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文化(共12篇)
日语文化 篇1
摘要:在日本语言文化体系中,外来语属于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中文、葡萄牙语及很多欧美国家语言等。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群都喜爱运用外来语进行交流,日本学者也非常注重对外来语的研究,尤其是对外来语的来源、使用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研究力度较强。本文主要分析了日语中外来语的来源,阐述了日语外来语的发展传播趋势,并针对日语语言文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日语语言文化。
关键词:日语,外来语,日语语言文化特点
日本由于地理因素、历史因素及其他因素等,非常热爱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如早在一千多年前日本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群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汉字等,随后日本有加大了对其他语言的从学习力度,并引进了相关语言的文化和思想,融入到日语语言文化体系中[1]。因此想要透彻研究日语语言文化特点,首先要注重对日语语言外来语的研究。
一、日语外来语的来源
日语外来语主要是指从其他国家传入日本,并被融入到日语中的语言,即主要是从其他国家语言中吸收,然后结合日本语言文化将该语言同化,最后将其运用在日语使用中的词语。日本引进了很多其他国家语言,但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汉语,则不称为外来语,即对于中国汉语近代以来的语言,没有纳入日语外来语体系中。一般主要将日语语言词汇分为和语、汉语和外来语,其中用片假名标记的吸氧外来语占到12%,中国汉语词汇占到44%,西洋外来语与汉语构成的混合语言占到5%,而日语和语词汇占用量不到40%,可以明显看出在日语语言体系中,外来语占据较大的比重。由于汉语不纳入日语外来语,因此日语中主要外来语英语,即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变非常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和思想的学习,免不了需要学习西方的语言,因此日本社会掀起了英语学习热潮,导致很多英语词汇运用到日语语言使用中,包含machine,radio,piano,rhythm,film,sc reen,game,tennis,pen,match,Christmas,Valentins’s Day等[2]。此外在明治时期,很多画家由于想要学习西洋画,而学习法语,同时法国烹饪技术比较有名,因此很多法国的菜名、食品名等也被应用到日语中,包含蜡笔、素描、画室、煎鸡蛋等法语单词均在日语中得到应用[3]。
日本还从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印度语等语言中吸收词汇,包含文艺复兴、玻璃等。
二、日语外来语的发展传播趋势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虽然几乎每个国家都会使用外来语,但日本确实使用外来语最多的国家,而且每天都会吸收大量的外来语,并编制了非常多外来语词典。日本重视吸收外来语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科技,还能够丰富日语语言体系,促进日本经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国际性交流越来越普遍,因此一般人们都需要掌握一些国外语言用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4]。日语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时,常常会出现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进行表达的情况,或者是简单翻译后导致人们仍然难以完全理解该句子和词汇的意思,在此种情况下,只能够借用其他的语言进行表达。如今人们对新事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外来语本身属于一种新事物,而且其还是引进其他新事物的途径,因此人们愿意主动接纳该种新事物,以求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继而导致很多外来语进入到日语中,促使日语使用更加便捷。如今日语在与其他国家语言的不断接触中越来越壮大,且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互动,而将大量外来语应用在本国语言使用中,以确保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5]。外来语作为一种全新事物,给日本人带来了高雅、新鲜的感觉,尤其是很多年龄的日本人喜爱使用外来语在日常交流中,他们主要呈现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清楚,但对国外先进科技和思想兴趣浓厚的特征,为了能够加强对国外先进科技和思想的了解程度,而推动了外来语的发展,而且年轻人使用外来语还能够体现出他们的独特感和青春气息。如很多日本年轻人去饭店吃饭时,如果单纯只是说需要什么饭,而会感觉到比较落伍,因此他们会说rice。日本人还喜爱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应用在交流中,对于直接特殊情况如果日本人直接采用日语进行表达,则会让他们认为太过直接不礼貌,而采用外来语表达,则比较婉转。如日语中妊娠服,则表达为maternity dress。日本老年人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们为老人,一些老年人建议将老人用senior替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用于外来语的传播途径越来越丰富,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尤其是一些新闻中,媒体为了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而会使用一些外来语言。而且日本电视台中的广告采用了很多外来语,以实现吸引观众的注意的目的。
三、日语语言文化的特点
1)吸收性强。外来语主要是来源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属于两个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碰撞。日本本身没有专属自己的文字,而是在一千多年前,通过将中国的汉字文化融入到日本文化中,从而形成目前日本的日语语言,因此汉语不属于日语外来语。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在日本报刊杂质上使用汉字数量已经超过5000个[6]。此外日本还非常注重对欧美国家语言的吸收。
2)创造性明显。日本除了喜爱引进大量的外来语之外,还会将外来语言与日本独特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继而将该词语创造出一种适宜日本表达的词汇。如丰田公司汽车工厂标语“油断一秒,怪我一生”,如果中国人理解,则大致会理解为机器输油中断一秒,则将终生受到谴责,而实际表达为“疏忽一时,残疾终生”。
3)语言年轻化。在日语交流中,一般老年人比较喜爱使用汉字,而年轻人则更加喜爱使用外来语,常常在整个句子表达中全部使用英语,导致老年人无法听懂。因此日语外来语在日本使用还存在语言年龄差异性大的特征。
四、结束语
语言作为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语言的研究具有必要性,而外来语作为日语语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日本非常注重引入大量的外来语,因此必须针对日语外来语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日语将很多其他国家的原因融入在其中,并与自身语言文化融合,确保能够拉近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蒋奇武.浅谈源于英语的日语外来语词汇的构成和意义转变[J].海外英语,2011,12:269-270+274.
[2]李义楠,高洋.从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中的外来语[A].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ICASSR 2015)[C].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2015:3.
[3]况铭.人文地理知识对中介语体系构建作用研究——以日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偏差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2:36-38+41.
[4]沈旭映.跨文化交际理念为引导的“综合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10:77-78.
[5]石睿.新建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其改进——以铜仁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89-91.
[6]李红,游衣明.翻译演进与语言自我调节:农科日语词汇的本土化案例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20-126.
日语文化 篇2
摘要:受日语语音系统较为简单的影响,在构词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同音词和音近词,这也就使得日语的“谐音文化”异常发达。
对日语的“谐音文化”做一定的研究和归纳,对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谐音趋吉避讳文学
1 日语谐音与谐音文化
日语的语音系统中,元音5个、辅音16个、半元音2个、促音、长音、拨音各1个,音节总数为103—120个。
这120个音节以一定规律,构成日语所有词汇的发音。
因此,在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或音近词。
由于词的音同或音近,人们在听到或看到一个词时,容易联想到与之同音的其它词。
由此产生了利用同音词或音近词的文化现象,人们称之为“谐音文化”。
2 日语谐音文化的表现方式
2.1 谐音与日常生活
(1)趋吉。
与汉语中“年年有余(鱼)”、“福到(倒)”一样,日语中也有很多利用谐音以示吉祥的习惯,以达到图吉利、祝福他人的目的。
比如,日本人在过节、宴请客人时要吃红豆饭,「豆」的发音是「まめ」,和表示认真、忠诚的「まじめ」发音相似,于是红豆饭表达出做事认真、待人忠诚的的含义。
男孩节到来时,要用菖蒲做成偶人,放在家中或屋檐下以辟邪,长辈还会让男孩用菖蒲洗澡。
这主要是由于「菖蒲」和崇尚武艺的「尚武」音同,这不仅体现出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的心理,也体现出作为长辈希望儿子能够像武士一样身体健壮的美好愿望。
(2)避讳。
日语的谐音可达到表示吉祥的目的,但同样也能使人联想到一些意思不好的词语,触犯忌讳,引人不快。
遇到这类词,日本人往往是尽量避开忌语,或换个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非常忌讳「梨、蘆、塩」(梨、芦草、盐)。
因为「梨」读「なし」,和「無」同音,意为没有;「蘆」读「あし」,和「悪し」同音,意为坏、卑贱;「塩」读「しお」,和「死のう」音近,意为去死。
为了避开这些不吉利的词汇,日本人就干脆把它们分别说成「ありの実、よし、浪の花」(有的果实、好、浪花)。
在用餐时忌说「一切れ、三切れ」(一片、三片)。
因为「一切れ、三切れ」分别为「ひときれ、みきれ」,与「ひとをきる」(杀人)和「身をきる」(杀身)极其相似。
日本人受到音同词的影响,也产生了讨厌某个数字词的心理。
最典型的便是4和9。
4为「し」,和「死」同音;9为「く」,和「苦」同音。
因而日本人讨厌带有4和9的物品和词语。
医院不设带4、9的病房,饭店不设带4、9的房间,甚至带4、9的电话号码只能用于公用电话。
(3)便于记忆。
刚刚提到,诸如4、9等数字是日本人非常厌恶的。
但有时商家会选择与自己业务内容谐
音的数字组合,作为招牌或电话号码,便于顾客记忆,有助于自身的商业活动。
比如:鞋店——4989——よくはく——意为鞋子好穿
耳鼻喉医院——3387——みみはな——意为耳朵鼻子
花店——8783——はなやさん——意为花店
公共浴室——2683——ふろやさん——意为浴室
2.2 谐音与文学形式
日语文化 篇3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要融入文化教学。中日两国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性。文章针对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指出大学日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差异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文化 中日文化差异 大学日语文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怀云(1980- ),女,海南东方人,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江西 九江332005)张秀清(1973- ),女,海南东方人,琼州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海南 五指山 5722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02-02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这种“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人们的言语形式无时不受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而文化社会学家认为,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只是构成文化系统的要素之一。因此,任何语言教学都必须要与文化教学联系起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同文同种,但实际上,由于两国之间各自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国的文化是“貌合神离”的。因此,在大学日语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要把文化差异融入日语的教学,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日语教学以日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日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因此,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语言本领和良好的教养,提高其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的交往。从课程要求可以看出,大学日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日语教学过分强调日语语法结构的分析,常常用替换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有时还把这一方式运用到会话课当中,认为只要基本功扎实,口语流利,就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却忽视了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有些学生所讲的日语,尽管在语法结构上无可挑剔,但却未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充分表达出来,有时甚至犯下了严重的语用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特点了解不够所致。有些日本人评价中国学生,日语句子说得很严谨,像教科书上一样完整,然而说不出感情、味道来。还有日本人反映,有些中国学生日语说得流利但不得体,对日本文化尤其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了解不够,很难相处和交往。这些都说明我国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结构,轻实际功能;重语言训练,轻文化传授。
二、中日文化差异
既然在大学日语教学中,中日文化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不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即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日本人的话,或者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来了解中国人的话,就势必要引起一些误解。所以,必须要了解中日的文化差异。总的来说,中日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崇尚“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日本人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尽量避免因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比如说同是谦逊的表达,虽然两国人都认为谦逊是美德,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时,会实事求是地说“还可以吧!”“是吗,谢谢你的夸奖啊!”而日本人则会说“不不不,我做得并不好,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人判断事物、表示态度时,很少明确说“是”或“不是”,而是喜欢用“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词语。他们之所以极力回避正面回答,是想给自己和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2.行为方式的差异。若要发表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中国人习惯绝对的看法和说法,是非分明。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却与我们不同,他们一般不会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而是含糊其辞、委婉地表达自己,让对方去揣摩他们的思想。比如说微笑,中日两国都喜欢微笑。中国人的微笑含义很简单,就是表示喜欢、赞赏等。而日本人的微笑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它可以表示赞同、反对、拒绝、克制、歉意、确认等。微笑成了日本人一个独特的现象,有时候妇女用微笑表示慌乱或难堪甚至是悲伤。如芥川龙之介有一篇名为《手巾》的小说,写的是有个叫长谷川谨造的人,有一天一位四十岁左右举止文雅的妇女来拜访他,报告曾受其关照的自己儿子的死讯。这位妇女在讲述自己儿子死讯时表情非常平静,嘴角甚至露着微笑。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中国人有时不太理解日本人,同样的,日本人有时也对中国人的行为感到困惑,甚至对于同样的事情,中日两国人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擅长形象思维,但与属于大陆文化的中国相比,日本属于海洋文化。因此,即便是同一种事物,由于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定义或描述也会不同。如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小圆硬块,中国人形象地称之为“鸡眼”,因为中国内地以农牧文化为主,驯养家禽历史比较悠久;相反,日本是海洋文化,接触鱼较多,故称之为“鱼目”。再如,在比喻年长者经验丰富时,汉语中用的是农作物“生姜”,谓之“姜还是老的辣”,而日语中用的是乌龟的“龟壳”,谓之“の甲より年の功”。
三、中日文化差异对大学日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差异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日文化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表层的语言意义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更深层次中所蕴涵的社会心理文化的差异上。它反映了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使我们得知在语言交流中,日本人注重随声附和,尽量掩饰个人的主张,尽可能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注意不给对方带来伤害等的语言表达特点。人们在与异文化的国家或人民的交往中,应相互理解,注意彼此学习,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习惯,要有宽容的态度,在交流中培养与异文化、异民族和谐共存的意识和能力。要改变目前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认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比如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对日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将教学内容中的中日文化特征从语言上、行为上、礼节习惯上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及其根源。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
2.树立学生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不但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文化中必然存在差异。要使学生避免交际中文化带来的失误,能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得体,首先就要使学生树立起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所谓文化相对论,是指排除以本国文化为基准评价异国文化的态度,而肯定所有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的观点,也称为文化平等论。文化是平等的,对于异族文化应本着“横向”的观点来看待,而不是“纵向”的观点。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树立这种正确的文化相对论,即中国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对于学生而言,文化上的共性较为容易掌握,而对于差异或个性往往缺乏了解,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在日语教学中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不但对本国的文化有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而且对日本的文化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3.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目前,大学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即以文化传授法为主。其实,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这种方法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因为传授法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认知层面,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文化定型”,从而使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另外,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授实际上已经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同时,传授法教学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时至今日单一的文化传授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日语文化的教学需要,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方法。比如提问法、旁白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和课件教学,让学生切实领略到日本人的交流方式,如手势语、体态语及各种不同表情等;让学生学会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像如何到朋友家做客,怎样付小费,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话才得体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将来游刃有余地使用日语,不会因为文化障碍而影响与日本人的交流。
4.进行中日文化差异专题讲座,开设中日文化对比选修课。教师在课题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如果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允许,可开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中日文化对比”等选修课,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校的跨文化交际的学术气氛。
总之,在大学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更要进行文化教学。通过对中日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熟练利用日语进行交际、掌握语言机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试论中日文化差异的根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Z1).
[2]黄晓娟.日本文化特性刍议——从另一个角度审视[J].学术交流,2004(4).
[3]金伊花.从中日文化差异角度看日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7(26).
[4]李玉花.试论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曲洁,许晓乐.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学习[J].新闻爱好者,2007(3).
[6]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4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所体现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有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力,语言不单是形成文化的必要条件,同时还是表达语言内容和创造语言的动力。因此让各民族语言与自身的文化特征相融合,可以构成有特点的语言类别。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语言,由于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社会中都有相对特定的文化类型,因此不同国家的成员在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一定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来应用适当的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日语和其他语言一样,日本文化也同样贯穿在构成和发展的整个阶段。那么在学习日语时必然要导入日本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更为系统的学习日语。
二、日语教学中导入日语文化的基本途径
想要将日本所具备的社会文化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教师需要充分地掌握中国与日本两国语言的差异。教师一方面要将日本的社会文化信息提供给日语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用日语表达出正确的含义,同时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协助学生避免应用中国的社会文化形式来阐述日本文化,要力求让学生拥有应用跨国文化的能力。此外,可以利用以下几种途径,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日本的社会文化知识。无论用哪一种导入途径,在导入内容方面都需要和学习的内容相关联,还要顾及到学生在之后的职业需求,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日语学习成效的目的。
1. 在课下开展各种活动
在日语课堂以外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日语短剧、日语演讲、日语讲座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日本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刻的理解日本文化。
2. 使用原版化教材
学生刚刚接触日语这一学科时,教师在选用日语教材方面,要对原版化教材加以青睐。因为在一些日本原版教材内容中,会包含很多的日本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在对话练习中都会与日本文化相关。所以对于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是为之后逐渐导入社会文化做铺垫,并且教师对照原版化教材后,也能够准确的传授和讲解日本文化知识,是有目的性的进行日本文化知识的传达。例如,在日本聊天之前都会寒暄几句,今日はとても寒いです(今天很冷)、最近はどう(最近怎么样)等。这些类似的问候语,凸显了日本人礼貌、尊重对方的思想特点。
3. 日语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日语运用能力
教师在日语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正确的语言形式,通过对日语语言的恰当运用,鼓励学生在学习日语的阶段,不单要具备中国与日本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修养,还需要具备两国文化背景的分辨能力,以此避免对日语和汉语的混乱应用。此外,要及时的纠正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用词、表情、语调和语言等方面加以提醒和更正。在对日本知识文化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导入交际文化的力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文化感知。
三、结束语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在教学日语的过程中,有必要关注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上的不同,与此同时应该透彻的研究和了解两者的不同之处。日语的教学若想要获得成效,日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日语,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协助学生掌握日本的典型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可以让日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日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扩展和丰富日本的相应文化知识,从而加快对日语的学习,实现提升学生跨国交际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燕、黄冰.从中日文化差异探析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科技信息,2013.12(9)
[2]董青.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8)
[3]田少郁、高斯雯.基础日语教学中分阶段进行文化导入方法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2)
[4]王素娟.论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现代企业教育,2013.13(5)
日语导游的语言文化修养与技巧 篇5
2007年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为145万人次(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包含了非最终目的地在日本的中转游客,日本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为94万人次),而日本入境中国的游客为397万人次,其中从日本来福建旅游的有20万人次,他们中有13万人次来到厦门,其中的增长空间还很大。另据了解,中国游客赴日旅游首选的是东京,其次就是大阪。
毋庸置疑,导游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日语导游业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效果。要确保服务质量,日语导游除了具备一般服务员从业人员必备的各种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日语口译能力。这种口译能力的提高不单纯源于语法和词汇的习得和积累,还必须是在洞悉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潜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潜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提高日语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关键是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沟通能力。
一自我介绍的语言技巧:
导游是靠嘴巴吃饭的,只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产生良好的导游效应,激发游客的兴趣。导游从自我介绍开始就应该把握好机会表现良好的自我,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并让游客对自己有亲近感。
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若适当地拓展自己名字的含义特色,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往往能够取得吸引游客的效果。
同时,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自我评价也能制造活泼的气氛,吸引游客。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又善于发挥想象力,才能产生灵感,使自我介绍既有艺术性又有吸引力。
二景点讲解的语言技巧:
中日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不能将二者的关系视为等同。在景点讲解语言表现上,应该用日语思维,力求生动形象地用日语口语表达。
三交谈的语言技巧:旅游日语中的委婉表达
导游过程中,语言的凝练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日本人不太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日语导游要尽量避免直接的表达,应用委婉的表达。以下将结合导游服务过程中的具体实例研究导游讲解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委婉表达。
1.1 导游讲解过程中的委婉表达:
(1)「~のほう」:
当游客怀着期待和不安的心情来到观光地时,导游除了面带微笑地表示热情欢迎之外,语言的凝练也是相当重要的。「~のほう」是一种美化表现的委婉表达。
例如:
①これから車車のほうへご案内いたしますが、お荷物は車まで各自でお持ち下さい。
②今日は暖かいほうです。
「~のほう」是委婉表达的一种,也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式。如果上述句子中的「~のほう」省略掉的话句子就会变得生硬。这样就违背了日本人的表达习惯,自然使客人难以安心。(2)「受身形式」の文型:
在现代日本语当中,经常会使用「~思われる」、「~される」、「~考えられる」等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委婉表达。把自己的意见一般化的时候采用这一表达方式。例如:
③昔、この辺りは海であったと言われている。④こういう事が十分注目されているではないかと思われる。这种用被动语态来委婉表达的语言特征反映了日本人的一种心理特征:虚的,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说话是留有余地的心理特征。的方式去思考,去讲话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避免了从说话人自身的角度去表达主张产生的冲突。如果导游的过程中使用此表达就会给客人留下谦虚、人的印象。
(3)双重否定的句型:
双重否定的句型也是一种常用的委婉表达,也给对方回旋的余地,避免了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例如:
⑤頼めれば、いかな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⑥田中さんが行くなら、私もいかないでもないんですが。用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内容,在表达的意义上和肯定的句式大体相同,表达效果上给人一种比较委婉的印象,符合日本人的思维习惯。(4)接续助词的使用:
日本人不太喜欢直接的、确定的表达方式,候可以给句末加上「~ けれども」还没有讲完,使句末留有一定的空间的感觉,用缓和的语气达到了表达的目的。⑦田中:おや、ここで子包みも送れるんですね。重さの制限がありませんか。はい、ございます。子包みの扱いは以上的例文最后的「~けれども」、「~が」询建议或说明情况的表达方式,意味深长。
1.2 导游服务过程中的委婉表达
导游过程中要
用一种谦在社会生活中,用这样且尊重他这样的表达不但使语气更加缓和而且
但在避免了给对方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更加因此在导游过程中,不得不使用的时 が」、「~とも」等一些助词,好象句子10キロまでですが。等通过一种委婉的表达暗示对方来征这一部分指社会公认的事实。、「~
(1)与私人问题有关的情况 日本人对私人问题比较地敏感,但是有时候有关客人的私人问题很难避免,因此在涉及到有关问题时最好用比较委婉的方式。
⑨個人できなことで恐縮ですが、山田さんはもう 結婚してしま いますか。
象例句那样牵扯到和结婚等有关的话题时,直接打听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这时加上表示致歉的部分起到了委婉表达的效果。
(2)忠告的场合: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有时并不一定想全部按照导游的安排行动。这时直接地批判或者拒绝客人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例如:
⑩言葉が通じないから、お一人で出かけないでください。如果用这样的口吻对客人讲话就有点生硬,也会很失礼。这时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比较好。例如: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篇6
【关键词】日语教学;高职高专;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日企进入中国投资,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日语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日语型人才,日企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反映了学生在沟通中经常会由于理解偏差导致工作失误。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的不同,所以说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对学生的日语教学的同时,应该提高文化教育。
一、日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包括正式文化与普通文化两种意义,本文所讲的文化教育是对这两种意义的结合,由于中日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语言和文化之间又相互影响,因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具有很大差异,所以在高职的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十分重要。
在高职的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主要是语言、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独特性的要求,语言与文化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对于高职生来说学习日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其语言文化的了解,培养自己对文化学习、获得的意识,否则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日语说的流利但却发生用语失误。例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你吃了吗?”,在我们看来很正常,日本人却十分诧异,他们多会说一些赞美环境、天气的话语。所以说高职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要注重语言文化的学习,做到正确的用语技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为了确保交流准确、有效,在高职中进行日语教学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教授,让高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即达到日语交流的能力,又对日本的人文地理、社会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有所了解,这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通过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的同时,对日语会有更深的体会、理解。提高日语水平,做到准确、无误的沟通。
二、高职高专日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日语学习局限在课堂中,学生兴趣不足。日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把相对应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与词汇、语法的学习结合起来,在习得词汇、语法的同时获得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样上课会更生动,学生也不会排斥。如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大家可以从以下方式中采纳。
首先,正确看待不同文化的差异,对中日文化差异站在客观的立场看待,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例如关于送礼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越贵越能体现情意深,而日本人不会考虑价格的高低,看到的是礼物本身的意义。事实上,如果单纯这么看可能会认为他们比较小气,可是有句话说的好“礼轻情意重”。教师就需要做到客观评价,在教学中起到正确引导作用。
其次,进行日语课文学习前,根据相关文章的主体思想,教师可以把相关文化背景适时的引入文中,高职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文化知识,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对文章相扑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同学对相扑用日语进行自由阐述,之后对相扑文化进行详细介绍,这樣加深了同学理解同时,对相扑文化有了更好地认识。
第三,是对日语的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也应该加入日本的文化知识。日语老师再词汇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前全部文字说明的教学方法,因为文字说明相对抽象,而且学生会感觉到乏味,日语老师可以在词汇教学中加入一些图片、实物,学生在能看到的情况能够便于理解、记忆。以此同时,对相关词汇背后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让词汇教学更加生动、灵活,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棒球的理解,日语称它为野球,在日本很受欢迎,在日本还会举行棒球比赛。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将棒球的文化展示给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词汇的理解。
最后,开展日本文化知识课程,采取更多途径了解日本文化。为了将日语教学与文化知识结合在一起,为了提高高职学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讲座、实际授课等方式开展日语文化课,邀请一些日籍人士或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的学者、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对日语的兴趣,更加重视其文化内涵。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用媒体教学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听到、看到真实日本文化的介绍,或者介绍一些日本文化内容丰富的杂志,书籍让学生阅读。采用更多途径对日本文化进行了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日语学习的实用性。
三、结束语
日语教学并非是对词汇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对高职学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学习语言就必然要求对其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在高职高专学校进行日语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日语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实现高职高专学生的日语应用和日语交际过程中的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04)
[2]池建新,王越.普通高等教育日语专业精品教材:新编日本国家概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02)
日语语言禁忌现象与文化 篇7
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禁忌
日本人在生育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的禁忌, 在产妇面前「死ぬ」、「流れる」、「落ちる」等词都是忌讳的, 不希望孕妇想到死亡、流产。在日本为老人祝寿时, 「枯れる」、「死」、「倒れる」、「弱る」、「病」等也是容易让人想到年迈、体弱多病, 因此也成为了禁忌。这就如在中国给人送礼物是忌送“钟”, 因为“钟”与“终”同音。日本人在使用数字方面也是很讲究的, 在西方“13”是一个跟灾难和不幸联系在一起的可怕又可恶的数字, 而日本人虽然也忌讳“13”, 但是他们更讨厌“4”、“9”, 这是因为“4”与“死”发音相同, “9”发音与“苦”发音相同, 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42”的读音让人联想到“死に” ( 去死) 、“8342”谐音“破产而死”, 为此很多饭店、医院等场所没有“4”“14”“24”这样的楼层和房间号。日本人因为“9”发音与“苦”发音相同, 所以不被日本人接受。而在中国人却认为“9”是吉祥的, 发音与“久”相同, 有“九五之尊”“九九归一”等词。日本人有偏爱奇数, 比如“七五三”就是日本用于庆典的吉祥数字。这正好与中国的喜好偶数, 成双成对相反, 有“六六大顺”“四平八稳“等词。另外, 在日本新房子建成或店铺开张, 举行庆祝活动时, 不可以说“燃える”“落ちる”“焼ける”“煙”“壊れる”“倒れる”“つぶれる”等不吉利的话。
二、日本人行业的语言禁忌
在日本各个行业也是非常重视吉凶的兆头的, 禁忌一些带有不吉利的语言。比如“する”有“赔”“损失”等意思, 所以把干鱿鱼“するめ”说成“あたりめ”。梨“なし”的发音与没有“なし”谐音, 也被当作不吉利, 因此把梨说成“有りの実”。还有, “帰る”一词因与“翻船”谐音, 要用“もどる”来代替。日本的渔民认为猫是有灵性的, 可以预报天气情况, 因而出现了一些“かぎ”“ぐる”“横座”等关于猫的禁忌词语。
三、日本女性语的语言禁忌
女性语指女性惯用的语言或表达形式, 是与男性使用的语言相对应的。一般认为, 日本女性语具有含蓄委婉等特点。日本女性语的产生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禁忌心理。平安时代之后出现的“斋宫忌词”是当时在伊势神宫专职从事神事的妇女们创造的词语, 把“佛”称为“中子”、“经书”称为“染纸”、“病”称为“休息”等等。这是因为她们认为直接说神圣事物的名称会污秽神佛, 遭到报应, 可见“斋宫忌词”是由于禁忌而产生的委婉语。日本女性在室町时代初期, 又创造出一种叫做“女房语”的委婉语言表达方式。女性不愿意直接说出带有不清洁感或不愉快的事物的名称, 使用了一种隐讳的说法, 比如蔬菜“あおもの”、勺子“しゃもじ”、砂糖“さもじ”等。
四、日本人关于“死”的语言禁忌
死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是人生中不可避免阶段, 却一直以来都是被忌讳的对象之一。出于恐惧和忌讳, 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例如在中国关于皇帝之死就有驾崩、晏驾、弃群臣、弃天下、千秋万世等有很多禁忌词。同样日本人对“死”也是十分忌讳的, 在“斋宫忌词”中, 把“死”叫做“奈保留”, 把“墓”叫做“壤”。日本人在婚礼上也有很多的忌讳词, 如“終わる”“消える”“別れる”“切れる”等, 而象“死ぬ”“逝く”等和“死”有关的词更是不可以说。既然人们忌讳“死”, 可是又要表达这个意思, 因此日语中出现了很多“死”的委婉语, 如“往生”“永眠”“他界”“逝去”“成仏”“物故”等。在裕仁天皇去世的新闻报道就常常用“お隠れになる”去表达悲伤的心情。
结语
语言是民族的语言也是社会的语言, 任何语言都有其文化背景, 所以人们在研究和学习语言的时候就要了解那个民族的特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 我们要了解当时的语境, 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以此减少文化摩擦。在日常生活中, 语言禁忌现象充斥着各种场合, 研究日语的语言禁忌文化, 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日语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且可以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风俗习惯, 民族信仰, 价值观念等。只有掌握禁忌语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方法, 才能合理约束自己的言行, 与人友善相处。否则不仅意味着不尊重他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 甚至会导致人际关系之间乃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
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而语言是人们之间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 具有社会文化功能, 它被人类赋予了某种神秘的魔力, 即成为“语言禁忌”。本文将对日本人生活中出现的语言禁忌现象进行阐述, 以便了解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和语言文化, 更好地与日本人进行人际交流。
关键词:日本,禁忌语,文化
参考文献
[1]棋垣実.日本の忌み言葉[M].岩崎美術社, 1973.
[2]柳田国男.禁忌語彙集[M].国書刊行会, 1938.
[3]新谷尚紀.日本人の禁忌[M].青春出版社, 2003.
日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 篇8
语言学家帕尔默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 (AnIntroduction toModernLinguistics) 一书中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 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 就没有文化。语言是一面镜子, 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 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 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二.日语和日本文化
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与其民族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日语不仅要努力学习日语的音韵、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 同时还要熟悉了解日本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地道的日语。以下就以日本的社会文化为例, 来了解日语和日本文化。
日本的岛国农耕文化、集团主义文化、以和为贵的文化和以心传心的文化构成了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岛国农耕文化是日本文化之根, 集团主义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精髓, 以和为贵是日本社会文化的核心, 以心传心是日本人相互交流的最佳形式。尤其以日本的“和”文化, 在语言交流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日本人见面首先要寒暄一番, 例如「いいお天気ですね」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遇到前几天见过面的人第一句便是「先日は失礼いたしました」。意思是说自己是个粗心人, 不知何时或许对你有失礼之处, 请多多原谅。说这些寒暄语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共同的话题, 协调谈话的环境, 创造良好的气氛。在交谈中为了在感情方面始终和对方保持一致, 只要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 就尽量迁就对方的观点, 尽量不与对方发生争论或发生正面冲突。例如听日本人讲话会发现日本人在句末喜欢使用「…だね」「…ですね」。这里的「ねえ」大多表示要求对方予以确认。而听话者在听对方讲话的过程中不断边点头边说「そうですね」 (是的) 、「なるほど」 (的确) 、「やはり」 (果然) 、「どもっとも」 (当然) 、「さすがに」 (到底是) 等表示对对方的话的赞同。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首先说一句「はい」, 表示接受或理解对方的观点, 然后再用十分含蓄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轻易地直接使用「いいえ」表示不同意。
三.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方法
所谓的文化导入, 是指在语言教学之中引入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内容, 使大学语言教学融入到社会文化之中, 实现外语教学的最佳目的。为了达到日语教学的最佳目的, 在日语教育中导入日本文化尤为重要。中国和日本虽然同属东亚文化圈, 自古以来就处于“同文同种”的关系, 但是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大。比较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 表达意识以及人生观、自然观, 会发现二者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所以中国人学习日语和学习其他外语一样, 必然会产生异文化间的干扰, 这种干扰无处不在。因此, 要想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日语, 必须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的导入, 首先要提高日语教师自身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日本文化知识的储备;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应遵循实用性、选择性和阶段性的原则;最后在对策方面, 可以采取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读解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举办文化讲座、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
浅谈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9
一门语言和地区文化之间息息相关, 语言同样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所有的语言里都包含着当地民众或者是民族的心理表现特点、思考方式以及实践能力。就像日本著名语言研究者森田良行曾经提出:语言是当地社会文化的主要产物, 脱离了文化思考的角度再对语言进行思考就没有办法了解真正的语言。
2. 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关键性
在传统的日语教学过程中, 老师始终给学生在完成把听讲、解说、阅读、书写以及翻译作为基本能力的培训, 来培训学生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然而, 在全面文化之间的沟通过程中, 若是只能够掌握语言能力, 却不能认识不同地区文化中存在的差别, 就不能够实现语言上的交流。宿久高曾经指出由于中国高等院校中的日语教学的迅速发展, 对优秀人才要求的转变需要日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培训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 怎么样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引进日本当地文化, 就是怎么样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把日本当地的发展史、文学知识、社会风俗、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加强学生对日本当地文化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
2.1 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的差别。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交流发展史时间久远, 导致了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国人和日本人是同一种文化, 都有非常相同的文化特点, 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 因为两个国家之间在地势发展环境、社会文化状态、宗教文化、当地民俗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限制, 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 在表面上表现的似乎比较相似, 实际上习性是非常有差别的。
例如说, 同样是在受到他人的赞扬的时候, 中国人民会从实际的说“还行吧”、“谢谢你的表扬”等相似的话。但是如果是日本人的话, 他们会说“其实我并没有做的这么好”、“我还需要更加努力”。中国人觉得谦虚严谨是民族美德, 而且也认为足够的了解自身的价值、持续进展同样是大志的体现。然而日本人就算是有了成绩, 也不会高调的突出表现自己, 会表现的非常低调。这就是由于受到了地区上“和”观念以及企业主义思想的作用, 日本人觉得自身是依靠团体存在的, 而且随时都有来自他人的关心, 因此, 在获得成绩的时候要把别人架在自身上面, 尽量规避给别人留下表现自我、过度骄傲的形象。日本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非常在乎别人的内心感受, 规避着会由于自己话语的不恰当而伤害了别人的可能, 保证和别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低调的语言表达是日语的关键特征。日本人在断别事情、表达态度的时候, 非常少用直接的词语进行表达, 偏向于“可能”等模糊的语言。日本人由于要在自身和对方之间保留一定的回转空间, 所以减少从正面进行回答。但是中国人偏向的是直接的词语进行直率的回答, 如果不能够充分的理解日本当地的文化, 根据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去了解日本人的表达方式的话, 就会产生一些的误会。
2.2 汉语和日语之间寻在自身的体系。即使在久远的发展史中, 日语在汉语的语言中吸收了许多的词语、文字等语言主要因素, 但是这两个语言在表达方式、文化特点等多个方面依然产生了许多的差别。根据体系划分方面来看, 汉语是属于汉藏语言体系的, 日语和哪种语言有共同的来源在文化研究中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一些研究人员觉得日语是阿尔泰语言体系, 和朝鲜语言有一定的联系。根据语言的形式特征就是词语的构架上来看, 汉语是孤立式语言, 而日语是黏着式语言, 主要的特征就是有语法方面的意义的额外内容根据次序和虚拟词语等方式进行表达。根据语言顺序上的划分上显示, 日语是主语——宾语——动词形式的语言, 而汉语是主语——动词——宾语形式的语言。除此之外, 日语中还有着很多的特征, 比如是显著的敬语语言体系、适应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词语来源的复杂性、大量使用了外来语言、十分普遍的省略语言现象、充足的低调语言表达方式等。日语的表达特征对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内容, 部分学生也会由于难以克服这些难处放弃学习。
3. 日语教育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
在讲述词语的文化内容方面, 在不相同的语言或者是文化之中, 同样的事物可以导致不相同的联想, 就是语言有不相同的文化内容或者是文化影响。中国语言和日本语言中产生了大部分相同的指代意义但是不同的伴随意义。例如对于猫头鹰的印象上, 中国人认为那是不吉利的, 但是在日本人看来, 随处都是猫头鹰, 雕像、水壶、牙签盒、胸针等,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猫头鹰这个词语的发音在日语中可以写成“福老”, 代表了长寿有福气的老人, 除此之外还有“福笼”, 是把福气放在笼子里放在身边。而且发现语言表达的文化内容日语中有很多特别的语言表达, 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阐述和教学内容有关系的文化产生背景,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日本文化的阐述,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课堂内容、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也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日本当地的文化。
总结
日语教学的过程中的文化导入是重要的工作, 是对把语言学习、文化学习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日语教学的高要求。和日语教学内容的创新、老师的工作水平以及文化观念的提升、文化导入长期指标的设计有关系, 并且相关教学方案的实行都有关系。合理的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尤为重要。
摘要:由于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日语方面的教育的迅速发展, 对于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的转变需要教学模式的革新。培训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 怎么样在日语语言的教育过程中引进日本地区自身文化, 就是说怎么样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把日本自身的发展史、文学知识、社会风气、地区民俗等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水平是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言文化,日语教学,文化导入
参考文献
[1]许艳.解析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09:189-190.
日语中茶文化的外延 篇10
1 日本茶文化略述
1.1 日本茶文化
日本的茶文化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自我国唐代开始, 日本僧侣和学者就入唐体验我国文化风俗, 同时将茶籽和饮茶风俗等带回国内, 推动了日本国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据日本历史记载, 日本饮茶传统始于奈良时期。日本禅僧再将茶籽带回国内后, 就开启了日本国内种植和培育茶树的历史。当时较为有名的茶文化名人包括最澄禅师和空海禅师等, 他们将日本禅学思想融入到茶叶品饮的过程中, 增添了饮茶的意境美。在日本僧侣和贵族阶级的大力推崇下, 日本的饮茶之风刚刚兴起, 日本国民的饮茶方式也主要效仿我国唐代“煎饮法”。镰仓时期到桃山时期这段时间是日本茶文化发展的第二个主要阶段。在该阶段, 日本出现了第一本茶书, 即《吃茶养身记》。该书是有着“日本茶祖”之称的荣西禅师所著, 他曾几度入宋学习茶文化, 并将自己的见闻写进这本著述中。《吃茶养身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茶叶不再是贵族阶级的奢侈品, 饮茶逐渐演变成全民普及的风俗传统。之后, 被后世称作“茶道鼻祖”的村田珠光禅师将禅学与茶文化相结合, 使茶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日本的饮茶活动和茶事活动从浅层的物质性上升到人文性和精神性的层面, 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了茶人的双重需要。桃山时期, 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进一步丰富了日本茶道的内涵, 提升了日本茶道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力。江户时期, 日本茶道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成为颇具独特性的茶道艺术。就近现代来看, 日本茶道文化趋于稳定。
1.2 日本茶文化与日语的内在关系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日本茶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分支, 其在日本民族文化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由于饮茶活动既具有物质性, 又具有精神性。日本茶人在茶事活动中相互交流饮茶的感受, 从而产生与茶相关的语言, 这部分语言被称作“茶语”, 是日本茶文化在日语中的映射。日本茶道融入了禅宗思想和美学概念, 因而日本茶道是一门综合艺术, 人们通过研究日本茶道会不断加深自身对禅宗的理解, 并在修道的同时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 茶语不再仅仅只具备茶叶的基本含义, 茶语的语用层面逐渐扩大, 从而出现更多引申含义。茶从基本含义到引申含义的变化, 正是日语与日本茶文化关系的最好注解。
2 日语中的茶文化拓展
日本僧侣自奈良时期开始种植茶叶, 并逐渐推动了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在唐代时期, 我国茶文化逐渐开始形成, “荼”字被用来表示茶。根据《色叶字类抄》记载, 日语中的“茶”读作“ちゃ”, 而这与我国汉唐之际“茶”的读音近似。除此之外, 日语中的茶还可以读作“だ”、“た”以及“さ”, 而这三个读音分别受到我国吴音、汉音和唐音的影响。《大辞林 (第三版) 》是一部日语词典, 由三省堂株式会社出版发行, 其中词语记录颇为全面。从这本词典中, 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茶语都具有两种读音。比如说, “茶菓”可以读作“さか”和“ちゃか”, “茶経”可以读作“さけい”和“ちゃけい”, 而茶寮的读音则是“さりょう”和“ちゃりょう”。这三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古代茶的发音方式对于日语“茶”读音的影响。当然, 茶文化除了对日语读音产生影响之外, 还会对我国其涵义有着一定的影响。以下分别从茶叶命名、茶语寓意和茶谚语三个方面探究日语中茶文化的拓展。
2.1 茶叶命名
纵观日本茶学界, 茶叶的命名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从茶叶的命名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茶叶的原产地、茶叶的品种类别、茶叶的色香味、茶树培育技术等信息。就茶叶原产地来看, 日本茶叶有着诸如八女茶 (やめちゃ) 、肥后茶 (ひごちゃ) 、西尾茶 (にしおしちゃ) 以及猿岛茶 (さるしまちゃ) 在内的命名。不同地区的茶叶有着不同的特点, 同时在饮茶习俗上也会有所差异, 茶叶产地的命名方式可以使茶人更好地区分茶叶品种。除此之外, 番茶 (ばんちゃ) 主要采自茶树的驻芽嫩茎, 是日本一种较为常见的绿茶。就采摘的时间来看, 日本茶叶也被简单分成一番茶、二番茶、三番茶以及秋冬番茶。从字面上, 我们就可以看出茶叶采摘的时间。根据制茶工艺的差异, 日本茶叶又被分成煎茶 (せんちゃ) 、焙茶 (ほうじちゃ) 和玉露 (ぎょくろ) 等。煎茶指的是经过热蒸工艺加工的茶叶, 煎茶可以更好的保留茶叶中不溶于水的物质。相比之下, 经过干燥、搓揉和烘焙等制作工艺而形成的玉露茶, 其外形与露珠相似, 这种特殊的形状可以更好地保留茶叶的本质香味。根据采摘部位的不同, 茶叶也可以分为茎茶 (くきちゃ) 和芽茶 (めちゃ) 等。茎茶主要是茶茎部位, 而芽茶则选自芽尖部位。除此之外, 日语茶叶中还有诸如頭柳 (あたまやなぎ) 和玉绿茶 (たまりょくちゃ) 等命名方式。从不同的命名方式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茶叶的特点。
2.2 茶语寓意
随着茶叶的普及, 茶逐渐成为日本人生活的必需品。茶与日本人的生活相互融合, 茶语的涵义也逐渐发生拓展和演变。从《大辞林 (第三版) 》中, 我们可以发现“茶”在日语中有四项基本含义, 即“茶叶”、“茶饮料”、“饮茶”和“茶树”。除此之外, 茶还具有丰富的寓意, 而这些寓意事实上与日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 “茶化す (ちゃかす) ”表示“开玩笑”, 事实上这与人们在日常茶事活动中的交流有着很大关系, 茶人一边饮茶一边闲聊家常, 其间还时不时地说些俏皮的玩笑话, 因而“茶化す”出现“开玩笑”的寓意。举例来讲, “なにを話していても彼はすぐちゃかしてしまう。”该句可以简单翻译为:“无论和他谈什么, 他总是没有正经的。”当然, “茶化す”除了“开玩笑”的含义之外, 还有着“嘲弄”和“蒙骗”的意思, 这就需要使用者根据语境加以判断。“お茶を濁す (おちゃをにごす) ”表示“含糊其辞”和“敷衍”之意。“彼は安いプレゼントでお茶を濁した。”该例句的释义为:“他用一个便宜的礼物敷衍一下。”再比如, “無茶 (むちゃ) ”在日语口语中较为常见, 其含义包括“岂有此理”、“胡来”和“离谱”等。举例来说, “無茶を言って人を困らす。”这句话的意思为:“讲些毫无道理的话使人为难。”当然, 日语中还有诸多类似的茶语, 它们在自身含义之外还有一层更为常见的寓意。
2.3 茶谚语
茶谚语是与茶有关的谚语, 其在人们的日常饮茶和茶事活动中诞生, 有着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纵观日本民间的茶谚语, 其虽然简单易懂, 但无处不透露出深刻哲理和生活智慧。日本茶谚语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即茶文化、禅学韵味和生活经验。日本茶谚语是当地茶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茶谚语也是对茶文化的反映和表现。比如, “茶は水が詮”译为“好茶配好水”, 这句茶谚语很好地再现了茶人的“择水”理念。“濃い茶目の毒気の薬”译为“茶酽神清”, 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提神醒脑之用途。茶谚语还具有禅学韵味,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茶人都是禅学大师, 同时日本茶道是茶文化与禅宗思想的结合, 因而茶谚语具有禅学韵味这一事实并不令人讶异。比如, “朝茶はその日の難逃れ”译为“早茶消灾”, 说明日本人将茶叶当做一种福气和幸运物的象征。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之外, 茶谚语还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比如, “お茶の子さいさい”与我国成语“小菜一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借助茶果表示“不足挂齿”的含义。
3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 同样地, 茶文化也会对日语的发音方式和含义等产生影响, 茶叶在其本身含义之外出现了引申含义。对日语茶语进行研究,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日本的茶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建.茶色的幽默——说说日语中的“茶”字[J].农业考古, 1997 (2) :296-297.
[2]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7 (5) :46-52.
[3]吴伟, 黄慧荣, 王小沛等.论从日本茶道文化与日语学习[J].总裁, 2009 (4) .
[4]内藤美和.关于中日茶文化中禅语的比较研究——以日本茶道挂幅语言为案例[D]厦门大学, 2011.
日本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融入 篇11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语教学;重要性;融入方式;文化
从现状看,日语教学原有的成效在渐渐被提升;然而,若要真正融汇着更深层级的文化,还有一段距离。本文探究了把文化融汇在平日授课中的重要价值,同时摸索了适宜的融汇思路。若要精准掌握特有的某一语言,必须接纳本源的文化指引。平日日语授课,应把细分出来的精读课设定成侧重点,注重读写技能、关联着的翻译及听说技能;在此同时,也不可忽略掉潜藏着的文化传递。授课进展之中,应侧重各时段的文化导入。
1日语教学的常见弊病
日语教学之内,若把注意力单纯聚集于根本句型、硬性识记词汇,则很难辨识更深层级的语言内涵。这是因为,日语独有的语言方式常常发源于细节生活,这类语言带有动态延展的总体倾向。为此授课之中,应注重添加多样化态势下的日本文化。从现实授课看,我们并没能注重这一范畴的文化渗透。具体而言,平日课堂内的如下弊病,应被着力规避:
1.1 缺失文化支撑
日语授课之中,师生应能适应惯用的文化背景更替。从母语这一认知背景,变更成日语独有的思路及背景。这种转变之中,若缺失了本源的文化支撑,那么很易误解设定出来的语段内涵,带来交流偏差。有的同学潜藏着对外语的某一抵触,不愿自觉去接纳外来文化,只是单纯去应对常规的测试等。对于日本文化,始终没能熟识。文化特有的支撑常常涵盖在课余时段中的延展教学内,
筛选书目教材,也是授课之中的侧重点。现有教材被划归不同水准,编写出来的这类书目,有的没能涵盖着深层内涵,单纯例举某一词义、对应着的句法等。若筛选了这一类别书目,就会忽视掉背景这样的简介,同学只好接纳枯燥的语段。
1.2 机械背诵记忆
很长时段以来,日语授课设定出来的侧重点都被集聚于单纯的听写、锻炼读写技能之上。这类机械识记、僵化的背诵等,被折射在常规授课中。教师传授着根本的构词、文段涵盖着的根本语法,让同学识记大纲以内的一切词汇。课堂练习之中,常会套用给出来的既定句式予以替换练习,停留于初始的应试时段。缺失真实情形下的运用技能,很难灵活沟通。
1.3 缺乏深入理解
若要把根本的文化融汇在细化授课中,就应深刻体悟出日语依赖着的思维途径、平日行为惯性、本源的认知及价值、信仰及习俗等。唯有深化理解,才可真正辨别出深层级的这类文化。应能明确的是,语言来自文化,它被涵盖在更广范畴的文化以内。随同文化进展,语言建构起来的体系也在变更。反之,文化也不可脱离惯用的语言体系,它会依托语言来表征宏观情形下的民俗及风貌、独特民族特质。由此可见,不可割裂二者,而是应着力融汇二者。
2 融汇日本文化的重要价值
日本文化依凭的外在形式,就是日语这一语言。由此可见,日语荷载了积淀着的厚重文化。渐渐累积得来的日本文化,吸纳了我国文明,它很近似我們的文化。然而,由于固有的地理差异、人文环境差异,经由长时段的变更及累积,日语又整合了独有的民族思维、自身若干特性,创造独特文明。自然状态及独有的地理环境,孕育独特文明。例如:常规生活方式、日本风俗习性,都含有这一文化。日语折射出来的深层内涵,即岛国独有的累积文化。具体而言,在日语课堂中融汇并整合深远的文化,带有如下的价值:
2.1 促进顺利交流
日本被归类为岛国,它终年的气候都很适宜,随处可见独有的美丽景致。这种天然状态,紧密关联着独有的民俗风情。平日交谈之中,居民常会谈论关涉气候的、关涉季节变更这样的话题,常用这类语段。为此熟人碰面时,若觉得很尴尬或不知怎么去表达,那么常会起始于谈论最近气候。寒暄用语之中,含有关涉天气的多样用法,它被设定成交际之中的通用语句。这类寒暄用语,常常不必去作答,只要配有随口的回应即可。解析独有背景之下的独特文化,能够体悟出文化发育出来的独有语言方式,促进顺畅表达。体悟这类思维,才能顺利促进彼此的沟通,适应交流方式。
2.2 体悟文化载体
语言被设定成文化必备的主导凭借,日语含有的多样口语以内常常带有暧昧的表述,它不可脱离深层级的背景文化。这类独特文化,关联着长期累积得来的生活习性、独特地理背景。日本含有单一民族,居民常采纳单一范畴内的语言习惯。这种情形下,常常不必明晰词句内涵,只要依托婉转的、很含糊的表述,即可判别言词含义。这类暧昧用法,常涵盖着随声应和、不够明晰的特有表述等。在语句末尾,也常常创设这一朦胧的氛围,构成独特意境。这种文化载体,都被涵盖在平日以内的常用文化。
2.3 培育思维方式
平常授课之中,应能采纳带有文化气息这样的思维方式,摒除单一思路之下的惯用思维,尝试包容及开放。若要学好日语,就应先去接纳日本民族惯用的平日思维,除去认知之中的抵触思维。
对于外来文明,日本常常采纳带有包容特性的宽容思维,他们并不排斥,而是适宜这一环境,着力予以改变。他们擅长去吸纳外来范畴的优良要素,并且予以利用。在这一层面,民族特有的传统素养被凸显出来。吸收进来的外部文化占到了偏多的比值。例如:日本吸纳了我国创设出来的制度及文字,并且变更创造,转变为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日语授课时,也应采纳带有融汇特性的这类思路,不断调和自身思维。
3摸索教学对策
平常授课中,教师应能提升原有的认知水准,逐渐摸索可用的授课新路径,带领同学去发觉潜藏着的学习乐趣。尝试深入体会,分出细化的时段来予以授课,着力去提升文化要素能占到的授课比值。把拟定好的语言授课融汇在平日之中的文化授课,注重调和时间。同学也能规避惯用的单纯接纳思路,充分消化领会,培育出最适宜的探究思路。采纳带有趣味特性的常规授课,加深文化领悟。例如:授课搜集得来的文化短片、关联图片等,可以依托多媒体特有的设备予以播放。具体而言,摸索出来的适当对策,含有如下侧重点:
3.1 探究深层级的词义内涵
同学学习日语,先要接触多样的词汇。若要辨识词汇特有的真正内涵,就应探析它延展的背景,辨识文化含义。词汇讲解之前,教师应充分予以准备:对于课文关涉的多样词汇、涉及文化常识,都应有所体悟。不仅借助教材,还应查验关联着的多样资料。真正授课之前,对于词汇潜藏着的背景等,做出适宜介绍。例如:在解析茶这一词汇以前,可以介绍附带着的茶道常识,把它当成授课依托的背景。经过对比可得,中日文化范畴内的茶道带有很近似的地方,同时潜藏着不少差异。茶道特有的总体意境、流程及形式,都会凸显不少差异。经过这种介绍,同学应能把握住宏观架构下的茶道常识,引发认知兴趣。这种情形下,再去解析更深层级的关联词汇、文段内的语法,就会便利解析。
授课讲解时,历史文化延展的背景都会带有差异;从这个视角看,语言之中的若干差异应被看成侧重解析的内容。
某些关联着行动的特有词义,还带有某一范畴的文化根基。介绍这类词义,应能辨识蕴含着的文化要素。
3.2 解析语法之中的文化内涵
解析语法时,应侧重解析表征着敬意这样的平日语法。总体日语之中,代表敬意这一范畴的语法占到了侧重的位置。这种敬意用语,暗含了复杂框架内的交流思路、民族思维方式、交流之中艺术。敬语建构起来的语法体系带有复杂的表征,概要分成三重的层级:带有自谦特性的语法、表示尊重对方、郑重场合内的代表礼貌。在这之中,带有尊敬意蕴的语句,关联着交谈之中的人事,为了表示敬意;带有自谦色彩这样的语句, 用贬低自我来提升对方,以便表达尊敬。运用正确敬语,是有教养的体现,是常规交际流程之内的必备路径。这类敬语牵连着很广范畴的文化延展背景,着手来学习前,就应感知了解,做出必备铺垫。
3.3 融汇影视作品
学好某一语言,不能忽略关联着的文化认知。日语授课细分出来的必备步骤,就含有听力授课。这类听力授课,应紧密搭配着其他范畴的授课流程。这类整合方式,凸显在平日之中的听力授课应能涵盖着必备的影视插入。搜集得来的关联影视作品,折射着延展的社会进程、独特人情习俗。带有生动特性的细化情节,供应了附带着的广阔语境,协助同学推测出某一晦涩词义。可以尝试采纳原版的、没能经由编译的日语电影、关联的视频等,为同学建构最优的认知环境。这类插入影片,应被看成平日之中的授课辅助。
篩选影片时,应能筛选带有精准发音的、内容很积极的,着力规避偏多的术语、专门用词等。筛选出来的片段情节,不应过于离奇,也不应夹带着偏多的复杂剧情,以便于同学来理解。
3.4 展开课余活动
培育最优的新颖思维途径,是日语认知之中的必然步骤。学好一类语言,单纯依凭课堂偏短的时段,并不是足够的。为此,还应添加课余时段中的多彩活动,以便充实生活。
条件许可时,还可运用假期,带领班内同学来到邻近的企业、海关港口等予以实地实习,亲自体悟厚重的文化累积。在真实环境内,更能锻炼出交流技能,增添日语学习之中的多样趣味。语言应能深化沟通,促进彼此交流,更应含有文化内涵。深刻结合生活,能协助同学来辨识易混淆这样的词句等,领悟深刻现象,发觉日语学习的快乐。
结语
日本文化表现出来的复杂特性,密切关联着民族独有的文明内涵,混杂的文化等。这种融汇现象不可脱离独有的地理位置、多重历史影响。这类混杂要素,也决定着主导范畴内的价值观念、民众的认知等,从而建构了共存态势下的多样文化。日语教学之中,应能辨识这一深远内涵,把握授课的指引。平日授课之中,应能渐渐渗透多层级的文化内涵。若要提升原有的授课实效,就应全面去接纳日本文化,考量日常用法。唯有这样,才能激发潜藏着的认知热情,调动同学兴趣,便利跨科目特性的常规授课。
参考文献:
[1]岳峰. 关于将日本文化导入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探讨[J]. 科技展望,2014(20):42+44.
[2]刘君梅.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的策略探讨[J]. 武警学院学报,2015(01):75-77.
[3]张松仪. 浅谈日本文化融入日语教学的重要性——以授受关系动词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93+95.
[4]李莹. 日语教学中的日本文化教育[J]. 才智,2014(35):17-18.
考察日语中的年糕文化 篇12
1. 年糕的民俗学涵义
民俗学家认为, 水稻拥有稻魂和谷灵的神奇力量, 食用稻米可以增强人的生命力, 所以秋季收获以后要向神灵表示感谢, 举行新米初尝仪式。《丰后国风土记》、《山城国风土记》记载了近江和美浓流传的灵谷传说。古时的“田野” (地名) , 土地辽阔肥沃, 那里的农民开垦了很多稻田, 收成也很好。农民们用稻米捣制年糕, 并把年糕当做箭靶来射。稻神被农民射伤, 一怒之下变成白鸟飞去。此后, 当地的农民纷纷死去, 田地也日渐荒芜。出于悔恨心理, 农民们在每年秋后, 都要向稻神敬献烘米, 祈求稻神的谅解。柳田国男 (1977) 的调查显示, 长崎县和岛根县的部分农民有正月不打年糕的传统, 有的是因为正月适逢他们的斋戒, 避忌时期;有的是因为他们曾把年糕当成靶子, 而受到天惩, 以后每年打年糕都会发生凶事的缘故。
坪井洋文 (1979) 指出, 中世纪以前的从事旱田耕作的农民认为, 如果向神佛供奉外来食物, 自己的愿望就不会实现, 所以元月最初三天, 该地区禁止供奉和食用年糕, 被称作“餅なし正月”。他们以荞麦和芋头为主食制作杂煮, 而不使用年糕。这被看成是年糕禁忌的典型。这说明正月食用年糕的民俗在日本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以至于人们忽略了正月不食用年糕的地区。
2. 镜饼与力饼的文化特色
2.1 八尺铜镜的象征——“鏡餅”
镜饼为大小两个圆盘状之饼相叠而成, 又称“御供餅”, 最早出现于室町时代。因地域不同, 年糕的大小、形状等各有差异。一般而言, 日本东部地区是方形、菱形年糕, 西部地区多是圆形年糕。“镜餅”四周还装饰有干柿、柑橘、海带等, 日语发音与“世代繁盛”相同。柳田国男 (1977) 指出“镜餅”是供奉先人、祖先、双亲、家庭成员、家畜、生产用具的最恰当形式。
一般认为, 在12月28日开始供奉镜饼是最适当的。首先是因为“八”在传统上是较好的数字, 其次是因为29日的“九”与“苦”同音, 不吉;而30日是农历中的最后一日, 31日则为新历的最后一日, 倘若此时供奉, 会变成“一夜飾り”或所谓的“一夜餅”, 会让人觉得欠缺诚意或联想到葬礼。
新年的年糕是吉祥、喜庆、幸运的象征, 又因其多为长辈送给晚辈, 又被称为“賜物 (たまもの) ”, 也被看做是“年玉 (としだま) ”的语源。民俗学者认为, “玉 (たま) ”来自“魂 (たましい) ”, 其中寄居着神灵, 得到“年玉”, 可以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焕然一新。北佐久郡 (长野县) 的长辈们把“镜餅”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晚辈, 被认为是压岁钱的最初形式。也有人认为, 古代赠送的是“餅玉”, 所以被称为“年玉”。另外, “镜餅”又被称为“福神”。一起拉扯“镜餅”将其拽开又被称为“福引”。新年的装饰物通常在1月15日或18日被集中在一起烧掉。据说人们吃了这种火烤过的年糕, 新的一年里就不会生病。
2.2 力量的源泉——“力餅”
民俗学家认为, 水稻被称为“霊穀”, 寄寓着“霊力”, 是力量产生的源泉, 食用稻米可以增强人的生命力, 因此日本人形成了“米=力量”的国民意识。产妇即将生产时, 嚼上三粒生米, 暗含从米中获取力量之意;分娩结束后, 再吃十粒米, 寓意也大体相同。也有的地方在妇女的产期前后, 让她们吃米糕或白米饭, 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邪。除“力餅”外, 还有“力団子”、“力飯”, 同属一种寓意。
小孩出生后, 供奉产神要制作“産立飯 (うぶたてめし) ”。出生第七天要制作“子戴餅”, 戴在小孩头上, 是对孩子未来前程的一种祈愿和祝福。古代的公卿贵族则是在元旦或黄道吉日让5岁以下的小孩头顶或肩背年糕, 用以祝贺孩子前途无量。小孩第一次过生日要制作“誕生餅” (或称“一升餅”“一生餅”“立ち餅”“一歳餅”) , 宇和四郡 (爱媛县) 居民则将“诞生餅”称作“力餅”。还有些地方, 把满周岁的婴儿背负或抓抱的年糕称为“力餅”, 是祈祷孩子能够从年糕中汲取所需力量的一种仪式。这是“力饼”最初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3 神的食物——お雑煮
正月前三天, 日本人有吃“お雑煮”的习俗。最初的“お雑煮”是指将除夕夜供奉祖先的祭品 (水煮萝卜、年糕等) 煮食的一种人神共食的食物。“雑煮”一词最早出现于《铃鹿家记》一书, 原为武士集团的战时菜肴, 也就是把年糕、蔬菜和干粮一起煮食。依据这种说法, 可以把正月使用年糕的习惯与古代的“歯固”仪式联系起来。“歯固”, 即元旦吃的年糕, 具有长寿的意义。古代日本, 正月为天皇举办“歯固”仪式, 主要是让天皇吃“镜饼”, 以祝贺其健康长寿。《源氏物语》中也记载了这一风俗习惯。
「ここかしこに群れゐつつ、歯固めの祝いして、餅鏡さへ取りよせて、千歳のかげにしるき年の内の祝い事どもして、そぼれあへるに」 (『源氏物語』)
江户时代, 东海地区的尾张诸藩把武士们吃的杂煮称为“餅菜”, 但是这里所说的蔬菜只限于油菜 (小松菜) 。这道菜的由来, 据说是与“名 (=菜) を持ち (=餅) 上げる” (扬名立万) 谐音。现在爱知县周边地区仍然可以见到这道菜。
3. 与年糕相关的谚语和俗语
群马地区有一种土特产“焼き餅” (烤年糕) 。日语中“焼き餅を焼き”一般是用来形容嫉妒。“嫉妬”与“妬く”同义, 由此“妬くを焼くに引っかけに、気持ちを餅と言った” (将“焼く”引申为“焼く”, 并将“気持ち”说成“餅”) , 于是就诞生了“焼き餅=妬く気持ち”。还有人认为, 烤年糕时, 年糕会一下子膨胀得很大, 像人生气时一样, 因此人们称因嫉妒而生气的人为“焼き餅”。
形容事情难以处理, 日语称“餅に搗く”。形容各有所长, 无论做什么事都得靠行家, 日语称“餅は餅屋”, 类似于汉语的“鸡司晨犬守夜”。形容失业吃不上饭、揭不开锅, 日语称“飯のし食い上げ颤”。形容有地位而无实权, 日语称“餅の形”。形容事情进展得称心如意, 日语你“米餅で尻を叩かれる”。形容福从天降, 日语称“開いた口へ餅”锦上添花, 日语称“餅に砂糖”。穷奢极侈, 日语称“餅の皮を剥く”等, 都是年糕在生活中的巧妙用法。靠幻想来安慰自己, 日语称“絵に描いた餅”, 类似于汉语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除上述这些谚语、俗语外, 日语中有大量令人感兴趣的与稻米文化有关联的词汇。日本人把脸大而圆、显得笨拙的人戏谑为“牡丹餅颜”, 这大概也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青森县方言中的“餅足”, 则是对扁脚板为戏称, 使人听后不敢吃日本年糕。此外, 日本人还用“餅膚”比喻妇女白皙细嫩的皮肤, 用“餅を搗く”来暗喻男女之间的性交。
4. 结语
稻作文化是日本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日本文化成立的根源所在。日本的米食文化源自稻作传统, 年糕文化则是米食文化与稻作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 本论文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论题, 这一命题在传统民俗中几乎触及了整个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 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 从文化的表层到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一不打上了米食文化的烙印。同时该论题的探讨是跨学科、跨民族、跨国界的, 因此加深对其研究将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之一。
摘要:年糕在日本民俗中的神圣性源自日本民族对稻米的原始崇拜, 具体表现在神话传说、俗语谚语、和歌俳句等文学领域中。传统节日里年糕更是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制作方法、颜色形状也因地域的差别显示出巨大的不同。镜饼、力饼和年糕汤是日本年糕的特色吃法, 具有独特内涵。除了在婚庆之际使用年糕表达喜悦之情外, 丧葬仪式上也会使用年糕寄托哀思。
关键词:日语,年糕,文化
参考文献
[1]柳田国男.食物と心臓[M].講談社, 1977.
[2]阪本寧男.モチの文化誌——日本人のハレの食生活[M].中央公論社, 1989.
[3]藤田秀司.餅[M].秋田文化出版, 1983.
[4]坪井洋文.イモと日本人[M].未来社, 1979.
【日语文化】推荐阅读:
日语语言文化特点08-27
日语文化祭策划书09-06
日语表达的文化差异05-15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日语07-12
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育07-13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05-31
日语词汇 常见日语谚语、熟语一览09-03
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07-12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初探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