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辞典

2024-07-20

日语辞典(通用5篇)

日语辞典 篇1

一、辞书的介绍

《蚬缩凉鼓集》是日本江户时代专门记录与日语“四假名 (ジヂズヅ) ”相关的词汇的辞书。被评价为“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以下简称为《蚬》。

《广辞苑》是一部兼备国语字典和百科字典的划时代辞书。该辞书于1955年正式出版后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和信赖, 现已发行至第五版。该辞书不仅词汇量高达23万, 而且标记了现代假名表记和历史假名表记。以下简称为《广》。

《新明解国语辞典》是日本最畅销的、标准的学习用辞书。所列词条的表记方式严格遵循日本“现代假名表记”的要求, 并且还用小字体的片假名标注了历史假名表记。以下简称为《新》。

二、对比方法

从《广 (第五版) 》《新 (第五版) 》中选出与《蚬》中的词汇具有相同汉字或者相同意思的词条后, 按照四假名将词条进行分类、整理。

三、对比结果以及考察

通过分类整理, 发现了以下与“四假名”相关的问题:

1、关于“四假名”表记混乱的问题

(1) 关于“四假名”的历史表记和现代表记的对应关系

(1) 直音 (现代—历史) じ—じ·ぢず—ず·づぢ—ぢづ—づ

(2) 拗音 (现代—历史) じゃ—じや·ぢやじゅ—じゆ·ぢゆ

じょ—じよぢよじゅう—じう·じふ·ぢう

(3) 拗长音 (现代—历史) じよう—じよう·じやう·ぢやう·でう·でふ·ぜう

在本次考察的结果中, 拗长音“じゅう”对应的历史表记是“じう、じふ”、ぢう”, 然而, 据“现代假名表记”的相关记载, 其对应的历史表记是“じゆう、じう、じふ、ぢゆう”。而且, 在附表中, 还列举了词例:“臨終 (じゆう) ”和“住居 (ぢゆう) ”。但是, 在《蚬》中收录的这两个词的表记均是“ぢう”。

由此可见, 四假名表记的统一, 是个曲线发展过程。

(2) “四假名”现代表记的规律

字音词都是用“じ”和“ず”来表记;和词都是用“じ”“ぢ”“ず”“づ”来表记。

(3) 虽然《广》和《新》都是以现在假名表记为主的, 但也出现了不一致的表记。

比如, “三十”在《广》中的表记是“みそじ”, 而在《新》和《蚬》中是“みそぢ”, 。除此之外, “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也是这种情况。

2、相同的单词不同的读音

通过对比得知, 自江户时代以来, 有些单词的读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便于说明, 将具有典型性的例子列举出来。

首先, 现看一下《蚬》、《广》、《新》中都收录的词汇。

(1) 《蚬》、《广》中的读法一致

(1) 《广》、《新》中除了一致的读法之外, 还有其他的读法

比如“築地”, 除了“ついじ”外, 在《广》、《新》中还读作“つきじ”。单词“文書”除了读作“もんじょ”外, 在《广》、《新》中还读作“ぶんしょ”, 特别在《广》中, 除了以上两种读音外, 还读做“ぶんじょ”和“もんぞ”。这样的单词一共有23个。

(2) 仅仅在《广》中记载了其他的读法

比如“時宜”, 除了读作“じぎ”外, 在《广》中还读作“しぎ”, 发生清音化。一共有58个单词符合这种情况。

(3) 仅仅在《新》中载有其他读法

这样的单词一共才有6个。比如“院主”除了“いんじゅ”外, 在《新》中还读做“いんしゅ”发生了清音化, 。

(2) 《广》除了记载了与《蚬》相同的读法之外, 还记载了其他的读法。同时, 《新》只记载了与《蚬》不同的读法。

比如“紛失”, 在《蚬》中都读成“ふんじつ”, 在《新》中标注的是“ふんしつ”, 而在《广》中则记载了“ふんじつ”和“ふんしつ”两种读音。符合这种情况的单词一共有50个。

(3) 《蚬》与《新》中记载的读法相同, 而《广》的记载则不同

符合这种情况的单词中有1个:類集。在《蚬》和《新》中都读成“るいじゅう”, 而在《广》中是“るいしゅう”。

(4) 《广》和《新》记载了与《蚬》完全不同的读法

符合这种情况的单词中有35个,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空地”。在《蚬》中读成“くうぢ”, 而在《广》和《新》中发生了清音化, 读作“くうち”。

(5) 《蚬》、《广》、《新》中记载的读音完全不同

在考察对象中, 只有“姨 (小姑) ”这一个特例。在《蚬》中读作“いもじうとめ”、在《广》中读作“いもしゅうとめ”、在《新》中则读成“こじゅうとめ”。

再看一下收录在《蚬》和《广》中的词汇。

(1) 《广》中除了记载与《蚬》相同的读法外, 还记载了其他的读法

在考察的对象中共有64个单词符合这种情况。比如“致仕”, 除了读作“ちじ”外, 在《广》中还读作“ちし”, 发生了清音化。

(2) 《广》中仅记载了与《蚬》不同的读法

这样的单词一共有56个。比如“俗士”。在《蚬》中读作“ぞくじ”, 而在“广”中读作“ぞくし”, 发生了清音化。

结论

1、“四假名”的混同的过程中存在着地域差和个人差, 不可一概而论。而且, 正因为如此, 其混同方向并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一条曲线, 清音化的现象明显。

2、字音语发生“四假名”混同的现象高于和语。

参考文献

[1]福井久蔵:《假名文字使蜆縮涼鼓集》,国語刊行会, 1939年。

[2]国語審議会:《内閣訓令第1号現代仮名遣い》,国語審議会, 1986。

[3]新村出:《广辞苑 (第五版) 》, 岩波書店,1999。

[4]金田一京助、山田忠雄等:《新明解国语辞典 (第五版) 》, 三省堂, 1999。

日语辞典 篇2

金·今仁 (2000) 把异形同义的词汇定义为“同义语”。日本的国立国语研究所 (1995) 则把一组具有个别相同意义的词汇称为“类意语”, 也叫“同意语”, 与此同时这些词汇间的共同特点越多则其“类似性”越高, 反之“类似性”越低。例如“歯医者”和“歯科医”即是如此, 因两者具有相同意思, 所以“歯医者”即是“歯科医”。依此类推, 多个词汇是否归类为同义语, 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意义是否相同。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在汉语中“御飯”和“ライス”均能被解释为“米饭”, “牛乳”和“ミルク”均能被译为“牛奶”。与此相反, 把汉语的“牛奶”译为日语的时候, 均能译为“牛乳·ミルク”, 汉语的“米飯”均能译为日语的“御飯·ライス”, 两对词的译语意思的类似性非常高, 故本文均定义为“同义语”。

此外“御飯”和“牛乳”属于用汉字表示的日语汉字词汇、“ライス”和“ミルク”则是由片假名表示的日语外来语词汇。这两类词书写一个用汉字表示、一个用片假名表示, 在本文中称为“异形”。“御飯”和“ライス”、“牛乳”和“ミルク”这类汉语词汇和外来语构成的同义语成为“异形同义语”。

二、“御飯·ライス、牛乳·ミルク”在辞典中的解说

作者将“御飯·ライス、牛乳·ミルク”的意思, 按《类似语辞典大活字版》 (2004) 进行统计归类, 具体如表1所述。

由表1得知, “御飯”是日语“飯”的礼貌说法, 但在餐馆等场所称为“ライス”;另外“ミルク”比“牛乳”的使用范围更大, 通常指哺乳动物的母乳, 常特指牛的母乳。“ミルク”除特指牛的母乳以外, 也指羊、马等动物的母乳。例如日语中, 羊奶既可称为“羊乳“, 又可称为“羊ミルク”。

另据伊藤 (2009) 就词汇的体系性进行说明时使用的词例中指出, 日语“牛乳”这个词用来指冰的牛奶, “ミルク”则被用来指温的牛奶, 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温度下其称呼也不同, 即冰牛奶用“牛乳”这个日语汉字词汇、温牛奶用“ミルク”这个外来语词汇称呼。与此类似, 日语中, 盛在饭碗里的米饭称其为“御飯”、用碟子盛的米饭则被称为“ライス”, 同样的东西用不同的容器盛, 其称呼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此外, 根据《类似语辞典》 (2004) 的解释, “牛乳”的同义语被指是“ミルク”, 甚至有两者区分使用的实例记载。这个实例为1962年8月22日出版的《日本经济新闻》这个报纸的[晚报]“中外春秋”的报道,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作者翻译) 。

据说有人到茶馆要了一杯“冰红茶‘冷たい紅茶’”, 对方却问“是要冰红茶么?‘アイスティーですね’”;问“请给我牛奶‘牛乳をください’”, 对方却答“没有牛奶‘牛乳’, 如果您要牛奶‘ミルク’的话有。”“牛奶还分‘ミルク’和‘牛乳’?区别在哪里?”“是的有区别, 牛奶‘牛乳’指瓶装的, ”。

这个是50年前的报道, 也就是说“牛乳”和“ミルク”的使用区别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而是很早就存在了。只是当时“‘牛乳’指瓶装的牛奶”, “‘ミルク’指用杯子喝的牛奶”。现在所谓的“‘牛乳’指冰的牛奶”, “‘ミルク’指温的牛奶”, 由于社会发展超级市场和诸如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的出现, “牛乳‘鲜牛奶’”通常冷藏保存, 这两个词在现代日语中的区别使用变化受此常识的影响也说不定。

《类似语辞典》 (2004) 里, 只把“牛乳”和“ミルク”收录为同义语, “御飯”和“ライス”的类似性却未有言及。

我查阅上述以外的多本类似日语辞典, 几乎都没有言及“御飯”和“ライス”、“牛乳”和“ミルク”的使用区别。

三、分析总结和考察

我查阅了《大家的日语》、《新日语基础教程》、《基础日语》 (北二外编写) 等日语教材, 对“御飯·ライス、牛乳·ミルク”的使用区别均未说明。如果说教材本身对这类同义语的知识不足的话就不能把握其中的微妙差异。那么教师能依据什么进行解说呢?使用辞典是一大途径。但是就我调查, 目前相关辞典中对这类异形同义词汇的使用区别的解说言之甚少或资料稍陈旧未有更新。所以这类同义语的区别使用, 还无据可依。中国的学生受母语影响, 有习惯用汉语词汇超过片假名词汇的倾向,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解说异形同义语的使用区别, 学生就容易简单地以同义词汇理解, 运用时多用汉语词汇, 容易发生误用。

日语基本词汇中的异形同义语的使用区别作为学习日语的基础知识之一, 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 因此作为查询依据的相关辞典的编写有必要提上日程。

摘要:近年来, 随着日语教育的不断发展, 由日语汉语词汇和片假名外来语词汇构成的异形同义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由此而进行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但是辞典中对其使用区别几乎都未有言及, 多简单地归类为同义语。本文分析了日语辞典对日语基本词汇中的异形同义词解说的不足, 希望能对异形同义语辞典编写及广大日语教师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语辞典,异形同义词,解说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伊藤雅光.「語彙の量の性格」『朝倉日本語講座4語彙.意味』第4版印刷, 朝倉書店,2009.

[2]金水敏.今仁生美.『意味と文脈現代言語学入門4』岩波書店,2000.

[3]柴田武.山田進.『類似語辞典大活字版』講談社, 2004.

[4]新村出.『広辞苑』第六版,岩波書店,2008.

[5]徳川宗賢.宮島達夫.『類似語辞典』 (2004) 版, 東京堂出版, 1971.

日语辞典 篇3

关键词:《王云五大辞典》,释义用语,例证,白话性

一、引言

《王云五大辞典》是民国十九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文性工具书, 收录单字1万左右, 词语5万余条, 包括常用基本语文词汇、百科词汇、熟语等。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 《王云五大辞典》在大陆的辞书研究领域不被重视, 仅有万艺玲《三部词书的动词释义粗析》和周荐《<王云五大辞典>的词性标注问题》等几篇文章对《王云五大辞典》的部分内容加以分析。但是该辞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如在检字法方面, 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 打破了以《康熙字典》为代表的部首检字法, 检索更加便捷;在词性标注方面, 它是我国较早的进行词性标注的以收录现代语词为主的语文辞书;在释义方面, 1930年出版的《王云五大辞典》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白话语体进行释义, 编辑凡例 (十六) “本书注解, 概用语体”;在附录方面, 在语文辞书后附有30种参考表, “所有各科, 无不齐备”;总之, 《王云五大辞典》无论在宏观结构方面还是微观结构方面, 都有许多可研究之处, 指导后世的辞书编纂工作。

二、释义用语的白话性

释义用语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李开 (1990) 认为, “一般说, 对一部词典来说, 为从以上各方面来说明和描写被释词的词义, 都有特定的表述规范, 这就是释义用语。”每部词典的释义用语都有不同的作用, 体现着词语的意义、用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作用。我们赞同胡明扬、谢自立等的说法, 即为了简练采用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和用语。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 (修订稿) 总则第2条:必须认识到词典是一个整体, 必须有高度的统一性。语汇的选择和注解的行文都要有共同标准, 体例格式 (包括标点) 要完全一致。比较《古汉语知识辞典》 (中华书局2004) 和《王云五大辞典》中的部分释义用语, 可以发现, 《王云五大辞典》的释义用语的白话性较为突出, 现举其中几例比较如下:

如历史词典进行释义时, 通常用“貌”用来表示动作、性质、状态, 一般用于意义比较抽象的文言词;“谓”用来揭示条目的内涵, “犹”、“犹言”表明用意义相近的词语解释条目, “即”用于解释同实异名的名物词等。

“五四”白话文运动, 是一个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运动, 它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白话文运动的结果, 使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正统的地位, 其中体现之一就是在编纂字典词典时也在考虑使字典或词典的释文、例证等都能尽量白话, 通俗易懂, 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930年由王云五主编的《王云五大辞典》序言中写道:一部理想的词典应具备以下三条件: (一) 检查便捷; (二) 取材充分适宜; (三) 解释明白切当, 而采用白话文进行注释恰能帮助该辞典达到预期效果。在编辑凡例 (十七) :“本书注解, 概用语体”, 本处所谓语体, 即采用与文言相对的白话文语体进行释义和例证。

《王云五大辞典》中形容词释义用语为“……的样子”, 例如:

⑴【滚滚】水流的樣子。

⑵【宛宛】屈曲的樣子;柔弱的樣子。

⑶【窈冥】幽暗的樣子。

⑷【熙怡】欣悅的樣子。

⑸【騷然】紛亂的樣子。

在对形容词进行释义时, 采用统一的释义用语, 有助于我们明确判断词语的词性, 也体现了《王云五大辞典》的编纂理念。

《王云五大辞典》中四字成语的释义用语一般为 (喻) 等, 例如:

⑴【投鞭斷流】 (喻) 軍士眾多。

⑵【開門揖盜】 (喻) 自取其禍。

⑶【卷土重來】 (喻) 失敗后力圖恢復。

⑷【土階茅茨】用土為階, 用茅蓋屋, (喻) 儉樸。

⑸【蓬生麻中】[史記]蓬生麻中, 不扶自植, (喻) 習慣成自然。

释义用语“比喻”专用来解释比喻义, 它不同于比喻式成语。比喻式成语是指成语由比喻方式构成, 虽然构造方式与比喻辞格的运用有关, 但整个成语并不见得具有比喻性的整体意义。而《王云五大辞典》在对具有比喻义的成语成语进行释义时, 既有把 (喻) 置于释文开头的, 如上例⑴——⑶所示, 也有把 (喻) 置于释文中, 如⑷——⑸, 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差异, (4) 先解释表层意义, (5) 则先探源注明成语出处, 后用 (喻) 解释其深层含义。

这两个释义用语的使用, 有利于读者准确细致地理解语义, 也便于人们使用, 白话性释义不仅符合“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规定, 而且较好地体现了《王云五大辞典》的编纂宗旨和编纂理念。

三、例证的白话性

“一部词典, 释义通常只占很小的篇幅, 大部分都在引用书证。”书证和释文一样, 也有解释作用。法国百科全书创始人伏尔泰说过:“没有书证的词典是一具骷髅。”语文词典有时引用古书的注疏或旧辞书的现成解释。而引证的使用须视被释词而定, 如果释文解释已完备而明白, 就不必再使用例证, “用现代语言给现代人说解是辞书最合适的选择。”在我国古代辞书中, 《说文解字》通过大量引用经典来证释字义, 开创了辞书用例的悠久传统, 引用书证的最主要目的是用书证进一步阐明词义和说明该词的规范化用法。

例证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 即书证、调查资料、自撰。《王云五大辞典》在编纂过程中调动参编人员“就高中以下各科課本和補充讀物計四百餘種, 分別各級程度, 將所有詞語, 無論文體語體, 一一選取, 并計其經見次數。”可见在编纂本辞书时, 有充足的语料供使用, 增强可行性, 在释文中所引用的例证也多来自课本语句和日常生活用语, 白话性较强, 属于有卡片资料的自撰。

《王云五大辞典》在对单字进行释义时, 将其经常的固定搭配作为例证, 现举例如下:

⑴【程】[名] (1) 法式, (例) 章程。 (2) 限度, (例) 日程, 課程, 工程。

⑵【寡】[形] (1) 少, (例) 多寡。 (2) 德薄的, (例) 寡人=君主的謙稱。

[名形]無夫的, (例) 守寡, 寡婦。

⑶【迹】[名] (1) 脚印, (例) 足迹。 (2) 事業, (例) 功迹。 (3) 事物留下的印象, (例) 痕迹。

⑷【案】[名] (1) 几屬, (例) 桌案。 (2) 食器=椀。 (3) 事件, (例) 五卅慘案。

[動]考察, (例) 案之事實。

⑸【逆】[動] (1) 違背, (例) 逆命, 叛逆。 (2) 迎, (例) 目逆而送之。

[形] (1) 乖逆的, (例) 逆子, 逆倫。 (2) 不順的, (例) 逆境, 逆耳。

[副]預先, (例) 逆料。

通过翻阅《王云五大辞典》发现, 该辞书在对单字进行释义时, 需要举例的加以举例, 而例证的数量不会超过四字。为两个居多, 符合辞书编纂学中有关例证的规定。本辞典收录词语5万余条, 是单字的5倍, 所以我们在对单字释义时有关例证问题的研究时, 也要关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例证的使用情况。

《王云五大辞典》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通常自撰例证或引用词语的来源作为例子, 现举例如下:

⑴【出息】 (1) 收入。 (2) 希望, (例) 這個小孩真沒有出息。

⑵【憧憧】不定的樣子, (例) 憧憧往來。

⑶【明明】 (1) 明察。 (2) 明舉有明德的人, (例) 明明揚側陋。

⑷【明星】 (1) 金星。 (2) 藝術界的領袖, (例) 電影明星。

⑸【抷土】 (1) 一握的土, (喻) 極少。 (2) (喻) 填墓, (例) 一抷之土未乾。

《王云五大辞典》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虽然也有例子的使用, 但是数量较少, 不及单字释义时完备。清代道光以后至辛亥革命或“五四时期”的晚近汉语 (或称早期白话) 的书证采集得不够, 以至任何一种词典对这一时期的书证采集、词层分析都显得苍白。这一时期, 是伴随近代社会大变动的语言史上的大变动时期, 语言现象特别丰富, 应在书证收集上占有重要席位。

自撰的例子通俗易懂, 白话性较强, 能较好地将所释词正确且规范地应用于具体语言环境中, 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而引用书证的例子, 有利于传承经典文学作品, 探究出文字或词语的出处, 更好地判断出其词义是否发生变化。但是自撰例句的语言必须在风格上调和。自造例句必须“逼真”, 特别要避免公式化, 不要像小学生嵌字造句, 淡而无味, 也不能像宣传标语, 千篇一律。

四、小结

通过前文简单的论述, 可以看出《王云五大辞典》确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编辑凡例中的有关“本书注解, 概用语体”的要求在辞典编纂过程中得以贯彻, 《王云五大辞典·序》中理想的词典应该具备的三条件, 即检查便捷、取材充分适宜、解释明白切当, 不仅是王云五先生有关编纂词典的独特见解和要求, 也是后来我们编纂辞书需要借鉴的重要作品之一, 尽管该辞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但是作为较早地运用白话文进行注释的辞书, 《王云五大辞典》无疑是值得研究的词典之一。

参考文献

[1]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2]陈炳迢.辞书编纂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

[3]胡明扬.词典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1.

[4]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5]张少芳.《现代汉语词典》四字成语解释用语考察[D].河北大学, 2006.

[6]章宜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马英九提议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 篇4

据台湾媒体报道,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6月提出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主张, 建议将繁简体两种字词语汇陈列比较, 以利两岸互动。上任后坚持用毛笔批示公文的马英九说, 他对汉字一往情深, 身为中文使用者与中华文化总会会长, 推动大陆更多年轻人认识繁体汉字责无旁贷。他强调, 中文字“由正入简易、由简入正难”, 台湾一直用繁体字教学, 没有改变的问题, 但希望把根扎好, 使枝繁叶茂, 让其影响力得以进一步发挥, 也让中华文化有更多立足的地方。此前马英九曾发出“识正书简”的倡议, 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能达成协议。他认为, 这样才能跟中华文化的古籍接轨。

《客英大辞典》疑难俗字札考 篇5

我们知道所谓方俗字是指既具有方言字特点,又具有俗字特点的一类字。(董绍克2005) 有本字的方言字,抛却原有的本字而不用,另造新字,同时又通行于方言地区为当地人民所使用,是为方俗字。以下各例由于目力所及均未见于各时代大型辞书,仅存于《客英大辞典》及《汉英韵府》(the Syllabic Dictionary of Chinese)等传教士方言词典,为方俗字。

,Hên. Name of goddess.the lady in themoon.P177.

按: , 音Hên,女神的名字。居住在月球的女神。此字当为“姮”之异体,“姮”,胡登切, 姮娥也(见宋本玉篇)。“姮”之声符“亘”本为“ ”之讹变,而“ ”又为“亘”之异体,后世又以“亘”正,以“亘”为俗,是以两者相混。 故而“姮”作“ ”。

,Sáu,Same as嫂.P727.

按: ,音sáu, 同嫂1。此字形可见于《增广字学举隅·卷二·正譌》及《重订直音篇》。“嫂” 在《说文解字·女部》中篆体为“ ”,依篆隶定,当做“ ”,“叜”之字形历来多俗作“叟”, 而今以“嫂”为正字。并且由于“叜”之“火” 常讹作“”,因而有异体为“ 、”等, “ ”则是“又”进一步讹变为“夕”所产生俗体。

,Vàn. A rush used for making mats. A haunt of robbers.also fán.P1115.

按: ,vàn,用于生产垫子的植物;强盗出没的地方。此字当为“萑”之异体。引《汉语大字典》:芦类植物。初生名为“菼”,幼小时叫“蒹”,长成后称“萑”。《诗·豳风·七月》:八月萑苇。萑苻:春秋时郑国沼泽名,据记载,那里密生芦苇,盗贼出没。后因以指代贼之巢穴或盗贼本身。综上,“萑”与“ ”同义。此外“萑”有异体字“ ”(见《中华字海》 P264),该字形部件“ ”与“ ”之部件“佳” 形似,“ ”是在原俗体上产生的讹形。

,sáu,The old name for Stellaria aquatica. P727.

按: ,音sáu,同,鹅肠草。由声旁“嫂” 讹变导致。详情见上一条。

,Tiàu,to take,to carry away.P898.

按:据《汉英韵府》(P886): ,From hand and suspended;an unauthorized character,apparently altered from the last. To take; to carry. 提心~ 胆的he took up his heart and carried away his gall;said of on in excessive fear. 从手,悬挂。未被授权的汉字(笔者按:指俗字),与上一个字形比明显改变。(笔者按:指“吊”和“吊”)拿取,携带。 提心胆的。他提心胆的,处于过度恐惧中。 另:据《汉英韵府》(P886)“吊”和“吊”为异体字。此外,《汉语大字典·口部》引《改并四声篇海·口部》:吊,同吊。因而“ ”在“吊” 之基础上增加意符,成为新的俗体。

,yòng,A model;a pattern.P1198.

按: , 音yòng, 指例子, 模范, 范式。 意符“木”讹作“扌”导致。

,Tshung,the prickly ash. Aralia spinosa. P1057.

按: ,音tshung, 花椒,龙牙刺;楤木属。 此处当是作者误释,花椒是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当是作者误认楤木属植物为花椒造成误解。此字与“棇”形似,“棇”有异体字写作 “楤”。“棇”指尖头担,“楤”本指楤木属植物, 然“楤”时作“棇”。作者混淆了植物概念,本意或作“棇”,然误写作“ ”,“刀”正是由部件“ ”讹变而来。

,Khiûng.The tallow tree.A kind of coirpalm.A willow.P358.

按: ,音Khiûng,乌桕树;一种椰棕; 一种柳树。此字应为“柳”之异体,作者英文注解不准确。“柳”之声符“卯”小篆作“ ”, 隶书可变作“”,楷化可成“”2,此外, 部件“卯”常见讹变字形有“ ”(见《偏类碑别字·木部·柳字》引〈齐道兴治疾方〉),“ ”(见《偏类碑别字·木部·柳字》引〈唐清水县男李璇墓志〉)等,部件“ ”简化为“ ”或“ ”。讹变后的形体与“工”形似,因而进一步变化成“ ”。

,Sparing,niggardly.P559.

按: ,音ngaì,节约的,小气的。此字形似“ ”,“ ”,《广韵》等各个时代韵书均有记载,意为悭吝,两者字义相同,可见《客英大辞典》所记为“ ”之俗体无疑。另《四声篇海》 (明刊本)2记有“ ”之另一字形“ ”,两字形相较之,后一字形笔画增繁,将部件“ ”进而拆分为上下两个部件,而《客英大辞典》所记之“ ”,则将“立”讹作为“文”。

,Shim, 忱的异体字.P752.

按: ,台湾《异体字字典》中,由曾荣汾先生研订的“ ”一字字条提出,“‘ ’为 ‘思’之异体,形见〈四声篇海·宀部〉:音思。 〈说文〉本从心从囟,然因思为心中所想,所思之事自己独知,有如穴中之心,故从穴心会意。收为‘思’之异体可也。”《客英大辞典》 所记与曾先生所持观点不同。 ,音shim,记为“忱”之异体,多音字,也音chim,真诚的,值得信任的。今看“ ”之形体之,从心从穴,较之“忱”,形体上已是完全不同,是完全抛开正字,另起炉灶,用全新的构件创制新字。(张涌泉2011)“忱”,从心冘声,我们知道,意符“心”与“忄”之间由于书写结构的需要历来存在互为变换的关系。“穴”与“冘” 虽然字音不同,但写法上形似。“冘”,行进的样子;古也作冘豫,犹豫的样子。该字在《说文解字》(段注本)有以下字形:2; 《经典文字辨证书》中又将记为“冘”之俗体。2此外,《集韵》中“穴”的字形为: , 其中撇笔变弯。且类似写法在《集韵》中并不少见,如等。综上可见,“冘”与“穴”两者之间的字形存在相互讹变的可能性。“冘”讹变为“穴”也并非无据可循。此处曾荣汾先生所考或有臆测之嫌。

,Fûng;To make down earth for makingfoundations.P152

按: ,音Fûng,打桩,建立基础。此字当是“肇”之异体。根据释义,“肇”有“开始, 初始”之意,如“肇基”,开始建立基础,打基础; “肇造”,开始建立。(中华字海,P1302)此外, “肇”之部件“户”常讹作“石”,如下表:

此外,部件“聿”简省后的俗写字形有“ ”、 “ ”和“ ”等。部件“攵”又形似“ ”,因而, 可见“ ”在“肇”原来的演变路径上更进一步, 将部件“户”的讹形移作意符“石”,“ ”与“丰” 两部件上下相连组成新部件“夆”,进而构成左右结构新字“ ”。且新字符合左右结构字形的造字规则,按照声符“夆”,音逢。

,Tháp.A mortar for husking rice. A largejar.P861.

按: ,音Tháp,捣米用的捣钵或研钵, 大罐子。此字应为“踏”。据《说文解字·石部》: 踏,舂已复擣之曰踏。《正字通·石部》:踏, 今俗设臼以脚踏碓舂米曰踏。另据《汉英韵府》 (P843)“ ”为俗体,与“踏”两字同时通行于广东省内,意为大的,棕色的,无釉的大罐子, 用于加热或盛装东西。因“踏”之声符与“沓” 与“ ”音近,因而“ ”为改换声符后的俗字。

,Khèu, a round knob or button made ofplaited cords. To fasten.P279.

按: ,音Khèu,由打褶的绳子制成的圆形纽扣。此字当为“扣”之异体,“扣”,用来钩结的环状物。该字形从糸口声,在“扣”的基础上改换了形符,但其与“扣”同音且同表“纽扣”之义,且该字形以“糸”为形符贴合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实际,从以上三方面推之为“扣” 之异体。

上一篇:创业课程问题下一篇:业务割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