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2024-10-17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共9篇)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篇1

玉米是我旗农业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 每年玉米播种面积都在17万亩以上, 其中旱地玉米11万亩以上, 水地玉米5万亩以上, 饲用玉米主推了“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密度, 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籽玉米种植中, 引进了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 在目前全球气温变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该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 将地面蒸发降到最低, 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 特别对早春5~10毫米的微小甚至无效降雨能够有效拦截, 使其就地入渗于作物根部, 改善土壤耕层水分状况, 满足旱地农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0%~30%。

一、精细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15°以下的地块。一般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灭茬, 耕深25~30厘米, 耕后及时耘耱;覆膜前浅耕, 平整地表, 耕深18~20厘米, 最好用旋耕机旋耕, 达到“上虚下实无根茬, 地面平整无坷垃”。对于前茬腾地晚来不及进行冬前耕翻的地块, 要尽早春耕, 并随耕随耙, 防止跑墒;做到无大土垡块, 表土疏松, 地面平整。

二、土壤消毒, 防治虫草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 起垄后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沙土30千克, 拌成毒土撒施, 或兑水50千克喷施。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 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兑水全地面喷施, 土壤湿度大、温度高的地区, 每亩乙草胺乳油50~70克, 对水30千克, 冷凉地区用乙草胺乳油150~200克, 对水40~50千克。每喷完一带覆膜后再喷一带, 以提高药效。

三、品种选择

玉米全覆膜栽培一般较常规半覆膜栽培早成熟10~15天, 各旗县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降雨、积温) 和气候特征 (晚霜时间、小气候特点) 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后发性强、不早衰、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玉米杂交品种, 要求种子必须包衣。

四、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玉米的需肥规律建议亩基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 前山地区视有效磷含量亩基施复混肥 (15-15-10或比例接近) 20~50千克、视全氮含量亩基配施缓控释尿素5-20千克 (或等养分含量的长效碳酸氢铵) ;后山地区视有效磷含量亩基施复混肥 (15-15-10或比例接近) 15~45千克、视全氮含量亩基配施缓控释尿素5~15千克 (或等养分含量的长效碳酸氢铵) 。根据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 适量补施硫酸锌, 即当有效锌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时亩基施硫酸锌1~2千克, 或在玉米拔节期亩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全生育期共喷2次。

五、实时覆膜播种

1. 播种时间

前山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20日左右, 后山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1日左右。

2. 播种方法

采用玉米全膜覆盖播种机覆膜、播种、施肥同时进行, 建议播种株距为30厘米、行距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 每亩保苗4000株。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要根据土壤墒情、土壤质地和种粒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由于地膜玉米具有增温提墒保墒作用, 因此, 一般播深要比直播玉米浅1~2厘米。土壤粘重墒情好, 种粒较小的要播浅点, 但不宜浅于3厘米。墒情差、质地轻、种粒大的要播深些, 但不宜超过5厘米。地膜选用宽120厘米、厚0.008~0.01毫米的地膜, 每亩用量为3千克。膜与膜间不留空隙, 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的中间, 用下一垄沟或大垄垄面的表土压住地膜, 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3米横压土腰带, 一是防止大风揭膜;二是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机械覆膜质量好, 进度快, 节省地膜, 但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 要有专人检查质量和压土腰带。覆膜后, 要防止人畜践踏、弄破地膜。铺膜后要经常检查, 防止大风揭膜。如有破损, 及时用细土盖严。覆膜一周后, 待地膜与地面贴紧, 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3毫米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六、田间管理

1. 破土引苗

播种覆土后遇雨, 盖土后都会形成一个板结的蘑菇帽, 如不及时破碎, 易憋芽子, 导致苗子出土有先有后, 参差不齐, 影响整齐度, 进而影响产量, 所以要破土引苗。破土就是破板结。做法是压碎板结。引苗是把幼苗从膜孔引出来。有些幼苗钻入地膜孔旁的膜内, 紧贴地面不能出土, 要用手将苗引出地膜孔眼, 使其正常生长。

2. 查苗补苗

引苗后要及时查苗、及时补苗。播时, 可在地头覆膜预备用苗, 每亩500~600株, 用于移栽补苗。方法是在缺苗处开一小孔, 将幼苗放入小孔中, 浇少量水, 用细土封住孔眼。当缺苗达20%以上, 无苗可移栽时, 可催芽补种当地露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当缺苗不严重时, 可通过每穴双株或3株的形式, 达到合理密度。

3. 间苗定苗

地膜玉米出苗后2~3片叶展开时, 即可开始间苗, 去掉弱苗。幼苗达到3~4片展开叶时, 即可定苗, 保留健壮, 整齐一致的壮苗。壮苗的标准是:叶片宽大, 根多根深, 茎基扁粗, 生长墩实, 苗色浓绿。

4. 及时打杈

地膜玉米生长旺盛, 常常产生分蘖, 这些分蘖不能形成果穗, 只能消耗养分。因此, 定苗后至拔节期间, 要勤查看, 及时将无效分蘖去掉, 即人工打杈。

5. 病虫害防治

(1) 玉米丝黑穗病。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防治。

(2) 玉米螟。化学防治:0.2%辛硫磷颗粒剂或2.5%螟蛉畏颗粒剂, 于大喇叭口末期施入心叶丛中, 每株2克, 一般情况下每亩5千克。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

6. 适时收获

玉米进入腊熟末期适时收获, 秸秆收后清除回收残膜, 深耕耙耱整地, 为来年作物生长提前做好准备。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篇2

情况汇报

2010年省安排我县旱作农业项目暨全膜双垄沟播任务5万亩,江口乡承担全膜玉米4000亩,其中菜地300亩,八房500亩,塄上800亩,店门800亩,谢家800亩,掌官500亩,崖低300亩。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完成了推广任务。现将推广工作汇报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覆膜任务超额完成。目前,全乡已完成覆膜面积4013亩,占任务的100.3%,其中,菜地300亩,八房500亩,塄上800亩,店门800亩,谢家800亩,掌官500亩,崖低313亩,超额完成了覆膜任务。

二是确保物资配送到位。农技中心在第一时间内为该乡配送地膜11.6吨,起垄机7台,玉米新品种250公斤,保障了江口乡铺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大抓技术培训和宣传。3月18日在该乡店门村召开乡村两级培训会,之后又分片召开了5次现场培训会,累计培训21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4000多张,技术手册2500余册。宣传横幅3条,媒体报道3次。通过宣传、培训,与会人员基本掌握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有力地推动了该项技术普及推广。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县委副书记李明带领涉农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该点检查指导,并在该乡主持召开了13个项目乡党委书记参加的顶凌覆膜促进会,有力地促进了该乡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资金不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成本较高,省旱作农业项目每亩补贴地膜1.5公斤,大部分要靠市、县财政补贴和农民自筹,加大了市、县财政压力,加之近年来农资价格高,困难群众无力投入。

2.农村劳动力缺乏。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农田严重缺乏劳力,只能由老弱耕种。

3.农民群众认识不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对全膜双垄技术不能接受或不按技术指导覆膜。

4.一膜两用问题。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的深入推广,废旧地膜存量日益增大,对耕地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如何回收、加工、再利用亟需解决。

三、今后的打算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让农民保收、增收的农业新技术。我们要一如既往,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普及技术推广深度,真正让农民理解并掌握该技术,为农村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建议

在政策上继续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除继续实行地膜、农机具补贴外,政府用考虑在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供给上给农民以适当的优惠和补贴政策,特别对种植大户给予补贴奖励。此外,增加技术部门的推广经费,以解决推广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篇3

一、选茬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三年制轮作为宜。前茬作物收后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二、科学施肥

结合秋季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起垄前667平方米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60~8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17~22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0.5公斤加细沙土5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土内施药。

三、起垄

用划行器在距地边20厘米处划行,大行靠地边、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在大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大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大弓形垄,垄高5~10厘米。两大弓形垄中间为40厘米宽的小垄,将起大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小垄中间形成小弓形垄,垄高5厘米,每个集雨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要求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大小垄共宽110厘米。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

四、覆膜

选用120厘米宽、厚度为0.008~0.01毫米的地膜覆盖。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相接覆盖,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每隔2~3米压一土腰带。覆膜后1周左右,待地膜紧贴垄面或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

五、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可选用“新大坪”、“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等优良品种。薯块出窖后,进行严格的选种,剔除病、虫、烂薯,播前10~15天进行晒种催芽,播前1~2天将种薯切成25~50克大小的薯块,每个薯块需带1~2个芽眼。切薯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薯块切好后,用稀土旱地宝100克兑水10公斤浸种20分钟,浸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六、适时播种

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在大垄垄侧距集流沟10~15厘米处打孔种植。株距为4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保苗3000~3500株。

七、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遇雨,在播种孔上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除板结,以利出苗。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出苗不齐的应及时补栽。

2.现蕾期管理:要及时摘花打顶,适期进行叶面追肥。

3.块茎膨大期管理:在地膜上适量盖土,降低垄内温度,创造冷凉的土壤环境,以利块茎膨大,对脱肥地块要进行根部追肥。

4.晚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深埋,并及时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500倍液交替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八、适时收获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篇4

建平县位于朝阳北端, 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尽管东南部受南部海洋暖湿空气影响, 但北部乡镇受蒙古高原冷空气侵袭频繁, 形成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 无霜期短, 玉米品种选择受到很大限制。玉米生育期选择仅在125~127天, 有效积温2650~2750℃。围绕抗旱保墒, 提高有效积温, 建平县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 在大力推广抗旱品种的基础上, 在20世纪90年代, 建平县北部乡镇普遍推广了半膜覆盖种植玉米技术, 通过地膜的保墒增温作用,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而且大大增强了作物种植的适应性。但半膜覆盖使雨水滞留在地膜表面, 少量降雨根本无效。从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进建平, 并结合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在建平北部乡镇迅速推开, 这项技术的引进推广, 对旱作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效果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成了雨水叠加入渗、土壤水分覆盖抑蒸和太阳辐射增温三大原理。这一技术应用在生产中, 表现出了明显的效应。

1.1 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全膜覆盖基本切断了土壤水分向大气中散失, 无效水分散失降到最低, 加快深层水分向上移动, 聚集在土壤表层, 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 实践证明全膜沟播玉米全生育期0~20厘米耕层水分比半膜覆盖高出1.7~4.2个百分点, 等于每亩多保蓄2.6~6.3立方米水, 相当于多降水3.9~9.4毫米, 保墒效应非常明显。因而,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

1.2 雨水渗入叠加利用

大小垄全膜覆盖后, 人为增加集雨面积, 可是有限的降水, 以至于5毫米以下的降水, 通过垄的分水作用, 地膜良好的阻渗作用, 汇集到种植沟, 并沿播种孔渗到作物根部, 变成有效降雨, 大大提高耕层水分含量, 很好的解决了普通半膜种植降水滞留膜面的缺陷, 集雨效果元优于平铺半膜覆盖方式。提高了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1.3 太阳辐射增温

近年来建平地区春季地温低, 倒春寒严重, 被迫推迟了春播时期。农膜的强透光性可使土壤迅速升温, 同时全膜覆盖和大小垄种植方式, 增加了地表面, 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 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汽化消耗, 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气的散失。因此可显著的提高土壤温度。实践证明:玉米苗期, 由于太阳光线的多角度反射, 使中午近地15厘米空间的气温, 比露地高出3.8℃, 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5℃, 较好的解决了倒春寒对玉米苗期的危害。4~7月份玉米生长期, 全膜双垄沟播种植, 膜内土壤0~10厘米土层日平均土温比露地高出3.5~4.8℃, 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5~1.8℃。增温效应明显。同时, 全膜双垄沟播种植, 其特殊的垄、沟相间的曲面型地表, 改变了太阳光线的反射角度, 从而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 增加了基部叶片的光照强度, 有效提高了群体的光合作用。玉米拔节前, 全膜双垄沟播比普通半覆盖株高增加3.5~5.2厘米, 叶片长度增加5~7厘米;大喇叭口期示范田测定, 全覆盖比普通平铺半覆盖株高平均增加28厘米, 茎粗平均增加0.5厘米, 叶长平均增加10.5厘米, 叶宽平均增加1.2厘米。田间生长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改变了农作物物候期。

1.4 增产增收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随着地膜覆盖度的增加, 玉米株高, 茎粗呈现出增高的趋势, 而且在相同覆膜条件下, 覆膜越早玉米株高越高, 而且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穗粒增90~120粒, 穗粒重增加30~40克, 亩增产19%~27%, 亩增收280~320元, 亩用地膜5.2~5.5公斤, 每亩比半膜覆盖增加地膜1.5~1.7公斤, 亩增加成本20~25元, 机械播种亩增成本20元。示范田平均亩产920公斤, 比普通半膜覆盖760公斤增产160公斤, 增产率21.0%, 按当年玉米价格2.0元/公斤, 秸秆0.20元/公斤计算, 每亩增加玉米产值320元, 秸秆产值22.80元 (粒秆比1∶0.95) , 扣除成本45元, 每亩净增产值297.8元。

1.5 生态效果

这种技术, 由于膜边重叠平压在宽垄上, 因此, 要比常规平铺半膜覆盖更容易清理残膜, 从而减少土壤污染, 有利于保持土壤环境。同时, 全地面覆盖防止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水蚀, 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点

2.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中等肥力以上, 保水保肥能力强, 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 都坡地、瘠薄地不能全膜覆盖。秋天前茬作物收割后, 及时旋耕灭茬靶压, 要求垄平整、紧实无坷拉, 提高工效和质量。秋季整地好的地块, 春季尽量不耕翻, 直接起垄覆膜。铺膜时, 严格按照规程划行起垄。做到大垄高10厘米、宽70厘米, 小垄高15厘米、宽40厘米。

2.2 选种

选择优质高产耐密品种, 增加种植密度, 要求品种抗逆、抗倒伏、不早衰、优质高产, 熟期适宜的耐密品种。建平北部乡镇以辽单565、北玉288、先锋508等为主, 保苗4000~4200株。

2.3 施肥

根据地力和目标产量科学施肥。耐密品种种植需要相应增施肥料和科学的平衡配方施肥, 以充分发挥耐密品种的增产潜力。增施农家肥, 旋耕前将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 再旋耕, 不施农家肥的, 亩施优质有机肥50公斤。玉米高氮型缓释长效肥40~50公斤, 锌肥1~2公斤, 口肥磷酸二铵10公斤。随机械一次性深施。

2.4 种子精选

机械单粒播种要求播种前种子精选, 并进行二次包衣。由于早春地温低,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严重, 用先正达锐胜+满适金拌种。实验证明能较好防治玉米茎基腐病, 不粉种, 发根快, 出苗后2个月无虫害, 而且玉米穗不秃尖。

2.5 机械调试

播种前要对进行机械进行细致的调试, 这是机械化单粒播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看下种的准确率, 根据种子的大小不同, 随时调整;其次是看覆膜效果。建平北部春季风力较大, 覆膜一定盖严地膜接缝, 防治大风掀膜。

2.6 播种

建平北部一般4月中旬播种玉米, 全膜覆盖种植应适当早播2~3天, 但不能太早, 以防玉米苗受倒春寒冻害。合理掌握播种深度, 适当浅播, 一般播种深度为3~4厘米。把物资准备好后, 机械一次性完成单粒播种、施肥、喷除草剂、覆膜。全膜覆盖要求大小垄种植, 小垄宽40厘米、垄高15厘米, 大垄宽70厘米、垄高10厘米, 用120厘米宽的地膜全地面覆盖, 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中间并覆土, 隔2~3米横压土腰带, 起垄时要求垄面土块细碎, 垄面均匀一致。播种时必须随时检查下种准确率, 下肥量大小。以保证播种质量。覆膜一周后, 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4毫米的渗水孔, 以便雨水渗入。有滴灌条件的可同时铺上滴灌管。

2.7 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发现缺苗及时补种 (少量缺苗不需补种) , 补种后浇少量水, 用少量细土封住孔眼。 (2) 中期管理 (拔节—抽雄) 。中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 特别是中上部叶片 (棒三叶) , 促进茎秆粗壮墩实。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虫害。 (3) 后期管理。如孕穗期发现玉米黄脚, 出现脱肥现象, 采用追肥枪从两株中间打孔追施10~15公斤尿素。 (4)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易发生病虫害的地块, 要做到勤查看, 及时有效的予以控制。

2.8 适时收获

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及籽粒乳线情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 以保证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成熟。改变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果穗收后, 秸秆应及时收割或青贮。将地膜保留在地里, 保蓄秋、冬季土壤水分, 在第2年土壤消冻后顶凌覆膜时, 撤膜、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注意残旧地膜的回收。

3 结论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 篇5

一、技术要点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 用地膜全覆盖, 在沟内播种的技术。其技术要点为:

1. 选地。

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保水保肥、坡度小于15°, 最好选择一水地或有一定水源条件, 切忌犯风地。

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 耕深25~30厘米, 耕后及时耘耱。覆膜前旋耕, 平整地表, 耕深18~20厘米, 达到“上虚下实无根茬, 地面平整无坷垃”, 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3. 施肥。

采取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技术。一般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千克, 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玉米专用肥35~40千克、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5~10千克、硫酸锌1~1.5千克, 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4. 土壤消毒。

若地下害虫危害严重, 整地起垄时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沙土30千克拌成毒土撒施。若杂草危害严重, 整地起垄后亩用50%乙草胺乳油0.1千克对水50千克全地面喷雾, 然后覆盖地膜。

5. 覆膜。

提倡秋、冬汇地, 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及早整地, 及早起垄覆膜。覆膜时采用专用覆膜机可一次完成施肥、覆膜作业, 可以在有效提高覆膜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若春汇地可适当推迟, 汇地后及早整地、起垄覆膜, 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若不能应用覆膜机应适当高起垄, 以发挥垄沟的抗旱保墒作用, 同时覆膜时应适当增加覆土量。覆膜后做好防护管理, 严禁牲畜践踏, 防止大风揭膜。地膜与地面贴紧时, 沿垄沟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3毫米的渗水孔以利于降水入渗。

6. 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 要求使用包衣种子。

7. 适期播种。

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在10℃适期播期。若无汇地条件, 播种时可采取坐水播种、深播浅覆土等措施造墒播种。大小垄种植, 大垄60~70厘米, 小垄30~40厘米, 播种时用点播器按适宜株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 每穴下籽2~3粒, 播深3~5厘米, 点播后随即按压、封严播种孔, 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防止播种孔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此外还可以采用播种覆膜同步完成的作业方式。

8.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出苗~拔节) :春旱时遇雨覆土易形成板结, 播后出苗时要及时破土引苗;若播种覆膜同步完成应及时放苗。2~3叶间苗, 去除病弱苗。4~5叶定苗, 每穴留苗1株, 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若缺苗断垄应及时移栽, 补苗后浇少量水, 然后用细土封住孔眼;定苗后至拔节期及时割除分蘖。

中期管理 (拔节~抽穗) :积极做好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深施壮秆攻穗肥, 一般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

后期管理 (抽穗~成熟) :若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追施粒肥, 一般亩追施尿素5千克。

9. 适时收获。

玉米完熟期适时收获, 收获后及时整地, 为下茬作物播种创造条件

二、技术特点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其技术特点主要是:

一是增墒保墒效果显著:全膜覆盖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表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保墒效果;同时膜面具有集雨作用, 能够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 有效地增加土壤墒情。2009年5月26日测定:春汇地全膜栽培土壤含水量为10.07%, 半膜栽培土壤含水量为7.72%, 春汇地露地栽培土壤含水量为6.87%。无春汇地顶凌覆膜栽培土壤含水量为6.88%, 与春汇地露地栽培持平。

二是增加积温效果明显:白天日光中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地膜, 增加地温;夜间地膜阻止地表长波辐射, 减缓、减少了土壤热量散失, 同时减少了由于水分蒸发而损失的汽化热, 所以全膜覆盖增温效应十分明显。2009年玉米苗期测定:春汇地全膜栽培土壤5厘米温度20.1℃, 较常规半膜栽培增加4.9℃。

三是明显的增光效应:地膜全覆盖后, 白色塑料薄膜及膜下细小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 增加田间特别是接近地表空间光照强度, 从而使整株玉米特别是中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得到增强。2008年8月16日测定:全膜栽培玉米下部叶片光合速率较半膜栽培增加了7.92%, 全膜栽培玉米整株光合速率较半膜栽培增加了1.65%。

四是改善了土壤结构:全膜覆盖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 避免了土壤水蚀风蚀的发生, 增加了土壤空隙, 改善了土壤结构, 有利于玉米地下根系的生长发育。

五是玉米全膜栽培采取大小垄种植模式, 改善了玉米群体结构, 同时为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实现密度增产。

六是玉米全膜栽培减少了田间除草、镑地、镗地等诸多生产环节, 因而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通过采取大小垄种植模式, 有利于采取分期施肥技术, 从而获得高产。

可以说,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把"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三项技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从而实现了雨水富集叠加、就地入渗、蓄墒保墒的效果,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 保证了作物生长发育, 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旱地玉米产量, 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实施效果

2008年赤峰市在喀喇沁旗、敖汉旗和林西县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生育期提前:

全膜覆盖对玉米生育进程产生明显影响, 这种影响从播种至出苗阶段即以显现, 并且随着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延续而愈发明显。2008年测定:全膜栽培一般较半膜栽培早出苗2~3天, 早成熟9天以上。生长发育提前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生产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有利于通过选择生育期适当延长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而获得高产;其次可以有效地扩展玉米种植区域, 有利于通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而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 植株生长健壮:

全膜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温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增加土壤墒情, 改善土壤结构, 因而能够有效地促进玉米植株根系下扎和幼苗生长, 提高植株健壮程度。2009年5月26日测定:春汇地全膜栽培苗高40.4厘米, 较春汇地半膜栽培增加12.8厘米, 较春汇地露地栽培增加16.6厘米, 同时幼苗生长一致, 实现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四苗”要求。

3. 产量显著提高:

2008年喀喇沁旗示范区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912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217千克, 增产率31.2%;林西县示范区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705.6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65.8千克, 增产率30.7%;两个示范区平均亩产808.8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91.4千克, 增产率31.0%。喀喇沁旗示范区无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818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23千克, 增产率17.7%;敖汉旗示范区无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755.8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08.5千克, 增产率16.8%;两个示范区无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786.9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15.7千克, 增产率17.2%。

4. 经济效益显著:

旱作农业之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篇6

一是全膜覆盖最大限度地保蓄了土壤水分, 从根本上解决了旱地土壤水分蒸发的问题, 大幅度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于率。二是采取秋季或顶凌覆膜, 有效抑制了深秋、冬季、早春土壤水分蒸发问题, 解决了北方旱作区因春季土壤墒情差和降水稀少造成出苗困难和前期生长受到抑制的问题。三是全膜覆盖后, 可以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 实现了田间雨水的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四是强化了地膜的增温增光效能, 使原来的早熟区变为中熟区, 使原来的中熟区变为晚熟区, 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这一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因地表裸露而造成水分大量的无效蒸发, 实现了对农田表面雨水的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 使农田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有效解决了旱作农业受制于水的难题, 实现了全省旱作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 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可控能力和稳定性, 开辟了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这一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在正常年景下,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增产30%以上, 马铃薯平均增产25%以上。

这一技术, 一经问世就以强大的抗旱增产效果, 得到了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08年8月5日时任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关于总结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思考》一文, 该技术被陆浩称之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被群众喻为“旱不死、 (冰雹) 打不跨的铁杆庄稼”。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领导实地考察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情况后, 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一技术, 在甘肃研发成功后, 就迅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2007年, 甘肃省遭受了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全省推广种植的48.9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亩均增产超过100公斤, 高的达到150公斤以上。2008年, 全省推广面积达到289.5万亩, 总增产粮食超过30万吨, 为2008年在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地震、雹洪和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88.5万吨, 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 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 进一步加大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力度, 决定在全省旱作农业区全面推广这一技术, 计划推广面积650万亩, 实际完成692万亩, 是前4年推广面积总和的2倍。仅此一项, 预计可增产粮食75万吨以上。为大旱之年全省粮食生产突破900万吨大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2013年, 全省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积超过1000万亩, 覆盖45个县区、681个乡镇、7642个行政村、3.9955万自然村, 收益农户达148.29万, 占全省总农户的30.85%。年增产粮食超过100万吨, 为全省粮食生产连续迈上1000万吨和1100万吨台阶立下了汗马功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使旱作农业区用全省1/4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省60%的粮食。可见旱作农业区已经成为我省粮食的主产区和新的商品粮基地。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配套机具 篇7

甘肃省在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特殊自然条件下, 探索形成了特殊的旱作农业技术, 在实践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1. 自然条件特殊

甘肃省具有黄土旱塬、丘陵风沙、西北内陆等3种土地类型, 地理区域特殊;甘肃省干旱多灾, 70%是旱地, 十年九旱, 年均降水量仅300 mm, 70%集中在秋季, 自然条件特殊。

2. 技术特殊

甘肃省探索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改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改平铺穴播为沟垄种植、改播种时覆膜为秋覆膜或顶凌覆膜, 技术特殊。

3. 效果特殊

通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把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提高到80%, 把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到降雨量250 mm的地方, 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起到的作用特殊;该项技术在甘肃省2008年推广19.4万hm2, 2009年推广50.81万hm2, 2010年计划达到67万hm2。在正常年景下,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增产35%以上, 沟播马铃薯平均增产30%以上, 增产效果特殊。

二、增产机理

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保墒增墒效应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地面覆盖率达到100%, 隔断了土壤裸露蒸发途径, 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通过全膜覆盖将降水量60%~65%的无效蒸发降到了最低, 提高了作物有效耗水比 (蒸腾/蒸发) , 同时田间大小相间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 使一切形式的降水通过集水面聚集于播种沟内, 并沿播种孔下渗到作物根系周围, 蓄存于土壤之中, 增加膜下墒情, 改善了农田的水分供给状况, 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水分满足率和利用率。特别是对春季的10 mm以下降水能够充分接纳利用, 可有效解决旱作区严重春旱而影响播种的问题。

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温效应

日光中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地膜, 增加地温;夜间地膜阻止地表的长波辐射, 避免地表的暖流交换, 降温缓慢, 同时, 由于减少因水分蒸发而损失的汽化热, 所以地膜的增温效应十分明显。地膜覆盖的热量补偿效应, 有效地弥补了露地栽培积温不足的矛盾, 满足了玉米前期和中期生长发育所急需的活动积温, 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 使生育期提前20 d左右。

3.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光效应

地膜全覆盖后, 白色塑料薄膜以及膜下的细小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 增加田间特别是接近地表空间的光照强度, 加上覆膜后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 从而使玉米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 尤其是中、下部叶片的光合强度要比露地玉米大得多。

三、农艺要求

1. 选地整地

(1) 选地选择肥力中上等的梯田、旱塬地, 实行轮作倒茬, 优先选用豆类、小麦、马铃薯茬口。

(2) 深耕土地覆膜玉米根系发达, 选用多功能微耕机或拖拉机深翻犁耕地, 耕翻深度一般要超过25 cm, 要求深浅一致, 无跑犁, 无漏犁, 坷垃小。

(3) 耙压保墒耕后进行耙压, 保持地表平整, 细密疏松, 形成上虚下实的状态。

(4) 科学合理地增施底肥结合整地, 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3 000 kg, 过磷酸钙50 kg, 杂草严重的地块可用50%的乙草胺乳油50~70 g, 兑水30 kg喷雾, 翻入土中。

2. 种子、地膜准备

(1) 种子选择以海拔2 000 m为限, 在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用中晚熟品种, 如沈单16号, 豫玉等品种, 在海拔1 800 m以上地区用中、早熟品种, 如金穗系列, 并全部采用种子部门推广的包衣种子。

(2) 地膜选择地膜要求宽度均匀, 不破碎, 耐老化, 透明度高, 展铺性良好, 幅宽1 200 mm, 厚度0.008 mm。

3. 起垄覆膜

(1) 起垄覆膜时间一是秋覆膜, 即秋后到土地封冻前或最后一次有效降水后覆膜, 此次一般只覆膜, 不施化肥;二是顶凌覆膜, 即早春解冻后约3月中下旬覆膜。顶凌覆膜时土壤昼消夜冻, 此时覆膜保墒增温效果好, 特别有利于发挥该项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

(2) 起垄覆膜方法采用起垄全覆膜机, 机具工作时两组起土开沟铲同时入土开沟, 翻到两边的土壤由整形装置修整垄面。中间的土壤沿着铲面上升到开式土壤升运装置的前端, 随带板式输送带均匀不断地升运到溜土槽顶部, 最后分开下滑到铺好的地膜上, 形成条状覆土压膜, 可一次完成开沟、起垄、整形、覆膜、覆土等多项作业工序。

4. 适时打孔播种

4月中下旬采用玉米穴播机进行播种, 按照当地农艺要求调整好播量、行距、株距, 破膜播种。

5. 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出苗后, 要在小苗一叶一芯时及时放苗, 缺苗处要做到边放苗边补苗, 并及时摘除分蘖, 当第4片叶伸出时开始定苗, 定苗时去掉自交苗、晚苗与弱苗, 并留10%的苗, 以备追肥前去病株、弱株之用。在玉米拔节期, 根据土壤肥力, 采用追肥枪或施肥机进行追肥, 并加强以玉米红蜘蛛、丝黑穗病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6. 及时收获

玉米乳线消失时为最佳收获期。收获后对秸秆及时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还田作业, 培肥地力, 疏松土壤,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也可将秸秆回收青贮氨化做牲畜饲料, 提高利用率。

四、配套机具

1. 与主机配套的机具

一是与主机配套的机具应一次进地, 完成起垄、整形、施肥、铺膜及膜边覆土, 实现机械化联合作业。配套主机为带后置式动力输出轴的小四轮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主要机型有1MLQS—40/70起垄全铺膜联合作业机、1MLFQ—120型起垄施肥全覆膜机、1MLQ—60型起垄全覆膜机、1MLQG—40/70型滚筒式全膜双垄沟铺膜机、2BMF—2型双垄沟施肥覆膜机、2BMK—4/2多功能玉米起垄覆膜播种机、2BMK—4/2B型多功能起垄覆膜播种机、1MLQS—400/700型牵引自动上土式全膜双垄沟铺膜机;二是配套主机的机具一次进地, 只完成起垄、整形作业, 施肥、铺膜、膜边覆土需人工作业。配套主机为手扶拖拉机及微耕机。主要机型有1LX (J) —40/70型起垄机、1LFX (R) —40/70人畜力起垄施肥机

2. 人畜力机具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篇8

一、选好品种

选择抗病、抗旱、抗倒、生育期比当地主推品种晚熟10d~15d的高产优质品种。如正大12号、先玉335、东单818、东单11号、东单13号、豫玉22号、正德304、三北6号等。

二、选择地块

在礼县海拔1800m以下区域, 选择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理化性状好, 肥力中上, 坡度在15°以下的川地、沟坝地、山台地、水平梯田地。前茬以大豆、马铃薯、小麦等茬口较佳。

三、精细整地, 重施农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 深耕晒垡, 熟化土壤, 接纳雨水, 耙耱收墒;玉米茬口地, 先深耕灭茬, 再用旋耕机旋耕, 并进行镇压;做到深、细、平、净, 达到上平下实, 以利于覆膜播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次覆膜后可留膜免耕, 连续种植多茬作物, 要重施农家肥, 施足配方化肥。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000kg/hm2~75000kg/hm2, 整地前均匀撒在地表;施玉米配方肥1200kg/hm2或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900kg/hm2、硫酸钾150kg/hm2、硫酸锌30kg/hm2, 混合后起垄前, 均匀撒在小垄垄带内。

四、防治地下害虫和杂草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 耕地时, 用50%辛硫磷乳油1500g/hm2拌土375kg撒匀一并翻入土中;起垄前, 再用3%辛硫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制成毒土撒施地表。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 起垄后覆膜前, 在垄面上用50%乙草胺乳油1500m L/hm2~1800m L/hm2, 对水750L喷雾, 喷完后及时覆膜, 做到边起垄、边喷药、边覆膜。

五、做到划行起垄覆膜规范操作

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进行顶凌覆膜, 按“划行、施肥、起垄、喷药、覆膜”顺序进行。选择厚度为0.008mm, 宽度120cm的抗老化耐候地膜, 用量为90kg/hm2左右;先从地边35cm处划一边线, 沿边线按一小一大依次划行;起垄, 双垄垄幅110cm, 大垄宽70cm、高10cm, 小垄宽40cm、高15cm;覆膜要拉紧铺展, 在大垄垄面中间两膜互相参压5cm, 用土壤压实;铺好膜后, 每隔2m左右压一土要带;覆膜一周左右, 地膜与地表贴紧后, 在小垄两边垄沟中每隔70cm打一个孔经3mm~5mm的渗水孔。

六、适期早播, 合理密植

播种前晒种2d~3d, 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一般在清明后, 当5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时, 即可开始播种。礼县川坝河谷区4月10日前后播种, 半山干旱区4月15日前后播种, 半山二阴区4月20日前后播种, 海拔较高的山区4月25日前后播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栽培密度要比半膜栽培和露地栽培适当增加, 中晚熟品种保苗49500株/hm2~52500株/hm2, 耐密品种保苗要达到57000株/hm2~60000株/hm2。

七、加强田间管理

覆膜后勤去田间检查, 地膜有损坏处及时用湿土封好, 以提高覆膜效应。幼苗出土后, 集中破土放苗, 查苗、补苗, 达到一次全苗;幼苗3片叶时, 开始间苗, 拔除病、弱、杂苗;幼苗5片叶时, 进行定苗, 保留大苗、壮苗、齐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分蘖旺盛, 在幼苗阶段, 及时去蘖, 防止争肥争水。玉米进入10片~12片叶时 (大喇叭口期) 进行追肥, 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危害。

八、适当推迟收获

玉米要适时晚收, 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 充分发挥后熟作用,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 改善品质。一般在完熟期收获, 其特征是苞叶变黄、叶色变淡、果穗下垂、籽粒变硬有光泽、子粒乳线消失、基部变黑, 收后及时晾晒。

九、推广一膜免耕多茬种植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 实行免耕栽培, 当年或下年在原地膜上播种下茬作物, 覆膜一次连续种植两茬或三茬作物, 实现节本增效。

十、保护好土壤和环境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及供试土壤

试验于2006~2008年设在甘肃省中东部9个具有代表性的旱作农业县区,其中,靖远县若笠乡、会宁县四方乡和榆中县莲塔乡代表半干旱偏旱区(降雨量分别为250mm、300mm、350mm),通渭县碧玉乡、静宁县余湾乡和庆城县太白乡代表半干旱区(降雨量分别为370mm、420mm、470mm),泾川县太平乡、秦州区平南乡和广河县水泉乡代表半湿润偏旱区(降雨量分别为500mm、550mm、600mm)。海拔1204~1860 m,无霜期120~160 d,年平均气温6.7~9.2℃,日照时数2666~3023h,≥10℃的有效积温为2156~3016℃,年太阳辐射总量118~185 k J/cm2。年降雨量250~600 mm,而年蒸发量为1400~2021mm,是降雨量的3~5倍。供试土壤为黑垆土,地类为梯田、旱川地和条田,前茬为小麦,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9.8~13.2 g/kg、全氮0.62~0.87 g/kg、碱解氮35.1~38.2 mg/kg、速效磷12.5~16.7 mg/kg、速效钾112.6~124.4mg/kg。

1.2 试验设计

不同覆膜模式试验,采用覆膜方式、覆膜时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覆膜方式为: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和半膜平铺穴播;覆膜时间为:秋季覆膜(10月中下旬到土壤封冻前进行)、顶凌覆膜[在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3月中上旬)进行]和播前覆膜[在玉米播种前(4月中下旬)进行],共3×3=9个处理。各处理分别见表1。

作物种植方式及施肥:统一采取宽窄行种植,宽行0.7m、窄行0.4m,株距0.33m,播种密度为55100株/hm2。全膜双垄沟播采用小型起垄机(榆中县生产的富农牌起垄机),先起双垄(小垄宽0.4m、垄高0.15-0.20m,大垄宽0.7m、垄高0.10-0.15m,大小双垄共宽1.10m),使大小垄相接处形成播种沟,然后采用宽120cm的薄膜全地面覆盖,最后在沟内播种;半膜双垄沟播起垄方式同全膜双垄沟播,再采用宽90cm的薄膜在小垄上覆盖地膜,覆膜宽度70cm,最后在沟内播种;半膜平铺穴播不起垄,采用宽90cm的薄膜半地面覆盖,覆膜宽度70cm,按宽窄行规格株穴播种。玉米品种采用沈单16。施肥量同一区域各处理相同,不同区域分别为:半干旱偏旱区N150kg/hm2、P2O5105kg/hm2,半干旱区N225kg/hm2、P2O5157.5kg/hm2,半湿润偏旱区N300kg/hm2、P2O5210kg/hm2。小区面积为3.3m×6m=19.8m2,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全部磷肥及2/3氮肥按小区称量于覆膜前作基肥施入,剩余1/3氮肥于大喇叭口期按株穴追施(或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

1.3 测定项目及数据分析

(1)成熟期每小区取10株考种,测定生物学性状。

(2)按小区收获,单收单打,测定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

(3)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各旱作区试验结果方差分析均表明:覆膜方式处理间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覆膜时间处理间产量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从覆盖方式看,全膜双垄沟播处理较半膜平铺穴播增产幅度最大,半膜双垄沟播次之,半膜平铺穴播产量最低;从覆盖时间看,以秋季覆膜处理增产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产量最低。多重比较结果进一步表明,以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处理产量最高,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处理和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次之,三者产量极显著地高于不同时期覆膜下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产量;而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产量也明显地高于半膜平铺各处理,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增幅明显低于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对照(ck)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产量最低。

2.1 半干旱偏旱区不同覆膜模式的增产效果

在年降水250-350mm的半干旱偏旱区(靖远若笠、会宁四方、榆中连塔年降雨量分别为250mm、300mm、350mm)试验结果表明(表2),以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7668.0kg/hm2,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下同)增产量为2492.0kg/hm2,增产48.1%;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产量次之,平均产量为7277.0 kg/hm2,较对照增产2101.0 kg/hm2,增长40.6%;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平均产量为6988.5kg/hm2,较对照增产1812.5kg/hm2,增长35.0%;而秋季、顶凌和播前半膜双垄春季沟播增幅相对较低,分别较对照增产916.5 kg/hm2、784.3 kg/hm2、622.9 kg/hm2,增长率分别为17.7%、15.2%、12.0%;秋季、顶凌半膜平铺春季穴播分别较对照也有一定增产,增产率分别为10.1%、6.2%。分析得出,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均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平均增产达到41.3%,其中以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增产最大,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次之,二者增产幅度均达到40%以上,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播前全膜双垄沟播也具有极大的增产效果,幅度达到35%;而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也具有极其显著地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明显低于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

2.2 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

在年降水350-500mm的半干旱偏旱区(静宁余湾、通渭碧玉、庆城太白年降雨量分别为370mm、420mm、470mm)试验结果表明(表3),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到9657.0kg/hm2,较对照增产量为2739.7kg/hm2,增产39.6%;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次之,平均产量为9341.0 kg/hm2,较对照增产量为2423.7 kg/hm2,增产35.0%;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平均产量为9012.5kg/hm2,较对照增产2095.2kg/hm2,增长30.3%;秋季、顶凌和播前半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也具有明显的增产,增产量分别为:1047.7 kg/hm2、907.2kg/hm2、640.7 kg/hm2,增长率分别为15.1%、13.1%、9.3%;秋季、顶凌半膜平铺春季穴播分别较对照也有一定增产,增长率分别为7.0%、3.8%。进一步分析得出,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具有极其显著地增产效果,平均增产达到35.0%,其中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增产幅度最大、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次之,二者增产幅度达到35%以上;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增产幅度也达到30%以上;而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也有显著地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明显低于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

注:a:表中籽粒产量结果为三年各处理的平均值,NS表示差异不显著,*和**分别表示达到5%和1%的显著水平,表2、3、4同表1。b:LSD0.05=294.5,LSD0.01=409.6;c:LSD0.05=307.3,LSD0.01=421.4;d:LSD0.05=322.3,LSD0.01=431.2;e:LSD0.05=315.3,LSD0.01=413.2。

注:a:LSD0.05=334.1,LSD0.01=456.9;b:LSD0.05=345.2,LSD0.01=463.6;c:LSD0.05=357.8,LSD0.01=473.3;d:LSD0.05=349.2,LSD0.01=468.4。

2.3 半湿润偏旱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

在年降水500~600mm的半湿润偏旱区(泾川太平、秦州平南、广河水泉年降雨量分别为500mm、550mm、600mm)试验结果表明(表4),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11521.9kg/hm2(其中,年降雨600 mm的广河县玉米产量12375kg/hm2,达到了超高产),较对照增产2944.7kg/hm2,增长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产量次之,平均产量为11297.1kg/hm2,较对照增产2720.0kg/hm2,增长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产10977.0kg/hm2,较对照增产2399.8kg/hm2,增长28.0%;秋季、顶凌和播前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玉米分别较对照增产1186.6kg/hm2、892.8kg/hm2、563.8kg/hm2,增长率分别为13.8%、10.4%、6.6%;秋季、顶凌半膜平铺穴播分别较对照也有一定增产,增长率分别为4.1%、2.6%。进一步分析得出,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平均增产达到31.3%,其中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和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增产幅度达到30.0%以上,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增产幅度达到28.0%;另外可以看出,半湿润偏旱区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增产幅度虽然低于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但相对增产量明显高于以上旱作区,特别是年降雨600 mm的广河县玉米产量达到超高产,增产量达到3130 kg/hm2;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也有明显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明显低于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也明显低于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相同处理。

对三个旱作农业区进一步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半干旱偏旱区玉米增产幅度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湿润偏旱区,表明越是干旱,玉米对水分依赖性越强、对水分的反映也越敏感。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另外,对比分析还可以看出,增产量则是半湿润偏旱区玉米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对照平均增产量2944.7kg/hm2、2739.7kg/hm2、2492.0kg/hm2,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对照增产量2720.0kg/hm2、2423.7kg/hm2、2101.0kg/hm2,播前全膜双垄沟播较对照增产量2399.8kg/hm2、2095.2kg/hm2、1812.5kg/hm2。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半湿润偏旱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的超高产。表明,半湿润偏旱区采用秋季或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玉米增产量最大,可使该区玉米达到高产和超高产,是该区玉米产量跨越式增长的最佳途径。

注:a:LSD0.05=352.5,LSD0.01=509.6;b:LSD0.05=367.3,LSD0.01=522.4;c:LSD0.05=377.4,LSD0.01=531.6;e:LSD0.05=364.9,LSD0.01=520.8。

2.4 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2009年初价格,对3个旱作区域9个县区3年全膜双垄沟播不同覆膜模式与传统播前半膜平铺玉米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得出(表5),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播前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及播前半膜平铺玉米产值分别为21081.0元/hm2、20422.2元/hm2、19735.0元/hm2和15094.8元/hm2,纯收入分别为16236.0元/hm2、15577.2元/hm2、14890.0元/hm2和10812.3元/hm2,产投比分别为4.35元/元、4.22元/元、4.07元/元和3.52元/元。进一步分析,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和播前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玉米增产值分别为5986.3元/hm2、5327.4元/hm2和4640.2元/hm2,三者较对照新增生产费用均为562.5元/hm2,则新技术新增产投比分别为10.64元/元、9.47元/元和8.25元/元。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和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与播前半膜平铺技术相比,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注:玉米籽粒1.60元/kg,秸秆0.40元/kg,地膜15.0元/kg,纯氮4.2元/kg,五氧化二磷3.0元/kg,玉米种子6.5元/kg,农药20元/kg,人工15.0元/个。

3 讨论

关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机理,多数研究认为主要是水分效益[6,7,9,10,11]。张雷等[6]2003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开展了玉米不同覆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得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59.4g/kg,比垄作条膜覆盖栽培的玉米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量高49.3%。牛建彪[7]2003-2004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研究得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0-60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半膜平铺提高32.0-39.9%,自然降水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1%。张雷等[9]2003~2004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研究得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降水生产率为33.26kg/mm·hm2,较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降水效率提高11.2%;较常规覆膜栽培降水效率提高39.4%。刘广才[10,11]等研究了甘肃中东部350mm、400mm、450mm、500mm4个降雨区域全膜双垄沟播降水的水分效益,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1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mm。结果得出,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该研究还发现,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农田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达到70.1%以上;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kg/mm·hm2,平均达33.63kg/mm·hm2,较常规半膜平铺的24.89kg/mm·hm2平均增加8.74kg/mm·hm2,增长35.1%,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研究还表明,温度也是影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因素之一。牛建彪[7]和张雷等[9]2003~2004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研究得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与半膜平铺穴播栽培相比,能明显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可使玉米生育期提前10~15d,从而使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100m以上,有利于中晚熟品种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促进了高海拔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杨祁峰等[16]研究提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较传统半膜平铺穴播技术,使耕层土壤温度增加4~6℃,使土壤有效积温增加300~670℃,可使玉米提早成熟10d~15d,并使玉米的适种海拔提高150m左右,使原来不能种植玉米的地区可以种植玉米,一些中晚熟品种在海拔2000m的地区能够正常成熟,发挥了品种的生产潜力,扩大了高产作物的种植区域。

近年来关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的研究也有不少。赵凡[5]2003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研究得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传统半膜覆盖模式增产38.6%;2004年在榆中县清水驿、甘草店、韦营、龙泉和中连五个乡镇研究得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单产7752 kg/hm2,较对照半膜平铺增产1881kg/hm2,增产32.0%。张雷等[6]2003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开展了玉米不同覆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得出:全膜双垄沟播较垄作条膜覆盖栽培净增玉米2444.2kg/hm2,增产37.9%。牛建彪[7]2003~2004年在榆中县清水驿乡研究得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单产8391.0 kg/hm2,较半膜覆盖栽培净增玉米1594.5 kg/hm2,增产30.4%。张雷等[8]研究了不同时期覆膜的增产效果,结果得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增产20.7%、早春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播前全膜双垄沟播增产11.3%,秋季(或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增产效果显著。另外,丁世成等[13,14]、郝玉梅等[15]对马铃薯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也进行了试验研究,增产效果明显,较传统半膜覆盖增产20%以上。但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部半干旱区的榆中县。本文通过对甘肃中、东、南3各旱作区域的9个旱作县区的大量研究提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本研究还发现,半湿润偏旱区采用秋季或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玉米增产量最大,可使该区玉米达到高产和超高产,是该区玉米实现产量跨越式增长的最佳途径。

4 小结

4.1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处理产量最高,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处理次之,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和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又明显地高于播前全膜双垄沟播,三者产量都极显著地高于不同时期覆膜下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产量;半膜双垄沟播各处理产量也明显地高于半膜平铺各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增产幅度明显低于全膜双垄沟播各处理;对照(ck)半膜平铺穴播产量最低。

4.2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表明越是干旱,玉米对水分依赖性越强、对水分的反映也越敏感。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

4.3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明显表现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对照平均增产量分别为2944.7kg/hm2、2739.7kg/hm2、2492.0kg/hm2,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较对照增产量分别为2720.0kg/hm2、2423.7kg/hm2、2101.0kg/hm2,播前全膜双垄沟播较对照增产量分别为2399.8kg/hm2、2095.2kg/hm2、1812.5kg/hm2。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半湿润偏旱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的超高产;表明半湿润偏旱区采用秋季或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可实现玉米的超高产。

上一篇:干旱条件下一篇: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