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

2024-08-12

疫情形势(共4篇)

疫情形势 篇1

随着全球范围内养殖模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动物疫病流行态势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发病不断增多, 夸界动物疫病发生频繁, 疫情传播速度和范围明显扩大, 人畜共患病危害日益加大, 从最初影响动物健康, 损害畜牧业健康发展, 逐步扩大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安全, 以及国际贸易、社会稳定、生物恐怖等多方面, 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已对全球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及防控策略作一浅析。

1 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

1) 从全球来看, 国外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对国内防控威胁进一步加大。据不完全统计, 高致病性禽流感, 2013~2014年全球共有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超过1 900例H5亚型禽流感疫情, 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 大多数为我国周边国家;呈明显季节性爆发, 流行毒株不断变异。2014年10月份以来, 新一轮疫情在东南亚、北美和欧洲部分国家暴发已开始显现, 仅11月至12月全球就发生43例疫情, 其中我国周边的印度、越南、日本和俄罗斯共发生19例疫情 (10例H5N1, 9例H5N8) 。口蹄疫, 2014年全球共有20多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了444例口蹄疫疫情, 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其中O、A型口蹄疫病毒仍是当前亚洲地区主要流行毒株, A型口蹄疫病毒在全球流行的程度和范围仍在继续加大。非洲猪瘟, 2014年, 俄罗斯及其周边多个东欧国家和地区共发生306例疫情, 至今仍处于扩散和蔓延趋势, 对我国构成持续性威胁。小反刍兽疫在中国周边的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等国长期流行, 每年暴发数百起疫情, 2014年上半年国内也呈局部流行, 至今已报道发生了263例疫情。此外, 欧洲的蓝舌病疫情继续呈扩散趋势, 仅2014年11~12月就发生了1 700多例疫情。因此,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大流通的背景下, 从国外输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种类多、数量大、流通广, 加之候鸟迁徙, 国外动物疫病传入国内的风险非常大。

2) 从国内状况看, 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风险非常高。一是疫情发生频率较高。2014年1月至今, 我国共报道发生了9例口蹄疫疫情 (其中6例A型口蹄疫疫情, 2015年1月安徽发生1例猪A型口蹄疫疫情, 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高达90.85%和56.74%, 危害严重) 、10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其中2015年1月已发生了5例疫情) 、263例小反刍兽疫疫情、1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 (四川南部) 、458例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 (2013年~2014年11月) 。二是病原复杂, 新毒株和变异株威胁大。目前, 口蹄疫国内同时存在A型东南亚97-G1、G2毒株, O型缅甸98毒株和泛亚毒株, 2013年还在我国与印度接壤区域的牛中检测到O型印度2001毒株核酸阳性 (即O/Pan Asina-2毒株, 一直在印度等国流行, 传入风险大) 。禽流感也一样, 国家参考实验室和青岛流研中心从活禽市场和环境中监测到H2、H3、H4、H5、H6、H7、H9等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 部分活禽市场病毒污染很严重。监测结果显示我国H5亚型强毒已出现了两大变异:一是从H5N1亚型为主变成H5N6亚型为主, 二是以第2.3.2.1分支为主变成了以第2.3.4.6分支为主, 如果不启用针对这一分支的疫苗毒株, 发生疫情的风险非常大。三是人畜共患病防控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家畜布病感染率居高不下, 部分省份疫情仍呈上升态势。狂犬病疫情波动较大, 个别地区牛羊包虫病感染率较高, 人间发病风险大, 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畜禽跨境调运流通引发疫情的风险较大。国内2013年的多例A型口蹄疫疫情和2014年多例小反刍兽疫疫情均为调入活畜引发, 活畜禽跨省调运导致疫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依然较高。

3) 从省内状况看, 局部散发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2014年, 四川省共报告发生2例小反刍兽疫疫情和1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即南部县人感染H5N6疫情) , 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全省畜禽发生的动物疫病主要是二、三类疫病局部散发, 但危害严重的仍然是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在猪和羊监测到A型抗体阳性, 禽流感首次检测到H5N6病毒。经参加2014年全省动物疫情分析会商会的专家会商认为, 2015年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区域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局部零星散发口蹄疫 (A型尤甚) 、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和H7N9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依然存在, 特别是生物安全水平低、综合防疫条件差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 发生疫情的风险较大。

2 当前动物疫病的防控策略

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已全面融入世界动物卫生体系, 国家正式启动了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兽医工作定位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在向以动物、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动物疫情防控形势, 应该采取以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指导,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把握三个要素 (保护易感动物、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抓好三个环节 (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屠宰环节) , 科学防控的策略。

1)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 推行强制免疫、全面免疫和重点区域计划免疫政策。要构建一个“地方政府负总责, 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新型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创新建立“规模养殖场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 散养和专业户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做好强制免疫”为主要内容的免疫工作新机制, 切实做好疫苗统采、疫苗直补和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评估等工作, 科学指导和管理好重大动物疫病及重点人畜共患病的强制免疫、全面免疫和计划免疫工作, 确保易感动物处于免疫保护状态。同时, 要推进重点病种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 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

2) 实施畜禽健康促进策略, 推行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净化计划与评估认证管理模式, 从源头发现和消灭传染源。实施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净化计划与无特定病原场 (群) 评估认证管理模式, 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净化、消灭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优先防治病种, 推进优先防治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 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 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2015年, 四川省将全面启动实施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和评估认证工作, 积极协调行政部门建立疫病净化评估认证制度、市场准入和信息发布制度, 提供有利于疫病净化的环境, 引导养殖企业自愿主动参与, 逐步扩大净化范围, 从而实现特定动物疫病的区域性或全省性净化。

3) 实施动物疫病传播风险防范策略, 强化生物安全和检疫监管措施, 防堵外疫传入和内疫扩散。首先, 要建立完善养殖场 (户) 消毒、隔离和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其次, 要完善空港、铁路、陆路运入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疫源风险监控体系建设 (指定通道和流通监管) , 全面提升对外源性动物疫病的监视、监测和预警能力, 降低动物及其产品长距离调运传播疫情的风险。第三, 要加强畜禽交易、屠宰市场的监督管理, 对交易市场执行分区定期消毒和休市等制度。第四, 加强病死动物及染疫动物 (含病原监测阳性) 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 防止病原扩散。

4)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创新和应用, 建立适合本地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化水平。国家和四川省的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都要求加强兽医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资源集成融合, 充分利用本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大中型企业的兽医科技资源, 积极攻克制约当前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 为科学防控动物疫病提供技术保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依托西南区域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创新机制、建立平台, 与各地疫控机构、各科研院校和养殖企业加强合作, 开展动物疫病防治新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示范推广, 着力解决生产中突出的动物疫病鉴别诊断与快速诊断、疫病预警预报和净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建立适合四川省实际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全面提高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与水平, 为全省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确保全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形势 篇2

1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需求日益增大, 促进了畜牧业的飞速发展, 使大部分养殖场由传统型转变为工厂型, 这使集中化生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各种疫情也开始肆意的蔓延, 成为了严重危害食品公共卫生的头号公敌, 防疫灭疫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1.1口蹄疫

口蹄疫目前仍在全球大范围的流行, 使各个国家的旅游业、养殖业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尤其近几年来, 英国、法国、德国、蒙古、巴西等国家疫情尤为严重, 东南亚、南美等未出现口蹄疫的国家, 随着人口流动与产品的进出口也逐渐被疫情侵袭。联合国FAO曾向世界发出警告[1], 敦促各个国家对口蹄疫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1.2疯牛病

1985年英国首次发现疯牛病,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 疯牛病迅速的蔓延到了法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 成为使全球陷入恐慌的重大动物疫情之一, 疯牛病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经济,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 2003年的美国发生疯牛病仅1例, 不但影响了经济贸易, 而且导致100多万人失业, 造成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1.3禽流感

禽流感等烈性动物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爆发, 每次都会给当地的人口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损失巨大, 禽流感一旦爆发, 大量的发病动物和疫区内的动物就会遭到捕杀, 自1878年首次出现以来, 禽流感已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疫情, 且每次都是灾难性的, 就2002年一次中等规模的禽流感爆发后, 美国十几个州数千万的家禽均被感染[2], 遭到大规模的捕杀后, 引起了全球性的鸡肉恐慌。目前来看, 禽流感的流行范围已经扩散至五大洲, 发病率非常高,

2我国疫情的防控现状

据相关文献表明[3], 自1980年开始, 国内发现或国外传进国内的动物疫病种类达到30多种, 每年给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40亿元, 现在已知的人畜共患疾病可达一百多种, 比较严重的主要有狂犬病、结核、血吸虫并、布病、炭疽、旋毛虫病等, 而这些疾病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结核、布病等在过去已得到控制的疾病, 由于草食动物的发展较快以及药物使用不规范, 使得疫情呈明显的回升状态。

3防控工作策略探讨

3.1加强领导

落实工作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各区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有强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责任, 建立严密的防控网, 完善突发疫情的应急机制, 发现疫情立即上报。切忌麻痹松懈, 将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来进行, 加强工作中每个环节的落实。

3.2加强宣传

群防群控所有乡镇的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宣传, 提高人们对重大动物疫情的认识, 通过电视、报纸、横幅、宣传标语等多种途径对防控工作进行普及, 对群众进行定期的防控知识培训, 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防控意识, 改变过往随意、混养的饲养模式, 从根本上增强动物对疫情的抵抗能力, 实行群防群控。

3.3加强监督

强化免疫屠宰场及养殖场须严格的执行检疫操作规范和产地检疫, 确保养殖场产地的检验率达到100%, 散养户的检验率不得低于90%, 监督工作应由专人进行负责, 全天候的在各畜禽屠宰场进行实地检验, 与交通部门配合, 在运载畜禽产品的主要交通干线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对过往的车辆实施严格的检疫, 并进行消毒, 在任何环节发现可能出现的染疫动物, 应及时上报动物防疫监督所。

4小结

近年来, 我国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高致病性动物疫情的发展十分频繁, 形式非常严重, 畜产品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影响, 动物疫情不但给整个畜牧业的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从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在这种形式下, 我们必须加大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建立完整的防疫工作网和管理体系, 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落实到位, 从最大程度上控制疫情的蔓延与扩散, 构建和谐社会, 确保群众的生命健康, 使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产品参与全球竞争、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群众每年对蛋、奶、肉类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而在畜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动物疫情的防控难度也随之增加, 动物疫情的频频爆发, 暴露出我国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目前我国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重大动物疫情的研究还需更为深入, 才能让公众认识到动物疫情的危害。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法动物疫情工作的现状, 探讨有效的防控工作策略。

关键词:动物,疫情,新形势,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旭, 王瑜.恩施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初探[J].农技服务, 2014, (8) .

[2]高仁义.2011年山西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分析及其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1) .

疫情形势 篇3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1资料来源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07—2013年西宁地区甲乙丙类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分析近年来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主要报告病种、发病、死亡情况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1. 2学校传染病风险评估 ( 1) 查阅文献。( 2) 防控小组商讨。研究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并作为参考资料发给每一位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意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统一,最后得到 比较一致 且可靠的 结论或方案[1,2,3,4,5]。依据历史疫情分析和学校传染病风险现场检查结果,同时结合近年来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西宁地区学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流行强度进行会商,并提出防控建议和措施。( 3) 风险等级划分。基于文献、当地既往疫情数据分析和现场风险评估等资料,划分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传播的风险等级,应用德尔菲法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Iindex即技术指标重要性指数,是一组专家对某项指标评价得分算出的指数性指标,依据该指数评估各类型突发事件所处的风险级别可以消除个别专家的权威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3,8]。

2 结果

2. 1历史疫情分析2007—2012年西宁地区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57起,2013年全年未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报告的主要病种为流感样病例暴发 疫情 ( 包括甲型H1N1流感 ) 27起( 47. 37% ) ,水痘12起( 21. 05% ) ,流行性腮腺炎8起( 14. 04% ) ,手足口病6起 ( 10. 53% ) ,风疹4起( 7. 02% ) 。发生学 校类型为 城市中小 学43所( 75. 44% ) 、城市幼儿园6所( 10. 53% ) 、农村中小学5所( 8. 77% ) 、职业学校及高校3所( 5. 26% ) 。

2. 2风险评估分析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主要从生物学( 病原体) 因素、流行病学因素和预警预测能力三方面进行。

2. 2. 1生物学特征分析依据历史疫情分析,2007—2013年引起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体主要具备以下生物学特征: ( 1) 主要以传播能力较强、致病能力较强、毒力较强、潜伏期短的呼吸道病毒为主,占89. 47% ( 51 /57) 。( 2) 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占47. 37% ( 27 /57) ,尤其是流感病毒变异或者出现新病毒型,自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后,由该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43. 86% ( 25 /57) ,可见当病原体出现新毒株或者病原体变异时该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有可能在学校暴发。

2. 2. 2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从发生事件的学校类型来看,2007—2013年西宁地区发生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小学,占75. 44% ( 43 /57) 。

从疫情发生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9月份,占38. 60% ( 22 /57) ,其中流感病毒疫情占100% 。疫情呈现寒暑假结束后走势上升的特点( 如图1) 。

2. 2. 3预警预测能力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2009年该市各学校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从社区散发病例扩散至学校进而引起暴发流行。及时发现传染源,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手段切断传播途径,科学规范地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在控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预警能较早甄别疫情发生的苗头,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在学校传染病专项督导中发现,西宁市各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健全,基本能做到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等,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等原因,校医在晨检中鉴别传染病的能力较低,报告的5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是由医疗机构反馈至疾控机构的。因此提高校医对传染病的甄别能力,及早发现传染源,在控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开发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后,西宁市开展疾病预警预测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该系统预警学校传染病中存在着学生就诊时监护人为不耽误孩子学业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不高等局限性。

2. 3西宁地区常见学校传染病风险等级依据文献资料[6,7]和国内专家建议甄选出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易于评价、相对独立的因素,构建出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指导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邀请10名区县和市传染病预防控制专家,对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进行了风险评估,80 ~ 100分为高,即几乎确定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甚至大流行,传播途径易实现,控制力弱,疫情结果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恐慌,Iindex赋值100。60 ~ 79为较高,即很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疫情结果较严重; 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Iindex赋值75。40 ~ 59为中等,即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公众较关注,产生局部社会影响,经损失较小,Iindex赋值50。20 ~ 39为较低,即不太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公众关注程度低,控制能力较强,Iindex赋值25。0 ~ 19为低,即几乎不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传播途径局限,控制能力强,Iindex赋值0。应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评分进行Iindex评分,见表1。Iindex = ( 100×N1 + 75×N2 + 50×N3+ 25×N4 ) / N; N1、N2、N3、N4分别是选择“高”“较高”“中”“较低”和“低”的专家人数,N为专家总数。经过Iindex评分发现,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疫情被定为西宁地区学校常见传染病疫情,Iindex评分分别为100,62. 5,97. 5,82. 5,40。即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疫情风险等级为“高”,水痘疫情风险等级为“较高”,风疹疫情风险等级为“中等”。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基于指标体系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6]模式,并依据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及监测结果,首次使用德尔菲法对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和监测结果显示,西宁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城市中小学为高发场所。城市中小学具有人口流动性较大、人群密集型较高、人群免疫力较低等特征,因此该场所发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极高。疫情监测资料显示,当流感等传染病的病毒出现变异或者出现新毒株时该病易在全市各中小学发生暴发或流行,依据评估体系及时给学校及托幼机构提供科学规范的预防控制措施,既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又能预防由于采取不当的防控措施给广大学生带来的伤害。孟玲等[7]通过疾病监测发现,开学期间学校和幼托机构中流感、流腮、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风险将有所上升。西宁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也提示,开学期间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尤其是天气多变的9月份,西宁市早晚温差较大,是流感等传染病暴发的高发期。本文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疫情为西宁地区最易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与毛琦等[8]报道的相一致。

疫情形势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实验室样本来源于从事牛羊饲养、放牧的农牧民、畜牧兽医及从事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个体经营店主等。

1.2 方法由阿拉善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提供中国疾控中心布病研究室生产的诊断试剂;病例均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9-2007) 进行判定。2010 年—2014 年实验室监测数据见表1。

2 讨论

2.1 该地区2010 年以前的数年间未报告过人间布鲁菌病病例, 从2011 年开始报告1 例散发病例, 到2014 年报告37 例, 且病例逐年上升, 从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该地区近年来发生了人间布鲁菌病的流行。流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与甘肃、宁夏及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相接壤的一些边远乡镇地区。布鲁菌病的发生除造成该地区牲畜流产、死胎等以外, 与此密切相关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羊是农牧区的主要经济动物, 羊一旦染上布鲁菌病, 其经济价值基本为零, 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打击, 而且直接减少了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导致了因病致贫现象。

2.2 流行特点。移民居住地发病多, 男性发病多, 牧民发病多。人间布鲁菌病流行对畜牧业生产及农牧民的健康危害极大, 移民地区由原来的分散居住改为现在相对集中的居住, 人群与畜群的接触机会增多, 造成移民地区发病较多。从事牲畜养殖及生产加工的多为男性, 故男性发病较多。牧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 频繁与畜群接触, 故牧民发病较多。

2.3 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的原因

2.3.1 传染源的存在人间布鲁菌病的流行, 其源头在牲畜之间, 表明牲畜间的流行更猛烈。随着民间自由贸易的频繁往来, 从事畜牧业的人数逐年增多, 作为传染源的病畜又未能彻底清除, 而综合防治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是造成该地区人间布鲁菌病疫情发生并流行的主要原因。

2.3.2 人畜接触机会多, 人群防护知识缺乏由于牲畜圈养数量的增加, 使人畜间的接触机会增多, 人群对布病的危害及防护知识普遍缺乏, 个人保护意识差;加之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 增加了人群的感染机会, 也是造成该地区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2.3.3 畜群免疫力普遍较低由于外来疫情的入侵, 畜间缺乏免疫, 加之民间牲畜自由贸易频繁, 致使疫情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和风险。

3 对策

为控制好人间布鲁菌病, 首先要消除传染源, 做好牲畜的检疫和免疫, 做到连免3 年, 连检5 年, 及时淘汰病畜, 便可有效控制传染源, 进而控制疫情蔓延。同时建立健全布鲁菌病防治的长效机制, 加强领导, 做好综合防治措施, 加大防治经费的投入, 加强机构和专业队伍的建设, 做好经常性的检查和督导;做好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工作, 增强农牧民们的个人保护意识, 改变生产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减少与牲畜的直接接触, 只有这样疫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古典舞蹈艺术下一篇: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