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混合建筑

2024-10-16

违章混合建筑(共4篇)

违章混合建筑 篇1

一、违章建筑的认定

违章建筑, 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 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占地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

违章建筑类型可分为:一是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二是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三是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四是擅自将临时建筑设成为永久性建筑。

二、违章建筑的特征及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一) 违章建筑的特征。

1. 非法性。

这是违章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即违章建筑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部分权能。由于其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所以原则上不赋予当事人所有权, 不能依法进行产权登记。

2. 不稳定性。

由于违章建筑是未申请或未获批准、擅自改变证件与使用性质、或擅自将临时建筑设成为永久性建筑, 导致违章建筑只能是临时存在的建筑, 待有关部门确定为违章建筑后, 即有被拆除的风险。

3. 禁止转让性。

违章建筑的非法性决定了它的不可转让性, 不动产转让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具有合法性, 否则转让无效, 这是国家对土地干预的绝对法律行为。建筑物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转让的当事人都必须高度谨慎, 转让人应当告知受让人实情, 受让人有注意义务。

(二) 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违章建筑物本身仍然属于物的一种, 具有物的存在性和价值性, 根据物权法基本原则之“一物一权原则”, 只要有物存在, 就必然存在着物权, 只是违章建筑的物权是不完整的、限制性的。这些权利主要包括:

1. 处分建筑材料的权利。

虽然建造人对该建筑物不享有所有权, 因此亦不享有处分权, 但是基于财产保护原则和物尽其用的原则, 违章建筑物建造人对违章建筑物的构筑材料享有所有权, 对构筑材料当然享有处分权。

2. 占有建筑物的权利。

占有是人对物 (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进行支配、管领、控制的客观事实。占有权包括:一是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 推定为其适法拥有的权利;二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占有人对其占有的动产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或时效制度取得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三是占有人在其占有遭受侵害时, 可请求排除侵害;四是善意占有人对其占有之物可使用收益;五是占有人在物权人请求返还原物时, 可按法律规定要求物权人偿还其在占有物上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3. 使用建筑物的权利。

占有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僵硬地据为己有, 而是发挥所有物使用价值, 依所有物的性能和用途, 在不毁损所有物本体或变更其性质的情况下对物加以利用, 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要。违章建筑之上的使用权是一种临时性使用权, 不具有永久性。

4. 对违章建筑收益的权利。

违章建筑的所有人对违章建筑的占有是有权占有, 所以其当然有权收益, 只是这种收益权应当受到法律的限制, 占有人只能因本人使用建筑物而取得收益, 而不能以出租等方式收益。

此外, 在违章建筑内存放的当事人的其他财产权利亦不能因违章建筑的被认定及拆除行为而受到侵害。

三、违章建筑处理的法律依据

(一) 实体性法律规定。

处理违章建筑问题的直接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 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 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并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 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恢复土地原状,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程序性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违章建筑的认定及处理决定, 作为具体行政行为, 一方面, 除了实体认定上要遵循法律的规定, 行为的做出也应符合法定的程序, 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另一方面, 该行为应当具有可诉性, 即在行政机关做出认定或决定之后的法定期限内, 行政相对人可以对其认定和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虽然原则上复议和诉讼并不停止该认定和处理决定的执行, 但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途径, 是其程序性权利, 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为程序违法应予撤销或部分撤销, 至少应被确认违法。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 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 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 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 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 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四、非法损毁违章建筑的救济方式

由于违章建筑被毁损后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与合法建筑相比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 毁损违章建筑的索赔与毁损合法建筑的救济也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如下:

(一) 保护的客体不同。

合法建筑保护的客体是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 而违章建筑受保护的客体不是独立的权利, 而是基于占有的一些基本权能。

(二) 赔偿范围不同。

损害合法建筑的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完全赔偿损失, 损害违章建筑只能是对建筑材料被毁损所造成的损失, 而不能要求赔偿整个建筑物的完全损失。

(三) 民事责任方式不同。

损毁合法建筑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和一般的侵权责任方式是一致的, 主要有: (1) 停止侵害; (2) 排除妨碍; (3) 消除危险; (4) 返还财产; (5) 恢复原状; (6) 赔偿损失; (7) 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 (8) 赔礼道歉。而损毁违章建筑如果遭遇公民、法人的不法侵害, 能适用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 (1) 停止侵害; (2) 排除妨碍; (3) 消除危险; (4) 返还财产; (5) 赔偿损失;其中恢复原状、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这三种责任承担方式不能适用, 因为建筑物被认定为违章建筑以后即有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在遭遇非法损毁时没有必要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责任方式只适用于侵犯正当的、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尤其是人身权。

参考文献

[1].黄祝祯.侵害违章建筑的侵权责任[J].法制与社会, 2008

[2].曾艳敏.浅议违章建筑的归属问题[J].中国商界, 2010

[3].滕荣凡.房屋拆迁中违章建筑处理的难点[J].中国房地产, 2010

[4].张玉敏.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违章混合建筑 篇2

尊敬的执法局领导:

我XX,于2015年5月18日,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在位于杭后陕坝镇邮电西路清真寺附近的平房上,搭建彩钢房,造成恶劣影响,深表歉意。

执法局同志于2015年9月11日下达了拆除在房顶搭建彩钢房的通知。我本人愿积极配合执法局的执法行动,消除负面影响。但考虑到拆建的同时,影响到原有的住房安全怎么办?毕竟是多年的老房子,请领导斟酌。

违建彩钢房主要是看见周围邻居陆续在建,有养鸽子的,也有其他用途的,心生妒忌。建起的彩钢房现在只当库房使用,暂时未养鸽子。

我承诺,建成的彩钢房只当做库房和鸽舍,不做他用。还有一个主要问题,自己未考虑全面,就是安全问题。彩钢施工人员称安全没有问题,但建成之后,自己发现安全隐患不少,一旦出现问题,我将倾家荡产,还要付法律责任。现在即使他人劝我将彩钢房做他用,我亦不愿,不想,不敢!

我还承诺,在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过程中,不会因为违建彩钢房提出过分要求,为难各方工作人员。

以上是我的陈述材料,请领导审阅。

再一次为自己的鲁莽行为,给各位工作人员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深表歉意!

申诉人:

违章建筑罚款后还能拆除吗 篇3

刘某2006年在县城农贸市场附近购得一幢房屋,下为两间店面,上有两层住房。2009年,刘某看到房价飞涨,未经县规划建设局批准,擅自在原来的住房上再加建两层。同年8月,建了一层(即第四层)后,被县城管大队(县规划建设局内设执法机构)发现,对刘某作出罚款20000元的行政处罚。刘某上交罚款后,继续建了一层(即第五层)并装修好,出租给别人。同年12月,全县开展非法违章建筑专项整治清理工作,县规划建设局、国土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对刘某的两层违章建筑进行强行拆除。

刘某不服,认为执法机关对其违章建筑已经作过一次罚款处罚,不应再强行拆除。

[分歧]

执法机关对违章建筑的罚款和强制拆除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违规建房从着手准备材料到建成第五层,整个过程属同一违法行为,应视为“一事”。根据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已经对刘某作过一次罚款的行政处罚,就不能再对其违章建筑房屋进行拆除。

第二种意见认为, 城管大队发现刘某违规建房, 并对其作出罚款处罚, 应视为对一个违法行为处罚的终结。而刘某此时不但不改正其违规行为, 停止建设, 反而继续建第五层, 应视为实施另一个独立的违法行为, 不属“一事”, 而属“二事”。对于新的严重违法行为可以实施强制拆除的行政处罚。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案中对刘某违章建筑强行拆除,有法有据。城管对其罚款是对其第一次违法行为的处罚,并不是说,罚完款之后你的建筑就合法了。如果说罚完款后你违章建筑就合法了,这有背于立法的本意。

其次,《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而案中刘某不属同一违法行为而是多个违法行为,对该行为进行处罚,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就如一客车人员超载被甲县公路管理局处以罚款,过后并未将超载人员卸下,而是继续前行,至乙县又被发现仍可处以罚款。

违章建筑处理办法 篇4

一、违章建筑处理的普通法

与大陆拆迁中基本法律依据为《城乡规划法》不同,台湾地区对违章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时根本的依据是《建筑法》。台湾地区依据《建筑法》实施建筑许可制度,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第二十五条(无照建筑之禁止)建筑物非经申请直辖市、县(市)(局)主管建筑机关之审查许可并发给执照,不得擅自建造或使用或拆除。”根据行政许可制度的一般原则,凡未经行政许可许可的建造或使用行为,即属于违法。为打击违法建造行为,台湾在制度上也设计了行政罚和甚至刑事处罚,因无关本文要旨,从略。

违法擅自营建行为的物质后果结果即属于违章建筑。依据该法第九十七条之二的授权,“内政部”制定了《违章建筑处理办法》。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之违章建筑,为建筑法适用地区内,依法应申请当地主管建筑机关之审查许可并发给执照方能建筑,而擅自建筑之建筑物。”第五条:“直辖市、县(市)主管建筑机关,应于接到违章建筑查报人员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实施勘查,认定必须拆除者,应即拆除之。认定尚未构成拆除要件者,通知违建人于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依建筑法第三十条之规定补行申请执照。违建人之申请执照不合规定或逾期未补办申领执照手续者,直辖市、县(市)主管建筑机关应拆除之。”以上条款虽然本身效力不是法律,但由于规定的是普遍事项,因此成为处理违章建筑的根本性法规依据,即普通法,其他法律上的具体条款则作为特别法。另外,根据中央法令授权,地方可以自行制定一些行政规则,例如台北市订有《台北市违章建筑处理要点》(最新为2009年10月修订版)。

二、违章建筑的分类

违章建筑简称“违建”,违章建筑的查处一般是由地方政府的“建设局”或者“工务局”负责。台湾地区根据《违章建筑处理办法》第五条,从实务角度将违章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程序违建”,一类是“实质违建。”所谓程序违建,所谓程序违建,依“内政部”解释,乃指其建筑物高度结构与建蔽率等均不违反当地都市计画建筑法令规定,且获得土地使用权;仅于程序疏失,未领建筑执照擅自兴建而言。(内政部六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台内营字第六五六九四三号函参照)所以程序违建得依法补办执照成为合法建物。简而言之,即“未经申请核准即擅自搭建,且未违反区域计画法、都市计画法、建筑法等相关法令规定,得补办建筑执照之违建。”

所谓实质违建,一般指未依建筑法及实施都市计画以外地区建筑物管理办法之规定,申领建筑执照或杂项执照,而擅自建照者,且其建筑行为有下列情势之一者:

1、未经许可擅自于保护区内建筑者

2、未经许可擅自于都市计画公共设施保留地建筑者

3、于合法房屋屋顶上增建房屋或设置檐高超过二公尺之棚架者

4、占用既成巷道或堵塞防火巷者

5、建筑物建蔽率或高度不符规定者

6、于合法房屋法定空地上增建房屋或设置宽度大于二公尺檐高超过二公尺之棚架者

7、基地面积狭小或地界曲折不符合省市畸零地使用规定者

8、建筑物附设防空避难室面积不足无法不足者

9、基地面临既成巷道不符合面临既成巷道建筑基地申请建筑原则之规定10违反其他有关建筑法令规定无法于规定期限内申请补照者。因此实质违建乃无从补办执照而成为合法建物者。当然,这10种情形概括似乎也难认全面。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该规定其本质也是区分程序违建和实质违建的。

台湾地区处理违章建筑中,还有一个术语为“合法违建”。比较严谨的解释为:“因为建筑法令的修正,旧有经拍照列管有案之违章建筑,可列入暂缓拆除项目的违建,称为合法违建。依照现行法令规定,应拆除之违章建筑不得准许延缓拆除或免拆除,但是因为现有地方政府的人力不足,列入暂缓拆除之旧违建并无人力施行拆除,仅对其有妨碍都市计划、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防空疏散、军事设施及对市容观瞻等有重大影响之违章建筑先行拆迁或整理;旧违章在未依规定拆除或整理前,得准予修缮,但不得新建、增建、改建或修建。”盖由于违章建筑的常见、多发,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执法者的能力,因此在实务上不得不进行妥协。

“现报现拆”亦是实务上根据违章建筑外部不利益的紧迫程度而划分的一种分类。《建筑法》第五十八条(停工修改拆除):“建筑物在施工中,直辖市、县(市)(局)主管建筑机关认有必要时,得随时加以勘验,发现左列情事之一者,应以书面通知承造人或起造人或监造人,勒令停工或修改;必要时,得强制拆除:

一、妨碍都市计画者。

二、妨碍区域计画者。

三、危害公共安全者。

四、妨碍公共交通者。

五、妨碍公共卫生者。

六、主要构造或位置或高度或面积与核定工程图样及说明书不符者。

七、违反本法其他规定或基于本法所发布之命令者。”另外还包括“违建经拆后重建,且属施工中者。”

三、违章建筑处理的特别法

但是与大陆一样,台湾理论上似乎也没有形成完备而严谨的,可以涵盖各种违章建筑的情形理论划分,如前所述10种情形,也并不周延。要之,则必须根据具体的法令依据分别其情形认定实质违建。在违章建筑处理上,有很多法令规定的依据。但是这些法令,不论其位阶,都是违章建筑处理的特别法。尤其是关于“实质违建”的查处,更是如此,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当违章建置实质性的违反了特别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时候,则必须执行有关拆除的规定。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陆地区的《城乡规划法》所谓“影响规划”“严重影响规划”的分类,实际上存在将简单的法律适用问题复杂化的弊端应该将特别法上的拆除规定,应该作为执法的“直接依据条款”,而不不应该仅仅作为“裁量依据条款”。

(一)建筑法上的违章建筑

台湾地区《建筑法》中涉及拆除措施的条款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六种:

1.自始未取得建筑执照。《建筑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擅自建造者,处以建筑物造价千分之五十以下罚锾,并勒令停工补办手续;必要时得强制拆除其建筑物。”

2.自始未取得使用执照。《建筑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擅自使用者,处以建筑物造价千分之五十以下罚锾,并勒令停止使用补办手续;其有第五十八条情事之一者,并得封闭其建筑物,限期修改或强制拆除之。”

3.违反建筑线退让规定者。《建筑法》第八十八条:“违反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一条各条规定之一者(即建筑线退让方面的规定),处其承造人或监造人三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锾,并令其限期修改;逾期不遵从者,得强制拆除其建筑物。

4.事后违法变更使用而未取得执照者。《建筑法》第九十条规定“擅自变更使用之建筑物,有第五十八条所定各款情事之一者,停止供水、供电或封闭、强制拆除。”

上一篇:仿真技术电工电子教学下一篇:小学数学符号意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