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会话

2024-07-29

日语会话(精选12篇)

日语会话 篇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中日之间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深入交流, 致使很多综合性的大学都能够结合实际增加日语专业, 很多的民办培训学校和高职高专类院校也掀起了学习日语的热潮。日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如何上好会话课, 如何切实地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1. 独立院校会话课程教学改革及辅助教材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薄弱, 不会灵活运用

在现有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在大学里是零起点教学, 学生们普遍存在水平较低, 基础薄弱的现象, 很多大学生即使能够达到日语一级水平, 也存在不会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大多数的学生, 如果想组织一段对话的话, 还是只能依靠书本, 一旦离开了书本, 学生在掌握基础词汇的过程中存在机械性记忆的现象, 不会结合生活实际活用语言。另一方面, 对词汇掌握的程度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 单词量掌握的多少, 直接影响说这门语言的程度, 很多学生不爱背单词, 或者在背单词的时候不认真, 由于日语语言中的部分词汇源于汉语语言, 学生遇到相类似的词汇就约略不计, 这就造成了词汇量积累过程中的缺失。从而导致在会话过程中对词汇不能自如的运用。而且对平常不常使用的词汇更不重视, 在会话过程中不能运用自如, 就会经常出现错误的语句。

1.2 教学侧重于基础日语课, 对会话课不重视

在部分独立院校日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们往往把基础日语或者是精读课看做主干课程, 会话课只看作是一种辅助, 但是通过阅读和翻阅其他语种的初级教材就会发现, 大多数的课文都是会话体的文章, 从中可以看出会话课程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很多学生也认为, 只要将基础日语的语法和单词背过, 对待精读和基础日语课认真一些, 只要考级过了, 自己的“听, 说”能力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所以就会出现以上提到的“能考不会用, 能读不会说”的情况发生。而且日语等级考试中, 在目前的日语等级考试中, 还存在着对学生的读与写的重视, 缺失了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说”的能力的评估, 所以导致学生们对会话课也没有那么重视, 会话课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1.3 课程教材不够完善

会话课担负着提高学生口语会话水平的重任, 但却未能达到会话课预期的效果。以我院为例的独立院校目前日语会话课程所使用的教材, 种类繁多, 教材中涉及的实用范例颇多, 针对每章节中出现的语法内容, 有较多的习题供学生实践,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但主要侧重于语法训练, 忽略了会话口语的实用性, 不太适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也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要除了教受日语会话课教材的内容之外, 还要重新选择, 修改, 重新设计练习, 供学生们上课进行会话练习。

2. 独立院校对会话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2.1 对日语会话教学改革

现阶段, 以我院为例的独立院校往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 为了能更好地打好日语功底。但是光学习基础知识是不够的, 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日语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 目前大多数日语专业的工作都以说为主, 比如翻译, 导游, 教师等等, 外企公司更希望自己的员工能说一口流利而纯正的日语, 大家只有在会话课上才能充分地得到练习, 从而可以看出会话的重要性, 所以上好会话课不容忽视。

为了便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本功底, 使学生的日语听说水平全面提升。以北信学院为例, 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开始开设的日语会话课程,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日语课, 前期需要大量学习基础课知识的课时, 所以开始的日语会话课时安排较少;第二学期开始到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里, 将日语会话课课时加大, 除此之外, 为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开办日语角, 增加日语听说训练课程 (是集中一周进行强训) , 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练习口语, 将学生们在本学期学习到的, 接触到的会话知识充分得到锻炼, 加以巩固。

2.2 对教材的改革及辅助教材的必要性

教材是学生获得新语言能力的依托。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 有很多地是关于日语的句型, 词汇, 惯用词, 外来语等教材或图书, 这类教材大多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 真正实用的日语会话教材并不多, 而配合日语会话教材的辅助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北信学院目前所使用的会话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放心说日语系列丛书:日语会话基础篇》。本教材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以会话形式表述每一课的学习重点;对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解释;围绕上述重点语法进行会话练习;但这些针对语法的会话练习较少,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另外, 北信学院的日语教研室除了语法、汉字等字典外, 还未给学生们提供辅助教材, 所以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根据三本院校 (独立学院) 学生水平, 编写一部配合会话教材, 符合并提高三本院校会话能力水平的辅助教材。

在独立学院的日语教学中, 学习日语时用到的所谓辅助教材, 不外乎是同步语法辅助练习书, 教师辅助用书及语法汉字词典等, 还有部分教师将自己自编的讲义作为辅助教材来使用, 但在日语会话教学里, 这类辅助教材并不能充分地提高学生们的会话水平, 因此选择合适地教材及辅助教材, 就成为教师的重要责任。编写一部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日语学习的辅助教材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3. 总结

日语会话课历来的教学方法及所使用的教材, 主要针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等基础常识进行复习和强调, 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 随着课程的深入, 这种形式渐渐显得有些单调, 不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使用本部辅助教材, 在保证学生能够在系统地掌握日语基本会话知识的同时, 把学到的这些知识, 充分运用到辅助教材制定的练习当中去。将日语教堂只是教师们一个人演独角戏, 学生们只是听众的这种教学模式打破, 也希望通过本部辅助教材, 对现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有更新的突破, 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会话, 老师和学生之间会话等互动式练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让学生们“当家做主”。

摘要:作为语言交流的先决条件, 提高日语口语水平, 是作为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目前独立院校会话课程存在问题较多, 学生们的基础较为薄弱, 教材及辅助教材也不够完善, 所以改善日语会话教学及完善教材, 提高独立院校学生日语会话水平的辅助教材, 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言交流,日语会话课程,辅助教材

参考文献

[1]金竹善.谈大学日语的会话教学.陕西教育 (高教) , 2007, (12) .

[2]王艳迎.大学日语综合教学模式探索.[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0, (1)

[3]田鸣.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尝试.[J]外国语教学与研究, 2001, (3) .

日语会话 篇2

2、どうぞよろしく。请多关照。

3、よろしくお願(ねが)いします。请多关照。

4、こちらこそよろしくお願(ねが)いします。也请您多关照。TSLK;wT+

此资料来源于:和风 日语 http://

5、自己(じこ)紹介(しょうかい)いたします。我来自我介绍一下。

6、これはわたしの名刺(めいし)です。这是我的名片。

7、わたしは李(り)と申(もう)します。我姓李。

8、山田(やまだ)さん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ね。您是山田先生吧!此资料来源于:和风 日语 http://

9、私(わたし)は山田(やまだ)です。我是山田。

10、あのかたはどなたですか。那位是谁?

11、こちらは社長(しゃちょう)の松本(まつもと)です。这是我们总经理

松本。

12、彼(かれ)は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ではありませんか。他不是中国

人吗?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13、彼(かれ)は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ではありません。他不是中国人。

14、彼(かれ)は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す。他是日本人。

15、あなたも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すか。你也是日本人吗?

16、そうですか。是吗? 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17、はい。是的。

18、そうです。是那样的(是的)。

19、いいえ。不对(不是)。

20、そうではありません。不是那样的(不是)。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21、いいえ、ちがいます。不,不对(不是)。

22、よく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欢迎,欢迎。

23、お迎(むか)えにきました。来欢迎您了。

24、出迎(でむか)えに参(まい)りました。来欢迎您了。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25、お疲(つか)れでしょう。路上辛苦了。

26、ちっとも疲(つか)れていません。一点也不累。

27、それはなによりです。那太好了。

28、途中(とちゅう)はどうでしたか。旅途顺利吗?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29、とても順調(じゅんちょう)でした。很顺利。

30、いつ上海(しゃんはい)をたちましたか。什么时候离开上海的?

31、日本(にほん)は始(はじ)めてですか。是第一次来日本吗?

32、皆(みな)さんのご来訪(らいほう)をお待(ま)ちしておりました。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日 语 http://

我们在等待着各位的光临。

33、わざわざお出迎(でむか)えしていただ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承蒙特意来接,深表谢意!

34、お忙(いそが)しいところ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3:X1:=J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百忙中特意来接,非常感谢!

35、日本(にほん)に来(き)た目的(もくてき)は? 来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36、どのぐらいご滞在(たいざい)の予定(よてい)ですか。预定停留多久?

37、二年(にねん)ないし三年(さんねん)の予定(よてい)です。预定二年或三年。此资料来源于:和风 日语 http:// UxU?8OK38、このたび日本(にほん)に来(く)ることができて、たいへん嬉しく思っています。

这次能来日本,感到很高兴。

39、たいへんお手数(てすう)をおかけしました。给您添麻烦了。

40、どういたしまして。不用客气。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41、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

42、こんにちは。你好!

43、こんばんは。晚上好!

44、おやすみなさい。晚安(您休息吧)!此资料来源于:和风 日语 http://

45、ご飯(はん)ですよ。吃饭了!

46、いただきます。我吃饭啦。

47、ごちそうさま。承蒙款待,谢谢!

48、お粗末(そまつ)でした。粗茶淡饭,不值一提。•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49、ただいま。我回来了。

50、おかえりなさい。你回来啦。

51、行(い)ってきます。我出去一会儿。

52、行(い)ってまいります。我出去一下。

53、行(い)ってらっしゃい。你出去啦。

54、ご苦労(くろう)様(さま)でした。辛苦啦。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55、気(き)をつけて。小心点。

56、すぐ来(き)ます。马上就来。

57、今日(きょう)はいいお天気(てんき)ですね。今天天气真好。

58、どうです。怎么样? 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59、テニスをしませんか。打网球好吗?

60、今日(きょう)は会社(かいしゃ)の当番(とうばん)です。今天公司我值班。

61、失礼(しつれい)です。对不起。失礼了。

62、あしたまた。明天见。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63、どこへ。到哪儿去?

64、お元気(げんき)ですか。你身体好吗?

65、おかげさまで。托您福,很好!

66、奥(おく)さんもお元気(げんき)ですか。夫人身体也好吗? 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67、ちかごろはおかわりありませんか。最近身体好吗?

68、あいかわらずです。身体仍旧很好。

69、しばらくでした。好久不见了。

70、お久(ひさ)しぶりですね。好久不见了。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71、またお会(あ)いできて嬉(うれ)しいです。能再见到你,我很高兴。

72、どこへお出(で)かけですか。您到哪儿去?

73、どこへ行(い)くのですか。您到哪儿去?

74、ちょっと学校(がっこう)へ行(い)ってきます。到学校去去就来。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75、ちょっとそこまで。到那儿去。

76、新宿(しんじゅく)へ行(い)きます。去新宿。

77、お先(さき)に。我先走啦。

78、さようなら。再见!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79、ではまた。再见!

80、ごめんください。屋里有人吗?

81、どちらさまですか。是哪位?

82、お入(はい)りください。请进。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

83、どうもすみません。对不起。

84、どうぞこちらへ。请到这儿来。

85、お邪魔(じゃま)します。打扰了。

86、どうぞ、おかけください。请坐。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

87、これは土産(みやげ)です。这是礼品。

88、中国(ちゅうごく)の名茶(めいちゃ)を差(さ)し上げます。送中国名茶给你。

89、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お受(う)け取(と)りください。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请收下吧。

90、ほんの気持(きも)ちばかりです。一点儿心意。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日 语 http://

91、そんなに気(き)を使(つか)わなくてもいいですよ。不必那么客气。

92、では、ありがたく受(う)け取(と)ります。那么,我就荣幸地收下啦。

93、あらたまって、そんなことしなくてもいいんだよ。用不着那么慎重其事。

94、いつもお世話(せわ)になっております。总是承蒙您关照。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日 语 http://

95、それはありがとう。那就谢谢了。

96、食事(しょくじ)の用意(ようい)ができました。饭准备好啦。

97、おなかが空(す)いたでしょう。肚子饿了吧。

98、すばらしいお料理(りょうり)ですね。真漂亮的饭菜啊。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日 语 http://

99、いや、なにもないけれど。不,没什么可招待的(东西)。

日语会话教学之浅谈 篇3

关键词:日语 会话 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19-01

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缺乏日语会话能力是由来已久的问题。目前随着国家教改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断需要,会话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日语能力考核中的一部分。日语会话表达能力培养将成为今后日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若只具备读写能力,却听不懂,说不出。那么在实际交际中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因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只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而并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硬性要求,没有把日语会话作为教学目标,所以目前很多高校日语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学生“哑巴日语”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笔者在此针对日语会话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日语的特点,结合个人多年从事日语会话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从如何提高学生会话能力的角度谈一下日语的会话课程教学。

首先,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所选的内容也要丰富多彩,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有会话短文还加进些日本原文的文章。要选择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同时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材。会话是直接用来进行思想、感情、生活交流的工具,不是单词、句子的简单重复或机械操练。因此,在日语会话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注意会话课与精读、听力等课程的衔接性,同时应适应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应采用单一的书本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注重趣味性、用性。即要选择内容丰富而趣味性强的会话课文并适当地做出文化背景知识、类句型的补充,使学生了解日语里会话和书面语的差异,并准确把握其特点,做到语言行为的恰如其分。此外,由于计划内课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应将课会话训练置于教学计划之内,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将课内、课外会话训练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会话水平的大面积提高。日语会话课程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开口说日语,而是包含听和说两个方面。要想提高日语会话水平,一定得注意听与说结合,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开口说话,说的过程中结合听,听的过程中融入说。我们在授课时常常采用让学生复述或讨论课本材料涉及的内容,以增强学生会话运用频率。

再次,想要学好日语会话,敢于开口该说是最有效的利器,说白了就是要敢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想学好日语,就不要怕出错而不开口。“听、说”都属于提高日语理解、表达能力的范畴。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传统观念,努力践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在教学中发挥组织、引导、鼓励的作用。要尽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课堂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课上课下的日语会话练习。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师生关系紧张,则会抑制甚至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善于与学生沟通感情,创建良好师生关系,多做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走出害怕出错以及怕丢脸心理障碍。精心地进行课堂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积极、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原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师授课时,当学生具备了一定量的语音、法和词汇知识后,就要鼓励学生进行日语会话练习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听、说”力的培养。

日语会话课是运用日语进行口头交流,并且最终以实现交际为目的的一门课程。没有大量的实践,准确而熟练地掌握日语是不可能的。要提高学生的日语会话交际能力,就应注重实践练习并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应采用讲解和日语会话训练相结合,偏重训练的教学原则,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表演、辩论、日语配音模仿等多种多种课堂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习不同情景下日语会话的范文,并自觉地归纳情景会话的技巧及要点,模拟该情景下的对话,进行反复练习。由此,在有限的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日语会话实践机会,通过会话练习力求实现日语会话的准确、练、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日语日语会话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书馆等教学资源,下载最新最实用的会话素材,教给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日常会话能力,扩展他们知识面,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学日语的趣味,自然而然地对日语产生感情,有学好日语的欲望。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学唱日文歌、模仿日剧对白加深日语语感。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会话练习。鼓励学生和外教进行交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多听多看日语音像资料,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把日语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有限的条件为日语会话的学习创造最好的语言环境我们还要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鼓励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习者直观接受不能亲眼所见的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味性和变化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解和记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教育学生在一切有机会用的场合下实际会话用于,在实践中去磨练,才是提高能力的最快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造自然和谐、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日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日语会话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操练和实践。学生的日语会话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当学生的语言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时,心理上的满足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下一步的学习之中。日语教师要时刻注意在教学中摸索经验,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促进日语专业学生会话能力的养成,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日语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是需要初步达到“量”到 “质”飞跃。日语会话练习重在给与足够时间,贵在坚持下去。引导学生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资源增加知识积累并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复地进行会话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语会话交际能力。当然我们也要让学生清楚,进行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要彻底听懂或者听明白,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把日语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有限的条件为日语会话的学习创造最好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日语会话 篇4

在我国日语会话教学中, 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 正在不断引进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 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中, 热闹的课堂过后缺乏冷思考的情况并不鲜见, 诸多教师与学生将重点依然置于教科书中重点句型的讲解与背诵。究其原因, 除国人学习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理念外, 还有教师在教学中似乎总在强调“语法能力”, 强调学生个人“构词造句能力”, 大家似乎在有意无意间受着日本语教育语法奠基人寺村秀夫“实用主义”语法体系的影响。其实, 这种教学忽视了“交流沟通能力”, 忽视了人际交往所需要的除语法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要求。

日本教育学界认为会话能力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目前已为日本教育学界认同, 但尚未被中国学界重视) : (1) 语法能力。即在会话中所体现的构词组句规则的正确性。 (2) 社会语言能力。人作为社会人, 其语言必须符合一定场景和人物关系, 即“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尤其是日语, 对同一件事因人、因时、因地, 表达方式均不相同。 (3) 谈话能力。语言存在的意义在于沟通, 通过语言沟通实现“交心”。 (4) 战略能力。即当交流中出现对方不理解的话题或引起误解的情况之时, 明智、合理、快捷地予以解决的能力。

笔者认为, 在培养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同时, 需要注重非语言能力培养。除此之外, 社交体态等也是会话必须注意的事项, 包括面部信息、动作姿势, 还包括对话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亲密距离、公共距离等)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恩 (Albert Mehrabian) 认为, 一种信息50%以上的效果来自于身体动作。语言中的信息总体效果分布如下: (1) 口头信息 (言辞) 占7%; (2) 声音信息 (音量、音质、节奏等) 占38%; (3) 身体动作信息 (表情、姿势等) 占55%。中日谚语中都有“目は口ほどものを言う” (眼睛比嘴巴更能传情) 。而此正是我们在会话教学中常常忽视的。其实, 这也与毕业生在就业面试时面试官对其个人性格的考查密切相关。因此, 学生的动作语言也需要在会话中得到培养与修正。试想, 如果在餐厅,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毫无表情、没有动作的服务员, 就算其语言极其准确合情, 对其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可见, 我国教育界的会话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社会对日语人才素质的要求, 必须予以关切, 而非单纯着力于学生的语法能力。

日语会话教学理念探讨

作为日语教学的“指挥棒”,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的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在2010年进行了全面改革。其改革主旨是:“その言語知識を利用し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上の課題を遂行する能力を測ります (检测运用基本语言知识, 完成人际交往相关任务的能力) ”。此主旨彰显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作用应受到重视。学习语言要学以致用, 其中的“用”就是人际交流。而作为交流的第一体现无疑是“会话”。据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对学生的人际交流予以更多关注, 使学生通过“会话”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即以“会话”实现“人际沟通”, 实现“会心”, 关注如何运用语言实现“说话人”与“听话人”即会话双方的精神“握手”。

人际沟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历程。它包涵三个重要概念:一是一种过程, 是为达成目标的行为过程。二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过程中, 其内容表现出的是“什么”, 其意图所传达的是“为何”, 及此沟通“有多重要”。三是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 在沟通当时以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相应责任。而长期以来日语会话课传统教学强调个人纯语言语法准确度, 这实质上是与人际沟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西方人际交往代表性理论中的“象征性交往理论”奠基人美国学者米德指出, 在人际交往中, 要以个人所处角色来估计他人反应, 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相互作用, 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求人们按照自身在交往活动中所处的角色来行事, 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而我国学界似乎更多地关注说话者个人的语法再现能力, 而忽视听话者对说话者的反作用。这样的“会话”仅是“单方面”的“说”, 而非“会话”, 更非“会心”。

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探索

基于运用“会话”实现“人际沟通”, 实现“会心”的教学目标导向, 结合日本教育学界的研究成果,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 教学布局——教学场

会话课教学, 交流是第一位的。小班化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方式。在以往教学中, 笔者采用的是“教学圈”的形式 (如图1所示) , 但其仅仅缓解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频率问题。经过认真研究, 笔者认为, “教学场”的形式, 即在学生两人自由组对的基础上围圈教学 (如图2所示) , 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此可以: (1) 由静转动。有利于让整个课堂真正地动起来, 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培养学生活跃的性格与相互帮扶的意识, 方便教师及时答疑解惑。 (2) 充分发挥组对学习功能。很多会话任务, 如语法运用的讨论与基础练习均消化在学生内部,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3) 易于会话场景创造。运用易于沟通的条件, 能够将生活搬进课堂, 搬进学生行动中、内心中。

(二) 以“阅读也是交流”的视角赏析日语会话教材例文, 从对形式的追求转向对内容的品析

在运用教材时, 应更多地分析对话双方的心理过程以及“应情即景”的遣词造句。应引导学生体会角色扮演的感觉, 或悲伤、或开心、或同情、或关心, 身临其境地切身感受教材内容, 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也是交流”, 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这样, 学生才可能将教材里别人的“会话”变成自己的“会话”。当然, 前提是所选教材要地道, 符合日语交际的实际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的必要记忆。例如, 有如下日语会话例文:

B: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

A: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

B:ええ、元気がありませんね。怎么了, 无精打采的。

A:ペットが死んでしまったんです。我养的宠物死了。

B:そうですか。啊, 是嘛!

A:あんなにかわいがっていたのに。我是那样的宠爱它的啊。

B:寂しいでしょうね。想必现在一定很寂寞孤单吧。

A:ええ、さびしくてさびしくて。是啊, 寂寞的不得了。

B:別のペットを飼ったらどうですか。那你另外养一只。

A:そんな気持ちにはなれません。我可不想再养了, 没心情了。

B:そうでしょうね。ペットは家族と同じですからね。是啊, 宠物就像家里的亲人一样啊。

A:家族以上でした。比亲人还要亲!

此段会话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宠物与人的关系, 虽短小, 但很好地体现了人际沟通的相关技巧。A因宠物死亡而感觉寂寞, B通过语言交流表现出了同情、关心, A的回应也体现了其接受B的同情、关心。双方达成了“宠物似家人”的共鸣, 有理有情, 合情合理。这种实现“心灵对话”的人际沟通是成功的, 也有利于日后双方的人际交往。但如果在教学中仅仅解释语法、背诵, 学生就难以把握此段对话的实质, 对学生会话能力的增长也难有裨益。因此, 我们需要运用教材文本揭示对话双方的内心活动, 并展示其矛盾运动过程。

(三) “电脑编程联接”式多角度展开会话内容

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带来多样化的人际交流, 任何会话的进展都不是唯一的、绝对的。例如, 常见的购物过程如图3所示。

可见, 会有类似“电脑编程联接”的诸多会话流程出现, 而在教科书中却往往只有一种流程, 而且常常是以“成功”完成对话者居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开展会话教学时对教材原文进行必要、适时的补充, 使之更贴近生活, 能更好地实现会话人的人际心灵沟通, 实现“会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高等教育要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从“会话”到“会心”, 是从外在到内在、从形式到内容的质的转变, 对会话课教师个人语言、课堂行为语言等交际素质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笔者认为, 这是“正道”, 值得教师为之付出。

参考文献

[1]野田尚子.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日本語教育文法[M].日本:くろしお株式会社出版社, 2007:147-165.

[2]青木直子, 等.日本語教育を学ぶ人のために[M].日本:世界思想社, 2008:35-39, 79-82, 198-209.

[3]国際交流基金, 話すことを教える[M].日本:三美印刷株式会社, 2007:12-25.

[4]日本語ジャーナル (日语新干线) [M].李燕, 等,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30.

[5]张文池.促进日语会话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学生会话素质[J].科技经济市场, 2007, (3) :156.

[6]Matthew Mckay, 等.人际沟通技巧[M].郑乐平, 等, 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45-51.

[7]郑全全, 俞国梁.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3-47.

《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式初探 篇5

摘 要:《日语会话》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日语会话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日语会话》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改革进行了讨论与探究,期望能对日语会话课程考核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起到垫脚石的作用,同时也能给日语专业其他课程改革以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语会话;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17-01

一、《日语会话》课程地位和基本特点

《日语会话》是日语专业基础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日语专业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日语会话》课程更凸显了它重要的地位。作为职业院校,让学生实实在在掌握某项技能,并能快速转化为谋生手段是最重要的专业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践性便成了最显著的特色。日语会话课程就是一门全实践课程,学生们通过开口说日语以及各种现场情景模拟来实现交流的目的以及对日语的运用。

作为一门以专项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分支课程,相比于《日语基础》、《日语听力》和《日语写作》等课程,它对于日语专业语言能力学习和培养的支撑作用更为综合和全面,它不仅能运用上《日语基础》(日语精读)课程中学到的语法,还能体现《日语听力》的能力情况,更重要的是会话课中的信息量相对有限的学习效果的深化和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语会话》课程的总体特点是“既泛又精”:所谓“泛”是指会话的内容情景包罗万象,要求同学们全方位无死角地在任何情景下都能用日语搭上话,并熟练表达想说的意思。所谓“精”是指在每个情景中都能用上日本最地道的说法。拒绝中国式日语以及自由发挥式日语。这就要求在教授学生说话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当地的风俗文化,同样的一个意思为什么日本人比较习惯这样说,而不那样说,这些都需要讲解到位。

二、《日语会话》课程考核基本要求和目标

1.课程考核要求:课程考核内容要涵盖以教材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外会话内容,两者并重,不能偏废。

2.课程考核目标:通过以教材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检测和强化该教学环节对于课程学习的指导作用;通过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的日语会话内容的考核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起到课程教学为专业学习总体目标服务的作用。

三、《日语会话》课程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1.传统的《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偏重于以教材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试卷模式的设计与日语精读课程《日语基础》相对雷同,总体信息量不足而且过于强调日语语法的细节性检测,脱离了《日语会话》“泛而精”的课程特点,达不到会话课程的考核要求和目标。

2.传统的《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试卷模式单一,对于不同考核目标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课程教学具体目标的实现。

3.传统的《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弱化甚至忽视了课外自主学习的课外教学环节,即使涵盖了此环节,也多半因为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而徒有其表,无法真正对课外会话完成效果做出客观有效的检测和评价。

4.传统的《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强调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考核作用,期末考试在学期成绩中的比例过大,一般达到了60%-70%,忽略了过程性考核对课程教学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过多将学习精力投入在以教材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甚至考前复习中而忽视了以课外练习环节,偏离了《日语会话》课程学习的正确轨道。

四、《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措施 取消纸面试卷作答的考核方式,直接把真实情景搬入考试现场。通过现场提问以及模拟情景对话,来考核学生的会话能力。

2.考试内容范围广并且灵活,除了考核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要考核反应能力以及综合常识能力。

3.调整了课程学期成绩评定标准,将平时成绩的比重从30%-40%提高至50%,而且在平时成绩中加入了课内外实践情况这一内容,降低了终结性考核比例,提高了过程性考核比例。

4.制定了文本式《日语会话》课程考试大纲,于课程教学开始之时就告知学生。

五、《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取得的积极效果

上述考核方法改革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对于《日语会话》课程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日语会话》课程考试大纲的制定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课程学习和考核总体要求与目标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2.考核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对于课程具体训练目标更加清晰,对课程学习的安排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

3.课内学习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考核并重的设计强化了课堂教学的对课程学习的指导作用和课外学习对课程学习的深化与拓展作用,兼顾了两者之间的影响与促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日语技能和水平。

4.过程性考核权重的增加和平时成绩构成的丰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进一步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由于教学水平的局限,对课程理解的深度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尚有不足,在《日语会话》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课外自主学习的会话内容考核环节比例仍然偏低,目前仅占20%;对于构成平时成绩情况的评定还比较初放,评定和检查标准尚不够具体细致等等。这些将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解决,以形成更为科学和严谨的成绩评定体系。

(作者单位: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池;促进日语会话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学生会话素质――高职日语会话教学之管见[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2]莫伟;夏娟;日语会话课程教学环境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卢现祥,唐静芳,罗小芳;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6月刊

浅谈提高日语会话能力的教学经验 篇6

【关键词】日语教学 会话能力 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02-0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逐渐增多,日语学习人数激增,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非常必要,笔者从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逐渐增多和日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增进,在职业技术院校里选修日语的学生越来越多, 对日语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统固定的模式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工作,终将使自己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地。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日语教学工作者如何有效发挥最大潜力,如何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提高日语会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分析、总结,使教与学更加完美结合?笔者从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日语教学方法,下面浅谈我就在日语教学中如何提高日语会话能力所摸索出的经验。

1.书面语法与口语并重,选择合适的教材及调整

提高学生的应用会话能力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及辅助教材,或自编以培养学生会话能力为中心,注重口语情景对话的一些辅导教材。在日语环境里,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必须交替地使用书面语法和口语。这是日语表达所持有的自身特点,而且即使表达同一内容,书面语法也和口语差别很大。然而,我国目前的日语教育主要是以精读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也就是较为注重书面文法,即使是教科书里的应用会话,接触到的,也不是很多。在生活场景里的听力和口语,是要求以口语为主的表达方式,口语的学习不足,必然造成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这不但使学生大部分的表达方式以书面语法为主,也使他们的日语表达令人感觉到生硬,更在日常生活的许多场面中,因为对口语文法极为生疏,所以,在接触到以这些口语组成的日常会话时,反应迟钝,而导致听力能力的低下。应该在重视书面语及语法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口语的教学工作。可以,把一些口语表达形式进行整理在应用会话中进行分析、讲授,在会话及听力的课堂上予以应用;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形式以后,会改变以往生硬的日语表达方式,而达到使用自然的日语进行表达的目的。另外,外语教师应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各类读物、各种辅导书籍都可以充当阅读材料, 适当结合使用选读日语报刊阅读的教学方法。日语报刊贴近生活,富有时效性,取材广泛,内容涉及我国和主要日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因而比较适合在教学中作为补充阅读材料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可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日语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日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日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有益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以听说训练为主,开展多样的会话训练

语言本身具有很大的实践性,活的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的声信号。因此,外语课不是理论课,而是实践课。教师应该不仅仅演员同时应该是个导演。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正确自如地掌握课堂的内容;要使学生将已掌握的日语词汇借助语法这个骨架再自己构成活的有用的语言,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做到活学活用,使所学的内容变成他们能运用自如的知识。以往外语教学侧重语法及句型的讲解,但现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更强调其会话能力。因此,为了摆脱传统外语教学中的“哑巴日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听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听力,会话起步,然后在听,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语法,让主要语法在听力和会话中不断重现,使学生融会贯通后,最终升华到高水平的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目前的精读课所进行的语法教育,融入到口语,听力,泛读,写作等课程里,从而保证日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为外语教学带来了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改进原来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创设情景、渲染气氛的效果,更为听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持的条件。外语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无论是要具有很好的听力,还是很好的口语,都离不开大量操练。训练强度与某种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在传统的课堂里,由于班级规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这种技能训练相对不足。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幻灯以及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书本,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这种现代教学方法使得日语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兼备,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和优点。例如:在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采用最先进的语言识别技术和视频交互方式,让学习者置身于一种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情景会话和形式多样的听说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轻松地学习日语,提高理解表达水平。

4.听说训练与读译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日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但在日语教学中,学时数少、基础差、要求高是其突出矛盾。如果采用传统的课文教学方法,即先带读两遍课文,然后逐词逐句分析其句子成分,最后译成中文,是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学生只是消极地跟读,听讲,忙于记笔记,究竟听懂了多少,会不会运用,则不得而知。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只重点讲解难懂易错的部分句子,然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频繁的语言交流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的语法和句型知识。例如,在讲解“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第14课的课文时,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下述问题:[田中さんは昨日どこへ買い物に行きましたか。][昨日友達は家へなにをしに来ましたか。][中華料理はおいしいですが、日本ではどうですか。]……通过上述提问,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含义,并能通过语言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语法、句型等。但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意识地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编排到问答句子中,从而可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采用单词游戏、“当翻译”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会话训练的机会。

总之,本论文对提高日语会话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浅析,旨在改变过去教学模式。语言的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会话能力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安排会话内容,开展丰富的课堂会话训练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积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及会话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第二次全国日语教学情况调查[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95年第5期

[2]李春杰.谈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缺乏与日语教学.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02):60~62

[3]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4]黄晓娟.谈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运用能力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1月

[5]郑芷莲.谈多媒体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1):38-41

[6]唐丽燕.大学专业日语改革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3月

浅谈日语会话能力的提高 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加强, 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交流越来越频繁, 学习日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用流利的日语与人正常交流。日语会话如同英语会话一样, 是外语言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道难关。在中国学习日语言的学生中,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学习好日语言的字词以及语法, 却不能同日本人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如何培养日语言学习者能够认识日语字词以及语法, 能够听懂日语以及会用流利的日语进行日常交流, 是当前我国日语学习着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最难之处。日语会话能力是日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难题,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日语言学习者在日常中不断加强日语言会话能力。

一、当前我国学习日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中日之间的敌视态度越来越弱, 中日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强。随着许多日企来到中国投资, 社会对于日语会话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具有高日语会话能力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社会对于具有高强日语言会话人才的需求仅次于英语。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观念的厌学日语已经不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 培养具有高日语会话能力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要。

二、传统日语会话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传统的日语教学如同当前中国所有教学一样, 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脱离了实践中的能力运用。学生虽然很努力刻苦的学习日语字词以及语法, 在平常考试中也能够考取不低的分数, 但在实际运用时, 再与人用日语交流时, 却像文盲一样听不懂或者不能够流利的运用。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书本上的死知识, 忽略了实际上与人交流时的会话能力。

2. 日语教学中的片面性

日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当前我国日语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片面注重的日语学习者的考试能力, 只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书写能力, 而忽视了实践中的听说能力, 这样就导致日语学习者考试能力不低, 考试分数不低却永远不能够用流利的日语与人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缺失听说能力。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的, 缺失一种能力就不能自如运用日语交流。

3. 机械性的学习语法

传统的外语教学都是通过词汇量来套用固定的语法实现交流, 但是语言是分环境的, 是不断变化的, 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语气就与产生不同的意思, 外语言教学片面的教会学生记住大量机械性的固定语法, 通过套用大量词汇就以为学会的外语是行不通的。这样在日常日语交流中完全不能够自如运用, 学生学会了大量的固定模式的语法知识, 却像个语盲一样不会去说也听不懂。

三、浅谈提高日语会话能力的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日语学习也是一样的, 因此, 在日语言学习中, 学生不能只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死知识, 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起来。在平常的学习中, 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多余人用日语言交流,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语会话能力。

2.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结合

日语教学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用流利的日语与人交流, 因此赢与说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日语言学习者要把听说读写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 可以大声用日语朗读日文, 听日文歌曲或广播, 用日文书写文章, 在日常中不断把四种能力相互交替相互学习。这四种能力偏离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流利使用日语交流。

3. 加强学生对于日文化的学习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就要了解这种语言的产生文化背景, 都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学习日语也要了解日本的文化, 因为语言是千变万化的, 在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语气说同样的一句话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只有了解了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 才能更好的去运用这个国家的语言。

结语

培养具有高水平能力的日语会话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中日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日企来中国国内投资越来越多, 日语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我们要不断完善日语教学的体系制度, 加强学生日语会话能力, 把书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突破传统上的教学局限,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培养具有高水平日语会话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涛.日语会话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 (中) , 2010年08期.

[2]杨钢, 日语会话中重复现象的语用分析[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年12期.

[3]陈荻, 张卫娣.合作原则与日语的省略现象[J].考试周刊, 2009年11期.

《日语会话1》课程改革试案 篇8

《日语会话1》课程针对的教学对象为日语初学者, 已经完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学习。课程是平均每周3节课, 每节课45分钟。学习内容紧贴日本日常生活, 以此让学生掌握更加纯正地道的日语口语。虽然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但为了方便学生复习, 每课的最后一课时结束时都会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今日小结”, 总结有关本节课的新出单词、语法项目等。为了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每节课的最后一课时进行一次小测试。

本课程重视日语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会话课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教学内容, 营造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 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 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感知和体验真实的日语, 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及对外交流活动中积极运用日语。课堂上, 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应用讲练结合的方式, 不但学习书本知识, 更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语法句型的能力。

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可运用以下五种教学法:直接教学法;不使用媒介语, 即中文进行传统的语法解释;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然的日语环境中发现问题, 体会其用法, 从而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结合范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词的变形规律;教师精讲, 学生多练,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放”、“收”, 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于课程设置, 每3个课时为一周期进行授课, 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深入教学。第一步, 导入部分。通过导入新句型, 讲解新句型的意思和使用功能, 让学生进行理解, 这是最开始的对知识的一个知晓层面。第二步, 基本练习部分。为了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发音和正确的句型变化, 进行一些机械的重复性口语练习, 学会边思考边表达自己, 使学生达到能说的境界。第三步, 应用练习部分。使用一些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目标达成等活动, 让学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达到会说的层次。这三个步骤必须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进行。如果只是进行到基本练习部分, 那么学生就只会停留在虽然知道这个知识点但不会使用的阶段。如果没有充分进行基本练习就直接进入第三部分的应用练习阶段, 那么老师好不容易想出来大家一起完成的活动任务, 可能会让学生觉得难, 或者难以完成任务而放弃。

《日语会话1》课程教学就是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设计的, 原则上每节课第一课时为基础语法句型的导入,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练习, 最后第三课时将前两个课时的内容综合在一块进行实战模拟训练。

我们按照每学期16周教学周、每周2学时的计划安排课程。如表1所示, 一学期大概能上8课内容。

日语会话 篇9

学习日语的人都会了解到, 在日语中, 存在着复杂的敬语体系, 同时还有授受表达以及大量的避免直接判断的暧昧表达。敬语又会分为「尊敬語」「謙譲語」「丁寧語」;授受表达又会区分“利己”还是“利他”等;暧昧表达常见的则有「~かもしれません」「~でしょう」「~ようです」「~みたいです」「~ではないか」等。笔者认为, 我们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 充分理解, 会有助于我们对整个会话的一个全局把握, 有助于我们对人物性格及关系的把握, 从而提升对整篇文章进而整本著作的把握。

【1】

リカ:完治!永尾完治!完治!

完治:はい。

リカ:永尾完治!

完治:あの、ここです。

リカ:完治 (かんち) 君?

完治:あ、いいえ、永尾完治 (かんじ) です。

リカ:いるだら早く言ってよ。事業部の赤名りかです。荷物これだけ?

完治:はい。

中略

リカ:どうした?元気ないなあ、声に。

完治:そうですか。

中略

リカ:その日その日の思い出をぴかぴかのバッチにして胸に贴って歩いていくの、ね。

完治:はい。

リカ:元気!

完治:あ、もうなんか一学期の終業式の小学生みたい。

リカ:うん、行こう。

完治:はい。

————『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より

以上例子来自曾经风靡一时的《东京爱情故事》, 讲述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的场景。通过会话我们不难看出, 虽然初次见面, 但是女主人公赤名莉香的用语简单、明了, 且很少使用一般敬体的「です」「ます」。而男主人公则恰恰相反, 由于初次见面, 则处处小心, 其用语则多见「です」「ます」体。包括在回答“是”的时候都使用的是「はい」这样一个非常郑重的词语。反观赤名莉香在表达这样的一个意思时却使用的是极为口语化表达的「うん」。这些措辞上的细小不同, 为我们展示了男女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截然相反。在之后的剧情发展中, 莉香的大大咧咧和完治的小心谨慎、犹豫纠结都有得到很好的印证。

【2】王:あ、マイクさん、こんにちは。

マイク:おす。

王: (王がびっくりする) えっ、今、何て言ったんですか。

マイク:おす。空手部の挨拶何だ。

中略

王:ああ、のことですね。

マイク:ああ、そうかな。王さんはカンフーができるの。

王:いいえ。中国人だからといって、みんなカンフーができるとは限りませんよ。私は太極拳ならすこしや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けど…。

マイク:じゃあ、ちょっとやって見せて。

王:ええ?!私がやったのは中学校のときで、もう忘れてしまいました。それよりもマイクさん、空手の型をぜひみせてください。

マイク:オッケー!

中略

マイク:じゃあ、一緒に空手やらない?空手部に入れば、友達も増えるし、体も強くなるし。ね、やろうよ!ね·ね!

王:うーん…。でも、私はまだ日本の生活に慣れてないし、今から私みたいな初心者が入ったら、かえって迷惑になるんじゃないですか。

中略

王:うーん…、まいったな。じゃあ、ちょっとのぞくだけ…。

————『総合日本語』よりP30-31

此例来自高校日语专业精读教材。对话双方为中国人小王和美国人麦克。在这段话中, 小王措辞谨慎小心, 例如他多次使用上段中笔者提到的「です」「ます」。美国人麦克却使用了像「だ」「の」等这样的简体来回应。同时, 在问候的时候, 小王使用的是较为郑重礼貌的方式「こんにち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麦克的「おす」。再者, 当麦克得知小王曾练过太极拳时便要求其展示, 小王先「ええ?!」表示吃惊, 随之以「私がやったのは中学校のときで、もう忘れてしまいました。」为借口推脱。但当小王要求麦克展示空手道时麦克则丝毫未曾推脱。最后, 在麦克的极力邀请下小王答应去空手道俱乐部去看看。可即便是答应, 却也是勉强为之。通过「うーん…、まいったな。じゃあ、ちょっとのぞくだけ…」可见。以上种种, 我们总结后可以解读为, 小王身上体现着中国人传统的低调和谦虚, 与之相反, 麦克也很好地诠释了欧美人的直接。另外, 就两人的关系而言, 我们亦可以有所窥视。

【3】

大己:いや…。ここで大丈夫です。

すぐ帰りますから。

佐川:まあそんなこと言わずにほらゆっくりしてけよ。

今おいしい中国茶入れてやるから。

これがうまいんだ。

大己:掲示板の名前移動させました?

佐川:うん?

大己:俺心臓外科学ゼミに受かってたんじゃないんですか?

どうしてそんなことしたんですか?

佐川:フフフ…。じゃあ聞くけど心臓外科学ゼミを志した理由は?

大己:うーん。

今注目されてる分野だし...

見学したとき活気あるゼミだなって。

佐川:それだけか?

大己:心臓が最後のとりでかなって思ったんです。

心臓が止まってしまったら...

どんな医学も意味を成さないから。

————『VOICE』より

以上为医学院学生和自己教授的对话片段。即便不加以说明, 我们也可通过对话措辞来做出身份判断, 即使用「です」「ます」的“大己”为学生, 而使用简体的则为教授。由于身份的不同, 则影响到了人物的措辞。再者, 教授佐川对此学生欣赏有加, 基于此点, 学生的措辞也并非一直谨小慎微, 零散也可见其未使用敬体的情况出现。从人物性格判断来说, 虽说学生的措辞使用了一般敬体, 但一样难以掩饰其年轻鲁莽的部分;教授的部分含糊其辞, 躲闪间凸显其沉稳睿智, 简单提问最终达到自己对话的目的。

【4】王:あれ、次の力士、日本人じゃないみたいですね…。

マイク:そう、朝の海はハワイ出身なんだよ。[1]

小王和麦克去看相扑比赛。在对相扑身份确认这件事上, 小王的判断使用了「~みたいです」, 即“好像是~”;麦克的措辞为直接判断的表发方式「~だよ」。以此判断, 小王对这件事的信息把握不如麦克丰富, 同时, 其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措辞选择;麦克的直接判断部分来源于他的性格, 部分表示他对信息的把握程度。再者, 二者属于同一宿舍室友, 所以麦克使用了「~だよ」而非「~ですよ」这样的表达方式。

【5】もうちょっと日本の力士を応援してくれてもいいのに…。[2]

本句使用了授受表达「~てくれる」。虽只是简单的一个句子, 通过授受表达, 读者则可判断发话人所站的立场甚至其国籍身份。另外, 通过这样的一个句子, 我们亦有可能判断出会话双方的关系。即其面对的是关系较为亲近的朋友。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对话双方措辞的分析研究, 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影响我们对整个篇章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一步正确引导。当然, 影响会话双方措辞的, 除了人物性格、关系、地位等因素外。会话双方所处的环境、场合等, 也有可能对其措辞产生影响。这点将作为之后的研究切入点进一步研究。另外, 对人物性格、关系等的判断, 还应充分理解前后文的文脉关系, 细读文中说明。

摘要:通过对日语会话中会话双方的措辞分析, 探讨读者对人物性格极其关系的把握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日常的会话活动中, 不同的人物由于其性格, 会话双方所处的地位, 双方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其措辞亦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笔者试从对几段日常日语会话的分析, 来把握人物性格以及人物间的关系。笔者认为, 我们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 充分理解, 会有助于我们对整个会话的一个全局把握, 有助于我们对人物性格及关系的把握, 从而提升对整篇文章进而整本著作的把握。

关键词:日语会话,人物性格,人物关系

参考文献

[1]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P60

日语会话 篇10

我国对高职高专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并要求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本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商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设置了商务日语会话课,培养学生的商务交谈、商务沟通能力,为进入公司从事商务、事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除了语言能力外,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日资企业工作的职业素质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质?日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质?作为商务日语会话的教师要如何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呢?

职业素质是指那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对现代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而且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但是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是内在的、隐性的素质,不太容易通过外界影响而得到改变,然而对人员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越来越关注非技能性的能力,因为人员的素质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那么,日资企业所需要的隐性职业素质有哪些呢?一般说来,日资企业要求员工忠诚、敬业,有责任心,重视团队协作,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另外,进入公司后,能否尽快融入公司,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比如公私分明、体贴与礼貌、个人形象等。很多日资企业对于个人穿着以及个人办公桌环境卫生都有很细致的规定。因为外表不仅能反映内在,而且对内在起作用和影响。

综合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职业素质需要在工作中慢慢体会、积淀、提高,不过有些行为习惯可以在学校得到训练。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日本文化、习俗、商务礼仪知识,从细节开始训练,让学生慢慢了解、接受日资企业文化中好的部分,并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学生将来就能比较快地适应工作、融入职场。

素质体现于细节。下面以『ビジネスのための日本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日语》2006年8月第一版)第2课「あいさつ」(问候)为例,探讨如何从细节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职业素质教育。

语言训练目标:掌握同事之间上下班以及就久别重逢时的寒暄语;掌握和客户见面、分别以及久别重逢时的寒暄语;以及这些寒暄语的延伸运用。

素质训练目标:将本课学到的句型很自然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热情、体贴、礼貌,培养感恩、敬业、关怀他人之心,用寒暄语打动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体步骤:

句型1

这是早上在公司碰面后同事之间的问候语,首先互道早安,然后A对B昨天的款待表示感谢。句型相当简单,字面意思也很简单,刚学几天日语的学生几乎都会说。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这些寒暄语深层的意义呢?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运用这些句型很自然地去跟别人打招呼呢?很多中国人把日本式寒暄理解为一种虚假的礼貌,认为只要内心对一个人好,表面文章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轻视打招呼、问候的重要性。

在日本,人们习惯互道早安,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公司。另外,如果对方为你做了事,那么下次碰到时一定要道谢,说明自己一直将别人的恩惠记在心里,并且充满了感激。这样主动做事的人才会觉得,我做这件事是值得的,是帮助了他人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往往始于一些极不起眼的小事。从简单的问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教养,是否怀一颗感恩之心。

本阶段训练学生养成主动打招呼以及道谢的习惯,以及了解一些和上下班有关的常识。

要说明的是,上班不同于上课,上课时踩着铃声进教室不算迟到,可是如果八点上班,则代表八点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八点一到就必须进入工作状态。下班则相反,到点后才可以做下班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员工要等上司下班后才能下班。

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气,请同学2人一组做替换练习,将划线部分替换成其他表示谢意的短句,并抽一组同学表演。

在表演中,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要看二人的语音语调是否自然,态度、姿势是否得体,声音是否热情、明快,是否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播放日剧“Hotlier”第一集片断(约5分钟),让学生实际感受职场人员互道早安的场景,请学生比较一下:同样一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为什么有的让人感觉温暖,有的让人感觉冷漠。说明打招呼必须发自内心的道理。

请学生下课后实际练习,每天跟同学、老师大声打招呼,可以用中文,关键是态度、声音、表情。必须记住的是,打招呼一定要主动、积极,不要非等对方打了招呼后自己才做,只要碰到应该问候的对象,就要精神抖擞地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然而然打招呼的习惯。

句型2

这是下班时同事之间的问候。在日资企业,加班是很平常的事,如果自己早于他人下班,一定要和同事、上司打招呼。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还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因为很多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也许加班的同事需要用到你的工作成果,那么你的不打招呼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停顿。另外,如果同事、上司看样子很忙,最好问一下需不需要协助。这些简单的问候可以反映出员工之间的关怀体贴,以及员工的敬业精神。

按照句型1的方法听录音、模仿、做替换练习、抽一组同学表演,注意关切之情的自然流露。

补充句型,员工下班时和上司打招呼:

同样一句“辛苦了”,在日语中上司对下属用的词和同事之间用的词是不一样的。日本文化非常注重亲疏远近以及上下、长幼关系,并且将这些人际关系体现在措辞上,稍不留神就会失礼,需要特别注意。

要求学生下课后练习句型,并养成关心同学、朋友、老师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句型3

这是同事之间久别重逢时的寒暄语。寒暄语往往只起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回应时不必非常详细、具体,可简短些。但一定要用心,即使有要事在身,时间非常紧张,也不能心不在焉,让对方感觉问候没有诚意。

按照句型1的方法听录音、模仿、做替换练习、抽一组同学表演,注意语气热情、高兴。

同样是久别重逢,如果见到的是客户,则需要用更恭敬的语言,不是「お久しぶりです」(好久不见),而是「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ます」(久疏问候),意思是早应该去问候的,却没有做到,表示说话者抱歉的心情。看下面的例子。

句型4

问候同事时,态度亲切、热情即可。问候客户时,则需要用恭敬的语言,并以恭敬的身体动作配合。

提到日本人的身体动作,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点头哈腰,日语叫做「お辞儀」,即“鞠躬”。鞠躬也有很多学问。一般来说,鞠躬分为三种,即「会釈(点头示意)」「敬礼」「最敬礼」。一般遇到熟人或者早上同事时打招呼只要轻轻点头示意就可以了,而面对面时则行“敬礼”,最为恭敬客气的是“最敬礼”。行礼时上半身弯曲前倾的角度是有讲究的,点头示意15度,敬礼30度,最敬礼45度。

鞠躬的方式也有很多。日本的礼仪做法有很多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叫小笠原流,鞠躬礼的做法提倡“礼三息”,即一边吸气一边将上身前倾,到吐气时刚好停止,再吸气时才抬起上身,这种配合呼吸韵律的鞠躬,不仅动作自然,姿态也很优美。鞠躬时要注意双腿并拢,脊背挺直,收拢下巴,手随身体动作自然向前伸出,视线落在离脚尖前约1.5到2米处。另外,鞠躬时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一定要等身体抬起来后再开口问候,而且抬头动作要慢,这样姿势才会显得优美。

因为中国人打招呼用握手,所以不经过特别练习,一般很难做到姿势优美地鞠躬行礼。

播放日剧「キャビンアテンダント」片段,教官对空姐进行礼仪培训时,着重训练了“微笑”和“鞠躬”,可以让学生边看边模仿。

对划线部分进行替换练习,抽一组学生表演。

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并运用。首先从上课行礼做起,每节课开始时先行30度鞠躬礼,再例行问候。另外,碰到日籍老师、日本客人时,很自然地问候、行礼。

句型5

句型6

第5组是接待来访客人时的寒暄语,第6组是和客人道别时的寒暄语。客人对于先前为自己所做的事道谢,而自己则对于客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访表示感谢。可以看出,在这种日常寒暄中,各种形式的道谢语特别多。善待他人,心存感谢之心,这是礼仪的基本出发点。

对划线部分进行句型替换练习。注意问候时要行30度鞠躬礼。

以上是课文第一部分基础句型,下面是第二部分会话,是对基础句型的实际运用。

会話1%欠勤した翌日

会話2%残業

会話3%訪問客

先放一遍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整段对话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根据对话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听录音。当学生听完并且能够回答对问题时,表示基本掌握了对话内容。

最后让学生二人一组练习会话,模仿课文会话内容,注意表情、语气、身体动作,做到熟练、流利、自然。

三段对话的目的都是对他人表示关怀,对话的时候注意不要背诵,流于形式。

第三部分是任务部分,给出三个任务。

任务1%上班时和同事互致问候

会话场景:昨天下午A发烧,将工作拜托给B后提前离开公司,今天早上上班看到B,表示感谢,B关切地询问A的身体状况。

任务2%下班时与同事互致问候

会话场景:A准备下班,B还有工作要做,相互问候、道别。

任务3%与来访的客人互致问候

会话场景:A是X公司的职员,因联席会议之事拜访B所在的Y公司,在接待室闲谈后进入正题。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练习任务1、2、3,只要能够完成沟通任务、达到沟通目的就可以,不必苛求句型完美。要求学生二人一组合作,自主完成。每个任务抽一组学生表演,可以当堂课抽查,课堂上未完成部分让学生课后练习,下一节课继续抽查。

经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句型,也能较熟练地完成任务,只是小部分学生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会话,而是在背诵,另外动作也不够自然。不过相信他们对于相关礼仪有了基本了解,只要经常练习,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传授知识不难,学生们记住知识也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将知识自觉内化,自觉应用。因此教授句型的时候,教师需要将道理说清楚、说明白、说透彻,让学生透过字面把握更深沉的含义。

这种将行为习惯训练融入教学的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寻找文本材料外,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多媒体资料,课前准备工作量相当大。不过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效率也大大提高,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事业成功以及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现代企业除了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外, 还需要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面对的企业, 大部分是日资企业或者是与日资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文化比较独特, 学生接触机会不多, 了解渠道相对稀缺, 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 结合日本文化、商务礼仪, 从细节开始,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商务会话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日语教学,商务日语会话教学

参考文献

[1]日本php研究所.公司礼仪与沟通.台湾汉思有限公司, 2004.

日语会话 篇11

关键词:日语会话 教师 学习策略 作用

传统的日语教学过多地重视词汇、语法等概念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会话技能的培训,使得学生日语会话交际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学了多年的日语,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量,但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观点却心存顾虑,张嘴想讲日语时却怎么也无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大学日语课堂大多数是几十人的大班授课,并且日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应试上,学生的日语口头交际能力培养并未得到重视。必然导致大学生学习日语时语法知识丰富,应试技巧有余,而听说能力欠缺的弊端。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要求在课堂上川日语表达观点时,经常会因为担心丢脸而表现为胆怯,甚至拒绝。学生在民期日语习得过程,已养成这种多学少练,甚至只学不练的习得。虽然在有的高校的日语教学,开设翻译课,作为翻译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话课往往受授课时间。、师资、教材、思想认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仅在少数的几个日语专业班开设。长期以来的日语教学中由于对日语会话一直重视不够,日语会话现状与日益增多的日文化交流及大学生就业考研极不适应。事实证明,会话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学习成绩、工作效率以及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因此大学日语教师必须要重视会话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培养一流外语翻译人才,提高会话理论及其教学方法。

教师在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会话策略中应发挥的作用。会话策略是指当双方沟通不畅时,控制、修复自已或对方的会话的能力、在提高学习者的各项日语能力时,不免要出现很多让其体验贴近实际场面的活动、比如说,分角色对话、采访、讨论等等的方式、要顺利进行这些活动的话,在学习者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合作或相互刺激、激励的氛围很有必要、这时,会话策略中包含的当双方对话进行不畅时,向对方提出援助的方法也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习者会话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在这力面也应积极发挥自已的作用。 在学习日常用语的时候,纯粹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念一句的教学方法是枯燥无聊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实感,让学生在学的同时,头脑和眼睛里有实际的场景画面,通过这种有画面的联想记忆才不容易遗忘。因此,日常用语讲解以后,可播放视频资料,将刚学过的对话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具体再现,如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或日剧中出现的相关内容的对话场景,让学生体会活生生的日语对话,在感受并模仿其语音语调的同时轻松地记忆。有画面感的记忆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更加快速和牢靠。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应该发挥组织、指导 ,启发、鼓励作用,而引导的前提是必须以教师自身提高和努力程度为条件。目前在国内许多大学由于缺少外籍教师,从事日语会话教学的教师往往是使用母语的中国教师。并且很多教师没有出国留学经验,未使用过地适的日语和体验真正的日本生活,所以很难达到会话教学的最佳效果。当前在大学日语会话教学过程中多数的教师只能根据书而知识,使用日语和母语进行简单地授课。仍存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应试教育的影响渗透到日语学习的每个阶段。平时的上课和各种考试,日语皆为笔头表达,而往往忽略了口头表达,甚至不要求口头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使用正确、全过程的日语,不要求学生会话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混合使用母语和日语的话,容易误导学生过于依赖母语,忽视日语,造成慢慢地不会说日语或无法交流等不良后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书馆等教学资源,下载最新最实用的会话素材,教给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日常会话能力,扩展他们知识面,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学日语的趣味,自然而然地对日语产生感情,有学好日语的欲望。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学唱日文歌、模仿日剧对白加深日语语感。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会话练习。鼓励学生和外教进行交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多听多看日语音像资料,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把日语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有限的条件为日语会话的学习创造最好的语言环境我们还要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鼓励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习者直观接受不能亲眼所见的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味性和变化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解和记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教育学生在一切有机会用的场合下实际会话用于,在实践中去磨练,才是提高能力的最快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造自然和谐、松愉快的課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日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个人知识素质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日语会话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部分日语会话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的培训或进修,只是临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采用边学边教的教学方式。会话教师不重视新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会话测试和练习也简单无挑战性,教师以完成课本上的内容为满足。从而导致即便学生说出日语,也人多数是造作的不真实,跟课本上的内容相似或相同,方式比较呆板。这些因素都直接地影响日语会话教学,不利于学生会话表达能力的提高。

会话教育在日语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主要是依据语言沟通中必备的能力,从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谈话能力以及会话策略四个力面论述了教师在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会话能力中应发挥的作用,希望能够对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会话能力有所帮助。要提高日语日语水平,学生必须经常性地、反期性地练习,养成读日语、讲日语的好习惯、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应尽量以表扬的日吻给予鼓励,即使要纠错,也要注意力式和方法,以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我们多重视和调整教学活动,将训练学生日头表达流利性的交际活动或语言活动(如会话表演,演讲,采访,小组讨论等形式。适当地引入到日语会话课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能够提供学生的日语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商务日语词汇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先行研究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 曾说过: “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 人们则将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可见,词汇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威尔金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词汇教学的方法,如:1学习单词时,应对单词的语音进行分析,特别是元音;2单词教学时,应对单词的拼法进行分析,音形结合;3教学单词时,应讲解单词的构词特点等词汇教学理论。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书籍发现,日语词汇教学策略主要集中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策略探究。认知语言学是日语词汇教学上广为推崇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

商务日语会话教学作为一门逐渐成熟的学科,商务日语会话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教学理论新的“血液”的注入。在商务日语会话教学实践中,针对商务日语词汇的导入、讲授和训练等环节,如何运用原型范畴、概念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探索性指导,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以下将结合日语会话课程教学实际,根据日语自身的特点,探求商务日语词汇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二、商务日语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世界是由千变万化的各种事物组成,人脑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事物,自然会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归类,该归类过程就是范畴化过程。范畴是作为认知概念储存于大脑中的,其外部表现就是语言中的词。商务日语措辞和表达的特点是使用商务专业词汇,即商务往来中形成的专业术语。该类术语教学可遵循原型范畴理论,通过分领域, 逐渐从中心词义向周边扩张来记忆和掌握。比如围绕信用证,保险,契约,关税等关键词,向周围扩散,列出一系列相关词汇,形成典型和边缘成员的网状图。

2.ESP理论。所谓ESP理论,原本是指“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它区别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和文学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针对市场、更侧重于专业、更适合于实用的专业外语教学任务。日语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日本企业, 企业业务广泛涉及到商务、旅游、电子、金融等各领域,因此,在专业定向上决定了除了语言文学外,要有商务日语词汇和文化的渗透,注定了要有ESP理论的应用。因为ESP理论更侧重于应用,所以ESP理论教学也适合日语学习者掌握更多的商务日语词汇,并且学以致用。

3.CDIO教学理念。CDIO教育模式是以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生命周期为背景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等。

三、商务日语词汇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词汇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然而也是教学中最枯燥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法强调词汇的直接传授, 这种教学落后于时代。基于以上几个商务日语词汇的教学理论的指导,笔者建议从促进学生理解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加强知识的导入以便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具体在日语会话课堂上的商务日语词汇的应用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定会话情景,有目的地引入商务日语词汇。在商务会话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单词会变成独特的商务日语词汇。比如:「明日」的读音由变成「ASITA」变成 「ASU),汉字是一样的,读法却不一样。有时,为了表达同一个意思,使用的词汇也截然不同。比如:「今日」变成「本日」、「今年」变成「本年」,汉字和读法都完全不同。商务日语词汇由于其专业化和特殊性,在日语会话教学中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商务日语语境。在课堂上模拟商务日语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商务日语词汇运用到工作中,会促使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融入学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颇有益处的。通过老师的示范,或是影音文件的使用,即情景教学法,能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使苍白抽象的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商务日语词汇,创设直观商务氛围。将会话课堂完全打造成公司氛围,让学生每时每刻身临其境或许不是很容易。但是21世纪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弥补这一缺憾。在日语会话课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网络资源、语料库、微课资源、翻转课堂、微信平台等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满足日语会话教学中的“全方位、多信息,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在遇到某一特定商务日语词汇时,可以通过视频语料库搜索到对应的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视频或影音资源,可以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完成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使知识的讲解更为详尽,课堂练习内容也更加广泛,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如果能够熟练使用商务日语词汇,学生将来在日本公司内外的沟通交流会变得顺利,好感度就会上升,从而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以会话为载体,用会话带动商务日语词汇学习。 将商务词汇融入到会话文中,以会话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使用商务日语词汇。日语会话课的主旨在于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开口自信地说日语。当遇到新的词汇,尤其是正式的商务日语词汇时,如果采用机械的领读与枯燥的默写展开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打消学生对于日语会话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在熟读教科书的会话范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使用本课出现的重点商务日语词汇,完成某项商务活动。通过向学生布置创编对话任务,把新的商务日语词汇词融入会话文本,让会话文本带动学生对新的商务日语词汇的运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鼓励学生灵活使用商务日语词汇编排情景会话并进行表演展示,同时客观地对学生的日本商务礼仪给予指导,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商务日语词汇的运用能力,还让学生学到了在日本企业业务活动中所必需的商务知识,可谓益处多多。

4.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语言习惯。大部分日语专业学生都是从零起点学习日语,所以语言积累的过程漫长而困难。通过基础课、听力课、会话课的训练,虽然可以提高学生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并不代表学生能“现学现用”。这之间的脱节就是学生是否敢于说,说得是否地道、是否符合语言习惯等方面决定的。日语会话课可以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语言的积累不单单是硬记单词,而是应用。日语会话课堂上可以尝试精讲某个商务日语词汇蕴含的深刻含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课后多思考、多积累,从而培养学生说日语的自信心。

四、结语

商务日语词汇是进行商务洽谈以及文化交流合作方面运用的专业词汇。在商务日语会话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普通语言理论知识的导入,也要加强商务日语词汇知识的导入和研究。商务日语词汇的使用是否准确,既体现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修养及综合素质,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交中的水平。要加深对商务日语词汇的理解、掌握商务日语词汇的运用, 必须让学生在“用中学”。日语会话课是日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引入和创造一定的商务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商务日语词汇的理解,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和应付不同场面的交际能力。 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商务日语词汇蕴涵的含义,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商务日语词汇融入到会话文中,以会话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使用商务日语词汇是日语会话教学今后需要思考和探究的方向。总之,作为日语教育工作者,需要遵循词汇之间的内部规律,不断总结,不断实践,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天良.基于CDIO的项目教学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2,(3).

[2]陈苗苗.论情景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日语会话课中的应用[J].青年与社会,2013,(7).

[3]徐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商务日语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上一篇:统计指数相关问题下一篇:幼儿的质疑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