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2024-11-04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精选12篇)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1

摘要:在分析高职日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弊端的基础上, 结合教改实践, 探讨了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融入课堂教学,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日语课堂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网络学习

1 引言

综合日语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日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旨在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的日语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要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以及“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本质特征。高职高专院校的日语教育, 主要是坚持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教育方针,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许多的日语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传统教学模式, 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最终达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目标要求, 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2 高职院校日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日企的不断增加, 对应用型日语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建设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但是很多院校在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 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本科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其日语的专业课程也没有很好地被定位在高职高专的层次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模式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单词、语法和课文讲解以及课后练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生属于被动接受。但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而变化。就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状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自身素质以及学习习惯较差, 在学习的过程中好高骛远, 不能脚踏实地。面对具有这样特征的高职学生, 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根据目前的学生特点, 如何来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除了选用的教材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势外, 目前的高职日语课堂教学中, 还存在以下问题。

2. 1 课堂气氛不活跃, 师生互动较少

传统的日语教学要求教师课堂中尽可能地详细讲解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 由于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 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长期缺少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导致教学气氛沉闷, 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热情, 课堂上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 导致学生上课不愿意与教师互动, 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放在课堂上,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2. 2 忽略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所有的语言都是建立在其深厚的背景文化基础上的, 并具备独有的文化特征和丰富多彩的风土民俗内涵。基于这种认识,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 还要加入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成分。然而长期以来, 教师在授课中, 不仅要传授日语语言知识, 更要从文化视角来把握日语独有的表达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和套用句型来学习日语, 不仅忽略了中日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而且给学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种障碍。有时甚至导致在与有异域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会不自觉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来衡量外族文化, 从而引起误会。

3 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对提高日语教学效果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使学生在认识世界、渴望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激发起内心的认知兴趣。大多数人对事物的热爱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能够在对日语感兴趣的前提下来学习日语, 并能从中得到学习的满足感的话, 往往学习的热情会越发高涨。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运用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这一特点, 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积极创设学习情境, 组织学习讨论,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所要学习的问题。尽管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 但是却能让学生掌握真正需要的知识, 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点。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对高职日语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在具体的日语教学中, 可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创设一些实际生活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让他们有强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 1 寓教于乐法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加入一定的游戏因素, 这是学生相当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当然, 游戏应该为某个教学任务而设定。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 创造有趣又有意义的教学游戏,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在数字教学时, 请同学说出自己每天的生活作息时间安排, 或者让同学报出自己的QQ号码, 其他同学复述。这样的小游戏比较贴近生活, 同时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以猜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不需要太多的课前准备, 主要依靠平常单词的积累,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背单词的热情。

3. 2 从日常生活事例出发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 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五十音图之外, 还掌握了日语中四大词性的最基本句型和使用特点。为了巩固学生之前的学习内容,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大致程度, 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单词和句型描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发言前, 教师会让学生提前几天去搜集资料, 比如, 在讲授日本人就餐场景时, 可以请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中日留学生等不同角色模拟就餐, 在这一过程中, 就会出现中国人给日本人夹菜的习惯、“干杯”的尴尬状态以及付款时的AA制等问题。在此过程中, 任课教师具有主导地位, 给学生做出正确点评, 不仅要指出其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表达, 还要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进行讲解,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语言的差异特征。通过这个教学活动, 不仅促进了师生交流, 还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日本传统文化习惯, 更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3. 3 模拟各种情景会话

语言训练采用情景教学法, 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或设定动作和场景, 逐步培养直接用日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减少死记硬背的痛苦。根据课文内容, 适当安排交际场景以及游戏等,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逐步培养学生集体学习的好习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不同,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效也存在差异。在日语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精心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目的是期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方式, 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 从而调动了学生尤其能够带动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小组学习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 能够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实践表明, 在日语课堂上, 无论是表达能力, 还是讨论能力、学习能力等, 学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另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拘泥于课堂知识, 更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日语, 扩大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学习乐趣。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进入日本网站去感受地道的日语语言和日本民俗风情, 这犹如身处日本。这种网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习者和日语语言之间的距离, 网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针对传统日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互动性不强, 忽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缺乏等问题, 展示了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实践表明,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日语语言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融入课堂。同时, 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云琴, 查志英.对高职高专基础日语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 2007, (3) :97-99.

[2]于春英.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 (3) :38-39.

[3]邢晶.浅析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26) .

[4]王琳.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 (3) :67-71.

[5]朱丹.浅谈如何在高职日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8) .

[6]沈立秋.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的导入[J].大观周刊, 2012, (29) :29.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2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0 12:57:48 摘 要:本文就现阶段基础日语课程中如何逐步导入开放式教学展开研究。本教学方式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基础日语教学的教学经验,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基础日语;开放式教学;主动性

开放式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将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日语是专业课程当中最先接触的课程,学习的成效会影响之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展开。学好基础日语,为以后更多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由于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日语的学习上都是零起点,在最初的学习中免不了特别注重对假名、词汇、句型等的记忆,传统教学下的教师对学生也侧重这些方面的要求。此种状态下的学习让初学日语的学生们会错误地认为日语的学习就是靠死记硬背就行了,学习兴趣和热情日益减退,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此,笔者就现阶段基础日语中逐步导入开放式教学展开讨论,拟对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研究有所帮助。一、角色的定位

传统教学的理念是“知识本位,教师中心”。这种“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老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发展。开放式教学的理念是 “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师为主体的旧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在基础日语的学习中,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比起“满堂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进入到氛围中。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侧重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在基础日语中导入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基础日语学习阶段,不会认为语言学习是枯燥的,却能体会日语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1、在基础日语的课堂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将日本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待人接物的特点等融入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了解日本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原本难背的单词和句型,都会随着同学兴趣和主动性的提高,变得轻松和深刻。例如,第一册十四课的内容,关于寒暄语的运用。这是学生在平日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一定会接触到的。与此相关的单词、短句,学生们也会十分乐意学习。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

2、分小组进行情景会话、讨论等。

我院目前所使用的基础日语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日语》,每课都会有情景会话部分。鼓励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中,用日语进行表演。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们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有去朋友家拜访的情节,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运用符合当时环境的语言,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待人接物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印象,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分组进行会话练习的好处还在于增强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会话展示的好坏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失,在过程中会督促每位小组成员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学习主动性。

(后期可以进行分组学习)

3、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知识的更迭速度飞快。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现代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沪江日语、咖啡日语、和风日语等优秀日语学习网站中有许多有关日语学习的资源,内容涉及日本方方面面。日本是个动漫大国,生动的图画往往配有字幕,学生在娱乐的无形中掌握到地道的日语表达。例如,SKYPE等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可以直接和日本朋友进行文字或语言上的交流。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同时可以将这些网站介绍给学生,既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也提高他们学日语的兴趣,进而提高日语能力。

(每种教学手段都可以扩展下)

4、拓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加上丰富的课外活动会大幅度地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我院定期举行的“樱花节”是日语专业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学生们会精心、细致地进行准备,干劲十足。举办日语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邀请日籍教师以及日本友人到日语角,和对日语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交流。每次日语角的交流规定一个主题,事先告之大家,参与人可以就该主题有目的地进行交流,避免每次交流难于找到话题或是只停留在几句问候语的层面上。通过日语角的实际交流经验,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日语,用日语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日语的运用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培养正确分析事物现象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日语词汇大赛,日语演讲比赛等。)

三、开放式教学中对“开放”把握的程度。

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指的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约束,放任学生,是需要把握尺度的。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我们主张逐步实行开放式教学。这需要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是笼统地全盘铺开,而是在教学中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虽放,却不乱”。

基础日语课程开设大

一、大二两个学年,跨越时间较长,因此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该教学方式。首先第一学期时,是传统教学方式向开放式教学的过渡阶段,此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依靠背诵等传统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对开放式教学有所意识,并逐渐适应。第二、三学期,是以学生为主的半开放式教学过程,此阶段既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日语基础,又要锻炼学生实际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将主要内容讲解后,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课后学习的成效,彭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第四学期则为全方式教学,此阶段,学生已经有较高的日语水平,可以尝试分组学习,学生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旨在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自省的能力。

基础日语教学中导入开放式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尝试,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锻炼学生的实际会话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课外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主动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浅析高职基础日语教学法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日语;教育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展、学习日语的人也与日俱增,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很多学生学则日语为自己的第二语言,日语教育在中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还没有形成恒定的教育流程,给学生的有效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在日语教学中,基础日语的教学法相当重要,关系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应明确课程定位,找好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我们从日语的基础教学为切入点来寻求更好的、更利于学生吸收的基础日语教学,逐渐完善基础教学方式,以此促进日语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新生入学之际,打好第一战,做好前期的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通过简单得人文、故事的介绍提高学习兴趣。做什么都是万事开头难,上好第一堂课、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省力、更容易的工作。因为刚刚接触,新鲜事物的未知性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新鲜和好奇,他们也乐于津津乐道地听教师对新鲜内容的描述,在这时,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树立他们未来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学习的价值,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较快的接受事物的本质,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使学生对日语产生吸引力、亲近感。在学校学习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60分OK的消极思想,因此,只有及时、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才能转变被动学习的消极思想,才能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现代学习理论中,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成为“乐之者”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才能快速吸收知识的养分,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1)兴趣能让最不好学的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兴趣的魅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兴趣是需要培养的,怎样让学生对一项事物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需要一套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做到,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搭桥铺路。

(2)基础日语和专业日语比较,它是指日语的语言共核的部分。学习目的在于给学生的表达、运用打下良好基础,语言的基础包括: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技能,日语基础教学也是从这四项基本内容入手,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去攻克更高的山峰,只有学好四项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日语基础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一套合理、规范、便于理解的教材才能获得学生的亲睐,《新编标准日本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是在校生和社会培训等教育工作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用教材。其具有以人为本,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学过程为手段等特点,适应了国际化教育的挑战。改革思路、保证质量、发展特色使其成为了基础日语的代言教材。

其教材内容编写相对较严谨,充分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科技化、合理化的发展路线,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学大纲为主线,详细编入日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用语等方面的内容。教育题材新颖实用,其以学校、家庭、社会背景为主题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运用,同时加入日本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内容更显其本土特色,为学生的吸收和掌握提供了良好条件。教材中还有少量简短的童话故事及电视、电影的剧本等。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材附赠提录音磁带、mp3、习题及学习参考书等,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帮助。

(4)扎实基础、熟练内容在学生的初始阶段很难完成,只有良好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时间还是紧张,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在一个学期的时间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所需的效果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教育心得:

1)学习语言重语音,各院系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因受到母语的影响,学生的日语基本都是零基础,并且在学习日语发音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要排除母语和方言对学习的影响,才能走出教育的第一步。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知道,由于各地方言的差异,部分学生难以分清[な「ら」行。不标准的发音就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甚至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详细的发音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如:(な)行为清音,由辅音(n)和(あ)行元音拼成,在学习发音是(n)的音要舌尖抵住上龈,前舌面贴住上颚,以堵住口腔通路,振动声带,有声气流经鼻腔自然流出。(ら)行和(な)行同为清音,但发音规则上有很大不同,它是由辅音(r)和五个元音拼成。发(r)时,嘴唇张开,跷起舌尖,抵住上齿龈,软颚下垂堵住鼻腔通路,振动声带,使有声气流从舌两侧流出。因为发音习惯等缘故,学生往往把(r)发成(n),把(n)又发成(r)。在初期教育阶段,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习惯性错音的学习方式,对今后学习影响极大。只依靠书面文字的讲解,枯燥乏味,学生厌于学习肯定不能明白其具体含义,那么教师就多搭配图示加以说明。在让学生反复的听录音,进行对照练习,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导读。

2)精讲单词,单词是高楼平地起的一块块砖瓦,是整体构架的基础,在日语构建的这座交流大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讲解单词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在标准发音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正确朗读单词,讲清单词的语音语调,正确区分零一、二、三型。音调是指一个词或词组的发音变化,这一变化在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日语的音调不能忽视,一个简单的变化可能决定了该词的含义。如:はし零型、はし(箸)一型。一个是桥,而另一个是筷子。

3)精讲语法:

所谓日语文法通熟的讲就是构成句子等的基本法则。 如:

これは~です(本、机、インク、椅子)。在基础句型的基础之上,将可变部分提供多个选项供学生练习。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提示学生。如:これは(本)です/これは(インク)です/これは(椅子)です。同样,(これ)は本です/(それ)は本です/(あれ)は本で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4)注重课堂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后听、说、读、写等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我们也应当鼓励学生多与外教交流、多参加日语演讲大赛等,这不仅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用日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5)总之,基础日语作为一门为高年级学习奠定基础的综合型课程,我们一定认清其课程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基础日语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美玉.综合日语课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9).

[2]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国際センター「日本語教授法実践の手引き」.1993.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4

商务日语人才大多在日资企业和在日本的中资企业就业, 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 2010年中国的外资企业 (除港澳台资企业) 共138298家, 其中日资企业共22307家, 占16.13%。按平均每家日资企业雇用138人的基数计算, 日资企业在中国直接雇用了约300万人。值强调的一点是, 这并不包括间接产生的雇用……2005年—2008年, 中国的日资企业数连续三年增长。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量攀至峰值, 共25796家。受经济危机影响, 2009年的日资企业减少到22263家。中国外资企业 (不含港澳台资企业) 的总数也从2008年的251064家暴跌至2009年的139037家。2010年, 日资企业数量轻微增长至22307家。同年, 在中国的欧资企业共19606家, 美资企业共21617家, 均比日资企业要少。换言之, 除港台企业之外, 日企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都要多。 (1)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JETRO) 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 雇用人数为102万3441人, 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 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 居第九位。 (2) 因此, 我们认为, 一方面需求较大, 另一方面对该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尤其是国外大学很少设立的院校的独立学院, 国外这样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即使在我国国内, 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起步较晚, 基础较为薄弱, 教学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都不够完备。学生整体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商务日语专业带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性, 需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既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又要使他们掌握相当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即培养学生将日语知识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使学生既学好日语, 又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何让入学时日语基本是零起点的学生达到上述目标, 成为日语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从基础日语教学现状来看, 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 摆脱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 我们希望通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这一项目的研究, 推动独立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发展。从日常的日语教学中的小细节抓起, 为大家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勤练习, 多实践, 体现商务日语专业特色。商务日语专业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又要求其能用日语处理日资企业的行政及外贸等工作, 能较熟练地运用日语处理外贸往来单证、商务文书及日常翻译工作, 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 因此难免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而学生能完全集中精力的时间更有限, 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情况。因此, 需要对此进行改革。

二、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项目面临以下问题: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不尽合理;基础日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日语运用基础日语能力不足;学习基础日语的学生对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低;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通过教学改革和活动, 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多运用、多提高, 真正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 在低年级阶段, 可开设中文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 在中高年级阶段, 逐步把日语和商贸的课程整合起来, 开设经贸日语、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报刊文摘选读、商务日语贸易函电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其次, 可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实训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 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 声、像结合, 使多感官得到刺激, 从而以听力促进会话, 以会话增强听力, 在综合训练当中使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补充相关日本文化知识, 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 更了解其文化背景, 可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电视剧, 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其次学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如多浏览日本网站, 关注日本新闻, 了解日语新动态。

3.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一改以往比较枯燥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加强老师与同学的互动, 鼓励学生自己体验日语学习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 体现日语学习的价值,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年度定期开展日语演讲比赛、日语写作比赛、或外文卡拉OK大赛定期组织日语角活动, 每期有一个主题, 如学做寿司、日本和服、女孩节等, 希望外教和老师多参与。还可以同学校里的一些社团, 如“动漫社团”等一起组织一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

4. 教学方式的改革

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利用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个别教学法等, 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 并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课文讲完后, 或设置相关的场景, 或让学生自己设置场景, 利用所学语法分组编对话, 提高学生兴趣, 寓教于乐

利用图示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例如:在学习基础日语1《新编日语第一册》的大学文化节这一课时学习牛肉盖浇饭的做法, 可以利用图示介绍做日本饭菜的基本顺序并学习烹调时所用到的各种调味料的名称及烹调方法等的日语表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如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鼓励、情绪唤醒等多方面进行激励,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改善其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堂外教学实践

首先,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课表状况, 将日语本科111班、112班、113班每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小组, 分成3个小组, 由小组内学生民主选定小组长, 由日籍教师面试决定。

其次, 分别把各班的小组长召集起来, 将每一次日语角所进行的各个话题内容, 以自选或抽签的方式, 安排给各个小组, 告知小组长每个话题, 让小组长翻译给其他成员, 确保其他人员均能听懂话题的内容和进行更好的互动。

再次, 课堂教学时, 日籍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话题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对该知识进行讲解, 再由其他成员进行知识补充或进行会话练习。之后, 由老师对表达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 进行一两句话的评价, 对该话题进行补充性讲解和强调, 重点对句型和词汇的应用进行说明。

最后, 由日籍教师布置其他日语会话练习, 进行监督, 并对角色会话练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分组重复练习。

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改革促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形成更深入的了解。而课余活动的丰富, 使每一位日语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有兴趣的点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真正地体会到日语学习的乐趣, 并且感受到日本的文化与特色。通过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将视、听、说三者结合, 让学生学起来不会因个别的专项训练觉得累、无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 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学习基础日语, 知识建构的主动权回归学习者本人。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鼓励、情绪唤醒等进行激励,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改善其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将日语和商务结合起来, 使其更能满足企业需求。

摘要:在各类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 独立学院的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如果不进行改革, 则无法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内容, 除了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等课堂内系统性教学改革外, 离不开课堂外教学, 要把课堂内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训练延伸到课堂外。

关键词:独立学院,基础日语,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林娟等.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2.

[2]李广贞.东京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及启发[J].山东外语教学, 2012.1.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5

[摘要]近年来,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本文从高校基础日语系列微课的建设目标,内容选取、技术手段、设计原则、教学思路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微课形式,将知识点直观、具体、形象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并且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语言背后的文化,将更坚实的打下语言学习的功底。

[关键词]微课;高校;日语;教学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而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其已步入应用升级阶段,正向着更高层次――以应用带动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转变。微课具有“短、小、精、趣”的特征,在众多资源形式中,迎合了大众心理和时代的要求,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得到迅猛发展。

一、微课的界定

关于微课的定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定义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012):“‘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中,微课在国内起步不久,教育部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0月举办了首届全国微课大赛,开始掀起全国高校“微课”建设热潮。关于高校外语的微课建设情况,英语走在了前列,部分课程已经进入“慕课”时代。日语方面的微课建设还尚未成体系。有关日语微课的研究在知网平台搜索只有10几篇。

其中,薄?t听在《我国高校日语“微课”教学论析》(2015)中探索高校日语“微课”教学方法、策略。王雪在(《基础日语》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2015)一文中论述了微课教学应用于《基础日语》中的优势,分析了现阶段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日语微课方面的先行研究大都是在讨论日语专业微课建设的理论和必要性。还没有大规模的实际微课建设和应用。本论文是与微课建设相关的实证研究。填补了目前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空白,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案例支持。

三、建设目标和内容

本次课程建设选取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制作微课,形成一定规模的微课资源,投入日语教学过程中。《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日语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日本文化等的了解,使学生理解日语语言特点,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和基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设好《基础日语》课程对于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现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单词、语法、课文、练习等部分。课程授课内容多,信息量大,加之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零基础的,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但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实训,急需将教、学活动有效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并且,目前我国国内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仍然沿袭着精讲词汇和语法、句型,并辅以大量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虽然也便于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但却忽视了听说等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再者该教学法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总体建设目标

微课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基于教学难点重点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日语学习初级阶段自主学习习惯,能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切实具备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

通过前期对课程的准备和调研,对微课内容体系设计更加明朗合理,视频质量更高。

1.资源建设

通过完善现有的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基本资源;优化微课内容及讲解方式,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均有较大创新与突破、可操作性强。真正做到“短、小,精、悍”,切实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2.网络建设

通过将课程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进行网络共享,极大地扩展教学空间,开辟第二课堂,有效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系列微课的建设,力争将《基础日语Ⅲ》微课课程建设成为同学科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品牌课程,以后进一步开拓《基础日语》系列其他课程相关微课建设。

(二)建设内容

1.优化完善各类基本教学资源,使其更加系统丰富、并能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思想,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并适合网络传播。

2.完善日本文化背景材料建设,打破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教师传授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直观了解日本社会文化,逐步养成文化理解能力。

四、微课制作及应用

(一)微课制作内容选取

本次微课选取《基础日语Ⅲ》集中建设。《基础日语Ⅲ》在第3学期开设。学时为128学时。《基础日语Ⅲ》是基础阶段的关键环节。《基础日语Ⅰ、Ⅱ》主要面对零基础的学生,为其打好学习日语的最基础技能,包括假名的读写,基本单词的辨认使用,基本句型的运用等等。《基础日语Ⅲ》在前期基础逐步增加难度,开始接触与日本文化相关知识,并逐步深化。诸如待遇表现、敬语、自他动词、可能态、被动态、使役态等等,一直是日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中日思维方式不同,表现形式差异,这些知识点一直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

因此,基于以上知识点内容,本次微课制作选取《基础日语Ⅲ》中重点难点内容组织视频拍摄,以期通过直观的微课形式进行难点突破。

(二)技术手段

本次微课制作力求简洁、高效,依靠任课教师自身力量设计课程,尽量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和设备。前期课程内容设计时主要使用了《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这是一款新型多媒体幻灯片制作软件,操作便捷性以及演示效果很好,主要通?^缩放、旋转、移动动作使演示变得生动有趣。容易抓住学生注意力。学校设有录像室,可以录制教师授课视频和录制ppt。

后期使用视频剪辑和处理软件《camtasia studio 8》。《camtasia studio 8》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及水印、制作视频封面、菜单、视频压缩及播放等。

(三)设计原则

开发设计微课,需要专业教师对预期开发课程充分了解,具备驾驭能力,同时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媒体设计能力,从而可以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梳理、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并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课堂教学组织技巧。

微课设计的关键是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和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将课程分割为不同的教学过程:首先,设置问题;然后,围绕主题,步步深入;最后回顾总结,触类旁通或者布置任务。微课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含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辅助练习等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

此次制作的微课本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逐步养成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如在《日语授受动词》微课中,就通过活泼生动的动画人物,讲解了授受动词的含义用法和里面包含的内外上下关系,掌握日本文化中常见的尊卑内外关系和相关的日本社会习惯和文化。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为人礼貌友善,熟练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微课教学思路

授受动词环节的教学难点是授受动词对应的上下、内外关系。中国学习者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往往“己方”给“他方”和“他方”给“己方”不加分辨,都用同一个动词。重点是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如何正确表述第三人称之间的授受关系。

在《日语授受动词》微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知识特点,采用演绎法,类比法,图形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按照日语授受动词的三类分法,分别讲述。每组授受动词均按照演绎法讲解,即先讲解有第一人称“我”的情况如何使用,再将“我”的范围扩大至“己方”进行类比讲解。

(五)微课的运用

微课制作好后,根据当初制作的目的可以应用到所需的教学环节。合理运用微课,才不会喧宾夺主,才会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实现微课与传统课堂资源的合理搭配。授课前使用微课,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新授内容作铺垫,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在课上使用微课,可起到突出重点的强调作用,教师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做成微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反之课堂上一味地板书讲授,会显得乏味,利用微课穿插于传统课堂中,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课后使用微课则可起到吸收内化的作用,如以练习或小结的方式,将少而精的习题制作成微课,可用于巩固知识,或者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的知识体系,或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

基础日语课程中的语法部分,比较容易让人感觉枯燥和不易直观理解。通过微课的形式,将其直观、具体、形象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容易理解并掌握。并且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更坚实的打下了语言学习的功底。

用语言理论知识指导基础日语教学 篇6

关键词: 语言理论知识    基础日语教学    语音    词汇    语法

一、语言理论知识

这里的语言理论指的是语言的系统性。语言的意义是内容,形式是语音,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由此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在教授日语尤其是基础日语时,必须把握这一语言理论,即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

语法层是单独且同一的层次,词汇同语法是位于同一层次的两个极端,它们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可以体现为现实世界与经验的解释功能,可以完成表达对人类经验的意义。在日语语言理论中,包含日语语言学、语音学、音位学、语法学、词汇学及修辞学。将这一语言理论知识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可以加大语言实践力度,提高基础日语教学质量。

二、用发音规则及方法指导发音

在当前基础日语教学中,由于日语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只是一味地模仿,从而导致学生对日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不仅缺乏对日语语音的主观厌烦,而且在日语语言学习过程缺乏毅力,影响大学日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只要我们应用语言理论知识,针对其中的语音理论,正确指导学生的日语发音,使学生对日语发音有理论上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日语的高低声调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发音器官构造,使学生的日语发音准确。只要学生发出优美漂亮的日语,就很有成就感,而且对自己的口腔有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认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用日语语法的理论指导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语法系统的理论性的指导,把语法弄得散乱,经常让学生有种无根可循的感觉,如果没有一根循序渐进的树根,全是散枝烂叶,不仅导致学生形成散漫的学习情绪,而且在日语学习中情感消极,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口头语言教学,以及传统黑板板书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方式单一,更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学生对日语学习的需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日语学习中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在学习日语时抓不住重点。

语法不仅是语言的重要组成,更是人类语言结构规则,学生应该掌握每个词类的性质与用法,根据日语中词的意义、功能和形态,掌握日语的句法功能,从而不断提高应用日语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大学日语的语法教学之中,可以先让学生对句节、句子、句子成分有所认识,让学生在日语学习中认识到,句子是平常语言活动的基本单位,从语言理论知识角度掌握好句子的性质,掌握好日语句子的特点,提升学生日语语法应用技能。

四、用词汇的基本理论指导基础日语教学

在当前的我国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还存在观念落后的情况,不仅知识更新慢,而且实际应用中的日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不能与时俱进,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单词的意义及应用,认为记忆单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殊不知,没有科学的指导,机械性的记忆既浪费时间效率又不高。再有就是当前学校中,一味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压力,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学生的日语学习效率越来越低。

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应该避免单词记忆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日语教学中,应给学生讲明,记单词是方法与理论问题的结合,一个词的词义要受句中所处位置及周围词语关系的制约,明确其所属结构体的地位。因此在日语词汇记忆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语义场理论记忆日语,就是在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组成针对该词的一个语义场,形成自己的意义领域。那么,在实际应用日语词汇时,就可以想起这种想象链,明白词义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记忆日语词汇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日语教学中可以从语言知识角度出发,应用日语听写合作学习。同时在日语口语教学中,调动全班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在日语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在日语写作方面的主动性。在日语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日语段落、细节、写作特点的鉴赏能力与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日语语言的水平。

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语用教学,应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日语语言学基本概念。语言理论知识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使人们理解语言系统理论中的互补性,从语言理论知识角度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日语语言教学有正确全面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写作能力,使得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1).

[2]黄晓娟.谈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运用能力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3]李莉,王凤莉.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1).

[4]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08).

[5]翟东娜.日语语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

[6]陈玉泉.在日语基础课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尝试[J].引进与咨询,2011(05).

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引导式,启发式

基础日语是针对日语专业大一、大二新生而开的精读课程, 大致是每周10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年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单词约6000个, 语法500条, 达到日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 并且通过国家日语专业四级考试。《高等院校日语号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对高校口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作了统一的具体规定。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使其了解日本概况, 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础日语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提到语言学习, 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反复强调法, 联想记忆法, 经典研究法, 等等, 但是模式往往多采用填鸭式, 即一股脑儿把知识灌进学生的头脑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成功实施的话, 其收效是有的, 但是弊端也很大。往往造成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记忆混乱, 或者多次反复强调后学生仍无深刻印象。要应付英语过级考试及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们也容易埋怨单词语法过多过杂或老师不够细心等。其实, 既不是时间不够, 也不是单词语法过多, 更不是老师不够细心, 而是教学模式—填鸭式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且, 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其结果往往是制造了教师的“一言堂”, 久而久之, 学生就失去了日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针对大一新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引导式

俗话说, 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引导式的核心就是除了教授知识以外, 引导学生去自学, 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学日语的诀窍和方法, 在学生大脑中构建有效的学习系统, 让学生能独自在学海中掌舵。但是,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学生大都在进高校前都没学过日语。所以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 还少不了填鸭式的辅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大一新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如教授“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 (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的过程中, 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谚语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出“谁都会犯错”之类的答案, 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说“谁都会犯错用成语该怎么讲”, 学生这时必然开悟, 说出“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又如, 在讲述“入乡随俗” ( 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 这句成语时, 引导学生从汉字字面去猜测, 学生很快就会说出“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是入乡随俗的意思。又如, 在传授歌舞伎相关的文化知识时, 除了让学生朗诵资料上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外, 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即歌舞伎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传统艺术。让学生去思考歌舞伎的艺术价值。总之, 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里, 老师仅仅是领航人, 而学生还是独自掌舵。所谓的“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就是讲的教学要引导。总之, 以引导式为主, 填鸭式为辅, 必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高涨, 学习效果也会大增。

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创新。除了让学生多参加日语角和日语相关比赛之外, 在课堂上, 还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经常播放一些音频文件来练习学生的听力。如果有多媒体的话, 还应该经常播放一些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印象。如传授日本茶道文化时, 除了给学生讲授茶道的流程, 还可以播放网上下载的茶道相关视频,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上也应该经常给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等等。还可以经常下载一些课堂练习和考卷给学生课后做, 课堂上讲, 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 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必将事半功倍。

三、针对大二过级学生采取的教学模式———启发式

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多对日语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这时的学生必然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认为, 教学模式此时应该有新的调整, 即从引导式调整为启发式。在这个模式中, 领航的不再是老师, 而是学生自己。老师的作用即是告诉学生在学海中掌舵的技巧, 保证学生能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航行。

如上课讲到“気軽“ ( 轻松) 时, 让学生造句“他轻松的拿起了行李” ( 译文为気軽に荷物を持ち上げる。) 可以启发学生举起一词是“拿“ ( 持つ) 和”上来“ ( 上げる) 两个词的复合词, 学生自然会说出”持ち上げる“ ( 拿起) 。在讲述“気軽”和“身軽”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気軽”第一个词是和“気” ( 精神) , “身軽”第一个字是“身” ( 身体) , 学生们自然就会明白“気軽”是指精神上轻松, 而“身軽”是指身轻如燕。又如, 在学到“学ぶ” ( 努力学习语言文化) , 可以把“勉強する” ( 强调学习的动作) “習う” ( 强调做练习) “マスターする” ( 掌握) 几个词拿到一起比较, 并且在黑板上把这几个日语词写在左边, 几个词的汉语意思强调的内容打乱写在右边, 并且让学生连线. 这样既有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在讲“ために”和“ように”的区别时, 可以启发学生说“ように”没有“ために”目的性强, 所以“ように”强调结果, “ために”强调原因。有个学生造句时就说“遅れないために早く起きます” ( 为了不迟到早起) 。我马上就问学生“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答是“早く起きます” ( 早起) , 于是我又问“那应该用ために还是ように”, 学生立马改正道“遅れないように早く起きます”。又如, 在给学生复习茶道文化时, 可以告诉学生茶道的精髓是“一期一会”, 即“很多人一生中只见一次面”。这样学生自然会明白茶道的主旨, 是通过茶道文化达到珍惜人们相处的目的。

另外,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 如可以老师先不带读单词和课文, 叫学生带读,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 又丰富了上课的方式,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每上一节课之前叫一名学生上来用日语谈谈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样练习口语也是必要的。还有就是定期叫学生交一篇作文, 锻炼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还有就是定期给学生补充日语专业四级的语法和单词, 暑假寒假叫学生回去抄单词语法, 帮助学生记牢, 等等。同时, 还要启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如引导学生利用沪江日语字典查单词, 利用日本NHK网站练习听力, 利用日本青空文库对日本原版小说进行阅读。总之, 通过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给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基础日语由于每周有10节, 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有两节, 如果教学模式不恰当, 很可能给学生带来上课没趣味的印象。而大一时采取的新模式引导式, 通过教师的指导,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有全方位的进步。而且, 彻底打破教师的“一言堂”, 采取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日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二的日语学生肩负通过国家日语能力考试专业四级的学习任务。而在大二的时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彻底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依赖老师。必将锻炼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 掌握日本文化地理知识, 明白日本的风俗习惯, 还能按照日本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遣词造句, 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为学生大二下学期过日语专业四级和大三过日语专业一级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 引导式和启发式就像两股清澈的泉水, 注入到教学的池塘里, 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源泉, 开创了新的教学天地。

五、引导式和启发式带来的教学效益

经过长期的教学摸索, 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并对吉首大学2012级学生进行了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 在这两个模式下, 学生拥有较大的学习热情, 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保持了良好的记忆与思考能力。不仅在日语学习方面有所突破, 具备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而且不少人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取得了成绩。 ( 班上有8人在学生会) , 可谓鱼与熊掌两者兼得。其中评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就有3人 ( 全班总共23人) 。在期末考试中, 全班平均成绩在良好范围内。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成绩有进步。在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配音大赛中, 我班蒋清玲同学饰演主角樱桃小丸子, 并和其他班三名同学一起获得了一等奖。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填鸭式太过陈旧, 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活动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 习惯于把要传授的知识结论直接教给学生, 不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 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结果是把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其中, 有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儿”, 难以在社会上谋得生存的天地。而针对日语系大一新生的引导式和针对日语系大二学生的启发式,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授之以渔”, 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万雪梅.浅谈基础日语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 2011, (21) .

[2]李虹.TP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 2010, (12) .

[3]李小俞.动感教学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9) .

[4]张西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实践研究, 2013, (12) .

[5]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

[6]唐莉雅.基础日语教学中新元素的导入[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03) .

大学日语课基础阶段听力教学探讨 篇8

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 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各方面都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日语是一门崭新的语言, 听力课程也是高中阶段外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很多学生对日语听力教学都很陌生, 刚开始往往会因为茫然而不知所措, 进而习惯性地依赖教师,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正确认识日语听力学习、充分利用听力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 以及如何培养日语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 都是基础阶段学习过程中一直困扰学生的问题。

另外, 学生个体的学习认知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也会很快在日语听力教学初期就反映出来, 这种教学目标的日语水平不均衡性又给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缩小学生之间听力能力的差距或者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是听力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阶段日语听力教学在内容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情况。针对学生在日语学习基础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以供大家探讨。

一、语音阶段听力教学以辨音、正音为主

正确掌握语音基础知识、了解语音学和音韵学基本规律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背景的情况下, “零”起点的语音阶段听力教学有一定难度。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日语时首先要过语音关, 学生自身发音是否正确、标准, 直接影响听力效果。由于日语语音的复杂特点, 语音阶段的听力学习必须加强辨音能力的训练, 如清浊音、长短音、平促音等都有区别词义的功能, 要在听力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听、反复练, 让学生区分、辨别, 直到掌握为止。通过大量音声的输入, 达到掌握日语语音特点和提高听音、辨音能力的目的, 同时可以在语音听力学习过程中印证自身发音是否准确。

可以说, 听音、辨音的过程也是正音的过程。基础阶段的日语听力教学要重视语音基础知识的听音练习, 因为这不仅为今后的日语听力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将来能说一口标准的日语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

二、基础语法阶段听力训练以精听为主

进入基础语法阶段, 听力课堂上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场景会话的听力训练。在精读课上, 学生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示范有针对性地掌握语音、语法、单词等,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但在听力课上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单词量、句型等语言知识, 以及文化知识背景有限, 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知所云。此时, 教师就应加强词汇的分类、总结和练习。听力课上单词量的扩充不同于精读课上词汇的单纯记忆, 而是通过音声的形式表达出来, 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灵活掌握该类词汇。同时, 进行简短场景会话的听力训练, 将所积累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运用到听力学习中, 一方面可以验证自己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是否牢固、准确,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场景训练学习语言的具体生活运用。

基础阶段日语听力教学课堂上应以精听为主、指导泛听相结合, 课堂外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泛听练习。精听即分析性听力训练, 精选部分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 要求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 并模仿其语音、语调, 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泛听即揭示性听力训练, 合理选用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的泛听材料, 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 了解大概内容。泛听内容广泛、速度快。精听有助于泛听的提高。适当的精听训练之后, 听力的真正提高就主要靠大量的泛听获得。听力训练除课堂上用日语组织教学、听写、问答、对话等形式外, 还应该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广播、电视等加强听力训练。

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能力也是听力课教学的目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听解的方法, 使他们走出教室后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主动地去听, 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这样, 教师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而且结合实际在低年级时就让学生接受听力训练。

三、综合提高阶段听力训练以自主学习为主

在进行现阶段同等水平听力训练的同时, 还要适当提供略高于当前水平的听力材料, 并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在他的“输入假设”说中强调“i+1”的音声输入学说。“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1”指比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略高一级的内容。在听这些内容时, 学生可以根据语境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测、检验推测、修正推测, 逐步达到理解的目的。适时、恰当地引入这种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学习策略, 不仅不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相反, 只要加以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摆脱初级听力水平停滞不前的困境, 最终达到逐步提高日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2006年笔者在日本广岛国际交流中心学习日语教学法时, 交流中心的教师推荐了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听说学习方法———“影子练习法”, 即模仿听力内容, 在接受音声输入后, 马上把听到的内容像影子一样紧跟着复述出来。“影子练习法”对学生的听说复述能力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 在听到后即时复述, 不仅要求内容正确, 而且要求音声、音调尽量完全一样。在基础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影子练习”, 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快速提高听力水平有很大帮助。长期坚持进行“影子练习”, 不仅对训练学生的听力效果很好, 而且对提高学生日语发音、口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语感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外语听力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听力内容的语速学生无法控制、听到的信号瞬息消失、遇到不懂的词或语言片断来不及分析思索等问题, 往往会导致学生心情紧张、情绪焦躁、不知所措, 从而造成漏听、误听等现象。日语听力教学实践证明, 智力水平以外的非语言因素对日语听力学习效果同样起着决定性因素。学生心情的好坏、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听力学习的效果。在听力学习过程中, 拥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和兴趣对听力内容的摄取至关重要。因此, 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因素对日语听力学习的影响, 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稳定、良好的日语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日语听力学习环境,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间接地培养学生稳定、良好的听力学习心理素质。特别要重视问题较多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寻找根源, 解决在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日语教育急需培养实用型日语人才。日语听力能力是各项综合技能的集中体现, 日语听力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最适合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学好日语, 从而大幅度提高其听力水平, 全面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尹松.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 .

[2]李明慧.浅论关于母语非日语教师的听力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1) .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9

“动态课堂”是指课堂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 由教师灵活地调整, 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 使课堂始终处在动态中, 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入门阶段的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动态课堂的引入, 会大幅改善基础日语的授课效果。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基础日语教学成为动态的课堂。

1. 动态课堂的准备

这里所说的准备包括教师的心理准备、教学素材的准备、课前预设的准备。心理准备是指教师具备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开展动态课堂的意识。教师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表明,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递者和教育者, 又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引导者。只有教师敢于创新, 乐于采用动态式的教学,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基础日语的课堂。教学素材包括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图片、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VCD、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网络的发展, 为教师准备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和课件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设计动态课堂时, 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素材, 制作学生们感兴趣的课件, 辅以照片、电影等形象生动的补充。例如, 基础日语授课时, 讲到“和服”这一日语单词时, 一定要从起源、发展、特点、穿戴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向同学们展示和服的照片, 或是电影中穿着和服的经典形象。如此一来, 不仅能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日本文化的理解, 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享受课堂。课前预设的准备是指教师在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设计、规划、安排等, 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等, 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虽然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但是课前预设还是必要的, 因为教师只有认真准备, 精心策划, 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才能满怀信心地站在讲台上。

2. 动态课堂的实施

2.1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是动态课堂的核心。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 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外语的课堂,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 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经常走下讲台, 学生经常走上讲台, 教师只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即可。教师在课前预设时, 可以安排十分钟做课前演讲, 大概每次课两名同学, 全班轮流进行。另外, 我系基础日语课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日语精读, 每课都有会话练习环节, 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选择,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进行表演训练。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确定三至五名同学为一个教学模拟小组, 课下完成单词查找、语法解析、文章翻译等准备工作, 上课轮流登台模拟教师进行授课。作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各个环节结束后, 都要做出点评, 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动态生成就会不断的涌现。

2.2 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 是动态课堂的关键。

动态的生成不是盲目的放任, 它需要教师科学分析、灵活指导,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范围, 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日语的任课教师最好保持连贯性和持续性,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听说水平。这样, 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可以借助学生的熟词举一反三, 分析语法时可以处理得详略得当, 课堂提问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基础日语学习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基本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即“读”、“写”能力较强, “听”、“说”能力较弱。鉴于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单词的音频, 或者设定情景练习会话。提倡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拓展个性化的教学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富于变化, 引人入胜。

2.3 精心预设, 是动态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 传统的教学需要预设, 动态的课堂教学更加需要精心预设。我们需要在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精心预设并不是照搬硬套, 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动态生成。只有在备课时精心预设, 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出多种应对策略, 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3. 动态课堂的检验

动态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 还要通过检验环节来验证。语言测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首选形式。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 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要检验学生在动态课堂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仅靠一张试卷去考查是不够科学的。强调学生参与的动态课堂教学测试应兼顾三点:第一, 口试笔试相结合。第二, 以学生自我提高为参照系, 即建立学生测验成绩档案, 将学生的数次测验成绩累积在一起, 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第三, 记录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 进行比较分析。此外, 完成日常教学后, 可以通过作业检测动态课堂的效果。但建议此类作业应倾向于文章的翻译理解, 语法的辨析填空等类型。

结语

总之, 动态课堂在满足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在学生的尝试和探究中生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动态课堂能为基础日语的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秋芬.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9月.

[2]冯觉华.动态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育探索, 2008年第5期.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10

一、从学生角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灌输式教学。即教师讲, 学生听。他完全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主体, 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差异性, 那就是学生本身整体素质的个体差异性, 这是一个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客观因素, 因此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笔者经过实际验证具体可行措施如下:在教学过程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适当的将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分配给对该问题较为熟识的学生, 另外笔者对每届新生都会组织“自我介绍月”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 提示学生在做自我介绍的时除了介绍基本信息之外, 要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特征进行介绍, 教师做好记录, 随时观察该生的实际思想以及学习心态变化,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提醒该生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笔者2011级学生中有2名学生, 一名较为贪玩, 一名因感情问题在学习上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上课经常溜号, 完不成作业, 课堂上也不积极。后来经过面对面的谈心协商之后, 对前一名同学实施的是严加管教, 加强他律。对后一位同学实行的是心理安抚、劝解, 经过一番引导, 二人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日语,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日语零起点的学生就要培养其对日本文化的浓厚兴趣。笔者充分利用曾在日本生活的个人经历、经验对日本的一些亲身见闻进行讲解, 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主要还在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 和语言运用的环境。比如在讲到纳豆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纳豆的图片、来源、做法、营养价值、日本人的食用方法等, 学生显示出极大地积极性;在讲解日本的旅旅游景点的时候给学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相关形象而生动的资料。主要采用“东京印象”系列视频, 让学生们更切身地体会异国文化, 感受异国之旅。

二、从教师角度

教师要教好书, 首先要好教书, 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在不断更新的语言科目更是如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关注当前社会现象、新出现的词语。比如, 在日本本人通过看大量的娱乐新闻节目学习了一些现代日本年轻人正在流行的, 也被社会默默认可了的新词语。比如最新流行的「やばい」一词。虽说在书面语、正式场合也许不会出现, 但是作为日常用语教师也应该切身掌握知晓。另外, 教师还应该多参加一些国内日语方面的学术交流会, 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 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魅力, 学生只有喜欢老师, 才会喜欢听老师说话, 从而喜欢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稳重不失活泼, 穿衣打扮上也要庄重但不失时尚, 简单大方的与学生沟通, 给学生一个榜样和表率。

三、从教材角度

从教材方面来说, 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日语精读》。该书在形式上简洁明了, 从基础日语知识点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述, 唯一不足的是该教材在培养学生“做”的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当前国际交流基金会提出新的日语教学评价体系“can-do”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全新改版的大背景下, 笔者认为适当的修改教材的部分内容, 或者增添辅助教材, 教师积极准备能够锻炼学生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教学材料成为当务之急。例如在讲解“食事”时应给学生介绍一下当前日本的饮食文化, 日本人在出去就餐的时候习惯“割り勘”, 日本料理的种类等相关的知识。笔者曾经使用自己在日本回转寿司店内用“新干线”玩具车上菜以及在该店付账时, 服务员用自动扫描仪扫描盘子就能算出结果来的照片, 与学生共同探讨新式的日本寿司店的“高科技型”便利性。同时我们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所以, 无论多么完美的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都会因时事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使用教材教学的时候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合理的利用教材, 针对自己当前使用的教材进行不断补充添加。

四、从教学手段角度

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利用各种日语学习软件、学习网站进行教学, 给同学们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日语的环境。笔者在去年天津外国语学院参加“世界日语教育大会”时惊喜地发现该校校内电视能够观看日、韩、英等电视节目, 如日本的NHK、TBS等。这种新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因此我们提倡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日语教学结合起来, 成为日语教学的一部分, 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能够有效地完成基础日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提倡学生课下浏览日语学习的网站, 如咖啡日语、沪江日语等。突破日语教学仅限于课堂的局限性, 让学生课下能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查询,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定期举办日语角, 邀请外籍教师参加给学生们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 每年举行一次日语演讲比赛, 日语演剧大会, 营造日语的学习氛围。每1-2周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型、语法来做一个小“发表”, 或者进行分角色扮演“发表”。实践证明, 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日语的口语实践能力。

摘要:基础日语课是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一门基础专业必须课程, 基础日语课在整个日语专业课程当中非常重要, 上好基础日语课是日语专业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科书及教学手段等。

关键词: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手段

参考文献

[1]、马笑霞.教育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2]、任利.语言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日语精读课教学法初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1 (2)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 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感因素,前者只占20%,而后者占80%。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因素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的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可以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关键的品质因素,而且,在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他提出情感因素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调控情感的能力,这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依據

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以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因此,调动、控制那些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学习成功创造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认知发展目标,也要有情感发展目标。同时,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知、情的统一发展,从而实现以情促教,以情优知。

二、探索与实践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日语、对日语学习以及日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保持学习日语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阻碍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大学低年级正处于有高中生转向社会人的特殊时期,也是日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在这方面,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面前,要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具有乐观、积极、严谨、谦虚、自信的工作态度,了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能够较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循循善诱、耐心细致,随时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注意力集中在鼓励、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上,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去打动他们,用友好去感染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2.精心设计好第一节课

要精心备好第一节课,力争从第一节课起,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微笑和和蔼可亲的形象进入教室。对于大一新生,要真诚地祝贺和欢迎他们考上大学;同时要求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向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奋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努力奋斗。

3.让情感因素贯穿基础日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保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热情,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制作成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意义的课件,加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乐学;要注重提问技巧、纠错技巧和评价措施,尽量运用正面评价,采用鼓励性语言,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降低焦虑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注意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这样才能在同伴中建立同心协力、共同合作的关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因特网和动画、图片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日语的交际活动,提高学生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而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四年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例如,充分利用每一課「実践活動」部分的话题,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对话,讨论或辩论。又如学完「買物」等课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购物相关的表演。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进去。他们把各种道具带到课堂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编排尽量长的对话。有时,活动则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语法、词汇竞赛,或游戏,或实验,如讲授完五十音图之后,开展五十音图的书法大赛,并给与一定的奖励。

三、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做法是可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现了知情的相辅相成、统一发展。

首先,宽松的教学氛围减轻了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的焦虑感,使大多数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达到了以情促知、以情优教的目的,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给我的教学评价中写道:“为人和善,易于亲近,对学生有耐心、热心,与学生相处融洽,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自信、轻松的心态去学习,课堂气氛好。”

其次,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认识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我情绪。

再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成败,进行自我激励。

最后,各种交际活动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建立起了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了教与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栗冰怡.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5,(02).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12

1 基础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中, 往往只注重模仿和死记硬背单词、语法, 因而在真正应用时, 生硬、不得体的现象经常发生, 中国式思维的日语时有发生, 其实,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 这种文化习俗影响着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反之语言又要反映这一社会文化, 反映这个民族的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 单纯的语言学习, 不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民族语言的文化, 要想正确运用时不可能的。要从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角度入手, 加大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比如说, 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会说天气, 如:“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今日は熱いですね。”“よく降りますね。”而中国人则通常会说:“吃了吗?”之类的话, 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化背景, 和日本人也说:“ご飯を食べましたか。”恐怕就要闹出笑话来, 所以学习日语, 了解学习其语言后面国家的文化、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2 日本文化的形成

纵观历史,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了解到日本在历史长河中, 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外界因素, 如深受我们大陆文化的影响, 但是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 日本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热爱大自然、亲和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自然品格、思想意识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这种意识形态, 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会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3 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日本社会文化导入

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观念, 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改变他的思维观念。我们在讲授基础日语刚刚入门阶段, 会学到判断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 崇尚“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 尽量避免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再比如说同是谦逊的表达, 虽然两国人都认为谦逊是美德, 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时, 会实事求是的说“还可以吧!”、“是吗, 谢谢你的夸奖啊!”而日本人则会说“不不不, 我做的并不好, 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人判断事物表示态度时, 很少明确说“是”或“不是”, 而是喜欢用“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日语, 他们之所以极力回避正面回答, 是想给对方留回旋的余地。再比如说在人称这个方面, 在日本家庭内部, 家人间的互相称呼一般以家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的叫法为标准, 他如何称呼家庭成员的某一个人, 别人也跟着怎么称呼这个人。所以很多人在看日本电视剧的时候就会不理解为何奶奶对着爷爷也叫“爷爷”, 父亲对着孩子的母亲也叫“妈妈”等这样很“滑稽”的场景。通过老师的引导, 我们首先是要让学生逐渐产生这样的文化区别的一种意识, 从细微的差别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主动地掌握正确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因此, 教师应在这样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化常识, 培养出学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我们的基础日语教材中, 有关日本文化的内容、知识介绍的非常有限, 但在不少单元课程内容中却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对这些场景进行研究,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 合理又巧妙地来添加背景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 增加自身日本文化知识的储备, 遇到某一个内容或某一个单词, 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场景或单词进行讲授, 使学生更准确更清楚的掌握新内容或新单词。例如:以“青”这个单词为例, 单词本身意思是绿色,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可以附带着讲授给学生, 在日语中“青”这个词的转义中经常表示不成熟的意思, 像形容人时常说“青っぽい” (乳臭味干) 、“青二才” (愣头小子) 等等。另外, 教师在讲课文是, 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 像“新幹線”、“歌舞伎”等这种文化社会内容量很大的词, 书中的解释往往十分简单, 不够详尽, 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化背景, 这种结合教材的文化导入教学, 对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 熟练掌握、运用知识起到很大作用, 效果也比较明显。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知识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多营造一些语言环境来加深学生对日语文化的理解体会。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 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 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 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为本”向“语言运用为本”转变,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 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对日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并能将教学内容的中日文化特征从语音上、行为上、礼节习惯上加以对比, 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及其根源。此外,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 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

在教学中, 还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目前, 大学基础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 即以文化传授法为主。其实,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 这种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因为传授法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认识层面, 难以让学生切身体验, 所以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文化定型”, 从而使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另外,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 语言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授, 实际上已经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同时, 传授法教学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多媒体等手段,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各种方式来展现, 通过日文原版影视作品等传媒, 就可以更加真切的观察到体验到中日文化差异, 再有要注重外教的作用, 外教的日语是很地道的日语, 学生如果能经常和外教交流, 不仅可以观察学习, 更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刻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在课下可以开展各种活动, 如举行日语歌唱比赛、日语角等, 尽可能制作广泛的日语使用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的内容经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在比如采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网上阅读等形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或通过网上阅读等形式, 留心积累日本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有关文化知识的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尤其是阅读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 也是一种学习日本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另外, 通过网上阅读的形式可以获取日本的最新信息, 也是了解日本当前社会动态、社会问题、及社会关系的最直接、快捷的途径。

总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影响着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是单行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启发, 无法分离。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日语教学中, 应加强对日语语言与文化的探讨, 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帮助学生在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同时, 学习必要的日本文化, 从而清除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事实证实, 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 日语的使用就越准确, 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与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顺利。

参考文献

[1]石磊.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教纵横, 2009.

[2]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武警学院学报, 2010, 1.

[3]赵春晖.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人文论坛, 2009.

[4]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5]刘宗和.日语与日本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西藏旅游经济形势研究下一篇:《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