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2024-11-20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精选12篇)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1

随着中日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趋势,高校应该如何对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如何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同时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基础日语课程又应该如何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趋势。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课程设置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体课程的开设应以日语专业技能、日本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输入和深化为中心,设置了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本概况的基础课程,聘请日籍教师教授日本地道会话,为学生开设针对性的语音辅导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从根本上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模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体现外语人才突出的个性。

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基础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量最大、学分最多,是学生学习日语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一门使学生全面掌握日语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课程。可以说基础日语是日语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最要的课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更加特殊。

如何将课堂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进行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改革途径是势在必行的。

三、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模式的主要内容

为落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本课题具有创新性,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职业针对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基础日语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采用听说领先的方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包括单词、句型、语法、朗读、操练、讨论、测试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扎实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兼顾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丰富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和已经掌握的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并逐渐使之熟巧。

四、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模式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据,探索适合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日语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2.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探索教师和学生在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新角色和作用。

3.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相关知识。结合日语专业其他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能力考核,使学生的知识有机结合和整体化。

4.为帮助学生能够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进行多方面的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例如, 利用角色扮演、场景对话、学科竞赛、教学见习、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认知的灵敏性和创新性。

5 . 在讲解日语语法知识的同时注重相关背景文化的渗透,尽力做到课本知识和实时信息的相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起来。

五、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或者重技能轻知识的弊端,将课堂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定位。

2.如何转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与学生的 “主导”与“主体”角色关系,实现教学相辅。

3.如何使日语专业走出等同于语言技能训练的误区,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文化背景,回归人文学科本为致力于培养人文通识性通用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基础日语课程改革的特色

1.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2.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基础日语课程的始终;从理论到具体的教学模式,为日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3.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落在实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4.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摘要:高校转型时期,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改变,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日语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就尤为重要,通过对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从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特色等方面,探索解决传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基础日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巧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2

一、社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分析

商务日语人才大多在日资企业和在日本的中资企业就业,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的外资企业(除港澳台资企业)共138298家,其中日资企业共22307家,占16.13%。按平均每家日资企业雇用138人的基数计算,日资企业在中国直接雇用了约300万人。值强调的一点是,这并不包括间接产生的雇用&&2005年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连续三年增长。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量攀至峰值,共25796家。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的日资企业减少到22263家。中国外资企业(不含港澳台资企业)的总数也从2008年的251064家暴跌至2009年的139037家。2010年,日资企业数量轻微增长至22307家。同年,在中国的欧资企业共19606家,美资企业共21617家,均比日资企业要少。换言之,除港台企业之外,日企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都要多。①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万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②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对该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尤其是国外大学很少设立的院校的独立学院,国外这样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即使在我国国内,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教学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都不够完备。学生整体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商务日语专业带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性,需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既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又要使他们掌握相当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即培养学生将日语知识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既学好日语,又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何让入学时日语基本是零起点的学生达到上述目标,成为日语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从基础日语教学现状来看,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摆脱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希望通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这一项目的研究,推动独立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发展。从日常的日语教学中的小细节抓起,为大家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勤练习,多实践,体现商务日语专业特色。商务日语专业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又要求其能用日语处理日资企业的行政及外贸等工作,能较熟练地运用日语处理外贸往来单证、商务文书及日常翻译工作,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难免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而学生能完全集中精力的时间更有限,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革。

二、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项目面临以下问题: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不尽合理;基础日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日语运用基础日语能力不足;学习基础日语的学生对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低;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通过教学改革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多运用、多提高,真正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在低年级阶段,可开设中文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步把日语和商贸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经贸日语、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报刊文摘选读、商务日语贸易函电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其次,可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实训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声、像结合,使多感官得到刺激,从而以听力促进会话,以会话增强听力,在综合训练当中使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补充相关日本文化知识,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更了解其文化背景,可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电视剧,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其次学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如多浏览日本网站,关注日本新闻,了解日语新动态。

3.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一改以往比较枯燥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同学的互动,鼓励学生自己体验日语学习的乐趣,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体现日语学习的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期开展日语演讲比赛、日语写作比赛、或外文卡拉ok大赛定期组织日语角活动,每期有一个主题,如学做寿司、日本和服、女孩节等,希望外教和老师多参与。还可以同学校里的一些社团,如动漫社团等一起组织一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

4.教学方式的改革

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利用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个别教学法等,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并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课文讲完后,或设置相关的场景,或让学生自己设置场景,利用所学语法分组编对话,提高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 日语歌曲;基础日语;作用;方法;要点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10-1

基础日语是一门零起点专业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日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日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法上的难题,为以后的日语学习提供一条便捷之路 ,是一种既能让学生接受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日语的教学是一门零起点学科。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最后能否说的流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兴趣。当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感兴趣时,会投放更多的精力在上面。日语歌曲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内容活泼并简单易懂、而且更接近现在的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对日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词汇的记忆,使日语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二)良好的语感的导师

要说一口语流利、地道的日语掌握其韵律和节奏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日语歌曲中的歌词靠近生活、自然、节奏感强,更贴近日常口语会话,适合学生练习口语。通过适当的日语歌曲欣赏和演唱,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日语学习气氛,并通过歌曲使学生体会阿尔泰语系的日语和我们母语的发音不同,并且经过反复练习后让学生将歌词说得流利、自然,也为以后高级日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在每节课中进行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授课中可以安排一首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日语歌曲,歌曲难度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选用“あいうえおの歌(五十音图歌)”,再到“さくら(樱花)”再到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教学中我们采取将一首歌曲先听一遍,再了解歌词,最后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欣赏,熟悉所学歌曲韵律,这时就会有学生跟唱,再到能够简单地吟唱歌曲,最后大家再放声一起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记忆一部分日语歌词,即时不看歌词也能听懂大意,并能了解歌曲的意境。在学生渐渐熟悉一首歌曲时,他们口语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时机成熟时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日文歌曲演唱的比赛或者举办日语文化节。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例如:食品、动物、明星的相关词汇,从而再一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运用歌曲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

中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日语教授过程中必然要联系到中日文化差异。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日本文化相关的歌曲进行教学,营造日本文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日语歌曲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所选的日语歌曲要被学生所接受

据了解现代基礎日语阶段的学生全部是90年以后出生,这就要求教学所选歌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授课时就要挑选一些欢快、好学好记、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民歌《北国之春》,流行歌曲《后来》、《最初的梦想》、《小手拉大手》等都是由日文歌翻唱而来,可找出对应的日语原版歌进行教学,这样贴近它们的平时生活,容易记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充分发挥歌曲教学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歌曲教学法因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被学生所接收和喜爱,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的工具时,反而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因此,使用歌曲教学法,最好在三个阶段使用。第一阶段:课程导修时。课程导修是学期开始时让学生对课程有个简单了解的先行课,这时引入歌曲会使学生对日语更感兴趣,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阶段:讲新课之前使用。讲授新课内容前播放一首相关的歌曲,有利于学生通过歌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本文化,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用歌曲教学法辅助日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日语的独特韵味,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增强语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日语歌曲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凤麟.日语歌曲在日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56-157.

[2]黄文泉.浅谈日本歌曲在日语教学实践的感想[A].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第五届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62—164.

[3]乔艳.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6):162.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 高校外语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积极探索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 适应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以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商务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两个学年, 共四个学期, 每学期160学时, 学时所占比重大。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我系充分考虑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需求, 将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材配套光盘的开发制作

在教材使用之初, 我系就组织专业教师与出版社合作开发了《标准商务基础日语》系列光盘, 光盘按照教材模块设计, 包括入门篇、本篇、实践篇三大篇章。以第一册入门篇为例以语音部分为主要教学内容, 包括五十音图、清音、浊音等的发音书写练习 (见图1、图2) , 还包括练习、寒暄语和日本文化常识介绍。本篇部分包括10课内容, 每课内容包括前文、会话文、解说、练习、实践演练、商务文化常识六大模块 (见图3) , 其中, 会话文部分还配合文章内容制作了动画效果 (见图4) ,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演练 (见图5) 进行自测并能自动统计分数。实践篇为综合性的试题检测,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回顾, 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光盘的开发与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摆脱了整天看书本的厌倦感, 通过观看动画学习会话文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演练中的习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并可通过光盘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自学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光盘的使用减轻了授课教师的授课负担, 教师不用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书写板书、剪辑音频等工作上,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试题库的建设

商务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团队开发了基础日语试题库 (见图6) , 设计模块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等专项训练, 并且加入大量历年国际能力测试真题,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系统, 供学生自学和教师测试使用。同时, 针对并行的试听说课程、会话课程分别建立了配套试题库。试题库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 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学巩固提高专业知识, 同时, 授课教师也可以利用题库进行教学效果测验, 完成期末考试出题等工作, 大大减轻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量。

3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为了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我校开发了供学生和老师使用的共享平台, 老师可以将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学习资料等上传到共享平台供学生下载利用。教师间也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老师之间可以互相共享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为师生间提供了及时有效进行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 运行效果良好。

4 信息化认证平台的建立

信息化认证平台 (见图7) , 共包括课堂考勤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等14项系统信息, 现以课堂考勤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例做以简单说明, 以往学生出勤情况都由教师上课时进行点名, 然后记录在手册上, 最后在学期末进行统计扣分, 由于涉及旷课、迟到、事假、病假等多种情况, 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考勤系统实施后, 任课教师只需将未上课同学登陆为旷课, 辅导员老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事假、病假等的修改工作, 期末系统会自动统计每个同学的出勤情况, 教师只需打印利用即可。为了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还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每学期都有质量监控委员对教师进行随机听课, 并将听课意见在线反馈给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也可以针对听课委员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反馈, 是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平台。

5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为教学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教师通过系统可以给学生记录成绩、查询课表、教室等信息, 学生可以查询成绩、课表、考试安排等信息, 非常方便。现以成绩录入为例做以简单介绍, 授课教师只需将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以及分数分配比例输入系统, 系统将自动算出每个学生的总成绩, 班级的平均分, 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及格率等有效数据, 有利于教师科学、客观的掌握所担任班级的授课情况, 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6 网络运行环境保障

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需要有效的网络环境做保障, 我校各教学楼内均已实现了无线网覆盖, 并且每个教室都能实现有线和无线同时上网, 每个教室配有投影仪、台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学生和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这些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设施, 使得信息技术在教学实施中的作用可以达到最大化。

7 几点建议

7.1 处理好师生的角色转变

随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的进行,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发展到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 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起指导监督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角色的转变关系。同时,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能力, 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7.2 客观因素的影响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施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比如服务器的大小, 多媒体教室的数量等等, 各个学校应该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适当进行调整, 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8 结语

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为传统的教师单一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 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 这是否意味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将代替传统教学, 例如, 现在反转课堂的出现, 是否意味着学生就只要在家自学就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了呢?笔者认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是相互融合、互促互进的关系, 不应该摒弃任何一方, 而是将两者的优势最大化, 同时,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 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以商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为例, 从教学实施的多个环节阐述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并就教学信息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多媒体,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贾国栋.开发立体化教材, 实现个性化教学[J].中国外语, 2004 (1) .

[2]何高大.论外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元化[J].中国外语, 2005 (6) .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5

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重点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到了语言教学的高级阶段才需培养日语运用能力。 因为日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从日语学习的基础阶段甚至大学入学开始,就应注意对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曾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所谓的文化教学,就是指对教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日常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取跨文化的知识,养成平等、开放、尊重、宽容的跨文化心态和公正客观的、毫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笔者认为在日语教学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等是现代日语的教学目标。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对课堂活动进行开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当今国际社会是交流、沟通、合作、发展的时代,是跨文化交流走向全面走向世界的时代。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同样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中日两国之间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让其了解到无论什么文化都有其特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经过长年的积累,最适合当地的社会文化,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在日语教学中,教师既要科学地系统的讲授日本语言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日语,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语运用能力。注重日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行动上,就是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动态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成为一种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课堂交际活动,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注重营造出良好的交际氛围,打开学生的语言思维闸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课堂语言实践的参与意识,使之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自觉体会语言的运用,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的能力。

二 积累语言素材,培养日语思维

积累语言素材对于培养日语思维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平时的日语学习中,要注意语言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日语原版文章,利用日文网站查看日本的时政新闻,从多种渠道获取与日语相关的信息,然后按照话题分门别类地把常用词组和常用句型记录下来,为培养日语思维能力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长久的坚持,学生就会拥有—个丰富的语料库,随时可利用这个语料库来培养异文化意识,摒弃主观上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偏见等问题,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领会因中日两国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同类话语的不同结构,以及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在逻辑思维上存在差异等。日语口语中平时使用频率较高的的“寒暄语”“暧昧语”,职场上必须掌握的“尊他表现”“谦逊表现”“郑重表现”,以及其他如“委婉表现”、“待遇表现”、“省略表现”等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通过平时的积累,能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地道的、流畅的、连贯的日语文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喜欢用“你吃了吗?”、“你上哪儿去呀?”来打招呼。而日本人则喜欢谈论天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并以日本人的立场和观点去理解日本文化,使他们具备恰当、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文化立场来考虑问题,提高其自身的异文化理解能力,摈除偏见,用全面的、宽容的眼光来理解异文化。

三 角色扮演练习法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日语教学中单纯的语法及反复练习的教材对于学习者来说,想要持续兴趣很难,实际教学中需要刺激学习者的热情与兴趣的游戏环节,恰当利用教学用道具及游戏环节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当代日语教学的主要方法有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分组活动讨论与辩论、模拟与角色扮演等形式等。其中模拟与角色扮演是现行日语口语教学中提升日语运用能力最为广泛也最为有效方法之一。《综合日语》一~四册课后练习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日语教学中几乎在每一课都加入了模拟活动训练,并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人物语言与感情的变化中实地使用语言,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会话技巧,理解不同场景的社会意义,达到提高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意识地尝试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人数,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在班级中的成绩差异,按着每组3~5名学生进行分组,平衡搭配。在课下准备中要求学生尽最大的努力认真准备,当同学发言或发表意见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倾听,倾听和记录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及时提供援助,鼓励学生忽略发言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营造主动的没有心理负担开口说外语的学习氛围。

四 培养跨文化意识

随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因而社会上对日语学习者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方面因为国内应试教育的后果;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日语教学方式还深深地扎根于教师的思维中,制约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外语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国际社会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因而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所谓跨文化意识,即对原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意识与理解,即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地区社会差异的认知,它还包含了不同文化在彼此心目中的呈现状态。据国外一项研究表明,言语和非言语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在某个场景中,近四成的信息是由语言行为传递的,其余近六成的信息则是由非言语行为传递的。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与非言语交际又是密不可分的,许多非言语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提高非言语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者双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定式,因此,经常会出现摩擦甚至冲突,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一些风土、风俗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中日两种语言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在接触和理解异文化的同时,还需向对方介绍本方文化、表明本方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互相了解,让交流更加公平、合理。我们在努力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须加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通过对比自身文化和对方文化,正确认识双方的文化差异。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理解对方的文化,又有利于我们在实际交流中选择最佳方式,避免冲突,提升交流效果。

五 结束语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日语 教学效果 提高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27-01

《基础日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课程,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能依靠书木来获取有限的信息。造成只讲理论忽略实际的后果。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形式与日语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日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能够有效地完成精读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信心,产生日语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主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学习日语,也是如此。通过教师的讲述、举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日语的优越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我们可以利用课本图面资料、以及影音,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媒体为学生创造生动逼真、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对学习主题听得到、看得到、摸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全方位感受真实情境,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达到情景交际的教学目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可以告诉学生关于一些日语学习的网站,如咖啡日语、江户日语、日语家园等等。突破日语教学仅限于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课下也能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讲究语言艺术,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如果生动幽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展现在学生而前的将是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一幅幅爽心悦目的美感知识画面;如果语言优美婉转,则会使学生像欣赏音乐样在艺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以熏陶,自然地获取所学知识,同时内心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如:课本中出现的生词有些表达抽象含义,而日语教学又要求用日语对其准确解释,叫采用构词法先将抽象意义的词转化为学生熟知的单词,再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举例讲解,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3、增强与日籍外教、留学生的交流

同日籍外教、留学生交流是有效提高日语会话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举办“日语角”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邀请日籍留学生、外交纠正学生的日语发音、语法,教授一些与日本相关的知识,既促进国际交流,又提高日语能力。在目前的汉语母语环境下学习日语,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使用日语的机会。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和日本人进行交流、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讲,同日本人互发电子邮件,不仅实际应用了自已所学的日语,而且又增加了了解日语、了解日本的机会。因此,在连接海外与日本的日语教育中,互发电子邮件可以看作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另外,随着来华日本人的增多,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创造使用日语会话的机会。所以,同日本游客、日本留学生等的交流是日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4、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得当的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效益事半功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创建民主式师生关系,进行民主式教学方法。

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是小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这种被动和不自觉也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首先,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会使学习变得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矛后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在。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动去干活!”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主”。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多设计活跃的教学环节,有条件时多安排场景对话等,把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贴近生活—这样叫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5、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总结学习规律

日语与我国还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唐朝起,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土大唐,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并根据汉字的草书和部分偏旁创造了日本语,结束了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其中保留了大量汉字,即使在千多年后的现代日语中,汉字还是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日本的正式场合都是尽量使用汉字的。在日本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与日本人交流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用汉字就可以进行无限制的交流。这样的说法是有定的道理的,在日语中有许多汉字都保留了原有的意思,我们在理解上小会造成障碍。如:“扫除”、“花”、“草”、“数学”、“成绩”、“性格”等,都中文意思相差无几。现代日语中有许多外来语,而且大多来自英语。了解日语外来语的表示法和英语单词发音的关系,不仅叫以记住日语词汇,还叫以通过联想记住相应的英语词汇,叫谓一箭双雕,事半功信。而且,通过结合其汉语意思,可以增强对日语外来词语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6、开设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

同时要将《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变成开放式、讨论式、辩论式课堂,只有开放活跃的创新氛围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良好精力。在讲授知识时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二。创设主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认知和情感过程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冲突,激发活跃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指导学生尝试用旧知解决新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模拟各种社会场景,扮演小同社会角色,体会人物语言和情感变化,实践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日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情境如指导学生用日语自我介绍、就职而试等。情境实践中教师应该做一些生活化、细节化的指导,如日本的鞠躬分为点头示意、敬礼、最敬礼三种,行礼时背的弯曲角度分别是:点头示意15度,敬礼30度,最敬礼45度。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优化还要做到日语教材贴近生活、紧跟时代,以利于学生了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的最新动向同时要求教师业务素质与学生整体素质同步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日语教师要广泛涉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努力扩大自身知识面,保证自已的专业水准。《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时应该认清目前国内外日语教育的特点、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危机意识,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日语教师,以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为我国日语教育贡献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升学、就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8.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7

一、日语独特的语法构造

(一) 了解日语的语序特点

在日常的授课中, 不但要教授学生日语语言知识, 更要教给学生中日两国语言语法规律和特点。按语言结构特点分类, 日本语属于粘着语, 句子中各成分所起的语法作用是由该单词后粘着的助词决定的, 不像汉语那样有严格的次序要求。日语句子唯一被规定了次序的就是谓语一定要放在句尾。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分析句子的结构, 多思考、多和汉语句子结构作比较。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

但由于学生是刚开始学习日语, 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 按照句子的语序来进行句子的翻译。例如, 李さんはご飯を食べました。很多学生会照字面的意思直接翻译成“小李饭吃了”。但按照日语的语法特征, 应翻译成“小李吃饭了”。因此, 我会在授课中强化日语的这一语法特征, 进行相关的日汉互译的翻译练习, 加深学生对这一语法的理解。

(二) 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较多

各种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存在着主语省略现象, 汉语和日语中同样也存在主语省略的现象。但是日语中主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汉语要更为明显。由于日语比汉语省略主语的情况更多, 在翻译时, 需要把被省略的主语添加上。但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被省略的主语, 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東照宮にはねずみが一匹もいません。甚五郎の猫がいるからだ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译文:在东照宫一只老鼠都没有, (人们) 都认为是因为有甚五郎的猫。

此句里出现的“と言われている”是谓语, 这是表现人的感觉、思维的动词。日语里往往省略主语, 然而在汉译日时必须把主语译出来。但是对于初学日语的学生们来讲, 往往在翻译中文的时候不能把主语正确地补充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全文、把握语境的能力,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语错位造成的误译现象。

(三) 日语委婉的省略表达方式

很多情况下, 日本人说话往往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明确的表达, 喜欢以婉转、暧昧的表达方式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在拒绝方面, 这一点尤为明显。当然, 这在日本人之间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讲, 要根据语境、说话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熟悉程度的不同进行翻译。

比如以下两个朋友的会话为例:

小川幸子:息子に英語を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夏休みにオーストラリアへホームステイに行くんですが、会話ができないんですよ。

田中先生:教えてあげたいですけど、ちょっと時間が……。

翻译成中文是:

小川幸子:您能教一教我儿子英语吗?他暑假要去澳大利亚住在居民家里, 可还不能用英语对话。

田中先生:嗯, 我倒是愿意教他, 可是时间上……。

实际上田中老师就是拒绝教小川儿子英语的意思, 通过这种省略的方式把自己不想说或不能说的话巧妙地留给对方。在这个例子中, 田中老师的回答都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 因为日本人通常不会直接地拒绝他人, 也很少使用「だめです」或「できません」这样的否定词, 他们的表达很委婉, 但日本人认为即使自己不明确拒绝, 对方也能理解。这样, 既不伤害对方, 也能继续保持亲密关系。

所以, 在让学生了解了日语语言这一特点以后, 在翻译的时候, 可以把拒绝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 如上例中, 田中老师的回答可以直接翻译成:

田中先生:嗯, 我倒是愿意教他, 可是时间上不太方便。

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语意后再进行翻译, 以保证对整个会话意思的正确把握。

二、巧妙设置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日语翻译能力

将翻译教学贯穿基础日语课程始终, 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有计划、分阶段提高翻译水平。不同阶段, 根据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侧重点也不相同。

(一) 初始阶段的实物翻译训练

学生在开始学习日语阶段, 对于单词掌握的不牢固, 句型的使用也缺乏灵活性, 单纯的翻译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实物教学, 让学生把新学的单词、句型与图片和实物相结合, 进行日汉互译练习。例如, 在学习“~は~です”句型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物的图片, 如老师、学生、工人等。选两个同学为一组, 老师只出示图片给其中的一名同学, 这个学生看到图片后, 用所学句型将图片中的信息用日语表达出来, 另一个同学则根据这名同学的所述进行翻译。这种训练方法既能锻炼学生正确的日语发音和正确使用日语句型,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日语听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句型, 又可以进行初始阶段的翻译练习, 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二) 会话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步提高

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日语单词和句型之后, 老师可以以简单的题目给学生布置日语会话作业。每天在进入正式的授课内容之前, 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会话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发表, 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这个同学发表完成后, 选择其他的同学把刚才同学发表的内容进行大致的翻译。刚开始时, 由于学生还不能适应大段的日语会话听解, 所以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听到发表内容的最后, 并且能翻译出大致的中文意思。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 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可以听懂发表内容的50%以上的内容, 30%左右的学生可以捕捉到一些关键的词汇, 但对整个会话内容理解得不是很畅通。在这个过程中, 既训练了发表者日语会话的能力, 又训练了听者的日语翻译能力。最后, 老师还要对两者进行点评和补充。刚开始时, 学生对数字、星期、年龄等关键信息的翻译上有一定的误差, 可以通过再次复述关键信息和放慢语速等方法, 让学生能准确地捕捉到信息, 并能正确地翻译成汉语。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灵活, 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听解和翻译能力。

(三) 利用书中例文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准确掌握语法知识也是学习日语的任务之一, 所以, 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法点, 又可以提高其翻译能力的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利用书中的例文, 先让一个学生朗读例文, 其他学生都合上书只听不看, 听的学生可以要求重复听例句, 但最多只能重听三遍, 然后让其中一、二个学生把刚才所听的例句翻译成中文,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听懂, 并能否正确理解。例文基本是由本课新学的语法、单词组成, 老师讲解了语法知识点以后, 再以听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们复习一遍。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识的掌握, 又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因为是刚讲过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只要学生仔细听, 一般都能正确地翻译出来。这样做, 可以解决简单、机械读例文的枯燥,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巩固新知识, 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比较积极地参与进来, 效果明显。

(四) 笔译训练相结合

课堂教学除了注重口译训练, 同时也要加强笔译训练。尽量利用教材内容, 让学生同步进行笔译翻译练习。笔者结合《大家的日本语2》书后问题中的短文, 有选择性地让学生们进行日译汉笔译练习。本书中的短文难度并不是太大, 但学生往往会有看着容易写起来难的感觉, 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社会背景、语言习惯等不同,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语境来进行, 使译文既忠于原文, 又通顺流畅, 给人美感。例如:

私の部屋の壁に丸くて、青い月の写真がはってあります。いつもベッドに入るまえに、写真を見ます。

学生译文:我的房间的墙壁上挂着又蓝又圆的月亮的照片, 在入睡前总是看墙上这幅照片。

参考译文:我房间的墙壁上贴着圆圆的、银白色的月亮的照片, 我总是在临睡前看这张照片。

“青い”在日语中有“蓝色、苍白”的意思, “蓝色”在描述月亮颜色的时候, 不是很恰当, 所以, 可以选择“银白色”来进行翻译。但学生在学习这个词汇时, 对“蓝色”的意思比较熟悉, 并没有注意是否适合翻译的语境, 所以进行了不恰当的翻译。

三、结语

本学期通过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 在期末考试中, 学生的语句翻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教授学生词汇、语法等知识以外, 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大量的训练、潜移默化的引导, 只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提高翻译技能, 最终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摘要:翻译能力作为日语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 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作者在所承担的一年级基础日语课程中, 就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做了一些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翻译教学贯穿日语精读课程始终, 全面提高学生的日汉互译水平。翻译教学是高职日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发展, 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贯穿在我们日语教学的各门课程当中。

关键词:翻译能力,基础日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改.浅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8) :71-72.

[2] (日) 株式会社スリ一エ一ネットワ一ケ.大家的日语1、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3]孔繁明.日汉翻译要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引导式,启发式

基础日语是针对日语专业大一、大二新生而开的精读课程, 大致是每周10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年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单词约6000个, 语法500条, 达到日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 并且通过国家日语专业四级考试。《高等院校日语号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对高校口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作了统一的具体规定。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使其了解日本概况, 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础日语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提到语言学习, 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反复强调法, 联想记忆法, 经典研究法, 等等, 但是模式往往多采用填鸭式, 即一股脑儿把知识灌进学生的头脑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成功实施的话, 其收效是有的, 但是弊端也很大。往往造成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记忆混乱, 或者多次反复强调后学生仍无深刻印象。要应付英语过级考试及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们也容易埋怨单词语法过多过杂或老师不够细心等。其实, 既不是时间不够, 也不是单词语法过多, 更不是老师不够细心, 而是教学模式—填鸭式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且, 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其结果往往是制造了教师的“一言堂”, 久而久之, 学生就失去了日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针对大一新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引导式

俗话说, 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引导式的核心就是除了教授知识以外, 引导学生去自学, 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学日语的诀窍和方法, 在学生大脑中构建有效的学习系统, 让学生能独自在学海中掌舵。但是,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学生大都在进高校前都没学过日语。所以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 还少不了填鸭式的辅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大一新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如教授“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 (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的过程中, 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谚语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出“谁都会犯错”之类的答案, 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说“谁都会犯错用成语该怎么讲”, 学生这时必然开悟, 说出“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又如, 在讲述“入乡随俗” ( 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 这句成语时, 引导学生从汉字字面去猜测, 学生很快就会说出“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是入乡随俗的意思。又如, 在传授歌舞伎相关的文化知识时, 除了让学生朗诵资料上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外, 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即歌舞伎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传统艺术。让学生去思考歌舞伎的艺术价值。总之, 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里, 老师仅仅是领航人, 而学生还是独自掌舵。所谓的“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就是讲的教学要引导。总之, 以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 必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高涨, 学习效果也会大增。

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创新。除了让学生多参加日语角和日语相关比赛之外, 在课堂上, 还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经常播放一些音频文件来练习学生的听力。如果有多媒体的话, 还应该经常播放一些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印象。如传授日本茶道文化时, 除了给学生讲授茶道的流程, 还可以播放网上下载的茶道相关视频,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上也应该经常给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等等。还可以经常下载一些课堂练习和考卷给学生课后做, 课堂上讲, 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 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必将事半功倍。

三、针对大二过级学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启发式

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多对日语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这时的学生必然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认为, 教学模式此时应该有新的调整, 即从引导式调整为启发式。在这个模式中, 领航的不再是老师, 而是学生自己。老师的作用即是告诉学生在学海中掌舵的技巧, 保证学生能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航行。

如上课讲到“気軽“ ( 轻松) 时, 让学生造句“他轻松的拿起了行李” ( 译文为気軽に荷物を持ち上げる。) 可以启发学生举起一词是“拿“ ( 持つ) 和”上来“ ( 上げる) 两个词的复合词, 学生自然会说出”持ち上げる“ ( 拿起) 。在讲述“気軽”和“身軽”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気軽”第一个词是和“気” ( 精神) , “身軽”第一个字是“身” ( 身体) , 学生们自然就会明白“気軽”是指精神上轻松, 而“身軽”是指身轻如燕。又如, 在学到“学ぶ” ( 努力学习语言文化) , 可以把“勉強する” ( 强调学习的动作) “習う” ( 强调做练习) “マスターする” ( 掌握) 几个词拿到一起比较, 并且在黑板上把这几个日语词写在左边, 几个词的汉语意思强调的内容打乱写在右边, 并且让学生连线. 这样既有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在讲“ために”和“ように”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说“ように”没有“ために”目的性强, 所以“ように”强调结果, “ために”强调原因。有个学生造句时就说“遅れないために早く起きます” ( 为了不迟到早起) 。我马上就问学生“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答是“早く起きます” ( 早起) , 于是我又问“那应该用ために还是ように”, 学生立马改正道“遅れないように早く起きます”。又如, 在给学生复习茶道文化时, 可以告诉学生茶道的精髓是“一期一会”, 即“很多人一生中只见一次面”。这样学生自然会明白茶道的主旨, 是通过茶道文化达到珍惜人们相处的目的。

另外,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 如可以老师先不带读单词和课文, 叫学生带读,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 又丰富了上课的方式,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每上一节课之前叫一名学生上来用日语谈谈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样练习口语也是必要的。还有就是定期叫学生交一篇作文, 锻炼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还有就是定期给学生补充日语专业四级的语法和单词, 暑假寒假叫学生回去抄单词语法, 帮助学生记牢, 等等。同时, 还要启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如引导学生利用沪江日语字典查单词, 利用日本NHK网站练习听力, 利用日本青空文库对日本原版小说进行阅读。总之, 通过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给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基础日语由于每周有10节, 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有两节, 如果教学模式不恰当, 很可能给学生带来上课没趣味的印象。而大一时采取的新模式引导式, 通过教师的指导,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有全方位的进步。而且, 彻底打破教师的“一言堂”, 采取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日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二的日语学生肩负通过国家日语能力考试专业四级的学习任务。而在大二的时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彻底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依赖老师。必将锻炼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 掌握日本文化地理知识, 明白日本的风俗习惯, 还能按照日本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遣词造句, 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为学生大二下学期过日语专业四级和大三过日语专业一级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 引导式和启发式就像两股清澈的泉水, 注入到教学的池塘里, 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源泉, 开创了新的教学天地。

五、引导式和启发式带来的教学效益

经过长期的教学摸索, 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并对吉首大学2012级学生进行了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 在这两个模式下, 学生拥有较大的学习热情, 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保持了良好的记忆与思考能力。不仅在日语学习方面有所突破, 具备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而且不少人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取得了成绩。 ( 班上有8人在学生会) , 可谓鱼与熊掌两者兼得。其中评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就有3人 ( 全班总共23人) 。在期末考试中, 全班平均成绩在良好范围内。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成绩有进步。在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配音大赛中, 我班蒋清玲同学饰演主角樱桃小丸子, 并和其他班三名同学一起获得了一等奖。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太过陈旧, 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活动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 习惯于把要传授的知识结论直接教给学生, 不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 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结果是把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其中, 有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儿”, 难以在社会上谋得生存的天地。而针对日语系大一新生的引导式和针对日语系大二学生的启发式,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授之以渔”, 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万雪梅.浅谈基础日语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 2011, (21) .

[2]李虹.TP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 2010, (12) .

[3]李小俞.动感教学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9) .

[4]张西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实践研究, 2013, (12) .

[5]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

[6]唐莉雅.基础日语教学中新元素的导入[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03) .

大学日语课基础阶段听力教学探讨 篇9

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 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各方面都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日语是一门崭新的语言, 听力课程也是高中阶段外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很多学生对日语听力教学都很陌生, 刚开始往往会因为茫然而不知所措, 进而习惯性地依赖教师,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正确认识日语听力学习、充分利用听力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 以及如何培养日语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 都是基础阶段学习过程中一直困扰学生的问题。

另外, 学生个体的学习认知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也会很快在日语听力教学初期就反映出来, 这种教学目标的日语水平不均衡性又给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缩小学生之间听力能力的差距或者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是听力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阶段日语听力教学在内容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情况。针对学生在日语学习基础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以供大家探讨。

一、语音阶段听力教学以辨音、正音为主

正确掌握语音基础知识、了解语音学和音韵学基本规律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背景的情况下, “零”起点的语音阶段听力教学有一定难度。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日语时首先要过语音关, 学生自身发音是否正确、标准, 直接影响听力效果。由于日语语音的复杂特点, 语音阶段的听力学习必须加强辨音能力的训练, 如清浊音、长短音、平促音等都有区别词义的功能, 要在听力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听、反复练, 让学生区分、辨别, 直到掌握为止。通过大量音声的输入, 达到掌握日语语音特点和提高听音、辨音能力的目的, 同时可以在语音听力学习过程中印证自身发音是否准确。

可以说, 听音、辨音的过程也是正音的过程。基础阶段的日语听力教学要重视语音基础知识的听音练习, 因为这不仅为今后的日语听力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将来能说一口标准的日语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

二、基础语法阶段听力训练以精听为主

进入基础语法阶段, 听力课堂上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场景会话的听力训练。在精读课上, 学生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示范有针对性地掌握语音、语法、单词等,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但在听力课上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单词量、句型等语言知识, 以及文化知识背景有限, 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知所云。此时, 教师就应加强词汇的分类、总结和练习。听力课上单词量的扩充不同于精读课上词汇的单纯记忆, 而是通过音声的形式表达出来, 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灵活掌握该类词汇。同时, 进行简短场景会话的听力训练, 将所积累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运用到听力学习中, 一方面可以验证自己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是否牢固、准确,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场景训练学习语言的具体生活运用。

基础阶段日语听力教学课堂上应以精听为主、指导泛听相结合, 课堂外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泛听练习。精听即分析性听力训练, 精选部分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 要求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 并模仿其语音、语调, 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泛听即揭示性听力训练, 合理选用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的泛听材料, 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 了解大概内容。泛听内容广泛、速度快。精听有助于泛听的提高。适当的精听训练之后, 听力的真正提高就主要靠大量的泛听获得。听力训练除课堂上用日语组织教学、听写、问答、对话等形式外, 还应该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广播、电视等加强听力训练。

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能力也是听力课教学的目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听解的方法, 使他们走出教室后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主动地去听, 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这样, 教师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而且结合实际在低年级时就让学生接受听力训练。

三、综合提高阶段听力训练以自主学习为主

在进行现阶段同等水平听力训练的同时, 还要适当提供略高于当前水平的听力材料, 并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在他的“输入假设”说中强调“i+1”的音声输入学说。“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1”指比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略高一级的内容。在听这些内容时, 学生可以根据语境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测、检验推测、修正推测, 逐步达到理解的目的。适时、恰当地引入这种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学习策略, 不仅不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相反, 只要加以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摆脱初级听力水平停滞不前的困境, 最终达到逐步提高日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2006年笔者在日本广岛国际交流中心学习日语教学法时, 交流中心的教师推荐了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听说学习方法———“影子练习法”, 即模仿听力内容, 在接受音声输入后, 马上把听到的内容像影子一样紧跟着复述出来。“影子练习法”对学生的听说复述能力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 在听到后即时复述, 不仅要求内容正确, 而且要求音声、音调尽量完全一样。在基础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影子练习”, 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快速提高听力水平有很大帮助。长期坚持进行“影子练习”, 不仅对训练学生的听力效果很好, 而且对提高学生日语发音、口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语感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外语听力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听力内容的语速学生无法控制、听到的信号瞬息消失、遇到不懂的词或语言片断来不及分析思索等问题, 往往会导致学生心情紧张、情绪焦躁、不知所措, 从而造成漏听、误听等现象。日语听力教学实践证明, 智力水平以外的非语言因素对日语听力学习效果同样起着决定性因素。学生心情的好坏、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听力学习的效果。在听力学习过程中, 拥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和兴趣对听力内容的摄取至关重要。因此, 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因素对日语听力学习的影响, 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稳定、良好的日语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日语听力学习环境,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间接地培养学生稳定、良好的听力学习心理素质。特别要重视问题较多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寻找根源, 解决在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日语教育急需培养实用型日语人才。日语听力能力是各项综合技能的集中体现, 日语听力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最适合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学好日语, 从而大幅度提高其听力水平, 全面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尹松.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 .

[2]李明慧.浅论关于母语非日语教师的听力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1) .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10

首先是单词部分, 以《新编日语》教材为例, 它每课的单词量都比较大, 如果每一个词都要精讲, 那么足足需要大概2个课时的时间, 显然这和当前学分制下选修课增加, 基础日语课课时减少的情况严重不符,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之前的讲课方式, 力求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我们可以只把最重要的一些单词拿出来细讲, 而且可以把多媒体及网络引入教学, 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 还可以增加日语学习的信息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在词汇教学时, 要注意重点词汇的讲授以及与以前学过的相关词语进行对比, 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要把构词法等有规律性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但是有些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单词的广度和深度, 补充很多新词汇, 这只会加大学生的负担, 加深他们的心理压力, 反而不利于教学, 基础日语阶段最关键的应该是扎实, 只要学生把教材中出现的单词以及用法, 尤其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弄清楚就可以了。

为了提高学生对单词的感性认识, 在向学生讲解词汇时可以同时介绍这个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可以同中国的相关知识进行比照。例如在讲解“新干线”这个词汇时, 除了可以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新干线, 也可以和我国的动车、高铁等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加深记忆, 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都说外语工作者是沟通两国的友好桥梁, 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日语, 了解日本文化, 对于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也绝不能忽视, 因为将来和日本人交流时, 日本人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你了解中国的事情。

另外, 对学过单词的复习和检查也必不可少, 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或者叫同学到黑板前听写等方式检查。还可以通过“单词接龙”等游戏使单词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

在语法和句型教学方面, 可能多数日语教师投入的时间是最多的, 但教学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日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 但是他们有很深的中文和英语基础, 有很强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授他们日语时, 我们不应该满堂灌输让其简单模仿, 而应该让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 带着问题再听老师的讲解。《新编日语》每课的语法和句型都很多, 每个都记住是很难的事情, 而且很枯燥。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而且最好是通过记句子来记句型。教师在用例句解释新句型时, 要尽量举出有代表性的例句, 并不是越多越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日语中也有一种说法叫“好きこそ物の上手なれ”, 这都说明兴趣对于基础日语学习者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日语。”关于“する”和“なる”这两个词的区别以及和名词、形容词及形容动词的接续, 很多同学感到费解, 我假设了一个场景。比如某人对自己的长相不太满意, 所以去韩国整容, 回来之后变漂亮了, 就可以说“お医者さんが○○さんを美人にしました”、“医者さんが○○さんをきれいにしました) ”或者“お医者さんが○○さんを美しくしました” (意思是医生把某人变漂亮了) 。也可以说“○○さんが美人になりました”、“○○さんがきれいになりました”或者“○○さんが美しくなりました” (意思是某人变漂亮了) 。通过这两组句子的对比, 不用教师费力解释, 学生也会很清楚地明白了“する”和“なる”这两个词的区别以及接续, 还可以启发他们把这种认识扩展到所有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区别。

此外, 对比教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基础, 我们在讲解日语的时候, 完全可以通过中英日对比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日语的理解。例如讲解日语的表示愿望的“ほしい”、“たい”时就可以和英语的“want sth.”以及“want to do sth.”进行对比。

在前文、会话、读解文的处理上, 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朗读, 教师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 可以让学生试着翻译, 之后教师总结。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问, 让学生回答, 或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大意。通过这些做法, 基本上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课文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阅读、听力、会话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假设不同的贴近生活的会话场景, 或者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编写情景会话, 在课堂上实际表演。比如在讲到有关问路的课文内容时, 就可以设计出几个场景:1、从火车站到去唐山学院怎么走?2、从唐山学院到南湖公园怎么走?3、从唐山学院到唐山抗震纪念碑怎么走?等等。因为这些地方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亲切和熟悉, 他们就会很希望自己能用日语表达出来, 所以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 一定量的背诵必不可少, 尤其是在大一、大二基础阶段。《新编日语》中的前文部分, 因为篇幅适中, 而且里面包含了大多数每一课学习的新单词、语法和句型的内容, 所以我要求每一课的前文都要背诵下来。检查背诵的时候, 我会采用自愿和点名相结合的方式, 先让那些积极性比较高, 很想展示自己的同学背诵, 然后再指定别的同学。

课后练习是教学任务的最后一环, 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 课后练习都是根据每一课所出现的新语法和新句型设计的, 《新编日语》教材也是如此。课后练习形式多样, 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由于课后习题的难易度不同, 没有必要把每一道题都讲到讲透。教师一定要提前备好课, 对于每一道题要不要讲, 讲的话用什么方式讲, 讲到哪种深度这些问题都要胸中有数。通过教学实践, 我觉得复习新句型的替换练习部分和汉译日练习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单纯做替换练习比较枯燥, 而且可能学生下课后很快就忘记了。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做完替换练习后, 马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记忆, 然后我再说中文意思, 让学生复述替换练习中相应的日语句子。因为时间紧迫, 学生们精神高度集中, 记忆效果也很好。至于这两部分之外的课后习题, 我会把其中较难的部分找出来让学生回答, 再进行相应的指导。然后再让同学们把自己觉得难的题说出来, 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等到所有练习题都做完之后, 再把一份完整的课后题答案给学生作参考。

为了教好基础日语这门课, 除了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下工夫之外, 还有很多课外的事情要做。比如现在互联网高度普及,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日语学习网站。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个无限广阔的日语世界, 可以学习日语知识, 了解日本文化, 提高学习兴趣。此外, 日语第二课堂的良好开展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日语的热情, 学生们又会带着这种积极的情绪在课堂上学习。比较适合大一、大二学生的第二课堂形式有日语发音大赛、书法大赛、单词大赛、朗诵大赛、日文歌曲大赛等。

以上就是我对基础日语教学的一点浅见。俗话说“教无定法”, 我想对于良好教学方法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刘晓杰.听说教学法在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2 (51) :92-93.

[2]马振秋.日语专业零起点学生基础阶段听说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 2013 (2) :102-103.

[3]谭爽.基础日语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探索, 2009 (6) :40-41.

[4]王丽莉, 张研.高等院校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案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10卷第4期:32-34.

高校基础日语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 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感因素,前者只占20%,而后者占80%。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因素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的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可以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关键的品质因素,而且,在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他提出情感因素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调控情感的能力,这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依據

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以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因此,调动、控制那些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学习成功创造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认知发展目标,也要有情感发展目标。同时,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知、情的统一发展,从而实现以情促教,以情优知。

二、探索与实践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日语、对日语学习以及日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保持学习日语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阻碍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大学低年级正处于有高中生转向社会人的特殊时期,也是日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在这方面,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面前,要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具有乐观、积极、严谨、谦虚、自信的工作态度,了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能够较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循循善诱、耐心细致,随时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注意力集中在鼓励、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上,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去打动他们,用友好去感染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2.精心设计好第一节课

要精心备好第一节课,力争从第一节课起,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微笑和和蔼可亲的形象进入教室。对于大一新生,要真诚地祝贺和欢迎他们考上大学;同时要求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向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奋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努力奋斗。

3.让情感因素贯穿基础日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保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热情,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制作成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意义的课件,加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乐学;要注重提问技巧、纠错技巧和评价措施,尽量运用正面评价,采用鼓励性语言,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降低焦虑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注意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这样才能在同伴中建立同心协力、共同合作的关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因特网和动画、图片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日语的交际活动,提高学生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而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四年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例如,充分利用每一課「実践活動」部分的话题,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对话,讨论或辩论。又如学完「買物」等课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购物相关的表演。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进去。他们把各种道具带到课堂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编排尽量长的对话。有时,活动则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语法、词汇竞赛,或游戏,或实验,如讲授完五十音图之后,开展五十音图的书法大赛,并给与一定的奖励。

三、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做法是可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现了知情的相辅相成、统一发展。

首先,宽松的教学氛围减轻了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的焦虑感,使大多数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达到了以情促知、以情优教的目的,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给我的教学评价中写道:“为人和善,易于亲近,对学生有耐心、热心,与学生相处融洽,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自信、轻松的心态去学习,课堂气氛好。”

其次,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认识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我情绪。

再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成败,进行自我激励。

最后,各种交际活动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建立起了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了教与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栗冰怡.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5,(02).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12

1 基础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中, 往往只注重模仿和死记硬背单词、语法, 因而在真正应用时, 生硬、不得体的现象经常发生, 中国式思维的日语时有发生, 其实,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 这种文化习俗影响着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反之语言又要反映这一社会文化, 反映这个民族的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 单纯的语言学习, 不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民族语言的文化, 要想正确运用时不可能的。要从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角度入手, 加大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比如说, 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会说天气, 如:“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今日は熱いですね。”“よく降りますね。”而中国人则通常会说:“吃了吗?”之类的话, 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化背景, 和日本人也说:“ご飯を食べましたか。”恐怕就要闹出笑话来, 所以学习日语, 了解学习其语言后面国家的文化、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2 日本文化的形成

纵观历史,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了解到日本在历史长河中, 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外界因素, 如深受我们大陆文化的影响, 但是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 日本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热爱大自然、亲和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自然品格、思想意识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这种意识形态, 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会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3 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日本社会文化导入

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观念, 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改变他的思维观念。我们在讲授基础日语刚刚入门阶段, 会学到判断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 崇尚“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 尽量避免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再比如说同是谦逊的表达, 虽然两国人都认为谦逊是美德, 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时, 会实事求是的说“还可以吧!”、“是吗, 谢谢你的夸奖啊!”而日本人则会说“不不不, 我做的并不好, 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人判断事物表示态度时, 很少明确说“是”或“不是”, 而是喜欢用“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日语, 他们之所以极力回避正面回答, 是想给对方留回旋的余地。再比如说在人称这个方面, 在日本家庭内部, 家人间的互相称呼一般以家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的叫法为标准, 他如何称呼家庭成员的某一个人, 别人也跟着怎么称呼这个人。所以很多人在看日本电视剧的时候就会不理解为何奶奶对着爷爷也叫“爷爷”, 父亲对着孩子的母亲也叫“妈妈”等这样很“滑稽”的场景。通过老师的引导, 我们首先是要让学生逐渐产生这样的文化区别的一种意识, 从细微的差别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主动地掌握正确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因此, 教师应在这样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化常识, 培养出学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我们的基础日语教材中, 有关日本文化的内容、知识介绍的非常有限, 但在不少单元课程内容中却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对这些场景进行研究,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 合理又巧妙地来添加背景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 增加自身日本文化知识的储备, 遇到某一个内容或某一个单词, 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场景或单词进行讲授, 使学生更准确更清楚的掌握新内容或新单词。例如:以“青”这个单词为例, 单词本身意思是绿色,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可以附带着讲授给学生, 在日语中“青”这个词的转义中经常表示不成熟的意思, 像形容人时常说“青っぽい” (乳臭味干) 、“青二才” (愣头小子) 等等。另外, 教师在讲课文是, 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 像“新幹線”、“歌舞伎”等这种文化社会内容量很大的词, 书中的解释往往十分简单, 不够详尽, 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化背景, 这种结合教材的文化导入教学, 对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 熟练掌握、运用知识起到很大作用, 效果也比较明显。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知识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多营造一些语言环境来加深学生对日语文化的理解体会。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 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 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 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为本”向“语言运用为本”转变,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 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对日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并能将教学内容的中日文化特征从语音上、行为上、礼节习惯上加以对比, 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及其根源。此外,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 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

在教学中, 还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目前, 大学基础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 即以文化传授法为主。其实,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 这种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因为传授法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认识层面, 难以让学生切身体验, 所以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文化定型”, 从而使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另外,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 语言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授, 实际上已经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同时, 传授法教学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等手段,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各种方式来展现, 通过日文原版影视作品等传媒, 就可以更加真切的观察到体验到中日文化差异, 再有要注重外教的作用, 外教的日语是很地道的日语, 学生如果能经常和外教交流, 不仅可以观察学习, 更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刻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在课下可以开展各种活动, 如举行日语歌唱比赛、日语角等, 尽可能制作广泛的日语使用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的内容经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在比如采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网上阅读等形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通过网上阅读等形式, 留心积累日本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有关文化知识的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尤其是阅读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 也是一种学习日本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另外, 通过网上阅读的形式可以获取日本的最新信息, 也是了解日本当前社会动态、社会问题、及社会关系的最直接、快捷的途径。

总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影响着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是单行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启发, 无法分离。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日语教学中, 应加强对日语语言与文化的探讨, 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帮助学生在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同时, 学习必要的日本文化, 从而清除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事实证实, 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 日语的使用就越准确, 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与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顺利。

参考文献

[1]石磊.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教纵横, 2009.

[2]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武警学院学报, 2010, 1.

[3]赵春晖.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人文论坛, 2009.

[4]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5]刘宗和.日语与日本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乡镇监管站下一篇:行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