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式教学

2024-08-16

愉快式教学(共12篇)

愉快式教学 篇1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来创新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已经成为学校教师教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已成为当下教学理念和实践领域聚焦的话题。当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课堂上语言多, 音乐少。

当前中学音乐课堂中, 大多数教师忽略了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中只是重视传授音乐常识, 没有及时演奏音乐给学生辨听。结果, 一节课下来, 或许学生可能指导了一些音乐常识, 但具体这些常识如何运用, 如何创造美妙的音乐却不为学生所知晓。大多数文字的叙述, 使得音乐课堂没有音乐, 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无法得到锻炼。

2.课堂上教师讲得多, 学生参与得少。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自弹自唱或教师弹学生唱, 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 老师分析曲式结构, 学生背诵曲式结构, 经过学生多遍的简单机械性的学唱, 最后达到会唱。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音乐课成了唱歌课, 音乐教学无法达到让学生直接体验音乐情感、体会音乐魅力的效果。

在新课程下, 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 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音乐课堂中, 突出体验的价值和地位, 不但可以深化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 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 让师生间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共建、共享课程和生命意义的目的。改变当前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体验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 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呢?

1.创设音乐课堂的情境,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可以用一些富于情趣、生动形象的语言, 借助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 形象地创设课堂情境, 启迪学生的想象, 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能够通过形、声、光、色的传递,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把教学内容演变成具体的、可感知的情境, 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通过外部刺激,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采用角色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音乐课上, 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 组织学生参与表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而促进对音乐的认知、理解。通过表演, 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丰富学生的多重角色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喜欢游戏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来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体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创设音乐情境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情境的特征, 挖掘音乐情境的内涵, 探究情境的问题, 从各个方面对情境进行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体验时, 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首先, 要把握好情境中的体验点。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是丰富多彩的, 但实际上符合教学要求和目标的具有体验价值的往往只是一两个点。因此, 教师要努力找到具有体验价值能给学生带来深刻体验的“体验点”, 而不是简单播放课件或者是说教。这样, 才能保证体验的有效性, 才能提高情境利用的效果。其次, 要把握好引导的时机, 由于情境的开放性特征, 使得学生对情境往往有着自己的独特体验, 但有些体验是积极的, 有些体验是消极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体验及时引导, 促进学生的体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 把握好调试引导的力度。教师的引导既要避免空洞乏力, 使学生不得要领、无所适从;也要避免过于直截了当, 甚至包办代替, 把引导变成“指示”或“牵引”。只有引导的力度适当, 才能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 又不至于放任自流。

3. 在一些实践中, 有些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时候, 会进入一些误区

总结这些经验, 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注意: (1) 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实践环境。 (2) 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不能凭借一时热情来做。音乐教学的情境和体验应该存在于整个音乐学习过程, 并起着激发、推动、强化、调整学生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作用。 (3) 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音乐情境要便于让学生从音乐情境中感受到所要学习的问题和知识, 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由放任并导致音乐课堂教学的混乱。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突破的今天, 音乐课堂的教学必须适应课程理念的新要求, 实施体验式教学, 让教学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体验, 强化学生的经验, 真正突出音乐课堂的学科价值, 构建愉快的音乐课堂。

愉快式教学 篇2

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我们坚持“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课堂模式,改进科研方法,促进教师的教与学,促进学生的学与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快乐数学教学”的探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学习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70%的学生快乐与否与学习直接相关。学生压力也绝大部分来自学习,这一点在小学儿童身上尤为突出。在高呼“减负增效”的今天,在学校教育饱受非议和指责的今天,我们是否问过学生,今天的数学课,你快乐吗?有人说,孩子的笑脸是学校最灿烂的阳光,但是,那“美丽的阳光”又有多少属于我们数学课堂呢?

针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高耗低效的现状,学生学得痛苦,老师教得疲惫的现象,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解决学生的对数学的抵触情绪问题,让数学的自身魅力去吸引学生,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新路,探索快乐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研究; 纵观当前小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评价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赞美多而滥,却没有真正触及学生心灵;二是批评过于苛刻,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把握好评价的度,努力寻求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的平衡点,化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学习了大量有关数学教师评价语言、评价策略的文章,教师们基本能把握评价的“度”,兼顾学生的情感和实际,做到不泛滥、不夸大、不贬损,能比较真实、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能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2、快乐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发现有很多教材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和开发,如每册数学书中都有“实践性课程”,如,一年级的“丰收的果园”,“小小商店”,]二年级的“量一量”,“有趣的七巧板”,等,„„,这些课程教材都只提供了主题图,原先教师们都只是草草的讲一讲,过一过,还是比较重视计算等教学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起这部分“特殊”的内容,愿意在这部分内容上下苦工,动脑筋.3、游戏教学激励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游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学生发现数学乐趣的窗口,是带领孩子走向数学教学殿堂的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上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势在必行。我们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大力开展游戏教学,挖掘游戏教学的可行课程,并积极学习有关游戏教学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设计了数学游戏课,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享受数学游戏的无穷魅力和快乐元素。

4、“快乐游戏、快乐学习、快乐运用”快乐数学教学实验系列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快乐游戏”,上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快乐课堂教学实验。

实验二:“快乐学习”,让快乐成为一个宗旨——快乐语言教学实验。

实验三:“快乐运用”,让学生乐于运用,在运用中提升自我,在运用中快乐自我——快乐作业教学实验.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边教学边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研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2.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

3.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感受和内心理想课堂的勾画。

4.比较法:设立试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学生数学兴趣、素养的提高程度。

5.实验法:在实验班采用实验法,以验证游戏教学、数学活动等产生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2月)

(二)初步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1年2月)

(四)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3年3月)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能力得到提高。(2)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减负增效的理念得到确立。(3)教师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4)学会反思,懂得总结

(二)学生方面。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六、课题研究的结论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借助于对具体课例的剖析研讨来认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意义,我们从课题、教材、教法、教师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学校教师、学生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是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立足校本的研究,深刻体会到研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从研究中体会到好处,不少老师养成了研究的习惯,极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七、研究中困惑

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1、教师理论支撑力度不够,归纳总结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开展和反思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经验难以提升。

2、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学习、观摩、交流先进而优秀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专业引领的教师和优秀教师少。

八、今后的工作设想:

1、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挖掘计算教学等课型的“快乐教学”模式。

3、谋求最优教学反馈

对高中数学进行愉快式教学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愉快式教学    教学方法

1.愉快式教学中老师的角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程在数学教学上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情感与态度。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当好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2.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及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既然已经流传很久,就自然有它的道理。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然后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运用愉快的学习法。所谓愉快的学习法,主要是指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教师在兴趣中引导学生愉快学习,便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动力。由于数学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给数学课程造成了一种假象——枯燥无味,因而多数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敢、也不愿意对数学进行探究思考,自然也就感受不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反而还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愉快的学习方式下,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2.2相适应的奖励制度。高中生处于充满热情的时期,同样他们也处于积极争取和追求荣誉的阶段。面对较枯燥的数学课程,很多时候,教师对某个学生的一句鼓励和表扬的语言能够激发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当然,除了兴趣的激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才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也是他们炫耀的资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通过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也就是学习兴趣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奖励的制度,建立奖励时间是分散的、奖励的范围是广泛的、奖励的层次是多变的、奖励的物质也是多样的,等等。从而确保任何时刻的任何成绩优良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奖励,进而通过物质奖励激发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思考。

2.3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青睐、学生的喜欢。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形、像、声、色等的完美展现,使课堂和学生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上“集合”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相关教学内容,首先将“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看,并简要介绍康托对集合的奉献事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演示初中学过的有关集合的知识点,带动学生一起复习,加深学生对集合的印象,通过提问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如:“对于2,4,6,8,10,12这一数字组是不是集合?”进而导入集合的概念与特点。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犹如使学生置身其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能力,除了对探究目标的确定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动力和探究兴趣。因为,目标是基础,兴趣是力量,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推动器,所以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乐中学”,又要讲究“学中乐”。高中数学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导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愉快式教学 篇4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进行“愉快教育”呢?本文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 通过爱、美、兴趣和创造四个方面, 对进行“愉快教育”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爱”与“愉快”

“愉快教育”是渗透着爱的教育, 教师对祖国的爱, 对教育事业的爱, 对学生的爱, 对所教学科的爱……都能给学生以愉快的感染。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 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在化学学科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诸如造纸、火药、陶瓷、酿造等, 都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发明。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 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 它为我国发展生产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 在高二化学教学中讲到石油的分馏时, 由于石油是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质, 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石油分布概况、藏量。通过对伟大祖国的化学发展史, 丰富的矿物资源的介绍, 使学生真正了解祖国地大物博, 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养他们的这块祖国大地。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又是教学的核心, 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 产生愉快, 正如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所讲的:“教师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作为介体, 时时处处对学生表现出“爱如生命”的崇高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 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以及善意的批评, 都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 这也体现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情感效应”, “期待效应”, 也就是“爱的效应”, 从而也使学生对教师信任和热爱, 并会由喜欢化学老师进而喜欢化学学习, 在这种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的心理呼应之下, 便能创造良好的气氛,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化学学习场所。

把学生的各方面的爱逐步升华为对知识的爱, 这样会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美”与“愉快”

美是一种产生着巨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形象, 美可以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 使人感到舒适和愉快。爱美、求美也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要。把美的事物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去欣赏、去理解, 从而在内心深处激起欢欣、愉快的感受, 产生对美的事物的浓厚兴趣, 从美的刺激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每个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强调教学进程中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情感美、内容美、气质美、板书美和教具美,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准确鲜明的实验美、规范娴熟的操作美、博采机敏的智能美, 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灵美……这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使学生在美的、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化学。例如, 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讲到碳酸钙的性质时, 他一会儿动情地背诵一首古诗:“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会又演示一个新奇的碳酸钙与碳酸氢钙相互转化的实验;一会儿又充满激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秀丽奇特的景观。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愉快的、美的情感中接受了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化学魔术、家庭实验、自制日用品等活动感受到化学美。如夏天自制汽水, 将乒乓球与丙酮制成粘合剂, 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金属银等。此外, 像“空瓶生烟”、“玻棒点火”、“水中花园”等趣味实验, 看后使人兴奋激动, 体会到无穷的化学奇异美, 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三、“兴趣”与“愉快”

兴趣是一个人对认识和探索活动的一种特殊倾向。当一个人对某事物真正产生了兴趣之后, 他就倾心或迷恋于这一事物或活动, 在强烈的兴趣诱惑下, 愉快地工作, 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的程度。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 其中要学是前提, 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能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做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 一个化学教师,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能否实行愉快教育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兴趣, 给学生铺路搭桥, 从指路让学生走, 改为教会学生自己找路走。例如, 在介绍铁的化合物的知识时, 课本上安排了制备Fe (OH) 2白色沉淀的演示实验。问题:“如何制备Fe (OH) 2白色沉淀?”学生设计方案1并动手做实验:将Na OH溶液直接滴入Fe Cl2溶液中, 现象: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 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出来, 他们产生了疑问:为何没有见到白色沉淀?此时要引导学生探究原因:+2价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3价铁。问题:“我们应如何操作才能制备Fe (OH) 2白色沉淀?”学生设计方案2并动手做实验:将滴管插入试管中溶液下方慢慢挤出Na OH溶液。现象:滴入后还是产生灰绿色沉淀, 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沉淀。此时学生炸开了锅, 各抒己见: (1) 要用新制的Fe Cl2溶液。 (2) 久置的Na OH溶液溶解了O2。 (3) 液面最好要液封。学生设计方案3并动手做实验:试管里加入新制的Fe Cl2溶液, 再加入一定的植物油或汽油, 然后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 滴入煮沸过的Na OH溶液。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且保持较长的时间。类似如此的教学,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

四、“创造”与“愉快”

创造是中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创造是蕴藏在每个人身上最宝贵的资源, 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才能, 阿尔捷莫夫认为:“人们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生产新产品的那种复杂的活力叫做创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打破创造的神秘感, 使学生在创造中获得快乐、愉快, 这也会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化学创造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 设计恰当的问题, 设计问题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 二要在教与学两方面富有探索性, 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化学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始于问题, 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

例如, 在高一学习了NH3气体的喷泉实验后, 提出问题:除了NH3外还有那些气体也可做喷泉实验?条件是什么?如果将喷泉实验中的胶头滴管里的液体改为其他液体, 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讨论中想到, CO2、Cl2等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但易溶于浓碱。最后得出结论:只要烧瓶中气体能迅速和较完全地被胶头滴管里的液体吸收, 就可以形成喷泉。在讨论过程中, 如果一些学生能冲破常规思维, 同中求异, 就能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扩展思路, 进行富有创造性的集体思维活动。再如高二化学苯的学习, 我们知道苯分子式C6H6, 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 则其应具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化学性质, 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 能否可使溴水褪色 (发生加成反应) ? (2) 能否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发生氧化反应) ?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否定了苯的链状结构。若苯分子为多环的结构, 试画出可能的结构?

[投影并讲解]

但上面这些结构又一一被实验推翻了, 苯分子结构成为19世纪的化学之谜。直到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终于发现了苯的结构。

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有关观点: (1) 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 (2) 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 (3) 环内碳碳单双键交替。

试根据凯库勒的观点画出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在教学中还可通过介绍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典型事例, 搞好课外化学小课题研究, 积极组织小发明活动, 这些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验室做制取氢气的实验时, 我们可以用药瓶代替试管, 用废旧干电池剥制锌粒, 用废旧塑料管、医用一次性输液管洗干净后代替橡皮管, 用包装食品塑料盒或脸盆代替水槽。尽管设备简陋, 但实验效果并不比用正规设备做出的差。这种做法既有创造性, 又节约了化学用品, 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同时又进行了“愉快教育”, 真是一举多得。

“愉快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这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教学中, 将“愉快教育”贯穿于每堂课的始终, 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让学生有疑必质、有难必问、有感必发, 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总之, 以“愉快”为出发点, 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愉快在课堂, 愉快在课外,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做学习的主人。

摘要:本文从爱、美、兴趣和创造四个方面来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应该如何进行“愉快教育”, 做到“寓教于乐”, 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愉快教育,教学,心理学

参考文献

《愉快的梦》教学反思 篇5

快乐的梦是一个美丽的抒情的日本儿童的歌曲,它描绘孩子在梦想中的神奇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自然风光的理解和理解,这首歌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慢,节奏顺畅,没有太多的变化,表演的宁静,悠闲的心情。旋律的第一旋律具有使音乐显得深而神秘的向下倾向。旋律的第二部分转动,声音区域移动高,后面部分的前一个短语以模态的方式到前半音进入歌曲的最高声音(la),并且声音在从属音,明亮的颜色,人们似乎听到孩子们在看到魔术场景时的幻觉,当惊讶的哭泣。这首歌反映了孩子的欲望和追求新奇和好东西。在教学中我感觉6/8拍打光摆动的特点,用柔和甜蜜的声音唱歌为重点学习歌曲,实现这一重点教学任务,从以下教学方法入手。首先,使用摇动摇动到初始感觉6/8节奏的节奏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心情,同时完成声音练习的步骤。二,学习歌曲听主要,多种方式体验共存 例如:听歌曲旋律,告诉你的梦想。闭上你的眼睛,感受歌曲旋律,想象歌曲的梦想。用老师的手势,感觉6/8节拍摇摆的音乐特点等等。第三是扩展舞台,从梦想到梦想,欲望,追求,学生自己描述自己的未来蓝图,在喜欢的颜色,喜欢的纸的形状,用短语言描述和飞到黑板梦,用童年的梦歌和苏格拉底为着名的梦的梦,老师和学生得到情绪。

一般来说,这一课是一个舒适和舒适的感觉,在6/8拍的感觉摇摆完成这首歌。

快乐教学,教学愉快 篇6

【关键词】快乐教学;师生关系;学习氛围;享受语文

而今,我们有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有现代的教育手段作基础,有现代文明素养的教师作栋梁,更应让学生能在清新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那么该如何进行快乐教学,从而达到教学愉快的目的与效果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入手的。

一、扮靓语文快乐教学的“显性”设备

1.积极举办语文类“学习与娱乐、怡情”相结合的文学文化性趣味活动

语文学习离不开活动,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生动活泼的趣味性活动对学生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活动里学语文,感受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化、文学的美好,这亦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源动力。诸如“猜字谜、成语接龙、背诵诗文、情境表演等,又如举办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趣味的展示台,让学生在感受自我在语文学科里的价值的同时,领悟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

2.与时俱进,运用恰当的电子教学手段

电子教学手段亦叫做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恰好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文化教育学家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日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语文学科的最高纬度便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价值体验,进而获得生命体验。于是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唤醒学生对学习创造的乐趣,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从而实施快乐教学。

二、最大力度发挥语文快乐教学的“内功”

1.做一个浪漫的、爱阅读的、具备语文精神气的语文教师

彰显快乐教学的“内功”,教师必先具有内功。若教师无足够的内功,又何来给学生输送“内力”。鲁迅先生曾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语文老师的知识管道中没有分满的“语文的水”,精神体内没有充盈的“语文的血”,他的思想和语言就不免干涸,并迟早要陷入人生困境。所以,只有语文教师自己具备“语文修养”和“语文营养”,先让自己从语文教学中快乐起来,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无穷快乐。

2.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节奏,设置扣人心弦、循序渐进的教学秩序

在教学模式上,好的教学模式是快乐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从文本的地表到地壳,从地壳到地幔,从地幔到地核,搅动思情,甚至是引发潜在意识的浆流奔涌,让学生从文本的“感觉层→生活层→情绪层→精神层”,走言语、情感、精神共同交织的探寻之路,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条充满情感张力与发现魔力的教学模式之路上,我们正打开心扉,带领学生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入对话,最终敞亮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三、师生全方面互动,创建语文快乐教学的和谐氛围

1.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

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的乐学:“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均是对孔子愉快教学思想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学记》,更深刻,更具体的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善于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只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诱导,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要求。同时,语文的三纬目标中的最深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更需要做到师生间心灵上的和谐,从而擦出教与学中的快乐火花来。

2.积极研究学情,促成师生的内外和谐

首先,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师微笑进课堂,教师饱含激情语言和对语文教学课堂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都会使学生形成愉悦的心理定势,从而产生一上语文课便进入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其次,教师要积极研究学情,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若语文备课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则会使语文课堂失去师生的内在和谐,不能促成愉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愉快教学”初探 篇7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 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 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可这样设计:课一开始, 并不急于叫学生马上看课文, 而是先设置一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 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 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 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 (都是无色的) 小烧杯摆在桌上, 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 奇迹出现了, 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 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既惊讶又不可思议, 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 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又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时, 有一条是这样的:非金属原子得电子能力 (氧化性) 越强, 对应的阴离子失电子能力 (还原性) 越弱。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我把电子形象比喻成“宝贝”和“包袱”。需要时是“宝贝”, 不需要时是“包袱”。我还把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律”比喻成两人从独木桥相向而行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产物的价态只能在之间) , 最多相遇而不能继续前行 (该元素的价态最多相同而不能交叉) 。中学化学课本中类似的比喻还很多, 学生听起来也有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 发展学生的兴趣

课本中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都必做, 而且要做成功。演示实验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指导性, 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 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

管理心理学表明,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 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因此, 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 在强调政令与责任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教职员工的心理需要,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定位管理策略,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一、以宽容之心待教职员工

人皆有渴望被人理解、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教师, 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他们的文化层次, 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 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 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 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 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他们所从事的育人工作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前提。而一些管理者认为:管理就是运用自己的权威, 采用指示、命令、决定、规划、计划等措施, 通过学校的行政组织, 对学校进行管理。还有的管理者认为:管理就是“管、卡”, 就是控制、命令, 于是乎, “我要求你照办”、“我命令你执行”、“我惩罚你服从”。诚然, 运用行政方法管理是管理学校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它是统一全校行动, 使学校正常运转, 提高管理效率常用的一种方法。只要有行政工作存在, 只要有上下级存在, 这种方法就不可能废除。但是, 行政方法不等于强迫命令, 不等于独断专行。它必须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符合并反映客观规律的需求, 它必须从实际出发, 符合教职员工的意志, 否则, 只会扼杀教职员工的灵性和创造力, 压抑教职员工的激情和个性。

学校的长足发展在于教职员工的不断创新。要创新就需要学校为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劳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管理者学会正确看待政令畅通、角色责任与以人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 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 在演示实验中, 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 调动学生思维, 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如在做高中化学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 让学生回忆前一节次氯酸的漂白性、初中化学学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 比较这几种漂白的原理、效果的异同, 加深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这样, 在教师的指导下, 人人开动思维“机器”, 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分组实验更不能放松, 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一是可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操作,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 在教学中,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外, 还应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实验。例如讲到铁的氢氧化物时, 有意设计一个成功制得白色氢氧化亚铁而另一个未制得的实验, 学生感到很奇怪。经师生分析讨论, 找出原因后问:“采取哪些措施可制得氢氧化亚铁?”学生发言后再由老师点评, 课后由学生分别去探索、验证。总之, 化学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演示情境, 创设“愉快教学”气氛, 激起学生兴奋、惊奇的情境, 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 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三、通过第二课堂, 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 更能促进能力的提高。例如可自编自导一场化学晚会:晚会可在一片震耳的“炮声” (氢氧气、氢氯气、氧乙炔等混合气体爆炸) 中开始。序幕一拉开, 几个女同学手持“喷雾器”翩翩起舞, 把“喷雾成字”、“喷花似锦”两个节目以优美的歌舞形式表演出来。白纸上显出了“化学晚会”等不同颜色的字来。还可以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做一些课外实验, 如“烧不坏的手帕”、“变幻莫测的晴雨花”、“魔棒点烟”.“粉笔炸弹”等, 把学生带到无限美妙的化学世界中去……此外, 还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进行智力竞赛、操作竞赛、化学谜语竞猜、化学专题讲座等活动, 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得到应用, 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 巩固和发展了兴趣。

学校管理应注重人文关怀

◇杨明权

为本, 人文关怀的关系;这就需要学会宽容, 以宽容的心态对教职员工新颖、奇特的思维火花加以热情呵护, 促使思维奇异的教职员工的创新火花燃烧起来。

学校的良好声望在于特色, 学校特色是否能够形成, 关键在于能否有一批既个性张扬、棱角鲜明, 又技艺超群的老师, 而那些真有特长, 真有个性的教师, 往往都有独特的思维、习惯、爱好和处事方式。所以管理者应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和雅量。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教师的具有个性的声音, 并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支持催生教师创新的成功。

以宽容之心待教职员工, 不仅是一种教育境界, 更是一种管理智慧, 还是一种人格魅力, 从人文关怀角度定位管理策略, 应从宽容开始。

二、实施人性化管理

法国作家拉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 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当北风呼啸而来, 凛冽刺骨时, 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当南风徐徐吹来时, 行人顿觉风和日丽, 于是脱掉了大衣。

实施愉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8

目前,受职称评定及薪酬待遇的影响,很多高校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教学的工作热情不高,教学方式及对教材的处理未能尽心,而是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撰写论文和申请项目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学工作之所以面临这种现状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 国家层面。

为了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国家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杰出人才计划”、“555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但这些均是提升科研水平而非教学质量。虽然2005年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在精品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但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优化问题尚未涉及到。即国家层面对科研的政策层出不穷,而对教学的支持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在基础层面。

2. 地方政府及高校层面。

由于我国政策导向及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在评定高校教师职称方面主要考核科研项目的级别、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授课水平基本不考核。教师为了晋升职称,在申请课题项目及撰写学术论文上投入大量精力,而视“传道授业”为“副业”。普通高校为了提高综合实力,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在鼓励教学院系制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方面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3. 教师层面。

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以致课堂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懒散的学习状态打消了教师上课的激情,如此恶性循环,最终致使教师将上课当成负担。

二、确定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1. 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用科学知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摇篮,唯教学能实现祖先留给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是要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高校职能决定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被认为是高校的三项职能,即高校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本质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服务社会是派生职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学当之无愧处于中心地位,脱离了教学,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将丧失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教师决定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出为人师者的基本职责,其中“传道”、“授业”、“解惑”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课堂是教师履行职责的中心舞台,也是体现教师价值的最佳场所。学校脱离了教学就不是学校,教师离开了讲台就不称之为教师。时下受职称评定体系及薪酬影响,一些高校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整天忙于写论文,申请项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时刻不忘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学摆在第一位。

三、实施愉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人一旦对某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并以愉快的情绪将之付诸实践。愉快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愉快教学即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技巧、优化教学环境等途径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愉悦和快乐,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根据愉快教学的特点,它具有以下内涵:其一,愉快教学不能差别对待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调动全体同学的内在学习动力;其二,愉快教学是有对照的教学,即同一节课在相同年级学生之间学习相同内容;其三,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称之为愉快教学,或者说是不成功的愉快教学。

1. 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紧张、烦躁、焦虑的环境与学生的成绩、表达能力、自信心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负相关,而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轻松学习环境的前提,高校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以致学生的姓名都不能对号入座,无形之中产生了距离感,老师可以通过愉快游戏法轻松准确的记住每位学生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树立威信,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幽默的语言备受鼓舞,荣受熏陶。

2. 做好新课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即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开端。教学中新课导语即是一节课的开端,成功的导语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想象引导式、情景表演式、故事感染式、探讨探究式等方式做好新课导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3. 联系实际以问促学。

愉快教学轻松作业 篇9

鉴于此, 我认为, 语文老师应该从烦琐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改革一下教学方法, 既能提高课堂效率, 也能让自己心情轻松。

一、目标定向上, 愉快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的教学。要想课堂45分钟有一定的收效, 首先, 必须明确学习的目标, 因为有了学习目标, 才有学习的方向, 学习才不会盲从。学习目标确定的宗旨: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新课标要求, 可将教材的学习目标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一节课1-2个目标即可) , 并于课前明确出示给学生。有了学习目标, 且目标简单易突破, 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要学生有了兴趣, 教学就轻松多了。

其次, 争取每节课有一个亮点。所谓“亮点”, 就是在课堂上,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碰撞出来的“火花”, 而那“火花”刚好就能突出一个重点, 突破一个难点。

再次, 课堂上重视对文本的阅读。大声读、默读, 精读、快速读, 领读、齐读、范读, 读正确, 读流畅, 读出感情, 从中领悟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含义。

第四,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过关情况。老师边讲, 学生边做, 练习难度较小, 学生能在轻松中过关, 愉快中找自信。同时, 还可以减少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第五, “动脑、动口、动手”三动结合, 不给学生留开小差的机会。说、读、思、练, 一堂课让他们在紧张中愉快的度过, 收获应该是不言而喻。

二、轻松作业中“过关斩将”

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组织学生课内、外练习, 可以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形成技能, 培养能力、技巧, 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逐步养成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 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 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格和作风。然而, 学生最烦的是作业, 作业过多更烦。怎么办?那就要求教师,

作业布置要讲求艺术。把握作业布置的宗旨:宜少不宜多, 宜精不宜繁, 在少而精中求达标;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 绝不放到课外;能在白天完成的作业, 绝不放到晚上。如此, 作业的布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讲练结合 (课内) ;2、变书面作业为口头作业, 让学生多背多积累 (或课内或课外) ;3、不必要的作业, 不做。比如, 抄写词语、课文、句子等, 做错的题改正在旁边即可, 没有必要叫学生抄写十几遍, 二十几遍以加深印象。有的老师可能会说, 有的课文, 要求默写的, 难道不让学生先抄写?应该!但更应该讲究方法。比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 生字、新词较多, 叫学生抄写, 太枯燥了。我就变了一个花样, 让学生运用对比写一个小作文《我与宋濂》, 文章中的生字、新词不就用上去了吗?4、重视对作业质量的讲评。每一次作业, 挑选一些完成得好的书写工整美观的狠狠表扬, 对作业马虎的人批评也应到位, 这样, 有批评, 才有说服力;有榜样, 才有后来者。

记得有一位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批改作业, 是老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 千万不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不想在作业本上打×, 生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一点阴影。”批改作业是与学生的一种交流。学生需要的是帮助、引导、鼓励与表扬, 老师也必须从作业堆中解脱, 那么, 我们可以尝试作业批改的灵活性。学生的作业, 一方面老师亲自批阅, 采用文字批阅式、等级批阅式、分数批阅式 (详见《重庆教育》2004年2期《作业批改中的分类指导》) , 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讲明批阅作业的要求后, 采用: (1) 学生互改互评。听写、默写、释词、造句、小作文、大作文等, 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 并作出评价 (尽量多表扬, 委婉提出评改意见) 。学生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 了解自己在掌握新知识方面的不足, 哪些是真懂了, 哪些是一知半解, 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及时补救不足。“人都是要面子的, 谁也不想输给谁, 这一次没有搞赢, 下次不可小觑”, 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 采取激励机制, 作业批改的问题就解决了。 (2) 学生自改自评。自我检测、大 (小) 作文可采用此办法。严格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 可抑制学生的私欲, 培养学生自我剖析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适时指导, 总结点评, 监督到位, 不能放任自流, 漫无目的。

让教学愉快起来 篇10

关键词:教学过程,情感因素,愉悦地学习

一、寓美术于语文教学之中

我们班里大部分同学喜欢画画, 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我喜欢把美术简笔画带入课堂, 这对于讲古诗理解意境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时候, 我就是借助几幅简笔画来完成的。

首先,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所简单的古代乡村小店, 名为:新市徐公店。酒幌子高挂在房子一角上随风飘荡。然后念出一句:“篱落疏疏一径深”, 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道歪歪斜斜篱笆墙, 一条小路顺着篱笆伸向远方。学生兴致一下子提起来了。往下读“树头花落未成荫”时, 我又将粗壮的树干几笔勾出, 并在枝头随手点上一些粉红色的小花, 树下则画出落英缤纷。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幅画来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孩子们不但理解得很快, 说得也很形象。

后面的两句诗我又请出了两位同学, 男孩扮“儿童”, 女孩做“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女孩翩翩地“飞”过来了, 男孩虚张声势地要来扑, 女孩一扭身, “飞入”座位, 男孩东张西望, 一副傻样。学生们哄堂大笑, 此时便轻易地弄懂了后两句诗的意思。在总结时, 我指着黑板上的画说:“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乡村景色呀!也就是说前两行诗是描写———”还没等我说完, 孩子们已齐声答道:“描写静景!”“而后两句则是———”“动景!”又是一个异口同声的回答。“动、静结合反映了乡村优美的田园景色及人们的安闲、恬静的生活。”我不失时机地趁热打铁, 不但对学生进行了诗歌内容的教学而且讲解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积极、主动, 效果很好。

又如在一次作文练习中, 我要求学生练写一个人的外貌特点。作文交上后, 我发现都是千篇一律:凡老人都是“满头银丝”, “满脸皱纹”;中青年都是“高鼻子, 双眼皮儿”;小孩则个个是“红苹果似的脸蛋, 眼睛大又亮, 嘴边有圆圆的小酒窝。”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人物不同的外貌特点呢?我又想到了画。于是班会上, 我以“我最熟悉的同学”为题, 请学生画肖像。

我先请出了四位同学站在讲台上, 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长相, 比较他们四个人哪里长得不一样, 随后请学生发言。

“殷杰的脸大大的, 圆圆的, 有些胖。翘鼻子, 厚嘴唇。”“段国琦的发型是小平头, 头发又粗又硬。眼睛亮闪闪的, 鼻梁两边还有些雀斑, 像动画片中的调皮鬼。”“成云龙最爱笑。别看他眼睛大, 一笑起来就眯成了两条弯弯的月牙儿。嘴一咧, 显得下巴尖尖的。”“梁文龙高鼻梁, 浓眉毛, 左眉上方有个小疤。”

我又请出四位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现场作画。一会儿, 四幅活灵活现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 细细一看, 还真有些像。殷杰的眼睛圆圆的, 脸蛋也圆圆的, 抿着一张嘟嘟的小嘴。段国琦则是从双目中透出机灵, 脸上的雀斑更加增添了几分顽皮。而成云龙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细缝, 眉毛扬得高高的, 真像是遇到了什么喜事。梁文龙也在笑, 露出两颗门牙, 额头上的小疤像一条长着腿的小昆虫一样趴在那里。同学们都笑了, 在笑声中透出了欢快。

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明白了什么叫特点和怎样抓住特点。随后我又让学生写了个片断练习, 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学生通过观察, 个个写得惟妙惟肖。这回, 画画又帮助了学生写作。

二、调动情感因素

学生读课文时往往不注意语调、情感, 不是一字一顿、慢慢腾腾, 就是像炒豆子一样, 一连串的字一古脑儿从口中蹦出。听起来极没有美感, 更不用说声调、情感了。于是, 我在进行每一篇课文教学时, 都先范读, 接着再让学生一遍、两遍地小声读, 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语气、感情。等到已经读得上口时, 再让他们分组读、分段读, 或分男女生读;课文中的对话则让学生分角色读。或分男女生读。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 学生在读课文时便能自然地流露出感情, 能掌握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了。在全班齐读时, 声音小而轻, 似轻风拂过;在个人朗读时, 声音大而亮, 如银铃叮当。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自然而然地被学生体会、理解了,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例如学习《我有一盒彩笔》, 学生在朗读诗歌中多次出现的优美词句:小河、稻田、月亮、山、电视台, 海洋、太阳、面包树、小朋友长上翅膀, 就融入感情, 读得有声有色, 让人仿佛觉得是步入那种优美的山水田园和理想境界之中。忍不住要闭上眼睛想象一会儿, 陶醉一会儿……

学习《祖国在我心中》时, 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版图, 又讲了我们祖国领土辽阔, 资源丰富, 人文、民族、自然等文化瑰宝交相辉映, 使学生未触课文已生豪情。诗句的感情便被学生深深理解了, 课文学起来就非常顺利, 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不但理解得快, 而且轻易地就会背了。

三、作业要少而精

不少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字、词句的巩固率, 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重复作业, 学生光动手不动脑, 只是照猫画虎;有的为了完成数量而不考虑质量;还有的甚至干脆不做作业, 还想方设法逃避第二天的检查, 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试想, 学一篇新课文, 重复作业就要写好几次, 课文没学完, 学生早已产生了厌烦心理, 上课时怎会精力集中、兴趣盎然呢?针对这种情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我每次都根据教学实际布置量少而且单一的作业。要么专门写字词, 勾出当天所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让他们抄一抄;要么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要么根据课后练习设计几道习题, 给学生起一个复习课堂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家中便可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支配, 劳逸结合, 对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愉快教学语文 篇11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愉快教学”竟能够发挥立杆见影的作用。愉快教学是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快乐的心情?我们应从课内、课外、活动课和赏识教育这四方面来下功夫。

现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大小关键在于教师。我们必须改变一种错误的认识,不要以为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和授课方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心。当教师在精心讲课的时候,学生是否也在聚精会神地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博得学生对教师无限信任与崇敬,平时请注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每一个人的存在,绝不可有偏心和歧视学生的现象,达到与学生心灵上的默契,师生间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融洽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任何一门学科都来源于实践,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脱离现实,可以在课堂引入、课中课尾三个环节设置快乐情节,而不是一味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是最具有人文情感的,是最鲜活富有创造力的东西。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赏析作品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在感悟中作创造性的表达,那语文课程就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了。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景和情感。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作者心灵相通,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氛围体验,那是启迪智慧,滋润情感,会让人如痴如醉。

其次,通过多媒体的综合效应,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达到身心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多媒体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对学生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可让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言语教育,也会使我们的学生不断进步,这便是赏识增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可以大加表扬,字写得好、作业写得认真可以赞赏,哪怕取得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一句小小的赞语,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激起一个幼小的心灵似大海汹涌。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初探 篇12

一、巧妙导入, 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 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l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

故事讲到这里, 教师提问说:“同学们, 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猴1分得的多, 有的说猴3分得多, 有的说三只猴子分得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多呢?教师拿出教具 (三块大小一样的饼) , 演示分饼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 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 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二、创设氛围, 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 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 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 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 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三、自主探索, 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经常出现“问号”, 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 完成知识上的“转化”, 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 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 圆锥体的教学, 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 老师推导学生听”的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 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 猜一猜。

出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 提问: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 同学们猜一猜,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学生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 实验验证已成为迫切需要。

2. 倒一倒。

让猜过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 学生观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问:“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再演示 (不等底不等高的较小圆锥容器) , 让学生往刚才圆柱容器倒水, 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 在什么条件下, 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带着这个问题, 老师让学生重新观察前面的圆柱和圆锥, 并分组讨论。在学生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后, 再用与小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 让学生再次实验验证。学生自然会为自己观察所得的结论被证实而高兴。

四、巧设练习, 让学生感受动脑之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 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 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 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 穿插于教学之中, 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五、注重实践, 让学生体验应用之乐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 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如:教学“统计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收集某地某个时间段机动车通过的数量, 制成“车流量统计表”, 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规则, 提供数量依据。又如, 教学“利息”后, 让学生去银行实地调查, 统计储蓄种类, 并学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 2000元人民币是存一年合算还是存两年合算。事实证明, 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才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上一篇:三元体系下一篇:试压泵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