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

2024-06-11

较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共2篇)

较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 篇1

音乐教室被调换到另一间面积小得多,而且又是在语数老师办公

的隔壁。上课不好意思放心大胆地上。音乐教室改成了阅览室。

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环境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多媒体教室作为音乐教室,里面的教学设施撤走了,没有了任何的先进教学技术设备,这虽然给实施新编音乐教材的教学目标造成了困难,但教室的面积较大,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教室里容坐下65个同学还能空出近一半的空地,可供同学们表演活动;天花板较高,歌声、音乐声回荡在教室上空,可给同学们一个较好的听觉空间。又加上每天教室的凳子摆得整整齐齐,地上、墙上抹得干干净净。这样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吸引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到这里来上课。

一到四年级各班同学都能在上课铃响之前到教室里来上课。到了教室里,能做到不弄乱凳子。就连一年级小朋友都能做到,而且还是做得最好的。我几次在别的班级表扬一年级的小朋友。要求同学们向一年级的小同学学习。

从操场整队进教室也做得很好。广播操做完以后,同学们能按要求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在别班后面,往教室走。

音乐课堂的常规训练在日见成效。进教室坐下注意不挪动凳子、下课出教室要有秩序地单行走、上、下课时师生互相问候、歌唱时的坐姿要端正、表演时要积极、当观众或听众时要安静专注,等等方面,学生逐渐地能自觉地做到,形成习惯。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尽力让同学们学得有趣,活动得开心。一、二年级的课堂,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在活动中,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练习或表演。三、四年级的课堂,让每一个同学都准备一到两样吹奏乐器,在课堂上练习吹奏或为歌曲伴奏。还为课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表演与活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学生学习得开心,我也工作得顺心。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日益增进。下课时,同学们喊我喊得好亲热。

较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 篇2

在新时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下, 教育教学过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学生, 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 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学生如何去适应不同的教师, 却忽视了, 从而出现教与学如油和水的现象, 教师采取了各种浑身解数, 学生在道德修养或知识技能水平方面都没有学好, 原因就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积极地适应教师。因为如果学生不适应教师, 不管是不适应教师的性格, 不适应教师的教学语言, 还是不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 抑或是不适应教师的教育管理方法, 都会影响到师生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所以, “适应教师是学习好的前提”。这一点在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学生由于生理年龄和心理成熟存在差异, 同时他们所受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不同, 气质和性格各不相同。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 他们又在小学、中学的成长过程中, 遇到不同的教师, 有的学生能够在短时期内适应教师的性格、教学语言、讲课方式、教育管理方法, 从而, 他们在道德修养和知识技能方面会得到全面发展。但是有的学生在短时期内不能适应教师的性格、教学语言、讲课方式、教育管理方法, 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教师的热情, 学习动机受到限制, 于是不愿意上那位教师的课, 不想做作业, 或勉强应付, 结果师生关系恶化, 学习成绩江河日下, 一无所成。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乡下老家屋旁, 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 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 作者感到很奇怪。后来, 作者从种树人的话中, 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木克服依赖, 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 学会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从而长成百年大树。笔者从中感悟到一个育人的道理:人只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 经受生活的考验, 克服依赖性, 主动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适应社会, 才能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 健康地成长。“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孔子有做圣贤学习的目的, 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但孔子为了学习, 所以就主动地适应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的性格, 主动适应教学语言、讲课方式、教学管理方法, 从而学有所得, 成为一代大儒。

那么, 要怎样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师呢?

第一, 要从心里明白, 每一位教师首先是人, 然后才是教师。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也就是说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 无所不能。教师无非是学生的长者、授业者、教育者, 即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这是对教师不是完人最好的诠释。作为学生, 既然不能改变人生路上所遇教师的性格、素质、修养和能力, 不能改变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风格, 就要从自身入手, 改变自己, 打开心灵之窗, 接纳生命中的每一位教师, 适应教师, 向他们学习。

第二, 要从心里明白, 自己是和教师来求同存异, 谋求共同发展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向教师学习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有益的知识技能, 而不是来挑剔教师的毛病和缺点。“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二内省焉。”每一位教师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只有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才有收获。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明确了学习目的, 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适应他们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第三, 要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理解不同教师的不同言行。每一位教师的家庭教育不同, 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同, 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成长的历程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教师, 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各不相同, 色彩纷呈。对同一知识的传授, 同一事件的处理, 由于受性格、阅历、经验、工作态度、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不同教师的言行不同。所以作为学生, 要有适应各种各样教学方式的心理素质准备, 要有理解不同教师言行的能力, 要对不同教师给予不同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教师, 使学业不受影响。

上一篇:浅谈加强监狱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下一篇:沈圩小学召开职工代表大会