人对客观办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 属感性范畴。“知”, 即认知, 也可理论为“思想、智力”, 是意志与知觉的综合映象, 属理性范畴。

一、情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是教育者对某项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做出的预先估计。任何教学模式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创立的, 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 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之一。

情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 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 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累积并深化学生的声乐修养。

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 片面地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 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的缺点,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罗杰斯提出: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即以学生的个性气质、心理特征及声乐个性等为基本出发点, 重视学生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 加强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情”、“知”、“能”目标的同步完成。因此, 情知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 把教学过程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并自我实现的工具, 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 形成学生的独立声乐个性, 最终目标是培养真正情知合一, 拥有完美声乐修养和声乐技能的人。

成, 分配任务要求每人在保密的情况下写下一个词汇或短语分别代表主体事物、时间地点和动作, 这样就会出现十分怪异的语句, 例如“新鲜出炉的僵尸在学校图书馆楼顶跳舞”和“穿着比基尼的小鸟哼着歌曲在的大海上走钢丝”等。然后再让小组一起合作把随机组成的创意性主题语句用色彩表现出来。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和不限制材料的色彩创作。学生摆脱了客观自然写生的束缚, 进而进行探索实验和分解表现, 抽象形式的意念表达得到了很好的偶然性诠释。通过一个或一组相关主题性创意作业的训练, 可以包含不同的专业方向、主题创意与综合性内容, 这有刊于学生自发的在学科与专业间、风格与特点间自由的选择, 开发其利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创意性思维。

(二) 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

养, 构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观念, 重视学生未来职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修正声乐教学的真正价值取向。

情知教学模式通过情感和认知的多次交互作用,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的陶冶、升华。在声乐教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复磨合, 在老师的引导下, 寻找到声乐学习的轻松和愉快;掌握声乐技能技巧的精髓;领略到声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同时得到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构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观念。其次, 传统的教学目标着重强调了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却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培养, 造成为“教”而“教”, 为“学”而“学”, 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 却无法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模糊了高师声乐教学的真正价值取向。情知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重视学生未来职业教学技能的培养。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将现实与理想统一, 将现状与未来协调, 摸清教学的真正价值取向, 才能摆正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从而推动整个声乐教育的进程。

二、声乐教学情知教学模式个别课的具体操作

情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实际是指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 是指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

声乐个别课, 也就是指“一对一”教学小课, 一直以来都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争论的焦点。根据情知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们可以将情知教学模式框架下的声乐个别课教学构建成“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和“表演达情式教学模式”两种操作变式:

(一) 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即“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这种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源于联邦德国现代教学论流派——范例教学, 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教养性学习”, 即使学生能依靠特殊来掌握一般, 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并能将这些知识自由迁移到新的学习当中。主要适用于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可能一辈子都有用的、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声乐基础知识;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学生完成学习的主体, 运用各种方式方

上述内容, 在培养陶瓷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理论和综合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 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色彩知识结构,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为其后来的专业创作及毕业后满足社会工作的要求, 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色彩基础课是高校陶瓷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色彩基础课的学习能够使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理论知识。本文结合实践教学, 对当前陶瓷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及实施办法。

关键词:陶瓷,设计,色彩,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正安.国外陶瓷设计教育之启示.装饰.2005年10期

[2]李正安.我国高校陶瓷设计教育发生探究.江苏陶瓷.2008年01期

[3]詹伟.陶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4]张春雷.对现代陶瓷设计教育的思考.江苏陶瓷.2009年06期

基础色彩课程 篇2

课程名称:色彩基础Ⅱ 课程编号:0502001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 学时/学分:64学时2学分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开设单位:美术学院 适用专业:绘画专业

一、说 明

(一)课程性质

基础色彩是绘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水粉颜色来表现形体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光感以及环境色与主体色之间的关系,了解色彩写生的基本技法和原理。

该课程主要是以色彩基础课为主,以色彩头像、色彩风景画为主要内容。学习色彩的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色彩与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与情感、色彩与美术的关系,增加学生对绘画技法的提升,同时提高自身的绘画修养,探讨其艺术表现规律及情感个性化的艺术思维。

(二)教学目的

1、本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 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 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重视人的视觉理解的进程性研究。强调学生在面对自然和生活的直观进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在体验中发现自身。同时在对色彩语言的追求上更加明确的选择,鼓励学生在此基点上进行大胆的技法尝试;

3、通过介绍在色彩写生中怎样调色和构图,来深化对物象的认识,正确地对待物象,大胆、理性地调试色彩,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更丰富生动,让艺术的形式与观念真正

达到平衡。

(三)教学内容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色彩风景写生、色彩头像写生。

培养学生整体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色彩语言表达能力、色彩造型、创作能力。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为主线贯穿始终。

(四)教学时数

64课时,以理论讲解和课堂实践作为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式

讲授、研讨、作业练习、观摩、教学综合运用。讲授与示范并重。

二、本 文

第一单元 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风景写生是我们学习色彩规律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风景写生需要建立在透视学、色彩学及绘画技法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风景的写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色调的认识,掌握油画的一般规律,提高画面效果。

色彩风景写生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两大功能,一是培养学生造型、空间、色调上的表现能力。二是发现好的、有个性语言和特殊形式感的风景写生作品,以便能随时参加各类展览和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好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学生通过写生训练,加强、丰富观察能力及表现方式,结合课堂知识、教师示范,能眼手同步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要求学生掌握色彩变化规律,能准确表现自然色彩关系,对色彩有自己主观的处理和把握能力。

通过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系统学习,主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目的:

1、对色彩风景写生的概念及其风景画的历史发展沿革有一个系统了解;

2、对色彩风景写生的画面表现步骤有一定的掌握;

3、对表现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和感受;

4、能够运用色彩去表现自然光线下的光影、形体和空间等内容。通过色彩写生的学习,要让学生达到几点要求:

1、强化形体理解和整体感受的意识;

2、用色彩的方法去艺术的再现客观自然风光;

3、运用风景表现知识贯穿到以后的专业学习始终。

教学时数:30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示范和户外写生让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表现步骤,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和构图的能力。初步掌握室外光色变化的基本规律、风景写生的一般步骤以及表现风景的基本技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自然景物中不同物体的色调、形体、空间层次和季节气候等特征,并有一定的表现作者感受、情趣的能力。

教法建议: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采用示范、作品观摩等直观性、形象性地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受能力,并有针对性的加强个别辅导。

考核要点:

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材料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第二单元 色彩头像写生

教学目标:

色彩头像写生教学包括水粉与水彩等材料、技法运用。属技法课类,要求教学中强调绘画专业学生应熟练地掌握色彩知识,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利用色彩语言进行形象塑造,为今后的美术专业学习打好基础。教学时数:30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色彩头像的结构造型、体积塑造、色调、色彩语言、并能够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及技巧充分的表现对象,并能够特别注意整体和谐的效果以及微妙的色彩冷暖变化。通过写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临摹学习历代

大师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本课程的难点部分是人物画的表现综合了复杂的结构和微妙的色彩变化,他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兼顾造型和色彩的双重难点。同时,作为对有生命的对象的表现,色彩人像写生还涉及到不同对象的性格特点、神情状态的把握。所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写生教学内容,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

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人物头像肤色的基本色调及年龄、性别特征、比例以及人物与背景构图的处理;难点在于学生用油画语言掌握人物头像写生的基本技法和特殊技法的表现。

1、人物头像写生的构图。

2、人物头像写生的色彩处理。

3、人物头像写生的作画步骤。

4、人物头像写生的基本表现方法和特殊技法。第一节:头部结构讲解;

第二节:临摹优秀色彩头像作品;

第三节:训练在大的色调中如何把握微妙的色彩变化; 第四节;装饰色彩的运用训练; 第五节:头像写生的构图训练; 教法建议:

1、教学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难易结合

2、基础技法演示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3、利用看图书,幻灯片资料,观摩展览,师生座谈等教学辅助形式

4、课上集中训练与课下布置自习任务相结合

5、结课举办作业汇报展

考核要点:掌握色彩头像写生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材料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三、考核方式

(一)考核形式:

一、学生作业数量要求:

1、组合色彩静物点彩写生作品2幅 16学时 4开

2、冷暖色调静物组合写生作品2幅 24学时 4开

3、男女人物头像写生作品2幅 24学时 4开

二、学生作业质量要求:

1、在保证作业数量的基础上,力求作业画面的完整度和深入程度

2、严格遵循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及要求,确保每个单元能有不少于两个学时的综合点评,保障完成教学要求

(二)考核要求:

1、考试作业:

⑴按以上每一单元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认真完成 ⑵各单元成绩综合即为本课程成绩

2、平时作业:

每周色彩写生或临摹2张

课外阅读参考书籍并撰写阅读心得一篇

(三)评分标准:

1、造型准确,色调明确,画面和谐(50分)

2、色彩层次丰富,画面响亮,光感质感明确(30分)

3、能概括取舍,艺术性地处理画面的各种关系、表现技法得当(20分)

(四)参考艺术家及有关画册:《水粉》

江苏美术出版社

高柏年

最新版

执笔: 王盼盼 审核:

基础色彩课程 篇3

[关键词]色调 色彩表达 色彩的张力 感性认识 理性控制

[作者简介]贾枫(1969- ),男,辽宁辽阳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湖北 襄樊 4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12-02

一、色调的统一

有的学生能将素描画得很结实,但色彩却表现不出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素描能力和色彩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造型中讲素描和色彩的关系,这两者不是因果关系,但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除去色彩感觉的天赋,我们讲理性的控制,那么正确的素描观念至少可以避免过分地关注色度的变化,而去辩识体面之间冷暖色相不断转换的关系,即将体面之间的深浅色度变化转换为体面之间的冷暖色相变化。有了素描对造型体积的认识,就有了色彩涂抹的范围和位置。这时更多的只是考虑整体的色调,实体与虚空的基本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相互作用的空间色彩关系以及复杂的微差层次,力求色彩运动起来形成一个相互照应的色彩关系。

色调的确定是由作品的精神内涵及画家的审美倾向所决定的,它是一种感觉上的追求。比如在色彩关系中要将一块黄色反映出来,只要将它调整到使人觉得它是黄色就行,也许将它从关系中剥离出来再看,它根本就不是一块黄色,如果脱离相互的关系局部而孤立地去看这块黄色,它肯定就不入调了。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需要有感觉,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对固有色的认识,有调整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主张睁大眼睛去看,不用聚焦,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整个空间,特别是去感受那些敏感的固有色,从而获得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色彩关系。调整是主动的行为,面对一个空间要做大量的取舍,提高或降低色彩的纯度要反复地比较,直至有一个明确的有色彩秩序的主观色调。

当然,色调的统一还涉及面积的问题,如果一幅画中占大面积影响的主色调的色彩固定下来了,即使局部有小块的与主色调形成反差很大的颜色也不会影响主色调,而且往往还需要有一些局部的非常饱和的色彩来引导整个色彩关系的发展。

画面和谐的表现方法是复杂多样的,不一定将所有色彩都统一在一个明显的色调中,主要是在色彩构成上做到和谐,做到完整。有时候几种反差很大的色彩摆在画面上,也能做到和谐。它们通过面积上的色彩的微妙调整、相互对比补充、虚实呼应等手段的处理,在画面上也能获得均衡和协调。

二、色彩的张力

有的学生偏爱使用饱和度高的色彩想去获得一种色彩的张力,然而画面上却总是给人一种无力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色彩张力的问题。从色彩的物理性来解释,饱和度涉及的是一种色彩的纯度,是由一种单一的光波波长产生出来的,由这种单一的波长产生出来的色彩,最接近光谱上的那种饱和色。当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时,所产生出的波形也就相对复杂起来,而与这种复杂的波形相对应的色彩,就是一种看上去比较阴暗的颜色。某种色彩的饱和度,还因这种色彩亮度的不同而不同。当这种色彩达到最亮和最暗的时候,它看上去无异于纯白和纯黑;而当这一色彩的亮度值位于中等时,就能看到它在同样的亮度下,由最高饱和状态向灰色过渡的等级序列。也就是说,调色时颜色越单一饱和度越高,反之饱和度就低。一幅画的色彩张力是依靠色彩的整体性来获得的,而不是单纯靠颜色的纯度和亮度来解决的。它可以是丰富而复杂的,也可以是单纯而简练的;可以是强烈饱和的,也可以是委婉柔和的,重要的是和谐。

笔者常常让学生试着将作品处理得很虚很淡,然后在虚和淡的基础上,对色彩的层次和色相的对比再做一些减法,力求将色彩的体验推到艺术表现的极限。由于主观的制约,这样做使得色彩展开极为有限,到了视觉难以承受的地步,确实很难画,更多的是依靠色彩构成的严谨,但画进去触及秩序的本质就能找到一种和谐,和谐就是一种内在的贯通的气,有气才有张力可言。如果似是而非,半调子不敢走进去,达不到在极端的关系表达中形成气的贯通,就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力量。

当然,这种虚的处理是相对于实而言的,本质上其实也是实。虚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当艺术家发现了它的存在,并加上创造性的体验,就为拓宽视觉、感受自然本质提供了可能性。虚同样能够体现与表达意图的高度和谐,而且更为闪光。试想一种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但又非常整体,无声无息地迎面而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色彩的张力还包含着色彩的硬度因素。体现色彩的硬度,笔者觉得应当将补色关系做得略微生硬一点,显得直接和单纯一些。

三、色彩风景写生

笔者认为应当多让学生出去进行风景写生,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斑斓缤纷的色彩世界,长期滋养在自然的光色中会使学生观察的双眼变得更加敏锐。捕捉色彩变化来自敏锐的观察与整体的比较,悉心的感受才能获得用语言无法表述的色彩关系。但这一切又必须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进行,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仅仅是我们的参考。只有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取舍,才能更好地组成表达我们想要的更加完美的形式和色彩关系。被动的照抄会使我们离绘画和艺术越来越远,主动的表现才是寻求艺术表现与心灵沟通的途径。

面对不同的自然风景,感受一年四季朝朝暮暮的不同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会因之不同,使画面上的色彩和色调随之而变化。夏天的郊外满眼绿色,受光背光各有不同,那么多的绿色,那么多的变化,让人无从下手,这个时候画面的色彩归纳和主动的控制就摆在面前,每一笔色彩在画面上挤压和碰撞,又互为一体,物象的不同质地、不同的生长组合和态势,变成了不同的用笔和色彩,给画面注入了新的生命。而在秋天中午苍白的阳光之中,一切都已失去了它的纯度,成为含灰色为主的景色,在黑白对比之余,透着明晰的色彩倾向,学生好像要把所有的色彩都输入画中,却又感觉到眼前仍有许多与情理不相容的“音符”,这个时候让学生环顾四周去搜寻那些能够强化感受的替代色彩进入画面,才能使色彩倾向单纯和明确,使情感表达得更加透彻。

在写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刚开始画风景的时候,笔者一直是按上面所说的内容来严格要求学生的,时时提醒学生不要被动,不要跟着自然跑,当这种意识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作业反而灵动起来,画面也变得更加耐看。

四、色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控制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色彩感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色彩感觉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色彩表现力。色彩感觉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完善、理性的控制使色彩合乎关系。这大多表现在色调的控制上,或者控制好最大面积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依靠塑造的能力,也能创作出好的作业。但就色彩而言,少有灵光闪现,因为色彩感觉对一个绘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更多的是体现画者的一种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力出其不意的表现常常精彩得使人惊叹不已,难以模仿,其中道理似乎讲不清楚,但内在规律一定存在。梵·高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看他的作品,你会感觉色相在不断地转换,自由自在,丰富而又协调,常常让人有神游之感。

如何使用色彩来表达,看看印象派画家的画,应该会有所认识。印象派的绘画是色彩的写实绘画,他们表现了自然色彩的本质真实性,将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印象派的画看似消解了自然的形状、色度,而实际上它们统统被融入其中。而古典主义绘画的色彩表现则是建立在可靠的素描关系上,色彩更多的是在色度上变换,用固有色的深浅层次表现,冷暖的倾向是一种概念化的关系。透明与半透明的多层画法能够获得一些丰富的微妙层次,但是缺乏真实,尤其在暗部。从根本上讲,古典绘画的色彩作为语言是缺乏感染力的。

以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若不是教学中亲身体验过,就总不觉得有那么重要。教与学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就像艺术上的一切问题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基础色彩课程 篇4

国内致力于对设计色彩的课程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真正开始对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探究是从21 世纪初至今。近几年来,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建立完善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也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如吴卫先生的《色彩构成》、张晓纲先生的《设计色彩写生》、朱介英先生的《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张梅先生的《新设计色彩》等专著, 但其大多只是对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体系一个层面和局部进行探索。对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关系未能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依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 结合高职教育时间短、课程多的教学特点, 精简和优化设计色彩课程设置, 主题化、系列化教学课题设计, 侧重研究配色设计和配色技巧的课题, 以充分的、发散式的步步紧扣的展开方式, 进一步使设计色彩课程呈现为整体的链式结构, 将色彩的功能特性作为设计目标, 在设计色彩课程中建立学生对功能性色彩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色彩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 注重色彩设计应用性的研究,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贴合专业实际需求, 精简课程设置, 使色彩训练实质有效, 能够为实际设计项目服务, 不再作为表现性的造型基础训练课程。应用类别的各主要方面有:广告会展色彩运用、装饰设计色彩运用、动漫设计色彩运用等。

从设计课程实践的伊始即定下教育基调, 是以培养高职类艺术设计学生的色彩感受力、色彩搭配能力、色彩想象力为教学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使高职色彩教学内容更贴合艺术设计专业实践需求。

二、色彩设计能力培养

首先, 以课题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丰富视觉经验, 感受多元的艺术形式语言, 从观察、归纳、分析、比较、联想等多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其次, 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从自然科学和综合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 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 不断对相关设计门类作品中的色彩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 不断地综合设计色彩的表现语言和设计作品中的工艺技巧。

培养学生色彩设计思维的创新意识, 要从色彩的视觉体验开始, 借助有效的视觉体验提高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转变色彩观念, 拓展思维方式, 在精神上体验一个比现实更完美炫丽的色彩世界。打破过去以色彩造型基础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开发以课题教学、单元性教学为主的主观性色彩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素养和色彩审美感觉。

三、主观色彩能力培养

采集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 以色彩的多调、色彩客观性归纳、色彩主观性归纳、打散重构等角度去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明确有效的色彩课题, 进行色彩创意思维和技法的训练。强化主观色彩能力, 凸显色彩作业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内涵。设计与艺术之间的不断深化加强了实践创造能力的训练, 使设计作品的艺术语言在交叉融汇中不断地超越与自我更新。于是, 创意性的色彩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新的高职设计色彩教学模式生成。

课题的设计与作业汇报仍旧是课程的核心部分, 鼓励学生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尝试, 强调学生的视觉体验和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敏锐的色彩感受力。

四、配色设计能力培养

在设计配色课题时, 分析具体的设计案例配色方案及表现方式, 尝试以多种配色方案表现同一设计项目, 研究不同配色设计对同一项目的表现力。

这种强调思辨性与分析性的虚拟任务课题的教学方式, 目标是在设计案例的分析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方案的色彩表现力, 自觉自发地选择色彩、应用色彩, 通过对色彩的主观分配达到个性化的色彩认知, 使学生的色彩感受力与配色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初探[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瑞士]约翰·伊顿.设计与形态[M].朱国勤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3]邬烈炎.关于国外课程的引进与不成功的“本土化”——以图案、素描、构成课程为例[J].设计教育研究, 2005 (2) .

[4]李立新.突异的过程:“三大构成”与中国设计基础教学[J].设计教育研究, 2007 (5) .

[5]周至禹.形式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色彩基础知识 篇5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

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微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有些人把明度理解为色调,这是不全面的。

明度

谈到明度,宜从无彩色人手,因为无彩色只有一维,好辩的多。(图)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强度的表现。若按一定的间隔划分,就构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减灰、白调来调节明暗。

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C.CS)用九级,门塞儿则用十一级来表示明暗,两者都用一连串数字表示明度的速增。物体表面明度,和它表面的反射率有关。反射的多,吸收得少,便是亮的;相反便是暗的。只有百分之百反射的光线,才是理想的白,百分之百吸收光线,便是理想的黑。事买上我们周围没有这种理想的现象,因此人们常常把最近乎理想的白的硫化镁结晶表面,作为白的标准。在P.C.C.S.制中,黑为’1,灰调顺次是2.4.3.5、4.5. 5.5、 6.5、 7.5、 8.5,白就是9.5。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通俗的划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级。在九级中间,如果加上它们的分界级,即 2、 3、 4、 5、 6、 7. 8、 9,便得十七个亮度级。

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的明度,以无彩色灰调的相应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明度一般采用上下垂直来标示。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后按感觉的发调差级,排入灰调。‘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轴,称无彩色轴,是色立体的中轴。

色相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红、黄、蓝等几个色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间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

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如果进一步再找出其中间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个色相。如果再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诸色带圈起来,在红和紫之间插入半幅,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便称为色相环。基本色相间取中间色,即得十二色相环。再进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相环的圆圈里,各彩调按不同角度排列,则十二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30度。二十四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15度。

P.C.C.s制对色相制作了较规则的统一名称和符号。其中红、橙、黄、绿、蓝、紫,指的是其“正”色(当然,所谓正色的理解,各地习惯未尽相同)。正色用单个大写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并列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写字母,到色用小写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蓝紫用V而不用BP。V是紫罗兰的首字母,为色相编上字母作为标记,便于正确运用而又便于初学记忆。

日本人以这样来划分并定色名,显然是和门塞尔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门塞尔系统是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基本色,把它称作黄红。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归为十类。

彩度

一种色相彩调,也有强弱之分。拿正红来说,有鲜艳无杂质的纯红,有涩而像干残的“凋玫瑰”,也有较淡薄的粉红。它们的色相都相同,但强弱不一,一般称为(Sa+ura+lOn)或色品。彩度常用高低来指述,彩度越高,色越纯,越艳;彩度越低,色越涩,越浊。纯色是彩度最高的一级。

表示彩度,一般用水平横轴.以无彩色竖轴为点,在色相环某一色相方向伸展开去,按彩度由低至高分作若干级, P、 C、 C、 S制便分九级,以S为其标度单位。最低为IS。

最高为g S。越靠近无彩竖轴,彩度便越低。无彩轴上没有一点儿彩调,可说彩度为O S。离无彩轴远则彩度高,端点便是纯色,亦即是光谱上该色之色相。

彩度是这样分级的:按纯度的亮度,寻找其对应的灰调,分九等份(依感觉),逐一加入纯色中,同时逐一扣去约色的一份。于是便得到纯色的八个连续的彩度。 5 S是扣去4/9纯色加入了4/9的灰量;ISG是扣去8/9纯度,加入了8/9纯色,加入了8/9灰量。

通俗的分法,与九级彩度相对应。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级来标示。

立体色标

我们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组织起来,选由下而上,在每一横断面上的色标都相同,上横断面上的色标较下横断面上色标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为中心轴,中心而外,使同一圆柱上,色标的纯度都相同,外圆柱上的比内圆柱上的纯度高。再队中心轴向外,每一纵断面上色标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纵断面的色相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自环中心轴依时针顺序而列,这样就把数以千计的色标严整地组织起来,成为立体色标。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奥斯特华色标和门塞尔色标。

基础色彩课程 篇6

关键词:色彩特征;图像检索方法;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3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硬件速度的不断提高,图像信息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照相机、摄像机及扫描仪的使用产生了庞大的图像信息资源,面对如此庞大丰富的图像资源,采用何种检索方法来对寻找有用的图像资源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以往的数据库而言,其使用最多的是关键词检索法,而对于图像而言,此种方法显然不再适用,因此,本文探讨了图像检索方法及其种类,并重点针对使用最为广泛的色彩图像检索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此类问题的顺利解决寻找有效的途径。

1 图像检索方法的内涵及分类

图像检索方法,即借助于计算机检索系统,通过输入图像来对有用的图像资源进行检索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分析,以其在软件中所呈现的颜色、纹理及形状等特征为依据,对其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进行随机自动抽取,并将所输入图像存入计算机图像库中,同时将相应的特征量一并存入相连的特征库中,以便在图像检索过程中通过对所给定的图像进行查询,来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及时提取出图像的特征向量。经查询后,若数据库中存在同特征库中特征向量相吻合的图像时,即可经搜索提取出有用的检索图。

根据图像特征的不同,可将图像检索分为如下三种方法:一是以色彩特征为基础的图像检索法,二是以纹理特征为基础的图像检索法,三是以形状特征为基础的图像检索法。由于从图像中将边界及区域提取出来一直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相当困难的问题,因此,这也导致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法成为三种中最困难的一种方法。色彩对于图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提取色彩特征较为快速和方便,且不会因图像几何形状的变换而发生改变,因此,是图像检索中最常用的特征之一。图像检索过程中,对人们视觉冲击最为直接的无疑是色彩,因此,色彩图像检索法所具有的专一性及其稳定性满足了各层次人们视觉方面的需求,也拥有更加良好的检索效果。

2 色彩图像检索方法及特点

在以色彩特征为基础的检索算法中,常采用色彩直方图来对图像的颜色特征进行表示。直方图可以对图像中各种颜色的频率分布进行较好的反应,横轴通常表示的是颜色的等级,而纵轴主要表示相同颜色等级上该色彩的像素在整个图像中的比例情况。通常而言,直方图可对图像进行最大匹配度的检索。有关色彩索引方法主要包括两类,即以全局为基础的色彩索引以及以局部为基础的色彩索引。全局色彩索引即根据全局色彩分布情况来对图像进行索引,通过对各种颜色的像素进行计算,将具有相同色彩内容及像素的图像检索出来。其中,较为有用的工具为灰度直方图,其可通过特征指标来对图像进行描述。借助于色彩直方图进行检索的方法相当多,例如累加直方图法及比例直方图法等等。由于色彩直方图无法为图像中像素的位置提供线索,因此,为尽量避免信息的丢失,提出了以局部为基礎的色彩检索方法,其索引对象为局部相似的色彩区域,考虑到色彩分类及一些初级特征,采用圆度、形状面积及离心率等来对图像形状特征矢量进行描述。

较传统检索方法而言,色彩图像检索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视觉属性,图像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对某种概念进行了传达。色彩是人们普遍理解的一种特征,其主要是以图像的色彩特征作为图像的索引,并根据相似度进行相应的匹配和检索。2)形状特征,在运用图像的色彩进行检索时,形状也常被同时纳入考虑中,二者的结合常常能够达到更为精确的检索效果。在对图像的形状进行匹配时,最为经典的方法即采用Hough进行变换,此外,Chamfer比较法能够根据线性时间的复杂程度对两个图像形状快集合进行比较,在对形状进行描述时,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边界特征法、几何参数法、有限元方法、形状不变矩法等。

3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色彩图像检索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对于色彩图像检索方法而言,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案,例如色彩直方图、颜色矩、聚类、主色调、颜色集等检索算法,其中,色彩直方图是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检索方法之一。具体而言,色彩直方图法是通过对色彩空间进行确定来对各种色彩的像素个数进行计算,并进行直方图的构造,并将直方图作为图像的色彩特征进行检索。其中,色彩特征的相似性主要是通过直方图构造间的距离来度量的,当被检索图像的色彩满足检索结果时,其直方图间的距离将小于给定阈值。以色彩空间为基础的固定划分方法主要是先将图像进行适当分块的分割,而后通过分块的色彩直方图及色彩矩来为各分块进行局部颜色特征的提取,因而实现了图像检索准确性的大幅度提高。目前,以颜色特征为基础的图像检索多集中于如下三个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

3.1 色彩空间的研究方面

对于色彩图像检索而言,其必须在一个特定的色彩空间中进行,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常用的色彩空间并非想象中那么多样化与理想化,因此,有必要对色彩空间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图像检索过程中常用的色彩空间有HSV、RGB等。

3.2 色彩特征的提取方面

1.色彩直方图及其改进方面的研究,色彩直方图虽具有很多优点,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此法易丢失色彩的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图像色彩量化处理容易出现误检的状况,图像的维数偏高等等,因此,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例如可采用模糊集理论的α-级关系来对色彩直方图的匹配色彩峰进行定义,通过对所有色彩峰的高度进行综合匹配,得出色彩直方图的一系列相关值,从而实现图像检索效率的有效提高。

2.有关颜色聚合向量方面的研究,为了进一步解决色彩直方图及色彩矩等难以进行图像色彩空间分布信息的描述等缺点,有关色彩聚合向量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主要是将色彩直方图各区间内的像素分为两大部分,当此区间内某些像素占据的连续区域面积超过了给定阈值时,即将此区域像素作为聚合像素。

3.3 图像数据库技术方面

由于色彩图像检索需要以色彩特征作为索引,需选择一幅或多幅代表性图像来进行图像的构造,因此,为图像数据库带来了诸多问题,可利用面向对象数据库所支持的多媒体结构及类型数据来对此类问题进行解决。

4 结语

总而言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色彩图像检索方法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网络图像信息资源搜索手段,但是,由于色彩图像检索技术目前仍存在着不少亟待发掘的内容,因此,必须以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为基础,不断推动色彩图像检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伟成,孙吉红.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综述[J].情报科学,2011(4):438-444.

[2]方俊,郭雷,汪子强.一种改进的基于颜色空间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25):68-70,87.

[3]陈秀新,贾克斌.三维量化颜色直方图在彩色图像检索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9):31-32,40.

[4]刘付民,张治斌.基于色彩和边缘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5):1280-1282,1292.

基础色彩课程 篇7

关键词:高职特色,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介质

1 引言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 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抽象思维, 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 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置, 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造型基础课, 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 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引进西方的传统构成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授课, 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 再通过手绘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手绘的表现技巧;通过绘制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严谨的治学作风。但是, 它仍存在有明显的三个弊病:一是注重对色彩理论的分析, 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 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二是缺乏市场主题性设计的引入, 缺乏色彩研究的创新思路;三是在表达色彩介质上有使用传统颜料的惯性, 颜料也不是唯一能表达色彩的介质, 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 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搭配、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运用能力。以至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色彩构成课程结束后, 学生并不理解色彩构成对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帮助, 怎么运用到专业中去?

伍。

4.2加强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建设, 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场馆设施是发展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制、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物质基础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物价指数的上升, 高校教育经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体育场馆要提高效率, 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管理思想,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 加强体育场馆的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同时利用场馆的优势开展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

4.3建设高品味的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同时具有历史延续性, 校园体育文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水平, 没有文化形成不了体育, 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体育。因此,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科学地拓宽学生自觉和自主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地时间和空间, 利用书本、电教、课余等, 促进学院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

4.4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

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 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用性, 并照顾到学生未来的需要。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 充分发掘教材的价值, 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全面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

体育教学应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 可灵活运用“非常规”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以采

随着我们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所思考并尝试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对此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和个人的一些见解。

2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动机

目前, 色彩构成基础教学已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它不是“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也不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 而是打破以往的单调模式, 针对各专业特点, 进行实践, 将基础教学向专业与实践相结合。

而高职与普通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动手能力强, 职业素质好。为此必须以能力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高职的本质特征在于职业性, 其独特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其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无法替代的优势,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 还应有自己独特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定位, 更需要将专业课程教学与高职的特色结合起来。

设计新潮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种视觉上的感受和作用,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色彩构成的教学更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加之, 这两年来人才结构的变化, 高职教育在现阶段的社会建设中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 要办出高职特色的艺术教育, 教学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3 高职艺术生的特点分析

用“内外”教学法, 即把课堂教学内容放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对问题的思考过程, 寻找思考的方法, 积累思维的经验, 而且还要不失时机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设疑启发、以情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等。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课程内容要讲求现代化、综合化、多样化、弹性化及自主化, 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并力求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划, 必须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 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庄小平, 郭公帅.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6 (4) :102.

【2】李丽华.21世纪高校体育的创新教育[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5 (5) :4.

【3】王志刚.关于目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0 (5) :4.

【4】马德森, 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体育函授通讯, 2000, (3) .

【5】汤起宇.体育高等教育观念变革论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 生源不同, 素质差异较大

根据“国发[2002]16号”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职业教育是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看出, 高职的生源是多种多样的, 自然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

(2) 文化和专业成绩相对比较薄弱, 更有零专业基础的学生

因为社会需求量大, 近年来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较高,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美术类招生规模也急剧扩大, 高职教育也降低了准入门槛, 而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招生录入时的标准差异上, 有的艺术专业取消了文理科的差异化招生政策, 有的甚至取消了对专业成绩的要求。所以, 整体来说, 高职的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水平并不高。

(3) 对自己没有信心, 对专业不感兴趣

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考前班的培训, 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美学认识和绘画基础, 对于来到大学才刚刚接触到美术的同学来说, 短短几周的素描和色彩基础课简直就是走马观花的肤浅的认识。对其基本功的训练帮助不会太大, 甚至有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学的进度, 在作业的完成上也不如有基础的同学做得好, 久而久之, 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就有想放弃的念头, 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了。

4 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传统的技法训练仍十分必要

绘画基本功是艺术设计创作的基础, 也是设计灵感的一种有效的记录方式。绘画功底的好坏, 将影响到学生未来设计水平的高低, 对审美、造型、颜色搭配上都之关重要。针对高职艺术生的文化和专业成绩相对比较薄弱, 专业基础比较差的特点, 有必要保留传统的技法训练项目。通过传统的技法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对颜料 (如水粉、水彩) 等介质的熟练掌握, 教学中老师对作品技艺上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们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态度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的态度和处理困难问题的实施。当然, 表达色彩的颜料性能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运用介质再现人肉眼所见的光的色彩世界。色彩构成的训练应该回到它的本质轨道上来, 也就是对色彩的审美规律的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

前面也提到传统的技法训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4.2 电脑多媒体教学的介入, 有助于色彩构成教学更生动形象的开展

在色彩构成课上, 老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进行直观讲解, 一些复杂的光色原理可以在学生的眼前真实再现, 使学生轻松掌握色彩的规律。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文字表述、学生靠联想去感受所达不到的效果。例如:色彩构成中的空间混合练习,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画小方格, 并往里面填颜色。现在, 学生可以直接利用photoshop软件, 取一张色彩丰富的图片, 用“滤镜”中的“像素化/马赛克”功能进行处理, 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这样学生就省去了花费在手工制作中的时间, 而把精力放在研究色彩关系上和图形的创意上了。

但是,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学生, 不要认为把电脑软件学会了, 就以为会设计了, 而忽视色彩美的基本规律, 单纯追求电脑的色彩特技, 这并不是创作。电脑只是绘图工具, 本身不会带来创意, 真正具有创造力的是我们的大脑。同时, 强调学生加强手绘设计水平的训练。

4.3 表达色彩构成的介质应该生活化、多元化

从色彩写生开始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颜料 (水粉、水彩) , 主要是它的方便实惠, 而且表现的效果好, 易于掌握。使得一提到色彩, 大家就误认为色彩只能用颜料去表达才是对的。这种观点显然不对。我们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物基本上都具有颜色: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蔚蓝的天空、金黄的太阳、粉红的裙子、深蓝的牛仔裤等等, 色彩无处不在。因此, 颜料只是表达色彩的一种材料, 而不是唯一的材料。

在我们进行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中, 针对表达色彩的材料运用方面, 做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把跟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用”等引入到色彩构成中来, 以“色彩美食、色彩时装秀、色彩空间、色彩日用装饰品”等活动, 在校园内全面展开。活动重在加强学生如何将色彩构成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色彩美食是训练学生用食物本身的不同颜色来搭配, 并现场烹饪出一道道色美味香的菜肴;色彩时装秀是训练学生根据材料颜色和质感的差异来进行色彩搭配;色彩空间是训练学生用简单的材料 (如:彩纸) 来布置自己的宿舍, 让整个空间色调协调;色彩日用装饰品训练的是在不同的日常用品上作画 (如:杯子、盘子、抱枕等等) 训练学生用色彩装饰不同的日常用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色彩时装秀”。这是我们色彩构成课程改革中最具特色, 也是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时装秀以班级为单位, 分别以“中国风”“时尚之都”“青春赞歌”“人体彩绘”为主题进行创作。用来做时装的材料也不受限制, 但必须能体现其主题调性, 通过材料本身的颜色和不同质地的材料来设计出不同风格, 不同类型的服装。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全被释放出来, 在材料的运用上是五花八门:树叶、树枝、有色卡纸、光碟、红包、扑克、塑料袋、宣纸、羽毛、尼龙绳、布匹等等。更关键的是学生通过动手去制作服装, 主动的去研究那些颜色搭配在一起会协调, 什么质地的材料搭配在一起才更能体现出主题基调。而且, 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了, 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在T型台上展示, 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这一系列的活动, 将枯燥的基础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生活, 提高了大家对色彩构成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更深刻的体会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大家认识到表达色彩的材料可以多元化。

4.4 主题性设计引入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主题性的色彩构成训练, 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 是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题性设计是设计市场领域的惯用手法, 它的好处在于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 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 创作和整合出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成果。在信息时代设计观念和方法急速发展的今天, 新的色彩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 而不是提供答案, 这就是主题性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

主题性设计是包豪斯基础课程取得巨大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德国仍是如此, 老师给学生一个课题, 然后师生一起去实现, 一起研究与分析, 是一种互动的主题性设计教学。在法国的艺术设计学院中色彩构成课中也开设有主题性系列作业 (如题为“大师作品与设计运用的构成”等等) 。我们在色彩构成的教学改革中引入的主题设计, 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基础课程中, 使学生在学习色彩的同时, 提高创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玉峰, 《高职学生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2]吴卫, 《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 株洲工学院, 设计在线网站

[3]宋东东, 《职业教育生源市场分析》,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浅谈美术色彩基础教学 篇8

一、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阶段的训练

1、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从哪里入门

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应从色彩语言本体多做考虑,即暂时抛却物象,从强调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比等方面抽象因素带给人们的不同知觉与情感入手,利用大量时间进行色彩抽象因素带来的知觉与情感联想训练,比如利用画面色彩的不同调配与组合,表现高贵典雅或朴实无华;表现色彩与味觉的联想如酸、甜、苦、辣;表现色彩与情绪联想的喜、怒、哀、乐等。在训练中还可以让学生听音乐,然后用色彩画面表现如古典、流行、民乐、爵士、摇滚等乐段。这些训练之后再逐步强调色彩抽象因素与具体物象的写实性结合,是从色彩的平面抽象转向物象立体具象塑造的过程。这种训练方法有些象中国文人写意画训练从书法笔墨入手的路子。即先学会墨分五色和用笔抑扬顿挫使转之后再用这些来自于平面的抽象笔墨去表现具体物象。其二,从单色素描造型入手,利用素描造型手段先解决好具体物象的写实造型问题,之后再转入色彩诸因素的训练当中来,有了素描造型基础再把色彩中的冷暖、色相、明度、纯度、对比等抽象因素按照光色理论就位到各明暗调子之中,从而完成素描中立体造型到色彩塑造的顺利过渡。两种色彩基础教学入门的套路似乎殊途同归,但作为基础训练效果却颇有不同,两种教学路子中各自的优点即是它的不足。在教学中不要过于偏执一方,要注重矛盾双方的转化与共融性。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探索和实践后认为先强调素描立体造型诸多因素的协调性,进而再解决素描与色彩因素的结合,以此顺序作为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较为顺畅合理,这也是由我们目前学校美术色彩基础训练由写实色彩作为基础所决定的。

2、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对素描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幅色彩画来说其中素描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与素描是分不开的。目前素描的塑造方法有所不同。倾向于国画专业方向主张把线或线面结合的手法作为主要塑造手段,突出线与黑白布局的韵律感节奏感;倾向于设计专业方向主张所谓的结构素描,注重透视线与结构线相互转化;倾向于西画专业方向主张明暗素描塑造方法,注重明暗调子、黑白灰的刻画,主张对物体结构光感明暗变化进行全方位全因素的塑造。明暗素描方法的价值在于它充分反映画面中黑白灰色调深浅的节奏韵律,注重表现物象空间体积与质量感,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好结合。我主张在色彩训练中重点练习明暗调子素描,因它注重光感,恰而,光又是色彩光色理论当中的母体。所以明暗调子素描的光色理论与色彩光色理论正好相合。

素描训练当中要注意三点要求:其一,以整体贯穿于绘画的始终,它是完善绘画方法、步骤的载体;其二,用明暗五调子塑造体积方法,在解决比例、结构、透视基础上,注重五调子的分布及黑白灰特点,做到下笔准确果断,干净利落;其三,注重利用画面虚实塑造物象前后空间关系,充分利用明暗调子把空间对比前后关系拉开。以上三点是在素描训练中为将来能顺利完成色彩基础教学提出的最首要最基本要求,至于质感、量感、画面节奏、个性等素描要素当然也要进行循序渐进适度的引导。

3、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训练与色彩训练的结合

适度的素描训练之后转入色彩塑造训练,因为有了素描学习中对物象整体空间体积塑造能力的达标训练,色彩训练中则主要强调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与物体上明暗五调子的对应关系了。在对光源颜色的感知能力训练中,观察不同光源颜色对画面色调的影响,观察光源颜色影响物体的部位。固有色在物体上体现最明显的部位在哪里,环境颜色影响物体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与明暗调子如何对应。如果素描的明暗与物体上条件色彩、固有色彩体现的区域能够对号入座,使色彩与素描明暗完美结合起来,再能通过色彩冷暖虚实等对比因素的利用拉开画面物象空间,那么作为写实色彩入门训练基本上就达标了。万事开头难,入了门槛,进了色彩艺术的殿堂,倘佯其中再求变通就会乐趣无穷。训练当中对色彩的把握,要多观摩参照西画印象主义大师们的作品,欣赏印象主义作品既能充分体会色彩与素描结合的写实性,又能为提升作品写意性提供充分的营养。

经历以上色彩入门训练以后,接下来就应是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巩固的阶段了。下一阶段中又应有哪些努力方向呢?

二、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提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笔要以形当先,笔落随形讲求写味

色彩基础训练基本以短期作业为主,在短期作业当中不可追求工细之美,一般要求以“写”字为感觉。初学者用笔肯定无所适从,应以随“形”用笔,逐渐再追求层次性,这里所说的“以形当先”不单纯指外轮廓形,还包括物体本身内在的“结构形”。做到了随形用笔,那么素描中体积、空间等诸多要素就会很好的展示出来,用笔也有了目标、方向,初学者就不至于茫然无措了。在基本的“随形用笔”解决之后再考虑画面整体构成中的用笔布置需求,从而感悟画面整体的气势韵律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2、感悟色彩,协调画面各因素关系形成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

大千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为了让我们的画面能发出光彩,就需要我们了解色彩的规律,运用色彩规律更好地表现客观世界。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起变化。有人说“色彩会在空气中跳舞”,这有一定道理,我们就是要依靠色彩变化的原理和自身的色彩感觉来捕捉色彩。协调各种不同对比因素构成画面的整体丰富性。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阴阳学说玄妙无穷,阴阳无极充满着智慧哲理,对立因素互为依托从而构成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画理更是深谙此道,利用如大小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曲直对比、进退对比等知觉因素,再融合色彩的情感因素进而相互协调构成美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就会如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令观者着迷。

3、追求色调的情感情调,达到色彩的升华

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训练阶段时要着力抓色彩的基调,画面里的每一块色彩都要与基调和谐,从而组成一幅画的色调。如果一幅画没有调子,就会在颜色上出现脏、乱、灰、碎的现象,导致画面琐碎。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组织画面的调子,调和各种色彩关系。如一幅田野风光的画面,主体是绿色的原野,于是就形成了绿色调子,给人感觉生机勃勃。色调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方面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绿调子、冷调子、暖调子、高调子、低调子、艳调子、灰调子等或它们的组合。这些调子指某一类颜色所占画面面积大小比例来确定命名的,不同基调所带来的情感感受是不一样的。如高雅与朴实、传统与现代、奔放与忧郁等等。古人云:“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了解了色彩的基本规律后,就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在不断调色过程中使自己的色彩语汇丰富起来。对于初学者着重于入门阶段训练的同时要逐渐加强对提高阶段训练要求的领会与感悟。

三、结语

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是色彩的灵魂而色彩是素描的升华。通过对色彩的分析,对素描的解析来达到二者的融合。以上是作者历年来总结的一套思路,撰写此文并不是号召把教学搞死板僵化了,而是求得一个畅通之路来节省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时间,以求效率。

摘要:通过分析提出色彩在关术基础教学中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以及要求,并探索如何完成色彩基础教学由入门到提高的一系列过程。

关键词:基础教学,印象主义,用笔,色彩的升华

参考文献

[1]1黄今声著:《色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知觉理论基础上的色彩关系新论 篇9

关键词:颜色,整体与局部,色彩关系,色调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在设计色彩或绘画色彩实践中, 所有的颜色都被别的颜色环绕包围, 呈现给我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色彩面貌。正因为人们总是把几种颜色相互配合使用, 很少单独使用某一颜色, 也不会局部地、静止地审视颜色, 这就必然涉及颜色与颜色之间关系问题。我们把色彩造型的形式要素抽取出来, 与色彩造型的目的、意义相分离, 也就是说先不管是什么决定着美的价值, 我们仅限于对色彩形式要素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其意义在于:对这些色彩形式要素诸关系的认识程度及其组织处理手法的高下必然影响色彩的形式美感。

知觉倾向于把对象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色彩知觉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整体性展开的, 包括色彩的形式美感。形式美感建立的基础, 是基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由局部构成, 局部又由整体统一时, 美感才得以确立。整体与局部是在比较中确立的相对概念, 即只有在具体的参照框架内才能确定某事物是整体或是局部。比如, 一条领带自身作为整体, 是由形、色、图案、材质这些局部元素构成的, 假如这些组成元素之间没有互不相干、南辕北辙的分裂现象发生, 那么这条领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 看起来基本上不会差到那里——形式美感的基础有了。当这条领带被某人穿用时, 它就由一个整体变成了局部, 与西服、衬衣、裤子、鞋帽等同处于局部元素的地位, 从整体装扮的角度看, 这些元素又与穿衣人的脸形、体态等一起成为是否能构成统一美感的局部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决定了色彩是在整体关系中经比较被知觉到的, 换言之, 色彩知觉是各种颜色对比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没有颜色对比就没有色彩现象。同样, 在色彩的组织关系中, 没有色彩的对比只会形成单一节奏, 视觉上平淡无奇, 谈不上美感。色彩只有以对比作为基础才可能产生调和的美感, 而要达到一个调和的色彩组织效果必定要在统一秩序的规定下追求色彩的变化。当色彩组织一方面利用对比因素造成色彩的变化, 另一方面又用调和因素统辖变化, 使其得到有秩序的统一时就实现了色彩形式美感的创造。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概念的建立, 是认识色彩现象和把握色彩组织效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正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相反相成造就了色彩整体的面貌。

在一个色彩组织关系中, 如果要比较颜色与颜色的不同之处, 无非从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面积、肌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在颜色明度差别基础上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建立在颜色相貌差别基础上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依次类推还有饱和度、冷暖、面积等不同类型的对比。色彩对比在一个具体的色彩组织中存在着对比程度强弱的问题, 在色立体空间内相互位置越远即色距越大, 对比度就大, 对比效果强, 反之亦然。

从构成角度讲, 色彩的组织就是色彩各对比元素的组合过程, 无非有三种情况:相同或相似元素反复使用, 因过于相同, 结果单调死板;另一种极端, 用性质完全不同 (对立) 的元素作杂乱无章的组合, 因庞杂而失之主次, 结果造成不快感;第三种情况兼有两者的特征, 做到了单调和混乱的均衡就近于调和了 (对比与统一恰如其分) 。可以说秩序是调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色彩调和是指对一些对比的颜色进行的调整过程, 目的是建立和谐而统一的整体。

色彩调和从整体出发肩负着以下平衡、调控和评价任务:

1.使色彩对比不带尖锐刺激。

2.使色彩组织总效果满足人的视知觉对秩序感的预期。

3.全面衡量、评判所有色彩对比元素的使用是否符合整体表现要求。

4.与设计目标是否吻合。

作为色彩的组织者 (设计者) 要追求一种既有变化又和谐有序的色彩效果, 与其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能力密切相关。色彩组织的效果最终是以色调的形式再现的。

在音乐中, 某首乐曲中的基调, 就是这首乐曲对主音的倾向性, 其他音以主音为准去确定自己的地位, 我们以音乐中的调子类比, 色调就是由颜色与颜色的组合关系所决定的整体色彩效果的倾向性。

寻求事物间不同含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们总是很在意此一配色效果与已知的其它配色效果有何不同, 对于观看者而言, 彼此总体感觉的差异或倾向性的不同, 往往意味着此一配色整体所蕴涵的信息即含义就不同与别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色调是表示不同配色效果倾向性的概念, 或者干脆就是提示配色整体含义的方向标。

由这一色调定义则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下面的结论:

1.色调是对配色所呈现的视觉效果的总体倾向性描述的一个概念。

2.既然有倾向性, 则表明参与配色的诸颜色三要素中的某一个要素必定在配色中占优势地位, 否则倾向性不能确立。

3.由色彩对比原理可知, 三要素中某一个要素优势地位的确立是以占有相对最大面积或最大比例决定的, 其余要素与之必然形成主、次关系。

4.对配色的组织者而言, 色调的不同不仅是形式美感的建立问题, 更要紧的是藉以色调传达 (表现) 不同的情感信息, 即色调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色调是色彩设计者用色彩语言组织出的“文章”。一般可把参加配色的全部颜色按所占面积大小不同分成三类:主调色、辅调色和点缀色, 作为色调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 色调是由主调色、辅调色和点缀色的相互搭配而成。主调色、辅调色和点缀色间的关系就是色调组织的“章法”。

色调倾向性是由参与配色的诸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和面积关系共同决定的。主调色、辅调色和点缀色关系的变换, 色相、明度、饱和度因素的变化, 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色调。色调的倾向性由于有了主观的介入而且主要是主观的介入, 使得我们打开了一扇用色调表达人类情感的大门, 来源于人的内心世界的色调变化具有无限广阔的可能性, 因此而具有可贵的人文性面貌。

参考文献

[1]荆其诚, 焦书兰, 纪桂萍等.人类的视觉.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2][美]卡洛琳.M.布鲁墨.张功钤译.视觉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3][美]内森.卡伯特.黑尔.沈揆一, 胡知凡译.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

色彩基础在设计教育中的职能体现 篇10

在设计艺术领域中,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同步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素质。例如,艺术院校在现行的基础色彩教学中,大部分模式依旧沿用的是古典主义的写实方式,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造型训练的模式。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对原形进行复制,只能妨碍眼睛对艺术形象的理解,用这样的方法去创造艺术品,无异于艺术生命的自杀。所以当今的素描教学,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1) 造型基础训练中,似与不似不再是设计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在这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审美知识与审美创造相互融合才能使学生具备审美创新能力。因而,作为基础训练的色彩课程应该起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作用,同时起到坚实绘画底蕴的功能。

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倡导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相同步的设计教育体系至今对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包豪斯学员接受实用的技艺训练与科学的设计理念,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即发挥美学性能和新材料、新工艺,注重满足实用功能;物品造型简洁,构图丰富多样;色彩偏重理性主义等。包豪斯的教育模式将把平面、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和色彩的研究三者独立起来,分别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设计中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物质,以批量化生产为目的,创立了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设计教育。

包豪斯教员兼色彩学专家约翰·伊顿便创造性地开设了色彩基础课,这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构架。色彩基础课中很重要的课程就包括色彩训练与材料分析,其中重要的预想图基础就包括水彩、水粉、丙烯等媒介。同时,几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都有在包豪斯执教的经历,他们都是运用水彩(油彩或其他色彩媒介)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教学, 其中著名的当属克利和康定斯基。克利十分注重实践练习,并布置了大量的绘画和制图作业。他深信只有通过刻苦的试验和训练,学生才能领悟他的理论原则。他曾在课堂上给学生这样演示过水彩技法:“我们把一条长白色分成七段,用基浅的纯红色水彩淡彩来染其中6段(第7段留白)。等这片红色干透了以后,我们再用极浅的纯绿色水彩淡彩来染这一部分(第一段留白)……” (2) 克利在包豪斯执教期间,他热衷于技艺的多样化和材料的试验。他在探索表现形式时,认为技巧起了很大作用。不同材料的尝试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灵感,使克利在材料语言的创新上得到突破。克利在设计课与理论课上,通过自身探索和与同行的交流,逐渐领会到绘画或设计艺术范围内的精确研究的价值。在代数,几何或机械力学的研究中他都可以找到一些内在的秩序,他将这种结论引入课堂示范图。这些示范图不像绘画作品,更像物理学,工程学的插图。“他在不同方向的力的相互作用中寻求平衡,在线条的巧妙运用中寻求运动感,在对色彩的精确研究中达到对色彩的自由把握。包豪斯使克利的艺术更有结构性,更具有力度,也更具有设计性。” (3)

由此可见克利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创造的艺术路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重要作用的。作为一名设计教师与画家,克利身上代表着现代主义流派:从表现主义到立体主义,从视觉具象到纯粹的抽象。他将灰色视作一种能调和所有极端色彩的工具放在中心位置,在他的纵横构图形式中赋予水彩画全新的活力。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色彩技巧的探索中,他在日记中承认“色彩已将我占有,对我行使它的权力。” (4)

与此同时,俄国著名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在进行大量色彩(水彩、油彩)创作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画面的分析和研究,完成了他著名的绘画理论著作《点、线、面》一书。书中他对每一种绘画元素都作了外在的和内在的两方面分析。“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实际上,外在的形并不具有一件绘画作品的特征,而这种力度等于活跃在这些形中的张力才成其内容”。 (5) 康定斯基的画论确认了点、线、面、色彩的独立表现价值与相互和谐关系。为画面的构成要素作了理性的分析,为日后的平面设计打下了理论根基。

在当前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设计教育尚处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设计教育模式,需要实际的理论作指导。为了能创造舒适而合理的生活环境,我国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设计艺术人才以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加大设计教育的力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设计者的绘画基础的训练,以提升他们的色彩与造型的感受力,并在思维与表达之间产生良性互动。

注释

1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 [英]惠特福德著.包豪斯[M].林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3 王美钦.克利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4 [墨西哥]费雷尔, 色彩的语言[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探析 篇11

关键词:色彩理论;写生色彩;《设计色彩》;室内设计

0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色彩无处不在,它向我们展示着迷人的魅力,具备无限的视觉美感,蕴含着生命的气息。人类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色彩。正如狄德罗所说:“素描赋予物体以形式,色彩赋予物体以生命。”色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色彩是设计师能够自由运用的、最有力的表现手段,通过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表现,色彩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作为一个室内设计者,必须熟悉色彩、了解色彩,把握色彩的脾气,使色彩规律融入我们的心灵,进而可以随心所欲地为己所用。

1 设计色彩的概况

1.1 设计色彩的概念

设计色彩是建立在基础色彩写生训练之上的表现形式,它的表现是抛开了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因素,对客观对象主观归纳的结果。画面解析呈现的是通过造型和色彩的简化、夸张变形、解构重组平面化的艺术新形式。以绘画性的艺术语言作为主体,设计色彩强调色彩的情感和艺术语言的符号化,强调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统一与单纯、对称与均衡、反复与渐变、秩序与节奏等。

1.2 设计色彩课程的性质

设计色彩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色彩写生基础上对新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目的是通过进行针对性的课题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使学生将特定的事物进行整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分解、变形、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

1.3 设计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设计色彩旨通过教授色彩理论基础,解析写生色彩和设计色彩的衔接技巧,力求通过“理论学习是基础、对比联系是方法、设计训练是手段”三个阶段,使学生建立起“写生色彩——色彩——设计色彩,具象——半具象——抽象”的色彩认识和造型思维。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写生色彩,寻找用色规律,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分析,系统地去认识绘画写生与设计色彩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室内设计与色彩的相互关系,解决室内设计专业设计与美术基础的过渡与衔接,让色彩与设计之间发挥无限联系、共进的效果。

在室内装修空间中恰当地搭配和运用色彩,会对室内空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只有全面地研究和认识设计色彩,包括色彩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熟练掌握设计色彩的运用方法、原理,才能让色彩发挥作用,并且应用到实际的室内装修空间中去。

2 色彩的基本原理

2.1 色彩的种类

(1)原色:指自身不能被别的颜色混合成,而别的颜色却又能够由三种基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

(2)间色:又叫“二次色”。将三原色中任意二种原色相混合,就得到一种间色,又称二次色。黄+红=橙;蓝+红=紫、蓝+黄=绿。橙、紫、绿也称标准间色

(3)复色:也叫“复合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绿+橙=黄灰;紫+橙=红灰;紫+绿=蓝灰。黄灰,红灰,蓝灰也称标准灰色。

(4)同类色:指在同一色相中,15度以内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桔黄、淡黄、柠檬黄等区别。

(5)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2.2 色彩三要素

(1)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的感觉是由波长决定的,波长短的偏蓝,波长长的偏红。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度、亮度或明暗度。光线反射率多时,明度较高。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它是色彩的骨架,是色彩结构的关键。

(3)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鲜灰程度、艳度、饱和度。可以加灰、加白、加补色。

一种颜色混入其他颜色越少,其纯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色彩三要素是整幅作品色调把握的关键,只有理清色相之间的搭配关系,明度与纯度之间的配比规律,才能很好地、合理地运用色彩。

3 写生色彩

基础色彩写生是色彩练习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而继写生色彩之后的转变艺术思维,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处理的主观训练,则是设计色彩训练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对色彩训练往往是先通过写生色彩、后设计色彩两大阶段进行。

写生色彩指从有依据的观察色彩的方法和角度入手,通过研究自然光的色彩变化,揭示色彩的内在联系,以写生的方式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体色彩的真实形态的临摹与描绘。写生色彩是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进行表现和研究。同时,考虑物体固有色因素、色调的搭配协调问题,强调光线对自然色彩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观察、研究、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在画面中表现出物体在一定光线中和特定环境中色彩之间的综合效果。

3.1 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要将光源、物体、环境三者当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物象的色彩关系,把握其基本色调。

(2)比较观察。把握好大色调,找出物象不同形态部位的色彩变化,按照细微的观察,具体塑造各个形态以及色彩。

(3)感觉与理解相结合。所谓感觉,就是指对客观物象色彩的直观感觉。理解是指对物象色彩经过具体分析、研究后的理性认识。单凭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出物象之间的色彩关系。

3.2 写生色彩训练法

日常教学中告诉他们如何区分概念的色彩和感情色彩,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独见性,使学生可以把色彩融入自己的情感而富有情趣。色彩写生训练包括:色相专门训练、色阶专门训练、色彩纯度训练、色彩明度训练、冷暖色调训练等,让学生全面认识基本色彩的变化。

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起稿构图。要求:用铅笔起稿,注意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比例,合理安排构图。构图的几种形式:三角构图(画面稳,即黄金分割)、S构图(纵深感强)、一字构图(特殊)、C构图(动态)等等。

(2)铺大颜色关系。铺大体色彩关系应遵循先衬布、后主体物的原则。这个阶段应迅速而概括地把整个画面的大体色彩关系全面铺开,暗部、中间面、投影、反光色彩应一次铺好,亮面,高光暂时留出,不要在局部细微关系上过多纠缠,简练概括,而整体地铺色是这个阶段的工作核心。并且,第一遍铺大色关系不宜太厚,以免深入时无法覆盖底色的问题。

(3)细节深入。第一,从何处细节塑造:从局部深入刻画,一是可以先从画面主体物进行刻画;二是先从最靠前的物体进行刻画。第二,细节塑造的要点:用色彩表现质感,各种物体的塑造质感表现不尽相同。例如,瓷器光滑,反光要比陶器,木头等强烈的多,不锈钢和玻璃又不一样。再如,苹果、橘子的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高光,把握好物体和周围色彩关系。第三,画面的关系处理:常见规律——前暖后冷,前纯后灰,前亮后暗,前碎后整,前实后虚,前紧后松,前厚后薄。

(4)整体调整。重点物体的点睛之笔,高光,罐口,杯盘的边缘都要精心地表现和收拾。调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大的整体关系出发,对画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和修改画面不入调的局部色彩,对那些物体重点,赋予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主体,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关系,努力使画面的物体鲜明生动,和谐统一。

4 设计色彩

4.1 设计色彩概念

设计色彩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在研究色彩过程中重点研究物体固有色的协调、统一、色彩搭配、表现技巧等问题,与形态、空间、材质、结构、使用相结合。在色彩运用上,注重单纯和大色域对比,主观性较强,突出研究色彩的结构和规律,以强化训练设计者的色彩想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为目的。

4.2 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

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从感性的写生色彩角度出发,用写生色彩方法来认识、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知识与能力,准确地描绘对象,掌握色彩规律。同时,逐步在感性色彩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色彩加以整合、归纳和设计,形成色彩符号概念,使设计色彩在具有审美功能同时,也具有辨识、表达、与驱动的实用功能,从而达到与设计相适应的,理论化的分析与实践上来。

(1)光色表达。正确地认识自然光、色彩的关系,能够使我们具有良好的物象观察能力,从而可以准确地辨别色彩,生动的塑造说描绘的物象。首先,找出画面中最暗和最亮的颜色;然后,由深到浅塑造,运用观察、提炼、夸张、组合等方法,捕捉自然中优美色调关系,把自然形态和色彩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色彩表达。绘画过程中,强调从色彩写生思维模式转向色彩设计的思维模式。

(2)色彩整合。观察整合对象,提纯原有对象的基本色彩,重新设计画面色彩,改变色彩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通过归纳、调整、整合各种色彩的相互关系,在画面中建立起富有色彩思维与创造力的,符合色彩规律的新色彩关系,从被动塑造到主动归纳、整合自然色彩,使画面具有新意和灵动感。

(3)意象思维体现。意象思维是以客观现实为原型进行表现的,这种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倾向于作者真实内心,形象,更具有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作品中,通常采用了夸张、变形、变化、重组等手法,突出结构特点,不符合正常的审美观点和物象比例,或者仅仅强调某种色彩感受,改变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打破常规的时空概念,营造出一种新奇的幻境。

(4)抽象思维体现。与意象思维相比,抽象思维是一种完全体现绘画者主观思想的体现,它是一个提炼整合的过程。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精简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洁的,极其概括的现象。色彩表现上,将表现对象的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相结合,形成新的视觉效果。

高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室内设计专业技能培养更加注重应用化和实际化。本文通过对写生色彩、设计色彩特征及特性的认识,使学生从理论积累学习到实践练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色彩;从写生色彩的科学观察认识到主观理性地归纳、整合设计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理解与把握色彩,生动表现设计色彩的设计水平。只有掌握了过硬的色彩理论以及色彩搭配实践运用,才能更好地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设计色彩是写生色彩与室内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经过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方法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设计色彩的训练是从事室内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思考 篇12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油画的特点是色彩造型,是将形、色、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色彩是刻画人物、表现自然的重要手段。而现在高校油画专业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色彩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了油画专业色彩特殊语言和油画专业特有审美角度的培训,单单重视技巧和常识的训练,所以高校油画专业学生多停留在基础写实手法的延续层面。高校色彩教学缺乏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色彩的表现力薄弱,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依据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西洋油画传入中国400余年,在20世纪初油画才真正被视为一种绘画体系引入中国。油画因其色彩绚烂、表现手法丰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中国扎根。油画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各大院校均开设油画课。但是现阶段油画课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停留在技术性层面,而忽视了艺术个性及创造力的培养。写生是现阶段我国油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中主要的内容,静物色彩写生、人物色彩写生、风景色彩写生是目前在课程设计中写生的主要形式。色彩观念和技术储备接近印象派技术,传统的色彩教学虽然推动了油画发展,但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未来艺术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油画色彩训练中有其自身的弊端,只是重在技巧熟练,没有创新。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色彩常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大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基础写实上。如今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过去的技术性时代必须改变,否则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观念也变得多元化,艺术的造型要求要有时代特色。所以注重色彩教学十分重要,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

二、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思路分析

1.要注重色彩理论的创新。传统的油画色彩教学具有只注重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只是重现了已有的理论成果,而没有感性分析的弊端。在色彩的研究方面缺乏创新思路,民族传统色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校油画色彩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校学生学习的课时有限,所以要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发展中要依据色彩的特点和要求来完善教学体制和内容。目前有许多从事油画专业的教师非常重视技巧研究,忽视文化素养的积累和色彩理论的研究,所以要想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知识结构,必须先改变油画专业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观念不改变,学生的观念很难改变,也就没有对色彩理论的创新了。只有教师提升自己对色彩理论的创新意识,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对色彩理论的创新研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单独性的理论讲解,要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以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2.重新定位色彩表现性。在我们的审美教育里,古典和谐美一直处在主要位置,对艺术形态而言,这种艺术形态定位从思想上是陌生的,二者之间是相互抵触的,有人居然把不同和简单的艺术形态等同起来,这种用混淆的观念和理论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古典和谐美的尺子衡量一切也严重阻碍了艺术之间的交流合作,高校的艺术教学自然而然被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影响着。当代油画色彩教学不拘泥于感性直觉,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这使得我们要对油画色彩教学中的色彩表现性必须有重新认识和定位,必须把它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传统油画给我们一种绘声绘色、有血有肉甚至以假乱真的视觉冲击,其结果必定是扼杀了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因此,当代油画色彩教学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怎样在作品中剔除被动性、表面性、繁琐性的自然主义倾向。在现在的色彩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判断和审美,超越对象的表象,大刀阔斧地改造传统油画色彩教学,重新定位色彩的表现性。

3.注重培养创造力。随着油画色彩教学的发展,目前色彩教学体制日趋完善,但从传统教学成效来看,大多数学生墨守成规,并没有太多创造性思维和抽象艺术的具体体现,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化发展,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退化。这些现象都在提示我们,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个体之间生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个性表现色彩的语言各有不同,所以必须尊重个体的差异,打破常规划一的教学模式,开启个性化的教学之路。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每个人出生成长的环境不同,色彩的表现功能也就不尽相同,油画色彩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自然色彩的研究并且提高学习主体的表现能力。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和时代潮流的迅猛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开拓性、艺术性、创造性一应俱全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三、对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

1.重视肌理、综合材料的应用。油画发明至今五百年的漫长历史诗篇中,各种画家在实际的作画过程中研究绘画技法,总结出适合他们自己的绘画材料。时代是发展的,随着发展和改变,绘画技巧也有改变,已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现如今的油画色彩教学中,正逐步把中心放在综合材料的技法训练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史表明,不同的造型观念始终是由材料的应用体现出来的。而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综合材料的介入体现着现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运用综合材料是为了使观众通过视觉联想呈现在眼前,这并非是无意义、无逻辑的生活想象。这种冲击力和震撼力具有可触摸性,与这种肌理美在现代艺术绘画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色彩实验教学。当代社会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发展中,视象艺术异军突起,材料划分不明确了,架上绘画、装置、行为艺术、实物拼贴,相互交流渗透,以什么样的态度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代美术教师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艺术史话》中提出:“实验性是西方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把实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推动着油画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使实验教学规范化,对各种流派和风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实行自律自足性、兼容性的教学模式,才能给当代油画教学带来无限动力。

3.将计算机应用到色彩创造力训练中。是数字化信息社会、技术和观念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学生对作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受到重视。以研究为主的互动课堂模式应用到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来,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必须改变,计算机时代有力推动了新技术、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催化作用,将计算机与传统的色彩教学结合起来,注入新的生机,催生出科学合理的新型色彩教学体系。

4.要解构与融合民族色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的瑰宝,中西结合与色彩理念融合,将提取民族色彩的精华,运用在现代色彩理念中,开展特色教育。利用中国特色,学生们的注意力向艳丽色彩转移。以前忽视的对地域色彩的感知被重新重视起来,中国色彩的审美规律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教并普及,色彩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色彩,必须得到重视。

上一篇:激光钻井技术发展研究下一篇:高职饭店情景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