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蒜黄栽培技术

2024-06-09

保护地蒜黄栽培技术(精选4篇)

保护地蒜黄栽培技术 篇1

菜豆是营养比较丰富的蔬菜, 每百克嫩荚中含蛋白质17.3~23.1克, 可供人体所需要的植物性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可煮食、炒食, 也可晒干, 在冬春季节供应, 更受广大市民欢迎。

据统计, 全国2003年菜豆播种面积为885万亩, 每亩单产为1499千克。近年来在北方保护地日光温室内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也很好。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菜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 最适温度为20~25℃, 30℃以上发芽受阻。幼苗期适温为18~20℃, 短期处在2~3℃则叶片失绿, 0℃受冻。架豆4~5片真叶至伸蔓发秧期正值花芽分化时期, 花芽分化最适温度白天20~25℃, 夜间18~20℃;温度在27℃以上, 15℃以下易产生不稔花粉, 落花落荚严重。开花结荚期白天温度20~27℃, 夜间15~18℃为宜, 28℃以上易落花, 35℃落花率达到90%左右。地温13℃以下, 根本不能伸长, 地温应保持21~23℃为宜。

2. 光照

菜豆属于中光性植物, 适应弱光能力比较强, 在北纬40度以北地区, 秋冬季节温室内种植菜豆, 只要温度合适, 也能获得较高产量。菜豆对光照反应敏感, 在高温而日照不足条件下, 则叶柄伸长;秋冬季节连续阴天, 则出现落花。

3. 水分

菜豆是比较耐旱而不能涝的蔬菜, 幼苗期需水较少, 抽蔓发秧期需水量增加, 结荚期需水量较多。菜豆的主要根群分布在15~40厘米的土层中, 结荚期可达60厘米, 吸水力较强。在土壤相对温度为60%~70%为宜, 在结荚期的结荚率、荚重、全株重最大。菜豆不耐涝, 幼苗期送水量大, 则下部叶片变黄, 开花期送水量大则落花落蕾;采收期田间积水达2小时, 则叶片萎蔫, 积水6个小时植物死亡。

空气相对温度日平均以70%为宜, 80%左右有利于授粉受精, 80%以上则锈病严重。

4. 土壤及营养

菜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菜豆适宜土层深厚, 腐殖质含量高, 土质疏松, 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 粘重的土壤, 排水不良的土壤、地温低均不适宜种植菜豆。菜豆不耐盐碱, 对含有氧化物的盐碱土忍受力差。土壤pH为6.2~7.0为好。

菜豆需氮、磷、钾较多, 每收获1000千克产品需要氮3.37千克, 磷2.26千克, 钾5.94千克。蔓生菜豆需氮量较多, 全生育期都应给予保证。在生长的中后期应注意氮钾的配合适当增施钾肥才能获得高产。磷对根瘤菌的着生有利, 可促进早熟。菜豆对硼、钼反应敏感。硼对根系生长、根内维管束的发育有利, 钼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固氮菌的着生。

二、品种

架豆品种可选用北京绿丰种子公司长青2号、懒汉王、碧丰达旺华玉1号;近年来天津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春丰2号、春丰4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2504和青岛架豆。

三、整地施肥

1. 豆科蔬菜忌连作, 重茬种植病害严重, 应实行3~4年的轮作。

2. 菜豆适宜壤土, 砂壤土, 土壤肥力应在中等以上。黏重的土壤或下湿地不宜种植菜豆。

3. 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 磷酸二胺20~25千克, 北京万业源生产的平安福生物有机肥8千克;翻地20~25厘米深。

4. 平畦种植, 畦宽100~110厘米, 畦长5.0~5.5米, 畦面平整, 土壤细碎;冬春茬也可采用高垅覆膜, 膜下暗灌的方式。

5. 播种前5~7天, 进行灌水, 做到土壤墒情好, 土壤含水量在55%~60%时播种确保出苗整齐。

四、播种

1. 播种期

早春, 当温室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 气温稳定在0~5℃以上, 即可播种。日光温室春茬在2月中旬至2月下旬播种;秋茬8月上, 中旬播种为宜。

2. 播种密度

架豆行距50~55厘米, 穴距25~30厘米, 每穴播种3~4粒, 以每穴3粒 (株) 为宜。矮生豆行距33~35厘米, 穴距25厘米左右, 每穴3~4粒 (株) 。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量为每667平方米需种子4~5千克或5~6千克。

3. 清选种子

播种前应淘汰裂籽、瘪籽、腐烂发霉的种子, 选用饱满、完整、形正的种子。

4. 播种要求

要做到开穴深浅一致, 播种均匀一致, 覆土薄厚一致。确保全苗、齐苗。

五、田间管理

1. 查田补苗

当第一对单生真叶展开时, 为出苗期, 在这之前, 进行田间检查, 发现缺苗应及早进行补播, 确保全苗。也可以补栽已育好的幼苗。育苗的方法是: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肥园土各为50%, 装入8X8的塑料育苗杯中, 每杯播3~4粒菜豆种子, 覆土3厘米, 播后充分滴水, 待10天幼苗出齐后, 白天在20~25℃, 夜间12~15℃下经15~20天即可做补苗移栽用。

2. 中耕蹲苗

当第二对至第三对真叶充分展开时, 称幼苗期。这时地温较低, 影响根生长发育, 应控制送水, 进行2~3次中耕, 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早春给苗期送水, 则可降低地温, 使幼苗出现黄腿、乱根和残秧。如果土壤干旱, 可轻送一小水, 送水后中耕。

3. 吊蔓插架

在植株伸蔓发秧之前, 要及早吊蔓插架, 或拴尼龙绳引蔓以免茎蔓相互缠绕, 茎叶重叠, 消耗营养。

4. 送水追肥

当植株上已大量现蕾和开始开花, 可结束蹲苗送水一次, 送水后则进入盛花期, 称这次送水为催花水。当幼嫩果荚长到3~4厘米长时, 正值果荚膨大期, 应进行第一次追肥, 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5~20千克, 称催荚。以后每采收一次, 约经10~15天灌水一次。预防因灌水过量而引起茎叶徒长和落花落荚;灌水后应加强通风排湿, 防止病害发生。以后每次采收后进行灌水追肥。

5. 温度管理

早春茬菜豆幼苗期白天温度20~25℃, 夜间温度15~20℃, 有利于花芽分化及开花结荚。果荚膨大及采收期, 白天温度22~28℃, 不高于30℃, 夜间温度16~18℃, 不低于15℃。

六、采收

采收时应注意保护叶片和茎蔓, 叶片和茎蔓损伤则影响果荚和正常生长发育, 使产量下降。

七、虫害防治

菜豆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斑潜蝇、和白粉虱, 可用下列农药防治。

1.1.5%爱福丁6000~8000倍液;2.10%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3.10%吡虫啉2000~4000倍液。

八、病害防治

菜豆的病害较多, 国内普遍发生的有:炭疽病、锈病、叶烧病和枯萎病。

1. 炭疽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2.锈病用25%粉锈宁2000倍液进行防治;3.叶烧病用农用链霉素250毫克/千克浓度进行防治;4.叶萎病用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 篇2

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是北方一熟制区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玉米实现高产增效的最佳模式,是集“白色革命”、“绿色革命”、“黑色革命”为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

1 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的由来与内涵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产品特别是对粮食作物提出了亩产吨粮,产值达千元的要求,再靠古老的传统的平面模式栽培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需求,为此自1997至1999年间首先在杨树乡进行小面积实验研究,历经丰、平、欠年验证,总结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技术。

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技术内涵,主要是指在同一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各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利用高矮棵互作,充分利用时、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潜力,建立多物共生,多层次配置的优化人工“生物群落”。

2 技术模式

2.1 大垅双行覆膜边行带芸豆与矮棵作物间作。

(简称大双膜间作)。垅距105厘米,垅上双行。两垅四行间作地平方米保苗8株,四垅八行间作地平方米保苗7株。

2.2 小垅单行覆膜边垅带芸豆与矮棵作物间作(简称小单覆简

作)垅距70厘米,垅上单行,两垅间作地平方米保苗8株,四垅间种地平方米保苗7株,六垅间作地平方米保苗6株。

2.3 育苗移栽玉米边垅带芸豆与矮棵作物间作(小单栽单间作)。

垅距70厘米,垅上单行,两垅间作地平方米保苗8株,四垅间作地平方米保苗7株,六垅间作地平方米保苗6株。以上三种模式间作比例因地因作物而异。

3 不同模式面积产量产值计算方法(以亩为单位)

3.1 面积大双覆间作(2∶2)玉米=3/5亩;

(2∶4)玉米=3/7亩;(4∶6)玉米=1/7亩。小单覆简作(2:2)玉米=1/2亩;(2∶4)玉米=1/3亩;(6∶2)玉米=3/4亩。小单栽间作(2:2)玉米=1/2亩;(2∶4)玉米=1/3亩;(6∶2)玉米=3/4亩。

3.2 产量大双覆间作(2∶2)混合亩产=3/5×玉米亩产+2/5×矮棵作物亩产。

(2∶4)混合亩产=3/7×玉米亩产+4/7×矮棵作物亩产。(4∶6)混合亩产=1/2×玉米亩产+1/2×矮棵作物亩产。小单覆间作(2∶2)混合亩产=1/2×玉米亩产+1/2×矮棵作物亩产。(2∶4)混合亩产=1/3×玉米亩产+2/3×矮棵作物亩产。(6∶2)混合亩产=3/4×玉米亩产+1/4×矮棵作物亩产。小单栽间作混合亩产量同小单覆间作计算方法。

3.3 产值混合产值=玉米纯面积产量×单价+矮棵作物纯面积产量×单价;

混合产值=混合产值-混合投入;比其它作物纯产值=混合纯产值-其它作物纯产值。

4 不同模式产量效益比较

全区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玉米纯面积30万亩,矮棵作物纯面积35.45万亩。计65.45万亩。经测产(抽样测产法)玉米平均亩产952.4公斤,混合平均亩产593.3公斤,亩产值634.8元,亩混合纯收入422.23元。比清种玉米增产138.8公斤,亩纯增收187.73元。比清种大豆亩增加431.8公斤,亩纯增收219.23元。

4.1 大双覆间作玉米地纯面积3万亩,矮棵作物纯面积4.

1万亩。计7.1万亩。经测(抽样测产法)玉米平均亩产992.84公斤,混合平均亩产563.5公斤,混合亩产值632.97元,混合亩纯收入429.13元,比清种直播玉米亩增109公斤,亩纯增收194.64元,比清种大豆亩增产402公斤,亩纯增收226.13元。

4.2 小单覆间作玉米纯面积17万亩,矮棵作物面积21.

35万亩,计38.35万亩。经测(抽样测产法)玉米平均亩产1.032.37公斤,混合平均亩产618.3公斤,混合亩产值669.49元,混合亩纯收入458.24元,比清种直播玉米亩增产163.8公斤,亩纯增收223.15元,比清种大豆亩增产456.7公斤,亩纯增收255.24元。

4.3 小单栽间作玉米纯面积10万亩,矮棵作物纯面积10万亩,计20万亩。

经测(抽样测产法)玉米平均亩产804.46公斤,混合平均亩产556.03公斤,混合亩产值576.49元亩混合纯收入359.89元,比清种直播玉米亩增产101.53公斤,亩增收125.39元,比清种大豆亩增收394.53公斤,亩纯增收156.89元。不同模式产量效益最高的是玉米大双覆2:2(高粱)间作,混合亩产932.7公斤,混合亩纯收入682.7元,比清种直播玉米亩纯增收448.2元,比清种大豆亩纯增收479.7元居首位。

5 增产增效主要原理

5.1 通过覆盖地膜或育苗移栽等“白色革命”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高寒地区热量不足的矛盾。

一般大双覆可抢得积温320℃左右,小单覆可抢得积温260℃左右,育苗移栽可抢得积温200℃左右,为此可种植比当地直播生育期晚10天左右的高产晚熟品种。地膜覆盖保墒节水,覆盖后3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5%,1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比未覆膜的提高33%,0-100厘米土壤贮水量每亩比未覆膜的增加3-4吨。

5.2 通过与矮棵作物间作,解决了透风通光问题,为此可选用喜密植的高产玉米品种,增加种植密度。

一般70厘米标准2垅间作地比清种直播亩保苗增80%-90%(清种玉米亩保苗3000株,2垅间作地亩保苗5700株),4垅间作地比清种直播增50%(4垅间作地亩保苗4600株),6垅间作地比清种直播亩保苗增30%(6垅间作地亩保苗4000株)。

5.3 通过增施农肥,配方施用化肥,覆膜后有增肥效应,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增产。

6 结论

彩椒秋冬保护地栽培技术 篇3

1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势强、抗逆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如红星1号、紫贵人、曼迪、塔兰多、白公主、玉石椒、黄欧宝、美尼亚等。

2培育壮苗

彩椒壮苗标准:采用营养钵育大苗, 苗龄为30~35d, 根色白而且粗壮, 须根多, 株高约15cm, 叶片数6叶1心, 下胚轴粗壮, 节间短, 叶片肥厚, 叶色深绿, 子叶保存完好, 无病虫害。

2.1确定播期

播期取决于定植时间, 根据彩椒生理特性和上市黄金时期推算, 秋延迟彩椒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因此7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比较适宜, 一般用种量为750g/hm2。

2.2建造苗床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性能良好的地块, 作长8~10m、宽1.2~1.5m、深0.15~0.20m的育苗畦, 整平地面。将多年未种过辣椒等茄科作物的菜园土或肥沃大田土和充分腐熟的优质粪肥晒干, 过筛后按4∶1的比例配成营养土, 在1m3营养土中加入过磷酸钙1 000g、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 拌匀装入规格为8cm×10cm营养钵内, 营养钵装到7成满, 稍加镇压以防土虚, 然后整齐摆放在育苗畦内, 营养钵间空隙用细土填塞。一般1hm2大田准备营养土30m3。

2.3浸种催芽

将种子在阳光下晒1~2h, 放入55~60℃热水中浸烫15~20min, 然后放入30~32℃温水中浸泡8~10h。采用药剂浸种, 可用10%磷酸三钠或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15~20min, 钝化病毒病;用1%硫酸铜或40%甲醛150倍液浸种15min, 预防炭疽病和疮痂病;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10min, 杀死种子表面所带的早疫病、炭疽病等病菌;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浸种30min, 预防疮痂病、青枯病。药剂浸种前要用清水浸泡5~6h, 多次清洗种子至无药剂为止。将种子用湿纱布、毛巾或麻袋片包好, 28~30℃恒温条件下催芽, 时间3d左右, 当有60%左右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4播种

播种前苗床要浇足底水, 待水完全渗下后, 每钵放2粒种子, 覆1层0.5~1.0cm厚的细潮土, 然后盖地膜或草苫保湿。用竹批或细竹竿搭建小拱棚, 将防虫网固定在小拱棚上, 再盖上遮阳率为70%的银白色遮阳网, 最后覆盖1层塑料薄膜, 将四周拉紧, 用土压实, 棚温保持30~35℃。如果温度高且无雨, 可暂不覆棚膜。

2.5苗期管理

一般播种后2~3d即可出苗, 出苗期间保持白天温度30℃左右, 夜间18~20℃, 齐苗后及时揭除地膜或草苫。用80%敌敌畏乳油和麦麸拌成毒饵, 撒于畦内及周围, 防止虫害。降雨前将薄膜盖在小拱棚上, 防止雨淋幼苗。幼苗2片子叶完全展开后, 降低苗床温度, 白天25~28℃, 夜间15~18℃。注意调节湿度, 及时通风, 防止温、湿度过高, 出现高脚苗。苗床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预防立枯病和猝倒病。压好防虫网, 防止蚜虫、粉虱进入传播病毒病。气温超过35℃时, 用喷雾器喷水于遮阳网上降温。3~4片叶时进行1次间苗, 每钵保留1株健壮苗。此时为幼苗生长的旺盛时期, 生长量增加, 根系生长旺盛, 花芽和侧枝都已经开始分化。为提高花芽分化质量, 防止幼苗徒长, 培育适龄壮苗, 温度要适度降低, 白天20~25℃, 夜间15℃左右。定植前3~5d进行炼苗, 增强幼苗抗逆性, 保证定植后尽快还苗。

3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5~20d, 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75m3/hm2、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复合肥各750kg/hm2、硫酸镁30kg/hm2、多元素微肥75kg/hm2;同时施入辛磷颗粒剂45kg/hm2、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90kg/hm2。若前茬发生过根结线虫病, 用5%丁硫克百威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45kg/hm2。将以上肥料、农药均匀撒于地表, 深翻30~40cm, 整平耙细。然后起垄作畦, 畦宽1.2~1.5m, 畦高以每次浇水不淹没彩椒的根茎基部为宜。定植前1d, 用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2 500~3 000倍液加95%恶霉灵粉剂3 000~4 000倍液淋株, 防治白粉虱、蚜虫及根腐病等病虫害, 1m2苗床施药液3kg左右。棚室通风口覆盖遮阳率50%以上的遮阳网和宽1m的防虫网, 以防害虫进入直接危害或引发病毒病。

4定植

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当幼苗长到6叶1心时定植。定植时选择阴天、雨天或晴天下午5时以后进行。天气炎热、地温高、土壤干燥、光照强, 都会对幼苗造成伤害, 影响缓苗甚至成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细土按1∶60的比例均匀混合后撒入定植穴内, 药土与穴内土壤充分拌匀后定植。边取苗边定植, 取苗时不要伤根。先定植好大苗, 小苗不要或最后定植。秧坨要略低于畦面。每畦定植2行, 行距60~70cm, 株距40~50cm, 单株定植, 密度为3.00~3.75万株/hm2。定植后, 根据棚室土壤湿度情况, 可直接浇大水;或先点浇, 2~3d后再浇大水。

5定植后管理

5.1缓苗期

此期主要目标是促进缓苗, 使幼苗尽快发出新根。缓苗期需要4~5d时间, 晴天用遮阳网遮荫。棚内白天最高温度保持在28~32℃, 超过32℃, 要通风降温, 一天内温度高于32℃的时间不得多于3h, 之后逐渐减少遮荫时间, 缓苗后期基本不用遮荫。9~10月应最大限度地通风, 遇雨时及时关闭通风口。

缓苗后, 地面半干半湿时, 连续中耕或划锄松土2次, 并结合中耕, 分次适当培土。温度控制在25~30℃, 以促进根系扩展。小水勤浇, 保持土壤半干半湿, 以湿为主但不粘。缓苗后7d, 喷洒72.2%普力克水剂、10%吡虫啉、螯合态微肥等防治病虫害,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以提高抗性。

5.2开花坐果期

此期是彩椒植株快速生长的时期, 也是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调节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是此期的关键。营养生长过旺, 容易造成落花落果;生殖生长过旺, 植株过于柔弱, 养分供应不足, 不利于正常坐果和果实膨大, 最终影响产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苗快速、健壮生长, 形成强大的根系, 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 为早熟、高产、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5.2.1整枝打杈。采用双杆整枝法, 形成二叉分枝, 保留分枝及第1侧枝, 以下侧枝全部去掉。植株封垄后, 将门椒以下的枝叶全部打掉, 地面覆膜, 提高地温, 走道铺设作物秸秆降低湿度, 棚室后墙挂反光幕, 提高棚室后部的光照强度, 并进行搭架或吊枝, 防止植株倒伏和果实太重而折断枝条。

5.2.2温湿调控。温度白天保持22~26℃, 夜间不低于15℃, 当夜间温度为10~15℃时, 前期可只关闭棚室通风口, 如果温度继续降低, 夜间日光温室要加盖草苫, 大棚要进行多层覆盖, 并在周边围上草苫, 两畦间架设一小拱棚, 覆盖上薄膜, 加强保温。当夜间气温低于3℃时, 小拱棚应加盖草苫。中后期应注意每天揭膜透光, 满足彩椒开花结果所需要的光照条件。

5.2.3肥水管理。浇水时结合追肥采用膜下浇小水, 切忌大水漫灌。在椒长度为2~3cm时进行第1次追肥, 施腐熟有机肥7.5~15.0t/hm2、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氯化钾225kg/hm2, 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和果实正常发育。以后每采1次果追肥1次, 也可用0.5%尿素加0.2%~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

5.2.4疏花疏果。彩椒果实比较大, 植株上保留果实太多, 势必影响果实充分膨大, 必须进行疏花疏果, 以保证获得果形整齐、果实较大、果色均匀的成熟果实。

5.3病虫害防治

5.3.1病害。 (1) 病毒病。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00~300倍液, 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螯合态微肥600倍液, 或1.5%植病灵水剂1 000倍液+螯合态微肥600倍液喷雾。 (2) 根腐病。用10%世高可分散粒剂2 500倍液, 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 或50%敌克松粉剂700倍液灌根。 (3) 根结线虫病。定植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灌根, 15~20d灌1次, 连续2次。 (4) 灰霉病。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6.5%万霉灵粉尘剂15kg/hm2喷粉;还可用45%百菌清或10%速克灵烟雾剂3 750g/hm2熏蒸。 (5) 疫病。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6) 炭疽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10%世高可分散性颗粒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也可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药剂同灰霉病。 (7) 疮痂病。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 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8) 白粉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或10%世高可分散性颗粒剂2 000~2 500倍液, 或1%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喷雾。

5.3.2虫害。 (1) 蚜虫、粉虱和蓟马。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喷雾。 (2) 斑潜蝇。用5%锐劲特悬浮剂1 500倍液, 或5%抑太保乳油2 000倍液, 或5%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喷雾。 (3) 茶黄螨和叶螨。用15%速螨酮乳油1 000倍液, 或1.8%爱福丁乳油3 000倍液, 或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喷雾。

6采收上市

11月中旬到下旬, 前期部分果实已经成熟, 可以陆续采收上市。采收标准:果实充分膨大, 果肉变硬, 着色较深, 充分展现本品种特性。根据市场行情合理调节采收时间, 对白色、紫色等不能转色的品种, 可适当提前采收;红色、黄色、橙色等前期为绿色的品种, 必须在转色后采收。元旦、春节上市的塑料大棚栽培, 采取扣小拱棚、盖草苫及人工补温等措施。

摘要: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以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彩椒秋冬保护地栽培技术, 以期指导菜农生产。

无公害韭菜保护地栽培技术 篇4

1 选种与播种时间、播种方式

韭菜有育苗移栽和直播2种种植方式, 直播省工。韭菜品种有宽叶韭和窄叶韭2大类, 保护地栽培韭菜多选用宽叶韭, 优良品种有马蔺韭、汉中冬韭等。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底5月初。早播种的, 因温度低、发芽缓慢、出芽不齐;过晚播种的, 当年地下根茎发育不好, 影响来年的产量。

育苗的韭菜播种多些, 667m2育苗床用种量5~6kg, 育成苗可栽0.1~0.13hm2。直播的用种量稍少, 用种量3.5~4.5kg, 多采用干籽播种, 也可浸种催芽后播种。一般是把韭菜籽用冷水浸种2小时, 出水后放在15~20℃的条件下催芽, 3天后出芽7~8成时可播种, 也可只浸种不催芽播种。

2 茬口安排和地块的选择

韭菜不宜连作, 应与葱蒜类作物隔5~6年轮作, 可与其它蔬菜茬口轮作。韭菜对土壤要求不严, 只要水肥充足, 沙土地也能长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力肥沃、土质疏松的沙质壤土或壤土最适宜。不宜在盐碱地种植。

3 整地、施肥、做畦、播种

头年秋后深耕25cm, 秋季土壤化冻后667m2施腐熟农家肥5000kg。做1m宽的育苗畦, 长度视保护设施而定, 一般8~10m, 耙细后开4~5条播种浅沟, 沟深2cm, 撒播种子15g/m2, 然后覆土, 再待土稍干时拍实, 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如果是头年夏、秋播种, 次年春、夏移栽, 可进行浸种催芽, 浇足底水播种, 播种后畦面覆盖秸秆等物遮荫, 防止水分蒸发, 出苗后, 早晚将覆盖物撤掉。

出苗前趁土壤湿润, 667m2用30%除草通乳油100~150ml兑水50kg喷洒地表。

4 定植及后期管理

4.1 定植时间春播苗, 应在夏至后定植, 即6月下旬开始定植。

4.2 定植方法

整地施基肥后作畦, 畦距35cm, 按行距20cm、穴距10cm栽种, 每穴栽苗8~10株。将须根和叶子先端剪去栽植。

4.3 水肥管理

定植后连浇2次水, 此后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状态, 进入雨季排涝。当苗高35cm以上, 667m2施尿素50kg、复合肥5kg。

5 棚室生产阶段管理

秋延后韭菜保护地生产有小拱棚秋延后生产和日光温室或简易温室秋延后生产2种方式。

5.1 扣膜时间和供应时间

9月10日左右将韭菜贴垄面割掉, 即扣起小拱棚, 中秋、国庆节前收割1次。如果双膜覆盖加草苫、纸被, 12月上中旬还能收割1次;日光温室 (立壕子) 生产可在9月下旬扣膜, 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收割上市。

5.2 扣膜后温度管理

总的原则是“前期降温, 后期保温”。韭菜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6±7℃, 应根据需要, 通过昼夜放风来调节。白天20℃左右, 夜晚5~10℃。随天气转冷, 夜间密闭不放风, 白天适当放风。韭菜株高15cm左右时, 松土1次, 施尿素、复合肥各10kg并灌溉。小拱棚头次收割后夜间不再放风, 白天温度高时适当放风。遇到寒潮侵袭, 覆盖草苫保温。随温度降低, 韭菜生长趋于缓慢, 但耐低温能力逐渐增强。可一直延续到12月上中旬收割第3次。无论那种方式, 秋延后生产停止后, 为使第2年继续长出好韭菜, 应加强水肥管理, 一年不行收割, 进行遮荫、掐花等管理。

6 病虫害防治

6.1 预防韭蛆

中耕后把韭菜植株附近的土扒开, 露出鳞茎的上半部, 然后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2000倍液。成虫盛发期, 顺垄667m2撒施2.5%敌百虫粉剂2~2.6kg。

6.2 灰霉病667m2用60%速克灵40g喷雾, 或用10%速克灵烟剂熏蒸一夜。

6.3 疫病667m2用5%百菌清粉剂1kg, 7天喷1次。

上一篇:中国幼儿教师下一篇:渔业资源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