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学法中学数学

2024-06-16

愉快教学法中学数学(精选11篇)

愉快教学法中学数学 篇1

如何才能使广大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以来, 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都非常关注!我认为愉快的“教”与愉快的“学”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和途径。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早就对“愉快教学法”作了深入探究, 总结提出了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

一、“愉快教学法”模式的理论探究

愉快教学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 争取调动各方面的因素, 使教师“乐教”和教得有兴趣, 使学生“乐学”和学得有趣味。

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兴奋中心, 并引起各种感官对学习的高度注意和反映, 从而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 学生就会怀着愉快地心情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由“要我学”变为“我愿学”、“我要学”。

2. 要设置赏心悦目、爽快舒适的教学环境。

教学条件好的学校自不必说, 条件差的学校要注重教室布置的得体新颖, 特别是标准的书写, 设计要体现美育教育, 求实认真的思想, 还要能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教室卫生要清洁舒畅, 使学生有一个清新的环境, 置身其中有愉快感。

3. 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而又平易近入, 尊重学生人格。

了解关怀和热爱学生, 师生之间就容易沟通, 学生也比较容易自觉地接受教育并创造性地实现老师的期望。常常可以看到, 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 学生更爱听他的课, 乐于接受他的观点, 学习情绪高昂;如果老师与学生关系冷漠紧张, 甚至有对立情绪, 尽管他的课讲得很好, 但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可能很小。

二、“愉快教学法”模式实践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愉快学习的教学氛围,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学生就能学得活、记得牢。

1. 通过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既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还应该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选择那些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学生刚接触“方程”这个新概念时, 往往对此感到很抽象很难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列举了一个引子:“鸡兔同笼, 有36个头、100只脚, 问鸡兔各有多少个?”这个问题很有风趣, 学生们很感兴趣, 脸上表露出了对答案的急切渴求。这个优美、风趣的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了无边的遐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选择由浅入学、以旧带新、启发设问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改为直接参与到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引导他们逐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结论的浓厚兴趣。

3. 采取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兴趣。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教学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 它可以避免罐装式教学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4. 采用设问句式来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人思维的产生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可见, 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就成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 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有吸引力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求证:以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按照此题的题意我们可以再深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以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2) 以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3) 以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4) 以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教师这样不断地设问, 就会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从而“心情愉悦”地掌握知识, 找到认识的规律。

5. 运用数学学科的“美”来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它的表象包含着诸多的美学特征,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数给人以奇妙的“数据美”, 直线给人以“爽直美”;几何证明过程展示了思维的“逻辑美”……总之, 数学蕴含着迷人的智慧之光, 我们不得不叹服数学先贤们的睿智。在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有趣事实。例如:动物皮毛的花纹, 植物叶子的形状, 地球的外形等, 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美”的熏陶, 驱除有些学生对数学的枯燥乏味。例如:在讲公式 (a+b) 2=a2+2ab+b2时,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硬纸片拼形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会发现 (a+b) 2=a2+2ab+b2优美的图形、无字的证明, 不但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美, 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6. 用有特色的图形来激发兴趣。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有特色的图形, 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直线概念”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 并向两边一直延伸至黑板的边上。

7. 让学生走上讲台来激发兴趣。

让学生走上讲台, 充当教师的角色, 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的“心理”, 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好胜心”。当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 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适当点拨, 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 接受掌握新知识。

总之, “愉快教学法”并非一日而变、一日之功, 它的内容博大精深, 形式多种多样, 要因人而宜, 更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学习探究,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范。

摘要:笔者认为愉快的教与愉快的学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途径, 采用“愉快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 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本文依据“愉快教学法”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就此作了理论与实践二方面探究。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理论实践,探究

愉快教学法中学数学 篇2

天祝县打柴沟小学

何玉梅

邮编

733202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愉快教学呢?

一、引“趣”激“情”乐中求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讲“时、分的认识”,让学生在限定的一分钟内比赛做练习、写字、背诗词,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

3、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低年级中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小学数学磁性教具和学具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图文并茂,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诱导知中有乐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重点、拨难点、启疑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一面,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把握好思维训练这一主线。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三、善“思”勤“想”乐在其中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并使之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听”时思考能加深记忆和理解,“读”时思考能发现问题、追根究源,“写”时思考能使问题处理得更加简洁和周全。

浅谈数学愉快教学 篇3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愉快教学就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他们在愉快教学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获得快乐。那么,如何使愉快教学融入数学课堂呢?

一、教师要是快乐的教师

教师每天要有愉快的心情,带着微笑走上讲台。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引导学生寻找快乐数学课堂

我常让学生在书写中找快乐,在游戏竞赛中找快乐,在多样练习中品尝成功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用不同的形式鼓励、重视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客观分析,充分肯定其智慧的火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创新意识。成功时的兴奋、喜悦,可以成为学生继续创新的加速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究新知识,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过程。

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数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他们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有时,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几句温馨的话语,就会使学生感动。有了这种感动,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就有了劲头。

四、数学课要有趣好玩

1.导入要新颖。数学知识也有枯燥的一面,可通过游戏、趣味提问、儿歌、比赛等活动让它变得有趣、神秘。如在教学“位置”时,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游戏,然后课件出示小动物躲藏图(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子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让学生找出这些小动物。这样就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调动全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很快就融入捉迷藏的情境中,从而很快导入新课。

2.教师要幽默风趣。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助手是幽默。”风趣幽默可以使自己、他人都轻松快乐。教师具有幽默风趣的气质,很多时候可以超常发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游戏伴随课堂。教学时,适当采用游戏、操作活动、合作互动、竞赛等,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把涂了二分之一颜色的正方形纸片发给学生,同桌一人对折,一人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相互做几次,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当学生发现这些分数相同后,再前后四个学生为一组上讲台,重新组合一个分数。站在讲台上的是“分子”,正对站在讲台下的是“分母”,亮出对折的情况报出代表的分数,“分子”相互说关系,“分母”相互说关系,师生共同综合,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晰明了了。枯燥的知识被学生轻松解决了,他们感到了愉快。

五、愉快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究数学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放手让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红领巾找一找有几个角,说说教室的什么地方有角,请他们指出来。通过这样操作,相关的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六、热爱学生,热情鼓励

愉快教学是一种充满爱的教学,要求教师对事业、对学生都充满爱。爱是教育的动力,更是愉快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上数学课时,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愉快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它应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学习,特别是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或做题错误时,不要批评讽刺学生,而是热情鼓励,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总之,小学数学的愉快数学,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变学习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并尽可能获得成功,以增强成功的情感体验;要善于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发展。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初探 篇4

一、巧妙导入, 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 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l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

故事讲到这里, 教师提问说:“同学们, 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猴1分得的多, 有的说猴3分得多, 有的说三只猴子分得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多呢?教师拿出教具 (三块大小一样的饼) , 演示分饼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 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 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二、创设氛围, 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 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 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 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 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三、自主探索, 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经常出现“问号”, 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 完成知识上的“转化”, 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 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 圆锥体的教学, 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 老师推导学生听”的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 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 猜一猜。

出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 提问: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 同学们猜一猜,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学生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 实验验证已成为迫切需要。

2. 倒一倒。

让猜过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 学生观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问:“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再演示 (不等底不等高的较小圆锥容器) , 让学生往刚才圆柱容器倒水, 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 在什么条件下, 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带着这个问题, 老师让学生重新观察前面的圆柱和圆锥, 并分组讨论。在学生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后, 再用与小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 让学生再次实验验证。学生自然会为自己观察所得的结论被证实而高兴。

四、巧设练习, 让学生感受动脑之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 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 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 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 穿插于教学之中, 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五、注重实践, 让学生体验应用之乐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 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如:教学“统计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收集某地某个时间段机动车通过的数量, 制成“车流量统计表”, 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规则, 提供数量依据。又如, 教学“利息”后, 让学生去银行实地调查, 统计储蓄种类, 并学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 2000元人民币是存一年合算还是存两年合算。事实证明, 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才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愉快教学 篇5

一、激情导入诱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导入环节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导入环节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状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在导入环节就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怎么可能会集中精力、以愉悦的心情来参与学习呢。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用幽默的语言、优美的语调,以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入手,采用游戏、故事等情境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有磁性的“气场”,让学生感受到欢乐的气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如在学习1-5的认识与加减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森林里要举办一场运动会,来参加的小动物可多了。小白兔、小鹿他们负责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小白兔负责画赛道并且要在赛道上编上号码。这可难坏了小白兔,因为它不会写这些数字,而且它也不知道1后面是多少,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一下这只可怜的小白兔吗?我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赛道,在最边的赛道上写了1。学生为故事情节所吸引,纷纷发言要帮助小白兔,但是却显得有些为难,有的学生说知道1后面是几,但是不会写,有的说会写会说,但不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此时我再导入:“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帮助这只小白兔解决它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这样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讲完后我再让学生一起来帮助小白兔,一起来讲完这个故事。

二、突出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主要地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的听客,教学中充斥着紧张的气息,学生感受不到快乐,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现代教育理论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会毫无顾忌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必定能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加减时,我走下讲台,把课堂教学的主体权、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学习如何计算加法,并让各小组选出代表走上讲台来向大家讲解本小组的计算方法。听说自己也能当小老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们都积极开动脑筋,在组内交流并讨论着方法,然后经过小组成员的不断完善,各小组已基本探索出了计算方法。然后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待各小组发言完毕,我再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看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经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方法更符合本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媒介质的飞跃,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转变为文字、图片、图像、视频与音频相结合,对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趣味性与艺术性,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强大的信息综合处理功能,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将教材中静态无声平面的内容转化成动态的、有声有色的、立体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趣味化,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乐趣,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之乐

浅谈数学愉快教学 篇6

新课标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应该拥有一双“慧眼”, 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 从小处、平常处着眼,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要做到愉快教学,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 教师要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注重师德修养, 以身作则, 发挥为人师表的影响力;热爱学生, 做到和蔼可亲, 发挥情绪感染力;教学中难度适宜, 发挥教学的吸引力;排除干扰, 控制消极影响, 教学管理民主化, 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 优化学习环境.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 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 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教师要把高兴的心情和微笑的面容带进课堂.“和颜悦色的面容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 如果把不愉快的情绪暗示给学生, 那么这节课必将是失败的.所以, 教师走进教室, 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 应立即进入角色.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师生间彼此的沟通不言而喻, 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铺垫, 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愉快教育不仅是学生愉快地学习, 同时也是教师愉快地教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双边的活动, 不可能是学生愉快地学习, 而教师却皱着眉头, 在那儿苦思冥想或者把它当作一份苦差事.只有师生都感到愉快, 这个愉快教育才能进行下去.师生关系好, 学生爱教师, 就会“爱屋及乌”, 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高, 就会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应, 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 学生的崇拜度高, 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同时, 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 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教师怎么能做到愉快呢?教师要对愉快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要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

三、精心选择, 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 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 可对同学们说:“有一件事想麻烦同学们帮忙.”学生纷纷举手, 几个平时比较调皮手举得更高了.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这块三角板断了一个角, 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 但断掉的那个角不知丢哪了, 可能被扫到垃圾箱去了, 想请大家帮助去找, 好再做一块.”有些学生想马上去找, 但也有几个学生说不必, 可以通过这块, 重画出原来的那个三角形.一时学生议论纷纷, 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两角夹一边”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学习.这样, 课堂上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用小故事来增添课堂趣味.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情节,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听完故事后能产生很多联想, 并生出很多疑问.恰当地使用会对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体现“教师愉快教, 学生愉快学”的教育理念.

例如初一数学课本上的乘方一节, 在上课前, 可以引用这个事例.即: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 棋盘共64格, 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 便下令赏赐献棋人.国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 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 他说只要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 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 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 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 把64格都放满了就行.国王一听, 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 算得了什么, 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 到后来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 还是不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能让学生产生很多联想, 思考很多疑问.

四、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 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 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 跨度较大, 理论性强, 学生感觉难学难懂, 枯燥乏味, 学习缺乏兴趣.但是, 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 效果就不同了.例如, 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 让同学们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 并评选出名次.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 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之后, 同学们还多次自发组织了类似的活动, 真所谓“寓教于乐, 乐在其中”.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由于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 而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 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为此, 可让学生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纸板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 撕下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 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 因为一个平角等于180°.这时,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各种各样的拼法都有, 自然就得到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运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 必然流于僵化.“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关键在于创造.教师创造性地教, 必然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只有教与学都具有创造性, 师生个体才能从自我劳动中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乐趣.在进行“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时, 首先利用中国民间的一首童谣“青蛙”引起学生的热切关注, 使其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 六个眼睛十二条腿;

n只青蛙______张嘴, ______个眼睛______条腿.

小小一首童谣不仅让学生兴趣倍增, 更使大家发现了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此时, 再结合教材中诸多的例子进行教学, 就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代数”的滋味.

六、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把直尺”的模式.模型、幻灯、录音、录像、实验等都将使数学教学生动、形象, 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众多抽象的数学知识, 通过计算机模拟使之具体、形象,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学习起来自然轻松.例如,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等都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 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 因此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 如果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或利用模型现场操作, 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数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篇7

三、成功与愉快

“成功”与“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的、“天天向上”的进取心态, 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乐趣和志趣。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设法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如每学完一章后, 可设计几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知难而上, 按照问题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 使问题得到解决, 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中差生, 特别要耐心启发、因势利导, 对于他们在学习中每取的一点成绩, 都及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取得的成绩的愉快感中增强学习教学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提问时问题回答得好, 考试中成绩高, 受到老师表扬, 他们同样会产生愉快情绪, 并有所创造。“成绩越大, 兴趣越大, 动力越大”, 这在一些数学尖子学生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他们把学习数学知识, 解决数学问题看做一件乐事, 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感情, 当学生在统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名次时, 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继续大踏步前进。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之我见 篇8

一、激情导入诱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导入环节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导入环节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状态,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在导入环节就令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学生怎么可能会集中精力、以愉悦的心情来参与学习呢。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 用幽默的语言、优美的语调, 以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入手, 采用游戏、故事等情境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有磁性的“气场”, 让学生感受到欢乐的气息,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如在学习1-5的认识与加减法时, 我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森林里要举办一场运动会, 来参加的小动物可多了。小白兔、小鹿他们负责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小白兔负责画赛道并且要在赛道上编上号码。这可难坏了小白兔, 因为它不会写这些数字, 而且它也不知道1后面是多少, 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一下这只可怜的小白兔吗?我边讲故事, 边在黑板上画赛道, 在最边的赛道上写了1。学生为故事情节所吸引, 纷纷发言要帮助小白兔, 但是却显得有些为难, 有的学生说知道1后面是几, 但是不会写, 有的说会写会说, 但不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此时我再导入:“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就可以帮助这只小白兔解决它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这样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讲完后我再让学生一起来帮助小白兔, 一起来讲完这个故事。

二、突出主体地位, 让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主要地位, 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的听客, 教学中充斥着紧张的气息, 学生感受不到快乐, 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现代教育理论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会毫无顾忌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敢于提出问题,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学生观,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必定能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加减时, 我走下讲台, 把课堂教学的主体权、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学习如何计算加法, 并让各小组选出代表走上讲台来向大家讲解本小组的计算方法。听说自己也能当小老师,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们都积极开动脑筋, 在组内交流并讨论着方法, 然后经过小组成员的不断完善, 各小组已基本探索出了计算方法。然后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 待各小组发言完毕, 我再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 看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经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方法更符合本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已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走进我们的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 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 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 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 实现了教学媒介质的飞跃, , 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转变为文字、图片、图像、视频与音频相结合, 对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趣味性与艺术性,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强大的信息综合处理功能, 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 将教材中静态无声平面的内容转化成动态的、有声有色的、立体的画面,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枯燥的课堂生动化、趣味化, 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乐趣, 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 乐于学习。

四、激励评价, 让学生享受成功之乐

愉快教学法中学数学 篇9

“愉悦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 该种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模式,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则以引导者和指导者身份出现, 更加重视学生感情和心理的变化,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去。

研究显示:当学生学习环境呈现和谐、民主、活泼特点时, 学生的效率较高, 且课堂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对较高。因此,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强化学习环境营造、寓乐于学, 非常关键。我们通过下面几方面去打造:

一、微笑课堂, 愉快和谐

当教师走进教室时, 其微笑就像电影开幕一样, 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初中学生心智仍不成熟, 教师的情绪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氛围,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 无论老师在生活、工作中有这样那样的心情, 都不能盲目将情绪带到课堂中去, 否则无论备课多么充分, 该堂化学课程都将是不成功。

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环境打造的重要组成, 人是感性动物, 你对他好, 他将会加倍友好的对你, 教师主动去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会无形中对教师产生好感, 并将这种好感带到学习中去, 积极主动去展开对化学的学习和碳素, 以回报老师的爱护和信任。因此, 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培养, 尝试和学生去同等的进行交流, 打造和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 ,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 愉快导新

有人说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退休后走向娱乐圈,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导演或者演员, 虽然工作看似普通, 但又具备独特之处, 即教学对象均为少不更事中学生, 他们活泼、可爱、探索性强, 如果仅仅按照教学任务去设置死板的教学内容, 将会不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 因此, 在课堂开展前科学、有效、合理的课堂引入变得非常关键, 它可以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拉回化学课堂中, 使学生迅速参与到化学学习。

课堂导入是当前化学教学中要手段, 教师通过简短几句话或者一个有趣的情景设定, 便可以将学生注意力进行转移, 使他们迅速参与进来;但课堂导入没有现成课参考和学习样本, 只能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性格等去进行合理选择。

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抽样, 无法直观、形象为学生展示, 因此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故事引入, 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小故事:在非洲的某森林中有一个小山洞, 有两个人和一条狗因为迷路贸然闯了进去, 狗很快躺在地上不动, 其中一个人去蹲下来去看狗发生什么事情, 也很快晕倒在地上, 而站着的另外一个人却没有任何不适现象。教师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那条狗和人都晕倒在地, 而站着的人却安然无恙?该山东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通过这个视频故事播放, 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出来, 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积极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索和研究, 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方式, 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和上进心, 主动去探索和独立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的教学, 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 其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营造愉快的情景

孔子是世界上首位提出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大师, 他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正是当今教学中提及的启发性, 即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 知识接受比较容易, 是学生受启发和指导的最佳时刻。化学知识学习本身枯燥乏味, 愉悦的课堂氛围打造可使得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开动思维, 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原子电子排布的学习中, 学生无法理解, 老师可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我们可以将原子的电子分布形象比作酒宴, 里面有很多桌椅, 其中有的桌子只准许做两个, 有的是八人桌, 通常八人满桌的不动, 人数少的进行转移, 人数越少人越往外安排, 当人数正好一半时就比较为难, 人既不愿意去其他桌, 这桌缺人太多难以补齐, 通过这个生活实例, 形象的将原子外层电子得失情况表示出来, 使得学生理解化学元素性质变得更加容易。

四、加强探索性实验开展, 营造愉悦环境

化学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且较抽象, 如果您仅仅通过语言和黑板辅助教学, 学生的学习将变得困难, 逐渐产生消极情绪, 不利于化学学习的开展。因此, 必须在化学学习中, 加强探索性实验的开展, 通过学生自我动手, 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实验探索, 提升学习对化学的兴趣, 以及应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设置探索性实验:PH=5的盐酸为什么稀释1000倍, PH值确不能达到8那?激发学生的思考的探索, 用实验去证实, 学生自制实验去进行验证。通过探索性实验的开展, 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巩固掌握, 更可以提升自身应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牛震香;如何使课堂导入具有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6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愉快教学 篇10

一、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形象具体、简洁易懂的知识较为容易接纳吸收。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传授学生知识时,给学生创造体验相应知识点的环境,帮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难点映射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当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也是非常熟悉的,难在怎样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例如,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科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形、声、色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良好的情景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运转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将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是值得在教学课堂上开展的。

二、联系生活,激励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让学生感受到足够的关注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也是开展愉快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要的参与者和发动者,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向学生讲解三角形以及圆的定义时,我会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圆形为什么会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等等,以作业的要求让他们去思考,并抓住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等特点,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更加高效地参与课堂。

三、充分准备,满足学生的知识有效性

通过充分的课题准备来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小学的书本知识大部分都是非常基础也比较单一的,我们也需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准备比较新颖丰富的课题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给孩子灌输比较全面的知识,尽量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愉快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实施愉快教学之我见 篇11

愉快教学, 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 让师生都能在轻松、愉快, 没有精神和心理压力, 精神饱满的状态进行教学活动。同时, 愉快教学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需要。愉快教学, 就是要教师利用情感、兴趣、需求等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和他所教授的学科之间的连带关系是无法斩断和忽视的, 教师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精神思想都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 传递无声的信息和情感。这各种信息传递到学生脑子里, 呈现“友好、亲近、易接受”的心理情感, 就会建立起他们对于老师的热爱、尊敬和信任。爱屋及乌, 爱其所教授的学科。所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 体态仪表端庄, 言行适宜, 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 平等、和蔼、亲切地对待学生,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和求知欲望, 实现教与学的高度默契配合, 提高教学效率。

二、融入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见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我们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学识、慈母的爱心、严父的刚正, 还要拥有山鹰的“厉眼”, 能够在生活的大丛林中, 准确地捕捉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猎物”。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让具体的生活实例抽象化, 在不断的解释和应用中,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感受到数学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如,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好奇心和猜想。在教授完全平方公式 (a±b) 2=a2±2ab+b2时, 为了方便大家的记忆, 我编了一句口诀:前平方, 后平方, 前后2倍放中央。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能轻松地记住公式, 还能激发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中, 尝试自己编口诀或是顺口溜。再如, 教授“字母表示数”时, 在课上引进了一个小儿歌:“1只蛤蟆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扑通1声跳下水;2只蛤蟆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3只蛤蟆3张嘴, 6只眼睛12条腿, 扑通、扑通、扑通3声跳下水……这首歌唱起来无穷尽了, 这时我说:“这么长的歌, 唱着太费劲了, 老师一句就能唱完。” (学生纷纷惊讶地望着我) “n只蛤蟆n张嘴, 2n只眼睛4n条腿, 扑通……n声跳下水” (学生先是一愣, 然后就笑了, 一起大声地跟着我唱了起来。) 学生体会到了字母表示数的方便快捷, 也明白了其中的规律, 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愉快地学习, 这便是愉快教学了。

三、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不只是为了认识数学符号、公式、定理, 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学习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不是高分的制造机器, 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 知识的应用对于学习也很重要, 学生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才能真正明白知识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学习的兴趣会从简单的好奇、求趣发生质的变化和发展。所以, 将数学知识以应用的方式教授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何中,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猜想, 动手实验, 动眼观察, 动口议论,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积极性, 提高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体会到数学课堂的快乐所在。教师, 愉快教学, 学生, 愉快学习。

摘要:作为一名平凡的初中数学老师, 无法改变素质教育下应试教育体制的横行, 无法改变学校对于升学率的要求, 无法改变家长对于学生高分成绩的期盼, 能做的就是要让每一个45分钟都能实现负担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给学生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变被动为主动, 让每一节下课铃响起的时候, 学生都会由衷地叹惜:“这么快就下课了啊!”

关键词:初中数学,非智力因素,愉快氛围,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陆猛, 肖颖, 尹秀菊.快乐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 2007 (3) .

[2]李艳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快乐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 2008 (33) .

[3]沈德力.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J].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上一篇:内部运行模式下一篇:城市的品位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